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建立审计项目组运行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审计项目组运行机制

一、积极探索建立审计项目组运行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潘日晓[1](2021)在《大数据时代地方政府预算执行审计的优化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地方政府预算执行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政府财政预算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合规性、真实性、效益性等所进行的审计监督,其运行机制包括审计委托机制、审计计划机制、审计执行机制、审计报告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审计整改机制和审计结果公告机制等。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预算执行审计主要存在审计覆盖范围不广、审计项目计划缺乏统筹安排、审计组织方式不科学、审计成果利用不足以及审计公告信息含量较低等问题,为此,应努力践行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理念、不断完善预算执行审计的法律法规和准则、全面导入大数据审计技术、加强预算执行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设、不断完善优化数字化预算执行审计平台。

张阳阳[2](2021)在《GW区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风险防范研究》文中提出

郭旭[3](2021)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研究》文中认为审计全覆盖是党和国家对我国审计监督体系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高效权威的重要保障。随着小康社会的深入建设,我国审计机关审计领域不断扩展、任务不断增加,国家审计资源与审计全覆盖要求的差距日益显现。为了弥补与审计全覆盖要求的差距,审计机关开始探索利用内部审计资源,但由于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在实际利用过程中仍存在利用不足或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开展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研究既能丰富现有研究,又能提高国家审计工作效能,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案例研究方法探索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的利用。首先,系统阐述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准确定义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概念。其次,分析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理论基础。再次,从审计全覆盖背景及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现状出发,提出实务框架搭建依据和原则,从目标设定、利用体系、流程体系、监督方式与问责机制五方面构建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实务框架,具体阐述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四个阶段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路径。最后,结合XX经济责任审计具体案例,考量了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现状,发掘了其中存在的内部审计报送资料不全面、评价体系建设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完善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制度基础、多渠道强化内部审计资源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国家审计人员资源整合能力等提升措施。本文创新点表现为:(1)分析审计全覆盖背景以及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现状,基于一定原则,从目标设定、利用体系、流程体系、监督方式与问责机制五方面构建较为完整的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实务框架,对全周期阶段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路径进行探索。(2)总结我国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具体案例,探索阻碍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现实问题,对国家审计机关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相关制度的建立与运行提供可行思路。

宋志明[4](2020)在《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自20世纪50年代形成以来,与之相应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制度始终没有准确定位。学术界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的主体地位、运行保障等问题尚有争论,实践中各地做法不一,普遍存在独立性较低、权威性较低和满意度较低的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剩余财富不断积累,利益相关者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提出不同要求。为协调不同的利益诉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优化迫在眉睫。本文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现状分析和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并提出了全覆盖综合审计模式。为了充分了解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山东省当前并存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主管审计模式、乡镇政府单设审计机构审计模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模式和国家审计机关主管审计模式,描述分析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内容、方法、过程、结果处理、外部法律环境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控制制度。为了准确把握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对选出的15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然后以410份问卷为数据来源,以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为工具,实证研究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最后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显着影响因素聚类并分析。53.66%的被调查者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很不满意、不太满意,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有较大提升空间。回归结果表明,身份特征、年龄特征、审计范围的受限程度、内部控制制度风险水平均与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负相关,学历特征、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审计计划的合理性、审计结果公开的透明度、审计依据的层次性和审计依据的相关性均与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显着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类,其中第二类和第三类因素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创新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基于现状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本文设计了全覆盖综合审计模式,分析论证了可行性和保障机制。其中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作为最高的领导机关,提高了权威性和统一性;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作为独立的专门审计机关,提高了审计独立性;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开展审计工作,提高了审计的专业性。

