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开区间可微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

求解开区间可微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

一、开区间内可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的求解(论文文献综述)

李彬彬[1](2020)在《关于函数最值问题的理论探讨与解法示例》文中指出函数最值问题可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以该类问题为基础开展教学探讨,引导学生掌握解法对于提升学生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极为有利.文章剖析函数最值问题,探讨理论基础,举例探析常用解法.

陈婉清[2](2020)在《高中数学中“隐性知识”的教学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高中数学教育处于新老课标的承接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阶段以及提倡数学文化与数学课堂的交融阶段,很多高中数学老师,新手数学老师尤甚,在这个过渡阶段中对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把握上,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数学本质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关键与精髓,数学本质往往指数学思想方法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性知识”.在数学本质的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数学文化等载体,在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正向的作用,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十分有必要对“隐性知识”进行恰当地挖掘与渗透.本文在已有关于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学的学习对象是抽象的形式化的材料,将隐性知识的相关理论与数学的教与学进行融合;结合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的经验总结,从数学课程标准、教师和学生三方面阐述了高中数学教与学中挖掘与渗透“隐性知识”的必要性;对比隐性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征,结合高中数学教材与高水平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提出“半隐性知识”——教材中没有提到但学生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而必须要掌握的数学和与数学有直接关系的知识.通过对高中阶段数学学习中的“隐性知识”与“半隐性知识”的挖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材的“漏洞”.并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给出高中数学教与学中挖掘与渗透“隐性知识”与“半隐性知识”的策略与方法,根据高中数学知识的两大部分——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在具体案例中适当采用“教材重构”,“HPM视角下的数学教学”,“知识的直接补充”等方式对其中蕴含的“隐性知识”和“半隐性知识”进行渗透.一方面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本质,提升数学素养.

徐珊威[3](2020)在《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解题研究》文中认为最值问题在高中数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既是高考数学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又是实际生活中最优化问题的重要基础。由于相关知识综合、复杂、灵活、抽象,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常找不到切入点,解题方法掌握不全面,考试时,遇题有畏难情绪。本论文旨在系统地对最值问题的主要类型进行分类,并研究各类型解题通法,从而给学生提供帮助,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从概念课、习题课与复习课的角度提出教学设计的策略,给一线教师提供参考。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第一,通过对教师访谈、学生测试调查分析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最值问题的掌握情况,并找出学生求解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通过分析教材中最值问题的分布情况并建立起最值问题的分类依据,然后整理出与最值相关的知识(包括高等数学中运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的方法)。第三,通过对近五年高考全国卷最值试题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主要考点,试题类型与题中主要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第四,由上述三方面的研究确定了最值问题的主要类型和相应解法。主要类型分为:(1)函数中的最值问题(二次函数、三角函数、高次函数、不含根号的分式型函数、含根号的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求参数取值范围的问题、双重最值问题、函数最值的实际应用);(2)数列中的最值问题(求数列的最大(小)项、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nS的最值以及数列中的恒成立问题);(3)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利用几何法求最值与利用代数法求最值);(4)不等式中的最值问题(线性规划、基本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第五,提出教学设计策略,并给出了概念课、习题课与复习课的三个教学设计。

