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征

耳鼻咽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征

一、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在耳鼻及咽部的临床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陈海月,崔京淑,金仁顺,刘兰,金军,金永德[1](2020)在《102例头颈部原发结外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探讨头颈部原发结外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102例头颈部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分布、病变部位、病理类型等进行分析.共102例头颈部原发结外淋巴瘤中男性56例,女性46例,男女之比为1.22∶1;中位年龄61岁(22~90岁),平均年龄60.8岁,50~79岁为发病高发年龄;发病部位依次为扁桃体(30.4%)、鼻腔(23.5%)、鼻咽(15.7%)、舌根(5.9%)、涎腺(5.9%)、眼眶及附属器(4.9%)等;全部病例组织学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6例(45.1%),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21例(20.6%),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12例(11.8%),套细胞淋巴瘤6例(5.9%),滤泡性淋巴瘤5例(4.9%).[讨论]头颈部结外淋巴瘤组织学类型复杂,发病部位广泛,应早期做病理活检确诊.

刘丁丁,钱晓云,刘永泽,高下[2](2018)在《84例原发头颈部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原发头颈部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原发头颈部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年龄、性别、肿瘤部位、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84例患者中,男性45例(53.6%),女性39例(46.4%),男女比为1.15∶1,年龄19~80岁。病理类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有80例(95.2%),霍奇金淋巴瘤4例(4.8%);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9例(48.7%),NK/T淋巴瘤21例(26.3%)。发病部位广泛,依次为:颈部28例(33.3%),鼻腔鼻窦26例(30.9%),扁桃体14例(16.7%),舌根7例(8.3%)。原发于颈部淋巴结及Waldeyer淋巴环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原发于鼻腔鼻窦以NK/T细胞淋巴瘤为主。头颈部NK-T细胞淋巴瘤1年生存率为90%,5年生存率47.6%;头颈部弥漫大B淋巴瘤1年生存率为97.3%,5年生存率58.3%。结论原发头颈部淋巴瘤发病率高,临床及影像学无特异性,需及早行组织病理检查,减少漏诊及误诊。

朱宏伟,葛宇曦,延根,陆庭勋[3](2017)在《鼻部和咽部NK/T细胞及B细胞型NHL淋巴瘤的影像学征象对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鼻部和咽部淋巴瘤的影像学征象,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鼻部和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影像学资料(CT或MR),按病理类型分为NK/T细胞型及B细胞型两组。分析两组病例的发病部位、范围、形态、生长方式、邻近组织情况等,并对两组统计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 NK/T细胞型NHL共12例(37.5%),10例(83.3%)以鼻腔为主,2例(16.7%)以咽淋巴环为主,鼻腔型表现为鼻腔内软组织呈铸型生长。其中7例(58.3%)出现表面小溃疡,6例(50.0%)出现邻近软组织侵犯及骨质破坏,2例(16.7%)见颈部淋巴结转移。B细胞型NHL共20例(62.5%),发生于咽淋巴环者19例(95.0%),发生于鼻腔者1例(5.0%),表现为咽淋巴环软组织增厚,匍匐状生长。咽旁间隙受累及骨质破坏2例(16.7%);颈部淋巴结转移20例(100%)。经χ2检验,鼻部和咽部NK/T细胞较B细胞NHL更好发于鼻腔(χ2=20.401,P=0.000),铸型生长,更易破坏邻近软组织及骨质(χ2=6.400,P=0.011)及出现小溃疡(χ2=11.378,P=0.001);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更易发生于在咽淋巴环,匍匐状生长(χ2=20.519,P=0.000),更多存在淋巴结累及(χ2=23.058,P=0.000)。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鼻及咽部原发性NHL影像学上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秦贺,胡斌,叶京英[4](2017)在《鼻和咽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7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鼻和咽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及时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资料完整并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鼻和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鼻腔和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首发症状包括鼻塞、流涕、鼻出血和外鼻畸形。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表现为耳鸣和听力下降,口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咽痛、吞咽困难等。鼻和咽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新生物表面有大量坏死组织,对可疑患者需要局麻或全麻下反复活检。结论鼻和咽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漏诊,及时行病理活检是确诊鼻和咽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手段。

