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文学研究的发展

论英语文学研究的发展

一、论英语文学研究的拓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敬民[1](2021)在《重塑英语文学研究的格局与秩序——评《非洲英语文学的源与流》》文中研究说明朱振武教授的专着《非洲英语文学的源与流》,对非洲英语文学的缘起、发展与流变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归纳。这一学术成果于我国学界大有裨益,有利于我们重视非洲英语文学研究,从而重识英语文学的疆界与图景;有利于我们重构英语文学的研究格局,并彰显非洲英语文学研究的独特价值;有利于我们重塑非洲英语文学的学术秩序,让我们既关注文化价值论和社会功能论的认知范式,又重视文学审美论的批评模式,以此弥补非洲英语文学批评话语研究相对阙如的现实状态,最终以非洲英语文学研究助推中非战略交流与合作。

张和龙[2](2021)在《“英语文学”概念的成长:一种学科史的范畴考探》文中认为"英语文学"这一名称长期被"英美文学"遮盖,迄今为止,"英语文学"这一以语种为中心的学科概念和专业术语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从学科史的角度对"英语文学"进行语境化的梳理与考探,对于我们认识英语文学学科的发展变化,以及背后的历史动因具有重要的意义。"英语文学"概念的源起、形塑与术语演变的过程告诉我们,"英美文学"不能完全代替"英语文学",实际上它带有大英帝国"英美中心主义"的霸权阴影。探讨作为本体的"英语文学"内涵的演化与学科范畴的扩展,考察我国英语文学学科源流与范畴意识的流变,揭橥英语文学学科概念,对学术研究与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金莉[3](2021)在《21世纪外国文学研究刍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以来,外国文学研究不断扩展其学术外延,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均有较大突破,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为实现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需求,本文总结了21世纪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几个发展趋势,梳理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具体而言,应该加大学生的外国文学课程比例,加强外语专业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语言和文学的掌握。同时,要努力探索跨文类、跨媒介、跨文化、跨国别的外国文学研究新模式并更多地关注跨国别书写。最后,应着力探索外国文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经验,拓宽外国文学研究与其他学科交叉的新路径,开展跨学科研究,形成跨文化视域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论。

颜敏[4](2021)在《“离散”在华文(人)文学研究中的旅行》文中研究说明离散在华文文学研究中的旅行过程,体现了理论术语流播的一般规律,也凸显了华文文学研究的区域差异与相互关联。由于区域间的相互借鉴与影响成为常态,术语在旅行中变得更加透明,其普遍性使用甚至带动华文世界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但离散的旅行过程也是发现华文文学研究困境和问题的过程,只有强化反思意识,对离散的边界保持警觉,在实践语境中更新其运用方式,方能使之对华文文学研究与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魏立红[5](2020)在《多元文化语境下英语文学的研究与拓展》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文化的涌入和碰撞,也出现了新的火花。为了迎接全球化的到来,我国的学生开始学习英语,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因此在对外进行文化交流沟通的时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各个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语言文化,英语文学也是多种文化中的发展成果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下对英语文学进行研究和拓展,能够帮助进行更好的学习英语,感知外部文化并且进行交流。

龚维君[6](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国文学课程设置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推动着我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之初,为积极恢复生产与发展,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对发达国家的借鉴学习是我国发展的必经之路。外国文学作为其他国家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我国借鉴学习的一部分。故本文将以现代化为背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高校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将以语言类高校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主,对其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选取综合类高校南京大学以及师范类高校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对二十一世纪以来不同类型的高校的外国文学类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分析。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简要阐明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内容,构建论文研究框架。第二章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第三章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现代化背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思潮、政治现代化进程、经济现代化进程以及文学现代化进程四个方面着手,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进行梳理。第四章主要考察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末期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课程设置情况。研究发现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课程设置中更为注重对语言基础的教育学习,对于外国文学类的课程设置较改革开放前有明显增加,但研究内容较为宽泛,课程数量与基础语言类课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第五章主要研究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情况。通过对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三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各大高校对人文教育的关注程度愈加深厚,外国文学类课程在课程设置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课程设置日趋合理化。三所高校虽有所区别,但是均增加了外国文学类课程的数量,增设了大量具有针对意义的外国文学流派或作品研究的课程。第六章是结语,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同时归纳本研究发现。基于对各类历史史料以及各校的课程设置的梳理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外国文学课程设置受到国家政治层面的影响,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校开设了多种历史类课程,外国文学类课程数量较少,研究范围大。二是自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末期,受国家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影响,高校课程设置出现调整,趋于合理化,外国文学课程占比有所上升,研究涉及的国家均为发达国家,研究内容开始深化。三是二十一世纪以来,人文教育开始受到关注,文学类课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不论是哪一类型的高校,这一时期的外国文学类课程所占比重都较大,涉及国家更为多元化,研究广度更大,研究内容也更为细致化。

