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DiffServ和MPLS的QoS保证机制

结合DiffServ和MPLS的QoS保证机制

一、DiffServ与MPLS相结合的QoS保障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孟飞,兰巨龙,胡宇翔[1](2014)在《互联网新型服务质量保障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网络流量规模高速增长且视频化趋势日益严重,使得传统网络为了数据传输而设计的体系架构在服务质量(QoS)保障、灵活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工业界和学术界提出了很多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力求在体系结构层面增强网络的QoS保障能力。从"改良式"和"革命式"两种思路对互联网新型服务质量保障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介绍了可重构网络的宏电路技术且给出了部署考虑。可重构网络体系结构能以其对业务的适应性、功能的可扩展性等特点,适应未来网络业务发展,满足现有网络兼容融合演进的需求,为未来网络的QoS保障设计提供了一个解决途径。

李金明[2](2014)在《DS-TE应用MPLS VPN网络解决时延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多协议标签交换核心之处就是标签概念的引入和应用。多协议标签交换主要有CE、PE、P三部分组成,CE也叫用户边缘路由,主要为用户接入VPN业务,PE也叫服务提供商边缘路由,它与CE直接相连,具有MPLS网络中LER的功能,同时还为每个用户创建一个虚拟路由转发表,以此实现多个VPN用户的隔离和VPN业务标签的分发。P也叫骨干网核心路由,它具有MPLS网络中LSR的功能,完成快速转发和控制任务。DS-TE技术是区分服务模型和流量工程模型的集合,在区分服务模型中数据分组根据业务等级分为不同的优先级,体现在封装中的TOS字段,由6位二进制数组成,共分为12个级别,最高级别属于网络控制类;最低级别属于尽可能服务类。当MPLSVPN接收到具有区分服务等级的数据包时PE(LER)会将PHB映射成标签中的EXP字段,将12个优先级转化成8个优先级,然后根据不同的优先级选择不同LSP资源。流量工程模型在MPLS VPN中的作用是防止过多同类型或同优先级的转发等价类占用同一个或同几个LSP资源而造成其他一些带宽资源被浪费,MPLS TE所需要使用的功能部件大致由四个部分组成:分组转发、信息分发、路径计算和信令部件。所以,流量工程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VPN网络中的拥塞的情况发生。因此,DS-TE技术是一种既满足了用户的通信需求又能为运营商避免资源浪费情况的双重保障技术。BH算法出发点是解决带宽浪费的问题,所以算法的抢占原则和代价公式都是以带宽的利用率为主。当前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由于光线通信的发展已经拥有非常丰富的带宽资源,国内的各大运营商也陆续开始对带宽业务降价促销。所以企业用户的可用的带宽资源已经不再是限制通信服务质量的瓶颈。BH-PREPT算法在避免级联抢占方面有较好的性能,缺点是过多的关注了由于抢占LSP造成带宽浪费的代价而使算法的复杂度和对设备要求提高很多。作者提出改进的BH-PREPT算法即LH-PREPT算法。该算法有着兼顾避免级联抢占和抢占优先级代价最小的特点,在通信网络性能方面主要体现在VPN用户的主要业务的时延有所减少。作者根据当前的VPN业务对通信网络性能的需求对总代价计算公式H(l)进行了简单的修正,将y (l)修改成y2(l)以增加优先级抢占代价在总代价中的比重。为了兼顾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时延特性的提高,算法在带宽资源和LSP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户的通信分组将直接抢占当前的LSP资源以减少时延;当通信资源有限或LSP无法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时,算法会将当前的LSP隧道捆绑使用以增加LSP资源的利用率。最后作者使用OPNET仿真了两种算法的通信场景,在两个场景中的通信节点分别采用LH-PREPT算法策略和BH-PREPT算法策略,然后作者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最后得出了新算法在减少通信时延方面有较好的性能结论。

赵清[3](2014)在《基于MPLS区分服务的多路径综合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Internet的迅猛增长及具有实时要求的新兴业务(如VoIP、视频会议、多媒体远程教学等)不断出现,用户对网络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路径并行数据传输可以有效聚合使用多条路径的带宽,均衡网络流量,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生存性,从而有效提升网络的服务质量。区分服务可以为业务流提供不同的转发处理和执行特定的QoS,所以区分服务和多路径是实现QoS较好的方案。由于目前IP网络中大多数路由算法针对的是同类业务采取尽力而为,为了更好实现QoS,提出了基于MPTCP的粗粒度区分多路径路由算法CDMR。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当某条链路同时被两种业务选中时,CDMR算法将此路径分配给实时业务,尽力而为业务重新选择其他路径,目的在于保障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考虑到MPLS与DiffServ具有相似的转发机制,但MPLS DiffServ在解决AF上存在分组顺序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保障分组顺序不变的多路径路由算法-基于编号的最小代价多路径路由算法NMCM。