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瓜的栽培要点

金丝瓜的栽培要点

一、金色西葫芦的栽培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王姣莹[1](2021)在《农旅融合视角下的陕西省合阳县王村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完善,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步入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农业依然事关国计民生,成为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和压舱石,如何破解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围绕生产、生活、生态问题的持续改善和永续发展,探索基于三农发展的复合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及科技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继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基于脱贫攻坚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步伐,乡村振兴已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完成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有赖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善乡村风貌,增强乡村魅力,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乡村发展。因此,进行农旅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和规划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陕西合阳县王村镇为研究对象,在对王村镇农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王村镇的生产条件、优势资源进行了现代农业规划和农旅融合模式的研究。基于研究成果,进行了王村镇农旅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规划的具体实践,研究结论如下:1、现状调查表明,王村镇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有:(1)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人数占劳动力的52.8%,农业吸引力不足,以土地流转或集中为核心的规模化、现代化生产将成为必然;(2)粮食作物生产约占总种植面积的50.2%,果树、蔬菜、中草药等种植仍然以散户种植为主,缺乏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及产业升级空间巨大;(3)畜牧业生产主要以猪和鸡为主,且主要集中在个别村,从种养殖互补均衡的角度来看,未来规模化的畜牧业发展十分必要,也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4)二三产业基础薄弱,缺乏产加销一体化的优势支柱产业;(5)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有干旱、缺乏生产技术指导、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等。在农旅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对农旅资源认识不足、开发不力,以及农旅开发尚未真正起步。2、案例研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有:(1)现代农业发展有赖于规模化经营的支柱产业及合理的产业布局,并建立三产联动的产业链体系;(2)科技引领与农旅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3)田园综合体等综合性农业项目有利于促进农旅融合发展;(4)乡村村落旅游开发的关键在于盘活宅基地等乡村资产;(5)依托农业生产过程开发农旅项目不失为低投入、低影响开发农业旅游的最佳途径。3、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对其的科学认知基础上,除了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等特点外,还应该是顺应现代化建设变革生产关系的农业;具有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高度的农业;具有现代科技引领的技术体系的农业;复合的农业模式与格局的农业。4、现代农业规划路径主要包括:确立“三农”目标定位,明晰现代农业基本构架,革新现代农业管理模式,健全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完善现代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驱动力,重视应对5G时代的农业格局。在规划策略上应注重:立足城乡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协同决策,三产联动的多元化产业布局,致力促进乡村繁荣的长远事业等。5、农旅融合应因地制宜,根据资源合理开发农旅项目,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主要有:村落游憩拉动模式,旅游景点拉动模式,特色产业农旅模式,观光农园农旅模式,科技示范农旅模式,趣味农业农旅模式,康养康体农旅模式。6、围绕王村镇各区域的资源、产业现状、技术力量和转型的容易程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地探索了其现代农业产业开发和产业布局。王村镇农旅产业开发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科技示范农旅项目开发、农业观光园项目开发、花木主题园项目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和村落休闲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7、在王村镇进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具体实践中,形成了“一心、一廊、两轴、两带、一样板、八园、九基地”的规划方案,并对重点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从农旅融合的视角,提出了改造提升民居建筑和村落环境,构建特色旅游主题村的规划建议。最后针对王村镇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从沟壑生态治理、防护林体系构建、道路绿化规划方面对王村镇进行生态景观提升。

丁艳[2](2020)在《汉语植物词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植物词语是汉语词汇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较大的语义场。众多植物词语在传达自身的概念意义之外,还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成为富含民族文化意义的“能指”词。植物词语不仅是解读民族文化的一种媒介,也成为探索语言与思维关系的重要途径和出口。本文选择汉语植物词语(包括用来称说植物的名词和以植物名为构词语素构造的词语)为研究对象,以汉语相关权威字典、词典及综合性语料库中的植物词语为语料,依据传统语言学、文化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知识对植物词语从命名、语义等语言层面以及认知、文化等角度进行全面而系统地研究。文章对汉语植物词的命名理据、意义构成、意义衍变特别是具有文化义的植物词语的语义特点及表现、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和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植物词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微观的描写与宏观的分析,深入探讨语言认知机制和社会文化在植物词语意义及植物隐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旨在揭示植物词语一般特点的同时探索其所具有的独特性,勾勒出汉语植物词语系统的基本面貌;并希望借助某一类词语聚合的研究,从词汇层面上探讨一个民族的语言现实与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思维方式之间的联系。论文的研究目标为:从植物名出发,分析植物词命名理据的类型和命名的特点,探讨植物概念获得名称的依据与理由以及它们在词义特征中的具体表现;分析植物词语的意义构成和语义特征,探讨社会文化对语义产生及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从认知角度分析隐喻在植物词语词义演变过程中的作用,探讨词义的演进与隐喻的认知机制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研究,有如下发现:汉语植物词语的命名理据多源,它们多方面揭示出植物词的词义特征并反映出植物的某种特点,呈现出类比性和具象性等比较突出的文化特征。汉语植物词语的词义具有复杂性和丰富性,既有客观词义,也有主观词义,是植物概念义和深层附加义的双层叠加,词义蕴涵的民族文化色彩浓厚。植物词语文化涵义的产生和理解是建立在植物自身的特征属性和文化模式(包括社会历史文化形式、习俗生活形式、心理文化形式)与认知模式(隐喻或转喻)的基础之上,并反映出民族文化和历史的信息。隐喻的认知机制是植物命名的重要依据和途径,植物的隐喻命名从属于与植物相关的基本概念隐喻,反映出人类认知事物的过程和规律;隐喻也是植物词语词义发展的内在心理机制,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植物词语的语义,以相似性(或相关性)为联结点,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途径实现了语义的衍生和拓展。