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相关因素分析

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相关因素分析

一、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干燥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彤[1](2021)在《不同针灸疗法干预放疗后不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各类针灸疗法治疗放疗后不良反应(radiotherapy-induced adverse effects,RIAE)的疗效,选取最佳的治疗方案,以期推广针灸在肿瘤辅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以下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CKN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数据库(VIP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英文数据库包括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bsco/CINHAL、Embase。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2020年6月;检索语言限制为中英文。通过Note Express及Excel表格进行数据采集,采用考克兰偏倚评估工具2.0版本(ROB 2.0)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Stata14.2绘制干预网络图,并联合Open BUGS对提取数据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1篇研究,共纳入病例数4785例患者,报道了5种RIAE,分别为放射性肠炎、放疗后白细胞减少、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口干症和放射性肺炎。该5类RIAE的穴位处方中均有足三里。取前四种RIAE行网状meta分析。(1)放射性肠炎涉及疗法13种,分别为艾灸、电针、耳穴、艾灸+药物、穴位按摩+保健操、穴位按摩+药物、穴位埋线+药物、穴位埋针+药物、穴位贴敷+药物、穴位注射+药物、针灸+药物、针刺+药物、艾灸+推拿+药物。在放射性肠炎有效率的排序中,前三位分别为针灸+药物、电针、艾灸+药物。与药物相比,所有针灸疗法的有效率均有统计学意义。(2)放疗后白细胞减少涉及疗法7种,分别为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艾灸、针刺、艾灸+药物、穴位按摩+药物、针刺+药物;在预防放疗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的排序中,前三位分别为艾灸+药物、穴位按摩+药物和穴位贴敷。但各类疗法中,仅艾灸+药物、针刺+药物与空白对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3)放射性口干症涉及疗法5种,分别为经皮穴位电刺激、针刺、艾灸+拔罐、穴位贴敷+药物、针刺+药物;在放射性口干症刺激性唾液流速测定中,前两位分别为针刺、经皮穴位电刺激,针刺和经皮穴位电刺激与空白对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在口干问卷中,得分最高为空白对照,最低为针刺,两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4)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涉及疗法5种,分别为穴位贴敷、艾灸、耳穴、针刺+药物、针灸+药物;在预防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的排序中,前两位分别为针刺+药物、艾灸,与空白对照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5)放射性肺炎涉及疗法6种,分别为针刺、艾灸、穴位按摩、穴位埋线、针刺+药物、穴位贴敷+药物。结论:针灸疗法能有效防治RIAE,值得在肿瘤学领域推广。其中,针刺+药物为防治放射性肠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最佳选择;艾灸+药物为预防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最佳选择;针刺为放射性口干症的最佳选择。但由于纳入文献的局限性,该结论仍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文献进一步验证。在临床工作中,仍需要结合患者病情与医者经验,做出最合适的干预措施选择。

罗静瑶[2](2021)在《探索中医舌象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据《全球疾病负担》调查显示,头颈部肿瘤发病率在中国范围内排名第8,仅次于胰腺癌。头颈部肿瘤的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放疗敏感性较好,故放疗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但放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会导致放疗延期、减量或中止,严重影响放疗疗效。其中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最为常见的放疗不良反应之一,还会带来疼痛、抑郁、营养不良、鼻饲管等一系列问题,而目前临床上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相对有限。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通常在放疗完成后2-4周内消失,如果能有效预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可便于及时实施干预,帮助患者完成治疗,提高个体化放疗的水平。而如今临床上缺乏高效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预测指标。舌象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舌是人体气血汇聚之所,受各脏腑精气的荣养,故舌质的形质、色泽是脏腑气血津液的外在表现;舌苔系由胃气上蒸于舌而来,其变化主要受病邪和胃气的盛衰影响。中医认为放疗属热邪,会对人体的气血津液产生重大损伤,舌象可以反应人体的正邪情况和预后,故舌象有可能成为预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中医指标。且舌象获取途径更具有便捷、无创等优势,是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良好切入点。研究目的: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分析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疗前舌象分布和放疗中舌象变化情况,探索中医舌象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情况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和预测价值。为减少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危害和提高放疗质量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自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4月15日前瞻性收集中日友好医院放射治疗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友谊医院肿瘤科、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放疗科收治的64例符合纳排标准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主要收集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治疗资料、舌象资料、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等。一般资料纳入了性别、年龄、体重、烟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患者自身因素,治疗资料纳入了诊断、治疗方案、合并用药等治疗相关因素。