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砖混结构工程墙体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某砖混结构工程墙体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一、某砖混结构工程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张瑾琳[1](2021)在《某砖混结构加层及抗震加固设计研究》文中提出

王洪,王成虎,安易飞,陈念,周昊[2](2021)在《青海省共和地区农村民居特征与抗震性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青海省共和地区位于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内,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近年来该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农村地区受经济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深入了解共和地区农村民居结构特征与抗震性能现状,开展实地调查,基于历史震害资料,总结区域内典型农村民居震害特点,并进行震害预测,得到不同地震烈度下农村民居不同的破坏结果。结果表明:青海省共和地区农村民居中的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房屋数量约占48%、47%,其中约68%砖混结构房屋未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等抗震设防措施;该地区主要农村民居基本达到Ⅶ度抗震设防要求,仅部分建造年代久的土木结构房屋破坏严重;地震烈度为Ⅷ度时,大部分房屋以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为主;地震烈度为Ⅸ、Ⅹ度时,农村民居将发生大范围严重破坏,甚至毁坏。

李文哲[3](2021)在《基于墙体抗震性分析的砖混结构鉴定加固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爆炸破坏建筑物的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建筑物本身及其周边区域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爆炸具有局部性,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对主体结构受损较轻的构件进行加固,使受损结构继续服务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因此,研究受损砌体墙的最优加固方案,依据结构爆炸后损伤鉴定结果对受损构件进行加固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爆炸后某砖混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砌体墙加固前后的滞回曲线、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延性等力学性能,提出墙体的最优加固方案;以现场调查和检测获得的构件损伤数据为标准,通过损伤分级对结构鉴定评级;对于鉴定评级为有加固必要的砌体结构,利用建议加固方案加固,最后给出受损结构的加固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依据加固方式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对多种砌体墙加固方式进行比选,最终确定两种合理的加固方式;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单片砌体墙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拟静力加载,从荷载-位移曲线与承载力方面与已有试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选定的两种加固方式分别对砌体墙加固并开展力学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墙体加固后的性能均较加固前有一定程度提高,但钢筋网片加固比扶壁柱加固抗震性能提升更明显;(2)以爆炸后某砖混建筑为例,对发生爆炸的建筑结构进行构件损伤以及构造设置调查,划分爆炸区域破坏等级;根据建筑物的受损情况及现场实际状况确定合适的检测方法,分别对建筑物不同构件进行检测,并对现场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合检测结果,指出关键部位,做出建筑工程鉴定评级;(3)利用砌体墙建议加固方法以及其他构件加固技术给出爆炸受损结构的具体加固方案,将上述方案对构件进行加固并用PKPM软件整体验算,从抗震计算、受压计算等方面计算了建筑结构加固后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固后的结构满足要求,验证了加固方案的有效性。

田得元[4](2021)在《农村建筑区域特点及典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地区房屋建筑抗震能力相对于城镇较为薄弱,在历史大地震中破坏严重。我国疆域辽阔,气候条件多样,民族众多,不同地区农村房屋建筑受建筑习惯、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因素等诸多条件影响在结构特点和建筑风格上往往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同地区房屋抗震能力的差别。