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麦吊桥建成通车

通麦吊桥建成通车

一、通麦悬索桥建成通车(论文文献综述)

赵鹏许[1](2020)在《大跨悬索桥基于设计作用及长期效应的监测预警研究》文中提出悬索桥具有较大的跨越能力,并且线型优美,国内外已修建了很多大跨悬索桥,但悬索桥受力复杂,受环境和其他复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大跨悬索桥上安装健康监测系统来实时监视大桥的运营状况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某悬索桥健康监测系统长期监测的数据和建立该悬索桥有限元模型,以此来研究大跨悬索桥基于设计作用及长期效应的监测预警值,并通过大桥运营期设置的预警值与实时监测数据的对比,就可以掌握大桥的运营状况,从而保障大桥的安全运营。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悬索桥刚建成通车时,桥梁的构件没有损伤,同时由于悬索桥刚开始服役,不需要考虑桥梁服役年限问题,即不需要对可变荷载进行修正,此时悬索桥构件的预警值是在设计荷载组合作用下得到的。本文以吊杆和主桁架的下弦杆为例进行研究,首先建立该悬索桥的有限元模型,并按照规范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荷载组合,得到该悬索桥构件在各荷载组合作用下的索力值和应力值,然后通过对各荷载组合作用下的索力值和应力值的统计对比,得到悬索桥构件在各荷载组合作用下的最大值,以此最大值作为在健康监测系统中设置的初始预警值。(2)健康监测系统中设置的预警值是需要随着悬索桥服役年限的增加而进行修改,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监视大桥的运营状况,所以就需要研究长期效应下悬索桥构件的预警值是如何改变的。一方面,随着桥梁服役年限的增加,在设计阶段考虑的可变荷载就需要进行修正,根据欧进萍院士提出的“等超越概率准则”,得到桥梁不同服役期内可变荷载的修正系数,从而得到服役期内悬索桥构件在可变荷载修正下的预警值,研究得到:在悬索桥已服役年限较短时,可变荷载修正引起的预警值变化不大,但当悬索桥已服役时间较长,可变荷载修正引起的影响就比较大,所以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根据健康监测系统长期实测的数据,并通过雨流计数法和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得到悬索桥构件的疲劳累积损伤度,从而来研究长期效应下悬索桥构件在疲劳损伤后的预警值,研究得到:在悬索桥已服役相同的年限内,疲劳损伤对悬索桥构件预警值的影响远大于可变荷载修正对预警值的影响。(3)结合以上的研究内容,提出了一套悬索桥构件预警值研究方法,根据该方法,并结合健康监测系统长期实测的数据,就可以在健康监测系统中随着桥梁服役年限的增加实时更新预警值,从而保障大桥的安全运营。

任鹏杰[2](2019)在《单塔空间主缆悬索桥设计参数对静风位移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川藏308国道通麦特大桥为背景,首先介绍该桥主梁风洞静力试验及其结果;其次研究主缆矢跨比、主缆边跨角度等因素对主梁横向静风位移的影响;最后比较分析本桥主缆空间特性对横向静风位移的影响。风洞试验和参数研究的结果,对同类桥梁的静力抗风性能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王锦涛[3](2019)在《基于视频和残骸照片的桥梁倒塌反演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814座典型的桥梁倒塌事故发现,桥梁在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施工、自然灾害、设计、意外荷载、耐久性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引起桥梁倒塌事故,这些桥梁倒塌事故不仅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导致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根据国内外文献收集信息,提出如何充分利用倒塌现场的残骸资料、现场人员的问询信息、现场的倒塌视频与现有的有限元技术相结合,建立科学的事故调查理论和分析方法,举一反三,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对于还原倒塌原因显得尤为重要。(1)通过总结国内外专家对桥梁倒塌事故研究分析发现目前的研究分析侧重于结构倒塌承载力分析,但是缺少充分利用现场残骸信息的结构倒塌反演计算;本文提出在桥梁的倒塌事故分析过程中,应先收集桥梁的几何信息、材料强度、接触对等现场信息,初步判断桥梁的破坏模式。从现场残骸信息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简便的桥梁倒塌过程数值模型,分析桥梁倒塌的机理和原因。(2)分别以四川岷江大桥、江西泰和大桥和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FIU人行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现场残骸、照片、视频、强度检测还有警察对现场人员的问询等构建系统的结构现场关键信息调查取证方法,将现场接触碰撞信息转化为边界约束条件,对桥梁倒塌前小变形阶段过程进行还原;然后通过现场视频、照片、残骸,构建桥梁在倒塌时的空间运动过程,还原桥梁破坏的原因。其次通过摄影测量技术收集的现场桥梁的尺寸和原有的图纸尺寸信息,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计算桥梁在倒塌前瞬间的受力情况,判断桥梁破坏的位置;最后将有限元计算的结果和视频相对比,系统的分析论证导致桥梁倒塌破坏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充分利用视频和倒塌现场残骸信息,对倒塌过程进行反演;并在充分形成桥梁破坏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有限元模型,正演倒塌过程;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故分析,可以较好的还原倒塌原因,为事故分析提供有效的手段。

