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颁布的国家标准

新颁布的国家标准

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1](2021)在《基于执法案例谈燃气报警器产品质量监管》文中研究指明0引言近期实施的新版《安全生产法》增加了安装和使用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的相关规定,使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的监管受到关注。按照新版《安全生产法》的规定,"餐饮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燃气的,应当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并保障其正常使用",该项要求指明了责任主体,并明确将安装和使用可燃气体报警装置作为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

卢毅[2](2021)在《天然石材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天然石材物理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压缩强度、弯曲强度、吸水率和体积密度,是判断天然石材材质好坏的重要技术性能指标。本文根据新颁布的天然石材试验方法国家标准(GB),结合相关欧洲标准(EN)与美国标准(ASTM),详细介绍了天然石材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并对新旧版本国家标准之间的主要技术变化进行分析讨论,为天然石材物理性能试验提供技术依据。

陈企村[3](2020)在《关于我国有机产品标准化工作机制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提高有机产品公信力是我国今后面临的一个挑战。新颁布的《标准化法》为应对挑战提供了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将有机产品标准化工作的主导权交给市场主体可能是一个有效途径。

王柯[4](2020)在《多级消毒对城乡统筹供水管网中DBPs及水质生物稳定性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截至2018年,江苏省已基本实现城乡统筹区域供水乡镇全覆盖,传统单级消毒方式无法保障长距离、长水龄输配水条件下镇村管网水质持续稳定,镇村段管网水有可能发生余氯不达标和微生物检出现象,因此需要研究多级消毒技术以进一步保障城乡统筹区域供水管网的水质稳定。本文研究了多级消毒对城乡统筹供水管网水中消毒副产物生成及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优化了多级消毒策略以保障镇村供水管网末梢水质生物稳定。针对省域内不同原水、不同处理工艺典型城市城乡供水管网水质进行调研,分析管网水质变化规律,考察多级消毒对管网水质的影响,重点关注多级消毒前后管网水中消毒副产物与水质生物稳定性变化。同时,基于管网数学模型对实际供水管网进行的模拟结果,对多级消毒策略进行优化研究。在冬、夏两季分别对江苏省内三大水系(长江、淮河、太湖)代表性城乡供水管网的水质进行跟踪调研,结果显示,不同流域城市的供水管网水质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以长江水为原水的管网水质优于以太湖水、淮河水为原水的管网水质。三大流域管网水质指标中,浊度均表现出随管线延长而上升的趋势,长江、淮河流域调研管线末段出现余氯不达标和菌落总数检出现象,管网水中三氯甲烷(Trichloromethane,TCM)呈现先上升后稳定再下降的趋势。此外,管网水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iodegradativ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BDOC)和可同化有机碳(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AOC)均表现出随管线延长而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沿程含量受原水季节性波动影响较小。对净水厂而言,经过深度处理工艺后出厂水中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含量明显降低,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的生成量减少,表明采用深度处理工艺有助于提升出厂水水质。在采用多级消毒的镇村供水管网中,随着管线延长,管网水中CODMn和UV254逐渐下降,三卤甲烷(Trihalomethanes,THMs)含量先上升后保持稳定,而卤乙酸(Haloacetic Acids,HAAs)含量则是先上升后下降。多级消毒管线沿程管网水中BDOC和AOC沿程先升高后降低,且管线沿程含量高于出厂水。沿程管网水中微生物检出频率较低,末梢段水中余氯含量满足标准要求,表明多级消毒可以有效保障镇村管网水中余氯浓度,但也存在管网水中消毒副产物增多和水质生物稳定性变差的风险。此外,多级消毒前后管网水中有机物特性发生改变,分子量<1 k Da的小分子有机物占比上升,三维荧光光谱结果显示多级消毒后5个区域荧光强度均下降,以富里酸为代表性有机物的Ⅲ区相对荧光强度下降幅度最大,表明该区域内有较多可以与氯发生反应的活性物质,因此该类有机物对该多级消毒管网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贡献较大,需要重点控制。使用EPANET2.0软件构建Y镇实际供水管网水力水质模型,调整管道初始海曾-威廉C值进行水力模型校核,控制节点压力模拟值与实测值误差在0.02 MPa以内。基于准确的水力模型进一步构建管网余氯衰减和三卤甲烷生成的水质模型,控制水质监测点模拟值与实测值误差在30%以内。通过模拟多级消毒方案的调整,以保障管网末梢余氯达标和减少三卤甲烷生成为目标,优化多级消毒的点位设置和分级消毒剂投加量,提出适合Y镇供水管网的最佳多级消毒方案。

