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无法弥合 - 阅读“万物开花”

分裂无法弥合 - 阅读“万物开花”

一、分裂不可弥合——读《万物花开》(论文文献综述)

吴昊[1](2021)在《自由的生命 野性的狂欢——论林白《万物花开》的思想意蕴和表现形式》文中研究指明林白在《万物花开》中以诗性的想象和魔幻的笔法描绘了王榨村民们自由奔放、无拘无束的原生态生存景观,将狂欢化的时空场景、狂欢化的形象以及狂欢化的语言等诗学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建构了一个众声喧哗、情欲恣肆的狂欢化民间世界。小说在彰显自然野性的民间本质力量和诗意狂欢的理想生存方式的同时,也展现了当下民间社会暗藏的各种苦难与罪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表现形式上,小说通过不可靠叙述者的设置与块茎叙事手法的运用,实现了文本的狂欢化、戏谑化和叙事的自由化、开放化。此外,叙述者的不可靠叙事与隐含作者的真实意图在悖论与冲突中形成对话,使小说具有复调的结构特征。

张开[2](2021)在《文学生产机制与新时期以来文学中的情爱叙事(1978——)》文中研究表明

车志远[3](2020)在《新世纪文学中的“新工人”叙事研究(2000-2016)》文中指出“中国工人”是一个复数概念,其本身包含着中国经济社会构建与转型的特定指向:一类是东南沿海等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下产生的“新工人”,一类是作为“共和国长子”的老工业基地转型下的“老工人”。20世纪90年代,几千万的国企“老工人”下岗和数以亿计的“新工人”进城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他们始终都内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多年来,文学研究者们往往用“底层文学”“打工文学”“农民工文学”等词语来命名“新工人”题材的文学创作,但这种称谓却失去了与“老工人”对照中应有的历史意识,消解了为“新工人”争取劳工权益、享受与城市居民平等待遇等方面的文化政治意味。如何通过文学实践来表现“新工人”的真实诉求、建构新型的社会文化、想象一个更加平等与公平的未来是本文的切入点和主题。无论是老工人,还是新工人,他们都始终内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之中。以一种历史意识来追溯梳理“新工人”的“前生今世”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更有“方法论”意义。一方面要从“启蒙话语”“革命话语”“底层话语”三个视角来发现这一群体是如何纳入“政治规划”与“文学想象”的,另一方面,更要看到这些复杂的形象是如何被呈现的。如果我们要从整体上观察新世纪文学,那么,曹征路《那儿》的发表及其讨论所带来的知识界和整个社会关注对象的转变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标志性事件。从《那儿》到《问苍茫》勾连出“底层话语”与“左翼话语”,并以反思“纯文学”,恢复了“文学”与“现实”的关联,文学由“怎么写”转变为“写什么”与“为谁写”和“谁来写”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中,新世纪“新工人”书写逐渐成为一个重要写作趋向。在《那儿》之后,讲述“新工人”已经由“应不应该讲述”向“如何讲述新工人”转向。在讲述方式上,以人道主义情怀和社会批判为己任的现实主义重新介入转型期社会语境之中,现实主义成为讲述“新工人”的重要方式;在讲述主体上,一方面是从“代言者”以观看“他人”之痛方式聚焦“新工人”,另一方面文学创作主体不断下移,“新工人”也开始表达自身;在讲述空间上,讲述“新工人”离不开城乡关系书写,城与乡不仅是作为有关“新工人”空间想象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百年来中国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另外本论文选取了“新工人”诗歌、“新工人”非虚构写作以及“新工人”影像表达作为切入点,来进一步探求其艺术形式的意义、局限及可能性,以期为新世纪文学增添新的文化想象与表现形式,最后我们既要能看到其意义和价值,也要看到其限度和可能,以期“新工人”书写能够为新世纪文学提供一个新的思考的基点。“新工人”书写不只是特定群体的文学形态,而是一种更具代表性的、回应现代危机的文学表达。对“新工人”的建构与想象既是一个尖锐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有关“人的可能性问题”。在搜集整理分析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本文结合社会历史现状探索使用了文化研究等方法,并在行文中有所归纳。