丁华平[4](2019)在《基于健康监测系统的多塔连跨特大型悬索桥结构动态特征研究 ——以泰州大桥为例》文中提出多塔连跨悬索桥是在传统双塔结构悬索桥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个或多个中间塔构造而成的。中间塔的加入对桥梁整体在结构静动力计算、主缆以及材料选择方面影响较大,其力学特性与边塔也存在较大的区别,形成了结构整体刚度变化的“中塔效应”。当前,基于多塔连跨特殊结构的悬索桥结构动态特征以及关键的钢中塔的受力情况鲜有文献述及。泰州大桥是典型的三塔两跨特大型悬索桥,于2012年11月建成通车,北接泰州市,南连镇江市,是世界上第一座千米级三塔两跨悬索桥。泰州大桥横跨长江,全长 2940米,其中主跨2160米,两边跨780米。其中间塔采用“人”字型钢结构设计,主缆对中塔塔顶的约束弱于边塔。极限工况条件下,当一主跨满载,另一主跨空载,中塔两侧主缆将出现最大缆力差值,主缆极有可能在主鞍座间发生相对滑移,这会刈结构体系的稳定性造成极大的风险。此外,由钢箱梁承载的荷载通过吊索传递给主缆,并通过主缆传递给两端的锚碇系统。因此,中塔本身的强度及安全状态以及主缆和吊索的运营状态等因素是泰州大桥以及此类多塔连跨悬索桥结构安全的关键点。评估大型桥梁的结构安全状态,振动和应变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指标。前者更注重于从整体角度来分析构件的结构状态,对局部损伤不敏感;后者更注重从局部角度来获取结构特征。围绕探索多塔连跨悬索桥的结构动态特征及评估泰州大桥的结构安全状态,在大桥建成后,课题组部署了一套长期的环境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ESHMS),其包括环境监测系统(EMS)和结构健康监测系统(SHMS),用于监测大桥的环境和结构参数变化。ESHMS由275个传感器组成,这些传感器将重点监测泰州大桥的钢中塔应力变化以及缆索的振动和索力变化,以确保桥梁处于稳定的结构状态中。围绕钢中塔的应力变化监测,通过经验模态分解方法提取出动态应力信号,并在此基础上对钢中塔的受力情况进行了统计,从同一高度和不同高度两个层面对钢中塔的应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钢中塔的结构疲劳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雨流计数的日应力谱联合分布模型,继而基于Miner准则对结构关键节点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给出了特定失效概率下的节点疲劳寿命。围绕结构振动监测需求,本文设计了用于振动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无线智能传感器节点,并将其应用于泰州大桥的主缆和吊索的振动监测。通过本身具有的计算和无线通信能力,无线智能传感器显着地提高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性能。基于内置的索力评估算法可及时发现、定位并评估由于极端荷载和累积的环境侵蚀所导致的结构损伤。相关结果显示,主缆和吊索的振动状态以及索力变化均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论文重点解决的难题以及创新点包括:(1)针对当前多塔连跨悬索桥的结构特征,提出一种适用于钢中塔结构的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结构频率特征的结构动态应变数据提取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法的由于人工干预导致的不精确性的问题。基于动态应力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得出“人”字型钢中塔应力随高度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结论。(2)基于雨流计数方法将钢中塔的动态应变数据转变成日应力谱,结合典型分布特征,采用基于AIC的模型评判方法选择最优分布模型,建立了以5MPa为分界点的联合分布模型,基于Miner准则提出了一种基于失效概率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获得泰州大桥在一定失效概率条件下的疲劳寿命。(3)通过在主缆和吊索局部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和节点,节点融合中间件,通过经典弦理论,基于结构频率和阶次的线性拟合获得索力数值,实现了缆索索力的实时智能化监测。传统结构健康监测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论文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泰州大桥在运营状态下的结构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全面评估了泰州大桥钢中塔和缆索的结构安全状态,揭示了多塔连跨悬索桥的结构动态特征。论文所提出的方法以及结论可以为多塔连跨悬索桥的设计以及运营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

李真颜[5](2019)在《长寿长江二桥缆索吊装系统力学性能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蓬勃发展,悬索桥以其线形优美、受力合理、与环境相融合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青睐,而悬索桥修建过程中加劲梁的吊运安装是施工中的一个难点。对于跨越江河的悬索桥加劲梁,传统的方法会对其通航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枯水期为不影响工期还需限航封航,严重影响过往船只的运输工作,对经济造成很大损失。缆索吊装系统作为一种既能垂直吊运并且能够远距离水平运输的起重装置,能够很好地克服这一点,且其具有易操作、易掌握,施工方便,无需搭设支架,对各种环境适应性强,起吊能力强等优点,因此缆索吊装系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悬索桥工程领域。随着桥梁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悬索桥跨度越来越大,加劲梁节段也越来越重,因此大跨度、大吨位的缆索吊装系统的设计研究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我国在悬索桥缆索吊装系统方面起步较晚,但也进行了不断探索与研究。本文以长寿长江二桥缆索吊装系统为工程背景,针对缆索吊装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研究,所作的具体分析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对缆索吊装系统主索的计算理论进行了讨论,并推导了主索线形、索长和主索张力等计算公式,为后续计算分析工作提供理论依据。2、以抛物线计算理论与精确的悬链线计算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了二者对于主索水平力在大跨度情况下的相对误差,提出了抛物线理论在大跨度缆索吊装系统中的适用范围。3、综述了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作用下计算主索变形的计算方法,并开展了与有限元法进行对比研究的工作,分析了解析法中两种主索张力状态方程的计算精度,明确提出了其在大跨度缆索吊装系统中的适用范围,同时用MATLAB软件绘制了几种关键工况的主索垂度包络图。4、以控制变量法控制参数变量,通过布置参数的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边跨背索倾角和中跨设计垂跨比等因素对缆索吊装系统主索受力的影响,并得出了其设计合理范围。5、通过改变中跨跨度和主索抗拉强度,揭示了主索经济性随跨度和抗拉强度变化规律。6、通过设置具有不同垂度差值的一组主索,在最大吊重工况荷载作用下达到同一垂度,研究了安装误差对主索受力性能的影响。