黄艺璇[5](2020)在《我国信息平台服务中用户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大数据时代蓬勃发展以来,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日趋发展给信息传播平台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网络环境。纸媒、广播等传统的实体媒介已难以满足人们在网络侵袭环境下对实时信息的即时诉求。基于这样的大时代背景,我国的信息传播平台呈现出特有的功能多样化与交互复杂性,各种自媒体平台应运而生。信息的过度开发利用给用户信息的内外部安全产生了极大的风险威胁,从中滋生的用户信息安全与个人数据隐私等问题也随着大量泄密、网络攻击等恶劣事件而被社会大众所关注。目前全世界已有九十余个国家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进行了专门立法,而我国相较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相关法制系统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滞后性。虽然民法、刑法、行政法及单行法规定中涉及到个人信息保护的有关内容,但规制的不明确、效力层次低、多向执法、法律救济渠道的单一及举证困难等仍是其法律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传播平台服务的用户信息安全制度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的制度内容进行分析,以此加快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出台,这不仅能够保障用户人格权、隐私权等权益,还能完善我国法律体制,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由引言、正文及结论组成,其中正文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对基本概念进行了解释说明,包括信息平台服务的定义、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界定以及用户信息生命周期的定义,其中信息平台服务定义中对信息平台的概念及信息服务的概念进行了概念的明晰。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信息平台服务中用户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立法进程,并分为互联网安全立法阶段与新安全观战略下大数据立法阶段。对各个立法阶段中所涉及的法律文件类别、颁布单位及时间、法律名称及信息安全侧重领域进行了罗列概括。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信息平台服务中用户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的内容,对立法原则、用户信息披露制度、安全保密制度、安全使用许可制度等七大模块进行了法律内容的梳理及法律制度的分析。以纵向时间线的立法发展及改革内容修订进行对比阐述,以此论述目前我国信息传播平台用户信息安全法律的现状及尚存的缺陷不足。

肖黎[6](2020)在《陶瓷食品接触材料重金属铅的迁移规律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陶瓷食品接触材料在食品包装中应用广泛,但陶瓷釉层中重金属在一定条件下溶出后会向食品迁移,影响食品口感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重金属引发的陶瓷制品出口退货问题也制约着我国陶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国家开始重视有关陶瓷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研究。为了与世界接轨,我国新颁布的关于陶瓷食品接触材料中重金属溶出限量标准法律法规更加严格地限定了重金属铅溶出限量,变更了测试方法和指标,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时,我国对于陶瓷食品材料中重金属迁移机理和模型的研究也有待完善。因此为帮助解决陶瓷食品接触材料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制定更科学的陶瓷食品制品相关标准,提高综合监督管理水平,本论文从如下多个方面展开了对陶瓷食品接触材料中重金属的迁移规律和机理的研究。(1)陶瓷食品接触材料中重金属迁移实验方法确定。选取铅作为主要研究的重金属元素,在1020℃烧制温度下制备片状陶瓷样品。选取4种不同浓度的乙酸溶液、柠檬酸溶液、乳酸溶液作为食品模拟物,在20、30、40、50、60、70℃贮藏温度下与陶瓷食品接触材料进行全浸泡迁移实验,贮藏时间设为240 h。选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作为溶出液中金属浓度的检测方法。(2)陶瓷食品接触材料中重金属向酸性食品模拟物迁移的规律研究。根据国标相关规定设计并进行试验,分析研究酸性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铅的溶出浓度与贮藏条件、食品特性的关系,得出迁移规律。研究发现重金属铅向酸性食品模拟物的溶出量和平均溶出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符合阿伦尼乌斯定律;铅溶出量与pH值呈负相关关系,并且铅的溶出速率常数与食品模拟物pH值的自然对数呈负相关关系;同时可能由于食品中的羟基与重金属元素反应生成络合物,从而使得柠檬酸和乙酸中的重金属迁移量增加。(3)陶瓷食品接触材料中重金属铅的迁移机理探究。参考玻璃中重金属迁移机理,结合迁移试验规律,探究陶瓷食品接触材料中重金属铅的迁移机理。通过计算发现釉层中铅与硅的比值大多数小于溶出液中铅与硅的比值,但也有釉层中铅硅比更大的情况。同时又对食品模拟物中铅的溶出浓度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出陶瓷食品接触材料中重金属铅的迁移机理兼有离子交换和基体网络溶解两种反应共存的迁移机理。(4)陶瓷食品接触材料重金属铅迁移数学预测模型的构建。根据迁移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的铅的迁移规律及迁移机理,构建了基于Fick第二定律可移动边界的陶瓷食品接触材料重金属铅迁移数学模型,并用乙酸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证明该模型能较好的体现重金属铅迁移浓度与初始浓度及贮藏时间的关系。同时也用柠檬酸和乳酸试验数据进行通用性检验,证明此铅迁移数学预测模型拟合度高,通用性强,能很好的描述重金属铅的迁移,这可为我国陶瓷食品接触材料中重金属铅溶出量的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袁国军,卢绍辉,梅象信,庞荣丽[7](2020)在《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延伸理解及其评价标准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对中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历程回顾基础上,本文对新颁布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进行了研究,对其主要特征、标准值内涵及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具体应用等进行了延伸阅读,对中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评价标准基本框架进行了分析,针对农用地土壤环境评价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为新颁布农用地标准宣贯、正确使用等提供资料,以服务于中国农用地土壤污染预防、风险筛选和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修复和风险管控,为中国土壤污染防治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提供支撑。