其核心思想是为每个到来的AF业务请求加上编号,用来表明此分组的顺序,具有惟一性。同时该算法为AF业务每个等级的三个丢弃优先级建立三条不同丢弃率的LSP,以区分业务的优先级;由于EF业务具有低延时和低抖动的最高服务质量的要求,而大多数算法都是寻找一条最佳路径传输,为此提出了基于链路关键度和饱和度的多路径路由算法CSMR,其核心思想是不仅优化路由策略,同时为EF业务传输建立多条LSP。 CSMR分为离线阶段和在线阶段两部分,离线阶段根据网络拓扑信息,确定源/目的节点之间链路的关键度值;在线阶段,根据网络资源利用率确定链路饱和度,然后兼顾链路关键度和链路饱和度得出链路代价函数,利用Dijkstra算法为业务选择代价和最小的路径。经NS2仿真实验表明,CDMR算法中多路径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针对业务类型能够采取相应的选路方式,保证实时业务的QoS;NMCM算法综合考虑跳数、带宽和最小代价和,能够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减少时延,保证了AF业务的分组顺序;CSMR算法采用多路径传输EF业务,能够提高EF业务的吞吐量,降低业务的平均路径长度,很好保障了EF的QoS。

余墩仁[4](2014)在《基于带宽约束模型的带宽自治及其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上的主要业务由简单的文件传送、电子邮件和远程登录等转向多媒体应用及云服务等,它们要求网络不仅能提供基本的通信服务,而且要求对不同QoS需求的业务提供不同的服务保障。因而,研究支持区分服务的MPLS流量工程有很大的意义,它结合了DiffServ良好的可扩展性和MPLS流量工程的有效路由策略,允许按照服务等级、类型对整个区域内的网络资源进行归类,将网络划分为具有不同QoS保证能力的虚拟网络。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带宽约束模型,即带宽分配共享模型BASM。该模型的主要思想是允许高优先级的业务随时使用预留给低优先级而尚未使用的带宽资源,但低优先级类别的业务只可以暂时使用预留给高优先级业务而未使用的带宽资源;其次,在DS-TE网络架构下的带宽管理问题是研究的另一个重点,而以往的研究大多是用离线的方式对路由器进行配置,这并不能够对网络变化迅速作出反应,从而达到真正反应用户需求的目的。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本文引用了带宽自治的思想,即在网络中的每个节点执行监视相邻节点的未预留带宽,同时调整本地带宽限制,以减少在相邻节点未预留带宽上的差异,从而增加业务路由成功率、降低算法的阻塞率;再次,本文在研究分析前人完成的各种抢占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抢占算法,即基于BASM的带宽自治抢占算法,其基本思想旨在增强链路上各节点对LSP的资源控制能力,使节点具备管理LSP占用带宽资源的能力,即在抢占的同时,对网络进行带宽自治。为验证设计思想的有效性,本文最后对基于BASM的带宽自治抢占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无带宽自治和在传统的带宽约束模型下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抢占代价小、阻塞率低、链路利用率高、抢占结果更精确。算法通过优化整个网络中的带宽分配使得网络更能够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

才华[5](2013)在《分组传送网络(PTN)的QoS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组传送网络(Packet Transport Network,PTN)技术以能承载电信级以太网业务、兼顾支持传统异步传输模式业务和时分业务为独特优势,俨然成为未来网络传输技术的首要选择。业界已针对数据平面、OAM(Operation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运营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和控制平面等指定技术标准,以确保PTN网络的应用和普及。作为新型传输技术,PTN不同于传统的SDH网络,其满足功率分布业务传输、全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协议)化、智能化、宽带趋势的要求。功率分布业务的多样性具有不同的时延、抖动和带宽要求。基于PTN的功率分布通信网路必须能够提供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机制以满足不同业务的不同服务质量要求。基于链路层性能指标的路由优化设计是PTN网络智能控制和调度的关键技术性问题。多媒体应用相对于面向数据的应用来说,其要求更多,此时传统的路由算法不再适用。多媒体应用的主要性能参数为时延、平均意见得分和差分时延,从网络角度来看,这些性能参数转化为时延、时延抖动和带宽参数。网络性能的路由计算问题俨然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需要优化的目标包括业务性能和网络资源利用率等。随着网络规模和业务种类的剧增,电信运营商承载网已经由单一的业务向多业务综合承载网发展。新的承载网络的设计规划以及部署和测试需要综合考虑多种业务承载对网络的严格要求,综合使用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和QoS等技术保障多业务的综合承载和传输。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介绍了PTN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包括分层多业务传送网络模型、多业务承载、数据转发功能、面向组网的QoS保障机制、端到端的高性能QAM机制、PTN的网络生存特性,以及PTN网络的QoS策略问题。(2)研究了基于MPLS流量工程的QoS路由技术,学习了MPLS技术和MPLS流量工程的相关内容,包括MPLS结构、MPLS的QoS等内容,并且对实际网络进行了测试,验证了基于MPLS流量工程的QoS路由技术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网络的性能优化。(3)本文基于锦州市电信凌河营业部等8个局的网络拓扑结构,对PTN城域网的QoS部署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PTN城域网的业务承载与核心层、汇聚层、用户接入层设备的QoS部署原则和保障策略。并参照设备种类和组网模型,测试网络性能,验证了QoS分等级保障能力。

