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磁极化技术提高无线通信能力

应用电磁极化技术提高无线通信能力

一、应用电磁极化技术提高无线通信容量(论文文献综述)

谭晓华[1](2021)在《超材料在5G高隔离MIMO多天线和小型化中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万物互联的到来,第五代无线通信系统成为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持续增长和对信息传输速度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5G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技术的竞争焦点。此外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也日渐成熟和更新换代,无线移动通信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这些都预示着5G、物联网、自动驾驶、远程医疗、人工智能等在民用和军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这些系统的数据量以指数级别的速率快速增长,对信道容量和信号传输的可靠性的需求迅速增加。但是由于频谱资源有限,为了在复杂的噪声环境下更加高效的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多个天线,同时对天线之间的耦合、信号之间相关性等指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天线系统能够有效提升信道容量和可靠性,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器件。在此背景下,该论文课题围绕基于超材料结构的5G终端高隔离MIMO天线和小型化设计方面进行了以下六个点的研究工作。(1)提出了基于电磁带隙EBG(Electromagnetic Band Gap)结构的5G双频MIMO高隔离弯折天线的设计与理论分析。通过在位于天线的弯折部分下面加载耦合矩形贴片产生第一谐振模式和天线原有的第二谐振模式,实现工作在5G频段的双频天线。为了在两个谐振模式处均实现高隔离。首先利用EBG结构带隙特性实现第二谐振模式下的解耦,其次在位于EBG结构上表面单元连接处加载四个开口的实现在第一谐振模式下的去耦功能。本文通过对电磁带隙结构的色散特性、去耦工作原理的讨论与分析,研究基于以上电磁带隙EBG结构与MIMO天线的融合,分别解决MIMO天线多频去耦问题,方向性增强问题。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SCI学术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 and Propagation 上。(2)提出了基于开口小型化EBG结构的隔离增强型MIMO天线阵。使用EBG来减少耦合通常涉及尺寸和体积更大的结构,当易于实现和小型化成为关键问题时,这些结构并不特别吸引人。对此,本文设计了一个小型化的新型EBG结构。同时提出了通过在小型化EBG表面施加开口结构来实现隔离增强。最终实现了在5G工作频率点处耦合度在-50 dB以下。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了发明专利。(3)提出了基于超细传输线TL(Transmission Line)结构的MIMO单极子天线。通过在天线单元一侧加载一个超细传输线谐振器,其功能相当于反射器和寄生元件,有效的实现了高隔离和带宽扩展。通过讨论天线间的耦合方式和超细传输线作为寄生元件和反射器的工作机理,并研究了 MIMO天线中耦合来源。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细传输线的正交极化分集四单元天线。最终通过实际加工、制作、测量验证仿真和理论的正确性。该工作中所采用的去耦结构对于今后MIMO天线实际应用具有很好的前景,相较于采用EBG结构或者其他的去耦结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易于和其他射频电路集成。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SCI学术论文投在了国际学术期刊AEU-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上。(4)提出了超细TL结构加载的高隔离和高辐射效率多过孔贴片天线阵设计。首先对多过孔贴片天线的参数以及设计理念进行了研究。与未加载TL结构的多过孔贴片天线阵相比,TL结构的加载使天线单元之间的隔离度增加了 17 dB。该隔离结构同时提高了多过孔贴片天线的增益和辐射效率。此外详细分析了超细TL结构加载的多过孔贴片天线阵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过程。最后进行了实物加工和实验验证。验证了超细传输线不仅适用于单极子MIMO多天线去耦合,对贴片类MIMO多天线去耦合同样具有效果。(5)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平行耦合传输线的紧凑低剖面MIMO贴片天线设计。去耦结构的设计是由四个错开的平行超细传输线(4TL)组合而成,实现了完整共地平面的低剖面贴片天线阵的去耦合。该4TL结构构成一个高阻抗的平面阻碍了表面波的传播,实现了紧凑型MIMO贴片天线的高隔离设计。本文详细分析了 4TL的工作原理和参数变化。本文的MIMO贴片天线设计为完整共地平面的低剖面紧凑贴片天线阵的高隔离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具有加工简单,易于设计的优点。不同于以往需要在地平面蚀刻细槽或断开设计,对天线的辐射特性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最后对加载和未加载4TL的天线阵进行加工与实测,验证了仿真结果。(6)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超宽带慢波模式一维电磁带隙EBG结构的小型化双枝节宽带天线。该新型一维电磁带隙EBG结构单元由一个在矩形贴片的四周和对角线蚀刻缝隙槽而成,通过该设计极大的扩展了其慢波带宽,实现了双枝节宽带天线的小型化。此外,由于该一维慢波EBG结构的同相反射特性,双枝节天线的带宽也得到了扩展。该EBG结构嵌入在双枝节天线和地平面中间。在加载和未加载EBG结构的两种情况下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该设计的小型化天线和未小型化天线进行了实例加工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新型超宽带慢波模式EBG结构能有效的缩小双枝节天线的尺寸。

