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慢性湿疹208例疗效观察

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慢性湿疹208例疗效观察

一、局部注射曲安缩松治疗慢性湿疹208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金龙[1](2021)在《四黄醋剂熏洗治疗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肛周湿疹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常表现为瘙痒难耐、病程反复缠绵等,常困扰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起居。本研究通过对四黄醋剂熏洗治疗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于本病发病机制复杂,较为难治,多年来临床中一直在寻求根治本病的好方法,对其形成机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也是一研究热点,由于目前现有的西医治疗方式对该病的疗效未达到一个很理想的状态,进一步研究探索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不易复发,经济合理的治疗肛周湿疹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在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患者作为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四黄醋剂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擦肛周局部皮肤治疗。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对两组患者的皮肤瘙痒程度、皮疹面积、皮损形态及肛门潮湿情况进行评分,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1.纳入60例符合本病的患者,其中未出现脱落例数,对治疗前患者的一些症状情况进行比较,随机分组,然后对两组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性别、年龄、病程、皮肤瘙痒程度、皮疹面积、皮损形态及肛门潮湿等评分比较,而其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皮疹面积评分、肛周皮损形态评分、肛门潮湿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皮疹面积评分、肛周皮损形态评分、肛门潮湿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分别在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6%,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之间在症状总评分上具有差异性,治疗组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的整体疗效。4.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三个月进行随访工作。在整个治疗过程统计分析中,两组总复发率:如治疗组为14.81%,对照组42.86%。P=0.030<0.05,表明两组之间具有差异性,说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四黄醋剂熏洗治疗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患者在皮肤瘙痒程度、皮疹面积、皮损形态及肛门潮湿等方面的情况,整体上治疗效果,治疗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都未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同时治疗组也体现出复发率低的强大优势,这也是我们在临床实验中比较满意的因素,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明显。说明四黄醋剂在临床治疗肛门湿疹方面疗效更为显着。

张正,赵颖[2](2020)在《自血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自血疗法是一种集穴位注射、针灸、放血治疗于一体的复合治疗方法,在多种皮肤病治疗中效果良好。通过查阅近年来采用自血疗法治疗皮肤病相关文献,总结该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作用机理。

陈美裕[3](2020)在《加味外利汤治疗湿热阻滞型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究加味外利汤对湿热阻滞型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更有效的治疗肛门瘙痒症提供一种效果肯定、可推广的方法,缓解肛门瘙痒症患者症状,减少复发率及并发症,改善其生活质量。材料与方法依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纳入60例肛门瘙痒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加味外利汤(大风子15g、木鳖子15g、白芷30g、白矾15g、蛇床子30g、地肤子30g、雷公藤15g)坐浴。对照组用派瑞松(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涂敷。分别记录首次就诊、疗程结束当天的肛门瘙痒程度、肛门局部专科检查情况、肛门瘙痒持续时长、肛门瘙痒发作频率、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疗程结束后,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后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肛门瘙痒程度、肛门局部专科检查情况、肛门瘙痒持续时长、肛门瘙痒发作频率、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肛门瘙痒程度、肛门局部专科检查情况、肛门瘙痒持续时长、肛门瘙痒发作频率、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经统计学分析,P值均小于0.05,说明治疗组对湿热阻滞型肛门瘙痒症具有显着疗效;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在肛门瘙痒程度、肛门瘙痒持续时长、肛门瘙痒发作频率、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经统计学分析,P值均小于0.05,而在肛门局部专科检查情况、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比较,P值均大于0.05。疗程结束后,两组各项评分积分情况对比:经统计学分析,两组肛门局部专科检查情况、肛门瘙痒发作频率、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P值均小于0.05,而在肛门瘙痒程度、肛门瘙痒持续时长比较,P值均大于0.05。