宋建华[5](2017)在《~(18)F-FDG PET/CT对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评估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淋巴瘤结外器官浸润的18F-FDG pEt/Ct表现目的:了解全身结外淋巴瘤的发生率、淋巴瘤不同病理类型对不同结外器官的累及情况,根据结外病灶的影像特点进行初步分型,根据不同器官特点进行分类,认识结外淋巴瘤治疗前后的18F-FDGPET/CT表现,以便能更好地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期。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04-2016.12期间的淋巴瘤患者共912例1725人次18F-FDG PET/CT检查,累及结外器官者共596例1065人次18F-FDG PET/CT检查,其中男347例,女249例,发病年龄53.3±17.0岁(1090岁)。均经病理。结果:1.912 例淋巴瘤中 NHL 占 88.5%(807/912),HL 占 11.5%(105/912),NHL 结外累及率69.1%(558/807),HL结外累及率36.2%(38/105),总体结外累及率65.4%(596/912)。2.结外累及发生率依次为胃肠道(179/596,30.0%)、鼻、咽部(161/596,27.0%)、骨(125/596,21.0%)、扁桃体(93/596,15.6%)、脾脏(77/596,12.9%)、肺(60/596,10.1%)等。其中原发性结外脏器淋巴瘤196例(196/596,32.9%),以胃肠道(99例)、扁桃体(20例)、中枢神经(16例)、鼻、咽部(15例)较多。3.淋巴瘤结外侵犯的常见病理类型主要有DLBCL(232/596,38.9%,同类结外侵犯率73.2%)、未分型NHL(77/596,12.9%,同类结外侵犯率61.1%)、MALT淋巴瘤(44/596,7.4%,同类结外侵犯率100%)、NK/T细胞淋巴瘤(42/596,7.0%,同类结外侵犯率100%)、未分型B细胞淋巴瘤(39/596,6.5%,同类结外侵犯率60.0%)、滤泡性淋巴瘤(34/596,5.7%,同类结外侵犯率57.6%)、未分型T细胞淋巴瘤(21/596,3.5%,同类结外侵犯率77.8%)等。4.结外淋巴瘤根据病灶分布可分为原发性与非原发性,根据具体器官病灶的影像表现分单发局灶型、多灶型(或弥漫型),这些分型之间在发生率、临床表现、治疗方式、预后方面具有一定差异,但在病灶本身的影像表现上无差异,CT均表现为较均匀密度肿块,根据发生脏器的不同而表现为等、略低、略高密度,较少坏死,一般无钙化,PET表现则根据病理类型及病灶大小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FDG摄取增高。全身多发病灶者易与其他恶性肿瘤鉴别。5.根据不同器官的特点将全身淋巴瘤分为六大类:(1)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常为略高或等密度多发病灶并FDG摄取增高,易与其他肿瘤鉴别,周围神经病灶均为非原发性病灶,呈条状肿块,治疗后均可完全吸收;(2)鼻、咽部病灶常呈较弥漫性软组织增厚病灶,且大部为全身病灶的鼻、咽部累及,部分伴骨质破坏,治疗后可完全消失;(3)肺部病灶表现为多形性特点,需要和结核、其他肿瘤鉴别,治疗后可完全消失或遗留间质性改变;(4)胃肠道为最常见结外淋巴瘤侵犯部位,一半以上为原发性淋巴瘤,病灶常较弥漫,但不易造成梗阻,治疗后可完全消失;(5)骨淋巴瘤CT图像可见骨质破坏、骨质硬化或髓腔密度增高、或未见异常表现,PET表现为单发、多发或弥漫性FDG摄取增高,治疗后病灶可骨质硬化或不留痕迹;(6)其他脏器淋巴瘤主要为发生于全身实质性脏器的较均质软组织肿块,治疗后可完全消失。结论:结外淋巴瘤中绝大部分为NHL,好发病理类型主要为DLBCL、未分类NHL、MALT淋巴瘤等,受累器官以胃肠道、头颈部、骨骼受累为主。18F-FDG PET/CT能够良好评价淋巴瘤的结外侵犯状况,能准确区分原发与非原发性病灶,结合病灶局部表现及全身病灶分布能够较好地与其他肿瘤进行鉴别,为临床诊断、分期提供全面、准确、可靠的影像学证据。第二部分18F-FDG PET/CT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外病变的临床评价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DLBCL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7.04-2016.12期间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DLBCL结外浸润者18F-FDG PET/CT影像及完整临床资料共232例,其中男128例,女104例,平均年龄54.9±15.8岁;分析DLBCL对结外器官的累及情况。