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的困境

“真人秀”的困境

一、“真人秀”的两难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李庆[1](2021)在《文化传播视角下综艺节目《非正式会谈》中文化类话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文化类节目越来越多地被大众接受,引起关注热潮。《非正式会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其节目形式与内容不断创新与优化,在同类型节目中大放异彩,经久不衰。《非正式会谈》不仅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播中华文化的方式方法逐渐增多,传统的对外汉语课堂语言教学已不再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唯一途径,于娱乐形式中交流与传播文化的新角度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此,加大对以《非正式会谈》为例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及其文化价值的研究,将对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有所裨益。本文以2015—2020年第一季到第六季《非正式会谈》节目中的中国文化类话题内容为研究对象,将节目与中华文化传播相联系,结合传播学的相关内容分析节目的文化传播要素,并通过问卷分析该节目对受众的影响调查,从而更形象直观地探究节目的中华文化传播意义及启示。研究表明,综艺节目《非正式会谈》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加文化自信,增强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同时,《非正式会谈》节目对中华文化传播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丰富文化知识,具备跨文化思维,灵活运用课堂辅助教学手段传输中华文化。汉语学习者要拓宽了解文化知识的渠道,注重文化积累,并在跨文化适应中了解中国。

宋启明[2](2021)在《声音互动真人秀《朋友请听好》的节目内核与价值建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下,原创声音互动真人秀《朋友请听好》在芒果TV上线,并且成为了口碑与关注度双丰收的"治愈系"节目典范。其成功的原因自然与节目叙事和构成、受众心理和需求契合以及媒介社会化属性的借力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从文本、受众与媒介三个角度来分析《朋友请听好》成为典型性节目范式的内在逻辑,使声音互动真人秀这一类型节目拥有更加广泛的发展与衍化空间。

陈鑫[3](2020)在《“地方”视域下观察式网络纪录片研究》文中指出“地方”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考察的是人在空间(space)中通过添加自己的东西,将空间变成属于自己的地方(place)。近年来出现在网络上的观察式纪录片以空间为依据组织拍摄和结构影片,密集地再现了大大小小的空间,这些空间与人们的生活状态、情感、记忆相联系,因为人的使用和经验而构成了各种各样“地方”,因而“地方”可以成为考察观察式网络纪录片影像的有效方式。本文以“地方”为视角考察观察式网络纪录片对地方的呈现和建构,试图探讨观察式网络纪录片的话语建构和文化价值。选择《纪实72小时》《三日为期》《可以跟你回家吗》等热播的观察式网络纪录片为研究对象,结合“地方”理论对其中展现和塑造的“地方”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观察式网络纪录片所塑造出来的“地方”承载着网络纪录片的话语取向。将个体命运视为“地方”的价值焦点,因此在主题上,表现出对个体生活观念和成长历程的关心;对现代都市中人们生存等问题予以关注,展现出社会的横断面,从而使得“地方”延伸为意义产生之源。通过将日常被忽略的地方搬上屏幕,增加了地方的可见性,地方多元的文化价值得以展现;所塑造出来的地方感不仅仅基于身体力行,而且通过观看产生对地方的情感依附;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成为地方文化展现的一部分,这些都构成了观察式网络纪录片的文化价值。