刘玄德[4](2020)在《新世纪乡土小说中城乡书写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世纪之初至今,中国社会结构在不断起伏中趋于稳定。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创作很大程度上依托城乡关系的变化,围绕着流动于城乡之间的不同群体形成多种城乡书写模式。本文对新世纪以来乡土小说中的城乡书写模式进行分类概括、分析,从不同的城乡书写模式中探求城乡关系的衍变在乡土小说中形成的影响。文章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绪论部分首先指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城乡关系书写模式的特征及意义。其次,简要分析不同时期乡土文学中对城乡关系的叙述方式,梳理现当代文学中城乡书写模式的发展脉络。最后,概括新世纪乡土小说中不同城乡书写模式的特征,明确新世纪以来城乡书写模式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并引入有关城乡书写模式的研究综述,阐释本文的研究思路、目的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以“进城”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一节主要分析作家在创作中选择“进城”模式的动因,并且根据作家笔下进城群体的不同动机进行分类,指出作家创作背后的文化意识和思想动态。根据叙述对象的群体性变化,指出进城群体的观念变化在文本中表现为:从“物质求生”到“精神入城”的意识转变。第二节从作家的创作观念入手,以城乡二元对立背景下的“城优乡劣”观念为主要分析方向。通过分析文本中城市人对进城者的态度以及进城者自我的认知定位,分析“城优乡劣”作为一种城乡意识形态在作家创作观念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第三节就“进城”模式所形成的美学价值进行探讨。通过分析作家在“进城”模式下对进城者命运的呈现以及对城乡矛盾的挖掘与探究,提出在乡土小说中的“进城”模式中形成了悲剧性的美学特征。第二章以“返乡”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一节针对“返乡”模式的形成以及作家的创作观念等问题进行分析,主要立足于返乡群体不同的价值选择,围绕“逃离城市”与“精神返乡”两种不同的返乡方式分析“返乡”模式背后的文学和社会因素。第二节从文本叙述方式的视角切入。根据“返乡”模式在城乡二元对立姿态下对乡土社会的侧重,指出作家对诗意乡土的叙述具有“理想化”的主观倾向。第三节针对“返乡”模式所体现的劳动美学的审美特征,指出作家在“返乡”模式下对诗意乡土的重现和对乡土传统劳作方式的重视等叙述方式,在文本中表现为艺术审美层面上对劳动美学的想象性建构。第三章以“漂泊于城乡”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一节根据“漂泊于城乡”模式中群体性的往返,指出文本中形成了“进不去的城”和“回不去的乡”两种不同的叙述空间,并以此为基础呈现漂泊者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失根引起的情感波动和精神异变。第二节从作家叙述视角着手。指出作家自我身份确认的焦虑,在作品中表现为漂泊者对自身身份的寻找,并逐渐变为“城市里的乡下人”或“乡村中的城市人”这一尴尬身份。第三节从“漂泊于城乡”模式中抽象出双重困境下的“新乡愁”的审美概念。围绕漂泊者在城乡间的往返中表现出的“恋乡”与“弃乡”共存的矛盾状态,指出文本中形成的双重困境下的“新乡愁”这一美学特征。第四章以“城乡融合”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一节根据作家创作倾向的转变和创作意识的显现,指出“城乡融合”作为新的城乡书写模式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并从现代化进程下的城乡关系出发,对乡土现代化过程中新的城乡关系在文本中形成的“城乡融合”模式进行概述与论证。第二节提出二元对立的城乡关系在“城乡融合”模式中已经逐渐为多元共存的城乡关系所替代。作家创作观念的转变在文本中表现为:对乡土现代化发展的叙述由表层的空间改造深入到城乡文化和人们意识的转型。第三节根据“城乡融合”模式对乡土传统的挖掘与再现,提出新的书写模式在艺术层面对以往表现城乡关系的乡土小说审美单一化、同质化等问题的纠偏,并在承接乡土小说传统美学的同时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尝试,为乡土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结语部分总述文章研究主旨,再次表述文章核心观点,展示论证结果,指出新世纪以来乡土小说中不同城乡书写模式表现出的内在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乡土小说未来的发展提出设想和展望。

