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油菜新品种——沪优12号

双低油菜新品种——沪优12号

一、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2号(论文文献综述)

唐金萍[1](2021)在《双低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文中研究指明于2019—2020年进行了双低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以筛选出适合永新县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结果表明,希望122产量最高,为2 258.33 kg/hm2;阳光50次之,为2 233.33 kg/hm2;第三是川油36,为2 175.00 kg/hm2。

朱吉风,张俊英,蒋美艳,江建霞,杨立勇,李延莉,王伟荣,周熙荣[2](2021)在《‘沪油3301’的选育、配合力分析及其适宜种植密度》文中研究表明为选育株型紧凑且携带显性核不育恢复基因的油菜新品种,本研究以株型紧凑的纯合两型系为母本,通过连续自交与株系定向筛选,获得株型紧凑、粒重和含油量较高的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沪油3301’。为研究新恢复系所配组合产量优势,本试验以2个全不育系为母本,另选2个恢复系为对照,配置6个组合,比较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沪油3301’所配2个杂交组合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为探索种植密度对‘沪油3301’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设置5个种植密度(12.0×104, 16.0×104, 21.3×104, 26.7×104和33.3×104株/hm2),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和生物产量降低,而小区实收产量先增后降,在26.7×104株/hm2密度下达到峰值,约2 183.2 kg/hm2。

周时艺[3](2019)在《甘蓝型油菜在广西引种种植与初步评价》文中提出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少数用地养地结合的冬季经济作物。为充分利用广西区境内水稻冬闲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年经济收入,筛选出可在广西境内种植并分别适合油用、菜用、肥用、饲用、观赏旅游等多种用途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利用秋季分期播种湖北、浙江、湖南、四川、安徽等油菜产区引进的224个油菜优良品种(组合)如华双4号、华油杂6号、华油杂12号等。从生育期、播种期及是否顺利通过春化等3个方面考查并初步筛选分别适合广西自治区不同用途的油菜品种(组合)。结果表明:(1)第一批播种(2015年9月23日)的参试品种生育期范围为191-232d,其中2-2A和5号示范均为191d,是最早熟的组合,浙油50为232d,是最晚熟的组合;(2)第二批播种(2015年10月12日)的参试品种生育期范围为172-212d,其中早熟2号为172d,是最早熟的组合,高油605为212d,是最晚熟的组合;(3)从播种期看,第一批播种的时间比第二批早19天,但同一品种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和角果成熟期相差不大;(4)引进的22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组合)均能顺利通过春化。经过初步筛选,51个品种(系)适合与水稻进行轮作,45个品种(系)适用于发展春节油菜花观赏,60个品种(系)适于发展为三月三观赏的油菜花资源,12个品种适用于饲用;(5)早熟6号在高密度(150000株/hm2)摘薹条件下纯收入达到最高,其他产量性状也较优,初步判定A2B2C3是菜油两用油菜最佳组合。综合分析认为,以上品种均有可以推广的潜力,具体需要再进行下一步的试验观察。

王伟荣,陈旭,蒋美艳,张秋丽,张俊英,周熙荣,李秀玲,孙超才[4](2017)在《上海地区双低油菜育种、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认为回顾了上海双低油菜育种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油菜品种遗传改良的成效。通过对2009年以来上海地区油菜生产面积和地域分布、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等的调查,分析了上海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及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适合上海当地油菜产业发展的对策,以促进上海市油菜育种和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浦惠明,高建芹,龙卫华,胡茂龙,张洁夫,陈松[5](2017)在《适合机械作业的杂交油菜品种宁杂21号的经济与植株性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宁杂21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恢复系05N336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结果表明: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99.00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9.79%,平均产油量1 421.5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26.10%;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828.85 kg/hm2,比对照沪油15增产13.87%,增产均达极显着水平。在长江下游国家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7.28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09%,平均产油量1 168.65 kg/hm2,比对照增产7.68%,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914.50 kg/hm2,比对照增产8.85%,增产均达极显着水平。宁杂21号优质高产、含油量高、抗(耐)病性强、综合性状好、株高适中、株型紧凑、角果较大,这些特性十分有利于油菜的机械收获。

蒋美艳,李延莉,杨立勇,周熙荣,张俊英,王伟荣,孙超才[6](2017)在《高含油量优质油菜新品种‘农科08’的选育》文中研究指明‘农科08’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上海农科种子种苗有限公司选育的优质、高含油率、多抗甘蓝型双低油菜常规新品种。该品种采用品种间杂交方法育成,以‘沪油15’为母本,‘扬鉴8号’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经过8代田间抗病性鉴定筛选,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选择,培育成油菜新品种‘农科08’。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农科08’种子最高含油率达49.66%,产量达2 916 kg/hm2,适合上海及周边区域推广播种。

