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不宜服用泻药

便秘不宜服用泻药

一、便秘不宜常服泻药(论文文献综述)

王诚玉[1](2021)在《自拟补气行舟方治疗便秘(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自拟补气行舟方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探究自拟补气行舟方对结肠运动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气虚血瘀型)提供一个有效、安全的临床治疗手段。方法选取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肛肠科门诊符合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气虚血瘀型)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之上,治疗组予以自拟补气行舟方汤剂。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4000散(福松)。4周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主、次要症状、慢传输试验72h标志物剩余粒数、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各项积分的改善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监测两组肝功能、肾功能、血尿便常规等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事件。结果1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中医主症各项积分、中医次症各项积分、结肠慢传输试验72h标志物残留粒数、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各项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便秘患者中医证候的主症和次症积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两组结肠慢传输试验72h标志物残留粒数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两组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各项积分方面,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各项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自拟补气行舟方能改善便秘的症状,在改善排便间隔时间、排便费力程度、粪便性状、体倦乏力、食少纳呆、神疲懒言、舌象方面优于聚乙二醇4000散(福松)。2自拟补气行舟方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3自拟补气行舟方能有效促进结肠运动,疗效确切。4自拟补气行舟汤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气虚血瘀型)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图 2 幅;表 20 个;参 122 篇。

耿可欣[2](2021)在《基于文献的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哺乳期妇女因其生理、病理状态特殊,临床用药不当不仅可能对母体造成伤害,还可能会影响到乳儿,故临床用药需格外慎重。中药在治疗哺乳期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缺乏安全用药临床试验数据、部分中成药说明书标示缺失或不明确,因此,临床亟待针对哺乳期妇女用药开展相关研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证据。本课题组早在“十五”期间就开展了中药药物警戒相关研究,历经近20年,逐步建立了以“毒”为核心的“识毒-用毒-防毒-解毒”警戒思想框架,系统阐述了中药传统药物警戒的理论与实践。针对目前缺乏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相关证据的现实背景,本研究调研医疗机构中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用药风险、挖掘古今文献中哺乳期用药安全警戒认识,旨在识别该类人群临床用药风险,并凝炼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以期填补哺乳期妇女安全使用中药的警戒空白,为哺乳期中药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目的1.调研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认知现状,识别临床哺乳期用药的潜在风险。2.检索哺乳期妇女应用中药发生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ADR/ADE)的案例报道,明确ADR/ADE的特征及影响因素。3.挖掘70余部传统古籍,建立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数据库,厘清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的历史沿革。4.针对临床用药风险,凝炼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以期将防范安全问题前移,促进哺乳期临床合理用药。研究方法本研究围绕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将临床问卷调研、现代文献检索、古文献挖掘三种手段有机结合:1.临床调研。采用问卷调研方式,对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0余名医务人员进行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认知调研。2.现代文献研究。系统检索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PUBMED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期刊文献数据库,收集1964年1月至2020年8月涉及哺乳期妇女应用中药致ADR/ADE的案例报道,对纳入文献中ADR/ADE报告的患者一般情况、ADR/ADE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及转归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应用Apriori算法关联分析发生ADR/ADE单味中药的性、味和归经。3.古文献研究。系统挖掘秦汉至明清73部与哺乳期妇女安全用药相关的妇产科专着、本草、方书、综合性着作等古文献,采用频次统计、百分位数、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建立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数据库,梳理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的历史沿革。研究结果1.临床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608份,回收571份,有效问卷53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8.32%。调研结果显示:(1)受访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等级及生理病理药代特点认知情况不理想,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均低于50%;(2)对哺乳期妇女用药监护意识较为缺乏,约35%的医务人员未告知哺乳期患者服药期间观察乳儿反应、谨慎服用保健品或药食两用之品等;(3)对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认知不充分,对于有回乳功效的中药、慎用的中药等的选择正确率不足40%;(4)对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认知跟进不足,除药品说明书外,受访医务人员通过书刊、网络、培训等其他途径获取哺乳期安全用药相关信息的占比低于36%。2.现代文献研究:收集近56年哺乳期妇女应用中药致ADR/ADE的案例报道,共涉及19味单味中药、5种中成药、6种中药方剂,ADR/ADE主要累及胃肠系统、皮肤及其附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ADR/ADE发生在乳母用药10分钟至数天内,发生原因有患者个体差异等机体因素、毒性反应等药物因素及自行用药等不合理用药因素。3.古文献研究:建立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数据库;梳理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历史沿革,我国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是伴随着产后病治疗方法警戒的提出而最初萌芽的,其理论框架初成于隋唐时期,至宋金元时期内容趋于完善,并于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的补充与发展。4.基于古今文献凝炼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主要包括治疗原则警戒、治疗方法警戒、药物选用警戒(产后病症、药性、剂型、剂量、疗程、产后时间、乳母体质、饮食禁忌)等方面。研究结论1.受访医务人员对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相关认知不足,临床用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哺乳期应用中药发生安全问题多样,轻则乳母恶心呕吐,乳儿出现皮疹;重则乳母出血性休克、肾功能衰竭、永久性闭乳,乳儿血小板减少等。3.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有着丰富的古文献积淀与理论内涵,为警戒思想的凝炼提供了直观的理论与数据支撑。4.本研究基于古今文献所凝炼的哺乳期中药警戒思想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的学术特征,可为哺乳期妇女临床安全用药研究奠定基础,促进哺乳期妇女临床合理用药。创新点1.多手段凝炼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基于目前尚无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相关系统研究的现状,本研究将临床调研、现代文献、古文献三者有机结合,凝炼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以顺应现代临床对哺乳期安全用药的需求。2.系统梳理并挖掘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的历史沿革及内容系统梳理与哺乳期妇女安全用药相关的古文献,厘清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从萌芽到成熟再到进一步发展的演变历史脉络,挖掘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为哺乳期妇女中药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与依据,以填补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研究的缺欠。

