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对离体大鼠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菟丝子对离体大鼠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一、菟丝子对大鼠离体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江心泳[1](2021)在《妊娠糖尿病SD大鼠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不同妊娠糖尿病(GDM)大鼠的建模方法,通过文献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确定GDM SD大鼠空腹血糖(FBG)的成模标准,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蛋白质印迹法(WB)和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 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等实验方法,优选建模方法,确立最优GDM SD大鼠模型,为研究GDM防治与护理机制提供GDM SD大鼠模型的构建依据。方法(1)文献综述研究:文献综述现有GDM大鼠建模的方法。(2)文献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检索9个中英文数据库中妊娠SD大鼠血糖相关文献,检索时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应用SYRCLE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STATA 15.0软件进行单组连续变量Meta分析。(3)实验研究:将40只SD雌性大鼠分为正常控制(NC)组、高脂高糖(HFHS)组、HFHS+链脲佐菌素(STZ)(HFHS+STZ)组、HFHS+行动限制(MR)(HFHS+MR)组,每组各10只。NC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三组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确定妊娠第1天,HFHS+STZ组予腹腔注射25mg/kg STZ,HFHS+MR组予行动限制干预。观察、记录和测量妊娠前后各组大鼠体重、摄食量、饮水量、FBG,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成模率、胰腺和胎盘的病理结果,以及胎盘葡萄糖转子1(GLUT1)和葡萄糖转运子3(GLUT3)表达水平和胎盘蛋白差异表达结果。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riedman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设定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文献综述:GDM大鼠造模方法众多,包括药物诱导、饮食诱导和药物联合饮食诱导,且GDM大鼠FBG成模标准从6.67-16.7mmol/L不等。(2)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共纳入37篇文献,含428只大鼠。Meta分析显示,SD大鼠FBG的参考值上限妊娠第0周为5.51 mmol/L;妊娠第1周为6.92mmol/L;妊娠第2周为6.64 mmol/L;妊娠第3周为7.04 mmol/L。(3)动物实验:(1)成模率:HFHS组50%,HFHS+STZ组100%,HFHS+MR组28.6%;(2)一般指标和FBG:妊娠前,4组大鼠体重、摄食量、饮水量和FB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的3组模型组大鼠的体重和FBG高于NC组大鼠。妊娠期间,3组模型组大鼠的体重和FBG均高于NC组(P<0.05),其中HFHS组的体重高于HFHS+STZ组和HFHS+MR组,HFHS+STZ组的FBG高于HFHS组和HFHS+MR组(P<0.05);摄食量变化,HFHS+STZ组高于NC组、HFHS组和HFHS+MR组(P<0.05),HFHS组和HFHS+MR组低于NC组;饮水量变化,HFHS+STZ组高于HFHS组高于NC组高于HFHS+MR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FINS和HOMA-IR结果中,HFHS组、HFHS+STZ组和HFHS+MR组均高于NC组(P<0.05);HOMA-ISI的结果中,HFHS组、HFHS+STZ组和HFHS+MR组均低于NC组(P<0.05);在HOMA-β结果中,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胎盘和胰腺病理结果:对比NC组,HFHS组的胰腺内胰岛细胞分布稀疏,形状不规则,排列紊乱,胎盘组织分层界限不明显,边缘不齐,细胞分布疏松紊乱,细胞间隙变大;HFHS+STZ组胰腺内胰岛细胞分布稀疏,且出现明显萎缩,胎盘组织分层紊乱,界限不清,细胞分布紊乱;HFHS+MR组胰腺内胰岛细胞分布稀疏,形状不规则,体积明显增大,胎盘组织分层界限不明显,边缘不齐,细胞分布疏松紊乱。(5)WB结果:HFHS+STZ组和HFHS+MR组的GLUT1和GLUT3表达水平均较NC组明显上调(P<0.05);(6)i 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在定量到的胎盘差异表达蛋白中,有5个蛋白表达发生上调,18个蛋白表达下调,富集分析显示胎盘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疼痛感官知觉、细胞对紫外线反应和细胞对皮质类固醇刺激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组成共生体液泡和细胞质部分;发挥与多种分子结合的分子功能;参与雌激素信号通路的转导。结论:(1)GDM大鼠造模方法众多,但尚未形成公认的造模方法和FBG成模标准,同时缺少根据GDM病因减少大鼠活动量和增加压力构建GDM大鼠模型的方法。(2)GDM SD大鼠成模标准为FBG>6.92 mmol/L。(3)高脂高糖饲料联合25mg/kg STZ腹腔注射是构建GDM SD大鼠模型的一种适用方法。(4)高脂高糖饲料联合行动限制有望从病因角度成功构建GDM SD大鼠模型。(5)GDM SD大鼠胎盘存在多种参与GDM生物学过程的差异表达蛋白,在雌激素信号通路富集最为明显。

吴袁元[2](2021)在《丹蛭降糖胶囊干预T2DM-IR患者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及对GK大鼠Sestrin2/mTOR/S6K1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干预T2DM-I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GK大鼠骨骼肌组织IRS-1和Sestrin2/m TOR/S6K1信号通路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筛选病案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气阴两虚夹瘀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Type 2Diabetes Mellitu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T2DM-IR)住院患者100例。将降糖药物为常规口服降糖药划为西药组;将西药组治疗的基本方案上联用丹蛭降糖胶囊(DJC,0.4g/粒,4粒/次,3次/日)口服的患者划为中药组。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般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糖基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TG、TC、HDL-C、LDL-C)、体重指数(BMI)、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VAI)等内容进行统计与分析,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2动物实验选择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雄性Wistar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体重:190±10g,给予普通饲料;SPF级雄性自发性T2DM(Goto-Kakizaki,GK)大鼠50只,体重180±30g,给予高脂饲料。GK大鼠常规适应性饲养1周,检测随机血糖并选出2次≥16.7mmol/L的GK大鼠,联合病证结合造模方法诱导大鼠T2DM-IR气阴两虚夹瘀模型。根据血糖高低排序编号,将成模后的GK大鼠完全随机分成模型组、DJC高剂量组(DJC-H)、中剂量组(DJC-M)、低剂量组(DJC-L)、西药组,每组10只。其中空白组及模型组实验期间予以生理盐水(5ml/kg·d)灌胃,西药组予以二甲双胍(0.1g/kg·d)灌胃,中药高、中、低剂量分别予以0.99g/kg·d、0.49g/kg·d、0.25g/kg·d灌胃,共灌胃6周。实验期间空白对照组喂以基础饲料至实验结束,余五组均喂以高脂饲料。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每2周记录一次体重,每周通过尾静脉采血测量空腹血糖(FBG),干预前后通过眶下静脉采血检测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HOMA-IR、QUICKI。于干预后6周取材,在取材前第三天最后一次给药后,将大鼠禁食12小时。通过尾静脉血测FBG,后通过管饲法给大鼠50%葡萄糖溶液(2.0g/kg),在给予葡萄糖后30分钟,60分钟和120分钟时,在大鼠的尾尖采集血样,并测量每个时间点的血糖值,计算各组的血糖曲线下面积(AUC)。取材当天麻醉后取腓肠肌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腓肠肌组织中Sestrin2、P-m TOR、m TOR、P-S6K1、S6K1、IRS-1的蛋白表达水平。