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根尖周炎伴瘘管的非手术治疗

慢性根尖周炎伴瘘管的非手术治疗

一、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非手术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乐,李銶石[1](2021)在《对比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对比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性根管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5 d后患牙疼痛持续时间,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5 d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2.42±1.15)分低于对照组的(3.24±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牙疼痛持续时间(3.58±1.04)d短于对照组的(4.33±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33%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可减轻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患者患牙处的疼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临床治疗效果显着,值得推广。

尹国强[2](2021)在《Vitapex糊剂对小儿乳牙慢性根尖周炎临床效果及疼痛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Vitapex糊剂对小儿乳牙慢性根尖周炎临床效果及疼痛度情况。方法方便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该院收治94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患儿,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治疗,研究组47例使用Vitapex糊剂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及疼痛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5);研究组治疗填充时间(8.06±2.25)min与牙龈愈合时间(11.15±3.36)d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6、5.447,P<0.05);研究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5);研究组疼痛(1.08±0.35)分比对照组(2.69±0.43)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08,P<0.05)。结论临床使用Vitapex糊剂治疗乳牙慢性根尖周炎患儿,可缓解疼痛度,缩短治疗填充及牙龈愈合时间,降低不良事件,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

郭庭娜,赵永恒[3](2021)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组原则展开研究,分为对照组与病例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多次性根管治疗术方案,病例组采取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方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自发性疼痛和咬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经根尖周指数(PAI)分级、手术时间、手术费用以及继发性根尖周感染率。结果:病例组的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患者自发性疼痛和咬合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病例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手术费用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继发性根尖周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多次性根管治疗术,能够改善自发性疼痛和咬合疼痛,减少继发性根尖周感染率,手术时间更短,手术费用更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高晶萍[4](2020)在《一次根管术与多次性根管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的近期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患者采用一次根管术与多次性根管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46颗牙)行一次根管术,对照组46例(46颗牙)行多次根管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91.30%vs95.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3,P>0.05);两组术后PAI评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11,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咬合疼痛VAS评分和自发性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28±1.59)分、(2.21±0.85)分,与对照组相当(t=0.061、0.52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分别为(28.65±6.71)min、(371.34±52.13)元,均显着低于对照组(t=15.106、37.04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继发根尖周感染发生率(2.17%vs10.87%)和患者治疗满意度(97.83%vs82.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3、6.035,P<0.05)。结论对于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患者,给予一次根管术和多次根管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但一次根管术患者治疗满意度更高。

叶发校,黄继章,梁道劲[5](2020)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的疗效及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对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多次性根管治疗术;观察组予以一次性根管治疗术。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手术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咬合疼痛和自发性疼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组间咬合疼痛和自发性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费用和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的临床疗效与传统多次根管治疗术无明显差异,但前者费用低,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黄红玲,陈锦均,陆昊辉[6](2020)在《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传统多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开展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根尖周指数(PAI)及治疗前后患者自发性疼痛和咬合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 67%,高于对照组的73. 33%(χ2=6. 405,P <0. 05)。2组患者PAI指数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周后2组患者自发性疼痛和咬合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 01)。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较传统多次性根管治疗术更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陈明高,张启海[7](2018)在《Vitapex糊剂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针对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给予Vitapex糊剂治疗的综合效果加以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按照给予Vitapex糊剂治疗的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40例为对象,针对该疗法的具体效果加以分析。结果结合治疗后持续半年统计可以发现,本组患者中39例患者愈合,1例患者好转,不存在无效患者。结论针对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借助Vitapex糊剂进行治疗,可显着提升对该类患者的诊治有效率,促使其恢复。