陈平[6](2013)在《基于MPLS网络的QoS在某特钢企业中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特钢企业通过不断的并购重组,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在企业网络中传输的信息也从单一的数据业务扩展到语音、视频与数据业务并存,不同地域间的生产基地,彼此之间经常需要进行信息传输、语音电话、视频会议等。随着业务数量的增长及业务种类的不断丰富,不同用户的不同业务应用争抢线路带宽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在网络中经常会出现拥塞,延迟等问题。保证企业网络中重要数据的稳定传输成为企业网络管理的重点。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结合了第二层的交换和第三层路由的特点,将第二层的交换和第三层的路由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十分简洁的方式完成信息的传送,并且能够满足不同数据业务传输时不同的服务质量需求。本文重点研究了MPLS技术及其QoS问题,结合特钢企业网络的实际需要,讨论了企业网络中的服务质量(QoS)问题,详细的介绍了基于MPLS的企业网络的设计和实现,给出了特钢企业网络中的QOS保证。由于企业网络中所承载的数据不仅仅是业务数据,还有语音、视频等多媒体的重要数据,它们对带宽、延迟、实时性的要求各不相同。为支持具有不同服务需求的语音、视频以及数据等业务,要求企业网络能够区分出不同用户的通信,进而为之保障相应的服务质量。为此采用了服务质量控制技术,如传输调度、分组丢弃等。最后,对QoS的主要设计指标进行局部分析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特钢企业网络中基于MPLS网络的QoS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熊轲,熊舸,张煜,裘正定[7](2012)在《基于域内全局流标签的可扩展QoS模型》文中研究表明针对互联网现有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模型的扩展性差、端到端延时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域内全局流标签的QoS保障模型。该模型以WFQ队列调度模型为基础,采用域内全局流标签进行资源预留和路由转发,能够实现灵活的服务质量保证,具有更强的可扩展性。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微积分理论对所提模型进行了端到端延时分析,给出了该模型端到端服务曲线和延时上界的表示式。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表明基于域内全局流标签的QoS保障模型具有比现有模型更低的端到端延时上界。

徐蕾[8](2012)在《DS-TE环境下LSP抢占算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IP网络提供的是“尽力而为”的服务,本身不提供服务质量(QoS, Qualityof Service)保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实时业务和多媒体业务的应用种类不断增加,用户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原有的IP QoS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用户对于QoS的需求,因此,需要对QoS的实现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本论文对具有区分服务感知的流量工程(DS-TE, DiffServ-Aware Traffic Engineering)网络中的QoS保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对DS-TE环境下的抢占算法进行了改进与分析,主要工作如下:首先,论文介绍了MPLS技术的网络构成、工作原理以及核心技术。对QoS的体系结构进行了介绍,对尽力而为服务模型、综合服务(IntServ)模型和区分服务(DiffServ)模型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重点讨论了DS-TE环境下的IP QoS问题:DS-TE技术将MPLS TE技术和DiffServ模型相结合,既具有DiffServ模型良好的扩展性,同时兼备MPLS流量工程有效的路由策略,是骨干网络中解决QoS问题的有效方案。然后,本论文对DS-TE环境下的抢占机制进行了重点研究,着重讨论了现行的抢占算法。针对V-PREPT算法存在的不足,本论文给出了两种基于V-PREPT(VersatilePreemption)算法的改进算法:N-PREPT算法和BH-PREPT算法。N-PREPT算法对于原算法的改进如下:根据网管人员对权值的具体配置,灵活地更改优化标准的执行顺序,并依照此顺序对LSP(LSP, Label Switching Paths)进行分情况抢占;在最小化抢占总代价的前提下,首要考虑减小被抢占的LSP的规模;设置多层约束条件,使得算法的输出结果更为理想,即尽量减少被抢占的LSP的总数目;对优化模型及数学表达式进行了改进,能够更加准确地计算在减少抢占LSP数目方面的代价和因抢占而造成的带宽浪费。仿真结果表明,N-PREPT算法在减小由重路由情况给网络带来的额外开销方面,较原算法拥有更好的性能。BH-PREPT算法对于原算法的改进如下:优先考虑最小化由抢占所带来的带宽浪费;将可被抢占的LSP集合按照预留带宽大小分为两组,分别列举出所有可能被抢占的LSP的组合,在其中寻找抢占总代价最小的组合作为算法输出;优先选择LSP数目最少的组合进行抢占;采用与N-PREPT算法相同的优化模型和数学表达式。通过仿真结果可知,与V-PREPT算法相比较,BH-PREPT算法在不同的权值配置下拥有更好的算法输出结果,整体提高了原算法的性能。