因此,了解不同地区农村房屋建筑特点,研究各类农村房屋建筑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对于推进我国农村地区房屋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农村地区房屋建筑情况实地调研考察资料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农村地区房屋建筑结构类型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各类房屋结构在不同区域的结构特点和构造差异,对比分析了各类型农居结构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通过研究历史地震中农村房屋的实际震害,总结分析了各类农居结构的震害特点及成因,比较分析了各类房屋结构的相对抗震能力,对不同破坏等级下的各类农居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农村房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类比计算方法,并对西藏日喀则地区土木结构房屋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基于农村房屋结构类型研究成果和实地调研资料,将农村房屋建筑分为七种主要结构类型,并给出了各结构类型的定义标准和划分范围;为了方便不同地区农居结构的比较研究,综合考虑我国地理区域划分成果和各地区农村房屋实际情况,将我国划分为六个农村房屋地理区域。2.通过整理分析大量农村房屋建筑实地调研考察资料和研究成果,总结了各类农居结构房屋在不同区域的结构特点和建筑风格,对同一结构类型房屋在不同地区的结构差异进行了比较;对我国各地区以及少数民族特色农居结构形式和建筑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3.利用农村地区房屋实地调研考察数据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农村房屋情况普查数据,确定了各区域农居结构类型整体分布比例情况;提出了农居比例与数量等级的对应关系,绘制了各类农居结构在不同省份地区的数量等级分布图,对比分析了各类农居结构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基于各区域农居结构类型实际情况和农居发展特点,总结提出了我国农村地区房屋建筑结构类型的4条主要发展进程。4.基于我国历史大地震中农村房屋实际震害情况,总结分析了各类农居结构的破坏特点及成因,针对各类农居结构提出了提升房屋抗震能力的措施和建议;在已有农村房屋地震易损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计算了各类农居结构的平均震害指数,对比了各类农居结构的相对抗震能力,给出了不同破坏等级下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分析了不同地震烈度下各类农居结构的整体破坏情况。5.在研究农居结构整体破坏情况与地震烈度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考虑农居结构抗震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在不同地震烈度下对房屋相对抗震能力的影响差异,提出了一种针对农村房屋建筑的地震易损性类比计算方法。利用基准地区某类房屋结构的地震易损性矩阵,考虑同类农居结构抗震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的结构差异,通过类比计算获得目标地区该类农居结构的地震易损性矩阵。利用本文提出的地震易损性计算方法,对西藏日喀则地区土木结构房屋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得到了其地震易损性曲线。

王洪[5](2021)在《青海共和地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分析及诱发地震震害预测》文中指出青海省共和地区位于柴达木—阿尔金地震带内,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青海农村民居建筑受经济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其抗震性能整体较差,在破坏性地震作用下,农村地区房屋相比城镇而言,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更高,因此对于青海省典型地区的农村房屋进行抗震性能分析与震害预测研究至关重要。为深入了解共和地区农村民居建筑结构特征和抗震性能现状,对青海省共和地区开展农村房屋实地调查,基于青海历史震害资料,总结了区域范围内典型农居建筑震害特点,并对共和地区农居建筑进行震害预测,得到了区内位于不同地震烈度范围所出现的不同破坏结果;评估了研究区内弱活动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分析了地震烈度分布特征,给出潜在地震对农村房屋造成的震害程度,并给出抗震设防减灾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整理青海省共和盆地及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资料收集,分析区域地震活动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给出区域内地震活动特征及地震活动环境评价;总结区域内典型民居建筑在历史破坏性地震下的震害特征及建筑破坏规律;利用历史震害统计法对青海省农村地区的主要建筑结构进行震害预测分析。(2)对青海省共和盆地及周边地区的农村房屋进行了抗震设防实地调查,获得了农村民居建筑的场地选址、建造时间、农居建筑结构类型和施工方式等方面资料,统计分析了各类农村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3)基于目前常用的震害预测方法,分别采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理论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易损性分析的确定方法对调查区的土木、砖木和砖混结构房屋进行了震害预测分析,分析了区内农居建筑位于不同地震烈度范围内可能出现的不同破坏结果,并将建筑物的震害预测结果与青海省历史地震破坏程度进行比较,从而佐证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4)区域潜在诱发地震风险评估。通过收集整理区域地应力资料,研究了区域地应力场,并结合多种应力分析指标,评估区域内断层稳定性;分析得到研究区内弱活动断层潜在地震最大震级为Ms5.2,震中烈度为Ⅶ度。在Ⅶ度情况下,土木结构房屋以严重破坏为主,砖木结构以中等破坏为主,砖混结构房屋少数中等破坏,多数以轻微破坏和基本完好为主;在Ⅵ度情况下,土木结构房屋以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为主,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房屋基本完好,无损坏。

