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桂西北细金矿床矿化探讨

滇东南、桂西北细金矿床矿化探讨

一、滇东南桂西北微细粒型金矿成矿作用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涛,李云飞,和建华,易丙红,李宾,俞少颖,佘中明[1](2021)在《滇东南富宁地区“半瓦型”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金矿成矿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滇东南富宁地区地处扬子陆块西南缘,区内分布有多个以"半瓦型"辉绿岩为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床(点),即金矿体产于不同规模辉绿岩体的内接触带,以及岩体内部的同生张性裂隙中。通过对新鲜辉绿岩(成矿前)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属于亚碱性玄武岩系列,具有板内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其构造环境进行判别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表明辉绿岩为印支期碰撞造山运动后基性岩浆沿区域断裂上升侵入的产物。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与前人对含矿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辉绿岩的成岩时代、以辉绿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成矿时代,综合分析认为:辉绿岩浆为此类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为成矿流体提供了热源,同时活化、萃取地层中的金元素,从而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

于会冬[2](2021)在《云南者桑金矿主要载金矿物标型特征及金矿成因、构造背景》文中指出云南富宁者桑金矿床是一个处于滇黔桂“金三角”构造地带中的卡林型金矿床。黄铁矿和毒砂为矿床的最佳标型矿物和重要载体矿物,不同类型黄铁矿的含金性与其化学成分等标型特征之间存在一定规律性。可以将本区矿石分为辉绿岩型、泥质板岩或粉砂岩型、泥灰岩型。三种矿石中黄铁矿晶形主要有五角十二面体和立方体,含金性由优到差依次为细粒破碎黄铁矿、细粒自形黄铁矿、粗粒破碎黄铁矿、粗粒自形黄铁矿和胶状黄铁矿。而毒砂的形态主要有针柱状、柱状、菱形,细粒毒砂的含金性优于粗粒毒砂。黄铁矿的元素特征表现为亏Fe亏S,毒砂则表现为亏As富S。另外黄铁矿的w(Co)/w(Ni)介于1.731~3.215之间,平均2.646(热液成因w(Co)/w(Ni)介于1~5之间),黄铁矿和毒砂晶形及主微量元素特征,指示者桑金矿床中-低温热液成因。通过收集前人关于三大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区含砷黄铁矿电子探针显微分析As、Au数据可知,Au主要以固溶体(Au+)赋存于黄铁矿结构中,仅有少量Au以纳米级颗粒金(Au0)参与黄铁矿结构,对本矿区不同矿石类型的砷黄铁矿和毒砂进行电子探针数据分析,As和Au的正相关关系及Au/As(mol%)比值低于Au在砷黄铁矿中的溶解度极限,根据前人研究表明该金很可能以Au+的形式存在于Au的络合物中。在热液成矿期,流体中富As,As进入黄铁矿和毒砂中,这便导致了As对S不均衡的置换,使黄铁矿及毒砂表面产生额外空穴和/或缺陷,砷黄铁矿和毒砂通过表面空穴和/或缺陷及As的活性在相对于Au0的不饱和成矿热液中浓缩Au,形成者桑卡林型金矿床。在矿床成因基础上,结合前人有关地质资料,了解滇黔桂地区乃至华南克拉通多金属多期矿化历史,得出成矿域卡林型金矿成矿的主体年代为印支期成矿(230-200 Ma)。燕山期(180-150 Ma和130 Ma)可能存在矿化,但其成矿作用相对较轻,主要是对印支晚期成矿的提取和改造叠加。此外,根据华南克拉通新元古代构造热事件,建立成矿区成矿模型,得出者桑卡林型金矿床是在华南克拉通和印支地块俯冲后的伸展构造环境中形成的。

鲁迪[3](2021)在《云南富宁者桑金矿两期基性岩成因及其与金成矿关系》文中指出基性岩与金矿成因关系密切,前人对国内外诸多金矿床的研究已经证实了基性岩在时间、空间位置、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与金矿化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研究了云南富宁早晚两期基性岩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前人研究的同地区的高Ti基性岩及者桑金矿岩矿石做了对比研究,来探讨两期基性岩的源区特征和成因机制,对比两期基性岩的化学性质差异,分析两期基性岩对金矿化的影响,建立该区卡林型金矿的成矿模式。本文主要获得了以下认识:锆石U-Pb年龄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基性岩年龄为248±5 Ma;晚期基性岩年龄为213±5 Ma,与前人测得的者桑金矿年龄215.3±1.9 Ma高度一致。主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基性岩落于TAS图解中的长岩区域,晚期基性岩大部分落于碱性-亚碱性辉长岩区;两期基性岩在哈克图解中表现出不同的趋势,表明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分离结晶过程。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显示,早期基性岩表现为LREE富集,整体呈右倾趋势,存在着Eu正异常;晚期基性岩中轻重稀土分离强烈,轻稀土的分馏作用较为明显,整体呈右倾,存在明显的Eu负异常,表明其处于还原环境。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早期基性岩中高场强元素Nb、Ta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Pb表现出轻微的负异常,Ba表现出正异常;晚期基性岩则具有弧后盆地玄武岩的特征,存在着明显的Nb、Ta亏损,表明岩浆受到了地壳混染;Ni、Cr含量相对较低,表明岩脉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显着的分离结晶;La/Nb值和La/Ta值相对较高,表明岩浆是由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成。两期基性岩形成于不同的时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和地壳混染,具有不同的地幔来源。早期基性岩的年龄远大于金矿化年龄,流体包裹体和载金矿物的同位素分析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等均指示早期基性岩与金矿化关系不大,而晚期基性岩在时间、空间、物质来源上均显示出与金矿化的密切关系。因此本文认为早期基性岩对金成矿的作用甚微,仅为矿化提供了合适的氧化还原环境,而晚期基性岩则提供了成矿物质,在岩浆上升过程中不断与地壳物质发生同化混染,与热液硫化物相互作用浸出金等元素,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热驱动力,使成矿物质活化运移,最终在构造有利的位置沉淀成矿。

