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一、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韩雅洁[1](2021)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不同β受体阻滞剂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检索常用的中、英文数据库,收集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人群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3.0进行数据合并与分析。全面评估不同β受体阻滞剂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率、血压、心功能、临床有效率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50篇文献。普通Meta分析结果显示,β受体阻滞剂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LVEDD、LVESD、LVEF水平较常规治疗组均显着改善,临床有效率显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网状Meta分析:直接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LVEDD、LVESD、LVEF及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卡维地洛疗效较常规治疗及美托洛尔更有优势;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可改善LVEF;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LVEDD方面,卡维地洛、美托洛尔疗效较常规治疗组更有优势,卡维地洛优于美托洛尔;在改善LVEF方面,卡维地洛、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疗效均较常规治疗组显着,卡维地洛、比索洛尔优于美托洛尔;在改善LVESD、临床有效率方面,卡维地洛、比索洛尔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卡维地洛、比索洛尔疗效较美托洛尔更有优势。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控制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有效率。其中,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常规治疗相比在改善LVEDD、LVESD方面更好;比索洛尔与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常规治疗相比在提高LVEF、改善临床有效率方面更有优势。

周亚南[2](2019)在《麝香保心丸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86例,根据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单号为试验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卡维地洛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麝香保心丸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方案。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的心率、心排血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同时观察对比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79.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心排血量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明显更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麝香保心丸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效果显着,治疗效果明显更优,同时不良反应少,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曾静[3](2019)在《卡维地洛与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Meta分析:卡维地洛与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比较卡维地洛与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人群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VIP、CBM、WanFang Data等数据库,搜集比较卡维地洛与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自建库至2018年6月9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STATA 14.0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项符合标准的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卡维地洛在有效率(OR=2.03,95%CI:1.47-2.82,P<0.0001)、收缩压(MD=-4.51,95%CI:-6.92--2.09,P=0.0003)、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D=-2.72,95%CI:-4.57--0.87,P=0.004)、左室射血分数(MD=1.84,95%CI:0.34-3.33,P=0.02)方面效果优于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而在因心衰恶化死亡率(OR=0.62,95%CI:0.32-1.20,P=0.15)、心率(MD=-2.57,95%CI:-6.67-1.52,P=0.22)、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D=-1.60,95%CI:-3.40-0.20,P=0.08)方面效果相当。在全因死亡率方面,仅有一项研究最终纳入,结果显示卡维地洛(OR=0.78,95%CI:0.68-0.91,P=0.001)优于美托洛尔。据使用的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种类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卡维地洛在因心衰加重再入院率(OR=0.37,95%CI:0.15-0.94,P=0.04)、舒张压(MD=-4.83,95%CI:-6.80--2.87,P<0.00001)方面优于美托洛尔。结论:卡维地洛与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比较的评价中,卡维地洛较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疗效更佳,改善主要结局指标,包括全因死亡率、因心衰加重再入院率和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有效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但基于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需开展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第二部分临床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β受体阻滞剂回顾性研究目的:了解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患者病例数据库对心内科2017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2017年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486名,主要病因为缺血性心脏病。其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共计309名,占总心衰患者的63.58%。均为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平均使用剂量分别为31.65 mg/d、3.33 mg/d。其中美托洛尔最常使用,共247名,占使用β受体阻滞剂总心衰患者的79.94%。按是否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分组分析中,在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射血分数、心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前后心率、血压变化及心率达标情况分析发现,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患者出院时心率达标率仅为2.91%。结论:1.我院2017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病因为缺血性心脏病。2.我院2017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使用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平均使用剂量分别为31.65 mg/d和3.33 mg/d,其中美托洛尔最常使用。3.是否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分组分析提示性别、年龄及NYHA分级可能是影响我院2017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因素。4.我院2017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血压较使用前降低,但出院时心率达标率极低。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4](2018)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认为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2018年3月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组成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经3次联合会议讨论后最终确定了指南修订的总体原则及新指南拟回答的核心问题。指南工作组针对这些核心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文献检索和评价策略,综合评价、筛选出相关文献。修订过程主要

