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切除术中选择性肝门静脉血流阻断与肝流入阻断的比较

肝切除术中选择性肝门静脉血流阻断与肝流入阻断的比较

一、选择性肝门血流阻断与入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辉[1](2021)在《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间歇性Pringle法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间歇性Pringle法和腹腔镜下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并分析2017年1月到2020年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肝切除及术后病理为肝细胞癌的155例患者资料。分为三组,IPM组,区域阻断组(区域组),联合阻断组。IPM组:59例,男52例、女7例,年龄(54±12)岁;区域组:74例,男60例、女14例,年龄(55±13)岁;联合阻断组: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52±11)岁。本研究重点比较IPM组与区域组的失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术后肝功能指标等的差异,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ALT、AST随住院天数变化情况。因为联合阻断组基线资料与另外两组不一致(瘤体大、肿瘤位置特殊难以暴露或肿瘤紧邻第一、二肝门血管),所以本次研究不参与比较,仅统计描述。结果:区域组与IPM组基线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均P>0.05)。IPM组(n=59)与区域组(n=74)在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输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PM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大于区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ALT、AST、PT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IPM组术后第1、5天TBIL显着高于区域组(均P<0.05),两组术后第3天TBI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PM组术后第5天ALB低于区域组患者(P<0.05),两组术后第1、3天ALB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ALT、AST均在术后第5天恢复接近术前水平。联合阻断组平均手术时间230 min,平均出血量344 m L,无中转开腹病例,未出现术后肝功能衰竭、胆漏、腹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1.在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使用间歇性Pringle法、区域性性入肝血流阻断法,均安全、有效;2.与间歇性Pringle法比较,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使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可减少术中失血量,可能降低术后肝功能损伤;3.对于部分困难的肝癌腹腔镜肝切除,联合上述两种阻断方式亦是安全、有效的。

马梦飞[2](2021)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外科应用的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探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方 法](一)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60例经验总结: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由同一术者采用区域性入肝血流了阻断技术行肝切除术6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经验。(二)大鼠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安全时限研究: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假手术组(n=16),B组为间歇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组(n=16),C组为持续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组(n=16),D组为持续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后复流24h组(n=16)。间歇阻断法采用阻断30min开放5min的方法控制肝左叶和肝中叶血流,共阻断4次;连续阻断法为直接阻断肝左叶和肝中叶至预定时间。阻断30min、60min、90min、120min后,分别心脏穿刺采血1ml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LT、AST)值,并留取新鲜肝左叶组织2块,一块进行肝组织ATP酶活性检测,另一块石蜡包埋HE染色。[结 果](一)60例肝切除患者均顺利实施了区域性(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并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4.2±47.6min,入肝血流阻断时间39.9±13.4min,术中出血量327.3±222.4ml,术后住院日10.1±3.0d,术中输血17例,术后胸腔积液5例,切口感染2例,胆瘘0例,肺部感染2例,无肝功能衰竭、术后出血及死亡患者。(二)血清ALT、AST值随着血流阻断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30min时像点A与B、B与C、A与D、D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min、90min时像点A与B、B与C、A与D、D与C、B与D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肝功能损害随复流次数增多而加重,呈线性正相关;新鲜肝组织ATP酶活性检测,随着阻断时间延长,ATP酶活性逐渐降低;阻断时间120min,C与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组织切片发现在连续阻断90min,缺血肝组织出现部分坏死;阻断时间120min,出现大片坏死,肝索结构不清。[结 论](一)采用Glisson系统鞘外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安全性和成功率高,可避免剩余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腹腔脏器淤血;肝硬化一次性阻断30min、正常肝脏一次性阻断60min是安全可行的,对减少术中失血、降低术中腹腔脏器淤血、提高手术精准度有益,可在临床上常规推广使用。(二)肝脏复流时产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复流次数越多,肝损害越严重;当连续性区域入肝血流阻断时间>90min时,肝组织出现明显坏死,即使复流也难以恢复肝组织活性,推测SD大鼠连续区域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约为90min;在阻断安全时限内,对比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更能耐受缺血缺氧。