常晋阳[4](2020)在《滇东南者桑类卡林型金矿床方解石与成矿作用过程关系及找矿意义》文中研究表明滇黔桂“金三角”分布有大量类卡林型金矿床,滇东南者桑金矿床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该矿床的研究已取得较多进展,但关于成矿流体来源方面的研究,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制约了对该矿床的深入研究。方解石是者桑金矿区最常见的热液脉石矿物之一。因此本文选取者桑金矿床热液脉石矿物方解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方解石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Nd、C、O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手段,对者桑金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方解石的形成与金沉淀的关系、利用方解石地球化学参数进行找矿勘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矿区已发现的方解石主要为成矿期和成矿期后两种类型。成矿期方解石的中稀土元素(MREE)较轻稀土元素(LREE)和重稀土元素(HREE)富集(MREE/LREE=1.11–1.61,MREE/HREE=6.12–8.22)。成矿期后方解石显示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LREE/HREE=4.39–14.93,MREE/LREE=0.35–0.71)的特征。成矿期方解石的Fe元素含量(4690–6300μg/g)明显高于成矿期后方解石的Fe元素含量(2030–2730μg/g)。成矿期方解石δ18OV-SMOW值(11.03–12.49‰)显着低于成矿期后方解石(16.48–17.14‰)。两期方解石Sr/Ba比值大于1。成矿期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盐度(185.7–234.1°C;11.7–22.0%)高于成矿期后方解石(141.2–189.5°C;4.3–9.4%)。成矿期(0.90–1.05 g/cm3)与成矿期后(0.90–1.00 g/cm3)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密度相差不大。(2)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一种中低温,中等盐度,低密度的流体,而成矿期后流体为一种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Nd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低Sm/Nd的陆壳。C-O同位素研究表明两期流体的C、O同位素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海相碳酸盐岩的相互作用,而成矿期流体可能含有少量基性岩浆流体。REE元素研究表明两期方解石都是由热液流体形成,但两者热液流体来源不同,成矿流体的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围岩,部分稀土元素可能来源于基性岩浆流体,而成矿期后流体的稀土元素来源于围岩。其他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贫Mo、Sn、Ni、Cu等高温成矿元素,富Pb、Sb等低温成矿元素的流体,且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火山岩和海相沉积物。通过上述研究认为者桑金矿床成矿流体是由大气降水淋虑围岩形成,并含少量基性岩浆流体,其具有中低温,中等盐度,低密度的特征。成矿期后的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对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其具有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特征。者桑金矿床成矿流体与矿区出露辉绿岩的侵入有关,印支期的基性岩浆活动也为金的成矿提供了一定的成矿物质和热。(3)方解石是者桑金矿床的重要脉石矿物,其在金矿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围岩的去碳酸盐化作用以及基性岩浆作用为方解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提供了金沉淀过程中硫化作用所需要的铁,方解石与金矿化同时形成,两者共同消耗流体中的Fe元素,分别形成赋Fe的方解石与载金硫化物。方解石的形成可能改变了成矿流体的酸碱度,可能促进了金的沉淀。(4)当者桑金矿床方解石MREE/LREE比值大于0.92,MREE/HREE比值大于5.69,Fe元素含量大于3827μg/g和δ18OV-SMOW值小于14.40‰,Sr元素含量小于704μg/g、Ba小于3.7μg/g、包裹体盐度大于10.6%、以及均一温度大于193.6°C被视为成矿期方解石,可作为者桑金矿床的重要找矿线索。方解石是滇黔桂地区类卡林型金矿床的重要脉石矿物。方解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包括稀土、铁元元素含量和δ18OV-SMOW值)可以为滇黔桂地区类卡林型金矿床找矿提供重要依据。

