腘动脉受压综合征

腘动脉受压综合征

一、腘动脉压迫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张彦,张莹莹,闫光烈[1](2021)在《腘血管陷迫综合征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ascular entrapment syndrome, PVES)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VES的临床资料。结果 PVES 6例中超声检查误诊1例,误诊率16.7%。6例均表现为患肢间歇性跛行,超声检查可见腘动脉近段向内侧不同程度移位,腘动静脉间距离增宽,其中患侧腘动脉3例管壁轻度增厚,2例管腔狭窄,1例管腔闭塞。5例行超声位置应力试验(positional stress test, PST),均呈阳性改变。超声检查误诊1例,误诊为腘动脉血栓性闭塞并侧支血管形成,左胫后动脉、左足背动脉缺血性改变,未进行超声PST。6例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PVES,皆接受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腘动脉松解术,1例行腘动脉松解加人工血管旁路手术。术后1、3和6个月随访,6例患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腘动脉、旁路血管、胫后及足背动脉血流通畅,跛行症状消失。结论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可反映PVES血流动力学状态,可为临床界定手术时机、确定诊治策略、术后随访提供重要信息。临床工作中应充分结合各种影像学检查优势,相互补充,以提高PVES诊断准确率。

张滕,周为民[2](2021)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诊治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是腘动脉受周围肌肉、肌腱或纤维束反复挤压,引起的下肢缺血性疾病。PAES是相对少见的下肢血管病变,好发于下肢肌肉发达患者,尤其以青少年常见,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容易出现误诊及漏诊,PAES作为进展性疾病,晚期可发生严重不可逆的血管并发症。本文从PAES病理分型、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综合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该病认识,早期诊断并合理规范治疗,对于预防PAES的疾病进展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赵晨,张德健,赵宁,徐卓东,邵广瑞,吴梅,仲海[3](2020)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腘动脉陷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artery entrapment syndrome, PA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腘动脉陷迫综合征的13例患者(16条患肢)的超声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检查显示16条患肢腘动脉均出现走行异常或受压,其中6条腘动静脉分离,腘动静脉之间可见肌束回声显示。9条患肢腘动脉管腔狭窄,其中1条局部瘤样扩张;激发试验后,9条管腔狭窄的腘动脉均可见受压征象,其中1条腘动脉表现为管腔受压闭塞伴血流中断。7条患肢腘动脉管腔闭塞,其中5条可见侧枝循环形成。超声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创检查,不仅可以显示腘动脉狭窄、闭塞及侧枝循环形成,同时可以显示周围肌肉走行情况,结合激发试验,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毛由军[4](2018)在《髂静脉狭窄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新型髂静脉专用支架的设计及径向力学性能测试目的:介绍一款国产新型髂静脉专用支架的结构设计并测试支架径向力学性能。方法:详细介绍新型髂静脉专用支架的设计,并使用径向力测试仪测试实验新型支架及对照支架的径向支撑力,比较两者的差异,评价新型髂静脉专用支架径向力学性能;构建支架有限元模型使用有限元法分析上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新型髂静脉专用支架是一款自膨式镍钛合金裸金属支架,包括“花冠”定位区、支撑区两部分;其径向支撑力与对照支架相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新型髂静脉专用支架径向支撑性能在不同直径规格上均优于对照支架;“花冠”定位区为术中支架植入提供位点,可能会减少对侧髂静脉血流的影响及血栓等不良事件发生。第二部分:髂静脉狭窄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目的:提供一个简便、可靠、稳定的髂静脉狭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随机选择3头实验白猪,建立左侧髂静脉狭窄模型,于模型建立后第30天,观察髂静脉狭窄手术前后在影像学、组织病理学上的变化,评价动物模型质量;另选定3头实验白猪未做狭窄手术,作为对照组。结果:所有实验对象手术前后均无死亡事件发生,手术前两组测量左髂静脉直径及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造影检查提示狭窄侧髂静脉均通畅,左侧髂静脉术前直径平均值为7.48±0.40mm,行狭窄术后直径平均值为4.87±0.23mm,髂静脉直径狭窄百分比为47.43%±4.55%;左髂静脉横截面面积术前平均值为41.90±4.25mm2,手术后平均值为18.67±1.76mm2,横截面面积狭窄率平均值为55.23±4.97%;髂静脉直径及横截面面积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髂静脉狭窄处内膜厚度平均值为212.33±25.13μm,对照组髂静脉内膜厚度平均值为37.76±12.62μm,两组差异比较也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5)。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实验组髂静脉血管壁水肿、增生明显,内外膜分界欠清,内皮细胞排列欠整齐,仍为单层,内皮细胞下方少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细胞外基质明显增生。行免疫组化α-SMA染色发现,对照组血管壁呈现基本均匀的低阳性表达,内皮细胞下方表达稍增强;实验组血管壁均有散在的中到强阳性表达,内皮细胞下方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在实验白猪体内建立髂静脉狭窄模型,具有简便、稳定及可靠的优点,是模拟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疾病状态的理想选择;髂静脉狭窄模型建立后局部血管内膜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出现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增生。