统计分析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相关的舌象类型及其他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经单因素分析结果P<0.1的因素和根据临床经验可能具有预测价值的因素纳入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模型讨论进入模型的舌象类型及其他相关因素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影响情况(保护因素还是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4例研究对象。1、放疗完成情况64例患者全部完成放疗计划,放疗完成率为100%。其中有5例放疗中断,放疗中断率为7.8%,中断原因有重度反射性皮炎1例,重度骨髓抑制1例,4级RIOM1例,患者情绪抑郁及体重大幅下降1例,原发灶肿块出血1例,其余患者均按原计划完成治疗。2、患者放疗前舌象分布情况舌色:淡白舌6例(9.4%),淡红舌29例(45.3%),红舌27例(42.2%),其他2例;苔色:黄苔19例(29.6%),白苔45例(70.3%);苔质:薄苔36例(56.3%),腻苔15例(23.4%),剥脱苔15例(23.4%);舌形:正常舌24例(37.5%),齿痕舌9例(14.1%),裂纹舌24例(37.5%),点刺舌9例(14.1%),其他6例。3、共有49例(76.6%)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16例(23.4%)无口腔黏膜炎。两组患者在淡白舌、淡红舌、黄苔、白苔、薄苔、腻苔、剥脱苔、正常舌、齿痕舌、裂纹舌、点刺舌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红舌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放疗前化疗和吸烟史方面P<0.1。4、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红舌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明显相关,是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论:红舌是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娜[3](2020)在《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症状群与舒适状况的纵向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建立鼻咽癌患者症状群,确定放疗期间该类患者症状群种类及其内部构成;追踪调查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6周内不同时间点(每周)症状群及舒适状况的变化趋势,并探讨两者相互关系。以期为症状管理提供参考,为实施舒适护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青岛市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放疗的153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头部&颈部模块(MDASI-HN)、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舒适状况量表在患者放疗1~6周后(T1~T6)每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构建症状群,并采用Cronbach’sα系数评估症状群的信度;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症状数目、症状及症状群严重度、舒适状况评分的纵向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症状群与舒适状况的关系。结果1.鼻咽癌患者在放疗T1~T6期间症状数目由(4.58±1.29)个明显上升为(14.56±2.58)个,其中T2~T3症状数目增加速度最快,T5~T6症状数目变化趋于平缓;各症状发生率与严重程度随放射剂量的累积呈上升趋势;不同时间点主要的症状经历不同。2.共提取5个症状群,症状群出现时间及内部症状构成均随着放疗的进行有所变化。其中疲乏-睡眠-情感症状群、口腔黏膜症状群在T1~T6六个时间点持续存在;发音-吞咽困难症状群、胃肠道症状群T3时出现,持续至T6;神经系统相关症状群仅存在于T6。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的症状群严重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3.369~688.434,P<0.001),其中口腔黏膜症状群程度较为严重。3.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整体舒适状况随放疗的进行呈下降趋势,各时间点得分波动在(85.84±8.30)~(104.44±9.71)范围。在鼻咽癌患者各维度舒适状况得分中,生理维度及心理维度舒适状况均随放疗次数的增多而下降,T6时下降到最低水平;而社会维度舒适状况随放疗次数的增多而上升,T1时社会舒适水平最低;环境维度舒适状况的变化随放疗次数的增多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T2时达到高峰,T2后下降,T6时环境领域舒适最低。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鼻咽癌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整体舒适状况及各维度舒适状况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52~435.041,P<0.001)。4.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不同时间点的症状群严重程度与整体舒适状况均呈负相关(r=-0.194~-0.839,P<0.05)。在与各维度舒适状况相关性分析中,T1~T6期间各症状群与生理舒适状况均呈负相关(r=-0.214~-0.891,P<0.05);除此之外,疲乏-睡眠-情感症状群及口腔黏膜症状群在T1~T6期间与心理舒适、环境舒适状况呈高度负相关(r=-0.249~-0.794,P<0.05);口腔黏膜症状群和发音-吞咽困难症状群在T5~T6期间与社会维度舒适均呈正相关(r=0.163~0.184,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症状数目多,症状负担大,不同时间点需重点观测及控制的症状不同。通过纵向追踪症状群的变化,发现症状群的动态性不仅体现在严重程度的变化上,还体现在持续时间及内部构成上。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各时间点的症状群与整体舒适状况均呈负相关,提示通过症状群的管理,可以提高患者舒适水平,为提供全面的舒适护理奠定基础。

庞苏红[4](2020)在《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中发生放射性口腔炎提供相关经验与证据,有助于医护人员早期识别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高危患者,及时进行必要的预防和干预。方法:本研究为非实验性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纳入2018年05月2019年10月于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进行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资料收集表,对患者进行资料收集,主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饮酒、吸烟、BMI、TNM分期、口腔PH值、口腔卫生情况、使用抗生素、化学药物治疗及使用口腔保护剂方面等临床指标。采用SPSS24.0软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9例研究对象,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共有146例(86.4%),无口腔黏膜炎23例(13.6%);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中,I级口腔黏膜炎14例(9.6%),II级口腔黏膜炎58例(39.7%),III级口腔黏膜炎68例(46.6%),IV级口腔黏膜炎6例(4.1%)。