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治疗

一、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天[1](2021)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案设计和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5月赤峰市医院脊柱外科诊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脊柱骨折的病患19例,所有病例手术均采用经后路长节段内固定系统治疗,原则上固定骨折椎体邻近上下2-3个椎体。若术前检查存在骨质疏松症(T值<-2.5),容易导致置钉不稳,予骨水泥加强椎弓根钉固定。MRI具有脊髓损害的表现,其节段与临床症状及查体相吻合者椎管减压处理。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和骨折椎体高度。记录围术期多个时间点腰痛与腿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应用改良Macnab准则评价手术效果,术后定期复查胸腰椎MRI、CT、X线情况,根据骨折愈合标准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记录任何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有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切口不愈合或感染等。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得到完整的术后随访。研究表明患者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36.705±12.061°恢复到术后平均14.289±8.433°。术前骨折椎体正中矢状面前缘、中央、后缘平均高度分别为26.993±4.340mm、26.558±3.248mm、29.457±3.823mm,术后恢复到29.492±2.872mm、28.580±2.548mm、30.240±3.332mm。VAS评分术前平均8.32±1.157,术后1月恢复到1.74±1.046、术后3月恢复到0.58±0.607。ODI指数术前平均71.16±16.375,术后1月恢复到36.63±23.702、术后3月恢复到16.21±28.086。术后3月复查可见1例骨折未完全愈合,骨折愈合率为90.91%,考虑可能为骨质流失、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椎体愈合较慢。术后6月骨折愈合率为100%,骨折椎体可见骨性连接,实现局部稳定性重建。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VAS评分、ODI指数等指标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恢复了骨折椎体上下的脊柱序列,纠正了由于骨折造成的后凸成角畸形,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明显提高骨折愈合率,有效防止脊髓二次损伤。且骨水泥加强可有效提升椎弓根螺钉牢固性,可以成为临床上治疗AS合并脊柱骨折的主要办法。

姜平[2](2020)在《基于“筋骨并重”理论研究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和比较在中医“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行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以及手术治疗特点进行讨论,为今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依据纳入标准,选取2014年11月~2019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42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2例行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经皮组),20例行后路长节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切开组)。由于治疗、随访过程中资料不全、不配合定期随访等原因,实际共纳入37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经皮组19例,男性16例,女性3例,年龄29~84岁;切开组18例,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35~86岁;两组手术材料均使用山东康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脊柱内固定系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透视次数,通过术中C型臂透视来计算椎弓根螺钉误置率(螺钉未通过椎弓根置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评估患者VAS及ODI评分,并通过CT、MRI上病椎骨折线及信号改变来评估骨折愈合、脊髓损伤情况并测量伤椎后凸Cobb角。结果:1.疗效评判:(1)治疗后采用改良Macnab疗效分级法评定术后总体效果,两组患者对手术疗效均较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进行组内比较,在VAS评分、ODI评分及伤椎后凸Cobb角方面,治疗后1个月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AS评分和ODI评分上,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透视次数、住院天数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及伤椎后凸Cobb角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安全性指标: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其中切开组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经吸氧、脱敏、休息等积极治疗1日后均恢复。两组患者均无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1.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经皮置钉内固定治疗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方面与切开内固定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且治疗后的近期、远期效果与切开方式相近。在改善患者疼痛,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提高生活质量上疗效肯定,减少了骨折长期卧床后并发症,并为一些高龄患者带来了福音。但脊柱内固定系统费用较高,尤其是经皮螺钉,价格较普通螺钉高,且由于强直性脊柱炎骨折本身的特殊性,需要长节段固定,因此病人经济负担较大,接受度不一,故使得技术开展相对困难。但从长远来看,经皮置钉内固定方式必将会逐渐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在中医“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注重筋与骨的相互协调,通过微创小切口置钉方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减少了开放式大切口手术对筋肉组织的破坏,注重了筋的保护,维持了肌肉、骨骼、血管、神经的内部整体平衡,更加注重了脊柱的完整与稳定,疗效显着。

丁柯元[3](2020)在《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Andersson病损一期后路360°融合固定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采用单纯脊柱后入路一期病灶清除、360°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Andersson病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7年西安市红会医院21例采用单纯脊柱后入路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Andersson病损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有明显背痛症状,且经过至少3月保守治疗症状无改善。通过单纯脊柱后入路进行前中柱彻底病灶清除及椎间植骨融合,并根据不同影像学特征,10例椎体破坏不明显、局部后凸角<30°的患者采用经后路椎弓根侧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11例椎体破坏明显、局部后凸角>30°的患者采用后路Smith-Petersen截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记录并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观察有无退钉、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失败发生。记录并比较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局部后凸Cobb角评估矫形效果,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平均47.2±13.9岁(29-79岁)。病变节段位于T10、11 5例,T11、12 6例,T12、L1 8例,L1、2 2例。术中、术后无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并发症。2例术中发生硬膜囊撕裂,术中即进行修补,术后未发生脑脊液漏。术后所有患者都获得了完整随访,随访时间24-43个月,平均30.3±5.6个月。在随访过程中无内固定松动、拔出或断裂发生。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VAS评分平均改善了6.8分(5-8分),ODI评分平均改善了46.7%(20-64%)。采用经后路椎弓根侧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55.5±17.2min(120-18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60±128.1ml(300-750ml),局部后凸角平均矫正10.8°(0-18.5°);采用后路Smith-Petersen截骨、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48.2±21.9min(125-18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91.8±88.4ml(300-550ml),局部后凸角平均矫正26.1°(17.7-32.5°)。末次随访X线或CT示Andersson病变节段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6例合并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完全恢复(4例ASIA D-E级,2例ASIA C-E级)。结论:对胸腰段Andersson病损一期后入路进行前中柱彻底病灶清除术,同期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并根据其病损破坏范围及后凸畸形程度采用了两种不同手术策略,均获得了满意临床效果、良好后凸畸形矫正及良好骨性融合。同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及并发症少的优势,为治疗胸腰段Andersson病损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手术方案。