汉语植物隐喻涉及的层面极广,模式多样且特色鲜明。这些独具特色的植物隐喻模式是特定文化影响下的必然产物,与特定的文化模式相适应。植物词语词义的演进与隐喻(包括转喻)的认知方式及其被用于语言交流的社会文化三位一体、密不可分。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对汉语植物词语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学术回顾;分析论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说明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一章汉语植物词的命名。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植物词的命名理据进行分析和归类;在此基础上探讨汉语植物词的命名特点,同时对植物词中的异名同名现象进行了描写和解释,并从语言的内外部因素分析产生植物词异名现象的深层原因。第二章汉语植物词语的语义分析。植物词语的语义构成包括理性义、语法义和文化义。根据自身研究需要,重点分析植物词语理性义和文化义两个方面。通过索解植物词语语素义与词义之间的内在关系,阐明植物词语理性义的直接性、间接性的语义表现和产生原因;阐释植物词语文化义的语义特征,指出植物词语文化义的语义来源和产生途径;通过对比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系统中植物词语的语义模式,探讨不同语言系统中植物词语的意义对应模式,分析引起这种语义模式差异的原因。第三章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认知。隐喻是植物命名的一种重要依据,也是用来描述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植物隐喻化认知表现在植物名的隐喻化上,也表现在借植物的隐喻含义来映射反映非植物域的某一概念上。论文从两个方面即汉语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和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来分析植物词语的隐喻系统和隐喻文化认知,指出在植物词语语义演变的过程中,隐喻起着重构、联想和转移的认知作用。同时,文章在深入考察植物隐喻特点的基础上也指出了汉语植物隐喻生成的动因。第四章汉语植物词语的物质文化映射。意义作为一种概念系统,基于人们的认知模式而存在,词义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人们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的限制,也受到社会文化、民族心理、生态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章从文化的物质层次挖掘植物词语反映的古代生产生活以及植物词语对饮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映射,通过词语所蕴涵的民族文化信息的微观解读,探讨词语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第五章汉语词语的精神文化观照。植物词语不仅可以反映物质文化,有些更是精神文化下的言语结晶。植物词语蕴涵着独特的礼俗文化色彩,并烙有礼俗文化的鲜明印迹。蕴含于植物词语中的大量礼俗事象,折射出汉民族的一些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植物词语也映照出民族价值观念,人们以花草树木为载体,抒发了对高尚精神人格的赞美与追求,彰显出人与自然物我相融的情感体验与共鸣,也折射出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要求。结语。对论文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总结,指出文章的创新之处,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和完善的方向。

杨晶[3](2019)在《古巴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古巴的绿色发展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探索历程引起国内外学者,特别是西方左翼学者的关注。殖民破坏、大国依赖、单一种植等因素是导致革命胜利前古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美国长期封锁和苏东剧变加剧古巴生态环境问题。面对脆弱的生态系统、短缺的资源供给等困境,工业化程度尚且不高的古巴果断放弃传统的工业化农业模式,历经基础铺设、框架建立以及自我转型等发展过程,探索出一条自给自足的绿色发展之路。古巴在绿色发展方面的主要经验包括:在农业方面,打造具有古巴特色的永续栽培模式;在工业方面,实施石油替代计划并对垃圾及废弃物进行可再生处理;在劳动关系方面,重建粮食生产体系中的劳动关系;在社会发展方面,重视绿色医疗、绿色教育和绿色旅游的建设。古巴的绿色发展具有如下特色: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三是以政府为主导。经过多年努力,古巴的绿色发展实践取得显着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普遍改善,有效促进了国内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古巴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就,也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但古巴仍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领导层更迭、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不够协调、与美国复杂且不稳定的外交关系等,这些都是古巴当前需要应对的困境。古巴的绿色发展既是基于本国实际进行的生态环境治理,也是一种促进国家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向国际社会展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路径,也为不同制度国家提供一种生态环境治理范式。不过,古巴的绿色发展模式并不稳定和成熟。古巴现有的经济水平限制了绿色发展的进一步转型,古巴的绿色发展尚缺乏深度的理论思考与制度建构。古巴的国情及其社会主义发展程度与我国差异不小,绿色发展水平不同,但其在都市农业、永续栽培模式、公众环境意识培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在绿色城市建设、绿色农业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教育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赵俊琴[4](2019)在《推进山西省文水县特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2019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积极发展果蔬、食用菌、杂粮、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产业。侧重于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创响特色产品品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以及从构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方面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等要求。山西省和文水县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发展特色农业,构建三大农业体系的要点。特色农业借助其特点,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发挥出其独具魅力的价值,将为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农业持续发展和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提供强劲的助力和重要作用。本文以山西省文水县特色农业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明确研究思路、总体结构,通过实地走访、深入调研、检索数据、参考年鉴、学习政府的报告资料,了解山西省文水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发展现状。建立文水县特色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项指标的占比情况,从生产、经营、经济、社会和生态五方面,综合分析文水县特色农业发展趋势。总结出山西省文水县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品牌化建设亟待加强,科技服务贡献不足,特色农业发展投入不足,农产品品质需要加强的问题,并提出山西省文水县特色农业发展策略和建议。本研究将对提升山西省文水县特色农业发展的水平,推进农业完成现代化进程和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助益。

陈菊芳[5](2018)在《浙中地区大棚早熟西葫芦——菜豆一年二熟绿色高效栽培模式》文中指出导读:浙中地区采用大棚早熟西葫芦—菜豆一年二熟绿色高效栽培模式,开展西葫芦越冬栽培,上市期早,病虫害少,消费者喜欢,效益较好,667 m2产量5 000 kg以上,产值1.0万1.2万元,利润0.8万1.0万元;秋菜豆上市正逢高山菜豆落市,效益不错,667 m2产量2 400 kg以上,产值1.2万1.4万元,利润0.9万1.1万元。