可知治疗组对肛门瘙痒程度、肛门局部专科检查情况、瘙痒持续时长、瘙痒发生频率、焦虑抑郁情况、皮肤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对照组对肛门瘙痒程度瘙痒持续时长、瘙痒发生频率、皮肤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对肛门局部专科检查情况、焦虑抑郁情况不具改善作用。可知加味外利汤整体作用优于派瑞松。疗效对比:治疗组中治愈病例有9例,显效病例有9例,有效病例有11例,无效病例1例;对照组治愈病例为5例,显效病例为6例,有效病例为14例,无效病例为5例,治疗组显效率为60%,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率为36.67%,有效率为83.33%,两组经秩和检验得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复发情况比较:对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患者进行2个月随访,其中治疗组29例,复发2例,对照组25例,复发7例,治疗组复发率为6.9%,对照组复发率为28%,经卡方检验得P<0.05。可知在远期复发症状控制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外利汤对湿热阻滞型肛门瘙痒症具有显着疗效,安全有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派瑞松。不仅缓解症状,还可减少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黄晓武[4](2020)在《中药内服配合CO2点阵激光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CO2点阵激光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10-2019.10湖北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的117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激光组、中药组和激光组,每组各39例。各组予以对应治疗每周一次,4次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治疗结束。在治疗前、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3个疗程后以结节大小、结节数目、角化程度、瘙痒程度及生活质量指数作为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及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临床不良反应,并在治疗结束后对其进行随访,比较三组痊愈患者复发的情况,最后整理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症状、体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疗程后3组患者有效率比较,中药+激光组总有效率89.7%高于中药组总有效率71.8%及激光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结节数目、结节大小、结节角化程度、瘙痒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较两组对照组明显改善。2.复发率的比较:治疗结束后,对各组的痊愈患者进行随访,中药+激光组复发率为16.67%,中药组复发率为55.55%,激光组复发率为66.67%,中药+激光组分别与另外两组进行比较患者复发率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在治疗期间,治疗组的所有患者在实验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表明中药结合点阵激光的治疗方案安全性较好。结论:中药配合点阵激光治疗结节性痒疹临床效果更佳,复发率更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刘娜[5](2020)在《火针结合背部挑刺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火针结合背部挑刺治疗神经性皮炎后皮损的改善情况、瘙痒的缓解时间、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客观评价火针结合挑刺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随访过程中的复发情况,为减少病情复发提供一种有效手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三分离的临床研究办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B组(对照组),各33例。A组采用火针点刺皮损局部,同时背部反应点挑刺,每周1次,共治疗4次。B组选用卤米松乳膏薄层涂擦于皮损处,并缓和地摩擦,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四周后停药。治疗后随访2个月。运用皮损相关量表及DLQI量表,观察记录两组病例皮损情况、瘙痒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积分及随访期间患者皮损积分,探讨火针结合背部挑刺的疗效及持续性效应。研究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基线相比较(P>0.05),分布比较均衡,具有可比性。2.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随访第1月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随访第2月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随访第2月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1)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无差异(P>0.05),火针加挑刺组与西药组总体疗效相当;两组瘙痒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加挑刺组优于西药组。(2)两组治疗2周后各症状积分除瘙痒程度及干燥脱屑外,其余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瘙痒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干燥脱屑方面,对照组优于治疗组。(3)两组治疗后部分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瘙痒程度、皮损厚度及伴随症状方面,火针加挑刺组优于西药组,在干燥脱屑方面,西药组优于火针加挑刺组,其余症状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治疗后皮肤病生活质量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加挑刺组优于西药组。(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随访第2月复发率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加挑刺组优于西药组。