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积扇电勘探的电学特性及富水性

冲积扇电勘探的电学特性及富水性

一、电法勘探在洪积扇中的电性特征及其富水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远,李晓,张云鹏,吉云平,杨劲松,王克冰[1](2021)在《河北省顺平县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及界河冲积扇电性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顺平县界河一带地处太行山山前,以往研究程度偏低。本文在系统研究水文、地质和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激电测深的综合物探方法,根据地电响应特征、激电多参数与含水层富水性的相关性,划定了2个地下水亚系统的界线,指示了富水含水层的分布,对本区的城镇规划、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比研究冲积扇的电性特征及区域资料,厘清了界河冲积扇的形成时代及迁移规律等演化特征,提升了华北古河道中界河区域的研究程度。

赵仁兴[2](2021)在《云南雨汪煤矿一井101盘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综合探测及防治水设计》文中认为本文以云南雨汪煤矿一井101盘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及勘探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场地稳定性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运用同位素测试及水质分析、地面物探、井下物探、井下钻探、放水试验等综合分析探测技术,查明了101盘区轨道大巷钻孔涌水水源及通道,查清了矿井充水条件,并对101盘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为治理矿井涌水提供可靠依据,为后期矿井安全建设和回采制定有效的防治水措施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勘察资料及各工程综合探测成果,设计了101盘区轨道大巷、101盘区防隔水煤柱留设的防治水治理方案,并提出了101盘区轨道大巷和101盘区防治水措施。

王森[3](2020)在《可控源电磁法三维反演在漫江镇地热勘查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清洁型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长白山是近代火山活动比较强烈的地区,其地下蕴藏着比较丰富的地热资源。目前松江河、二道白河等地已经发现多处温泉及地热井。漫江镇属长白山火山活动覆盖区,具备蕴藏地热资源的潜在条件。为查明漫江镇玄武岩下地质特征,查明研究区的地层、构造等分布,前人在这一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地球物理勘查工作,其中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由于数据反演理论和技术的限制,过去对采集到的数据主要进行一维、二维反演。由于漫江地区地质结构复杂,这两种反演方法无法细致的反映地下复杂的电性结构。本文应用有限内存拟牛顿三维反演方法,通过对漫江镇某工区野外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反演,研究漫江镇地下电性特性和地层构造,对研究区的地热赋存条件给出客观评价。为在漫江镇地区寻找地热资源,为建立新型能源打好基础。论文首先建立理论模型,验证反演方法的有效性。然后收集这一地区的物探、钻探资料,对这一地区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数据进行逐点检查,数据平滑处理和剔除跳点数据,再结合工区的地质资料设置1000Ω·m作为三维反演模型的背景电阻率,反演的网格采用1/2倍点距,共剖分反演单元462875(115×115×35)个网格,选取复电场Ex分量进行三维反演,讨论不同频率对反演效果的影响,最后选择适当频率反演结果进行综合地质解译工作。结合钻探成果和反演结果将地层划分成三个构造层,第一构造层为第四系+中新统玄武岩层;第二构造层为中上侏罗统果林组(J2-3g)安山岩、流纹岩及其碎屑岩;第三构造层为中生代三叠系长白组(T3c)安山岩、花岗岩层。在垂直漫江谷地展布的NE向电阻率剖面划定了四条NW向断裂F1~F4;在平行漫江谷地分布的NW向电阻率剖面中也划定2条NE向断裂F5~F6。最终综合以上结果推断了三个热储构造。本文研究获得以下成果和结论:1、本文采用有限内存拟牛顿反演方法,研究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数据三维反演的方法和流程、反演漫江镇工区实测数据并获得了三维电性结构图;2、本文对比研究了不同频段的反演效果。研究发现,对反演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部分参加反演的频率,在实测数据反演时应选取适当频率进行;3、本文研究了漫江镇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层结构并划分了地质构造层,分析了各构造层的岩性及其富水性,划分了隐伏断裂构造,讨论了断裂的性质和含水性。为深层地热资源探测和电磁探测结果的准确解译提供了背景信息;4、本文推断了三个热储构造,为进一步的地热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信息。