马欣[6](2018)在《基于花卉习性及经济性的盘锦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是花卉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的必然产物,其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及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提速,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目标,这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条件。但是目前我国针对花卉产业园的规划设计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设计中对于产业园内花卉植物本身的习性和经济性的融入性缺乏,同时在与其他产业融合方面也较为欠缺,因此开展相关的研究探索非常必要。盘锦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定位是成为一个集新品种选育、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的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栽培技术为一体的示范区,具有学术交流、科普推广、农业旅游经营等多项功能,是国际先进、国内一流、以高档盆花、露地花卉和苗木生产为主的全方位高科技示范园。本文通过前人关于花卉产业园的设计中研究成果,特别是基于花卉习性及经济性方面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对基于花卉习性和经济性方面的产业园设计相关的理论进行归纳,同时,汲取国内外在花卉产业园设计方面相对较为成功的案例,分析其在地域特征、主打品种的习性及经济性等方面的优秀分析方法,从而明确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基本理论依据,进行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此外还需要归纳总结目前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及市场规律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并在对产业园建设的优势劣势及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结合基于花卉习性及经济性,重点对盘锦欣禾现代花卉产业园的功能分区及项目策划进行规划设计。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结论认识:首先结合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出我国目前花卉产业发展前景;其次通过对国内外实际案例的分析,结合盘锦地区的区位环境等实际条件出发,分析其进行花卉产业园建设的优劣势、机遇及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思路及设计模式;最后依据确立的规划设计模式,结合花卉产业园区的各方面属性特征,对产业园的功能区进行划分和分类设计,形成其相应的景观体系。从花卉的习性及经济型两个发面出发,具体分析两个方面在实际项目中应用的方式及方法。

宋炳良[7](2016)在《双城市张家湾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规划研究》文中提出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将人们长期置于烦躁与焦虑之中,城市中的生活环境也悄然无息的日渐恶化,人们的身心健康被蒙上一层阴影。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够远离都市的喧闹、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休闲农场日趋成为了人们旅游胜地的首要选择。休闲农场的快速兴起及发展,引起了其景观的相互模仿。在东北寒冷地区,休闲农场不但受到地域气候条件的影响,其景观规划研究滞后;而且还受到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其景观规划缺乏新意与特色。因此,将寒冷地区的地域特色与休闲农场的景观规划充分融合,这对于寒地生态环境的平衡、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整体化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作为研究目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的规划策略体系。通过指导张家湾休闲农场景观的建设,将理论带入实践。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休闲农场、寒地特色景观概念的分析,明确了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的概念,并对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要素进行深度解读,归纳了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的特征,强调了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的功能。(2)通过对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的主题定位和功能定位,增加对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内涵更为深入的认识。(3)提出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规划原则:尊重自然环境、融合寒地文化、体现以人为本、营造多样氛围。依据原则及规划中的应用方式,为后续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规划策略体系打好基础。根据景观生态学、环城游憩带、农业区位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建立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规划理论的框架。(4)总结出适合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的规划策略,从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景点规划、景观要素专项规划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并提出具体应用操作要点。(5)以张家湾休闲农场景观规划为例。在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规划策略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提出项目的景观定位,并进行具体规划。通过理论结合实践,验证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规划策略的可行性。

万凌纬[8](2016)在《农业景观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脚步的推进,城市中的绿地规划与设计越来越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与责任。传统的观赏性园林景观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农业景观作为一种新兴的景观设计类型,不仅能满足城市绿化造景的需求,还能改善城市食物生产、经济运作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对农业景观相关理论及历史全面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本文系统分析了农业景观设计过程中值得向当代农业学习借鉴的方面,并形成较为完善的逻辑结构。这对今后的农业景观设计有着非常有益的指导作用。此外,本文实地考察了国内设置农业景观的公园,对其中的农业景观设计内容进行了拍照、测绘等调研方法,并对其设计手法、借鉴元素、造景理念做了详细的分析,以验证文中推演的借鉴逻辑的完善性。同时对案例中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列举,从而避免在今后的设计中存在同样的疏漏。本文还针对城市居民设计了相关的调研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得到市民对农业景观的真正需求。根据大量样本的统计,设计师在设计中可以从容安排农业景观在公园设计中的布局、功能、特色等具体内容,结合场地现状条件与要求使农业景观的功能最大化。最终,文章通过“大爱公园”的实践案例落实前文的理论要点,将农业景观真正实践出来,并从中得到相应的问题反馈,以辅助理论的最终调整与完善。

Tony Lord,叶彬彬,任栩辉,刘青林[9](2015)在《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文中指出花园成功建造的关键在于植物配置,本文介绍花园建造过程中,场地评估(包括土壤、气候、现有植物、方位等),植物选择(依据种植风格,打理花园的时间与精力,从成功配置中积累的素材等),以及如何根据所选植物的形态质感、生活习性、色彩搭配、季相规划、化感作用以及英国皇家园艺最佳园林植物等因素协调配置,最后指出种植与养护过程中可能的问题并且提出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全面解析成功的花园植物配置各阶段的技艺,并针对不同配置要点佐以实例植物搭配。