王海英[5](2020)在《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专业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机关要努力将审计干部建设成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审计准则规定审计组实行审计项目组长负责制。审计项目组长在审计项目管理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对审计项目的总体质量负责。其胜任力水平对审计项目结果的成败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到整个部门业务水平,因此研究提升审计项目组长胜任力的科学方法具有现实意义。论文首先综述了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理论,分析了国家审计工作特点和审计项目组长应该具备的胜任能力的核心要素。通过对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培养和任用情况的研究,并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探究了审计项目组长专业胜任力的胜任力指标,详细分析其核心要素,并对具体要素进行分析,并建立审计项目组长专业胜任力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力,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审计项目组长专业胜任力核心要素,建立审计项目组长的胜任力模型,实证分析审计项目组长的专业胜任力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胜任力的策略,探讨应当如何培养审计项目组长的胜任能力。

王一鑫[6](2020)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路径研究 ——以中石化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审计机关的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机关主导着全国的审计工作,而在审计全覆盖和高质量审计的要求下使得本就资源有限的国家审计机关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因此,国家审计机关要突破现有的审计模式,从他方寻求协作与共赢。国家审计机关与国企内部审计存在着法定的监督与被监督、指导与被指导、参考并利用内审结果的关系。其次,伴随着国企对内审部门的重视,企业内审流程和体系也愈加规范合理,内审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得到—定的提升,对企业的治理起到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国家审计机关与国企内部审计部门存在共同的愿景、基本职责与共同的工作基础,为了充分满足现有社会公众对政府审计的审计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希望,促进审计资源的科学配置,提升审计效率,寻求国家审计与国企内部审计的协同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借鉴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首先对国家审计与内审计协同工作的现状进行梳理,并从国家政策的支持、两个审计主体工作本身具有共性和协同成果的效益型几方面来分析国家审计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开展协同工作的可行性,提出完善协同工作的路径,并且通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工作的案例,分析了该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工作的不足,提出完善中石化协同工作的建议,最后根据本文构建的协同路径,提出—些保障协同机制的方式方法。期望本文所研究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路径对国家审计机关的实务工作具有—定的指导意义。

李成艾,何小宝[7](2019)在《大数据审计组织方式的探索与创新》文中研究表明传统的审计组织方式难以满足大数据审计的全面性、技术性、精确性、及时性等要求,大数据审计组织方式的创新势在必行。近年来,审计机关从组织领导、机构改革、项目组织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审计效率和效果得到显着提升,但在系统性和长远性方面还存在不足。大数据审计组织方式的创新应该以专业化、灵活化、科学化等原则为指导,在决策层面成立集权化、统筹性的指挥中心,管理层面建立专业化、团队化的职能中心,作业层面组建柔性化、适应性的项目团队,评估层面建立网络化、多样化的监督机制。新型大数据审计组织方式的运行要解决信息传递、反馈、沟通和交流等问题。为了提升大数据审计组织方式的科学性与适应性,还需要从制度完善、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安全保障等方面构建支撑体系。

马薇[8](2019)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认为审计监督作为国家权力监督体系中的一项关键制度安排,通过权力监督权力的根本形式发挥制约功能,进而在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维护国家财政经济安全、提升政府效能、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审计监督建设愈发显得迫切。为此,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这意味着审计领域的改革将要走进“深水区”,触碰深层次的体制、结构等问题,以更好发挥审计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党中央已然进行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之时,地方层面上的跟进和创新情况更为值得关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地方各级政府和审计机关既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审计署的改革部署,又结合本地特色实现创新发展,使得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始终在路上”。作为国家治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入,现行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上已然无法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因而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具有了显着地必要性。事实上,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已然为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内容、过程、趋向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分析研究,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梳理以及国家治理理论、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等相关理论工具,搭建起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分析框架。它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在内部主要由组织、权力、制度、机制等要素构成;在外部则由党的领导、审计体制、审计价值构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先后经历旧审计阶段、红色审计阶段、现代审计阶段、新时代审计阶段四个时期。通过回顾和梳理历史,能够清晰认识其发展成就,并归纳出发展规律以更深入的理解审计制度建设的“中国特色之路”。当然,现阶段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基于分析框架,这主要体现在组织设置与国家治理需求不相匹配、权力划分与国家治理趋势相违背、审计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脱节、审计机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运行难以契合。针对现实困境,部分地区已经展开了改革尝试。本文选取南京、广州、重庆、贵阳四地进行个案研究和比较分析,既具象化展示当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也试图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建设性启示。基于分析框架和案例研究,本文提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应当首先明确两个前提条件,即价值取向和审计体制模型。前者包含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调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规定性以及独立性、权威性、专业性价值的树立;后者则强调应保持行政型审计体制基本不变。