王海潮[6](2020)在《支撑结构及其对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砖混结构作为我国一种极为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但随着大量的工程实践,其砌体材料抗弯、抗剪和抗拉性能差,砂浆粘结力弱,整体性一般的缺点逐渐显现。历次的地震灾害统计也表明,砖混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发生损坏或坍塌,抗震性能较差,因此,针对砖混结构进行震前加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砖混结构设计了多种支撑加固方案,研究各工况条件下砖混结构的破坏形式及特点,对比不同地震强度下支撑方案对砖混结构的抗震加固效果,从而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支撑结构设计。基于支撑结构的应用特点,确定木材为其构造材质,并介绍了选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同时依据砖混结构的破坏特点,并参考实际抗震及救援支撑工具的构造经验,设计了“门”式和“窗”式两大类各四种支撑结构形式,并给出了具体的几何尺寸及应用环境。(2)支撑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支撑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位移控制的加载方式,对各形式支撑进行竖向承载力和抗侧向承载力分析;通过位移、应力的变化,获得支撑的竖向和侧向极限承载力及极限位移,对比研究各支撑的性能特点。(3)砖混结构模型建立。本文依据常见砖混住宅的建筑特点,设计了一栋三层砖混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其材质参数,并与规范对比,验证其设计合理性。同时利用ABAQUS软件,选择CDP模型及整体式建模方法完成砖混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4)支撑方案的加固效果分析。利用ABAQUS研究支撑加固前后,砖混结构模型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墙体损伤及层间位移;对比发现:砖混结构破坏主要发生在门窗洞口处,一层底部墙体处,建筑拐角和墙体连接处,与实际震害表现相符;选用的四种支撑搭配使用对砖混结构有着较好的加固效果,其中C3M2组合效果最优;“窗”式和“门”式两类支撑替换或叠加使用对最终的加固效果影响有限;支撑布置于不同楼层对加固效果影响显着,但应保证在低楼层布置支撑;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支撑对砖混结构的加固效果会逐渐减弱。因此,采用支撑对砖混结构进行抗震加固是可行的。

翟延彬[7](2019)在《某砖混结构火灾后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火灾,是危害当今社会公众安全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灾害之一。进入二十世纪后,建筑物火灾案例数量也随之增多。建筑物火灾的发生,不仅对人类生命造成了威胁,还对经济财产产生了危害。如何能恢复火灾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对人类来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砖混结构火灾后的检测鉴定和加固设计为研究背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1)对于火灾结构现场进行火作用、构件损伤程度、残留物调查,从燃烧时间、构件损伤和残留物特征方面确定过火温度,并划分温度场;同时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构造措施核查。(2)根据建筑物的实际过火情况,选取符合该结构的检测方法。分别从基础、截面尺寸、烧结砖和砂浆强度、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构件强度等多方面进行性能检测,并将现场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3)对火灾后的砌体墙和混凝土构件进行承载力的计算,利用PKPM软件根据实测数据对工程进行承载力计算,将两者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吻合;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对实际工程进行鉴定评级。(4)利用PKPM软件对火灾后的结构进行多方面计算分析,根据实际工程受损情况提出合理加固方案,将方案输入PKPM软件中进行加固设计验算,并进行加固前后的对比分析。

于亚利[8](2019)在《山区场地砖混结构基础形式对倾斜损伤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山区场地的利用率逐步增加,而山区场地较多存在不良地质条件,一旦地基处理欠佳或后期使用不当就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砖混结构延性较差,发生不均匀沉降时更易发生损伤。在地基处理和后期使用情况相同时,基础形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性,因而山区场地砖混结构在不同基础形式下倾斜损伤的分析研究具有实践意义。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和相关工程资料,对国内外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有限元分析进行了简单介绍。以张家口地区某砖混结构住宅楼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该砖混结构住宅楼分别采用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时在不同倾斜量下的倾斜损伤进行分析。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建立地基土-基础-上部砖混结构共同作用的ABAQUS有限元模型,定义了该模型的基本假定条件;阐述了该模型单元、几何尺寸及相关材料本构关系的选定;介绍了该工程实例有限元模型的网格、载荷、分析步、边界条件和接触约束的设定以及分析工况的设置。