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售后服务协同管理平台研究

机械行业售后服务协同管理平台研究

一、机械工业售后服务协同管理平台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阳[1](2021)在《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文中指出现代竞争,已由产品之间的竞争,转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但在此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增收速度慢、生产流通脱节、资源集聚不均衡、农产品附加值低等发展不协调现象愈演愈烈。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还赋能农业产业链、助力农民增收。如此背景下,研究和掌握电子商务、农业产业链发展动态,同时深入挖掘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促进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丰富和拓展农业产业链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电子商务和农业产业链耦合关系进行研究,采用“内涵-过程-机理”的整体研究思路,以系统论、系统耦合理论、协同论、产业融合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剖析二者之间的内涵及特征,构建耦合发展整体研究框架,重点分析2008-2018年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的时序演变过程,从时间维度揭示内在耦合机理。在宏观层面,依据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研究框架,评价二者耦合发展过程,构建各自的指标体系,得出主要结论:(1)电子商务指标体系的四个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业务因素权重49.41%、环境因素19.21%、服务因素15.78%、渠道因素15.60%,渠道方面所占比重较低,通过耦合农业产业链予以优化;(2)农业产业链指标体系的三个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技术因素权重53.04%、组织因素26.44%、环境因素20.52%,环境因素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的投入难以满足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需要;(3)从时间变化过程看,存在协同发展,相互映照。具体表现为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1708到2018年的0.4164稳步上升,呈现出由严重不协调演变为勉强协调;2015年起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上升速度要快于农业产业链。对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内在耦合机理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主要结论:(1)持续增长,趋于协调发展。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的耦合关系处于低水平、高耦合、勉强调和协调状态,说明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两个子系统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是有序程度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尚未充分发挥作用,要优化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路径,向新的有序结构发展;(2)短期波动,长期协整关系。构造VAR模型得出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之间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有着长期协整的关系,从长远看两个变量之间具有均衡关系,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通过短期偏离调整修复,以增加0.13的调整力度使之回到均衡状态,发展为一个长期的、均衡的稳定系统。在微观层面,小农户占内蒙古现有91.22%,仍然是主要的农业组织形式,参与耦合电子商务的农业产业链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取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先后两年发放问卷进行调研,提供微观数据支持。依次分析农户参与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参与电子商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农户参与耦合电子商务的农业产业链的影响因素,得出主要结论:(1)基于739个农户为研究对象,参与变量、服务质量、交通状况和认知程度对农户参与电子商务有显着正向影响;(2)基于739个农户为研究对象,随着农户收入增加,采用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对收入的影响从负相关转变为正相关;(3)基于378个农户为研究对象,种植类型、参与新型经营主体、地区的差异、性别与婚姻状况等变量对农户参与耦合电子商务的农业产业链有显着影响。综合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的研究结论,探索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路径,提出促进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强化农民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加入新型经营组织;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培育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品牌。本文最大的创新点是借鉴系统论思想将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视作一个完整的耦合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二者耦合发展整体研究框架,有助对电子商务和农业产业链的时序演化过程和内在耦合机理展开研究。

郭静雨[2](2021)在《R公司橡机装备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橡胶机械工业取得了从零到生产规模世界第一、技术水平接近国际水平的瞩目成绩,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可以制造各种现代化橡机装备的国家。当前我国从事橡机装备生产的企业数量超过400家,占全球总量的1/3以上,随着工业体系不断成熟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使用中国橡机装备。R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营业务和技术优势集中在橡机制造领域,是当前国内橡胶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橡机装备业务规模处于全球领先位置,销售收入已连续9年取得全球橡机制造企业前三位置。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陷入停滞,复苏态势疲软,市场环境复杂多变,R公司橡机装备业务竞争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何保持橡机装备业务的行业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成为当前公司战略研究工作的重点。本文以经典竞争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运用战略分析工具对R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得出R公司面临的外部机会有:“中国橡胶工业强国”、“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支持;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对橡机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城镇化率提高对橡机装备智能升级的促进。外部威胁有:世界经济发展复苏态势疲软,行业发展整体受阻,限制了橡机装备的需求量;行业内大公司化趋势明显,行业洗牌、整合加速;头部企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导致R公司橡机装备不再有明显技术优势等等。R公司的内部优势有:生产、加工能力强、精度高;橡机装备多样,覆盖轮胎生产全线的80%以上;研发能力强,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和知识积累;起草、制定多项国际国内行业标准;拥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拥有国内外广泛的客户资源和营销服务网络和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公司的内部劣势有:海外市场销售占比小;对新行业市场开拓缺乏经验;薪酬体系、激励政策效果不佳,有人才流失风险;供应商和客户账款管理需要完善等等。在对R公司外部机会和威胁、内部优势和劣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战略制订和优选,确定R公司橡机装备业务应采用差异化竞争战略;通过对价值链中的价值增值环节进行分析识别,确定从生产、技术研发、营销、售后服务四个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施,明确“橡机装备智能升级”为差异化战略实施的重点。并从企业文化、组织管理、人力资源、企业财务、信息化方面提出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具体包括建立学习型组织、优化总部职能部门岗位结构、加强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完善成本控制体系等,支持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帮助R公司橡机装备业务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和持续竞争优势。

