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考英语试题

2002年中考英语试题

一、2002年中考英语试题精选点拨(论文文献综述)

李瑜[1](2020)在《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在中考物理复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案”教学模式在全国各地盛行。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以将思维可视化的辅助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近几年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更是流行。本研究尝试将“思维导图”融入复习课“学案”的设计中,编制出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并将其应用于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旨在改善传统学案存在的不足,优化中考物理复习课教学,同时希望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丰富“学案”教学模式。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教学实验法。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明确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思路。第二部分:通过查阅书籍和大量文献资料,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述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对学生关于传统物理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传统物理学案存在的问题,为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第四部分:这部分主要论述了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如何设计与应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提出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要求,明确其结构组成;(2)设计与编制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的教学案例,内容涉及声、光、力、热、电等不同模块,并对教学案例中各部分内容的设计思路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说明;(3)介绍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应用于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的教学实施过程。第五部分:选取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进行对比性教学实验研究。通过将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学生的实验前测、后测物理成绩进行对比,结合实验后对实验班级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对中考物理复习课教学的优化效果,验证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教学的有效性。第六部分:总结归纳本文的研究结论,反思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本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能够改善传统学案教学存在的不足,优化中考物理复习课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相比传统学案,结构清晰,版面简洁直观,便于知识梳理和复习,更受学生的欢迎和认可;(2)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学习,提高了复习课的教学效率;(3)使用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孙雪[3](2020)在《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学名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通过阅读文学名着来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和水平,丰富文化素养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了名着阅读的重要性以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2016年部编版语文教材也重新设定了名着导读版块,因而与教材相对应的名着导读教学也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重要作用越发彰显出来。本研究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12篇必读文学名着篇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选编的特点与版块的构成,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深入了解初中名着导读教学的现状,以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为切入点展开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了阻碍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因素,因而从建立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目标系统出发,从学生、教师和教学层面探讨实施初中语文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策略和延展教学的方式,以期为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建议。

兰晓玲[4](2020)在《初中英语话题复习教学探究》文中认为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可知,学生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两周后学习留存率存在极大的差异。加之现如今,中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因此,传统的“过教材———训练专项——做套题”的三轮英语复习模式已不再适用。在传统复习模式下,学生以被动学习为主,学习效率低下。2018年,成都初中英语教研室在全市范围内提倡初中英语复习方法改革,采用全新的话题复习模式。促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率。笔者通过大量的话题复习课堂观摩,“微师培”话题复习课程学习,各级各类话题复习赛课课例的研究,分析、归纳、梳理、总结出了初中英语话题复习的基本教学流程和操作方法:即课前进行话题复习准备:1.明确话题的划分——主话题和对应子话题,以及话题所在教材单元2.准备话题复习的听说读写的材料3.布置学生用思维导图总结归纳已学语言知识;课中学生自主展示思维导图,盘活语言知识,并以听、说、读三种形式进行相关话题复习;课后:布置相关话题写作和习题训练。最后,笔者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如地域性,主观性等。并提出了将初中英语话题复习优秀课例,制作成书,便于一线教师参考使用的美好展望。

郑英[5](2020)在《走向书台之路 ——苏州评弹现代艺徒制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苏州评弹是发源于苏州地区的、有着400余年历史的曲艺说唱艺术,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苏州评弹的生存环境恶化,面临着长篇失传、书目紧缺、后继乏人、市场萎缩的困境,“出人”即苏州评弹艺术表演人才的培养,成为解决以上四大困境的根本对策。在人才培养方面,苏州评弹自产生以来就采用了师徒制,目前,这一制度同样受到市场经济的严重冲击。1962年苏州评弹学校的出现标志着苏州评弹现代艺徒制的开启。苏州评弹现代艺徒制与传统艺徒制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因为现代职业学校的介入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本文遵循现代艺徒制展开的自然过程、按照学生真实的学习和发展进程,对以小D和小M为代表的现代艺徒的学习和成长过程进行了深描,呈现了他们考取评弹学校成为学生后的校园生活与学习、课外专业活动,考取“传预班”成为“准艺徒”,升入“传承班”并拜师后成为艺徒,破口出道成为演员的发展历程。并从这个历程中分析现代艺徒制与传统艺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联系与区别,最后从中归纳概括出苏州评弹现代艺徒制理论。苏州评弹现代艺徒制由现代职业学校教育和现代师徒制教育构成,是一种政府介入、艺术职业院校和艺术表演团体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校团深层密切合作的现代非遗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一种完整的、持续性的终身教育过程,是一个以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为旨归的政、行、团、校合作育人的教育传承生态系统。与此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苏州评弹现代艺徒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如教育主体及其关系不明确、相关系统要素缺位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现代艺徒制教育共同体,完善各类法规,市场参与、鼓励发展商业性书场与私营艺术表演团体,重兴光裕社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苏州评弹现代艺徒制的发展与完善,促进苏州评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而最终促进人的发展,实现现代艺徒制的教育学价值。

