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新闻纸价格可能上涨

2001年新闻纸价格可能上涨

一、2001年新闻纸价格可能上涨(论文文献综述)

胡德志[1](2020)在《民国上海纸商业研究》文中认为纸商业的产生、发展与上海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开埠以来,上海城市社会发生了结构性的变革,尤其是西方近代机器印刷术的引进以及上海工商、文教事业的快速发展,无不为纸张的行销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作为上海日用商品行业中的一员,纸商业亦构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日常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民国后,纸商业迎来勃兴发展时期。纸商业的经营涵盖了土纸经营和机纸经营两个经营层面。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土纸与机纸在纸张产品种类的经营上和销售空间的分布上形成了层次化的市场形态。为适应市场多元化的纸张需求,上海纸商业在产品经营上采取了不同的购销形式,并对纸商业的经营群体做出了行业分工。此外,针对不同业务的运作,纸商业还专门制定了多种经营策略。纸商业的贸易范围不仅辐射国内诸多地区,也兼及海外。纸商业群体有资方群体与劳方群体之分。资方群体中的经营者和劳方群体中的职工,虽属不同的群体阵营,有着相异的身份属性,在薪酬与福利待遇上也不尽相同,甚至在劳资关系上也曾针锋相对过,但二者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在人事分工上体现出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特征。不过,纸商业的从业群体,在籍贯来源上、人事管理上有着明显的地缘因素与业缘因素相结合的传统特色。在自身发展的历程中,纸商业也于不同时期里不断建立健全本行业的同业组织。其内部组织体制,相继历经了委员制、董事制、理事制三个发展阶段,纸商业的内部组织机构,虽在设置运作上大同小异,但也体现出了现代特征。纸商业同业组织的建立健全,不仅适应了行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通过自身功能的发挥,有效地维护了会员的利益,方便了政府对纸业市场的管理。在纸商业发展过程中,以围绕着纸张问题的治理以及治理背后所涉及的多方利益主体的互动与博弈,亦构成了民国上海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尤以纸张的统制及其统制下的现实影响和“物”纸背后的文化特性和政治特性最为显着。可以说,民国时期,纸张的统制,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政治问题。

刘学筠[2](2019)在《长沙利德印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数字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报纸遭遇到了新传媒巨大的冲击,报纸的发行数量和版面呈连续下滑的趋势,每年有多种报纸甚至停刊,受其影响,作为报业集团传统三驾马车之一的报纸印刷业务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出现连年大幅度下滑。尤其近三年以来,随着社会平均人员工资和新闻纸张价格的全面上涨,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纸质媒体陷入了经营成本大幅度提高的困境中。印刷在传媒集团的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面对快速增长的印刷成本与纸质媒体发行量衰减之间的矛盾,印刷业务发展战略的定位已经成为各大报业集团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利德印务来说更显急切。本文采用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工具,运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对长沙利德印务有限公司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科学的深入分析,辨别出了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威胁及企业自身拥有的优势、劣势。然后,采用SWOT矩阵分析对公司外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公司的发展战略,最后对战略的实施与保障进行了探讨,并对实施效果进行预测。本文的研究对长沙利德印务有限公司在市场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发展提供指导意见,并对提升公司的战略管理水平和做优做强做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此外,对同行业内的其他相关企业制订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与借鉴。

张明黎[3](2019)在《对外反倾销的贸易救济效果研究 ——基于江苏数据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际贸易的繁荣,也加剧了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各国积极采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护本国产业,其中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一种贸易救济手段。江苏作为全国外贸大省,进口额在2011年首次超过2000亿美元大关,之后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如此庞大的进口额对江苏本土产业造成的冲击不可忽视。因此,深入研究江苏对外反倾销的贸易救济效果对江苏本土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选取1997-2017年江苏发起或参与发起反倾销调查共92起案件为研究对象,通过进口贸易、反倾销总体情况、涉案行业、涉案产品、涉案国别、结案特征六个指标描述江苏对外反倾销的现状。其次,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江苏对外反倾销的贸易限制效应并引入锦纶6切片的案例。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的存在。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进口来源地是江苏对外反倾销的第一目标国家。第二,江苏对外反倾销存在较强的贸易限制效应。征收反倾销税使得进口金额和进口数量出现大幅度下降,进口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对进口的影响持续三年。第三,反倾销措施对于涉案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发挥了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救济效果。第四,江苏对外反倾销产生贸易转移效应,提醒我们不能忽视贸易转移效应削弱保护涉案产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在对外反倾销如何发挥更好作用提出相关建议:第一,对于政府而言,需要提高贸易救济运用水平,建立常态化贸易救济机制;第二,对于行业协会而言,行业协会需要充分发挥协调管理和桥梁作用;第三,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应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积极配合性。希望以此帮助江苏更好地利用反倾销措施保护江苏地方产业的发展。