患者在性别、体质指数、饮酒、婚姻状态、职业性质及医疗支付方式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吸烟和受教育程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在疾病分期、口腔情况、合并化疗、黏膜保护剂及口腔PH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和白细胞计数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085,95%CI=1.012-1.615,P=0.023)、吸烟(OR=1.274,95%CI=1.095-2.007,P=0.008),口腔卫生情况越差[良(OR=1.223,95%CI=1.098-2.077,P=0.006;差(OR=1.367,95%CI=1.024-2.890,P=0.012)]及口腔PH值[7.0(OR=1.728,95%CI=1.4202.541,P=0.003)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明显相关,是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为86.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吸烟、口腔卫生情况、口腔PH值是影响鼻咽癌患者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高危因素。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在对放射性黏膜炎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针对不同的因素,采取不同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模式及健康教育,以降低鼻咽癌患者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

陈媛媛[5](2020)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动物模型、剂量学和临床干预研究》文中提出基础实验研究叙利亚金黄地鼠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模型建立及重组人白介素-11干预研究目的:基于小动物辐射仪,建立叙利亚金黄地鼠(金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ation-induced oralmucositis,ROM)损伤模型,检测口腔微生物组成变化,探索对于ROM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核心微生物,并寻找ROM的预测因子;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金鼠ROM的干预作用。方法:单次40Gy照射48只7-9周龄金鼠单侧颊囊构建ROM模型,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并分别接受rhIL-11和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直至解剖,在相应时间点解剖获取颊囊组织,PCR检测炎症因子(TGFβ、TNF-α、IL-1β)水平,HE染色观察黏膜修复和炎症细胞浸润状况。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ROM病程中口腔微生物组成的变化。观察rhIL-11治疗ROM的疗效。结果:口腔微生物在ROM病程中的组成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其中拟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的丰度显着上升。rhIL-11干预可以延后ROM高峰出现时间,加速回落,促进修复,缩短病程。结论:口腔微生物与ROM进程具有明确的相关性;rhIL-11可以促进金鼠ROM的修复,缩短病程。临床试验研究第一部分 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剂量学研究一、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同步化疗后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测因素目的:探索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ation-induced oral mucositis,ROM)的预测因素。方法:92例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RTOG标准评估ROM严重程度,≥3级定义为重度ROM。获取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等信息,分析ROM的相关预测因素。结果:入组患者重度ROM的发生率为20.7%(19/92),体重下降和口腔黏膜受照射剂量≥30Gy的体积(V30)是重度ROM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分别为0.017和0.003)。体重下降≥5%的患者发生3级以上ROM的危险提高4倍以上。ROC曲线分析显示V30预测重度ROM的阈值为 73.155%(灵敏度:0.842,特异度:0.671),ROC 曲线下面积:0.753(P=0.001)。结论:体重下降≥ 5%和V30>73%是鼻咽癌患者发生重度ROM的危险因素。二、鼻咽癌患者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预测模型建立目的:比较两种口腔黏膜勾画方法对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急性重度口腔黏膜炎的预测效果,并进一步应用剂量学参数和临床特征因素建立重度口腔黏膜炎发生的预测模型。方法:对270例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的初诊鼻咽癌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全口腔勾画法(oral cavity contour,OCC)和黏膜表面勾画法(mucosa surface contour,MSC)两种包含口腔黏膜的勾画方法。根据RTOG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将治疗期间发生的口腔黏膜炎分为两组:重度黏膜炎组(≥3级)和非重度黏膜炎组(<3级)。对剂量学参数和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建立治疗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ation-induced oral mucositis,ROM)发生的预测模型并应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中到高等照射剂量-体积百分比(V40-70)、体重指数(bodymass index,BMI)、放疗技术、咽后淋巴结区域照射情况、同期尼妥珠单抗治疗是重度ROM发生的危险因素。选择口腔黏膜受照射剂量≥55Gy的体积(V55)作为剂量学参数的代表,联合上述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分别建立两个判别模型。基于OCC的模型AUC为0.761(95%CI:0.701-0.821),灵敏度为 0.812,特异性为 0.595;基于 MSC 的模型 AUC 为 0.766(95%CI:0.707-0.826),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700和0.716。结论:基于OCC和MSC两种勾画方法的预测模型,均可有效地判别重度ROM的发生。建议综合考虑剂量学参数和临床相关因素,对治疗中可能发生重度ROM的患者进行预先评估。第二部分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对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一、营养支持疗法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目的:探索营养支持疗法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找到营养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117例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局部晚期(Ⅲ-ⅣB)鼻咽癌患者,患者按照放疗期间是否予营养支持,分为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比较放疗前(T0)、放疗中(T1)、放疗后(T2)不同时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同一时期两组患者营养状态的差异。