余博文[4](2020)在《中国当代非遗题材纪录片叙事策略在《守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我国非遗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作为探讨对象,在完整地梳理我国非遗纪录片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毕业设计《守艺》的创作经验,分别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述者三个层面展开论述,目的在于提炼总结非遗纪录片不同时期的叙事特点,分析出不同叙事策略各自的优劣,并为当下非遗纪录片的创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从结构上来看,本文一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该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并整理了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从选题由来、相关作品发展现状与毕业设计选题意义三方面介绍了本人的毕业设计《守艺》,随后罗列了此次选题的研究方法。在第二章中,本人着重探讨了非遗纪录片的定义并梳理了其在时代变迁中叙事观念的流变。第三章本人从非遗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出发,通过对非遗纪录片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和包容并蓄的表现方法两大特征的总结和分析,探讨了不同叙事视角下非遗纪录片所呈现的各异的特点。第四章聚焦于非遗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侧重剖析了叙事结构对非遗纪录片中时空建构和节奏变换的影响。第五章围绕着非遗纪录片的叙述者展开阐述,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归纳出纪录片中叙述者的三大功能。最后的结语中本人总结了毕业设计拍摄与毕业论文撰写过程的不足与感悟,并对非遗纪录片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吴红雨,江美仪[5](2020)在《重塑中的医生与患者媒介形象对公众医疗认知的影响——以《人间世》等四部纪录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背景下,本文聚焦医疗纪录片,分析其在医生、患者群体的形象构建与医患关系认知引导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文本分析可知,医疗纪录片构建了医者职业身份之外立体饱满的个人化形象,也呈现了带有家庭、个人属性的多元化的患者媒介形象。通过对医护群体与普通受访者的深度访谈,研究主要得出三方面的结论:对于医者媒介形象,医疗纪录片拓展了人们对医者形象的认知,但并未对其原有的负面认知产生根本性改变;对于患者媒介形象,医护群体认可其呈现的多元丰富性,且普通受访者表示可通过旁观患者行为获得启示;在医疗过程认知的影响上,受访医者肯定医疗纪录片科普医学与医疗过程对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作用。

范煣颖[6](2019)在《2014-2018山东卫视文化类节目创新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文件,引领全国电视文化类节目发展,大力鼓励卫视创新,停止各地方电视台一系列娱乐选秀类节目,电视内容产业的文化性和原创性以及创新性,再次成为学术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集团化、产业化和数字化的大浪潮以后,如何既能在市场中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能在传承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担当起电视媒体应有的责任,已经成为电视行业中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质的重大命题。作为千年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且同时作为孔孟之乡的齐鲁大地——山东,第一批上星卫视,山东卫视责无旁贷的要走好文化传承这条发展路线。在爆款的版权资源枯竭、海外引进模式失效,原创生产力平平,文化节目同质化的中国电视行业中,山东卫视对原创文化节目有着特殊的情感坚守和文化基础。在2013年间,国家广电总局对原创文化节目的大力提倡以及为省级卫视提供的政策支持后,山东卫视在2014-2018年间代表作《中国面孔》《我是先生》《你好!历史君》《国学小名士》被作为节目创新创优典型多次得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肯定,期间《国学小名士》多次被总局宣传司领导称为“文化类节目的标本”。山东卫视文化产业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有的节目也会面临市场的巨大挑战,如何在保持原有文化类节目的基础上,借助原有经验和现象级节目样本,挖掘本土资源创新出新的文化节目,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山东卫视文化类节目进行品牌创建,品牌传播,让更多的观众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彩,而对于山东卫视的节目类型、模式、传播方式研究一直也是本文想要探索的课题。本文主要以上述四档典型的文化类节目为研究对象,第1章节围绕本研究的选题源起以及现实和理论意义,并进一步介绍了研究内容和框架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所收集的近几年期刊文献进行的归纳整理,运用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提出本文的创新之处以及困难之处。第2章是对山东卫视文化类节目做了一个类型统计和一个发展分析。第3章是对《中国面孔》《我是先生》《国学小名士》和《你好!历史君》从其文化主题进行梳理,从节目定位、节目模式、节目主持与嘉宾等方面进行深度解读。第4章是研究四档文化类节目的呈现形式和营销方式,从呈现效应和形式上的创新,到营销方式的创新,对文化类节目发展至今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数据方面的调查,比如收视率、市场份额比、各大网站评分等方面,全面解析山东卫视文化节目所造成的效应。第5章是通过山东卫视文化类节目在发展中的创新思考,分析其当下存在的主要困境,提出一些未来可创新发展的途径。