赵东杰[5](2020)在《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区地球化学背景与分布特征》文中研究说明滇黔桂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卡林型金矿产区。本文以该区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和中国地球化学基准值计划岩石及土壤数据,研究了金及其伴生元素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与空间分布,并与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区进行了对比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对水系沉积物20种元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到4个因子:因子1(Co、Cr、Cu、Nb、Ni、Ti、V)代表研究区内与基性岩浆岩活动有关的地质过程和Cu、Ti成矿作用;因子2(B、F、Li、U)代表研究区右江盆地内浅海相台地环境下的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和U成矿作用;因子3(Ag、Bi、Cd、Pd、Zn)代表了与各种中-低温成矿作用有关的地质过程;因子4(As、Au、Hg、Sb)代表了研究区卡林型金矿,热液型汞锑矿等成矿作用。(2)滇黔桂地区是我国重要的Au、As、Sb、Hg富集区,四种元素在区域断裂和二级景观区分布一致性明显。以百分位数85%为异常下限,在研究区共圈定出Au的地球化学省5处、As的地球化学巨省和地球化学省各1处、Sb的地球化学省7处、Hg的地球化学省6处,这些地球化学异常大部分也是各类矿床大规模产出的部位。(3)区内Au、As、Sb、Hg背景值最高的构造单元是右江盆地,地层为三叠系:岩石中泥岩、页岩、砂岩、硅质岩Au、As、Sb、Hg背景值最高。这些高背景值区域也是卡林型金矿、热液型汞锑矿密集产出的部位。从岩石到水系沉积物,后期的次生风化作用导致Au、As、Sb、Hg发生明显富集。水系沉积物中Au、As、Sb、Hg背景值不受背景岩石的严格制约,其元素含量对背景岩石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但是高背景岩石不是决定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唯一因素。(4)通过中国滇黔桂地区和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区元素含量特征对比发现,中国土壤As、Sb、Hg背景含量均高于美国土壤;内华达州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卡林型金矿区,各层位土壤中与卡林型金矿关系密切的As、Sb、Hg背景含量均低于滇黔桂地区,暗示两种可能性:1)中国滇黔桂地区As、Sb、Hg元素在土壤中发生了显着富集,2)中国滇黔桂地区仍有较大找矿潜力。

赵东杰,王学求[6](2020)在《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区水系沉积物和岩石金含量与时空分布》文中研究说明为研究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区水系沉积物和岩石中金的地球化学时空分布及其与金矿规模的对应关系,系统收集了该区1:20万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水系沉积物和全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岩石金的地球化学数据,绘制了水系沉积物和岩石金的地球化学分布图。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区以水系沉积物金地球化学异常面积大于1000 km2为准,共圈定5处金的地球化学省,这些金的地球化学省同时也是矿床大规模产出的部位。区内右江盆地水系沉积物金背景值(1.94×10–9)高于扬子克拉通(1.68×10–9),其内以泥岩、页岩、砂岩、灰岩为代表的容矿岩石金背景值(0.51×10–9)也高于扬子克拉通(0.39×10–9)。研究区不同构造单元及沉积相中水系沉积物金背景值受岩石金背景值的制约。金的地球化学省是地壳演化过程中不均匀分布的高金背景岩石、金矿化作用及金矿床次生风化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该研究有助于有效判断异常成因、识别成矿作用存在,对研究金的区域成矿规律和聚焦找矿靶区具有重要意义。

李若坚[7](2019)在《桂西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研究说明桂西位于广西的西部,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南、印支和思茅地块三者交界的南盘江地区,属于古特提斯构造域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复合部位。在该区广泛分布着大面积的晚古生代基性侵入岩,主要分布于百色、田东、靖西、隆林、富宁等地,多数呈层状或似层状小岩体产出,产出的岩性以辉绿岩脉为主,前人对其岩石成因的研究存在分歧,未有真正的定论。因此,本文选取桂西区内的百色及其邻区富宁辉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岩相学、地球化学、烃类组分等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重点从地球化学特征的角度来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岩浆源区特征、区域成矿特点等,取得以下主要认识:(1)桂西辉绿岩主要为具准铝质碱性玄武岩,具高钛、富铁、镁而低钾、钠的特征,Ti/Y的比值平均为549.5,大于500,TiO2大于2.8,属于典型的高Ti玄武岩系列。(2)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Ba既有富集亦有亏损,Sr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Zr、P、Hf、Y明显亏损,说明桂西辉绿岩后期可能受到岩浆热液的改造,Y明显亏损,主要与其源区中石榴石残余相关,说明桂西辉绿岩的原始岩浆可能来源于深部地幔低程度的部分熔融,并且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壳源物质混染以及结晶分异作用。(3)桂西辉绿岩是峨眉山岩浆旋回与特提斯洋俯冲共同作用的产物,主要形成于大陆板内构造环境。(4)桂西地区与辉绿岩有关的矿产本区Cu、Mn、Mo、Sn、Ag、Ti、Zn、Co很难形成一定规模的矿化(体),可能形成弱异常或者以伴生的形式形成矿(化)体。(5)在桂西辉绿岩分布区,北西向跟北东向的深大断裂为金的成矿提供了热液通道,辉绿岩为金的成矿溶液提供地球化学障,说明本区辉绿岩(尤其是蚀变辉绿岩)与金矿存在密切的时空关系,没有成因联系。