对其中110例行多次(2-9次)18F-FDG PET/CT检查者进行治疗后评价,包括对部分患者治疗中期的评价、初治者多种因素下的PFS和OS生存分析、对复发进展者的临床分析。结果:1.DLBCL常见结外累及器官依次为胃肠道(35.8%)、骨(19.4%)、鼻、咽部(18.5%)、扁桃体(17.7%)、脾脏(14.7%)、中枢神经(9.5%)、唾液腺(8.2%)、肺(6.5%)等。2.其中59例初治者进行了治疗中期18F-FDG PET/CT评价,将治疗中期及周期末疗效评价进行Kappa·检验,结果两者一致性良好(K=0.5450);利用分期、IHP疗效、IPI、Deauville、随访复发与否进行分层比较其SUVOmax、SUV2-4max、ASUVmax、ASUVmax%的差异,结果以 IHP 疗效及 Deauville 分层进行的比较在SUV2-4max、ΔSUVmax、ΔSUVmax%上有显着差异,以复发与否分层进行的SUVOmax、ΔSUVmax、ΔSUVmax%的比较有显着差异。以周期末疗效为标准对ΔSUVmax和ASUVmax%作ROC曲线,得:ΔSUVmax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P=0.005,ΔSUVmax最佳界值为6.2.此时的敏感度为78.3%,特异度为 100%;ΔSUVmax%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813,P=0.040,ΔSUVmax%的最佳界值为24.9%,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75%;分别以二者最佳界值分组作PFS及OS生存分析,得ΔSUVmax≥6.2组PFS长于SUVmax<6.2组(P=0.023),二者OS之间无显着差异;而ASUVmax%≥24.9%组的PFS和OS均显着长于 ΔSUVmax%<24.9%组(P=0.000 及 P=0.002)。以 ΔSUVmax 及ΔSUVmax%界值进行分组的疗效评价结果与Deauville评分结果一致性良好(K值分别为 0.5851、0.4318,P<0.01)。3.对78例初治者分别以临床分期、是否原发、治疗效果、IPI、Deauville评分、是否干细胞移植、是否手术等因素分层进行PFS及OS生存分析。对于PFS,低分期组(Ⅰ期、Ⅱ期组)长于高分期组(Ⅲ期、Ⅳ期组)(P=0.033),原发组长于非原发组(P=0.031),有效组长于无效组(P=0.000),Deauville低分组(1-3分)长于高分组(4-5分)(P=0.000),但对所有因素作cox回归分析中仅有效与否及IPI分层对PFS有影响;对于OS,IPI低危组(0-2分)长于高危组(3-5分)(P=0.020),Deauville低分组(1-3分)长于高分组(4-5分)(P=0.013),OS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前述因素均对OS无显着影响,提示远期预测效果不佳。4.对45例复发进展者的临床分析,DLBCL的复发可发生于所有结外器官,也可仅是淋巴结复发;复发进展后再治有效率(CR+PR,51.1%)明显低于淋巴瘤初治时的有效率(73.3%),复发治疗后的PFS也显着短于初治时(配对t检验,P<0.01)。初治时手术选择率(33.3%,15/45)高,复发再治时干细胞移植选择率(57.8%,26/45)高,且干细胞移植者PFS长于未移植者(P=0.047),但移植与否对OS无明显影响。比较本组110例中复发与未复发者OS的差异,未复发者有更长OS的趋势,但差异并不显着。结论:DLBCL结外累及以胃肠道最多见。DLBCL的治疗中期评价能够较好地预测治疗效果并对预后产生影响,对于治疗反应差者可及时更改治疗方案,从而取得更好治疗效果;ΔSUVmax及ΔSUVmax%对PFS及OS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对初治者多种因素中仅疗效及IPI对PFS有预测价值,多种因素对远期效果OS均无显着影响,对复发再治疗者治疗有效率下降。18F-FDGPET/CT能够对淋巴瘤病程的各个时期进行评价分析,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了解患者总体病情。