马腾飞[5](2020)在《未竟的解放之旅 ——林白小说中“文学女青年”形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林白笔下的“文学女青年”形象切入林白女性主义创作的研究,是林白研究中最具阐释空间的角度之一。在对林白小说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中,往往是将其看作是静止的、脱离了具体历史语境而存在的自足个体,并将其概念化男权社会的叛逆者,使得林白的女性主义创作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过于单一、扁平。因此,本论文将“文学女青年”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还原其身上蕴含着的历史感与时代性,考察“文学女青年”在社会化的过程的角色冲突与选择,进而探究林白女性主义观念变化的原因。本论文分为三章,以“文学女青年”的生命历程中的不同阶段进行阐释。第一章论述文学女青年的精神前史。林白笔下的文学女青年在童年时期深受女英雄影响:首先探讨女英雄影响下的文学女青年的性别气质与角色期望;其次分析文学女青年成长为女英雄的受阻原因;最后分析“文学女青年”性别意识的觉醒与个人化写作的联系。第二章论述文学女青年浪漫化的爱情与林白的互文性写作,林白笔下的文学女青年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首先分析浪漫化的爱情中蕴含的不平等的性别结构;其次分析林白解构爱情的叙事策略——互文性写作。第三章论述文学女青年“出走”之后又回归家庭的原因与启示。林白笔下的文学女青年深受改革开放时期走南闯北的社会风气的影响:首先分析文学女青年“出走”这一行为背后的建构女性新身份的动机与失败的原因;其次分析文学女青年母性觉醒的原因及其矛盾的母性;最后分析文学女青年回归家庭的原因与意义。

彭伊玲[6](2019)在《论林白小说的女性书写》文中提出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的女性写作者以不同的成长背景和思想文化资源展示出不同于80年代的性别意识,林白作为其中代表作家,以独具个性和极强的冲击力的写作方式得到文坛的关注。她发表的短篇小说《日午》、《同心爱者不能分手》、《回廊之椅》等,以及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等均揭示了女性生存境况和女性个体身心成长的历程。其中,林白将自己的性别意识与性别体验融入在内,塑造出一系列自传型女性。她们由于都市社会的挤压和男权社会的压迫,女性欲望难以抒发,继而退回内部。她们用自恋打造一个天然屏障来抵抗外界,而自恋随着女性的成长逐渐变形,也反过来让女性陷入自我困境。同时,林白的小说还出现大量的女性意象,它们丰富了作者所建立的女性话语特征,但让笔下女性过分沉浸在个人体验下,失去了与外界的对话。自新世纪以来,林白试图打破写作的禁锢,走出自我困境。于是,她在底层经验下找回了生命的本真,其陆续发表的《枕黄记》、《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和《致一九七五》证明她的创作发生巨大转型。无论是颠覆传统“野生”的女性还是革命时期的女性形象书写,都是林白笔下以往不曾有过的。林白的转型无疑象征着她解救了自己,走出自我的写作困境,也象征着林白笔下女性的成长与蜕变。本文着重针对林白小说中的女性意象,女性的自恋意识,女性形象以及女性精神的救赎来探讨林白是如何进行女性书写的。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来阐述林白小说的研究现状以及女性书写研究的可行性。第二部分是女性象征意象的构建。流水,房间和镜子是林白前期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女性意象。它们包含了丰富的女性意识,诉说了强烈的女性欲望。但它们同时也禁锢了女性,只有打破这些意象,女性心灵才得以解放。第三部分是女性自恋的观照。自恋情节是林白前期作品中女性常有的意识形态,它的出现首先少不了作者自身的写作气质。其次,女性通过自恋能达到一定的自我认知,她们对身体的自恋和心理的自恋都进一步的摧毁了男权视野下的女性形象。然而,自恋对女性的束缚也让她们难以走出自我的狭小世界。第四部分是两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妇女闲聊录》一书被视为林白的转型之作,根据此书将林白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前后期,即前期的自传型女性和后期的“他传”型女性。自传型女性在都市和沙街中分别追逐着她们各自的欲望,并且在这追逐中迷失了自我。而“他传”型女性一改林白早期女性形象,她们呈现出“原始”和“野生”的样貌,述说着林白笔下女性形象塑造的更多可能性。第五部分是女性精神救赎的探索。林白自觉走出早期单一女性形象书写,选择走入底层“倾听”不一样的声音,显现了她女性写作的自觉与升华。而运用大量的狂欢式的语言,也让林白从纸上得到解放。以往那些阴沉的,晦涩的文字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狂想的,蓬勃的文字。由此,林白的转型得已实现,她也完成了女性的精神救赎。第六部分是全文的结语。林白的写作可贵之处就在于她执着书写女性,而这些女性在林白笔下不断的成长与蜕变,让我们看到林白嬗变中的坚守。从她不同层次的女性形象书写反映了林白完成由孤僻的自恋女性渐渐走向内心充满阳光,愿意倾听万物的女性蜕变。在某种程度上,林白的转型象征着她自己的成长与飞翔。