周鹏,宋鹭,刘磊,袁彦婷[8](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保自主验收主要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由生态环境部门负责调整为建设单位自主验收后,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竣工环保验收可能面临的重大变动未履行环评程序、环保措施弱化引起居民投诉、验收标准复杂难选、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要求各异、施工期环境影响大、责任主体转换后面临监管加强等主要困难和问题,并从提高行业竣工环保自主验收质量的角度,指出建设单位应充分认识自身的环保责任主体,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对照新标准要求提前做好应对及防护,及时解决居民的合理环保诉求,开展跟踪研究和环境影响后评价。

冯晓鹏[9](2019)在《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与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跨境电子商务(简称“跨境电商”)是不同于传统商业贸易,也不同于国内电子商务的新业态、新模式,跨境电商业务具有前沿性、新颖性、科技性的特征,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法律与政策问题的理论研究,深化对跨境电商领域的规律性、本质性、系统性认识,不断总结实务中出现的新业态、新动向,无论对于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具有前沿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跨境电商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进行了界定,并对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发展概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按照跨境电商运营与合规两条主线分别对跨境电商所涉物流、税收、资金与信息安全保护、知识产权合规、走私风险应对相关法律和政策问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然后分析了《电子商务法》实施后的跨境电商经营者监管法律制度。最后,综合全文的理论梳理和实务分析,结合笔者参与跨境电商立法及司法实务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未来政策走向和实务发展趋势的基本结论,并对跨境电商政策和立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判。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的有不同版本的定义,但各种概念的核心涵摄并无争议,可以概括为分属不同国家的交易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电子化通信手段促成交易(交易询价、谈判磋商、缔结合同、履行合同等),并以跨境物流或异地仓储的方式送达商品、提供服务、实现交易的跨境商务活动。广义上的跨境电商可以泛指在跨境交易的任一环节运用到电子商务技术的商业模式。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分类,根据可以分为平台企业、平台内企业和自建平台经营的企业,根据商品流向分为跨境进口和跨境出口,根据交易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贸易与跨境电商零售。跨境电子商务具有电子化、个性化、碎片化、高频次和低货值的特征。近年来,跨境电商在电子商务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乘着一系列国家重要政策支持和一系列重要事件推动的东风,呈现在迅猛蓬勃的发展态势,并且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新兴贸易业态驱动了科技创新、创造了就业机会、引领了消费潮流,将伴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世界跨境电商大会、《世界海关组织跨境电商标准框架》审议发布、粤港澳“大湾区”的通关一体化建设等政策红利取得进一步长足发展。我国海关法将通关监管对象分为进出境运输工具、进出境货物和进出境物品,而与跨境电商密切相关的是进出境货物与进出境物品。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为:从用途来看,进出境货物具有贸易性质,货物进出境是为了销售;从数量来看,进出境货物数量较大;进出境物品以合理自用数量为限,超出数量限制则会被海关认定为进出境货物;从外汇来看,进出境货物是购进或售出的商品,因此有对应的外汇收入或外汇支出;而进出境物品不属于贸易货物,因此没有对应的外汇收入或外汇支出;从税收来看,进出境货物征税内容包括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而进出境物品仅在进境环节征收进口税;从许可来看,国家对部分限制进出境货物进行许可证管理;除了出境携带的文物外,一般进出境的物品不涉及行政许可问题。对于跨境电商涉及的物流通关主要法律问题包括:进出口货物和进出境物品的区分界定;直购进口和网购保税进口的基本通关监管模式;1039市场采购模式;跨境电商的常用进出口模式以及对跨境电商通关政策的探讨解读。税收征管法律关系是货物和物品在进出关境时所涉及的重要法律关系,对于跨境电商而言也不例外。与一般的进出口货物和物品相比较,跨境电商商品的进出口税收征管以一般的进出口环节税款征收的法律和政策规定为基础依据,但同时因为涉及到电子商务的相关规定以及国家对跨境电商的特殊管理规定而又有重要区别。与国内电商不同,出口跨境电商需面对各地域法律、经济制度等规则差异以及电商平台、消费者、银行以及境内外支付机构等多个主体间的关系,常面临汇率波动、外汇管制、资金安全等难题。收款结算是否安全合规、流程是否简单顺畅直接关系到出口跨境电商的核心利益。出口跨境电商的收退款方式、不同报关模式的影响、收结汇及人民币支付、第三方支付机构及平台的合规风险等不同纬度的问题,均会跨境出口资金流的合规运作。电子商务法通过具体条文规定与《网络安全法》紧密衔接,不仅强调了全体电子商务经营者在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时应注意遵守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更特别针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提出了“保障网络安全”的义务与责任。网络安全的防护,一方面是对技术的高要求,如建立信息防火墙等;另一方面是对法律合规风险认识要求的提高,这需要电子商务经营者对相关法规有充分的理解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于跨境电商经营者而言,不仅要了解境内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规定,也同时要注意境外国家或地区对于信息安全保护的特殊要求。对于跨境电商领域知识产权合规问题而言,为了克服电商领域假冒、侵权的顽疾,新颁布的《电子商务法》已经明确规定了电商经营者,尤其是平台经营者的义务与责任。中国海关近年来也连续开展了“清风”、“龙腾”等知识产权专项执法活动。此外,知识产权问题也是西方国家和企业“拿捏”中国外贸企业的手段之一。因此,如何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也避免被他人侵犯知识产权,成为了跨境电商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走私犯罪作为典型的法定犯并不像杀人放火的自然犯一样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但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没有忽视由跨境电商和代购引发的新兴走私方式。“奢侈品平台走私案”、“跨境电商伪报贸易方式案”、“‘代购’被判10年案”等案例的出现说明走私风险离跨境电商并不遥远,跨境电商同样可能逃避海关监管,危害国家的税收监管和外贸秩序。跨境电子商务是新型的经济形式和新兴业态,从实质上来讲,跨境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分支,自然应当适用电子商务相关的监管规则;同时因为又涉及到商品的进出口环节,因此也应当遵守国家关于进出口管制方面相关监管要求。跨境电商除了应当遵守电子商务的普遍规定之外,还应当符合进出口相关法律规定,包括海关、税收、进出境检验检疫、支付结算等管理制度。

封志强,彭晓琦[10](2012)在《专利法视阈下的公共安全保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食品、药品和日用化学品等领域出现的一系列公共安全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大力加强政府部门对相关领域产品的监管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专利的审查和授予却成为一个被忽视的监管环节,从而使得含有违禁成分的产品被授予专利权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违背了我国专利制度的立法初衷,还在客观上对违禁品的使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现行专利法在制定和实施中的疏漏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专利立法,构建专利审查过程中的公共安全保护机制,以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权。

二、新颁布的国家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颁布的国家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执法案例谈燃气报警器产品质量监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监管内容和产品特性
    1.1 监管内容
    1.2 产品特性
2 问题和应对
    2.1 探测器和控制器对接互联存在薄弱环节
    2.2 产品使用说明书内容存在明显不足
    2.3 通过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的监管提高产品达标率
3 结语

