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优化催化裂化催化剂

层次分析法优化催化裂化催化剂

一、用层次分析法优选催化裂化催化剂(论文文献综述)

徐鹏飞[1](2020)在《中石油炼油新达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文中认为达标指标考核是炼化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对于寻求各炼化公司的优缺点,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以及挖掘自身潜力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现如今,炼厂一方面要解决生产成本提升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面临非常激烈的同行竞争,要在此种情况下突围,企业需要用达标考核的手段来提升竞争力。炼油达标管理,就是根据达标的自身规模、设计工艺结合国内外炼厂先进水平对能耗、收率等指标设立达标标杆、做出全面对比分析、找出差距,然后以达标管理促进炼油业务改进装置工艺水平、消灭技术瓶颈,同时也是炼油企业自我诊断、找准问题的有效工具。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炼厂达标考核体系深入研究,运用达标考核的关键技术指标、层次分析等方法对现有达标体系进行剖析,着重研究炼化达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炼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立适合中石油发展模式的达标体系的方法、原则以及完善达标后续工作,故而从文献理论综述、系统剖析和有关达标措施三个角度完成了研究内容的综合阐述。论文借鉴目前在使用的达标评价体系的优点,以Solomon“当量蒸馏能力(EDC)”为计算基础,结合炼厂实际生产运行情况建立了适合中石油旗下26家炼厂发展的新达标指标考核体系。新达标体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优化改进:一是可以为不同生产规模的炼厂、不同工艺流程的装置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且可以相互比较的技术平台;二是可以较好地解决实际运行之中的“装置生产瓶颈”问题。这些改进对于炼厂实现生产运行优化、促进炼油技术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新达标体系结合国外绩效评价理论,用达标的手段促进炼厂竞争力得到提升,也是以达标考核带动炼化企业管理的优化,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快速增长,同时也会指出其当前炼化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相关问题,结合达标评价结果发现各炼油装置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李优楠[2](2021)在《区域工业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智能优化与减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以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3)为首要污染物的空气质量超标事件频发,危害公众健康。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与氮氧化物(NOx)为主的污染物排放是PM2.5与03生成的重要诱因,摸清污染物排放总量,有针对性地制定减排政策是解决空气质量问题的首要工作。但在有关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研究中,各方统计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差距较大,且缺乏对控制技术的系统分析,亟需对源清单的编制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影响清单准确度的关键因素,为精准计算污染物排放量、合理制定减排策略奠定基础。本文以2018年为基准年,选取浙江省范围内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四个典型城市,收集多方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与物料衡算法,构建了包含109类排放过程的工业源多污染物排放清单。2018年四市的VOCs排放总量分别为:3.32、5.73、1.56、2.02 万吨,NOx排放量分别为 1.69、0.27、1.40、0.0029 万吨,PM2.5排放量分别为2.61、2.17、2.41、0.066万吨。该计算结果为进一步制定减排目标提供了数据基础与依据。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以单位工业产值的VOCs排放量来衡量行业污染情况。通过计算,得出了单位产值污染较严重的几个行业,为政府推进行业整治提供了参考。对源清单编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影响清单准确度的关键因素分别为:排放因子的准确度不高、数据处理过程不规范、末端控制效率缺乏核实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推行排放因子的本地化实测、规范排放源调查内容、借助数据库结合机器学习等计算机方法规范数据处理过程、搭建末端治理设施管理平台等。针对源清单的构建过程,本文采用蒙特卡洛法,应用Cristal Ball软件对已构建的四市排放清单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四市VOCs排放总量的相对标准差为±21.4%,95%置信区间的不确定度为[-36.3%,+47.0%]。溶剂使用源的不确定度主要源自排放因子高值,而工艺过程源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数据处理中的折算过程。对于源清单构建中人工需求巨大的数据处理过程,探索了计算机科学方法在文本智能分类上的应用。构建了产品名称对应关系数据库,可实现62.7%产品名称的智能分类,准确率为92.8%;对于数据库无法识别的产品名称,创新性地采用词向量计算文本相似度的方法完成智能分类,准确率为51.7%。二者结合使用,智能分类的准确率可达78.1%。本文选取了四个市中VOCs与NOx排放量最高的两个行业:印染行业与热电行业,建立了包含技术指标、环境指标、经济指标与管理指标四大评价指标的污染控制技术评估体系,对两行业当前所采用的污染控制技术进行了综合评估。在本文设定的权重条件下,对于印染行业低浓VOCs废气的处理,吸附+蓄热式催化氧化技术(RCO)的综合得分值最高,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与行业适用性;而在热电行业中,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技术的综合得分值最高,脱硝性能优越,但成本较高,如提高经济指标的权重值,选择性催化还原/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联用技术(SCR/SNCR联用技术)更值得推荐。