再根据同步放疗过程中患者体重下降是否超过5%,分为营养不足组和正常组,统计分析体重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放疗中及放疗后的营养指标均比放疗前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同一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支持组较对照组的总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急性重度(≥3级)放射性口腔黏膜毒性和前白蛋白下降>15%是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21和0.041)。结论:营养支持虽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但效果不明显。急性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和前白蛋白下降>15%是体重下降的危险因素。二、口服营养干预对接受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近期营养状况及治疗耐受性的影响目的:探讨口服营养干预对接受放化疗的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营养状态、治疗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我院患者前瞻性随机入组,干预组从放疗起予口服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予常规饮食。治疗前中后分别收集体重、血液指标及营养评估资料等。结果:2016年10月-2018年5月共入组114例患者(干预组58例,对照组56例)。放化疗期间,患者体重进行性下降,干预组下降趋势更明显,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干预组放疗中断率更低(0 vs 7%,P=0.039),同步化疗完成率更高(90%vs 71%,P=0.013),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稳定性也更高(P=0.003,0.001),但急性毒副反应发生率组间无差异。治疗开始后,营养筛查状况同样进行性下降,对照组NRS 2002 ≥ 3分的患者显着多于干预组(P<0.05);PG-SGA评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鼻咽癌放化疗中体重下降及营养不良风险逐步增加。口服营养干预能够提高治疗耐受性及血清蛋白稳定性,但在体重及短期营养评估方面未体现出明显优势。第三部分 重组人白介素-11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初步结果分析目的:探索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ation-induced oral mucositis,ROM)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并观察营养支持对 ROM 的作用。方法:随机入组92例T1-4N1-3M0-1鼻咽癌放疗患者。经0-3程诱导放疗后,两组患者接受放化疗/放疗,放疗期间实验组使用rhIL-11加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对照组单纯生理盐水雾化。治疗期间每周记录患者的ROM分级和各项营养指标: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体重、检验指标(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结果: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共入组92例,rhIL-11组47例,生理盐水组45例。两组按照CTC AE4.0评价的Ⅲ°及以上ROM发生率为27.2%和31.5%(P=0.672),按照RTOG标准评价的Ⅲ°以上ROM发生率为15.2%和23.9%(P=0.140)。两组患者随着放疗的进行,各项营养指标均出现明显的恶化,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hIL-11不能减少鼻咽癌放化疗患者ROM的发生。适当的营养支持有利于口腔黏膜损伤的修复。

卫彬彬[6](2020)在《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动态改变、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南昌市某三甲医院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的认知和生活质量进行纵向调查,旨在了解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前后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患者放疗前后各阶段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认知改变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为临床上识别早期放射性脑损伤高危患者并行及时对因预防、对因干预,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纵向研究,以便利抽样法对2018年7月2020年1月在江西省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拟行调强放疗的15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调查,最终130例患者完成4次随访调查,以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中文版头颈部癌症治疗功能评估调查问卷(FACT-H&N)和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为研究工具,对患者放疗前后不同时间段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动态变化特点、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以患者放疗前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为基线资料,并于患者放疗结束时、放疗后03个月、放疗后36个月随访复评认知、生活质量。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03个月、放疗后36个月MOCA得分分别为(23.25±3.53)分、(21.47±3.44)分、(20.25±3.12)分、(20.41±3.35)分。2.鼻咽癌患者IMRT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03个月、放疗后36个月FACT-H&N得分分别为(119.34±8.46)分、(76.00±14.11)分、(98.35±13.18)分、(108.82±13.38)分。3.单因素分析显示:鼻咽癌患者IMRT前认知功能在年龄、文化程度、临床分期、职业特点方面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03个月认知功能在年龄、文化程度、临床分期、放疗总剂量、双侧颞叶受照最高剂量、职业特点方面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36个月认知功能在年龄、文化程度、临床分期、双侧颞叶受照最高剂量、职业特点方面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鼻咽癌患者IMRT前认知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放疗结束时、放疗后03个月及放疗后36个月认知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均为年龄、文化程度、双侧颞叶受照最高剂量、职业特点。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鼻咽癌患者IMRT前认知功能与其生活质量间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放疗结束时、放疗后03个月及放疗后36个月的认知功能与其生活质量间均呈轻度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1.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认知功能随时间推移明显受损,至放疗结束后36个月患者认知功能稍有恢复,但与放疗后03个月并无明显差异,仍显着低于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前水平。2.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期间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之后随时间推移呈逐渐回升趋势,但放疗结束后36个月时患者生活质量仍然未恢复到放疗前水平。3.