在此基础上,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路径应当从组织、权力、制度、机制四个方面上具体展开。其中,组织设置包括审计机构的增减、地方审计委员会的建设以及组织关系厘定;权力优化涉及管理权限确认、审计职能转型和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既要注重静态层面上的良法和制度建设,也要注重程序设计以保证动态层面上的依法执法落实;机制修缮则分为内生机制、外部机制和联接机制三个方面。这四部分既相互独立,发挥独特作用,又相互统一,共同构成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内容。总之,推进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紧跟党中央和国家有关审计改革步伐的重要举措,亦是推进地方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邱晟[9](2019)在《Y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鉴证服务行业蓬勃发展,但也伴随着宏观经济下行,服务和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间低价竞争等问题。在此背景下,Y会计师事务所也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由于特殊普通合伙的企业性质以及日益扩大的业务经营范围,导致运营成本和用工成本越来越高,传统分散的管理服务模式下审计风险愈加难以控制等问题。因此,Y会计师事务所有必要改善现有分散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竞争力。共享服务模式作为先进的管理模式,是众多大中型企业变革方向之一。Y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共享服务中心能够有效控制企业运营成本和总体审计风险,促进其向信息化、集约化、高效化转型。本文通过阅读和研究理论及文献,借鉴企业构建共享服务中心经验,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特征和业务特点出发,总结其构建共享服务中心的动因,目标和一般原则,适用范围和业务选择,确定了一般性、普遍性的方案和基本要求。本文以Y会计师事务所为研究对象,采用规范研究和访谈等方法,基于Y会计师事务所的现存问题,剖析了其优化思路和构建共享服务中心的可行性,明确指出共享服务模式有助于改善其现有管理模式,以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控制审计风险的目标。最后,为Y会计师事务所设计了具有行业特征、业务特征的共享服务中心设计方案,同时评估了其预期效果和困难。本文提出了以下研究结论:第一,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专业服务机构,构建共享服务中心是集约化管理的高层次形式,是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甚至是诸多大型专业服务机构未来发展和改善现有管理模式的可选优化方案;第二,将各网络所、业务组部分基础性程序和总体复核等审计环节,简单重复的财务报销等工作在共享服务中心进行有机整合,有助于控制运营成本和审计风险,提高执业质量和运营效率;第三,共享服务模式可以有效增强会计师事务所总部管理层对各网络所以及其他分支机构的控制,有助于总部管理层获取更加原始、真实的执业情况和财务信息,控制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风险,改进服务质量,提升其品牌享誉程度。

宋硕[10](2019)在《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我国国有企业逐渐打破以往产权结构单一、管理模式单一、经营效率低下的发展模式,在产权结构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形成了独特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在这种大背景下,国有电力行业也脱离了历史包袱,进行了相关的改制转型,由传统的自然垄断局面到形成了以中央五大电力集团和六家中央直属发电集团为中心的市场化格局。在不断市场化的过程中,电力企业纷纷建立起了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体系,以满足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的要求。现阶段,受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电力公司面临的风险也日趋多样,从管理以及应对这些风险出发,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关注点。但因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电力公司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起步晚、发展慢的特点,同时在传统体制的限制下,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这两项任务在许多电力公司中并没有取得协同跃升式的发展。因此,电力公司必须考虑如何优化和改进内部审计。本文的研究对象J电力公司作为央企的控股公司,具有产权混合的特征,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后,不仅保持了其“国有”的性质,又实现了资本的社会化。同时,J电力公司地处东三省,其经营管理状况对当地其他电力公司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了解,J电力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内审独立性受限、内审力量不足、审计手段落后等等。针对J电力公司现阶段内部审计现状,相应地提出完善内审结构、建设内审队伍、更新审计手段、拓宽内审领域和加强审计成果的运用与监督这五大类建议,以期能为J电力公司提供理论支持和业务参考。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梳理了J电力公司现行的、具有代表性的四种审计类型的审计流程,选取2017年的审计工作进行详细的说明,在此基础上,发现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纰漏,分析原因,并提出适当的完善建议。

二、积极探索建立审计项目组运行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积极探索建立审计项目组运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大数据时代地方政府预算执行审计的优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方政府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和运行机制
    (一)预算执行审计的涵义和内容
    (二)地方政府预算执行审计的运行机制
二、我国地方政府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地方政府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
    (二)地方政府预算执行审计机制失灵的原因分析
三、大数据时代地方政府预算执行审计的改进对策
    (一)努力践行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理念
    (二)不断完善预算执行审计的法律法规和准则
    (三)全面导入大数据审计技术
    (四)加强预算执行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设
    (五)不断完善优化数字化预算执行审计平台
四、研究结论

(3)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审计全覆盖
        1.2.2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2.3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开展
        1.2.4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1.2.5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建议
        1.2.6 总体评价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基础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审计全覆盖的概念
        2.1.2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概念
        2.1.3 内部审计资源利用与内部审计成果利用的差异性
    2.2 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2.1 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必要性
        2.2.2 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的可行性
    2.3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理论基础
        2.3.1 协同理论
        2.3.2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2.3.3 管理耗散结构理论
    章末小结