肖俊[3](2018)在《FCC重循环油分子结构组成及催化加工利用》文中提出为提高催化裂化(以下简称FCC)重循环油的催化效率,本文考虑到其分子组成中含有大量的三环和四环芳烃,若将其直接返回催化裂化装置,不仅增加装置的加工负荷也会增加干气和焦炭的产率,使氢转移反应增加,轻质油的收率较低。故本文提出以下工艺思路:根据FCC重循环油的分子组成特点,利用加氢与催化裂化组合工艺,先将其进行加氢改质,使难裂化的多环芳烃转化为易于裂化的环烷烃或环烷-芳烃,然后再将加氢改质后FCC重循环油单独进行催化裂化,从而提高FCC重循环油的转化率和轻质油收率,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为此,本文首先利用核磁和GC-MS等手段全面分析加氢前后FCC重循环油分子结构组成,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型化合物研究加氢后FCC重循环油中关键组分催化裂化规律;然后进一步筛选高选择裂解环烷环结构的工业平衡剂并获得最优裂化加氢后FCC重循环油的工艺条件,同时考察不同加氢深度对FCC重循环油反应性能的影响;最终建立加氢后FCC重循环油催化裂化八集总动力学模型,为组合工艺的开发和改进提供理论指导。基于加氢前后FCC重循环油平均分子结构B-L法分析可知:加氢后FCC重循环油芳碳率从0.46下降到0.25,环烷碳率从0.24增加至0.29,链烷碳率从0.30增加至0.46,总环数从3.01下降到2.05,其中芳香环数从1.80下降到0.67,而环烷环则从1.21增加至1.38。结果表明FCC重循环油在加氢改质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芳香环的饱和反应,但同时也存在部分环烷烃发生开环裂化现象。利用GC-MS对加氢前后FCC重循环油烃组成分析可知,FCC重循环油中总芳烃含量高达67.8%,三环和四环芳烃含量占总芳烃含量的55.16%,而加氢后FCC重循环油中以单环芳烃、环烷烃和环烷-芳烃为主。因此,加氢有利于FCC重循环油进一步催化裂化轻质化。针对加氢后FCC重循环油中富含环烷烃和环烷-芳烃分子的结构特点,本文选择四氢萘、十氢萘和9,10-二氢蒽作为模型化合物,分别研究其催化裂化反应规律。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和剂油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三者的转化率和开环裂化产物的选择性,同时随着芳香环数的减少,最佳剂油比可以适当降低,说明通过对重循环油加氢改质,有利于提高其催化裂化效率。进一步研究环烷烃和烯烃对环烷-芳烃氢转移的影响规律可知:将加氢后FCC重循环油与重质原料油混合进催化裂化装置共炼,重质原料油中的多环芳烃和烯烃会与加氢后FCC重循环油中的环烷烃和环烷-芳烃发生剧烈的氢转移反应,而使其再次转化为芳烃,导致裂化产物的选择性降低。因此,本文提出将加氢改质后的FCC重循环油单独进催化裂化装置,以提高裂化效率。本研究选取了三种工业平衡催化剂,以燕化加氢后FCC重循环油(以下简称YH-HHCO)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催化裂化,从提高加氢后FCC重循环油开环裂化选择性,多产汽油、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的角度,选择USY型工业平衡剂-2作为YH-HHCO催化裂化的优选催化剂。而通过对工艺条件的优化得出在此催化剂下YH-HHCO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30℃、剂油质量比为9、重时空速为15 h-1、停留时间为3 s。在最佳条件下,汽油的收率比燕化FCC重循环油(以下简称YH-HCO)催化裂化增加了11.39%。通过考察不同加氢深度对YH-HCO催化裂化性能的影响可知:随着加氢深度的增加,YH-HCO转化率和汽油收率均不断增加,在加氢至0.9424 g/cm3之后由于加氢裂化程度加剧,汽油的收率增幅出现拐点。因此,为提高YH-HCO转化率,多产高辛烷汽油,优选加氢后密度为0.9424 g/cm3。以四环含量较高的济南FCC重循环油(简称JN-HCO)对比可知:JN-HCO与YH-HCO具有相似的规律,在优化裂化条件下,优选加氢后密度为0.9623 g/cm3。因此,通过对FCC重循环油选择性加氢,可以提高其催化裂化的转化率和汽油收率。基于前面的研究,结合催化裂化反应机理和原料特征,将原料按组成分为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三个集总,而将产物分为重油、柴油、汽油、液化气、干气与焦炭五个集总,得到八集总模型反应网络和数学表达式,利用Marquardt算法,在MATLAB软件上对模型进行求解和验证。通过与传统重油催化裂化动力学参数对比可知:本八集总动力学模型中25个速率常数均较高,而活化能的范围在3394kJ/mol之间,略低于传统重油烃类活化能,原料的链烷烃更易生成液化气,而环烷烃更易生成柴油和汽油,且生成汽油的速率常数高于芳香烃生成汽油的速率常数。证明利用加氢改质与催化裂化组合工艺,通过筛选催化剂,FCC重循环油更易于轻质化,从而提高汽油收率。通过对模型结果验证,该模型对主要产物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对误差在10%以内,说明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加氢后重循环油催化裂化反应的产物分布,可以为组合工艺的开发和工艺条件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曹道帆[4](2018)在《数据驱动的多尺度建模及其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工过程鲜明的非线性和多尺度性特征给传统过程建模带来了困难,而“智能工厂”的建设使化工企业拥有海量的过程数据,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对过程进行建模并解决实际问题,成为目前化工过程建模的探索方向之一。本文以催化裂化装置为研究对象,基于Hilbert-Huang变换方法获得的系统的多尺度结构,在数据驱动下建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特征变量选择模型和多输入单输出预测模型,为工业催化裂化装置中的位点监控、关键变量筛选以及汽油收率预测提供科学的分析方法及工具。为实现对关键位点的监控,需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快速、准确地预测。本文以催化裂化装置中的沉降器顶部压力和温度序列为例进行分析并建模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装置系统中存在着介尺度与宏尺度共存、混沌性与稳定性同在、不同尺度相互驱动耦合的特性。从工业数据分析的角度证实了前人对催化裂化装置多尺度特性的推断。基于分析结果,建立具有时间记忆功能的LSTM神经网络,结果显示,在同样的计算时间下,压力序列和温度序列的预测误差分别降低了29.8%和32.8%,说明只有准确认清了过程的多尺度特性,才能建立准确、高效的数据驱动模型。为从高维的数据库中快速找出影响目标变量的关键因素,建立了FilterWrapper混合特征选择模型。分别以装置中有着指示作用的重点监控变量(如沉降器顶部压力等)和体现催化裂化装置生产能力的收率变量(如汽油收率等)作为目标变量,将原始数据库中的445个特征精简到原来的2%10%,大大简化了数据驱动建模的复杂程度。不仅如此,混合特征选择模型还能够从数据自身规律的角度出发进行“知识发现”,找寻隐含在工艺过程中的潜在的关联特性。针对汽油收率预测,基于多尺度分解方法和特征选择方法,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建立预测模型。考察原始尺度输入、筛选后的原始尺度输入、多尺度输入这三种不同的输入变量分别在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模型中的预测情况。结果显示,非线性模型的预测效果整体优于线性模型,多尺度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对比之下,本文提出的多尺度收率预测模型能够降低15%以上的预测误差。而经过选择后的原始尺度模型效果最差,说明使得预测性能提高的根本原因并非特征选择,而是多尺度分解步骤,这更加表现出了从多尺度角度进行建模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李想[5](2018)在《基于SDG-FTA方法的催化裂化装置故障诊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催化裂化装置作为炼油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操作变量及设备种类繁多,发生故障的概率较高。因此对该装置的故障诊断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符号有向图(SDG)揭示潜在故障传播规律及完备性的优点和故障树分析(FTA)在定量分析中的优势,完成了SDG和FTA相结合的故障诊断研究工作。首先,以炼化工业中易发生事故的催化裂化装置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该装置工作条件及状态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流程图法和经验知识法相结合的SDG模型建模方案和基于SDG模型建立故障树模型的方案。然后,分别建立了反应-再生系统、烟气能量回收系统、分馏系统及吸收稳定系统的SDG模型和故障树模型,并利用“下行法”完成故障树模型的定性分析,得到了模型的最小割集。其次,针对各系统故障树模型基本事件发生故障概率的模糊性问题,利用三角模糊数理论求得基本事件概率模糊数,进而求得最小割集概率模糊数,确定顶事件概率及基本事件概率重要度,对比每个系统中各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确定各系统中最易发生故障的位置。最后,基于C#软件开发平台完成催化裂化装置故障诊断系统的开发。本文的研究为催化裂化装置故障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催化裂化装置的故障诊断准确性及安全操作提供了依据。