施晓伟[3](2021)在《服务型制造模式下德赛西威服务管理创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经济在快速地发展,消费者观念随之转变。制造型企业若想持续性发展,则需要将实物产品和无形服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由此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应运而生。2016年7月,中国正式发布了《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指南明确了服务型制造发展方向以及确立了各项发展指标,并迅速从政策层面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进而推广服务型制造的应用。服务型制造是将提供产品升级为提供产品与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这种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的产业形态,是一种新的模式。因此,传统制造业需更注重提供产品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并且从低端制造向高级化进阶。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车电子制造企业,受自身建设及市场影响,客户满意度下降,业务发展滞后,公司需要逐步完善自身的体系建设,提升整体服务能力,优化服务创新策略,从而为客户提供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提升企业的长期竞争力。由此,服务管理创新策略将是论文的核心研究主题。论文以德赛西威为研究对象,基于服务型制造模式,应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调查法,对德赛西威的服务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出现存的问题,包括达成需求的能力差、响应不及时、组织协同性弱、服务战略规划不足等。此后论文在确认优化方向之后,结合服务价值链、质量屋理论,给出了公司服务管理创新优化策略。论文通过对德赛西威服务管理策略的分析与优化,谋划了公司的全面服务管理模型;结合服务管理模型,针对服务管理策略现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服务管理创新:客户声音管理创新策略,内部服务流程创新策略,外部客户协同创新策略,从而为德赛西威服务型制造模式的升级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论文的研究不仅对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从原有的制造模式往服务型制造转变提供研究基础上的启示和借鉴,而且也为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模式的成功打造给出研究支持的操作建议。

许宪春,王洋[4](2021)在《大数据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数据收集、存储、加工处理和开发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大数据的规模迅速扩大,种类不断增多,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类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同,大数据在不同类型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场景有所不同,其所发挥的作用也有所差异。现阶段,企业在应用大数据时面临着数据标准不一、人才短缺、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存储成本高昂等挑战。为此,应加强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加快培育复合型大数据人才,完善网络及大数据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大数据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文召[5](2020)在《物联网背景下HIK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物联网的背景下,安防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开放、融合和共享已经成为安防行业新生态。安防行业的边界和业务范围在不断扩大,传统安防逐渐向智慧安防进行转变。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后续简称HIK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后续简称大华股份)等传统安防企业纷纷调整策略,积极应对行业变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传统安防企业不得不更频繁地对其商业模式展开进一步探索。本文以HIK公司的商业模式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魏朱商业模式理论和商业模式画布理论对HIK公司的原商业模式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原商业模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阐述HIK公司商业模式变革的必要性。然后以价值链和“微笑曲线”理论为分析工具,基于魏朱商业模式理论,以公共服务、企事业和中小企业三个领域为三条主线,结合创新业务,对HIK公司原商业模式进行了创新设计。紧接着基于商业模式四要素理论去详细阐述HIK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实施过程。最后对HIK公司的商业模式创新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总结和展望。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对其他传统安防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启发和参考。

李祯[6](2020)在《Z集团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以“工业4.0”、“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为背景,以Z集团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分析对象,本研究围绕优化尼龙化工公司市场营销策略这一主题,在借鉴前人资源基础理论、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平台连接理论、服务创新理论、产业集群与协同等相关理论基础上,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财务报表分析等实证方法进行探析,发现企业现有营销策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在全球经济下行、中美贸易紧张等严峻形势影响下,企业目前的产品组合、促销手段、渠道及定价方式等已不能应对复杂的市场变化;(2)企业对互联网平台、服务创新及协同营销等落实方面有待加强;(3)受营销思维惯性限制,对维护客户关系、洞悉客户需求方面还有待改进。具体来说,本研究主要结合工业品市场营销与战略营销理论构建研究框架。首先,对宏观、微观及行业竞争环境剖析并强调企业关键性资源和能力,同时总结企业优劣势;其次,以6Ps为基础详细分析企业现有营销策略及存在问题;再次,采用客户满意度调查和消费者认知行为调查的方法对目标市场进行定位;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及保障措施。通过上述分析方法,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由客户满意度调查和消费者认知行为分析,能够看到当前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及技术含量是核心关键,并且需要采用平台连接、服务创新、协同营销战略来获取新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利润率。(2)发现企业在开拓市场过程中,不能仅从产品角度出发,还应该聚焦于用户目标达成的驱动因素,了解当前市场上存在的问题,找到客户真正的痛点所在,保持与客户、业务专家的互动。(3)有别于消费品营销,工业品营销不论在客户的选择、关系的维护、运作的模式等方面都更具复杂性和理性。而将采购客户的决策链组织作为突破口,详细探究采购团队中决策人员、采购人员、影响及把关人员的偏好,对企业形成牢固的B2B营销链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重视企业自身资源特点,有利于构建适合Z集团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营销组合模型,并着力推动企业间资源互补,优势叠加,提高产品差异化及附加值,以增加企业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同时,从平台连接、服务及协同营销等多角度改进企业现有营销措施,以达到为我国制造企业特别是尼龙化工行业的营销策略创新实践提供引导的目的。

刘晓彦[7](2019)在《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组织结构要素与绩效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制造业服务化在企业界越来越流行,并成为世界各制造大国制定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规划,更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措施。服务战略作为制造企业发展服务业务的纲领和方向,是制造业服务化成败的关键。但是,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的绩效结果并不理想。已有理论研究中,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的概念和内在关系还不清晰,对服务战略的绩效检验得出正向、负向、非线性等充满争议性的结论,缺乏对组织结构情境的关注。组织结构对服务战略的成功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因此,本研究聚焦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组织结构要素及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旨在解决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三个问题,推动实践中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的成功实施。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制造企业服务战略主题的文献,辨析服务战略与相似术语的区别,提出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的概念。总结已有制造企业服务的划分维度和类型,发现最主要的服务类型——支持产品型服务和支持客户型服务,并将这两类服务与已有不同学科相关研究中出现的二十多种服务类型进行比较分析。梳理制造企业服务战略对绩效影响的研究,归纳为一致认可阶段、“服务化悖论”阶段和复杂关系阶段,发现实证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存在理论基础泛而不精、较少区分服务类型、忽视组织结构调节因素等问题。其次,选取海尔、明珞、珠江钢琴三家企业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探索三家企业不同阶段的服务业务特点、组织结构表现及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提出针对三个研究问题的初始理论命题。再次,主要依据资源基础观和权变理论,在理论分析、文献梳理、案例研究基础上,提出两种服务类型之间关系、分别对绩效的影响、组织结构要素调节作用的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最后,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搜集我国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组织结构实践的相关数据,借助SPSS、AMOS等统计软件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得到如下结论:(1)制造企业服务战略是制造企业对服务提供物及其运营模式的计划和定位,主要包括支持产品型服务和支持客户型服务,支持产品型服务是支持客户型服务的起点和基础;(2)支持客户型服务因高度定制及与客户的长期、密切关系成为VRIN资源进而积极影响企业绩效,支持产品型服务越来越标准化不能对制造企业绩效产生直接促进作用,而通过促进支持客户型服务对企业绩效产生间接影响;(3)制造企业服务业务组织结构主要包含服务业务部门化、分权和企业间协作三个要素,服务业务部门越独立、企业间协作性越强,支持客户型服务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就越大,而分权受到企业规模和文化建设的影响,对支持客户型服务绩效贡献的促进作用不显着。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观视角明确了制造企业服务战略与绩效的关系,推动研究理论视角的聚焦,进一步解释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争议性结论,促进研究形成共识。深化了对制造企业服务业务组织结构情境的理解,归纳了组织结构要素,澄清了支持客户型服务部门独立还是整合的争议,明确了企业间协作的重要作用及分权的双重作用。对制造企业服务战略及服务类型的相关概念做了全面梳理,为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研究提供清晰的概念和丰富的内涵,并为进一步基于服务战略的战略-结构匹配、环境-战略匹配、战略绩效检验等定性和定量研究打下了基础。