第3章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实务框架
    3.1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实务框架构建依据
        3.1.1 法律与政策依据
        3.1.2 国内现状与实践经验
    3.2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实务框架构建原则
        3.2.1 独立性原则
        3.2.2 重点性原则
        3.2.3 目标导向原则
        3.2.4 效率性原则
        3.2.5 质量管理原则
    3.3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实务框架构建
        3.3.1 目标设定
        3.3.2 利用体系
        3.3.3 流程体系
        3.3.4 监督方式
        3.3.5 问责机制
    章末小结
第4章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
        4.1.1 L市审计工作概况
        4.1.2 L市审计局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概况
        4.1.3 L市审计局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原则
        4.1.4 XX经济责任审计概况
    4.2 XX经济责任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工作模式
        4.2.1 利用体系
        4.2.2 利用流程
        4.2.3 监督过程
        4.2.4 问责情况
        4.2.5 利用效益评估
    4.3 XX经济责任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效果
        4.3.1 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提升内部审计增值价值
        4.3.2 推动审计全覆盖,延伸审计深度
        4.3.3 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国有企业高效运营
    4.4 L市审计局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存在的问题
        4.4.1 内部审计报送资料不全面
        4.4.2 内部审计资源评价体系建设不足
        4.4.3 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时点滞后
        4.4.4 审计人员大数据挖掘能力不足
        4.4.5 检查机制针对性不强
        4.4.6 问责机制未建立
    4.5 问题原因分析
        4.5.1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4.5.2 审计机关与外部沟通不足
        4.5.3 未建立持续作用的审计人才库
        4.5.4 未实现内部审计数据化管理
        4.5.5 被审计单位未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
    章末小结
第5章 审计全覆盖下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提升策略
    5.1 完善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制度基础
        5.1.1 建立内部审计成果报送机制
        5.1.2 加快国有企业总审计师制度推进
        5.1.3 对接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整改制度
        5.1.4 建立健全审计人员职称制度
    5.2 多渠道强化内部审计资源质量管理
        5.2.1 搭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大数据协同平台
        5.2.2 加强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与监督
        5.2.3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资源利用决策机制
        5.2.4 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工作“培训+考评”机制
    5.3 全面提升国家审计人员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整合能力
        5.3.1 开展多种形式的审计人员资源整合能力培训
        5.3.2 建立审计人员利用内部审计资源的监督奖惩体系
    章末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局限和不足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1.6.1 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村集体经济
        2.1.2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
        2.1.3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免疫系统理论
        2.2.3 制度变迁理论
3 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调查问卷实施情况
    3.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2.1 样本行政区域分布情况分析
        3.2.2 样本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3.3 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组织模式现状分析
        3.3.1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部门主管审计模式
        3.3.2 乡镇政府单设审计机构审计模式
        3.3.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模式
        3.3.4 国家审计机关主管审计模式
    3.4 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行为模式现状分析
        3.4.1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内容
        3.4.2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方法
        3.4.3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过程
        3.4.4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结果处理
        3.4.5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外部法律环境
        3.4.6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控制制度
4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4.1.1 个人特征与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
        4.1.2 审计主体特征与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
        4.1.3 审计准备阶段特征与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
        4.1.4 审计实施阶段特征与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
        4.1.5 审计终结阶段特征与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
        4.1.6 审计依据特征与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
        4.1.7 内部控制制度特征与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
    4.2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设计
        4.2.1 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特征
        4.2.2 变量选择与说明
        4.2.3 模型选择与构建
    4.3 变量描述性分析
        4.3.1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描述性分析
        4.3.2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影响因素描述性分析
    4.4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模型检验