靳永志[6](2018)在《悬索桥缆索锈蚀风险场景评估与风险概率计算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悬索桥以超大的跨越能力、灵活的适应性、成熟的施工技术等优点,备受人类青睐。主缆是悬索桥的生命线,吊索是主梁与主缆之间的传力构件。锈蚀是影响悬索桥主缆和吊索安全的主要问题。加强缆索系统的监测,探索悬索桥缆索锈蚀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是悬索桥安全营运和正常服务的关键。本文依托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在役长大桥梁运营安全风险防控与示范”(项目编号:2015318J30050),针对在役状态下悬索桥主缆和吊索锈蚀状况,开展了缆索结构加速腐蚀实验,建立了利用三轴磁场强度对缆索锈蚀状态评定的方法,研究了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悬索桥缆索锈蚀风险概率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评估了悬索桥缆索锈蚀状况,计算了桥梁风险概率。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如下:(1)研究了悬索桥缆索结构锈蚀机理,通过室内电化学腐蚀试验,对3组钢绞线、5组钢丝绳加速腐蚀,利用三轴磁通门磁力仪对不同锈蚀状态的钢绞线和钢丝绳进行测试,建立了三轴磁场强度与不同腐蚀程度的钢绞线、钢丝绳的锈蚀失重率之间的关系。(2)研究了悬索桥缆索锈蚀重大风险场景评估方法,建立了缆索锈蚀风险概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悬索桥现场检测锈蚀评定方法和风险概率计算,以缆索锈蚀风险概率为指标的评价方法对悬索桥缆索锈蚀重大风险场景进行评估。(3)研究悬索桥缆索锈蚀风险概率计算方法,分别分析了悬索桥缆索结构抗力概率影响因素和荷载概率影响因素,建立了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缆索结构的抗力概率模型、荷载概率模型,建立了基于专项检测和数值模拟的缆索锈蚀风险评估方法。(4)开展了基于悬索桥缆索结构现场检测与有限元模拟的缆索锈蚀评估方法研究。依托坝陵河大桥开展了主缆和吊索锈蚀状况检测,根据抗力概率模型、荷载概率模型计算方法及其概率模型正态分布曲线,分析了坝陵河大桥吊索、主缆锈蚀屈服破坏的风险概率。

王小勇[7](2018)在《基于健康监测数据分析的铁路钢桥损伤预警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桥梁建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然而,由于桥梁跨度的逐步增大,结构形式日渐复杂,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以及结构超期、超限服役、疲劳、腐蚀、以及危害性事件如突发性地震、车船碰撞等的发生,桥梁结构安全事故频发,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能及时发现损伤发生并在第一时间预警成为必要。为保障桥梁结构的安全,实时了解掌握桥梁的健康状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内外很多桥梁已经安装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但是基于监测数据处理的损伤预警方法研究较少,探讨研究并完善桥梁结构损伤预警方法对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实际铁路钢桥健康监测系统工程背景,围绕损伤预警方法,开展了基于域变换特征表示的时间序列相似度距离函数指标损伤预警和基于ARMA模型AR系数的损伤预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结合桥梁健康监测数据的特征,总结了监测数据预处理流程,研究了遗漏数据、异常数据、趋势项和噪声数据处理方法,选取了适合本文的处理准则与方法,编写程序实现处理过程,验证方法有效性,根据桥梁健康监测数据,分析了列车行车安全性,基于频率指标评估了桥梁状态。(2)研究总结了时间序列相似性度量方法和振动信号域变换分频理论,基于振动信号域变换分频对原始监测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域变换的特征表示,提出以距离函数度量相似性的损伤预警指标,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余弦相似度和欧式距离,数值模拟下承式简支钢桁梁不同程度损伤工况下移动荷载作用响应,使用距离函数开展损伤预警,验证了距离函数作为预警指标的有效性。(3)基于单线简支钢桁梁桥和多线连续钢桁拱桥的健康监测系统,总结测点布设特点,选取合适的测点及工况,开展基于域变换特征表示的时间序列相似度距离函数指标的损伤预警,预警结果表明距离函数指标用于实测数据分析开展损伤预警是切实可行的,总结了预警阈值选取方法,选取了距离函数损伤预警阈值。(4)通过编写程序建立了监测系统加速度数据的时域ARMA模型,验证了模型的重构性和预测性,分析了不同加速度数据模型系数的规律,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型系数对损伤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模型前三阶AR系数能很好表征结构固有特性,且对损伤较为敏感。提出了基于AR系数的损伤预警指标,通过数值模型验证其有效性,总结了实测数据预警流程,并以健康监测系统数据为基础,对实际桥梁开展损伤预警。

陈秒单[8](2018)在《帕隆藏布流域冰雪灾害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文中认为帕隆藏布位于西藏东部林芝地区,是雅鲁藏布江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是川藏、滇藏的交通要道。由于帕隆藏布流域河谷深切,地貌高差较大,为雪崩等重力灾害提供了很好的势能条件;又由于流域整体海拔较高,两边高山常年积雪区多有冰川、冰湖分布,帕隆藏布流域成为川藏交通廊道内冰雪灾害最为严重的区段。本文利用GIS软件针对帕隆藏布流域的冰雪灾害建立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并针对研究区冰雪灾害进行了以下研究:(1)利用Geodatabase数据模型,SQL Server 2008存储机制,ArcSDE技术,存储和管理空间数据;采用ArcEngine和程序开发语言,开发帕隆藏布冰雪灾害信息系统。(2)根据雪崩成灾原理建立雪崩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帕隆藏布流域雪崩灾害危险性分区。(3)利用雪崩形成区经验公式判断帕隆藏布流域潜在雪崩形成区,筛选出位于冰湖上方的潜在雪崩形成区;利用修正后的雪崩抛程公式计算潜在雪崩危险点的抛程,判断雪崩对冰湖危险性的影响。(4)以米堆冰湖溃决为例,利用HEC-RAS软件计算冰湖溃决后各断面水面线高度,实现溃决洪水三维显示。(5)以易贡藏布溃决洪水为例,探讨干线工程应对溃决洪水极端事件的基本思路。本文通过对帕隆藏布流域冰雪灾害空间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对帕隆藏布流域的雪崩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划分,也实现了溃决洪水的三维显示,针对溃决洪水这种极端灾害形式,探讨了干线工程的应对策略,为该流域的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和便利,也为后续川藏、滇藏铁路的修建提前进行了探索。