(2)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对在0.1m、0.2m、0.4m和0.6m的倾斜量下,该砖混结构建筑分别采用宽度为1.4m、1.8m和2.2m,厚度0.4m、0.6m的条形基础对基础应力、上部结构位移、上部结构应力和建筑物变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3)对在0.1m、0.2m、0.4m和0.6m的倾斜量下,该砖混结构建筑分别采用厚度为0.4m、0.6m和0.9m,筏板悬挑长度0.7m、0.9m和1.1m的筏板基础对基础应力、上部结构位移、上部结构应力和建筑物变形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4)对采用厚度0.4m,条形基础宽度1.4m与筏板基础悬挑长度0.7m,条形基础宽度1.8m与筏板基础悬挑长度0.9m和条形基础宽度2.2m与筏板基础悬挑长度1.1m这三种尺寸下的两种基础形式对上部结构倾斜损伤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5)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从结构安全和经济节约的角度为山区场地砖混结构基础形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最后,总结了全部研究成果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刘磊[9](2019)在《兰州铁路局银川房建段房屋墙体裂缝形成原因及加固措施研究》文中认为砌体结构在我国已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量大面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砌体结构墙体会出现多种形式的裂缝,导致危及房屋整体结构安全。特别是对于铁路企业的房建管理部门而言,银川房建段管辖的1248公里铁路线两侧的站区房屋构筑物设备有95%为砌体结构,且大部分建造时间是90年代初,根据历年春秋检得到的数据,部分“四电”房屋出现了墙体裂缝现象,“四电”房屋是为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电力四个专业提供设备保护的房屋,室内的行车信号通信设备是保障铁路安全运营的心脏,一旦房屋出现墙体开裂现象,室内行车设备的安全隐患将倍增,严重危及行车安全。房屋管理部门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加固修缮,但由于未对墙体裂缝的成因及加固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使得加固修缮后的效果不佳,有的甚至进行二次修复,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对寒冷地区铁路沿线的站区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进行研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墙体加固修缮方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银川房建段管辖的宁东南铁路站区房屋墙体裂缝为背景,结合铁路沿线周边实际情况,采用了等时间观察记录法研究了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成因,以施工便捷、费用经济、效果明显为目的,以“异部位、异方法”的思路,分别对外墙、内墙及墙下基础提出了加固方案,并在部分铁路站区房屋的加固修缮中进行了应用。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等时间观察记录法能较精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房屋墙体裂缝的性质和发展变化速度,对确定墙体裂缝的成因较为有效;(2)铁路沿线房屋墙体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地勘不详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火车运行震动、散水旁小菜园浇水方式不当导致墙体基础长期受水浸泡。(3)通过“异部位、异方法”的思路既外墙裂缝采用钢丝网片整墙加固法,内墙采用配筋修缝加固法,外墙墙体下的屏础采用植筋加固法,内墙墙体下的基础采用注浆加固法,能够达到预期的加固目标,且施工便捷、费用经济、效果明显。

周金顺[10](2013)在《既有砖混结构抗震加固优化及其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砖混结构是主要的几种房屋结构形式之一,在中国广大的非一线城市、城镇和农村大量存在。由于大量的既有砖混结构建筑物抗震安全性不足且已经进入维修加固期,加上由于经济、工期、效益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抗震鉴定、加固和改造的需求很大。如何低成本地对既有砖混结构进行抗震加固,确保其安全和可靠,是个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是在他人的研究基础上,从检测结果分析和病害总结、基于PKPM的加固设计方案优化及评价、基于ANSYS的混合体系地震动力学分析和抗震性能评价,以及砖混结构抗倒塌性能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前期工作中,在做好现状总结和典型结构分析对象选择的基础上,做好检测鉴定和病害总结工作,对分析对象---某砖混结构医院进行了仔细的检测和鉴定,对加固重点进行了优化。在主体工作中,首先利用国家认证和推广的结构设计和鉴定加固软件PKPM(2010版)中的砌体加固模块进行验算,进行了病房楼的出屋面不规则楼电梯间的加固设计方案优化和加固后结构性能评估和经济性评价;连体砖混结构(体检楼)断开前后不同加固处理方法的抗震安全性评价,以及断开前后该体检楼墙段的抗震性能评价。其次研究砖混结构的ANSYS数值模拟方法,利用ANSYS软件建立混合体系砖混结构模型,对一个顶层是框架的砖混结构ANSYS三维模型进行时程分析,计算该混合体系建筑在地震动力作用下的响应,评价了其抗震性能。在比较和评价的同时对砖混结构的抗震性能做了机理分析。最后根据鲁棒性理论提出一种可用于加固后砖混结构抗倒塌性能方面的评价方案。