邹才蓉[6](2019)在《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以南充市城区高中为例》文中指出文言文蕴藏着历代先贤深邃的思想和民族优秀的文化,是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习文言文能够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文言文教学中,语法是极为重要的内容。语法作为语言单位之间的结构规律,我们只有加强对文言文语法的学习研究,掌握古人的用语习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作品。因此,本文以当前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引起语文教师们对语法教学的关注和重视,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找到更为优化的语法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本研究的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原因、意义以及相关研究综述等方面的内容,探讨了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本文以文献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为解决问题的主要路径,在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立足当前教学实践,坚持发现问题、探究原因、提出策略的研究思路,将正文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从新课标、教材和高考三方面着手,论述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阐述其教学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学生方面,对南充城区高中的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并了解其作业练习情况,整理分析获取的相关信息。同时,利用访谈和课堂观察的形式,对部分教师进行深入调查,较全面地了解当前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的真实情况。第三部分针对调研中存在的学生文言文语法基础薄弱、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从教材、学生、教师以及文言文自身特殊性出发,多维度探讨背后的原因。第四部分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根据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提出改善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现状的策略。首先,从教材方面来看,系统编排文言文语法内容、适当完善文言文课下注释能对教师教学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其次,教师要加强语法理论学习来提高自身素养,根据学情分阶段施教,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而提高文言文语法教学水平;最后,学生要端正学习动机,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有效学习方法的习得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自主学习文言文语法,切实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林秀艳[7](2010)在《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西藏,对藏族中小学生的汉语教学,是我国对内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归属于第二语言教学范畴。作为一门学科,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其本体属性是汉语,应用属性是对藏族学生的教学。哲学理论、语言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文化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等构成其支撑理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和学习(习得)理论是其核心理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课程设计理论、教材编写理论、课堂教学理论、语言测试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等直接作用于教学实践的理论是其应用理论。随着西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融合的不断加深,人口数量的稳步增长,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再加上西藏基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和教育设施日益现代化,汉语教学形式和汉语教学体制不断完善,这一切都为西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的发展提高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同时,西藏汉语教学在国内外双语教学的宏观背景之下,又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背景。本文依据西藏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从语言要素教学、语言技能教学、古诗词教学、文化教学以及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汉语教材和汉语测试六大方面,探索西藏汉语教学的对策。在语言要素教学方面,通过汉藏语元音、辅音、音节、声调等方面的对比分析,确定了语音教学重难点及其相应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技巧;通过汉藏语基本句式语序的比较以及汉语特殊句式、虚词用法、交际语法点的特点,确定了语法教学的重难点以及相应的教学原则和教学对策。在语言技能教学方面,根据国内外语言能力理论以及西藏中小学各阶段现行教材要求达到的听说读写技能总目标,分别确定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听说和读写各项微技能的具体内容,制定了详细而具体的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古诗词教学是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在现行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利用叶嘉莹的“兴发感动”理论,结合西藏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结合大量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了从作者、文本、师生三个方面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即探求作者“兴发感动”之源、挖掘文本“兴发感动”之点、强化教师“兴发感动”之能,点燃学生“兴发感动”之火,使古诗词中的生生不息的感发力量,浸润学生的情感,砥砺学生的意志。藏族和汉族都是中国文明古老民族之一,都拥有博大深厚的文化积淀,藏语和汉语作为这两种文化的载体,以“汉”东“藏”西,涵括其它同源亲属语言。对藏族中小学生的汉语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本文从西藏中小学藏族学生学汉语的文化障碍谈起,分析了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探讨了文化教学的原则和策略。西藏中小学汉语教材随着西藏双语教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60年代初创,80和90年代进一步繁荣和完善,2000年后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通过对西藏中小学现行汉语教材的评介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教材选择、教材内容本身、教材培训、教辅供需矛盾等问题,总结了经验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拓宽培训范围、广泛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灵活运用教材、适当增删。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相关的语言测试理论对西藏中小学各级汉语测试试卷,主要包括小升初试卷、中考试卷和高考试卷,进行了详细的评析,得出了“各级测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应该都没有问题,只是听和说两项测试项目的缺失以及语用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导致了测试还不能非常准确地测出学生运用汉语的实际水平”的结论。提出西藏中小学汉语测试的对策和建议:以成绩测试和诊断测试为基石、以潜能测试为手段、以水平测试和交际测试为方向、改革考法,与PSC、HSK、MHK接轨。