龙鹏,贺强,莫佳,龙航,杨晔[8](2019)在《云南广南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文中研究指明微细浸染型金矿是我国华南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矿床类型之一,尤其集中产在扬子地块西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弧后裂陷盆地,该地域素有滇黔桂"金三角"之称。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滇黔桂"金三角"地区新发现老寨湾金矿、堂上金矿、斗月金矿、峨里金矿、细掌金矿等一批金矿床,亟需开展成矿条件综合研究,分析成矿潜力,明确找矿方向。本文在完成云南省广南地区1∶5万矿产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典型的金矿床(点)进行详细地质调查,并结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信息,分析该区微细浸染型金成矿条件,圈定了3处找矿远景区,为地质找矿开创新局面。

韦朝文,皮桥辉,胡瑞忠,胡云沪,吴建标,李国,杨雄[9](2018)在《云南富宁两期基性岩地球化学性质与金矿成矿》文中研究说明基性岩与金矿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研究了富宁周边分布的2期基性岩,以及该地区的几个大型金矿。结果表明,早期基性岩的U-Pb年龄为(258±5)Ma,与前人研究成果相吻合,认为富宁早期基性岩与峨眉山地幔柱相关。晚期基性岩206Pb/238U年龄为(219.9±6.6)Ma (MSWD=1.2),与早期基性岩差异明显。晚期基性岩的主微量和稀土元素研究均显示可能存在俯冲物质混染,熔体源区为富集岩石圈地幔端元(E-MORB)和亏损岩石圈地幔端元(N-MORB)部分熔融的混合产物。结合前人对该地区构造活动的研究,认为晚期基性岩来源于地幔并受俯冲物质污染。矿相学与地球化学的研究显示,2期基性岩对于金矿的形成均有贡献,早期基性岩提供了有限的作用,而晚期基性岩年龄与该区几个大型金矿成矿年龄大致相吻合,结合地球化学分析与前人研究,认为晚期基性岩除了大量萃取地层成矿物质外,也是成矿流体循环成矿的重要热源,加之频繁的构造活动对早期矿床的叠加成矿作用,最终形成该区的几个大型金矿。因此晚期基性岩与该区金矿成矿有密切关系,是该区下一步寻大矿揪小矿的重要标志。