(2)天然石材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压缩强度
2 弯曲强度
3 吸水率和体积密度
4 主要技术变化
    4.1 压缩强度
    4.2 弯曲强度
    4.3 吸水率和体积密度
5 结束语

(3)关于我国有机产品标准化工作机制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背景
3 团体化
    3.1 定位
    3.2 产业性质
    3.3 产品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关系
    3.4 创新
    3.5 认证和监管
4 结语

(4)多级消毒对城乡统筹供水管网中DBPs及水质生物稳定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发展现状
        1.2.2 供水管网中消毒副产物研究现状
        1.2.3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研究现状
        1.2.4 消毒对供水管网水质影响
        1.2.5 供水管网水力水质模型
    1.3 选题来源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模型软件及水质分析方法
    2.1 管网模型软件
        2.1.1 水力模拟
        2.1.2 水质模拟
    2.2 水样采集与保存
    2.3 水质指标测定方法
        2.3.1 常规水质指标检测
        2.3.2 消毒副产物及其生成势检测
        2.3.3 生物稳定性指标测定
        2.3.4 天然有机物分子量分级测定
    2.4 检测仪器与试剂
第三章 典型城乡统筹供水管网水质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江苏省域城乡统筹供水管网水质调研概要
    3.2 长江流域典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变化规律分析
    3.3 淮河流域典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变化规律分析
    3.4 太湖流域典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变化规律分析
    3.5 同一流域典型城市不同处理工艺对供水管网水质的影响
        3.5.1 浊度
        3.5.2 总溶解性有机碳
        3.5.3 余氯与菌落总数
        3.5.4 三氯甲烷生成量
        3.5.5 生物稳定性指标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级消毒对实际管网水质影响研究
    4.1 多级消毒供水管线及各监测点位基本情况
    4.2 多级消毒供水管网中常规水质指标变化规律
        4.2.1 浊度变化规律
        4.2.2 余氯衰减情况
        4.2.3 COD_(Mn)变化规律
        4.2.4 UV_(254)变化规律
    4.3 多级消毒供水管网水中DBPs水平分析
        4.3.1 THMs和HAAs变化规律
        4.3.2 DBPs最大生成势变化规律
    4.4 多级消毒供水管网中水质生物稳定性分析
        4.4.1 DOC浓度水平
        4.4.2 BDOC和AOC浓度水平
        4.4.3 菌落总数及大肠杆菌水平
        4.4.4 多级消毒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4.5 多级消毒对管网水中有机物特性影响研究
        4.5.1 多级消毒对管网水中有机物分子量的分布影响
        4.5.2 多级消毒对管网水中有机物三维荧光特性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管网水力水质模型的多级消毒策略优化研究
    5.1 供水管网模型搭建
        5.1.1 管网水力模型搭建
        5.1.2 管网水质模型搭建
    5.2 多级消毒投加位置优化
        5.2.1 投加位置对管网余氯分布影响
        5.2.2 投加位置对管网三卤甲烷生成影响
    5.3 多级消毒投加配比优化研究
        5.3.1 投加配比对管网余氯分布影响
        5.3.2 投加配比对管网三卤甲烷生成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我国信息平台服务中用户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研究动态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基本概念
    2.1 信息平台服务的定义
        2.1.1 信息平台的概念
        2.1.2 信息服务的概念
    2.2 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界定
    2.3 用户信息生命周期定义及其法定过程
第三章 信息平台服务中用户信息安全保护制度进程分析
    3.1 互联网安全立法阶段(2012-2015)
    3.2 新安全观战略下大数据法律治法阶段(2015 年至今)
第四章 信息平台服务中用户信息安全法律制度内容分析
    4.1 立法原则
        4.1.1 针对信息利用的立法原则
        4.1.2 针对平台服务服务商的立法原则
    4.2 用户信息披露制度
        4.2.1 用户在信息披露中的权利
        4.2.2 用户数据的收集利用
        4.2.3 用户数据的存储
        4.2.4 信息披露制度内容分析