宁银婉[2](2021)在《物联网系统中2.4GHz天线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自20世纪末物联网概念被提出并得到大力推广,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再次掀起一番热潮。2.4 GHz作为通用无线工作频段,其在物联网系统中的产品开发及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天线是无线信号收发装置的关键一环,天线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收发系统整体的工作能力。无线系统小型化的发展需求,将天线的小型化及信道数的拓展推向时下研究热点。可见天线小型化技术及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的研究发展在移动终端应用中至关重要,多功能小型化终端天线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之一,其中包含小型化双频可重构天线及小型化MIMO天线的研究。而室内微基站对宽波束覆盖和圆极化有较高的需求,全向圆极化技术作为微单元天线关键技术成为本文另一研究重点。本文针对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2.4 GHz天线的关键技术中的小型化双频技术、MIMO技术以及全向圆极化技术展开研究和天线设计。首先是针对物联网系统中2.4 GHz小型化双频天线的研究。为了实现天线的双频辐射及小型化设计,本文在单极子单频天线的基础上采用容性加载方式,既使得保证原有的高频辐射近乎不变的前提下,又引入了低频辐射。同时,由于加载结构的引入,使得天线整体的设计更加紧凑,尺寸进一步缩减。为了实现天线在2.4 GHz频段频率可调特性,本设计引入了一个可调谐电容,由于电容的低通高阻特性,该天线实现了高频频率和辐射均不变的前提下低频频率可调功能。再者是针对物联网系统中2.4 GHz小型化MIMO天线的研究。在小型化单元加载天线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又紧接着分析了MIMO系统中多天线间的互耦影响,介绍了实现天线间高隔离度的奇偶模方法,并提出了一款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移动终端2.4 GHz的基于奇偶模分析法的新颖的MIMO天线设计。首先,为了实现较高的天线隔离度,本文提出基于奇偶模馈电的具有方向图/极化分集特性的双单元天线。同时,在此馈电结构基础上,天线的双端口辐射实现了共口径设计,提高了空间使用效率,因此MIMO天线的整体尺寸进一步地缩小。最后是针对物联网系统中2.4 GHz小型化室内微基站全向圆极化天线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及负磁导率超材料传输线基本理论,接着,为了实现天线全向圆极化辐射特性,一个垂直单极子和一个水平同相电流环的模型被采用。通过四周短路电感加载这一措施,天线的剖面尺寸降低许多。垂直极化的全向模式是由中心馈电蘑菇型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零阶模式谐振而来,水平极化的全向辐射是由四周的容性加载传输线,即负磁导率传输线的零阶模式产生的。两种极化之间有着天然的90度相位差,最终得到了一个具有低剖面的全向圆极化天线。本文提出的该应用于微基站的全向圆极化天线工作频段覆盖了2.3 GHz-2.6 GHz,其中圆极化带宽基本覆盖了常用的2.4 GHz ISM带宽需求。

田超[3](2020)在《一种低轮廓超宽带双极化天线的仿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迅猛发展,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凭借其抗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快、系统容量大等性能特点,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并推动了UWB天线的研究热潮;双极化技术不仅可以增加信道容量,也能减小多径效应,已被广泛应用在天线领域中;当前通信装置朝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进行天线设计时也应顾及结构的紧凑性。低轮廓、双极化UWB天线兼具以上优点,在诸多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在L~X的频段内,仿真设计了两种类型的结构紧凑的低轮廓、双极化UWB天线,分别是Vivaldi天线以及自接地结构天线。其中,Vivaldi天线包括小型化Vivaldi天线以及小型化双极化Vivaldi天线;自接地结构天线包括电-磁振子组合天线、自接地蝶形天线以及双极化自接地蝶形天线。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传统Vivaldi天线作为研究基础,分析了相关结构参数对天线性能的影响,经优化后天线工作带宽为1.95~9GHz。接着对天线进行圆形端指数渐变缝隙加载,从而降低了低频截止频率,并改善了天线的方向图特性。天线的尺寸为80mm×78mm×1mm。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在1.19~9GHz的频带范围内满足|S11|<-10d B,带内增益为2.5~8.7d Bi,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2)利用两个相同的小型化Vivaldi天线作为天线单元,垂直正交放置构成双极化Vivaldi天线,并调整馈电微带以保证馈电结构的完整。天线的尺寸为80mm×80mm×78mm。仿真结果表明,该双极化天线在1.2~9GHz的频带内满足|S11|<-10d B,端口隔离度大于23d B,带内增益2.5~8.4d Bi范围内变化,辐射特性良好。3)设计了一款具有自接地结构的电-磁振子组合天线,工作带宽为1.31~9GHz,天线尺寸为118mm×38.6mm×116mm。为降低剖面高度,将自接地结构应用于蝶形偶极子天线,设计了一款结构紧凑的低轮廓自接地蝶形天线,并研究了辐射臂的结构对天线性能的影响。由于天线需要平衡馈电和阻抗变换,设计了一款弯曲型指数渐变微带巴伦,巴伦在1~9GHz内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天线与巴伦集成后整体尺寸为78mm×50mm×48mm。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在1.24~9GHz带宽内满足|S11|<-10d B,增益为2.3~8.2d Bi,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4)基于上述线极化自接地蝶形天线结构,增加一对正交辐射臂,完成了双极化自接地蝶形天线的设计目标。由于双极化馈电的特殊性,对巴伦结构进行改造,实现了双极化天线的平衡馈电。天线与巴伦集成后整体尺寸为81.4mm×81.4mm×50.8mm。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在1.24~9GHz的频带范围内满足|S11|<-10d B,端口隔离度大于26d B,带内增益在1.1~7.1d Bi范围内变化。

任亚萍[4](2020)在《船用微带贴片天线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远离陆地的船舶,定位和导航功能不可或缺,而船舶内部以及船舶与外界,均有通信的需求。无论是船用的定位系统、与外界的通信系统还是船只内部用于通信的WLAN、蓝牙等设备,天线都是其核心组成元件,对其的分析和优化价值要远大于其它部件。结合了圆极化技术以及双频技术的微带贴片天线,适用于船舶特殊工作环境,同时,可以较好的满足其对结构简单、性能优异以及多频工作等多功能复合的天线的需求。现有的单频以及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在天线结构、工作带宽以及增益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文针对船舶对结构更为简便、性能参数更加优异的天线的需求,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就微带天线的基本参数及辐射机理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对常用的两种馈电技术、三种圆极化技术和三种双频技术进行了分析。(2)设计了两种常见结构和一种新型结构的单频圆极化微带天线。仿真结果表明,三个天线工作频段均覆盖了北斗定位系统(RDSS)和Globalstar卫星通信系统的2483.5~2500.0MHz频段,各项参数指标均达到了工程设计要求。相对于两种常见结构天线40MHz(1.6%)和160MHz(6.4%)的3d B轴比带宽,新型结构的天线达到了305MHz(12.2%),且该新型结构天线尺寸相对较小,增益、驻波比以及-10d B阻抗带宽近似。(3)设计了一种新型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结构,此天线是在前文设计的新型结构天线基础上,通过中心加载成比例缩小的分型槽,实现双频段圆极化。仿真结果表明天线在2.5GHz和3.5GHz两频段的驻波比、回波损耗、轴比以及增益等参数均满足了工程设计要求。该天线低频段适用于北斗定位系统或WLAN、蓝牙等无线通信系统以及Globalstar系统,高频段可应用于内陆船舶以及船舶靠岸后与基站间的5G通信。与现有的多种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比较:同等复杂度下,此新型结构天线的增益和相对带宽更优,而同等增益和相对带宽下,此天线整体结构更为简单。(4)针对单个天线单元性能常不能满足工程需求的问题,对微带天线阵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分析。讨论了影响天线阵性能的几个因素,利用仿真软件建模,针对单元间距对天线阵列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分析。以前文双频圆极化天线为单元组成了简单的四元直线天线阵和平面天线阵,并做出简要分析。