1临床研究结果(1)本课题共计纳入病例100例,中药组52例,西药组4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DM病程、T2DM家族史、腰围、BMI、CVAI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的FPG、2h PG、Hb A1c、FINS、HOMA-IR组内比较均降低(P<0.01);中药组比西药组的FPG、Hb A1c、FINS、HOMA-IR降低明显(P<0.01);中药组及西药组的QUICKI指数组内比较均上升(P<0.05),且中药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0.01);(3)治疗后两组的TC、TG组内比较均降低(P<0.05),且中药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的HDL-C组内比较均上升(P<0.05),且中药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LDL-C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BMI、CVAI组内比较均降低(P<0.01或P<0.05);中药组比西药组CVAI降低明显(P<0.05),BMI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动物实验结果(1)GK大鼠处于持续高血糖状态,表现出体重增加,反应缓慢,活动减少,大便秘结,皮毛粗糙,不同组GK大鼠在给予药物治疗之后上述状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给予DJC-H组改善最为明显。(2)造模后各组GK大鼠较空白组的体重减轻(P<0.05),FBG水平显着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DJC-H组干预后体重有所下降(P<0.05),其余组差异不明显(P>0.05);各治疗组大鼠FBG均明显减低(P<0.01),西药组较DJC组FBG减低程度明显,但与DJC-L、DJC-H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与模型组相比,DJC-H组、DJC-M组、西药组干预,都可以明显改善FINS水平(P<0.01),但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DJC-H组、DJC-M组或西药组干预,都可以显着降低HOMA-IR水平(P<0.05或P<0.01),以西药组降低更为显着(P<0.01);DJC-H组、DJC-M组、西药组干预,都可以增加QUICKI水平(P<0.01)。三组对于对大鼠血清FINS水平及QUICKI水平的影响,以西药组改善更为显着,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大鼠餐后各时间点血糖值、AUC减少(P<0.01),西药组AUC下降幅度更为显着(P<0.05)。(4)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TG、TC、HDL-C、LDL-C水平均有所改善,DJC-H组及西药组血清TG、TC、HDL-C、LDL-C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DJC-H组降低LDL-C水平更为显着(P<0.01)。(5)与模型组相比,DJC-M组、DJC-H组及西药组干预后IRS-1相对表达量均升高明显(P<0.05或P<0.01);各治疗组Sestrin2相对表达量均升高明显(P<0.05或P<0.01);各治疗组P-m TOR相对表达量均下降明显(P<0.01或P<0.05);DJC-M组、DJC-H组及西药组m TOR、S6K1相对表达量下降明显(P<0.05),DJC-H组及西药组P-S6K1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DJC可改善气阴两虚夹瘀型T2DM-IR患者血糖指标,进一步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可发挥调脂及维持体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干预Sestrin2/m TOR/S6K1信号通路,上调Sestrin2,促使P-m TOR蛋白表达降低,进一步使P-S6K1蛋白表达降低,增强IRS-1蛋白表达,达到改善IR的效果。

郑浩翔[3](2020)在《近12年中国补肾化痰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文献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收集自2007年-2019年以来,中医以补肾化痰为则,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对其进行系统性评价及Meta分析、频数分析,评价补肾化痰法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提出可供参考的数据支持及循证依据,并分析其优势及不足,进一步完善补肾化痰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制定检索策略,查阅国内数据库关于以中医补肾化痰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制定排除与纳入标准,采用计算机检索文献的方式,检索以中医补肾化痰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及统计学分析。1.Meta分析:系统评价运用方法学评价主要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使用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RCT文献质量评价;对RCT文献中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随机法、疗效判定标准、组间均衡性比较、样本含量、盲法的运用、统计学方法、随访、退出与失访等内容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高质量文献用作进行Meta分析,运用Cochrane协作网所提供的统计学软件Revman5.3.5对所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以中医补肾化痰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2.中医用药频数及规律分析:制定排除、纳入标准及检索策略,采用计算机检索文献的方式,查阅2007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国国内发表的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有关于以补肾化痰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研究临床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1.Meta分析:纳入的55项研究偏倚风险:在随机序列产生中,24个研究(占43.64%)分别采用抽签法、投币法、随机分配卡、数字表等,评定为“低风险”,4个研究(占7.27%)分别按就诊顺序、患者意愿作为随机法,评定“高风险”;分配隐藏条目一项,录入文献全未提及,评定为“风险未知”;1个研究(占1.82%)提及盲法,其它研究均未提及是否采用盲法,评定为“风险未知”;目前国际上有三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中国亦制订了符合中国行业标准,不同的论文采取标准不一致,同时疗效评定,如多毛等,评定较为模糊及主观,对疗效判断造成一定的偏倚总结,本课题纳入的55篇文献都属B级文献,总体质量属于中等。55个的研究结局共2628个病例,各研究间具同质性,(P=0.95,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中药治疗对照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16个研究结局共1117个病例,各研究间具同质性,(P=0.56,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OR=4.34,95%CI(3.14,6.01,P<0.00001)],提示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中西结合治疗对照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26个研究结局共1598个病例,各研究间具同质性,(P=0.99,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OR=3.30,95%CI(2.61,4.18,P<0.00001)],提示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在排卵率、妊娠率及LH/FSH、BMI、T治疗前后下降值方面,中药组及中西药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用药规律2.1药物出现频率排序本研究收纳的符合标准文献共55篇,所涉及药物共82种,总使用频次共873味次。使用频次≥2的药物有62种,共出现811次,占总用药频次的92.89%,使用频次<2的药物有20种,出现20次,占总用药频次的2.29%。出现25味次或以上的药物有13味,出现频率由高至低依次顺序为:菟丝子、茯苓、当归、香附、半夏、淫羊藿、丹参、苍术、熟地、陈皮、山茱萸、山药、枸杞子。2.2药物类别频数排名是:补虚类(41.71%)当中补阳类排序前十位药物有菟丝子、淫羊藿、仙茅、巴戟天、川断、紫石英、鹿角霜、肉苁蓉、杜仲、补骨脂、紫河车等;补血类药物排序前五位有当归、熟地、白芍、何首乌;补气类排序前五位有山药、白术、黄芪、甘草、炙甘草;补阴类排序前四位药物有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黄精。活血化瘀类(13,71%)使用频数前10位:丹参、川芎、桃仁、红花、泽兰、鸡血藤、莪术、三棱、牛七、穿山甲。化痰平喘类(9.83%)使用频数前8位的有半夏、胆南星、皂角刺、白芥子、浙贝母等。理气类(9.60%)使用频数前3位药物有香附、陈皮、枳壳。利水渗湿类(8.11%)使用频数前3位药物有茯苓、薏苡仁、泽泻。收涩类(4.57%)使用频数前3位药物有山茱萸、覆盆子、五味子。化湿类(4.23%)使用频数前2位药物有苍术、厚朴。清热类(3.66%)使用频数前7位的是赤芍、生地、山慈姑、牡丹皮、大黄、黄连、黄芩等。解表药(1.37%)使用频数前3位是柴胡、桂枝、麻黄。2.4药物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分别占24.91%、20.48%、17.38%。2.5药物的四气分布以温、平的药物为主,温性药物占48.53%;平性占20.59%。2.6药物涉及甘、辛、苦、酸、淡、咸、涩7种,以甘、辛、苦味为主,各占36.49%,27.40%,24.56%。2.7方剂的统计:所涉及处方22个。总使用频次共58次。使用频次>=2的处方有7种,共出现33次,占总用处方频次的56.89%,使用频次<2的处方有种,出现26次,占总用处方频次的44.82%。根据聚类分析树状图,共得出4个聚类方:C1方:淫羊藿、巴戟天、熟地、覆盆子、山茱萸、紫英石、泽泻;C2方:白芍、赤芍、丹参、红花、当归、川断、仙茅、川芎、胆南星;C3方:陈皮、半夏、白术、黄芪、苍术、皂角刺、石菖蒲、枳壳;C4方:山药、茯苓、甘草(生甘草、炙甘草)、薏苡仁、菟丝子、枸杞子、香附、桃仁。根据药性理论,聚类出的4个聚类方,分别治疗各证型:肾虚痰湿、痰湿血瘀、脾虚痰湿、脾肾两虚。