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夷山-铜山岭-都邦岭花岗岩带低钕模式时代的成因

九夷山-铜山岭-都邦岭花岗岩带低钕模式时代的成因

一、九嶷山-铜山岭-都庞岭花岗岩带低钕模式年龄的成因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盛海琴[1](2021)在《南岭金鸡岭岩体成因与构造属性》文中指出南岭地区以大规模成岩成矿为特征,花岗质岩石和与之相关的金属矿床广泛发育。虽然近年来对该区成岩成矿的研究成果较多,但目前对燕山期以来的构造属性、动力学机制和演化过程等问题仍争议不断。基于此,本文以位于南岭构造岩浆带西段的金鸡岭岩体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矿物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等方法探讨金鸡岭岩体的成因与构造属性,进而为区域燕山期岩体的演化与成矿潜力评价提供参考依据。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补体)成岩时代较粗中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主体)花岗岩晚,形成时代分别为156.4±0.66Ma、153.0±2.2Ma,均为燕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电子探针(EPMA)结果显示金鸡岭岩体中黑云母为铁叶云母和黑鳞云母,属于原生成因;绢云母为铁锂云母,属于热液成因;粗中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压力为2.77~4.52kbar,估算其侵位深度>10km,形成温度为530-680℃;氧逸度落入QFM-HM之间,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黑云母则落入NNO-HM范围,暗示补体氧逸度升高利于锡石的结晶与成矿。金鸡岭岩体具有典型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岩体整体具有富硅、碱,贫钙、镁的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弱过铝质花岗岩;高Zr+Nb+Ce+Y含量、高锆石饱和温度、高Ga/Al(×104)和Fe O*/Mg O比值,亏损高场强元素Ba、Sr、P、Ti等和Eu负异常等。主体花岗岩较补体花岗岩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总量、LREE/HREE比值和(La/Yb)N比值;两类花岗岩分异指数(DI)分别为88.76~94.39、90.68~95.87,δEu值为0.049~0.063、0.003~0.007,其中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样品铕亏损十分剧烈,无明显的轻重稀土分馏且具有明显四分组效应。Sr同位素初始值介于0.71258~0.73251之间,εNd(t)值均为负值,集中于-5.83~-11.63之间,εHf(t)值介于-3.6~-7.3,暗示金鸡岭岩体源区为地壳泥质岩和杂砂岩;二阶段钕、铪模式年龄分别为1084~1556Ma、1427~1661Ma,暗示其源岩从地幔储库中脱离的时间为中元古代。结合南岭地区地质演化史,大地构造背景为太平洋板块低角度俯冲引起的陆内伸展环境。

张薇洁[2](2020)在《A型花岗岩成因的热力学模拟》文中认为A型花岗岩由于特殊的构造背景和动力学意义而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一旦清楚封闭系统中A型花岗质熔体组分的特征随不同岩石化学条件的变化,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A型花岗岩成因,然而对于其形成的岩石化学制约还存在很多争议。因此,本文利用实验岩石学已有成果,结合热力学模拟的研究方法进行准确性校正,通过控制源区组分、水含量、温压、氧逸度等变量进行热力学模拟,按照铁指数、修改的碱钙指数等指标对封闭系统中A型花岗岩成因的岩石化学制约进行深入探讨。先前实验岩石学认为A型花岗岩的成因与高温、低压、低氧逸度以及源岩组分等因素相关。然而,源岩组分和形成条件是如何具体影响封闭体系中形成的花岗质熔体组分并不清楚。本文针对封闭系统中A型花岗岩成因的岩石化学制约因素进行热力学模拟并作出详细的讨论和补充,认为源岩是制约A型花岗岩成因的先决条件,基性-酸性岩都可能是A型花岗质熔体的源岩,源岩成分铁含量越高,则越容易形成A型花岗岩。温压条件对任何源岩形成A型花岗岩的影响都非常大,但是制约生成A型花岗岩很可能是中高地温梯度,而不是单纯的高温或压力条件。同一源岩在相同温压条件下还受制于氧逸度的影响,相对在氧逸度越低的还原环境中更容易产出A型花岗岩,铁质含量较高的源岩在轻氧化环境中仍能形成大量A型花岗岩,但随着氧逸度的增加,产出的A型花岗岩都会减少,甚至无法形成A型花岗岩。总的来说,约束A型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条件不是受单一因素的制约,而是受制于源岩、温度和氧逸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源岩成分铁含量越高,地温梯度越高,氧逸度越低,很容易形成A型花岗岩,即使温压条件和氧逸度利于形成A型花岗岩,而源岩成分铁含量非常低也不利于A型花岗岩的形成。我国华南地区A型花岗岩广泛发育,本文结合华南典型的A型花岗岩,讨论经不同源岩在同一氧逸度,温度700-1100℃,压力0.4-1.2GPa条件下是否利于生成A型花岗岩,从而为华南A型花岗岩成因分析提供数值模拟理论依据,为其成因提供不同的研究手段。在某种意义上,热力学模拟为地壳深部演化的定量研究成为可能,为补充岩石成因过程研究证据提供了高效而经济的新途径。