刘婷[6](2014)在《化工工艺设计过程中几种决策方法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催化裂化汽油通过加氢处理可有效降低硫含量,是清洁汽油或清洁汽油调和油生产的重要过程。随着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汽油加氢技术的研发和使用正日益受到重视,在技术开发、工艺设计、项目投资的过程中要面临诸多决策问题,从管理学角度对不同级别决策问题适用的决策方法和模型进行了介绍,并对定量决策方法、定性决策方法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方法使用场合提出了一些建议。

雍羽[7](2009)在《G石化炼油加工方案优选决策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飞速上涨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炼油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炼油企业来说,加工方案选择的合适与否,是决定企业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基于决策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的成果,对加工方案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对炼油企业加工方案的优选决策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G石化炼油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重油加工能力不足为其生产瓶颈,通过对几种重油加工工艺路线的分析,提出两个备选加工方案。其次,针对G石化的特点,对影响加工方案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查阅了大量专业文献和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从“技术水平因素”、“投资估算因素”、“经济效益因素”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因素”四个方面建立了炼油加工方案优选决策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了各一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值、各二级指标相对于对应的一级指标的权重值,从而综合得出各二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值。并提出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构建了炼油加工方案优选决策模型。最后,本文运用构建的炼油加工方案优选决策模型,对G石化两个备选加工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选出了最优方案供决策者参考。同时,对该模型的应用提出了建议。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模型的构建和应用,认为炼油加工方案优选决策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行性,能够为炼油企业加工方案的选择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手段。