王春鹏[3](2021)在《林才志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及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为系统总结林才志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及其用药规律,对近年来其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病案进行整理、数据挖掘、分析,总结归纳林才志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思路、特点及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林才志主任医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治疗功能性便秘病例共60例,合计190张处方,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病例进行筛选,借助统计软件,运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对病案中症状、舌脉象及药物的功效、四气、五味、归经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最终归纳、总结出导师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及其用药规律。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45例,涉及各个年龄阶层,可发生于儿童、成人、老年。其临床表现,除便秘主症表现(排便困难、排便不畅等)外,常见症状包括腹胀、寐差、口干,占总数约13.07%、12.01%、9.19%。舌脉象表现上看,舌质以淡白、红、瘀暗居多,分别占22.63%、21.05%、17.89%,舌苔则以黄腻、白厚腻为主,两者分别占比23.68%、21.05%,脉象则以沉、细、弦为主,占比分别为20.05%、17.68%、13.19%。(2)从“用药”上看,本次研究共涉及158种药物。从药物频次看,最常用药物为甘草、地黄、麦冬、玄参、火麻仁、桃仁、杏仁、白术、肉苁蓉等。从“四气”看,所用药性较多的为寒(包括微寒)、温(包括微温)、平,其占比分别为38.89%、30.89%、26.76%。从“五味”看,所用性味以甘、苦味为主,占比分别为40.74%、32.33%,其次为辛味,占比为14.01%。从“归经”看,归经分布相对均衡,均有涉及,排名前六位的分别为胃经(17.96%)、肺经(16.56%)、脾经(15.28%)、心经(13.03%)、肝经(11.99%)、肾经(10.05%)。从“药物功效”来看,以补虚药为主,占比最高为30.36%,其次为清热药(17.53%)、化痰止咳平喘药(11.15%)、活血化瘀药(9.50%)、理气药(6.24%)、泻下药(5.24%)。(3)从“聚类分析”看,可得出数个药对及组合:柏子仁-远志,百合-首乌藤,白芷-泽泻-茺蔚子,栀子-淡豆豉,丹参-牛膝,川芎-赤芍,茯苓-姜半夏,桃仁-杏仁,肉苁蓉-枳壳-火麻仁,玄参-麦冬,苍术-神曲。(4)从“药物关联关系”看,可提练出常用处方药物组成:地黄、玄参、麦冬、白术、杏仁、桃仁、枳壳、火麻仁、肉苁蓉、甘草。结论:(1)林才志主任医师治疗FC用药上,寒温并调,喜用甘寒质润之品,极少使用热性之药,治疗上多以“润下”为法,常辅以行气祛瘀之品。(2)林才志主任医师治疗FC常用处方药物组成:地黄、玄参、麦冬、白术、杏仁、桃仁、枳壳、火麻仁、肉苁蓉、甘草。(3)林才志主任医师提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进行论治FC,注重顾护肠道津液,用药常以相须为用,因人而宜,灵活调整用药,并且在药物干预之余,认为生活调摄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亦有重要意义。

梁禄灵[4](2020)在《调肠汤治疗气阴两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调肠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从有效率、复发率、中医症候积分、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病例来源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脾胃科专家门诊及老年病科门诊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证)患者64例。按就医次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调肠汤治疗,对照组给予乳果糖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停药后1月、停药后2月的症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在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远期疗效等方面的差异。2.所收集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中医症候总积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Wexner便秘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评估:共63例患者完成本研究,观察组32例,4例患者痊愈,21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80%;对照组31例,1例痊愈,16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有效率为83.9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对比P=0.029<0.05,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PAC-QOL评分、Wexner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三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于中医症候积分中“腹胀”、“口干”、“神疲乏力、懒言”、“下坠、排不尽感”四项上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3.远期疗效:治疗结束后第1月回访:观察组30例,其中2例复发,28例未复发,复发率6.67%;对照组26例,7例复发,19例未复发,复发率26.92%。两组复发情况相比较P=0.040<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第2月回访:观察组30例,其中3例复发,27例未复发,复发率10.00%;对照组26例,9例复发,17例未复发,复发率34.62%。两组复发情况相对比P=0.025<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安全性评价:在本研究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等不良事件,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1.调肠汤和乳果糖在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证)上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比而言,调肠汤的疗效更加显着。2.调肠汤和乳果糖均能改善慢性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证)患者的生活质量。调肠汤对于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程度高于乳果糖。3.调肠汤和乳果糖治疗后均有复发病例,调肠汤对于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远期疗效更优。4.调肠汤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较好,可进行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