综上,聚类组方分析所得方剂均为文献统计中所用高频用药,高频率用药组合而成的方剂可在临床上灵活使用,随证治之,可望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结论:本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用药规律作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对文献作出评价和Meta分析,同时将其与中西药的有效率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1)补肾化痰中药、中西药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总有效率优于西医治疗。(2)补肾化痰中药、中西药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妊娠率皆优于西药治疗。本研究的局限性(3)证据存在偏倚风险:大部分未提及具体的随机方法,所有研究均未提及分配隐藏,仅有1篇提及盲法,但没有详细说明盲法的操作。整体来说,本研究存在较高的实施及测量偏倚风险,总体质量中等,证据强度一般。(4)诊断及疗效标准:目前国际上有三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中国亦制订了符合中国行业标准,不同的论文采取标准不一致,同时疗效评定,如多毛等,评定较为模糊及主观,对疗效判断造成一定的偏倚。(5)样本量:本研究所纳入文献均未报告样本量的具体计算方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不足。2.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西药治疗的有效率对比(1)以补肾化痰为则,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在调整月经周期、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降低雄激素及BMI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2)补肾化痰方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以补肾化痰方药为主,兼以行气活血为辅。(3)补肾药以补肾阳为主,化痰药常选用健脾化痰药。

杜立娟[4](2020)在《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半夏泻心汤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具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辛开苦降、补泻同施、化痰行瘀功效。前期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具有抑制体外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本实验结合体内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半夏泻心汤对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目的:通过体内实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与体外实验(MIN6细胞)相结合,观察半夏泻心汤(Banxia Xiexin Decoction,BX)对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DM小鼠胰岛细胞以及过氧叔丁醇(t-butylhydroperoxide,TBHP)诱导的MIN6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半夏泻心汤对DM小鼠胰岛细胞以及MIN6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高脂饲料饲喂8周后腹腔注射STZ 55mg/kg,持续注射3天进行造模。实验共分为6组:正常组(Con)、模型组(Mod)、二甲双胍组(MET)、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BXL)、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BXM)、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BXH)。连续灌胃7周,每2周监测体重,于给药第0周、3周、7周测量小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7 周后取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及血脂四项(TC、TG、HDL-C、LDL-C),并取胰腺置于-80℃保存备用。各组小鼠干预7周末测定FBG后,予2g/kg葡萄糖溶液灌胃,分别于糖负荷后30min、60min、120min测定血糖值,根据各时间点血糖值绘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曲线,并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进行胰腺HE染色,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胰腺组织匀浆MDA、SOD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的表达。2.细胞实验:取对数生长期MIN6细胞,0.25%胰酶消化后加入高糖DMEM培养液,PBS吹打并制成单细胞悬液并接种于96孔板,每孔加入100μL单细胞悬液后置于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半夏泻心汤(0.1、0.5、1、1.5、2.5、5、10mg/ml)孵育12h后进行MTT实验,酶标仪检测OD值,并计算细胞活力以确定半夏泻心汤的浓度范围。细胞贴壁生长后加入半夏泻心汤(0.25、0.5、1mg/ml)预处理细胞12h,药物孵育结束后加入100μM的TBHP孵育2h。TBHP处理结束后弃去孔内液体进行MTT实验,用酶标仪检测OD值,以筛选半夏泻心汤的最终孵育浓度。实验分为以下5组:对照组(Con,DMEM高糖培养液)、模型组(Mod,DMEM高糖培养液+TBHP)、半夏泻心汤组(BX,DMEM高糖培养液+TBHP+0.5mg/ml的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抑制剂组(BX+LY,DMEM 高糖培养液+TBHP+0.5mg/ml 的半夏泻心汤+LY294002(100μM))、抑制剂组(LY,DMEM 高糖培养液+TBHP+LY294002(100μM))。Hoechst 33342法与TUNEL法检测半夏泻心汤对TBHP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进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GSIS实验),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胰岛素水平。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ROS含量,试剂盒检测细胞内MDA、SOD、GSH-Px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动物实验:(1)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体重的影响:小鼠自造模成功始,模型组小鼠体重低于其他各组。对照组小鼠体重逐渐增加。至第7周灌胃结束后,对照组小鼠体重明显大于模型组(P<0.05)和各药物干预组(P>0.05);模型组小鼠与各药物干预组小鼠之间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2)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血糖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灌胃第3周及第7周后,模型组血糖显着高于对照组血糖(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血糖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糖化血红蛋白含量、TC、TG、LDL含量均显着增加(P<0.05),HDL含量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TC、TG含量均有明显下降(P<0.05),HDL含量显着增加(P<0.05)。(4)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胰岛素分泌及HOMA-β指数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β指数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β指数均有明显提高。(5)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葡萄糖耐量及AUCOGTT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灌胃葡萄糖前后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OGTT Omin时,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狐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血糖水平均有显着下降(P<0.05)。OGTT 30min时,各组小鼠血糖水平均显着升高。OGTT 60min时,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血糖水平开始显着下降(P<0.05)。OGTT 120min时,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血糖水平均有显着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AUCOGTT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AUCOGTT均有显着下降(P<0.05)。(6)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胰腺形态的影响(HE染色法):正常小鼠胰腺组织的胰岛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团,胞团大小不一,结构完整、规则、边缘清晰,散布于胰腺腺泡之间,细胞团数量较多,胰岛内β细胞丰富、大小均匀、饱满充盈、排列紧密;而模型组小鼠胰岛细胞团数量减少,胰岛面积萎缩、形态各异不规整、胰岛边缘不清、结构紊乱,胰岛内β细胞肿胀、变形,细胞质染色变浅或呈空泡化现象,核固缩或核缺失现象明显,且部分胰腺外分泌腺腺泡深入胰岛内部;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各药物干预组小鼠胰岛及胰岛内细胞数目增加,形态结构有所改善。