陈诺[9](2018)在《地形艰险灾害严重山区选线策略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地形艰险与灾害严重山区的选线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一方面选线本身是一项牵涉多学科的系统体系,涉及到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另一方面西部山区地势陡峻、灾害多发,也给选线带来了难度。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今后我国的路网将继续向西部延伸,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由中国西部通往南亚的交通通道也将列入建设规划,这些都会给未来山区高标准线路的建设带来挑战。针对目前山区线路设计,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多以经验评判方案优缺点的现象,本文选取了多个山区线路选线设计和方案决策的典型案例,分析并总结了减灾选线要点,提出了更科学的山区选线设计指导思想。论文共分为四个专题分别对灾害频发山区和地形艰险山区的选线策略进行了探讨。专题一为泥石流特别严重区铁路减灾选线策略。首先以东川支线铁路为例,分析了原线的选线设计思路、受灾情况和原因,将新老线路对比得出主弱支强型河段减灾选线应首先考虑高程绕避。之后针对川藏铁路行经的帕隆臧布流域冰川泥石流堵河严重区段提出了铁路利用山麓地带冰碛台地布线的减灾选线策略,并论证了其可行性。专题二为内移隧道通过大型灾害点时的选线策略。选取了G318线“102”滑坡群整治工程,分析了其受灾情况和成因,总结出了沿河线路在通过潜在大型灾害点时采用隧道工程绕避的优势。专题三为灾害严重越岭段线路合理布局隧道与展线段的选线策略探讨。分别以G318线二郎山隧道和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为例,以线路修建历史,运营状况和新老线路的对比总结了利用长隧方案越岭在建设、运营和避灾方面的优势;专题四探讨了铁路跨大地势阶梯高差障碍的选线策略。论文以经吉隆口岸的中尼铁路为例,分析了吉隆藏布帮兴台地原为冰碛堰塞湖的成因,从而论证了其作为车站的稳定性;针对喜马拉雅山南坡普遍分布南北向平行水系的特点,提出了线路可利用平行水系布置跨流域的马蹄形展线方案的建议。最后对线路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铁路建设的意义。

朱世峰[10](2017)在《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式桥梁竖向位移监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桥梁结构行为演化理论与安全监测方法研究(2012CB723305)”和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科研开发项目“液-气耦合压差式桥梁挠度仪的研制及产品开发(K2009-35)”,针对目前广泛采用的液位连通管式位移测量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测量系统的改进技术,开展了相应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分析多种开放式连通管液位获取方法适用性的基础上,根据管内流体的几何、物理及平衡条件,研究了计入液体粘性和两端竖管倾角等多因素的液位连通管内流体动力学特性,探讨了其对位移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2)针对液位连通管位移测量存在的液体流动造成能量摩阻损失、易受测点处倾角影响、量程的设备尺寸效应以及环境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将连通管竖管端部封闭一定体积气体的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测量方法,开展了多种构造方式下的差压-位移转换原理和位移测量适应性研究;进行了系统软硬件设计,完成了可行性和适用性试验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3)自主设计并制作了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测量系统动静态性能试验平台,结合有限幅值浅水重力波理论和流体力学理论,研究了被测桥梁主梁三向振动对位移监测系统静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4)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位移测量系统的水平管内液体中的气泡、测区海拔及纬度、液体密度、系统温度效应和自然风场对位移监测结果的影响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5)针对人为因素导致液面初始高度偏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出在竖管一定高度对称设置可开闭式溢流口进行液位控制的方法;针对挠度长期监测时基准液位蒸发后自动补偿的问题,提出基准液位自动补偿改进方法;针对大高差结构小变形的高精度自动监测难题,提出对称封闭式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测量方法;开展了相应理论研究和系列试验验证工作。(6)将改进后的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测量系统应用于多座大型实体桥梁的短期竖向位移测量和长期挠度监测,并与既有测量方法和设备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位移测量系统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工程环境适应性。

二、通麦悬索桥建成通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麦悬索桥建成通车(论文提纲范文)

(1)大跨悬索桥基于设计作用及长期效应的监测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2.2 现役桥梁结构可变荷载取值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2.3 疲劳损伤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悬索桥构件在设计荷载组合作用下的预警值研究
    2.1 前言
    2.2 依托工程悬索桥的健康监测系统概述
        2.2.1 依托工程项目简介
        2.2.2 依托工程悬索桥健康监测系统的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2.3 悬索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4 悬索桥构件在设计荷载组合作用下的预警值研究
        2.4.1 设计荷载组合
        2.4.2 吊杆在不同荷载组合作用下的索力值
        2.4.3 吊杆在设计荷载组合作用下的预警值研究
        2.4.4 钢桁梁在设计荷载组合作用下的预警值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服役年限的悬索桥构件在可变荷载修正下预警值研究
    3.1 前言
    3.2 可变荷载修正系数的确定
        3.2.1 等超越概率准则
        3.2.2 可变荷载修正系数的确定
    3.3 悬索桥构件在可变荷载修正下的预警值研究
        3.3.1 在役桥梁可变荷载修正系数的取值
        3.3.2 吊杆在可变荷载修正下的预警值研究
        3.3.3 钢桁梁在可变荷载修正下的预警值研究
        3.3.4 吊杆寿命期内在可变荷载修正下的预警值研究
        3.3.5 钢桁梁寿命期内在可变荷载修正下的预警值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期效应下悬索桥构件疲劳损伤预警值研究
    4.1 前言
    4.2 疲劳分析理论
        4.2.1 雨流计数法计算应力幅和循环次数
        4.2.2 疲劳强度曲线
        4.2.3 线性疲劳损伤累积理论
    4.3 悬索桥构件疲劳损伤预警值研究
        4.3.1 实测吊杆应力监测数据以及疲劳累积损伤
        4.3.2 实测钢桁梁疲劳累积损伤
        4.3.3 吊杆疲劳损伤预警值研究
        4.3.4 钢桁梁疲劳损伤预警值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悬索桥构件考虑可变荷载修正及疲劳损伤的预警值研究
    5.1 前言
    5.2 悬索桥构件考虑可变荷载修正及疲劳损伤的预警值研究
        5.2.1 悬索桥构件考虑可变荷载修正及疲劳损伤的预警值研究方法
        5.2.2 悬索桥吊杆考虑可变荷载修正及疲劳损伤的预警值研究
        5.2.3 悬索桥钢桁梁考虑可变荷载修正及疲劳损伤的预警值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6.3 创新点摘要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2)单塔空间主缆悬索桥设计参数对静风位移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概述
2 静力三分力风洞试验
    2.1 试验概况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3 参数对静风位移的影响研究
    3.1 主缆矢跨比对静风位移的影响
    3.2 主缆边跨角度对静风位移的影响
    3.3 主缆的空间特征对静风位移的影响
4 结语

