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及其预防措施

流感及其预防措施

一、流行性感冒及其防治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黄江妮[1](2021)在《青黛散加减对猫杯状病毒感染的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猫杯状病毒感染是由猫杯状病毒(FCV)所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打喷嚏、眼鼻分泌物、结膜炎等。猫杯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多发于猫聚集的场所。目前没有针对猫杯状病毒感染的特异性药物,且国内没有理想的疫苗。临床上普遍应用干扰素和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而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中药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青黛散,首见于武之望《济阳纲目》,由青黛、黄连、黄柏、薄荷、桔梗、儿茶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收敛生肌的功效。目前应用青黛散治疗猫杯状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建立了一个稳定的猫杯状病毒感染模型,探究青黛散加减对猫杯状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治疗猫杯状病毒感染提供新的方法。通过滴鼻方式以109.67TCID50/mL的1 mLFCV病毒液接种于6-12月龄猫,建立了稳定的猫杯状病毒感染模型。攻毒后48 h,实验猫出现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扁桃体和肺部产生病理变化。成功建立猫杯状病毒感染模型后,对青黛散有效剂量进行筛选。设定三个不同剂量青黛散治疗组,分别为高剂量(2 g/kg)治疗组(n=4),中剂量(1 g/kg)治疗组(n=4)和低剂量(0.5 g/kg)治疗组(n=4)。将临床症状评分、体温变化、体重变化、剖检及组织病理变化等作为治疗效果判定指标。结果表明,青黛散各剂量组对猫杯状病毒感染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其中青黛散中剂量(1 g/kg)治疗组的效果最好,能够显着减轻临床症状和扁桃体病理变化。对各组实验猫进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猫感染FCV后,IL-6表达显着升高;治疗后,青黛散中剂量(1 g/kg)治疗组的IL-1β和IFN-γ表达显着上升。最后收集了8例临床病例,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选用1 g/kg青黛散进行治疗。在临床治疗中,青黛散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率可达87.5%。结果表明,青黛散有潜力成为临床上治疗猫杯状病毒感染的药物。

任晓婷[2](2021)在《双花柴芩散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依据2018年卫健委颁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修订版)》制定,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对导师孙丽平教授经验方双花柴芩散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阐明其临床优势,为科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门诊流感样症状患儿,进行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咽拭子),检测结果呈阳性,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双花柴芩散(中药免煎剂型)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退热及其他基础治疗均一致,治疗周期为5天。在治疗期间,观察并详细记录基线特征、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症状积分、实验室检验等情况,将试验数据运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纳入情况:本临床研究共收集临床病例100例,剔除2例,剔除率为2%;脱落3例,脱落率为3%,最终纳入病例95例,试验组48例,对照组47例。基线特征分析:受试患儿95例,男55例,女40例。试验组男29例,女1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1例。发病前1周内明确流感患者接触史53例,密切接触33例,接种流感疫苗8例。两组受试患者治疗前平均体温无显着差异。治疗结果分析:两组在缩短发热时间,缓解全身中毒症状中恶寒、头痛、肌肉酸痛,呼吸道症状中喷嚏、咽痛、咳嗽、咯痰的临床症状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在汗出、口渴、鼻塞、流涕的缓解时间不存在显着差异。试验组在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症状积分中的临床症状、功能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对父母的影响无显着差异。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临床治愈(愈显率、有效率)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安全性评估分析:试验组出现实验室检验异常指标2例,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出现实验室检验异常指标6例,不良反应3例,两组在用药安全性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双花柴芩散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在完全退热时间、主要症状缓解时间、中医证候积分、西医症状积分等方面,尤其在缓解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石庆雪[3](2021)在《流感1号方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文旨在观察流感1号方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的临床疗效与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3例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门诊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予流感1号方治疗,日3次口服,对照组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日2次口服。两组药物剂量均随患儿年龄变化,疗程均为5天,并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积分情况,应用统计软件SPSS25.0,对比积分变化并评估疗效。结果:1.一般情况分析: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03例,其中,因患儿及家属无法坚持治疗或罹患他病,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脱落1例和2例,最后统计时两组各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治疗前各症状积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2.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治疗第1/3/5天症状总积分、体温疗效前后对比,均有改善,说明两组方法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均有疗效,组间比较:试验组积分和疗效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总疗效比较:试验组在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退热疗效比较,试验组及对照组的退热起效时间分别为15.98±4.92h和23.36±7.46h,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22.38±5.37h和36.14±9.71h,且试验组24h和48h退热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流感1号方可有效改善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的症状体征,疗效显着。2.流感1号方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的退热效果和症状改善优于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较安全可靠。