潘丽云[7](2020)在《《创世记》1-3章的文学诠释》文中指出本文将本体研究和影响研究相结合,在国内外圣经文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创世记》1-3章进行文学释读。本体研究方面,主要从叙事诗学和价值观念两个层面进行探讨。叙事诗学层面上,辨析其底本与体裁,力图展现圣经文本的文学特性,并借助叙事学框架,从叙述者、人物、情节、时间、空间以及修辞方面进行解读,体味圣经文本风格的含蓄隽永、旨趣的崇高庄严、语言的典雅优美、技法的精湛丰富;价值观念层面上,从神话文本中开掘文化观念形态,拓展到创造与起源、时间与生死、知识与善恶、人神关系和两性关系等概念的阐发,理解其宏阔精深的神学理念和文化价值。影响研究方面,将《创世记》1-3章视作文学母本,着重分析其中智慧树、和蛇的意象,及伊甸园、罪与诱惑、命定与自由意志的主题在英美文学传统的脉络中是如何被不断再现、移置与挪用的。继而对基督教文化视角下的西方文学传统进行了整体性梳理,呈现人文主义与宗教理性彼此抗衡的思想脉络,着重探究20世纪西方现代性文本对于圣经原型主题的改写,并以《荒原》的文本细读为例,在“罪——地狱——救赎”的基督教主线中,分析失落的花园、圣经荒原、现代荒原、情欲地狱、耶稣殉难与上帝救赎等场景中的圣经典故和意象内蕴,从T.S.艾略特的内心荒原中,窥探信仰丧失的世界里基督教救赎的可能性。

宋兰[8](2020)在《接受美学视野下的中学外国诗歌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诗歌特别是外国诗歌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施行,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在诗歌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阅读。接受美学将读者提到了文本解读的核心地位,认为读者参与了文本阅读的过程并有主动建构意义的作用,这与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不谋而合。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017年新课标中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中学外国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中学教学中却没有引起师生充分的重视。本文以中学外国诗歌及教学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接受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提供解决当前中学外国诗歌教学存在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和研究的意义、接受美学与中学外国诗歌结合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部分是中学语文外国诗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归因。首先对语文教材选入的外国诗歌做分类统计,然后运用问卷调查法,从初中和高中调查并呈现中学外国诗歌的教学现状。最后根据外国诗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总结。第二部分分析将接受美学引入中学外国诗歌教学的重要意义。首先概述接受美学中三个重要理念,即“读者中心论”、“期待视野”、“召唤结构”;其次分析中学外国诗歌教学的目的,以引出将接受美学中的基本理论与中学外国诗歌教学目的之间的契合。第三部分是接受美学视野下的中学语文外国诗歌教学策略。这也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是从接受美学的三个重要理念展开策略分析。首先强调“读者”的地位,从“教”、“学”、“教学方式”上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然后从文化的交流,文本与读者的有效对话、“群诗”阅读教学中探讨怎样提升学生的“期待视野”。然后是抓住“召唤结构”,从本文的具体化和在“否定”中填补空白两个方面展开。最后是结论部分,主要总结外国诗歌的教学情况及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接受美学在中学外国诗歌的应用情况以及对可能涉及的整个教育活动的设想。

蒲佳婉[9](2020)在《美国的中国文学史中的老舍书写》文中研究指明老舍(原名舒庆春)是现代中国文学优秀的长篇小说家之一,其作品描绘了性格多样的市民阶层、浓厚的老北京风俗文化气息、幽默风趣的京味语言,丰富了现代文学景观。老舍的文学世界除了书写现代中国社会之外,还包含着世界因素。早年他去英国做汉语教师时,曾大量阅读欧洲文学着作,他早期作品中的人文现实主义风格就是模仿狄更斯的创作。老舍去美国交流访学期间,完成了《四世同堂》第三部《黄色风暴》的创作,还在美国出版了《鼓书艺人》等作品。近些年来,海外汉学界十分关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老舍及其作品研究。本文以此为背景,选择夏志清着《中国现代小说史》、梅维恒主编《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剑桥中国文学史》中的老舍书写,作为研究对象。这三部不同时期的美国的中国文学史着作,受到不同时代文学思潮的影响,呈现出有差异的文学史观。笔者先梳理三部文学史中的老舍书写,刻画了北方幽默、温情、自由的爱国作家、普罗长篇小说家、“鲁迅式”批判现实主义接班人等形象。这些不同的作家形象背后是文学观念、文学史史观的变化。紧接着,结合三部文学史的写作史观及现代文学研究理论,分析呈现出不同作家形象的原因。最后,笔者从审视“现代”、思考“文学”、重构“历史”、想象“中国”这四个方面出发,并与国内同一时期文学史中的老舍书写比较,概括美国的中国文学史叙述方式上的特点,并反思中国大陆文学史书写。美国的中国文学史书写,着意于摆脱政治,从文学审美意蕴出发,结合时代文学思潮,审视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其书写文学史时“现代”、“文学”、“历史”“中国”概念内涵的转变,一方面是文学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也预示文学史书写范式的更新。审视三部文学史中的老舍书写叙述模式的变化,使一种极具“开放”、“包容”的文学史叙述范式跃然纸上。美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开放、包容的文学态度,为大陆文学史书写提供一种跨学科、跨文化的世界文学书写方向。