王伟荣,蒋美艳,顾永平,顾春军,杨立勇,李延莉,周熙荣,张俊英,孙超才[7](2016)在《高产油量油菜新品种‘沪油25’的选育》文中提出以高含油率的油菜品种‘沪油16’和双低油菜品系9804为亲本,采用品种间复交的方法,育成了高产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25’,2015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芥酸含量0.97%,硫苷含量16.12μmol/g,种子含油量49.07%。两年上海市油菜区试,平均产量2 433.60 kg/hm2,比对照品种‘沪油21’增3.07%,产油量1 257.80 kg/hm2,比对照增11.00%。2013—2014年上海市油菜生试中,平均产量2 134.40 kg/hm2,比对照品种‘沪油21’增6.09%,产油量1 064.90 kg/hm2,比对照增9.49%。‘沪油25’抗病性强,品质优良,抗倒和抗裂角性好,适合机械收获。

王伟荣,杨立勇,陈旭,李延莉,蒋美艳,孙超才[8](2012)在《高产油量油菜新品种沪油039的选育》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提高油菜品种的含油率,培育高产、高产油量的双低油菜新品种。以高含油率的油菜品种(系)栅048和沪油16为亲本,采用品种间复合杂交和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育成高产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039,2012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油量高,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二年平均产油量1407.63kg/hm2,比对照增产15.86%;在全国油菜区域试验中,产油量1198.65kg/hm2,比对照增产3.50%;沪油039抗病性与对照相仿,品质优良,适合在长江下游地区种植。

王伟荣[9](2010)在《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的选育及示范推广》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析了我国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市场情况,以及当前我国油菜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双低油菜品种迅速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我们进行了产量高、抗(耐)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含油率高和双低品质指标符合国标的双低油菜新品种的选育。为了把双低油菜新品种、新技术介绍给农民,让他们接受、了解及掌握高产栽培技术,我们还开展了双低油菜示范推广研究,进一步发挥它的高产潜力。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改进杂交后代选育程序,采用抗病→高产→双低选育程序,增加了高产、抗病与双低性状聚合为一体的几率。(2)三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其不育系不育性彻底,具有广泛的恢复源,又可借助临保系配置全不育系,实现三系法制种,能较快的获得高产优质的强优势组合。(3)双低油菜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以品种为核心,以技术培训、让农民掌握双低油菜品种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为内容,以科技示范户和高产示范方为样板,以双低油菜基地县(区)为实施区域,逐步推广,示范效果明显。(4)提出了见蕾就使薹肥和双稀双发等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完善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内容。(5)科研育种单位与种子企业联合,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走市场,做大做强双低油菜种子产业。(6)双低油菜的价值在于内在的品质,只有通过双低油菜的单独收购和加工,相应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才能体现。但由于目前我国特别是长江流域农业生产还是以一家一户联产承包为主,给保证双低品质带来困难。

聂平[10](2009)在《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杂种优势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来自北美和欧洲以及我国西北青海、甘肃的春性品种(系)和从长江流域引进的半冬性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不同生态类型(春性、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它们一些性状(叶绿素含量、菌核病抗性)的差异,探讨不同类型间甘蓝型油菜的杂种优势,并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为春油菜地区油菜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配及杂种优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35份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98处分为5类,第I类包括17个材料,这17个材料除22号YYC-2为半冬性,其余的均为春性材料;第II类包括12个材料,其中18、19、20为春性和半冬性品系杂交选育而来的品系,其余的均为半冬性材料;第III类包括3个半冬性材料,分别为华双3号、浙油758和华双2号;第IV类包括一个春性材料Wester;第V类包括两个半冬性材料中双9号和中双10号。从上述聚类结果看出总体上春性和春性材料聚在一起,半冬性和半冬性材料聚在一起,表明春性和半冬性品种(系)的遗传差异比较大。2.春性品种的叶绿素含量要明显高于半冬性品种。抗菌核病方面半冬性要比春性抗病,鉴于甘蓝型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表现为部分显性,可以用半冬性抗病品种作亲本和回交亲本将抗病性转育到春性品种中。3.单株产量前20位的组合大多是春性×半冬性,仅有3个例外为半冬性×半冬性,t测验得出春性×半冬性与春性×春性单株产量差异以及春性×半冬性与半冬性×半冬性单株产量差异都显着,而春性×春性与半冬性×半冬性的单株产量差异不显着,说明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系)间要比同种类型品种(系)间的杂种优势强,说明可以根据生态类型来划分杂种优势群,我们可以考虑在以后的育种工作中选用不同类型的亲本来组配杂交组合。配合力分析发现单株产量上春性亲本8614、Ag-5,半冬性亲本浙油758、84003、中双10号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特殊配合力方差都比较大,利用它们作为亲本能产生产量突出的组合,单株产量最高的组合(8614×84003)就是从它们之中产生。可以考虑把其中一个亲本转育成不育系,把另外一个转育成恢复系,将可能育出新的高产杂交春油菜品种。4.本研究利用SSR所得的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呈弱相关,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SSR分子标记所揭示的核酸序列是没有功能的重复序列,它们与产量和产量杂种优势表现的连锁程度较低。