仇珺[8](2018)在《谷氨酸合酶基因A调控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目前,牙髓根尖周病的基本治疗方法是根管治疗术(Root canal therapy,RCT)。由于牙髓炎、根尖周炎主要是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其治疗成功的关键便在于能否彻底地清创和有效地去除根管内的感染。然而,根管的解剖形态各异,加之目前根管预备和冲洗的局限性,不能彻底的去除根管系统内的全部细菌。残留的细菌能够长期定植生存于根管内,当有营养物质再次进入根管时,如充填材料发生微渗漏,其可大量增殖从而引起持续的再感染。治疗中常可遇到一些经多次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仍反复发作的难以治愈的慢性根尖周炎病例,临床上通常将这些病例称为难治性根尖周炎。E.faecalis是顽固性或继发性根管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生物膜是其适应环境后,定植生存的主要方式;更为重要的是,E.faecalis能通过生物膜抵抗机体的免疫作用,发挥其致病性。研究发现,生物膜形式的E.faecalis其耐药性比浮游E.faecalis高达1000倍。不仅如此,E.faecalis可在饥饿、高碱、低氧等特殊“恶劣”环境中长期生存,粘附在牙本质表面形成生物膜,造成根管再感染。因此,E.faecalis是导致难治性根尖周炎的最主要病因之一,其在难治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中检出率高达77%,而在未治疗的感染根管中,其检出率仅为7.5%。本课题组长期从事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研究,发现临床分离的E.faecalis其生物膜形成能力不尽相同,那么调节E.faecalis生物膜形成的关键分子是什么?其分子机制又是什么?其是如何调节生物膜的形成的?一直是牙体牙髓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其在口腔微生物宏基因组和基因组功能的研究也相继开展。本课题通过对临床分离的高生物膜形成的E.faecalis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基因表达谱测序结果发现,氮代谢通路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其中编码谷氨酸合成酶的gltA基因表达显着上调,提示gltA基因及谷氨酸代谢途径可能在E.faecalis生物膜形成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我们将该基因作为目标开展研究,以期为阐明E.faecalis生物膜调控的新机制,提高我们对细菌生物膜调控的认识,更为研发新型抗生物膜药物和抑制剂提供可能的靶位和靶通路。实验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临床难治性根尖周炎高生物膜形成的E.faecalis的采集、分离与鉴定选取就诊于我科室的难治性根尖周炎病例45例。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进行临床取样,样本在实验室中采用肠球菌培养基和胆汁七叶苷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通过观察颜色变化进行E.faecalis初步鉴定;然后,利用BBL CRYSTAL生化反应系统对初步认定为E.faecalis的分离菌株进行再次鉴定;最后,利用PCR技术和DNA纯化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16Sr RNA测序,并与基因库中的标准E.faecalis进行基因比对。将确定为E.faecalis的菌株利用结晶紫染色技术检测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显示,在收集分离的45例临床病例样本中,有14例鉴定出E.faecalis,检出率为31.1%。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发现:“–”为2株,“+”为3株,“++”为5株,“+++”为4株,高生物膜形成能力的菌株比率为28.6%。第二部分:临床分离的高生物膜形成能力的E.faecalis差异基因的高通量测序分析对4株(S4、S6、S8和S13)临床分离的高生物膜形成能力的E.faecalis进行预处理,提取其DNA基因组并利用Illumina HiSeq2500平台构建DNA文库,提取4株细菌转录组RNA并利用Illumina HiSeq2500平台进行测序。首先,对测序得到的原始最小片段的双端序列reads进行过滤和质量评估,其次,将高质量的reads与参考序列进行比较,最后,根据比较的结果,进行样本的标准分析,如均一性分布分析、饱和度分析等,以及高级分析,如基因结构分析、表达量分析等,重点关注差异基因的表达功能注释。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标准菌E.faecalisV583相比,4株高生物膜形成能力的E.faecalis共同有152个基因表达发生了下调,有10个基因表达发生了上调,其中氮代谢通路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这其中编码谷氨酸合酶(GOGAT)的gltA基因表达显着上调。gltA基因是谷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重要分子,提示其及谷氨酸代谢途径在E.faecalis生物膜形成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第三部分:谷氨酸合酶基因gltA与E.faecalis生物膜形成的相互关系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临床分离的4株高生物膜E.faecalis24h后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软件分析生物膜中活菌数量与生物膜体积;然后,采用RT-qPCR技术检测24h内gltA基因的表达水平;最后,利用非标记蛋白质谱定量技术(Label-free 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alysis)检测谷氨酸合酶(GOGAT)24h内的相对表达量。CLSM观察临床分离的4株E.faecalis均能形成结构致密的生物膜,且24h时后生物膜活菌数量和生物膜体积显着高于对照组E.faecalisV583(P<0.05)。RT-qPCR显示,在全部菌株中,gltA基因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同时4株高生物膜形成能力的E.faecalis中gltA基因在6h和12h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24h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标记蛋白质谱定量结果显示,GOGAT的含量在6h时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12h时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24h时则未检测到蛋白含量。以上结果均证明,gltA基因的高表达能增强E.faecalis的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同时还说明,gltA基因编码GOGAT能在生物膜形成的早期阶段(06h)通过调节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大分子谷氨酸,对生物膜的生物量产生影响。当生物膜初步形成后(612h),gltA基因的表达会受到体内负反馈调控发生降低,从而抑制了GOGAT的合成。第四部分:上、下调谷氨酸合酶基因gltA对E.faecalis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含有氨苄抗性基因的质粒pHS-AVC电转入到标准菌E.faecalisV583中替换gltA基因,成功构建gltA缺陷E.faecalis菌株。将gltA基因克隆到含有强启动子p32的质粒pmg36e中,电转入标准菌E.faecalisV583,成功构建gltA基因高表达E.faecalis菌株。首先,检测两突变株与对照组E.faecalisV583的生长曲线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然后,利用CLSM观察24h后两突变株与对照组生物膜形成能力,并分析生物膜中活菌数量与生物膜体积;最后,利用RT-qPCR技术检测E.faecalis生物膜形成中其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gltA基因高表达株生长速率在进入对数期后高于对照组,相反,gltA基因缺陷株生长速率在对数期后低于对照组,但两者与对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结果发现,6h时两突变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12h和24h时,gltA基因高表达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gltA基因缺陷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LSM结果显示gltA基因高表达株生物膜形成较快,结构致密,厚度增加明显,而gltA基因缺陷菌株生物膜形成较慢,结构松散,厚度下降明显;不仅如此,与对照组相比,gltA基因高表达株在12h和24h活菌数和生物膜体积有显着增高(P<0.05),而gltA基因缺陷菌株在12h和24h活菌数和生物膜体积有显着降低(P<0.05)。生物膜形成中其他相关基因gelE、fsrB、esp、ace、salB和bopD的表达量在gltA基因高表达菌中均显着增高(P<0.05),而在gltA基因缺陷菌中则显着降低(P<0.05)。以上结果说明,基因gltA编码GOGAT合成的谷氨酸盐,是E.faecalis体内众多大分子结构的骨架分子,如肽聚糖。肽聚糖同样是菌体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我们认为gltA基因很可能是通过影响E.faecalis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的合成影响了细菌表面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其生物膜的形成能力。综上所述,谷氨酸合酶基因gltA能影响E.faecalis生物膜的形成,是调控生物膜的关键分子。