冯国平[4](2020)在《豫北山前新乡市北部冲洪积扇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乡市北部冲洪积扇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以南地区,其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是该地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随着当地工矿企业发展和农业生产活动的提高,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量逐渐加大,改变了局部地区地下水赋存状态和水动力流场。由于农田灌溉、工矿企业和居民生活废水的影响,局部地区地下水环境也发生改变。本文着重分析了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水化学特征、影响因素及水化学演化机理,为当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和确保农业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分析了研究区含水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埋藏条件、流场形态等要素,通过理论依据将含水层从空间上划分为浅层含水层和中深层含水层;同时分析了浅层地下水和中深层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主要分为气象~开采型、气象-水文~开采型、气象-径流~开采型等5种类型;研究区含水层的潜在污染源主要有工业污染源、农牧业污染源及生活污染源,其中工矿企业污染源对地下水水化学影响最大;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局部地区出现降落漏斗,改变了地下水自然环境,主要与工矿企业活动、农牧业及居民生活密切相关。根据研究区内112组地下水采样点的水化学指标(TH、TDS、Ca2+、Mg2+、Na+、K+、Cl-、SO42-、HCO3-及NO3-)分析测试结果,着重分析了浅层地下水和中深层地下水的水化学指标分布规律,水化学指标分布受到水动力场、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等自然因素影响,也受到包括工矿企业废水、农田灌溉及居民生活废水等人为因素影响。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以重碳酸、重碳酸-硫酸型水为主,约占总样品的76.8%,但研究区南部卫河沿线及辉县地区水化学类型呈现复杂多样化。中深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也主要以重碳酸、重碳酸-硫酸型水为主,约占总样品的86.7%,在卫河沿线局部地区出现硫酸型、硫酸-氯型水,水化学类型整体相对简单。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法、水化学图解法及离子比值系数法等,对地下水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可知浅层和中深层地下水水化学均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且大气降水、地表水水质、含水介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工矿企业排污及农业生产、生活废水也对地下水水质有影响。分析了研究区不同时期水化学类型分布规律,根据三个典型监测井多年枯丰期水质资料开展了冲洪积扇地下水演化机理分析,可知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随时空变化呈多样化趋势,从扇顶-扇中-扇缘水化学类型逐渐复杂,水化学指标含量逐渐增大,但也受到外在因素影响有所波动。

马健[5](2020)在《潍坊南部山区地下水赋存规律及地电特征研究》文中认为通过对潍坊南部山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研究,根据研究区地下水赋存特征,将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三类。根据研究区地貌类型,孔隙水划分为山前坡洪积扇和近山前冲洪积平原两种类型;根据研究区岩溶发育类型,岩溶水划分为岩性接触溶蚀带型、层状岩溶裂隙带型及岩溶溶蚀破碎带型;根据研究区含水裂隙成因,裂隙水划分为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和成岩裂隙水三类。本文对研究区内各类地下水的赋存规律进行研究,初步总结了各类地下水的地电特征,为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田欣[6](2019)在《基于高密度电法及地下水数值模拟对金衢盆地红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研究》文中指出金衢盆地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少,时空分布不均且调配能力不足。当发生大旱、水源地污染、地质灾害等突发事故时,区内现有供水体系可能遭到破坏,原先地表水源地的水质水量将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而金衢红层地下水分布广泛,部分区域水量较丰富且整体水位较浅,便于开采利用。因此,开发利用红层地下水资源是应对突发应急供水情况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高密度电法对红层地下水进行了勘探,总结了红层地下水富集规律,圈定了富水区范围;基于GMS对富水区进行地下水数值模拟,预测了不同应急开采方案的富水区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应急地下水源地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收集、整理金衢地区以往地质资料,分析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总结了研究区岩土层的电性参数,并将研究区地层划分为三个电性特征层。(2)对研究区内采集的高密度电法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与解译,总结得到了红层富水段的电性及其物理特征主要为“低”、“浅”、“变”、“通”。(3)在系统总结研究区水文地质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高密度电法反演成果从岩性、岩相、构造、地貌等方面分析了红层富水段的地质特征,总结了金衢盆地红层地下水富集规律,并依此圈定了富水区范围。(4)概化了富水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富水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GMS模拟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经识别和验证,其计算水位与观测水位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可进行模型水位预报。(5)根据应急水源地应急开采方案设计原则,设计了三种应急开采方案,通过对三种方案的地下水位预测以及开采后恢复能力的评价,论证了富水区可应对不同规模的地下水应急开采。

