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RC设备用圆极化微带天线

DSRC设备用圆极化微带天线

一、一种用于DSRC设备的圆极化微带天线(论文文献综述)

田洁[1](2021)在《应用于V2X的低剖面天线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汽车数量的猛增导致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专用短程通信(DSRC)技术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V2X(vehicle to everything)通信系统在车载信息传递和接收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车载天线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低剖面、宽频带、高增益、多频段。其中,低剖面既可以很好地降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还可以起到美观和隐蔽作用;宽频带能够提高天线的信道容量;高增益能够提高通信覆盖范围;多频段能够实现天线的多功能性。因此本文设计并研究了基于V2X的具有较宽频带,多频段,高增益的低剖面车载天线,论文的具体内容如下:1)设计了一款工作在DSRC频段的低剖面宽带全向型天线。通过在中心馈电的圆形贴片外加载耦合圆环,在接地板上加载四个矩形环槽,并在圆环外边缘对称地加载六个短截线的方式产生了三个谐振模式,展宽了天线的工作带宽。天线的阻抗带宽达到17.6%(5.54-6.61 GHz),天线高度仅为0.032λ0(λ0是5.9 GHz对应的波长),最大增益是3 d Bi,天线具有垂直极化特性,并且水平方向是全向辐射。2)设计了一款工作在DSRC频段的高增益低剖面全向天线。提出了一种具有超材料特性的雪花状结构,将该结构组成的圆形阵列加载在参考全向天线的周围改变了电磁波传输路径,实现了高增益。测量表明在5.9 GHz处最大辐射角增益提高了约1.5 d B、水平面增益增大了约0.6 d B。又通过在圆形贴片与雪花阵列之间加载六个开槽的扇形环,进一步提高了水平面增益。测量结果表明在5.9 GHz处水平面增益可以达到1.2 d Bi,较参考天线提高了3.4 d B。3)设计了一款集GPS、WLAN、DSRC天线为一体的低剖面天线。天线采用多层堆叠结构,通过加载耦合环和加入短路销钉,分别展宽了DSRC和WLAN频段的带宽,通过在GPS同轴馈电线上插入一个三阶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提高了端口之间的隔离度。测量结果表明,天线在GPS、WLAN、DSRC频带分别具有右旋圆极化、全向垂直极化、全向垂直极化特性,两个馈电端口之间获得了17 d B以上的隔离度。此外,该设计天线具有4.8mm的低剖面,而且在GPS、WLAN和DSRC三个频段内的最大增益分别达到了3.5 d Bi、1.3 d Bi和2.3 d Bi,实现了较高的增益。

朱福冉[2](2021)在《ETC系统路侧单元阵列天线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收费站口已经采用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使用,可大大提升通车的速度。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还存在着跟车干扰、邻道干扰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高速路口的通车速度,因此路侧单元天线性能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以上的目的,本文对路侧单元阵列天线进行了研究与设计,主要内容如下:1.设计了不等幅路侧单元阵列天线。1)首先设计了等幅路侧单元阵列天线。天线单元采用方形贴片切角的方式,然后对4个天线单元采用顺序旋转馈电的方式形成天线的辐射单元。天线的馈电网络采用1分4的等幅度的功分器。通过仿真可知天线的带宽为5.6-6.04GHz,轴比带宽为5.65-5.85GHz,E面半功率波束宽度为9.59°,从而实现了预期指标中的部分参数。2)在等幅阵列天线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不等幅路侧单元阵列天线。由于等幅阵列天线存在旁瓣较高的问题,因此本天线采用道尔夫-切比雪夫不等式的方法进行馈电网络的设计,用以降低天线的旁瓣。同时对本天线进行了实物的制作和实测。最终通过实测可知天线的带宽为5.67-5.88GHz,轴比在5.7-5.9GHz频段内都在3d B以下,增益在5.7-5.9GHz频段内都在15d Bi以上,E面半功率波束宽度为9°,旁瓣为-16.5d B和-18d B,符合预期的设计指标。3)由于不等幅阵列天线H面的波束宽度较宽,因此本文在不等幅阵列天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单元进行研究。通过仿真可知天线H面波束宽度为14.5°,最终实现了不等幅阵列天线的H面波束宽度变窄。2.设计了一款基于自身形状融合算法的路侧单元阵列天线。本天线为将自身形状融合算法融入到阵列天线的研究与设计中,然后通过高频结构仿真(HFSS)和矩阵实验室(MATLAB)的联合仿真,使天线单元的形状发生改变。通过仿真可知初始天线带宽为5.63-6.03GHz,最终天线带宽为5.66-6.13GHz,从而提高了阵列天线的带宽。3.设计了一款4×8单元的路侧单元阵列天线。此天线为对降低天线的波束宽度的研究。本天线首先对1×8单元的天线进行研究和设计,实现了H面较窄的波束宽度。然后进行阵列的扩展,组成4×8单元的阵列天线。通过仿真得4×8单元路侧单元阵列天线E面波束宽度为21.6°,H面波束宽度为13.52°,从而实现了E面和H面均较窄的波束宽度。

王雪[3](2020)在《车载S波段圆极化天线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圆极化天线对于雷达跟踪、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通信、射频识别(RFID)和传感器系统具有极大优势,因为圆极化波可降低多径效应并减小发射机与发射机之间的定向角。近年来,已经为便携式和移动终端应用开发了各种尺寸紧凑的圆极化天线。另一方面,由于导航系统的卫星多运行在地球中轨道,因此用于定位服务的接收天线的角度范围非常宽,通常在θ为0°的天顶和θ为70°的地面低仰角之间,在这个角度范围内,需要一定的增益。因此,移动通讯卫星系统对具有收发电磁波功能的天线在波束宽度和低仰角处的增益提出苛刻的要求。本文以接收天通一号卫星信号的车载天线的研究与设计为相关背景,针对目前天线在波束宽度、仰角增益以及小型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本文主要研究了应用于汽车场景的多款天线,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了一款高增益圆极化平面螺旋天线。该天线选用具有宽工作频带的微带渐变巴伦给阿基米德螺旋天线的双臂进行等幅反相馈电,通过在天线的下方添加一改进后的平底反射腔结构,同时在天线辐射体的上侧加载高折射率的介质板使天线实现了在仰角30°90°的高增益定向辐射。最终仿真结果表明天线在所需工作频带内驻波比小于1.2,半功率波束宽度大于86°,3dB轴比波束宽度大于140°,仰角30°90°的圆极化增益提高0.51.5dB,仰角40°时的增益大于2.8dB,仰角30°时的增益大于1.5dB。此款天线比较适用于车辆在全国大范围内低纬度地区的卫星移动通信。2、设计了一款低剖面宽波束圆极化微带天线。该天线的辐射体采用的是2×2顺序旋转微带阵列形式,4个线极化单元通过顺序旋转馈电组成阵列,采用串联等功分馈电网络进行馈电。最终天线的整体剖面仅有0.068λ0,半功率波束宽度为114°,3dB轴比波束宽度大于160°。此款天线剖面较低,安装方便,所受的风阻力较小,比较适合应用于高速移动的地面载体。3、设计了一款宽带宽波束圆极化偶极子天线。此天线结构是在交叉电偶极子贴片单元之间引入四个寄生贴片与短路金属墙形成的寄生磁偶极子单元,利用电、磁偶极子天线方向图的互补原理使天线在上半空间均匀辐射、展宽波瓣宽度,从而提高低仰角处的增益。另外由于寄生单元的加载使得交叉偶极子臂上的电流路径延长,从而使天线剖面降低至0.13λ0。经实测可得,天线驻波比小于2的阻抗带宽可达65%,在工作频带内驻波比小于1.4,仰角30°时的增益大于3dB,天线的半功率波束宽度大于115°,3dB轴比波束宽度大于200°。这款天线比较适合用于我国高纬度地区的卫星移动通信。