李香玉[7](2019)在《网络羞辱文化的伦理审视》文中提出网络文化和网络社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以往仅存在于现实社会的社会现象进而转向网络社会,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由于网络社会中技术的发展,传播特性的影响和规范的缺乏导致不良网络现象发生,原本存在于现实社会的羞辱现象和羞辱问题被网络过分扩大。网络羞辱文化一词基于羞辱文化在网络上传播所提出,需要从文化和羞辱两个概念入手寻找羞辱文化的内涵,并对网络羞辱文化进行说明。网络羞辱文化具有不同于现实羞辱和其他网络文化的特征,对网络环境、现实社会、个人成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网络羞辱文化的产生发展存在现实社会、网络社会、人性角度三个层面的伦理根源,具有价值冲突、利益冲突、角色冲突之分。针对存在的问题寻求网络羞辱事件治理的伦理策略,需要从明确伦理原则、完善伦理规范、加强伦理教育、净化伦理环境四个方面进行,这有利于充实学理层面对网络羞辱及网络文化、网络道德的研究,同时也为治理网络环境提供现实借鉴。该论文有图0幅,表0个,参考文献127篇。

刘思源[8](2019)在《自然类纪录片的伦理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大自然对于人类而言,始终有无穷无尽的神秘与神奇有待人类去探知。自然类纪录片作为自诞生之初就受到观众青睐的纪录片类型之一,它既与主流的人文纪录片不同,又与传统意义上以人类社会为主要表现对象的非虚构类纪实影像有所区别。该类型纪录片历经一百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特点并由此发展开来,它意味着对人类社会生活与大自然两者之间关系的反省与思考,能够表达人文关怀、传达生态思想,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积极的意义。论文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自然类纪录片的概念进行定义,概括其发展历程和脉络,梳理当今世界范围内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格局与发展特点;并阐述作为纪录片“原罪”的伦理,以及伦理与纪录片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从拍摄伦理这一角度出发,围绕由“看”的实践所建构的多层关系,对在自然类纪录片创作中所产生的伦理问题进行梳理和评析。首先从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伦理关系建构方面,分析在自然类纪录片中作为创作者的人类所操控的摄影机瞄准非人类的被拍摄主体时所产生的伦理问题。从“真实”、“距离”两个方面:在场、真实再现与伦理,距离、镜中之人与伦理,指出创作者在现实拍摄中应与被摄动物保持距离,使其处于自然、自由,不受控制和干预的状态。最后,从叙事伦理这一角度探索,结合文本案例进行分析,从形式伦理和内容伦理两个维度展开。形式伦理是以叙事形式为基础的伦理,注重对电影语言和伦理关系的探讨,从叙事结构、叙事角度、视听语言技巧与叙事手法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它们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展现的伦理意蕴。内容伦理从个体伦理和生态伦理两点出发,探索所叙之事的伦理,通过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之间的联系,突破人与自然之间的界限,从而唤醒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既折射着社会现实诉求又是创作者理念之建构的反映,在引导观众进行思辨的同时,又慰籍着观众的内心。本篇论文将伦理学的相关原理和概念引入到自然类纪录片的研究中,重点在于分析自然类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伦理问题,着重探讨拍摄伦理与叙事伦理两个方面,分析了自然类纪录片的历史、发展和变化过程中伦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和表现,以及对影片所折射出的伦理关系、伦理意蕴的启迪和思考。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探求人与自然更为和谐的相处之道提供理论支持,也希冀能够为促进自然类纪录片创作的健康、良性发展尽绵薄之力。