二、某砖混结构工程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砖混结构工程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墙体抗震性分析的砖混结构鉴定加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受损后结构安全性鉴定与加固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验证
    2.1 有限元基本理论
    2.2 有限元模型建立步骤
        2.2.1 单元类型选取
        2.2.2 本构关系选取
        2.2.3 建立模型所需条件
    2.3 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2.3.1 参考试验模型介绍
        2.3.2 参考试验加载概况
        2.3.3 参考试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4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加固方式下砌体墙抗震性能对比
    3.1 引言
    3.2 两种加固方式简介
        3.2.1 钢筋网片水泥砂浆加固简介
        3.2.2 扶壁柱加固简介
    3.3 模型介绍及加载方案的确定
        3.3.1 模型介绍
        3.3.2 模型加载方案
    3.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4.1 墙体滞回曲线对比
        3.4.2 墙体骨架曲线对比
        3.4.3 墙体刚度对比分析
        3.4.4 墙体延性对比分析
        3.4.5 耗能能力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筑物爆炸后结构检测与鉴定
    4.1 理论研究与现场情况调查
        4.1.1 工程实例概况
        4.1.2 结构损伤调查及缺陷普查
        4.1.3 构造设置情况检查
        4.1.4 破坏等级划分
    4.2 建筑物结构性能检测
        4.2.1 地基基础检测
        4.2.2 砌体砂浆强度检测
        4.2.3 混凝土构件强度检测
        4.2.4 混凝土耐久性检测
        4.2.5 建筑结构整体垂直度的检测
    4.3 建筑物安全性鉴定评级
        4.3.1 建筑物鉴定流程
        4.3.2 地基基础安全性鉴定
        4.3.3 上部承重结构安全性鉴定
        4.3.4 建筑物安全性鉴定评级
        4.3.5 建筑适修性评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爆炸后结构加固设计
    5.1 结构加固原则
    5.2 结构加固设计方法
        5.2.1 砌体构件加固设计
        5.2.2 混凝土构件加固设计
    5.3 加固后模型计算分析
        5.3.1 抗震计算
        5.3.2 受压计算
        5.3.3 高厚比
        5.3.4 局部承压
    5.4 加固后模型计算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农村建筑区域特点及典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村房屋情况
        1.1.2 农村地震灾害
        1.1.3 农村房屋抗震能力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农村建筑主要结构类型及地理区域划分
    2.1 农村建筑主要结构类型分类
        2.1.1 房屋建筑结构类型分类研究成果
        2.1.2 农村房屋建筑整体情况
        2.1.3 农村房屋建筑主要结构类型分类结果
    2.2 农村建筑地理区域划分
        2.2.1 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2.2.2 中国地震带分布
        2.2.3 农村建筑地理区域划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村房屋建筑形式及区域特点
    3.1 土木结构房屋建筑形式及区域特点
        3.1.1 土木结构房屋基本形式
        3.1.2 土木结构房屋区域特点
        3.1.3 各区域土木结构房屋结构特点整理分析
    3.2 木结构房屋建筑形式及区域特点
        3.2.1 木结构房屋基本形式
        3.2.2 木结构房屋区域特点
        3.2.3 各区域木结构房屋结构特点整理分析
    3.3 石结构房屋建筑形式及区域特点
        3.3.1 石结构房屋基本形式
        3.3.2 石结构房屋区域特点
        3.3.3 各区域石结构房屋结构特点整理分析
    3.4 砖木结构房屋建筑形式及区域特点
        3.4.1 砖木结构房屋基本形式
        3.4.2 砖木结构房屋区域特点
        3.4.3 各区域砖木结构房屋结构特点整理分析
    3.5 砖混结构房屋建筑形式及区域特点
    3.6 框架结构房屋建筑形式及区域特点
    3.7 其他结构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房屋建筑区域分布及发展
    4.1 农村房屋建筑分布数据
        4.1.1 农村实地调研及历史研究资料
        4.1.2 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份农村房屋数据
        4.1.3 农村房屋数据对比分析
    4.2 农村房屋建筑分布特点
        4.2.1 农村房屋建筑结构区域比例
        4.2.2 农村房屋建筑结构数量等级
        4.2.3 农村房屋建筑分布情况对比分析
    4.3 农村房屋建筑结构发展历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村房屋建筑震害特点及抗震能力分析
    5.1 农村房屋建筑震害分析
        5.1.1 农村房屋建筑历史地震震害分析
        5.1.2 农村房屋建筑震害特点及成因
    5.2 农村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分析
