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RL在实践中的应用——使用Microsoft VB6.0编写应用程序

XBRL在实践中的应用——使用Microsoft VB6.0编写应用程序

一、XBRL在实践中的运用——采用Microsoft VB6.0编写应用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倪佩玲[1](2019)在《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可雇佣性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互联网和共享经济发展,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造成了企业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不仅需要应对变化多端的形势,还需要面对因工作模式的改变带来的雇佣关系颠覆性重构问题。同时,员工也须不断获取企业所看重的知识、技术、能力等特性进而适应劳动市场的形式变化和企业的调整。在员工逐渐转向追求终身可雇佣性的趋势,催促企业转型和改革自身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企业如何在员工发展和人力资源投入之间最佳平衡,保持整个企业长久发展,“以员工发展”为重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本研究在工作需求-资源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的支持下,以37家企业中的387名员工为样本,采用SPSS 22和LISREL 8.8等分析软件,讨论了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可雇佣性之间的影响关系,同时,引入心理安全感和谏言行为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多重中介模型,深化对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可雇佣性的作用机制研究。研究表明:(1)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对正向影响员工可雇佣性;(2)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能通过心理安全感影响员工可雇佣性;(3)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能通过谏言行为对员工可雇佣性产生正向影响;(4)发展型人力资源管了能够通过心理安全感-谏言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员工可雇佣性。本研究有以下方面的创新:首先,本研究创新性地将心理感知通道与行为通道纳入研究,检验了心理安全感与员工谏言行为在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可雇佣性间的多重中介作用,打开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可雇佣性的机制黑箱。其次,从实践意义上讲,本研究将有助于让企业管理者更加了解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可雇佣性的影响路径及机制,为企业促进员工事业发展和成长提供充分的理由和信心,以此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局面。最后,由于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迄今为止发展历程较短,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数量较少。本研究系统地、深入地探讨了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可雇佣性,使得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更为丰富。

张惠宇宸[2](2016)在《复杂环境下图像实时滤波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对战场环境的了解程度作为决定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直备受交战双方关注,而由于先进的武器装备、恶劣的气候条件以及复杂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当代战场环境复杂多变。这使得把握战场环境成为一个困难。而实时图像滤波技术能够实时的对周围的复杂环境进行滤波处理,使观察者能快速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经过滤波处理的图像对比度和细节得到增强并且层次感突出。这可以大大方便作战者把握战场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实时图像滤波的技术方案并从软硬件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图像实时滤波技术的实现过程。其中硬件方面详细讲述了数字相机单元、电平转换单元、FPGA图像采集滤波单元、图像数据缓存单元、数模转换单元、VGA显示单元的实现过程。软件方面详细介绍了图像采集模块、DDR3 SDRAM图像缓存控制模块、乒乓操作模块、强化图像细节的自适应均衡化算法实现模块、自适应寻找阈值的二值化算法实现模块、自适应局部均衡化算法实现模块、VGA控制模块的实现过程。最后给出了在系统调试过程中抓拍的时序图和算法处理前后的对比图像。实验证明,系统达到了预期目标。

景亚萍[3](2014)在《智能选泵系统创建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冶金、电力、化工、采矿、市政、石油以及农林部门中,泵站的形式很多,其规模和投资也越来越大,功能分类也越来越详细。泵是高耗能的机械设备,能源消耗很大,使其在经济效益方面有着一定影响。根据一些资料信息,泵与风机的功率消耗占了整个部门电耗的很大比例。因此,水泵的合理选择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产品的竞争力都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同样有着重要意义。近代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可利用计算机完成繁杂的选泵工作用。计算机不仅能够自动选择水泵,还能将符合要求的水泵优化排列,并进行工况点计算和绘制特性曲线等工作,因此这种智能选泵软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智能选泵系统创建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本文介绍了智能选泵系统创建平台开发所使用的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开发工具以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开发技术为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的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并对开发技术的核心技术点进行了详细介绍。软件开发工具中语言采用VB6.0,并采用ADO (ActiveX Data Objects, ActiveX数据对象)将软件与数据库平台SQL Server 2000相连接。本课题首先对智能选泵选型系统创建平台的用户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跟踪和调研了用户的工作方式和流程,通过应用UML来描述智能选泵系统创建平台的功能,绘制出各个功能下的用例图,构建出整个系统层面上的模型图,确定系统应具备的结构和功能。该智能选泵系统创建平台包含三个模块:选泵模块,数据库模块,查看模块。选泵模块功能是通过计算机后台计算分析对比选择最优泵型,并可查看所选择泵型的具体信息,如技术参数,工况曲线和安装尺寸等。在选泵模块中首先利用二次曲线来拟合水泵的流量Q、扬程H的(Q~H)曲线、流量Q、功率N(Q~N)曲线以及流量Q、效率η(Q~η)曲线,然后利用水泵的性能曲线选择水泵。数据库模块的功能是根据用户需要将泵及其配件按厂家,行业或原理等不同类自行进行分类编辑,该系统几乎涵盖了泵产品的全部信息输入界面,方便灵活,适用范围广。数据库的分类名称由使用者根据各自的需求自行设定,本系统的数据库设定为三级类别,用户可将自己得泵产品及相应辅助配件进行三级分类。