李慧涛[4](2019)在《河北省刘易斯转折点判断与农业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经济发展中农业不仅为各个部门提供农业产品,在工业化进程中为非农部门提供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还具有重要的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城乡二元体制,采取“以农补工”的方式来实现工业化,严重抑制了农业的正常发展。[1]随着工业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政策转变为“工农互补”,机械、化肥、农药等工业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部门产生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转入工业生产,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发展迅速,而农业农村发展较为缓慢。进入新世纪以来,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的农业发展历程与国家相似,随着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总产值在地方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当前,河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位居全国前列,是农业大省。在对刘易斯模型和拉尼斯——费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将河北省的农业发展相关数据置于拉尼斯——费模型中分析,通过Minami准则判断得出河北省1993年左右越过刘易斯第一转折点,正在靠近刘易斯第二转折点。并发现河北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过低,成为制约刘易斯第二转折点到达、农业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过低主要由于农业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成本较高所致。根据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理论和现代农业的内涵要求,提出在推进河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加大农业人力资本开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做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邢学森[5](2016)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和传播途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分析湖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病例分布特征,探讨疾病流行的三间分布;分析临床特征,建立SFTS严重程度指标,分析病原特征,探索SFTS病原谱。(2)分析SFTSV确诊病例发病前的相关暴露因素,探讨感染危险因素,开展SFTSV在流行区宿主、媒介和人群中的分布研究,结合病毒全基因组遗传进化分析,探索SFTSV传播途径。方法:(1)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湖北省2011-2015年SFTS病例分布特征。(2)以死亡为研究结局,综合分析SFTS确诊病例病情严重程度风险评价指标,运用百分位频数分布法建立指标严重程度等级,综合精神状态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制定SFTS病情严重程度等级评分标准。(3)通过全省SFTS病例的病原学检测,探索SFTS病例感染的病原谱构成特点。(4)开展基于医院的个体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人群感染的暴露危险因素。(5)以发病1个月内确诊的新发SFTSV病例为调查起点,系统调查病例所在自然村的宿主、媒介和人群SFTSV感染状况及相关性,分析SFTSV在不同种群的分布特征。(6)运用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种群来源的SFTSV全基因组遗传进化特点。结果:(1)病例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显示,SFTS病例5-7月高发,4-10月流行,以散发为主,主要集中在黄冈、随州等地的大别山地区,农民发病较多,主要在丘陵地区从事农业劳作。SFTSV确诊病例流行曲线与蜱虫密度的季节消长曲线高度相关(r=0.84),且随年龄增加,病死率呈上升趋势(χ2=115.76,P=0.000)。(2)病例临床特征研究显示,SFTS病例以发热伴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为主要特征,病程中位数15天,平均病死率5.97%,显着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病程初期PLT值较低,10天左右开始逐渐升高,15天左右恢复正常;患者年龄、病毒载量、血小板数量、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心肌酶(CK)、心肌酶MB(CK-MB)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有显着性,死亡病例有独特细胞因子模式。建立了病情严重程度指标的等级判定与评分标准。(3)病例病原学特征研究显示,SFTS病例以SFTSV感染为主,SFTSV阴性病例中部分检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与布鲁氏菌,未检出人粒细胞无形体,所有病例均未同时检出两种及以上病原体共感染的情况。(4)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在湖北地区接触牛身上的蜱虫是引起人感染SFTSV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OR=8.62,95% CI= 1.79-41.51),且牛经常活动的草地、山地等环境可以增加这种暴露引起感染发病的风险(OR=8.82,95% CI= 1.69-46.05)。 (5) SFTSV不同种群分布的深度调查研究显示,家畜动物SFTSV携带率(14.00%)最高,其次为蜱虫标本(3.11%),人群血清标本阳性率最低(1.67%),差异有显着性(χ2=23.67,P<0.05);在家畜动物血清标本中,牛血清标本PCR检测阳性率最高(26.32%),其次为羊(9.09%);在蜱虫标本中,长角血蜱为优势蜱虫(占70.82%),其所携带的SFTSV核酸阳性率也是最高的(4.95%);家畜动物牛体表蜱虫SFTSV病毒核酸携带率最高,为5.13%,其次是羊体表蜱虫(2.30%),草蜱SFTSV携带率最低(1.89%);人群抗体阳性率显着低于家畜动物阳性率,在野生动物标本中未检测到SFTSV抗体;在家畜动物血清标本中,牛的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3.68%(14/19),其次为羊(59.09%,13/22);蜱叮咬是SFTSV感染的危险因素(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OR=2.45,95% CI, 1.01-6.39),未发现与病例的密切接触而感染的现象;人感染的SFTSV与其所在环境中宿主动物体表蜱携带的SFTSV在基因遗传进化上表现出高度一致性(病毒核酸S片段同源性为98.00%)。(6)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湖北地区SFTSV的S、M、L片段在我国的3个进化谱系分布中都存在,各进化谱系高度同源,且不同种群(病例、蜱虫)、病情(轻型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时间、年龄、职业、地区分离到的SFTSV基因特点无明显特征差异(核苷酸同源性在95.00%-100.00%之间,而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7.00%-100.00%),其中M片段讲化上与我国其它省份相比,独自组成一个谱系。结论:(1)本研究阐明了SFTS流行的三间分布特征,探索了湖北省SFTS病例病原谱构成特点。(2)初步阐明了SFTS病例临床特征和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病程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发现了病例死亡的风险因素,建立了病情严重程度指标的等级判定与评分标准,为临床重症/危重症病例的病情评估、判断和治疗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和有益的探索。(3)提供了SFTSV从“家畜动物→蜱虫→人”的种群分布和传播途径的系统证据,密切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不是人群自然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接触牛蜱和被蜱虫叮咬是人群感染SFTSV的主要暴露危险因素,且不同种群、病情、时间、年龄、职业、地区分离到的SFTSV高度同源。

