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无柄的金丝桃中的嘴

近无柄的金丝桃中的嘴

一、近无柄金丝桃中的口山酮类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李会娜[1](2021)在《多蕊金丝桃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蕊金丝桃(Hypericum choisianum Wall.ex N.Robson)属于藤黄科(Guttiferae)金丝桃属(Hypericum)小型灌木,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和西藏南部地区,以及印度、缅甸、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地。多蕊金丝桃因其花瓣深金黄色,且其花丝细长,密集如金丝一般而得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根据文献记载多蕊金丝桃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全株入药,其主要功效包括消炎、解毒和清热利湿等。近十多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金丝桃属药用植物含有系列结构新颖、结构多样和高活性化学成分,因而受到众多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关于多蕊金丝桃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所以对该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有助于增加对多蕊金丝桃以及金丝桃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了解,有利于下一步开展相关药理活性研究奠定基础。本论文主要对多蕊金丝桃的地上枝和叶的化学成分展开了研究。本论文共分为两章。第一章主要对金丝桃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详细综述。综合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了金丝桃属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皂角苷类、多环多异戊烯基取代间苯三酚类(PPAPs)、甾体类、黄酮类、糖苷类、三萜类、(?)酮类、多酚类、二苯并呋喃和吡喃酮、单宁酸等;而其药理活性主要体现在治愈伤口、解痉、兴奋、降压、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抑郁、抗氧化等方面。第二章主要对多蕊金丝桃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多种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手段:包括常压柱色谱方法(C18柱、ODS柱、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MCI柱、硅胶柱)和薄层层析技术,结合有机波谱解析技术(核磁共振、紫外、红外、质谱等),对多蕊金丝桃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化学结构鉴定,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 15个化合物,分别为蛇菰素B(1)、桦木酸(2)、槲皮素(3)、表儿茶素(4)、2,3-二甲氧基(?)酮(5)、2-甲氧基-3-羟基(?)酮(6)、4-羟基-2,3-二甲氧基(?)酮(7)、1,5-二羟基-8-甲氧基(?)酮(8)、3-羟基-2,4-二甲氧基(?)酮(9)、2,2’,5-三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10)、元宝草酮B(11)、邻羟基苯基-β-D葡萄糖苷(12)、氯化正十六烷(13)、对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14)和22,23-二氢菠菜甾醇(15)。其中,化合物1、2、4-15均为首次从多蕊金丝桃中分离获得。(?)酮等酚性化合物为多蕊金丝桃的主要化学成分,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多蕊金丝桃药用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

纪圆圆,Adam Negrin,Edward J Kennelly,龙春林[2](2018)在《星萼金丝桃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星萼金丝桃Hypericum stellatum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种,也是当地一种重要的民族药用植物。采用UPLC-Q-TOF-MS分析星萼金丝桃的化学成分,初步鉴定了17个化合物,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活性,Folin-Ciocalteu法测定总酚含量,星萼金丝桃乙酸乙酯萃取层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较高的总酚含量。选定抗氧化活性强和总酚含量较高的乙酸乙酯层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利用正相硅胶、Sephedex LH-20、循环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手段对地上部位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在该层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Ⅰ),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Ⅱ),1,3,6,7-四羟基口山酮(Ⅲ),1,3,5,6-四羟基口山酮(Ⅳ),1,3,7-三羟基口山酮(Ⅴ),3,6,7-三羟基-1-甲氧基口山酮(Ⅵ),calycinoxanthon D(Ⅶ),咖啡酸酸乙酯(Ⅷ),绿原酸(Ⅸ),绿原酸乙酯(Ⅹ)。该研究首次报道我国特有植物星萼金丝桃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初步明确星萼金丝桃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活性的物质基础。

刘健[3](2018)在《白花酸藤果与匙萼金丝桃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叙述了白花酸藤果的化学成分及相关的生物活性研究;第二章阐述了匙萼金丝桃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第三章综述了酸藤子属植物的研究进展。目的:研究两种药用植物白花酸藤果(Embelia ribes)和匙萼金丝桃(Hypericum uralum)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法:利用硅胶、大孔树脂D101、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RP-18、MCI树脂等多种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NMR、MS、UV)等对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此外,采用镇痛实验和抗疟实验对相关成分进行活性研究。结果:本实验从白花酸藤果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胡萝卜苷(3)、儿茶素(4)、芦丁(5)、异槲皮素(6)。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白花酸藤果地上部分总提物在1000 mg/kg剂量下的镇痛率为47.78%;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在500 mg/kg剂量下的镇痛率分别为51.00%、51.00%、48.28%;混合物1和2、化合物3、4、5及6在100 mg/kg剂量下镇痛率分别为40.00%、22.89%、55.26%、44.21%、29.74%。在小鼠热水甩尾实验中,混合物1和2、化合物3、4及5在100 mg/kg剂量下的痛阈提高率分别为26.09%、31.71%、8.70%、13.72%。从白花酸藤果地下部分95%乙醇提取物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胡萝卜苷(3’)、芦丁(4’)、(+)-lyoniresinol-3α-O-β-D-glucopyranoside(5’)、儿茶素(6’)、信筒子醌(7’)、2,5-二羟基-3-十三烷基-1,4-苯醌(8’)。?-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3’、4’、6’和7’的活性均较弱;化合物7’在100 mg/kg/day的剂量下体内抗疟实验中的平均抑制率为54.53%,在50 mg/kg剂量下的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的镇痛率为82.74%,在50 mg/kg剂量下的小鼠热水甩尾实验中的痛阈提高率为134.37%。从匙萼金丝桃全株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分初步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圣草素(1)、槲皮素(2),表儿茶素(3)、3,4,5-三羟基酮(4)、1,7-二羟基酮(5)、4-羟基-2,3-二甲氧基酮(6)、toxyloxanthone B(7)、1,3,6,7-四羟基酮(8)、2,3-二甲氧基酮(9)、1,5,6-三羟基-3-甲氧基酮(10)、hyperielliptone HD(11)、3,3’,4,4’-四羟基联苯(12)、莽草酸(13)、胡萝卜苷(14)、豆甾醇(15)、β-谷甾醇(16)、桦木酸(17)、槲皮素-3-O-(4’’-甲氧基)-α-L-鼠李糖(18)、原花青素A-2(19)。从匙萼金丝桃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5和18在50 mg/kg剂量下的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的镇痛率分别为22.56%及50.89%,在50 mg/kg剂量下的小鼠热水甩尾实验中无活性。结论:白花酸藤果地上部分各组分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活性。从白花酸藤果地上部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4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活性最好;从白花酸藤果地上部分分离得到的混合物1和2、化合物3和5在小鼠热水甩尾实验中表现出一定的镇痛活性。从白花酸藤果地下部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3’、4’、6’和7’仅表现出微弱的?-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化合物7’在体内抗疟活性研究实验中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同时其在镇痛实验中也表现出较强的活性。从匙萼金丝桃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8在50 mg/kg剂量下的小鼠醋酸扭体实验中表现出和200 mg/kg剂量下阳性药相当的活性。