康枥[9](2019)在《论网络女性剧中的男性形象塑造》文中认为在女性主义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的今天,关于女性题材的影视剧也越来越多,在新媒体发展的大时代之下,网络女性剧也紧跟步伐,但是在大家都在关注女性群体的同时,却忽略了男性这一群体的存在。本文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网络女性剧进行文本解读,采取文本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文献分析法分析在网络女性剧中的男性形象,解读这一群体所存在的意义以及探索两性世界的共同发展。第一章叙述研究背景、梳理相关文献,并阐述相关的研究结构及方法,同时说明研究目的、价值和创新性。第二章明确网络女性剧的定义,并分析网络女性剧的发展、网络女性剧的分类以及特点。第三章表明网络女性剧中的男性在其中的表现以及功能,最后主要分析在网络女性剧中出现的典型的男性形象,并说明这些男性形象所具备的特征。第四章表明女性对于男性形象的期待,叙述女性对男性朋友和男性配偶这两种关系的不同期待,对于男性配偶主要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叙述,而关于男性朋友则是相对于男性配偶来解读。第五章解读网络女性剧发展中的男性形象变化,通过对网络女性剧中男性形象嬗变的表现及其背后原因进行分析。第六章分析网络女性剧中男性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反思。通过对网络女性剧的文本解读,分析男性形象的变化以及所存在的意义,实则反观女性主义的发展,为两性之间的平衡寻找突破口。

李忻诺[10](2019)在《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综艺节目模式陷入疲乏状态,受到国外偶像团体潮流发展的影响,中国开始出现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成为新媒体时代下活跃于网络的一种新的综艺节目类型,引起很大反响。本文主要选择自2018年以来播出的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作为研究样本,着重讨论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特征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的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起源于2015年,兴盛于2018年,在特征上呈现出养成性、养成的全空间性记录、时间的全过程性表现及个性化等特点,在叙事上采用多线叙事的方法讲述节目的故事,具有广泛而复杂的受众群体,与受众间相互作用、相互养成,反映了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特征。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的繁荣,表征了综艺节目从类型上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模式、模式上由封闭性向开放性模式的转变,但节目的不足也很明显,同质化现象严重,保证节目活力、增强受众黏度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真人秀”的两难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真人秀”的两难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文化传播视角下综艺节目《非正式会谈》中文化类话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非正式会谈》节目概况分析
    2.1 《非正式会谈》的节目设计
    2.2 《非正式会谈》的节目构成
        2.2.1 主持人
        2.2.2 嘉宾
        2.2.3 话题
    2.3 《非正式会谈》的环节设置
第三章 《非正式会谈》中文化类话题分析与研究
    3.1 话题内容
        3.1.1 汉字
        3.1.2 成语
        3.1.3 中国古典文学
        3.1.4 风俗习惯
        3.1.5 地理环境
        3.1.6 饮食文化
        3.1.7 艺术文化
    3.2 话题特点
第四章 《非正式会谈》的传播学分析
    4.1 《非正式会谈》的“5W”传播模式分析
        4.1.1 传播主体
        4.1.2 传播内容
        4.1.3 传播媒介
        4.1.4 传播对象
        4.1.5 传播效果
    4.2 《非正式会谈》受众问卷调查分析
        4.2.1 调查对象
        4.2.2 调查目的
        4.2.3 调查内容
        4.2.4 调查情况分析
第五章 《非正式会谈》对中华文化传播的意义与启示
    5.1 《非正式会谈》对中华文化传播的意义
        5.1.1 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5.1.2 增强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5.2 《非正式会谈》对中华文化传播的启示
        5.2.1 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启示
        5.2.2 对汉语学习者的启示
        5.2.3 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启示
第六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声音互动真人秀《朋友请听好》的节目内核与价值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本:“温情符号”汇聚节目内核
二、受众:契合个体“潜意识”的行为机制
三、媒介:大众媒介与社会意识形态渗透