李海燕[4](2020)在《高等数学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以不等式内容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课改,高等数学中的一些知识逐渐融入中学数学教材,并且在高考中也出现了以高等数学中某些知识为背景的试题,因此高等数学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高等数学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整理分析,发现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但从某一具体的数学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却很少.本文立足于一个具体内容--不等式,来探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不等式作为分析、解析数学问题的基础与工具,高考中常与函数等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因此,以不等式为载体,以高等数学为背景编制的试题成为高考中的新亮点.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对高等数学视角下的中学数学不等式的证明教学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对前人相关研究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不等式的发展史、不等式在新课标、考试大纲中的体现及初、高等数学中与不等式的证明问题相关的理论基础.对高考试题中以高等数学为背景的有关不等式证明问题进行分类分析,阐明了从高等数学视角研究中学数学教学的必要性.希望能够对中学数学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通过对一线教师利用高等数学指导中学数学教学的问卷调查,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支撑.最后,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案例并进行分析,以此来说明高等数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并对一线中学数学教师提出建议,希望对中学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陈稼宁[5](2020)在《柔性触觉传感阵列的滑移检测力学建模及其表面识别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智能机器人在非结构化应用环境下的快速发展,其对触觉传感技术的需求亦与日俱增。触觉传感阵列装载在智能机器人手上,在手指滑动过程中可用于滑移、纹理识别等触觉感知,进而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本学位论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575485)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项目编号:R19E050011),开展了柔性触觉传感阵列的力学理论建模,并在此基础上对传感阵列的滑移检测方法和物体表面识别技术开展了研究。首先,基于梁束理论,对柔性触觉传感单元进行了力学建模,分析了单元接触面在初始滑移阶段的局部位移现象;其次,基于统计自相似分形理论重构了不同物体的表面形貌,结合建立的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材质表面对传感单元在整体滑动阶段受力情况的影响;随后开展了基于小波变换理论的滑移检测、基于相位差算法的表面纹理信息提取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接触表面材质分类研究,并搭建了相应的实验平台,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式,对所提检测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论证。第一章,对本学位论文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介绍了不同类型触觉传感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其力学建模方式和触觉信息识别方法进行了详述,分析了当前研究工作中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明确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整体框架结构。第二章,基于梁束理论和有限单元法,对柔性触觉传感单元在初始滑移阶段的受力过程进行了静态简化,构建了用于分析单元接触面局部位移现象的解析模型,并借助有限元软件对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基于迭代算法提出了梁单元切向力计算的修正方法,提升了模型输出结果的准确性。所建力学模型可对单元接触面任意点发生位移的时间顺序及其模长大小其进行理论分析。第三章,基于统计自相似分形理论,利用W-M函数和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材质表面进行了准三维重构,结合简化的触觉传感单元的三维梁束模型,计算分析了表面材质对柔性触觉传感单元在整体滑动阶段力学行为的影响,并在时域和频域内对信号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建立了柔性触觉传感阵列的有限元模型,对传感阵列在初始滑移阶段的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基于小波变换理论的滑移检测方法的有效性;随后搭建了面向传感阵列性能测试与表面识别的综合实验平台,并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对分解层数、小波基函数、以及敏感材料检测区域对传感阵列滑移检测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五章,开展了基于柔性触觉传感阵列检测信号的表面识别应用研究,结合理论分析与有限元仿真结果,提出了面向规则纹理表面信息提取的相位差算法,和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表面材质分类方法,并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实用性。