杨婷,赵茜茜,崔晓博,王珅,李可莉,吴宝全[5](2017)在《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正性肌力等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卡维地洛,起始剂量为6.25mg·d-1,以后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剂量,最大可加至2550mg·d-1,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次,3次/d。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B型尿钠肽(BNP),采用ELISA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记录血压(BP)、心率(HR)、6 min步行距离(6MWD);记录6、12个月再住院及心血管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LVDD、LVSD、LAD、IVST、BP、HR和6M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LVEF升高,LVDD、LVSD、LAD、IVST降低,血清BNP和hs-CRP水平降低,BP降低,HR减慢,6MWD增加(P均<0.05);实验组治疗6个月后LVEF、6MWD高于对照组,LVDD、LVSD、LAD、IVST、血清BNP和hs-CRP水平、HR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治疗6、12个月后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心血管死亡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杜永成[6](2016)在《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洋地黄、硝酸酯类和利尿剂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依那普利二者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胡开宇,韩志华,张金伟[7](2016)在《麝香保心丸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上海市闵行区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卡维地洛片,初始剂量为5 mg/次,2次/d,5 d后以5 mg/d递增,总量不超过50 mg/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率(HR)、心排血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0%、8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R、LVEDD、LVESD均显着降低,CO、LVEF显着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胡青,李晓萍,黄安文,陈集祥[8](2009)在《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卡维地洛对于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81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n=41)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口服。比较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结果:卡维地洛可有效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p<0.05),与对照组相比卡维地洛在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和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方面较美托洛尔更有效(p<0.05)。结论:卡维地洛可有效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人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并在减少LVEDd和提高LVEF、FS方面优于美托洛尔。

黄德秋[9](2007)在《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及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及对QT离散度(QTD)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62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卡维地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1例)。监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6min步行距离,每搏输出量(SV)及每分心输出量(CO);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V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同时监测心功能、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变化;QTd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心功能均未明显改善。卡维地洛组6min步行距离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及每分心输出量(CO)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V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QTd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降低。结论卡维地洛能显着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改善左室重塑,使QTd缩短而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赖敏[10](2007)在《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