刘略昌[10](2019)在《澳大利亚非洲英语文学研究的崛起与非洲区域形象的建构》文中提出澳大利亚属于世界非洲英语文学研究共同体的后来者,它从欧非学术阵营的对峙中突围而出,在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批评范式的采用和研究立场的选择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后殖民批评特征。从1971年开始起步,先后经历草创期、发展期和繁荣期三个阶段,澳大利亚非洲英语文学研究的崛起不但提供了一个迥异于欧美或非洲本土的观察非洲英语文学的视角,而且极有可能改变旧有的学术格局并塑造一个全新的非洲区域形象。澳大利亚学者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清晰的方法论,在研究中坚持协同创新,这对把中国非洲文学学如何推向新高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二、论英语文学研究的拓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英语文学研究的拓展(论文提纲范文)

(1)重塑英语文学研究的格局与秩序——评《非洲英语文学的源与流》(论文提纲范文)

一、重识英语文学的地理图景
二、重构英语文学的研究格局
三、重塑非洲英语文学的研究秩序

(3)21世纪外国文学研究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21世纪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几个发展趋势
    2.1 外国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趋势
    2.2 外国文学研究的跨文化、跨国别趋势
    2.3 外国文学研究的跨学科趋势
    2.4 外国文学研究的外延拓展趋势
3. 外国文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3.1 研究队伍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4)“离散”在华文(人)文学研究中的旅行(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方资源与术语翻译
二、区域流播与“华化”进程
    (一)美国
    (二)中国台湾
    (三)“新马”
    (四)中国大陆
三、“离散”之旅的启思:术语如何借用与衍化
小结

(5)多元文化语境下英语文学的研究与拓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多元文化语境下的英语文学作品
二、多元文化语境中对英语文学批评的建构
三、对英语文学研究领域进行拓展
    (一)传统英语文学研究领域
    (二)国际英语文学研究领域
    (三)我国的英语文学研究领域的趋势
四、结语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国文学课程设置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路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
    2.2 关于国内外课程设置的研究
    2.3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国文学发展
    2.4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研究
    2.5 小结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现代化背景
    3.1 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现代化
    3.2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现代化
    3.3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思潮
    3.4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现代化
    3.5 小结
第四章 1978年至二十世纪末高校外国文学课程设置
    4.1 1978—1989年思想解放时期
    4.2 1990—2000年逐步发展时期
    4.3 小结
第五章 二十一世纪高校外国文学课程设置
    5.1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5.2 南京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5.3 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小结
    6.2 对当代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借鉴及启示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7)《创世记》1-3章的文学诠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问题、内容及意义
        1. 研究问题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意义
    (二) 西方圣经文学批评概览
        1. 圣经的历史批评
        2. 圣经的文学批评
        3. 圣经与西方文学
    (三) 国内圣经文学研究综述
一、 作为文学的《创世记》1-3章
    (一) 经文概说:创世与堕落
        1. 上帝创造宇宙(1-2:3)
        2. 上帝创造男女(2:4-3:24)
        3. 人在伊甸园犯罪(3:1-24)
    (二) 文本溯源:作者与底本
        1. 底本学说
        2. 第一创世故事和第二创世故事
    (三) 诗学进路:文学性探求
        1. 文学体裁
        2. 文学特性
二、 《创世记》1-3章的文学释读
    (一) 文学读解:叙事的形态
        4. 时间
        5. 空间
        小结
    (二) 技法剖析:修辞的艺术
        1. 比喻
        2. 拟人
        3. 反讽
        4. 诗文交织
        5. 重复
        小结
    (三) 文化阐释:多维的神话
        1. 存在之维的神学阐释
        2. 人神关系的结构模式
        3. 两性关系的圣经诠释
        小结
三、 英美文学传统中的《创世记》
    (一) 《创世记》意象浅析
        1. 圣经意象
        2. 智慧树
        3. 蛇
        小结
    (二) 伊甸园主题
        1. 主题阐释
        2. 文学分析
        3. 小结
    (三) 罪与诱惑主题
        1. 主题阐释
        2. 文学分析
        3. 小结
    (四) 命定与自由意志主题
        1. 主题阐释
        2. 文学分析
        3. 小结
四、 《创世记》的现代性改写
    (一) 圣经与西方文学:人的觉醒到上帝之死
        1. 圣经与西方文学
        2. 圣经与20世纪文学
    (二) 《荒原》:失落的伊甸园与救赎之路
        1. 基督教的徘徊与复归
        2. 罪与地狱
        3. 殉难与救赎
        4. 荒原之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接受美学视野下的中学外国诗歌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对象、方法和主要观点
    四、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学外国诗歌教学现状及问题归因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材选入外国诗歌的情况统计
    第二节 中学外国诗歌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及访谈
    第三节 中学外国诗歌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第二章 中学外国诗歌教学引入接受美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接受美学”及其核心理念
    第二节 中学外国诗歌教学目的
    第三节 接受美学对中学外国诗歌教学的启示
第三章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中学外国诗歌教学策略
    第一节 重视读者地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第二节 利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期待视野
    第三节 抓住“召唤结构”,填补文本意义空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西风颂》教学设计
附录2:中学各版本外国诗歌选入情况
附录3:接受美学视野下的中学外国诗歌教学的问卷调查及访谈
致谢词