第六章,对本学位论文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丁家会[6](2019)在《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模型改进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遗传算法是一种通用的优化算法,其编码技术和遗传操作比较简单,对优化问题的限制性条件很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然而其理论和方法尚未成熟,算法本身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研究。首先,本文详细分析了遗传算法的原理、流程和基本遗传算子,明确不同的应用背景应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其次,针对传统自适应遗传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发现采用值差异进行自适应调整的策略,在算法后期由于值差异的减小,在更新时难以体现个体差异。本文借鉴序优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个体排序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即AGA-SNS。改进算法用个体适应度值的排序号代替具体适应度值进行自适应调整,此方法能够增大种群中、后期的交叉率和变异率,帮助算法跳出局部最优。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方面优于其他两种自适应改进算法。再次,针对传统路径规划算法存在路径不可达、大规模寻优计算等缺陷导致算法的计算量大、收敛精度低等问题,提出采用AGA-SNS优化中间节点,结合Dijkstra求最短路径算法补齐节点间的路径形成一条完整路径的方式,保证遗传操作中的路径全部为可行路径。与传统遗传算法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收敛精度和寻优能力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最后,本文分析了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s)曲线的基本理论与性质,发现节点矢量对NURBS曲线形状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AGA-SNS和最小二乘法结合的节点优化算法。对于待拟合的数据点,分别建立无约束、法向约束和切向约束条件下的曲线拟合数学优化模型,通过算法不断迭代找到最优矢量组合。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涛[7](2020)在《基于层分复用的传输资源调度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大规模接入和高速率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存在天然优势的多播传输已得到研究者们的重点关注,但其广泛应用往往因为频谱利用率仍不能满足日益提升的传输要求而陷入瓶颈。而近年来以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接入以及层分复用(Layered-division Multiplexing,LDM)为代表的非正交复用技术可以进一步增加用户接入并提升频谱利用率,为广播多播服务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基于非正交层分复用的广播多播方案主要根据不同层用户的信道状况分配不同的传输资源,并将以非正交方式叠加的层通过串行干扰消除提升频谱利用率,而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优化非正交广播多播传输中关键的层间传输资源分配方案,以提升广播多播传输方案的频谱利用效率。为了提升广播多播系统中的频谱利用率,本文首先关注的问题是将内容进行非正交分层传输的传输资源分配问题。本文基于这一问题建立了基于分层传输特性的优化模型,而后介绍了基于简化模型的用户分组双层分配优化算法,并基于此进一步提出适用于多层的功率分配优化算法。接着为了提高算法的实用性并降低算法的复杂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的低复杂度传输资源离散优化算法。在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中,将提出算法与传统多播以及其他非正交层分复用功率分配方案进行对比,证明了所提出多层用户分组功率分配算法的有效性;同时也验证了所提出的动态规划算法在复杂度相比于传统算法,能做到将复杂度从(22+-1-2)降低到((+)),并且相比其他基于用户分组的算法最高能够提升15%的频谱利用率。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基于层分复用的非正交广播多播多小区协同传输框架以提高e MBMS(Evolved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中MBSFN(Multicast 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模式的传输效率,这一框架将不同覆盖范围的内容通过非正交层分复用进行叠加,并通过多小区协同优化来提升传输效率。为了优化这以框架,本文将非正交层的功率分配结合相位优化,并将问题建模为考虑各子区域公平性的加权最大化最小值(Max-Min,MM)问题。而由于该问题是非凸优化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求解松弛后的凸问题来评估框架的性能上限,并通过基于高斯随机的半定松弛算法求得了优化问题的次优解。其次本文为了进一步优化传输效率并减少网络规模扩大带来的半定松弛算法劣化问题,提出了基于约束凹凸过程(Constrained Concave-Convex Procedure,CCCP)的优化方案,并给出了在信道条件恶劣情况下的初始解搜寻方案。最后给出了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在本文大规模网络中,所提出的基于约束凹凸过程的算法相比传统基于高斯随机化的算法能取得5d B的信噪比增益。同时仿真结果也证明了非正交复用的多小区协同传输框架相比传统正交复用多小区传输框架,最高能取得25%增强层频谱利用率提升。