张小飞[4](2017)在《两种金丝桃属植物中多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综述了近年来金丝桃属(Hypericum)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第二章讲述了黄海棠(H.ascyron Linn)中多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第三章讲述了短柱金丝桃(H.hookerianum Wight et Arn)中多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第四章讲述了短柱金丝桃抗肿瘤活性部位的初步筛选。金丝桃属(Hypericum)植物系藤黄科(Guttiferae),为多年生草本或灌木。全世界约有400余种。我国各地都有分布,约有55种8亚种。该属植物中的特征性次生代谢产物主要有二蒽酮类、黄酮类以及多环多异戊烯基取代的间苯三酚类(polycyclic polyprenylated acylphloroglucinol,PPAP),具有抗菌、抗抑郁、抗氧化以及抗癌等生活活性。黄海棠(H.ascyron Linn)为藤黄科(Guttiferae)金丝桃属(Hypericum)植物的全草,除新疆及青海等地外,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具有抗菌、抗氧化、降压等作用,主要含有黄酮类、二蒽酮类及PPAP类成分。本论文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MCI树脂、制备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结合MS和NMR等波谱技术,从该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中有3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藤黄科植物中分离的到,有6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短柱金丝桃(H.hookerianum Wight et Arn)为藤黄科(Guttiferae)金丝桃属(Hypericum)植物,灌木,产于我国云南西部、西藏的东南部,在印度民间短柱金丝桃被广泛用于伤口治愈、消炎、抗菌等,主要含有黄酮以及PPAP类成分。本论文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MCI树脂、制备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结合MS和NMR等波谱技术,从该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中有1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藤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有6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短柱金丝桃抗肿瘤活性部位进行初步筛选,结果显示,短柱金丝桃地上部分抗人胃癌细胞HGC-27以及人肺小细胞肺癌细胞HCC827活性部位为正丁醇部位。

田文静[5](2015)在《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元宝草为藤黄科金丝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Hypericum sampsonii),全草入药,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调经、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吐血、咯血、创伤出血、肠炎、痢疾、乳痈、痈肿疔毒、烫伤、蛇咬伤、月经不调、风湿痹痛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元宝草具有抗肿瘤、抗抑郁、抗病毒等作用。本文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HW-40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学分离手段,从元宝草地上部分60%乙醇提取物经HP-20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95%乙醇-水的洗脱部位(HSD)中共分离得到了 44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学手段(IR、UV、MS、NMR、CD)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norsampsones A-E(1-5)*、dioxasampsones A-B(6-7)*、hypersampsone N(8)*、hypersampsone O(9)*、hypersampsone P(10)*、hypersampsone M(11)*、hypersampsone Q(12)*、sampsonione G(13)、plukenetion B(14)、hypercohone A(15)、sampsonione R(16)、sampsonione B(17)、sampsonione A(18)、plukenetione A(19)、otogirinin A(20)、28,29-epoxyplukenetione A(21)、sampsonione Q(22)、hyperisampsin G(23)、hyperisampsin E(24)、hypersampsone S(25)*、hypersampsone T(26)*、hypersampsone R(27)*、hypersampsone U(28)*、hypersampsone V(29)*、hypersampsone W(30)*、sampsonione O(31)、sampsonione N(32)、sampsonione L(33)、sampsonione P(34)、hyperattenin E(35)、hyperibone I(36)、hypersampsone H(37)、otogirinin E(38)、(±)-sampsone D(39a*,39b*)、(±)-sampsone E(40a*,40b)、sampsone F(41)*、sampsone G(42)*、otogirinin F(43)、otogirinin G(44),均为聚异戊烯基酰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PPAPs)。其中,化合物1-12、25-30、39、41-42为21个新化合物(化合物1-5为间苯三酚环降羰基的新颖骨架类型的PPAPs、化合物6-7为具有特殊的环氧环骈合的类金刚烷三环骨架类型的PPAPs),利用X-Ray单晶衍射,计算ECD,改良Mosher反应,钼盐反应等方法确定了大部分新化合物的绝对构型。对分离得到的PPAPs类化合物进行了 RXRα转录抑制活性及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显示二环骨架的PPAPs类化合物具有相对较好的活性,其中化合物31、32及34在两种测试方法中均显示较好的活性,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对分离得到的PPAPs类成分的质谱裂解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归纳总结了二环骨架PPAPs的质谱裂解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UPLC-Q/TOF-MS技术,对元宝草HSD馏分中PPAPs类成分进行了检识。结合分离得到的对照品,鉴定了 35个PPAPs类成分,并初步推测了 21个二环骨架PPAPs的结构类型。上述结果表明,元宝草中还含有很多尚未被鉴定的PPAPs类成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揭示元宝草RXRα转录抑制活性成分奠定了化学基础,也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元宝草药用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陆学明,李雪玲,安洋,王振吉[6](2013)在《楚雄川滇金丝桃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文中认为选取乙醇为溶剂,采用浸提法提取楚雄地区川滇金丝桃的总黄酮。从乙醇溶液的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液料比四个方面初步研究了楚雄地区川滇金丝桃茎叶中总黄酮的最适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楚雄地区川滇金丝桃茎叶中总黄酮的适宜提取条件为:70%的乙醇溶液,浸提时间2h,浸提温度为70℃,液料比30:1(mL/g)。在以上条件下,黄酮提取率最高可达16.745%。