本系统给出使用者编辑数据三个类别的界面,通过此界面用户均可对每一级别的数据进行编辑。在第三个级别输入即水泵型号等具体参数的输入可通过直接输入或导入表格等方式按需创建数据库。可对已创建的数据库进行修改、增加、删除等维护,用户可通过设置密码对数据库操作权限加以限制。查看模块可作为销售的辅助系统,浏览查询数据库中全部产品相关信息,包括技术参数,安装尺寸,特性曲线,配件,价格,厂家等。该模块具备两种查询水泵资料的方式,分别为按水泵类型查询和按水泵型号查询。按水泵类别查询方式适用于用户在不知道水泵具体型号时或者需要查看某一类的全部水泵时,通过此软件了解水泵的一些信息的情况。按水泵型号查询方式适用于用户需要查看某种具体型号的水泵时选择,在输入框中直接输入水泵型号即可,点击搜索,如果数据库中存有此种水泵,则界面下方就会显示所要查询的水泵信息。本系统生成了可安装文件,能够在Microsoft Windows 7/Microsoft Windows XP/ Microsoft 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下直接运行,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为水泵制造厂商提供了一个自建水泵产品数据库的开发平台和水泵产品样本更新换代的工具。本论文将在各章节详细阐述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黄如君[4](2013)在《基于XBRL财务报告的行业景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XBRL在经历了15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网络财务报告的主要载体。我国在XBRL领域上的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0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是在这一研究领域上的里程碑。通过XBRL网络财务报告我们能做哪些研究工作,是相关学者不断研究的课题。面对XBRL实例文档,财务人员能够做哪些工作,尤其是国资委、国税局等相关国家监管机构的人员。监管人员通过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能否对某一行业进行经济景气分析,是一个值得去研究的题目。在研究基于XBRL财务报告的行业景气分析时,指出传统行业景气分析的不足,为什么要用XBRL这一工具,如何对指标的选取,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景气分析。本文共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基于XBRL的财务报告的行业景气分析”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框架、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主要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是网络财务报告的应用与发展,包括传统财务报告的缺陷、网络财务报告的优势、XBRL发展历程。第三章是基于XBRL财务报告的行业景气分析与设计。包括系统需求分析,基于XBRL财务报告的优势、上市公司基于XBRL的行业景气分析指标选择。第四章是基于XBRL财务报告的行业景气分析体系。第五章,是本文的重要章节,包括实证的运行和结果的分析,具体有指标数据的搜集和实证分析。第六章为总结与展望。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国内目前还没有基于XBRL对行业景气进行分析的相关研究,而本文利用了XBRL的优点,可以方便的从免费的XBRL实例文档取出财务指标数据,方便监管层进行行业经济景气分析的辅助决策。

黄亮[5](2013)在《科技查新咨询信息平台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全球化发展,国际竞争力日益表现在以科技为核心的国力竞争,高端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科技力量正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我国提出“科技兴国”的战略中,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基点,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此,各地都在加大科技创新的研究深度,科技投入经费不断增加,各行业的研发数量激增,其中,政府为了避免重复研究、提高资金的使用有效性、降低研发成本,也加强了科技查新辅助科研的力度。科技查新具有能为科研活动提供的客观参考依据和证明材料的特点,也能为企业或研究机构在寻找技术突破口,制定竞争策略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评价,同时查新报告中的文献依据和评估结论对其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所以说,科技查新已成为技术创新中的必然需求和未来发展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本文根据科技查新咨询工作的实际状况出发,从目前科技查新的实践经验拓展到理论,把平台设计的理论数据引入科技查新咨询工作中,为科技查新咨询工作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这对科技查新咨询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探讨了科技查新平台的开发、实现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并运用动态网页、数据库、数据库结构等技术,设计实现了基于WEB的科技查新咨询信息平台。在设计中,将现有查新工作流程中的受理委托、形成合同、课题分配、检索、报告生成、归档、数据导出各个环节,集成于一个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工作环境中,免去查新人员的许多重复性人工操作,用系统规范查新流程,提高了查新工作的效率与管理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查新工作的理论研究水平。科技查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同时,随着各类编程技术和计算机硬件水平的日益提高,查新行业内的竞争也在逐步加剧,用户对查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这种现状,开展科技查新咨询信息平台的研究探索应该是不断完善的,所以在这一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希望能对科技查新管理实践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陈东红[6](2012)在《基于PLC仿真实训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PLC仿真实训软件系统是利用FLASH动画进行设计,可模拟出多种真实场景、融合课堂与实训场所的双重功能,让学生寓学于练,又融练于学,使PLC课程编程培训变得不再枯燥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而且价格便宜,有利于学校实验室的大量采购。由于是软件产品避免了传统PLC在实训过程中存在误操作等因素导致实训设备的损坏的现象,也避免了可能存在的危险性;PLC仿真实训软件系统可不受场地、验证设备等限制来达到验证的效果,并且十分安全。本文在对PLC仿真实训软件系统的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系统从总体框架开始到各分功能块,从上到下对整个系统的实现进行了规划。根据系统功能要求选定适用的硬件平台,对起桥梁作用的通信模块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实现了通信模块的所有功能。在软件方面又对FLASH和VB6.0的交互访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最终实现了FLASH和VB6.0的交互访问,为整个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最后本文利用已被攻克的技术实现了整个PLC仿真实训软件系统,包括交通灯控制、电镀生产线控制、四层电梯控制、水塔水位自动控制等从仿真模块。