李昕升[10](2015)在《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文中指出南瓜起源于美洲,学名Cucurbitamoschata,Duch.,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性草本植物。南瓜在中国的产地不同,叫法各异,南瓜无疑是该栽培作物最广泛的叫法。南瓜是中国重要的蔬菜作物,是中国菜粮兼用的传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经由欧洲人间接从美洲引种到中国,已有500余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是世界南瓜的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南瓜的栽培面积很广,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产量颇丰,南瓜除了作为夏秋季节的重要蔬菜,还有诸多其他妙用。本研究属于农业史(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的研究范畴,以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重点分析南瓜的起源、世界范围的传播、品种资源、名称考释,中国引种的时间、引种的路线、推广的过程、生产技术的发展、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引种和本土化的影响等,力求全方位、动态的展现南瓜在中国引种和本土化的全貌。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科学(GIS)技术的运用,尽可能地将历史时期南瓜种植分布情况地图化,以便更清晰、直观的呈现南瓜种植的时空演变。顾名思义,“引种”是指美洲作物南瓜从域外引种到中国,包括引种的时间、路径、过程等相关问题。“本土化”则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推广本土化,南瓜从引种到中国以后,通过多种方式、路径在中国推广,从最初引种的东南沿海、西南边疆推广到各大地区,并逐步覆盖全国,南瓜的推广本土化过程不但使南瓜在全国迅速普及,而且也导致南瓜主要种植区发生了时空的变迁,推广本土化最为重要,南瓜很快成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作物,推广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基本完成;第二,技术本土化,虽然南瓜的生产技术与加工、利用技术在美洲历史悠久,但是没有随着南瓜引种到中国而一同传入,完全是中国劳动人民在传统瓜类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南瓜生产技术体系和加工、利用技术体系,技术本土化最为复杂,在明清时期达到高潮,民国以来继续发展,改革开放之前基本完成;第三,文化本土化,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精神层面狭义的文化,南瓜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从南瓜民俗的兴起,到南瓜文学的传播,再到南瓜精神的扩散,南瓜文化从属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文化本土化最为深入人心,是当今国人不知南瓜为域外作物的重要心理原因,文化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发展最快,达到了高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乃至到了今天都从未停止。推广本土化、技术本土化和文化本土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研究也主要从这三个层面展开。美洲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南瓜的起源中心,南瓜在美洲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前哥伦布时代,南瓜已经是美洲印第安农业的主要农作物,对南瓜的生产和利用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南瓜随着欧洲向美洲殖民、探险、宗教传播的高潮,先传入欧洲,并经由欧洲人之手传遍世界各地。中国可能是在16世纪初期由葡萄牙人首先引种到东南沿海,稍晚西南边疆也独立从印度、缅甸一带引种南瓜。由此,南瓜迅速在中国内地推广,南瓜与其他美洲作物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除了个别省份基本上都是在明代引种的,17世纪之前,除了东三省、台湾、新疆、青海、西藏,其他省份南瓜栽培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入清以来南瓜在各省范围内发展更加迅速,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逐渐成为南瓜主要产区。新中国成立之后,南瓜产业发展有序而规范,文革时期南瓜生产进入停滞期,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南瓜产业才再次焕发生机,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南瓜的生产和发展在改革开放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说明科学技术才是推动南瓜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南瓜拥有丰富的基因库,品种、形态非常多样,生物多样性极其突出,堪称“多样性之最”,因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南瓜称谓混乱、名实混杂,以及正名与别称长期共存的现象,对南瓜的名称进行考释,可以理清其命名原由等问题。同时,南瓜与同为南瓜属的美洲同源作物笋瓜、西葫芦的对比以及对南瓜的品种资源的梳理,都有助于更准确的认识南瓜本土化过程。南瓜传入中国不久,劳动人民便通过认真观察、总结,创新出了关于的南瓜的选种育种、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的一整套栽培技术体系,以及贮藏、食用、药用和饲用等多方面的南瓜加工、利用技术体系,体现了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我国传统农业的包容性,这些关于南瓜的技术经验和基本成就,对于现代南瓜生产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是我国重要的农业遗产。即使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南瓜技术成就,受现代自然科学影响越来越深,也还是能看出传统技术深深的烙印。南瓜是美洲作物中的“急先锋”,引种和本土化速度为美洲作物之最,有着深刻的动因:前提因素是自然生态因素(生态适应性、生理适应性),最重要因素是救荒因素,移民因素是加速因素,经济因素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因素且作用越来越大,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南瓜引种和本土化产生了诸多影响,意义深远:对救荒、备荒的影响是南瓜在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影响,在全国任何地区均是如此,养活了无数的人口;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蔬菜作物结构,完善了传统农业种植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是对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影响,历史上就从来不乏依靠南瓜牟利的人群,如今,南瓜产前—生产—加工—市场,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构成了南瓜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晚明以降南瓜就一直是重要的中药材,不但充实了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更在救死扶伤方面建树颇多,对传统医学影响很大;最后便是对文化的影响,南瓜文化丰富多彩,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多样的文化符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二、金色西葫芦的栽培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色西葫芦的栽培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农旅融合视角下的陕西省合阳县王村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历史机遇
        1.1.2 客观要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关于现代农业的研究
        1.3.2 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
        1.3.3 关于农旅融合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1.4.2 文献研究法
        1.4.3 调查研究法
        1.4.4 案例研究法
        1.4.5 实践验证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王村镇概况及农业现状分析
    2.1 王村镇概况
        2.1.1 区位交通
        2.1.2 自然概况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1.4 自然资源
        2.1.5 文化资源
    2.2 王村镇农业现状调查分析
        2.2.1 劳动力人口现状调查
        2.2.2 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2.2.3 制约农业生产因素调查
    2.3 王村镇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3.1 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
        2.3.2 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
第三章 案例研究
    3.1 日本“六次产业”战略——三产联动的农业
    3.2 杨陵五泉镇农业特色小镇——科技引领+农旅发展思路
    3.3 杨陵马家底乡村旅游民宿村——盘活乡村资产的农旅
    3.4 无锡田园东方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模式
    3.5 愉快的新西兰牧场之旅——日常生产过程旅游化的农旅
第四章 相关理论及策略研究
    4.1 现代农业的理论研究
        4.1.1 现代农业的内涵
        4.1.2 现代农业的再解读
    4.2 现代农业规划的理论及策略研究
        4.2.1 现代农业规划的内涵