(7)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胰岛B细胞凋亡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细胞凋亡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8)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MDA含量显着增加(P<0.05),SOD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SOD含量明显提高(P<0.05)。(9)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 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MafA/β-actin 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比值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剂量组 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MafA/β-actin 比值均显着提高(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 比值显着下降(P<0.05)。2.细胞实验:(1)半夏泻心汤对MIN6细胞毒性的影响:当半夏泻心汤浓度≥2.5 mg/ml时,MIN6细胞活力显着下降。因此,后续实验选择0.25、0.5、1.0 mg/ml 3个浓度进行。(2)半夏泻心汤对TBHP诱导的MIN6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力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BX0.5剂量组和BX1.0剂量组细胞活力显着增加(P<0.05),BX0.5剂量组和BX1.0剂量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BX0.5剂量组细胞活力略高,故最终选择半夏泻心汤0.5 mg/ml剂量组为半夏泻心汤药物干预组。(3)半夏泻心汤对TBHP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的影响:Hoechst 33342染色显示对照组细胞完整,其细胞核均匀染色。在TBHP刺激后,细胞不规则地固缩并聚集,显示出致密的浓染,细胞核分裂成碎片。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组核固缩、致密浓染和细胞碎片减少,细胞形态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预处理12h可显着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4)半夏泻心汤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的分泌的影响:模型组MIN6细胞的功能受损,与2.8mM模型组相比,16.7mM模型组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未见明显增加(P>0.05)。而半夏泻心汤预处理12h后16.7mM半夏泻心汤组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改善了胰岛细胞的功能(P<0.05)。(5)半夏泻心汤对各组细胞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内ROS及MDA含量显着增加(P<0.05);SOD及GSH-Px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组细胞内ROS及MDA含量显着减少(P<0.05);SOD 及 GSH-Px 含量显着增加(P<0.05)。(6)半夏泻心汤对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 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 比值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组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 比值显着提高(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 比值显着下降(P<0.05)。而加入PI3K抑制剂后半夏泻心汤提高p-AKT/AKT 比值表达的作用被抵消。结论:1.半夏泻心汤具有显着改善DM小鼠糖脂代谢、胰岛功能、胰腺组织结构损害的作用,可明显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2.半夏泻心汤具有抑制MIN6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保护MIN6细胞的作用。3.半夏泻心汤对DM小鼠胰岛细胞和MIN6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激活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并产生级联反应,影响下游Caspase-3、Bax、P27、MafA和Pdx-1蛋白的表达有关。创新点:1.本研究证明半夏泻心汤可改善DM小鼠和MIN6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细胞,为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2.通过体内与体外实验相结合,证实半夏泻心汤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激活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并产生级联反应,影响下游Caspase-3、Bax、P27、MafA和Pdx-1蛋白的表达发挥保护胰岛细胞的作用。

段新宇[5](2020)在《石英毓麟汤治疗肥胖型PCOS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内分泌、SOD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石英毓麟汤治疗肾虚血瘀证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性激素水平等相关检测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今后临床治疗此病拓展诊治思路和方法。方法:将符合辨证属肾虚血瘀证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试验组服用石英毓麟汤合达英-35,对照组仅服用达英-35,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服药前后中医临床证候改善情况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LH/FSH、雌激素(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变化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临床观察中试验组1例患者因未复诊脱落,对照组1例患者因未按医嘱服西药剔除,最终每组各有30例完成试验。(1)两组年龄分布及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BMI、各项检验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0.05(8),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着性(7)<0.01(8);试验组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7)<0.05(8);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极显着性(7)<0.01(8),试验组优于对照组(7)<0.05(8);(3)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清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极显着性(7)<0.01(8);治疗前后对照组的血清SO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05(8);(4)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LH、T水平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极显着性(7)<0.01(8);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LH/FSH、FINS、HOMA-IR水平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7)<0.05(8);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SH、E2、FB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0.05(8);(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BMI水平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7)<0.05(8);(6)SOD与FINS之间呈负相关关系(7)<0.01(8),与HOMA-IR之间呈负相关关系(7)<0.05(8),与FBG无相关关系(7)>0.05(8);(7)BMI与T、FINS之间呈正相关关系(7)<0.01(8),与HOMA-IR之间呈正相关关系(7)<0.05(8)。结论:(1)石英毓麟汤能有效改善肥胖型PCOS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清LH、T、LH/FSH、FINS、HOMA-IR水平,调节生殖内分泌水平;(2)石英毓麟汤可以提高血清SOD水平;(3)石英毓麟汤能有效降低BMI;(4)石英毓麟汤治疗肥胖型PCOS的作用机理与提高患者血清SOD水平、降低BMI有关。