第三部分:新型髂静脉专用支架径向性能验证及生物相容性研究目的:评估新型髂静脉专用支架径向力学性能及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在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建立术后第30天行髂静脉狭窄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分别于术后第30天、60天及90天行双侧髂静脉造影检查,观察支架性能、支架内血栓形成、对侧髂静脉内血栓形成及支架管腔丢失值及支架管腔丢失率等。于实验终点取出靶血管标本,染色后观察支架段静脉血管壁的组织结构变化、炎症反应;测量血管内膜厚度、管腔面积、内层弹力板面积及支架内再狭窄率等,并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评价新型髂静脉专用支架径向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结果:实验前后两组实验猪未有死亡事件,无明显精神、食欲等异常事件发生,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每组各置入支架6枚,支架直径放大率差异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髂静脉直径及抽血检测指标比较也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有支架明显移位、支架断裂事件发生,除对照组在实验终点发现一例对侧髂静脉开口处少量陈旧性血栓外,其余均通畅;分别比较两组的支架管腔丢失值、支架管腔丢失率、内膜厚度、管腔面积、内层弹力板面积及支架内再狭窄率,差异也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本切片镜下支架周围均有少量炎症细胞出现,未见严重炎症反应,支架炎症反应评分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植入后第90天血管内膜增生显着;内膜表面内皮细胞排列基本整齐,呈单层非柱状排列,欠整齐,内皮下方可见大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显着增多,可见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部分区域中膜层萎缩或结构不清;金属丝网孔周围可见较多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包绕;外膜结缔组织增厚。结论:新型髂静脉专用支架的径向支撑性能良好,生物相容性稳定,与对照支架未有明显差异;新型髂静脉专用支架的“花冠”定位区为术中支架植入提供位点,可能减少对侧髂静脉血流的影响和血栓等不良事件发生;髂静脉支架置入后第90天支架表面内皮细胞覆盖完成;支架置入后第90天支架段内膜增生明显;内膜增生导致静脉ISR的发生;内膜增生是由VSMCs的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增生导致;炎症反应可能参与支架置入后内膜增生及静脉ISR过程。第四部分:髂静脉狭窄金属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研究髂静脉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机制。方法:在髂静脉狭窄动物模型建立术后第30天行髂静脉狭窄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分别于术后第14天、30天、90天及180天提取靶血管标本,观察各实验组血管内膜增生、炎症反应,测量内膜厚度、管腔面积、内层弹力板面积及支架内再狭窄率等,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CP-1、IL-8、CD11b、FGF、PDGF及α-SMA的表达情况,并对各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前后实验猪未有死亡事件,无明显精神、食欲等异常事件发生,除两只实验动物因支架内血栓排除实验外,各组支架均通畅,未见支架移位、支架断裂等不良事件发生;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共置入支架17枚,各组支架直径放大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各组髂静脉直径及抽血检测指标也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H-E染色和MASSON染色后显微镜下发现支架置入后内膜增生明显,同时伴VSMCs增殖、迁移及细胞外基质的增生,并随着时间延迟而变化,术后30天支架表面内皮细胞覆盖基本完成,术后90天内膜增生达高峰,随后增生减弱,VSMCs的增殖、迁移与之变化基本同步。d14组内膜厚度平均值为354.45±61.84μm,d30组为725.61±144.45μm,d90组为1041.49±135.35μm,d180组为512.5±25.2μm,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1)。d14组管腔面积平均值为64.07±4.31mm2,d30组为48.16±3.3 mm2,d90组为41.09±7.51 mm2,d180组为58.91±5.04 mm2,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内层弹力板面积各组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d14组内膜面积平均值为7.19±1.14mm2,d30组为19.11±3.51mm2,d90组为31.21±5.39mm2,d180组为12.35±0.45mm2,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1)。d14组支架内再狭窄率平均值为10.04±0.96%,d30组为28.62±4.77%,d90组为43.34±7.56%,d180组为17.39±1.27%,比较差异也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1)。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各实验组MCP-1、IL-8、CD11b、PDGF、FGF及α-SMA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MCP-1各组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2),术后180天表达有增强趋势;CD11b各组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表达高峰在术后30天;IL-8各组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1949);PDGF、FGF及α-SMA阳性表达各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89、0.0007及<0.0001),表达高峰均出现在支架植入后第90天,第180天表达减弱。结论:髂静脉支架置入后第30天支架表面内皮细胞覆盖基本完成;支架置入后第90天内膜增生达到高峰,随后增生减弱;内膜增生导致静脉ISR的发生;内膜增生主要是VSMCs的增殖、迁移和细胞外基质增生导致;PDGF、FGF参与静脉支架置入后内膜增生及静脉ISR发生过程,PDGF、FGF与VSMCs增殖、迁移密切相关;MCP-1、IL-8及CD11b参与了血管内膜增生静脉ISR发生的过程,可能与VSMCs增殖、迁移有关。