(3)基于视频和残骸照片的桥梁倒塌反演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重视结构倒塌承载力分析,缺少现场残骸信息的利用机制
        1.2.2 结构倒塌反演研究较少
        1.2.3 视觉传感与残骸碰撞痕迹数据反演倒塌过程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视频和残骸照片的桥梁倒塌分析方法
    2.1 倒塌现场可供分析的结构残骸信息
        2.1.1 残骸材料信息
        2.1.2 现场倒塌姿态信息
        2.1.3 接触分析
    2.2 基于现场倒塌破坏形态分析
        2.2.1 现场转动、滑动痕迹分析
        2.2.2 现场各部件的破坏形态
    2.3 基于工程知识和照片融合对结构尺寸还原
    2.4 基于现场视频对倒塌过程还原
        2.4.1 视频模糊图像的简单处理
        2.4.2 视频内容分析
        2.4.3 类似桥梁破坏视频分析借鉴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泰和大桥倒塌原因分析
    3.1 泰和大桥简介
    3.2 泰和大桥倒塌事故
    3.3 现场残骸分析
    3.4 照片和视频结果分析
    3.5 有限元分析验证
        3.5.1 有限元模型
        3.5.2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IU人行桥倒塌原因分析
    4.1 FIU人行桥倒塌事故
    4.2 通过现场视频分析倒塌原因
    4.3 基于残骸照片的人行桥结构三维几何信息获取
    4.4 倒塌过程有限元分析
        4.4.1 静力分析
        4.4.2 倒塌过程动力分析
        4.4.3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5.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4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健康监测系统的多塔连跨特大型悬索桥结构动态特征研究 ——以泰州大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单跨悬索桥结构特征
        1.1.2 多跨悬索桥结构特征
    1.2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研究现状
        1.2.1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1.2.2 结构损伤判别概述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泰州大桥及其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2.1 引言
    2.2 泰州大桥简介
        2.2.1 地理环境
        2.2.2 缆索结构
        2.2.3 塔结构
        2.2.4 箱梁结构
    2.3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2.3.1 系统组成
        2.3.2 系统架构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实测应力数据组成及统计分析
    3.1 引言
    3.2 应力与应变对应关系
    3.3 应变信号传统分析方法
        3.3.1 傅立叶变换
        3.3.2 短时傅立叶变换
        3.3.3 小波变换
    3.4 经验模态分解方法
    3.5 结构应变监测系统
        3.5.1 中塔监测系统
        3.5.2 箱梁监测系统
    3.6 基于EMD的钢结构动态应力数据提取
    3.7 钢中塔动态结构状态评估
        3.7.1 频率响应
        3.7.2 中塔应力的统计
        3.7.3 应力分布统计
    3.8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雨流计数的应力谱统计及疲劳寿命评估
    4.1 引言
    4.2 基于实测数据的应力谱统计
        4.2.1 雨流计数统计
        4.2.2 基于SHM数据的日应力谱
    4.3 分布模型与参数估计
        4.3.1 对数正态分布
        4.3.2 韦布尔分布
        4.3.3 伽玛分布
        4.3.4 广义极值分布
    4.4 基于日应力谱的分布模型
        4.4.1 单一分布模型
        4.4.2 分布模型评估
        4.4.3 分段联合模型
    4.5 疲劳寿命评估
        4.5.1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4.5.2 疲劳寿命评估
        4.5.3 基于实测数据的钢中塔疲劳寿命评估
    4.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振动监测的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及节点设计
    5.1 引言
    5.2 无线网络拓扑架构
    5.3 无线网络节点
        5.3.1 无线智能传感器节点
        5.3.2 无线基站节点
        5.3.3 网络中间件
    5.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基于WSS的缆索结构运营状态监测
    6.1 引言
    6.2 缆索振动监测系统
        6.2.1 主缆振动监测
        6.2.2 吊索振动监测
        6.2.3 无线基站部署
    6.3 缆索结构索力评估方法
    6.4 基于WSS的主缆索力运营参数状态识别
    6.5 基于WSS的吊索运营参数状态识别
    6.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附录