    4.3 用户信息安全保密制度
        4.3.1 保密主体分析
        4.3.2 保密制度内容分析
    4.4 用户信息安全使用许可制度
    4.5 用户信息安全监管制度
        4.5.1 监管对象分析
        4.5.2 主要措施分析
        4.5.3 安全监管内容分析
    4.6 用户信息安全评估制度
    4.7 用户信息安全执行机制
        4.7.1 安全风险防范预案
        4.7.2 安全风险补救措施
        4.7.3 安全事件问责机制
第五章 案例分析—“Zao”AI换脸app在服务协议中对用户信息的过度侵犯
    5.1 案情介绍
    5.2 法理分析
第六章 现存问题与改善措施
    6.1 存在的问题
        6.1.1 立法分散
        6.1.2 举证困难
        6.1.3 机制不明
    6.2 改进建议
        6.2.1 加快立法进程
        6.2.2 加强救济
        6.2.3 加强用户安全意识宣传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陶瓷食品接触材料重金属铅的迁移规律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陶瓷食品接触材料重金属迁移研究现状
        1.2.1 重金属含量的检测方法
        1.2.2 陶瓷容器中重金属铅的标准和法规
        1.2.3 重金属铅迁移影响因素
        1.2.4 重金属铅的迁移机理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陶瓷食品接触材料中重金属迁移试验方法
    2.1 陶瓷食品接触材料制备方案的确定
    2.2 迁移实验食品模拟物的选取
    2.3 迁移实验条件的确定
    2.4 重金属检测方法
        2.4.1 检测仪器的选用
        2.4.2 制备标准溶液
        2.4.3 ICP-OES工作条件
        2.4.4 检测元素的分析谱线
        2.4.5 检测元素的线性回归方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陶瓷食品接触材料中重金属向酸性食品模拟物迁移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试剂与材料
        3.1.2 仪器与设备
    3.2 样品制备
        3.2.1 陶瓷样品烧制过程
        3.2.2 样品数据测量与检测
    3.3 试验过程
        3.3.1 迁移单元
        3.3.2 迁移实验
        3.3.3 数据校正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贮藏温度对重金属铅溶出浓度的影响
        3.4.2 食品pH值对铅溶出浓度的影响
        3.4.3 溶液性质对铅溶出浓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陶瓷食品接触材料中重金属铅的迁移机理
    4.1 玻璃腐蚀机理
        4.1.1 水对玻璃的腐蚀机理
        4.1.2 酸性溶液对玻璃的腐蚀机理
        4.1.3 HF酸对硅酸盐玻璃的腐蚀
    4.2 玻璃中重金属迁移机理
        4.2.1 发生迁移反应的区域
        4.2.2 玻璃固化体中重金属迁移机理
        4.2.3 重金属迁移机理的影响因素
    4.3 陶瓷中重金属铅的迁移机理探究
        4.3.1 铅溶出主要反应过程
        4.3.2 陶瓷样品腐蚀特性
        4.3.3 釉层与溶出液中铅与硅的比值
    4.4 迁移动力学分析
        4.4.1 动力学公式与4%乙酸拟合结果
        4.4.2 动力学公式与20%乙酸拟合结果
        4.4.3 动力学公式与0.5%柠檬酸拟合结果
        4.4.4 动力学公式与0.5%乳酸拟合结果
        4.4.5 拟合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陶瓷食品接触材料重金属铅迁移模型
    5.1 重金属铅迁移模型的建立
        5.1.1 迁移模型及假设条件
        5.1.2 数学模型表达式
    5.2 模型参数的数学表达
        5.2.1 扩散系数与贮藏温度的关系
        5.2.2 扩散系数与食品模拟物pH值的关系
        5.2.3 扩散系数与温度和pH值的关系
        5.2.4 溶解速率与温度和pH值的关系
        5.2.5 重金属铅迁移量数学预测模型
    5.3 重金属铅迁移数学模型的检验
    5.4 重金属铅迁移数学模型通用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7)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延伸理解及其评价标准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延伸理解
    1.1 标准制修订的漫长历程
    1.2 标准主要特征分析
2《农用地标准》的应用
    2.1 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内涵
    2.2 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具体应用
3 中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评价标准现状
    3.1 基本框架
    3.2 农用地土壤环境评价标准现状探讨
        3.2.1《农用地标准》优势所在
        3.2.2 农用地土壤环境评价标准体系存在问题及建议
4 结论