(7)两组安全性、依从性均良好(P>0.05)。结论:1.火针结合背部挑刺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确切,与常规西药治疗的总体疗效相当。2.火针结合背部挑刺法治疗神经性皮炎,可快速缓解瘙痒、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较好地维持疗效、降低复发率,其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组合,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唐菀羚[6](2019)在《药线点灸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文通过观察使用药线点灸疗法点灸壮医环穴与中医穴位合用的选穴处方对比单独点灸壮医环穴的穴位处方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探讨药线点灸疗法治疗湿疹的作用,为临床中治疗慢性湿疹提供方法和思路。方法:总共收集病例66例,通过SPSS20.0制做而成随机分配卡总共66张,将其装入66个不透光的信封之中,信封号与卡片序号相一致,按1:1比例分成治疗组(壮医环穴与中医穴位组)、对照组(单纯壮医环穴组),之后便根据纳入病例的前来就诊顺序进行分配,按信封内卡片规定的分组依据研究方案行对应治疗。对照组选用壮医环穴进行点灸:在皮损相对集中的患处由边缘向中间局部点灸,另点灸臂上穴(双侧),鹰嘴环12穴(双侧),内三杆(右侧),内上桩(左侧),膝二环11穴,内下桩(双侧)。治疗组在对照组壮医环穴基础上加用中医穴位:曲池、血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阴陵泉(均为双侧)。两组均隔天点灸1次,两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3天。治疗前后分别使用EASI、VAS、DLQI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分,用于最后的统计分析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及治疗前的EASI评分、VAS评分、DLQI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是具有可比性的。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ASI评分、VAS评分、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治疗组EASI评分、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LQI评分与对照组相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EASI评分差值、VAS评分差值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LQI评分差值(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30例,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2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运用药线点灸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时,采用壮医环穴加中医穴位的选穴处方与单独使用壮医环穴点灸的选穴处方均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壮医环穴加中医穴位的选穴处方较单独使用壮医环穴的选穴处方在改善EASI评分、VAS评分方面更好,且总体疗效更优,可见,药线点灸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采用壮医环穴配合中医穴位的选穴处方安全有效,且操作较为简便,价格较低廉,值得在临床中使用和推广。

刘巍[7](2019)在《唇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临床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收集唇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归纳总结我院近2年唇炎的临床分型、诊疗特点,结合自制的问卷调查结果以及相关文献学习所得,初步探索唇炎中医证型的临床信息及其分布规律,推动中西医结合在唇炎诊疗方面的应用,为后续临床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参考。方法:第一阶段收集2016年9月-2018年9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黏膜科临床诊断为唇炎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门诊病例、等。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根据初步结果制定第二阶段临床调查表,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3月于黏膜专家门诊就诊的唇炎患者相关问卷内容及临床体格检查内容,结合文献学习唇炎的中医分型的基础上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其可能的临床分布规律。结果:第一阶段:共得患者235人,男性77人,女性158人,平均年龄30.42±16.14;其中以21-30年龄段为多见。各年度以4月份为唇炎患者就诊高峰。病损多累及双唇,其次是下唇。症状以干燥、脱屑、瘙痒较多见。用药特点:维生素类、激素类、抗生素类药物在八大类别中处于前三位;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辅助含漱液氯己定在所有用药中排在前三位。第二阶段:收回45份问卷,男:女=17:28,年龄分布:7-60,平均年龄:28.56,从事脑力劳动者占60%,从事体力劳动者占40%。16人患系统性疾病:胃肠疾病5人、血压血脂异常4人、气管支气管炎症2人,糖尿病1人,肝炎1人,过敏性疾病2人。余下29人体健无殊。50%的人群存在舔唇、咬唇不良习惯。28.2%的患者尝试过中药治疗。中医证型初步问卷发现:血虚风燥型(30例)>风毒凝聚型(10例)>脾胃湿热型(5例)。结论:1.在本研究资料的范围内,唇炎的发病四季差异不明显;病损多累及21-30年龄阶段女性的数据,与其它报道有一定差异。2.在本研究资料的范围内,暂未见癌变进程。但不乏初诊即为唇癌肿块的患者,且根据其病灶边缘痕迹可考虑来自与唇炎有鉴别价值的唇部扁平苔藓或盘状红斑狼疮。3.在本研究资料的范围内,西医病损,以干燥脱屑为主;临床用药,以建议液体剂型的局部激素类药物结合相关调理为主。中医初步类型分布:血虚风燥型>风毒凝聚型>脾胃湿热型。4.同时,关于中医辨证分型的进一步研究需要更为直观和系统的量表,以实现中西医学科的真正结合性诊疗,进一步发挥二者现有技术和成果的优势。