许莹[7](2018)在《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中的疾病医疗书写》文中指出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潮流的兴起是新世纪文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它对研究女性写作和乡土文学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来看,自鲁迅、萧红等人的乡土叙事开始,疾病医疗书写就与乡村、与性别紧密相连。而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可以看作是对20世纪中国乡土叙事传统的承袭与超越。它同样充满了丰富的疾病医疗书写,或是以疾病医疗书写为主题,或是以疾病医疗书写为重要情节。因此,本文以“疾病医疗书写”为切入点,探讨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在表现乡土主题和表达性别意识方面的特质。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总结和分析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中的疾病医疗书写类型及其成因。在归纳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中的疾病医疗书写类型的基础上,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疾病叙事传统、新世纪的文化语境和女作家个人的疾病情结三个角度论述疾病医疗书写的成因。第二章则运用医学人类学、医疗史和生态批评等相关知识,分析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中的疾病医疗书写对乡土伦理的表达、对乡土历史的重构。不仅如此,本章还讨论疾病医疗书写与民间文化的关系。第三章运用性别理论和互文性的研究方法,讨论女性作家在新世纪乡土叙事的疾病医疗书写中流露出的性别意识。首先,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中的疾病医疗书写在关注“身体”的同时,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性关怀。其次,疾病因素的介入,使女性作家笔下的乡村“母亲”形象呈现出区别于传统“母亲”形象的异质性因素,显得更加丰富和多质。而承担着对病患的治疗与照顾之责的“地母”形象,虽然凸显了“母亲”对生命的温暖守护,但一定意义上来说陷入了对乡村女性本质主义的塑造。再次,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中频繁出现的“去势”的男性形象,同样隐含着作者的性别立场,侧面反映出女性的生存现状的同时重新审视和建构两性关系。结语部分则对全文的论述进行总结,概括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中的疾病医疗书写对乡土主题的表现,以及在此过程中流露出的性别意识。