曾恒[6](2016)在《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畜牧业是国家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稳定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它的潜在风险和损失关乎到国家安全的许多范畴。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则是国家安全综合评估需要考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动物疫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的暴发,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威胁广大民众身体健康,给畜牧业、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带来不利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相应的经济学评估理论和方法,对动物疫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了解疫病暴发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损失,并对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以及相关的决策分析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议题是在经历了过去30多年来的全球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是动物卫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动物卫生经济学(Animal Health Economics)在欧美也被称为兽医经济学(Veterinary Economics),是经济学新近兴起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借助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以病理学、免疫学、公共卫生学、传染病学及有关自然科学的学科体系为科学依据,以经济学、管理学和相关社会科学体系为指导,对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生产消费以及损失风险等相关问题所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和评估,对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各种活动进行经济学解释和分析,并提出科学的政策与建议。这些年来,很多发达国家或地区控制了一些主要的动物流行性疫病,一些国家或地区先前将畜产品自给自足作为优先政策目标的状况也随着市场整合度不断提高而发生改变,从而削弱了疫病控制成果的政策环境。与此同时,不同行业和经济体之间的资金竞争也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不断下降而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职责从公共部门向关注于投资回报的私有部门转移,这些变化都导致任何旨在改善畜牧业发展和保护动物健康的建议以及需要计划各种动物疫病防控资金支持时都必须提供科学合理的经济学评估。由此,动物卫生经济学研究也被广大学者、行业从业人员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所关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动物卫生经济学,特别是在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的经验,在动物疫病管理中发挥了较好的决策支持作用,但我国关于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和方法上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本文旨在借鉴国外相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尝试构建一套较为系统的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与评估方法体系,为我国制定相关的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以及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计划提供决策参考。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是以动物疫病暴发全程为观察期,以宏观为主和部分延伸微观层面为视角,以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生活安全为立足点,以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为依据,对动物疫病暴发后的经济损失进行科学测度;对各种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方式、策略及由此产生的投入、效果、风险等相关问题所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疫病损失经济学评估、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经济学评估与决策分析等两大方面的内容。这两大方面的内容是递进的层次关系。动物疫病损失的经济学评估是最小的范围,也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防控措施的经济学评估包含损失评估,同时还包含防控措施产生的成本与效益评估;并在防控措施评估的基础上做出各种防控措施以及实施步骤的科学决策。本文紧紧围绕上述两条主线,即动物疫病损失经济学评估、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经济学评估与决策分析进行系统的研究。其中,动物疫病损失经济学评估又从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拟定了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的内容,构建了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的创新方法“标准单位疫病法”,并以亚洲Ⅰ型口蹄疫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关于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经济学评估与决策分析则是以动物疫病的各种防控措施,即检、免、杀、消、管、宣等入手,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动物疫病的具体实践提出了一套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经济学评估与决策分析思路,并以亚洲Ⅰ型口蹄疫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将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主要内容总结为动物疫病损失经济学评估、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经济学评估与决策分析两大方面,并对其理论基础和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2)在总结各类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损失评估方法:“标准单位疫病法”。相比于其他方法,“标准单位疫病法”具有实用性、高效性、灵活性等特点。“标准单位疫病法”弥补了大量统计数据不可获得性的缺陷,同时迅速得出损失估计值,对于快速了解一个地区的疫病损失、进行防控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无论是对动物疫病损失评估相关理论的完善,还是了解动物疫病的影响、制定防控策略等,“标准单位疫病法”的探讨都是一个有益的尝试。