毛鹏荣[5](2020)在《电磁涡旋波微带阵列天线设计》文中认为更高通信速率的需求与频谱资源日益紧缺的现状亟需新的技术来增加无线通信信道容量。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天线可以将多路信号同时同频复用传输,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它为解决无线电技术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首先阐明了轨道角动量基本原理,介绍了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过程、微波频段产生OAM涡旋电磁波的四种方法以及OAM阵列天线馈电的四种方式。然后基于微带天线技术阐述了天线辐射机理及阵列天线的设计流程,分析了四种不同辐射贴片的尺寸参数计算过程并对微带天线宽频技术和圆极化技术中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了概述。之后结合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设计了四款不同贴片形状的OAM微带阵列天线,仿真所得的回波损耗、电场幅值图、方向图等结果表明,设计的阵列天线均能有效地产生具有OAM特性的涡旋电磁波,且不同OAM模态的涡旋电磁波可以同时同频无干扰地传输数据。设计了一款矩形OAM微带阵列天线,该天线可以在两个不同频点同时产生7种不同OAM模态的涡旋电磁波。文中,利用“曲流”技术设计了一款圆形开槽的微带阵列天线,天线能够在双频点工作,同时发现在不同频点辐射出的涡旋电磁波旋向相反。将天线制作为实物并进行了测试,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圆极化技术仿真设计了一款能够辐射出具有圆极化特性涡旋电磁波的阵列天线,两种复用特性的结合能够更进一步提升通信系统容量。最后,基于Butler矩阵原理对组成馈电系统的各单元模块进行设计并利用电磁仿真软件优化相关尺寸参数,结果表明设计的单层微带4×4 Butler矩阵馈电网络匹配特性良好,能有效地实现移相功能。

刘波[6](2020)在《5G移动终端天线的分析与设计》文中提出5G移动通信系统不仅是高速率、低时延、多设备接入等空口技术的反映,更是面向业务应用和用户体验的智能网络演进。在高速率、高密度数据传输需求的推动下,无线通信系统需要具有更充裕的信道容量和更高的频谱利用率。而智能终端设备功能的不断丰富要求作为信息交换关键组件的天线系统不断升级。为了顺应终端设备的发展潮流、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本文分别针对Sub-6GHz频段和毫米波频段设计了多款适用于5G移动终端的天线。首先,针对MIMO天线单元间强烈的电磁耦合问题,本文采用耦合馈电的Loop天线和单极子天线,基于扼流与对消的思想设计了三款工作于3.5GHz频段(3.3GHz-3.6GHz)的多单元MIMO天线。在使用Loop单元设计的MIMO天线中,采用地板缝隙与中和线结构不同的去耦机理实现了多单元的去耦设计,最终获得了15d B以上的隔离度;在采用单极子设计的MIMO天线中,先利用折叠技术与立体结构布局实现了单元的小型化设计,再结合缝隙结构与寄生枝节降低了单元间的耦合。最终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三款MIMO天线,单元的-6d B阻抗带宽均覆盖了3.5GHz频段,单元间具有良好的隔离性能,ECC小于0.3。因此,本文所设计的多单元MIMO天线很好地提升了MIMO天线的隔离度和天线系统的信道容量,可作为5G移动终端天线的有效备选方案。其次,针对终端天线不同通信功能的需求,本文采用双枝节结构和混合天线技术设计了两款工作于不同频段的8单元双频MIMO天线。双枝节单元在高、低频段处的工作特性由不同枝节控制,覆盖5G中频段的2.6GHz频段(2.5GHz-2.7GHz)和3.5GHz频段(3.3GHz-3.6GHz),并基于寄生贴片结构实现了双频MIMO天线的去耦设计,最终获得了15d B以上的单元间隔离;而IFA与地板环形枝节混合的双频天线,实现了3.5GHz频段(3.4GHz-3.6GHz)和4.9GHz频段(4.8GHz-5.0GHz)的良好覆盖,并采用“π”形地板枝节和正交极化技术提升了单元间的隔离度,使得高、低频段的带内隔离度分别达到15d B和18d B以上。因此,本文所设计的八单元双频MIMO天线也很好地提升了频谱利用率,在5G智能终端天线的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最后,针对Sub-6GHz频段频谱资源短缺的现状,本文采用SIW缝隙耦合馈电技术,结合介质谐振器天线(DRA)和磁电偶极子天线(MEDA),在毫米波频段设计了两款性能良好的天线单元。利用SIW良好的波导传输特性和介质谐振器优越的场特性实现了宽带、高辐射效率的DRA单元设计;而在SIW馈电的MEDA结构设计中,在实现高增益和稳定辐射方向图的同时,采用倒角和曲流技术拓展了天线单元的工作带宽,使其-10d B阻抗带宽覆盖了24.09GHz-30.47GHz频段,相对带宽达到23.4%以上。此外,本文还结合相控阵理论分析了毫米波阵列的波束扫描性能,并采用Butler矩阵作为馈电网络,研究了MEDA阵列的空间波束覆盖性能。通过分析可以知道,阵列最大可实现增益为16.1d Bi,方位面内的半功率波瓣角可以实现±50°范围内的波束覆盖。因此,所设计的两款毫米波天线单元和毫米波阵列在5G终端设备中均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缪程锰[7](2020)在《RFID传感器在智慧书店物联网平台的应用及平台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新闻出版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于行业应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智慧书店物联网平台应运而生,但由于平台搭建时间较短,在结构以及应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关键的数据传输层面。在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相比于智慧书店传统使用的RFID标签,RFID传感器兼具RFID标签功能及传感器传输作用,可将其应用于优化后的智慧书店物联网平台,增加智慧书店智能化水平。基于此背景,本文针对已有智慧书店物联网平台的优化设计及适用的RFID传感器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论述了RFID传感器设计及应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实体书店相关平台的应用情况,重点对比分析了当前RFID传感器的类型差异及应用场景,对当前警示系统仿真软件的研究情况做了介绍,并对RFID传感器设计中涉及的天线技术及理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2)对已初步搭建的新闻出版物联网平台整体结构及关键技术应用进行优化,针对当前应用平台流程较为繁琐的特点,设计了更为简洁的应用平台框架,并对感知层及应用层所使用的ZigBee组网技术等相关技术进行优化,利用设计的适用于应用平台的RFID传感器作为感知传输的升级替换。RFID传感器可在保留RFID标签优点的前提下结合传感功能,相较ZigBee技术能极大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3)根据RFID传感器的设计原理,结合当前已经应用于其他行业的RFID传感器的实例,设计出适用于智慧书店物联网平台的RFID传感器,以现有RFID技术为基础,选取矩形微带结构天线作为收发天线,对天线的阻抗及增益等参数进行选取并对其进行圆极化辐射特性分析,利用HFSS电磁波仿真软件对天线尺寸参数进行仿真优化,并确定最优性能参数。(4)基于设计的RFID传感器,提出一种图书错位警报系统的设计方法,根据RFID传感器原理设计能够改变天线周边物理环境的电磁激发装置,并使用Matlab guide软件搭建了仿真环境,完成了警示系统的模拟运行。