李秋民[5](2019)在《温阳润肠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温阳润肠法联合穴位贴敷对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与口服乳果糖溶液的患者做对照,为罹患脾肾阳虚型FC的患者寻找疗效更好且远期疗效更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符合脾肾阳虚型FC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中药方桂枝人参汤合济川煎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中药汤剂每次服用150ml,分早晚两次温服,穴位贴敷每周2次。对照组则口服西药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每次15ml,每日早晨一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疗程结束4周后记录患者的证候积分。通过对两组中医主症、次症症状总积分,单项症状积分以及复发情况等的对比,评价温阳润肠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FC的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综合疗效: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的改善脾肾阳虚型FC的中医临床症状,但运用温阳润肠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FC的临床研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3.33%,其总有效率高于运用西药乳果糖组的7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状状况: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症状都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在改善粪便性质、腹中冷痛喜温、面色晄白、四肢不温症状方面效果要更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改善排便次数、排便用力程度、排便时间、小便清长方面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主、次症症状总积分都较前显着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两组治疗方案均可有效治疗或缓解脾肾阳虚型FC的临床症状;但运用温阳润肠法联合穴位贴敷的治疗组疗程结束时的中医主、次症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运用温阳润肠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FC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3、随访结果:患者疗程结束四周后,对受试患者(无效者排外)进行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为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43.48%的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患者经温阳润肠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后,其短期的复发率低,而且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阳润肠法联合穴位贴敷可明显改善脾肾阳虚型FC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肯定,复发率低。也进一步说明了温阳润肠法联合穴位贴敷是治脾肾阳虚型FC的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郑曼秀[6](2019)在《虚秘的古文献整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重点研究虚秘的古籍文献,通过对古代各医家所论述与虚秘相关的治疗经验及致病机理阐述的条文进行整理,分析其定义,分类,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再进一步分析历代医家对治疗虚秘的原则及选方规律,了解历代医家对治疗虚秘的心得并加以学习,加深对虚秘病的理解,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思维模式,作为临床运用辨证论治的参考。透过整理古代流传至今治疗虚秘的各种方法,期望使中医治疗虚秘病时有更清晰明确的思路及方案,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于图书馆查阅所有论述便秘相关的中医文献,了解现存关于便秘、虚秘的内科着作,收集所有提及虚秘的古籍。透过使用《中华医典》在全文区检索并筛查出含有“虚秘”的相关文献,全面阅览后剔除重复及与虚秘无关之文献,把余下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按照朝代顺序从古至今的整理归纳后,根据条文内容分出虚秘病的定义、虚秘分类、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各方面进行整理归纳,对筛选、整理后的古文献条文进行分析,梳理出历代医家对虚秘病治疗的思路及发展。最后对比现代相关研究治疗虚秘的相关性及成效,为虚秘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支持。结果:1综合整理历代医家对虚证便秘的认识可知,虚秘是经过了长时间医家对治疗便秘的经验及观察才得明确出的病名,同时在虚秘的基础下发展出不同证型,其病因病机及治疗亦随着时代推进而逐渐发展完善。在病因病机方面,从《黄帝内经》中得知便秘的发生主要与肾、脾相关,提出“肾开窍于二阴”的概念。在东汉《伤寒论》中虽未有明确提及关于虚秘的论述,但己指出便秘须分虚实并说明便秘亦可由脾虚、虚寒等情况引起,并提醒在治疗便秘时必须顾护津液。隋唐时期医家支持《内经》所言,指出肾功能失调,津液耗损为便秘的致病机理。孙思邈指出虚人大便秘涩必须谨慎应对,提醒后世医家应予重视。宋金元时期,医家提出肺脾气虚,气血阴阳不调,或年老体虚、产后失血、肾虚等都为虚秘的致病因素,而当日,津液不足、气血虚弱及脏腑虚寒等均为医家得出的虚秘的致病机理。明清时期医家认为虚秘发生的关键在于人体津液不足及气血虚弱两项,并主要责于肾、脾、肺三脏,气血虚弱继而发展成阴虚及阳虚,而津液不足则贯穿虚秘的总体病机。发展至现代,中医内科学对虚秘分型分为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四大类。2虚秘的治疗方面,早期提出的治法方药较少,《内经》主要为针灸治疗而东汉张仲景则首创蜜导法为体虚不适宜进行泻下法的人可用的外治法。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治疗大便难的原则应以增加体内津液及改善肠道干涩为主。孙思邈则提出应以滑润肠道的药物来改善大肠干涩并提出各种方药治疗,为后世医家开拓新的治疗思路。宋金元时期,医家吸收前人经验及知识,意识到虚人便秘不能一味使用攻下法,必须顾护元气,防止津液耗失,主要治疗以理气为主,辅以润下法,逐渐减少便用泻下药。明清时期医家在继承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多的治疗思路,针对于不同证型的便秘患者使用。有以肾、脾、肺而治者,用药较前人偏向温补,多以补益法为主导,佐以润下,另外,医家对虚秘的辨证分型亦更为细致,用药更为谨慎,治疗更具针对性及灵活性。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得出历代医家在治疗虚秘的共同点为:(1)重视气血的顾护,谨慎选用不同类型的下法;(2)不同证型的虚秘都必须注意津液的虚耗情况,适当使用润滑之品;(3)病位虽在大肠,但治疗均以调理肾、脾、肺为主;(4)在考虑以上三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气血阴阳各方面虚损的严重程度在治疗上改变侧重点随证选方用药。以上四点为本次研究对于虚秘治疗原则及思路方面的总结。