陈若萱[4](2018)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文中认为台湾地区的无线电视事业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在“戒严”时期形成了台视、中视和华视三足鼎立的无线电视格局。“解严”之后,随着政策的改变,第四家无线电视公司民视成立,公共电视独立建台并开播。2000年民进党上台之后,对台湾无线电视的格局进行了较大调整,“党政军”退出三台、媒体改革等成为无线电视媒介在“绿色执政”之后的关键词。本文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为研究主体和中心,借鉴制度变迁理论,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主要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史”的维度,以丰富、翔实的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采用案例比较研究和比较历史分析结合的方法,将历史研究与制度研究相结合,把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作为台湾历史现实的产物,并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关注其宏观历史脉络,分析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二是“论”的维度,力求与史结合,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作批判性考察,关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历史发展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外生性变量、内生性变量和行动者等因素,研究这三个变量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综合影响;关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其变迁轨迹及变迁类型。在研究方法上,笔者借助深度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法等方法,访谈多名台湾电视媒体业界人士、学界人士和政界人士,并对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和公视五家无线电视台及部分有线电视台进行观察,使研究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台湾无线电视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制度变迁。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首先,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本研究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以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为研究对象,运用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对其进行分析,这是新制度经济学与新闻传播学相结合的创新尝试,丰富和发展了制度变迁理论。其次,本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以史为鉴,对未来两岸电视媒介发展乃至政策制定有所帮助。本研究力求能为促进“一国两制”的中国新闻事业提供参考,在促进未来两岸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合作的基础上,增进两岸电视媒体的理解与互信,促进华文电视媒体共同发展。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思路,梳理理论及综述文献,讨论本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等。第二章为“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51-1987),介绍了“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建立概况,本章梳理了在国民党严格的威权统治之下,以商业运营制度建立无线电视,台视、中视和华视三家无线电视台先后成立的过程,分析了“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三章为“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87-2000)。本章梳理了“戒严”令解除之后,媒体产业开始快速发展时,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发展的情况;分析“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四章为“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2000-2017)。本章梳理了民进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民众对所谓民主的需求愈加强烈,台湾无线电视媒介随之发生的变化;分析了“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研究了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因素在该阶段对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作用。第五章为结语: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变迁分析与媒介批判,笔者对每一阶段的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进行总结,得出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形成、制度变迁类型、各因素的影响模式和变迁全程的路径依赖作用等四条结论,并对政治力量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中的负面作用进行批判反思。经过研究,笔者发现,台湾无线电视的诞生源于政治制度的推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的制度变迁模式表现为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并行。在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过程中,外生性因素、内生性因素和行动者发挥交互作用,政治、经济与技术因素是外生性因素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因素;行动者之间成本和收益的不均衡成为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非正式约束对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产生强大作用,政治、经济等因素常以非正式约束的形式对实施机制发挥作用。本文在选题、研究内容和视角及研究方法上具有创新性,首先,本文填补了台湾电视相关研究的空白,采用最新的数据和资料,记录了台湾无线电视转型的重要时期;其次,本文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使研究具有较强逻辑性,运用制度制度变迁理论,对史料进行创新性的逻辑思考,是台湾电视史研究的一次创新;最后,本文通过深度访谈、观察法等质化研究方法,获得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克服了大陆的台湾研究往往缺乏第一手资料的缺陷。