赵映环[8](2016)在《新生代小说叙事修辞研究》文中提出叙事与修辞是密不可分的。对于新生代小说来说,其丰富多彩的叙事修辞策略和技巧不仅是一种引导读者顺利切入文本意蕴内核的工具,而且表达了新生代作家们自己的生命感受,给读者提供了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参考,这一切都形成了作者与叙事者、人物、读者之间的修辞关系,达到独特的文本阅读效果。在这个意义上,叙事就是一种修辞,而这种叙事修辞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使作品的审美空间充满了弹性和张力。但是,当前学者们大都是单纯从叙事或修辞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新生代小说,而在“叙事是一种修辞”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的研究则微乎其微,故而为本文留下了从叙事修辞的角度对新生代小说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的空间。本文以布斯和费伦等人的有关叙事修辞理论为基点,结合当代叙事学、修辞学的相关理论,从新生代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声音、叙事时间、叙事空间以及叙事技巧五个方面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笔者发现,新生代小说对叙事视角的选择有着一定的倾向性并以日趋成熟的视角转换达到了更为有效的叙事修辞效果。他们以公开、缺席、隐蔽三种不同类型的叙事声音传达了不同的叙事修辞意义。本文还从时序、时距和时频三个方面对新生代小说的叙事时间进行了分析,并以此解读了叙事时间在新生代小说作品中的修辞用意。在新生代小说中,空间元素不仅是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而且还是推动叙事进程的手段之一,因此,本文还分析了新生代小说叙事空间的建构及其重要的叙事修辞功能。最后本文介绍了露迹、荒诞、拼贴以及反讽这四种新生代小说中表现得比较突出、使用频率较高的叙事修辞技巧。本文希望通过这些具体分析把握作者的叙事修辞策略,解读作者的叙事修辞意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叙事背后所隐藏的深意,同时也希望能通过本文的写作抛砖引玉,为新生代小说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并以此引发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刘杨[9](2014)在《从私人空间到敞开之地 ——林白小说创作论》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林白被归入到“女性主义作家”的行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其早期的作品中,林白的确是以女性的私人经验为主要的言说对象。然而,一味的认为她的创作是以对抗主流和男性话语中心为主要目的的看法是有失准确的。在林白早期的创作中,比起对主流话语的反叛,林白更注重的是如何彰显女性个体的优秀。林白建构起重叠交错的女性世界,用诗意的言说维护着女性的美丽、愁苦与尊严。在密闭的私人空间中,掩盖在作品下的个人情绪与困惑被揭露了出来。2000年,林白的创作进入到转型阶段。封闭在私人空间中的女人们几近消失。林白开始将创作的视角转到外界宽敞的世界中,原来耽于情感的自我在现实大地中获得了新鲜的养料。2007年,林白出版的新作又再一次表现着她的改变。她在另一个层面上回到自我的记忆中,并将回忆放置于广阔的民间原野里。放逐记忆的过程,表现出林白在与外部世界和解后的明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小说创作,到世纪初的转变,再到2007年的回归自我,林白的创作从尖锐敏感转向豁达从容。它们体现着作家林白的成长与成熟。然而,虽然面对这个世界的心态有了变化,但是从私人空间到敞开之地的创作历程中林白有着一直秉持的写作原则。即在她的作品中,林白始终没有放弃“回望式”的写作姿态与揭示真实的创作态度。在对它们的坚守中,林白才得以找到成长的源泉与实现向内的真实。林白三个阶段的小说创作,都有着各自明显的侧重主题和文本风格。不断的变化,凸显了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敢于突破自我的精神,展现了创作主体的活力。同时,林白始终坚守着的创作姿态,是她在转变中成长、成熟的见证。通过对林白创作历程的梳理,在保持其每个时期独立性的特点之时,本文也将深化对林白小说间所存在的共性的研究,以实现对林白小说创作的整体性把握。

熊骄[10](2013)在《从身体书写走向历史回望 ——管窥林白小说世界中的女性形象》文中提出从《同心爱者不能分手》(1989)到《一个人的战争》(1994)、《玻璃虫》(2000)、《万物花开》(2003)、《妇女闲聊录》(2004)、再到《致一九七五》(2007),进入新世纪以来,林白的每一部作品都展示了她对女性写作出路的思考,这些作品的变化并不局限于作品的题材、语言、叙事主体,林白的创作视角以及观念的变化更值得被关注。林白的变化被评论界敏锐的捕捉到,并冠以精辟的点评,但总的来说林白是一个自觉的女性写作者,林白用她敏锐诗意的语言书写着那些有着女性成长苦痛、女性自我被男性秩序压抑、在绝望中的挣扎与反抗进而走出“房间”面对辽阔大地并最终走向历史的女性形象。林白对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充满赞美与欣赏,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用细腻的笔触给读者呈现了一个色彩丰富的女性世界。在这个男性无法染指的世界中,林白描摹着各色女性人物的美。随着女性人物从封闭的“房间”迈入辽阔鲜活的乡村世界再漫游到政治色彩被消解的历史时期,林白也从一个害怕与现实生活接触的孤独自恋者成为了一个内心充满明媚和阳光的关注底层与民间的新生者,她通过展现不同的女性形象来表明她对写作的热情,也实践了女性写作走向成熟与宽广的可能性。