二、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2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2号(论文提纲范文)

(1)双低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试验经过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2.2 产量表现
    2.3 主要经济性状
    2.4 抗逆性
3 结论与讨论

(2)‘沪油3301’的选育、配合力分析及其适宜种植密度(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沪油3301’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
    1.2‘沪油3301’基因型鉴定
    1.3 种植密度对‘沪油3301’株型性状、产量性状和含油量的影响
        1.3.1 种植密度对‘沪油3301’株型结构的影响
        1.3.2 种植密度对‘沪油3301’产量性状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1.4 杂交组合产量及主要性状分析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沪油3301’品种选育
        3.1.1试验材料
        3.1.2选育方法及田间管理
        3.1.3‘沪油3301’基因型验证与主要性状分析
    3.2‘沪油3301’密度试验
        3.2.1田间试验设计
        3.2.2农艺性状调查及相关数据获取
    3.3 不同恢复系所配组合的产量及主要性状分析
        3.3.1 亲本材料与杂交组合
        3.3.2 农艺性状考察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作者贡献

(3)甘蓝型油菜在广西引种种植与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油菜概况
    1.2 引种原理
    1.3 广西油菜引种研究进展
    1.4 多用途甘蓝型油菜研究进展
        1.4.1 油用
        1.4.2 菜用
        1.4.3 肥用
        1.4.4 饲用
        1.4.5 观赏用
        1.4.6 蜜用
        1.4.7 土壤生态修复
        1.4.8 多重功能并用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南宁市油菜隔离引种种植
        2.2.2 广西不同地区油菜引种种植
        2.2.3 适于南宁市水稻冬闲田绿肥油菜品种(系)筛选
        2.2.4 适于饲用油菜品种(系)筛选
        2.2.5 适于发展旅游业油菜品种(系)筛选
        2.2.6 菜油两用油菜品种
3 结果与分析
    3.1 南宁市油菜隔离引种种植结果
    3.2 广西不同地区油菜引种种植结果
    3.3 适于南宁市水稻冬闲田绿肥油菜品种(系)初步筛选结果
    3.4 适于饲用油菜品种(系)初步筛选结果
    3.5 适于发展旅游业油菜品种(系)初步筛选结果
    3.6 菜油两用油菜品种
        3.6.1 不同油菜品种摘薹与对照的效益比较
        3.6.2 菜油两用油菜品种产量效益与分析
        3.6.3 不同品种不同播期油菜品种生育期及摘薹高峰时间
        3.6.4 不同品种不同密度油菜品种生育期及摘薹高峰时间
        3.6.5 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3.6.6 不同品种不同密度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3.6.7 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对油菜产量性状的影响
        3.6.8 不同品种不同密度对油菜产量性状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探讨油菜多用途发展
        4.1.2 不同品种、播期和密度对油菜摘薹的影响
        4.1.3 菜油两用品种对油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4.1.4 菜油两用油菜品种最佳组合
    4.2 结论
        4.2.1 引种小结
        4.2.2 摘薹对各油菜品种生育期影响不同
        4.2.3 摘薹对油菜的农艺性状改变不同
        4.2.4 摘薹对各油菜品种产量影响不一致
        4.2.5 播期和密度影响油菜摘薹高峰期与菜薹产量
        4.2.6 摘薹明显提高油菜纯收入
5 全文的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上海地区双低油菜育种、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上海市双低油菜育种发展历程
    1.1 起步阶段(70—80年代)
    1.2 过渡阶段(90年代初、中期)
    1.3 面向生产阶段(90年代末期)
    1.4 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后)
2 油菜品种遗传改良进展
    2.1 双低常规油菜育种
    2.2 双低杂交油菜育种
3 上海市双低油菜生产发展现状
    3.1 生产面积和区域分布
    3.2 种植品种
    3.3 种植方式
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双低油菜育种方面
    4.2 双低油菜生产方面

(5)适合机械作业的杂交油菜品种宁杂21号的经济与植株性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选育
        1.2.2 宁杂21号的选育
2 结果与分析
    2.1 历年产量及产油量表现
    2.2 植株性状适合机械化生产
    2.3 抗逆性
    2.4 品质性状
3 讨论

(6)高含油量优质油菜新品种‘农科08’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本材料
    1.2 选育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选育过程
    2.2 产量及产油量表现
    2.3 品质性状及抗性表现
    2.4 生育期和经济性状
3 结论与讨论