张秦洪[8](2019)在《装备制造企业混合产品提供的多主体行为博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生产的支柱产业,当前面临着政府要求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客户需求剧变、业内产品同质、国际“双向挤压”等困境。若装备制造企业能面向利益相关者诉求满足,提供设备产品和衍生服务相匹配的混合产品,可缓解不同主体的顾虑。为实现混合产品提供过程多主体的价值共创,本研究构建了政府-装备制造企业-客户为主体的混合产品提供框架,聚焦于多主体冲突的缓解和寻求面向价值共创的行为策略。首先,梳理了生产者责任延伸、价值共创、混合产品等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奠定理论基础和可借鉴的分析思路;其次,借助扎根分析方法,识别了装备制造企业、政府、客户参与混合产品提供的动因、目标和行为,并对因素加以关联,识别多主体间的冲突和博弈焦点;然后,为能缓解冲突,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探索面向价值共创的多主体行为策略;最后,结合徐工机械案例,验证研究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对研究问题的解析,得到如下结论:(1)装备制造企业通过混合产品提供实现价值共创的前提是多主体参与。该框架内是以企业产品技术为基点,服务衍生为手段,客户问题解决为目标,政府调控为助推,客户交互为关键,以优势产品和衍生服务匹配而成的混合产品为桥梁,客户接纳为落脚点。(2)政府作为引导和调控者,若客户和企业对混合产品需求意识强烈,其不参与也可实现价值共创,反之,必须参与。在此过程中,政府扶持效果存在边界,边界内增强扶持力度有促进作用,超过边界易引发市场失灵,抑制价值共创的实现。此外,政府适度的责任延伸和惩罚手段将鞭策混合产品价值共创实现。(3)客户作为混合产品提供的始点与终点,对混合产品的接纳度直接决定价值共创成败。客户积极表达需求和参与交互是解决自身问题和实现其他主体利益的关键。对政府而言,宣传与培养客户对混合产品的接纳度有助于各方价值共创;对企业而言,客户问题的解决是根本出发点,既有机遇又是挑战。上述研究成果将为服务型制造转型趋势下的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混合产品提供、政府相关政策制定实施、客户生产消费行为引导提供有益的参考。

吕瑞[9](2019)在《基于云平台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制造与服务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生产型制造逐渐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在制造业价值链中,服务环节创造的价值占据了整体价值的2/3,服务逐渐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产业分工的不断细化,使服务竞争从企业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变为服务价值链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企业群之间的业务协作朝着广泛化、深入化方向发展,多核服务价值链通过聚集多个企业群的优势资源和服务能力,具有以往传统服务价值链协同模式无法企及的战略优势。第三方云平台在专业化服务和资源整合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为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提供了信息化支撑。基于云平台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模式,将企业群的服务协同范围放置在更大的空间内,企业群可以充分利用多条服务价值链条中更具优势的服务要素和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实现服务价值的最大化。本文结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等项目,对基于云平台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研究。(1)面向汽车产业多个服务价值链企业群之间的跨企业、跨地域、跨链条服务协同问题,以第三方云平台作为信息化支撑,提出了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模式。设计了基于云平台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解决方案,为原本孤立的价值链企业群之间展开业务合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2)针对多核服务价值链大规模复杂业务协同问题,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多核服务价值链的组织结构和企业群间的服务协同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模型。结合“规划控制下的二阶段设计理论”,提出了多链范围内服务资源发现和协同对象选择的求解方法。为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体系的构建和协同模式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撑。(3)针对业务关联的企业群之间的跨链业务融合需求,提出了多核服务价值链的业务流程整合解决方案,从数据、服务、流程三个层次建立了多核服务价值链的业务流程整合模型,并限定了业务流程整合过程的规则集。基于XML给出了整合模型的配置方法,给出了业务流程整合过程和执行控制过程的实现算法。(4)针对多链企业群的跨企业、跨链条的数据共享需求,提出了多核服务价值链的异构数据动态集成解决方案,建立了多链企业群的数据集成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多链异构数据的动态发布和动态发现机制,并提出面向云平台的多链异构数据转换与注册算法以及事件驱动的数据源动态调用算法。实现了对多链数据资源的实时、动态查询,消除了企业群在业务协同过程中的信息交互屏障。(5)针对汽车售后服务能力和服务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解决方案。针对汽车售后服务中存在的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故障树和模糊Petri网的故障分析方法,以故障分析为导向关联相似维修案例,在二阶段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跨链服务协同对象的匹配方法。针对汽车售后服务中存在的资源配置局限的问题,建立了三级服务资源协同体系,设计并实现了服务资源的协同配置策略和应急协同调度策略。(6)将支持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的业务流程整合技术、数据集成和面向服务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技术在云服务平台中进行应用验证,证明上述研究成果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郑茂宽[10](2018)在《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20世纪末以来世界范围内制造业服务化的深刻变革,基于产品与服务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模式,成为制造型企业新的利润和价值增长点。传统以生产制造为核心的企业运营模式,逐渐被以面向客户提供集成化的服务与解决方案的运营模式所取代。同时,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崛起,世界正处在通向新的创新与变革时代的门口,推动价值链由基于产品的模式向基于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模式转变。同时,生态战略已经成为当前创新型企业构建全兴竞争格局的新思路,通过生态开放、资源共享、价值共创等社会化方式打破企业边界,推动各类商业要素的整合与重构。随着当前制造型企业服务化转型、智能互联技术的提升、企业生态战略的实施,各个领域都在朝着打造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Smart Product Service Ecosystem,SPSE)的方向发展,然而当前学术界还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支撑。因此,本文围绕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的关键核心问题展开理论体系的构建和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理论框架。通过广泛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基于对智能化、生态化、服务化等发展趋势的分析,构建了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总体框架:提出了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的基础定义;分析了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的智能、生态、服务三大特征;提出了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六面体构成要素模型,包括智能技术、用户体验、商业模式、市场定位、关联关系及联接交互;进一步分析了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六大要素与三大特征之间的映射矩阵,以及系统要素之间的交互逻辑关系;提出了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解析、系统设计、服务交付等环节的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研究技术路线图,为企业向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2)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需求分析。从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的运行边界分析入手,研究了业务范畴横向、纵向拓展以及生态价值识别的相关方法;基于对客户需求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两个方面特征的分析,开发了基于模糊认知图(Fuzzy Cognitive Mapping,FCM)的客户隐性需求挖掘方法和基于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的客户动态需求预测方法。