谢骏[6](2020)在《中药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的髓鞘保护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从整体和分子水平探讨中药筋脉通(Jinmaitong,JMT)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模型大鼠的髓鞘保护作用及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探索中药筋脉通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55 mg/kg的方法制备DM模型大鼠,将造模成功后的DM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糖尿病模型对照组(DM),筋脉通组(JMT),神经妥乐平(Neurotropin,NTP)组(NTP),同时配以同周龄的正常对照组(CON)大鼠。分组后分别按JMT 13.9g/(kg·d)、NTP 1.6单位/(kg·d)灌胃给药,CON组与DM组大鼠予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12 w。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4w、8w、12w检测各组大鼠随机血糖和体重。灌胃12w后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并收集大鼠粪便样品,腹主动脉采血后取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与足底皮肤组织。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坐骨神经的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中接触蛋白相关蛋白(contactin-associated protein,Caspr)与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表达,分析大鼠足底皮肤表皮神经纤维密度(intraepidermal nerve fiber density,IENF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神经调节蛋白 1(Neuregulin 1,NRG1)浓度。同时,提取大鼠粪便基因组并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的差异,以及筋脉通干预对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并将组间差异性肠道微生物的丰度与大鼠随机血糖、体重、机械痛阈值、IENFD、NRG1水平等生理、病理观察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血糖、体重及机械痛阈检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各造模组大鼠随机血糖均较CON组升高(P<0.05);同一时间点各造模组大鼠之间的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各组大鼠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各时间点,各造模组大鼠体重较CON组均明显降低(P<0.001)。除灌胃第8 w NTP组较DM组体重增加外(P<0.05),其余时间点各造模组大鼠之间的体重无显着差异(P>0.05)。与CON组相比,除JMT组左侧机械痛阈值外,各造模组大鼠左、右两侧机械痛阈值及平均机械痛阈值较CON组均降低(P<0.01);与DM组相比,JMT组及NTP组左、右两侧机械痛阈及平均机械痛阈值均显着提高(P<0.001);JMT组与NTP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坐骨神经病理结构变化:HE染色显示,大鼠坐骨神经组织轴索与髓鞘呈深红色,雪旺细胞细胞核位于髓鞘边缘呈蓝紫色。CON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致密,轮廓规则,髓鞘完整,分布均匀,DM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松散,轮廓不规则,部分神经纤维髓鞘脱失,轴索萎缩,分布稀疏;透射电镜下可见CON组大鼠坐骨神经轴索饱满、均匀,形态规则,髓鞘致密、均一,结构完整,局部可见髓鞘板层轻微断裂;DM组大鼠坐骨神经轴索形态不规则,髓鞘结构紊乱,板层分离形成大量空泡,部分可见髓鞘向轴索及间质突出,形成“瘤状”结构。形态测量学统计分析显示,DM组大鼠每5000 μm2面积内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减少(P<0.001),结构形态异常的神经纤维比例增高(P<0.05);JMT组与NTP组大鼠坐骨神经病变与DM组相似,但程度均较DM组减轻,每5000 μm2面积内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增加(P<0.05),结构形态异常的神经纤维比例明显减少(P<0.001);各组大鼠的gratio值(轴索直径与髓鞘外径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3.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坐骨神经接触蛋白相关蛋白Caspr与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表达: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坐骨神经每mm2面积内对称性的郎飞氏结结侧区数量与比例均降低(P<0.01)、非对称性的郎飞氏结半结比例增高(P<0.01),DM组与NTP组大鼠坐骨神经中APP与βⅢ-tubulin蛋白共定位表达的区域比例升高(P<0.05);与DM组相比,JMT组大鼠坐骨神经每mm2面积内对称性的郎飞氏结结侧区数量与比例均升高(P<0.05)、非对称性的郎飞氏结半结比例降低(P<0.01),JMT组大鼠坐骨神中APP与βⅢ-tubulin蛋白共定位表达的区域比例降低(P<0.05);与NTP组相比,JMT组大鼠坐骨神经每mm2面积内对称性的郎飞氏结结侧区数量增多(P<0.05),其余指标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非对称性的郎飞氏结半结数量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4.免疫荧光法检测分析大鼠足底皮肤表皮神经纤维密度IENFD:与CON组相比,DM组与NTP组IENFD降低(P<0.05),JMT组IENFD与CON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DM组相比,JMT组ⅢNFD升高(P<0.05),NTP组与DM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JMT组与NTP组之间IENFD无统计学差异(P>0.05)。5.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NRG1的表达:与CON组相比,DM组、JMT组及NTP组大鼠血清NRG1浓度均降低(P<0.001);与DM组相比,JMT组大鼠血清NRG1浓度升高(P<0.01),NTP组与D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MT组与NT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基于以上实验结果可判定DPN模型成功,就此更名DM组为DPN组。相比CON组,DPN组和JMT组大鼠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指数明显降低(P<0.001),DPN组与JMT组之间的Alpha多样性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Beta多样性的 Weighted-UniFrac 与 Unweighted-UniFrac 分析结果均提示,CON、DPN、JMT 三组大鼠肠道菌群的Beta多样性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相比CON组大鼠,DPN组大鼠的肠道菌群中显着富集了以下10种差异性肠道微生物:pBacteroidetes,cBacteroidia,oBacteroidales,fPorphyromonadaceae,fPrevotellaceae,fOxalobacteraceae,gKlebsiella,gCoprococcus,gPrevotella,gOxalobacter。相比DPN组,JMT组大鼠的肠道菌群中显着富集了 17种差异性肠道微生物,且其中有 9 种与 CON 组一致:pActinobacteria,pProteobacteria,cBetaproteobacteria,cActinobacteria,cEpsilonproteobacteria,oBurkholderiales,oCampylobacterales,fHelicobacteraceae,gHelicobacter,说明筋脉通对上述9种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具有回调作用。7.差异性肠道微生物丰度与DPN观察指标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在DPN组与CON组对比时富集到的10种差异性肠道微生物中,所有肠道微生物丰度均与大鼠第12 w随机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45,P<0.05),并且与大鼠第12w体重呈负相关(|r|>0.45,P<0.05);除fPrevotellaceae与大鼠血清NRG1水平无相关性外(|r|<0.40,P>0.05),其余9种的微生物丰度还同时与大鼠血清NRG1水平呈负相关(|r|>0.45,P<0.05)。在DPN组显着富集的10种差异性肠道微生物中,fPorphyromonadaceae和gPrevotella的丰度同时与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和IENFD呈负相关(|r|>0.40,P<0.05)。筋脉通可显着回调的9种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均与大鼠血清NRG1水平呈正相关(|r|>0.40,P<0.05)。除cBetaproteobacteria和oBurkholderiales外,其余7种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均与大鼠机械痛阈值(|r|>0.5,P<0.05)和IENFD(|r|>0.45,P<0.05)呈正相关。其中,pActinobacteria,pProteobacteria 和 cActinobacteria的丰度同时与大鼠第 12 w体重呈正相关(|r|>0.5,P<0.01),与大鼠第12w随机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55,P<0.01)。[结论]1.DM大鼠12 w后出现痛觉过敏,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改变,及足底皮肤IENFD降低,表明DPN模型建立成功;DM大鼠血清NRG1分泌减少,坐骨神经Caspr表达抑制,APP表达增强,符合典型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理特征。2.