张世慧[5](2016)在《中国近代破产制度的孕育与建立(1750-1935)》文中研究表明破产,是债务人全部资产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一种经济状况。唐以降历代王朝律令中对破产导致的债务违约问题有所规范,但实际司法审判中政府往往视为“细故”。18世纪中期,商业活动中新出现的破产案,打破了固有的债法体系,清政府开始通过增订律例的方式,规范商业活动中的破产案件。新增订的律例把部分商业活动中的破产案,从普通债务规范中分离出来,使破产案开始走出细故。19世纪中后期,主要通商口岸出现了严重的倒帐案,使以往集中于局部行业的破产问题扩展整个商业领域。相比清代前中期部分区域及行业的破产案,通商口岸爆发的倒帐案规模大、影响范围广,严重影响了地方社会秩序稳定。地方政府积极应对倒帐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处理破产案的举措。与此同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频繁,域外破产法知识也开始传入中国。20世纪肇始,清政府开始转变对破产等钱债案的审理观念,破产案彻底走出了细故。新式商人团体——商会也积极介入到破产清理中,改变以往破产审理、分配过程中,商人的被动局面。清末经济风潮的爆发导致破产案频繁发生,在实践需求的刺激下,近代破产制度初现端倪。但在此期间成文破产法——《破产律》颁布后,引起社会各界争议,最终被迫夭折,也成为中国近代破产制度建立过程中的重要挫折。民国建立后,成文破产法并未颁布,且由于纯泰破产案纠纷,《破产律》也正式被司法部废止。为弥补成文法建设的缺憾,大理院通过“判例”、“解释例”的形式,融合中西法律与习惯,对中国近代破产制度进行建构。同时,商业实践中,伴随着政体转型、司法改革建设全面展开,破产案审理更加法制化,清理程序日益规范,清偿方式进一步公平化。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成文破产法,民初商业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纷争。另外,民初商会还被赋予合法的商事公断权,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破产纠纷过程中。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破产法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是重要法规,也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破产法立法依赖于整体法制建设的完善,因此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破产法的立法工作并未提上立法日程。直到1934年,随着司法建设的完备及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破产法立法才正式展开。1935年7月《破产法》的颁布,标志着统一的近代破产法在中国正式建立。从立法内容看,1935年《破产法》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破产法案,不仅吸纳域外破产法立法理论,也充分考虑到近代中国具体经济环境和社会习惯。但也不容忽视的是,该法案侧重维护社会秩序为出发点,对债权人权益保护存在诸多漏洞。综上所述,早期全球化开启了中国大转折时代,中国近代破产制度也随之开始孕育成长。总体看,在全球化、政治转型等制度环境变迁的影响下,商业活动中破产案的频繁发生,进而促使中国近代破产制度不断吸收、融合域外破产制度,最终建立了一部具有鲜明地中国特色,深受传统力量影响的近代破产法。

李学军,张金艳[6](2014)在《我国新闻纸价格波动趋势分析》文中指出本文在对我国2001-2014年新闻纸价格走势以及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新闻纸价格变动的成本以及供求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促进新闻纸业发展、应对严峻局势的相关建议。

邱晓兰[7](2014)在《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全球气候急剧变化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与重视,联合国倡导各国政府为控制全球气候变暖承担责任,并于1992年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此之后各国积极制定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同时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尤其是欧美日国家的经济打击很大,低碳经济被各国所推崇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各国纷纷采取以低碳为名义的各种措施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低碳因素活跃于生产、消费和贸易等各个环节,成为各国产业发展重要的影响因素。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造纸产业发展低碳经济,提高低碳竞争力是顺应低碳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过去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不惜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追逐的只是短期效益,长期来看弊大于利,这种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经营方式已经无法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本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本研究的目标是客观地评价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确定其国际地位;并根据一般化双钻石模型构建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新的分析框架,从理论分析和模型验证来确定低碳背景下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国家和造纸产业的低碳意识,构建增强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思路。本研究基于低碳视角对中国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不是单纯考虑经济利益带来的优势,而是衡量经济和环境对国际竞争力的共同作用,是一种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基于以上目标和意义,本研究首先对中国及世界纸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当前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贸易环境的变化。其次利用传统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碳生产率指标和修正后的指标对中国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竞争力进行了客观的评价。第三,基于一般化双钻石模型从理论上阐述低碳视角下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确定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中国造纸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位居世界第六和第五,中国造纸产业正在崛起;但是中国一直处于净进口国,中国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弱,与世界造纸强国相比,差距甚远。低碳经济时代,中国造纸产业的贸易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给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第二,中国造纸产业的行业碳生产率和行业碳排放强度都处于中等水平,低碳约束下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地位有所上升,但是仍然缺乏国际竞争力。低碳成为中国造纸产业发展新的机遇与挑战。第三,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结果显示:一是,未考虑低碳约束的情况下,纸浆产量、劳动力资源禀赋、造纸出口多样化指数、印刷业国际竞争力、纸浆进口额对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正面的显着影响,出口依存度对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有负面的影响。二是,考虑碳约束的情况下,纸浆产量、劳动力资源禀赋、互联网用户数、纸浆进口额对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出口依存度和市场化指数对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有负面的影响。这表明原材料和劳动力这两类生产要素是决定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首要条件,国内外市场需求状况与发展趋势是提升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驱动力,相关产业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小,企业战略与结构是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而竞争对手是造纸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压力与动力。根据以上结论,中国政府部门和造纸行业应该重视国内外相关条件,重视原料林的种植和培育,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引导国内外需求,重视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节约资源能源、加强低碳环保意识,以促进造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段钢[8](2010)在《新闻纸价格的历史分析和近期走势》文中认为结合制约新闻纸价格大幅上涨和推动价格恢复性上涨两方面因素,作者认为,新闻纸价格回升到4700左右是市场的正常状态。随着经济进一步好转,不排除下半年进一步上涨至5000元的可能,但再次向上的可能性较小——

Raisewin Consulting Group[9](2008)在《专业化下的低成本战略——黑马华泰的成功之道》文中研究说明华泰在新闻纸生产领域从无到有,短短几年便成为领导者,且效益水平领先。本文将中国新闻纸产业黑马华泰的成功原因总结为两个方面,即:专业化,低成本战略。