胡虹丽[8](2010)在《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文言诗文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文言诗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一个特殊的领域。自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已走过了百年历史,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百年来,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思想、理念、实施究竟有着怎样的演变过程?究竟留下了怎样的经验与教训?为了全面总结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所走过的路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未来发展,本论文运用文献分析、历史比较、案例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沿着由历史追溯到现实观照到未来构想的基本思路,坚持史论结合、古今结合、中外结合的研究原则,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百年演变作了全景式展示,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现实作了掘进式揭示,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未来作了前瞻式构想。文章前有导论,后有结语,正文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历史回顾与反思”。本篇全面梳理了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发展的百年演变历程,从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目的要求、教材编选、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绎过程作了比较具体的历史描述和特征归纳。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思想、文化的背景以及不同阶段汉语言文字的发展特点,对不同时期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特点形成的原因作了较深入地分析,力求探寻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在价值取向、目的要求、内容变迁、方法沿革等方面的一般规律。文章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把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发展的百年历程分为“现代转型”和“当代发展”两大阶段。“现代转型”包括“过渡”“激进”“平和”三个时期。从清末新政到1917年新文化运动爆发之前,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处于由传统“经学”教育向现代国文、国语教育转化的孕育和过渡时期,其主要发展趋势为“延续传统,改良文言”。这个时期的国文教学在教学宗旨上强调的仍然是“忠君”“尊孔”的圣化作用,但也明确地包含了“实用”思想,突出语文教育的工具功能;教学内容上以儒家经典为主,注重选文的经典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时代要求,并注意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适切性;教学方法虽然基本上还是传统语文教育方法“读、背、讲”的延续,但不乏对传统教学法的反思和改进之举,并在延续旧法的同时,尝试引进新法。20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突进凝结为强大的“批判传统,抑制文言”的势头,加速了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现代转型。在国语教育阶段,教育目的已由传授“圣贤之道”转向“练习常用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有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启发想象力及思想力”;教育内容则由文言独霸变成文言与白话并存,并出现由文言文教学逐步过渡到白话文教学的趋势;在标举科学、民主、自由、个性的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学方法出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由接受到发现、由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转轨。1927-1949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经历了现代转型的裂变,进入到“反思传统,规范文言”的平和期。在“学科本体建构”的意识和努力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基本完成了现代化的革命性演变,现代文言诗文教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进入到“当代发展”阶段。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当代发展包括“起伏”“探索”“融合”三个时期。1949年-1978年,在革命政治话语的统摄之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经历两次“大起大落”,在很大程度上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主要表现在“政治性解读方式窄化文学价值”和“文学分析范式弱化语言训练”两个方面。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工具论”长期主导着中小学语文教学。在科学理性的引领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进入了“探索期”。一方面,在改变教学目标的模糊性、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训练方法的无序性等方面,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另一方面,由于对工具理性的过分推崇,训练的异化使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陷入僵化的模式。“人文论”以矫正语文“工具训练”的姿态出现于90年代之后。在深刻的现代性反思中,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被冷落多年的“文化价值”受到重视,文言诗文教学思路由单一走向融合,“文学鉴赏”得到关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成为审美发现、情感体验与意义建构的过程。中篇为“现实观照与剖析”。包括“坚守: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必然需求”和“异化: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实然审视”两个部分。回溯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观照现实。“坚守”,这是我们从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发展历程中解读出的一个“关键词”。现代意义上的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文章首先从课程论的视角,沿着社会、个人、学科三个层面展开了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坚守的意义探寻。接着从理论与现实两个角度审视了当前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困境,并追溯了问题的根源,对当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在目的、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异化现象及成因作了较深入的剖析。文章指出,当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主要存在“教学目的南辕北辙,教学内容游移不定,教学方法两极分化,教学评价剑走偏锋,教师发展专业缺失”五个方面的异化现象。下篇为“未来前瞻与建构”。探寻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未来出路,“如何创新”是一个关键问题。文言诗文教学需要在坚守中创新,也需要在借鉴中创新。本篇写作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在前面纵览历史的基础上,思考文言诗文教学在课程、教材、教法等方面要继承与创新哪些传统经验;另一方面,在比较研究的视野中思考当下台湾、香港的文言诗文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编排、教学方法及评价测试等方面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思考如何把当前各种先进的科学理论,教育理念及中国古代汉语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到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实践中来。基于这样的思考,把文言诗文教学的过去、现在、未来整合起来,文章提出了加强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理念和策略:确立“文化本位”的核心理念,构建“整体规划”的教学体系,凸显“诵读教学”的本体地位,树立“时代融合”的课程意识。