(3)本文以亚洲Ⅰ型口蹄疫为研究对象,进行退出免疫及继续强制免疫的决策评估,为政府制定动物疾病防控方案,以及财政支持政策措施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并对免疫退出与强制免疫决策二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与分析,弥补了该方向研究的空白,而针对其他疫病而言,区域的防控决策必须与区域具体的疫病疫情结合,不论是以预防为主,还是以根除为主,或是免疫退出为主,都是根据疫病的疫情现状而制定的特定的决策分析过程,不同的决策多种防控措施的综合应用,本文的思路有一定的参考性。本文的主要政策建议包括:继续加强对动物疫病的经济学评估和防控策略研究;逐步健全兽医管理体制,提高兽医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的监测体系、应急体系;制定合理的扑杀补偿政策,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的财政支持政策。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研究视角和研究主题的创新。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尝试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与方法体系,特别是动物疫病防控决策评估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并且结合具体的动物疫病种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探索。第二,创新评估方法的完善与应用。本文全面阐释和完善了“标准单位疫病法”的方法论依据,该方法提出了一种在疫病暴发,数据较难全面获取情况下,较为快速,科学,准确地进行区域损失评估的思路。可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性,并在理论上丰富了动物疫病损失评估的方法内容。并尝试在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退出的决策评估中进行初步的应用,探讨局部退出的具体选择及其可行性。第三,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本文总结了已有的有关动物疫病损失评估指标构建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宏观角度出发,选择养殖主体、政府、产业链、消费者、卫生机构等微观主体作为评估对象,分别构建了损失评估指标和计算公式,指标体系的构建较为全面,并可以根据地区实际选择近似的指标进行指标替换和损失计算。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第一,防控措施的评估中对防控措施产生的可能结果有待深入全面分析,例如结果、效用、收益和福利等;第二,动物疫病的损失评估是决策评估的基础之一,历史暴发损失与风险损失的大小一并影响着决策结论。由于风险是还没发生的、但是有可能发生的危害。所以风险损失是潜在损失的评估,需要依据经验、逻辑推理或者是有关理论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损失进行评估。动物疫病暴发的风险损失评估研究涉及到兽医学、经济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属于交叉学科的研究范畴。本文从一定角度对疫情风险的经济评估、疫情对区域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对政府补偿标准等方面的探讨,需要与动物疫病的致病机理、疫情传播途径、流行特点、疫苗防治等方面知识结合,才能准确把握风险损失的评估,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国钰妍[7](2014)在《中医辨证论治与奥司他韦治疗流感轻症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中药与西药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观察并评价卫生部颁布的《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中流感中医辨治方案与抗流感病毒西药奥司他韦治疗流感轻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科学治疗流感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筛选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及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流感样症状门诊患者,进行口咽拭子采样及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胶体金法),检测结果阳性者确诊为流感病例,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知情同意的流感轻症患者纳入本临床观察,采用中央随机的方法,以1: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基础治疗及《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中流感轻症中医辨证方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抗流感病毒西药奥司他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天。在课题组制定的研究病例报告表中详细记录入组病例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等)、流行病学特征(病程、体温、症状、体征、流感患者接触史、疫苗接种史等)、实验室检验检查结果(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尿常规、心电图、胸部CR等)、病原学检测结果,动态观测、记录入组第1、2、3、5、7天体温、症状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第7日患者随访时复查其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病例观察数据库,录入全部病例数据,以SPSS19.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病例43例,试验组21例,对照组22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因发生不良事件脱落1例,试验组、对照组各因疗效不佳加用研究方案外用药剔除1例、2例。(2)退热疗效方面,试验组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12.95±12.189h、25.45±14.612h,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分别为22.11±10.898h、38.42±13.611h,试验组较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缩短9.16h、完全退热时间缩短12.97h,且其在24h、48h的退热率上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3)证候疗效方面,试验组咳嗽、咳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症状的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鼻塞、咽痛、乏力、口渴等其他症状疗效上两组并未体现出差异(P>0.05),而试验组在第3天、第5天、第7天的总体症状积分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表现出更高的证候疗效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4)疾病总体疗效方面,试验组疾病总体疗效痊愈率、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未见无效病例,对照组无效率31.6%,试验组在疾病总体疗效上优于对照组,另外,试验组中风寒束表、风热犯卫、热毒袭肺三型证治方案治疗流感疗效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奥司他韦对风寒束表、风热犯卫型流感疗效尚可,对热毒袭肺型流感无效。(5)安全性方面,试验组1例出现轻度腹泻,未予停药,症状自行缓解;对照组1例出现心悸、头晕、血压升高,停药后症状自行缓解,1例继发肺部感染,试验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结论:(1)基于《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的流感中医辨治方案相较于奥司他韦治疗流感,退热起效时间、完全退热时间明显缩短,表明本中医辨治方案在缩短退热时间上优于奥司他韦。(2)本中医辨治方案在改善流感症状、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方面有显着疗效,尤其在咳嗽、咳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症状的改善上优于奥司他韦,且具有更佳的中医证候疗效。(3)本中医辨治方案在疾病总体疗效上显着优于对照组,全部病例未见无效病例,且表现出更高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4)本中医辨治方案相对于奥司他韦具有更好的临床安全性。

