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极速X2000动车组挂车转向架(待续)

新极速X2000动车组挂车转向架(待续)

一、新时速X2000电动车组拖车转向架(待续)(论文文献综述)

闫峰,刘大维[1](2009)在《新时速X2000型摆式列车转向架浅述》文中提出介绍了X2000型摆式列车转向架中的动车转向架和拖车转向架的结构和原理。

罗仁[2](2007)在《摆式列车机电耦合系统动力学及控制研究》文中指出摆式列车是既有线路上列车提速的重要手段,尤其适合小半径曲线较多的线路,也可用于高速线路上列车的进一步提速。国外摆式列车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商业运营阶段,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对摆式列车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还没有完全掌握其关键技术。本文对摆式列车机电耦合系统动力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可为我国今后摆式列车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由多节动车和拖车组成的摆式列车机电耦合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该模型包括车辆子系统、车间连接子系统、弓网子系统、倾摆控制和机电作动器子系统以及制动防滑控制子系统,能够模拟摆式列车的动态运行过程。(2)首先研究了摆式列车曲线信号的检测方法、倾摆控制指令生成方法和倾摆控制规律。详细讨论了采用线性预测法和神经网络预测法来进行头车倾摆控制信号延时的补偿问题,研究了车体倾摆的P控制和H∞鲁棒控制方法。仿真分析表明,采用超高时变率能较好地判别摆式列车进出曲线的情况;应用预测方法可有效地补偿头车的倾摆延时,在预测时间较短时线性预测效果较好,而在预测时间较长时神经网络预测效果更好;P控制方法和鲁棒控制方法都能及时准确地跟踪倾摆控制信号,鲁棒控制器有更好的鲁棒性能且控制效果比P控制略好。然后采用本文的曲线检测方法和倾摆控制信号生成方法,对列车线路试验的曲线检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应用本文的摆式列车模型对试验曲线线路工况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对本文提出的曲线检测方法进行了验证。(3)对摆式列车的曲线通过动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三类径向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倾摆时车体的扭转振动对倾摆控制性能的影响以及摆式列车的道岔通过性能。(4)对摆式列车直线轨道运行平稳性和蛇行运动稳定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列车编组形式、车间连接刚度和阻尼对运行平稳性和蛇行失稳临界速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可知,单节车辆模型的横向平稳性要差于列车模型,而列车模型头尾车的横向平稳性要差于中间车辆;适当的车间横向连接阻尼能够改善列车横向运行平稳性;列车模型的临界速度与单车模型相差不大,可以采用单车模型来进行列车运动稳定性的研究。(5)采用接触网有限元模型和非线性受电弓模型,研究了摆式列车的弓网耦合振动,对摆式列车受电弓横向(倾摆)被动和主动控制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受电弓导轨形状,研究了控制信号和控制策略。(6)建立了制动防滑控制模型,进行了摆式列车制动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深入研究了制动过程中轮对的抱死过程和防滑控制以及粘滑颤振问题,并分析了颤振对制动防滑控制的影响。

乔英忍[3](2006)在《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的发展(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从1958年至今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发展的3个阶段及其特点,对国内外铁路动车和动车组目前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总结出国产动车和动车组在9个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出关于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发展的5点意见。简析了铁路动车和动车组国内、国际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向,指出进一步加强和加快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傅小日,李金森,程冰,赵家舵,黄振飞[4](2005)在《我国铁路客车转向架技术发展的概述(续完)》文中提出

杨榆[5](2004)在《新时速X2000电动车组拖车转向架(续完)》文中研究表明

杨榆[6](2004)在《新时速X2000电动车组拖车转向架(待续)》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新时速X2000电动车组拖车转向架的设计结构原理、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二、新时速X2000电动车组拖车转向架(待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时速X2000电动车组拖车转向架(待续)(论文提纲范文)