汪伟[3](2021)在《基于Laennec膜理论Glisson鞘外阻断法及鞘内阻断法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中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基于Laennec膜理论的Glisson鞘外阻断法及鞘内阻断法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并对其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为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手术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1例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行基于Laennec膜理论的Glisson鞘外阻断法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鞘外组),22例行基于Laennec膜理论Glisson鞘内阻断法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鞘内组)。对比分析以下资料:(1)术前资料: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否合并病毒性肝炎、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白蛋白(albumin,ALB)、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麻醉危险分级;(2)术中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3)术后资料:病变类型、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根据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类)、术后肝功能相关指标(术后第1、3、7天)、术后住院周期。结果:术前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是否合并病毒性肝炎、ASA麻醉危险分级、ALT、AST、TBIL、PT、ALB等方面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资料对比:两组都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的右半肝切除,均无死亡、中转开腹及术中输血,在术中出血量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资料对比:术后病理提示肿瘤切缘均为阴性,两组在病理类型、是否合并肝硬化、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肝功能相关指标、并发症、术后住院周期等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Laennec膜理论的Glisson鞘外阻断法及鞘内阻断法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是安全的、可行的,并且鞘外阻断法相较于鞘内阻断法手术时间更快。

陈鹏宇[4](2021)在《基于Laennec膜理论Glisson鞘外阻断法及鞘内解剖法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基于Laennec膜理论Glisson鞘外阻断法及鞘内解剖法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4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基于Laennec膜理论行鞘外阻断法的鞘外组(n=21)和行鞘内解剖法的鞘内组(n=23)。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一般资料、术前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鞘外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鞘内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3、7天的血清ALT、AST、TBIL和ALB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无非计划再次手术。结论:基于Laennec膜理论的Glisson鞘外阻断法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且较鞘内解剖法手术时间明显减少。基于Laennec膜理论的手术方式不仅有利于手术操作,还有助于解剖性肝切除流程的标准化。

周新红,魏征,易杰明,曾长江,胡明道[5](2020)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叶切除术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9月间长江大学附属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叶切除的13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术中血流阻断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66例,研究组采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法70例,将两组的术前资料(性别、年龄、BMI、肝功能分级、肝硬化、AFP、HbsAg),术中情况(手术时间、血流总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输血率),术后生化指标(术后第1、3、5天血清ALT、AST、TBIL、ALB的变化),术后凝血时间、术后并发症(感染、胆漏、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出血)等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前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输血率及血流阻断总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3、5天血清ALT、AST、TBIL、ALB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术后凝血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肝叶切除术中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并不增加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术中能有效地保护肝脏,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比较安全、可行的肝血流阻断方式。

欧茂强[6](2020)在《微波手术刀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中实施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微波手术刀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中实施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为微波手术刀在快速康复外科的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因肝脏肿物行开放肝切除术,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118例肝硬化患者病例。根据术中是否使用微波手术刀,将患者分为微波手术刀组80例及传统器械组38例。统计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术中因素、术后情况等相关临床资料。根据资料类型,分别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两组资料间的统计学意义,评估应用微波手术刀在肝硬化患者中实施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的治疗价值。结果:患者全部顺利完成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微波手术刀组具有较短的手术时间、较少的出血量及红细胞输注数量(P<0.05)。微波手术刀组肝门阻断时间更短(P<0.05),但两组肝门血流阻断的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手术刀组术后ALB恢复更快(P<0.05)。微波手术刀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各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使用微波手术刀实施非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术中出血,缩短了肝门阻断时间,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速了患者的术后康复。

邓小雨[7](2020)在《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肝癌患者肠粘膜屏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 的]探讨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LH)术中全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法)技术与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机体围手术期氧化应激损伤、肠粘膜屏障损伤以及术后肝功能影响的差异,分析两种阻断技术的优缺点、局限性,为肝癌患者LH术中选择益于患者预后的阻断技术提供依据。[方 法]随机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并计划实施LH的40例成年肝癌患者。根据围手术期间采用的入肝血流阻断技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阻断血流,分离肝左右动脉、左右门静脉,阻断患侧肝动脉、门静脉分支后行肝部分切除术(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Pringle法阻断血流,全阻断入肝血流后行肝部分切除术(20例)。术中两组均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切肝过程中维持中心静脉压(CVP)低于5 cmH2O。分别于以下时间点各抽取一管5ml中心静脉血样标本:T1(术前);T2(钳夹肝血管放开后5分钟);T3(钳夹肝血管放开后1小时),将血样标本离心后,分离上层血清存于-80℃冰箱保存。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水平。同时监测并记录患者术中T1、T2、T3时的心率,血压,CVP值。通过阅读患者病历,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血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Child-Pugh分级、ASA分级)、术中情况(血压、中心静脉压、MDA、D-乳酸、DAO、内毒素)、术后肝功能情况(AST、ALT)的水平差异。[结 果]1.一般资料,心率,血压,CVP的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SA分级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中T1、T2、T3时心率、血压、CVP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MDA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T2、T3时的MDA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MDA水平高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2、T3时的MDA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DAO水平高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两组间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乳酸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T2、T3时的D-乳酸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D-乳酸水平低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2、T3时的D-乳酸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D-乳酸水平低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间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DAO的比较观察组患者T2、T3时的DAO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DAO水平高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2、T3时的DAO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DAO水平高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两组间DA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DA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内毒素的比较 对照组组内T1、T2、T3时刻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T1、T2、T3时刻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T1、T2、T3时刻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ALT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T2、T3时的ALT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ALT水平低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2、T3时的ALT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ALT水平低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间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AST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T2、T3时的AST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AST水平低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2、T3时的AST水平均高于T1,T3时的AST水平低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间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ringle法阻断血流比较,围术期肝癌患者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技术有助于缓解机体氧化应激损伤、肠粘膜屏障损伤,也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

