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育教学中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学生体育教学中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一、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转变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昌[1](2010)在《对体育是社会安全阀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社会在不断运动变化着,其间会积聚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在没有激化之前,社会看似宁静祥和,而一旦激化之后,社会就会动荡不安。社会冲突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短期之内,它会造成社会财富的重大损失,人们心理上的恐慌。所以如何控制社会矛盾以防其激化是社会研究者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体育的特点出发,对体育是社会的安全阀进行了探讨。

简福平[2](2005)在《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以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与控制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非常重要、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众所周知,攻击性行为(Aggression behavior)是儿童、青少年中一种常见的行为,它的控制、转化与矫正在个体社会性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攻击性行为不仅影响小学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影响我们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控制、减少小学儿童攻击行为的发生,而且有益于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目前,国外对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国内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更为缺乏,更无专门的对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研究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既有助于丰富国内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理论,又有助于培养小学儿童的良好社会适应行为。 本研究遵循“理论分析—编制问卷—测量、观察、访谈—特点分析”的研究思路,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情境观察、个案访谈研究等方法。在文献分析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问卷》和《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揭示了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类型和手段,阐释了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类型和手段的发展特点,并针对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问卷》和《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问卷》的编制;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和手段的发展特点研究;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与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关系模型的构建;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情境观察和访谈研究。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是一个三阶一因素二阶二因素一阶六因素的层级结构模型。其中三阶因素为小学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二阶二因素分别为敌意性攻击行

陈伟,王建伟,包军,杨建财[3](2002)在《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转变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转变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转变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对体育是社会安全阀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科塞社会“安全阀”思想的内容
2. 安全阀是发泄敌对情绪的合理通道
3 体育的社会安全阀功能
    3.1 体育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情绪发泄的场所
    3.2 释放社会压力
    3.3 体育为人们提供了利益表达和交友的一个渠道
4 为体育社会安全阀功能更好的发挥创造条件
5 结束语

(2)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问题提出
    1.1 研究价值
        1.1.1 理论价值
        1.1.2 实践价值
    1.2 研究现状
        1.2.1 概念界定
        1.2.2 攻击性行为形成原因的几种理论
        1.2.3 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1.2.4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研究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1 从研究的对象来看
        1.3.2 从研究的方法来看
        1.3.3 从研究的取向来看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构想
        1.4.3 研究假设
        1.4.4 研究方法
2 研究一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的实证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被试
    2.3 研究材料
    2.4 研究程序
    2.5 统计工具
    2.6 结果与分析
        2.6.1 项目分析
        2.6.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2.7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问卷的验证性研究
    2.8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2.8.1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问卷的信度检验
        2.8.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问卷的效度检验
    2.9 结论
3 研究二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的发展特点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被试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结果与分析
        3.4.1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总体水平的比较
        3.4.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的性别差异
        3.4.3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的学校类型差异
        3.4.4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的年级特征
    3.5 结论
4 研究三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被试
    4.3 研究材料
    4.4 研究程序
    4.5 统计工具
    4.6 结果与分析
        4.6.1 项目分析
        4.6.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4.7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问卷的验证性研究
    4.8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4.8.1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问卷的信度检验
        4.8.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问卷的效度检验
    4.9 结论
5 研究四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的发展特点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被试
    5.3 研究工具
    5.4 研究结果与分析
        5.4.1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总体水平的比较
        5.4.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的性别差异
        5.4.3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的学校类型差异
        5.4.4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的年级特征
    5.5 结论
6 研究五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与攻击性行为手段关系模型的初步建构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被试
    6.3 研究假设
    6.4 研究工具
    6.5 研究结果
        6.5.1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与攻击性行为手段的相关分析
        6.5.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各类型对攻击性行为手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6.5.3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与攻击性行为手段关系模型的初步建构
    6.6 结论
7 研究六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自然情境观察研究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对象
    7.3 研究工具
    7.4 研究程序
    7.5 研究结果
    7.6 结论
8 研究七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表现的个案访谈研究
    8.1 研究目的
    8.2 研究被试
    8.3 研究程序
    8.4 研究结果与分析
9 总讨论
    9.1 本研究的方法学思考
    9.2 问卷的编制
        9.2.1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问卷的编制
        9.2.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问卷的编制
    9.3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发展特点的研究
        9.3.1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的总体发展特点
        9.3.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的性别差异
        9.3.3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的学校类型差异
        9.3.4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类型的年级特征
    9.4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发展特点的研究
        9.4.1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的总体发展特点
        9.4.2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的性别差异
        9.4.3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的学校类型差异
        9.4.4 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手段的年级特征
    9.5 本研究有待完善和深入之处
    9.6 本研究对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教育干预的启示
        9.6.1 对攻击者的教育干预
        9.6.2 对被攻击者的教育干预
10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转变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对体育是社会安全阀的探讨[J]. 张旭昌.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0(03)
  • [2]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D]. 简福平. 西南师范大学, 2005(06)
  • [3]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转变对策[J]. 陈伟,王建伟,包军,杨建财.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6)
学生体育教学中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