李伟[3](2019)在《赣南营前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岭地区广泛分布着不同地质时期的花岗岩,从晋宁期到喜山期均有出露,跟花岗岩有关的矿床也遍布全区。在南岭地区漫长的演化史上,燕山期是尤为重要的一个时期,燕山期南岭地区地壳活动极为活跃,集中发育了一大批含矿岩体。燕山早期,南岭处于造山后的“局部拉张-裂解”状态,此时频繁的岩浆活动造就了一系列的高钾钙碱性岩体和与之伴随的铜铅锌多金属矿,营前岩体就是其中之一。营前岩体位于江西省南部上犹县,是一个燕山期岩浆活动形成的复式岩体,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及其所含暗色包体,另有一少部分细粒花岗岩出露。前人已经对营前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但在岩体的成岩年龄、主体岩花岗闪长岩与成矿关系缺乏系统的论述,在崇-余-犹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集区,发育银铅锌矿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营前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岩做精确的锆石U-Pb年代学测试,对暗色包体及其寄主岩和细粒花岗岩做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从年代学,岩石学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角度,来讨论营前岩体的成因及其与成矿关系和构造演化环境。结合南岭燕山期成钨成锡成铜铅锌典型岩体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归纳总结不同成矿类型岩体的偏在性。锆石LA-ICP-MS结果获得花岗闪长岩年龄为166.0-173.3Ma,可以确定,营前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属中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闪长岩和细粒花岗岩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可归为I型花岗岩大类。微量元素组成中Ba、Nb、Sr、P、Ti表现出明显的亏损,Rb、U、La、Nd、Sm则相对富集。LREE富集,HREE亏损,Eu负异常不明显的特征,岩体的Isr=0.707920.70796,εSr(t)值为51.377.5Ma,εNd(t)值为-6.41-3.38,两阶段Nd模式年龄(T2DM)为12291471Ma。综合研究表明,营前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岩石圈“伸展-减薄”的构造环境,中太平洋板块北西向俯冲华夏板块,造成玄武质岩浆底侵下地壳熔融,混合部分幔源物质,形成营前岩体。对南岭地区燕山期成钨成锡成铜铅锌的含矿岩体综合研究表明:成钨花岗岩体,其中燕山早期最为多见,主要靠近郴州-临武断裂带或分布于东侧,岩石组合多为二云母花岗岩和(含电气石)石榴子石白云母花岗岩,暗色矿物黑云母含量低,少数存在角闪石,普遍含有电气石,岩体中常见围岩捕虏体,暗色微粒包体含量较低;成锡花岗岩体以燕山晚期最为多见,主要靠近郴州-临武断裂带或分布于西侧,岩石成因类型可划分为铝质A型和H型,岩石组合多见正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分异程度较高,两种成因类型岩石,均有较多的幔源物质参与;南岭地区成铜铅锌花岗岩体成岩时代集中于燕山期,且以燕山早期为主,主要靠近郴州-临武断裂带或分布,岩石成因类型划分为I型花岗岩,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暗色矿物含量较多,常见黑云母和角闪石,岩体中暗色包体相对不多,直径较小,分异程度较低,且其成岩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参与。通过对南岭地区中生代不同成矿花岗岩类的成矿偏在性对比研究发现,营前岩体的各项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都与区域成铜铅锌矿床地花岗岩特点相一致,结合营前岩体周围已发现地和岩体有关的矿床(点),尤其是目前已投入生产的焦里、井子坳银铅锌钨矿区可以确定,营前岩体的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偏在性,其成矿作用更倾向于矽卡岩型的银铜铅锌矿床。