筋脉通可通过升高DM大鼠血清NRG1水平,促进坐骨神经Caspr表达,抑制APP表达,增加足底皮肤IENFD,改善其痛觉过敏及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异常,发挥其髓鞘保护作用。3.筋脉通在维持坐骨神经正常结构形态与对称性的郎飞氏结结侧区数量上优于阳性对照药物NTP。4.DPN组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较CON组发生了明显变化,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与均匀性显着降低,可能通过富集fPorphyromonadaceae和gPrevotella影响DPN的各观察指标。5.筋脉通改变了 DPN大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整体组成,回调了 9种在CON组显着富集的差异性肠道微生物,并可能通过富集pActinobacteria、pProteobacteria和c Actinobacteria参与发挥髓鞘保护作用。[创新点]通过整体动物实验,从分子水平研究了中药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接触蛋白相关蛋白Caspr、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以及血清神经调节蛋白1表达的影响,并尝试从肠道菌群的角度解释中药筋脉通防治DPN与发挥髓鞘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为中药筋脉通治疗DPN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陈美佳[7](2020)在《补肾化痰法促进胞饮突发育及调控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分子改善肥胖PCOS雌性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效应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观察补肾化痰法调节胞饮突发育及调控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分子改善肥胖PCOS模型雌鼠子宫内膜容受性机制。方法:采用7~8周龄SD雌性大鼠123只,通过阴道脱落细胞涂片筛选动情周期正常的120只雌性大鼠。随机选2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的雌性大鼠,其余用来曲唑加高脂乳剂建立肥胖PCOS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平均分为补肾化痰拟方高、中、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灌服等体积相应浓度补肾化痰拟方中药,阳性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模型空白组正常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药物治疗21天后称重、取血后杀死动物取材,取卵巢、子宫内膜进行HE染色,电镜下观察胞饮突,Elisa法检测血清E2、PROG、T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R、E2R、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q PCR法检测雌鼠子宫Cyclin D1m RAN表达。SPSS25.0统计软件处理所得数据。结果:1. 补肾化痰法对肥胖型PCOS雌性大鼠动情及体质量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雌性大鼠动情周期紊乱,体质量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动情周期规律,中药中低剂量组动情周期比较规律,中药各组体质量显着下降(P<0.01)。2. 补肾化痰法对肥胖型PCOS雌性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雌性大鼠PROG、E2下降(P<0.05或P<0.01),T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PROG、E2上升(P<0.05),T下降(P<0.05),中药中低剂量组PROG、T、E2无统计学意义。3. 补肾化痰法对肥胖型PCOS雌性大鼠卵巢及卵泡发育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雌鼠卵巢中的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卵泡颗粒层变薄,卵泡膜细胞层显着增厚,闭锁卵泡数量增多,黄体数量有所减少;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肾化痰复方高剂量组雌鼠卵巢的卵泡颗粒细胞层增厚,闭锁卵泡数量减少,可见不同发育阶段的初级、次级甚至成熟卵泡,黄体有所增加。4. 补肾化痰法对肥胖型PCOS雌性大鼠子宫形态及胞饮突发育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胞饮突处于发育期,发育中的胞饮突,子宫处于发情前期大量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淋巴细胞、腺上皮细胞点状坏死、核固缩,腺体数量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胞饮突处于成熟期,其形态与空白组相似,中药中剂量组胞饮突处于发育晚期,大量发育快成熟的胞饮突,中药低剂量组胞饮突处于发育初期,数量多;阳性组处于胞饮突处于发育晚期,有少量的成熟胞饮突和大量发育中的胞饮突中药高剂量组子宫内膜处于发情期子宫内膜增生、固有层水肿,中药低中剂量处于发情前期,淋巴细胞浸润、固有层水肿;阳性组处于发情前期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中药各组腺体个数显着上升(P<0.01)。5. 补肾化痰法对肥胖型PCOS雌性大鼠子宫容受性相关分子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子宫容受性相关分子整合素αvβ3、Cyclin D1m RNA表达下降(P<0.05),PR、E2R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子宫容受性相关分子整合素αvβ3、Cyclin D1m RNA表达升高(P<0.05或P<0.01),PR、E2R表达下降(P<0.01或P<0.05),中药中低剂量组整合素αvβ3、Cyclin D1m RNA、PR、E2R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补肾化痰法能够规律肥胖PCOS模型雌性的动情周期,控制大鼠体重持续增加,从而改善PCOS雌性大鼠的肥胖状态。2.补肾化痰法能够纠正肥胖PCOS模型雌性大鼠生殖内分泌紊乱,改善高雄状态,促进卵巢的发育,通过胞饮突、E2R、PR、整合素αvβ3等建立良好的子宫内膜内环境,发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效应。3.补肾化痰法可能通过调节性激素,激活Cyclin D1相关信号通路,发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

吴希[8](2017)在《辅助降糖颗粒干预ZDF大鼠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组学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由综述、文献研究及实验研究三部分构成。综述由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动态、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组学研究进展构成。文献研究通过对5年来收录于中国三大主要中文数据库有关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文献用药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探讨核心用药、药对、基础方等用药规律,进一步归纳总结胰岛素抵抗的病因病机。实验部分由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两部分构成。[目的]探讨辅助降糖颗粒联合二甲双胍以及单独使用对ZDF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并从小分子代谢物角度探讨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及药物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及基础。[方法]8周龄雄性ZDF大鼠诱导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二甲双胍组(X)、辅助降糖颗粒组(Z)、联合组(辅助降糖颗粒+二甲双胍)(L)各12只,以及同系非糖尿病ZL组(N)大鼠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大鼠一般情况、摄食量、体质量等变化,治疗12周后进行血糖、OGTT、糖化血清蛋白、血脂四项、空腹胰岛素等指标检测。同时各组随机抽取血清样本10个,进行GC-TOFMS检测。[结果]相对于N组,M组摄食量及体质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TT空腹及各时间点血糖均升高(P<0.05);OGTT曲线下面积(AUC)升高(P<0.05);Fins升高及ISI下降(P<0.05);糖化血清蛋白(GSP)升高(P<0.05);TC、TG、HDL、LDL升高(P<0.05)。与M组相比,X、Z、L三组摄食量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M组大鼠体重逐渐增加,分别从8周、1 1周及12周开始X、Z及L组与M组差异持续有统计学意义(p<0.05);OGTT空腹时点Z组及L组血糖下降(P<0.05),30、60和120分钟时点L组血糖下降(P<0.05);AUC比较,X组及Z组具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L组下降(P<0.05);X组、Z组的F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的Fins下降(P<0.05);X组及L组ISI升高(P<0.05);X组、Z组及L组的GSP下降(P<0.05);X组、Z组及L组的TC、HDL、LDL均降低(P<0.05),三组的TG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X组,Z、L两组的摄食量及体质量组间差异均不明显;OGTT则只有L组120分钟时点血糖下降(P<0.05);X组、L组在AUC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Fins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I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组、L组的G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的TC、HDL、LDL均降低(P<0.05),TG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由5组大鼠的PCA散点图可见,M组和N组样本各自集中,分离显着。