王志文[7](2018)在《地球物理方法在边坡稳定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基础工程建设不断增加,场地工程地质环境日趋复杂。边坡作为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工程形式之一,因受到人工开挖、强降雨等因素而引发的各种地质灾害越来越受到各界学者和工作人员的关注。将边坡失稳破坏导致的各种损失降到最低,需要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精准的判断和评价。边坡稳定性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勘察手段,利用工程地质学、岩土力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和特征,研究各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此对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进行评判。由于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没有找到一种通用的方法去评价所有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工程物探专业和岩土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研究,将应用于边坡勘察的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高密度电法及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做了系统分析,研究了高密度电法的各装置及模拟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和适用性。高密度电法以其采样密度大,信息量丰富的特点,可对表层进行精细勘测、对岩土体进行合理分层等;地质模拟计算可根据实际地质条件,深入研究地质原型,建立简化的工程地质模型,利用数值计算法预测不良地质现象的孕育发展过程。本文将高密度电法与地质模型模拟计算紧密结合,将物探成果应用于数值模拟计算,充分发挥电法勘探精细探测与模拟计算精准预判的优点,形成了一套物探—地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路线,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了此路线的精确性和实用性。本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分析讨论了应用于边坡工程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高密度电法和工程地质数值模拟。主要对高密度电法各种装置的灵敏度进行了详细研究,做出了各装置灵敏度剖面图,并简要说明了装置参数的选择,结合工区地质条件及工程目的,并经过多次试验,确定了勘探装置类型为α装置和最小勘探极距为6m。在研究有限元法、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原理及ANSYS软件、FLAC3D软件原理的基础之上确定模拟计算路线为: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前处理模块的强大优势进行三维边坡工程地质模型的建立,然后为了适应边坡的大变形问题,决定采用拉格朗日差分软件FLAC3D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数值计算。其次,分析总结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的成果,结合地质资料和钻孔资料建立了三维地质解译图,确定了覆盖层堆积体的厚度和展布情况,及地下各岩层的分布状态。利用物探成果图,使用多次室内外岩石力学实验获得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进行ANSYS模型的建立,而后将模型导入FLAC3D(拉格朗日有限差分软件),采用摩尔—库伦本构模型和强度折减法计算,最后得到在自重应力场和暴雨天气两种工况下,边坡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大小。最后,将物探成果和数值模拟成果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川西某工区边坡整体稳定性进行评价。最终结果显示该边坡稳定性较差,在暴雨情况下将发生滑动,并确定了最危险滑移面。充分表明了物探—地质综合勘探思路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规避了物探成果预判边坡失稳的不精准性和钻孔资料建立模型的经验不确定性。同时,表明该研究思想和物探与工程地质紧密结合的分析技术,在研究评价其他地区的边坡稳定性工程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李洁[8](2017)在《银川平原第四系含水结构随机模拟》文中认为传统的含水层渗透结构模型,是在自然地质概况、水文地质概况、岩性与地质剖面等基础资料之上,对含水介质空间展布进行一个整体的概化。然而,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大型区域,含水层多以形态各异的透镜体形式分布,很难找到一个稳定而连续的含水层或者隔水层进行含水层空间结构的概化。尤其是在人类生产活动较少的地区,勘查资料与钻孔资料也相对稀少,数据通常分布不均匀且不确定性较高,钻孔之间的水文地质特征只能通过人为的推测进行描述,很难对模型中的每个单元进行准确的刻画。针对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以及地质资料不足的大型区域,若选择传统方法建立研究区含水层渗透结构,容易产生较大的人为误差,含水介质的非均质性与各向异性往往得不到准确的表达。为了进一步认识银川平原第四系含水层渗透结构特征,了解含水介质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相互关系,本文结合地质统计学理论与三维地质可视化建模的方法,实现对研究区含水层结构的随机模拟,利用数学描述的方法将高程测点、物探数据与岩性数据等离散数据,转变为连续、直观的图形与图像,从而提高含水层渗透结构建模的精度。本论文以银川平原第四系地层为研究对象,由于研究区面积较大且地质构造复杂,西部贺兰山山前倾斜平原、东部鄂尔多斯台地均缺少钻孔资料,平原区钻孔分布均匀性较差。因此,将区域地质资料、离散的钻探资料及物探数据相结合,分别建立第四系三维地质模型、导电性结构模型、岩性结构模型。进行电性与岩性结构分布的不确定性随机模型,即对视电阻率数据与岩性数据进行序贯高斯模拟,并从二维剖面的角度与已有水文地质剖面图、视电阻率剖面图、钻孔柱状图进行含水介质空间分布特征的对比验证,同时,通过对比指数模型与球状模型两种理论模型的拟合,分析其对视电阻率数据随机模拟结果的影响,最终选择连续性与成层性较好的指数模型作为第四系地层随机模拟理论模型。通过构建银川平原第四系含水层渗透结构模型,可以进一步刻画研究区第四系储层内部结构与含水介质空间分布形态,有利于地下水动力场特征深层次的研究,为促进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及油气资源、固体矿产资源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含水结构基础。