何辉虎[8](2020)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力技术在腹腔镜下肝切除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降低中心静脉压力(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技术在腹腔镜下肝切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一病区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30名需要行肝部分切除的肝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各15人,Ⅰ组术中断肝时使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联合CLCVP法,Ⅱ组术中断肝时仅使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CLCVP法技术要点:断肝前限制液体入量,控制速度在1~3ml(Kg/h),同时维持平均动脉压力(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在60mmHg以上,尿量不少于1mL/(kg/h),断肝时在必要情况下使用小剂量硝酸甘油以扩张外周静脉以减少回心血量,使CVP维持在0~3cmH2O之间,在肝脏离断后立即快速大量补充胶体液和晶体液,使CVP升高到6cmH2O以上。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术中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断肝时间、总出血量、断肝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尿量及切肝体积等,同时在手术开始前(Ti)、断肝前(T2)、断肝后(T3)、关腹前(T4)分别抽动脉血气并记录PH值及乳酸值。术后指标包括:分别记录术后第1、3、6天患者转氨酶(ALT)及肌酐值,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胃肠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情况:在总手术时间 Ⅰ 组 153.33±13.89(min,x±s)、Ⅱ组 169.60±10.71(min,x±s),断肝时间 Ⅰ 组 48.40±6.11(min,x±s)、Ⅱ组 58.00±5.78(min,x±s),总出血量 Ⅰ 组213.33±94.90(min,x±s)、Ⅱ组 309.33±68.79(min,x±s),断肝时出血量 Ⅰ组 79.53±18.18(min,x±s)、Ⅱ组 110.67±54.05(ml,x±s),术中输血量 Ⅰ组 147.33±57.15(ml,x±s)、Ⅱ组 203.33±68.10(ml,x±s)、第一肝门阻断时间 Ⅰ 组 11.66±2.39(min,x±s)、Ⅱ组 17.67±4.95(min,x±s),Ⅰ 组较Ⅱ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 Ⅰ组PH值7.38±0.02(x±s)、乳酸值2.49±0.29(mmol/l,x±s),Ⅱ组PH值7.34±0.02(x±s)、乳酸值3.26±0.52(mmol/l,x±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指标中Ⅰ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较Ⅱ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尿量、PH和乳酸值(T1、T2、T4)、术后肝肾功能恢复等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联合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安全可行,并且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腹腔镜下肝切除安全性,同时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力技术操作简单,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便于推广。