孟霞[9](2012)在《异构MPLS通信网络QoS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论文结合某课题,对异构MPLS网络的端到端IPQoS保障技术进行研究,目的是在保持异构MPLS网各自的QoS支持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在全网统一的宏观的策略管理控制下,通过在异构MPLS网间引入自研的用户网关设备,提升异构MPLS网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为异构MPLS网之间实现互连提供了可能性。论文首先介绍了项目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相关技术研究现状。然后对IP QoS的基本概念、实现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对基于策略的QoS管理的起源、基本概念和管理架构进行了研究。然后,在深入研究课题提出的组网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策略的异构MPLS网间端到端IP QoS实现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户网关设备的设计方案,设计实现了基于BCM5645芯片的用户网关设备。最后,在异构MPLS网互连的实验室环境下,对端到端业务的QoS能力进行了测试和验证。

赵晓丽[10](2012)在《基于电信的MPLS VPN的QoS解决方案研究》文中认为由于现有的IP城域网设计部署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业务需求,对QoS、MPLS VPN.网络安全等方而的研究仍有不足,还不能满足业务差异化识别和区分优先级承载。目前从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发展来看,大客户VPN专线业务主要在部分地市被少量发展,随着MPLS VPN的低成本、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等的优势,大客户对传统专线业务的青睐将逐渐转向MPLS VPN,因此MPLS VPN如何提供满足语音和视频业务的承载质量的服务,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将针对MPLS VPN的QoS解决方案进行研究探讨。本文首先针对MPLS VPN的特点、工作原理及存在的QoS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两种解决MPLS VPN的QoS解决方案。第一种是将MPLS与DiffServ相结合,文中分析了DiffServ over MPLS的系统模型,该模型实现的主要组件以及工作流程。第二种方案是感知区分服务的流量工程,结合区分服务和流量工程的特点,避免了区分服务模型中因流量分布不均而导致的丢包和网络资源的浪费,达到了支持多种业务类型的能力,并且实现了最优化利用网络资源的目的。由于在MPLS VPN网络模型中,经常会出现多个VPN用户共享PE-PE之间的LSP路径,会导致资源的抢占或浪费,文中根据动态带宽分配算法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方案,即改变传统的固定每个用户的带宽,取而代之的是VPN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流量情况与运营商约定一个最小保证带宽,当用户有突发流量或需要占用更多资源时,可以根据网络中空闲资源的情况来扩大其带宽。针对VPN业务本身的特点,对原有的带宽分配算法进行了改进,原有算法根据每个VPN的权重来分配空余带宽资源,使得权重小的用户几乎得不到空余带宽,改进算法针对每个用户的实时流量来分配空余带宽,解决了该问题。通过OPNET网络仿真工具:对文中研究的两种解决方案进行仿真对比,从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网络轻载还是网络拥塞的情况下,DS-TE在改善网络QoS方面比DiffServ优势明显。通过将文中改进的方案与传统的方案的仿真可以看出,当用户有突发流量时,采用改进的方案明显的降低了用户的丢包,使超出最小保证带宽的流量也得到了QoS保证。

二、DiffServ与MPLS相结合的QoS保障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iffServ与MPLS相结合的QoS保障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新型服务质量保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改良式Qo S保障技术研究
    2.1 Int Serv/RSVP技术
    2.2 Diff Serv技术
    2.3 基于约束的Qo S路由技术
    2.4 MPLS与流量工程
    2.5 改良式Qo S保障技术缺陷
3 革命式Qo S保障技术研究
    3.1 基于For CES的Qo S保障技术
    3.2 基于SDN的Qo S保障技术
    3.3 可重构网络的Qo S保障技术