鄢伶娟[8](2018)在《高中微积分的学习现状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微积分及其应用变的越来越广泛.高中微积分是由导数与定积分组成,它是研究函数最值等问题的有效工具,也在解决平面图形面积、变速运动路程等问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对高中微积分的研究成果很多,但人们更侧重于教师的教,对于学生的学的研究尚未引起重视.本学位论文致力于对高中学生微积分的学习现状与学习策略的研究.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在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了解微积分的研究现状,明确调查研究所及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编制相应的调查问卷及测试卷对学生微积分学习的基本情况展开调查;通过对教师进行问卷访谈,了解教师对学生微积分学习的看法与建议.继而,对调查与访谈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出高中学生微积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策略与解题策略.我们的调查发现,高中学生微积分学习存在问题主要有:对导数推导过程的理解存在偏差,对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掌握不够到位,对曲线切线、斜率、导数三者的关系判断错误以及图形与符号语言间的错误转化等.通过对调查获得的结果进行分析,本学位论文提出了帮助高中学生微积分学习的几个有效策略,包括:微积分概念命题学习的八大策略与微积分例题习题解题的九大策略等.最后,对本学位论文的研究做了总结与展望,提出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王宁[9](2017)在《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类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最值不仅在数学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而且在生产技术、经济管理、自然科学等领域具有实用价值.最值作为函数的基本性质之一,而由于函数涉及内容广泛,导致最值问题的内容分散、解法灵活、综合性较强,这为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许多高中生对最值问题的类型缺乏全面认识,导致不能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造成在考试中严重失分.因此,系统地研究最值问题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本文着重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研究:第一,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了函数最值的相关概念,并总结了十种函数最值的基本解法;第二,笔者根据自身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经验归纳了九种最值问题的类型,并通过具体例题给出详细的解题方法;主要类型有: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不等式恒成立、参数的取值范围、数列中的最值问题和实际应用的最值问题;第三,依据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最值问题的教学和学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利用“数列中的最值问题”习题课的教学设计,为上好一节习题课提供具体的方案.