陈杰[8](2019)在《蛇黄膏联合加味当归饮子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以观察蛇黄膏联合加味当归饮子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同单用加味当归饮子及单用蛇黄膏在疗效及安全性上的差异,进一步探析蛇黄膏联合加味当归饮子在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的治疗上是否比单药治疗更具有优势,以期为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在关于两药使用方案选择上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课题病例108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治疗组2三组,每组各36人。治疗组给予蛇黄膏联合加味当归饮子治疗,对照组1仅使用加味当归饮子治疗,对照组2仅使用蛇黄膏治疗。对入组课题病例进行总疗程为4周的临床观察,并拟对痊愈患者行3月随访,以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综合疗效,DLQI积分,不良反应情况、复发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情况。以分析蛇黄膏联合当归饮子在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的治疗上是否比单药治疗更具有优势,所有数据分均采用SPSS22.0分析得出。结果:1、4周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综合疗效,DLQI积分方面和对照组1比较均有显着差异,而和对照组2相比差异不显着。2、三组在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且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三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蛇黄膏在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的治疗上临床疗效较好,不易复发,不良反应小,较为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2、蛇黄膏联合加味当归饮子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在临床总体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方面虽优于单用加味当归饮子,但同单用蛇黄膏疗效相当,因此增加加味当归饮子联用在提高疗效与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整体获益不明显。

孟晓霞[9](2017)在《局部封闭和电火化及中药坐浴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亚甲蓝混合液局部注射、电火化及中药坐浴疗法治疗慢性肛周湿疹临床疗效的观察,并与单纯亚甲蓝混合液局部注射加电火化法的疗效相比较,以探求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综合疗法、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推广慢性肛周湿疹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数字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1月在山西省孝义市人民医院肛肠科就诊,且被确诊为慢性肛周湿疹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亚甲蓝混合液局部注射配合电火化及中药坐浴法;对照组单纯应用亚甲蓝混合液局部封闭配合电火化疗法,比较两组术后2周在皮损变化、瘙痒程度、渗液情况这四方面的疗效。结果:(1)在一般资料方面,2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2)在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前2组之间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有差别(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3)在观察指标方面,疗后两组的皮损变化积分较疗前均有所下降,试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显着(P<0.05)。两组治疗后瘙痒程度均减轻,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P<0.05)。疗后两组的渗液症状积分较疗前均有所下降,试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显着(P<0.05)。结论: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亚甲蓝混合液局部封注射加电火化及中药坐浴法治疗慢性肛周湿疹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试验组患者在皮损面积及形态、瘙痒、渗液这四个观察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该综合方法治疗慢性肛周湿疹效果显着。

熊学平[10](2016)在《周勇教授滋阴除湿法论治慢性湿疹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探讨慢性湿疹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及导师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经验,归纳导师论治慢性湿疹的临床思路,总结其滋阴除湿法论治慢性湿疹的学术思想。并进一步提炼和升华,丰富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为广大患者服务。方法:1.理论研究:结合古今文献对慢性湿疹的研究,整理、归纳周勇教授滋阴除湿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经验,总结、研究其学术思想。2.临床研究:本研究通过观察、评价周勇教授采用滋阴除湿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研究其滋阴除湿法论治慢性湿疹的临床经验。将96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口服中药滋阴除湿汤,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口腔崩解片(商品名:雷宁,四川新斯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片,批号:国药准字200800527)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g+水平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豚鼠模型治疗前后耳片重量、病理变化、IL-2、IL-4水平的变化。结果:1.理论研究:周勇教授对慢性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有独到的见解,治疗手段有自身的特色:①主张对慢性湿疹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探讨应借鉴古代医家对湿疮病病因病机的认识,②认为阴血亏虚是慢性湿疹发病的基础,湿邪是慢性湿疹发病的条件,风邪对慢性湿疹发病有重要影响,瘀血是慢性湿疹的病理产物,以上因素相互胶着,相互影响。