4 可重构网络中宏电路的实验网部署研究
5 结束语

(2)DS-TE应用MPLS VPN网络解决时延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
第2章 MPLS VPN 技术原理
    2.1 MPLS 技术概念与原理
        2.1.1 MPLS 的核心技术
        2.1.2 MPLS 的工作过程
    2.2 MPLS VPN 概念与相关技术
        2.2.1 MPLS VPN 转发过程
        2.2.2 MPLS 对 VPN 的 QoS 支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 MPLS 的 VPN 网络的 QoS 解决方案
    3.1 DiffServ 模型与 MPLS 相结合保证 VPN 网络 QoS
    3.2 DS-TE 与 MPLS 相结合保证 VPN 网络 QoS
        3.2.1 MPLS 流量工程
        3.2.2 区分服务感知的流量工程(DS-TE)
        3.2.3 基于 DS-TE 的 MPLS VPN 的网络模型
        3.2.4 当前 DS-TE 在 VPN 中应用的主要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 DS-TE 的 MPLS VPN的 LSP 抢占算法的研究
    4.1 LSP 的抢占规则
        4.1.1 抢占实施前提
        4.1.2 抢占目标函数
    4.2 基于 DS-TE 的 MPLS VPN 的 BH-PREPT 抢占算法
    4.3 基于 DS-TE 的 MPLS VPN 的新抢占算法的研究
        4.3.1 背景讨论
        4.3.2 算法的核心思想
        4.3.3 LH-PREPT 算法模型
    4.4 网络模型设计与仿真的研究
        4.4.1 实验环境设置
        4.4.2 网络拓扑设计
        4.4.3 网络参数配置
        4.4.4 两个仿真场景的设计
        4.4.5 仿真结果对比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MPLS区分服务的多路径综合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IP多路径路由技术研究
    2.1 多路径路由
        2.1.1 多路径路由的组成
        2.1.2 多路径路由评价指标
        2.1.3 多路径路由的分类
        2.1.4 多路径路由的优势
    2.2 多路径传输控制协议MPTCP
        2.2.1 MPTCP基本原理
        2.2.2 MPTCP路径管理机制
        2.2.3 MPTCP拥塞控制机制
        2.2.4 MPTCP缓存管理机制
    2.3 多路径路由算法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支持区分服务的MPLS研究
    3.1 QoS及相关技术
        3.1.1 QoS概述
        3.1.2 QoS相关技术
    3.2 区分服务模型
        3.2.1 DiffServ体系结构
        3.2.2 DiffServ工作原理
        3.2.3 区分服务码点和每跳行为
    3.3 多协议标记交换
        3.3.1 MPLS标记格式
        3.3.2 MPLS工作流程
        3.3.3 MPLS的信令协议
    3.4 MPLS与DiffServ的结合
        3.4.1 基于MPLS的DiffServ模型的体系结构
        3.4.2 MPLS DiffServ实现技术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路径路由新算法的设计
    4.1 基于MPTCP的粗粒度区分多路径路由算法
        4.1.1 CDMR算法的提出
        4.1.2 CDMR算法的设计
        4.1.3 CDMR算法网络模型
        4.1.4 CDMR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4.2 基于编号的最小代价多路径路由算法
        4.2.1 多路径方法的的工作原理及NMCM算法的提出
        4.2.2 NMCM算法的设计
        4.2.3 NMCM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4.3 基于链路关键度和链路饱和度的多路径路由算法
        4.3.1 CSMR算法的提出
        4.3.2 CSMR算法设计
        4.3.3 CSMR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路径路由新算法仿真及结果分析
    5.1 NS2仿真软件
        5.1.1 NS2软件概要
        5.1.2 NS2中的MPLS相关模块
        5.1.3 算法仿真相关工具
    5.2 多路径路由新算法在NS2的实现方案与结果分析
        5.2.1 CDMR算法在NS2的实现方案与结果分析
        5.2.2 NMCM算法在NS2的实现方案与结果分析
        5.2.3 CSMR算法在NS2的实现方案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束语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带宽约束模型的带宽自治及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发展现状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MPLS技术及流量工程
    2.1 MPLS体系结构