        5.2.1 房屋破坏等级及震害指数
        5.2.2 农村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对比分析
        5.2.3 农村房屋建筑地震易损性曲线对比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农村房屋地震易损性计算方法
    6.1 引言
    6.2 农村房屋建筑地震易损性分析计算方法研究思路
        6.2.1 主要影响因素的选择及权重确定
        6.2.2 房屋抗震能力综合评分
        6.2.3 地震易损性矩阵模拟
    6.3 方法验证
    6.4 西藏日喀则地区土木结构房屋地震易损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5)青海共和地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分析及诱发地震震害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村镇房屋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建筑物震害预测理论
    2.1 概述
    2.2 建筑物震害预测步骤
    2.3 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青海省历史地震背景及村镇房屋震害预测分析
    3.1 引言
    3.2 青海农村房屋基本概况
    3.3 青海历史地震背景
    3.4 农村民居房屋震害特点
    3.5 青海民居震害预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共和地区村镇房屋现状调查
    4.1 调查概况
    4.2 调查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共和地区农村民居震害预测
    5.1 砖混结构震害预测结果
    5.2 砖木结构震害预测结果
    5.3 土木结构震害预测结果
    5.4 农村房屋震害预测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共和地区诱发地震评价与震害预测
    6.1 区域地质背景与地震活动性分析
    6.2 区域应力场特征分析
    6.3 断层稳定性与诱发地震分析
    6.4 农村房屋震害预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基本信息

(6)支撑结构及其对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砖混结构的震害特点
        1.2.2 砖混结构常见加固措施
        1.2.3 支撑结构构造特点及应用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支撑结构的材质介绍及尺寸设计
    2.1 支撑结构材质介绍
        2.1.1 木材本构关系模型
        2.1.2 木材弹性本构方程
        2.1.3 木材屈服准则
        2.1.4 木材的材料参数
    2.2 支撑结构尺寸设计
        2.2.1 支撑结构的截面尺寸
        2.2.2 支撑结构的平面构造形式
    2.3 本章小结
3 支撑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3.1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选取
    3.2 支撑结构模型的建立
    3.3 支撑的竖向承载力分析
        3.3.1 应力云图对比
        3.3.2 承载极限对比
    3.4 支撑的抗侧向承载力分析
        3.4.1 应力云图对比
        3.4.2 承载极限对比
    3.5 支撑的承载性能评价
    3.6 本章小结
4 砖混结构有限元模型介绍
    4.1 有限元分析软件选取
    4.2 砌体建模方法介绍
    4.3 砖混结构的材料特性
        4.3.1 材料破坏准则
        4.3.2 砌体本构关系模型
        4.3.3 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
        4.3.4 钢筋本构关系模型
    4.4 砖混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4.4.1 模型尺寸及材质
        4.4.2 建模参数设定
    4.5 本章小结
5 砖混结构支撑加固效果分析
    5.1 砖混结构的模态分析
    5.2 地震波选用及加载
    5.3 支撑布置位置选取
    5.4 砖混结构性能评价指标
    5.5 不同支撑构造形式的加固效果对比
        5.5.1 受拉损伤云图对比
        5.5.2 墙体受拉损伤参数对比
        5.5.3 墙体受拉损伤面积对比
        5.5.4 层间位移角对比
    5.6 不同支撑布置形式的加固效果对比
        5.6.1 受拉损伤云图对比
        5.6.2 墙体受拉损伤参数对比
        5.6.3 墙体受拉损伤面积对比
        5.6.4 层间位移角对比
    5.7 不同支撑布置楼层的加固效果对比
        5.7.1 受拉损伤云图对比
        5.7.2 墙体受拉损伤参数对比
        5.7.3 墙体受拉损伤面积对比
        5.7.4 层间位移角对比
    5.8 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支撑加固效果对比
        5.8.1 受拉损伤云图对比
        5.8.2 墙体受拉损伤参数对比
        5.8.3 墙体受拉损伤面积对比
        5.8.4 层间位移角对比
    5.9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某砖混结构火灾后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火灾后结构安全性鉴定与加固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火灾后结构火作用与结构损伤调查
    2.1 工程概况
    2.2 火作用调查
        2.2.1 火灾现场调查
        2.2.2 火灾温度的判定