张进春[8](2007)在《重油催化裂化系统安全分析与关键风险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对石化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石化产业链条的瓶颈环节,炼油工业发展迅速。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是炼油企业的核心装置,伴随着重油催化裂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尤为重要。对其开展系统安全分析和风险评价,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是预防事故发生、保证生产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国内某催化裂化生产系统为研究背景,对其展开系统安全分析和风险评价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利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对该炼油厂重油催化裂化生产系统进行了后向系统安全分析,寻找其主要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再生系统是整个重油催化裂化生产系统风险产生的集中部位。(2)利用事故树分析对该炼油厂重油催化裂化生产系统进行了前向系统安全分析,寻找其风险产生主要原因。同时,鉴于事故树分析方法中底事件是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而不是生产风险评价的直接对象,提出了基于特征矩阵的系缆划分方法,将该重油催化裂化生产系统划分为工艺单元和设备单元;进而提出了基于系统划分和事故树分析,由事故树底事件结构重要度影射到工艺单元或设备单元的结构重要度的风险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该重油催化裂化生产系统进行了风险分析。(3)针对重油催化裂化生产系统关键工艺风险展开风险评估。针对这些风险工艺参数难以测量这一情况,提出了基于软测量的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了风险评估模型。并对关键工艺风险进行了评估。(4)重油催化裂化设备风险涉及失效概率和失效后果两个方面,基于RBI风险评价技术,展开重油催化裂化关键设备风险评估,针对重油催化裂化生产设备风险评价的多维性、多层次性和不确定性,研究了设备风险评估的区间数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据此,分别对重油催化裂化生产系统中关键设备风险进行了评估。

花小兵[9](2006)在《中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战略分析与投资决策研究》文中指出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是一家具有近七十年历史的企业,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挥企业的内在优势,克服不足,充分利用企业所具有的有利环境,抓住机遇,促进大发展,就成为摆在每个独山子石化公司干部职工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应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并基于独山子石化分公司的现状,重点研究了分公司今后关键发展领域和经营发展战略,并结合作者所从事的工作,对馏分油加氢裂化装置的建设进行了投资决策分析。文章首先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等方面对独山子石化公司进行外部环境与市场分析,认清行业和市场对独山子石化工业发展的制约和优势;其次,对独山子石化公司的内部环境、产品结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第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独山子石化分公司综合战略分析与发展建议,在此部分,主要应用EFE-IFE和AHP(层次分析法)的内外关键因素分析,量化因素,形成基于SWOT-QSPM综合战略,并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的发展提出建议;第四,为落实企业发展战略,文章研究了若干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关键发展领域,并建立投资决策指标体系方法,对独山子石化公司炼油厂即将建设的加氢裂化装置进行了投资决策分析,认为该装置的建设投产将大大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独山子石化公司企业经营战略的落实。

魏斯朝[10](2003)在《辽河石化公司引进汽油醚化技术的投资决策分析》文中指出国家环保总局于1999年6月批准发布了《车用无铅汽油》国家标准GB17930-1999,该标准中最难达到的指标是烯烃含量。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分公司催化汽油产量为40万吨/年。催化汽油中的烯烃含量为55%,不能满足新汽油标准的要求(≯35%),2003年7月1日后该公司所产汽油将不能作为合格的车用汽油直接在市场销售,届时辽河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将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寻找如何以最低的成本降低汽油中的烯烃含量的方法,尽可能减少损失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利用运筹学、技术经济学和项目管理的有关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对辽河石化公司引进汽油醚化技术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汽油降烯烃技术的对比分析,拟订出备选方案。并在定性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利用多目标层次模糊综合决策模型对三种备选方案进行了定量的对比评价,进而从中选出符合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公司的汽油醚化技术。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辽河石化公司引进汽油醚化技术进行了科学的投资决策分析,在结合公司实际的基础上,给出了技术上,经济上,社会效益上都可行的也是最佳的汽油醚化技术方案。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为辽河石化公司乃至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汽油降烯烃工作寻找佳径,同时也提供了一种适于进行方案选择的定量评价方法。

二、用层次分析法优选催化裂化催化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层次分析法优选催化裂化催化剂(论文提纲范文)