(7)高产油量油菜新品种‘沪油25’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本选择
    1.2 选育经过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和产油量表现
    2.2 品质性状
    2.3 抗病性表现
    2.4 抗裂角性表现
    2.5 抗倒性表现
    2.6 主要特征特性
    2.7 栽培技术要点
    2.8 良种繁育技术要点
3 讨论

(9)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的选育及示范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外双低油菜科研和生产发展状况
    1.2 长江流域油菜市场情况
        1.2.1 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
        1.2.2 具有较好的市场区位优势
        1.2.3 具有抢占市场先机的优势
        1.2.4 具有相对的价格优势
    1.3 当前我国油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1.3.1 多品种插花种植
        1.3.2 品质比进口菜籽差
        1.3.3 劳动力成本高
        1.3.4 加工企业带动力弱
    1.4 研究的必要性
2 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
    2.1 总体思路
    2.2 技术方案
    2.3 沪油15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2.3.1 亲本材料和选育经过
        2.3.2 产量表现
        2.3.3 抗病性
        2.3.4 品质特性
        2.3.5 农艺性状
        2.3.6 油蔬兼顾多用途
    2.4 原原种和原种生产
        2.4.1 不同隔离距离和不同留种方法对品质影响试验
        2.4.2 原原种和原种基地建设
    2.5 沪油15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5.1 沪油15播种期、移栽密度、施纯氮量和薹肥施用量试验
        2.5.2 沪油15高产栽培技术
3 甘蓝型隐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
    3.1 国内外杂交油菜育种和生产的概况
    3.2 隐性核不育油菜新品种的选育
        3.2.1 材料和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3 沪油杂1号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3.3.1 产量
        3.3.2 抗病性
        3.3.3 品质特性
        3.3.4 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
        3.3.5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4 沪油杂1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3.4.1 材料与方法
        3.4.2 结果与分析
        3.4.3 结论与讨论
4 双低油菜示范推广
    4.1 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科学种田水平
    4.2 建立科技示范户和高产示范方,展示双低油菜高产潜力
    4.3 以基地县(区)为实施区域,逐步推广
    4.4 走联合之路大力推广双低油菜
    4.5 建立繁育、推广和生产体系
        4.5.1 健全科研+公司+基地的双低油菜良种繁育体系
        4.5.2 建立科技示范户+高产示范方+重点生产基地镇(乡)的双低油菜推广体系
        4.5.3 建立企业+科研和生产部门+农户和基地的产销衔接的订单双低油菜生产体系
5 结语
    5.1 主要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10)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杂种优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遗传多样性研究
        2.2 油菜杂种优势的研究以及杂种优势群的划分
第二章 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研究
    1 前言
    2 材料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的叶绿素含量、菌核病抗性的研究
    1 前言
    2 不同生态类型叶绿素含量差异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3 不同生态类型抗菌核病差异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四章 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及其配合力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五章 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1、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
    2、不同生态类型油菜的叶绿素含量、菌核病抗性的差异的研究
    3、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及其配合力的研究
    4、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2号(论文参考文献)

  • [1]双低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J]. 唐金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21(06)
  • [2]‘沪油3301’的选育、配合力分析及其适宜种植密度[J]. 朱吉风,张俊英,蒋美艳,江建霞,杨立勇,李延莉,王伟荣,周熙荣. 分子植物育种, 2021(21)
  • [3]甘蓝型油菜在广西引种种植与初步评价[D]. 周时艺. 广西大学, 2019(01)
  • [4]上海地区双低油菜育种、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王伟荣,陈旭,蒋美艳,张秋丽,张俊英,周熙荣,李秀玲,孙超才. 上海农业学报, 2017(04)
  • [5]适合机械作业的杂交油菜品种宁杂21号的经济与植株性状[J]. 浦惠明,高建芹,龙卫华,胡茂龙,张洁夫,陈松.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1)
  • [6]高含油量优质油菜新品种‘农科08’的选育[J]. 蒋美艳,李延莉,杨立勇,周熙荣,张俊英,王伟荣,孙超才. 上海农业学报, 2017(01)
  • [7]高产油量油菜新品种‘沪油25’的选育[J]. 王伟荣,蒋美艳,顾永平,顾春军,杨立勇,李延莉,周熙荣,张俊英,孙超才. 上海农业学报, 2016(06)
  • [8]高产油量油菜新品种沪油039的选育[J]. 王伟荣,杨立勇,陈旭,李延莉,蒋美艳,孙超才. 核农学报, 2012(09)
  • [9]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的选育及示范推广[D]. 王伟荣. 浙江大学, 2010(02)
  • [10]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杂种优势的研究[D]. 聂平. 青海大学, 2009(S2)

标签:;  ;  ;  ;  

双低油菜新品种——沪优12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