朱志东[9](2008)在《2001-2006年乌兰察布市中考语文自主命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1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2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集宁区成为国家第二批课改实验区,2004年新课程改革在乌兰察布市全面展开。中考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风向标和推动器,研究语文中考命题、中考试卷对于指导本地区语文新课程改革,提高本地区中考命题水平,服务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笔者首先考察了新时期中考语文命题改革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国中考试卷的特点和命题的发展趋势,然后以此为基础研究了2001—2006年乌兰察布市中考自主命题和中考试卷的现状。通过研究,笔者总结出了2001—2006年乌兰察布市语文中考命题和试卷的优点和不足,据此对乌兰察布市今后的中考语文命题和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乌兰察布市中考语文命题及试卷的优点可以概括为三点,即“依纲扣本”,稳中求变,变中有新。存在的问题有八项:一、人文关怀的缺漏;二、汉字书写考查的缺漏;三、口语交际考查的缺漏;四、对综合性学习考查的缺漏;五、缺少地方特点;六、创新不足,突破不够;七、探究不足;八、照搬其它地区的中考原题。笔者建议,今后乌兰察布市的语文中考命题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吃透课标精神,准确把握中考语文命题的特点,用好命题工具。应从本地区的的学情、考情、教情出发研究中考,正确发挥中考的导向作用,促进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王丽红[10](2005)在《语文教育大讨论述评》文中指出本项研究的定位是:第一,尽可能详尽地搜集大讨论的原始材料,对其综合比较,做一个全景式的回顾和鸟瞰,录以存档,留下这段历史;第二,对这些材料内容进行归纳透视,由表及里,对这场大讨论本身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反思,揭示讨论各方的立场、观念的差异和冲突。 本研究认为,这一场语文教育大讨论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批评与辩护期(1997—1998);第二阶段,学术讨论与思想批判期(1999—2000);第三阶段,学科建设与讨论期(2001—2002)。我的研究结论是:这是一场由外而内、从下到上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它所揭示的语文教育问题的深刻性、危害的严重性、普遍性,以及参与人员之广泛,社会关注之热切,时间持续之长久,在整个现代语文教育百年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从实质上说,这是一场语文教育的性质之争、观念之争,是“人文论”对“工具论”观念及其危害的强烈抨击。是百年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一次“人本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大讨论,将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教育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若干次激烈的大讨论,但只有这一次“工具论”与“人文论”的大讨论才真正逼近了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个最根本的问题。 通过大讨论,确定了“人文性”在语文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初步开创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讨论风气。通过大讨论,推动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修订,促进了教材改革、中考和高考改革,以及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不足是:仍然没有澄清“语文是什么”的问题,同时考试制度改革的研讨也有待深入。

二、2002年中考英语试题精选点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中考英语试题精选点拨(论文提纲范文)

(1)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在中考物理复习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2.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2 相关内容研究现状
    2.3 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的理论依据
3.传统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内容
    3.4 调查过程
    3.5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3.6 调查结论
4.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的设计与应用
    4.1 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的设计
    4.2 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编制案例
    4.3 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的教学实施过程
5.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的教学实验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设计
    5.3 实验过程
    5.4 实验结果分析
    5.5 实验结论
6.总结
    6.1 研究小结
    6.2 反思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万宁中学初中物理“学案”使用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2 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实施效果问卷调查
附录3 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实施效果访谈记录
致谢

(3)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1.国际背景
        2.国内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概述
        2.国内研究综述
    (四)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一、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必要性
    (一)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1.初中名着导读教学的内涵
        2.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范围及方向
    (二)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环节设立的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2.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要求
        3.“理想课堂”标准的要求
        4.终身学习的要求
    (三)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作用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完成“整本书”阅读
        2.开阔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丰富学生文化修养,提高语言能力与写作水平
二、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实施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名着导读的选编总况
        1.初中语文教材名着导读选编的特点分析
        2.初中语文教材名着导读版块的构成与特性
    (二)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相关问题调查
        1.初中生对名着导读版块接受状况调查
        2.初中语文教师对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认知程度调查
        3.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实施现状调查
    (三)阻碍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因素
        1.影响初中生名着阅读的因素
        2.影响教师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因素
        3.影响名着导读延展的课堂教学因素
三、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目标系统
        1.学生名着阅读目标的确立
        2.教师延展教学目标的创建
    (二)优化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课堂设计
        1.引导预习:培养自主延展阅读意识
        2.教学设计:明确延展目标与方向
        3.教学手段:借助电子设备有效拓宽延展范围
        4.教学技巧:有意设问引导学生收集延展信息
    (三)丰富初中名着导读教学的延展方式
        1.依托作家人生经历的延展
        2.依据原着写作背景的延展
        3.依靠作品人物原型的延展
        4.基于名着考点训练的延展
        5.源于作品横向比较的延展
        6.鉴于学生期待视野的延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初中英语话题复习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话题复习的相关理论
    2.1 话题复习的定义与特点
    2.2 话题复习的理论基础
    2.3 话题复习的研究现状
第3章 课例探究初中英语话题复习的教学流程与操作方法
    3.1 初中英语话题复习课前准备
        3.1.1 明确话题的划分
        3.1.2 准备话题复习相关资料
        3.1.3 布置学生用思维导图总结对应话题已学语言知识
    3.2 初中英语话题复习课中的教学与设计
        3.2.1 展示优秀思维导图并复习语言知识
        3.2.2 初中英语话题复习课中听力部分的教学与设计
        3.2.3 初中英语话题复习课中口语部分的教学与设计
        3.2.4 初中英语话题复习课中阅读部分的教学与设计
    3.3 初中英语话题复习课后的教学与设计
        3.3.1 话题复习课后写作部分的教学与设计
        3.3.2 话题复习课后练习部分的教学与设计
第4章 研究总结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反思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话题项目表
附录Ⅱ 初中英语话题复习教学设计1
附录Ⅲ 初中英语话题复习教学设计2
附录Ⅳ 初中英语话题复习教学设计3
附录Ⅴ 初中英语话题复习教学设计4
致谢