二、分裂不可弥合——读《万物花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裂不可弥合——读《万物花开》(论文提纲范文)

(1)自由的生命 野性的狂欢——论林白《万物花开》的思想意蕴和表现形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不可靠的叙述者、块茎叙事和双声叠唱说起
二、狂欢化民间世界的诗性建构
    (一)狂欢化的时空场景,是狂欢化世界建构的重要基础。
    (二)狂欢化的形象是狂欢化世界建构的重要元素。
    (三)狂欢化的语言是狂欢化世界最突出的外显特征。
三、于众声喧哗里透视人世间的生死善恶

(3)新世纪文学中的“新工人”叙事研究(2000-201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新工人”:概念界定、建构与想象
        (一)概念的界定:谁是“新工人”?
        (二)“新工人”文学的建构与想象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内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选题依据、写作路线与方法
        (一)选题依据
        (二)写作路线与方法
    注释
第一章 历史与现实:“新工人”的“前生今世”
    一、有关“新工人”的“发现”与诸种“话语”构建
        (一)启蒙话语:“人的文学”与“平民文学”
        (二)革命话语:“左翼文学”与“人民文学”
        (三)底层话语:“新左翼”文学与“新人民性”文学
    二、现当代文学视野中的“乡下人”进城
        (一)现代性危机与“乡下人”进城叙事
        (二)“生产性城市”与“招工进城”
        (三)“现代化想象”与“乡下人”进城叙事
    三、当代文学史中“工人”的书写
        (一)英雄的创业者与工人阶级的主体性叙事
        (二)“改革者”遭遇“现实冲击”的工人书写
        (三)“无名的底层”与“看不见的主体”
    注释
第二章 发现与转向:《那儿》的讨论与新世纪文学书写新变
    一、现实背景:《那儿》与转型期中国社会
    二、作为“事件”的文学——有关《那儿》讨论以及知识界转变
    三、作为方法的《那儿》:社会转型期文学的位置
    四、从《那儿》到《问苍茫》:阶级想象、新左翼话语实践与反思
    注释
第三章 表述与再现:我们如何讲述“新工人”?
    一、“新工人”书写与作为方法的现实主义
        (一)从“落地”到“生根”——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的“正反合”
        (二)“主义”之后“新工人”现实书写的“返场”
        (三)困境与可能:“新工人”书写如何现实主义?
    二、从代言到立言:我们如何讲述“新工人”?
        (一)观看“他者”之痛——代言者如何讲述“新工人”
        (二)反观自身之维——“新工人”如何表达自身?
    三、城乡书写与“新工人”空间想象
        (一)城市“他者”的生存苦难
        (二)身份认同危机与精神漂泊
        (三)另类想象与返乡叙事的可能
    注释
第四章 形式与类型:“新工人”诗歌、非虚构与影像表达
    一、“新工人诗歌”与新世纪诗学的新趋向
        (一)诗歌风景——作为问题与方法的“新工人诗歌”
        (二)美学原则——“新工人”何以“诗歌”?
        (三)文化反思——以“我的诗篇”为例
    二、“新工人”非虚构写作的意义与局限
        (一)何以“非虚构”——新工人“非虚构”写作的意义
        (二)何是“非虚构”——新工人“非虚构”写作出场与生成
        (三)如何“非虚构”——新工人“非虚构”写作叙事策略
        (四)反思“非虚构”——新工人“非虚构”写作局限及新的可能
    三、影像如何表达转型期的“新工人”与“老工人”形象?
        (一)“静物”与“流动”——厂区“空间”叙事
        (二)“间离”与“互文”——工厂经验的“时间”书写
        (三)“断裂”与“融合”——如何看待“老工人”与“新工人”?
    注释
结语:反思与重构:“新工人”书写的意义、困境与可能
    一、“新工人”书写的价值与意义
        (一)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理论意义与文学意义