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是鼻咽癌患者认知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调强放疗期间及放疗结束后早期双侧颞叶受照最高剂量也成为患者认知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放疗技术仍有待改进以减少患者认知受损及认知障碍发生率,应重视高龄、低文化程度、从事体力劳动、双侧颞叶受照最高剂量≥70Gy患者的认知功能随访。4.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前认知功能对生活质量无影响,而放疗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对其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临床医护工作者可从预防患者认知功能减退或改善认知功能的角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魏学燕,韩光,吴媛,李莹,胡德胜[7](2020)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其与预后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其与预后相关性。方法: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湖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住院患者53例,联合运用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体格测量、血液学指标和放化疗不良反应,全面评估患者营养状况;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对患者生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94.3%(50/53)的患者出现体质量下降,下降均值为(6.89±0.54)kg,50.9%(27/53)的患者体质量下降≥10%;PG-SGA评估的患者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4.9%(45/53);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与PG-SGA评分高度负相关(P<0.05),口腔黏膜炎、吞咽困难或疼痛、厌食、体质量下降百分比与PG-SGA评分高度正相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晚、治疗期间体质量下降≥10%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而白细胞计数增加(在正常值范围内)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良好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16,P=0.024)。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PG-SGA评分联合体格测量、血液学指标和放化疗不良反应,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患者营养状况;TNM分期晚、治疗期间体质量下降≥10%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而白细胞计数增加(在正常值范围内)是患者预后的有利因素。

徐芳,滕海荣,王月霞,何艳[8](2019)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提高放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6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将其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运用单因素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166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全部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100%,将0~1级归为对照组,共33例,2~4级归为病例组,共133例。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例组患者中超重者、吸烟史、饮酒史、化疗史、口腔pH值≤7.0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中口腔卫生状况较好者、应用抗生素及口腔黏膜保护剂者比例高于病例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166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史(OR=2.147,P=0.044)、化疗史(OR=5.220,P=0.000)、口腔卫生状况较差(OR=2.477,P=0.023)、口腔pH值≤7.0(OR=2.300,P=0.013),保护因素有应用抗生素(OR=0.372,P=0.013)及应用口腔黏膜保护剂(OR=0.341,P=0.012)。结论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化疗、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口腔pH值≤7.0,保护因素有应用抗生素和口腔黏膜保护剂。针对不同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个体化的预防方案,对于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邓翀[9](2019)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吞咽功能及味觉变化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目的利用视频造影吞咽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study,VFSS)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舌骨运动学变化特征,初步探讨放射治疗导致患者吞咽困难的力学特征。方法选取25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放疗前后使用普通X线模拟机采集吞咽视频,通过视频分析软件对吞咽视频进行连续快速截图,对比患者放疗前后吞咽时间,舌骨及喉的最大移动度及平均移动速度。结果25名受试者放疗后平均吞咽时间较放疗前延长(1.38±0.23s Vs 1.12±0.26s,t=-9.53,p=0.00)。舌骨向前移动度(hyoid anterior displacement,HA)放疗后较放疗前降低(0.78±0.24cm Vs 1.01±0.25cm,t=5.82,p=0.00);舌骨垂直方向移动度(hyoid vertical displacement,HV)放疗后也较前降低(0.78±0.18cm Vs 1.01±0.25cm,t=2.56,p=0.02);舌骨平均移动速度放疗后明显降低(0.83±0.19cm/sVs 1.31±0.45cm/s,t=6.46,p=0.00)。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吞咽时间较前延长,舌骨移动度及移动速度较前降低。放疗后引起急性吞咽困难的力学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第二部分: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味觉变化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前、放疗期间及放疗后患者味觉的动态变化特征,评估引起患者味觉下降的临床及剂量学因素。方法2016.3-2017.1期间入组了 53例初诊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放疗均采用调强放疗(IMRT)技术。味觉测试采用化学试剂法,使用蔗糖(sucrose)、氯化钠(sodium chloride)、柠檬酸(citric acid)及硫酸奎宁(quinine sulfate)作为甜、咸、酸、苦四种基本味觉测试试剂。分别在治疗前、中、及结束后1、3个月时进行味觉测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对可能引起患者重度味觉损伤的临床及治疗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法检验其特异性及敏感性。约登指数法(Youden index)筛选阈值水平。结果在放疗开始2周后患者味觉开始出现下降,在治疗第6周时达到高峰。其中轻、中、重度及完全消失的比例分别是9.43%,15.10%,41.51%和33.96%。在四种基本味觉中,苦味觉下降最为明显,其次分别是咸味觉、甜味觉和酸味觉。恢复情况显示甜味觉和酸味觉恢复最快,而苦味觉,咸味觉较慢。放疗结束后1个月四种基本味觉明显上升,但仍低于放疗前水平(p<0.05)。放疗结束3月时,味觉已经回复到放疗前水平(p>0.05)。放疗前后体重降低的平均值为6.20±2.22Kg(0.5Kg-10.5Kg),味觉下降的平均值为9.62±2.62(3-12)。味觉的下降程度与体重的变化呈正相关(F=118.97,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36,OR 1.156,95%CI:1.009-1.324)和舌根 V30(p=0.016,OR 1.319,95%CI:1.053-1.651)是引起味觉重度损伤的主要因素。舌根V30>87%是味觉重度损伤的预测因素。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味觉出现进行性下降并在治疗第6周达到最低值,放疗结束后3个月恢复到放疗前水平。年龄与舌根V30与是患者味觉下降的主要因素。