王博[4](2019)在《华南燕山早期岩浆活动强度及动力学背景探讨》文中认为前人通过地球物理探测和野外实地观察,发现岩浆侵入体的等效长度与厚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几何化关系,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本文使用GIS对华南燕山早期花岗岩进行统计,并利用拟合后的经验公式对岩体体积进行估算。统计结果表明:华南燕山早期(200-140Ma)花岗岩总体积约260000km3,岩浆平均添加速率近4300km3/myr。早侏罗世(200-180Ma)的岩浆活动较为薄弱,因此,中-晚侏罗世岩浆平均添加速率可达到6500km3/myr。本文按照铁指数、修改的碱钙指数、铝饱和指数等三个指标,对华南燕山早期花岗质岩体进行非成因的描述性分类,结果显示,铁质、钙碱性、过铝质系列的花岗岩和镁质、钙碱性、过铝质系列的花岗岩数量最多。华南燕山早期花岗岩以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为主,其源岩主要为变质沉积物和英云闪长岩。通过锆饱和温度计算,发现华南存在多个岩浆高温区,在南岭地区形成了一个近东西向的高温带。利用Nd同位素进行壳幔物质比例计算,统计结果显示,燕山早期花岗岩以壳源型和壳幔混合型为主。通过汇编近年来华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测年数据,建立花岗岩年代学数据库。燕山早期出露的花岗岩主要分布在政和-大埔断裂以西,燕山晚期花岗岩体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呈反“C”型围限着燕山早期岩体。燕山早期岩体整体上呈现出北东向发育,其中南岭地区岩体长轴以近东西向为主,岩体的长轴发育明显受先存的断裂带和裂谷的控制。华南燕山早期大规模的花岗岩主要是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受印支后伸展和俯冲板片断离的双重影响;中-晚侏罗世花岗岩主要产自岩石圈持续伸展-减薄背景下。

符金豪,张建新,钟坚[5](2018)在《都庞岭-铜山岭-九嶷山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空间分带与岩体-地层-成矿作用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都庞岭—铜山岭—九嶷山地区位于南岭成矿带,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成矿区带,通过研究该区的区域地球化学空间分带与岩体-地层-成矿作用的关系,发现该地区Sn/W、Pb/Zn、(Pb+Zn)/(W+Sn)、W+Sn+Mo+Bi+Be、Cu+Pb+Zn+Cd+Ag、Au+Ag+As+Sb等参数变化趋势与钨锡铅锌矿化对应良好,元素分布与地质特征、矿化类型及规模密切相关,对于进一步开展该区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王云峰,杨红梅,张利国,卢山松,杨泽飞,邱啸飞,刘重芃[6](2017)在《湘东南铜山岭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与成矿物质来源——Sm-Nd等时线年龄和Pb同位素证据》文中提出铜山岭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地块湘南-桂东北坳陷与华夏地块粤北坳陷的拼贴部位,是中国南岭多金属成矿区代表性矿床之一。为确定矿床成矿时代,挑选铜山岭铅锌多金属矿床中含矿矽卡岩的石榴子石进行Sm-Nd同位素定年,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173±3Ma,指示成矿作用发生于燕山早期。对金属硫化物矿物进行了Pb同位素分析,其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平均值分别为18.602、15.701、38.729,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相对富集铀铅、略微亏损钍铅的上地壳源区。从(207Pb/204Pb)i-(206Pb/204Pb)i铅同位素演化模式图可知,寄主花岗闪长岩是铜山岭铅锌多金属矿床的重要物质来源,且成矿物质中可能含有寄存在花岗闪长岩中的地幔组分。