滕红梅[7](2009)在《药用远志的结构发育与主要药用成分积累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远志为我国大宗常用中药材和85种传统出口药材之一。《中国药典》中规定中药远志的原植物为远志(又名细叶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又名宽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细叶远志和卵叶远志隶属于远志科(Polygalaceae)远志属(Polygala),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入药。远志的主要药用成分为皂苷、(口山)酮、寡糖酯类、脂肪油、多糖等。本文运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和植物化学等方法,以药材的主流——细叶远志及最主要药用成分——皂苷为重点,系统研究了两种远志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发生发育规律,皂苷、口山酮、脂肪油和多糖在两种远志营养器官中的组织化学定位以及皂苷的细胞化学定位,皂苷在两种远志生长发育过程中含量的积累动态和变化规律,并对两种远志的药材品质进行比较,对主产区不同产地细叶远志药材的皂苷、多糖含量、和主要环境因子进行比较研究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如下:细叶远志根初生结构的分化与次生结构的发生过程,包括4个阶段:即原分生组织阶段、初生分生组织阶段、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阶段。初生结构中,其初生木质部脊数为二原型,发育方式为外始式,根中无髓。根的次生结构包括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两部分。其特点为:第一,次生韧皮部的比例远大于次生木质部,通过不同年龄远志主根的比较解剖学研究发现,次生韧皮部约占根直径的2/3-3/5,其增粗只是正常的次生生长,不存在异常的次生生长;第二,次生韧皮部的主要成分为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储存有丰富内含物,筛管和伴胞很少,与根的储存功能相适应;第三,根中周皮发达,具有较厚的木栓层,次生木质部中导管发达,分布频率较高,是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细叶远志茎的发育过程也包括四个阶段:即原分生组织阶段、初生分生组织阶段、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阶段。其成熟茎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在茎的皮层与次生韧皮部之间发育出一圈排列紧密的厚壁细胞,推测这圈厚壁细胞具有质外体屏障作用,可有效地防止维管组织细胞水分丧失和离子泄漏,对于保护茎组织免受干旱的伤害具有积极的作用。茎近表皮的皮层细胞特化为同化组织,木质部发达,这些结构特点也是适应干旱环境的表现。细叶远志叶为的结构、发生和发育类似一般被子植物。叶为典型的异面叶,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明显。上表皮分布有表皮毛,下表皮气孔器较密集,孔下室较大,在叶肉组织中具有含晶细胞,同样表现出旱生特点。卵叶远志营养器官的结构与细叶远志类似,所不同的是卵叶根中次生韧皮部的比例较小,卵叶远志次生韧皮部的厚度约占根直径的1/3。二者的叶在表皮毛密度、气孔器密度等方面也有差异,卵叶远志叶肉中无晶体细胞。两种远志的花为两性花,两侧对称,萼片花瓣状,中央花瓣形状为龙骨状,顶端特化为鸡冠状附属物,雌雄蕊的结构较为特殊,8枚雄蕊的花丝部分合生,雌蕊的柱头2裂,且不等高,花部具有适应虫媒传粉的特征。子房上位,2心皮构成2室,每室1胚珠,胚珠倒生。蒴果,种子类型为双子叶有胚乳种子。两种远志营养器官中,用5%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混合试剂进行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在根的初生结构中,皂苷类物质分布于表皮、皮层及中柱内部的薄壁组织细胞内;在次生结构中,主要分布于次生韧皮部及栓内层的薄壁组织细胞中,在木质部的木射线和木薄壁细胞中也有少量分布。在茎中,主要分布于其皮层,在表皮和韧皮部细胞内也有少量分布。在叶中,主要分布于叶肉,在表皮细胞内也有少量分布。盐酸-镁粉进行组织化学定位,发现(口山)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两种远志根的次生韧皮部和栓内层中。苏丹Ⅲ和锇酸对脂肪油的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在细叶远志根的次生韧皮部及栓内层具有丰富的脂肪油滴,而在卵叶远志的根中没有观察到脂肪油滴。PAS反应对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在两种远志根的次生韧皮部和周皮中都有多糖物质的积累。因此,在两种远志根中,次生韧皮部是主要药用成分的主要积累场所。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积累皂苷的薄壁组织细胞中细胞器丰富,用醋酸铅沉淀的细胞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在积累皂苷的皮层细胞、韧皮薄壁细胞、筛管等细胞的液泡内及液泡膜周围观察到皂苷沉淀颗粒,进一步验证了皂苷的积累部位。植物化学研究表明,两种远志营养器官中都有远志皂苷的积累,根中的含量高,茎叶中含量较低,与组织化学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说明两种远志地上部分也有药用价值,提倡综合利用远志的地上茎叶。根据不同发育时期根和茎叶中远志皂苷元的动态变化趋势,建议在4-5月采收卵叶远志的比较适宜。根的不同部位的植化测定结果显示,皮部与木芯(木质部)的总皂苷和皂苷元含量差异悬殊,皮部远大于木芯,与组织化学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可以将皮部与木质部的比值作为判断远志品质的标准之一,根皮厚、木芯细的药材应为上品,这与传统的用药习惯是一致的。对细叶远志在4-10月的生长发育过程中,1、2、3、4年生根中的远志皂苷元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远志皂苷元含量均表现为:1年生根>2年生根>3年生根>4年生根,表明远志皂苷在幼嫩的植株根中含量高,推测可能与远志皂苷具有化学防御的功能有关。从年平均增长率来看,根的长度、直径、次生韧皮部的厚度及根干重的增长均在药材种植第2-3年增加最快,而在第4年生长速度减慢。从根中远志皂苷元积累的总含量来看,在果后期3年生根中远志皂苷元的总含量是二年生根的2.66倍、一年生根的3.97倍,而4年生根皂苷元的总含量仅是3年生根的1.2倍,因此兼顾药材产量和质量,应该在细叶远志种植第三年的果后期(8月中旬)进行采收比较适宜。对两种远志根的比较结果表明,细叶远志根的长度、直径、干重、皮部厚度以及皂苷元总含量都比卵叶远志高,因此,细叶远志的产量和质量明显优于卵叶远志,故建议人工栽培时应选择细叶远志。栽培和野生的细叶远志相比,栽培植株比较粗壮,地上部分分枝较多,根相对粗大,野生植株地上部分分枝少,根粗细不一,侧根较细。从全根和皮部皂苷元百分含量比较分析,野生品质总体要优于栽培植株。但从根中远志皂苷元积累的总含量研究分析,栽培三年细叶远志根的远志皂苷元总含量最高,远大于一、二年生根,并且也明显高于野生植株根,从而反映人工栽培远志是可行的,同时栽培三年后采收的药材产量和有效成分都比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远志主产区山西、陕西、河北不同产地的药材中远志皂苷元、多糖的含量变化较大,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反映各地远志药材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皂苷元和多糖含量综合分析,山西闻喜、新绛的含量都处于较高水平,启示我们在今后远志品种选育时可优先考虑闻喜和新绛两地的品种。对栽培产区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发现,主产区具有比较相似的气候特征,气候较干旱,年积温较高;土壤的肥力不高,偏微碱性,速效氮含量低,速效钾含量高。相关性分析显示,皂苷元含量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而与土壤中锰的含量呈正相关。皂苷元与多糖的含量具有正相关性。