本文的主要工作集中在:1、按照PLC实训课程的要求搭建了支持PLC仿真实训软件系统运行的硬件平台,详细介绍了三菱PLC、通信模块两大硬件模块的功能;2、研究了系统的通信原理和技术:详细阐述了RS232串行口通信的原理、Modbus协议及VB6.0中MSCOMM控件的使用;介绍了Modbus的两种传输方式;并用VB6.0实现了PC机与通信模块通信。介绍了FLASH和VB6.0的交互访问技术,解决了整个PLC仿真实训软件系统中的关键问题;3、PLC仿真实训软件系统的各仿真实训模块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付冉冉[7](2012)在《我国XBRL网络财务报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发布,对我国各部门、各地区提出了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实现会计信息化,XBRL的推广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手段。XBRL中国正式组织的成立以及XBRL企业通用分类标准的制定,为我国XBRL的推广应用分别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技术保障。在这个契机下,本文紧密联系我国XBRL财务报告体系发展动态,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XBRL技术框架、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我国XBRL应用现状分析、通用分类标准实施效果和影响我国XBRL财务报告体系建设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在上市公司被强制要求采用XBRL标准披露财务报告的背景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认知程度和影响XBRL推广的主要因素两个方面对我国非上市公司的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分析调查得出,目前非上市公司已经具备了引入XBRL的认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推广XBRL财务报告的建议。(2)本文从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的遵循情况、通用分类标准和编报规则的遵循情况、通用分类标准扩展情况和扩展量三个方面,对我国XBRL通用分类标准首批企业的实施情况做了统计分析,对XBRL的广泛推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XBRL财务报告的核心价值是改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而影响投资者决策分析。本为从理论角度阐述了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各个方面的改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假设,通过实证检验的方式验证了XBRL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

王振杰[8](2011)在《基于VB的电压数据采集及其数据库查询系统的实现》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采集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它连接了计算机与外部物理世界,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对于一个现场来说,数据的采集、转换和处理在整个系统控制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实际现场的数据采集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系统控制的关键所在,各种类型信号采集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实际采集时,噪声会增加采集的难度。因此,如何能够在现场有效采集到所需数据并且设计出适当的数据库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查询及后期处理是很重要的课题。本课题设计的系统是将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数据,并被使用VB开发的查询系统所查询。VB在众多的软件开发工具中,具有可视化的程序设计特色,特别是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时具备着简单、易学、数据库访问技术灵活多样等特点,受到广泛应用。对于本课题基于客户/服务器端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应用而言,VB是本课题所采用的开发环境首选。结合现场数据采集的关键点,本课题基于VB环境数据采集的提出一种数据采集的有效方案:结合动态链接库DLL(Dynamic Link Library)实现在现场的数据采集。这种方案利用了DLL的应用程序共享代码和资源的特点,能将DLL与用户程序分开,用户可以更具需要更新DLL而不用频繁改动集成好的可执行的.exe程序。

张红霞[9](2011)在《水稻抗性基因和无毒基因互作的广谱抗病基因工程研究》文中认为水稻的高产稳产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稻瘟病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已成为我国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喷施农药防治病害给环境造成重大污染,而且效果不佳。多数抗病品种在生产上推广3-5年后就因为病原菌变异产生新的生理小种而导致抗性丧失。培育持久抗病品种防治稻瘟病需要创新抗病育种策略。水稻与稻瘟病菌之间的特异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gene-for-gene)亻段说。根据这一假说,de Wit提出植物双因子广谱抗性策略:即将R基因和相应的Avr基因置于病原菌侵入诱导表达的启动子下导入寄主植物,当寄主受到病菌侵染时,Avr基因便被诱导表达Avr蛋白,激发其特异R基因表达产生对应的受体蛋白,它们之间相互识别,导致寄主的HR反应,阻止入侵病原菌的定殖和扩展,同时还会进一步诱导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使植物获得对多种病原菌的广谱抗性。而其关键就是互作的R/Avr基因对以及只能由病原菌侵染所触发的适当的启动子。本研究基于这一广谱抗病基因工程育种策略,筛选受稻瘟菌侵入诱导特异表达的启动子,将互作的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z-t和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zt置于这一启动子下,构建双元表达载体。同时建立基于本研究转基因受体水稻品种的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基因优化体系,期望将特异诱导表达基因对转入水稻中,实现广谱抗病育种,提高水稻的抗性。本研究取得如下结果:1以前人研究结果的23个启动子为基础,进一步筛选分析,选取其中9个作为候选启动子并进行克隆。对这9个启动子进行稻瘟病侵染后0h到96h的表达分析,发现基因Loc04g10160的表达呈现“低-高-低”的特点,因而成为本研究的首选特异启动子;2分别构建完成9个启动子3种载体共27个表达载体,其中包括将9个候选启动子分别替换pCambia 1305.2中启动Gus基因的CaMV35S启动子而构建成的pCSPIRB (pCambia vector for Screen Promoter Induced by Rice Blast Invasion)载体;候选启动子与无毒基因AvrPiz-t以及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z-t组成的pCDRRB 1 (pCambia vector for Durable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系列载体;候选启动子与无毒基因AvrPiz-t90以及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z-t组成的pCDRRB2系列载体。3通过设置不同培养基、激素配比、农杆菌浸染时间等实验处理,建立了适合受体品种Y58S的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基因优化体系,使构建的双元表达载体高效转移到水稻中。