        2.2.3 火灾温度场的划分
    2.3 构件损伤调查
    2.4 结构构造检查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火灾后结构性能检测
    3.1 基础性能检测
    3.2 烧结砖强度检测研究
        3.2.1 烧结砖强度检测方法
        3.2.2 烧结砖强度现场检测
    3.3 砂浆强度检测研究
        3.3.1 砂浆强度检测方法
        3.3.2 砂浆强度现场检测
    3.4 砌体强度检测
        3.4.1 砌体强度检测方法
        3.4.2 砌体强度现场检测
    3.5 混凝土构件强度检测
        3.5.1 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
        3.5.2 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
    3.6 钢筋配置检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火灾后结构承载力计算及构件鉴定评级
    4.1 火灾后结构承载力的计算
        4.1.1 火灾后砌体墙抗压承载力的计算
        4.1.2 火灾后砌体墙抗剪承载力的计算
        4.1.3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4.1.4 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4.1.5 局部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4.1.6 PKPM软件承载力的计算
    4.2 火灾后构件鉴定评级
        4.2.1 初步鉴定评级
        4.2.2 详细鉴定评级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火灾后结构加固设计与分析
    5.1 火灾后结构加固原则
    5.2 火灾后结构加固设计方法
        5.2.1 砌体结构直接加固法
        5.2.2 砌体结构间接加固法
        5.2.3 构造性加固方法
    5.3 原结构模型计算分析
        5.3.1 抗震计算
        5.3.2 受压计算
        5.3.3 高厚比
        5.3.4 局部承压
    5.4 火灾后结构加固方案的选择
    5.5 火灾后结构加固构造措施
        5.5.1 构造柱措施
        5.5.2 钢筋网水泥砂浆法措施
        5.5.3 增大截面法措施
        5.5.4 纤维布粘贴法措施
    5.6 结构加固前后对比分析
        5.6.1 抗震计算
        5.6.2 受压计算
        5.6.3 高厚比
        5.6.4 局部承压
        5.6.5 加固前后计算对比分析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8)山区场地砖混结构基础形式对倾斜损伤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1.2.2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1.3 不均匀沉降的产生机理、原因及防治措施
        1.3.1 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产生机理
        1.3.2 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1.3.3 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防治措施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工程实例有限元模型建立
    2.1 工程背景
        2.1.1 工程概况
        2.1.2 工程地质条件
        2.1.3 建筑物现状
    2.2 有限元模型建立
        2.2.1 有限元法原理
        2.2.2 模型假定条件
        2.2.3 相关材料本构关系
        2.2.4 模型的几何尺寸
        2.2.5 模型选择
        2.2.6 网格划分
        2.2.7 载荷定义
        2.2.8 边界条件及接触约束设定
        2.2.9 分析步设定
    2.3 有限元分析工况设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采用条形基础的砖混结构不均匀沉降的分析研究
    3.1 条形基础宽度对基础应力的影响
    3.2 条形基础宽度对上部结构位移的影响
    3.3 条形基础宽度对上部结构应力的影响
    3.4 条形基础宽度对上部结构变形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采用筏板基础的砖混结构不均匀沉降的分析研究
    4.1 筏板基础厚度对砖混结构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4.1.1 筏板基础厚度对基础应力的影响
        4.1.2 筏板基础厚度对上部结构位移的影响
        4.1.3 筏板基础厚度对上部结构应力的影响
        4.1.4 筏板基础厚度对上部结构变形的影响
    4.2 筏板基础悬挑长度对砖混结构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4.2.1 筏板基础悬挑长度对基础应力的影响
        4.2.2 筏板基础悬挑长度对上部结构位移的影响
        4.2.3 筏板基础悬挑长度对上部结构应力的影响
        4.2.4 筏板基础悬挑长度对上部结构变形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两种基础形式下的砖混结构不均匀沉降对比分析研究
    5.1 两种基础形式下的上部结构位移对比分析
    5.2 两种基础形式下的上部结构应力对比分析
    5.3 两种基础形式下的上部结构变形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兰州铁路局银川房建段房屋墙体裂缝形成原因及加固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建筑物墙体裂缝原因和加固国内研究现状