王红娟[8](2012)在《基于疾病监测与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评价研究 ——以天水市麦积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疾病监测与新农合信息系统,建立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应用建立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评价方法对麦积区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筛选出影响该地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当地政府制定卫生服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探索如何共享现存的疾病与健康监测系统数据,有效实现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评价的方法。方法通过对疾病与健康监测系统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与综述,对麦积区现存的疾病与健康监测系统状况进行现场调研,收集麦积区传染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系统及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构建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健康状况评价指标(发病率、死亡率、住院率)及健康结局评价指标(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早死指数、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价值损失年、潜在家庭损失年和人均医疗费用)对麦积区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单指标评价;在此研究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各个指标数据,给予分配权重,得出综合评分指数(GI),综合评价麦积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筛选出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结果1.单指标评价的结果:应用发病率评价传染病的发病状况,顺位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应用死亡率评价疾病造成的死亡强度,顺位为: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肺气肿以及胃癌;应用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评价疾病造成的寿命损失,顺位为:交通事故、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自杀及高血压;应用去死因期望寿命(CELE)评价疾病造成的期望寿命减少程度,顺位为: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交通事故及胃癌;应用早死指数评价疾病造成的平均“寿命年”损失,顺位为:出生窒息、早产儿、新生儿出血症、先天性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应用潜在家庭损失年(FYPLL)评价疾病造成的家庭损失程度,顺位为:交通事故、自杀、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及高血压。2.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指数全面、有效、客观的筛选出影响麦积区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顺位为:交通事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及胃癌。结论应用层次分析法,将建立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多个单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全面有效的评价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筛选出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交通事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和胃癌是影响麦积区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卫生服务决策部门应予以优先防治与控制,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疾病与健康监测系统需要更好的加强数据的共享与有效利用,才能实现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公共卫生问题的筛选与居民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

王喜民[9](2011)在《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治疗》文中提出通过对目前比较流行的感冒(也可简称流感)预防以及治疗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为流感的防治以及治疗提供行之有效的措施。根据NP蛋白和M蛋白的不同,可大致上将流感病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甲(A)、乙(B)、丙(C),在中国,比较流行的主要是甲型流感也就是甲(A)。虽然对于流行性感冒的治疗目前仍没有特别有效的的方法,但我们可以相对的加强对流行性感冒的预防。

张姝[10](2010)在《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由于近年来的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尤其是传染病的肆意流行,给高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高等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问题是近年来高校教育管理领域内的重点、难点问题。全面深入的研究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问题,建立完善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对有序有效的控制高校传染病流行、保障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稳定开展、保护师生人身安全、维护高校教学生活和谐进行,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借鉴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采用了调查法、文献法、比较法和案例法等,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讨论:一、阐述构建和完善我国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的理论依据和法律支持。理论依据从专业性理论依据和可行性理论依据两个方面论述:专业性理论依据主要是从医学专业角度出发,阐述高校传染病的种类、类型和特征;可行性理论依据主要说明构建和完善我国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核心精神。法律支持则主要借鉴了国家颁布的各类法律法规、省市地方及相关部门发布的预案。二、我国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概述。首先阐述我国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的基本现状,主要从已有研究的总体状况和现有主要预防与控制措施展开论述;其次,论述其产生的原因和必要性。三、我国现有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的实施程序及弊端。结合“非典”、“甲流”等事件具体论述我国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在实践中的运用,以沈阳音乐学院为例,论述我国现有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实施程序之重点,并从实施过程中总结已暴露的机制弊端和形成弊端的原因。四、构建和完善我国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的有效策略。首先论述构建和完善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时所遇到的障碍、应注意的问题,再根据障碍和问题,提出具体构建完善我国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的具体措施。