李卉妍[10](2009)在《基于超文本的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集中体现。界面管理理论研究是分工经济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整合各种资源,促进集成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本研究基于超文本组织对企业界面管理的启示,借鉴管理学、系统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界面进行了整合管理研究,有利于企业改善技术创新效率,提高界面管理效果。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超文本组织理论为基础,借鉴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理论,解释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涵义、特征与类型;利用系统分析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营销实质、动力机制和实现机制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框架。2.在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界面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包括界面的定义、界面管理的内涵、层次、原理以及主要的界面障碍。3.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选择的样本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数据的收集,并应用对比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实例分析对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主要界面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界面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4.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建立了具有现实意义的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效果的多指标系统分析评价模型。同时,将模型应用于实证研究,用对抽样数据的分析使模型得以验证。5.根据调查和评价得到的结果,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中界面整合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建议,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界面管理水平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实施途径。技术创新界面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流程优化、组织设计、企业文化、激励制度、协调机制等各种职能,需要根据企业根据自身环境进行系统管理。本文的研究为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的实践提供了适当的参考依据,对于未来企业技术创新界面管理理论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XBRL在实践中的运用——采用Microsoft VB6.0编写应用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XBRL在实践中的运用——采用Microsoft VB6.0编写应用程序(论文提纲范文)

(1)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可雇佣性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1.4 整体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文献回顾
        2.1.1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
        2.1.2 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发展及测量
        2.1.3 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
    2.2 员工可雇佣性文献回顾
        2.2.1 可雇佣性的概念发展和测量
        2.2.2 可雇佣性的结构
        2.2.3 可雇佣性的相关研究
    2.3 心理安全感
        2.3.1 心理安全感概念和测量
        2.3.2 心理安全感的相关研究
    2.4 谏言行为
        2.4.1 谏言行为的概念及发展
        2.4.2 谏言行为的相关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
    3.1 理论基础
        3.1.1 工作需求-资源理论
        3.1.2 社会交换理论
    3.2 研究理论模型
    3.3 研究假设
        3.3.1 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与可雇佣性
        3.3.2 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安全感
        3.3.3 心理安全感的中介作用
        3.3.4 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与谏言行为
        3.3.5 谏言行为的中介作用
        3.3.6 心理安全感与谏言行为的多重中介作用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处理
    4.1 研究设计
        4.1.1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
        4.1.2 样本选择
        4.1.3 问卷设计与调查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同源偏差检验
    4.4 信度分析
    4.5 效度分析
    4.6 相关性分析
第5章 假设检验及结果分析
    5.1 各变量间的回归分析
        5.1.1 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与心理安全感的回归分析
        5.1.2 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与谏言行为的回归分析
        5.1.3 心理安全感与谏言行为的回归分析
    5.2 主效应和简单中介作用分析
        5.2.1 主效应检验
        5.2.2 心理安全感的简单中介作用检验
        5.2.3 谏言行为的简单中介作用检验
    5.3 基于Bootstrap的假设检验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检验结果讨论
    6.2 理论贡献
    6.3 实践启示
    6.4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2)复杂环境下图像实时滤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复杂环境介绍
    1.2 课题研究发展概述
    1.3 方案分析及设计
    1.4 论文内容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图像滤波基本理论及算法研究
    2.1 图像滤波
        2.1.1 灰度图像二值化
        2.1.2 灰度直方图均衡化
        2.1.3 灰度变换法
    2.2 本文采用的滤波算法
        2.2.1 强化图像细节的自适应均衡化算法
        2.2.2 自适应寻找阈值的二值化算法