        4.2.2 现代农业规划的相关理论探析
        4.2.3 现代农业规划的路径及策略
    4.3 农旅融合的理论研究
        4.3.1 农旅融合的内涵
        4.3.2 农旅融合的模式探析
第五章 王村镇农业资源与产业开发思路
    5.1 基于农旅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SWOT分析
        5.1.1 优势(S)
        5.1.2 劣势(W)
        5.1.3 机遇(T)
        5.1.4 挑战(O)
    5.2 基于王村镇资源的产业开发
        5.2.1 农业用地资源
        5.2.2 基于资源的开发思路
第六章 王村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具体实践
    6.1 规划总纲
        6.1.1 规划的指导思想
        6.1.2 规划依据
        6.1.3 规划原则
        6.1.4 发展目标定位
        6.1.5 阶段性发展目标
    6.2 规划方案及重点项目
        6.2.1 基本格局
        6.2.2 规划内容简介
        6.2.3 重点项目介绍
    6.3 乡村旅游规划
        6.3.1 村落休闲旅游项目开发
        6.3.2 农业延伸旅游项目开发
    6.4 生态景观规划
        6.4.1 沟壑生态治理
        6.4.2 防护林体系构建
        6.4.3 道路绿化规划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汉语植物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植物词语的界定
        一、选题缘由
        二、植物词语的界定与选取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传统训诂学对植物词语的研究
        二、植物词语文化内涵研究
        三、植物词语隐喻认知研究
    第三节 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一、研究意义与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三、语料来源
第一章 汉语植物词的命名
    第一节 汉语植物词命名理据的探求方法与类型
        一、植物词命名理据的探求方法
        二、植物词命名理据的类型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命名的特点
        一、理据多源,但命名单一
        二、选取事物最典型的特征进行命名
        三、命名具有类比性
        四、命名具有鲜明的具象性
    第三节 汉语植物词的异名与同名
        一、植物词的异名同实
        二、植物词的同名异实
第二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语义分析
    第一节 植物词语的理性义
        一、理性义的直接性及其表现
        二、理性义的间接性及其原因
    第二节 植物词语的文化义
        一、文化义的语义特征
        二、文化义的语义来源
        三、文化义的产生途径
    第三节 植物词语语义对应模式及成因
        一、植物词语的语义对应模式
        二、植物词语语义对应模式差异成因
第三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认知
    第一节 汉语植物概念的隐喻命名
        一、植物概念与植物隐喻命名的认知形成
        二、汉语植物名称的隐喻类型
        三、汉语植物名称的隐喻认知分析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的隐喻模式
        一、植物基本层次概念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二、植物构成部分概念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三、“人是植物”“事(物)是植物”概念隐喻为基础的隐喻模式
    第三节 汉语植物隐喻的特点及生成动因
        一、汉语植物隐喻的特点
        二、汉语植物隐喻的生成动因
第四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物质文化映射
    第一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古代的生产生活
        一、植物词语与古代的农业生活
        二、植物词语与古代的社会生活
        三、植物词语与古代其他生产活动
    第二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饮食文化
        一、植物词语与饮食生活
        二、植物词语与食事规仪
    第三节 汉语植物词语与中医药文化
        一、植物词语与药学典籍
        二、植物词语与药学理论
        三、植物词语与医食保健
        四、植物词语与涉医文学
第五章 汉语植物词语的精神文化观照
    第一节 植物词语的礼俗文化
        一、植物词语与古代传统礼仪
        二、植物词语与民风民俗
    第二节 植物词语的价值观念
        一、“君子之风”理想人格的赞颂与追求
        二、人与自然“物我相融”的情感体验与共鸣
        三、“德容兼备”古代社会的审美要求与反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3)古巴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起缘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相关概念阐释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及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第一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二、资本扩张与生态的对立
        三、城乡物质变换思想
        四、对“人类与自然的和解”的设想
    第二节 古巴共产党领导人的绿色思想
        一、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绿色思想
        二、劳尔·卡斯特罗的绿色思想
第二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当代世界生态环境问题
        一、资本主义国家生态环境问题
        二、社会主义国家生态环境问题
    第二节 古巴探索绿色发展的历史原因
        一、古巴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二、造成古巴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原因
第三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探索历程
    第一节 基础铺设时期
        一、社会主义初期政治建设
        二、社会主义初期经济建设
        三、社会主义初期社会文化建设
    第二节 框架建立时期
        一、生态环境保护法制框架确立
        二、生态领域科技研发获得发展
        三、公民环境意识教育持续推进
    第三节 自我转型时期
        一、“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
        二、科技领军发展阶段
        三、转型发展的意义
第四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主要经验与成效
    第一节 建立本土化的永续绿色农业
        一、引入都市农业的栽培模式
        二、实施有机替代的生态实践
        三、整合养分循环的空间体系
        四、恢复粮食生产的劳动关系
    第二节 注重可持续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寻求石油替代等可再生能源
        二、可再生系统和清洁能源利用
    第三节 绿色因素融入社会服务行业
        一、绿色医疗
        二、绿色教育
        三、绿色旅游
    第四节 古巴绿色发展取得的显着成效
        一、生态环境得到普遍改善
        二、国内经济社会恢复发展
        三、国际社会普遍赞誉认可
第五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二、强调社会公平正义
        三、注重资源内源式发展
    第二节 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
        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党建思想
    第三节 以政府为主导的古巴特色绿色建设
        一、搭建绿色理念框架
        二、制定系列法律法规
        三、设置奖惩监管机制
第六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不足及应采取的时代应对
    第一节 古巴绿色发展的不足
        一、古巴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古巴绿色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
    第二节 古巴绿色发展应采取的时代应对
        一、找准发展中的定位
        二、结合新时期的特色
        三、注重多元化的运用
第七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当代价值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古巴绿色发展的当代价值