(8)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保自主验收主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竣工环保验收的基本情况
2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保自主验收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重大变动现象普遍,环评程序履行可能有缺失
    2.2 环保措施落实不到位,居民投诉居高不下
    2.3 环境标准复杂多样,验收选择需谨慎
        2.3.1 验收范围问题
        2.3.2 标准执行问题
        2.3.3 地方标准有关问题
    2.4 文物历史建筑多,保护要求各异
    2.5 施工时间长,环境影响不容小觑
        2.5.1 地下水影响问题
        2.5.2 施工爆破扰民
    2.6 责任主体转换,事中事后监管加强
3 做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保自主验收的对策建议
    3.1 建设单位须高度重视自身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3.2 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
    3.3 采用新标准验收,提前做好应对和防护
    3.4 及时解决居民的合理环保诉求
    3.5 加强跟踪监测,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4 结语

(9)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现状综述及反思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四、论文的基本框架
    五、研究方法
        (一)规范分析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比较分析法
    六、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的创新
        (二)本文的不足
第一章 跨境电子商务的内涵揭示与实践进路
    第一节 跨境电子商务语义分析
    第二节 跨境电子商务类型涵摄
        一、三类企业形态
        二、双向货物流向
        三、两种交易性质
    第三节 跨境电子商务的基本特征与演进趋势
    第四节 中国跨境电商近年来的实践机遇
        一、“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的发展环境
        二、首届世界海关跨境电商大会释放的发展红利
        三、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带来的发展机遇
第二章 跨境电商物流通关法律与政策体系解构
    第一节 进出口货物与进出境物品通关法律制度诠释
        一、“货物”与“物品”的海关法释义
        二、“货物”与“物品”的通关流程比对
        三、“关检一体化”的规范解析
        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新业态解读
    第二节 跨境电商商品物流通关政策体系述评
        一、跨境电商商品含义简述
        二、跨境电商进口海关监管政策述评
        三、跨境电商出口海关监管政策述评
        四、市场采购模式的优势与风险述评
    第三节 跨境电商进出口物流方式基本样态检视
        一、跨境电商进出口物流选择比较研究
        二、邮政小包通关政策实践原理提炼
        三、三类快件通关监管政策扒梳
        四、困境与出路:美国退出“万国邮联”的影响与对策
    第四节 跨境电商特殊商品与特殊区域的通关政策解析
        一、特殊进出口商品监管政策的价值定位
        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通关便利化改革
第三章 跨境电商进出口税收征管法律与政策谱系
    第一节 跨境电商商品关税征收法律制度规范分析
        一、进出口货物关税法律制度概述
        二、影响货物关税影响的三重因素
        三、海关预裁定制度—从《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文本展开
    第二节 跨境电商商品进口消费税征收法律与政策探析
        一、进口消费税计征解析
        二、进口消费税税率核算
    第三节 跨境电商商品进出口增值税征收法律与政策简析
    第四节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演进与评析
        一、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监管的政策演进
        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综合税率的形成与展现
        三、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计税方法
        四、“汇总征税”的制度建构与实践优势
        五、“代收代缴义务人”的身份与责任
    第五节 跨境电商出口退税政策定位与机制设置
第四章 跨境出口资金流运作政策规制与风险防范剖析
    第一节 跨境电商出口收退款方式政策规制分析
        一、出口跨境电商收款主要方式评介
        二、不同出口报关模式下跨境收款的政策推演
        三、出口跨境电商退款资金风险及防范路径
    第二节 现行政策框架下跨境收款风险研析与规避路径探寻
        一、出口跨境电商收款结汇风险分析
        二、跨境收款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政策梳理与研判
        三、跨境电商平台收款的资金沉淀风险及防范措施
第五章 跨境电商信息安全保护法律比较研究与规范指引
    第一节 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法》与《刑法》的规制比较