二、流行性感冒及其防治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流行性感冒及其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青黛散加减对猫杯状病毒感染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 猫杯状病毒感染
        1.1 病原研究
        1.2 流行病学
        1.3 发病机制
        1.4 临床分型
        1.5 猫杯状病毒感染的防治
    2 猫杯状病毒感染模型的研究
        2.1 实验动物的选择
        2.2 毒株的选择
        2.3 攻毒途径
    3 中药治疗猫杯状病毒感染的现状
        3.1 青黛散的概述
        3.2 中草药提取物对猫杯状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
        3.3 青黛散加减中主要单味药的研究概况
    4 小结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猫杯状病毒感染模型的建立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细胞及病毒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试剂
        2 方法
        2.1 细胞复苏
        2.2 细胞传代
        2.3 细胞冻存
        2.4 病毒培养
        2.5 病毒TCID_(50)测定
        2.6 模型建立
        2.7 qPCR鉴定
        2.8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F81 细胞及FCV病毒的培养
        3.2 FCV的 TCID_(50)测定结果
        3.3 猫杯状病毒感染模型的建立
        3.4 PCR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青黛散加减对猫杯状病毒感染有效剂量的筛选
        1 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毒株来源
        1.3 试验药物
        1.4 主要仪器
        1.5 主要试剂
        2 方法
        2.1 青黛散的制备
        2.2 青黛散有效剂量的筛选
        2.3 炎性细胞因子检测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临床症状
        3.2 青黛散的有效剂量筛选试验疗效分析
        3.3 剖检变化
        3.4 组织病理学变化
        3.5 血常规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3.6 炎性细胞因子变化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青黛散加减对猫杯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病例治疗
        1 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药物
        1.3 试验材料
        1.4 实验器材
        2 方法
        2.1 临床症状变化
        2.2 体温变化
        2.3 体重变化
        2.4 白细胞数值变化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眼观治疗效果
        3.2 临床症状评分
        3.3 青黛散应用疗效分析
        3.4 体温变化
        3.5 体重变化
        3.6 白细胞数值变化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双花柴芩散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西医学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 中医学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3 讨论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剔除病例标准
        1.6 脱落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概述
        2.2 治疗方案
        2.3 观测指标
        2.4 疗效判定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纳入情况
        3.2 基线特征分析
        3.3 治疗结果分析
        3.3.1 完全退热时间
        3.3.2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3.3.3 中医证候积分
        3.3.4 西医症状积分
        3.3.4.1 临床症状
        3.3.4.2 功能
        3.3.4.3 对父母的影响
        3.3.5 临床疗效
        3.4 安全性评估
        3.4.1 实验室检查
        3.4.2 不良反应
讨论
    1 小儿时行感冒(风热犯卫证)的病因病机
    2 组方思想
    3 方药分析
    4 疗效分析
    5 创新点
    6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流感1号方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流感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特点
        1.2 病原学
        1.3 发病机制
        1.4 临床表现
        1.5 现代医学治疗
    2 流感的祖国医学研究进展
        2.1 中医对本病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析
        2.4 中医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安全性评价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比较
        3.2 两组疗效性评价
        3.3 不良反应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立法依据
    3 治法探究
        3.1 合方治病理论与先证而治
        3.2 银翘散及其现代药理研究
        3.3 白虎汤及其现代药理研究
    4 药物分析
    5 疗效分析
        5.1 改善临床症状
        5.2 综合疗效比较
    6 预防和调护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4)河北省刘易斯转折点判断与农业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实践意义
    1.2 文献研究综述
        1.2.1 农业发展阶段
        1.2.2 刘易斯转折点判断
        1.2.3 我国农业发展阶段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研究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1.2 生存工资与由劳动边际生产率决定的工资
        2.1.3 刘易斯第二转折点与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刘易斯模型
        2.2.2 拉尼斯——费模型
        2.2.3 刘易斯转折点及农业发展阶段特征
        2.2.4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2.2.5 诱致性农业技术——制度变迁理论
第三章 河北省农业发展阶段分析——刘易斯转折点判断
    3.1 河北省农业发展阶段概况
    3.2 刘易斯转折点判断
        3.2.1 方法选择与数据来源
        3.2.1.1 方法选择
        3.2.1.2 数据来源
        3.2.2 刘易斯转折点判断