(5)走向书台之路 ——苏州评弹现代艺徒制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对苏州评弹传承与发展的关注
        (二)对现代苏州评弹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注
        (三)对研究对象未来发展的关注
    二、核心概念
        (一)学徒制
        (二)现代学徒制
        (三)艺徒制
        (四)现代艺徒制
        (五)苏州评弹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对现代学徒制主题的研究比较充分
        (二)对现代艺徒制主题的研究未涉及曲艺表演行业及学校实际
        (三)对苏州评弹现代艺徒制主题的研究凸显完善现代艺徒制之必要性
        (四)以上研究的成果不足及本研究的逻辑起点与空间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过程
        (四)研究方法
        (五)数据收集、处理与呈现
    五、理论基础
        (一)现代学徒制理论
        (二)活态传承理论
第一章 “寻求发展”:进入学校
    第一节 选择:报考原因
        一、自我
        二、选择
    第二节 考试:闯三关
        一、第二关:专业复试
        二、第三关:文化考试
    第三节 录取:考试结果
        一、意料之中
        二、意料之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学堂学艺”:学生的校园生活
    第一节 校园环境:生长与抑制
    第二节 “长功夫”:技能学习与文化增长
        一、“观看与表演”:前台的专业学习
        (一)专业学习的过程
        (二)专业学习的特点
        (三)专业学习的媒介
        (四)专业学习的形式
        (五)专业学习的指导者
        二、“自练与个辅”:后台的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与练习
        (二)个别练习与辅导
        三、“回课与考核”:总结评价
        四、“文化与应试”:公共基础课的学习
    第三节 :制度保障:人情中心的管理惯习
        一、缺位的课堂规范
        二、虚设的监督反馈
        三、自发的班级规范
        四、繁碎的德育规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观摩实践:学生的课外专业学习
    第一节 专业观摩活动
        一、示范与仿效:书场观摩
        二、任务与超越:评弹艺术节观摩
    第二节 专业实践演出活动
        一、自我的狂欢:校园艺术节
        二、从民间到官方:高低年级交流会
        三、收获与失去:校外大型舞台演出
    第三节 技能大赛
    第四节 综合艺术素质培养活动
        一、五四歌会
        二、寻师问道
    第五节 其他活动
        一、被遗弃的社团活动
        二、理想化的青年志愿者活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走向书场”:现代艺徒的专业发展
    第一节 从“传预班”到“传承班”
        一、考取“传预班”
        二、升入“传承班”
    第二节 进入边缘:观摩与技艺打磨
        一、抄脚本
        二、背书
        三、跟码头
        四、毕业公演
        五、毕业考核
    第三节 走进中心:拜师
        一、拜师仪式
        二、师徒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破口出道”:成为演员
    第一节 开码头
    第二节 独做
    第三节 夫妻档
    第四节 老听客
        一、三类听客
        二、听客的影响
    第五节 评弹团体
    第六节 行会组织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传承与创新:苏州评弹现代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发展
    第一节 苏州评弹现代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与特征
        一、苏州评弹现代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二、苏州评弹现代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第二节 苏州评弹现代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困境
        一、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主体及其关系不明确
        二、人才培养生态环境中利益相关者要素的缺位
        三、人才培养主体之苏州评弹学校发展的困境
    第三节 苏州评弹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一、构建学校、团体、自我教育的人才培养共同体
        二、完善教育传承生态系统机制规范
        三、市场参与,发展商业性书场与私营艺术表演团体
        四、重兴光裕社,引领完善行业规范标准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后记:因其而来,为其而往