赵振涛[4](2020)在《面向空间电磁调控的关键通信单元设计与机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在愈加复杂的电磁环境中高效利用现有的频谱资源、提高系统的通信容量、避免相邻信道间的干扰,实现对电磁频谱最合理的利用,本文深入研究了多种针对不同场景实现高效电磁调控的多频段、宽带、小型化射频单元。本文主要从电磁辐射和电磁变换两方面展开研究。在电磁辐射方面,通过研究多极化天线和多通带微带滤波器,我们探索了可用于电磁调控的高性能射频组件;在电磁变换方面,基于电磁超材料,对空间电磁波任意调控的机理与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1.针对室内电磁波的辐射调控,提出了一种高增益的紧凑型双极化双频全向天线。基于缝隙谐振器边缘激励的方法,引入双旋转的带宽补偿网络拓展天线辐射单元的带宽,设计了一种同时给上、下两部分偶极子辐射单元馈电的四路宽带馈电网络。其中,天线上部的八块寄生贴片增强了上频率的频宽,天线下部相邻偶极子之间的四个贴片又降低了增益波动和交叉极化。2.针对室外第五代(5G)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双宽面覆盖和汽车之间全向性通信特性,提出了一种由单偶极子天线和差分双极化天线单元构成的三极化天线。通过在双极化天线单元周围排列八对不同大小的倒L形贴片,在5G频段内将E平面和H平面上的半功率波束宽度扩展到近180°,增强了定向双极化天线的覆盖范围,同时提升了全向偶极子的水平增益。利用一对对称的差分电路为双极化偶极子馈电,提升了双极化偶极子天线的端口隔离度,使单极化全向天线的增益波动更加稳定。3.针对集总参数器件内部的电磁波调控,研究了对电磁波信号选频调控的滤波器。通过折叠枝节加载谐振器的方式,提出了一种具有超高频选特性的三频段四模微带带通滤波器。引入嵌入型开路枝节馈电结构,产生多个传输零点,消除了谐波通带并拓宽了上阻带。运用等效电路模型和奇偶模理论解析了四个模式的衍变过程和工作机理,证明了各种谐振模式对于谐振频点和带宽都具有独立的调谐能力。4.针对空域反探测的电磁波绕射及频率选择性隔离,提出了基于超材料的“电磁绕射斗篷”和频率选择性表面。针对高频信号的穿透及绕射能力较弱,提出了一种基于超材料的“电磁绕射斗篷”。通过构建电磁参数具有渐变特性的人工结构,自由调控入射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路径,实现电磁波的绕射。最后通过张量传输线单元为这些各向异性单元提供一种物理可实现的方法,推导出了电磁参数和集总电路参数之间的关系。另外,出于保护室内通信的隐私性考虑,提出了一种增强隐私保护的频率选择性表面,对要保护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tion Area Network,WLAN)信号进行选择性抑制,同时该应用可将电磁空间进行隔离,拓展了频谱的复用方式。

彭程[5](2020)在《车联网鲨鱼鳍集成天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性能车载鲨鱼鳍集成天线是自动驾驶时代车联网通信建设对车载通信提出的关键需求。针对目前车载鲨鱼鳍天线尺寸受限以及集成天线间电磁互扰等问题,本文基于四臂螺旋天线原理、同相直立天线阵原理以及电振子天线拓扑结构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一款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天线、车联网通信(V2X)专用天线、车载无线移动通信天线在内的鲨鱼鳍集成天线方案,并总结归纳其关键设计需求与设计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3个方面:1.针对车载GNSS导航天线在集成环境下所面临的高度限制,提出了一种车载低剖面四臂螺旋天线。首先,提出了一种直立螺旋与平面螺旋结合的短路加载双频四臂螺旋天线,该天线顶平面螺旋加载结构可以改善低剖面条件下辐射效率与工作带宽,短路加载可以改善天线阻抗匹配特性;其次,为该天线设计了一款紧凑型四等功分移相馈电网络,该馈电网络结构紧凑,实现了馈电网络与天线在车载鲨鱼鳍天线环境中的小型化集成。2.针对车联网V2X天线对低仰角全向通信的需要,设计了一款车载微带型V2X直立天线阵。首先,对不同形式的直立天线阵进行数值计算与仿真对比,证明在鲨鱼鳍天线高度有限的环境中,微带型直立天线阵具有性能优势;进而,设计了一款微带型V2X直立天线阵,实验结果表明该天线在水平方向最大增益达到3.57dBi,不圆度低于5dB。3.针对集成环境中移动通信LTE天线高度受限所致带宽不足与车载天线尺寸普遍受限问题,分别提出了基于短路加载与双枝节耦合的低剖面宽带车载LTE天线与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全向小型化天线。首先,分析了车载LTE天线受环境制约的限制高度,并针对低剖面高度下LTE天线带宽不足问题,设计了一款基于短路加载与双枝节耦合的低剖面宽带车载LTE天线,实验结果表明,该天线性能良好,测试与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次,提出一种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全向小型化天线,该天线辐射体尺寸为0.1λ0×0.1λ0,为应对鲨鱼鳍集成天线空间受限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邝野[6](2019)在《柔性纺织共形天线的构建及其辐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智能穿戴设备在健康医疗、军事作战、工程辅助、体育竞赛、休闲娱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智能作战服使士兵的通讯操作更加便捷,同时提供实时体征监测和定位功能,让战略部署和搜索救援工作变得更有效率。用于医疗领域的智能穿戴设备能为病患提供远程实时健康监测服务,建立健康档案用于疾病预测和辅助医疗,提高用户的就医效率并节约用户的就医成本。在上述智能穿戴设备中,天线是负责数据传输、无线通信的重要元件,它让用户的行动免受传输线的干扰。在人体环境下建立的通信网络被称为人体域通信系统,工作于人体域通信系统的天线被称为可穿戴天线。可穿戴天线需要满足佩戴舒适性强、质量轻、隐蔽性好以及不干扰用户正常活动的要求,因此,轻便柔软且价格合理的纺织材料成为代替传统硬质材料制作可穿戴天线的理想选择。柔性共形纺织天线的设计充满挑战。