李孟刚[10](2006)在《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文中认为产业经济学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但其真正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在20世纪的中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产业经济学理论有着广泛的创新和发展空间。现有的产业经济学理论一般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政策研究等四个方面。但是,我们研究产业组织、结构、布局和政策理论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指导产业实践,也就是为了实现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产业安全问题应该作为贯穿于现有产业经济学理论的一条主线,产业安全问题也应该作为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终极目的。产业安全是经济安全和发展的基础,是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实行经济干预最基本的出发点。尽管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产业安全问题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产业政策实践中广受关注,但其在理论研究中却是被普遍忽视的。在很多论着中,产业安全往往被隐含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或被贯穿于国际贸易理论中,至今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是对产业经济学框架的拓展和对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构建产业安全理论、深入分析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完善产业安全评价体系及预警机制,不仅有助于产业安全维护实践,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等产业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研究产业安全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需要,是产业经济研究工作的创新,是对产业经济学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本论文首先系统梳理了安全观的演变,并强调产业安全观的产生是安全观的最主要变化,是对经济安全观的重要补充。产业安全核心观的提出丰富了国家经济安全理论的内涵。2、本论文在对现有产业安全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对产业安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深入阐述了产业安全的特征、分类及影响因素等。本论文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构建了包括产业保护理论、产业损害理论、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产业控制理论、产业安全评价与预警等五部分的产业安全理论体系,以期丰富和完善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3、为更深入地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分析产业安全,本论文在以“传统国家安全理论——现代国家安全理论——国家经济安全理论——产业安全理论——产业安全评价——产业安全预警与维护”为研究路径的同时,又把产业安全放在较为成熟的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框架中进行剖析和观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产业安全研究路径。一方面用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对产业组织安全、产业结构安全、产业布局安全和产业政策安全进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试图说明产业经济学解释产业安全问题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基于此种路径的研究,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产业组织安全、产业结构安全、产业布局安全和产业政策安全等概

二、2001年新闻纸价格可能上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新闻纸价格可能上涨(论文提纲范文)