王云峰[7](2017)在《湘南铜山岭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与成矿物质来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铜山岭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地块湘南-桂东北拗陷与华夏地块粤北拗陷的拼贴部位,是我国南岭多金属成矿区代表性矿床之一。本论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查明铜山岭铅锌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和矿床特征、开展了Sm-Nd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Pb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以及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对铜山岭铅锌铜多金属矿床的含矿矽卡岩中石榴子石开展了Sm-Nd同位素定年分析,获得等时线年龄173 Ma。该年龄值略早于卢友月等(2015)和Zhao等(2016)的成岩成矿年龄,但是与王岳军等(2001)的花岗闪长岩的成岩时代一致,属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这表明铜山岭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在燕山早期可能存在多期次成岩成矿作用,而本论文得到的173 Ma可能限定了该矿床的初次成矿事件。对铜山岭铅锌铜多金属矿床的金属硫化物矿物进行Pb同位素组成分析,得到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的平均值分别为18.602、15.701、38.729,具有明显的富放射性成因铅特征。此外,硫化物矿物铅μ均值为9.64,高于正常铅μ值范围;Th/U平均值为3.81,略低于正常铅的范围。以上均表明铜山岭铅锌铜多金属矿床铅源物质成熟度高,且相对富集铀铅,略微亏损钍铅,具有上地壳源区特点。在(207Pb/204Pb)i-(206Pb/204Pb)i铅同位素演化模式图中,金属硫化物矿物样品数据点主要分布在寄主花岗闪长岩的范围,表明寄主花岗闪长岩可能是铜山岭铅锌铜多金属矿床的重要物质来源。对铜山岭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划分的成岩成矿阶段-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进行矿物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热液流体具有中-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的特征,其成岩成矿环境为浅成、低压。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关系图上,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岩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重合部分,指示了热液流体在这两阶段的继承演化特征。此外,有些数据点靠近大气降水的温度和盐度范围,表明热液流体在成矿过程中可能受到了大气降水的影响。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矽卡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可能是从非均匀流体中捕获的,代表了流体的不混溶特征。此外,由于铜山岭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发育钾长石化和绢云母化等标志性的水-岩反应,也可能是促使流体中金属硫化物沉淀聚集的重要因素。

张雄,曾佐勋,刘伟,潘黎黎,杨宝忠,刘建雄,魏运许,贺赤诚,李绍凡[8](2016)在《湘南—桂东北地区寒武—奥陶纪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湘南—桂东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沉积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有效年龄数据239组,年龄值变化范围较大(3146474 Ma),主要集中分布于26332473 Ma(峰值2500Ma),18801521 Ma(峰值1650 Ma),1146911 Ma(峰值970 Ma),896720 Ma(峰值800 Ma)和682474 Ma(峰值520 Ma)5个时间段。4件样品均记录了古太古代—中太古代年龄信息,同时以1146911 Ma和896720 Ma两个时间段年龄最集中,反映全球Grenville造山事件和全球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对研究区影响显着。此外,本次还获得大量泛非期(520 Ma左右)锆石年龄,认为全球泛非事件对华夏地块及其邻区影响显着,反映华夏地块与冈瓦纳大陆可能有一定亲缘性。结合前人资料,认为研究区位于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西南段碰撞拼合带,研究区地层同时接受两地块物质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华夏地块。