曾国平[10](2018)在《黔西南矿集区西段微细浸染型金矿构造控矿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又称为卡林型金矿或类卡林型金矿。鉴于我国的卡林型金矿与美国典型的卡林型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有区别,矿床成因也存在争议,姚书振等(2013)建议使用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表述该类金矿床,既突出其矿石建造特点,又体现其成矿作用特征。黔西南矿集区是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的重要产出地,区内构造发育,具有明显的构造控矿特点,是研究构造控矿作用的理想基地。本文以黔西南矿集区西段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对水银洞、戈塘和架底三个金矿床的已知矿体、矿化蚀变带进行了重点调查,查明了区内典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运用构造地球化学、物探、矿床地球化学以及构造解析等方法手段,厘定了区内的成矿地质体、成矿流体系统、控矿构造系统和成矿结构面。在此基础上,总结研究区内构造控矿规律,构建构造控矿地质模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讨论构造控矿作用机制。本文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本文对区内典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区内金矿的赋矿地层主要为中晚二叠系地层;容矿岩石以不纯碳酸盐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褶皱和断裂构造均较为发育,以NE向和EW-NWW向构造为主。金矿体可分为层控型和切层断控型两类,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或似脉状。矿石主要呈浸染状、网脉浸染状和角砾状,发育特征的黄铁矿、毒砂、雄黄(雌黄)和石英等与成矿有关的中低温矿物组合。围岩蚀变以硅化、伊利石化、碳酸盐化和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热液成矿期可划分出四个成矿阶段,即:黄铁矿-毒砂阶段(Ⅰ)、石英-砷黄铁矿阶段(Ⅱ)、黄铁矿-方解石阶段(Ⅲ)和方解石-雄黄-雌黄-萤石阶段(Ⅳ)。第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2、本次在戈塘金矿田开展了构造地球化学剖面研究,显示出区内花岗岩类特征元素和主成矿元素的含量在空间上呈现协同变化的规律,且在已知矿段明显富集,暗示成矿作用与深部花岗岩关系密切。航磁和重力资料的重新解译,也揭示出矿集区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的隐伏花岗岩基和岩体,它们与区内矿田和矿床存在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结合载金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数据以及继承锆石的年代学证据,认为燕山期隐伏岩体可能为成矿提供了矿源和热源。3、为了解析区内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流体系统,本文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研究,并搜集了大量前人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层控型和断裂型矿体具有相似的成矿流体特征:中低温(100260℃)、低盐度(08 wt.%NaCl)、流体密度(0.541.27 g/cm3)及压力(6.14359.2Mpa)变化范围大,反映两类矿体可能为同一成矿流体系统产物。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均一温度和盐度直方图指示区内层控型矿体的均一温度(180240℃)明显高于断裂型矿体(120180℃),且没有明显的不混溶和沸腾作用。流体包裹体中Au(低于检测限3.8±0.5×10-6),Sb(10±420×10-6),As(80±3090±20×10-6)的含量较高,但不含Fe。两类矿体的氢氧、碳氧同位素没有明显区别,结合惰性气体组成和同位素示踪图解,揭示区内金矿的成矿流体系统可能是由深部超压岩浆期后热液和浅部大气降水混合形成。4、为了追溯成矿物质的源区,本文对典型矿床的硫化物作了单矿物硫铅同位素分析,结合已有的硫同位素数据作统计直方图。结果显示,热液成矿期硫化物δ34S值(-3.988.4‰),表现出幔源岩浆硫的特点。前人对载金黄铁矿原位的δ34S值(±5‰)也指示区内金矿的硫主要为岩浆硫。热液成矿期硫化物的△β=18.00468.102,△γ=6.59274.006,投点图解同样显示出幔源岩浆作用的特点。为了分析金的赋存状态,本次研究搜集了大量电子探针电子成像以及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含砷黄铁矿和毒砂为区内主要的载金矿物,Au主要以化学结合态(Au1+)进入含砷黄铁矿和毒砂的结构。水-岩反应是区内金矿主要的成矿作用,元素的带入带出研究指出Fe质在水-岩反应过程中表现为不活动组分,主要来源于赋矿围岩。铁-硫关系图解同样说明硫化作用是关键的成矿机制。5、根据构造解析,黔西南矿集区西段的控矿构造主体可以划分为NE向和EW-NWW向两个主体走向。以雄武-泥堡-老万厂一线为界限,该界限以西的构造主要表现为NE向构造,包括莲花山、雄武、泥堡以及大厂背斜;该界限以东的构造表现为EW-NWW向与NE向构造的复合,包括大垭口、戈塘和灰家堡背斜。区内的成矿结构面主要有断裂构造、有利岩层和层间破碎带。断裂构造成矿结构面主要发育于灰家堡矿田;有利岩层主要指龙潭组地层中的不纯碳酸盐岩;层间构造成矿结构面包括峨眉山玄武岩二段中的层间构造和中上二叠统之间的构造蚀变体(SBT)。区内深部的层状成矿结构面与浅部的断裂构造成矿结构面共同构成了区内“上断下层”的两层楼构造控矿模式。综合节理分析和有限应变测量,指出戈塘矿田经历了主压应力为NNE-SSW向和NW-SE向两个构造应力场,且NNE-SSW向构造应力场的影响相对更明显,成矿期构造经历了从压扭性向张性转换的过程,且主要表现为张性环境。6、通过编制特征的构造图解,本文总结区域的构造控矿规律:黔西南矿集区西段具有强弱应变区块相间分布的空间构造格局,大致以雄武-泥堡-老万厂一线为界,该界线以东的区域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主要产于弱应变区块,矿床产出主要受EW-NWW向背斜构造控制;该界线以西的区域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强应变带,或者是强弱应变区块的过渡区,矿床产出主要受NE向被背斜构造控制。为了分析矿田尺度的构造控矿规律,本文对典型金矿田开展了成矿结构面趋势面分析、矿化强度累计频率分析以及构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灰家堡矿田的金矿化明显受灰家堡背斜控制,金矿化主要产于构造急剧变化的部位,该矿田内金矿化存在两次金成矿作用,SBT也至少经历了两次构造活动;戈塘金矿田的矿体受戈塘背斜控制,向南东倾伏,由北西向南东具有成行成列分布的特点,金矿化具有多阶段性,且与SBT的形成不同步;莲花山金矿田的矿体受莲花山背斜控制作用明显,主要分布于莲花山背斜的南东翼,构造叠加的过渡区,层间破碎带和构造蚀变体(SBT)是两个主要的赋矿构造。7、为了分析总结区内成矿流体迁移规律,本文以矿田为单位搜集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区间和含砷黄铁矿硫同位素数据。利用数据作图,图解指示区内成矿流体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侧向迁移,但灰家堡矿田内的侧向迁移是可能存在的。此外,区内锑、汞和铊矿与区内金矿可能为同一成矿系统组成部分。选择水银洞金矿床的典型剖面,利用剖面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矿床尺度的流体迁移规律,结果显示背斜核部对成矿流体的圈闭作用是构造蚀变体(SBT)中形成大规模矿体的重要控制因素,背斜核部的切层断裂裂隙是成矿流体迁移至上覆龙潭组地层的重要通道,成矿流体顺层交代含铁质不纯碳酸盐岩则形成龙潭组内部的层状矿体。8、本文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构建了区内的构造控矿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有限元模拟软件COMSOL为平台,开展构造变形-流体迁移-成矿物质迁移的耦合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模拟结果讨论矿田(床)级构造控矿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构造对成矿的控制表现为对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的迁移和富集成矿提供通道与成矿空间,其关键因素在于构造与围岩之间的渗透率差异。断裂构造是成矿流体到达成矿部位的主要通道;背斜褶皱对成矿流体的圈闭作用导致成矿流体向核部聚集并富集成矿;背斜核部切层的断裂裂隙控制成矿流体的垂向迁移;龙潭组的粘土岩层的圈闭作用控制成矿物质选择性地沿渗透率高的不纯碳酸盐岩中侧向迁移,并与之发生硫化反应富集成矿。构造活动对成矿的控制主要表现为构造应力引起地质块体的应力形变。伸展构造活动对于在短时间内爆发式形成大规模矿集区(如黔西南矿集区)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最后对研究区的找矿预测进行了探讨。