王娇[7](2018)在《《万安方》引录六种亡佚医书考略》文中指出《覆载万安方》(以下简称《万安方》),作者为日本医家棍原性全。《万安方》约成书于公元1331年,为性全独飨子孙所作,故400年之内秘而不传。该书引用者多为宋及宋以前的医籍。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对《万安方》的引用医籍,尤其是部分亡佚方书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梳理《万安方》直接引用的医籍文献。笔者发现,总体而言,《万安方》中引用内容最多的医书是《圣济总录》,且病名分类不出《圣济总录》之范畴。分述之,伤寒类疾病虽以《圣济总录》为主体,还大量引用了《伤寒一览方》《南阳活人书》《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书的内容;外科方面主要以《疮肿科精义方》和《外科精要方》为节录本;灸法部分以《针灸资生经》为主体,纳入《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相关穴位的解释和应用;妇科部分以《妇人大全良方》为主体,系统地摘录了经带胎产诸方面的内容;儿科部分在《万安方》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万安方》62卷中仅儿科部分就有11卷,绝大多数内容出自《幼幼新书》,被日本人誉为“本邦儿科方书之大典”;丹石门主要本于《苏沈翰良方》;诸痛门主要本于《可用方》;本草门几乎全部摘自于《证类本草》。《万安方》所引医经类文献甚少,直接引用《内经》《难经》《伤寒论》的内容可谓寥寥无几,且除文中少量的注文之外,并未有性全关于某种疾病的理论阐述,可见梶原性全更倾向于对医方的收集。其二,对同书异名的情况进行简单介绍。梶原性全引书时,普遍存在同书异名的情况——或将名称简化,或以作者名代替书名等。以《严氏济生方》为例,在《万安方》中,该书又被称之为《严氏》《严氏方》《济生方》等。另外说明,书中存在一定的误注,以《古今录验养生必用方》为例,该书为北宋医家初虞世搜集古代临床验方以及自己所试效验方面成,《万安方》中大量引用了该书的内容。唐代甄权的《古今录验方》和宋代阎孝忠的《保生信效方》之书名与《古今录验养生必用方》书名相近,在转引部分内容时,《万安方》中误认为这三本书为同一着作,并误认为《古今录验养生必用方》的作者为唐代虞世南。此外,《济世指迷方》的作者为宋代王贶,吴敏曾为之作序,《万安方》却误认吴敏为《济世指迷方》的作者等。其三,重点收集和考证《万安方》引用内容较多的六种亡佚医书。这六种医书分别是《究原方》《伤寒一览方》《陈氏经验方》《婴孩妙诀论》《古今录验养生必用方》《可用方》,以下是对这六本书的初步考证情况:《究原方》,成书于公元1213年,作者为宋代医家张松,该书很可能为扁鹊学派的着作。《究原方》本于《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临床经典,重视脉诊,所搜集之方为作者临床效验之方,方中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思想。《伤寒一览方》,作者是宋代吴光霁。史志目录对该书记载很少,其内容只出现在《万安方》中。从保留的内容可知,该书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方剂进行了分类,或以方类证,或以证类方,尊经崇古,而不局限于此,该书还对《伤寒论》中的方剂进行了一定的化裁,扩大了经方的主治范围。《陈氏经验方》,作者是宋代陈晔。陈晔,字日华,因曾官至四川总领,故又被称为“陈总领”,后世称《陈氏经验方》为“陈总领方”“陈日华方”等。该书是陈总领搜集民间验方所得,药材简单易得,目的在于普惠黎民百姓,另外书中尚保存了一定的养生保健的内容,对后世养生学影响深远。《婴孩妙诀论》(又称《婴孩妙诀》),为南宋汤民望或其孙汤衡所作。该书被后世多家医书引用,虽原书不存,但从后世方书所存内容可以看出,汤氏方具有高度的临床价值。在宋代儿科大家钱乙的时代,汤氏对钱氏方有一定的借鉴,但却有个人独特的临床特色。汤氏重视小儿诊法,强调色脉合参,提出“寅、卯、辰”的三关诊法,擅长用全蝎、蜈蚣、守宫等虫类药治疗小儿急慢惊风与痫证。在治疗小儿外科病症时,汤氏注重使用内外合治法。在治疗复杂的疾病时特别强调辨证治疗,分期用药,治疗系统条理。另外,汤氏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小儿经久不愈的尿浊等,对小儿病症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古今录验养生必用方》(又称《养生必用方》),作者为北宋医家初虞世,现仅有清代叶廷琯孤抄本存世。笔者将存世孤抄本与《万安方》等所引该书的内容对比,发现孤抄本非足本。在对《养生必用方》的考证中,笔者主要对其成书之具体情况以及部分内容亡佚原因进行考察并对其补辑。《可用方》,成书于公元992年之后,据《万安方》所述,《可用方》作者为森立夫,历代史志目录少有记载。该书为搜集汉唐及宋初的医方所得,医论和方剂大多未标明具体出处。笔者将《万安方》所引《可用方》内容与存世医书核对,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内容与《太平圣惠方》一致,有些内容甚至有明显摘抄《太平圣惠方》的痕迹。《可用方》成书时很可能参照了与编撰《太平圣惠方》所采相同的古籍资料,也有可能直接从《太平圣惠方》摘录而来。每一类病症下首列医论,继集方剂,立法用药有鲜明的宋代医学的特点。其四,对文献探源的重要性、医书亡佚的原因、亡佚医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亡佚医书,应尽可能全面搜集资料,并进一步将资料整理,分析其撰写体例和文献构成,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评价医书的得失,从中筛选出可靠的史料以供文献研究和临床应用。医书的辑佚和考证是细致而繁重的任务,辨章学术,考证源流应当贯穿研究的始终。笔者认为,研究者应该培养文献学和史学研究的能力,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努力为中医古籍的整理贡献力量。

刘云[8](2017)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甘爱萍教授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药证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中医药学的发展离不开对名老中医的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进行总结,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进行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数据挖掘是运用计算技术与统计的方法,从大量诊疗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用以揭示名医的组方及用药规律。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集医案整理、证候及方药统计、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等强大功能于一身,可实现“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分析”的完整的功能。因此开展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为手段,对导师甘爱萍教授诊治老年功能性便秘经验进行系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湖北省中医院甘爱萍教授门诊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308例,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症状、舌苔脉象、证型、处方,填写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Wexner便秘评分系统,将患者全部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临床采集系统”中。通过该软件中的“统计报表系统”中“医案统计”进行“体重统计”、“性别统计”、“症状统计”、“证候统计”、“治则治法统计”、“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药物用量统计”;通过“数据分析系统”进行“症状排序”、“症状规律”、“症状聚类”分析;通过“方证分析”进行“网络展示”、“关键药物”、“关键症状”的统计分析。结果:1、症状统计显示,老年功能性便秘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0位症状依次为:大便干、大便次数少、口干、大便艰难、腹胀、脘痞、呃逆、泛酸、入睡困难、大便量少。2、中医证候统计显示,甘爱萍教授辨证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证(126次)、脾气亏虚证(111次)、胃肠热结证(98次)、肝脾不和证(92次)、肠道气滞证(75次)、津亏血少证(73次)、胃热津伤证(64次)。3、治则治法统计显示,甘爱萍教授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主要治法为:养阴润燥(112次)、补脾益气(109次)、滋阴清热(98次)、益气养阴(93次)、疏肝理脾(87次)、调气宽肠(66次)。4、药物统计显示,甘爱萍教授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主要药物为:生白术、枳实、玉竹、浙贝母、茜草、虎杖、杏仁、蒲公英、郁李仁、生地黄、百合、瓜蒌、石斛、玫瑰花、麦冬、紫苏子、佛手、合欢花、砂仁、玄参。5、药物四气归类显示,甘爱萍教授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物四气信息依次是:寒性(2555次)、温性(1356次)、平性(533次)、凉性(140次)。6、药物五味归类显示,甘爱萍教授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五味信息分别是“五味统计”显示药物五味排序依次为:苦味(3234次)、甘味(2737次)、辛味(1098次)、酸味(329次)、咸味(166次)、涩味(38次)。7、药物归经显示,甘爱萍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药物归经信息分别是:胃经(2423次)、肺经(2200次)、肝经(1589次)、脾经(1345次)、心经(1165次)、大肠经(1129次)、肾经(918次)、胆经(304次)、小肠经(259次)、膀胱经(10次)。结论:1、甘爱萍教授认为老年功能性便秘病因病机当以气阴两虚为本,内生火热、气机失调是关键。2、甘爱萍教授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以益气养阴为根本治法,清热存阴、理气通腑也是重要治疗方法。3、甘爱萍教授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用药特点有治以苦寒,佐以甘温辛,并且善用对药。