(1)中石油炼油新达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调查法
        1.4.3 层次分析法
    1.5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达标评价的含义
    2.2 达标评价的特征
    2.3 达标考核概述
        2.3.1 达标指标考核的作用
        2.3.2 达标考核的原则
        2.3.3 绩效考核的流程
    2.4 炼厂达标考核评价系统要素
    2.5 常用的达标评价方法
    2.6 小结
第3章 炼油达标体系的建立
    3.1 中石油炼厂生产特点
    3.2 达标体系建立的思路
    3.3 炼厂达标指标体系构建
        3.3.1 达标指标构建的逻辑
        3.3.2 国内炼厂达标指标
        3.3.3 国外炼厂达标指标
        3.3.4 炼厂达标评价指标框架
        3.3.5 评价指标体系的说明
        3.3.6 达标考核指标的建立
    3.4 达标考核标准值
        3.4.1 炼油专业关键指标对比
        3.4.2 常减压装置指标对比
        3.4.3 催化裂化装置对比
        3.4.4 加氢裂化装置对比
        3.4.5 连续重整装置对比
        3.4.6 延迟焦化装置对比
    3.5 达标考核后续工作
        3.5.1 中石油炼厂组群划分
        3.5.2 其他主要达标考核业务工作
    3.6 小结
第4章 新达标体系的应用
    4.1 体系应用特征和相关计算方法
        4.1.1 炼厂达标应用特征
        4.1.2 达标数据的计算方法
    4.2 炼厂达标指标考核
        4.2.1 炼油装置表格分析
        4.2.2 炼油专业作图分析
        4.2.3 常减压装置达标作图分析
        4.2.4 重整装置达标情况分析
        4.2.5 催化裂化装置达标情况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达标措施及建议
    5.1 常减压装置达标建议
    5.2 重整装置达标建议
        5.2.1 提高装置运行负荷
        5.2.2 提升工艺运行操作水平
        5.2.3 解决氯腐蚀问题
        5.2.4 稳定关键设备运行
        5.2.5 提高加热炉热效率
        5.2.6 加强炼化企业之间的合作
    5.3 催化裂化装置达标建议
        5.3.1 消除长周期运行瓶颈
        5.3.2 更新操作理念
        5.3.3 加强基础工作
    5.4 焦化装置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区域工业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智能优化与减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大气污染物治理政策
        2.1.1 美国大气污染物治理政策
        2.1.2 欧盟大气污染物治理政策
        2.1.3 我国大气污染物治理政策
        2.1.4 不同国家治理政策的启示
    2.2 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
    2.3 源清单中的自然语言处理
        2.3.1 自然语言处理
        2.3.2 基于Word2Vec词向量的文本分类
    2.4 主要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2.4.1 VOCs主要控制技术
        2.4.2 NO_x治理技术
    2.5 污染控制技术的评估方法
        2.5.1 多目标规划法
        2.5.2 模糊综合评价法
        2.5.3 灰色关联度法
        2.5.4 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法
        2.5.5 人工神经网络法
        2.5.6 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
3 典型城市工业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建立
    3.1 源清单构建步骤
    3.2 活动水平数据收集与排放因子选取
        3.2.1 活动水平数据的校核
        3.2.2 排放因子的选取
    3.3 控制措施与控制效率
        3.3.1 VOCs控制措施统计结果
        3.3.2 VOCs控制效率认定
    3.4 排放量计算
    3.5 VOCs与NO_x排放特征分析
        3.5.1 四市VOCs排放分析
        3.5.2 四市NO_x与PM_(2.5)排放分析
    3.6 单位工业产值VOCs排放量的计算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不确定性分析
    4.1 清单建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1 排放因子的准确性
        4.1.2 数据的预处理
        4.1.3 污染物控制措施与控制效率的真实性
        4.1.4 问题总结与应对方法
    4.2 不确定性分析
        4.2.1 活动水平数据的不确定度
        4.2.2 排放因子与控制效率的不确定度
        4.2.3 VOCs排放量不确定度的计算
    4.3 本章小结
5 排放清单数据处理智能优化
    5.1 产品名称关系数据库的建立
        5.1.1 数据的匹配过程
        5.1.2 数据库的构建
    5.2 基于Word2Vec词向量的文本智能分类
        5.2.1 文本分类原理
        5.2.2 分词与去停用词
        5.2.3 文本相似度的计算
        5.2.4 结果分析
    5.3 智能分类的优化方向
        5.3.1 语料库扩充
        5.3.2 分词优化
        5.3.3 增大数据库容量
    5.4 本章小结
6 典型行业污染控制技术减排效果评估
    6.1 重点污染控制技术筛选
        6.1.1 VOCs控制技术
        6.1.2 NO_x控制技术
    6.2 污染控制技术评估体系
    6.3 指标权重的确定
    6.4 模糊综合评价
        6.4.1 建立评价矩阵
        6.4.2 控制技术评价
        6.4.3 灵敏度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发表论文