(3)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解析。解析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的内部运行机制,应用生态化可生存系统模型(Eco-Viable System Model,EVSM)对系统结构进行层次拓扑分析,基于耗散结构理论、Type 2模糊集生态位理论等研究了SPSE的平衡态发展过程,提出了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稳健性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双维度评估方法,以及增强系统稳健性的冗余机制,研究了基于涌现理论的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价值增值模型。(4)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设计。构建了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总体设计流程,开发了基于模糊关联聚类方法的智能产品/功能层次聚类方法,开发了基于服务蓝图、业务流程建模与标注(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Notation,BPMN)等多方法融合的智能服务流程配置模型,并提出了基于价值网络分析(Value Network Analysis,VNA)的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价值交互与基于价值传递矩阵的价值平衡理论。(5)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交付。基于智能生态产品服务交付体系架构的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及战略、战术、执行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的能力层次模型,开发了智能产品服务资源虚拟化方法,分析了智能产品服务交付的产品互联协同、服务业务协同、服务组织协同、生态价值协同等四个层次的协同化过程,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交付渠道,开发了基于动态资源池的服务资源共享配置方法。通过智能家居和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生态系统两个应用示例对以上理论研究内容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了本论文所提出方法和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理论体系、技术方法与相关解决方案的研究,源于工业界实际需求,也将会对企业向服务化、网络化、智能化、生态化转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借鉴。

二、机械工业售后服务协同管理平台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械工业售后服务协同管理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农业产业链研究
        1.2.2 电子商务产业研究
        1.2.3 电子商务和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存在的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产业链、价值链及供应链
        2.1.2 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及农产品电子商务
        2.1.3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
    2.2 相关理论
        2.2.1 系统论
        2.2.2 系统耦合理论
        2.2.3 协同论
        2.2.4 产业融合理论
    2.3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理论
        2.3.1 农业产业链理论
        2.3.2 网络外部性和平台理论
        2.3.3 创新扩散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的理论分析
    3.1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内涵和特征
        3.1.1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现状
        3.1.2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内涵
        3.1.3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特征
    3.2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协调机制
        3.2.1 政府机制
        3.2.2 人力机制
        3.2.3 产业机制
    3.3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研究框架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宏观数据的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评价
    4.1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4.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1.2 数据来源
        4.1.3 指标的处理及权重计算
    4.2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测算
        4.2.1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测算
        4.2.2 耦合发展关系的描述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机理分析
    5.1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5.1.1 综合发展水平的时序特征
        5.1.2 耦合度的时序特征
        5.1.3 耦合协调度的时序特征
    5.2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整关系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微观数据分析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及其影响
    6.1 农户参与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分析
        6.1.1 研究假说
        6.1.2 研究设计
        6.1.3 农户参与电子商务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6.1.4 参与电子商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6.2 农户参与电子商务耦合农业产业链的影响因素
        6.2.1 数据来源
        6.2.2 问卷样本特征
        6.2.3 研究方法
        6.2.4 问卷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路径优化
    7.1 电子商务耦合农业产业链延长化-纵向一体化
    7.2 电子商务耦合农业产业链规模化-横向一体化
8 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促进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8.2.1 提高区域协同作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
        8.2.2 提高技术因素含量,强化农民技能培训
        8.2.3 提高组织因素含量,加入新型经营主体
        8.2.4 提高环境因素含量,增强农业信息水平
        8.2.5 提高农业的软实力,培育特色产品品牌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2)R公司橡机装备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2.2 橡胶机械行业研究综述
第3章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3.2.1 行业环境
        3.2.2 竞争环境
    3.3 外部环境评价
        3.3.1 机会
        3.3.2 威胁
    3.4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第4章 内部环境分析
    4.1 企业概况
    4.2 价值链分析
        4.2.1 基本活动
        4.2.2 辅助活动
    4.3 内部环境评价
        4.3.1 优势
        4.3.2 劣势
    4.4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第5章 战略选择与实施
    5.1 使命、愿景与目标
    5.2 战略选择
        5.2.1 SWOT矩阵
        5.2.2 QSPM矩阵分析
    5.3 战略实施
        5.3.1 生产
        5.3.2 研发
        5.3.3 营销
        5.3.4 客户服务
第6章 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企业文化保障
    6.2 组织管理保障
    6.3 人力资源保障
    6.4 企业财务保障
    6.5 信息化保障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服务型制造模式下德赛西威服务管理创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核心问题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
        1.4.1 研究意义
        1.4.2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服务型制造的基础理论和研究综述
    2.1 基本概念
        2.1.1 服务
        2.1.2 服务价值
        2.1.3 服务型制造
    2.2 基础理论
        2.2.1 服务价值链理论
        2.2.2 质量屋理论
    2.3 服务型制造模式的服务管理创新研究现状
        2.3.1 服务型制造的内涵
        2.3.2 服务型制造的服务创新模式和策略
第三章 德赛西威服务管理的现状与诊断
    3.1 企业简介
        3.1.1 公司历程
        3.1.2 发展战略
        3.1.3 业务概述
    3.2 服务管理的现状
        3.2.1 制造与服务流程
        3.2.2 服务管理策略
    3.3 服务管理现状的诊断
        3.3.1 问卷调查的组织与分析
        3.3.2 访谈的实施与分析