        2.2.3 自适应局部均衡化算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总体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设计
    3.2 数字相机选型
    3.3 数字相机配置电路设计
    3.4 Cameralink接口电路设计
    3.5 FPGA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3.5.1 FPGA简介
        3.5.2 FPGA开发流程介绍
        3.5.3 FPGA选型及其外围电路
    3.6 DDR3 SDRAM缓存单元设计
    3.7 VGA图像输出单元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总体软件设计
    4.1 数字相机配置模块软件设计
    4.2 数字相机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4.3 DDR3 SDRAM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4.3.1 DDR3 SDRAM初始化
        4.3.2 DDR3 SDRAM写操作
        4.3.3 DDR3 SDRAM读操作
        4.3.4 DDR3 SDRAM控制模块设计
    4.4 乒乓操作模块设计
    4.5 算法软件模块设计
        4.5.1 强化图像细节的自适应均衡化算法软件实现
        4.5.2 自适应寻找阈值的二值化算法软件实现
        4.5.3 自适应局部均衡化算法软件实现
    4.6 VGA控制模块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调试及实验结果分析
    5.1 数字相机控制时序
    5.2 DDR3 SDRAM缓存模块控制时序
    5.3 乒乓操作控制时序
    5.4 VGA输出时序
    5.5 算法处理后的图像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智能选泵系统创建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国内现状及发展趋势
        1.2.3 国内外现有软件特点和不足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特色
第二章 智能选泵系统创建平台的开发技术与工具
    2.1 软件开发技术
        2.1.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法的背景
        2.1.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法的基本概念
        2.1.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法的优点
        2.1.4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2.1.5 UML建模语言
    2.2 软件开发工具
        2.2.1 VB6.0简介
        2.2.2 ADO简介
        2.2.3 SQ1 Server数据库
第三章 智能选泵系统创建平台的需求分析
    3.1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目标
    3.2 系统的功能需求
    3.3 构建系统用例
        3.3.1 系统总用例图
        3.3.2 选泵模块用例及辅助功能模块用例
        3.3.3 数据库维护用例
        3.3.4 数据库查询浏览用例
    3.4 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总体设计与实现
    4.2 系统数据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1 数据库的建立
        4.2.2 数据库的管理
    4.3 系统选泵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3.1 选择水泵原则
        4.3.2 水泵特性曲线的拟合
        4.3.3 智能选泵模型的实现
    4.4 系统查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5 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介绍
    5.1 软件的开发、运行支持环境
    5.2 软件介绍
        5.2.1 系统的开始和操作界面
        5.2.2 数据库模块介绍
        5.2.3 选泵模块介绍
        5.2.4 查看模块介绍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基于XBRL财务报告的行业景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现状分析
        1.3.1 行业景气分析研究综述
        1.3.2 XBRL 财务报告研究综述
        1.3.3 基于 XBRL 财务报告的行业景气分析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第2章 网络财务报告的应用与发展
    2.1 传统财务报告的缺陷
    2.2 网络财务报告的优势
    2.3 网络财务报告语言 XBRL
        2.3.1 XBRL 简介
        2.3.2 XBRL 技术原理
        2.3.3 XBRL 实例文档的解析
    2.4 XBRL 的应用与发展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 XBRL 财务报告的行业景气分析与设计
    3.1 现有行业景气分析方法及其缺陷
    3.2 需求分析
        3.2.1 通用财务报告
        3.2.2 按需财务报告
        3.2.3 其他用户需求分析
    3.3 相关技术
        3.3.1 Office
        3.3.2 DOM 技术
        3.3.3 Dom4j 和 JDOM 技术
        3.3.4 VBA 技术
    3.4 上市公司行业景气分析指标选择
        3.4.1 行业景气简介
        3.4.2 我国景气分析的发展现状
        3.4.3 影响行业景气的因素分析
        3.4.4 反映景气的指标选择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 XBRL 财务报告的景气分析指标体系
    4.1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4.1.1 比较分析法
        4.1.2 比率分析法
        4.1.3 因素分析法
    4.2 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分析指标
        4.2.1 资产结构(XBRL)分析指标
        4.2.2 资本结构分析指标
    4.3 财务风险与流动性分析指标
        4.3.1 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4.3.2 周转效率分析指标
    4.4 盈利能力与现金流量分析指标
    4.5 小结
第5章 基于 XBRL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实证分析
    5.1 指标数据收集
        5.1.1 指标数据搜集步骤
        5.1.2 对比常用数据库优缺点
    5.2 XBRL 实例文档数据抓取
    5.3 实证分析
        5.3.1 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5.3.2 基本财务比率分析
        5.3.3 基于 XBRL 财务报告的景气分析结果
    5.4 小结
总结与展望
    1.总结
    2.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科技查新咨询信息平台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平台的需求分析及技术应用
    2.1 需求分析
        2.1.1 需求问题描述
        2.1.2 重点解决的问题
    2.2 平台系统应用的基础结构(B/S 结构)