        3.2.2.1 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与农业部门实际工资对比
        3.2.2.2 农业部门实际工资与劳动边际生产率相关关系
        3.2.2.3 农业部门年平均实际工资的变化
        3.2.2.4 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工资差别
        3.2.2.5 农业部门对非农业部门劳动供给弹性
        3.2.3 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约河北省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原因分析
    4.1 河北省粮食生产情况
    4.2 河北省农业生产要素开发及利用情况
        4.2.1 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4.2.2 农业劳动力现状
        4.2.3 农业技术发展现状
    4.3 河北省微观农业经营主体现状
        4.3.1 兼业户大量存在
        4.3.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猛发展
        4.3.3 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收益成本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河北省农业发展路径及政策建议
    5.1 河北省农业发展路径
    5.2 河北省农业发展政策建议
        5.2.1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
        5.2.2 紧抓农业发展核心要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5.2.3 发挥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
        5.2.3.1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5.2.3.2 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合作
        5.2.4 把握农业经营主体需求,做大农业社会化服务
        5.2.5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和传播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研究
    一、病例分布特征
        1、研究背景
        2、对象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与小结
    二、病例临床特征
        1、研究背景
        2、对象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与小结
    三、病例病原特征
        1、研究背景
        2、对象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与小结
第二部分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传播途径研究
    一、传播媒介及宿主感染状况调查
        1、研究背景
        2、对象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与小结
    二、暴露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1、研究背景
        2、对象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与小结
    三、病毒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1、研究背景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与小结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思路
    1.3 创新点与不足
        1.3.1 创新点
        1.3.2 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研究综述
        2.1.1 国内研究综述
        2.1.2 国外研究综述
    2.2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政策
        2.2.1 法律法规建设
        2.2.2 政策发展
    2.3 小结
3. 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体系
    3.1 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的主要内容
        3.1.1 动物疫病损失经济学评估
        3.1.2 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经济学评估
    3.2 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基础
        3.2.1 成本收益理论
        3.2.2 福利经济学理论
        3.2.3 条件价值估值法(CVM)
        3.2.4 交易费用理论
        3.2.5 人力资本理论
    3.3 小结
4. 动物疫病经济学损失评估
    4.1 动物疫病损失评估内容
        4.1.1 按损失主体划分
        4.1.2 按损失范畴划分
    4.2 动物疫病损失评估方法总结
        4.2.1 成本收益分析法
        4.2.2 层次分析法
        4.2.3 市场价值法
        4.2.4 投入产出模型
        4.2.5 海因里希法
        4.2.6 计量经济模型
        4.2.7 其他经济学分析工具与方法
    4.3 动物疫病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4.3.1 基本指标选择方法
        4.3.2 评估指标
        4.3.3 评估指标体系
    4.4 小结
5 动物疫病经济损失评估创新方法——“标准单位疫病法”
    5.1 “标准单位疫病法”的概念
        5.1.1 标准地区
        5.1.2 标准疫病
    5.2 “标准单位疫病法”的特点
    5.3 “标准单位疫病法”的评估指标体系
        5.3.1 动物疫病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
        5.3.2 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5.3.3 损失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
    5.4 标准地区损失评估
        5.4.1 经济损失
        5.4.2 社会损失
        5.4.3 环境损失
    5.5 非标准地区损失评估
    5.6 非标准地区损失调整
        5.6.1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分析
        5.6.2 疫病程度系数
    5.7 “标准单位疫病法”实证分析——以亚洲Ⅰ型口蹄疫为例
        5.7.1 标准地区疫病损失评估
        5.7.2 非标准地区疫病损失评估
    5.8 小结
6 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经济学评估
    6.1 防控措施经济学评估理论主要内容
        6.1.1 扑杀措施的经济学评估
        6.1.2 政府强制免疫的经济学评估
    6.2 动物疫病防控决策评估:以亚洲Ⅰ型口蹄疫为例
        6.2.1 我国亚洲Ⅰ型口蹄疫疫情与相关政策
        6.2.2 防控措施决策评估的理论依据
        6.2.3 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决策评估的主要内容
    6.3 小结
7 研究成果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成果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科研成果
    项目经历
致谢

(7)中医辨证论治与奥司他韦治疗流感轻症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疾病监测与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评价研究 ——以天水市麦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思路和设计流程
        1.1 研究思路