(1)民国上海纸商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纸商业的发展进程
    第一节 纸商业的缘起
        一、客商经营土纸贸易的传统
        二、旺盛的纸张需求与商业机会
        三、交通优势与纸张集散中心地位的形成
    第二节 纸商业发展的三个时期
        一、1912-1925:土纸独盛、洋纸初兴发展时期
        二、1925-1937:土纸与机纸全盛发展时期
        三、1937-1949:土纸与机纸曲折发展时期
    第三节 纸商业的分布、资本等级与组织
        一、分布格局的演变
        二、资本等级与组织
第二章 纸商业的市场经营
    第一节 纸张经营的种类与用途
        一、土纸种类与用途
        二、机纸名称与应用
    第二节 纸张的购销形式
        一、采购
        二、销售
    第三节 营销策略
        一、品牌建设
        二、商业广告宣传
        三、良好的服务态度
    第四节 纸商业市场经营的动态分析
        一、纸商业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
        二、洋纸销售的历史作用
第三章 纸商业从业群体与同业组织
    第一节 纸商业从业群体分析
        一、经营者与职工的概况
        二、职员薪酬与福利待遇
        三、劳资关系
    第二节 纸商业同业组织
        一、历史沿革
        二、内部组织机构设置
        三、组织运营管理
    第三节 职责与社会功能
        一、维护同业利益、增进共同福利
        二、协助政府进行行业治理
        三、参与社会救济
第四章 纸张统制与纸商业的发展
    第一节 纸张统制的举措及影响
        一、日伪战时纸张统制及其政策
        二、解放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用纸管理
    第二节 对纸张统制的评价
    第三节 资源与权力:“物”纸背后的政治象征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长沙利德印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1.2.1 理论基础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2.1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概述
        2.1.1 公司发展概况
        2.1.2 公司组织架构
        2.1.3 公司经营情况
    2.2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2.2.1 宏观环境分析
        2.2.2 行业环境分析
    2.3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资源能力分析
        2.3.1 公司资源分析
        2.3.2 公司能力分析
    2.4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SWOT分析
        2.4.1 公司面临的机会与威胁
        2.4.2 公司的优势与劣势
        2.4.3 公司SWOT矩阵综合分析
第3章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发展战略方案制定
    3.1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愿景、战略目标与定位
        3.1.1 公司愿景与使命
        3.1.2 发展战略目标
        3.1.3 公司发展战略定位
    3.2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发展战略方案
        3.2.1 发展战略选择的原则
        3.2.2 公司总体战略的制定
        3.2.3 公司竞争战略的制定
    3.3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职能战略的制定
        3.3.1 品牌战略
        3.3.2 人力资源战略
        3.3.3 市场营销战略
第4章 利德印务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与效果预测
    4.1 长沙利德印务公司发展战略实施
        4.1.1 发展战略的实施原则
        4.1.2 发展战略的实施步骤
    4.2 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4.2.1 优化组织结构
        4.2.2 企业文化建设
        4.2.3 完善管理制度
        4.2.4 人力资源保障
        4.2.5 技术与市场运营保障措施
    4.3 发展战略实施效果预测
        4.3.1 公司市场占有率效果预测
        4.3.2 公司经营管理成本效果预测
        4.3.3 公司核心竞争力效果预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对外反倾销的贸易救济效果研究 ——基于江苏数据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倾销的概念
        1.2.2 反倾销的概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反倾销的贸易效应研究
    2.2 反倾销的产业效应研究
    2.3 理论基础
        2.3.1 贸易保护理论
        2.3.2 公平贸易理论
        2.3.3 反倾销的贸易效应分析
        2.3.4 反倾销的产业效应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江苏对外反倾销的现状分析
    3.1 江苏进口贸易现状分析
    3.2 江苏对外反倾销特征分析
        3.2.1 总体情况分析
        3.2.2 涉案行业分析
        3.2.3 涉案产品分析
        3.2.4 涉案国别分析
        3.2.5 结案特征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江苏对外反倾销的贸易限制效应实证分析
    4.1 反倾销的贸易限制效应的描述性分析
    4.2 反倾销的贸易限制效应的实证检验
        4.2.1 计量模型、变量说明及相关数据来源
        4.2.2 实证结果分析
        4.2.3 稳健性检验
        4.2.4 反倾销的贸易限制效应的行业差异分析
        4.2.5 反倾销的贸易限制效应的国别(地区)差异分析
    4.3 进口锦纶6切片案例回顾
    4.4 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效应
        4.4.1 对涉案行业的影响
        4.4.2 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江苏对外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实证分析
    5.1 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的描述性分析
    5.2 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的实证检验
        5.2.1 计量模型、变量说明及相关数据来源
        5.2.2 实证结果分析
        5.2.3 稳健性检验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对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4)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
        1.1.3 基本概念界定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
        1.2.2 搜集资料的方法
        1.2.3 研究意义
        1.2.4 研究框架
    1.3 理论梳理与文献综述
        1.3.1 理论梳理
        1.3.2 文献综述——台湾电视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51-1987)
    2.1“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2.1.1 试水电视业:教育电视台的成立
        2.1.2 第一家商业电视台:台视
        2.1.3 中视:率先播出彩色节目
        2.1.4 华视:突出教育节目特色
        2.1.5 公共电视节目的草创
    2.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2.2.1“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2.2.2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2.2.3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2.3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2.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2.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 “解严”之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1987-2000)
    3.1 “解严”之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3.1.1 台视、中视和华视:进入激烈竞争时期
        3.1.2 民视的成立:反对党“发声”,打破无线三台“三足鼎立”格局
        3.1.3 公视:漫长的筹建之路
    3.2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3.2.1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3.2.2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3.2.3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3.3 “解严”后至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4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2000-2017)
    4.1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发展与衍变
        4.1.1 商业无线电视台的重组
        4.1.2 公广集团版图的扩充
    4.2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分析
        4.2.1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正式规则
        4.2.2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
        4.2.3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实施机制
    4.3 “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外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4.3.2 内生性因素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4.3.3 行动者在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5. 结语: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变迁分析与批判
    5.1 “戒严”时期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5.2 “解严”之后至2000年“绿色执政”之前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5.3 2000年“绿色执政”之后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的构成
    5.4 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的反思与批判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访谈人物列表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其他作品发表情况
后记