陈诚,戴贻权,蔡方刚,庄晖,詹腾辉,郭平凡[5](2017)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artery entrapment syndrome,PAES)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例PAE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9例PAES患者中,7例初诊症状为间歇性跛行,2例以急性下肢缺血症状就诊,皆无动脉硬化高危因素。所有患者均经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或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明确腘窝解剖结构,并经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2例以急性下肢缺血发病的患者远端流出道血栓形成,先行置管溶栓后远端流出道改善,再行手术治疗。9例患者皆行腘动脉松解术,2例患者术中腘动脉闭塞严重,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手术。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术后1年多普勒超声随访,通畅率为100%。结论无动脉硬化高危因素的年轻患者(特别是男性)出现小腿缺血症状时,应怀疑PAES,手术治疗是根治的主要手段。

刘端,邵江,陈宇,宋小军,曾嵘,叶炜,倪冷,刘志丽,陈跃鑫,刘暴,李拥军,刘昌伟,郑月宏[6](2016)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26例外科诊疗经验》文中指出目的总结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6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6例PAES患者(共34条肢体)。病变的肢体中,有4条仅仅为肌肉组织压迫造成,无器质性狭窄,1条肢体在狭窄后出现动脉瘤,余均表现为腘动脉管壁增厚或腔内血栓形成。2条肢体行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19条肢体行静脉补片或人工补片成形联合异常肌束切除术,4条肢体行单纯的腘动脉手术松解,另外4条肢体先行插管溶栓术,再行腘动脉松解,5条肢体行病变血管切除、自体大隐静脉间位移植术。结果补片成形术组动脉1年通畅率94.7%;单纯腘动脉松解组1年通畅率75%;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肢体(2条)术后通畅率100%;插管溶栓术肢体(4条)术后通畅率50%;腘动脉松解联合大隐静脉间位移植术(5条)1年通畅率80%。结论 PAES是血管外科诊疗的一大难点。多种术式中,切开取栓、内膜剥脱联合补片成形术的中长期疗效显着;如病程短、探查腘动脉通畅,单纯肌束切除解压能达到治疗目的;如病变节段过长,仅仅解除腘动脉压迫及内膜剥脱创伤大、效果不显着,行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和间位移植术效果较好。