(5)长寿长江二桥缆索吊装系统力学性能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缆索吊装系统的特点
        1.2.1 缆索起重机与缆载起重机在悬索桥施工领域区别
        1.2.2 缆索起重机在桥梁工程与水利工程领域的区别
        1.2.3 缆索起重机在悬索桥施工与拱桥施工中的区别
    1.3 缆索吊装系统的发展概况
        1.3.1 国外发展概况
        1.3.2 国内发展概况
    1.4 本文选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选题来源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缆索吊装系统
    2.1 引言
    2.2 缆索吊装系统主要组成
        2.2.1 主索
        2.2.2 工作索
        2.2.3 塔架
        2.2.4 主索锚固系统
        2.2.5 其它构件
    2.3 长寿长江二桥工程简介
    2.4 长寿长江二桥缆索吊装系统
    2.5 长寿长江二桥缆索吊装系统主要组成
    2.6 长寿长江二桥缆索吊装系统架设工艺
        2.6.1 主索架设
        2.6.2 跑车系统安装
        2.6.3 支索器安装
        2.6.4 牵引索安装
        2.6.5 起重索安装
        2.6.6 施工注意事项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缆索吊装系统主索理论分析
    3.1 引言
    3.2 抛物线法
        3.2.1 平衡微分方程
        3.2.2 线形分析
        3.2.3 索长分析
        3.2.4 主索张力分析
    3.3 悬链线法
        3.3.1 无集中荷载分析
        3.3.2 有集中荷载分析
    3.4 索鞍处主索修正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跨度缆索吊装系统研究
    4.1 主索水平力分析研究
    4.2 主索挠度分析研究
        4.2.1 解析理论法
        4.2.2 有限元软件法
        4.2.3 几种方法对比分析
        4.2.4 垂度包络线仿真分析
    4.3 主索背索倾角分析研究
    4.4 主索设计垂跨比分析研究
    4.5 主索跨度变化分析研究
        4.5.1 起重能力
        4.5.2 材料利用率
        4.5.3 空索自重
    4.6 主索抗拉强度变化分析研究
    4.7 主索安装误差分析研究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长寿长江二桥缆索吊装系统验算
    5.1 主索验算
        5.1.1 索力验算
        5.1.2 主索下料长度计算
    5.2 起重索验算
        5.2.1 卷扬机起吊能力验算
        5.2.2 索力验算
        5.2.3 索长验算
    5.3 牵引索验算
        5.3.1 索力验算
        5.3.2 索长验算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施工监控项目