王培杰[9](2017)在《维药“毒”相关文献及维成药不良反应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维吾尔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学与丝绸之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是我国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经过漫长的医疗实践,与疾病不断作斗争,总结出相对完善的维医药学体系,具有独特的理论与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维吾尔医药主要应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但近年来,维成药因其具有较好的疗效,也逐渐被内地患者接受。因此,本论文通过对维药"毒"相关文献以及维成药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以期提高对于维药毒性相关内容的重视,促进维医药的发展。研究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维医药简介及其毒性相关研究进展论文对维药学发展历程及维药学与维医方剂学基础理论进行简单介绍,发现维药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维医药具有较为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且早在秦汉时期,就有维医运用有毒维药治疗疾病的记载,说明维医对于有毒药物的使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维药在使用过程中也有毒性反应的相关记载,故论文对维药毒性相关内容现代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维药毒性评价的实验研究方面。但对于维药"毒"相关内容的理论研究以及维成药不良反应的文献研究却鲜有涉及。因此,对维药"毒"相关文献以及维成药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研究是很有必要的。2基于经典文献的维医药"毒"相关文献研究基于经典文献的维医药"毒"相关文献分为四部分进行研究,分别是基于经典文献的维医药"毒"涵义的相关文献研究、基于经典文献的单味毒性维药及其毒性反应汇总、基于经典文献的减毒文献整理以及基于经典文献的维药用药原则、毒性维药用药禁忌及用法用量的文献整理。论文基于《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以及《阿维森纳医典》三部维医药专着,对维医药"毒"涵义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发现维医药经典文献中"毒"涵义可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致病因素即毒、病症名之毒以及药物之毒。其中致病因素又可分为外源性病因及内源性病因两类,药物之毒可分为广义之毒与狭义之毒。具体项下还有更为细致的划分,说明维医药"毒"涵义较为丰富。论文基于《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医学分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维吾尔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药材标准》(2010年版[第一册))五部维医药专着,对单味毒性维药及其毒性反应进行汇总整理与分析。结果显示,《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中明确标明有毒性的维药共有38味,未标明有毒,但属于性能较为峻烈的维药共72味;《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医学分册》中明确标明有毒性的维药共有29味,未标明有毒,但属于性能较为峻烈的维药共82味;《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中明确标明具有毒性的维药共有5味,未标明有毒,但属于性能较为峻烈的维药共22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维吾尔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中明确标明具有毒性的维药共有9味,未标明有毒,但属于性能较为峻烈的维药共23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药材标准》(2010年版(第一册))中明确标明具有毒性的维药共有4味,未标明有毒,但属于性能较为峻烈的维药共3味。其中单味毒性维药毒性反应的累及系统和器官分为十五类,分别是皮肤组织、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内脏器官、全身反应、出血、休克、昏迷以及死亡。论文基于《阿维森那医典》、《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三部维医药专着,对毒性维药的减毒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毒性维药减毒方法可归纳为八类,分别是炮制减毒、矫正药减毒、改变剂型减毒、机体自身解毒、食疗减毒、导吐法减毒、药物联用减毒以及代用药减毒,说明维医非常重视维药的安全应用;维药减毒方法较为多样,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并对维药用药原则、毒性维药用药禁忌及用法用量进行整理研究。论文基于《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医学分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维吾尔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药材标准》(2010年版(第一册])以及《阿维森纳医典》六部维医药专着对维药用药原则、毒性维药用药禁忌及用法用量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显示维药的用药原则可分为治疗炎症肿胀的用药原则、治疗疼痛的用药原则、催泻药的用药原则等六类用药原则;毒性维药的用药禁忌可分为孕妇禁用、儿童禁用、婴儿禁用等36类人群禁用,以及孕妇慎用、儿童慎用、老年人慎用等20类人群慎用;维医药专着中毒性药材的用量与《中国药典》(2015版)中的用量进行对比,发现维医药专着中记载的7味毒性药材的最大用量超过《中国药典》(2015版)中记载的最大用量,例如朱砂、雄黄、丁香、肉苁蓉、苏合香、胡椒、牛黄等药材,其余30味药材最大用量均等于或小于《中国药典》中记载的最大用量(见表),说明维医对于毒性维药剂量的规定是较为安全合理的。3基于现代文献的维成药不良反应文献研究论文基于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收集维成药不良反应相关文献,文中所述维成药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中收录的维成药。维成药不良反应文献分为两部分进行研究,分别是维成药单独用药不良反应文献研究以及维成药联合疗法不良反应文献研究,并从发生不良反应的维成药种类、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给药途径、药物过敏史以及不良反应纠正结果五方面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显示,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维成药共13种,且不良反应多发于皮肤系统及消化系统。经治疗,排除不良反应纠正结果不明的患者,其余患者愈后较好。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药物中的毒性成分、作用增强、个体差异、给药途径以及联合用药有关。综上所述,论文从文献入手,对维药"毒"相关文献及维成药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系统挖掘整理研究,提高对于维药毒性相关内容的重视,促进维药毒性理论的发展,为维药用药安全及相关研究提供文献基础。

彭科[10](2016)在《芪术通便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气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芪术通便汤治疗气虚证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方法:所选病例均来源于2015年01月至2016年02月,在湖南省中医院肛肠科就诊为气虚证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按照临床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服用芪术通便汤治疗,对照组35例服用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两组患者均以便秘症状积分、相关中医症状积分,作为疗效判定指标,对其分别进行治疗前后评估;对病例报告表记录的数据,运用SPA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及处理,并进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最终获得统计分析的患者共66例,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31例。两组便秘症状评估在便秘症状临床疗效评价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1%,经秩和检验(Z=-2.180,P<0.05),治疗组改善患者便秘症状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相比较,经t检验(t=-1.872,P=0.042<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的整体的症候治疗优于对照组。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中,治疗组在“气短程度”、“乏力程度”、“少气懒言”、“纳差程度”这4方面治疗治疗均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能够改善气虚症候。对照组在上4方面均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对照组不能改善气虚症候。在获得患者满意度方面,治疗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1.43%。对照组满意率为77.42%,经秩和检验(Z=-1.969,p=0.04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能够获得患者的认可。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说明用药安全性好。结论:1.芪术通便汤治疗气虚证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效果确切,在治疗疗效、整体便秘症状、相关中医症状以及患者用药满意度方面优于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2.芪术通便汤临床应用未见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芪术通便汤是治疗气虚证慢传输型便秘安全有效中药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二、便秘不宜常服泻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便秘不宜常服泻药(论文提纲范文)