2.临床研究:周勇教授根据自身对慢性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手段上,采用滋阴除湿法治疗,同时兼顾祛风、活血,标本兼治。颇具特色。①.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58%;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75%。通过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②.治疗前后CD4+水平的比较:治疗前两组CD4+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CD4+水平(P<0.01),治疗后两组CD4+水平明显升高,与健康体检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CD4+水平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CD8+水平的比较:治疗前两组CD8+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组CD8+水平(P<0.01),治疗后两组CD8+水平降低,与健康体检组CD8+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CD8+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④.治疗前后CD4+/CD8+水平的比较:治疗前两组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CD4+/CD8+水平与健康体检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对照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1),但与健康体检组相比,仍有明显的差异(P<0.01)。⑤.治疗前后豚鼠模型IL-2、IL-4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中药组IL-2明显升高,IL-4明显降低,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氯雷他定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见表11),皮肤病理、IL-2、IL-4水平均有变化。⑥.治疗前后豚鼠模型病理切片比较:模型组:棘层明显增厚,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壁增厚,胶原纤维变粗,呈慢性湿疹病理改变。生理盐水组: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变化与模型组相似。氯雷他定组:正常少量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变薄。中药组:表皮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周勇教授滋阴除湿法论治慢性湿疹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符合临床实际,切中病机,具有良好的滋阴养血、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作用,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滋阴除湿法法论治慢性湿疹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于丰富和提高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丰富中医治疗手段,拓宽中医皮肤病治疗范围,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局部注射曲安缩松治疗慢性湿疹208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局部注射曲安缩松治疗慢性湿疹208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四黄醋剂熏洗治疗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文献综述 肛周湿疹治疗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肛周湿疹的认识
    2 西医对肛周湿疹病因的认识
        2.1 外因
        2.2 内因
        2.2.1 变态反应
        2.2.2 遗传因素
        2.2.3 局部疾病因素
        2.2.4 精神与神经功能障碍
    3 肛周湿疹的中医治疗
        3.1 中药内服
        3.2 中药外用
        3.3 中药内服加外用
    4 肛周湿疹的西医治疗
    5 局部注射
    6 针刺治疗
    7 物理疗法
    8 综合治疗
    9 小结
    参考文献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中医诊断标准
        2.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病例排除标准
    2.5 病例剔除标准
3 临床试验方法
    3.1 实验组
    3.2 对照组
    3.3 疗效观察
        3.3.1 一般观察
        3.3.2 观察指标及方法
        3.3.3 安全性观察指标
        3.3.4 瘙痒症状评分
        3.3.5 肛门潮湿评分
        3.3.6 皮损形态程评分
        3.3.7 肛周皮损面积程度评分
    3.4 指标评定标准
    3.5 复发
4 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1.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1.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2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2.1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
        2.2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对比
        2.3 皮肤瘙痒程度治疗前后两组数据的对比
        2.4 皮疹面积治疗前后两组数据的对比
        2.5 皮损形态治疗前后两组数据的对比
        2.6 肛门潮湿治疗前后两组数据的对比
    3 两组整体疗效对比
    4 复发率比较
    5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讨论
    1 传统中医中药对肛周湿疹的认识
        1.1 中医名称
        1.2 病因
        1.3 病机及转归
    2 现代中医学对于肛周湿疹的认识
    3 现代西医学对肛周湿疹的认识
        3.1 病因
        3.2 发病机制
    4 熏洗湿敷法
        4.1 熏洗法及其溯源