刘家林,王振宁,但德丽[9](2018)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与传统多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的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与传统多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的短期疗效。方法以六安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经X光检查确诊的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多次性根管治疗术,观察组则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术后根尖周指数评级(PAI)、临床疗效和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自发性疼痛和咬合疼痛VA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6、0.377,P>0.05);两组患者术后自发性疼痛和咬合疼痛VAS水平分别较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观察组与对照组间自发性疼痛和咬合疼痛VAS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2、0.326,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PAI评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80、34.456,P<0.001);但两组术后出现继发性根尖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3,P=0.356)。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患者的疗效与传统多次性根管治疗术相似,但前者手术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孟粼[10](2015)在《难治性根尖周炎的预后及相关性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难治性根尖周炎的预后及相关性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单双号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非手术根管再治疗-根尖手术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预后及相关性因素,评价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2年复查,观察组治愈31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16%;对照组治愈17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2.5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预后良好,效果显着。结论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采用非手术根管再治疗-根尖手术联合治疗,应严格控制时间、彻底清除根尖周、根管内异物及维护健康牙周组织,并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二、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非手术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非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对比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5 d后患牙疼痛持续时间对比
    2.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3 讨论

(2)Vitapex糊剂对小儿乳牙慢性根尖周炎临床效果及疼痛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儿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儿不良情况比较
    2.4 两组患儿疼痛度比较
3 讨论

(3)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3.1 疼痛程度
        1.3.2 根尖周指数
        1.3.3 临床效果
        1.3.4 手术相关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发性疼痛和咬合疼痛VAS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PAI评级比较
    2.5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4)一次根管术与多次性根管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的近期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VAS评分
    2.3 术后PAI分级
    2.4 手术时间和费用
    2.5 继发性根尖周感染和患者满意度
3 讨论

(5)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的疗效及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疼痛模拟视觉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比较
3 讨论

(6)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评定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PAI指数
    2.3 疼痛评分
3 讨论

(7)Vitapex糊剂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8)谷氨酸合酶基因A调控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临床难治性根尖周炎高生物膜形成的E.faecalis的采集、分离与鉴定
    1 材料
    2 方法与步骤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临床分离的高生物膜形成的E.faecalis差异基因的高通量测序分析
    1 材料
    2 方法与步骤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谷氨酸合酶基因gltA与E.faecalis生物膜形成的相互关系
    1 材料
    2 方法与步骤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四部分 上、下调谷氨酸合酶基因gltA对E.faecalis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与步骤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9)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与传统多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器械与试剂
        1.3.2 对照组治疗
        1.3.3 观察组治疗
        1.3.4 瘘道处理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PAI评级比较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4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10)难治性根尖周炎的预后及相关性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影响预后因素
        1.3.1 严格控制时间
        1.3.2 彻底清除根尖周及根管内异物
        1.3.3 维护健康牙周组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非手术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对比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J]. 李思乐,李銶石. 中国实用医药, 2021(31)
  • [2]Vitapex糊剂对小儿乳牙慢性根尖周炎临床效果及疼痛度分析[J]. 尹国强. 中外医疗, 2021(23)
  • [3]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郭庭娜,赵永恒. 中国医学创新, 2021(04)
  • [4]一次根管术与多次性根管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的近期疗效分析[J]. 高晶萍. 中外医疗, 2020(19)
  • [5]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的疗效及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的影响[J]. 叶发校,黄继章,梁道劲. 中国医药科学, 2020(07)
  • [6]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效果比较[J]. 黄红玲,陈锦均,陆昊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10)
  • [7]Vitapex糊剂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陈明高,张启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52)
  • [8]谷氨酸合酶基因A调控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初步研究[D]. 仇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8(05)
  • [9]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与传统多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前牙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的疗效比较[J]. 刘家林,王振宁,但德丽. 安徽医学, 2018(02)
  • [10]难治性根尖周炎的预后及相关性因素分析[J]. 孟粼.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5(08)

标签:;  ;  ;  ;  ;  

慢性根尖周炎伴瘘管的非手术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