左昌虎[9](2015)在《湖南常宁康家湾铅锌矿床成因及与周边岩浆作用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康家湾铅锌矿床位于水口山矿田北东部,是该矿田内一座大型铅锌矿床。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本文通过水口山花岗闪长岩和老盟山流纹英安岩的岩石学,全岩化学、Sr-Nd-Pb同位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康家湾铅锌矿床的矿石矿物显微观察,电子探针分析,矿石S、Pb同位素、石英和浅色闪锌矿的H-O同位素、含矿方解石的C-O同位素分析,单矿物Rb-Sr同位素定年;康家湾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显微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等系统研究,探讨了康家湾铅锌矿床的成因及与周边岩浆作用关系。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水口山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6.0±1.0 Ma。岩石以高钾,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b、Th、U、La等)和Pb富集,重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HFSEs,Nb、Ta、Ti等)和Sr、Ba元素亏损为特征,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花岗闪长岩。全岩具有高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0.710230~0.710624,低的Nd同位素初始比值εNd(T)=-9.90~-9.27,较老的Nd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70~1.75 Ga,相对均一的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i=18.400~18.468,(207Pb/204Pb)i=15.632~15.670,(208Pb/204Pb)i=38.579~38.732];低的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初始比值εHf(T)=-10.80~-8.71,较老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75~1.88 Ga。老盟山流纹英安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156.7±1.6Ma。全岩以高钾,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b、Th、U等)和Pb富集,重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HFSEs,Nb、Ta、Ti、P等)和Sr、Ba等元素亏损为特征,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流纹英安岩。全岩具有高的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0.711648~0.711758,低的Nd同位素初始比值εNd(T)=-10.71~-10.28,较老的Nd一阶段模式年龄TDM=1.73~1.86 Ga,较均一的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i=18.365~18.412,(207Pb/204Pb)i=15.663~15.680,(208Pb/204Pb)i=38.625~38.666];低的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初始比值εHf(T)=-16.26~-9.86,较老的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82~2.22 Ga。表明水口山花岗闪长岩和老盟山流纹英安岩同属于晚侏罗世产物,成岩物质主要源于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混有少量地幔物质。康家湾铅锌矿的矿石硫同位素接近于零δ34SVCDT=-2.71‰~0.7‰;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206Pb/204Pb=18.427~18.573,207Pb/204Pb=15.671~15.695,208Pb/204Pb=38.762~38.964;表明矿石中的硫主要来自岩浆;铅主要来自地壳物质,可能混有少量地幔物质。含矿石英中的δD SMOW=-68.00‰~-60.00‰,δ18O H2O=0.04‰~2.31‰;浅色闪锌矿中的 δD SMOW=-108.00‰~-101.00‰,δ18O H2O=-10.92‰~-6.25‰,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混有大气降水。含矿方解石中的 δ13CVPDB=-3.70‰~-1.80‰,δ18OSMOW=12.20‰~16.00‰,含矿方解石中的碳、氧同位素与地层灰岩的碳、氧同位素大致相近,说明流体中的碳来自地层。闪锌矿(+石英+方解石)单矿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54.6±2.1 Ma,浅色闪锌矿单矿物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51.7±2.5 Ma,表明康家湾铅锌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石英、方解石和浅色闪锌矿中的流体包裹体显微观察表明,石英和浅色闪锌矿中的流体包裹体比较发育,主要为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伴有少量富气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5℃~389℃,盐度为0.2%~21.5%NaCl eq.。其中成矿期前均一温度峰值为310℃~330℃,盐度峰值为16%~18%NaCl eq.。成矿期均一温度峰值分别为300℃~320℃和120 ℃~140℃,盐度峰值分别为6%~8%NaCl eq.和2%~4%NaCl eq.。成矿期后均一温度峰值为100℃~120℃,盐度峰值为0%~2%NaCl eq.。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显示,流体属于H2O-NaCl体系。估算的成矿流体深度约1.4 km。说明康家湾铅锌矿床形成于浅成低温热液环境,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流体混合作用可能是成矿的主要机制。晚侏罗世,俯冲的古太平洋板块后撤,使得湘南地区岩石圈处于全面的拉张-减薄环境,导致地幔物质上涌,引发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熔融形成的岩浆沿断裂上侵或喷出地表,形成水口山花岗闪长岩和老盟山流纹英安岩。岩浆期后含Pb、Zn、Au、Ag、Cu的成矿元素的流体,在构造减压和大气降水混合作用下,使得流体中的成矿物质在适宜的构造部位富集沉淀成矿。