(3)“地方”视域下观察式网络纪录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源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观察式纪录片的综述
        二、运用地方理论相关研究的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结构
第一章 关键概念及理论视角
    第一节 关键概念
        一、观察式纪录片
        二、网络纪录片
        三、观察式网络纪录片
    第二节 理论视角:“地方”理论
    第三节 本研究涉及观察式网络纪录片的基本概况
第二章 观察式网络纪录片建构的“地方”样貌
    第一节 《纪实72小时》《三日为期》:对于特定地方的定时观察
        一、特定地方的短暂停留与扎根
        二、定时观察形成地方切片
    第二节 《可以跟你回家吗》:家作为地方的典范
        一、在房中物件中获得家
        二、在租住空间内情感根植获得家
        三、在他人身上筑巢获得家
    第三节 《宠物医院》:治疗人与动物关系的地方
        一、将不得其所变为适得其所的地方
        二、两难选择造成的不得其所
第三章 观察式网络纪录片“地方”话语呈现
    第一节 对个体的展现:“地方”的价值焦点
        一、展现小确幸式生活观
        二、书写成长之感
    第二节 广阔的社会横断面:“地方”的意义之源
        一、关注生存的问题
        二、聚焦家庭问题
        三、关心都市情感问题
第四章 观察式网络纪录片的文化价值
    第一节 可见性:创造地方新的价值
        一、让无名的地方变有名
        二、边缘化的地方成为可观看的节点
        三、突显地方文化特色
    第二节 地方感:基于观看的情感依附
        一、重视人的情感依赖
        二、产生地方感的认同
    第三节 生活方式:“地方”的文化展现
        一、他者群体在“地方”中安适其位
        二、打破身份标签,突显地方的多元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当代非遗题材纪录片叙事策略在《守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毕业设计《守艺》简介
        一、毕业设计选题由来
        二、相关影视作品概况
        三、毕业设计选题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第二章 非遗纪录片概述
    第一节 非遗纪录片定义
    第二节 我国非遗纪录片叙事观念的流变
第三章 多元的视角丰富叙事的表现力
    第一节 叙事视角分类与特征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
        一、内聚焦视角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二、外聚焦视角还原人物客观形象
    第三节 包容并蓄的表现方法
        一、全知视角开拓观众视野
        二、限知视角增强故事魅力
第四章 严谨的结构把控故事的层次感
    第一节 叙事结构分类与特征
        一、阶梯递进式结构厘清非遗脉络
        二、中心串联式结构突出非遗特征
        三、板块并列式结构包罗非遗万象
    第二节 活态传承下的时空建构
    第三节 张弛有度中的节奏变换
第五章 灵活的叙述者发挥充分的效用
    第一节 叙述者的类型
    第二节 叙述者的功能
        一、叙述功能——情节铺排的基石
        二、组织功能——起承转合的枢纽
        三、交流功能——情感传递的桥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重塑中的医生与患者媒介形象对公众医疗认知的影响——以《人间世》等四部纪录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医疗纪实影像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
四、研究发现
    (一)文本重塑:纪实影像中的医者与患者媒介形象
        1. 与以往相比,纪录片更多呈现了医者仁心的职业形象与日常生活的世俗化形象
        2. 三类患者形象及其“去污名化”
    (二)效果考察:医患媒介形象对医生与公众医疗认知的影响
        1.纪录片能增加公众医疗认知的角度,但较难改变其原有认知,且能否作用于实践有待考量
        2. 认为医患关系是合作关系的受访者对纪录片的正向引导更肯定,但认为也仅能在当前情况下起缓和作用
        3. 医护工作者认为纪录片中的医者形象真实全面,但过多正面形象的传播反而会让患者对医生提出更多非理性要求
        4. 受访医者一致肯定纪录片科普医学与医疗过程对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作用
五、结论