刘睿,张小明,李清乐,李伟,沈晨阳,张学民,蒋京军,焦洋[7](2014)在《腘动脉压迫综合征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分析:附6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腘动脉压迫综合征手术治疗的长期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02年7月—2009年3月收治的6例腘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1656岁,平均28岁;腘动脉闭塞4例,腘动脉狭窄合并动脉瘤形成2例;后入路S型切口行解剖异常的肌束切断术和血管重建3例(1例部分动脉瘤瘤壁切除缩缝成形,1例部分动脉瘤瘤壁切除+大隐静脉补片成形,1例腘动脉内膜剥脱术),未进行腘窝探查,行内侧入路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手术3例。随访64144个月,平均110.8个月,6例患肢术后症状均好转,无神经损伤、坏疽等并发症;5例患肢随访中间歇性跛行症状无复发,原位/旁路动脉通畅,1例术后分别在49、51个月因间歇性跛行就诊,发现旁路大隐静脉闭塞,导管溶栓开通后再闭塞,目前保守治疗。1、5年的1期通畅率分别为100.0%(6/6)、83.0%(5/6)。结论:手术是治疗腘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有效方式,术后长通畅率满意。若条件允许应优先考虑后入路腘动脉原位重建。

张精勇,王茂华,金星,吴学君,种振岳,张十一[8](2014)在《青少年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诊治分析(附17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青少年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artery entrapment syndrome,PAES)的影像学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2003年7月至2012年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对17例(18条下肢)青少年PAES病人术前施行了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CTA)或MR检查,并对17条患肢施行了相应的手术治疗,监测手术前后患肢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变化。结果 13条患肢施行了腘动脉周围异常组织松解术,其中5条因动脉闭塞同时施行了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4条患肢因动脉内膜增厚实行腘动脉内膜切除+动脉成形术;4条肢体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16例病人随访6个月至6年,平均(30.88±19.88)个月,所有手术肢体间歇性跛行症状治愈,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7±0.09)上升至术后的(0.96±0.07),较术前显着提高(P<0.01)。1例病人因肺动脉栓塞术后1 d死亡。结论 PAES是青少年下肢动脉缺血的一个重要病因。影像学诊断是确诊该病的重要手段,早期积极外科干预预后较好。

王茂华,刘振川,孙岩,吴学君,金星,张精勇[9](2014)在《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腘血管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vascular entrapmentsyndrome,PVES)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4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PVES 14例(16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均有间歇性跛行病史,术前均确诊。除双下肢受累1例1条患肢(Ⅲ型)拒绝行手术治疗外,余15条患肢均进行了周围组织松解和(或)腘动脉探查术,其中8条患肢因动脉闭塞或动脉瘤同时施行了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除1例术后死于肺栓塞,1例(1条患肢)术后腘动脉发生血栓仍有间歇性跛行外,余患者治疗效果均较满意。结论 PVES早期确诊和及时正确外科治疗预后较好,并可减少青年周围血管缺血患者截肢率。

孔祥海[10](2013)在《7例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诊疗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武汉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7例腘血管陷迫综合征(8条患肢)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文献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7例患者均接受B超、CT、MR、DSA以及静脉造影等检查后确诊患有腘血管陷迫综合征。7例患者住院期间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如下:4例患者(4条患肢)行病变段腘动脉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1例患者(2条患肢)行单纯腘静脉松解术;1例患者行单纯腘动脉松解术;1例患者(1条患肢)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随访时间为6月—3年,行病变段腘动脉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的患者效果显着,患肢皮温血运良好,均未再出现临床症状;行单纯腘动脉松解术和腘静脉松解术的患者效果显着,患肢皮温血运良好,均未再出现临床症状;接受PTA治疗的患者症状持续,患肢血运稍有改善,症状缓解不明显。结论1)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相对少见,但却是青少年下肢缺血的一个相对常见的原因,对于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如果出现小腿和足部间歇性跛行的的症状应联想到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诊断。2)MRI+MRA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B超可以用于本病的初筛及随访。DSA对于本病有一定诊断意义,但是由于其本身的缺陷并不首选用于诊断本病。3)本病可能会双下肢同时累及,对于单侧发病的患者应双下肢同时检查,以免漏诊。4)对于有明确解剖异常和明显症状的腘血管陷迫综合征患者,一旦确诊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依血管情况决定。