X组、Z组及L组样本各自集中,尽管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有明显分离趋势。依据代谢物与质谱检测峰的匹配度大于80%的标准,M组对N组差异代谢物显着下调的包括苏氨酸、甘氨酸、脯氨酸、棕榈油酸、棕榈酸、缬氨酸、肌醇、丙氨酸、氧代脯氨酸、氨基丙二酸、磷酸盐、花生四烯酸,显着上调的包括天冬氨酸、油酸;X组对M组差异代谢物未见显着下调,显着上调的包括甘油酸、棕榈酸、乙醇酸、2-羟基丁酸、2-羟基吡啶、磷酸盐、花生四烯酸;Z组对M组差异代谢物显着下调的包括天冬氨酸,显着上调的包括甘油酸、乙醇酸、羟胺、琥珀酸、花生四烯酸;L组对M组差异代谢物显着下调的包括天冬氨酸,显着上调的包括甘氨酸、脯氨酸、棕榈油酸、异亮氨酸、肌醇、丙氨酸、磷酸盐、亚油酸、羟胺、花生四烯酸;L组对X组差异代谢物未见显着下调,显着上调的包括羟胺和花生四烯酸;L组对Z组差异代谢物未见显着下调,显着上调的包括硬脂酸、甘氨酸、棕榈油酸、异亮氨酸、肌醇、丙氨酸、磷酸盐、油酸、花生四烯酸。[结论]辅助降糖颗粒可以降低ZDF大鼠的摄食量和体质量、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及TC、LDL。联合组可以降低摄食量和体质量、OGTT当中0’、30’、60’、120,血糖、AUC、Fins、GSP、TC、LDL,并升高ISI。联合用药相比较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更加有利于降低120’血糖、TC、LDL及改善ISI。由此得出辅助降糖颗粒可以改善T2DM大鼠摄食量、体质量及糖脂代谢,联合组除了以上作用外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相对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起到增效的作用。同时代谢组学提示辅助降糖颗粒联合二甲双胍或者单独使用的良好药效,可能是通过干预能量代谢、氧化应激、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脂代谢、嘧啶代谢以及胰岛素信号传导等途径来实现的。饱和脂肪酸可以加重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具有增加饱和脂肪酸浓度的副反应,联合用药则可以避免这一不利影响。因此辅助降糖颗粒可以起到减轻副反应的作用。

王运杰[9](2015)在《菟丝子黄酮对离体大鼠工作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认为实验目的:评价菟丝子黄酮(Cuscuta chinensis Lam.Flavonoids,CCL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对损伤后心脏收缩功能,细胞坏死,凋亡指标,抗氧化能力和能量代谢功能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可能联系。实验方法:本实验将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n=10),分别为对照组(CK)、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OD)和菟丝子黄酮药物组(CCLF)。采用离体工作心脏全心断流缺血后恢复灌流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Krebs-Henseleit缓冲液灌注心脏,压力感应探头连接Power Lab生理记录仪经主动脉瓣插入左心室记录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心脏稳定跳动20 min后继续灌流记录70 min;模型组在稳定灌流20 min后停止灌流(保温保湿),30 min后恢复灌流,持续记录40 min,药物组在断流前10 min改用含有菟丝子黄酮的灌流液(25 mg/L)灌注心脏,停止灌注30 min后恢复灌注,持续记录40 min;灌注期间接取主动脉流出液和冠状动脉流出液测量主动脉血流量和冠状动脉血流量;灌流结束前接取冠状动脉流出液测定肌酸激酶活性;灌流结束后取下心脏称重计算心肌指数;固定左心室心肌组织,采用石蜡切片方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发生情况;保存心肌组织制备组织匀浆测定细胞色素c含量、caspase-9激活水平、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ATP和糖原含量。此外,实验延伸方面使用不同模式探索大鼠心肌细胞的急性分离方法。实验结果:(1)改良后的工作心脏灌流装置可以使心脏存活时间达到90 min以上,满足本实验要求。(2)心肌指数和心肌酶:与正组相比模型组心肌指数和组织渗出肌酸激酶含量均有显着性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可使心肌指数和肌酸激酶含量下降,均达到显着性水平(p<0.05、p<0.01)。(3)左心室收缩功能:CCLF能升高由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左心室最大收缩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主动脉血流量、冠状动脉血流量、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的降低;降低损伤引起的心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左心室压力衰减的时间常数、收缩持续时间的升高,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4)抗氧化能力:模型组在灌注结束后心肌组织中MDA相比正常组增加显着,CCLF对丙二醛的增加有调低作用;模型组中T-SOD、Cu-Zn-SOD和Mn-SOD活性均显着性下降,药物组中活性有一定的恢复,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p<0.01)。(5)能量代谢:模型组和正常组相比较组织中ATPase活性、ATP含量和糖原含量水平明显下降,药物组呈回升现象,差异性显着(p<0.05,p<0.01)(6)凋亡指标:TUNEL结果显示模型组无凋亡细胞存在;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色素C释放量和caspase-9激活程度均显着性升高,药物组有下降趋势,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7)酶解法分离得到的心肌细胞可以完成高阻封接,满足膜片钳实验要求。结论: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显示菟丝子黄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组织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表现在降低心肌指数、减少心肌酶渗出量、提高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组织水平心肌纤维的完整性。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内源性抗氧化水平减少活性氧(ROS)生成量,缓解钙超载,降低caspase对细胞结构的破坏来实现。

许晓嘉[10](2014)在《南方莬丝子黄酮类化学成分及炮制前后保肝作用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中药菟丝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补肝肾,强筋骨。具有养肝明目、补肾壮阳,安胎的功效。菟丝子味甘性偏温,性平,既可补阳,又可益阴,具有温而不燥,补而不腻的特点,为保肝之良药。菟丝子的药用历史悠久,且炮制历史悠久。古代常用炮制方法为酒制法、盐制法、炒制,此外还有黄精汁制、米泔制。《中国药典》(2010版)收载菟丝子的炮制品规格为盐水炙菟丝子,地方炮制规范中还有酒炙、清炒和制饼等。清代《得配本草》总结菟丝子不同炮制品的作用为“补肾气,淡盐水拌炒;暖脾胃,黄精汁煮;暖肌肉,酒拌炒;治泄泻,酒米拌炒”,可见古人认为菟丝子酒制在于增强其升提之功,盐制在于引经、加强归肝肾经作用。现代中医理论认为,菟丝子味甘性偏温,补阳胜于补阴,生用以养肝明目力胜,多用于肝虚目暗;盐水炒后不温不寒,平补阴阳,并引药入肾,增强补肾固精安胎作用;酒炙后活血温肾壮阳作用增强,并可提高煎出效果,便于粉碎;炒菟丝子其功用与生品相似,但炒后可提高煎出效果,便于粉碎和制剂,多用于丸散。从古代的文献到现代的研究说明菟丝子不同炮制品具有不同的临床作用特点。本课题是是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南方菟丝子盐炙增强补肾固精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炮制原理研究》中延伸的一部分内容,本实验意在从物质基础变化的角度比较研究菟丝子生品及各炮制品对肝脏的保护作用。目的:南方菟丝子黄酮类化学成分为其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通过研究菟丝子黄酮类化学成分并比较其炮制前后黄酮类化学成分变化,及生品和各炮制品的醇提物对小鼠急性肝损伤和对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初步阐明菟丝子炮制前后保肝作用的不同及黄酮类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大孔树脂柱、聚酰胺柱层析等方法对南方菟丝子的95%乙醇部位进行了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谱图的解析从而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炮制了菟丝子的清炒品、酒炙品和盐炙品,运用HPLC测定了生品及各炮制品中金丝桃苷、紫云英苷、山奈酚、槲皮素和异鼠李素五种单体黄酮的含量;体外细胞实验:将菟丝子的生品及各炮制品醇提物作用于正常肝细胞(L02),观察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确定给药的合适浓度;考察了H2O2对L02细胞氧化损伤的浓度;将菟丝子的生品及各炮制品醇提物作用于L02细胞,考察其对H2O2氧化损伤L02细胞时,细胞的生长状态,同时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MDA、GSH及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含量;动物实验:采用预防性给药,菟丝子的生品及各炮制品醇提物给小鼠灌胃七天,末次给药后给予D-氨基半乳糖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模型,采血进行血清指标(AST、ALT、MDA、GSH)检测,取肝脏用于制作病理切片。