杨李[8](2008)在《贯叶连翘粗提物中金丝桃素的分离纯化研究》文中提出本工作以具有抗抑郁、抗肿瘤、抗病毒疾病等重要生理活性的金丝桃素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理论上计算了金丝桃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并对金丝桃素的分离提取方法——分子印迹技术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同时建立了贯叶连翘粗提物中金丝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具体内容摘要如下:1.用MOPAC 2007软件中的PM6方法研究了以金丝桃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的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通过计算机模拟考察了功能单体浓度、交联剂浓度对模板-功能单体复合物浓度的影响,从理论上计算了金丝桃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而且,通过模拟也有助于解释实验现象以及合成特异性和亲和性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合成金丝桃素分子印迹聚合物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2.分子印迹分离技术在中草药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方面的应用文献报道不多。本研究采用分子印迹技术首次以金丝桃素为模板分子,在计算机模拟预组装体系的理论指导下,制备了金丝桃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并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能。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专一的识别性,展示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通过红外光谱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形成进行了探讨。3.建立了薄层色谱扫描(TLC)测定贯叶连翘粗提物中金丝桃素含量的方法。在用Na2CO3(0.4 mol/L)溶液处理过的硅胶G板上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1∶4∶2)混合展开剂上行展开后,采用日本岛津CS-930型薄层色谱扫描仪,在检测波长591 nm处进行TLC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金丝桃素点样量在0.0~14.4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为0.9892,回收率范围为96.4%~100.1%。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了快速的定性定量检测手段。同时也对金丝桃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结果。本论文利用计算机应用程序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合成金丝桃素分子印迹聚合物提供了数据分析,减少了实验次数,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为分子印迹聚合物性质考察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将分子印迹技术应用于天然产物中金丝桃素活性成分的分离,为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杨平[9](2008)在《长柱金丝桃抗抑郁作用实验研究及挥发油成分分析》文中认为长柱金丝桃为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黄海棠(Hypericum ascyron L.)的全草。本草考证,《本草纲目》中的“小莲翘”即为本植物,又名红旱莲、湖南连翘、黄花刘寄奴等。长柱金丝桃气微,苦,寒,有平肝,凉血,止血,败毒,消肿,清热解毒,清肝火之功,民间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吐血,咯血,衄血,子宫出血,黄疸,肝炎,头痛,风湿,痢疾,疮疖,外伤出血,跌打损伤,水煎剂有平喘止咳,祛痰及抗菌作用,外用尚可治疗烧烫伤,湿疮,黄水疮。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身心健康,且其发病率快速攀升,全球抑郁症的发生率约为3.1%,在发达国家接近6%,我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2%-5.9%,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患。近年来,金丝桃属植物在抗抑郁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其中贯叶连翘提取物已经上市,并取得很好的疗效,长柱金丝桃为我国药用资源丰富的金丝桃属植物之一,但目前未见其抗抑郁作用研究,本文通过小鼠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研究发现长柱金丝桃提取物能明显减少小鼠悬尾和小鼠强迫游泳绝望时间,表明长柱金丝桃提取物在行为绝望模型上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并对其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抗抑郁有效部位的初步筛选,利用GC-MS方法分析长柱金丝桃的挥发性成分。思考与讨论部分从金丝桃属植物共性与中医郁症的关系,挥发油与抗抑郁作用以及黄酮类成分与抗抑郁作用的关系出发,探讨与扩展长柱金丝桃(Hypericum ascyron L.)的抗抑郁作用。本实验研究可为开发利用长柱金丝桃(Hypericum ascyron L.)的天然药物资源、研制出高效低毒的的天然抗抑郁药提供参考依据和奠定理论基础。