        3.3.3 诊断结论和优化方向
第四章 德赛西威的服务管理创新策略
    4.1 服务管理创新的原则和框架
        4.1.1 服务管理创新的原则
        4.1.2 服务管理创新策略的框架
    4.2 客户声音管理创新策略
        4.2.1 客户声音的挖掘
        4.2.2 客户声音的输入
        4.2.3 客户声音的分析
        4.2.4 客户声音的应用
        4.2.5 客户声音的闭环管理
    4.3 内部服务流程的管理创新策略
        4.3.1 组织内部的协作管理创新
        4.3.2 客户参与的流程管理创新
        4.3.3 内部服务管理体系优化的创新
    4.4 外部客户协同的服务管理创新策略
        4.4.1 外部协同的意义
        4.4.2 外部协同创新策略设计
第五章 德赛西威服务管理创新策略的实施保障
    5.1 实施计划和工作重点
        5.1.1 实施计划
        5.1.2 工作重点
    5.2 保障措施
        5.2.1 加强信息配套技术支持
        5.2.2 培养人员协同意识
        5.2.3 优化组织架构
        5.2.4 优化监督体系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主要结论
        6.1.2 存在的不足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大数据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数据”的内涵界定与政策演进
    (一)“大数据”的内涵界定
    (二)国内外大数据的相关政策演进
二、大数据在不同类型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场景
    (一)农业企业
    (二)制造业企业
    (三)交通出行类企业
    (四)零售餐饮类企业
    (五)运输物流类企业
    (六)房地产经纪类企业
    (七)旅游服务类企业
    (八)医疗服务类企业
    (九)金融服务类企业
三、大数据在不同类型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一)农业企业
    (二)制造业企业
    (三)交通出行类企业
    (四)零售餐饮类企业
    (五)运输物流类企业
    (六)房地产经纪类企业
    (七)旅游服务类企业
    (八)医疗服务类企业
    (九)金融服务类企业
四、大数据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数据来源分散庞杂、标准不一、数据壁垒等问题阻碍互联互通
    (二)大数据人才短缺,制约了企业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三)大数据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阻碍数据共享流通
    (四)大数据“存不下”问题日益严重,制约数据积累
    (五)不同类型企业处于大数据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不同层次的困难和挑战
五、促进大数据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应用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二)加快推进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三)有序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
    (四)加快培育复合型大数据人才
    (五)完善网络及大数据安全体系

(5)物联网背景下HIK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的结构与安排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
        2.1.1 商业模式画布
        2.1.2 魏朱商业模式理论
        2.1.3 商业模式四要素理论
    2.2 价值链相关理论
        2.2.1 波特价值链理论
        2.2.2 “微笑曲线”理论
    2.3 相关文献综述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HIK公司原商业模式分析与变革的必要性
    3.1 HIK公司简介
    3.2 HIK公司原商业模式分析
        3.2.1 定位
        3.2.2 业务系统
        3.2.3 关键资源能力
        3.2.4 盈利模式
        3.2.5 现金流结构
        3.2.6 企业价值
    3.3 HIK公司原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3.3.1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3.3.2 问题汇总分析
    3.4 物联网背景下HIK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3.4.1 物联网技术驱动安防商业模式创新
        3.4.2 传统安防行业趋于成熟,服务化转型迫切
        3.4.3 市场竞争激烈
        3.4.4 销售成本升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HIK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设计
    4.1 公司整体定位
    4.2 公共服务领域创新设计
        4.2.1 优化业务系统
        4.2.2 提升关键资源能力
        4.2.3 优化盈利模式
    4.3 企事业领域创新设计
        4.3.1 优化业务系统
        4.3.2 提升关键资源能力
        4.3.3 优化盈利模式
    4.4 中小企业领域创新设计
        4.4.1 优化业务系统
        4.4.2 提升关键资源能力
        4.4.3 优化盈利模式
    4.5 创新业务拓展设计
    4.6 企业价值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HIK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实施过程
    5.1 公共服务领域创新实施过程
        5.1.1 关键资源
        5.1.2 关键流程
        5.1.3 盈利模式
    5.2 企事业领域创新实施过程
        5.2.1 关键资源
        5.2.2 关键流程
        5.2.3 盈利模式
    5.3 中小企业领域创新实施过程
        5.3.1 关键资源
        5.3.2 关键流程
        5.3.3 盈利模式
    5.4 创新业务实施过程
        5.4.1 萤石网络
        5.4.2 智慧消防
        5.4.3 机器人业务
        5.4.4 汽车电子
        5.4.5 智慧存储
        5.4.6 微影
    5.5 企业价值提升过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HIK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效果评价
    6.1 HIK公司与大华股份5年财务数据对比分析
    6.2 抗风险能力增强
    6.3 业务适配能力增强
    6.4 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6.5 核心业务稳中求进
    6.6 创新业务快速发展
    6.7 AI Cloud生态初步成型
    6.8 本章小结
结论
    研究结论
    启发和思考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6)Z集团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论文创新与不足
        一 论文创新
        二 论文不足
第二章 Z集团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节 Z集团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介绍
        一 公司简介
        二 产品简介
    第二节 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一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二 经济环境分析
        三 社会环境分析
        四 技术环境分析
    第三节 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一 企业关键资源
        二 企业核心能力
    第四节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一 现有竞争对手
        二 潜在竞争对手
        三 供应商议价能力
        四 客户议价能力
        五 替代品的威胁
第三章 Z集团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营销策略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 Z集团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营销策略现状
        一 产品策略分析
        二 价格策略分析
        三 渠道策略分析
        四 促销策略分析
        五 公共关系策略分析
        六 权力与品牌策略分析
    第二节 Z集团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营销策略存在问题
        一 产品组合与定价方式有待丰富
        二 营销渠道与促销手段有待扩展
        三 营销管理模式还需调整
        四 服务创新意识亟需加强
        五 对平台连接与协同创新模式缺乏重视
    第三节 Z集团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营销策略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一 企业自身因素
        二 市场客观因素
第四章 Z集团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消费者行为分析与目标市场定位
    第一节 消费者行为调研方案设计
        一 调研目标确立
        二 调研问卷设计及实施
    第二节 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 基本特征
        二 采购产品类型
        三 客户满意度分析
        四 消费者认知行为分析
    第三节 目标市场定位
        一 市场细分
        二 目标市场选择
        三 市场定位
第五章 Z集团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营销策略优化
    第一节 营销组合策略分析
        一 丰富产品组合
        二 优化产品价格
        三 拓宽营销渠道
        四 创新促销手段
        五 维护公共关系
        六 参与标准制定及品牌建设
    第二节 公司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一 加强市场营销理念
        二 进行企业文化管理
        三 提高营销人员素质
        四 推动政策及市场环境优化
        五 健全风险管理系统