        1.2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方法
        2.1 基于疾病监测与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2 农村居民健康指标体系的应用
        2.3 居民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3 质量控制
        3.1 设计阶段
        3.2 实施阶段
    4 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1 文献研究与指标体系的确立
        1.1 评价指标的筛选
        1.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2 指标体系在天水市麦积区的应用
        2.1 天水市麦积区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评价
        2.2 天水市麦积区农村居民健康结局评价
        2.3 天水市麦积区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综合评价
        2.4 单指标筛选结果与综合评价结果的比较
讨论
    1 天水市麦积区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评价的主要发现和建议
    2 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农村疾病与健康监测系统综合评价农村居民健康状况
结论
参考文献
在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9)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患者症状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2.2 对症治疗
    2.3 抗病毒治疗
3 预防措施
    3.1 一般预防
    3.2 疫苗预防
        3.2.1 流行性感冒减毒活疫苗
        3.2.2 流行性感冒灭活疫苗
    3.3 药物预防
4 讨论

(10)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提出
    二、概念界定
        (一) 传染病
        (二) 高校传染病
        (三) 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
    三、研究综述
        (一) 对于高校传染病预防方法的研究
        (二) 对于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研究
        (三) 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以及各省市地方下发的政策文本
    四、研究方法
        (一) 调查法
        (二) 文献资料法
        (三) 案例研究法
    五、研究思路
第二章 构建和完善我国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的理论依据和法律支持
    一、我国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的理论依据
        (一) 专业性理论依据
        (二) 可行性理论依据
    二、我国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的法律支持
        (一) 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 省市地方、教育部、高校出台的相关预案
第三章 我国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概述
    一、我国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研究的基本现状
        (一) 现有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研究的总体状况
        (二) 现有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研究的主要类型
    二、我国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产生的原因和必要性
        (一) 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产生的原因
        (二) 构建完善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的必要性
第四章 我国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实施程序和弊端
    一、我国现有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的实施程序
    二、我国现有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呈现的弊端
    三、我国现有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弊端的成因分析
第五章 构建和完善我国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和完善我国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所遇到的障碍
    二、构建和完善我国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需注意的问题
    三、构建和完善我国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的具体措施
        (一) 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的预防预警机制
        (二) 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的应急处理机制
        (三) 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的恢复评价机制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流行性感冒及其防治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青黛散加减对猫杯状病毒感染的疗效研究[D]. 黄江妮. 吉林大学, 2021(01)
  • [2]双花柴芩散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风热犯卫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任晓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流感1号方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轻症(热毒袭肺型)的临床观察[D]. 石庆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河北省刘易斯转折点判断与农业发展路径研究[D]. 李慧涛. 河北地质大学, 2019(05)
  • [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和传播途径研究[D]. 邢学森.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8)
  • [6]动物疫病经济学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D]. 曾恒. 武汉大学, 2016(06)
  • [7]中医辨证论治与奥司他韦治疗流感轻症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 国钰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8]基于疾病监测与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评价研究 ——以天水市麦积区为例[D]. 王红娟. 兰州大学, 2012(09)
  • [9]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治疗[J]. 王喜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1(04)
  • [10]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研究[D]. 张姝. 沈阳师范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流感及其预防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