胡明斌[10](2019)在《奥施康定干预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所致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对比观察经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并含漱法局部用药治疗及单独使用含漱法局部用药的鼻咽癌放疗致口腔黏膜损伤的中重度疼痛患者每周的止痛疗效、埃德蒙顿症状评估量表(ESAS)评分、体重变化。方法对比30例放疗10次以上、口腔黏膜损伤2度以上,分别经含漱法局部用药及奥施康定加用含漱法治疗的中重度疼痛的鼻咽癌患者,其中奥施康定起始剂量10mg/q12h,并根据疼痛缓解的程度调整剂量,在用药过程中给以适当的护理及指导,并在用药前后每周评估其止痛疗效、埃德蒙顿症状评估量表(ESAS)评分、体重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埃德蒙顿症状评估量表(ESEA)评分试验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奥施康定对于指标变量的作用会随着周数增加而持续有效,p<0.001,奥施康定组止痛患者的体重下降程度并不低于局部用药的患者,P>0.05,口腔黏膜炎分级越高,疼痛越重。结论:服用奥施康定对于治疗鼻咽癌放疗致口腔黏膜损伤疼痛安全有效,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并不能改善患者体重的下降程度。

二、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干燥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干燥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针灸疗法干预放疗后不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方案和注册
2 文献检索
    2.1 研究内容
    2.2 检索数据库
    2.3 文献检索策略
    2.4 文献筛选标准
    2.5 文献纳入流程
    2.6 数据提取
    2.7 偏倚分析与质量评估
    2.8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筛选结果
    3.2 文献基本特征
    3.3 偏倚分析与质量评估
    3.4 普通meta分析
    3.5 NMA
4 讨论
    4.1 西医认识
    4.2 中医认识
    4.3 纳入特征与质量
    4.4 针灸处方
    4.5 网状贡献图与漏斗图
    4.6 干预效果分析
    4.7 局限性分析
    4.8 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针灸防治放疗后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探索中医舌象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现代研究
        一、HNC与放疗
        二、RIOM概述
        三、RIOM发病机制
        四、RIOM的危害
        五、RIOM的危险因素
        六、RIOM预测因子研究进展
        七、RIOM分级量表
        八、RIOM的预防与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文献二: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与中医舌象
        一、RIOM的中医病机
        二、中医舌象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探索中医舌象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研究方案
        一、研究对象
        二、资料采集
        三、随访计划
        四、统计学分析
        五、质量控制
    研究结果
        一、各项资料分布情况
        二、单因素分析
        三、RIOM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讨论
        一、各项资料分布特点分析
        二、红舌是HNC患者发生RIOM的独立危险因素
        三、放疗前接受化疗是HNC患者发生RIOM的独立危险因素
        四、放疗前或放疗中联合耙向治疗对RIOM发生的影响
        五、中医药防治RIOM
        六、患者放疗过程中舌象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结论
结语
致谢
个人简介

(3)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症状群与舒适状况的纵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相关概念
        3.1 症状
        3.2 症状群
        3.3 舒适
    4 理论基础
        4.1 理论介绍
        4.2 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剔除标准
        1.4 样本量的确定
    2 研究工具
        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2.2 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头部&颈部模块
        2.3 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舒适状况量表
    3 资料收集
    4 质量控制
    5 伦理学原则
    6 统计学方法
    7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调查完成情况
    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3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不同时间点的症状经历
        3.1 症状数目
        3.2 症状发生率
        3.3 症状严重程度
        3.4 症状对日常生活困扰程度
    4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不同时间点的症状群
        4.1 症状群提取
        4.2 症状群内部构成
        4.3 症状群严重程度
    5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不同时间点的舒适状况
    6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不同时间点症状群与舒适状况的相关性
讨论
    1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症状经历
    2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症状群变化
        2.1 疲乏-睡眠-情感症状群
        2.2 口腔黏膜症状群
        2.3 发音-吞咽困难症状群
        2.4 胃肠道症状群
        2.5 神经系统相关症状群