(1)自拟补气行舟方治疗便秘(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3 病例选择标准
        1.1.4 研究方法
        1.1.5 观察指标
        1.1.6 疗效判定标准
        1.1.7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分析
        1.2.2 临床疗效分析
        1.2.3 安全性评价
    1.3 讨论
        1.3.1 立题依据
        1.3.2 导师治疗STC的经验分析
        1.3.3 本研究应用工作基础
        1.3.4 组方分析
        1.3.5 单味药分析
        1.3.6 结肠传输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1.3.7 体会
        1.3.8 研究结果分析
    1.4 小结
结论
第2章 综述
    2.1 中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2.1.1 病名溯源与沿革
        2.1.2 病因病机
        2.1.3 辨证分型
        2.1.4 治法方药
    2.2 现代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2.2.1 对诊断的认识
        2.2.2 对病因的认识
        2.2.3 对机制的认识
        2.2.4 对治疗的认识
    2.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
附录 C 病例报告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2)基于文献的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影响哺乳期安全合理用药的因素
    综述二 产后常见疾病的中药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537名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认知调研
    第一节 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认知调研问卷设计研究
        1 调研问卷的设计思路
        2 调研问卷的反馈与完善
        3 形成最终版调研问卷
        4 发放回收调查问卷
        5 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认知问卷调研结果
        1 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
        2 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等级及病理生理药代认知
        3 医务人员对于哺乳期妇女临床用药相关信息认知
        4 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中药、中成药安全用药认知
        5 医务人员获得哺乳期妇女安全用药的信息来源及接受培训情况
    第三节 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认知现状与问题分析
        1 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中药安全用药认知现状总结
        2 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安全用药相关认知不足原因分析
        3 医务人员对哺乳期妇女安全用药相关认知不足的对策及建议
第二章 基于现代文献分析哺乳期中药应用安全问题研究
    第一节 哺乳期妇女应用中药致ADR/ADE的文献报道分析
        1 资料来源
        2 方法
        3 结果
    第二节 哺乳期应用中药致ADR/ADE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 哺乳期应用中药发生ADR/ADE的特征
        2 哺乳期应用中药发生ADR/ADE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基于古籍文献对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挖掘
    第一节 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数据库的建立
        1 古籍检索源
        2 古籍检索结果
        3 数据规范化处理
        4 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节 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历史沿革
        1 先秦至魏晋时期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的萌芽
        2 隋唐时期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的初步形成
        3 宋金元时期哺乳期传统用药警戒思想的发展与成熟
        4 明清时期哺乳期传统药物警戒思想的补充与进一步发展
第四章 基于古今文献凝炼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
    第一节 治疗原则中的警戒思想
        1 顾护乳母
        2 防伤乳儿
    第二节 治疗方法中的警戒思想
        1 慎用汗法、下法,忌用吐法
        2 不宜专用消法
        3 补虚不可滞邪
    第三节 药物选用中的警戒思想
        1 产后病症的药物选用警戒
        2 药性的选用警戒
        3 剂型选用警戒
        4 剂量与疗程警戒
        5 产后时间用药警戒
        6 乳母体质用药警戒
        7 饮食禁忌
    第四节 加强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警戒宣传教育与人才建设
        1 加强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警戒宣传
        2 加强人才培养,开展系统培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3)林才志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及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研究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探讨
        1.3 中医治疗
    2 功能性便秘的西医研究
        2.1 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制
        2.3 西医治疗
    3 小结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结果
    4 讨论分析
第三部分 林才志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撷菁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要点
    3 辨治特点
    4 用药经验
        4.1 常用药物
        4.2 常用药对及组合
    5 临证撷要
    6 经典医案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调肠汤治疗气阴两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临床观察指标
        2.4 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2.5 远期疗效评定标准
        2.6 临床安全性观察
        2.7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病例剔除及脱落情况
        3.2 一般临床资料
        3.3 临床疗效
        3.4 临床安全性评价
    4 结论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
        1.2 病因
        1.3 发病机制
        1.4 相关检查方法
        1.5 治疗
    2 中医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特色治疗
    3 调肠汤的方药分析
        3.1 调肠汤的组方理论依据
        3.2 调肠汤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医症候量化评分标准
    附录二 :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
    附录三 :Wexner便秘评分量表
    附录四 :发表论文及论着及参与课题申报情况
致谢