张有理[10](2007)在《川东獐牙菜(口山)酮的研究》文中提出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 Franch)系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植物,为我国一种珍稀中草药药材,含有口山酮类、环烯醚萜类、三萜类和黄酮类等化学物质,其中口山酮类是其重要有效部分之一。本论文对川东獐牙菜中总口山酮的超临界CO2萃取分离工艺,超临界CO2萃取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指纹图谱,主要成分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和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制备新方法、结构确证,标准品标准,含量测定方法、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代谢动力学和激动GLP-1受体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萃取新工艺优化。采用正交设计对超临界CO2萃取方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的最佳条件是温度40℃,压力30MPa,夹带剂为体积分数95%乙醇(用量为1.2L/kg药材),萃取80min,总口山酮萃取率1.61%,该工艺与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方法比较,具有经济、环保、效率高和成本低的特点。(2)川东獐牙菜口山酮类成分标准品研究。经过反复研究,筛选出了硅胶G柱层析与微晶纤维素柱层析联用进行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分离纯化和硅胶G柱层析与制备薄层联用进行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的分离纯化新方法,与已有文献报道方法比较,该方法简单、稳定、重现性好,迄今为止尚无文献报道;采用上述方法分离纯化获得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和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成分,HPLC法标定纯度分别不低于99.30%和99.0%;经理化性质分析和波谱(UV、IR、EI-MS、1H-NMR、13C-NMR、DEPT)解析,上述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demethylbellidifolin)和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methylswertianin);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和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对照品制备与标准品标准的研究。(3)含量测定方法筛选。经过反复试验,确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总口山酮中有效成分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HPLC方法,其最佳色谱条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Hyper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柱温25℃,甲醇-0.5%磷酸水(56:44)为流动相,流速1mL/min,254nm检测;并进行了相应的方法学考察,稳定性、重现性和精密度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99.97%(RSD=0.94%),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在0.52~2.6μg ( r=0.9994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7.0×106X+408893。该方法准确、简便,可以应用于川东獐牙菜药材的含量测定,三批测定结果表明,川东獐牙菜药材中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含量0.752-0.770%。(4)超临界CO2萃取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指纹图谱研究。指纹图谱是控制复杂体系药物的有效方法,经过反复试验,筛选出了超临界CO2萃取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指纹图谱测定最佳色谱条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Hyper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柱温20℃,甲醇-水(54:46)为流动相,流速1.3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方法学考察表明其稳定性和重现性RSD小于3%,可应用于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质量控制;通过10批次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提取物指纹图的测定,建立了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指纹图谱模式标准。(5)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代谢动力学。建立了测定血浆中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用于川东獐牙菜中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的线性范围为0.048-4.8μg/ml(r=0.9996),方法适用于测定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在小鼠体内的浓度。小鼠腹腔注射0.8g/kg的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后其药动学参数为T1/2α为(19.800±4.831)min,T1/2β为(411.745±52.838)min,AUC为(92.246±10.906)mg·ml·min-1,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在小鼠体内药动学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6)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对GLP-1受体激动作用。将GLP-1受体质粒和报告基因质粒以l∶5的比例共转染到已贴壁培养1 d的HEK293细胞中,通过G418筛选,建立稳定的GLP-1受体细胞株。结果: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能够激动GLP-1受体作用。上述结果为开发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作为治疗糖尿病新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二、近无柄金丝桃中的口山酮类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近无柄金丝桃中的口山酮类成分(论文提纲范文)

(1)多蕊金丝桃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多蕊金丝桃的化学成分
第一章 金丝桃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
    —、引言
    二、金丝桃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结构特点
        2.1 黄酮类化合物
        2.2 (口山)酮类化合物
        2.3 萜类化合物
        2.4 萘骈二蒽酮类化合物
        2.5 间苯三酚类化合物
        2.6 甾体类化合物
        2.7 其他种类化合物
    三、金丝桃属植物的药理活性
        3.1 抗抑郁作用
        3.2 抗病毒作用
        3.3 抗菌、抗炎作用
        3.4 抗肿瘤活性
        3.5 其他活性
    小结
第二章 多蕊金丝桃化学成分的研究
    一、前言
    二、实验与数据
        (一)实验部分
        (二)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和波谱数据
    三、结果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星萼金丝桃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
    2.1 液相色谱-质谱条件
        2.1.1 液相色谱条件
        2.1.2 质谱条件
    2.2 数据分析
    2.3 提取分离
    2.4 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星萼金丝桃代谢产物分析与鉴定
    3.2 星萼金丝桃代谢成分的Heatmap分析
    3.3 星萼金丝桃抗氧化活性分析和总酚含量测定
    3.4 化合物结构鉴定
4 结论