首先,纺织材料属于含有孔隙的非均质材料,纺织天线的性能容易受到纺织结构的影响。其次,纺织天线在人体轮廓上容易弯曲变形,从而影响天线的性能。最后,人体具备高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纺织天线在人体域环境中易受影响,造成天线阻抗失配及损耗增大等问题。因此,本文在构建新型纺织天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织物结构、弯曲变形、以及人体环境对纺织天线性能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首先,为了研究因纺织结构造成的天线表面不匀对天线性能的影响,本文设计了较为简单的纺织偶极子天线。天线的工作频率为915 MHz,谐振点处的实测S11值为-15.3 dB,实测增益为3.4 dBi,实测方向图表现出典型的全向辐射特性。天线的实测性能与仿真性能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纺织偶极子天线的性能理想。为了得到天线表面不匀的数学表征,研究中根据天线基底的缝合结构和导电层中的平纹结构,建立了缝合结构和平纹结构的天线表面模型。利用模型即可根据织物结构参数计算出天线的表面均方根误差,从而根据天线表面均方根误差与适用频率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织物结构参数与适用频率之间的关系。(2)偶极子天线的辐射有全向性,为了减小天线指向人体的辐射,本文继续设计并研究了背瓣小、前瓣大的纺织微带天线。天线被嵌入三维正交机织结构中以实现较高的纺织共形程度。为了探究三维机织天线导电层纺织结构对天线性能的影响,研究中设计了基础的单元微带天线,并制作了六个结构不同的天线样品。根据天线的表面电流分布,三维机织微带天线导电层中电流向内层经纱表面聚集,经纱垂直于馈电方向时,电流要在经纱和纬纱表面攀爬来跨越经纱之间的空隙,从而导致电流路径增加,谐振频率降低,辐射性能改变。因此,选择合适的经纱对三维机织微带天线尤为重要。基于单元微带天线的研究,本文进一步设计并制作了含有两个正交端口的双极化微带天线。天线两端口间拥有102 MHz的公共带宽,隔离度为17.2 dB,方向图拥有典型的前瓣大、后瓣小的特征,增益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表明天线的两端口能够同时正常工作。(3)为了使天线满足高速、大容量、低能耗的通信需求,本文基于三维正交机织结构,继续设计并制作了超宽带天线。天线在2 GHz到13 GHz的频率范围内有10.3 GHz的-10 dB实测带宽,带内增益在正常范围之内,天线方向图有全向辐射特性。人体在天线作用下的吸收辐射率仿真结果表明,天线的辐射在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天线在不同曲率下弯曲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弯曲对超宽带天线的性能影响有限,说明天线在依照人体弧度产生合理弯曲时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可靠的性能。(4)智能穿戴设备的能量供给有限,为了使天线可以通过捕获读写器发射的信号中的能量工作,本文的最后一部分设计并制作了纺织圆极化无源RFID标签天线。天线在设计上使用了地板以减少人体环境对其性能的影响,同时在矩形辐射单元上利用切角和开槽的方法使天线实现圆极化和小型化。圆极化RFID天线的实测性能理想,在空气中和人体上均有良好的阻抗匹配性能,空气中和人体上的实测轴比分别为2.1 dB和2.2 dB,轴比最低处的实测读写距离分别达到9.1 m和8.4 m。综上所述,本论文围绕智能穿戴系统中的天线部分做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实现了纺织共形偶极子天线、三维机织共形微带天线、三维机织共形超宽带天线、以及纺织共形圆极化无源RFID天线四种天线形式。通过建模、计算、仿真等方法对上述天线的性能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对比和分析,同时详细研究了纺织结构对天线性能的影响。上述工作在纺织天线领域属于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后续纺织共形天线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

邓萍[7](2019)在《基于慢波结构的微波无源器件小型化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微波毫米波电路系统的高速发展,无线通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融合。伴随着人们对数据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对无线通信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型化、低成本、多频/多模、易于与有源系统集成成为现代通信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而微波无源器件作为现代通信系统的关键组件,对整个无线通信系统实现小型化和高度集成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开展对微波无源器件的小型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无源器件小型化发展的趋势背景下,对移相器和车载天线小型化设计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5个部分:1)本论文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对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SIW)和慢波加载的基片集成波导(Slow Wave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SW-SIW)模型进行导波特性分析,得到如下结论:SW-SIW与相同尺寸的SIW相比,其主模截止频率降至SIW的62%;在达到相同截止频率的情况下,SW-SIW的横向尺寸减小到SIW的63.9%;在相同截止频率的前提下,当SIW达到与SW-SIW相同的相移量的时候,SW-SIW的纵向尺寸减小到了SIW的51.7%;对于SW-SIW整体来说,其整体面积减小到了SIW的33.1%。同时通过实物加工测试,也验证了上述结论。2)研究了在SIW和SW-SIW的基础上加载铁氧体薄片,通过高频仿真软件HFSS对其进行相移特性研究,得到结论为:在采用相同尺寸相同介质基板相同磁场偏置的情况下,SW-SIW移相器的相移量比SIW移相器增加了1100°。3)通过理论计算,在HFSS中设计了一款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DSRC)天线,通过调整该天线的辐射振子的长度、阻抗匹配进行优化,使该天线的中心谐振点位于5.9GHz,带宽为5.7-6.2GHz。通过外场测试,该天线在工作频率范围内最大增益可达为5.3dBi,半功率波瓣宽度为360°。4)通过在3)基础上增加辐射振子来增加谐振点,设计了一款4G/LTE双频天线。然后,调整天线的辐射振子的长度,使该天线的中心谐振点位于0.74GHz和2.3GHz,带宽为0.68-1GHz和1.75-3GHz。通过外场测试,该天线在低频带内天线增益大于1dBi,高频带内天线增益大于2dBi,并有较好的全向特性。5)为了在固定面积内减小天线的纵向尺寸,在基于4G/LTE天线基础上设计了一款慢波结构天线。该天线通过外场测试在低频带内天线增益大于0.5dBi,高频带内天线增益大于2dBi。其纵向长度减小了约31%,实现了低剖面,小型化。