(5)温阳润肠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 中医学对FC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FC的认识
1 诊断标准
    1.1 FC诊断标准
    1.2 入组及排除标准
    1.3 剔除病例标准
    1.4 脱落病例标准
    1.5 脱落病例处置方案
2 观察项目
    2.1 疗效观察
    2.2 安全性指标检测
    2.3 观察时间
    2.4 疗效评定标准
3 资料与方法
    3.1 病例来源
    3.2 治疗方法
    3.3 统计学处理方法
4 结果
    4.1 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4.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4.4 两组患者停药后4周随访复发率比较
    4.5 不良反应观察
5 讨论
    5.1 疗效总结
    5.2 FC的中医治疗
    5.3 FC的西医治疗
    5.4 脾肾阳虚型FC的病因病机
    5.5 温阳润肠联合穴位贴敷立法依据
    5.6 温阳润肠法方药分析
    5.7 穴位贴敷疗法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6)虚秘的古文献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虚秘的研究目的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虚秘的中医古籍整理过程
    第一节 学术起源及发展的整理
        一、春秋战国时期
        二、东汉时期
        三、隋唐时期
        四、宋金元时期
        五、明清时期
    第二节 致病机理的整理
        一、春秋战国时期
        二、东汉时期
        三、隋唐时期
        四、宋金元时期
        五、明清时期
    第三节 治疗叙述的整理
        一、春秋战国时期
        二、东汉时期
        三、隋唐时期
        四、宋金元时期
        五、明清时期
第三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万安方》引录六种亡佚医书考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作者生平以及《万安方》成书研究
    2. 内容研究
    3. 引用文献研究
    4. 历史和文化价值研究
前言
1. 《万安方》主要内容
    1.1. 《万安方》主体构成
        1.1.1 引文
        1.1.2 注文
    1.2 内容框架
2. 《万安方》引用医书具体情况
    2.1 《万安方》各部分引用医书列表
    2.2 《万安方》引用医书总体列表
3 《万安方》征引医书特点
    3.1 《万安方》引录医书分布特点
        3.1.1 伤寒
        3.1.2 外科
        3.1.3 灸法
        3.1.4 妇科
        3.1.5 儿科
        3.1.6 医经
        3.1.7 本草
    3.2. 同书异名情况的说明
    3.3 《万安方》误注例
4. 《万安方》引录六种亡佚医书考
    4.1 《究原方》考
        4.1.1 成书概况
        4.1.2 内容分布
        4.1.3 《究原方》之流衍
        4.1.4 现存佚文临床特色
    4.2 《伤寒一览方》考
        4.2.1 作者及成书年代
        4.2.2 引用内容分析
    4.3 《陈氏经验方》考
        4.3.1 作者与成书年代
        4.3.2 《陈氏经验方》之流衍
        4.3.3 《陈氏经验方》佚文特点及影响
    4.4 《婴孩妙诀》考
        4.4.1 书名与作者
        4.4.2 《婴孩妙诀》之流衍
        4.4.3 现存佚文文献特点与临床特色
    4.5 《养生必用方》考
        4.5.1 孤抄本与《万安方》相关引文比较
        4.5.2 孤抄本内容亡佚原因分析
        4.5.3 对孤抄本与其佚文的评价
    4.6 《可用方》考
        4.6.1 作者与成书年代
        4.6.2 《可用方》内容与卷次分布
        4.6.3 现存佚文文献特点
5 讨论
    5.1 文献探源研究是辨章学术之基础
    5.2 亡佚医书研究方法的初步探讨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甘爱萍教授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药证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甘爱萍教授老年功能性便秘诊治经验研究
    1 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机
        1.1 衰老是发病根本
        1.2 气机失调是发病关键
        1.3 虚实夹杂是疾病特点
    2 治疗经验
        2.1 增液生津
        2.2 调理气机
        2.3 甘寒泻火
        2.4 辛润通络
    3 辨证经验
        3.1 辨证论治
        3.2 辨病用药
        3.3 辨症用药
第二部分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甘爱萍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药症规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老年功能性便秘人群(性别、年龄、体重)分布规律
        3.2 老年功能性便秘症状分布规律
        3.3 老年功能性便秘证候分布规律
        3.4 老年功能性便秘治则治法规律
        3.5 老年功能性便秘用药规律
        3.6 老年功能性便秘药物用量规律
        3.7组方规律
    4 讨论
        4.1 病因病机
        4.2 治则治法
        4.3 用药特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综述
    中医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概况
        参考文献
    西医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2:名词解释
附录 3:评分量表
致谢