(6)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以南充市城区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原因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概述
    第一节 新课标对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的要求
        一、新课标对语法教学的要求
        二、新课标对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的要求
    第二节 高中教材对文言文语法知识的呈现
        一、高中教材中文言文选文概况
        二、高中教材中文言文语法概况
    第三节 高考对文言文语法知识的考查
        一、考试大纲及说明对文言文语法的考查要求
        二、高考试题对文言文语法的考查内容
    第四节 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词类活用
        二、文言虚词
        三、文言特殊句式
第二章 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现状调研
    第一节 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现状调查概述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设计
        四、调查过程
    第二节 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一、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二、教师访谈调查分析
        三、作业练习情况调查分析
第三章 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第一节 教材因素
        一、文言文语法编排不够合理
        二、文言文课下注释不够全面
    第二节 学生因素
        一、学习动机较为功利
        二、学习方法略为呆板
        三、阅读与积累习惯有待培养
    第三节 教师因素
        一、文言文语法教学认识不够充分
        二、初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衔接断层
    第四节 文言文自身因素
        一、文言文的学习缺少语言环境
        二、文言语法知识的学习具有难度
第四章 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第一节 完善高中教材中文言文语法编排
        一、系统编排文言文语法内容
        二、适当完善文言文课下注释
    第二节 提高教师文言文语法教学水平
        一、加强语法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二、提前了解学情,分阶段实施教学
        三、创新语法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
    第三节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语法
        一、树立长远目标,化被动为主动
        二、系统归纳,集中复习
        三、利用网络,辅助学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7)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西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
    第二节 "西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西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概况
第二章 西藏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西藏汉语教学的性质特点
    第二节 西藏汉语教学的支撑理论
    第三节 西藏汉语教学的核心理论
    第四节 西藏汉语教学的应用理论
第三章 西藏汉语教学的客观条件
    第一节 西藏自治区社会发展和民族交融
    第二节 西藏人口数量的增长和人口素质的迅速提高
    第三节 西藏基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和教育设施日益现代化
    第四节 汉语教学形式和教学体制逐步完善
第四章 西藏汉语教学的宏观背景
    第一节 西藏汉语教学的历史背景
        一、西藏汉语教学的开端
        二、西藏汉语教学的发展
        三、西藏汉语教学的恢复和调整
        四、西藏汉语教学的完善
    第二节 西藏汉语教学的双语背景
        一、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成就
        二、我国中英双语教学的教训和经验
    第三节 西藏汉语教学的国际背景
        一、国外双语教学经验分析
        二、汉语的国际推广经验
        三、国内外的偏见
第五章 西藏中小学的汉语语音语法教学
    第一节 汉藏语本体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一、语音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二、汉藏语语音对比分析
        三、语音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其教学技巧
        四、语音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西藏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一、西藏中小学汉语语法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二、汉藏语语法对比分析
        三、西藏中小学汉语语法教学的重难点及其对策
        四、西藏中小学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 西藏中小学汉语语言技能训练
    第一节 语言能力理论及语言技能教学的意义
    第二节 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听说技能的训练
        一、听说训练的意义和原则
        二、西藏中小学各阶段听说技能训练的内容
        三、西藏中小学听说技能训练的策略和方法
    第三节 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读写技能的训练
        一、读写训练的意义和原则
        二、西藏中小学各阶段读写技能训练的内容
        三、西藏中小学读写技能训练的策略和方法
第七章 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研究
    第一节 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意义
    第二节 "兴发感动"理论的内涵及启示
    第三节 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探求作者"兴发感动"之源
        二、挖掘文本"兴发感动"之点
        三、强化教师"兴发感动"之能,点燃学生"兴发感动"之火
第八章 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研究
    第一节 藏族学生学汉语的文化障碍
        一、文化背景的障碍
        二、特殊语义的障碍
        三、思维方式的障碍
        四、语体语境的障碍
        五、风俗习惯的障碍
    第二节 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一、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的界定
        二、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的特点
        三、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的内容
    第三节 西藏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
        一、尊重性原则
        二、适度性原则
        三、阶段性原则
        四、发散性原则
    第四节 西藏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策略
        一、文化意识的培养要首当其冲
        二、知识文化的讲解要系统有序
        三、交际文化的训练要实用得法
        四、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文化互动、文化创新中实现
第九章 西藏中小学汉语教材分析
    第一节 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理论