        一、基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建设的绿色治理
        二、向国际社会展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路径
        三、为不同制度社会提供生态治理的新范式
    第二节 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借鉴
        一、都市农业对绿色城市建设的借鉴
        二、永续栽培实践对农业发展的借鉴
        三、环保意识与民众生态素养的借鉴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推进山西省文水县特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动态
    2.2 国内研究动态
    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3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3.1 研究的相关概念
        3.1.1 特色农业
        3.1.2 农业产业
        3.1.3 现代农业
    3.2 .研究的相关理论
        3.2.1 比较优势理论
        3.2.2 竞争优势理论
        3.2.3 规模经济理论
        3.2.4 产业布局理论
4 文水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发展现状
    4.1 文水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
        4.1.1 区位和交通
        4.1.2 地形地貌
        4.1.3 气候条件
        4.1.4 资源条件
        4.1.5 经济发展情况
    4.2 文水县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
        4.2.1 农业产业结构
        4.2.2 特色农业发展战略
        4.2.3 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4.2.4 特色农业发展特征
5 文水县特色农业发展分析
    5.1 构建特色农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5.1.1 特色农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内涵解释
        5.1.2 综合评价体系指标权重测算
    5.2 文水县特色农业发展分析
        5.2.1 数据来源
        5.2.2 特色农业发展的综合指数
        5.2.3 特色农业中龙头企业的经营绩效分析
    5.3 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3.1 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
        5.3.2 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5.3.3 品牌化建设亟待加强
        5.3.4 科技服务贡献不足
        5.3.5 特色农业方面的投入不多
        5.3.6 农产品品质亟需提升
6 推进山西省文水县特色农业发展策略和建议
    6.1 推进山西省文水县特色农业发展策略
        6.1.1 凸显特色农业发展功能
        6.1.2 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区建设
        6.1.3 以基地为引领的特色农业发展
        6.1.4 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6.2 推进山西省文水县特色农业发展建议
        6.2.1 强化特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6.2.2 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化程度
        6.2.3 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化建设
        6.2.4 提高特色农业科技服务贡献率
        6.2.5 增加特色农业投入
        6.2.6 培育典型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品质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5)浙中地区大棚早熟西葫芦——菜豆一年二熟绿色高效栽培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大棚早熟西葫芦越冬栽培要点
    1.1品种选择
    1.2整地施基肥
    1.3播种育苗和苗期管理
    1.4定植
    1.5大棚管理
    1.6病虫害防治
    1.7采收
2秋菜豆栽培要点
    2.1品种选择
    2.2土壤消毒、整地和施基肥
    2.3适时播种
    2.4直播, 及时查苗、补苗和间苗
    2.5及时搭架
    2.6加强肥水管理
    2.7病虫害防治
    2.8及时采收

(6)基于花卉习性及经济性的盘锦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2.1 花卉产业园相关概念
        2.1.1 花卉的概念
        2.1.2 产业园的概念
    2.2 花卉产业园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2 花卉引种驯化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产业经济理论
        2.2.5 主题公园理论
    2.3 国内外案例分析与启示
        2.3.1 海南荣丰花卉苗木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设计
        2.3.2 百里杜鹃花卉产业示范园规划设计
        2.3.3 荷兰库肯霍夫花卉公园
        2.3.4 案例对比分析
第3章 花卉产业园基地资料及SWOT分析
    3.1 规划设计背景分析
        3.1.1 规划设计意义
        3.1.2 现状条件分析
        3.1.3 规划范围
    3.2 基础资料分析
        3.2.1 自然条件概况
        (1)位置境域
        (2)地形地貌
        (3)气候条件概况
        (4)土壤概况
        (5)植被概况
        3.2.2 人文条件概况
        (1)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2)交通条件概况
    3.3 盘锦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建设的SWOT分析
        3.3.1 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建设的优势分析
        3.3.2 盘锦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建设的劣势分析
        3.3.3 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建设的机遇分析
        3.3.4 盘锦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建设的挑战
第4章 盘锦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
    4.1 规划设计理念、原则和依据
        4.1.1 规划设计理念
        4.1.2 规划设计原则
        4.1.3 规划依据
        4.1.4 规划设计策略
    4.2 规划设计定位
        4.2.1 指导思想
        4.2.2 总体定位
        4.2.3 建设发展目标
    4.3 基于花卉习性及经济性的功能分区及项目策划
        4.3.1 功能分区
        4.3.2 休闲项目策划
    4.4 景观分区规划
        4.4.1 资材市场规划设计
        4.4.2 主入口规划设计
        4.4.3 花卉专项园规划设计
    4.5 道路交通规划
        4.5.1 静态交通规划
        4.5.2 动态交通规划
    4.6 主题园区景观规划
        4.6.1 其他主题园区规划
        4.6.2 水系景观规划
        4.6.3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双城市张家湾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寒地旅游业问题的凸显
        1.1.2 相关政策的扶持
        1.1.3 休闲农业的蓬勃发展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的界定
        1.3.1 休闲农场
        1.3.2 寒地特色景观
        1.3.3 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
    1.4 国内外休闲农场景观规划研究概况
        1.4.1 休闲农场景观规划的理论研究
        1.4.2 休闲农场景观规划的实践研究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
2 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解读
    2.1 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要素
        2.1.1 自然景观要素
        2.1.2 人工景观要素
        2.1.3 文化景观要素
    2.2 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特征