卢伟坤[10](2017)在《高考导数知识点的命题情况分析与复习建议》文中指出本文分析高考试题中有关导数的命题问题,提出突出基础知识点复习,注重学好综合知识应用等复习策略,为高考复习提供参考。

二、开区间内可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的求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区间内可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的求解(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数学中“隐性知识”的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
        1.2.1 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创新点
    1.3 研究意义
        1.3.1 促进新手教师更好更快成长
        1.3.2 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1.3.3 完善师生双边活动
        1.3.4 进一步完善数学教育
    1.4 研究方法
2 研究理论基础
    2.1 认知学派相关学习理论概述
    2.2 数学建构主义相关理论概述
    2.3 HPM相关理论概述
        2.4.1 隐性知识的界定与特征
        2.4.2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3 高中数学中“隐性知识”与“半隐性知识”的分类
    3.1 高中数学中“隐性知识”分类
        3.1.1 数学思想方法
        3.1.2 数学应用意识
        3.1.3 数学素养
        3.1.4 理性思维
        3.1.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2 高中数学中“半隐性知识”的提出与分类
4 高中数学教与学中挖掘与渗透“隐含知识”的必要性
    4.1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4.1.1 《标准(实验)》中的要求体现
        4.1.2 《标准(2017年版)》中的要求体现
    4.2 教师方面
        4.2.1 成为高水平教师的必要条件
        4.2.2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助推剂
    4.3 学生方面
        4.3.1 学好数学,掌握数学本质的铺路石
        4.3.2 培养数学素养的好帮手
5 高中数学教与学中挖掘与渗透“隐含知识”的策略与方法
    5.1 教师教学过程中挖掘与渗透“半隐性知识”的策略与方法
        5.1.1 教学准备阶段
        5.1.2 教学实施阶段
        5.1.3 教学评价阶段
    5.2 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半隐性知识”的策略与方法
    5.3 教师教学过程中渗透“隐性知识”的策略与方法
    5.4 学生学习过程中体会“隐性知识”的策略与方法
6 高中数学教学中挖掘“隐含知识”的教学案例研究
    6.1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挖掘与渗透“隐含知识”案例研究
        6.1.1 《函数的概念》教学中挖掘与渗透“隐含知识”案例设计
        6.1.2 《椭圆的定义》教学中挖掘与渗透“隐含知识”案例设计
        6.1.3 《弧度制》教学中挖掘与渗透“隐含知识”案例设计
        6.1.4 《抽象函数与复合函数》中“隐含知识”挖掘
    6.2 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挖掘与渗透“隐含知识”的案例研究
        6.2.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中挖掘与渗透“隐含知识”案例
        6.2.2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中挖掘与渗透“隐含知识”案例
        6.2.3 《导数及其应用》教学中挖掘与渗透“隐含知识”案例研究
        6.2.4 《基本不等式》教学中挖掘与渗透“隐含知识”案例设计
7 结束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致谢