        4.2 熏洗法治疗原理和机制
        4.3 熏洗湿敷法治疗作用
    5 本实验方药分析
        5.1 四黄醋剂组方依据
        5.2 方药分析
    6 四黄醋剂疗效途径探讨
    7 研究的必要性
    8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总结
问题与展望
    1 研究的不足
    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自血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应用
    1.1 寻常痤疮
    1.2 慢性荨麻疹
    1.3 湿疹
    1.4 银屑病
    1.5 白癜风
    1.6 瘙痒症
    1.7 扁平疣
    1.8 神经性皮炎
    1.9 黄褐斑
    1.1 0 斑秃
2 自血疗法机理
    2.1 自血的特异性作用
    2.2 穴位的特异性作用
    2.3 穴位注射三重效应
    2.4 自血疗法的生化机制
3 结语

(3)加味外利汤治疗湿热阻滞型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及病例选择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中止试验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统计原则
    3 研究方案
        3.1 病例分组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估
        3.5 治疗后2个月复发评定标准
        3.6 统计方法
    4 病例资料分布
        4.1 性别
        4.2 年龄
        4.3 治疗前各项评分积分情况
结果
    1 治疗后各项评分指标积分情况
    2 疗效对比
    3 2个月复发情况对比
    4 安全性对比
讨论
    1 中药坐浴治疗肛门瘙痒症的机制
        1.1 中医学对肛门瘙痒症的认识
        1.2 西医学对肛门瘙痒症的认识
        1.3 本研究对象的选择
        1.4 派瑞松(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作用及原理
        1.5 中药坐浴的原理及作用
    2 药物组成分析及现代药理作用分析
    3 临床疗效评价
    4 药物安全性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5.1 不足
        5.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中药内服配合CO2点阵激光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实验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2.激光仪器
    3.实验方法
        3.1 术前准备
        3.2 操作方法
    4.注意事项
    5.临床观察指标
        5.1 观察方法
        5.2 观察指标
        5.3 疗效判定标准
    6.安全性的分析评估
    7.随访
    8.统计分析
结果
    1.治疗前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治疗后疗效评估
        2.1 三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疗效比较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总积分比较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单项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2.4 三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2.5 三组痊愈患者复发率的比较
    3.治疗安全性的分析
讨论
    1.中药立法依据
        1.1 中医对结节性痒疹的认识
        1.2 组方及单位药的特点分析
        1.3 现代药理学研究对PN治疗的作用机制
    2.CO_2点阵激光立法依据
        2.1 西医对结节性痒疹的认识
        2.2 CO_2点阵激光工作原理
        2.3 CO_2点阵激光优点
        2.4 CO_2点阵激光对PN治疗的作用
    3.总结
    4.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5)火针结合背部挑刺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受试者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或提前退出试验标准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
        1.7 剔除及脱落处理
        1.8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1.9 伦理学原则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方案设计
        2.2 研究流程图
        2.3 临床研究方法
    3 观察记录
        3.1 一般观察项目
        3.2 疗效观测项目
        3.3 临床评价方法
    4 统计与分析
        4.1 分析软件
        4.2 数据统计分析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患者入组、剔除、脱落情况
    2 基线情况分析
        2.1 性别比较
        2.2 年龄比较
        2.3 起病病程比较
        2.4 证型比较
        2.5 治疗前皮损单项分值比较
        2.6 治疗前皮损积分比较
        2.7 两组患者治疗前DLQI的比较
    3 组内比较
        3.1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积分的比较
        3.2 两组组内治疗前后DLQI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自身随访皮损积分的比较
    4 组间比较
        4.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皮损总分的比较
        4.2 两组受试者瘙痒缓解时间的比较
        4.3 两组患者治疗后DLQI的比较
        4.4 两组治疗后DLQI单条观察指标比较
    5 两组患者皮损积分的比较
        5.1 两组治疗2周后各皮损单条评分的比较
        5.2 两组治疗结束各皮损单条评分比较
        5.3 两组治疗各阶段皮损总分比较
    6 两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7 两组复发率的比较
    8 两组依从性比较