林丽芳,姚岚,蔡艳青,李卓颖,韦柳情[4](2020)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AS患者多存在骨质疏松,由于椎骨骨量的降低,导致骨质量的下降。在外力作用下,易发生骨折。在AS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恢复期间,应该根据损伤机制及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治疗及护理。本文就AS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其进展做一综述。

许炜民,钱佳佳,黄桂成[5](2019)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诊断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AS的发展过程中常伴有脊柱的缓慢进行性自主融合,并与脆性骨质量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患者容易发生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SCI)。就其骨折类型而言,颈胸腰3个节段锥体在内的应力性骨折最为典型,这种类型的骨折和损伤大多涉及到颅脑交界处、下颈椎以及胸腰椎。虽然此种类型的骨折在治疗上存在很大风险,但大量临床数据表明长节段的固定和融合手术是治疗该种损伤的有效方法。本文就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进展做一综述。

杨敏,古辉云,钟厚成,谢远龙,金伟,蔡林,魏任雄[6](2019)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手术方法选择及文献回顾》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17-03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脊柱骨折。结果 3例手术时间分别为95 min、110 min、123 min,平均109 min。术后1例解小便困难,术后第3天复查X线片发现1枚椎弓根钉位置不太理想。另外2例椎弓根钉位置满意,复位效果良好。随访时间均为18个月,随访过程中无椎弓根钉松动、骨折不愈合等情况发生。小便解出困难者术后3个月已基本恢复正常小便功能,该患者术前脊髓神经功能分级为D级,术后1年已恢复至E级。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不稳定骨折,需尽早手术治疗。单纯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好,且手术创伤相对于前后路联合手术要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隋喆[7](2019)在《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合并其他部位椎体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合并其他部位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减少漏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选取2008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于本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32例,其中颈椎骨折合并其他部位椎体骨折8例(发生在胸椎3例,发生腰椎1例,发生在胸腰段4例)。同期非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986例,其中颈椎骨折合并其他部位椎体骨折患者175例。比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非强直脊柱炎患者颈椎骨折合并其他部位椎体骨折的平均年龄和发生率(发生率=颈椎骨折合并其他部位椎体骨折病例数/颈椎骨折病例数)。统计8例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合并其他部位椎体骨折患者的骨折发生节段,并分析其中2例合并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其加重神经损伤的可能性。结果:1、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合并其他部位椎体骨折患者年龄为54.5±9.4岁,非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合并其他部位椎体骨折患者年龄为45.1±12.8岁,行t检验,得到t=4.617,P<0.001,两组患者患病年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颈椎骨折合并其他部位椎体骨折的发生率为40.63%,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颈椎骨折合并其他部位椎体骨折的发生率为15.52%,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颈椎骨折合并其他部位椎体骨折的发生率高于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合并其他部位椎体骨折的病例中,颈椎骨折多发生在C6和C7,其中C6骨折占50%,C7占87.5%。合并其他部位椎体骨折中,骨折多发生在胸腰椎交界处的T12和L1,其中T12骨折占37.5%,L1占37.5%。4、在32例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中,2例患者伴有胸腰椎隐匿性骨折,隐匿性骨折的发生率为6.25%,其中由于隐匿性多发骨折造成的神经损伤加重的发生率为50%。结论:1、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合并其他部位椎体骨折患者的发病年龄更高,发生率更高。2、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合并其他部位椎体骨折患者中,颈椎骨折多发生在下颈椎C6和C7节段,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多发生在胸腰椎交界处的T12和L1节段。3、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存在发生隐匿性骨折的可能性,且隐匿性骨折的延迟诊断可能会造成的神经损伤加重,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患者诊断时应注意检查是否有隐匿性骨折的发生,避免漏诊。

刘齐,阎崇楠,王欢[8](2019)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常见的累及中轴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固有的病理特征导致骨质疏松和脊柱生物力学性能下降,使脊柱逐渐硬化、出现后凸畸形,影响脊柱整体的平衡和灵活性,晚期脊柱多节段融合后像一个长臂杠杆,轻微外力即可