李德信[8](2018)在《车联网移动终端射频设计与仿真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车联网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行进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也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需求。车联网的实现离不开天线技术的支持,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发展,车载天线的数量和种类在不断增加。由于车载电子设备的增加,留给车载天线的安置空间在不断减少;同时出于降低车辆风阻系数和保持汽车美观的考虑,车载天线正朝着小型化和低轮廓的方向发展。而微带天线因为具有低剖面、易集成和馈电简单的优点,它能够较好地迎合当今车载天线发展的需求。所以,本文针对车载环境下对天线小型化的需求,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理论,利用曲流技术和加载技术,设计了能应用于车联网移动终端的小型化微带天线。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1)研究微带天线的小型化技术的实现方法。针对设计433MHz天线时难以兼顾天线的尺寸和实际性能的问题,利用曲流技术和加载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款工作在ISM 433MHz频段的小型印刷天线。通过研究关键结构参数对天线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天线的优化设计方案,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2)针对传统的小型化方法难以同时保证天线带宽和增益指标的问题,结合车载环境下对天线极化方式的需求,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理论,设计了一款能够覆盖ISM2.4GH和卫星电视频段的小型圆极化微带天线。通过构造两个不对称的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结构单元实现了天线的多频化和圆极化。利用HFSS软件对微带天线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使得天线在零阶模式和正一阶模式的谐振频率下具有良好的输入阻抗、带宽、增益和圆极化特性。制作了实验样件并进行了测试,验证了所设计天线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胡友志[9](2018)在《多频圆极化与微带滤波天线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改善了人们出行拥堵的交通状况,减少了交通事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生活。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对车载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多,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的第一部分是针对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多频圆极化车载天线的研究。随着无线通信系统朝着多频段和多制式的发展,在射频前端需要集成多个相应工作频段的天线和滤波器,这就导致通信系统尺寸变大。天线和滤波器作为射频前端两个必不可少的器件,近几年针对它们的集成设计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大多数滤波天线研究集中在滤波性能上,针对圆极化和双极化滤波天线的研究很少。所以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具有圆极化性能和双极化性能的滤波天线进行研究。本文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针对目前车载天线对多频圆极化性能的需求,提出了一款应用于GPS和DSRC系统的小型化双频双圆极化天线。天线工作在GPS的L1频段,实现右旋圆极化辐射,工作在DSRC频段实现左旋圆极化辐射。并且天线尺寸满足小型化要求。最后在仿真优化的基础上,对天线进行了实物加工和测试,测试和仿真结果较好的吻合,满足了文章中提出的设计目标。(2)在对圆极化天线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对滤波天线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款具有圆极化性能的滤波天线。首先是对天线馈电网络的设计,馈电网络集成了移相,滤波和功率分配于一体,在输出端口输出两个等幅,相位差为90°的正交信号。馈电网络通过探针对上层辐射贴片馈电,实现了圆极化性能。最后在仿真优化的基础上,对天线实物加工和测试,测试和仿真结果吻合较好。(3)目前针对双极化滤波天线研究并不多,本文设计了一款具有±45°双极化特性的滤波天线。该款天线馈电网络由两个半波长谐振器耦合而成,通过地板上环形槽耦合馈电,实现滤波特性。并且两组馈电网络相互垂直,实现双极化特性。该天线具有滤波特性,带内增益平坦,带外滤波性能明显,并且天线具有±45°双极化特性。可以满足对双极化天线需求的应用场景。最后对天线加工实物和测试,测试和仿真结果吻合良好。

李佳玉[10](2017)在《面向V2V通信系统的天线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用汽车的普及导致交通路网中运行的车辆陡增,道路负荷增加,堵车、追尾、碰撞等交通事故频频发生。车对车(Vehicle-to-Vehicle,V2V)通信系统通过车载通信设备实现移动车辆之间的信息交互,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V2V天线在V2V通信系统完成信息传递和接收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基于V2V通信对天线低剖面和全向性的要求,进行天线的研究与设计。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在贴片表面上周期性地蚀刻“几”字型槽,以及左右支路相差半个波长的巴伦结构,提出一款水平极化V2V天线。周期性刻槽改变贴片表面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形成水平极化和全向辐射。巴伦结构既实现辐射贴片与馈源之间的阻抗变换,又减弱对贴片表面电流分布的影响。天线的阻抗带宽为5.76GHz-6.04GHz,覆盖V2V通信频段5.85GHz-5.925GHz,最大增益为1.77dBi,水平方向图不圆度小于1.2dB。2.车载通信属于近地通信,为降低天线损耗,提出一款垂直极化V2V天线。采用加载短路销钉和蚀刻两组“V”型槽的方法,天线获得4.74GHz-6.79GHz宽频带,相对带宽为35.55%,包含V2V通信频段、WLAN通信的5GHz频段。