(6)悬索桥缆索锈蚀风险场景评估与风险概率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悬索桥的发展及面临的缆索锈蚀问题
        1.1.1 大跨度悬索桥的发展概况
        1.1.2 悬索桥面临的缆索锈蚀问题
    1.2 国内外在役桥梁运营风险评估进展
        1.2.1 在役桥梁风险辨识进展
        1.2.2 在役桥梁风险评估进展
        1.2.3 在役桥梁风险概率计算方法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缆索结构电化学加速腐蚀实验
    2.1 电化学加速腐蚀试验原理
    2.2 试验设备及材料
        2.2.1 试验设备
        2.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过程
        2.3.1 腐蚀溶液的配制
        2.3.2 实验步骤
    2.4 锈蚀缆索三轴磁场强度测试结果
        2.4.1 钢绞线测试结果
        2.4.2 钢丝绳测试的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悬索桥缆索锈蚀重大风险场景评估方法
    3.1 悬索桥缆索锈蚀风险场景分析
        3.1.1 悬索桥缆索锈蚀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1.2 主缆和吊索锈蚀成因分析
        3.1.3 主缆和吊索的锈蚀演化机理研究
    3.2 缆索锈蚀评定方法研究
        3.2.1 钢绞线锈蚀评定方法研究
        3.2.2 钢丝绳锈蚀评定方法研究
    3.3 缆索锈蚀重大风险场景评估指标体系
        3.3.1 缆索锈蚀重大风险场景识别
        3.3.2 缆索锈蚀风险概率计算
        3.3.3 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缆索锈蚀风险概率计算方法研究
    4.1 桥梁风险概率的基本模型
    4.2 常用抗力分析
        4.2.1 典型构件材料性能的概率模型
        4.2.2 典型构件几何参数的概率模型
        4.2.3 典型计算模式不确定的概率模型
        4.2.4 缆索结构抗力概率模型
    4.3 常用作用概率模型
        4.3.1 自重荷载的概率模型
        4.3.2 风荷载的概率模型
        4.3.3 车辆撞击荷载的概率模型
        4.3.4 缆索结构荷载概率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现场检测的风险概率计算工程应用
    5.1 坝陵河大桥工程概况
        5.1.1 桥梁概况
        5.1.2 缆索坐标说明
    5.2 坝陵河大桥缆索锈蚀状态评定
        5.2.1 主缆锈蚀状态评定
        5.2.2 主缆分索股锈蚀状态评定
        5.2.3 吊索锈蚀状态评定
    5.3 坝陵河大桥缆索结构有限元计算分析
        5.3.1 有限元模型简介
        5.3.2 缆索结构内力分析
    5.4 缆索锈蚀风险概率计算
        5.4.1 主缆屈服风险概率计算
        5.4.2 吊索屈服风险概率计算
    5.5 坝陵河大桥缆索锈蚀风险等级评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7)基于健康监测数据分析的铁路钢桥损伤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桥梁健康监测现状
        1.2.2 桥梁损伤预警方法研究现状
        1.2.3 桥梁健康监测损伤预警现存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桥梁健康监测数据预处理及状态评估
    2.1 工程背景
    2.2 健康监测及测点布设
    2.3 监测数据预处理
        2.3.1 监测数据预处理流程
        2.3.2 遗漏数据处理
        2.3.3 异常数据剔除
        2.3.4 趋势项消除
        2.3.5 噪声数据平滑
    2.4 基于健康监测数据的桥梁状态评估
        2.4.1 行车安全性分析
        2.4.2 基于频率指标的状态评估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域变换特征表示时间序列相似性度量损伤预警
    3.1 时间序列相似性度量
        3.1.1 时间序列相似性
        3.1.2 时间序列相似性度量方法
    3.2 振动信号域变换处理
        3.2.1 振动信号处理
        3.2.2 振动信号域变换处理方法
    3.3 基于域变换特征表示时间序列相似度距离函数指标
        3.3.1 皮尔逊相关系数
        3.3.2 余弦相似度
        3.3.3 欧氏距离
    3.4 基于域变换特征表示时序相似度距离函数损伤预警
        3.4.1 数值模型
        3.4.2 损伤工况设置
        3.4.3 距离函数损伤预警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域变换特征表示时序相似度损伤预警方法实桥应用
    4.1 单线简支钢桁梁桥损伤预警
        4.1.1 应变数据距离函数指标
        4.1.2 振幅数据距离函数指标
        4.1.3 加速度数据距离函数指标
        4.1.4 单线简支钢桁桥损伤预警小结
    4.2 多线连续钢桁拱桥损伤预警
        4.2.1 工程背景
        4.2.2 测点布设
        4.2.3 加速度数据距离函数指标
        4.2.4 多线连续钢桁桥损伤预警小结
    4.3 域变换特征表示时序相似度损伤预警阈值分析
        4.3.1 阈值预警方法概述
        4.3.2 域变换特征表示时序相似度损伤预警阈值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ARMA模型的铁路钢桥损伤预警
    5.1 ARMA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5.1.1 自回归模型
        5.1.2 滑动平均模型
        5.1.3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5.1.4 ARMA模型建立
    5.2 监测数据的ARMA模型建立
        5.2.1 加速度测点布置
        5.2.2 加速度数据的ARMA建模
        5.2.3 监测数据ARMA模型预测性
    5.3 基于ARMA模型的铁路钢桥损伤预警
        5.3.1 不同加速度数据的ARMA模型对比
        5.3.2 AR系数损伤敏感性数值模拟
        5.3.3 基于AR系数的桥梁整体损伤预警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帕隆藏布流域冰雪灾害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GIS在地质灾害中研究现状
        1.2.2 雪崩灾害分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冰湖溃决研究现状
        1.2.4 GIS在冰湖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
    1.3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1.3.1 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
        1.3.2 组件式GIS技术
        1.3.3 ArcSDE技术体系
        1.3.4 Geodatabase体系结构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于Geodatabase的帕隆藏布冰雪灾害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2.1 空间数据库准备
        2.1.1 数据库设计目标
        2.1.2 系统架构与配置
        2.1.3 数据介绍
        2.1.4 数据预处理
        2.1.5 统一地理基础
        2.1.6 统一分层原则
    2.2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2.2.1 需求分析
        2.2.2 概念结构设计
        2.2.3 数据层设计
    2.3 空间数据库建立
        2.3.1 空间数据库的连接
        2.3.2 空间数据的加载与存储
    2.4 帕隆藏布流域冰雪灾害空间信息系统功能实现
        2.4.1 系统运行的软件环境
        2.4.2 系统功能展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帕隆藏布流域川藏铁路雪崩灾害危险性评估
    3.1 研究背景
    3.2 雪崩灾害分布现状
    3.3 雪崩灾害形成条件分析
        3.3.1 气候条件
        3.3.2 地形条件
        3.3.3 其他条件
    3.4 雪崩灾害因子指标体系
    3.5 指标因子获取
        3.5.1 分区评价单元划分
        3.5.2 雪崩灾害分区
    3.6 川藏铁路帕隆藏布段与雪崩点关系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帕隆藏布流域溃决洪水危险性评估
    4.1 青藏高原冰川分布概况
    4.2 帕隆藏布流域冰湖分布
    4.3 冰湖的演化与溃决
        4.3.1 冰湖的演化
        4.3.2 冰碛湖溃决诱因
    4.4 帕隆藏布流域雪崩对冰湖稳定性影响
        4.4.1 雪崩形成区估算模型
        4.4.2 基于等价摩擦系数的雪崩抛程计算
        4.4.3 雪崩对冰湖的影响
    4.5 米堆冰湖溃决
        4.5.1 米堆冰湖溃坝原因
        4.5.2 溃坝洪水特征
        4.5.3 冰湖溃决计算
        4.5.4 HEC-RAS计算米堆冰湖溃坝洪水
    4.6 易贡溃决洪水对干线工程影响评估
        4.6.1 札木弄巴特大灾害简介
        4.6.2 线路工程应对易贡溃决大洪水的减灾策略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地形艰险灾害严重山区选线策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选线设计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1.2.2 我国选线设计技术发展