    2.3 ASP.NET + AJAX 编程技术
    2.4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平台的系统设计
    3.1 平台设计思路
    3.2 平台的流程
    3.3 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分析
        3.3.1 查新合同管理
        3.3.2 数据库资源管理
        3.3.3 查新类别表单
        3.3.4 后台管理
        3.3.5 数据费用等汇总管理
        3.3.6 查新公告系统的管理
        3.3.7 数据导出
        3.3.8 生成报表
    3.4 系统类库的设计
    3.5 系统数据库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台的主要功能实现
    4.1 平台主要功能设计与实现
        4.1.1 用户委托填写的模块设计与实现
        4.1.2 查新表单关键词提示性录入模块设计与实现
        4.1.3 查新表单的快速提交模块设计与实现
        4.1.4 委托书的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4.1.5 在线交流的模块设计与实现
        4.1.6 信息统计图形化显示的模块设计与实现
    4.2 科技查新委托系统的安全性设计与实现
        4.2.1 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4.2.2 身份验证
        4.2.3 Web 数据库的安全性
    4.3 系统数据库的安全问题
    4.4 工作人员登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台测试
    5.1 测试环境
        5.1.1 平台发布服务器端配置
        5.1.2 平台测试客户端配置
        5.1.3 网络配置
    5.2 测试用例与结果分析
        5.2.1 用户注册
        5.2.2 查新员查询及结果展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6.1 本文的借鉴性
    6.2 论文中存在的不足与应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PLC仿真实训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介绍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4 课题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1.6 论文内容安排
    1.7 总结
第二章 PLC仿真实训软件系统的总体方案
    2.1 PLC仿真实训软件系统
        2.1.1 简介
        2.1.2 PLC仿真实训软件系统的优点
    2.2 PLC仿真实训软件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2.2.1 系统的总体框架
        2.2.2 实验管理系统框架
        2.2.3 RS232 通信口驱动程序框架
        2.2.4 软件系统界面框架
    2.3 总结
第三章 PLC仿真实训软件系统的硬件平台设计
    3.1 PLC主机介绍
    3.2 通信模块的设计
        3.2.1 通信模块的CPU主控电路设计
        3.2.2 通信模块的电源电路设计
        3.2.3 通信模块的通讯电路设计
        3.2.4 通信模块的驱动电路设计
    3.3 PLC主机与通信模块的连接
    3.4 总结
第四章 PLC仿真实训软件系统通信模块
    4.1 RS232 串行口通信
        4.1.1 RS232 串行口
        4.1.2 串行通信基本原理
        4.1.3 Modbus 通信协议
        4.1.4 MSCOMM串行通信控件介绍
    4.2 PC机与通信模块串行通信的实现
        4.2.1 通信模块串行通信详解
        4.2.2 VB 6.0 实现与通信模块串行通信
    4.3 FLASH仿真动画与VB6.0 的交互通信
        4.3.1 FLASH简介
        4.3.2 FLASH仿真动画与VB 6.0 的交互访问
    4.4 总结
第五章 PLC仿真实训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PLC仿真软件的设计方案
    5.2 PLC仿真实训软件系统各模块实现
        5.2.1 交通灯控制
        5.2.2 邮件分拣机
        5.2.3 水塔水位自动控制
        5.2.4 多种液体自动混合
        5.2.5 小车运动控制
        5.2.6 自动售货机
    5.3 总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测试内容及结果
    6.3 测试结论
    6.4 总结
第七章 总结与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我国XBRL网络财务报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
        1.3.1 研究方法
        1.3.2 可行性分析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2章 XBRL 推广应用相关理论基础
    2.1 成本收益理论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信息创新扩散理论
    2.4 认知学习理论
    2.5 小结
第3章 XBRL 相关内容概述
    3.1 XBRL 的定义和用途
        3.1.1 XBRL 的概念及其起源
        3.1.2 XBRL 的优势和作用
    3.2 XBRL 技术框架
    3.3 XBRL 对信息供求模式的改善
        3.3.1 传统信息供求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3.3.2 XBRL 环境下信息供求模式
    3.4 XBRL 价值优势
        3.4.1 XBRL 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
        3.4.2 XBRL 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实证检验
    3.5 小结
第4章 我国 XBRL 财务报告应用现状分析
    4.1 XBRL 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4.2 XBRL 相关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4.3 XBRL 通用分类标准的试用情况统计分析
    4.4 XBRL 在我国非上市公司调查分析
        4.4.1 XBRL 认知水平分析
        4.4.2 影响非上市公司引入 XBRL 的因素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我国推广与实施 XBRL 网络财务报告的建议
    5.1 提高 XBRL 在我国的认知水平
        5.1.1 加强 XBRL 的培训工作
        5.1.2 加强 XBRL 的宣传工作
    5.2 提高 XBRL 技术本身的优势
        5.2.1 加大 XBRL 应用深度
        5.2.2 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5.3 加强 XBRL 组织保障
    5.4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实验材料
附录 B 财务会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调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基于VB的电压数据采集及其数据库查询系统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需要的关键技术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4 内容组织结构
第二章 开发技术基础