(3)FCC重循环油分子结构组成及催化加工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重质油催化裂化加工现状
    1.2 FCC重循环油分子结构组成及分析方法
        1.2.1 FCC重循环油分子结构组成的测定及分析方法
        1.2.2 FCC重循环油组成及性质
    1.3 FCC重循环油中关键组分对催化裂化反应的影响
        1.3.1 环烷烃催化裂化反应路径及反应机理分析
        1.3.2 工艺条件对于环烷烃催化裂化反应的影响
    1.4 催化裂化动力学研究
        1.4.1 经验模型及结构导向模型
        1.4.2 集总理论在催化裂化领域的应用
    1.5 文献综述小结
    1.6 论文研究任务和目标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和催化剂
    2.2 实验装置
        2.2.1 中高压固定床加氢装置
        2.2.2 小型固定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
        2.2.3 小型精馏实验装置
    2.3 样品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
        2.3.1 分子结构分析
        2.3.2 气体产物分析
        2.3.3 液体产物分析
        2.3.4 固体产物分析
        2.3.5 数据处理方法
    2.4 小结
第3章 FCC重循环油分子结构组成及提高关键组分裂化效率研究
    3.1 加氢改质前后FCC重循环油分子结构组成分析
    3.2 提高边环结构芳烃催化裂化效率的研究
        3.2.1 四氢萘催化裂化反应历程及反应机理
        3.2.2 四氢萘裂化效率调控机制的优化
    3.3 提高环烷烃裂化效率的研究
        3.3.1 十氢萘催化裂化反应历程及反应机理
        3.3.2 十氢萘裂化效率调控机制的优化
    3.4 提高中间环烷结构芳烃裂化效率的研究
        3.4.1 9,10-二氢蒽催化裂化反应历程及反应机理
        3.4.2 9,10-二氢蒽裂化效率调控机制的优化
    3.5 环烷-芳烃发生氢转移反应研究
        3.5.1 环烷烃对中间环结构芳烃氢转移的影响
        3.5.2 烯烃对环烷烃和边环结构芳烃氢转移反应的影响
    3.6 小结
第4章 加氢后FCC重循环油催化裂化反应性能研究
    4.1 高选择性裂化加氢后FCC重循环油催化剂的筛选
    4.2 工艺条件对加氢后FCC重循环油反应性能的影响
        4.2.1 反应温度影响
        4.2.2 剂油比影响
        4.2.3 重时空速影响
    4.3 加氢深度对FCC重循环油催化裂化性能的影响
        4.3.1 不同加氢深度YH-HCO催化裂化产物分布
        4.3.2 不同加氢深度JN-HCO催化裂化产物分布
    4.4 小结
第5章 加氢后FCC重循环油催化裂化动力学研究
    5.1 加氢后FCC重循环油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5.1.1 反应过程分析
        5.1.2 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5.2 加氢后FCC重循环油动力学模型参数的求取方法
    5.3 加氢后FCC重循环油八集总动力学模型数据及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数据驱动的多尺度建模及其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过程建模概述
        1.2.1 知识驱动模型
        1.2.2 数据驱动模型
    1.3 数据驱动模型的应用
        1.3.1 过程位点监控
        1.3.2 关键变量分析
        1.3.3 产品收率预测
    1.4 化工过程中的多尺度研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数据获取及预处理方法
    2.1 催化裂化装置工业数据
        2.1.1 MIP工艺流程
        2.1.2 数据情况简述
    2.2 工业数据预处理
        2.2.1 预处理方法
        2.2.2 预处理结果
    2.3 数据描述约定
第3章 多尺度动态学特性分析及其应用
    3.1 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3.2 多尺度分解
    3.3 子尺度动态学特性分析
    3.4 子尺度间关系分析
        3.4.1 相关关系
        3.4.2 因果关系
        3.4.3 耦合关系
    3.5 压力及温度序列预测
        3.5.1 LSTM神经网络模型
        3.5.2 结果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合特征选择模型在关键变量分析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算法理论与框架设计
        4.2.1 特征子集选择算法
        4.2.2 混合计算框架建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样本数据集描述
        4.3.2 Filter特征选择结果
        4.3.3 Wrapper特征选择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驱动多尺度收率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5.1 引言
    5.2 模型框架设计
        5.2.1 混合特征选择模型
        5.2.2 基于EMD的多尺度模型设计
    5.3 多尺度收率预测模型
        5.3.1 样本数据集描述
        5.3.2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获取的主要结论
    6.2 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特征选择原始数据库
致谢

(5)基于SDG-FTA方法的催化裂化装置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现状
        1.2.1 故障诊断理论方法综述
        1.2.2 SDG及FTA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现状
    1.3 故障诊断技术在催化裂化过程的应用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SDG和FTA的故障诊断方法
    2.1 SDG技术及相关概念
        2.1.1 SDG基本原理
        2.1.2 SDG建模方法及原则
        2.1.3 SDG模型推理机制
    2.2 FTA故障分析与评价
        2.2.1 FTA分析概述
        2.2.2 FTA定性分析
        2.2.3 FTA定量分析
        2.2.4 模糊理论在FTA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2.3 催化裂化装置建模方案
        2.3.1 SDG模型的建模方案
        2.3.2 基于SDG模型建立故障树的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催化裂化装置SDG模型的建立
    3.1 催化裂化装置工艺流程介绍
    3.2 催化裂化装置SDG建模的前提条件
    3.3 建立催化裂化系统SDG模型
        3.3.1 反应-再生系统SDG模型的建立
        3.3.2 烟气能量回收系统SDG模型的建立
        3.3.3 分馏系统SDG模型的建立
        3.3.4 吸收稳定系统SDG模型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催化裂化装置故障树分析
    4.1 基于SDG模型建立故障树
        4.1.1 反应-再生系统FTA模型的建立
        4.1.2 烟气能量回收系统FTA模型的建立
        4.1.3 分馏系统FTA模型的建立
        4.1.4 吸收稳定系统FTA模型的建立
    4.2 催化裂化故障树定性分析
    4.3 催化裂化故障树定量分析
        4.3.1 获取故障率基本数据
        4.3.2 三角模糊数求取事故概率
        4.3.3 顶事件概率及基本事件概率重要度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催化裂化装置故障诊断系统
    5.1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2 故障诊断模块
    5.3 故障知识管理模块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与主要成果
致谢