(9)美国的中国文学史中的老舍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背景与意义
    2.研究现状综述
    3.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一章 文学史中老舍书写呈现
    1.1 《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的老舍书写
        1.1.1 北方幽默、温情、自由的爱国作家
        1.1.2 三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1.1.3 “讽刺”的创作手法
    1.2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中的老舍书写
        1.2.1 普罗长篇小说家
        1.2.2 世界级的中国戏剧家
    1.3 《剑桥中国文学史》中的老舍书写
        1.3.1 “鲁迅式”批判现实主义接班人
        1.3.2 城市文化的书写者
第二章 老舍书写呈现的文学史观念
    2.1 《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老舍书写呈现的文学史叙述观念
        2.1.1 以“道德价值”为基础的大传统批评模式
    2.2 “感时忧国”
    2.3《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中老舍书写呈现的文学史叙述观念
        2.3.1 社会现实写作中的政治关怀
        2.3.2 编者的美国意识
    2.4 《剑桥中国文学史》中老舍书写呈现的文学史叙述观念
        2.4.1 “史中有史”、文学文化史
        2.4.2 “现代民族国家想象”踪迹
第三章 由老舍书写反思学术史
    3.1 审视“现代”
    3.2 思考“文学”
    3.3 重构“历史”
    3.4 想象“中国”
    3.5 小结: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学史写作范式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澳大利亚非洲英语文学研究的崛起与非洲区域形象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欧非阵营对峙中突围的黑马:澳大利亚非洲英语文学研究的崛起
二、后殖民文学批评:澳大利亚非洲英语文学研究的特色
三、建构中国的非洲文学学:澳大利亚非洲英语文学研究的启示

四、论英语文学研究的拓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塑英语文学研究的格局与秩序——评《非洲英语文学的源与流》[J]. 王敬民. 名作欣赏, 2021(30)
  • [2]“英语文学”概念的成长:一种学科史的范畴考探[J]. 张和龙. 英语文学研究, 2021(02)
  • [3]21世纪外国文学研究刍议[J]. 金莉. 当代外语研究, 2021(01)
  • [4]“离散”在华文(人)文学研究中的旅行[J]. 颜敏. 华文文学, 2021(01)
  • [5]多元文化语境下英语文学的研究与拓展[J]. 魏立红. 作家天地, 2020(24)
  •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国文学课程设置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D]. 龚维君.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4)
  • [7]《创世记》1-3章的文学诠释[D]. 潘丽云.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8]接受美学视野下的中学外国诗歌教学研究[D]. 宋兰.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9]美国的中国文学史中的老舍书写[D]. 蒲佳婉.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10]澳大利亚非洲英语文学研究的崛起与非洲区域形象的建构[J]. 刘略昌. 学术论坛, 2019(06)

标签:;  ;  ;  ;  ;  

论英语文学研究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