孙仁斌[9](2017)在《时间域激电方法在水资源及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时间域激电方法是目前地质勘查工作中常用的地球物理手段,广泛应用于水资源及矿产资源勘查项目中。针对不同的目标地质体,需要对激电参数反映的物性信息进行具体分析。本文结合激电方法在资源勘查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研究工作及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时间域激电观测中IP负值的研究:基于野外观测到的IP负值现象,通过实验室水槽试验模拟研究区内的地质环境,验证了 IP负值存在的合理性。以水平铜板水槽试验成果为依据,将铜板的二次场放电过程的某一时刻等效为一定数量的电偶极子的叠加电场,对IP负值现象进行了定性理论分析和解释。并结合野外不同地形、地质条件,分析并总结了引起IP负值现象的各类因素,提出了判别其可靠性的方法。2.关于时间域激电二维反演成果可靠性评价的研究:结合激电二维反演工作中一些具体案例,归纳并总结了判别反演成果可靠性的各类依据。3.关于激电方法在水资源勘查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内蒙古兴和盆地贫水区找水项目,就兴和盆地南部基岩出露区(太古界地层为主)和北部泥岩覆盖区(新近系和古近系地层为主)不同水文地质条件的特殊性,以物性测试成果为依据,深入分析岩石含水性与电性、激发极化效应的关系,结合激电二维反演断面进行地球物理解译,有效提升了区内深部含水地质体的定位精度,可为类似水文地质条件地区进行水资源勘查工作提供借鉴。4.关于激电方法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研究:选取两个较有代表性的工作区(地质条件差异较大,激电特征分属低背景区和高背景区),对激电找矿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激电低背景区:内蒙古镶黄旗境内某含硫锌钨多金属矿区,区内无干扰地质体,利用极化率异常的专属性及地表矿化蚀变特征,圈定找矿远景区,并结合激电二维反演,大致确定深部矿体的赋存位置,经钻探验证,相对高极化率异常与多层锌钨多金属矿体具有良好的空间对应关系。总结该区激电找矿线索:在没有干扰地质体的前提下,高极化率异常可以作为该区的直接找矿标志。激电高背景区: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某铅锌矿区,区内地层岩石含炭质成分及普遍的黄铁矿化现象,目标地质体(方铅矿、闪锌矿)的激电效应淹没于干扰地质体产生的高激电背景下。平面异常的圈定以地表矿化蚀变现象为依据,并布设激电测深和CSAMT剖面,通过电阻率反演结果与勘探线剖面的对比发现,厚大矿体多分布于反演断面的低阻带内,且矿体产状与低阻带深部延伸方向一致,反演断面的电性分布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变化规律。总结该区激电找矿线索:反演断面内的低阻区带可以作为该区的间接找矿标志。