    2.1 数据采集介绍
    2.2 数据采集技术
        2.2.1 数据采集应用的原理
        2.2.2 数据采集硬件系统方案
    2.3 VB 开发技术
        2.3.1 VB 软件介绍
        2.3.2 VB 的技术特点
    2.4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2.4.1 动态链接库(DLL)
        2.4.2 动态连接库(DLL)技术优点
        2.4.3 开放式数据连接(ODBC)技术
        2.4.4 对象的链接与嵌入(OLE)技术
        2.4.5 数据访问对象(DAO)等技术
    2.5 数据库开发技术
        2.5.1 数据库的基本结构
        2.5.2 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特点
        2.5.3 数据库的结构种类
        2.5.4 数据库的数据库模式
    2.6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与设计
    3.1 功能需求
        3.1.1 系统架构需求
        3.1.2 基本功能的需求
    3.2 性能需求
        3.2.1 系统的安全需求
        3.2.2 系统的性能需求
    3.3 VB 实现现场数据采集设计
        3.3.1 ARM 系统介绍
        3.3.2 现场数据采集
    3.4 系统整体设计
        3.4.1 通信的帧设计
        3.4.2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3.4.3 数据库查询系统的设计
    3.5 利用VB 调用动态链接库设计
    3.6 VB 与数据库的接口设计
    3.7 数据库生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采集和数据库查询系统的实现
    4.1 现场数据采集的实现
    4.2 建立DLL 模块定义文件的实现
    4.3 动态链接库的调用
    4.4 应用程序方法
        4.4.1 仪表及其数据通信协议
        4.4.2 部分参数的技术说明
        4.4.3 源程序代码
    4.5 基于VB 实现对数据库的查询
        4.5.1 数据库文件
        4.5.2 ADODC 与数据库文件的关系
        4.5.3 用VB6.0 创建查询窗体
    4.6 程序实现
        4.6.1 显示窗体设置源程序
        4.6.2 数据通讯部分的设计
        4.6.3 自定义动态连接库(DLL)的建立和调用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数据接收测试
    5.2 数据输出及显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水稻抗性基因和无毒基因互作的广谱抗病基因工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1.1.1 "基因对基因"假说
        1.1.2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克隆
        1.1.3 无毒基因的克隆研究
        1.1.4 受稻瘟病菌侵染诱导表达的启动子研究进展
    1.2 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1.2.1 水稻农杆菌转基因原理
        1.2.2 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基因发展回顾和最新进展
        1.2.3 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基本因素
        1.2.3.1 水稻亲本和受体
        1.2.3.2 农杆菌菌株和质粒要求
        1.2.3.3 转化不同阶段培养基与技术操作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技术路线
        1.3.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特异启动子的克隆与表达分析及双元载体的构建
    引言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2.1 启动子克隆
        2.1.2.2 稻瘟病接种与RT-PCR表达分析
        2.1.2.3 双元载体构建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启动子的克隆
        2.2.1.1 启动子PCR扩增
        2.2.1.2 启动子PCR扩增产物回收与克隆
        2.2.1.3 启动子克隆酶切与测序鉴定
        2.2.2 启动子表达分析
        2.2.2.1 水稻叶片总RNA抽取和检测
        2.2.2.2 Actin定量结果
        2.2.2.3 PCR结果
        2.2.3 双元载体构建
        2.2.3.1 pCSIPRB系列的载体构建
        2.2.3.2 pCDRRBl-N与pCDRRB2-N系列的载体构建
    2.3 结论
第三章 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基因体系的优化
    引言
    3.1 农杆菌介导的高效组培体系的建立
        3.1.1 实验材料
        3.1.1.1 供试品种
        3.1.1.2 实验所用仪器,试剂及其浓度
        3.1.2 实验方法
        3.1.2.1 培养基成分
        3.1.2.2 操作步骤
    3.2 农杆菌介导Y58S籼稻遗传转化体系初探
        3.2.1 实验材料
        3.2.1.1 供试品种
        3.2.1.2 质粒及菌种
        3.2.2 操作步骤
    3.3 结果和讨论
        3.3.1 农杆菌介导的高效组培体系建立
        3.3.1.1 各材料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诱导情况
        3.3.1.2 Y58S在凝固剂成分不同固态培养基上的诱导情况
        3.3.1.3 观察在CEH浓度不同情况下,Y58S在NB上的诱导情况
        3.3.1.4 诱导阶段不同浓度的2,4-D的添加对Y58S的诱导影响
        3.3.1.5 敏感性试验
        3.3.2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体系初探
        3.3.2.1 共培养阶段菌的浓度,PH值,共培养时间对愈伤转化的影响
        3.3.2.2 PCR检测
        3.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讨论
    4.1 特异诱导表达启动子的筛选与克隆及双元载体的构建
    4.2 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基因体系的优化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专业论文

(10)基于超文本的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2.1 超文本技术与组织的涵义
        1.2.2 超文本组织的启示
        1.2.3 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状况
        1.4.1 国外研究状况
        1.4.2 国内研究状况
        1.4.3 研究述评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1.6 本研究的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企业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2.1 技术创新的涵义及其特征
        2.1.1 技术创新的涵义
        2.1.2 技术创新的特征
    2.2 技术创新的营销实质
        2.2.1 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2.2.2 技术创新注重转化和应用