第六章 研究结论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神马尼龙化工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 B 神马尼龙化工消费者认知行为调查问卷
附录 C
    表A1 调查问卷样本特征汇总表
    表A2 客户满意度整体频率统计表
    表A3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频率统计表
    表A4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多重反应下的频次分析表
    表A5 产品类型与改进项目交叉制表
个人简历
致谢

(7)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组织结构要素与绩效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核心概念
        1.3.1 产品
        1.3.2 服务
        1.3.3 制造企业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1.5.1 内容安排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方法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的内涵
        2.1.1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
        2.1.2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的概念
        2.1.3 制造企业服务的划分维度和类型
        2.1.4 小结
    2.2 支持产品型服务和支持客户型服务
        2.2.1 两类服务的提出背景
        2.2.2 两类服务的区分维度及所包含内容
        2.2.3 两类服务与相关概念辨析
        2.2.4 支持客户型服务的定义及与相似服务类型的关系
        2.2.5 两类服务的测量维度
        2.2.6 小结
    2.3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对绩效的影响
        2.3.1 服务战略对绩效影响的研究现状
        2.3.2 调节服务战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因素
        2.3.3 已有服务战略对绩效影响研究的理论视角
        2.3.4 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2.4 制造企业服务业务的组织结构
        2.4.1 服务业务部门化
        2.4.2 分权
        2.4.3 企业间协作
        2.4.4 小结
    2.5 相关理论
        2.5.1 资源基础观
        2.5.2 权变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探索性案例研究
    3.1 案例选择及研究方法
        3.1.1 案例选择
        3.1.2 数据收集
        3.1.3 数据分析
        3.1.4 变量衡量
    3.2 海尔案例分析
        3.2.1 企业概况
        3.2.2 产品型企业阶段(1984-2006 年)
        3.2.3 服务型企业阶段(2007-2018 年)
        3.2.4 案例小结
    3.3 明珞案例分析
        3.3.1 企业概况
        3.3.2 产品型企业阶段(2007-2010 年)
        3.3.3 服务型企业阶段(2011-2018 年)
        3.3.4 案例小结
    3.4 珠江钢琴案例分析
        3.4.1 企业概况
        3.4.2 产品型企业阶段(1987-2013 年)
        3.4.3 服务转型阶段(2014-2018 年)
        3.4.4 案例小结
    3.5 案例发现与命题提出
        3.5.1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的内涵及内在关系
        3.5.2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与绩效
        3.5.3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组织结构要素与绩效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4.1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的内在关系
    4.2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对绩效的影响
        4.2.1 支持产品型服务对绩效的影响
        4.2.2 支持客户型服务对绩效的影响
        4.2.3 小结
    4.3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组织结构要素与绩效的关系
        4.3.1 服务业务部门化的影响
        4.3.2 分权的影响
        4.3.3 企业间协作的影响
        4.3.4 本研究总概念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证研究设计
    5.1 问卷设计过程及变量测量
        5.1.1 问卷设计过程
        5.1.2 变量测量
    5.2 预测试数据分析及量表修正
        5.2.1 预测试访谈
        5.2.2 预测试问卷发放与回收
        5.2.3 预测试数据分析
        5.2.4 量表修正
    5.3 正式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5.3.1 样本选择
        5.3.2 问卷发放与回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6.1 样本基本信息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2 样本数据质量评估
    6.3 信度和效度检验
        6.3.1 企业绩效信度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6.3.2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信度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6.3.3 服务业务部门化信度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6.3.4 分权信度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6.3.5 企业间协作信度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6.4 路径分析及假设检验
        6.4.1 相关分析
        6.4.2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与模型拟合
        6.4.3 中介作用检验
    6.5 层次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6.5.1 回归三大问题检验
        6.5.2 回归分析结果
    6.6 结果与讨论
        6.6.1 实证研究结果汇总
        6.6.2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的内在关系讨论
        6.6.3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与绩效的关系讨论
        6.6.4 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组织结构要素与绩效关系假设结果讨论
    6.7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研究结论
    理论贡献
    实践启示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装备制造企业混合产品提供的多主体行为博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2.1.2 价值共创理论
    2.2 服务衍生概念相关研究
    2.3 混合产品概念相关研究
    2.4 混合产品提供的相关研究
        2.4.1 考虑多主体的混合产品提供相关研究
        2.4.2 混合产品需求的多主体动因
        2.4.3 混合产品实现的多主体行为
        2.4.4 混合产品实现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2.5 文献评述
第3章 混合产品提供过程的多主体动因、目标和行为识别
    3.1 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混合产品提供的特征分析
        3.1.1 服务衍生情景下的混合产品提供
        3.1.2 基于价值创造的混合产品提供类型划分
    3.2 研究方案设计
        3.2.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及过程
        3.2.2 数据收集
    3.3 基于扎根理论的动因、目标和行为识别过程
        3.3.1 装备制造企业的动因、目标和行为分析
        3.3.2 政府的动因、目标和行为分析
        3.3.3 客户的动因、目标和行为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合产品提供过程多主体的冲突及博弈焦点识别
    4.1 多主体动因的关联分析
    4.2 多主体目标的关联分析
    4.3 多主体行为的关联分析
    4.4 多主体的冲突识别
        4.4.1 装备制造企业与政府的冲突
        4.4.2 装备制造企业与客户的冲突
        4.4.3 政府与客户的冲突
    4.5 多主体的博弈焦点解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价值共创的多主体行为演化博弈分析
    5.1 演化博弈的必要性分析
    5.2 多主体行为的收敛性分析
    5.3 基于演化博弈的稳定性分析
        5.3.1 参数假设
        5.3.2 模型建立
        5.3.3 稳定性分析
    5.4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仿真分析
        5.4.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演化博弈模型
        5.4.2 主体策略分析
        5.4.3 关键参数分析
    5.5 面向价值共创的多主体行为策略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徐工机械案例研究
    6.1 案例分析目的
    6.2 案例选取标准
    6.3 案例分析过程
        6.3.1 徐工机械绩效和关键事件分析
        6.3.2 混合产品演化过程
        6.3.3 多主体行为演化过程
    6.4 案例研究结果与启示
        6.4.1 案例研究结果
        6.4.2 案例研究启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学研究情况
附录 A 装备制造企业案例选取
附录 B 政府政策文件案例选取
附录 C 客户案例选取
附录 D 装备制造企业的开放式编码分析