蒋全科[10](2016)在《国道210线某公路段边坡工程勘察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公路工程建设已列为国家重点发展对象。而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多变,特别是在西南部复杂地形地质地区,多数公路以深路堑的形式修建,由于路堑开挖过程中所形成的边坡岩土体内的原始应力重新分布,导致岩土体原有的平衡状态发生了变化,进而极易引发各类地质灾害。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技术的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本文作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将研究工区公路边坡工程中所应采用的勘察技术做了系统的理论分析,研究了各类勘察技术的有效性与局限性,利用勘察结果提取出设计公路边坡支护结构的相关参数并设计出相应的边坡治理方案,通过实际工程应用的效果说明了本文研究内容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工区内公路边坡工程勘察技术的方法与理论,详细讨论了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钻探以及岩土取样技术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建立了适用于典型“无粘性土-粘性土-基岩”三层地质模型边坡的有效勘察技术。其次,在勘察结果的综合解释中,分析总结了高密度电法勘探、工程地质钻探和岩土取样技术的成果,将三种方法的成果进行了有机结合,提取出滑坡体的有效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并对研究工区滑坡的几何尺寸及滑动机理做了详细的分析,得出工区滑坡的具体特征为:工区滑坡属于顺层、碎石土-粘性土-基岩型滑坡,滑坡为推移式,其力学性质为牵引式。最后,结合勘察结果与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运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Slide软件和传递系数法详细分析了该边坡的稳定性,确定了最危险滑动面的几何特征,其结果与勘察结果和本文所建立的模型理论分析结果相符合,说明了本文所研究勘察技术和模型分析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合理的边坡工程的支护结构方案,并在工程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满意的效果。本文从实际的公路边坡工程地质问题为导向,研究了用于解决研究工区内公路边坡地质问题的众多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同时建立了综合勘察技术的概念,即利用工程物探、工程地质钻探与岩土取样分析的综合成果来精确划定公路边坡的滑坡体的几何规模和滑动机理,进而确定用于边坡治理的岩土体设计参数,最后利用这些参数进行了边坡支护结构设计并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较好地解决了公路工程边坡滑坡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治理效果。通过三种勘察技术相结合的有效性、提取岩土体设计参数的可靠性和公路边坡支护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综合表明本的研究与应用对研究工区的公路边坡以及其他地区相似的公路边坡工程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价值。

二、电法勘探在洪积扇中的电性特征及其富水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法勘探在洪积扇中的电性特征及其富水性(论文提纲范文)

(1)河北省顺平县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及界河冲积扇电性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地质概况
    2.1 构造
    2.2 地层
3 地电数据获取与处理
    3.1 高密度电阻率法
    3.2 激电测深
    3.3 数据处理与反演
4 地电特征研究
    4.1 地层划分
        ①粉质黏土层(Q3)。
        ②卵石层(Q3-Q4)。
        ③白云岩(Jx)。
    4.2 地下水分布特征
    4.3 冲积扇演化特征
5 结 论