二、腘动脉压迫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腘动脉压迫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1)腘血管陷迫综合征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1.3 超声位置应力试验(positional stress test, PST)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2 超声表现
    2.3 超声PST
    2.4 其他影像学检查
    2.5 治疗及随访
3 误诊病例
4 讨论
    4.1 疾病概述
    4.2 超声检查特点
    4.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4 治疗及预后
    4.5 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2)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诊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理及分型
2 临床表现
3 辅助检查
    3.1 查体
    3.2 超声检查
    3.3 血管腔内超声
    3.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3.5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3.6 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
4 治疗
    4.1 保守治疗
    4.2 肉毒素疗法
    4.3 手术治疗
    4.4 腔内治疗
5 预后

(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腘动脉陷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临床概述
    3.2 超声检查

(4)髂静脉狭窄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新型髂静脉专用支架的设计及径向力学性能测试
    1 新型髂静脉专用支架的设计
    2 新型髂静脉专用支架径向支撑力测试
    3 有限元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髂静脉狭窄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1 材料和方法
    2 标本处理
    3 实验观察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实验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新型髂静脉专用支架径向性能验证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标本处理
    4 实验观察
    5 统计学方法
    6 实验结果
    7 讨论
    8 结论
    实验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髂静脉狭窄金属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标本处理
    4 实验观察
    5 统计学方法
    6 实验结果
    7 讨论
    8 结论
    实验研究的不足之处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专利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致谢

(5)腘动脉陷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特征
    1.3 开放手术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6)腘动脉陷迫综合征26例外科诊疗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治疗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3讨论

(7)腘动脉压迫综合征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分析:附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青少年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诊治分析(附17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影像学检查
        3.1.1超声检查
        3.1.2 CTA及MRA
    3.2手术治疗

(9)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结果
3 讨论

(10)7例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总结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腘动脉压迫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 [1]腘血管陷迫综合征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J]. 张彦,张莹莹,闫光烈. 临床误诊误治, 2021(01)
  • [2]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诊治的研究进展[J]. 张滕,周为民.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01)
  • [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腘动脉陷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J]. 赵晨,张德健,赵宁,徐卓东,邵广瑞,吴梅,仲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05)
  • [4]髂静脉狭窄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D]. 毛由军. 苏州大学, 2018(01)
  • [5]腘动脉陷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J]. 陈诚,戴贻权,蔡方刚,庄晖,詹腾辉,郭平凡.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7(01)
  • [6]腘动脉陷迫综合征26例外科诊疗经验[J]. 刘端,邵江,陈宇,宋小军,曾嵘,叶炜,倪冷,刘志丽,陈跃鑫,刘暴,李拥军,刘昌伟,郑月宏.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04)
  • [7]腘动脉压迫综合征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分析:附6例报告[J]. 刘睿,张小明,李清乐,李伟,沈晨阳,张学民,蒋京军,焦洋.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4(12)
  • [8]青少年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诊治分析(附17例报告)[J]. 张精勇,王茂华,金星,吴学君,种振岳,张十一.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4(03)
  • [9]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 王茂华,刘振川,孙岩,吴学君,金星,张精勇. 临床误诊误治, 2014(02)
  • [10]7例腘血管陷迫综合征的诊疗分析[D]. 孔祥海.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6)

标签:;  ;  ;  

腘动脉受压综合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