    第二节 西藏中小学汉语教材的发展简史和现用汉语教材简评
        一、西藏中小学汉语教材发展简史
        二、西藏中小学现用汉语教材简评
    第三节 西藏中小学汉语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西藏中小学汉语教材使用中的问题
        二、西藏中小学汉语教材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和建议
第十章 西藏中小学汉语测试分析
    第一节 语言测试理论简述
        一、语言测试的种类
        二、语言测试的项目和内容
        三、语言测试的题类和题型
        四、语言测试的评判标准
    第二节 西藏中小学各级汉语测试试卷评析
        一、小升初试卷评析
        二、中考试卷评析
        三、高考试卷评析
        四、西藏中小学汉语测试总体情况分析
    第三节 西藏中小学汉语测试的对策和建议
        一、HSK简介和应用情况
        二、MHK简介和应用情况
        三、PSC简介和应用情况
        四、西藏中小学汉语测试的几个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切入点的选择及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已有研究述评
    五、论文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
上篇:历史回顾与反思
    第一章 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延续传统,改良文言:过渡期(1902年-1917年)
        一、清末民初教育的形势
        二、五四前期语文的进步
        三、文言诗文教学的改良
        第二节 批判传统,抑制文言:激进期(1917年-1927年)
        一、激进转型的发生
        二、激进转型的表现
        三、激进转型的意义
        第三节 反思传统,规范文言:平和期(1927年-1949年)
        一、"国文程度低落"引发"复古"争议
        二、"课程标准演进"凸显传统文化价值
        三、"学科本体建构"规范文言诗文教学
    第二章 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当代发展
        第一节 政治话语,放逐文言:起伏期(1949年-1978年)
        一、政治风云中文言诗文教学的命运起伏
        二、政治语境中文言诗文教学的本性迷失
        三、政治夹缝中文言诗文教学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工具理性,规划文言:探索期(1978年-1997年)
        一、工具论的深化与文言诗文教学的定型
        二、理性的引领与文言诗文教学的规律性探索
        三、训练的异化与文言诗文教学模式的僵化
        第三节 人文复兴,正视文言:融合期(1997年-现在)
        一、文化价值:人文语境下文言诗文教学的价值重估
        二、文学鉴赏:人文视野下文言诗文教学的思路转向
        三、主体彰显:人文视域下文言诗文教学的理念更新
中篇:现实观照与剖析
    第三章 坚守——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必然需求
        第一节 社会的发展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一、推进民族化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二、走向全人类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第二节 学生的成长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一、语言纯化与心灵净化
        二、经典阅读与语文素养
        第三节 语文学科的发展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一、语文学科民族化的建设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二、文言诗文教学有助于现代汉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 异化——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实然审视
        第一节 教学目的的南辕北辙
        一、历年教学目的的简要回顾
        二、现行课标表述的模糊不清
        三、实际教学运作的理解错位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游移不定
        一、摇摆不定的选文数量
        二、莫衷一是的编排序列
        三、抽象狭隘的选文标准
        四、虚虚实实的知识内容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两极分化
        一、传统套路的拘泥不化
        二、现代手段的哗众取宠
        第四节 教学评价的剑走偏锋
        一、文化内涵重道义轻人性
        二、试题题型重客观轻主观
        第五节 教师发展的专业缺失
        一、职前教育——古代汉语教学的失落
        二、职后发展——传统文化底蕴的缺失
下篇:未来前瞻与建构
    第五章 创新——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应然建构
        第一节 确立"文化本位"的核心理念
        一、文化本位——汉语文化视野下的文言本色
        二、素养取向——文化本位理念下的目的定位
        三、文言定篇——文化本位观照下的选文类型
        第二节 构建"整体规划"的教学体系
        一、战略转移:提前起步,重心前移
        二、战略规划:相对独立,整体部署
        第三节 凸显"诵读教学"的本体地位
        一、为何要以"诵读为主"
        二、当下文言诗文诵读教学的偏误
        三、如何凸显"诵读教学"的本体地位
        第四节 树立与"时代融合"的课程意识
        一、选文主题关注人性之美
        二、文本解读融入时代因素
        三、资源开发接通时代活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2001-2006年乌兰察布市中考语文自主命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依据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新时期全国中考语文命题改革历程回顾与现状研究
    第一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国中考语文命题改革历程回顾
        一、中考语文命题改革的背景
        二、中考语文改革的启动
        三、中考语文改革的里程碑
    第二节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考语文试卷现状分析
        一、试卷概况
        二、考查方式
        三、考试方式的多样化
第二章 2001—2006 年乌兰察布市中考语文自主命题现状分析
    第一节 乌兰察布市自主命题状况分析
        一、乌兰察布市中考自主命题的回顾
        二、乌兰察布市中考考试大纲相对粗疏、命题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二节 2001-2006 年乌兰察布市中考语文自主命题试卷的优点
        一、依纲扣本
        二、平稳而简约
        三、微变和小新
    第三节 乌兰察布市中考试卷的缺漏与不足
        一、人文关怀的缺漏
        二、对综合性学习考察的缺漏
        三、汉字书写的缺漏
        四、口语交际的缺漏
        五、缺少地方特点
        六、创新不足,突破不够
        七、探究不足
        八、照搬其它地区的中考原题
第三章 对乌兰察布市语文中考命题的建议
    第一节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吃透课标、把握特点、用好工具、科学命题
        一、以课标为命题依据
        二、遵循中考命题原则
        三、正确把握中考语文命题的特点
        四、用好科学的命题工具
    第三节 对乌兰察布市语文中考试卷的编制问题的探讨
第四章 正确发挥中考的导向作用,促进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语文学习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日常语文学习和教学中的应对措施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考语文试题选录(2005年)
    附录二: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考语文试题选录(2006年)
    附录三:2006 年乌兰察布市中考语文试卷调查
致谢