(2)云南雨汪煤矿一井101盘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综合探测及防治水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交通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特征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
    2.5 煤层
    2.6 气象条件
    2.7 水文条件
    2.8 场地稳定性
3 101 盘区水文地质条件综合探测
    3.1 同位素测试及水质化验
    3.2 地面瞬变电磁勘探
    3.3 井下超前探
    3.4 井下钻探
    3.5 井下放水试验
    3.6 本章小结
4 防隔水煤柱留设设计
    4.1 地表水体及冲积层水防水煤(岩)柱
    4.2 构造两侧或四周留设防水煤(岩)柱
    4.3 本章小结
5 防治水设计方案
    5.1 101 盘区轨道大巷防治水治理方案
    5.2 101 盘区防治水治理方案
    5.3 本章小结
6 防治水措施
    6.1 101 盘区轨道大巷防治水措施
    6.2 101 盘区防治水措施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可控源电磁法三维反演在漫江镇地热勘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漫江地区地热资源研究现状及问题
    1.3 可控源三维反演方法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1.5 取得的成果和认识
第2章 工区地质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区域地质概况
        2.2.1 区域构造特征
        2.2.2 工区内主要断裂特征
    2.3 地球物理概况
        2.3.1 重力异常区以及地质特征
        2.3.2 局部重力异常
        2.3.3 工区岩石电性特征
第3章 可控源理论和方法技术
    3.1 可控源工作技术
    3.2 可控源基本理论
        3.2.1 均匀地表电偶极子源电磁场
        3.2.2 水平层状大地电磁场
        3.2.3 趋肤深度
    3.3 正演理论
        3.3.1 微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离散化
        3.3.2 全空间层状介质数值模拟
        3.3.3 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
        3.3.4 离散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3.4 三维反演理论
    3.5 理论模型反演效果测试
第4章 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
    4.1 数据采集情况
    4.2 数据质量评述
    4.3 数据处理
        4.3.1 数据处理原理
        4.3.2 数据处理软件
第5章 数据反演结果和讨论
    5.1 三维反演
        5.1.1 反演模型
        5.1.2 数据类型
        5.1.3 不同频率反演结果
    5.2 反演结果解释
        5.2.1 地层结构与富水条件
        5.2.2 断裂构造与含水性
    5.3 地热构造划分及异常圈定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豫北山前新乡市北部冲洪积扇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3 地下水赋存状态
    2.4 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3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3.1 采样点分布及测试
    3.2 地下水水质指标含量特征
4 地下水水质成因分析及演化机理分析
    4.1 地下水水质成因分析
    4.2 冲洪积扇地下水水质演化机理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潍坊南部山区地下水赋存规律及地电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水文地质特征
3 地下水赋存类型及地电特征
    3.1 孔隙水赋存类型及地电特征
    3.2 岩溶水赋存类型及地电特征
    3.3 裂隙水赋存类型及地电特征
4 结语