    9 两组安全性比较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中医学对神经性皮炎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神经性皮炎的中医治疗
    2.西医对神经性皮炎的认识
        2.1 发病机制
        2.2 西医在LSC的治疗上的概况
    3.火针疗法
        3.1 火针疗法的发展
        3.2 火针疗法的作用机理
        3.3 火针止痒的机理
        3.4 火针治疗肥厚型皮损的机理
    4.挑刺法的选择
    5.火针结合挑刺的优势
    6.关于本试验初期的一些考虑及后期的调整
        6.1 纳入病例的年龄选择
        6.2 针具的选择
        6.3 观察指标的增删
    7.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7.1 皮损的改善情况
        7.2 患者的随访情况
        7.3 DLQI的改善情况
        7.4 安全性分析
第四部分 结论
特色与创新
问题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 观察表
    附件3 成果
    附件4 病例展示

(6)药线点灸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湿疹的文献研究
    第一节 湿疹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一、湿疹的定义
        二、湿疹的古代文献记载
        三、湿疹病因病机的中医认识
        四、湿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第二节 湿疹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一、湿疹的定义
        二、湿疹的病因
        三、湿疹的发病机制
        四、湿疹的西医治疗进展
    第三节 药线点灸疗法的概况
        一、药线点灸的基本理论及发展情况
        二、药线点灸的作用机制
        三、药线点灸的选穴规律
        四、药线点灸的临床操作
        五、药线点灸用于临床治疗湿疹的现状分析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脱落与剔除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样本量估计
        二、随机分组
        三、治疗方法
        四、观察方法
        五、评价指标
    第三节 统计结果
        一、病例入组情况
        二、基线资料比较
        三、疗效评价
        四、不良反应观察
    第四节 讨论与结论
        一、选题目的
        二、选穴依据
        三、研究结果分析
        四、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7)唇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临床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唇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临床初探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处理方法
    2 结果
        2.1 第一阶段数据
        2.2 第二阶段数据
    3 讨论
        3.1 本研究群体的基本信息特点
        3.2 本研究群体的症状要点
        3.3 本研究群体的主要用药
        3.4 唇炎中西医治疗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4 结论
    5 主要创新点
    6 存在的不足
    7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唇炎临床病例五例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病例报告讨论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唇炎患者一般信息表
    附表2 唇炎辨证分型体征收集表
    附表3 文献四种主要唇炎治疗方法综述简表
    附表4 文献慢性唇炎治疗的主要中药方
    附表5 文献中剥脱性唇炎治疗的主要中药方剂
    附表6 文献中过敏性唇炎治疗的主要中药方剂
    文章1 发表综述《口腔扁平苔藓及其草本植物类辅助用药的主要研究进展》《浙江医学》
    文章2 发表文章《现代化讯息手段在口腔医师未来岗位胜任力培养中的临床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录用
    文章3 会议论文《2150例口腔扁平苔藓临床患病群体及就诊特点分析》
    文章4 参与文章《常见口腔黏膜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口腔医学》
    文章5 参与文章《角色变换法在七年制口腔黏膜病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专利1 参与专利《一种抑制菌丝和杀灭白念珠菌的药物》
    专利2 参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非糜烂期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作者简历

(8)蛇黄膏联合加味当归饮子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案
        2.2.1 研究设计
        2.2.2 样本量估算
        2.2.3 试验分组
        2.2.4 技术路线图
        2.3 病例选择标准
        2.3.1 西医诊断标准
        2.3.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3.3 纳入标准
        2.3.4 排除标准
        2.3.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3.6 终止标准
        2.4 治疗方案
        2.5 治疗疗程与随访
        2.6 疗效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2.6.1 综合疗效评分
        2.6.1.1 皮损面积计算
        2.6.1.2 瘙痒程度评分
        2.6.1.3 皮损形态评分
        2.6.2 综合疗效评价
        2.6.3 DLQI评分方法及评分细则
        2.6.3.1 评分方法
        2.6.3.2 DLQI评分细则
        2.7 安全性评价
        2.7.1 不良反应指标
        2.7.2 用药安全分级
        2.7.3 不良反应的处理
        2.8 统计方法
        2.9 统计结果
        2.9.1 病例完成情况
        2.9.2 三组性别比较
        2.9.3 三组年龄分布比较