二、滇东南桂西北微细粒型金矿成矿作用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滇东南桂西北微细粒型金矿成矿作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滇东南富宁地区“半瓦型”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金矿成矿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背景
2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1 样品采集
    2.2 分析方法
3 测试结果
    3.1 主量元素
    3.2 稀土、微量元素
4 辉绿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5 辉绿岩与金矿关系探讨
    5.1 野外地质证据
    5.2 构造控制证据
    5.3 地球化学依据
    5.4 年代学依据
6 结论

(2)云南者桑金矿主要载金矿物标型特征及金矿成因、构造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项目依托
    1.2 卡林型金矿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卡林型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现状
        1.2.2 卡林型金矿年代学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大地构造格局
    2.2 区域地层
        2.2.1 寒武系
        2.2.2 奥陶系
        2.2.3 泥盆系
        2.2.4 石炭系
        2.2.5 二叠系
        2.2.6 三叠系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活动
    2.5 区域矿产概况
第3章 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矿区岩浆岩
    3.4 矿体特征
    3.5 矿石特征
        3.5.1 矿石类型
        3.5.2 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
    3.6 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
    3.7 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
第4章 主要载金矿物标型特征
    4.1 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
    4.2 黄铁矿和毒砂形态标型
        4.2.1 三种矿石类型黄铁矿形态标型
        4.2.2 三种矿石类型毒砂形态标型
    4.3 黄铁矿和毒砂含金性标型
    4.4 黄铁矿和毒砂主微量元素特征分析
    4.5 金的赋存状态浅析
    4.6 金的富集机制
        4.6.1 脱碳作用与硫化作用
        4.6.2 成矿过程中Co、Ni、As元素的代入
        4.6.3 Au元素可能富集沉淀机制
第5章 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床多期矿化历史
    5.1 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成矿的精确年代格架
    5.2 华南地区中生代多金属矿化
    5.3 华南成矿区的新地球动力学模型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3)云南富宁者桑金矿两期基性岩成因及其与金成矿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
        1.2.1 卡林型金矿年代学研究现状
        1.2.2 基性岩及基性岩与金成矿关系研究现状
        1.2.3 卡林型金矿成矿机制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活动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矿区岩浆活动
    3.4 矿体特征
    3.5 矿石特征
        3.5.1 矿石类型
        3.5.2 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
    3.6 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
    3.7 矿化阶段
        3.7.1 成岩期
        3.7.2 热液期
        3.7.3 表生期
第4章 采样位置及分析方法
    4.1 测试前样品处理
    4.2 锆石U-Pb年龄测试分析
    4.3 主量元素测试分析
    4.4 微量元素测试分析
第5章 两期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
    5.1 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5.2 主量元素特征
    5.3 稀土元素特征
    5.4 微量元素特征
第6章 讨论
    6.1 地壳混染和分离结晶
    6.2 两期基性岩化学性质对比
    6.3 两期基性岩对金矿化的可能作用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图版Ⅰ
图版Ⅱ