孙嘉楠[8](2020)在《应用于5G无线通信的双极化基站天线与MIMO阵列研究》文中指出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5G移动通信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而在5G时代的开端,Sub-6 GHz频段成为商用通讯的重点频段,尤其是N77(3.3 GHz-4.2 GHz)、N78(3.3 GHz-3.8 GHz)与N79(4.4 GHz-5.0 GHz)频段。Sub-6 GHz频段是在覆盖区域与通信质量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而如何设计出应用于该频段、拥有稳定辐射性能的基站天线是一个亟需解决的技术难点。电磁偶极子天线作为一种潜在的基站天线设计方案,以其宽带、辐射特性良好而受到广泛关注。同时,能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的双极化技术也可以应用到电磁偶极子天线上。此外,MIMO技术也是5G时代提供高质量高速率通信的关键技术,可以在不增加发射功率的前提下获得极高的系统容量,MIMO天线阵列是5G时代天线发展的趋势。本文的主要工作是面向5G基站天线的需求,在Sub-6 GHz频段设计宽频带、双频带的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并应用到MIMO天线阵列中。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第一,论文首先介绍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与目前基站天线、MIMO天线阵列的发展现状,并对电偶极子、磁偶极子、互补天线及MIMO天线阵列相关原理作了详细阐述。第二,以Γ型探针激励的电磁偶极子天线为出发点,讨论电磁偶极子天线波束宽度的变化规律,并由此探讨一种鱼尾型平面电偶极子贴片与梯形短路接地贴片构成的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该天线工作于N77与N78频段,在实现电压驻波比小于1.5的同时,辐射特性稳定,E面与H面波束宽度均得到有效控制。第三,在上述工作于N77与N78频段的宽带电磁偶极子天线基础上,设计了一种W型缝隙加载的双频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该天线工作于N78与N79双频段。同时,通过改进Γ型探针与反射器,从而改善了天线高频处辐射方向图的畸变问题。第四,以工作于N77与N78频段的宽带电磁偶极子天线为单元,设计了一种25单元菱形栅格的MIMO天线阵列。经验证,阵列中各单元互不相关,可以满足MIMO天线阵列的要求。

杨美娣[9](2020)在《新型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质谐振器天线(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即DRA)因具有设计自由度高、损耗低、辐射效率高、馈电方式简单多样、易激励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同时在毫米波频段也具有极高的潜在应用价值。此外,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设备数量和用户量激增、数据交互速率不断提高,这要求系统具有更宽的带宽才能保证系统容量和链路畅通。因此天线也需要更宽的带宽才能满足通信系统的需求。由此可见,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在应用的过程中会面临着不同的场景需求。本文将围绕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研究天线的圆极化特性和毫米波技术,进一步提高天线性能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主要内容如下:(1)提出引入垂直旋转放置的金属板来展宽微带耦合十字槽馈电的矩形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圆极化带宽。通过适当地选择金属板的尺寸以及巧妙地安排金属板的位置,在与介质谐振器的相互作用下,可以在金属板上产生耦合正交电流,从而产生额外的轴比通带,进一步显着地展宽天线的圆极化带宽。通过该方式,传统的十字槽馈电矩形介质谐振器天线的轴比带宽可以从约10%提高到约46.9%,且不占用天线额外的空间和不增加天线的高度。(2)提出基于高介电常数介质基板的毫米波宽带圆极化基片集成介质谐振器天线。利用套嵌结构内部介质谐振器的基模HEM11δ和整个套嵌介质谐振器的高阶模HEM12δ+1相结合来展宽圆极化带宽。此外,采用十字槽混合馈电作为激励,在实现圆极化辐射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天线的带宽。在介质基板上通过两圈混合孔(空气过孔和金属过孔)实现介质谐振器谐振腔与周围基板的隔离,同时金属过孔与上层金属镀铜组成的基片集成波导(SIW)腔提高了天线的方向性。最后加工并测试了工作在26 GHz频段的天线,获得了34.6%的阻抗带宽和30%左右的轴比带宽。(3)提出基于低介电常数介质基板的毫米波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上一个工作在高介电常数介质基板上实现了介质谐振器天线,但是更高介电常数介质基板难以获得且成本高。通过在低介电常数介质基板上加载金属过孔,有效地使低介电常数的介电基板展现出与高介电常数介质基板等效的特性。将该方法应用于微带耦合缝隙馈电的双层介质层叠的天线结构中,实现了一款工作频率为28 GHz、阻抗带宽34.1%、最高增益11.2d Bi的毫米波宽带层叠介质谐振器天线。