(6)2014-2018山东卫视文化类节目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文献综述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二、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2014-2018 山东卫视文化类节目简介及发展历程
    第一节 山东卫视文化类节目简介
        一、文化类节目类型
        二、主要发展历程
    第二节 山东卫视文化类节目发展原因
        一、政治需求: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
        二、行业需求:电视行业遭遇困境
        三、受众需求: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诉求
第三章 山东卫视文化类节目的文化主题创新
    第一节 突破和传递文化内蕴—以《中国面孔》为例
        一、话题实现单一到多元的突破
        二、文化实现知识到精神的传递
    第二节 复兴和传承文化气度—以《我是先生》为例
        一、对传统文化的细节打磨和现实关照
        二、对传统文化的优秀复兴和弘扬
    第三节 延续和表达文化格调—以《你好!历史君》为例
        一、主题式表达突破喜剧模式
        二、古老历史的青春延续
    第四节 升华和沉淀文化神韵—以《国学小名士》为例
        一、升华国学的广度和深度
        二、文化内容领域的沉淀
第四章 山东卫视文化类节目的呈现形式和营销创新
    第一节 节目形态上创新
        一、季播制上呈常青化
        二、节目进程呈碎片化
        三、赛制形式上拼接化
        四、舞台效果更科技化
    第二节 营销方式再创新
        一、融合品牌理念
        二、放大文化效果
        三、捆绑新兴平台
第五章 山东卫视文化类节目创新发展思考
    第一节 当下存在主要困境
        一、差异化不明显,雷同严重
        二、市场影响力不足,效果表面化
    第二节 未来创新发展的途径探索
        一、细化传统文化节目品质
        二、加深文化认知,提高节目参与性
        三、拓展市场渠道,升级推广空间
        四、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7)网络羞辱文化的伦理审视(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文献评析
    1.3 研究路径与方法
    1.4 研究新意与难点
2 网络羞辱文化概念的伦理解读
    2.1 网络羞辱文化内涵解析
    2.2 网络羞辱文化类型探索
    2.3 网络羞辱文化特征思考
    2.4 网络羞辱文化危害探索
3 网络羞辱文化根源的伦理省思
    3.1 现实社会中的伦理根源
    3.2 网络社会中的伦理根源
    3.3 人性角度中的伦理根源
4 典型案例的伦理剖析
    4.1 价值冲突导致的网络羞辱
    4.2 利益冲突导致的网络羞辱
    4.3 角色冲突导致的网络羞辱
5 网络羞辱文化应对的伦理策略
    5.1 明确伦理原则
    5.2 完善伦理规范
    5.3 加强伦理教育
    5.4 净化伦理环境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自然类纪录片的伦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及创新点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自然类纪录片与纪录片的伦理
    第一节 自然类纪录片
        一.概念界定
        二.自然类纪录片的诞生与发展
        三.当今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格局
    第二节 作为纪录片“原罪”的伦理
        一.伦理与道德
        二.伦理与纪录片
        三.自然类纪录片中的伦理
第二章 拍摄伦理:在场与距离所达成的关系建构
    第一节 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伦理关系建构
        一.拍摄者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
        二.行业监管与行为规范
        三.专业知识与技术支持
    第二节 在场、真实再现与伦理
        一.在场的两难选择
        二.拍摄中的真实再现
    第三节 距离、镜中之人与伦理
        一.“有人类身影”的自然类纪录片
        二.“无人类身影”的自然类纪录片
第三章 叙事伦理:形式与内容所共塑的意蕴呈现
    第一节 形式伦理:叙事结构、叙事内容与叙事手法
        一.叙事结构
        二.叙事视角
        三.视听语言技巧与叙事手法
    第二节 内容伦理:个体伦理与生态伦理
        一.自然物之间:个体伦理
        二.人与自然之间:生态伦理#44结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论网络女性剧中的男性形象塑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背景
    文献综述
    研究结构和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价值及创新性
第一章 网络女性剧概述
    第一节 网络女性剧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网络女性剧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网络女性剧的分类
第二章 网络女性剧中被矮化的男性形象
    第一节 单薄羸弱的形象
    第二节 被欲望符号化的形象
    第三节 背负心灵枷锁的形象
第三章 网络女性剧男性形象的身份建构
    第一节 对男性配偶的身份建构
    第二节 男性朋友的身份建构
第四章 网络女性剧中男性形象的嬗变
    第一节 网络女性剧发展初期的男性形象:女性话语权为主
    第二节 网络女性剧发展中期的男性形象:关注女性,注意两性差异
    第三节 网络女性剧当下的男性形象:关爱男性,关注到男性也是父权制受害者
第五章 网络女性剧中男性形象嬗变的原因及反思
    第一节 历史因素
    第二节 社会因素
    第三节 价值观因素
    第四节 男性形象的塑造与期待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10)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来源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文献综述