        2.1.1 MPLS网络构成
        2.1.2 MPLS工作原理
    2.2 DiffServ体系模型
    2.3 MPLS对DiffServ的支持
    2.4 流量工程
        2.4.1 TE概述
        2.4.2 TE分类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支持区分服务的MPLS TE
    3.1 MPLS TE
        3.1.1 TE性能指标
        3.1.2 MPLS TE信令协议
        3.1.3 流量中继
        3.1.4 MPLS TE实施方式和应用
    3.2 支持区分服务的MPLS TE
        3.2.1 DS-TE原理及协议的扩展
        3.2.2 DS-TE的技术优势
        3.2.3 带宽约束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BASM的带宽自治及抢占算法设计
    4.1 带宽分配共享模型设计
        4.1.1 BASM的建立
        4.1.2 BASM工作流程
    4.2 DS-TE网络中的带宽自治算法设计
        4.2.1 动态路由配置
        4.2.2 BABA设计
    4.3 基于BASM的带宽自治抢占算法设计
        4.3.1 抢占机制
        4.3.2 DS-TE网络抢占策略
        4.3.3 BBPA的提出
        4.3.4 BBPA可行性分析
        4.3.5 BBPA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算法仿真及结果分析
    5.1 仿真程序总体框架
    5.2 仿真网络及业务模型
        5.2.1 网络模型
        5.2.2 业务模型
    5.3 仿真性能指标
    5.4 仿真实现及结果分析
        5.4.1 BBPA仿真实现
        5.4.2 实验一
        5.4.3 实验二
        5.4.4 实验三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束语
    6.1 全文总结
    6.2 下一步研究的考虑
参考文献
致谢

(5)分组传送网络(PTN)的QoS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及目的
    1.3 课题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PTN 关键技术研究
    2.1 PTN 的要求
        2.1.1 电信运营商转型
        2.1.2 电信运营商转型的要求
        2.1.3 PTN 网络的要求
        2.1.4 PTN 核心技术特性的要求
    2.2 PTN 架构
        2.2.1 PTN 分层结构
        2.2.2 PTN 功能层面
    2.3 PTN 的主要技术
        2.3.1 面向连接和统计多路复用技术
        2.3.2 PTN 的可扩展性
        2.3.3 PTN 的 OAM 技术
        2.3.4 PTN 支持 TDM 流量和 ATM 流量
        2.3.5 PTN 的生命力
        2.3.6 PTN 的 QoS
        2.3.7 PTN 的应用
    2.4 PTN 的 QoS 策略
        2.4.1 QoS 基本概述
        2.4.2 IP QoS 模型
        2.4.3 QoS 路由策略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 MPLS 流量工程的 QoS 路由技术研究
    3.1 MPLS 技术分析
        3.1.1 MPLS 介绍
        3.1.2 MPLS 网络结构
        3.1.3 MPLS 工作过程
        3.1.4 MPLS 的 QoS
    3.2 MPLS 流量工程分析
        3.2.1 MPLS 流量工程概述
        3.2.2 MPLS 流量工程机制
        3.2.3 MPLS 流量工程流程
    3.3 基于 MPLS 流量工程的 QoS 路由网络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TN 承载网的 QoS 策略研究
    4.1 电信运营商的 PTN 承载网络
        4.1.1 PTN 的建设要求
        4.1.2 PTN 网络的承载定位
    4.2 PTN 承载网的 QoS 部署策略研究
        4.2.1 PTN 城域网的 QoS 模型
        4.2.2 电信业务的承载及对 QoS 的需求
        4.2.3 电信业务的 QoS 部署原则及保障策略
        4.2.4 核心层设备的 QoS 应用策略和部署原则
        4.2.5 汇聚层设备的 QoS 应用策略和部署原则
        4.2.6 用户接入层设备的 QoS 应用策略和部署原则
    4.3 PTN 承载设备 QoS 部署测试
        4.3.1 测试背景
        4.3.2 测试目的和环境
        4.3.3 测试步骤
        4.3.4 测试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基于MPLS网络的QoS在某特钢企业中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项目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MPLS技术与QoS技术
    2.1 MPLS技术
        2.1.1 MPLS概述
        2.1.2 MPLS网络结构
        2.1.3 MPLS工作原理
        2.1.4 MPLS技术的核心
    2.2 QoS概述