(3)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解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最值问题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性
        1.1.2 新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对数学最值的具体要求
        1.1.3 最值问题分类研究解法的必要性
    1.2 核心名词界定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
        1.4.1 研究计划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本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搜集的途径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研究现状
        2.2.2 其它最值问题的研究现状
    2.3 文献评述
        2.3.1 高中最值问题解题的研究成果
        2.3.2 高中最值问题解题研究的不足之处
        2.3.3 本论文解题研究的思路
    2.4 理论基础
        2.4.1 波利亚解题理论
        2.4.2 模式识别理论
        2.4.3 最近发展区理论
        2.4.4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2.4.5 现代认知迁移理论
        2.4.6 建构主义理论
        2.4.7 数学思想方法
    2.5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的选取
    3.3 研究工具的说明
        3.3.1 学生测试卷设计
        3.3.2 教师访谈提纲设计
    3.4 研究的伦理
第4章 高中生最值问题的学习情况调查
    4.1 调查的目的
    4.2 调查对象
    4.3 学生测试的分析
        4.3.1 学生测试的情况
        4.3.2 学生解题的出错分析
    4.4 学生测试的结果
    4.5 教师访谈
        4.5.1 访谈教师的选取
        4.5.2 个案的资料
        4.5.3 访谈结果与分析
        4.5.4 关于教师访谈的总结
    4.6 小结
第5章 高中最值问题的分析
    5.1 教学中的最值问题
        5.1.1 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
        5.1.2 教材中的最值问题
    5.2 高考中的最值问题
        5.2.1 题型的分值分析与题量统计
        5.2.2 最值试题的考点与数学思想方法分析
    5.3 高中最值问题的主要类型与解法
        5.3.1 函数中的最值问题
        5.3.2 数列中的最值问题
        5.3.3 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
        5.3.4 不等式中的最值问题
    5.4 小结
第6章 最值相关的教学设计
    6.1 教学设计策略
        6.1.1 概念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6.1.2 习题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6.1.3 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6.2 “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概念课的教学设计
    6.3 “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习题课的教学设计
    6.4 “最值的求解”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反思
        7.2.1 研究的创新之处
        7.2.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最值问题测试卷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高等数学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以不等式内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目的
    1.3 研究方法
    1.4 不等式的发展史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文献述评
三、初、高等数学中有关不等式证明问题研究的教学内容
    3.1 不等式在课程标准中的体现
    3.2 普通高中人教版A、B版本教材对比分析
    3.3 初等数学中与不等式证明问题相关的教学内容
    3.4 高等数学中与不等式证明问题相关的教学内容
四、近年高考试题中有关不等式证明的“高观点”试题分析
    4.1 不等式在考试大纲中的体现
    4.2 高考中以高等数学为背景的题型分析--不等式的证明问题
    4.3 高考中运用高等数学方法解题的研究分析--不等式的证明问题
    4.4 “高观点”下的不等式证明高考试题特点及教学分析
五、中学数学教师利用高等数学知识指导教学的调查及分析
    5.1 调查目的及意义
    5.2 调查对象
    5.3 信度、效度分析
    5.4 调查结果及分析
六、高等数学视角下的教学设计分析及建议
    6.1 “高观点”下的不等式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
    6.2 对实施“高观点”中学教学的建议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作者简介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柔性触觉传感阵列的滑移检测力学建模及其表面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触觉传感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触觉传感器的力学建模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触觉传感器检测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当前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柔性触觉传感单元的初始滑移阶段力学模型
    2.1 引言
    2.2 柔性触觉传感阵列的结构设计
    2.3 基于梁束理论的传感单元的初始滑移阶段力学模型
        2.3.1 梁束理论基本思想
        2.3.2 三维梁束模型的静态简化
        2.3.3 三维梁束模型的构建方法
        2.3.4 三维梁束模型的结果分析
    2.4 传感单元力学模型的仿真对比及其误差补偿
        2.4.1 传感单元的有限元建模
        2.4.2 三维梁束模型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
        2.4.3 三维梁束模型的误差补偿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柔性触觉传感单元的整体滑动阶段力学模型
    3.1 引言
    3.2 基于分形理论的物体表面重建方法
        3.2.1 分形理论基本思想
        3.2.2 基本分形参数的测定
        3.2.3 基于W-M函数准三维扩展的表面重建
    3.3 基于梁束理论的传感单元的整体滑动阶段力学模型
        3.3.1 传感单元法向力计算模型
        3.3.2 传感单元法向力时间序列的计算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柔性触觉传感阵列的滑移检测方法
    4.1 引言
    4.2 基于小波变换理论的滑移检测方法
    4.3 柔性触觉传感阵列滑移检测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4.3.1 柔性触觉传感阵列的有限元建模
        4.3.2 柔性触觉传感阵列滑移检测的仿真结果
    4.4 柔性触觉传感阵列的制造及其滑移检测实验研究
        4.4.1 柔性触觉传感阵列的制造工艺
        4.4.2 柔性触觉传感阵列的滑移检测实验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柔性触觉传感阵列的物体表面识别方法
    5.1 引言
    5.2 面向规则纹理表面的信息提取方法
        5.2.1 相位差算法的工作原理
        5.2.2 相位差算法的仿真验证
        5.2.3 相位差算法的实验研究
    5.3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表面材质分类方法
        5.3.1 BP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
        5.3.2 物体表面材质分类的实验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模型改进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遗传算法研究现状
    1.3 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现状
    1.4 数控插补技术研究现状
    1.5 全文章节安排与主要内容
2 遗传算法的原理
    2.1 遗传算法的生物学背景
        2.1.1 遗传变异理论
        2.1.2 进化论
        2.1.3 遗传与进化的系统观
        2.1.4 遗传算法的特点
    2.2 遗传算法的基本设定
        2.2.1 基本操作流程
        2.2.2 个体编码
        2.2.3 初始化种群
        2.2.4 适应度函数
        2.2.5 选择算子
        2.2.6 交叉算子
        2.2.7 变异算子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个体排序的自适应遗传算法
    3.1 自适应遗传算法
        3.1.1 传统遗传算法分析
        3.1.2 基本的自适应遗传算法
    3.2 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
    3.3 仿真实验分析
        3.3.1 测试函数
        3.3.2 仿真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
    4.1 常用路径规划方法
        4.1.1 人工势场法
        4.1.2 模糊逻辑方法
        4.1.3 栅格法
        4.1.4 Dijkstra算法
        4.1.5 遗传算法
    4.2 改进算法的原理及步骤
    4.3 遗传算法的设定
        4.3.1 建立环境模型
        4.3.2 路径的编码
        4.3.3 初始化种群
        4.3.4 适应度函数设置
        4.3.5 选择算子
        4.3.6 交叉算子
        4.3.7 变异算子
    4.4 仿真实验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遗传算法的NURBS曲线拟合研究
    5.1 NURBS曲线基本理论
        5.1.1 NURBS曲线的表示
        5.1.2 NURBS曲线的性质
        5.1.3 基函数的计算及简化算法
        5.1.4 NURBS曲线求导计算
    5.2 基于遗传算法的节点优化策略
        5.2.1 问题模型的建立及计算理论
        5.2.2 参数化方式的选择
        5.2.3 改进算法的具体步骤
    5.3 NURBS曲线拟合仿真及插补实例
        5.3.1 无约束条件的仿真
        5.3.2 法向约束条件的仿真实验
        5.3.3 切向约束条件的仿真实验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术论文数据集