(4)滇东南者桑类卡林型金矿床方解石与成矿作用过程关系及找矿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历史及现状
        1.1.1 卡林型金矿床国外研究现状
        1.1.2 类卡林型金矿床国内研究现状
        1.1.3 滇黔桂“金三角”与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对比
        1.1.4 者桑金矿区研究概况
    1.2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2.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矿区岩浆岩
    3.4 矿体特征
    3.5 矿石特征
        3.5.1 矿石类型
        3.5.2 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
    3.6 围岩蚀变
    3.7 成矿期次
    3.8 样品采集及微观形貌研究
第4章 成矿物质与流体来源
    4.1 方解石流体包裹体研究
        4.1.1 岩相学特征
        4.1.2 均一温度
        4.1.3 盐度、密度
    4.2 方解石Nd同位素研究
        4.2.1 Nd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
        4.2.2 Nd同位素特征
        4.2.3 Nd同位素的指示意义
    4.3 方解石C、O同位素研究
        4.3.1 C、O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
        4.3.2 C、O同位素特征
        4.3.3 C、O同位素的指示意义
    4.4 方解石微量及Fe、Mg、Mn元素研究
        4.4.1 方解石微量及Fe、Mg、Mn元素分析测试方法
        4.4.2 方解石REE元素特征
        4.4.3 方解石其他微量、Fe、Mn、Mg元素特征及指示意义
        4.4.4 方解石的成因
        4.4.5 REE元素的指示意义
第5章 方解石的形成与金沉淀过程的关系
    5.1 围岩去碳酸盐化过程
    5.2 方解石的形成过程
    5.3 金矿化过程
第6章 方解石地球化学参数对找矿的指示
    6.1 稀土元素组成参数与Fe元素的找矿指示研究
    6.2 Fe元素与O同位素的找矿指示研究
    6.3 稀土元素组成参数与O同位素的找矿指示研究
    6.4 Sr、Ba元素找矿指示研究
    6.5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找矿指示研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区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区地球化学背景与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工作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工作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断裂及构造单元划分
        2.3.1 NE向断裂
        2.3.2 NW向断裂
        2.3.3 SN向断裂
    2.3 岩浆活动与隐伏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3. 地球化学数据来源与特征
    3.1 数据预处理
    3.2 描述性统计
    3.3 元素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
        3.3.1 元素组合特征
        3.3.2 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金、砷、锑、汞时空分布特征
    4.1 水系沉积物金砷锑汞区域断裂分布
    4.2 水系沉积物金砷锑汞地理景观分布
    4.3 金元素时空分布
        4.3.1 水系沉积物金地球化学分布
        4.3.2 岩石金地球化学分布
        4.3.3 水系沉积物与岩石金对比
    4.4 砷元素时空分布
        4.4.1 水系沉积物砷地球化学分布
        4.4.2 岩石砷地球化学分布
        4.4.3 水系沉积物与岩石砷对比
    4.5 锑元素时空分布
        4.5.1 水系沉积物锑地球化学分布
        4.5.2 岩石锑地球化学分布
        4.5.3 水系沉积物与岩石锑对比
    4.6 汞元素时空分布
        4.6.1 水系沉积物汞地球化学分布
        4.6.2 岩石汞地球化学分布
        4.6.3 水系沉积物与岩石汞对比
    4.7 本章小结
5. 滇黔桂地区与内华达州对比
    5.1 区域地质背景
        5.1.1 区域地层、构造
        5.1.2 区域岩浆活动
        5.1.3 矿床区域分布
        5.1.4 构造演化及控矿作用
    5.2 矿床地质特征
        5.2.1 赋矿地层及控矿构造
        5.2.2 矿化蚀变及载金矿物
        5.2.3 成矿物化条件及稳定同位素特征
        5.2.4 成矿时代及成矿模式
    5.3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5.3.1 中美采样方法及检出限对比
        5.3.2 中美全境砷、锑、汞对比
        5.3.3 滇黔桂地区与内华达州对比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区水系沉积物和岩石金含量与时空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概况
2 数据来源和处理
3 结果和讨论
    3.1 水系沉积物金的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及与矿床规模的关系
    3.2 岩石金的地球化学时空分布特征
    3.3 水系沉积物和各类岩石金含量对比研究
4 结论

(7)桂西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存在问题与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存在问题
        1.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1.5 完成的工作量
    1.6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岩石学特征
    3.1 岩相学特征
第四章 桂西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
    4.1 样品分析测试方法
        4.1.1 主量元素的测定
        4.1.2 微量元素的测定
    4.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微量元素含量与富集特征
    4.4 微量元素组合特征
    4.5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五章 桂西辉绿岩烃类组分
    5.1 烃类组分分析测试方法
    5.2 烃类组分特征
第六章 桂西辉绿岩成因
    6.1 地壳混染及后期地质作用对岩石组分的影响
    6.2 岩浆源区性质与构造背景
    6.3 岩石成因
第七章 桂西辉绿岩分布区的成矿背景与成矿潜力探讨
    7.1 桂西辉绿岩分布区的成矿背景
    7.2 桂西辉绿岩分布区的成矿潜力探讨
第八章 结论与不足
    8.1 结论
    8.2 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云南广南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区域地质背景
    1.1 区域地层
    1.2 区域构造
    1.3 区域岩浆岩
    1.4 区域矿产
2 成矿条件
    2.1 成矿地质条件
        2.1.1 地层条件
        2.1.2 构造条件
        2.1.3 侵入岩条件
        2.1.4 矿石及矿物组合条件
    2.2 地球物理条件
    2.3 地球化学条件
        2.3.1 区域1∶20万化探异常
        2.3.2 区域1∶5万化探异常
3 找矿潜力及找矿方法
    3.1 找矿潜力
    3.2 找矿方法
4 结论

(9)云南富宁两期基性岩地球化学性质与金矿成矿(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采样及分析测试方法
    2.1 采样方法
    2.2 测试方法
3 测试结果
    3.1 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3.2 锆石U-Pb定年
    3.3 Hf同位素
4 讨 论
    4.1 两期基性岩化学性质对比
    4.2 两期基性岩与金矿的关系
5 结 论