(5)中国近代破产制度的孕育与建立(1750-193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被割裂的近代史与商业制度史研究
        (一) 历史分期与近代性的割裂
        (二) 中国近代商业制度史研究
        (三)中国近代商业制度史研究的不足
    二、中国近代破产制度史研究
        (一) 中国近代破产法的研究
        (二) 法令之外:中国近代破产案的研究
    三、主要概念辨析及研究时段界定
    四、研究思路、重难点及主要资料
第一章 清代前中期债法的局部调整
    第一节 唐以降“负债违契不偿”问题的法律规范
        一、政府对债权的承认与保护机制
        二、政府对放贷者索债的限制机制
        三、错位的平衡:唐以降“负债违契不偿”制度解析
    第二节 牙行侵欠客商案及法律调整
        一、垄断性“官牙制”的确立与牙行侵欠客商案
        二、从地方到朝堂:早期关注与初步应对
        三、牙行侵欠客商例的制定与颁布
    第三节 京城钱铺关闭案及法律规范
        一、清代前中期钱铺的发展
        二、“京城钱铺关闭例”的制定
        三、19世纪前中期京城钱铺关闭例的修订
        四、地方案件对“京城钱铺关闭例”的援引
    第四节 广州行商商欠案及清理措施
        一、行商贸易体制与行商商欠案
        二、主要商行商欠案债务清理状况
        三、从广东行商案看清代前中期的债务清理制度
    小结
第二章 19世纪中后期倒帐案与域外破产知识引介
    第一节 19世纪中后期的倒帐案
        一、倒帐案的主要表现
        二、倒帐案爆发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 地方政府对倒帐案的应对与清理
        一、倒帐问题的社会建议与地方性宏观政策
        二、地方政府对不同类型倒帐案的审理
        三、政务思维下倒帐案审理的影响
    第三节 中西语境中破产与域外破产知识引介
        一、19世纪前中西语境中的“破产”
        二、19世纪中后期域外破产知识的引介
    小结
第三章 清末破产制度建设的尝试与顿挫
    第一节 商政改革与破产案审理的转变
        一、破产案审理观念的新变化
        二、商部(农工商部)、商务局与破产案审理
        三、商事审判制度变革与破产案审理
    第二节 制定法的尝试:《破产律》颁布与夭折
        一、《破产律》的酝酿与颁布
        二、《破产律》的立法纲领、内容与特点
        三、《破产律》颁布后的舆论及商界争议
        四、《破产律》夭折及原因探析
    第三节 商会与破产纠纷的调处与规范
        一、商会对破产案件介入的合法性
        二、商会与破产案的和解
        三、商会参与官府(审判厅)破产案审理
        四、商会与破产案中商人权益的保护
    第四节 清季商业实践中新式破产制度的孕育
        一、清季经济风潮中的破产案
        二、破产专门清理机构的初步设立
        三、破产公平清偿制度的尝试
        四、破产“重整制度”的雏形
        五、独特清理制度:彩票与破产案清理
    小结
第四章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破产制度的新旧过渡与纷争
    第一节 民初纯泰钱庄案与《破产律》适用的争议
        一、民初部分地区对《破产律》的援用
        二、纯泰钱庄破产案的争议
        三、《破产律》的废止
    第二节 大理院与破产制度的建构
        一、关于破产发生、法源及法律效力的界定
        二、破产财团及相关特别权利的规定
        三、破产清偿制度的规范
    第三节 商业实践中近代破产制度的萌芽
        一、司法改革与破产案审理的变革
        二、破产清理程序的规范化
        三、破产清偿的公平、合理化
    第四节 商会与破产纠纷的公断及审判
        一、商会与破产案的公断
        二、破产案审判中商会与司法机关的合作
    第五节 破产案中新旧制度的冲突与争议
        一、破产抵押权、撤销权的纷争——以敦康颜料案为中心
        二、破产案中股东责任的争议——以民生伞厂案、新世界案为中心
    小结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成文破产法的建立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破产案审理的新变化与纷争
        一、法制建设与破产制度相关规范的颁布
        二、新式企业破产清理与破产制度进一步孕育
        三、商业实践中破产案的新纷争
    第二节 商会商事仲裁权调整与破产案的清理
        一、商会商事公断机构存废之争
        二、商会参与破产纠纷的新变化
        三、商会参与破产纠纷新变化的解析
    第三节 1935年《破产法》的立法背景及过程
        一、破产法立法条件的成熟
        二、破产法立法的紧迫经济需求
        三、破产法的立法过程及各方争议
    第四节 1935年《破产法》立法内容与总体特点
        一、《破产法》的主要内容
        二、维持社会经济秩序:《破产法》立法的总体特点
    小结
结语: 中国近代破产制度的成长逻辑
附录一: 《破产律》
附录二: 《大理院判例全书·破产法》
附录三: (商人债务清理暂行条例》
附录四: 《中华民国破产法》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新闻纸价格波动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新闻纸价格波动走势分析
二、我国新闻纸价格波动原因分析
    (一)生产成本变动
        1. 木浆成本不断上升
        2. 废旧新闻纸极度匮乏
        3. 能源成本不断上涨
        4. 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不断攀升
    (二)供求关系变化
        1. 新闻纸产能过剩
        2. 新闻纸的需求下滑
三、应对新闻纸价格波动的建议
    1.积极促进造纸工业的结构性调整
    2.加快林纸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3.加强新闻纸企业与出版商的联系
    4.加快技术的更新换代
    5.履行社会责任