附录 E 政府的开放式编码分析
附录 F 客户的开放式编码分析

(9)基于云平台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需求
        1.1.3 拟研究内容
        1.1.4 研究意义
    1.2 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服务价值链协同模式研究现状
        1.2.2 服务价值链协同理论研究现状
        1.2.3 服务价值链协同技术研究现状
        1.2.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3.1 课题支持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主要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基于云平台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模式与总体方案研究
    2.1 价值链协同模式
    2.2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分析
        2.2.1 传统服务价值链协同模式存在的问题
        2.2.2 服务价值链协同模式的发展趋势
    2.3 基于云平台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需求分析
    2.4 基于云平台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模式
    2.5 基于云平台的多核服务价值链总体解决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理论模型
    3.1 多核服务价值链的内涵与特征
        3.1.1 多核服务价值链的内涵
        3.1.2 多核服务价值链的特征
    3.2 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理论
        3.2.1 多核服务价值链的规划分解与协同关系分析
        3.2.2 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理论模型
    3.3 基于“规划控制下的二阶段设计理论”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研究
        3.3.1 “规划控制下的二阶段设计理论”概述
        3.3.2 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的一阶段设计
        3.3.3 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的二阶段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核服务价值链业务流程整合技术
    4.1 支持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的业务流程整合需求分析
    4.2 支持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的业务流程整合方案
    4.3 支持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的业务流程整合模型
        4.3.1 数据层模型
        4.3.2 服务层模型
        4.3.3 流程层模型
    4.4 支持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的业务流程整合技术
        4.4.1 数据集配置
        4.4.2 服务配置
        4.4.3 服务映射组装
        4.4.4 业务流程整合
        4.4.5 业务流程执行控制
        4.4.6 业务流程在线动态更新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支持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的数据集成技术
    5.1 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的资源共享需求分析
    5.2 支持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的数据集成模型
    5.3 多源异构信息动态集成方案
        5.3.1 多源异构信息动态发布
        5.3.2 多源异构信息动态发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售后服务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技术
    6.1 面向售后服务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需求分析
        6.1.1 汽车售后服务存在的问题
        6.1.2 面向汽车售后服务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需求
    6.2 面向故障诊断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技术
        6.2.1 面向故障诊断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方案
        6.2.2 故障信息整合
        6.2.3 故障分析与诊断
        6.2.4 面向故障诊断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策略
    6.3 面向服务资源优化配置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技术
        6.3.1 面向服务资源优化配置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体系
        6.3.2 面向服务资源优化配置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方案
        6.3.3 服务资源协同配置策略
        6.3.4 服务资源应急协同调度策略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云平台的汽车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实证
    7.1 基于云平台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实证
    7.2 基于云平台的业务流程整合实证
    7.3 基于云平台的信息集成实证
    7.4 面向服务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实证
        7.4.1 面向故障诊断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实证
        7.4.2 面向资源优化配置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实证
    7.5 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效应分析
    7.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成果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

(10)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挑战
        1.1.1 研究背景
        1.1.2 面临的挑战
    1.2 产品服务系统的智能化和生态化转型
        1.2.1 转型路径分析
        1.2.2 转型需求分析
        1.2.3 解决方案
    1.3 论文研究意义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研究现状与分析
    2.1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框架研究现状
        2.1.1 智能化服务化转型研究现状
        2.1.2 生态系统的应用研究现状
    2.2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边界及需求分析研究现状
        2.2.1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边界研究现状
        2.2.2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需求分析研究现状
    2.3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解析研究现状
        2.3.1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建模理论研究现状
        2.3.2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稳态研究现状
    2.4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设计研究现状
        2.4.1 智能产品功能层次聚类与系统生成
        2.4.2 智能产品服务流程图形化建模与量化分析
    2.5 智能生态产品服务交付研究现状
    2.6 研究现状小结
第三章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理论总体框架
    3.1 引言
    3.2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相关概念定义
    3.3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特征分析
        3.3.2 智能的特征
        3.3.3 生态的特征
        3.3.4 服务的特征
    3.4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要素构成
        3.4.1 智能技术
        3.4.2 用户体验
        3.4.3 市场定位
        3.4.4 商业模式
        3.4.5 关联关系
        3.4.6 联接交互
        3.4.7 生态特征与系统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
    3.5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总体研究框架与流程
    3.6 智能家居服务生态系统示例验证
        3.6.1 智能家居服务生态系统的定义与演变
        3.6.2 智能家居服务生态系统的特征体现
        3.6.3 智能家居服务生态系统要素构成分析
    3.7 先进性与可行性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需求分析
    4.1 引言
    4.2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需求分析研究思路与框架流程
        4.2.1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边界拓展特征分析
        4.2.2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客户需求特征分析
        4.2.3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客户需求分析研究框架流程