    3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舒适状况变化
        3.1 生理维度舒适
        3.2 心理维度舒适
        3.3 环境维度舒适
        3.4 社会维度舒适
    4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症状群与舒适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4)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鼻炎癌概念及治疗
        1.1.2 口腔黏膜炎的概念及流行病学现状
        1.1.3 口腔黏膜炎的危害
        1.1.4 口腔黏膜炎的诊断与测量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患者自身因素
        1.2.2 口腔卫生状况
        1.2.3 吸烟
        1.2.4 与放疗有关的因素
    1.3 口腔黏膜的预防与治疗
        1.3.1 口腔护理
        1.3.2 免疫调节药物
        1.3.3 口腔黏膜保护剂
        1.3.4 营养支持
        1.3.5 健康宣教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6 相关概念界定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场所
    2.3 研究对象
        2.3.1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判定标准
        2.3.2 纳入标准
        2.3.3 排除标准
        2.3.4 剔除标准
        2.3.5 样本量计算公式
    2.4 研究工具/观察指标
    2.5 调查方法
    2.6 统计学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科研伦理
        2.8.1 患者遵循自愿原则
        2.8.2 研究者遵循保密原则
        2.8.3 研究者遵循不伤害原则
    2.9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结果
    3.1 鼻咽癌患者经调强放疗后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情况
        3.1.1 鼻咽癌患者经调强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
        3.1.2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分级
    3.2 两组患者相关资料比较
        3.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3.3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多因素分析
        3.3.1 变量的共线性诊断
        3.3.2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经调强放疗后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情况
    4.2 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危险因素
        4.2.1 年龄
        4.2.2 吸烟
        4.2.3 口腔卫生情况
        4.2.4 口腔PH
        4.2.5 抗生素的使用
        4.2.6 化疗
        4.2.7 口腔黏膜保护剂的使用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之间的关系
第5章 结论
    5.1 本次研究结论
    5.2 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及相关改进措施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5)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动物模型、剂量学和临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s
前言
    参考文献
基础实验研究
    基于小动物辐射仪的叙利亚金黄地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基础实验
        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临床试验部分
    第一部分 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剂量学研究
        一 局部晚期鼻咽癌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测因素
        背景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二 鼻咽癌患者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预测模型建立
        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对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一 营养支持疗法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影响
        背景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二 口服营养干预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近期营养状况及治疗耐受的影响
        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放射性黏膜炎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初步结果分析
        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综述
    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定义
        流行病学
        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特征
        预防及治疗
        展望
        参考文献
    Meta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课题受助基金项目
致谢

(6)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动态改变、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鼻咽癌的发病率与生存率及患者生活质量
        1.1.2 放射性脑损伤与认知功能受损
        1.1.3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认知功能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放射性脑损伤
        1.2.2 认知功能
        1.2.3 放疗后早期认知功能受损
        1.2.4 生活质量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放疗后认知功能变化及转归
        1.3.2 放疗后认知功能受损的相关因素
        1.3.3 放疗后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1.4 样本量计算
        2.1.5 抽样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设计
        2.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工具
        2.3.1 一般情况调查表
        2.3.2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2.3.3 头颈部癌症治疗功能评估调查问卷(FACT-H&N)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学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要求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一般情况