徐德明,蔺志永,骆学全,张鲲,张雪辉,黄皓[10](2015)在《钦-杭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文中认为钦-杭成矿带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Cu-Pb-Zn-Au、W-Sn-Bi-Mo和Fe-Mn-S多金属成矿带。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矿床的成因组合、形成构造环境及其随地质历史演化的特点,将钦-杭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归纳为中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新元古代海相沉积-变质型铁锰矿床、古生代海相沉积-叠生改造型铜铅锌铁锰矿床、加里东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钼金银多金属矿床、印支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锡铌钽铀多金属矿床、燕山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铜铅锌金钨锡多金属矿床、与区域动力变质热液作用有关的金银矿床等7个矿床成矿系列。进而讨论了各成矿系列的主要矿床类型、矿床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初步认为,中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块状硫化物铜多金属矿床与大陆边缘岛弧火山作用有关,主要分布于扬子陆块东南缘和华夏陆块西北缘古岛弧褶皱区;新元古代受变质铁锰矿床与大陆裂谷火山作用有关,并经受了后期区域变质、热变质作用的改造,主要分布于加里东期隆起区;古生代层控型铜铅锌铁锰矿床与海底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有关,且不同程度地受到后期岩浆-热液活动的叠加改造,主要分布于海西—印支期坳陷区与隆起区的过渡部位;加里东期斑岩-夕卡岩-热液脉型钨钼金银多金属矿床与奥陶纪末—志留纪陆内造山作用有关,主要分布于加里东期隆起区;印支期斑岩-夕卡岩-热液脉型钨锡铌钽铀多金属矿床与印支板块向华南板块的俯冲碰撞有关,成矿作用发生在后碰撞伸展阶段,主要分布于海西—印支期隆起区边缘;燕山期斑岩-夕卡岩-热液脉型铜铅锌金钨锡多金属矿床与岩石圈伸展引起的玄武岩底侵作用有关,广泛分布于海西—印支期拗陷区或中生代盆地边缘;与区域动力变质热液作用有关的金银矿床成矿系列,与印支—燕山期大规模的逆冲推覆作用有关,主要发育于钦-杭结合带两侧古陆边缘。

二、九嶷山-铜山岭-都庞岭花岗岩带低钕模式年龄的成因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九嶷山-铜山岭-都庞岭花岗岩带低钕模式年龄的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南岭金鸡岭岩体成因与构造属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花岗岩研究现状
        1.2.2 A型花岗岩研究现状
        1.2.3 南岭地区花岗岩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3 分析测试方法
    3.1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
    3.2 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
    3.3 电子探针测试方法
    3.4 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
4 金鸡岭岩体特征
    4.1 金鸡岭岩体岩相学特征
    4.2 金鸡岭岩体矿物化学特征
    4.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3.1 主量元素特征
        4.3.2 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
    4.4 Sr-Nd同位素特征
5 成岩年代学
    5.1 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特征
        5.1.1 锆石U-Pb年龄分析结果
        5.1.2 锆石Hf同位素特征
6 讨论
    6.1 云母分类与成因
    6.2 时代归属
    6.3 岩浆源区
    6.4 岩浆物理化学制约
    6.5 构造背景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A型花岗岩成因的热力学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工作量及成果
        1.4.1 研究工作量
        1.4.2 研究成果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热力学模拟方法及意义
    2.2 熔体活度模型
        2.2.1 模型1
        2.2.2 模型2
第3章 A型花岗岩
    3.1 A型花岗岩定义
    3.2 A型花岗岩特征
    3.3 华南A型花岗岩
第4章 岩石化学约束
    4.1 源岩成分
    4.2 水含量计算
    4.3 氧逸度计算
        4.3.1 计算fO_2 使用最广泛的经验公式
        4.3.2 计算fO_2的P-T经验公式
        4.3.3 fO_2计算
    4.4 温压条件
第5章 A型花岗岩源岩性质和部分熔融模拟
    5.1 热力学模拟结果
        5.1.1 英云闪长岩和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源岩部分熔融模拟
        5.1.2 紫苏花岗岩源岩部分熔融模拟
        5.1.3 铁闪长岩源岩部分熔融模拟
    5.2 讨论
    5.3 华南
        5.3.1 镁铁质源岩部分熔融模拟
        5.3.2 变沉积源岩部分熔融模拟
        5.3.3 混合源岩部分熔融模拟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赣南营前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 项目依托和实物工作量
    1.4 研究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5 南岭花岗岩与成矿关系研究现状
    1.6 南岭地区花岗岩研究进展
    1.7 南岭地区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进展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4 营前地区地质特征
第3章 岩体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3.1 样品分析方法
    3.2 岩体地质特征与样品描述
    3.3 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3.4 岩体的形成时代
第4章 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判别
    4.1 矿物学及岩石学特征判别
    4.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判别
    4.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判别
    4.4 构造环境综合判别
第5章 南岭中生代花岗岩类成矿偏在性对比研究
    5.1 成矿花岗岩类成岩时代
    5.2 不同类型含矿花岗岩地质与岩石学特征
    5.3 地球化学特征
    5.4 南岭中生代成矿花岗岩类成因
    5.5 营前岩体的成矿偏在性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4)华南燕山早期岩浆活动强度及动力学背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3 论文工作量
第2章 研究现状
    2.1 岩体几何形态
    2.2 花岗岩分类
    2.3 华南构造-岩浆动力学模式
    2.4 花岗岩物源及壳幔作用
第3章 区域地质背景
    3.1 大地构造位置
    3.2 构造单元划分
    3.3 华南地区构造演化
    3.4 中生代侵入岩概况
第4章 岩体时空分布
    4.1 燕山早期岩体发育特征
    4.2 岩体年代学特征
第5章 燕山早期岩浆活动强度
    5.1 岩体体积估算原理
    5.2 燕山早期岩体体积
    5.3 燕山早期岩浆活动强度
第6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6.1 花岗岩Frost分类
    6.2 燕山早期花岗岩类型
        6.2.1 A2a型花岗岩
        6.2.2 A2b型花岗岩
        6.2.3 A3a型花岗岩
        6.2.4 A3b型花岗岩
        6.2.5 A4b型花岗岩
        6.2.6 B1a型花岗岩
        6.2.7 B1b型花岗岩
        6.2.8 B2a型花岗岩
        6.2.9 B2b型花岗岩
        6.2.10 B3a型花岗岩
    6.3 锆饱和温度
    6.4 壳幔物质比例
第7章 讨论
第8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5)都庞岭-铜山岭-九嶷山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空间分带与岩体-地层-成矿作用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元素在区域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主要成矿元素的组合异常特征
    2.1 都庞岭-铜山岭-九嶷山地区W-Si-Li-Mo-F-Bi元素组合特征
    2.2 都庞岭-铜山岭-九嶷山地区Ag-Cd-Pb-Zn元素组合特征
3 区域地球化学空间分带与岩体—地层—成矿作用的关系
    3.1 元素分布与地质特征、矿化类型及规模密切相关
    3.2 花岗岩岩体与组合异常的关系
    3.3 地层与组合异常的关系
4 结论