        4.4.1 平行性检验
        4.4.2 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4.5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分析
        4.5.1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4.5.2 各影响因素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的影响
        4.5.3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满意度影响因素聚类分析
5 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创新设计及保障机制
    5.1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创新基本原则
        5.1.1 坚持提高审计独立性的原则
        5.1.2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参与相结合原则
        5.1.3 坚持权衡成本效益的原则
    5.2 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优化
        5.2.1 “全覆盖综合审计”模式构想
        5.2.2 全覆盖综合审计模式领导体制设计
        5.2.3 全覆盖综合审计模式组织机构设计
        5.2.4 全覆盖综合审计模式运行机制设计
    5.3 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创新可行性分析论证
        5.3.1 全覆盖综合审计模式设计成本
        5.3.2 全覆盖综合审计模式实施成本
        5.3.3 全覆盖综合审计模式预期摩擦成本
    5.4 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创新保障机制
        5.4.1 明确定位审计目标,正确把握审计需求
        5.4.2 提高审计独立性水平,减少审计范围受限程度
        5.4.3 构建审计资源支持机制,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5.4.4 增强审计依据保障,合理制定审计计划
        5.4.5 完善审计结果公开机制,强化审计问责追究制度
        5.4.6 健全有效内部控制制度,降低内部控制制度风险水平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专业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目标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审计机关
        2.1.2 审计机关职责
        2.1.3 审计人员
        2.1.4 审计项目
        2.1.5 审计项目组长
        2.1.6 审计人员职业要求
    2.2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
        2.2.1 .胜任力的概念及特征
        2.2.2 .胜任力模型的分类及类型
        2.2.3 .胜任力模型常用技术和方法
第三章 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胜任力现状调查分析
    3.1 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培养现状
        3.1.1 背景
        3.1.2 现状
    3.2 X市审计项目组长培养存在的问题
    3.3 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任用现状分析
        3.3.1 审计项目组长的选择任用方式
        3.3.2 审计项目组长选择任用中存在问题
第四章 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分析
    4.1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思路
    4.2 胜任力指标的选取和确定
        4.2.1 审计项目组长岗位分析
        4.2.2 审计项目组长胜任力要素的提炼
    4.3 行为事件访谈法完善审计项目组长任力要素
        4.3.1 编制行为事件访谈提纲
        4.3.2 行为事件访谈及其结果分析
第五章 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实证分析
    5.1 X市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调查问卷设计
        5.1.1 调查问卷设计
        5.1.2 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5.2 样本背景分析
    5.3 因子分析
        5.3.1 KMO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
        5.3.2 因子旋转
    5.4 现状分析
    5.5 因子得分
    5.6 职务差异分析
        5.6.1 一级指标调查结果分析
        5.6.2 因子所属二级指标分析
    5.7 相关性分析
第六章 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胜任力现状分析及对策
    6.1 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胜任力现状分析
    6.2 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胜任力培养策略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结论的应用及建议
    7.3 本文的局限性与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6)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路径研究 ——以中石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祛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基础
    2.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文献
        2.1.2 国内研究文献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相关理论
        2.2.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的含义
        2.2.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的目标
    2.3 国有企业内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理论基础
        2.3.1 协同论
        2.3.2 系统论
        2.3.3 PAC论
3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基础理论分析
    3.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现状
    3.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可行性分析
        3.2.1 国家政策支持
        3.2.2 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具有共性
        3.2.3 国家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具有效益型
    3.3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思路
        3.3.1 建立协同审计人才库
        3.3.2 建立审计沟通机制
        3.3.3 建立审计技术互补机制
        3.3.4 建立审计成果运用协同机制
4 中石化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案例分析
    4.1 中石化背景介绍
        4.1.1 中石化公司简介
        4.1.2 中石化内部审计工作情况
        4.1.3 中石化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工作情况
    4.2 中石化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工作的不足
        4.2.1 配合国家审计项目的内部审计人员较少
        4.2.2 协同工作方式低效
        4.2.3 审计机关尚未统筹指导内部审计年度计划和工作重点
        4.2.4 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率低
    4.3 中石化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工作的完善
        4.3.1 建立协同工作小组
        4.3.2 改善并创新协同方式
        4.3.3 加强对内部审计计划安排和审计重点的指导