        一、《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分析
        二、个人信息保护的刑法面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第二节 域外制度镜鉴——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
        一、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文本分析
        二、《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的法律渊源定位
        三、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与GDPR的异同比较
        四、跨境电商领域信息安全典型案例评析
    第三节 跨境电商合法收集用户信息规范指引
        一、征得用户明示同意
        二、保障用户信息权利
        三、建构应急机制
        四、加强数据安全能力建设
    第四节 海关行政监管过程中获取个人信息合法性的法理基础
第六章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研究
    第一节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制度概论
        一、国内外法律与政策概述
        二、跨境电商海关执法案例与执法特征
        三、跨境电商商品侵权特征归纳
    第二节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侵权认定的理论蕴含
        一、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法律适用认定阐析
        二、海关执法对象认定的法律逻辑推演
        三、行邮渠道海关监管实践的理论提炼
    第三节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规避进路
        一、跨境电商避免侵权策略——基于《电子商务法》的要求
        二、跨境电商避免被侵权策略——基于《商标法》的要求
    第四节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特殊法律问题研究——定牌加工(OEM)与平行进口的理论纷争
        一、对定牌加工(OEM)司法实践的法理回应
        二、平行进口问题的法律证成
第七章 跨境电商走私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第一节 跨境电商走私的司法实践背景
        一、跨境电商走私类型与特征
        二、跨境电商企业与平台走私动机审视
    第二节 刑法走私构成理论之于跨境电商领域的适用
        一、跨境电商走私犯罪构成要件的规范评析与理论重构
        二、“化整为零”与“低报价格”的走私手段
        三、偷逃应缴税额计核的理论争议与解构
        四、跨境电商走私刑事责任考
    第三节 跨境电商走私风险检视——从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为切入
        一、电商平台“化整为零”包税进口走私案
        二、电商企业伪报贸易方式走私案
        三、超出“自用、合理数量”的代购走私案
    第四节 实践视域下的跨境电商走私风险防范指引
        一、电商经营者风险规避方案
        二、电商平台经营者风险规避方案
        三、代购转型建议
第八章 跨境电商“母体性”普适规则与跨境零售的特殊规制
    第一节 跨境电商监管法律制度体系
        一、跨境电商国内监管法律制度框架体系
        二、跨境电商监管法律制度的域外借鉴
    第二节 跨境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一般监管规定梳理
        一、市场主体登记要求
        二、对外贸易和海关登记要求
        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
        四、商品和服务质量安全保障要求
        五、亮照经营及终止公示义务
        六、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七、遵守进出口监管规定
        八、其他义务
    第三节 《电子商务法》中平台经营者的普适义务与责任
        一、信息记录与留存义务
        二、平台竞争的禁止性规定
        三、平台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
        四、平台审核和安保义务
        五、平台先行赔付义务
        六、其他义务
    第四节 跨境零售进出口经营者的特殊监管要求
        一、跨境零售进口平台监管制度
        二、跨境零售进口平台内经营者监管制度
        三、跨境零售进出口服务商监管制度
        四、跨境零售进出口商品报关规定
        五、跨境零售进出口作业场所监管要求
结论
    一、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研判
    二、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政策研判
    三、跨境电商法律与政策完善方向研判
    四、走向全球:跨境电商国际标准中的中国经验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10)专利法视阈下的公共安全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由来
二、专利审查环节把控不严的成因分析
    (一) 现行立法对公共安全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 现行立法关于专利授予条件的规定有待完善
    (三) 专利审查机构与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机衔接
三、专利审查领域公共安全保护机制的构建
    (一) 将行政法规和部委规章列为法定的审查依据
    (二) 完善公共安全审查的相关配套制度
    (三) 建立专利审查与行业监管的衔接机制