天线在水平面内方向图不圆度小于0.5dB,具有良好的全向辐射特性,最大增益为4.2dBi。3.考虑圆极化天线在车载通信中的优点,提出一款圆极化V2V天线。由圆极化的极化分解性以及水平极化与垂直极化的正交性,以设计的垂直极化V2V天线结构为基础,增加六个类“7”型的寄生贴片。通过耦合激励使寄生贴片结构产生水平极化,最终实现左旋圆极化和水平全向辐射。天线有效带宽为5.65GHz-6.08GHz,最大增益为4.47dBi,水平方向图不圆度小于1dB,可作为车载单元天线用于V2V通信、车辆自动识别(AVI)和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中。4.联合车体模型与V2V天线仿真分析。以设计的垂直极化V2V天线为例,在电磁仿真软件中建立简化的车体模型,并通过仿真得到天线置于车体不同位置时的辐射方向图和磁场分布图,从而分析车体不同位置对其性能的影响。设计的三款天线均具有低剖面和全向辐射的优点。对垂直极化和圆极化的V2V天线测试,与仿真结果一致,满足V2V通信对天线的要求,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

二、一种用于DSRC设备的圆极化微带天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用于DSRC设备的圆极化微带天线(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于V2X的低剖面天线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V2X通信天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宽带低剖面全向天线的研究现状
        1.2.2 高水平增益的全向天线的研究现状
        1.2.3 多频带天线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主要贡献
第二章 宽带低剖面全向性天线设计
    2.1 引言
    2.2 天线参数定义
    2.3 天线结构设计
        2.3.1 天线结构分析
        2.3.2 天线的参数分析
    2.4 仿真和测试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增益低剖面全向天线设计
    3.1 引言
    3.2 基于超材料的高增益宽带全向天线
        3.2.1 超材料结构
        3.2.2 具有超材料基板的全向天线结构
        3.2.3 结构分析
        3.2.4 仿真与测量结果
    3.3 具有水平面增益增强的全向天线
        3.3.1 天线结构设计
        3.3.2 天线结构分析
        3.3.3 天线仿真和测试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频带低剖面天线设计
    4.1 引言
    4.2 多频双极化天线结构设计
        4.2.1 天线结构
        4.2.2 天线的结构分析
        4.2.3 天线的仿真和测试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2)ETC系统路侧单元阵列天线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天线基础理论与技术
    2.1 引言
    2.2 天线参数指标
    2.3 微带天线基本理论
        2.3.1 微带天线结构
        2.3.2 微带天线分析方法
        2.3.3 微带天线馈电方式
        2.3.4 馈电网络方式
    2.4 电磁仿真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身形状融合算法在单元天线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自身形状融合算法
    3.3 基于自身形状融合算法的单元天线设计
        3.3.1 天线的基本结构
        3.3.2 自身形状融合
        3.3.3 参数的优化
        3.3.4 天线的仿真和实测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等幅路侧单元阵列天线的设计
    4.1 引言
    4.2 天线单元设计
        4.2.1 基本单元
        4.2.2 天线辐射单元
    4.3 等幅路侧单元阵列天线
        4.3.1 功分器
        4.3.2 阵列设计
        4.3.3 仿真结果分析
    4.4 不等幅路侧单元阵列天线
        4.4.1 道尔夫-切比雪夫分布
        4.4.2 阵列设计
        4.4.3 仿真和实测结果
    4.5 32单元路侧单元阵列天线
        4.5.1 阵列设计
        4.5.2 仿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路侧单元阵列天线参数的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自身形状融合算法的路侧单元阵列天线
        5.2.1 形状的改变
        5.2.2 阵列设计
        5.2.3 仿真结果分析
    5.3 4×8单元路侧单元阵列天线
        5.3.1 1×8单元路侧单元阵列天线设计
        5.3.2 阵列设计
        5.3.3 仿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内容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3)车载S波段圆极化天线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天线技术指标要求
    1.4 本文的内容结构安排
第二章 高增益圆极化平面螺旋天线
    2.1 圆极化平面螺旋天线的基本理论
        2.1.1 电磁波的极化
        2.1.2 圆极化平面阿基米德螺旋天线的基本原理
    2.2 高增益圆极化平面螺旋天线
        2.2.1 引言
        2.2.2 天线结构
        2.2.3 天线的原理
        2.2.4 天线仿真与测试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剖面宽波束圆极化微带天线
    3.1 微带天线的基本理论
        3.1.1 微带天线的辐射机理
        3.1.2 微带天线圆极化实现方法
    3.2 顺序旋转阵列天线的理论
        3.2.1 顺序旋转阵列的基本概念
        3.2.2 线极化单元组阵的圆极化的场分析
    3.3 低剖面宽波束圆极化微带天线
        3.3.1 引言
        3.3.2 天线辐射体设计
        3.3.3 馈电网络设计
        3.3.4 天线的主要参数分析
        3.3.5 天线仿真与测试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宽带宽波束圆极化偶极子天线
    4.1 偶极子天线的基本理论