        2.2.1 QoS基本工作机制
        2.2.2 QoS的关键指标
        2.2.3 QoS的IntServ模型
        2.2.4 QoS的DiffServ模型
    2.3 小结
第3章 企业的MPLS VPN和QoS设计
    3.1 特钢企业网络现状分析
        3.1.1 特钢企业网络特点
        3.1.2 特钢企业的网络需求
        3.1.3 特钢企业网络的总体规划
    3.2 企业网络MPLS VPN设计
        3.2.1 企业网络MPLS VPN结构设计
        3.2.2 MPLS VPN的QoS模型
        3.2.3 企业网络MPLS VPN的数据转发设计
    3.3 企业网络的QoS设计
        3.3.1 企业网络的QoS总体设计
        3.3.2 MPLS对DiffServ的支持
        3.3.3 数据的分类和标记
        3.3.4 DiffServ实施策略
    3.4 小结
第4章 企业的MPLS VPN和QoS实现
    4.1 MPLS VPN实施方案
        4.1.1 网络拓扑结构
        4.1.2 设备选择
        4.1.3 MPLS VPN的配置
    4.2 QoS实施方案
        4.2.1 QoS的实现过程
        4.2.2 核心层的QoS配置
        4.2.3 汇聚层的配置
        4.2.4 接入层的配置
    4.3 小结
第5章 企业网络系统测试
    5.1 测试目的
    5.2 测试内容及方法
    5.3 测试结果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DS-TE环境下LSP抢占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MPLS 技术原理
    2.1 MPLS 网络构成
    2.2 MPLS 的核心技术
        2.2.1 标签交换路由器
        2.2.2 标签封装
        2.2.3 标签分配协议
        2.2.4 MPLS 路由选择
    2.3 MPLS 的工作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QoS 体系结构
    3.1 QoS 概述
    3.2 QoS 实现模型
        3.2.1 Best-Effort 服务模型
        3.2.2 IntServ 服务模型
        3.2.3 DiffServ 服务模型
    3.3 DiffServ 模型与 MPLS 相结合保证 QoS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DS-TE 环境下的 IP QoS 研究
    4.1 流量工程
        4.1.1 流量工程概述
        4.1.2 流量工程模型
    4.2 MPLS 流量工程
        4.2.1 MPLS 流量工程功能部件
        4.2.2 MPLS 对流量工程的扩展
    4.3 区分服务感知的流量工程
        4.3.1 DS-TE 的基本概念
        4.3.2 DS-TE 工作原理
        4.3.3 带宽约束模型
    4.4 DS-TE 网络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 DS-TE 的抢占算法研究
    5.1 DS-TE 环境下的抢占规则
        5.1.1 抢占实施前提
        5.1.2 抢占目标函数
        5.1.3 抢占算法
    5.2 V-PREPT 算法的改进方向
    5.3 N-PREPT 算法
        5.3.1 改进的数学表达式
        5.3.2 算法模型
        5.3.3 算法仿真及分析
    5.4 BH-PREPT 算法
        5.4.1 算法模型
        5.4.2 算法仿真及分析
    5.5 算法小结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异构MPLS通信网络QoS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3 异构网间 QoS 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IP QoS 基础知识和异构 MPLS 通信网络研究
    2.1 IP QoS 基础知识
        2.1.1 IP QoS 的概念
        2.1.2 IP QoS 的实现
        2.1.3 IP QoS 模型研究
        2.1.4 IP QoS 控制机制
        2.1.5 基于策略的 QoS 管理
        2.1.6 基于策略的 QoS 管理架构
    2.2 异构 MPLS 网络互连系统分析
        2.2.1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分析
        2.2.2 异构 MPLS 通信网络的异构性分析
        2.2.3 异构 MPLS 通信网络 QoS 关键技术研究
        2.2.4 用户网关设备在异构 MPLS 网络互连系统中的作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用户网关设备 QoS 设计方案
    3.1 芯片选型
    3.2 三层控制交换芯片 BCM5645 简介
        3.2.1 芯片体系结构
        3.2.2 芯片数据处理流程
        3.2.3 快速过滤处理器(FFP)的原理
    3.3 过滤器(FILTER)设计
        3.3.1 FILTER 功能概述
        3.3.2 FILTER 创建步骤及函数设计
        3.3.3 FILTER 实例
    3.4 IP 隧道设计
        3.4.1 IP 隧道技术原理