徐世翔,徐晶[6](2016)在《原发于鼻咽喉部的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25例》文中研究指明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 lymphoma,NHL)两大类。鼻咽喉部是NHL的好发部位,包括NK、T、B细胞淋巴瘤。2005-08至2015-11月我院共诊治原发于鼻及咽喉部NHL 25例,取得较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5例中,男19例,女6例,年龄

田皞,王伟,曾亮,周晓,喻建军,李赞[7](2013)在《头颈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146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原发于头颈部的结外型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为该病的诊治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01~2011年诊治的146例原发于头颈部并经病理证实为结外型淋巴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6例患者根据病检结果及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3年生存率为55%,5年生存率为41%。不同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生存率有明显差异。结论原发于头颈部的结外型淋巴瘤可发于多个部位,部分位置隐蔽,不易发觉,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及时针刺活检和术中快速病理切片可提高诊断率和患者生存率。

郑昊[8](2010)在《咽喉部假性淋巴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咽喉部假性淋巴瘤(Pseudolymphoma,PL)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MALT-MZL)——这两种紧密关联又十分罕见的疾病进行研究,探讨它们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策略及预后,提高临床医师对其的认识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咽喉部1例PL与3例MALT-MZL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PL患者病变累及双侧扁桃体、舌根、会厌及喉咽,治疗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激光切除肿物+术后辅助化疗的方法。3例MALT-MZL患者,病变分别累及左室带及喉室、右室带及舌会厌溪,治疗均采用传统手术切除辅以术后化疗的方法治疗。4例患者术后、化疗后均无明显并发症,效果满意。通过中英文医学文献检索系统,全面收集与筛选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提取临床资料并结合我科病例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出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治疗策略。【结果】1、1例咽喉部PL患者随访2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3例咽/喉部MALT-MZL患者分别随访29、17及1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向高度恶性转化。2、国内外共报道7例咽喉部PL,结合我科1例进行分析。该组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36-68岁,同时累及咽、喉部3例,咽部1例,喉部3例,咽旁间隙1例。治疗上采用手术切除4例,放疗2例,化疗1例,手术切除+化疗1例。除1例文中未提及,余7例随访时间2个月-7年,中位数21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咽部MALT-MZL共43例,绝大部分为病理科医师报道,缺乏临床资料。喉部原发性MALT-MZL 16例,结合我科2例进行分析。该组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25-79岁,累及声门上区者13例,声门区者1例,声门下区者4例。治疗上采用手术切除2例,放疗3例,化疗3例,手术切除+放疗5例,手术切除+化疗2例,手术切除+保守治疗1例,放疗+化疗1例,手术切除+放疗+化疗1例。除3例文中未提及,余15例随访时间6个月-12年,中位数2年,均未见肿瘤复发或向高度恶性转化。【结论】1、咽喉部PL与MALT-MZL是紧密关联又十分罕见的两种疾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由于二者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区别,故临床上相互鉴别十分困难。目前诊断主要靠活检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必要时应行基因重排检查加以鉴别。2、对于咽喉部PL和Ann ArborⅠE期的MALT-MZL患者,若肿物不大,治疗上推荐先给予标准的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评估,若无明显改善,再考虑行手术切除或局部放疗;若肿物较大,引起明显的呼吸困难,可先行气管切开,然后再行进一步处理。低温等离子刀和激光可成为一种新的手术工具应用于二者的手术治疗中。单纯放疗剂量推荐在30-50Gy。对于全身多器官累及或术后全身复发的患者可考虑化疗。PL有向恶性进展的可能,MALT-MZL有向高度恶性转化的可能,故二者均需要长期密切的随访。