        4.1.1 电偶极子天线的辐射机理
        4.1.2 磁电偶极子天线相关理论
        4.1.3 圆极化偶极子天线的实现方法
    4.2 宽带宽波束圆极化偶极子天线
        4.2.1 引言
        4.2.2 天线结构
        4.2.3 天线的原理
        4.2.4 天线仿真与测试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面向空间电磁调控的关键通信单元设计与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多频带电磁调控微波器件的研究现状
        1.2.1 高增益低剖面的多频带天线
        1.2.2 多频带微带滤波器的研究现状
        1.2.3 电磁信号的绕射与隔离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4 论文的主要贡献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多频宽带双极化全向室内天线设计
    2.1 引言
    2.2 多极化天线带宽优化方法
        2.2.1 利用电磁偶极子提高带宽
        2.2.2 旋转序列馈电网络提高带宽
    2.3 旋转序列馈电的多频宽带双极化全向天线设计
        2.3.1 构建天线几何模型
        2.3.2 电流分布与辐射分析
        2.3.3 参数对比研究
        2.3.4 结果讨论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差分馈电的高增益三极化室外天线设计
    3.1 引言
    3.2 多极化天线差分馈电设计方法
        3.2.1 差分馈电设计
        3.2.2 差分天线的奇模反射分析方法
    3.3 差分馈电的三极化天线设计
        3.3.1 天线设计过程
        3.3.2 天线工作原理
        3.3.3 仿真与实测结果讨论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多模微带滤波器的多通带滤波设计
    4.1 引言
    4.2 电磁波的微带谐振理论和多模谐振器的基本结构
        4.2.1 阶跃阻抗谐振器
        4.2.2 枝节中心加载谐振器
        4.2.3 槽线谐振器
    4.3 覆盖5G和双频WLAN的四模三通带微带滤波器
        4.3.1 结构设计
        4.3.2 谐振器等效电路模型
        4.3.3 滤波器测量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超材料的导波绕射和基于FSS的空间滤波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电磁绕射的多边形超材料设计
        5.2.1 任意多边形隐形导波表面的二维离散解析方法
        5.2.2 设计原理
        5.2.3 用于隐身的电磁斗篷的实现
    5.3 基于共形环带阻表面的选择性空间阻隔设计
        5.3.1 基于超表面的频率选择性阻隔
        5.3.2 基于双谐振同心环的带阻隔离膜的设计方法
        5.3.3 频率选择性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6.2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附录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车联网鲨鱼鳍集成天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鲨鱼鳍式天线
        1.2.2 四臂螺旋卫星导航天线
        1.2.3 同相直立天线阵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第二章 四臂螺旋圆极化天线与同相直立天线阵原理
    2.1 低剖面四臂螺旋圆极化天线原理
        2.1.1 基于顺序旋转技术的圆极化天线阵列分析
        2.1.2 四臂螺旋天线工作原理
        2.1.3 四臂螺旋天线高度对性能的影响
        2.1.4 小型化馈电网络
    2.2 同相直立天线阵原理
        2.2.1 N元直线边射阵理论
        2.2.2 同相直立行波天线阵原理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载低剖面四臂螺旋GNSS天线研究
    3.1 引言
    3.2 低剖面双频四臂螺旋天线研究
        3.2.1 天线辐射特性研究
        3.2.2 低剖面双频顶加载四臂螺旋倒F天线设计
    3.3 基于双层威尔金森功分器的小型化馈电网络设计
    3.4 鲨鱼鳍集成环境下四臂螺旋天线实验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载V2X同相直立天线阵研究
    4.1 引言
    4.2 V2X同相直立天线阵研究
        4.2.1 天线基本结构
        4.2.2 天线等效电路与理论分析
        4.2.3 有限高度下鲨鱼鳍V2X天线的形式选取与对比
    4.3 微带型车载V2X同相直立天线阵设计
    4.4 鲨鱼鳍集成环境下V2X天线实验验证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载LTE天线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天线研究
    5.1 引言
    5.2 车载LTE天线研究
        5.2.1 车载LTE天线集成环境分析
        5.2.2 车载短路加载双频LTE天线设计
        5.2.3 鲨鱼鳍集成环境下LTE天线实验验证与分析
    5.3 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电小尺寸全向天线研究
        5.3.1 天线结构与等效电路
        5.3.2 天线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柔性纺织共形天线的构建及其辐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纺织天线的材料选择
        1.2.1 导电材料
        1.2.2 基底材料
    1.3 纺织天线的成型方法
        1.3.1 刺绣天线
        1.3.2 印刷天线
        1.3.3 三维机织天线
    1.4 纺织天线导电层结构研究
    1.5 纺织天线的应用频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纺织共形偶极子天线设计及表面误差影响
    2.1 引言
    2.2 天线设计与制作
        2.2.1 天线设计
        2.2.2 天线制作
    2.3 天线性能仿真与测试
        2.3.1 天线基本性能
        2.3.2 天线性能仿真
        2.3.3 天线性能测试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天线回波损耗