    4.3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边界研究
        4.3.1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业务边界研究
        4.3.2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价值边界研究
    4.4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客户需求挖掘与预测
        4.4.1 客户需求分析方法选择
        4.4.2 基于模糊认知图(FCM)的客户隐性需求挖掘方法
        4.4.3 基于ARIMA模型的客户动态需求预测方法
    4.5 智能家居服务生态系统需求分析示例验证
        4.5.1 智能家居服务生态系统边界研究
        4.5.2 智能家居服务生态系统客户需求挖掘与动态预测
    4.6 先进性与可行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解析
    5.1 引言
    5.2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解析研究思路与框架流程
        5.2.1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解析的问题特征
        5.2.2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解析研究框架流程
    5.3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层次结构拓扑分析与建模
        5.3.1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层次分析
        5.3.2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生存系统模型(EVSM)
        5.3.3 基于EVSM的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结构建模
    5.4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稳健性研究
        5.4.1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稳健性研究思路
        5.4.2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的耗散结构演变
        5.4.3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生态位分离
        5.4.4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稳健性评价
        5.4.5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的冗余机制
    5.5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价值涌现
        5.5.1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价值涌现机理
        5.5.2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的价值空间的拓展
        5.5.3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价值空间评价
    5.6 智能家居服务生态系统解析示例验证
        5.6.1 智能家居服务生态系统结构拓扑层次分析
        5.6.2 智能家居服务生态系统稳健性研究
        5.6.3 智能家居服务生态系统价值涌现
    5.7 先进性与可行性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设计
    6.1 引言
    6.2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设计研究思路与框架流程
    6.3 智能产品与功能层次聚类
        6.3.1 主要问题特征与研究思路分析
        6.3.2 智能产品功能模糊层次聚类算法
    6.4 智能产品服务流程建模
        6.4.1 智能产品服务配置框架
        6.4.2 基于服务蓝图的智能产品服务包划分
        6.4.3 基于BPMN图的智能产品服务过程建模
    6.5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价值交互与平衡
        6.5.1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价值交叉补贴
        6.5.2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价值网络分析
        6.5.3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价值传递矩阵
    6.6 智能家居服务生态系统设计示例验证
        6.6.1 智能家居产品与功能层次聚类
        6.6.2 基于多方法融合的智能家居服务流程建模
        6.6.3 智能家居服务生态价值交互与平衡
    6.7 先进性与可行性分析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交付
    7.1 引言
    7.2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交付研究思路与框架流程
        7.2.1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交付问题特征分析
        7.2.2 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交付研究框架流程
    7.3 智能产品服务能力规划
        7.3.1 智能产品服务能力层次分析框架
        7.3.2 智能产品服务能力与资源的虚拟池化
    7.4 智能产品服务交付管理
        7.4.1 智能产品服务交付协同化过程
        7.4.2 智能产品服务交付渠道
        7.4.3 基于动态共享资源池的智能产品服务资源配置
    7.5 智能家居服务生态系统交付示例验证
        7.5.1 智能家居服务能力规划
        7.5.2 智能家居服务运营管理
    7.6 先进性与可行性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生态系统示例验证
    8.1 案例背景
    8.2 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生态系统框架结构
        8.2.1 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生态系统基础框架
        8.2.2 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生态系统的特征体现
        8.2.3 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
    8.3 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生态需求分析
        8.3.1 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生态系统边界研究
        8.3.2 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生态系统客户需求挖掘与动态预测
    8.4 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生态系统解析
        8.4.1 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生态系统结构拓扑层次分析
        8.4.2 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生态系统稳健性研究
        8.4.3 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生态系统价值涌现
    8.5 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生态系统设计
        8.5.1 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与功能层次聚类
        8.5.2 基于多方法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流程建模
        8.5.3 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生态价值交互与平衡
    8.6 智能网联汽车服务生态系统交付
        8.6.1 智能网联汽车服务能力规划
        8.6.2 智能网联汽车服务运营管理
    8.7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总结
        9.1.1 内容总结
        9.1.2 创新点
    9.2 展望
        9.2.1 不足之处
        9.2.2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语
附录二 模糊层次聚类算法的MATLAB实现
附录三 基于EXCEL的资源动态配置算法实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
    第一作者撰写中和拟投稿论文
    与他人合作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机械工业售后服务协同管理平台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链耦合发展研究[D]. 刘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2]R公司橡机装备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郭静雨. 山东大学, 2021(02)
  • [3]服务型制造模式下德赛西威服务管理创新策略研究[D]. 施晓伟. 兰州大学, 2021(02)
  • [4]大数据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J]. 许宪春,王洋. 改革, 2021(01)
  • [5]物联网背景下HIK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 刘文召.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6]Z集团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李祯. 郑州大学, 2020(03)
  • [7]制造企业服务战略、组织结构要素与绩效的关系研究[D]. 刘晓彦.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8]装备制造企业混合产品提供的多主体行为博弈研究[D]. 张秦洪. 江苏大学, 2019(02)
  • [9]基于云平台的多核服务价值链协同技术研究[D]. 吕瑞. 西南交通大学, 2019
  • [10]智能产品服务生态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D]. 郑茂宽.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机械行业售后服务协同管理平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