李玲玲[10](2020)在《宽带多频圆极化微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当今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迅速,日渐缺乏的频谱资源迫切需要天线具有宽带化、多频化等特点。很多无线通信系统使用圆极化技术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例如无线局域网WLAN,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 MAX和蓝牙Bluetooth等等。因此本论文以微带天线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目标为实现工作在WLAN、Wi MAX和Bluetooth应用频段的宽带、多频化以及小型化的圆极化微带天线。具体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本文首先设计了一款共面波导(coplanar waveguide)馈电的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通过接地板高度的不对称性、两个延伸至缝隙内部的弯折枝节以及地板右下角垂直缝等结构的微扰,从而实现了双频圆极化的特性。天线的三个阻抗带宽分别为2.19-3.15GHz,3.25-3.7GHz和4.14-7.02GHz,两个轴比带宽分别为2.15-2.56GHz和4.58-5.88GHz。其次在第一款天线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款三频圆极化微带天线。天线改进之后的结构更简单,即增加了馈电结构的长度,简化了部分扰动枝节结构。经改进后的天线形成两个阻抗带宽,分别为62%(2.22-4.21GHz),21.4%(4.84-6GHz)。天线的轴比带宽分别为13%(2.17-2.47GHz),8.3%(3.46-3.76GHz),36%(4.17-6GHz),在三个轴比带宽内均向主轴方向辐射右旋圆极化波。接下来,本文基于矩形宽缝隙天线的宽频特性,以及融合天线的多个工作模式,设计了一款双频宽缝圆极化天线。为了实现双频圆极化特性,在矩形缝隙天线中引入合理的扰动结构。天线的整体尺寸为35×35×1.6mm3,天线具有一个工作带宽,为2.22-6GHz,相对带宽为92%。轴比带宽分别为2.94-3.44GHz和5.25-5.88GHz,低频段天线峰值增益在3.4d Bi左右,高频段在6.5d Bi左右。并且在两个圆极化带宽内均向主轴方向上辐射右旋圆极化波。所提出的天线的工作带宽可以完全覆盖WLAN2.4/5.2/5.8GHz频段和Wi MAX 2.5/3.5/5.5GHz频段。最后,基于传统微带单极子天线结构,通过打破天线表面电流的对称性实现宽带圆极化特性,即改变馈电位置和单极子贴片相对于馈线的位置,使天线辐射贴片和接地板同时参与辐射。继而通过在接地板引入缝隙结构进一步实现宽带圆极化特性,最后天线实现了50.8%(3.72-6.25GHz)的圆极化带宽,在轴比带宽内的增益为3.0d Bi左右。天线的大小为30×35×1.6mm3,并具有两个阻抗带宽,分别为2.76-6.83GHz和7.53-9.72GHz。

二、应用电磁极化技术提高无线通信容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电磁极化技术提高无线通信容量(论文提纲范文)