        2.4.2 天线方向图和增益
    2.5 天线表面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2.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纺织共形微带天线设计及织造结构影响
    3.1 引言
    3.2 三维机织单元微带天线
        3.2.1 天线设计
        3.2.2 天线制作
        3.2.3 仿真分析模型建立与优化
        3.2.4 天线性能测试与分析
    3.3 三维机织双极化微带天线
        3.3.1 天线设计与制作
        3.3.2 天线性能测试与分析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纺织共形超宽带天线设计及弯曲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超宽带天线设计与制作
        4.2.1 超宽带天线设计基础
        4.2.2 超宽带天线尺寸计算
        4.2.3 三维机织超宽带天线的织造结构
    4.3 超宽带天线性能仿真与分析
        4.3.1 天线回波损耗
        4.3.2 天线方向图和增益
        4.3.3 天线表面电流分布
        4.3.4 天线作用下人体组织的吸收辐射率
    4.4 超宽带天线性能测试与分析
        4.4.1 天线回波损耗
        4.4.2 天线方向图和增益
        4.4.3 弯曲状态下天线性能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纺织共形无源RFID天线设计及圆极化实现
    5.1 引言
    5.2 天线设计与制作
        5.2.1 天线设计
        5.2.2 天线制作
    5.3 天线性能仿真与测试
        5.3.1 天线阻抗
        5.3.2 天线轴比
        5.3.3 天线读写距离
    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贡献
    6.2 本文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7)基于慢波结构的微波无源器件小型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铁氧体移相器的研究历史与发展现状
        1.2.2 基片集成波导技术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1.2.3 天线小型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基于慢波结构的微波无源器件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慢波结构的基片集成波导的研究与设计
    2.1 基片集成波导的基本特性
        2.1.1 基片集成波导的结构特性和导波特性
        2.1.2 S波段基片集成波导的结构设计
    2.2 基片集成波导到微带线的匹配设计
    2.3 慢波基片集成波导的基本特性
        2.3.1 慢波基片集成波导的基本原理
        2.3.2 慢波基片集成波导的设计
    2.4 实物加工与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慢波结构的基片集成波导铁氧体移相器仿真设计
    3.1 铁氧体基本理论
        3.1.1 铁氧体的磁导率
        3.1.2 铁氧体中平面波的传播
    3.2 基于慢波结构的基片集成波导铁氧体移相器设计
        3.2.1 基于铁氧体平板加载的基片集成波导移相器
        3.2.2 基于慢波结构的基片集成波导铁氧体移相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载天线设计与仿真
    4.1 天线的基本理论
        4.1.1 偶极子天线的基本理论
        4.1.2 单极子天线的基本理论
        4.1.3 车载天线设计指标
    4.2 DSRC天线设计
        4.2.1 天线模型
        4.2.2 参数设计及扫描
        4.2.3 仿真、测试结果分析
    4.3 2G3G4G鲨鱼鳍天线设计
        4.3.1 天线模型
        4.3.2 参数设计及扫描
        4.3.3 仿真、测试结果分析
    4.4 4G/LTE天线基于慢波结构小型化设计
        4.4.1 天线模型
        4.4.2 参数设计及扫描
        4.4.3 仿真、测试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车联网移动终端射频设计与仿真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车联网概述
        1.1.1 车联网的概念
        1.1.2 车联网的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车载天线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微带天线基础理论概述
    2.1 引言
    2.2 微带天线简介
        2.2.1 微带天线的基本结构
        2.2.2 微带天线的辐射机理
        2.2.3 微带天线的分析方法
    2.3 微带天线的主要性能参数
        2.3.1 天线的方向图
        2.3.2 天线的方向性系数和增益
        2.3.3 天线的极化
        2.3.4 天线的效率
        2.3.5 天线的输入阻抗
        2.3.6 天线的带宽
    2.4 微带天线的馈电技术
        2.4.1 微带传输线馈电
        2.4.2 同轴馈电
        2.4.3 耦合馈电
        2.4.4 共面波导馈电
    2.5 微带天线的圆极化技术
    2.6 本章小结
3 微带天线小型化技术
    3.1 引言
    3.2 传统的微带天线小型化技术
        3.2.1 基于贴片几何形状优化的小型化技术
        3.2.2 基于加载的小型化技术
    3.3 基于异向介质的小型化技术
        3.3.1 基于直接加载异向介质的小型化技术
        3.3.2 基于复合左右传输线及其单元结构的小型化技术
    3.4 本章小结
4 一种基于曲流和加载技术的小型433MHz印刷天线
    4.1 引言
    4.2 天线的设计
        4.2.1 天线的结构分析
        4.2.2 天线的结构参数优化
    4.3 天线的性能分析
        4.3.1 天线的带宽和输入阻抗分析
        4.3.2 天线的辐射特性分析
        4.3.3 天线的测试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一种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小型圆极化微带天线
    5.1 引言
    5.2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相关原理