(2)摆式列车机电耦合系统动力学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国外摆式列车的发展历程
        1.1.2 我国摆式列车的发展情况
        1.1.3 摆式列车的仿真研究
    1.2 摆式列车基本原理和技术实现
        1.2.1 摆式列车基本原理
        1.2.2 摆式列车技术的实现
    1.3 其它相关研究背景
        1.3.1 列车动力学仿真研究
        1.3.2 摆式列车弓网耦合振动及控制仿真
        1.3.3 列车制动动力学及防滑控制仿真
        1.3.4 径向转向架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2.1 车辆系统模型
        2.1.1 模型的自由度和坐标系
        2.1.2 四连杆倾摆机构运动关系
        2.1.3 二系悬挂力
        2.1.4 摆枕和构架间作用力的求解
        2.1.5 一系悬挂力
        2.1.6 牵引拉杆作用力
        2.1.7 径向机构模型
        2.1.8 车辆系统动力学方程
    2.2 机电作动器模型
    2.3 列车模型
    2.4 受电弓和接触网模型
        2.4.1 受电弓垂向模型
        2.4.2 接触网模型
        2.4.3 受电弓整体横向运动学模型
    2.5 本文仿真计算采用的轨道不平顺
    2.6 数值求解方法
第3章 摆式列车倾摆控制系统研究
    3.1 曲线检测及判断
        3.1.1 由超高时变率判断曲线
        3.1.2 由构架摇头角速度判断曲线的探讨
    3.2 倾摆控制信号的生成和补偿
        3.2.1 倾摆控制信号的生成
        3.2.2 倾摆控制信号的补偿
    3.3 车体倾摆控制器设计
        3.3.1 P控制器设计
        3.3.2 鲁棒控制器设计
    3.4 摆式列车动态曲线通过仿真
        3.4.1 摆式列车曲线通过舒适度的评判
        3.4.2 头车控制信号无预测
        3.4.3 头车倾摆信号线性和神经网络预测
        3.4.4 第二辆的倾摆控制
        3.4.5 第三辆的倾摆控制
        3.4.6 高速摆式列车曲线通过仿真
    3.5 摆式列车曲线检测试验和探讨
        3.5.1 试验工况仿真
        3.5.2 试验结果探讨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摆式列车系统动力学研究
    4.1 摆式列车曲线通过动力学问题
    4.2 径向机构动力学仿真
        4.2.1 自导向径向转向架
        4.2.2 迫导向径向转向架
        4.2.3 主动控制径向转向架
    4.3 考虑柔性车体的动力学仿真
        4.3.1 柔性车体动力学模型
        4.3.2 车体倾摆对车体弹性振动的影响
        4.3.3 前后摆枕的同步控制
    4.4 摆式列车通过道岔的运行行为
        4.4.1 摆式列车直向过岔
        4.4.2 摆式列车逆侧向通过道岔
    4.5 摆式列车运行平稳性分析
        4.5.1 平稳性分析方法
        4.5.2 单辆车与列车的运行平稳性比较
        4.5.3 车间横向连接阻尼和刚度对平稳性的影响
        4.5.4 车辆编组方式对平稳性的影响
        4.5.5 改善头尾车平稳性的方法
    4.6 摆式列车运动稳定性分析
        4.6.1 稳定性分析方法
        4.6.2 单车的临界速度
        4.6.3 列车临界速度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摆式列车弓网耦合振动和控制
    5.1 摆式列车的弓网振动问题
    5.2 摆式列车受电弓横向控制仿真研究
        5.2.1 被动四连杆
        5.2.2 主动四连杆
        5.2.3 主动导轨机构
第6章 摆式列车制动动力学问题研究
    6.1 制动模型和理论基础
        6.1.1 蠕滑理论
        6.1.2 粘着系数经验公式
        6.1.3 车辆速度预测模型
        6.1.4 制动系统模型
    6.2 车辆制动过程与轮对抱死仿真
    6.3 门限值控制的防滑控制仿真
        6.3.1 防滑控制方法1
        6.3.2 防滑控制方法2
        6.3.3 防滑控制方法3
    6.4 P控制的制动过程仿真
        6.4.1 单车轮制动简化模型
        6.4.2 车辆制动P控制仿真
    6.5 制动颤振及其对防滑控制的影响
        6.5.1 颤振的发生
        6.5.2 颤振对防滑控制的影响
        6.5.3 颤振对构架和车体的影响
        6.5.4 制动单元悬挂参数对颤振的影响
    6.6 列车制动仿真
    6.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主要研究结论
    2.主要创新点
    3.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项目

(4)我国铁路客车转向架技术发展的概述(续完)(论文提纲范文)

4 近10多年来转向架技术发展的回顾
5 未来转向架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
5.1 设计构造速度
5.2 轴重
5.3 轴距
5.4 转向架的总体结构及两系弹簧悬挂参数分配
5.5 构架
5.6 二系弹簧悬挂装置
5.7 一系弹簧悬挂装置及轴箱定位方式
5.8 轮对轴箱装置
5.9 基础制动装置
5.10 转向架性能评定标准
6 结束语

(6)新时速X2000电动车组拖车转向架(待续)(论文提纲范文)

1 拖车转向架的类型
2 拖车转向架技术参数
3 转向架组成
    3.1 转向架构架 (图4)
    3.2 摆杆系统 (图5)
    3.3 摇枕组成
        3.3.1 上摇枕 (图6)
        3.3.2 下摇枕 (图7)
    3.4 一系弹簧 (图8)
    3.5 二系弹簧

四、新时速X2000电动车组拖车转向架(待续)(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速X2000型摆式列车转向架浅述[J]. 闫峰,刘大维. 机车车辆工艺, 2009(02)
  • [2]摆式列车机电耦合系统动力学及控制研究[D]. 罗仁.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4)
  • [3]我国铁路动车和动车组的发展(下)[J]. 乔英忍. 内燃机车, 2006(03)
  • [4]我国铁路客车转向架技术发展的概述(续完)[J]. 傅小日,李金森,程冰,赵家舵,黄振飞. 铁道车辆, 2005(11)
  • [5]新时速X2000电动车组拖车转向架(续完)[J]. 杨榆. 铁道车辆, 2004(02)
  • [6]新时速X2000电动车组拖车转向架(待续)[J]. 杨榆. 铁道车辆, 2004(01)

标签:;  ;  ;  ;  

新极速X2000动车组挂车转向架(待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