    3.2 放疗前后不同时间段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的动态变化
        3.2.1 认知功能变化
        3.2.2 生活质量变化
    3.3 放疗前后不同时间段认知功能的单因素分析
        3.3.1 放疗前认知功能的单因素分析
        3.3.2 放疗结束时认知功能的单因素分析
        3.3.3 放疗后0~3 个月认知功能的单因素分析
        3.3.4 放疗后3~6 个月认知功能的单因素分析
    3.4 放疗前后不同时间段认知功能的多因素分析
    3.5 放疗前后不同时间段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放疗前后不同时间段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分析
        4.1.1 认知功能变化分析
        4.1.2 生活质量变化分析
    4.2 放疗前后不同时间段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年龄
        4.2.2 文化程度
        4.2.3 颞叶受照剂量
        4.2.4 职业特点
    4.3 放疗前后不同时间段认知功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第5章 结论
第6章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6.1 研究的创新
    6.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6.2.1 研究的不足
        6.2.2 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7)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其与预后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案
        1.2.2 观察指标
        1.2.3营养评估
        1.2.4 观察和评估时间点
        1.2.5 不良反应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体质量和BMI
    2.3 血液学指标
    2.4 营养状况评估
    2.5 不良反应
    2.6 PG-SGA评分相关性分析
    2.7 生存及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8)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分组及评价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
    2.2 鼻咽癌放疗后发生口腔黏膜炎单因素分析
    2.3 鼻咽癌放疗后发生口腔黏膜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吸烟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关系
    3.2 化疗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关系
    3.3 口腔卫生状况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关系
    3.4 口腔pH值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关系
    3.5 应用抗生素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关系
    3.6 应用口腔黏膜保护剂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关系

(9)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吞咽功能及味觉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
    一、实验方法的验证
        资料与方法
        结果
    二、鼻咽癌放疗后舌骨的运动学变化特征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味觉变化的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不足
综述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味觉变化特征
    一、味蕾的解剖及味觉的产生机制
    二、味觉的评价方法
    三、射线导致味觉损伤临床特征
    四、味觉损伤的防治方法
    五、小结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附表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奥施康定干预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所致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鼻咽癌放疗后的疼痛变化情况
    1.2 鼻咽癌放疗后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情况
    1.3 鼻咽癌放疗后的体重变化情况
    1.4 奥施康定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疼痛干预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资料与来源
    2.2 分组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研究相关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疼痛缓解情况
    3.2 埃德蒙顿症状评估量表(ESAS)评分
    3.3 体重下降程度评估
    3.4 口腔粘膜炎分级与疼痛相关性
第4章 讨论
    4.1 奥施康定与疼痛控制疗效观察
    4.2 奥施康定与ESAS评估量表观察
    4.3 奥施康定与体重下降程度观察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干燥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针灸疗法干预放疗后不良反应的网状Meta分析[D]. 吴彤.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探索中医舌象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相关性研究[D]. 罗静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症状群与舒适状况的纵向研究[D]. 张娜. 青岛大学, 2020(01)
  • [4]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相关因素分析[D]. 庞苏红. 南昌大学, 2020(08)
  • [5]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动物模型、剂量学和临床干预研究[D]. 陈媛媛. 苏州大学, 2020
  • [6]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动态改变、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D]. 卫彬彬. 南昌大学, 2020(08)
  • [7]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其与预后相关性分析[J]. 魏学燕,韩光,吴媛,李莹,胡德胜. 中国肿瘤临床, 2020(06)
  • [8]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 徐芳,滕海荣,王月霞,何艳. 实用预防医学, 2019(12)
  • [9]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吞咽功能及味觉变化的临床研究[D]. 邓翀. 苏州大学, 2019(04)
  • [10]奥施康定干预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所致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明斌. 南昌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