(7)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
    1.5 研究对象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1.5.1 研究对象的选取
        1.5.2 数据来源与收集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进展
        2.1.2 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进展
        2.1.3 低碳经济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2.1.4 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估计方法与模型
        2.1.5 研究述评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竞争优势理论
        2.2.2 低碳经济相关理论
3 低碳视角下中国及世界造纸业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
    3.1 世界纸业生产与贸易变动情况
        3.1.1 世界纸业生产状况
        3.1.2 世界纸业贸易及其变动趋势分析
    3.2 中国纸业生产与贸易变动情况
        3.2.1 中国纸业生产及其国际比较
        3.2.2 中国纸业贸易及变动情况
    3.3 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面临的贸易环境新态势
        3.3.1 森林碳汇机制的确立与实施
        3.3.2 欧美发达国家积极倡导碳关税
        3.3.3 森林认证体系的推行
    3.4 本章小结
4 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4.1 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测度与国际比较
        4.1.1 中国造纸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及其国际比较
        4.1.2 中国造纸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及其国际比较
        4.1.3 中国造纸产业的相对贸易优势指数及其国际比较
    4.2 中国造纸产业低碳竞争力及其国际比较
        4.2.1 中国造纸产业碳排放强度
        4.2.2 中国造纸产业碳排放强度变化率
        4.2.3 中国造纸产业碳生产率
    4.3 造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修正
    4.4 基于修正指标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比较
        4.4.1 指标修正后中国造纸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的评价
        4.4.2 指标修正后中国造纸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评价
        4.4.3 指标修正后中国造纸产业相对贸易优势指数的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5.1 生产要素条件
        5.1.1 国内初级生产要素条件
        5.1.2 国际初级生产要素条件
        5.1.3 国内高级生产要素条件
        5.1.4 国际高级生产要素条件
        5.1.5 小结
    5.2 需求条件
        5.2.1 国内需求条件分析
        5.2.2 国际需求条件
        5.2.3 小结
    5.3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
        5.3.1 国内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发展状况
        5.3.2 国际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发展状况
        5.3.3 小结
    5.4 企业结构、战略与竞争
        5.4.1 国内企业结构、战略和竞争状况
        5.4.2 国际竞争状况
        5.4.3 小结
    5.5 本章小结
6 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6.1 面板数据模型简介及其操作步骤
        6.1.1 面板数据模型简介
        6.1.2 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
        6.1.3 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
    6.2 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6.2.1 因变量的选择
        6.2.2 自变量的选择
    6.3 数据来源与处理
    6.4 模型设定
    6.5 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结果
        6.5.1 模型检验的思路
        6.5.2 面板数据模型的确定
        6.5.3 未考虑碳约束的造纸产业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结果讨论
        6.5.4 考虑碳约束的造纸产业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结果的讨论
    6.6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启示
        7.2.1 加强纤维原料的管理
        7.2.2 以低碳为契机推进造纸产业生产要素的重组
        7.2.3 发展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以提升造纸产业链竞争能力
        7.2.4 加强造纸产业低碳产品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
        7.2.5 积极应对欧美日国家的碳关税政策
    7.3 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7.3.1 主要创新点
        7.3.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新闻纸价格的历史分析和近期走势(论文提纲范文)