黎昭君[9](2020)在《Glisson蒂横断肝切除和Pringle阻断法肝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比较Glisson蒂横断肝切除与Pringle阻断法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肝部分切除的原发性肝癌9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肝切除方式不同分为A组Glisson蒂横断肝切除术(n=45)和B组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n=45)。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肿瘤直径、HB、ALB、AST、ALT、TBIL)、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术后(术后第1、3、7天ALB、AST、ALT、TBIL)以及术后腹腔引流液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瘤生存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A组和B组之间有无差异性,从而为肝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肿瘤直径、Child-Pugh分级、HB、ALB、ALT、AST、TB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上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2天腹引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较B组短(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56%,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56%,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7天ALT、AST、TBIL升高水平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7天ALB与B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为84.6%高于B组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为70.4%,但两组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累积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通过本次研究发现,Glisson蒂横断肝切除与Pringle阻断法肝切除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及1年无瘤生存率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别,但前者在近期临床疗效、肝功能恢复方面存在优势。2、Glisson蒂横断肝切除术作为解剖性肝切除的一种手术方式,始终把“门管三联”以一个整体进行处理,不受阻断时长的限制,对残肝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是一种简单、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尧[10](2020)在《腹腔镜小范围肝切除术中解剖性肝切除术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拟对腹腔镜小范围肝切除术中解剖性肝切除术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进行对比。通过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效果、住院费用等指标的分析,讨论腹腔镜小范围肝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各自的优势。方法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收治并实施了腹腔镜小范围解剖性肝切除术或腹腔镜小范围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的病例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接受腹腔镜小范围解剖性肝切除术组(以下称解剖性肝切除术组),与接受腹腔镜小范围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以下称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观察围术期血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谷氨酰基转移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相关疾病,住院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本研究依据筛选条件回顾性分析了入组研究对象52例,其中解剖性肝切除术组29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23例。男性为19例(36.5%),女性为33例(63.5%),男女比例为1:1.7,平均年龄为50.92±11.77周岁。术前合并高血压患者7例(13.5%),合并糖尿并患者6例(11.5%),合并其他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肾囊肿等疾病患者共16例(30.8%),病灶最大直径平均为(7.33±2.14)cm,所有研究对象病损均局限于2个肝段以内。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病损均位于肝左外叶;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3例位于肝前叶(IVb、V、VI段),其余均位于肝左外叶。以上数据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所包含疾病种类包括肝血管瘤31例(59.6%),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5例(9.6%),肝包虫6例(11.5%),肝囊肿3例(5.8%),肝平滑肌脂肪瘤2例(3.8%),肝内胆管结石2例(3.8%),肝脏恶性疾病3例(5.8%)。术前所有入组对象Child-Pugh肝功分级均为A级。解剖性肝切除术组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术前的血白蛋白(g/L)(42.77±2.74 vs 43.49±3.62,P>0.05)谷草转氨酶(U/L)(20.11±5.94 vs 22.60±12.70,P>0.05),谷丙转氨酶(U/L)(19.41±10.35 vs 17.21±6.55,Ρ>0.05),?-谷氨酰基转移酶(U/L)(27.14±17.09 vs 18.87±5.30,P>0.05),总胆红素(umol/L)(11.91±3.61 vs 10.62±2.78,Ρ>0.05),两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患者实验室检测数据,解剖性肝切除术组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血白蛋白(g/L)(40.04±5.21 vs 39.60±2.74,P>0.05)谷草转氨酶(U/L)(36.97±18.39 vs 27.49±7.01,P>0.05),谷丙转氨酶(U/L)(69.80±37.85 vs 59.07±29.56,P>0.05),?-谷氨酰基转移酶(U/L)(40.55±40.73 vs 25.40±12.00,Ρ>0.05),总胆红素(umol/L)(19.32±7.26 vs 16.01±8.12,P>0.05)两组数据基本保持一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6天患者实验室检测数据中两组间差异较前有明显变化。解剖性肝切除术组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谷草转氨酶(U/L)(29.76±11.91 vs 20.27±3.31,P<0.05),谷丙转氨酶(U/L)(56.19±27.39 vs 31.71±7.55,P<0.05),总胆红素(umol/L)(16.35±6.96 vs 11.45±3.68,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在术后第6天肝功能数据中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低于解剖性肝切除术组。当日其它数据,?-谷氨酰基转移酶(U/L)(67.83±68.10 vs 39.65±15.10,P>0.05)及血白蛋白(g/L)(40.97±5.76 vs 39.28±2.50,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手术相关指标中,手术时间(h)在解剖性肝切除术组长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3.05±0.74 vs 2.48±0.57,P<0.05),且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术中出血量(ml)少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134.66±102.70 vs 256.52±200.17,P<0.05),两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日(d)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短于解剖性肝切除术组(11.28±3.32 vs 8.96±1.80,P<0.05),且住院总费用(¥,thousand)非解剖性切除术组亦低于解剖性肝切除术组(51.12±12.82 vs 38.95±7.96,P<0.05),两组间数据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在腹腔镜小范围肝切除术中,非解剖性肝切除术与解剖性肝切除术相比,前者术后肝功能恢复快,且术后住院时间短,有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优势,如果考虑术后快速康复则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更佳。2.腹腔镜小范围解剖性肝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比腹腔镜小范围非解剖性肝切除术长,但术中出血少有其优势,如果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需要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量,则腹腔镜小范围解剖性肝切除术的效果更佳。3.腹腔镜小范围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住院费用低,有助于节约医疗资源、减少医疗费用。