        2.2.3 技术创新的检验标准是市场
    2.3 技术创新的分类
        2.3.1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2.3.2 渐进性创新与根本性创新
        2.3.3 率先创新与模仿创新
    2.4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及其动力机制
        2.4.1 技术推动模型
        2.4.2 需求拉动模型
        2.4.3 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模型
        2.4.4 一体化创新模型
        2.4.5 系统集成创新模型
    2.5 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机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界面管理原理与界面障碍分析
    3.1 界面的定义
    3.2 界面管理的涵义及发展阶段
        3.2.1 第一阶段的企业界面管理——直觉模式
        3.2.2 第二阶段的企业界面管理——项目联结模式
        3.2.3 第三阶段的企业界面管理——一体化模式
    3.3 界面管理的层次
    3.4 界面管理原理
        3.4.1 纵向界面管理原理——等级泛化
        3.4.2 横向界面管理原理——沟通整合
    3.5 界面障碍及其形成原因
        3.5.1 信息因素
        3.5.2 目标差异
        3.5.3 文化差异
        3.5.4 专业差异
        3.5.5 管理因素
    3.6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界面矛盾的产生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的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方案设计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的选择
        4.1.3 调查方法
    4.2 问卷的设计
        4.2.1 界面整合管理影响因素的测度变量
        4.2.2 界面整合管理评价的测度变量
        4.2.3 问卷回收情况统计
    4.3 调查结果描述
        4.3.1 问卷第一部分调查结果
        4.3.2 问卷第二部分调查结果
        4.3.3 问卷第三部分调查结果
    4.4 问卷的信度分析
    4.5 问卷的效度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效果评价
    5.1 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5.1.1 重点和准确性结合的原则
        5.1.2 导向性原则
        5.1.3 科学性和可行性结合的原则
        5.1.4 可比性和可靠性结合的原则
        5.1.5 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2.1 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的测度
        5.2.2 技术创新研发能力的测度
        5.2.3 技术创新制造水平的测度
        5.2.4 技术创新营销表现的测度
        5.2.5 技术创新界面组织的测度
        5.2.6 技术创新界面环境的测度
    5.3 评价方法的选择
        5.3.1 指标值的无量纲化处理
        5.3.2 简单加权评价与模糊综合评价
        5.3.3 灰色关联度评价
        5.3.4 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实证研究
    6.1 数据的来源
    6.2 简单加权评价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6.2.1 数据的无量纲化——阈值法
        6.2.2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6.2.3 简单加权评价结果
        6.2.4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6.3 灰色关联度评价及其结果
    6.4 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及其结果
        6.4.1 R软件简介
        6.4.2 主成分分析及结果
        6.4.3 聚类分析及结果
    6.5 各种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检验
        6.5.1 一致性检验
        6.5.2 相关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建议
    7.1 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中存在的界面问题
        7.1.1 信息界面问题
        7.1.2 技术界面问题
        7.1.3 组织界面问题
        7.1.4 文化界面问题
    7.2 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的建议
        7.2.1 企业技术创新界面信息的沟通与整合管理
        7.2.2 企业技术创新界面组织结构的改善与整合管理
        7.2.3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知识结构的优化与整合管理
        7.2.4 企业文化的构建与整合管理
        7.2.5 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再造与整合管理
        7.2.6 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入市全过程的整合管理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灰色关联度评价关联系数表
附录3 调查企业一览表
致谢

四、XBRL在实践中的运用——采用Microsoft VB6.0编写应用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 [1]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可雇佣性的作用机制研究[D]. 倪佩玲.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2]复杂环境下图像实时滤波技术研究[D]. 张惠宇宸. 长春理工大学, 2016(03)
  • [3]智能选泵系统创建平台的开发与应用[D]. 景亚萍. 沈阳建筑大学, 2014(05)
  • [4]基于XBRL财务报告的行业景气分析[D]. 黄如君. 山东财经大学, 2013(09)
  • [5]科技查新咨询信息平台设计和实现[D]. 黄亮.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6]基于PLC仿真实训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东红.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5)
  • [7]我国XBRL网络财务报告应用研究[D]. 付冉冉. 山东财经大学, 2012(03)
  • [8]基于VB的电压数据采集及其数据库查询系统的实现[D]. 王振杰.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
  • [9]水稻抗性基因和无毒基因互作的广谱抗病基因工程研究[D]. 张红霞. 中南大学, 2011(01)
  • [10]基于超文本的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研究[D]. 李卉妍. 天津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XBRL在实践中的应用——使用Microsoft VB6.0编写应用程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