    1.3 本文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泥石流特别严重区段铁路减灾选线策略
    2.1 泥石流地区主弱支强型河段铁路选线要点
        2.1.1 东川支线的概况
        2.1.2 原东川支线采择低线方案的思路
        2.1.3 原东川支线的受灾情况及原因分析
        2.1.4 东川支线新线与老线的对比分析
    2.2 冰川泥石流堵江危害严重区段铁路选线策略
        2.2.1 帕隆藏布流域概况
        2.2.2 帕隆臧布流域山麓地带地貌特征与冰碛台地
        2.2.3 基于立体绕避原则的铁路线位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内移隧道绕避大型灾害点案例分析
    3.1 “102”滑坡群概况
        3.1.1 “102”滑坡群地理位置
        3.1.2 “102”滑坡群所处地区情况
    3.2 “102”滑坡群灾害及成因分析
        3.2.1 “102”滑坡群受灾情况
        3.2.2 “102”滑坡群成因分析
    3.3 “102”滑坡群整治工程情况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灾害严重越岭段展线与隧道布局原则探讨
    4.1 越岭隧道与明线翻越方案相比交通条件改善显着—以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工程为例
    4.2 低标高长隧方案有利于减少引线段山地灾害-以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加长方案为例
    4.3 高海拔山区利用隧道工程克服雪害-以扎墨公路为例
        4.3.1 扎墨公路沿线概况
        4.3.2 扎墨公路的修建历史
        4.3.3 嘎隆拉隧道—以隧道工程克服高原雪害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跨特大地势阶梯铁路选线策略-以跨喜马拉雅山中尼铁路为例
    5.1 引言
    5.2 研究现状和概述
    5.3 线路走向方案分析
        5.3.1 喜马拉雅造山带简介
        5.3.2 建设穿越喜马拉雅造山带跨境铁路的思路
        5.3.3 沿线自然地理条件概述
        5.3.4 线路走向方案概述及优缺点分析
    5.4 线路限制坡度和加力牵引坡度比选
    5.5 基于信息熵原理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水系分析
        5.5.1 研究区水系分布情况
        5.5.2 研究区水系有序度分析
    5.6 吉隆口岸附近线路展线方案研究
        5.6.1 吉隆口岸车站站位选址
        5.6.2 展线方案分析
    5.7 局部方案比选
    5.8 线路方案的推荐意见和综合评价
        5.8.1 线路推荐方案简述
        5.8.2 线路方案的综合评价
    5.9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10)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式桥梁竖向位移监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桥梁的安全监测方法
        1.1.1 桥梁安全监测的意义
        1.1.2 桥梁安全监测系统构成
    1.2 主要监测传感原理
        1.2.1 环境参数及荷载输入监测
        1.2.2 结构动力参数监测
        1.2.3 结构静力参数监测
    1.3 竖向位移测量研究现状
        1.3.1 竖向位移短期测量方法
        1.3.2 竖向位移长期监测方法
        1.3.3 挠度监测的工程应用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测量方法
    2.1 既有连通管位移测量方法
        2.1.1 液位连通管位移测量
        2.1.2 半封闭式连通管位移测量
        2.1.3 测点处倾角对测量的影响
    2.2 提高连通管位移测量精度的探讨
        2.2.1 理论精度分析
        2.2.2 连通管内液体的比选
        2.2.3 结构位移特性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2.3 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测量原理
        2.3.1 半封闭式差压-位移转换原理
        2.3.2 Ⅰ型-封闭式差压-位移转换原理
        2.3.3 Ⅱ型-封闭式差压-位移转换原理
        2.3.4 Ⅲ型-封闭式差压-位移转换原理
    2.4 不同封闭方式及环境下的位移测量适应性
        2.4.1 半封闭式系统的适应性
        2.4.2 全封闭式系统的适应性
        2.4.3 连通管布置方式对位移计算的影响
        2.4.4 竖管容许倾角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振动对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测量的影响
    3.1 桥梁挠度测量的性能需求
        3.1.1 风荷载下的挠度测量需求
        3.1.2 结构安全评估的挠度测量要求
        3.1.3 移动荷载识别对桥梁挠度测量的要求
    3.2 管内液体振荡对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测量的影响
        3.2.1 横桥向振动的影响
        3.2.2 竖桥向振动的影响
        3.2.3 顺桥向振动的影响
    3.3 振动环境下的连通管内液体压强分布规律
        3.3.1 振动环境下的连通管内液体压强分布
        3.3.2 液体压强分布求解方法
    3.4 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测量系统的适用范围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测量误差分析与修正
    4.1 环境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1.1 液体密度的温度相关性
        4.1.2 差压传感器的温度效应
        4.1.3 半封闭/封闭系统的温度效应
        4.1.4 基于数据预压缩-迭代改进核函数的温度补偿
    4.2 管内气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2.1 管内气泡的影响机理分析
        4.2.2 管内气泡影响的试验研究
    4.3 测区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4.3.1 测区纬度的影响
        4.3.2 测区海拔的影响
    4.4 连通管压力-形变效应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监测系统设计与验证
    5.1 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竖向位移监测系统设计
        5.1.1 系统硬件构成
        5.1.2 系统测量算法与程序实现
    5.2 系统的准确性与重复性验证
        5.2.1 准确性试验
        5.2.2 重复性试验
    5.3 系统的稳定性验证
        5.3.1 温度稳定性试验
        5.3.2 外界干扰的影响
        5.3.3 “U”型单连通系统稳定性测试
        5.3.4 总管并联式系统的各测点相互影响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在实桥中的应用研究
    6.1 竖向位移监测/测量的工程应用概况
    6.2 基准液位自动补偿的改进方法
        6.2.1 基准液位自动补偿的改进方法
        6.2.2 试验验证
    6.3 大高差结构的小变形测量方法
        6.3.1 实际问题与解决方法
        6.3.2 试验验证
    6.4 短期竖向位移测量的工程应用
        6.4.1 桥梁静载试验挠度测量
        6.4.2 基桩承载力试验位移测量
        6.4.3 钢混结合段受载变形测量
    6.5 长期竖向位移测量的工程应用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通麦悬索桥建成通车(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跨悬索桥基于设计作用及长期效应的监测预警研究[D]. 赵鹏许.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2]单塔空间主缆悬索桥设计参数对静风位移影响的研究[J]. 任鹏杰. 中国市政工程, 2019(06)
  • [3]基于视频和残骸照片的桥梁倒塌反演方法研究[D]. 王锦涛.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4]基于健康监测系统的多塔连跨特大型悬索桥结构动态特征研究 ——以泰州大桥为例[D]. 丁华平. 南京大学, 2019(02)
  • [5]长寿长江二桥缆索吊装系统力学性能分析研究[D]. 李真颜.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6]悬索桥缆索锈蚀风险场景评估与风险概率计算方法研究[D]. 靳永志.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 [7]基于健康监测数据分析的铁路钢桥损伤预警研究[D]. 王小勇.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 [8]帕隆藏布流域冰雪灾害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D]. 陈秒单.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
  • [9]地形艰险灾害严重山区选线策略初探[D]. 陈诺.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
  • [10]液—气联动差压连通管式桥梁竖向位移监测方法研究[D]. 朱世峰. 重庆交通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通麦吊桥建成通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