(1)超材料在5G高隔离MIMO多天线和小型化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天线阵去耦合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电磁带隙EBG结构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1.2.3 传输线TL结构在天线中的研究现状
        1.2.4 高隔离MIMO天线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现有研究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1.4 论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开口EBG结构加载MIMO天线分析与设计
    2.1 开口EBG结构双频高隔离弯折天线设计
        2.1.1 基本设计理论
        2.1.2 天线实物加工与测试
        2.1.3 本节总结
    2.2 开口小型化EBG结构隔离增强双枝节天线设计
        2.2.1 基本设计理论
        2.2.2 天线实物加工与测试
        2.2.3 本节总结
    2.3 本章总结
第三章 超细TL结构加载MIMO单极子天线分析与设计
    3.1 超细TL结构高隔离和带宽扩展两单元天线设计
        3.1.1 天线设计过程与分析
        3.1.2 天线实物加工与测试
        3.1.3 本节总结
    3.2 超细TL结构高隔离轴向对称四元天线设计
        3.2.1 天线设计过程及结构
        3.2.2 天线实物加工和测试
        3.2.3 本节总结
    3.3 本章总结
第四章 超细TL结构加载MIMO贴片天线分析与设计
    4.1 高辐射效率TL多过孔贴片天线阵设计
        4.1.1 天线设计过程与结构
        4.1.2 天线阵实物加工及测试
        4.1.3 本节总结
    4.2 平行耦合传输线4TL贴片天线阵设计
        4.2.1 天线设计过程与结构
        4.2.2 天线实物加工与测试
        4.2.3 本节总结
    4.3 本章总结
第五章 超宽带慢波EBG结构加载枝节天线分析与设计
    5.1 慢波结构设计理论
        5.1.1 超宽带慢波EBG结构设计与理论分析
    5.2 超宽带慢波EBG结构双枝节天线小型化和带宽扩展设计
        5.2.1 天线设计过程与结构
        5.2.2 天线实物加工与实测
    5.3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本文的工作和贡献
    6.2 今后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物联网系统中2.4GHz天线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物联网系统中天线关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小型化多频段移动终端天线研究现状
        1.2.2 MIMO天线研究现状
        1.2.3 全向圆极化天线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物联网系统中2.4 GHz小型化双频天线理论及研究
    2.1 天线的辐射原理
    2.2 天线性能参数
        2.2.1 散射参数
        2.2.2 频带带宽
        2.2.3 辐射效率
        2.2.4 方向性系数和方向图
        2.2.5 天线增益
        2.2.6 极化形式
    2.3 天线小型化技术
        2.3.1 自身形状的优化
        2.3.2 加载技术
    2.4 2.4 GHz小型化双频WIFI天线研究
        2.4.1 理论分析
        2.4.2 小型化双频天线结构
        2.4.3 天线仿真优化及原理分析
        2.4.4 天线加工实测与性能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物联网系统中2.4 GHz小型化MIMO天线理论及研究
    3.1 MIMO天线基本理论
        3.1.1 天线互耦理论
        3.1.2 奇偶模分析
        3.1.3 MIMO系统中多天线设计的要求
    3.2 2.4 GHz移动终端MIMO天线的研究
        3.2.1 理论分析
        3.2.2 共口径双单元MIMO天线结构
        3.2.3 共口径双单元MIMO天线性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材料传输线理论与全向圆极化天线研究
    4.1 传输线理论
        4.1.1 CRLH-TL理论
        4.1.2 MNG-TL理论
    4.2 2.4 GHz全向圆极化天线研究
        4.2.1 理论分析
        4.2.2 天线结构
        4.2.3 天线性能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一种低轮廓超宽带双极化天线的仿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超宽带双极化天线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概述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天线基础理论
    2.1 超宽带天线的基础理论
        2.1.1 超宽带天线的定义
        2.1.2 超宽带天线的分类
        2.1.3 超宽带巴伦的工作原理
    2.2 Vivaldi 天线的基础理论
        2.2.1 Vivaldi天线的结构
        2.2.2 Vivaldi 天线的缩比原理
        2.2.3 Vivaldi天线的电流分布
    2.3 自接地蝶形天线的基础理论
        2.3.1 电偶极子的辐射特性
        2.3.2 磁偶极子的辐射特性
        2.3.3 蝶形天线的理论分析
        2.3.4 自接地蝶形天线的理论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型化双极化Vivaldi天线设计
    3.1 引言
    3.2 传统Vivaldi天线研究与设计
        3.2.1 传统Vivaldi天线的结构
        3.2.2 天线的仿真与参数分析
    3.3 小型化Vivaldi天线研究与设计
        3.3.1 天线的结构
        3.3.2 天线的仿真与参数分析
    3.4 小型化双极化Vivaldi天线研究与设计
        3.4.1 天线结构
        3.4.2 天线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极化自接地蝶形天线设计
    4.1 引言
    4.2 电-磁振子组合天线设计与仿真
        4.2.1 天线结构
        4.2.2 天线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4.3 自接地蝶形天线设计与仿真
        4.3.1 天线结构
        4.3.2 天线的仿真与参数分析
        4.3.3 超宽带巴伦的仿真设计
        4.3.4 加载巴伦后的自接地蝶形天线
    4.4 双极化自接地蝶形天线设计与仿真
        4.4.1 天线结构
        4.4.2 天线的仿真与参数分析
        4.4.3 加载巴伦后的双极化自接地蝶形天线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船用微带贴片天线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双频微带天线研究现状
        §1.2.2 圆极化微带天线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
第二章 微带天线相关理论
    §2.1 天线基本参数
        §2.1.1 方向图
        §2.1.2 效率
        §2.1.3 增益
        §2.1.4 输入阻抗
        §2.1.5 极化
    §2.2 微带天线结构
    §2.3 微带天线的辐射机理
        §2.3.1 传输线模型分析法
        §2.3.2 腔模理论分析法
    §2.4 微带天线馈电技术
        §2.4.1 直接馈电
        §2.4.2 间接馈电
    §2.5 微带天线圆极化技术
        §2.5.1 单馈法
        §2.5.2 多馈法
        §2.5.3 多元法
    §2.6 微带天线双频技术
        §2.6.1 宽带法
        §2.6.2 多层贴片
        §2.6.3 多模技术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频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
    §3.1 引言
    §3.2 对角线馈电
        §3.2.1 理论基础
        §3.2.2 天线指标要求
        §3.2.3 天线结构设计
        §3.2.4 仿真结果分析
    §3.3 切角实现圆极化
        §3.3.1 理论基础
        §3.3.2 天线指标要求
        §3.3.3 天线结构设计
        §3.3.4 仿真结果分析
    §3.4 新型结构实现圆极化
        §3.4.1 理论分析
        §3.4.2 天线指标要求
        §3.4.3 天线结构设计
        §3.4.4 仿真结果分析
    §3.5 结果比对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
    §4.1 引言
    §4.2 天线指标要求及应用场景
        §4.2.1 天线设计指标要求
        §4.2.2 天线应用场景设想
    §4.3 天线结构设计
    §4.4 参数仿真与调试分析
        §4.4.1 半圆分形曲线半径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4.4.2 中心分型槽参数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4.4.3 电流图分析
    §4.5 仿真优化结果
    §4.6 分析与比对
        §4.6.1 结果分析
        §4.6.2 结果比对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带天线阵
    §5.1 微带天线阵理论分析
        §5.1.1 阵列天线简述
        §5.1.2 直线阵列
        §5.1.3 平面阵列
    §5.2 微带天线阵的设计与仿真
        §5.2.1 设计指标
        §5.2.2 天线单元