        2.9.4 三组年龄分段分布情况
        2.9.5 三组病程比较
        2.9.6 三组治疗前综合疗效积分比较
        2.9.7 三组治疗前DLQI积分比较
        2.9.8 三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积分
        2.9.8.1 三组自组间治疗后综合疗效积分
        2.9.8.2 三组各自组内治疗后综合疗效积分
        2.9.9 三组治疗前后DLQI积分
        2.9.9.1 三组治疗前后组间DLQI积分情况
        2.9.9.2 三组治疗前后组内DLQI积分情况
        2.9.10 三组综合疗效比较
        2.9.11 三组不良反应
        2.9.12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2.9.13 三组复发情况比较
第二部分 讨论
    1.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2.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的立证依据
        2.1 津血关系探讨
        2.2 血虚致病
        2.3 津亏致病
        2.4 风燥是慢性湿疹重要病理因素
    3 当归饮子选方依据
    4.当归饮子具体方药组成分析
    5.蛇黄膏的选用依据
    6.蛇黄膏方药组成分析
    7.研究结果分析
        7.1.1 性别、年龄及病程情况
        7.1.2 疗效分析
        7.1.3 DLQI积分
        7.1.4 复发情况
        7.1.5 不良反应
        7.1.6 安全性
第三部分 结论
第四部分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病例报告表
附录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附录5 临床病例观察图例

(9)局部封闭和电火化及中药坐浴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4.讨论
    5.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B 附表
知情同意书
致谢
作者简介

(10)周勇教授滋阴除湿法论治慢性湿疹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慢性湿疹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探讨
        1.2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2. 西医学对慢性湿疹的认识
        2.1 发病原因
        2.2 发病机理
        2.3 组织病理
    3. 中、西医对慢性湿疹治疗的研究
        3.1 中医学对慢性湿疹治疗的研究
        3.2 西医学对慢性湿疹治疗的研究
第二部分 周勇教授滋阴除湿法论治慢性湿疹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整理与研究
    1. 周勇教授对慢性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阴血亏虚是慢性湿疹发病的基础
        1.2 湿邪是慢性湿疹发病的条件
        1.3 风邪对慢性湿疹发病有重要影响
        1.4 瘀血是慢性湿疹的病理产物
    2. 周勇教授对慢性湿疹治疗的认识
    3. 周勇教授滋阴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理论渊源和特色
        3.1 理论渊源
        3.2 周勇教授滋阴除湿法治疗慢性湿疹特色分析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2.2 试验结果分析
        2.3 豚鼠模型结果分析
    3. 慢性湿疹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小结
    1. 周勇教授滋阴除湿法论治慢性湿疹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切合临床实际
    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对今后工作的启示
        2.1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2.2 对今后工作的启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局部注射曲安缩松治疗慢性湿疹208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四黄醋剂熏洗治疗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金龙.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自血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张正,赵颖. 亚太传统医药, 2020(08)
  • [3]加味外利汤治疗湿热阻滞型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研究[D]. 陈美裕.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中药内服配合CO2点阵激光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晓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5]火针结合背部挑刺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观察[D]. 刘娜.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药线点灸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D]. 唐菀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唇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临床初探[D]. 刘巍. 浙江大学, 2019(03)
  • [8]蛇黄膏联合加味当归饮子治疗慢性湿疹(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局部封闭和电火化及中药坐浴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疗效观察[D]. 孟晓霞.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7(01)
  • [10]周勇教授滋阴除湿法论治慢性湿疹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研究[D]. 熊学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慢性湿疹208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