二、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1.1.2 DCM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1.1.3 DCM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1.1.4 DCM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
        1.1.5 DCM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1.1.6 β受体阻滞剂在DCM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1 纳入类型
        2.1.2 研究对象
        2.1.3 干预措施
        2.1.4 结局指标
        2.1.5 排除标准
    2.2 文献来源与检索
        2.2.1 检索范围
        2.2.2 检索词
        2.2.3 检索策略
    2.3 文献筛选
    2.4 资料提取
    2.5 质量评价
    2.6 统计分析
        2.6.1 效应指标的选择及其意义
        2.6.2 异质性检验
        2.6.3 亚组分析
        2.6.4 敏感性分析
        2.6.5 发表偏倚检测
第三章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研究特征
    3.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3.4 普通Meta分析
        3.4.1 心率
        3.4.2 收缩压
        3.4.3 舒张压
        3.4.4 LVEDD
        3.4.5 LVESD
        3.4.6 LVEF
        3.4.7 临床有效率
        3.4.8 亚组分析
        3.4.9 敏感性分析
        3.4.10 发表偏倚
    3.5 网状Meta分析结果
        3.5.1 各干预措施的网状关系图
        3.5.2 LVEDD
        3.5.3 LVESD
        3.5.4 LVEF
        3.5.5 临床有效率
        3.5.6 亚组分析
        3.5.7 敏感性分析
        3.5.8 发表偏倚
第四章 讨论
    4.1 普通Meta分析结果
    4.2 网状Meta分析结果
        4.2.1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
        4.2.2 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
        4.2.3 比索洛尔与卡维地洛
    4.3 亚组分析
        4.3.1 NYHA分级
        4.3.2 年龄
        4.3.3 国家
        4.3.4 治疗时间与样本量
        4.3.5 性别
    4.4 β受体阻滞剂治疗DCM患者心力衰竭的可能机制
        4.4.1 卡维地洛
        4.4.2 美托洛尔与比索洛尔
    4.5 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语表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麝香保心丸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3)卡维地洛与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Meta分析:卡维地洛与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β受体阻滞剂回顾性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
1 冠心病概述
    1.1 冠心病的定义
    1.2 冠心病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学机制
    1.3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1.3.1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1.3.1.1隐匿型冠心病
        1.3.1.2稳定型心绞痛
        1.3.1.3缺血性心肌病
        1.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3.2. 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3.2. 2 不稳定型心绞痛
        1.3.2. 3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4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1.5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2 冠心病用药分类
    2.1 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2.1.1 β受体阻滞剂
        2.1.2 硝酸酯类药物
        2.1.3 钙通道阻滞剂
        2.1.4 其他治疗药物
        2.1.5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2.2 预防心肌梗死, 改善预后的药物
        2.2.1 阿司匹林
        2.2.2 氯吡格雷
        2.2.3 替格瑞洛
        2.2.4抗凝药物
        2.2.5 β受体阻滞剂
        2.2.6 他汀类药物
        2.2.7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2.2.8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2.3 用于冠心病的相关中成药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3.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概念
    3.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2.1 诊断
        3.2.2 鉴别诊断
    3.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3.3.1 低危患者
        3.3.2 中危患者
        3.3.3 高危患者
    3.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3.4.1 治疗原则和目标
        3.4.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3.4.2. 1 住院后初始处理
        3.4.2. 2 溶栓治疗
        3.4.2. 3 抗栓治疗
    3.5 调脂治疗
    3.6 其他治疗 (表3-5)
    3.7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3.7.1 一般治疗
        3.7.2 抗缺血治疗 (表3-7)
        3.7.3 抗血小板治疗 (图3-8)
        3.7.4 抗凝治疗 (表3-11, 表3-12, 表3-13)
4 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4.1 概述
    4.2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3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评估
        4.3.1 临床评估
        4.3.2 负荷试验
        4.3.3 左心室功能
        4.3.4 单电子发射CT成像
        4.3.5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4.3.6 冠状动脉造影
    4.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
        4.4.1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4.4.2 循证药物治疗
        4.4.3 血运重建
    4.5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4.5.1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的药物
        4.5.2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5 微血管性心绞痛
    5.1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定义
    5.2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病因与机制
        5.2.1内皮功能不全及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5.2.2 炎性因子
        5.2.3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5.2.4 雌激素水平紊乱
        5.2.5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5.2.6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5.3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5.4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5 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5.5.1 β受体阻滞剂
        5.5.2 硝酸酯类药物
        5.5.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5.5.4他汀类药物
        5.5.5 尼可地尔
        5.5.6 钙通道阻滞剂
        5.5.7 其他药物
        5.5.8 中成药
    5.6微血管性心绞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
        6.1.1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2 心肌梗死后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1.3心绞痛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6.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可能机制
        6.2.1 血浆内啡肽升高
        6.2.2 致痛物质未达到痛阈
        6.2.3 疼痛信号神经的改变对心绞痛的影响
    6.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
        6.3.1 动态心电图
        6.3.2心电图运动试验
        6.3.3 负荷超声心动图
        6.3.4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6.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防及治疗
        6.4.1 预防
        6.4.2 治疗
7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
    7.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7.1.1 概述
        7.1.2 降压治疗原则
        7.1.3 降压治疗的启动
        7.1.4 血压目标管理
        7.1.5 药物推荐
        7.1.6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7.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7.2.1 概述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7.2.2. 1 发病机制
        7.2.2. 2 诊断及评估
        7.2.2. 3 药物治疗
        7.2.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7.2.3. 1 发病机制
        7.2.3. 2 诊断及评估
        7.2.3. 3 药物治疗
    7.3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7.3.1 风险评估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前提
        7.3.2 规范抗栓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关键