(6)湘东南铜山岭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与成矿物质来源——Sm-Nd等时线年龄和Pb同位素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特征
3 样品处理及分析方法
4 分析结果
5 讨论
    5.1 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
    5.2 成矿物质来源:Pb同位素制约
6 结论

(7)湘南铜山岭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与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铅锌矿研究现状
        1.2.1 国内铅锌矿的资源储量
        1.2.2 国内铅锌矿的主要类型
        1.2.3 南岭地区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1.3 铜山岭铅锌铜多金属矿床研究现状
        1.3.1 成岩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
        1.3.2 存在问题
    1.4 研究方法及主要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2.1 北东向断裂带
        2.2.2 北西向断裂带
    2.3 区域构造运动与岩浆作用
        2.3.1 加里东构造-岩浆作用
        2.3.2 印支构造-岩浆作用
        2.3.3 燕山构造-岩浆作用
    2.4 区域岩石对区域成矿的制约
        2.4.1 区域沉积岩的含矿性
        2.4.2 侵入岩的含矿性及对成矿的制约
    2.5 区域矿产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岩体特征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结构和构造
    3.4 矿物组合特征
    3.5 元素组合特征
    3.6 围岩蚀变
    3.7 成岩成矿阶段划分
4 样品处理及分析方法
5 分析测试结果
    5.1 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
    5.2 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结果
        5.2.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2.2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密度
        5.2.3 流体包裹体压力及成矿深度的估算
6 同位素地球化学
    6.1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6.1.1 Sm-Nd等时线
        6.1.2 构造动力学意义
    6.2 成矿物质来源
7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7.1 成矿流体特征与演化
    7.2 成矿作用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学术成果

(8)湘南—桂东北地区寒武—奥陶纪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地质概况及样品描述
2 样品分析方法
3 分析结果与解释
4 讨论
    4.1 碎屑锆石年龄特征
    4.2 沉积物源区分析
    4.3 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西南段边界初步探讨
5 结论