        §5.2.3 单元间距的分析与仿真
        §5.2.4 馈电网络的分析与仿真
        §5.2.5 直线阵的设计与仿真
        §5.2.6 平面阵的设计与仿真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进一步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5)电磁涡旋波微带阵列天线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创新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轨道角动量理论与技术
    2.1 轨道角动量原理
    2.2 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技术
    2.3 微波频段产生OAM涡旋波的方法
        2.3.1 螺旋反射面天线
        2.3.2 环形Vivaldi天线阵
        2.3.3 行波天线
        2.3.4 圆形阵列天线
    2.4 OAM阵列天线馈电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带阵列天线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
    3.1 微带天线辐射机理
    3.2 微带阵列天线设计流程
    3.3 几种不同形式微带贴片天线尺寸的确定
        3.3.1 矩形微带贴片天线尺寸参数计算
        3.3.2 六边形微带贴片天线尺寸参数计算
        3.3.3 圆形微带贴片天线尺寸参数计算
        3.3.4 圆环微带贴片天线尺寸参数计算
    3.4 微带天线宽频技术
        3.4.1 改变贴片结构
        3.4.2 曲流技术
    3.5 单馈电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原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磁涡旋波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4.1 不同单元形式的OAM阵列天线仿真分析
        4.1.1 矩形贴片电磁涡旋波天线
        4.1.2 圆环形贴片电磁涡旋波天线
        4.1.3 六边形贴片电磁涡旋波天线
    4.2 双频电磁涡旋波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4.2.1 天线结构设计
        4.2.2 天线工作机理分析
        4.2.3 双频涡旋微带阵列天线仿真结果
    4.3 双频双模式电磁涡旋波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4.3.1 天线结构设计
        4.3.2 天线工作机理
        4.3.3 天线仿真结果分析
        4.3.4 实物测试结果分析
    4.4 圆极化OAM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单层微带4×4 Butler矩阵馈电系统设计
    5.1 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设计
        5.1.1 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原理
        5.1.2 3dB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仿真与设计
        5.1.3 0dB微带分支线定向耦合器仿真与设计
    5.2 微带移相器设计与仿真分析
        5.2.1 微带移相器结构设计
        5.2.2 微带移相器仿真与分析
    5.3 单层微带4×4Butler微带馈电系统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6)5G移动终端天线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MIMO天线基础知识概述
    2.1 引言
    2.2 MIMO天线技术概述
        2.2.1 MIMO技术
        2.2.2 MIMO天线基本参数
    2.3 MIMO天线的耦合成因与分析方法
        2.3.1 MIMO天线的耦合成因
        2.3.2 MIMO天线耦合的分析方法
    2.4 终端MIMO天线去耦技术
        2.4.1 电流对消型去耦技术
        2.4.2 滤波扼流型去耦技术
        2.4.3 分集型去耦技术
        2.4.4 谐振吸收型去耦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ub-6GHz频段多单元终端MIMO天线设计
    3.1 引言
    3.2 缝隙结合中和线去耦的MIMO天线设计
        3.2.1 天线单元结构设计
        3.2.2 去耦结构设计
        3.2.3 MIMO天线性能分析
        3.2.4 实测结果分析
        3.2.5 小结
    3.3 非对称Γ形地板缝隙去耦的MIMO天线设计
        3.3.1 天线单元结构设计
        3.3.2 非对称Γ形地板缝隙结构设计
        3.3.3 MIMO天线性能分析
        3.3.4 实测结果分析
        3.3.5 小结
    3.4 混合结构去耦的MIMO天线设计
        3.4.1 天线单元结构设计
        3.4.2 混合去耦结构设计
        3.4.3 MIMO天线性能分析
        3.4.4 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频多单元终端MIMO天线设计
    4.1 引言
    4.2 寄生结构去耦的双频MIMO天线设计
        4.2.1 双频天线单元设计
        4.2.2 去耦结构设计
        4.2.3 双频MIMO天线性能分析
        4.2.4 实测结果分析
        4.2.5 小结
    4.3 正交极化结合地板枝节去耦的双频MIMO天线设计
        4.3.1 天线单元结构设计
        4.3.2 “π”形地板枝节去耦结构
        4.3.3 双频MIMO天线性能分析
        4.3.4 实测结果分析
        4.3.5 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移动终端毫米波天线设计
    5.1 引言
    5.2 SIW馈电结构
        5.2.1 SIW的基本原理
        5.2.2 SIW缝隙天线
    5.3 基于SIW结构馈电的DRA毫米波单元设计
        5.3.1 SIW缝隙馈电结构
        5.3.2 介质谐振器天线(DRA)结构设计
    5.4 基于SIW结构馈电的MEDA毫米波单元设计
        5.4.1 磁电偶极子天线(MEDA)基本原理
        5.4.2 磁电偶极子天线(MEDA)结构设计
        5.4.3 磁电偶极子天线(MEDA)性能分析
        5.4.4 实测结果分析
    5.5 基于两种天线单元的波束扫描阵列分析
        5.5.1 相控阵理论知识
        5.5.2 DRA与 MEDA阵列的波束扫描性能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波束形成网络和多波束天线设计
    6.1 引言
    6.2 多波束天线
    6.3 Butler矩阵馈电网络
        6.3.1 Butler矩阵相关理论知识
        6.3.2 Butler矩阵各部分组件分析
        6.3.3 Butler矩阵性能分析
        6.3.4 多波束天线性能分析
        6.3.5 实测结果分析
        6.3.6 小结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后续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RFID传感器在智慧书店物联网平台的应用及平台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实体书店相关应用平台研究现状
        1.2.2 RFID传感器应用现状
        1.2.3 警示系统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1.3 章节安排及研究方法
        1.3.1 章节安排
        1.3.2 研究方法
2 RFID传感器及天线基础理论
    2.1 RFID传感器发展现状及背景
        2.1.1 RFID传感器简介
        2.1.2 RFID传感器实例应用
    2.2 几类RFID传感器分析比较
    2.3 天线相关技术及理论
        2.3.1 天线设计原理
        2.3.2 微带天线与螺旋结构
        2.3.3 天线极化技术
    2.4 平台架构及通信技术
        2.4.1 物联网平台架构
        2.4.2 几种通信技术对比
    2.5 本章小结
3 智慧书店物联网平台优化
    3.1 平台现有框架及应用技术
        3.1.1 智慧书店物联网平台简介
        3.1.2 平台框架及工作流程
        3.1.3 平台关键技术简介
    3.2 平台架构简化设计
        3.2.1 当前架构主要问题分析
        3.2.2 核心业务层及数据处理层简化
    3.3 感知层及传输层优化
        3.3.1 节点通信技术优化
        3.3.2 数据感知处理能力提升
        3.3.3 节点功能提升
    3.4 ZigBee模块性能优化
        3.4.1 协调器功能提升
        3.4.2 传输节点优化
    3.5 本章小结
4 适用于智慧书店的RFID传感器设计
    4.1 智慧书店应用场景下的设计思路
        4.1.1 书店工作频段及RFID传感器原理
        4.1.2 RFID传感器在智慧书店工作方式
    4.2 智慧书店场景下的RFID传感器功能实现
        4.2.1 通信能力与感应能力的协调
        4.2.2 智慧书店适用天线关键参数分析
        4.2.3 智慧书店适用 RFID 传感芯片
    4.3 基于ANSOFT HFSS的智慧书店天线电磁仿真
        4.3.1 智慧书店场景下HFSS仿真环境分析
        4.3.2 智慧书店RFID传感器天线仿真过程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RFID传感器的智慧书店图书错位警示系统
    5.1 系统设计流程
        5.1.1 前提分析及设计思路
        5.1.2 系统关键部分设计
        5.1.3 管理终端平台(用户界面)
    5.2 电磁激发装置设计及天线仿真
        5.2.1 电磁激发装置参数设计
        5.2.2 警报系统仿真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