四、新颁布的国家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执法案例谈燃气报警器产品质量监管[J]. 王永. 上海计量测试, 2021(06)
  • [2]天然石材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分析[J]. 卢毅. 中国标准化, 2021(22)
  • [3]关于我国有机产品标准化工作机制的思考[J]. 陈企村. 中国标准化, 2020(08)
  • [4]多级消毒对城乡统筹供水管网中DBPs及水质生物稳定性影响研究[D]. 王柯. 东南大学, 2020(01)
  • [5]我国信息平台服务中用户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研究[D]. 黄艺璇. 山西大学, 2020(01)
  • [6]陶瓷食品接触材料重金属铅的迁移规律及机理研究[D]. 肖黎. 曲阜师范大学, 2020
  • [7]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延伸理解及其评价标准现状分析[J]. 袁国军,卢绍辉,梅象信,庞荣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20(02)
  • [8]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保自主验收主要问题研究[J]. 周鹏,宋鹭,刘磊,袁彦婷. 都市快轨交通, 2019(06)
  • [9]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与政策研究[D]. 冯晓鹏. 吉林大学, 2019(02)
  • [10]专利法视阈下的公共安全保护机制研究[J]. 封志强,彭晓琦. 西部法学评论, 2012(01)

标签:;  ;  ;  ;  ;  

新颁布的国家标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