(3)白花酸藤果与匙萼金丝桃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白花酸藤果地上部分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
白花酸藤果地下部分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
匙萼金丝桃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
第一章 白花酸藤果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
    前言
    第一节 白花酸藤果地上部分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
        1.1 白花酸藤果地上部分各组分镇痛活性研究
        1.1.1 实验试剂、仪器、材料、动物
        1.1.2 样品制备
        1.1.3 小鼠醋酸扭体实验
        1.1.3.1 实验方法
        1.1.3.2 统计分析
        1.1.3.3 实验结果
        1.2 白花酸藤果地上部分化合物的分离及其镇痛活性研究
        1.2.1 实验仪器、试剂、材料、动物
        1.2.2 提取分离
        1.2.3 镇痛实验方法
        1.2.3.1 小鼠醋酸扭体实验
        1.2.3.2 小鼠热水甩尾实验
        1.2.3.3 统计分析
        1.2.4 实验结果
        1.2.4.1 化合物结果解析
        1.2.4.2 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
        1.2.4.3 镇痛活性测试结果
        1.3 白花酸藤果地上部分各组分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研究
        1.3.1 仪器、试剂
        1.3.2 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实验
        1.3.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第二节 白花酸藤果地下部分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1.1 白花酸藤果地下部分化合物的分离及其抗疟活性
        1.1.1 实验部分
        1.1.2 提取分离
        1.1.3 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实验
        1.1.4 体内抗疟原虫活性研究实验
        1.1.5 统计分析
        1.1.6 实验结果
        1.1.6.1 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
        1.1.6.2 实验结果
        1.2 化合物7'的镇痛活性实验
        1.2.1 小鼠醋酸扭体实验
        1.2.2 小鼠热水甩尾实验
        1.2.3 统计分析
        1.2.4 实验结果
        1.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匙萼金丝桃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
    前言
    2.1 匙萼金丝桃化学成分研究
        2.1.1 材料、试剂、仪器
        2.1.2 提取分离
        2.1.3 实验结果
        2.1.3.1 化合物结构解析
        2.1.3.2 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及波谱数据
        2.1.4 结论
    2.2 匙萼金丝桃镇痛活性研究
        2.2.1 实验方法
        2.2.1.1 小鼠醋酸扭体实验
        2.2.1.2 小鼠热水甩尾实验
        2.2.1.3 数据统计分析
        2.2.2 实验结果
        2.2.2.1 小鼠醋酸扭体实验结果
        2.2.2.2 小鼠热水甩尾实验结果
    2.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酸藤子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前言
    3.1 化学成分
        3.1.1 苯醌类化合物
        3.1.2 苯酚类化合物
        3.1.3 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
        3.1.4 萜类化合物
        3.1.5 其他类化合物
    3.2 生物活性
        3.2.1 创伤修复活性
        3.2.2 抗菌活性
        3.2.3 抗肿瘤活性
        3.2.4 中枢神经系统保护
        3.2.5 抗生育活性
        3.2.6 驱虫作用
        3.2.7 抗炎活性
        3.2.8 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3.2.9 其他活性
    3.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附录1 百花酸藤果植物图片
    附录2 匙萼金丝桃植物图片

(4)两种金丝桃属植物中多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立题依据
    2.研究内容
    3.研究结果与结论
    附图
第一章 金丝桃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1 金丝桃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1.1 二蒽酮类化合物
        1.2 黄酮类化合物
        1.3 间苯三酚类化合物
        1.4 香豆素类化合物
        1.5 酚酸类
        1.6 挥发油类
        1.7 其他化合物
    2.展望
第二章 黄海棠中多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一 前言
    二 分离与鉴定
    三 实验部分
        3.1 仪器与材料
        3.2 植物来源
        3.3 提取和分离
        3.4 化合物的理化数据与波谱常数
    四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短柱金丝桃中多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一 前言
    二 分离鉴定
    三 实验部分
        3.1 仪器与材料
        3.2 植物来源
        3.3 提取和分离
        3.4 化合物的理化数据与波谱常数
    四 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短柱金丝桃体外抗肿瘤活性部位的初步筛选
    一 前言
    二 材料
        2.1 仪器设备
        2.2 主要的试剂以及酶
        2.3 细胞系
        2.4 药材来源
    三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短柱金丝桃提取物给药组的配置
        3.3 MTT法检测短柱金丝桃体外抗肿瘤活性
    四 实验结果
    五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件1:化合物1-12的谱图
    附件2:化合物1-8的谱图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说明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以视黄醇受体为靶点从中药及天然药物中寻找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意义
    1.2 元宝草的研究概况
        1.2.1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2.2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3 小结
第二章 元宝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2.1 元宝草化学成分的分离
    2.2 化合物的名称、编号及结构
    2.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3.1 降羰基碳骨架PPAPs的结构鉴定
        2.3.2 类金刚烷三环骨架PPAPs的结构鉴定
        2.3.3 金刚烷骨架PPAPs的结构鉴定
        2.3.4 二环骨架PPAPs的结构鉴定
        2.3.5 其他类PPAPs的结构鉴定
第三章 元宝草化学成分的活性评价
    3.1 视黄醇受体转录抑制活性评价
        3.1.1 活性测试方法
        3.1.2 活性测试原理
        3.1.3 活性测试结果
    3.2 细胞毒活性评价
        3.2.1 活性测试方法
        3.2.2 活性测试原理
        3.2.3 活性测试结果
    3.3 小结
第四章 元宝草中PPAPs类成分的快速检识
    4.1 样品前处理方法
    4.2 UPLC-Q/TOF-MS分析条件
    4.3 PPAPs类成分质谱裂解规律
    4.4 元宝草HSD馏分PPAPS类成分的快速检识
第五章 实验部分
    5.1 植物材料
    5.2 化学实验用仪器和材料
    5.3 生物实验用材料和试剂
    5.4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数据
第六章 小结与讨论
    6.1 小结
    6.2 讨论
        6.2.1 PPAPs类化合物的分类及核磁特征
        6.2.2 PPAPs类化合物生合成途径的探讨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会议摘要
    附图
附件