    二、“新工人”书写的困境与可能
        (一)题材热与“类型化”写作困境
        (二)苦难叙事与“现实感”缺乏
        (三)理论建设不足与批评话语窘困
        (四)重构一种新的文学——“新工人”文学建构的可能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新世纪乡土小说中城乡书写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二、概念的释义
    三、乡土文学中城乡书写模式研究综述
    四、论文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向城而生:“乡下人进城”的“亚主流”叙述
    第一节 “物质求生”与“精神入城”的观念转变
    第二节 “城优乡劣”意识下的偏见
    第三节 悲剧性的审美建构
第二章 由城返乡:“理想化”的返乡书写
    第一节 从“逃离城市”到“精神返乡”
    第二节 诗意乡土的“理想化”呈现
    第三节 劳动美学的想象性重构
第三章 漂泊于城乡:双重失根下的城乡往返
    第一节 “进不去的城”与“回不了的乡”
    第二节 城乡视角下的身份焦虑
    第三节 双重困境下的“新乡愁”
第四章 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的书写趋向
    第一节 乡土现代化趋势下的城乡融合
    第二节 “二元”转向“多元”的创作观念
    第三节 乡土美学的纠偏与新变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未竟的解放之旅 ——林白小说中“文学女青年”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学女青年的精神前史:革命女英雄
    第一节 革命女英雄影响下的性别气质与角色期望
    第二节 成长受阻的革命少女
    第三节 女性觉醒与个人化写作
第二章 文学女青年的爱情
    第一节 浪漫化的爱情与女性的自我物化
    第二节 解构爱情的叙事策略
第三章 文学女青年的“出走”与“回来”
    第一节 “出走”——身份建构的一种方式
    第二节 矛盾的母性
    第三节 “返回这个世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论林白小说的女性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女性写作
        1.3.2 女性意象
        1.3.3 女性意识
        1.3.4 创作转型
        1.3.5 中外女性作家比较研究
        1.3.6 其他
    1.4 研究方法
2 女性象征意象的构建
    2.1 流水意象
    2.2 房间意象
    2.3 镜子意象
3 对女性自恋的观照
    3.1 自恋的源头
    3.2 身体的自恋
    3.3 心理的自恋
4 两种类型的女性形象
    4.1 自传型女性形象
        4.1.1 物欲女性
        4.1.2 情欲女性
    4.2 “他传”型女性形象
        4.2.1 民间“野生”的女性
        4.2.2 革命时期女性
5 女性精神救赎的探索
    5.1 自我精神疗救
    5.2 纸上的自我解放
6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7)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中的疾病医疗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中的疾病医疗书写类型及其成因
    第一节 疾病医疗书写的类型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疾病叙事传统
    第三节 女作家疾病情结的个体、时代原因
第二章 疾病医疗书写与“乡土”主题
    第一节 疾病医疗书写与乡土伦理表达
    第二节 疾病医疗书写与乡土历史的重构
    第三节 疾病医疗书写与民间文化
第三章 疾病医疗书写中的性别意识
    第一节 身体的再现与生命意识
    第二节 疾病医疗书写与乡村“母亲”形象的塑造
    第三节 男性“去势”的多重文化逻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语