        7.3.2. 1《2014年欧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 (或) 接受经皮冠脉/瓣膜介入治疗联合共识》相关推荐 (表7-14) 。
        7.3.2. 2《2016年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相关推荐 (表7-15, 图7-2, 图7-3)
        7.3.2. 3《老年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6) 》相关推荐
        7.3.2. 4 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
        7.3.2. 5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口服抗凝药物出血管理
    7.4 冠心病合并瓣膜性心脏病
        7.4.1 概述
        7.4.2 一般药物治疗
        7.4.2. 1 主动脉瓣反流
        7.4.2. 2 主动脉瓣狭窄
        7.4.2. 3 二尖瓣反流
        7.4.2. 4 二尖瓣狭窄
        7.4.2. 5 三尖瓣反流
        7.4.2. 6 三尖瓣狭窄
        7.4.3 抗凝治疗
        7.4.3. 1 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
        7.4.3. 2 瓣膜置换术后
    7.5 冠心病与脑卒中
        7.5.1 概述
        7.5.2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抗栓治疗原则
        7.5.2. 1 冠心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
        7.5.2. 1. 1 抗栓药物致颅内出血的机制:颅内出血
        7.5.2. 1. 2 抗栓治疗的出血风险评估:对于ACS患
        7.5.2. 1. 4 冠心病患者缺血相关评估及意义:当颅
        7.5.2. 2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5.3 具体治疗方案
        7.5.3. 1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基石。
        7.5.3. 3 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
        7.5.3. 4 其他
    7.6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7.6.1 概述
        7.6.2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
        7.6.2. 1 抗凝治疗
        7.6.2. 2 溶栓治疗
        7.6.2. 3 临床常用溶栓药物及用法
        7.6.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栓塞
    7.7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7.1 概述
        7.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7.7.3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
        7.7.3. 1 β2受体激动剂
        7.7.3. 2 β受体阻滞剂
    7.8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7.8.1 概述
        7.8.2 抗血小板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
        7.8.2. 1 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消化道机制
        7.8.2. 2 质子泵抑制剂
        7.8.3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7.8.4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7.8.4. 1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7.8.4. 3 内镜止血治疗
        7.8.5 止血后治疗药物选择
    7.9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障碍
        7.9.1 概述
        7.9.2 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7.9.3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7.9.4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用药原则
        7.9.6 他汀类药物在合并肝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7.9.7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的预防
        7.9.8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7.1 0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
        7.1 0. 1 概述
        7.1 0. 2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
        7.1 0.2.1 定义
        7.1 0.2.2 分期
        7.1 0. 3 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合理药物治疗
        7.1 0.3.1 抗栓药物治疗
        7.1 0.3.1. 1 溶栓治疗:尽管直接PCI是STEMI患
        7.1 0.3.1. 2 抗凝治疗
        7.1 0.3.1. 3 抗血小板治疗
        7.1 0.3.2 他汀类药物
        7.1 0.3.3 抗缺血治疗
    7.1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7.1 1. 1 概述
        7.1 1. 4 诊断
        7.1 1. 5 治疗
        7.1 1.5.1 一般治疗
        7.1 1.5.2 抗缺血治疗
        7.1 1.5.3 调脂治疗
        7.1 1.5.4 β受体阻滞剂
        7.1 1.5.5 硝酸酯类药物
        7.1 1.5.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2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7.1 2. 1 概述
        7.1 2. 2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7.1 2.2.1
        7.1 2.2.2 诊断
        7.1 2.2.3 治疗
        7.1 2. 3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7.1 2.3.1
        7.1 2.3.2 诊断
        7.1 2.3.3 治疗
        7.1 2.3.4 特殊情况管理推荐
    7.1 3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疾病
        7.1 3. 1 概述
    7.1 4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
        7.1 4. 1 概述
        7.1 4. 2 药物选择
        7.1 4.2.1 β受体阻滞剂
        7.1 4.2.2 他汀类药物
        7.1 4.2.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7.1 4.2.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2.5 抗血小板药物
        7.1 4.2.6 抗凝药物
        7.1 4.2.7 钙通道阻滞剂
        7.1 4.2.8 α2受体激动剂
        7.1 4. 3 注意事项
        7.1 4.3.1 β受体阻滞剂
        7.1 4.3.2 他汀类药物
        7.1 4.3.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7.1 4.3.4 硝酸酯类药物
        7.1 4.3.5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7.1 5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7.1 5. 1 概述
        7.1 5.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7.1 5.1.1 冠心病诊断方法见本书相关章节。
        7.1 5.1.2 外周动脉疾病诊断方法 (图7-11)
        7.1 5. 3 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治疗
        7.1 5.3.1 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治疗 (表7-40)
        7.1 5.3.2 缓解症状的治疗 (表7-41)
8 冠心病特殊类型
    8.1 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
        8.1.1 概述
        8.1.2 临床诊断
        8.1.2. 1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
        8.1.2. 2 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冠状动脉瘤分类
        8.1.3. 1 阿司匹林
        8.1.3. 2 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8.1.3. 3 冠状动脉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
        8.1.3. 4 冠状动脉狭窄的治疗
        8.1.3. 5 其他药物
        8.1.4 预后及随访
    8.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冠心病
        8.2.1 概述
        8.2.2 筛查
        8.2.3 诊断
        8.2.4 调脂药物治疗
        8.2.4. 1 调脂治疗原则FH目前尚不能在精准诊
        8.2.4. 3 调脂药物治疗目标
        8.2.4. 4 调脂药物种类及选择 (表8-2)
        8.2.4. 5 联合治疗
    8.3 非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8.3.1 冠状动脉痉挛
        8.3.1. 1 概述
        8.3.1. 2 药物治疗策略
        8.3.2 冠状动脉肌桥
        8.3.2. 1 概述
        8.3.2. 2 药物治疗策略
        8.3.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8.3.3. 1 概述
        8.3.3. 2 药物治疗策略
9 冠心病相关中成药治疗
    9.1 中医分型及用药
        9.1.1 心血瘀阻
        9.1.2 痰浊内阻
        9.1.3 气滞血瘀
        9.1.4 气虚血瘀
        9.1.5 寒凝血瘀
        9.1.6 瘀热互结
        9.1.7 气阴两虚
        9.1.8 心肾阳虚
        9.1.9 心肾阴虚
    9.2 中药的现代医学作用机制
        9.2.1 抗血小板作用
        9.2.3 改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9.2.4 抗氧化及炎性反应作用
        9.2.5 改善冠心病患者精神焦虑及抑郁状态的作用
        9.2.6 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
1 0 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
    1 0.2 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1 0.3 冠心病介入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
    1 0.4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用药