(10)黔西南矿集区西段微细浸染型金矿构造控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1.2 选题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微细浸染型金矿研究现状
        1.2.2 黔西南矿集区综合研究现状
        1.2.3 构造成矿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1.3 选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完成主要工作量
    §1.5 主要创新及重要进展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格架
        2.2.1 基底结构
        2.2.2 盖层断裂-褶皱体系
    §2.3 区域岩浆活动
        2.3.1 喷出岩浆岩
        2.3.2 侵入岩浆岩
    §2.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4.1 区域布格重力异常特征
        2.4.2 区域航磁异常特征
    §2.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6 区域矿产资源
第三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水银洞金矿床
        3.1.1 矿区地质概况
        3.1.2 矿体特征
        3.1.3 矿石特征
        3.1.4 围岩蚀变
        3.1.5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3.2 戈塘金矿床
        3.2.1 矿区地质概况
        3.2.2 矿体特征
        3.2.3 矿石特征
        3.2.4 围岩蚀变
        3.2.5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3.3 架底金矿床
        3.3.1 矿区地质概况
        3.3.2 矿体特征
        3.3.3 矿石特征
        3.3.4 围岩蚀变
        3.3.5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3.4 小结
第四章 成矿地质体
    4.1 构造地球化学元素异常与隐伏岩体的关系
    4.2 物探解译与成矿地质体性质
        4.2.1 矿集区成矿地质体性质推定
        4.2.2 戈塘矿区隐伏岩体综合物探剖面异常与金矿化关系
    4.3 成矿地质体厘定
第五章 成矿流体系统
    5.1 成矿流体特征
        5.1.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1.2 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
        5.1.3 成矿流体组成成分
    5.2 成矿流体来源
        5.2.1 氢氧同位素
        5.2.2 碳氧同位素
        5.2.3 惰性气体
    5.3 成矿物质来源
        5.3.1 硫同位素
        5.3.3 铅同位素
    5.4 金赋存状态与成矿机制
        5.4.1 金的赋存状态
        5.4.2 成矿机制
第六章 控矿构造系统及成矿结构面
    6.1 区域构造特征
    6.2 矿田构造特征
        6.2.1 灰家堡矿田
        6.2.2 戈塘矿田
        6.2.3 莲花山矿田
    6.3 控矿构造期次
        6.3.1 成矿前构造
        6.3.2 成矿期构造
        6.3.3 成矿后构造
    6.4 成矿结构面
        6.4.1 成矿结构面类型及特征
        6.4.2 成矿结构面组合关系
        6.4.3 矿区应力场特征
        6.4.4 有限应变测量及应力场分析
    6.5 控矿构造体系
        6.5.1 控矿构造空间结构
        6.5.2 控矿构造演化过程
第七章 构造控矿规律
    7.1 区域构造控矿规律
    7.2 矿田构造控矿规律
        7.2.1 灰家堡矿田
        7.2.2 戈塘矿田
        7.2.3 莲花山矿田
    7.3 成矿流体迁移规律
        7.3.1 矿集区流体迁移规律
        7.3.2 矿床流体迁移规律---以水银洞金矿床为例
第八章 构造控矿模拟与讨论
    §8.1 构造控矿地质模型
    §8.2 构造控矿数值模拟
        §8.2.1 数值模拟原理与方法
        §8.2.2 构造控矿数值模拟
        §8.2.3 数值模拟结果
    §8.3 构造控矿作用机制讨论
        §8.3.1 构造类型对成矿的控制
        §8.3.2 构造活动对成矿的控制
    §8.4 找矿预测探讨
第九章 主要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滇东南桂西北微细粒型金矿成矿作用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滇东南富宁地区“半瓦型”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金矿成矿关系[J]. 王涛,李云飞,和建华,易丙红,李宾,俞少颖,佘中明. 地质与勘探, 2021(04)
  • [2]云南者桑金矿主要载金矿物标型特征及金矿成因、构造背景[D]. 于会冬.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3]云南富宁者桑金矿两期基性岩成因及其与金成矿关系[D]. 鲁迪.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4]滇东南者桑类卡林型金矿床方解石与成矿作用过程关系及找矿意义[D]. 常晋阳.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5]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区地球化学背景与分布特征[D]. 赵东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6]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区水系沉积物和岩石金含量与时空分布[J]. 赵东杰,王学求. 地球学报, 2020(03)
  • [7]桂西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 李若坚.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5)
  • [8]云南广南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J]. 龙鹏,贺强,莫佳,龙航,杨晔. 地质与勘探, 2019(S1)
  • [9]云南富宁两期基性岩地球化学性质与金矿成矿[J]. 韦朝文,皮桥辉,胡瑞忠,胡云沪,吴建标,李国,杨雄. 矿物学报, 2018(05)
  • [10]黔西南矿集区西段微细浸染型金矿构造控矿作用研究[D]. 曾国平. 中国地质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滇东南、桂西北细金矿床矿化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