        1.3.2 建筑物墙体裂缝原因和加固国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技术线路
2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现场情况调研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地质情况
    2.3 病害损伤情况及损伤部位
        2.3.1 墙体裂缝病害损伤状况及部位
        2.3.2 地基基础病害损伤状况及部位
        2.3.3 承重结构病害损伤状况及部位
    2.4 墙体砖砌体砌筑形式情况
    2.5 主要构件材料组成情况
    2.6 本章小结
3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墙体裂缝特征及分析
    3.1 屋面裂缝研究方法
    3.2 房屋墙体裂缝成因分析
        3.2.1 房屋墙体裂缝初步原因分析
        3.2.2 房屋墙体裂缝系统原因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墙体裂缝加固方法研究
    4.1 房屋墙体裂缝加固意义
    4.2 房屋墙体裂缝加固基本原理
    4.3 房屋墙体非受力裂缝的处理方法
    4.4 房屋墙体受力裂缝的处理方法
    4.5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地基基础加固方法研究
        4.5.1 地基注浆加固法
        4.5.2 基础加固法
    4.6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加固修缮方案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既有砖混结构抗震加固优化及其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课题来源
第二章 某砖混结构检测鉴定和加固重点确定
    2.1 工程概况
    2.2 建筑结构现状的检测与复核
    2.3 房屋结构损伤状况的检测
    2.4 材料强度的检测
    2.5 房屋抗震一级鉴定
    2.6 房屋结构安全性的计算分析
    2.7 鉴定结论和病害总结
    2.8 主要技术依据
第三章 基于 PKPM 的加固方案优选、效果评价和规律总结
    3.1 砖混结构抗震加固设计优化的困难
    3.2 病房楼加固方案优选、加固效果评价和机理分析
        3.2.1 对第一二三层结构和女儿墙的加固
        3.2.2 第四层屋顶间的加固优化
    3.3 连体砖混结构不同处理方法的抗震安全性评价
        3.3.1 检验楼概况及其抗震鉴定
        3.3.2 断开处理前后四种工况设计
        3.3.3 不同处理方案的加固效果评价及对比
        3.3.4 相同工况下结构布置对大段纵横墙抗震性能的影响
        3.3.5 各个纵墙墙段抗震安全性评价
第四章 混合体系抗震动力学分析和抗震性能评价
    4.1 研究背景
    4.2 有限元计算模型
    4.3 动力分析方法的选择
    4.4 ANSYS 结构时间历程分析方法
    4.5 静力分析结果
    4.6 罕遇地震和重力作用下的节点位移和应力云图
    4.7 不同位置下的位移特点
    4.8 抗震性能评价
第五章 砖混结构抗震鲁棒性评价
    5.1 砖混抗倒塌评价及加固面临的困难
        5.1.1 砖混结构基础理论研究不充分
        5.1.2 砖混结构的模拟方法研究不充分
        5.1.3 既有砖混结构自身的问题
        5.1.4 加固优化难度大成本高
        5.1.5 加固效果定量评价难度大
    5.2 鲁棒性评价办法
        5.2.1 定义
        5.2.2 基于位移的量化评价方法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某砖混结构工程墙体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某砖混结构加层及抗震加固设计研究[D]. 张瑾琳. 河北工程大学, 2021
  • [2]青海省共和地区农村民居特征与抗震性能分析[J]. 王洪,王成虎,安易飞,陈念,周昊. 震灾防御技术, 2021(02)
  • [3]基于墙体抗震性分析的砖混结构鉴定加固设计研究[D]. 李文哲.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4]农村建筑区域特点及典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D]. 田得元.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21
  • [5]青海共和地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分析及诱发地震震害预测[D]. 王洪.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2021
  • [6]支撑结构及其对砖混结构抗震加固效果的研究[D]. 王海潮.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7]某砖混结构火灾后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研究[D]. 翟延彬.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2)
  • [8]山区场地砖混结构基础形式对倾斜损伤影响的研究[D]. 于亚利.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19(08)
  • [9]兰州铁路局银川房建段房屋墙体裂缝形成原因及加固措施研究[D]. 刘磊.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10]既有砖混结构抗震加固优化及其效果评价[D]. 周金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06)

标签:;  ;  ;  ;  ;  

某砖混结构工程墙体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