(9)维药“毒”相关文献及维成药不良反应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维医药简介及其毒性相关研究进展
    第一节 维医药简介
        1 维药学及其发展过程简介
        1.1 维药学发展萌芽期
        1.2 维药学发展形成期
        1.3 维药学发展成熟期
        1.4 建国后维药学的发展与成就
        2 维药学基础理论简介
        2.1 维药的分类
        2.2 维药的药味理论
        2.3 维药的药性理论
        2.4 维药的性级理论
        3 维医方剂学基础理论简介
        3.1 组方目的
        3.1.1 减轻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3.1.2 保持或增强药物的疗效,扩大药物的治疗范围
        3.1.3 利于保存
        3.2 方剂的性味理论
        3.2.1 方剂的药性理论
        3.2.2 方剂的性级理论
        3.3 方剂的用量规定
    第二节 维药毒性相关内容现代研究进展
        1 维药毒理学实验研究进展
        1.1 单味维药毒理学实验研究进展
        1.2 维成药及维成方毒理学实验研究进展
        2 维药毒性成分定量化学分析研究进展
        3 维药炮制减毒方法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经典文献的维医药"毒"相关文献研究
    第一节 基于经典文献的维医药"毒"涵义的相关文献研究
        1 致病因素即毒
        1.1 外源性病因
        1.1.1 中毒性病因
        1.1.2 外热即毒
        1.2 内源性病因
        1.2.1 异常体液即毒
        1.2.2 脏器腐败即毒
        2 病症名之毒
        2.1 脓毒
        2.2 丹毒
        3 药物之毒
        3.1 广义之毒
        3.2 狭义之毒
        3.2.1 铅之毒
        3.2.2 催吐剂及催泻剂之毒
        3.2.3 热性药物之毒
        3.2.4 饮用水之毒
        3.2.5 酒之毒
        3.2.6 其他
        4 小结
    第二节 基于经典文献的单味毒性维药及其毒性反应汇总
        1 基于经典文献的单味毒性维药汇总
        1.1《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单味毒性维药汇总
        1.1.1 明确标明具有毒性的维药
        1.1.2 未明确标明具有毒性但性能峻烈的维药
        1.2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医学分册》单味毒性维药汇总
        1.2.1 明确标明具有毒性的维药
        1.2.2 未明确标明具有毒性但性能峻烈的维药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单味毒性维药汇总
        1.3.1 明确标明具有毒性的维药
        1.3.2 未明确标明具有毒性但性能峻烈的维药
        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维吾尔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单味毒性维药汇总
        1.4.1 明确标明具有毒性的维药
        1.4.2 未明确标明具有毒性但性能峻烈的维药
        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药材标准》(2010年版(第一册))单味毒性维药汇总
        1.5.1 明确标明具有毒性的维药
        1.5.2 未明确标明具有毒性但性能峻烈的维药
        1.6 基于经典文献的毒性维药记载异同的汇总整理
        1.7 中医与维医对于毒性药材描述异同的汇总整理
        2 基于经典文献的单味毒性药物毒性反应汇总整理与分析
        2.1 基于经典文献的单味毒性药物毒性反应汇总整理
        2.1.1 矿物药
        2.1.2 植物药
        2.1.3 动物药
        2.2 基于经典文献的单味毒性药物毒性反应累及系统和器官
        3 小结
    第三节 基于经典文献的减毒方法文献整理与归纳
        1 炮制减毒
        1.1 炮制减毒的总体目的
        1.1.1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1.1.2 改变和缓和药性和性级
        1.1.3 便于服用
        1.2 炮制减毒方法
        1.2.1 净选
        1.2.2 洗法
        1.2.3 炒法
        1.2.4 "库西台"法
        1.2.5 炙法
        1.2.6 去毒法
        1.2.7 浮沉法
        1.3 具体单味毒性维药的炮制方法汇总整理
        1.3.1 具体毒性矿物药的炮制方法汇总整理
        1.3.2 具体毒性植物药的炮制方法汇总整理
        1.3.3 具体毒性动物药的炮制方法汇总整理
        2 矫正药减毒
        2.1 配伍减毒
        2.1.1 毒性药物常用配伍药对整理方法
        2.1.2 毒性药物常用配伍药对整理结果
        2.1.3 部分毒性药物常用配伍药对分析
        2.2 矫正药对不良反应的纠正
        2.3 具体毒性维药的矫正药汇总整理
        2.3.1 具体毒性矿物药的矫正药汇总整理
        2.3.2 具体毒性植物药的矫正药汇总整理
        2.3.3 具体毒性动物药的矫正药汇总整理
        3 改变剂型减毒
        4 机体自身解毒
        4.1 天生热维持天然体液
        4.2 天生热抵御寒热药物的入侵
        5 食疗减毒
        5.1 食疗减食物之毒
        5.2 食疗减药物之毒
        6 导吐法减毒
        7 药物联用减毒
        8 代用药减毒
        8.1 代用药的概念
        8.2 具体毒性维药代用药汇总整理
        8.2.1 具体毒性矿物药的代用药汇总整理
        8.2.2 具体毒性植物药的代用药汇总整理
        8.2.3 具体毒性动物药的代用药汇总整理
        9 小结
    第四节 维药用药原则、毒性维药用药禁忌及用法用量的文献整理
        1 维药的用药原则
        1.1 维药用药原则概述
        1.2 治疗炎症肿胀的用药原则
        1.3 治疗疼痛的用药原则
        1.4 催泻药的用药原则
        1.5 放血疗法的用药原则
        1.6 特殊人群的用药原则
        1.6.1 哺乳期妇女的用药原则
        1.6.2 孕妇的用药原则
        1.6.3 婴儿的用药原则
        1.6.4 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2 毒性维药的用药禁忌及用法用量的汇总整理
        2.1 具体毒性维药的用药禁忌汇总整理
        2.1.1 具体毒性矿物药的用药禁忌汇总整理
        2.1.2 具体毒性植物药的用药禁忌汇总整理
        2.1.3 具体毒性动物药的用药禁忌汇总整理
        2.2 具体毒性维药的用法与用量汇总整理
        2.2.1 具体毒性矿物药的用法与用量汇总整理
        2.2.2 具体毒性植物药的用法与用量汇总整理
        2.2.3 具体毒性动物药的用法与用量汇总整理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现代文献的维成药不良反应文献研究
    第一节 维成药单独用药不良反应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2.1 单独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维成药种类的统计与分析
        2.1.1 发生不良反应的维成药种类
        2.1.2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维成药中所含维药的关系
        2.2 不良反应常见症状的统计与分析
        2.2.1 概述维成药单独用药不良反应的常见症状
        2.2.2 具体维成药单独用药不良反应的常见症状
        2.2.3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人体组织系统的关系
        2.3 给药途径的统计与分析
        2.3.1 发生不良反应的维成药的给药途径汇总
        2.3.2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不同给药途径的关系
        2.4 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2.5 不良反应纠正结果
    第二节 维成药联合用药不良反应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2.1 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维成药及其联合种类
        2.1.1 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维成药种类
        2.1.2 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维成药联合种类
        2.1.3 小结
        2.2 不良反应常见症状的统计与分析
        2.2.1 概述维成药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的常见症状
        2.2.2 具体维成药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的常见症状
        2.2.3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人体组织系统的关系
        2.3 给药途径的统计与分析
        2.3.1 发生不良反应的维成药联合用药的给药途径汇总
        2.3.2 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不同给药途径的关系
        2.4 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2.5 不良反应纠正结果
        3 小结
        4 讨论
        4.1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4.1.1 药物因素
        4.1.2 机体因素
        4.1.3 用药因素
        4.2 不良反应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介

(10)芪术通便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气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病例诊断标准
        2.1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辅助检查
        3.病例标准
        3.1 病例纳入标准
        3.2 病例排除标准
        3.3 病例脱落、中止标准
    二、研究方法
        1.实验分组
        2.治疗方法
        2.1.基础治疗
        2.2.实验分组治疗
        2.3 安全观测指标
        3.疗效评定标准
        3.1 症状积分方法
        3.2.治疗疗效评定标准
        3.3.服药满意度评价标准
        4.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研究结果
    (1)两组疗效比较(表 4)
    (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表 5)
    (3)治疗前后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表 7)
    (4)结束治疗后随访满意度情况调查比较(表 6)
    (5)用药安全性观测
第三部分 讨论
    一、现代医学对慢传输型便秘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于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的认识
    三、中医学对慢传输型便秘病因病机
    四.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的认识
    五、组方依据
    六、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 结语
    一、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A
附表:B
附表:C
附表:D
附录: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研究认识
    参考文献

四、便秘不宜常服泻药(论文参考文献)

  • [1]自拟补气行舟方治疗便秘(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诚玉.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2]基于文献的哺乳期中药安全用药警戒思想研究[D]. 耿可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林才志主任医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及用药规律研究[D]. 王春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调肠汤治疗气阴两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D]. 梁禄灵.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5]温阳润肠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D]. 李秋民.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虚秘的古文献整理[D]. 郑曼秀.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万安方》引录六种亡佚医书考略[D]. 王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8(01)
  • [8]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甘爱萍教授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药证规律研究[D]. 刘云.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01)
  • [9]维药“毒”相关文献及维成药不良反应文献研究[D]. 王培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10]芪术通便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气虚证的临床研究[D]. 彭科.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便秘不宜服用泻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