徐桂峰,王英杰[9](2009)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32例误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发病情况、原发部位分布情况、首发症状及误诊情况。结果原发于结外的恶性淋巴瘤32例,占同期恶性淋巴瘤41.03%(32/78);原发部位前5位依次为:胃肠道21.88%(7/32),鼻腔18.75%(6/32),Waldeyer环12.50%(4/32),脾9.38%(3/32),皮肤9.38%(3/32);结外淋巴瘤的误诊率高达78.12%(25/32);淋巴结内淋巴瘤误诊率为23.91%(11/46);结外淋巴瘤首发症状因原发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但多无特异性。结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发病率较高,但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易误诊。

韦永豪,肖红俊[10](2009)在《头颈部结外淋巴瘤》文中研究表明

二、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在耳鼻及咽部的临床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在耳鼻及咽部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102例头颈部原发结外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病变原发部位
    2.2 性别和年龄分布特点
    2.3 临床特点
    2.4 组织病理学类型
3 讨论

(4)鼻和咽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特点
    1.3 确诊依据及病理分型
    1.4 治疗
2 结果
3讨论

(5)~(18)F-FDG PET/CT对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评估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淋巴瘤结外侵犯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
    目的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18)F-FDG PETCT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外病变的临床评价
    目的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8)F-FDG PET/CT对淋田瘤的临床评价及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文章

(6)原发于鼻咽喉部的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25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典型病例
2 讨论

(7)头颈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14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2.1 鼻腔
        1.2.2 鼻咽部
        1.2.3 扁桃体
        1.2.4 舌根
        1.2.5 硬腭
        1.2.6 口颊
        1.2.7 喉
        1.2.8 大涎腺
        1.2.9 甲状腺
        1.2.10 头皮
2 方法
    2.1 诊断方法
    2.2 治疗方案
3 结果
4 讨论

(8)咽喉部假性淋巴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头颈部结外淋巴瘤(论文提纲范文)

1 淋巴瘤的分类
2 头颈部结外淋巴瘤的发病情况
3 头颈部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
    3.1 鼻腔鼻窦淋巴瘤
    3.2 咽淋巴环淋巴瘤
    3.3 涎腺淋巴瘤
    3.4 喉部淋巴瘤
    3.5 甲状腺淋巴瘤
    3.6 耳部淋巴瘤
4 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因素
5 头颈部结外淋巴瘤常见的误诊原因分析
6 几种常见的头颈部结外淋巴瘤
    6.1 鼻结外NK细胞 (T细胞) 淋巴瘤
    6.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6.3 周围T细胞淋巴瘤, 非特指

四、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在耳鼻及咽部的临床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102例头颈部原发结外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J]. 陈海月,崔京淑,金仁顺,刘兰,金军,金永德.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0(04)
  • [2]84例原发头颈部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J]. 刘丁丁,钱晓云,刘永泽,高下.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8(06)
  • [3]鼻部和咽部NK/T细胞及B细胞型NHL淋巴瘤的影像学征象对照分析[J]. 朱宏伟,葛宇曦,延根,陆庭勋.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7(05)
  • [4]鼻和咽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7例临床分析[J]. 秦贺,胡斌,叶京英.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7(04)
  • [5]~(18)F-FDG PET/CT对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评估价值研究[D]. 宋建华.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8)
  • [6]原发于鼻咽喉部的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25例[J]. 徐世翔,徐晶. 武警医学, 2016(11)
  • [7]头颈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146例临床分析[J]. 田皞,王伟,曾亮,周晓,喻建军,李赞.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3(03)
  • [8]咽喉部假性淋巴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研究[D]. 郑昊. 福建医科大学, 2010(01)
  • [9]原发性结外淋巴瘤32例误诊分析[J]. 徐桂峰,王英杰. 中国实用医刊, 2009(24)
  • [10]头颈部结外淋巴瘤[J]. 韦永豪,肖红俊.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06)

标签:;  ;  ;  ;  ;  

耳鼻咽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