二、选择性肝门血流阻断与入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选择性肝门血流阻断与入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间歇性Pringle法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2.2 手术方法
    2.3 肝血流阻断方法
    2.4 围手术期管理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IPM组与区域组术前资料比较
    3.2 IPM组与区域组手术相关资料比较
    3.3 IPM组与区域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3.4 IPM组与区域组术后并发症资料比较
    3.5 联合应用IPM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的患者资料
第4章 讨论
    4.1 间歇性Pringle法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法各有优缺点
    4.2 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较于Pringle法可能减少对肝功能的损伤
    4.3 困难的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阻断也能有效减少出血且安全性好
    4.4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控制术中出血的技术
    参考文献

(2)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外科应用的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60例经验总结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大鼠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安全时限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技术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基于Laennec膜理论Glisson鞘外阻断法及鞘内阻断法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1.2 资料收集
    1.2 围手术期的处理
        1.2.1 术前检查
        1.2.2 术前准备
        1.2.3 手术主要设备
    1.3 手术方式及操作步骤
        1.3.1 麻醉方式
        1.3.2 手术方式
    1.4 术后处理
    1.5 出院标准
    1.6 复查与随访
    1.7 观察指标
        1.7.1 术前资料
        1.7.2 术中资料
        1.7.3 术后资料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术前资料
    2.2 术中资料
    2.3 术后资料
    2.4 手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
    2.5 随访情况
3 讨论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腹腔镜右半肝切除血流阻断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4)基于Laennec膜理论Glisson鞘外阻断法及鞘内解剖法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患者纳入排除标准
    1.3 术前准备
    1.4 手术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出院标准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术前资料
    2.3 术中资料
    2.4 术后资料
3 讨论
    3.1 腹腔镜肝切除术概述
    3.2 Laennec膜在腹腔镜解剖性肝脏切除技术中的应用
    3.3 肝血流阻断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Child-Pugh 分级
综述 Laennec 膜理论在腹腔镜肝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5)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中血流阻断方式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
    2.2 术前和术后生化指标及凝血时间对比
    2.3 术后并发症
    2.4 术后病理类型
3 讨论

(6)微波手术刀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中实施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排除标准
    2.3 肝硬化患者的纳入标准
    2.4 原发性肝癌实施肝切除术标准
    2.5 一般资料
    2.6 设备仪器
    2.7 方法
    2.8 观察指标
    2.9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微波手术刀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情况及肿瘤特征比较
    3.2 微波手术刀组与对照组术中情况比较
    3.3 微波手术刀组与对照组术后情况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切除术中断面出血控制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7)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肝癌患者肠粘膜屏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处理策略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力技术在腹腔镜下肝切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中英文术语和缩略对照表
    附录B 实验图片
    附录C 实验路线图
    附录D 个人简历
    附录E 综述
        参考文献

(9)Glisson蒂横断肝切除和Pringle阻断法肝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腹腔镜小范围肝切除术中解剖性肝切除术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腹腔镜肝切除术临床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四、选择性肝门血流阻断与入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间歇性Pringle法与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的应用价值[D]. 李小辉. 南昌大学, 2021(01)
  • [2]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外科应用的安全性研究[D]. 马梦飞.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Laennec膜理论Glisson鞘外阻断法及鞘内阻断法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中的对比研究[D]. 汪伟.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4]基于Laennec膜理论Glisson鞘外阻断法及鞘内解剖法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对比研究[D]. 陈鹏宇.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5]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周新红,魏征,易杰明,曾长江,胡明道.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0(09)
  • [6]微波手术刀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中实施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D]. 欧茂强. 暨南大学, 2020(03)
  • [7]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对肝癌患者肠粘膜屏障的影响[D]. 邓小雨.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8]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力技术在腹腔镜下肝切除中的应用[D]. 何辉虎.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9]Glisson蒂横断肝切除和Pringle阻断法肝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对比研究[D]. 黎昭君.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10]腹腔镜小范围肝切除术中解剖性肝切除术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研究[D]. 李尧.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标签:;  ;  ;  

肝切除术中选择性肝门静脉血流阻断与肝流入阻断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