(6)楚雄川滇金丝桃总黄酮含量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 (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原料处理
    2.2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2.3 总黄酮的定量分析
        2.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2 川滇金丝桃总黄酮提取
    2.4 提取条件的单因素实验
        2.4.1 乙醇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4.2 浸提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4.3 浸提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4.4 液料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酮定性检验结果
    3.2 提取条件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3.2.1 乙醇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2.2 浸提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2.3 浸提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2.4 液料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7)药用远志的结构发育与主要药用成分积累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药用远志的研究概况和进展
    第一节 远志的原植物及本草考证
        一、远志属药用植物
        二、远志原植物
        三、远志的本草考证
    第二节 远志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一、远志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二、生态学特性研究
        三、种子研究
        四、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五、组织培养研究
    第三节 远志化学成分研究
        一、皂苷类
        二、口山酮
        三、寡糖酯类
        四、生物碱
        五、多糖
        六、其它成分
        七、指纹图谱的研究
    第四节 远志的药理作用
    第五节 远志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
    第六节 远志资源状况及药材质量评价的研究
        一、资源状况
        二、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三、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第七节 远志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一、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第一节 研究材料
        一、解剖学与组织化学研究材料
        二、植物化学研究材料
        三、主产区不同产地研究材料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植物解剖学方法
        1.形态指标的测定
        2.叶表皮制片
        3.石蜡切片法
        4.薄切片法
        5.超薄切片法和电子显微镜观察
        6.扫描电镜观察法
        二、组织化学方法
        1.三萜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
        2.口山酮的组织化学定位
        3.脂类物质的组织化学定位
        4.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
        三、植物化学方法
        1.远志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2.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3.多糖的含量测定
        四、细叶远志不同产地土壤理化性状测定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细叶远志植株的形态结构特征
        一、细叶远志茎、叶的形态结构
        二、细叶远志根的形态结构
        三、细叶远志花和果实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 细叶远志根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一、细叶远志根的发育
        1.根尖及其组织分化
        2.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3.根的次生生长和早期的次生结构
        4.不同年龄主根结构的比较解剖
        二、主根的生长动态
    第三节 细叶远志茎叶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一、茎的发育
        1.茎尖及其组织分化
        2.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3.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二、叶的发育
        1.原分生组织阶段
        2.初生分生组织阶段
        3.叶的结构
    第四节 细叶远志营养器官中主要药用成分的组织化学定位
        一、三萜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
        二、口山酮的组织化学定位
        三、脂肪油的组织化学定位
        四、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
    第五节 细叶远志根中皂苷积累组织超微结构特点
        一、根中积累皂苷组织的超微结构特点
        二、根皂苷积累组织的细胞化学定位
    第六节 细叶远志营养器官中远志总皂苷的含量比较和动态变化
        一、营养器官中远志总皂苷含量的比较和动态变化
        二、营养器官中远志总皂苷产量的比较
    第七节 细叶远志根中皂苷积累部位及生长发育过程中远志皂苷元的积累动态
        一、远志皂苷元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二、根的不同部位总皂苷和皂苷元的含量比较
        三、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发育阶段远志根中远志皂苷元的积累动态
        四、不同生长年限及不同发育阶段远志根中远志皂苷元总量的比较
    第八节 主产区不同产地远志药材的主要差异及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子
        一、细叶远志栽培情况
        二、主产区不同产地细叶远志药材的比较
        1.主产区不同产地细叶远志外观形态特征的比较
        2、主产区不同产地细叶远志药材中皂苷元和多糖含量比较
        三、细叶远志不同产地的主要环境因子特点及其与主要药用成分的相关性
    第九节 卵叶远志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组织化学定位
        一、卵叶远志营养器官的结构
        1.根的结构
        2.茎的结构
        3.叶的结构
        二、花器官的形态特征
        三、营养器官中药用成分的组织化学定位
        1.三萜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
        2.口山酮、脂肪油和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
    第十节 卵叶远志营养器官中远志皂苷元含量的动态变化
        一、营养器官中远志皂苷元含量的动态变化
        二、根中不同部位远志皂苷元的含量比较
    第十二节 细叶远志和卵叶远志药用部位——根的比较
        一、根的形态及性状比较
        二、根的内部结构和皂苷的积累贮藏部位比较
        三、根中远志皂苷元的百分含量比较
        四、根中远志皂苷元的产量比较
第四章 讨论和结论
    第一节 总结和讨论
        一、细叶远志和卵叶远志营养器官和花器官的发育及结构的特点
        1.根的发育及结构的特点
        2.茎叶的发育和结构特点
        3.花的结构特点
        二、细叶远志和卵叶远志营养器官的结构与主要药用成分积累的关系
        1.两种远志营养器官中药用成分的组织化学定位
        2.细叶远志根中皂苷积累组织的超微结构及皂苷的细胞化学定位
        3.两种远志营养器官中皂苷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
        4.细叶远志根的结构发育与皂苷积累的关系
        三、细叶远志和卵叶远志药用部位——根的比较及其实践意义
        1.两种远志的根比较
        2.栽培和野生细叶远志根的比较
        四、主产区不同产地远志的药材比较及其主要环境因子特征分析
        1.不同产地的远志药材比较
        2.远志不同产地的主要环境因子特征分析
    第二节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EXPLANATION OF PLATES
图版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主持参加的科研课题和参加的学术会议
致谢

(8)贯叶连翘粗提物中金丝桃素的分离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贯叶连翘概况
        1.1.1 贯叶连翘本草考证
        1.1.2 贯叶连翘的资源分布
        1.1.3 贯叶连翘的主要化学成分
        1.1.4 贯叶连翘的药学研究进展
    1.2 金丝桃素研究进展
        1.2.1 金丝桃素的结构及性质
        1.2.2 金丝桃素的存在及分布
        1.2.3 金丝桃素的主要药理作用
        1.2.4 金丝桃素的分析方法研究
        1.2.5 金丝桃素的制取方法
        1.2.6 金丝桃素的开发与市场前景
    1.3 分子印迹技术研究进展
        1.3.1 分子印迹技术的起源与概况
        1.3.2 分子印迹技术理论
        1.3.3 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进展
        1.3.4 分子印迹技术的未来发展
    1.4 课题的意义、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分子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计算机模拟
    2.1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基本理论
        2.1.1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过程
        2.1.2 模板-功能单体复合物与MIP的亲和性与选择性
    2.2 金丝桃素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计算模拟的研究
        2.2.1 分子结构的优化
        2.2.2 相互作用能的计算
        2.2.3 预组装体系化学平衡的计算
        2.2.4 结果与讨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子印迹技术分离纯化金丝桃素的研究
    3.1 金丝桃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3.1.1 实验部分
        3.1.2 结果与讨论
    3.2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LC法测定贯叶连翘粗提物中金丝桃素的含量及其稳定性研究
    4.1 TLC法测定贯叶连翘粗提物中金丝桃素的含量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方法与结果
    4.2 金丝桃素稳定性研究
        4.2.1 实验部分
        4.2.2 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题录