        4.3.4 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
    4.4 中石化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工作的效果分析
        4.4.1 基于宏观层面的效果
        4.4.2 基于微观层面的效果
5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保障措施
    5.1 强化与国资委的协作
    5.2 健全内部审计资料备案机制
    5.3 建立协同利益机制
    5.4 建立协同顶目管理机制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进展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主要内容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一个分析框架
    第一节 核心概念剖析
        一、国家治理
        二、国家审计
        三、地方审计管理体制
    第二节 理论基础分析
        一、国家治理理论
        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第三节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逻辑进路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搭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的沿革及评述
    第一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的沿革
        一、旧审计阶段:封建社会及民国时期
        二、红色审计阶段:革命根据地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初
        三、现代审计阶段:改革开放之后
        四、新时代审计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
    第二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及时有效披露相关信息,提升了政府透明度
        二、发挥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保障了国家治理稳定有序
        三、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审计质量
        四、丰富审计内容和审计形式,维护了人民根本利益
    第三节 我国审计管理体制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审计法制化趋向
        二、审计功能不断扩展
        三、审计民主化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的困境及生成机理
    第一节 现实困境
        一、组织设置与国家治理需求不相匹配
        二、权力划分与国家治理趋势相违背
        三、审计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脱节
        四、审计机制与国家治理运行难以契合
    第二节 生成机理
        一、审计体制的制约
        二、政府职能转型滞后
        三、对审计的认识有待提高
        四、利益协调困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若干典型个案: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概述
        一、南京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二、广州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三、重庆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四、贵阳市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第二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比较研究
        一、组织建设层面的比较
        二、权力配置层面的比较
        三、制度建设层面的比较
        四、机制修缮层面的比较
    第三节 多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高扬党的旗帜
        二、坚持协调发展,理顺多重关系
        三、坚持全面改革,谋求深化发展
        四、坚持效益目标,提升审计质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前置设计
    第一节 根本条件: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一、毫不动摇的思想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鲜明的主题设置:强调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内在规定性
        三、有效的改革原则:独立性、权威性、专业性价值的保障
    第二节 基础条件:国家审计体制确认
        一、审计组织模式优化
        二、审计领导体制模式调整
        三、国家审计体制确认的意义阐明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组织及其权力
    第一节 组织和权力优化的原则坚守
        一、独立性和联系性的把握
        二、一致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三、全面性和重点性的兼顾
    第二节 地方审计组织设置及关系优化
        一、组织设置之“加减法”应用
        二、发挥地方审计委员会的作用
        三、组织关系厘定
    第三节 审计权力优化与规范
        一、审计管理权限确认
        二、审计职能转型
        三、权力清单制度建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索——制度与机制
    第一节 制度与机制建构的条件设立
        一、价值取向:公共性确立
        二、要素供给:可行性把握
        三、注意事项:衔接性处理
    第二节 审计制度建设
        一、良法:夯实改革创新的合法性
        二、制度:强化改革创新的规范性
        三、程序:提升改革创新的秩序性
    第三节 审计机制修缮
        一、内生机制
        二、外部机制
        三、联接机制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9)Y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贡献与不足
        1.4.1 研究贡献
        1.4.2 研究不足
2 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概述
    2.1 共享服务中心概述
        2.1.1 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和特征
        2.1.2 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历程
    2.2 会计师事务所构建共享服务中心的动因
        2.2.1 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要求
        2.2.2 会计师事务所转型的必然要求
        2.2.3 会计师事务所成本控制要求
    2.3 会计师事务所构建共享服务中心的目标和原则
        2.3.1 构建共享服务中心的目标
        2.3.2 构建共享服务中心的原则
    2.4 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的适用范围与业务选择
        2.4.1 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的适用范围
        2.4.2 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选择
3 Y会计师事务所现有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Y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
    3.2 Y会计师事务所现有管理模式
        3.2.1 财务垂直化授权管理
        3.2.2 各业务单元分散管理
    3.3 Y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3.3.1 人员和机构冗余,成本较高
        3.3.2 总体审计业务风险难以管控
        3.3.3 财务成本核算可靠性不足
        3.3.4 服务满意度较低
4 Y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思路及方案
    4.1 Y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的可行性分析
        4.1.1 技术的可行性
        4.1.2 业务流程优化的可行性
        4.1.3 组织支持的可行性
        4.1.4 成本效益的可行性