霍亚冲,王辉,田浩,丁文元[9](2019)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累及人体中轴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由于骶髂关节炎、肌腱炎、脊柱附着点炎症及韧带骨化等原因导致背部疼痛[1],常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早期即可发现[2],晚期伴有严重的后凸畸形,常表现为颈椎、腰椎前凸减小甚至变为后凸及胸腰段后凸[3]。AS患者多存在脊柱骨性强直、椎体骨质疏松及脆性增加,因此,无外力或轻微的外力作用即可发生脊柱骨折,且容易并发严重的脊髓损伤[4];病史较长的患者,常形成僵

马超,王伟,高贵营,黄立军,方程[10](2018)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4-02—2017-02诊治的62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29例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长节段组),33例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短节段组)。结果 6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618)个月。与短节段组相比,长节段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但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长节段组术后1周、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优于短节段组,且长节段组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较术后1周的矫正丢失程度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固定效果好,可减轻术后骨折部位疼痛;虽然降低了固定节段的脊柱活动度,但对腰椎活动度影响不大,稳定的伤椎固定可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脊柱功能。

二、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强制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典型病例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2)基于“筋骨并重”理论研究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案设计
        2.2 入院后处理及术前准备
        2.3 手术方法
        2.4 术后处理
        2.5 疗效评价
        2.6 安全性观察指标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节段、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
        3.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
        3.3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筋骨并重”理论在治疗脊柱骨折中的应用
    2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治疗
    3 总结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3)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Andersson病损一期后路360°融合固定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及治疗现状
        1.1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学
        1.2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特点
        1.3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
        1.4 强直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
        1.5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
    2 Andersson病损的诊断及治疗现状
        2.1 Andersson病损的病因学
        2.2 Andersson病损的临床特点
        2.3 Andersson病损的影像学特点
        2.4 Andersson病损的实验室和病理组织检查特点
        2.5 Andersson病损的诊断
        2.6 Andersson病损的鉴别诊断
        2.7 Andersson病损的治疗
实验部分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排标准
    2 方法
        2.1 影像学评估
        2.2 手术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术中操作
        2.2.3 术后处理及疗效评价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患者基本情况
        3.2 手术结果
        3.3 临床结果
        3.4 病理检查结果
        3.5 影像学结果
    4 讨论
        4.1 Andersson病损的病因机制
        4.2 Andersson病损的治疗
        4.2.1 保守治疗
        4.2.2 手术治疗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S合并脊柱骨折的损伤机制及特点
2 AS合并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2.1 脊髓损伤
    2.2 呼吸系统并发症
    2.3 压疮与深静脉血栓
3 AS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3.1 心理护理
    3.2 体位护理
    3.3 功能康复锻炼
    3.4 中医护理方法
4 结 论

(5)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诊断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流行病学调查
3 诊断
4 AS的病理改变
5 高位颈椎损伤的处理
6 低位颈椎损伤的处理
7 胸腰椎损伤的处理
8 预防AS中的SCI
9 结论

(6)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手术方法选择及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合并其他部位椎体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2.1 发病原因
    2.2 临床表现
    2.3 实验室检查
    2.4 影像学检查
    2.5 治疗
        2.5.1 保守治疗
        2.5.2 手术治疗
    2.6 并发症
    2.7 结语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第5章 讨论
    5.1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骨折的发生机制分析
        5.1.1 椎体成分改变造成的影响
        5.1.2 生物力学改变造成的影响
    5.2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合并其他部位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
    5.3 强直性脊柱炎隐匿性骨折的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重视AS合并脊柱骨折的早期诊断
2 手术治疗
    2.1 AS并颈椎骨折
    2.2 AS并胸腰椎骨折
3 总结和展望

(9)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S合并骨折的特点及分类
2 AS合并骨折的手术治疗
    2.1 AS合并颈椎骨折
        2.1.1 前路手术
        2.1.2 后路手术
        2.1.3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2.2 AS合并胸腰椎骨折
        2.2.1 前路手术
        2.2.2 后路手术
        2.2.3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3 结语及展望

(10)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1.4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D]. 杨晓天.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2]基于“筋骨并重”理论研究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D]. 姜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段Andersson病损一期后路360°融合固定的疗效分析[D]. 丁柯元.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4]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J]. 林丽芳,姚岚,蔡艳青,李卓颖,韦柳情.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32)
  • [5]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的诊断治疗进展[J]. 许炜民,钱佳佳,黄桂成. 当代医学, 2019(31)
  • [6]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手术方法选择及文献回顾[J]. 杨敏,古辉云,钟厚成,谢远龙,金伟,蔡林,魏任雄.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09)
  • [7]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合并其他部位椎体骨折的临床研究[D]. 隋喆. 吉林大学, 2019(12)
  • [8]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 刘齐,阎崇楠,王欢. 脊柱外科杂志, 2019(02)
  • [9]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 霍亚冲,王辉,田浩,丁文元. 脊柱外科杂志, 2019(01)
  • [10]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J]. 马超,王伟,高贵营,黄立军,方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09)

标签:;  ;  ;  ;  ;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