(9)长柱金丝桃抗抑郁作用实验研究及挥发油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综述部分
    一 长柱金丝桃概况
        1 别名
        2 释名考订
        3 来源
        4 原植物
        5 鉴别
        6 生境分布
        7 种植栽培
        8 采收加工及药材性状
        9 化学成分
        10 性味与功效
        11 主治用法与用量
        12 其他用途
        13 注述
    二 抑郁症概况
        1 什么是抑郁症
        2 从中医看抑郁症
        2.1 病因、病机
        2.2 郁症文献摘录
        2.3 郁症与肝的关系
        2.4 郁症中医症候之百家争鸣
        2.5 抑郁症中医、中药治则
        3 抑郁症现代医学研究
        3.1 抑郁症机理实验研究
        3.2 抑郁症西医、西药治则
第二章 实验部分
    一 长柱金丝桃抗抑郁作用实验研究
        1 长柱金丝桃抗抑郁作用实验剂量的确定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论
        2 长柱金丝桃水煎液抗抑郁作用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3 长柱金丝桃抗抑郁作用有效部位的初步筛选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4 长柱金丝桃的急性毒性实验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二 长柱金丝桃挥发油成分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GC-MS分析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思考与讨论
    一 金丝桃属植物共有特性与其抗抑郁作用的中医理论基源初探
    二 抗抑郁实验动物模型的思考及实验注意
    三 挥发油与抗抑郁作用
    四 黄酮类成分与抗抑郁作用
    五 文献报道长柱金丝桃毒性及思考
    六 灾后抑郁症防护与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川东獐牙菜(口山)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川东獐牙菜研究进展
        1.1.1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1.2 川东獐牙菜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2 口山酮研究进展
    1.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1.3.1 超临界流体
        1.3.2 SFE 的特点
        1.3.3 SFE 在中草药中的应用
    1.4 小结与讨论
2 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的提取新工艺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2 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提取最佳工艺研究
        2.2.1 正交实验设计
        2.2.2 正交实验结果
        2.2.3 数据分析
        2.2.4 工艺验证
    2.3 乙醇提取工艺
    2.4 丙酮提取工艺
    2.5 小结与讨论
3 川东獐牙菜口山酮类成分标准品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 提取、分离与纯化
    3.3 薄层色谱图(TLC)
        3.3.1 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的TLC
        3.3.2 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的TLC
    3.4 HPLC 检测
        3.4.1 HPLC 检测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
        3.4.2 HPLC 检测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
    3.5 结构确认
        3.5.1 化合物A 的结构确认
        3.5.2 化合物B 的结构确认
    3.6 小结与讨论
4 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4.1 川东獐牙菜药材中总口山酮的含量测定
        4.1.1 仪器与试药
        4.1.2 方法与结果
    4.2 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含量测定方法
        4.2.1 仪器与材料
        4.2.2 方法和结果
    4.3 小结和讨论
5 超临界 CO_2萃取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指纹图谱研究
    5.1 仪器与材料
    5.2 方法和结果
        5.2.1 药材粉碎度
        5.2.2 色谱条件
        5.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5.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2.5 方法学考察
        5.2.6 川东獐牙菜总口山酮样品指纹图谱模式标准的建立
    5.3 小结与讨论
6 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代谢动力学研究
    6.1 材料与仪器
    6.2 实验内容与结果
        6.2.1 给药方式与血样的采集
        6.2.2 血样的处理
        6.2.3 血样测定
        6.2.4 实验结果
    6.3 讨论
7 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激动 GLP-1 受体作用研究
    7.1 材料和方法
        7.1.1 药品和试剂
        7.1.2 仪器
        7.1.3 质粒构建
        7.1.4 稳定细胞株的建立
        7.1.5 酶报告基因表达量检测
    7.2 实验结果
        7.2.1 酶表达时间的确定
        7.2.2 孔板接种细胞数目的确定
        7.2.3 Bright Glo 试剂用量的确定
        7.2.4 GLP-1R 受体细胞株内内源性干扰检测
        7.2.5 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DMB)激动GLP-1 受体效果
    7.3 讨论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A 化合物结构分析谱图
    B 去甲基雏菊叶龙胆酮标准物质标准
    C 1,8-二羟基-3,7 二甲氧基口山酮标准物质标准
    D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近无柄金丝桃中的口山酮类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 [1]多蕊金丝桃化学成分研究[D]. 李会娜. 安徽大学, 2021
  • [2]星萼金丝桃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研究[J]. 纪圆圆,Adam Negrin,Edward J Kennelly,龙春林. 中国中药杂志, 2018(18)
  • [3]白花酸藤果与匙萼金丝桃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D]. 刘健. 大理大学, 2018(01)
  • [4]两种金丝桃属植物中多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D]. 张小飞.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01)
  • [5]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D]. 田文静. 沈阳药科大学, 2015(01)
  • [6]楚雄川滇金丝桃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 陆学明,李雪玲,安洋,王振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3(03)
  • [7]药用远志的结构发育与主要药用成分积累关系的研究[D]. 滕红梅. 西北大学, 2009(08)
  • [8]贯叶连翘粗提物中金丝桃素的分离纯化研究[D]. 杨李. 山西大学, 2008(04)
  • [9]长柱金丝桃抗抑郁作用实验研究及挥发油成分分析[D]. 杨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01)
  • [10]川东獐牙菜(口山)酮的研究[D]. 张有理. 重庆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近无柄的金丝桃中的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