(6)化工工艺设计过程中几种决策方法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简单决策问题:催化剂选择和设备选型
2 中级决策问题:工艺路线和生产装置的选择
3 复杂决策问题:项目改造和投资的决策
4 结束语

(7)G石化炼油加工方案优选决策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炼油加工方案的选择
        1.2.2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与应用
        1.2.3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与应用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G石化概况与炼油加工方案的提出
    2.1 G石化概况
    2.2 G石化炼油生产现状及瓶颈
    2.3 G石化炼油加工方案的提出
        2.3.1 几种重油加工工艺
        2.3.2 常见的重油加工组合工艺
        2.3.3 G石化重油的性质与加工目的
        2.3.4 备选炼油加工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炼油加工方案优选决策模型的构建
    3.1 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1 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
        3.2.2 评价指标的设置
        3.2.3 评价指标的定义
    3.3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3.3.1 确定权重的基本思路
        3.3.2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3.3.3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3.3.4 逐层排序
        3.3.5 一致性检验
        3.3.6 总体排序
    3.4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择方案的基本思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炼油加工方案优选决策模型的应用
    4.1 备选方案指标层因素分析与比较
        4.1.1 技术水平因素
        4.1.2 投资估算因素
        4.1.3 经济效益因素
        4.1.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因素
    4.2 炼油加工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4.2.1 决策评判矩阵的建立
        4.2.2 备选方案的最终评价
        4.2.3 G石化炼油加工方案的选择
    4.3 炼油加工方案优选决策模型应用的建议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重油催化裂化系统安全分析与关键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重油催化裂化的发展
        1.1.2 重油催化裂化事故概况
    1.2 石化领域安全分析与评价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重油催化裂化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2.1 国内某重油催化裂化生产系统工艺概况
        2.1.1 工艺流程及设备
        2.1.2 运行状况
    2.2 重油催化裂化失效致因因素及事故后果分析
        2.2.1 重油催化裂化主要失效致因因素分析
        2.2.2 重油催化裂化失效后果统计分析
    2.3 重油催化裂化失效模式及后果系统评估
        2.3.1 FMEA评估技术
        2.3.2 反应—再生系统FMEA分析
        2.3.3 分馏系统FMEA分析
        2.3.4 吸收稳定部分FMEA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重油催化裂化风险的事故树分析
    3.1 基于系统划分与事故树的催化裂化生产系统风险分析方法
        3.1.1 事故树分析方法
        3.1.2 重油催化裂化生产系统划分方法
        3.1.3 基于系统划分与事故树的风险分析方法
    3.2 重油催化裂化生产系统的系统划分
    3.3 重油催化裂化生产系统事故树的构建
    3.4 基于系统划分与事故树的重油崔化裂化生产系统风险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重油催化裂化关键工艺风险评估
    4.1 基于软测量的重油催化裂化工艺介质流关键风险评估策略研究
        4.1.1 重油催化裂化生产系统关键工艺风险软检测的混合多模型策略
        4.1.2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重油催化裂化生产系统关键工艺风险评估策略
        4.1.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重油催化裂化生产系统工艺风险评估策略
    4.2 基于RBF神经网络软测量的沉降器动态液位风险评估
        4.2.1 动态液位风险的工艺机理预分析
        4.2.2 变量选择及建模数据
        4.2.3 沉降器内动态液位风险的RBF神经网络软检测
    4.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软测量的沉降器结焦风险评估
        4.3.1 沉降器结焦风险机理分析
        4.3.2 辅助变量选择及建模数据
        4.3.3 结焦风险主元回归处理
        4.3.4 沉降器结焦风险的模糊神经网络软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重油催化裂化关键设备风险评估
    5.1 基于风险的检测(RBI)技术及风险评估方法
    5.2 三机系统风险评价
        5.2.1 基于寿命的三机系统失效概率评估
        5.2.2 三机系统失效后果的区间数模糊综合评估
        5.2.3 三机系统风险评价结果及分析
    5.3 滑阀系统风险评估
        5.3.1 滑阀系统失效概率评估
        5.3.2 滑阀系统失效后果评估
        5.3.3 滑阀系统风险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5.4 其它重要装置的RBI风险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9)中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战略分析与投资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独山子石化分公司简介
        1.1.1 基本状况
        1.1.2 组织结构
        1.1.3 主要直属单位简介
    1.2 相关理论与研究概述
        1.2.1 企业战略产生与发展
        1.2.2 战略研究分析方法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主要工作