(7)基于层分复用的传输资源调度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1.4 本文篇章结构
第二章 基于层分复用的非正交广播多播系统与技术概述
    2.1 非正交复用传输技术
        2.1.1 NOMA基本原理
        2.1.2 NOMA关键技术
        2.1.3 层分复用技术原理与特点
    2.2 凸优化问题与方法
        2.2.1 半定松弛算法
        2.2.2 D.C.规划
        2.2.3 凹凸过程算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层分复用的可伸缩广播多播研究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与问题建模
        3.2.1 系统模型
        3.2.2 问题建模
        3.2.3 问题分析与重构
    3.3 简化两层非正交复用系统优化算法
    3.4 适用多层非正交层的功率分配优化算法
        3.4.1 基于Kuhn-Tucher条件的分配方案分析
        3.4.2 基于约束凹凸过程的功率分配算法
    3.5 基于动态规划的低复杂度传输资源分配优化算法
        3.5.1 基于离散组合优化的传输资源分配优化模型
        3.5.2 基于动态规划最优性原理的辅助函数构成与意义
        3.5.3 动态规划算法的递推分析与算法流程
    3.6 算法仿真与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层分复用的多小区协同多服务广播多播研究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与问题建模
        4.2.1 系统模型
        4.2.2 问题建模
    4.3 基于半定松弛的系统性能上界
        4.3.1 问题转换
        4.3.2 基于拟凸优化方法的松弛问题求解
        4.3.3 基于高斯随机化的次优传输资源分配方案
    4.4 基于凹凸过程和可行解搜寻的传输资源分配算法
        4.4.1 基于凹凸过程的优化算法
        4.4.2 可行解搜寻与恶劣信道应对算法
    4.5 算法仿真与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8)高中微积分的学习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地位与作用
        1.1.2 高中微积分学习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综述
        1.2.1 高中微积分的学习现状研究
        1.2.2 高中微积分的学习策略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
        1.4.1 ACT-R理论
        1.4.2 克鲁切茨基的能力观
        1.4.3 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高中微积分的学习现状调查
    2.1 调查对象及其方法
        2.1.1 调查方法
        2.1.2 调查对象
    2.2 调查内容的设计
        2.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2.2.2 测试试卷的设计
        2.2.3 访谈提纲的设计
    2.3 调查内容的分析方法
        2.3.1 调查问卷与访谈问卷的分析方法
        2.3.2 测试试卷的分析方法
    2.4 调查内容的信效度分析
        2.4.1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2.4.2 测试试卷的信效度分析
    2.5 数据统计及分析
        2.5.1 调查问卷
        2.5.2 测试试卷
        2.5.3 问卷访谈
    2.6 高中生微积分的学习现状
        2.6.1 微积分概念的理解
        2.6.2 导数与曲线的切线
        2.6.3 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
        2.6.4 导数与定积分的计算
        2.6.5 定积分在几何的应用
        2.6.6 图形与符号间的转化
    2.7 影响学生学习微积分的因素
        2.7.1 学生因素
        2.7.2 教师因素
        2.7.3 学科因素
第3章 高中微积分的学习策略研究
    3.1 微积分概念命题的学习策略
        3.1.1 阅读数学材料,了解历史发展进程
        3.1.2 绘制概念导图,加强新旧概念理解
        3.1.3 运用类比比喻,建立知识结构衔接
        3.1.4 活用极限思想,消除概念理解障碍
        3.1.5 敢于创新举例,激发培养创新思维
        3.1.6 坚持勤于练习,达到孰能生巧阶段
        3.1.7 重视预习复习,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3.1.8 借助信息技术,动态展示知识产生
    3.2 微积分例题习题的解题策略
        3.2.1 转化化归策略
        3.2.2 逆向推导策略
        3.2.3 数形结合策略
        3.2.4 分类思想策略
        3.2.5 待定系数策略
        3.2.6 特征观察策略
        3.2.7 构造函数策略
        3.2.8 特殊取值策略
        3.2.9 选择排除策略
第4章 思考与展望
    4.1 中学与大学如何衔接问题
    4.2 拉格朗日的学习问题
    4.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导数及其应用》测试卷(答案另纸)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9)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类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1.1.2 新课标对数学最值问题的具体要求
        1.1.3 学生发展对最值问题的要求
        1.1.4 高考对最值问题的要求
    1.2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2.1 研究意义
        1.2.2 实用价值
    1.3 问题提出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对新课标的研究
    2.2 有关最值问题的教学、解法和类型研究
第三章 函数最值的理论概述
    3.1 函数最值的相关概念
        3.1.1 函数的最值和值域
        3.1.2 函数的单调性
        3.1.3 函数的奇偶性
        3.1.4 函数的导函数和极值
        3.1.5 均值不等式
    3.2 函数最值的基本解法
第四章 高中最值问题的主要类型
    4.1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4.2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最值问题
    4.3 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4.4 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
    4.5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4.6 求参数取值范围的问题
    4.7 解析几何的最值问题
    4.8 数列中的最值问题
    4.9 实际应用的最值问题
第五章 高中最值问题的“教”“学”建议
    5.1 高中最值问题的教学建议
        5.1.1 对高中最值问题在教学中的建议
        5.1.2 “数列中的最值问题”习题课的教学设计
    5.2 高中最值问题的学习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高考导数知识点的命题情况分析与复习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导数的重要基础知识点的介绍
     (一) 导数的概念
     (二) 导函数
     (三) 导数的几何意义
        1. 设函数y=f (x) 在点x0处可导, 那么它在该点的导数等于函数所表示曲线在相应点M (x0, y0) 处的切线斜率。
        2. 设s=s (t) 是位移函数, 则sl (t) 0表示物体在t=t0时刻的瞬时速度。
        3. 设v=v (t) 是速度函数, 则vl (t0) 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加速度。
     (四) 函数的单调性
     (五) 可导函数的极值
     (六) 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二、题型结构层次举例分析
     (一) 导数的运算、导数的几何意义
     (二) 函数的单调性
     (三) 极值问题
     (四) 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
     (五) 函数的单调性与不等式问题
        1. 直接证明不等式
        2. 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六) 利用导数解应用题
     (七) 导数的综合应用
三、考情深入分析与复习建议
     (一) 考情深入分析
     (二) 复习建议
        1. 突出基础知识点的复习。
        2. 注重导数综合知识的应用。

四、开区间内可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的求解(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函数最值问题的理论探讨与解法示例[J]. 李彬彬. 数学教学通讯, 2020(30)
  • [2]高中数学中“隐性知识”的教学案例研究[D]. 陈婉清. 河南大学, 2020(02)
  • [3]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解题研究[D]. 徐珊威.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高等数学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以不等式内容为例[D]. 李海燕. 伊犁师范大学, 2020(12)
  • [5]柔性触觉传感阵列的滑移检测力学建模及其表面识别研究[D]. 陈稼宁. 浙江大学, 2020
  • [6]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模型改进及应用研究[D]. 丁家会. 江苏师范大学, 2019(12)
  • [7]基于层分复用的传输资源调度与优化研究[D]. 方涛.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8]高中微积分的学习现状与策略研究[D]. 鄢伶娟.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9]高中数学最值问题的类型研究[D]. 王宁. 西北大学, 2017(04)
  • [10]高考导数知识点的命题情况分析与复习建议[J]. 卢伟坤. 广西教育, 2017(18)

标签:;  ;  ;  ;  ;  

求解开区间可微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