        2.2.1 生产性与服务性
        2.2.2 观赏性与体验性
        2.2.3 娱乐性与教育性
        2.2.4 乡土性与特色性
    2.3 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功能
        2.3.1 农业生产功能
        2.3.2 生态保护功能
        2.3.3 参与体验功能
        2.3.4 康体健身功能
        2.3.5 科普教育功能
    2.4 本章小结
3 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规划策略体系
    3.1 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规划定位
        3.1.1 景观主题定位
        3.1.2 景观功能定位
    3.2 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规划原则
        3.2.1 尊重自然环境
        3.2.2 融合寒地文化
        3.2.3 体现以人为本
        3.2.4 营造多样氛围
    3.3 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规划理论
        3.3.1 景观生态学理论
        3.3.2 环城游憩带理论
        3.3.3 农业区位理论
        3.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3.5 循环经济理论
        3.3.6 民俗文化保护理论
    3.4 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规划策略
        3.4.1 总体布局
        3.4.2 功能分区
        3.4.3 景点规划
        3.4.4 景观序列组织
        3.4.5 景观要素专项规划
    3.5 本章小结
4 案例实践——张家湾休闲农场景观规划
    4.1 项目背景
        4.1.1 区位分析
        4.1.2 场地分析
        4.1.3 自然资源分析
        4.1.4 景观资源分析
        4.1.5 文化资源分析
    4.2 规划策略
        4.2.1 景观定位
        4.2.2 总体布局
        4.2.3 功能分区
        4.2.4 景点规划
        4.2.5 景观序列组织
        4.2.6 景观要素专项规划
        4.2.7 经济技术指标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农业景观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经济意义
        1.2.2. 社会意义
        1.2.3. 生态学意义
        1.2.4. 科技文化意义
    1.3. 存在的问题
        1.3.1. 研究仅限于宏观、中观层次
        1.3.2. 国内实践大多为社区农业经营探索
        1.3.3. 农业植物造景研究不足
    1.4. 研究内容
        1.4.1. 概念与历史的整理
        1.4.2. 农业景观设计手法
        1.4.3. 实际案例研究与实践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与归纳演绎
        1.5.2. 问卷调查
        1.5.3. 案例调研与规划设计实践
    1.6.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2. 农业景观历史与理论
    2.1. 基础概念及辨析
        2.1.1. 农业
        2.1.2. 农业景观
        2.1.3. 公园
        2.1.4. 相关概念及辨析
    2.2. 农业景观内涵及外延
        2.2.1. 农业景观基本元素
        2.2.2. 农业景观基本特性
        2.2.3. 农业景观与中国文化
    2.3. 农业景观相关理论与研究现状
        2.3.1. 农业景观美学研究现状
        2.3.2. 农业与古典园林研究现状
        2.3.3. 农业与现代城市
    2.4. 中国古典园林中农业景观的应用历史
        2.4.1. 生成期
        2.4.2. 转折期
        2.4.3. 全盛期
        2.4.4. 成熟期
        2.4.5. 成熟后期
        2.4.6. 小结
    2.5. 西方风景园林中农业景观的应用历史
        2.5.1. 古典文明时期西方园林
        2.5.2. 中世纪西方园林
        2.5.3. 文艺复兴时代西方园林
        2.5.4. 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
        2.5.5. 近代风景式园林
        2.5.6. 近现代景观与规划
        2.5.7. 小结
3. 农业景观在园林中的造景分析
    3.1. 中国古典园林中农业景观造景分析
        3.1.1. 基本要素
        3.1.2. 造景手法
        3.1.3. 审美对象
        3.1.4. 文化内涵
        3.1.5. 小结
    3.2. 西方风景园林中农业景观造景分析
        3.2.1. 基本要素
        3.2.2. 审美对象
        3.2.3. 借鉴手法
        3.2.4. 社会文化内涵
        3.2.5. 小结
    3.3. 现代农业景观要素总结
        3.3.1. 客观物质层面
        3.3.2. 生产技术层面
        3.3.3. 文化审美层面
    3.4. 本章小结
4. 当代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分析
    4.1. 国外案例分析
        4.1.1. 底特律都市农业广场(Lafayette Greens)
        4.1.2. 芝加哥植物园水果蔬菜园(Fruit & Vegetable Garden)
    4.2. 国内案例分析
        4.2.1. 北坞公园稻田景区
        4.2.2. 海淀公园“御稻流香”景区
    4.3. 本章小结
5. 问卷设计与调研
    5.1. 问卷设计
    5.2. 调研结果分析
        5.2.1. 单独问题的结果分析
        5.2.2. 自变量为年龄时的相关性分析
        5.2.3. 自变量为家庭收入的相关性分析
        5.2.4. 自变量为受教育程度时的相关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农业景观设计原则
    6.1. 独特美学意境
        6.1.1. 基本形态特色
        6.1.2. 意境组织
    6.2. 方便管理维护
        6.2.1. 方便景观日常管理
        6.2.2. 方便生产性植物的安全管理
        6.2.3. 方便对出租地块的管理与养护
    6.3. 生态节约
        6.3.1. 节约水资源
        6.3.2.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6.3.3. 物质能量内循环
    6.4. 延续发展历史文脉
        6.4.1. 挖掘场地原有农业文脉
        6.4.2. 体现中国传统农业文化
        6.4.3. 寻找当代农业精神
    6.5. 加强互动参与
        6.5.1. 体验式景观
        6.5.2. 寓教于乐,增多科教内涵
    6.6. 体现现代科技
        6.6.1. 运用当今科技成果
        6.6.2. 促进新品种的育种工作
7. 公园农业景观设计手法
    7.1. 区位与分布
    7.2. 规模大小
    7.3. 总体布局
        7.3.1. 规则式布局
        7.3.2. 自然式布局
        7.3.3. 混合式布局
    7.4. 景区分区
        7.4.1. 大田种植区
        7.4.2. 瓜田菜圃区
        7.4.3. 采摘果林区
        7.4.4. 租赁种植区
        7.4.5. 温室大棚区
        7.4.6. 交流市场
        7.4.7. 老人儿童活动区
    7.5. 轴线与道路
        7.5.1. 公园布局与轴线规划
        7.5.2. 道路分级及功能设置
        7.5.3. 道路铺装
    7.6. 种植设计
        7.6.1. 种植分类
        7.6.2. 季相设计
        7.6.3. 垂直绿化
    7.7. 水体灌溉设计
        7.7.1. 景观水体设计
        7.7.2. 农业作物灌溉设计
    7.8. 建筑小品
        7.8.1. 入口设计
        7.8.2. 建筑设计
        7.8.3. 设施小品设计
    7.9. 景名联额
    7.10. 活动参与
        7.10.1. 采摘劳作
        7.10.2. 科普学习
        7.10.3. 交流交换
        7.10.4. 节庆娱乐
    7.11. 本章小结
8. “大爱公园”农业景观规划设计实践
    8.1. 项目概况
        8.1.1. 区位定位
        8.1.2. 资源优势
        8.1.3. 场地现状
        8.1.4. 不利因素
    8.2. 设计原则
        8.2.1. 因地制宜
        8.2.2. 以农业为核心
        8.2.3. 加强科普参与
        8.2.4. 体现现代精神
        8.2.5. 注重生态环保
        8.2.6. 为老人儿童而设计
    8.3. 方案设计
        8.3.1. 整体规划
        8.3.2. 景观分区
    8.4. 本章小结
9. 总结与讨论
    9.1. 研究创新点
        9.1.1. 提倡新型的审美与设计理念
        9.1.2. 为现代景观设计扩充参与性范畴
        9.1.3. 继承发展公园设计手法
    9.2. 论文主要结论