        1.3.1 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3.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3.3 本文主要工作简介
第二章 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外部环境与竞争分析
    2.1 一般外部环境分析
        2.1.1 经济环境分析
        2.1.2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2.1.3 市场消费环境
        2.1.4 技术环境
    2.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2.2.1 行业基本经济特性分析
        2.2.2 国内石化行业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2.2.3 针对分公司的五种力分析
    2.3 竞争分析
        2.3.1 主要竞争对手情况介绍
        2.3.2 竞争对手分析
第三章 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内部环境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3.1 产品结构分析
    3.2 产品价值链分析
        3.2.1 价值链分析基本原理
        3.2.2 价值链构成及分析
    3.3 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3.3.1 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与作用
        3.3.2 核心竞争力分析
        3.3.3 核心竞争力评价
第四章 独山子石化分公司综合战略分析与发展建议
    4.1 基于 EFE-IFE 和 AHP 的内外部关键因素分析
        4.1.1 应用外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EFE)评估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
        4.1.2 应用内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IFE)评估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
    4.2 基于 SWOT-QSPM 综合战略分析
        4.2.1 SWOT 分析方法介绍
        4.2.2 基于 SWOT 组合的战略选择
        4.2.3 基于 QSPM 筛选战略方案评价
    4.3 发展战略建议
        4.3.1 发展战略制定与选择的原则
        4.3.2 未来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第五章 独山子石化分公司关键发展领域投资决策分析
    5.1 关键发展领域
        5.1.1 炼油领域
        5.1.2 化工领域
    5.2 投资决策指标体系与方法
        5.2.1 石化投资项目决策原则
        5.2.2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
        5.2.3 投资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5.3 馏份油加氢裂化装置投资决策分析
        5.3.1 馏份油加氢裂化装置项目投资背景分析
        5.3.2 馏份油加氢裂化装置项目方案比选
        5.3.3 馏份油加氢裂化装置项目投资经济评价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辽河石化公司引进汽油醚化技术的投资决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绪论
    1.1 项目背景
    1.2 投资意义
        1.2.1 提高汽油产品质量,解决产品出路
        1.2.2 经济效益
        1.2.3 有利于保护环境
    1.3 本文的研究任务与目的
2 工艺方案对比分析
    2.1 国内外降烯烃技术现状
        2.1.1 国内汽油烯烃含量的现状
        2.1.2 降烯烃技术路线
        2.1.3 各种降烯烃技术的比较
    2.2 国内外汽油醚化技术现状
        2.2.1 国内技术现状和特点
        2.2.2 国外技术现状况和特点
        2.2.3 国内外技术现状比较
3 三种国外醚化技术的优选
    3.1 三家公司的技术对比
        3.1.1 流程对比
        3.1.2 催化剂对原料中杂质要求
        3.1.3 公用工程消耗对比
        3.1.4 设备投资比较
        3.1.5 降烯烃效果对比
    3.2 方案的优选
        3.2.1 多目标层次模糊综合决策模型的建立
        3.2.2 方案选择
4 项目评价
    4.1 财务评价
        4.1.1 财务评价的依据及主要数据、参数
        4.1.2 效益及财务评价指标计算
        4.1.3 财务评价结论
    4.2 不确定性分析
        4.2.1 盈亏平衡分析
        4.2.2 敏感性分析
    4.3 综合评价
        4.3.1 工程技术、财务及国民经济综合评价
        4.3.2 社会效益评价
5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用层次分析法优选催化裂化催化剂(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石油炼油新达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D]. 徐鹏飞.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20
  • [2]区域工业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智能优化与减排研究[D]. 李优楠. 浙江大学, 2021(01)
  • [3]FCC重循环油分子结构组成及催化加工利用[D]. 肖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
  • [4]数据驱动的多尺度建模及其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应用[D]. 曹道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5]基于SDG-FTA方法的催化裂化装置故障诊断研究[D]. 李想. 燕山大学, 2018(05)
  • [6]化工工艺设计过程中几种决策方法的应用[J]. 刘婷. 化工与医药工程, 2014(04)
  • [7]G石化炼油加工方案优选决策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 雍羽. 华南理工大学, 2009(S2)
  • [8]重油催化裂化系统安全分析与关键风险评价研究[D]. 张进春. 中南大学, 2007(06)
  • [9]中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战略分析与投资决策研究[D]. 花小兵. 天津大学, 2006(01)
  • [10]辽河石化公司引进汽油醚化技术的投资决策分析[D]. 魏斯朝. 大连理工大学, 2003(02)

标签:;  ;  ;  ;  ;  

层次分析法优化催化裂化催化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