(5)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测定各指标的变化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血清BNP、hs-CRP水平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BP、HR和6MWD比较
    2.4 随访6个月、12个月后患者再住院及心血管死亡情况
3 讨论

(6)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7)麝香保心丸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药物
    1.3 分组和治疗方法
    1.4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6]
    1.5 检测指标
    1.6 不良反应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8)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LVEDd、LVEF、FS的比较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

(9)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及对QT离散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超声心动图指标:
    1.6 QTd测量方法:
    1.7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心功能方面:
    2.2 超声心动图指标:
    2.3 对血压及心率的影响:
    2.4 QTd的变化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3 讨论
    3.1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候群, 是各种心脏病严重阶段。
    3.2 卡维地洛是一种新型α、β受体阻滞剂, 具有双重的药理作用。
    3.3 卡维地洛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3.4 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的影响:
    3.5 QTd是近看来被接受的预测心脏事件及心源性猝死的有价值的指标[10]。

(10)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 果
    2.1 疗效:
    2.2 副作用:
3 讨 论

四、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网状Meta分析[D]. 韩雅洁. 兰州大学, 2021(12)
  • [2]麝香保心丸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 周亚南. 中国社区医师, 2019(14)
  • [3]卡维地洛与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D]. 曾静. 川北医学院, 2019(03)
  • [4]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06)
  • [5]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 杨婷,赵茜茜,崔晓博,王珅,李可莉,吴宝全.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05)
  • [6]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杜永成. 内科, 2016(02)
  • [7]麝香保心丸联合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胡开宇,韩志华,张金伟.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6(03)
  • [8]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胡青,李晓萍,黄安文,陈集祥. 内蒙古中医药, 2009(07)
  • [9]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及对QT离散度的影响[J]. 黄德秋. 当代医学(学术版), 2007(06)
  • [10]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赖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03)

标签:;  ;  ;  ;  ;  

卡维地洛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