    五、相关理论阐述
第一章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概述
    第一节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的定义及起源
        一、定义
        二、起源及发展
    第二节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的基本组成元素
        一、选手
        (一)一定的才能基础
        (二)偏向低龄化发展
        二、受众
        三、导师
    第三节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的基本特征
        一、养成的全空间性记录特征
        二、互为双向的养成特征
        三、时间的全过程性表现特征
        四、偶像的个性化特征
    第四节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的基本类型
        一、从节目内容划分
        (一)音乐类
        (二)表演类
        二、从节目形式划分
        (一)淘汰制
        (二)非淘汰制
        三、从评选方式划分
        (一)观众决定型
        (二)评委决定型
        (三)综合考量型
第二章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中的形象建构
    第一节 人物形象建构
        一、偶像的符号化建构
        二、偶像的养成性建构
        三、偶像的人物设定建构
    第二节 立体化的形象建构特点
        一、个性的立体化
        二、形象的延展化
        三、内容的丰富化
    第三节 人物的形象建构传递正能量的内涵
    第四节 受众的参与度扩大形象建构的影响力
第三章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的叙事分析
    第一节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的故事主题
        一、主题立意——“偶像养成”
        二、主题展现——“越努力,越幸运”
    第二节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的叙事主体
    第三节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的故事分析
        一、情节建构——悬念与惊奇
        二、人物特征——标签化
        三、竞争与合作——团魂
        四、环境——多样化
    第四节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的叙事视角分析
        一、叙事角度
        (一)故事内叙述者
        (二)故事外叙述者
        二、叙事风格
    第五节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的叙事实现
        一、多条线索交叉
        二、多时空的叙事
第四章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受众研究
    第一节 受众的特点
    第二节 受众参与阶段分析
        一、观看节目
        二、参与投票
        三、粉丝营销
        四、全民狂欢
    第三节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分析
        一、问卷设计及实施概况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三)调查概况
        二、结论
    第四节 受众的心理分析
        一、窥视欲:满足窥视他人的心理需求
        二、娱乐性:满足娱乐消遣的心里需求
        三、自我实现:满足自我实现的欲望
        四、自我满足:获得自我认同的满足感
        五、互动参与: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和社交需求
第五章 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反思及建议
    第一节 节目中的不足
        一、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缺乏新鲜感
        二、选手水平的不均衡导致缺乏看点
        三、节目内涵不足导致缺乏深度
    第二节 节目背后出道组合的发展
    第三节 建议
        一、加强“养成性”特色
        二、丰富正能量内涵
        三、打造节目品牌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真人秀”的两难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化传播视角下综艺节目《非正式会谈》中文化类话题研究[D]. 李庆.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2]声音互动真人秀《朋友请听好》的节目内核与价值建构[J]. 宋启明. 视听, 2021(04)
  • [3]“地方”视域下观察式网络纪录片研究[D]. 陈鑫. 苏州大学, 2020(03)
  • [4]中国当代非遗题材纪录片叙事策略在《守艺》中的应用[D]. 余博文.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5]重塑中的医生与患者媒介形象对公众医疗认知的影响——以《人间世》等四部纪录片为例[J]. 吴红雨,江美仪. 新闻大学, 2020(01)
  • [6]2014-2018山东卫视文化类节目创新研究[D]. 范煣颖. 曲阜师范大学, 2019(12)
  • [7]网络羞辱文化的伦理审视[D]. 李香玉.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1)
  • [8]自然类纪录片的伦理问题研究[D]. 刘思源. 山东艺术学院, 2019(02)
  • [9]论网络女性剧中的男性形象塑造[D]. 康枥.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10]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研究[D]. 李忻诺.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标签:;  ;  ;  ;  ;  

“真人秀”的困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