    4.2 Y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思路和实施主体分析
        4.2.1 Y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思路
        4.2.2 Y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实施主体分析
    4.3 Y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构建内容框架
        4.3.1 Y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目标
        4.3.2 Y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框架与人员配置
        4.3.3 Y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构架
        4.3.4 Y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构建进程
        4.3.5 Y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选址分析
    4.4 Y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共享服务流程再造
        4.4.1 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流程再造
        4.4.2 财务报销流程再造
        4.4.3 人员招聘流程再造
5 Y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预期成效和困难
    5.1 Y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预期成效
        5.1.1 精简机构,提高运营效率
        5.1.2 加强内控和风险管理,提升集中管控能力
        5.1.3 规范核算,提升财务成本核算可靠性
        5.1.4 提升服务满意度
    5.2 Y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预期困难
        5.2.1 组织架构重整带来的冲击
        5.2.2 财务部门和人员面临转型
        5.2.3 信息技术平台建设不到位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10)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点
        1.4.2 本文不足之处
2 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内部审计的定义
        2.1.2 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的内涵
    2.2 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的特点
        2.2.1 注重风险管理
        2.2.2 电能产销同步性
        2.2.3 内审方法多样性
        2.2.4 资金和技术的密集性
    2.3 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2.3.1 预算与财务收支审计
        2.3.2 经济效益审计
        2.3.3 工程项目审计
        2.3.4 经济责任审计
    2.4 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
        2.4.1 审计立项与授权
        2.4.2 审计准备阶段
        2.4.3 审计实施阶段
        2.4.4 审计报告阶段
        2.4.5 后续审计阶段
3 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3.1 公司简介
        3.1.1 公司组织结构
        3.1.2 公司业务范围
        3.1.3 市场及经营情况
        3.1.4 内部控制情况
    3.2 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现状
        3.2.1 内审制度建设情况
        3.2.2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情况
        3.2.3 内部审计的范围和方法
        3.2.4 内部审计内容和程序
    3.3 J电力公司实施内部审计的主要成效
        3.3.1 内外部审计工作协调到位
        3.3.2 及时更新审计制度
        3.3.3 完成了审计闭环
4 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4.1.1 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受制约
        4.1.2 审计力量不能满足J公司业务量需求
        4.1.3 内审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
        4.1.4 内审部门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合理
        4.1.5 缺少多部门审计整改联动机制
    4.2 问题成因分析
        4.2.1 内审机构的定位限制独立性的发挥
        4.2.2 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够
        4.2.3 信息化审计的意识不足、技术落后
        4.2.4 后续整改的监督未能完全发挥作用
5 完善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的建议
    5.1 完善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结构体系
        5.1.1 合理设置J电力公司内审机构
        5.1.2 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5.2 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5.2.1 加强审计人员在职培训
        5.2.2 设置审计中心
    5.3 提高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
        5.3.1 开发适用于电力公司的内部审计软件
        5.3.2 健全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5.4 拓宽内部审计领域
        5.4.1 实现审计全覆盖
        5.4.2 加强事前与事中审计
    5.5 加强审计成果的运用与监督
        5.5.1 实行内部审计公开化
        5.5.2 落实整改追究制度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四、积极探索建立审计项目组运行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数据时代地方政府预算执行审计的优化对策研究[J]. 潘日晓. 商业会计, 2021(13)
  • [2]GW区征地拆迁项目跟踪审计风险防范研究[D]. 张阳阳. 西京学院, 2021
  • [3]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资源利用研究[D]. 郭旭.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4]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山东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创新研究[D]. 宋志明.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0)
  • [5]X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组长专业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培养策略研究[D]. 王海英. 云南大学, 2020(08)
  • [6]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协同运行路径研究 ——以中石化为例[D]. 王一鑫.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2)
  • [7]大数据审计组织方式的探索与创新[J]. 李成艾,何小宝. 审计研究, 2019(05)
  • [8]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马薇. 苏州大学, 2019(07)
  • [9]Y会计师事务所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D]. 邱晟.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10]J电力公司内部审计案例研究[D]. 宋硕.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标签:;  ;  ;  ;  ;  

积极探索建立审计项目组运行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