(6)基于高密度电法及地下水数值模拟对金衢盆地红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红层地下水研究现状
        1.2.2 高密度电法研究现状
        1.2.3 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范围
    2.2 自然地理概况
        2.2.1 气象条件
        2.2.2 地形地貌
    2.3 区域地质条件
        2.3.1 前第四系地层
        2.3.2 第四系地层
    2.4 水文地质条件
        2.4.1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2.4.2 红层孔隙、裂隙水
        2.4.3 基岩裂隙水
        2.4.4 地下水补迳排条件及动态规律
    2.5 区域地质构造
3 高密度电法在金衢红层盆地地下水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3.1 高密度电法基本理论及常用装置
        3.1.1 基本原理
        3.1.2 高密度电法的常用装置
    3.2 高密度电法工作方法技术
        3.2.1 仪器设备
        3.2.2 野外数据采集
        3.2.3 数据处理
    3.3 测线布置
    3.4 研究区地电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
        3.4.1 地电特征
        3.4.2 红层富水段地球物理特征
    3.5 研究区红层水勘探成果解释
        3.5.1 反演深度标定
        3.5.2 孔隙裂隙层状贮水构造分析
        3.5.3 断裂脉状贮水构造分析
        3.5.4 高密度电法红层找水富水段特征
    3.6 红层地下水富集规律及富水区圈定
        3.6.1 红层地下水富富集规律
        3.6.2 富水区圈定
    3.7 本章小结
4 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
    4.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4.1.1 模拟区范围
        4.1.2 水力特征概化
        4.1.3 模拟区边界条件概化
        4.1.4 源汇项概化
    4.2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3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3.1 模型的离散
        4.3.2 参数分区及赋值
    4.4 模型的识别与验证
        4.4.1 模型的识别
        4.4.2 模型的验证
    4.5 富水区域应急开采方案与地下水位预报
        4.5.1 应急开采方案的设计原则
        4.5.2 应急开采方案的设计
        4.5.3 应急开采时地下水位变化趋势预测
        4.5.4 应急开采后恢复能力评价
        4.5.5 地下水应急水源地环境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地球物理方法在边坡稳定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思路、内容及成果
第2章 边坡工程地质勘探及稳定性分析
    2.1 边坡分类概述
        2.1.1 按边坡成因分类
        2.1.2 按物质组成分类
        2.1.3 按边坡结构特征分类
        2.1.4 按边坡变形机制分类
    2.2 边坡岩土体的导电性
        2.2.1 与其成分和结构的关系
        2.2.2 与层理的关系
        2.2.3 与其含水性的关系
        2.2.4 与温度的关系
        2.2.5 与岩性的关系
    2.3 工程地质勘探
        2.3.1 勘探布置的一般原则
        2.3.2 工程地球物理勘探
    2.4 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2.4.1 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
        2.4.2 摩尔—库伦本构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边坡数值计算分析及软件
    3.1 有限元单元法及ANSYS软件
        3.1.1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3.1.2 有限元法分析边坡稳定性
        3.1.3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3.2 拉格朗日法及FLAC3D软件
        3.2.1 拉格朗日方法基本原理
        3.2.2 有限差分法分析边坡稳定性
        3.2.3 有限差分法分析软件——FLAC3D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密度电法的基本理论
    4.1 高密度电法与常规电阻率法的区别
    4.2 高密度电阻率法基本原理
    4.3 常用电极装置的对比分析
    4.4 高密度电法的参数选择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应用效果实例
    5.1 研究区域工程地质特征
        5.1.1 自然地理条件
        5.1.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5.1.3 地质构造及地震效应
    5.2 高密度电法勘探成果
        5.2.1 高密度电法的适用性
        5.2.2 数据采集处理工作
        5.2.3 勘探成果分析
    5.3 工程地质数值模拟
        5.3.1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5.3.2 计算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8)银川平原第四系含水结构随机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质统计学
        1.2.2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第四系地质概况
    2.3 水文地质概况
        2.3.1 地下水类型与含水层划分
        2.3.2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3 第四系地质建模
    3.1 数据甄别与统计
    3.2 三维地质建模
        3.2.1 含水岩组地质建模
        3.2.2 三维地质体模型
    3.3 本章小结
4 电性结构随机模拟
    4.1 物探数据甄别与统计
        4.1.1 电性数据检查
        4.1.2 数据分布统计
    4.2 不同理论模型拟合
    4.3 模拟结果与对比
        4.3.1 模拟结果
        4.3.2 剖面图对比
        4.3.3 钻孔柱状图对比
    4.4 灵武深剖面模拟
        4.4.1 物探数据分布
        4.4.2 变异函数计算
        4.4.3 模拟结果与深钻孔岩性对照
    4.5 本章小结
5 岩性结构随机模拟
    5.1 岩性数据甄别与统计
    5.2 岩性数据随机模拟
        5.2.1 变异函数计算
        5.2.2 岩性结构模拟结果
        5.2.3 剖面岩性分布特征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时间域激电方法在水资源及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关于IP负值的应用研究
    2.1 以往对IP负值的观点和认识
    2.2 水平铜板水槽实验及定性分析
    2.3 野外生产案例及实验室模拟
        2.3.1 案例区观测到的激电负值特征
        2.3.2 根据案例区地层产状进行实验室模拟
        2.3.3 甄别IP负值是否可用
    2.4 小结
第三章 时间域激电测深二维正、反演及其可靠性评价
    3.1 时间域激电测深二维正演
        3.1.1 时间域激电测深二维正演数值模拟常用方法比较