(8)新生代小说叙事修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节 “新生代”的界定
    第二节 新生代小说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叙事是一种修辞
    第四节 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思路、方法及其价值
第一章 新生代小说叙事视角的设置
    第一节 叙事视角概说
    第二节 “我”的言说-第一人称视角
    第三节 “他”的故事-第三人称视角
    第四节 “你”的存在-第二人称视角
    第五节 多重叙事视角的转换
    小结
第二章 新生代小说叙事声音的介入
    第一节 叙事声音界说
    第二节 公开叙事声音的干预
    第三节 缺席叙事声音的表现
    第四节 隐蔽叙事声音的介入
    小结
第三章 新生代小说叙事时间的调控
    第一节 叙事时间概述
    第二节 新生代小说中的时序调控
    第三节 新生代小说中的时距调控
    第四节 新生代小说中的时频调控
    小结
第四章 新生代小说叙事空间的建构
    第一节 叙事空间概述
    第二节 新生代小说中的空间存现
    第三节 新生代小说结构空间的类型
    小结
第五章 新生代小说的叙事修辞技巧
    第一节 元小说叙事手法——“露迹”
    第二节 打破常规的荒诞
    第三节 百科全书式的拼贴
    第四节 从言到意的反讽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从私人空间到敞开之地 ——林白小说创作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在女性的私人世界中书写
    第一节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及林白的“个人化写作”
        一、二十世纪末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
        二、林白的“个人化写作”
    第二节 她们的命运交叠与诗意存在
        一、构建重叠交错的女性世界
        二、诗意语言中释放情感
    第三节 女性世界中的爱慕与困顿
        一、在同性之间实现爱恋
        二、私人封闭空间中的困顿
第二章 飞翔至原野后的敞开
    第一节 试探林白创作转型的原因
    第二节 民间原野绽放的活力
        一、向底层的生活敞开
        二、原生态想象的狂欢
    第三节 贴近现实的文本关怀
        一、“闲聊录”中的文本态度
        二、民间真实中的生命意识
    第四节 敞开后的明丽
第三章 嬗变中的坚守
    第一节 在回望中实现成长
    第二节 在暴露中展示向内的真实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10)从身体书写走向历史回望 ——管窥林白小说世界中的女性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被困“房间”的女性
    一、男女的分庭抗争
        (一) 沉溺于男性爱情神话中的女性形象
        (二) 男权压迫下伤痕累累的女性形象
        (三) “以血为墨”的复仇女神形象
    二、同性的姐妹情谊
    三、自恋的孤绝战役
    四、小结
第二章 迈向大地的女性
    一、仍在束缚中的女性形象
    二、鲜活开放的农村妇女形象
    三、书写乡村女性的意义
        (一) 作为妇女的大多数
        (二) 冲破女性写作的困境
        (三) 拓宽林白的写作视野
    四、小结
第三章 历史回望中的“她们”
    一、走出封锁的历史
    二、漫游中的妖女形象
    三、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一览表

四、分裂不可弥合——读《万物花开》(论文参考文献)

  • [1]自由的生命 野性的狂欢——论林白《万物花开》的思想意蕴和表现形式[J]. 吴昊. 美与时代(下), 2021(09)
  • [2]文学生产机制与新时期以来文学中的情爱叙事(1978——)[D]. 张开.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新世纪文学中的“新工人”叙事研究(2000-2016)[D]. 车志远.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2)
  • [4]新世纪乡土小说中城乡书写模式研究[D]. 刘玄德.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5]未竟的解放之旅 ——林白小说中“文学女青年”形象研究[D]. 马腾飞.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6]论林白小说的女性书写[D]. 彭伊玲.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7]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中的疾病医疗书写[D]. 许莹. 厦门大学, 2018(07)
  • [8]新生代小说叙事修辞研究[D]. 赵映环.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5)
  • [9]从私人空间到敞开之地 ——林白小说创作论[D]. 刘杨.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9)
  • [10]从身体书写走向历史回望 ——管窥林白小说世界中的女性形象[D]. 熊骄. 西南大学, 2013(12)

标签:;  ;  ;  ;  ;  

分裂无法弥合 - 阅读“万物开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