        5.2.1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色散特性研究
        5.2.2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单元的具体实现方法
    5.3 天线的设计
        5.3.1 天线的结构分析
        5.3.2 关键参数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5.4 天线性能分析
        5.4.1 天线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5.4.2 天线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多频圆极化与微带滤波天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频圆极化天线的发展状况
        1.2.2 滤波天线的国内外研究历史和发展状况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微带天线和滤波器的基础理论
    2.1 前言
    2.2 微带天线的基础理论
        2.2.1 天线的基本电参数
        2.2.2 微带天线圆极化性质
        2.2.3 圆极化微带天线实现方法
    2.3 微带滤波器的基础理论
        2.3.1 微带滤波器的分类和技术指标
        2.3.2 滤波器的低通原型
        2.3.3 耦合带通滤波器的设计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应用于GPS/DSRC的小型化双频双圆极化天线设计
    3.1 引言
    3.2 设计目标
    3.3 天线结构
    3.4 设计原理分析
    3.5 仿真及参数分析
    3.6 测试与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圆极化及双极化滤波天线的研究
    4.1 前言
    4.2 圆极化滤波天线设计
        4.2.1 滤波馈电网络的设计
        4.2.2 圆极化滤波天线结构设计
        4.2.3 仿真结果和分析
        4.2.4 测试结果
    4.3 环型槽耦合45°单极化滤波天线设计
        4.3.1 环型槽耦合45°单极化滤波天线结构
        4.3.2 天线原理分析
        4.3.3 仿真即结果分析
    4.4 环形槽耦合的±45°双极化滤波天线设计
        4.4.1 环形槽耦合的±45°双极化滤波天线结构
        4.4.2 测试与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面向V2V通信系统的天线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V2V通信天线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2章 微带天线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技术
    2.1 微带天线的基础理论
        2.1.1 微带天线的概述
        2.1.2 微带天线的分析方法
        2.1.3 微带天线的馈电技术
    2.2 微带天线的主要性能参数
        2.2.1 驻波比、反射系数和回波损耗
        2.2.2 增益、方向性系数和辐射效率
        2.2.3 极化
        2.2.4 带宽
    2.3 微带天线的圆极化技术
    2.4 微带天线的宽频带与小型化技术
        2.4.1 频带展宽技术
        2.4.2 小型化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带全向线极化V2V天线的设计
    3.1 引言
    3.2 基于周期性缝隙加载的水平极化V2V天线设计
        3.2.1 水平极化V2V天线结构设计
        3.2.2 天线性能分析与仿真结果
    3.3 基于短路加载和V型槽的垂直极化V2V天线设计
        3.3.1 垂直极化V2V天线结构设计
        3.3.2 天线相关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3.3.3 仿真与实测的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带全向圆极化V2V天线的设计
    4.1 引言
    4.2 圆极化V2V天线结构设计
    4.3 圆极化性能分析与仿真测试结果
        4.3.1 天线圆极化性能的分析与讨论
        4.3.2 天线仿真和测试的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V2V天线与车体模型的联合仿真
    5.1 引言
    5.2 车载天线的电磁兼容问题
    5.3 仿真方法与车体模型的确立
        5.3.1 仿真方法的选择
        5.3.2 车体模型的简化和建立
    5.4 联合仿真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四、一种用于DSRC设备的圆极化微带天线(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于V2X的低剖面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 田洁. 山西大学, 2021(12)
  • [2]ETC系统路侧单元阵列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 朱福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3]车载S波段圆极化天线研究与设计[D]. 王雪.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4]面向空间电磁调控的关键通信单元设计与机理分析[D]. 赵振涛. 北京邮电大学, 2020
  • [5]车联网鲨鱼鳍集成天线研究[D]. 彭程.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6]柔性纺织共形天线的构建及其辐射性能研究[D]. 邝野. 东华大学, 2019(10)
  • [7]基于慢波结构的微波无源器件小型化设计[D]. 邓萍.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8]车联网移动终端射频设计与仿真实验研究[D]. 李德信.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9]多频圆极化与微带滤波天线研究[D]. 胡友志.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1)
  • [10]面向V2V通信系统的天线研究与设计[D]. 李佳玉. 重庆邮电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DSRC设备用圆极化微带天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