        9.2.1. 农业景观设计元素的梳理与总结
        9.2.2. 农业景观在公园中的规划设计手法
        9.2.3. 农业景观进入城市的重要切入点
    9.3. 不足之处
        9.3.1. 调研案例类型单一
        9.3.2. 农业生产技术类知识总结不够
        9.3.3. 仅限于北京及周边地区
    9.4. 愿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农业景观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应用调查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9)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场地评估与植物选择
    1.1 场地评估
    1.2 植物选择
2 植物配置的要点
    2.1 植物的形态与质感
        2.1.1 植物形态
        2.1.2 植物质感
    2.2 植物的比例与尺度
    2.3 植物习性 (株型\生活型)
        2.3.1 种植规划中的植物习性
        2.3.2 不同生长习性的特点
    2.4 花园的色彩
        2.4.1 暖色调
        2.4.2 色彩浓度
        2.4.3 白色的植物
    2.5 季相规划
    2.6 化感作用
    2.7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最佳园林植物奖RHS Award of Garden Merit
    2.8 植物混色
3 种植与养护
    3.1 花坛和花境的种植
        3.1.1 根除杂草
        3.1.2 实用种植技术
    3.2 养护工作

(10)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四、基本结构与研究重点
    五、创新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南瓜的起源与传播
    第一节 南瓜在美洲的起源与传播
        一、美洲是南瓜的起源中心
        二、南瓜在欧亚的传播
    第二节 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径
        一、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
        二、南瓜传入中国的路径
第二章 南瓜的名实与品种资源
    第一节 南瓜名称考释
        一、南瓜的主要名称
        二、南瓜的其他别称
    第二节 南瓜属作物与南瓜品种资源
        一、南瓜与笋瓜、西葫芦
        二、南瓜的品种资源
第三章 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推广
    第一节 南瓜在全国的引种路线
    第二节 明清民国时期南瓜在各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一、南瓜在东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二、南瓜在华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三、南瓜在西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四、南瓜在西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五、南瓜在东南沿海的引种和推广
        六、南瓜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的生产和发展
        一、南瓜在全国的生产概况
        二、南瓜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章 南瓜生产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栽培技术的积累
        一、播种育苗
        二、定植
        三、田间管理
        四、病虫害防治
        五、采收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生产技术的改进
        一、选种育种
        二、播种育苗
        三、定植
        四、田间管理
        五、病虫害防治
        六、采收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生产技术的发展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五章 南瓜加工、利用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奠基
        一、贮藏
        二、食用
        三、药用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改进
        一、贮藏
        二、食用
        三、药用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六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自然生态因素
        一、生态适应性
        二、生理适应性
    第二节 救荒因素
        一、南方地区
        二、北方地区
    第三节 移民因素
        一、西南移民潮:“湖广填四川”与“改土归流”
        二、东南棚民潮:“客家棚民”与“江西填湖广”
        三、东北大移民:“招民开垦”与“闯关东”
    第四节 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
        一、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
        二、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的原因
    第五节 经济因素
        一、南瓜的相对经济优势
        二、南瓜加工、利用的经济优势
        三、南瓜其他利用方式的经济优势
第七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对救荒、备荒的影响
        一、全国性的救荒影响
        二、六大区的具体救荒影响
    第二节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改变了蔬菜作物结构
        二、影响了农业种植制度
    第三节 对经济的影响
        一、直接南瓜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二、南瓜子对经济的促进
        三、南瓜众多深加工产品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
        四、南瓜与养殖业发展
第八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科技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对传统医学的影响
        一、基本性状的描述
        二、同食相忌
        三、具体应用
    第二节 南瓜与文化
        一、南瓜精神
        二、南瓜民俗
        三、南瓜观赏文化
        四、南瓜名称文化
        五、南瓜饮食文化
    第三节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
        二、民国时期的文学创作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金色西葫芦的栽培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旅融合视角下的陕西省合阳县王村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研究[D]. 王姣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汉语植物词语研究[D]. 丁艳. 内蒙古大学, 2020(12)
  • [3]古巴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杨晶.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4]推进山西省文水县特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D]. 赵俊琴.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5]浙中地区大棚早熟西葫芦——菜豆一年二熟绿色高效栽培模式[J]. 陈菊芳. 长江蔬菜, 2018(15)
  • [6]基于花卉习性及经济性的盘锦欣禾现代花卉高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 马欣.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7]双城市张家湾寒地特色休闲农场景观规划研究[D]. 宋炳良. 东北农业大学, 2016(02)
  • [8]农业景观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万凌纬. 北京林业大学, 2016(09)
  • [9]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J]. Tony Lord,叶彬彬,任栩辉,刘青林.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15(05)
  • [10]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D]. 李昕升.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金丝瓜的栽培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