(10)语文教育大讨论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背景与缘起
    (一) 背景
        1.社会背景
        (1) 社会的发展
        (2) 教育的发展
        2.学科背景
        (1) 语文学科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
        (2) 语文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3) 在此之前,语文教育已经受到批评
    (二) 缘起
        第一篇:《女儿的作业》
        第二篇:《中学语文教学手记》
        第三篇:《文学教育的悲哀》
二.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过程(上)——批评与辩护(1997—1998)
    (一) 重要事件扫描
    (二) 主要话题与观点
        话题一:如何看待近20年来的语文教育
        话题二:语文教育的病根是什么
        话题三:关于教材
        话题四:关于“教参”
        话题五:关于阅读教学
        话题六:关于写作教学
        话题七:关于考试
        话题八:关于教师
        话题九:关于学生
    (三) 本阶段讨论的主要特点
        1.批评与辩护并存:批评猛烈,辩护软弱
        2.参与讨论的人员多样
        3.报纸响应最热烈
        4.文章发表得最多,座淡会开得最多
        5.讨论的话题最多
    (四) 重要文章存目
三.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过程(中)——学术讨论与思想批判(1999—2000)
    (一) 本阶段讨论的主要特点
        1.形成了两条线的格局
        2.“报热刊冷”的局面转向“报刊两热”
        3.参与讨论的各种专题书籍增多
    (二) 重要事件扫描
    (三) 主要话题与观点
        第一条线:学术争鸣
        话题一: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及病根
        话题二:关于课程理论
        话题三:关于写作教学
        第二条线:思想批判
    (四) 重要文章存目
四.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过程(下)——学科建设与讨论(2001—2002)
    (一) 重要事件扫描
    (二) 本阶段讨论的主要特点
        1.讨论的话题逐渐转向学科建设的新成果
        2.讨论的重心从“圈外”的报纸转向“圈内”的语文刊物
        3.讨论的主体从“圈外人”转向“圈内人”
        4.讨论的方式从原来偏激尖锐的批评转向冷静理性的反思
    (三) 主要话题与观点
        话题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话题二:“忧思语文新教材”
        话题三:“关注语文新课标”
        话题四:语文教学新误区
        话题五:公开课的是与非
    (四) 重要文章存目
五.语文教育大讨论反思
    (一) 成果
        1.推动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修订
        2.促进了教材改革
        3.促进了中考、高考改革
        4.触发了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
        5.触发了写作教学理念的创新
    (二) 不足
        1.仍然没有澄清“语文是什么”
        2.考试制度改革还不彻底
结语
    1.要立足整个教育:不仅仅是语文
    2.要关注传统:不仅仅是引进
    3.要理性权衡:不仅仅是盲目排斥
    4.要平等对话:不仅仅是学术
    5.要着眼于建设:不仅仅是破坏
    6.要发动广大教育工作者参与:不仅仅是专家学者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2002年中考英语试题精选点拨(论文参考文献)

  • [1]思维导图式复习学案在中考物理复习中的应用研究[D]. 李瑜. 西南大学, 2020(05)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初中名着导读延展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D]. 孙雪. 鞍山师范学院, 2020(01)
  • [4]初中英语话题复习教学探究[D]. 兰晓玲. 西南大学, 2020(01)
  • [5]走向书台之路 ——苏州评弹现代艺徒制的个案研究[D]. 郑英.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2)
  • [6]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以南充市城区高中为例[D]. 邹才蓉.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7]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林秀艳.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2)
  • [8]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 胡虹丽. 湖南师范大学, 2010(10)
  • [9]2001-2006年乌兰察布市中考语文自主命题研究[D]. 朱志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01)
  • [10]语文教育大讨论述评[D]. 王丽红. 浙江师范大学, 2005(07)

标签:;  ;  ;  ;  

2002年中考英语试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