2009年的价格水平为历史低位,不具有持续性
供大于求的市场状况将长期维持
新闻纸价格不会大幅度上涨,但成本推动的恢复性上涨不可避免

(10)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产业安全理论的意义
        1.1.1 研究产业安全的理论意义
        1.1.2 研究产业安全的实践意义
        1.1.3 研究产业安全的现实意义
    1.2 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背景
        1.2.1 国外产业安全研究现状
        1.2.2 国内产业安全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逻辑框架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
    1.6 论文的研究方法
        1.6.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6.2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6.3 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6.4 案例研究方法
2. 安全观的演变
    2.1 安全与安全观
        2.1.1 安全
        2.1.2 国家安全
        2.1.3 国家安全观
    2.2 传统国家安全观
        2.2.1 传统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体系
        2.2.2 传统国家安全观的特点
        2.2.3 外部因素与传统国家安全观
    2.3 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2.3.1 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界定
        2.3.2 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体系
        2.3.3 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特征
        2.3.4 内部因素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2.3.5 传统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比较
    2.4 国家经济安全理论
        2.4.1 国家经济安全观的形成
        2.4.2 国家经济安全的地位
        2.4.3 国外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综述
        2.4.4 国内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综述
        2.4.5 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内容
        2.4.6 国家经济安全理论的发展
    2.5 产业安全观
        2.5.1 产业安全观形成的背景
        2.5.2 产业安全在经济安全中的地位
        2.5.3 开放市场下产业安全维护的实践
3. 产业安全的基本理论
    3.1 产业安全的界定
        3.1.1 产业与产业分类
        3.1.2 产业安全的涵义
        3.1.3 产业安全及其相关关系
    3.2 产业安全的基本特征
    3.3 产业安全的分类
    3.4 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
        3.4.1 基于内外因的影响因素分析
        3.4.2 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影响因素分析
    3.5 产业安全的理论模型
4. 产业安全理论体系的构建
    4.1 产业保护理论
        4.1.1 产业保护理论研究综述
        4.1.2 产业保护的界定
        4.1.3 产业保护的分类
        4.1.4 产业保护的效果
        4.1.5 开放市场条件下的产业保护理论
    4.2 产业损害理论
        4.2.1 产业损害的界定
        4.2.2 产业损害的成因
        4.2.3 产业损害调查
        4.2.4 产业损害幅度的测算
        4.2.5 产业损害的维护
        4.2.6 产业损害理论内涵
    4.3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4.3.1 产业竞争力是产业安全的核心
        4.3.2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综述
        4.3.3 产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企业竞争力
        4.3.4 产业竞争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4.3.5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阶段
        4.3.6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分析框架
        4.3.7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内涵
    4.4 产业控制理论
        4.4.1 产业控制理论综述
        4.4.2 产业控制力的界定
        4.4.3 产业控制的基本内容
        4.4.4 产业控制理论内涵
    4.5 产业安全评价与预警
        4.5.1 产业安全评价
        4.5.2 产业安全预警
5. 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框架的产业安全分析
    5.1 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组织安全
        5.1.1 产业组织理论
        5.1.2 产业组织安全
    5.2 产业结构理论与产业结构安全
        5.2.1 产业结构理论
        5.2.2 产业结构安全
    5.3 产业布局理论与产业布局安全
        5.3.1 产业布局理论
        5.3.2 产业布局安全
    5.4 产业政策与产业政策安全
        5.4.1 产业政策
        5.4.2 产业政策安全
6. 产业安全评价与预警
    6.1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6.2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法
    6.3 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6.3.1 产业环境评价
        6.3.2 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6.3.3 产业对外依存度评价
        6.3.4 产业控制力评价
    6.4 产业安全评价模型
    6.5 产业安全预警
7. 产业安全的实证分析
    7.1 中国纺织产业安全报告
        7.1.1 中国纺织产业国内环境评价
        7.1.2 中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
        7.1.3 中国纺织产业对外依存度评价
        7.1.4 中国纺织产业控制力评价
        7.1.5 中国纺织产业安全度估算
    7.2 中国一、二、三次产业安全度的初步估算
        7.2.1 有关问题的处理
        7.2.2 中国三大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7.2.3 中国三大产业对外依存度评价
        7.2.4 中国三大产业控制力评价
        7.2.5 中国三大产业安全度估算
    7.3 中国各主要产业安全度的估算
        7.3.1 中国各主要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7.3.2 中国各主要产业对外依存度评价
        7.3.3 中国各主要产业控制力评价
        7.3.4 中国各主要产业安全度估算
    7.4 基于产业组织、结构、布局和政策安全的实证分析
        7.4.1 中国产业组织安全现状及维护
        7.4.2 中国产业结构安全现状及维护
        7.4.3 当前中国产业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7.4.4 中国产业政策安全现状及解决途径
8.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
        8.1.1 传统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体系
        8.1.2 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体系
        8.1.3 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体系
        8.1.4 产业安全的涵义
        8.1.5 产业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企业安全
        8.1.6 产业安全与产业开放
        8.1.7 产业安全与产业保护
        8.1.8 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
        8.1.9 产业组织安全
        8.1.10 产业结构安全
        8.1.11 产业布局安全
        8.1.12 产业政策安全
        8.1.13 产业安全理论体系
        8.1.14 产业保护理论
        8.1.15 产业损害理论
        8.1.16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8.1.17 产业控制理论
        8.1.18 产业安全评价与预警
        8.1.19 产业安全理论模型
        8.1.20 基于数量模型法的产业安全预警模型
    8.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及获得的奖励
致谢

四、2001年新闻纸价格可能上涨(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国上海纸商业研究[D]. 胡德志.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2]长沙利德印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刘学筠. 湖南大学, 2019(07)
  • [3]对外反倾销的贸易救济效果研究 ——基于江苏数据的实证分析[D]. 张明黎.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4]台湾无线电视媒介制度变迁研究(1951-2017) ——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D]. 陈若萱. 厦门大学, 2018(06)
  • [5]中国近代破产制度的孕育与建立(1750-1935)[D]. 张世慧.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6]我国新闻纸价格波动趋势分析[J]. 李学军,张金艳.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4(06)
  • [7]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D]. 邱晓兰.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 [8]新闻纸价格的历史分析和近期走势[J]. 段钢. 中国记者, 2010(08)
  • [9]专业化下的低成本战略——黑马华泰的成功之道[J]. Raisewin Consulting Group. 中华纸业, 2008(03)
  • [10]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D]. 李孟刚. 北京交通大学, 2006(06)

标签:;  ;  ;  ;  ;  

2001年新闻纸价格可能上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