        3.4.2 IP 隧道设计方案
        3.4.3 IP 隧道实现方法
    3.5 FILTER 类型与异构 MPLS 网络 QoS 关键技术的对应关系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用户网关设备具体实现
    4.1 用户网关设备系统设计框架
    4.2 开发环境
    4.3 用户网关软件模块组成与接口设计
        4.3.1 模块组成
        4.3.2 外部接口设计
        4.3.3 内部接口设计
    4.4 业务流程
        4.4.1 用户通过维护终端管理用户网关的业务流程
        4.4.2 用户通过传送控制服务进行网关策略配置的业务流程
        4.4.3 IP 业务处理流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与验证
    5.1 验证环境
    5.2 验证内容及步骤
        5.2.1 用户网关包过滤功能验证
        5.2.2 用户网关基于流的流量控制功能验证
        5.2.3 用户网关优先级调度功能验证
        5.2.4 端到端跨网抗毁自愈功能验证
    5.3 验证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基于电信的MPLS VPN的QoS解决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
        1.3.1 论文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1.3.2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MPLS VPN的QoS解决方案
    2.1 采用DiffServ over MPLS提供QoS保证
        2.1.1 DiffServ over MPLS系统模型
        2.1.2 DiffServ over MPLS模型实现的组件
        2.1.3 DiffServ over MPLS工作流程
    2.2 采用DS-TE提供QoS保证
        2.2.1 DS-TE产生背景
        2.2.2 DS-TE中引入的新概念
        2.2.3 DS-TE中采用的带宽约束模型
        2.2.4 DS-TE的工作原理
        2.2.5 DS-TE的MPLS VPN网络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MPLS VPN的QoS解决方案的改进
    3.1 MPLS VPN中PE上流量的调度模型
    3.2 MPLS VPN中PE上解决QoS的传统方案
        3.2.1 传统方案的研究
        3.2.2 传统方案的流量调节模型
    3.3 MPLS VPN中PE上解决QoS的新方案
        3.3.1 新方案的背景讨论
        3.3.2 新方案的核心思想
        3.3.3 新方案的流量调节模型
        3.3.4 新方案中采用的带宽分配算法
        3.3.5 改进算法与原有算法的对比
    3.4 两种算法的仿真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仿真研究与分析
    4.1 实验环境设置
    4.2 仿真网络的设计
        4.2.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4.2.2 网络模型中业务流的设计
        4.2.3 三个场景的网络环境设计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4.3.1 网络拥塞条件下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
        4.3.2 网络轻载条件下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
    4.4 改进方案与传统方案的仿真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5.2 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DiffServ与MPLS相结合的QoS保障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新型服务质量保障技术研究[J]. 孟飞,兰巨龙,胡宇翔. 电信科学, 2014(09)
  • [2]DS-TE应用MPLS VPN网络解决时延问题的研究[D]. 李金明. 吉林大学, 2014(10)
  • [3]基于MPLS区分服务的多路径综合方法研究[D]. 赵清. 东北大学, 2014(08)
  • [4]基于带宽约束模型的带宽自治及其算法研究[D]. 余墩仁. 东北大学, 2014(08)
  • [5]分组传送网络(PTN)的QoS研究[D]. 才华. 吉林大学, 2013(04)
  • [6]基于MPLS网络的QoS在某特钢企业中的设计与实现[D]. 陈平. 东北大学, 2013(07)
  • [7]基于域内全局流标签的可扩展QoS模型[J]. 熊轲,熊舸,张煜,裘正定. 软件, 2012(08)
  • [8]DS-TE环境下LSP抢占算法研究[D]. 徐蕾. 吉林大学, 2012(01)
  • [9]异构MPLS通信网络QoS技术研究与应用[D]. 孟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3)
  • [10]基于电信的MPLS VPN的QoS解决方案研究[D]. 赵晓丽. 武汉理工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结合DiffServ和MPLS的QoS保证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