(8)应用于5G无线通信的双极化基站天线与MIMO阵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交叉电偶极子天线
        1.2.2 电磁偶极子天线
        1.2.3 微带天线
        1.2.4 MIMO天线阵列
    1.3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电磁偶极子天线与MIMO阵列理论
    2.1 电偶极子与磁偶极子辐射原理
        2.1.1 基本电流元
        2.1.2 基本磁流元
    2.2 电磁偶极子天线辐射原理
    2.3 MIMO天线阵列原理
        2.3.1 MIMO天线阵列对信道容量的提升
        2.3.2 空间分集技术
        2.3.3 空间复用技术
        2.3.4 MIMO阵列互耦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应用于N77与N78 频段的宽带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
    3.1 电磁偶极子辐射方向图半功率波束宽度的影响
    3.2 电磁偶极子天线双极化特性实现方式
    3.3 应用于N77与N78 频段宽带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设计
    3.4 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参数优化
    3.5 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仿真与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应用于N78与N79 频段的双频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
    4.1 双频电磁偶极子天线实现方法
    4.2 应用于N78与N79 频段双频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设计
    4.3 双频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性能分析与参数优化
    4.4 双频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仿真与测试
    4.5 Γ探针及盒状反射器对天线方向图的改善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77与N78 频段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MIMO阵列
    5.1 N77与N78 频段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MIMO阵列排布
    5.2 N77与N78 频段双极化电磁偶极子天线MIMO阵列仿真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新型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宽带圆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
        1.2.2 毫米波介质谐振器天线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基础理论
    2.1 介质谐振器天线基础理论
        2.1.1 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工作原理
        2.1.2 常见的介质谐振器天线辐射模式
    2.2 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带宽展宽技术
    2.3 圆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
        2.3.1 圆极化的定义
        2.3.2 实现圆极化的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波频段宽带圆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
    3.1 前言
    3.2 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3.2.1 天线结构
        3.2.2 天线原理分析
        3.2.3 天线参数分析
        3.2.4 天线测试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高εr介质基板的毫米波宽带圆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
    4.1 前言
    4.2 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4.2.1 天线结构
        4.2.2 天线原理分析
        4.2.3 天线参数分析
        4.2.4 天线测试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低εr介质基板的毫米波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
    5.1 前言
    5.2 天线的设计与分析
        5.2.1 天线结构
        5.2.2 天线原理分析
        5.2.3 天线测试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10)宽带多频圆极化微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加载寄生单元实现宽带和多频圆极化
        1.2.2 宽缝隙结构实现宽带和多频圆极化
        1.2.3 单极子结构实现宽带和多频圆极化
        1.2.4 引入馈电网络实现宽带圆极化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第2章 微带天线原理基础及圆极化设计方法
    2.1 微带天线的基本参数
        2.1.1 输入阻抗和反射系数
        2.1.2 工作带宽
        2.1.3 方向图与方向性函数
        2.1.4 增益
        2.1.5 效率
    2.2 微带天线基本理论
        2.2.1 微带天线的结构分类
        2.2.2 微带天线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2.2.3 微带天线的馈电方式
    2.3 微带天线的圆极化技术
        2.3.1 极化
        2.3.2 微带天线圆极化的实现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频及三频圆极化天线设计
    3.1 引言
    3.2 双频圆极化开缝天线设计
        3.2.1 天线结构及设计思路分析
        3.2.2 天线参数仿真分析
        3.2.3 天线结果与分析
    3.3 改进的三频圆极化天线设计
        3.3.1 天线结构及设计思路分析
        3.3.2 天线参数仿真分析
        3.3.3 天线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频及宽带圆极化天线设计
    4.1 引言
    4.2 双频圆极化微带宽缝天线设计
        4.2.1 天线结构及设计思路分析
        4.2.2 天线参数仿真分析
        4.2.3 天线结果与分析
    4.3 宽带圆极化微带单极子天线设计
        4.3.1 天线结构及设计思路分析
        4.3.2 天线参数仿真分析
        4.3.3 天线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应用电磁极化技术提高无线通信容量(论文参考文献)

  • [1]超材料在5G高隔离MIMO多天线和小型化中的研究[D]. 谭晓华.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物联网系统中2.4GHz天线关键技术的研究[D]. 宁银婉.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一种低轮廓超宽带双极化天线的仿真设计[D]. 田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4]船用微带贴片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 任亚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5]电磁涡旋波微带阵列天线设计[D]. 毛鹏荣. 伊犁师范大学, 2020(12)
  • [6]5G移动终端天线的分析与设计[D]. 刘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7]RFID传感器在智慧书店物联网平台的应用及平台优化研究[D]. 缪程锰.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8)
  • [8]应用于5G无线通信的双极化基站天线与MIMO阵列研究[D]. 孙嘉楠.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9]新型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研究[D]. 杨美娣.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宽带多频圆极化微带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 李玲玲.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应用电磁极化技术提高无线通信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