        3.1.2 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
    3.2 时间域激电测深二维反演
        3.2.1 电阻率二维反演的最小二乘法
        3.2.2 极化率的反演
    3.3 激电二维反演结果可靠性评价
        3.3.1 通过拟合程度对反演可靠性进行评价
        3.3.2 实测拟断面异常在反演结果中的信息再现
        3.3.3 通过地质依据对反演结果进行评价
        3.3.4 采用不同软件或不同方法的反演结果进行比较
    3.4 模型实验算例
        3.4.1 模型电性特征
        3.4.2 模型激发极化特征
    3.5 小结
第四章 时间域激电测深在水资源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
        4.2.1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
        4.2.2 含水岩类的划分及含水层的描述
        4.2.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4.3 研究区岩石电性及激发极化特征
    4.4 激电测深采用的装置类型
        4.4.1 装置特点
        4.4.2 装置电极距的选择
        4.4.3 电极布设方向
    4.5 实际案例的反演和解译
        4.5.1 南部山区-基岩出露
        4.5.2 北部波状平原区-巨厚泥岩覆盖
        4.5.3 失败案例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时间域激电测深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激电低背景区
        5.2.1 地质背景
        5.2.2 岩(矿)石物性特征
        5.2.3 激电异常平面特征
        5.2.4 激电二维反演及地质解译
        5.2.5 钻探验证及再解释工作
    5.3 激电高背景区
        5.3.1 地质背景
        5.3.2 岩(矿)石结构构造及物性特征
        5.3.3 激电异常平面特征
        5.3.4 反演成果解译及钻探验证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国道210线某公路段边坡工程勘察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1.4 预期取得的成果与认识
第2章 公路边坡工程勘察技术研究
    2.1 边坡分类概述
        2.1.1 按边坡成因分类
        2.1.2 按边坡介质材料分类
        2.1.3 按边坡结构特征分类
        2.1.4 按边坡结破坏类型分类
    2.2 确定边坡滑动面的方法
        2.2.1 确定滑动面的意义
        2.2.2 确定滑动面的方法
    2.3 工程物探方法技术的研究
        2.3.1 工程物探方法简介
        2.3.2 工程物探方法的研究
        2.3.3 高密度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
        2.3.4 高密度电法勘探的工作参数选择依据
        2.3.5 高密度电法勘探的数据处理
    2.4 工程地质钻探技术的研究
        2.4.1 工程地质钻探简介
        2.4.2 钻进技术的研究
        2.4.3 硬质合金钻进的基本原理
        2.4.4 钻探用硬质合金类型选择依据
        2.4.5 钻机类型的选取技术和钻探施工技术
    2.5 取样技术的研究
        2.5.1 取土器与取样技术简介
        2.5.2 取土器的基本技术参数研究与分类
        2.5.3 不扰动土样的采取技术研究
    2.6 边坡岩土体参数评价理论与模型试验分析
        2.6.1 岩土参数标准值的计算理论
        2.6.2 三层地质模型边坡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公路边坡工程设计技术研究
    3.1 边坡稳定性分析原理和经典方法
        3.1.1 瑞典条分法
        3.1.2 毕肖普(Bishop)法
        3.1.3 简步(Janbu)法
        3.1.4 传递系数法
        3.1.5 各种方法的效果对比
    3.2 边坡工程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3.2.1 边坡治理的基本资料与基本原则
        3.2.2 边坡加固设计方案研究
        3.2.3 锚杆(索)加固设计基本原理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的工程应用效果
    4.1 研究工区工程地质特征
        4.1.1 自然地理条件
        4.1.2 工程地质条件
        4.1.3 地球物理条件
        4.1.4 地质构造与地震
    4.2 确定边坡滑动面
        4.2.1 物探测线与钻探勘察孔布置技术
        4.2.2 高密度电法勘探成果
        4.2.3 工程地质钻探成果
        4.2.4 取样分析成果
        4.2.5 综合分析成果
    4.3 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成果
        4.3.1 利用Slide软件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
        4.3.2 利用传递系数法分析
    4.4 公路边坡工程设计与效果
        4.4.1 公路边坡支护设计方案
        4.4.2 公路边坡支护设计的slide模拟效果
    4.5 本章小结
结论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四、电法勘探在洪积扇中的电性特征及其富水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省顺平县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及界河冲积扇电性特征研究[J]. 刘志远,李晓,张云鹏,吉云平,杨劲松,王克冰.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1(06)
  • [2]云南雨汪煤矿一井101盘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综合探测及防治水设计[D]. 赵仁兴.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可控源电磁法三维反演在漫江镇地热勘查中的应用[D]. 王森. 吉林大学, 2020(03)
  • [4]豫北山前新乡市北部冲洪积扇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机理研究[D]. 冯国平.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5]潍坊南部山区地下水赋存规律及地电特征研究[J]. 马健. 水文, 2020(01)
  • [6]基于高密度电法及地下水数值模拟对金衢盆地红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研究[D]. 田欣. 重庆大学, 2019(10)
  • [7]地球物理方法在边坡稳定性中的应用研究[D]. 王志文.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1)
  • [8]银川平原第四系含水结构随机模拟[D]. 李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2)
  • [9]时间域激电方法在水资源及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研究[D]. 孙仁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12)
  • [10]国道210线某公路段边坡工程勘察技术研究与应用[D]. 蒋全科.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3)

标签:;  ;  

冲积扇电勘探的电学特性及富水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