(9)湖南常宁康家湾铅锌矿床成因及与周边岩浆作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及工作量统计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创新及工作量统计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5 区域矿产
    2.6 构造发展史
第三章 水口山矿田地质概况和康家湾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3.1 水口山矿田地质概况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1.4 地球物理特征
        3.1.5 地球化学特征
    3.2 康家湾铅锌矿床地质特征
        3.2.1 矿床地质特征
        3.2.2 角砾岩地质特征及与矿化关系
        3.2.3 主要矿石矿物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
第四章 康家湾矿区周边花岗岩和火山岩
    4.1 样品及分析方法
    4.2 水口山花岗闪长岩
        4.2.1 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
        4.2.2 分析结果
    4.3 老盟山流纹英安岩
        4.3.1 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
        4.3.2 分析结果
    4.4 讨论
        4.4.1 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4.4.2 成岩物质的来源
        4.4.3 构造环境
    4.5 小结
第五章 康家湾铅锌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年龄
    5.1 样品及分析方法
    5.2 分析结果
        5.2.1 矿石硫同位素组成
        5.2.2 矿石铅同位素组成
        5.2.3 含矿石英和浅色闪锌矿的氢、氧同位素组成
        5.2.4 含矿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
    5.3 Rb-Sr等时线年龄
        5.3.1 闪锌矿(+石英+方解石)单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
        5.3.2 浅色闪锌矿单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
    5.4 讨论
        5.4.1 硫同位素
        5.4.2 铅同位素
        5.4.3 氢、氧同位素
        5.4.4 碳、氧同位素
        5.4.5 成矿年龄探讨
    5.5 小结
第六章 康家湾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
    6.1 样品及分析方法
    6.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6.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6.4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
    6.5 流体密度
    6.6 流体捕获压力和深度估算
    6.7 讨论
        6.7.1 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划分
        6.7.2 流体演化与成矿
    6.8 小结
第七章 矿床成因探讨
    7.1 成岩与成矿关系
        7.1.1 成岩与成矿时代
        7.1.2 成岩与成矿物质来源
    7.2 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和承担的科研项目
图版Ⅰ
图版Ⅱ
图版Ⅲ
图版Ⅳ
图版说明
附表1
附代表论文首页

(10)钦-杭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背景
    1.1钦-杭结合带的位置和范围
    1.2地质构造特征
        1.2.1沉积建造
        1.2.2岩浆活动
        1.2.3区域构造
    1.3构造演化
2钦杭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2.1中新元古代海底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Ⅰ)
    2.2新元古代海相沉积-变质型铁锰矿床成矿系列(Ⅱ)
    2.3古生代海相沉积-叠生改造型铜铅锌铁锰矿床成矿系列(Ⅲ)
    2.4加里东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钼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Ⅳ)
    2.5印支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锡铌钽铀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Ⅴ)
    2.6燕山期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铜铅锌金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Ⅵ)
    2.7与区域动力变质热液作用有关的金银矿床成矿系列(Ⅶ)
3时空分布特征
    3.1成矿时代
    3.2空间分布规律
4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四、九嶷山-铜山岭-都庞岭花岗岩带低钕模式年龄的成因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南岭金鸡岭岩体成因与构造属性[D]. 盛海琴.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2]A型花岗岩成因的热力学模拟[D]. 张薇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3]赣南营前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D]. 李伟. 长江大学, 2019(10)
  • [4]华南燕山早期岩浆活动强度及动力学背景探讨[D]. 王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5]都庞岭-铜山岭-九嶷山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空间分带与岩体-地层-成矿作用的关系[J]. 符金豪,张建新,钟坚. 科技通报, 2018(05)
  • [6]湘东南铜山岭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与成矿物质来源——Sm-Nd等时线年龄和Pb同位素证据[J]. 王云峰,杨红梅,张利国,卢山松,杨泽飞,邱啸飞,刘重芃. 地质通报, 2017(05)
  • [7]湘南铜山岭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与成矿物质来源研究[D]. 王云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2)
  • [8]湘南—桂东北地区寒武—奥陶纪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张雄,曾佐勋,刘伟,潘黎黎,杨宝忠,刘建雄,魏运许,贺赤诚,李绍凡. 中国地质, 2016(01)
  • [9]湖南常宁康家湾铅锌矿床成因及与周边岩浆作用关系研究[D]. 左昌虎. 南京大学, 2015
  • [10]钦-杭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J]. 徐德明,蔺志永,骆学全,张鲲,张雪辉,黄皓. 地学前缘, 2015(02)

标签:;  ;  ;  ;  ;  

九夷山-铜山岭-都邦岭花岗岩带低钕模式时代的成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