结果:从南方菟丝子中分离了 7个化合物,解析并鉴定了 6个化合物,分别为金丝桃苷、紫云英苷、山奈酚、树皮素、异鼠李素、槲皮素-3-O-β-D-半乳糖(2→1)-β-D-芹糖苷;菟丝子的生品和各炮制品中金丝桃苷、紫云英苷、山奈酚和槲皮素的含量存在显着差异:生品中金丝桃苷和紫云英苷含量为较高,且二者的含量比例为1:1;炮制之后,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盐炙品中金丝桃苷含量最高,其次为清炒品,而酒炙品中其含量略有下降;槲皮素含量以酒炙品中含量最高,为生品中含量的2倍,其次为清炒品,最后为盐炙品;紫云英苷和山奈酚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酒炙品中二者含量下降最低,其次为盐炙品和清炒品。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菟丝子的生品及各炮制品对L02细胞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在25mg/L~200mg/L的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增强;菟丝子的生品和炮制品的醇提物对H202氧化损伤L02细胞的实验,细胞活率的比较,菟丝子生品和各炮制品醇提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通过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比较,模型组中氧化性物质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还原型物质谷胱甘肽的含量明显下降,清炒品100组、酒炙品100组和盐炙品100组的丙二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与模型组均有显着性差异,抗氧化能力:菟丝子酒炙品醇提物>菟丝子盐炙品醇提物>菟丝子清炒品醇提物>菟丝子生品醇提物。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和含量的比较,生品50组、生品100组和清炒品50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抗炎作用菟丝子生品醇提物>菟丝子清炒品醇提物>菟丝子酒炙品醇提物>菟丝子盐炙品醇提物。动物实验结果:通过动物实验中小鼠血清中AST、ALT、MDA、GSH含量的检测发现,菟丝子的生品组和盐炙组ALT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说明菟丝子的生品和盐炙品对D-GalN诱发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具有较好的保肝作用,其中菟丝子的生品组的保肝作用强于盐炙品组;菟丝子的生品组及各炮制品组中丙二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小鼠肝组织病理切片的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的肝细胞肿胀、胞浆内炎性细胞明显增多,门管区及血管周围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通过观察切片发现菟丝子及阳性药各治疗组小鼠肝组织病变较模型组减轻。结论:菟丝子的生品和炮制品的醇提物对L02细胞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这与中医理论中菟丝子“养肝、补肝”的作用是一致的;菟丝子的生品和各炮制品的醇提物组可降低H2O2氧化损伤程度,对H202氧化损伤L02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菟丝子酒炙品醇提物抗氧化能力最强,菟丝子生品醇提物抗炎作用最强。菟丝子的生品和盐炙品对D-GalN诱发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生品较盐炙品作用更好。结合动物、病理和细胞的实验结果综合分析发现菟丝子生品保肝作用最好,这与现代中医理论“生用养肝明目力胜”相一致。本实验以菟丝子生品及各炮制品的黄酮成分作为物质基础进行研究,进一步探究了盖丝子生品和各炮制品在保肝作用这一药效方面的特点。菟丝子生品保肝作用最好,这与生品中单体黄酮的含量和比例是密切相关的,细胞实验显示酒炙品抗氧化效果最好,这与炮制后,酒炙品中槲皮素的含量最高,是生品的2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动物实验显示给药组和模型组在抗氧化作用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组的药效与黄酮成分之间的关系还应进行谱效分析并进行验证,后续应进一步研究。

二、菟丝子对大鼠离体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菟丝子对大鼠离体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妊娠糖尿病SD大鼠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研究
    1 妊娠糖尿病的病因
        1.1 饮食结构与妊娠糖尿病
        1.2 肥胖与妊娠糖尿病
        1.3 活动与妊娠糖尿病
        1.4 压力与妊娠糖尿病
        1.5 遗传与妊娠糖尿病
    2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2.1 胰岛素抵抗与妊娠糖尿病
        2.2 炎症与妊娠糖尿病
        2.3 胎盘与妊娠糖尿病
        2.4 胰腺与妊娠糖尿病
研究目的
    1 研究总目的
        1.1 第一部分研究目的
        1.2 第二部分研究目的
        1.3 第二部分研究目的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研究:不同妊娠糖尿病大鼠建模方法
    1 妊娠糖尿病大鼠建模机制与方法
        1.1 化学药物诱导法
        1.2 饮食诱导法
        1.3 药物联合饮食法
    2 妊娠糖尿病SD大鼠模型成模标准
    3 妊娠糖尿病SD大鼠中医模型造模方法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文献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妊娠糖尿病SD大鼠成模标准的确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数据分析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3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4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FBG 结果分析
        3.2 不足之处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妊娠糖尿病SD大鼠模型的确立
    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 主要仪器
        2.2 主要试剂
    3 实验步骤与方法
        3.1 妊娠糖尿病 SD 大鼠模型的制作
        3.2 妊娠糖尿病 SD 大鼠模型的评价
    4 统计分析
    5 质量控制
    6 动物伦理
    7 技术路线图
    8 研究结果
        8.1 妊娠糖尿病SD大鼠成模率
        8.2 SD大鼠一般资料情况
        8.3 SD大鼠血液指标检测结果
        8.4 SD大鼠胰腺和胎盘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变化
        8.5 SD大鼠胎盘GLUT1和GLUT3的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8.6 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结果
    9 讨论
        9.1 构建妊娠糖尿病SD大鼠模型的关键因素
        9.2 GDM SD 大鼠成模指标
        9.3 妊娠糖尿病SD大鼠形态学结果分析
        9.4 妊娠糖尿病SD大鼠模型的胎盘蛋白结果分析
结论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妊娠糖尿病大鼠造模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丹蛭降糖胶囊干预T2DM-IR患者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及对GK大鼠Sestrin2/mTOR/S6K1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筛选与用药
        2.2 研究内容
        2.3 疗效判定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一般情况比较
        4.2 临床综合疗效评分
        4.3 血糖指标比较
        4.4 FINS、HOMA-IR指数、QUICKI指数比较
        4.5 BMI、CVAI指数比较
        4.6 血脂TG、TC、HDL-C、LDL-C比较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1 一般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模型制作及分组、给药
        2.2 实验取材
        2.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一般情况比较
        4.2 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4.3 对大鼠FBG的影响
        4.4 对大鼠FINS水平及QUICKI指数的影响
        4.5 对大鼠稳态模型HOMA-IR指数的影响
        4.6 对大鼠OGTT及 AUC的影响
        4.7 对大鼠血清TG、TC、HDL-C、LDL-C的影响
        4.8 对大鼠Sestrin2、P-mTOR/mTOR、P-S6K1/S6K1、IRS-1的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T2DM-IR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益气养阴活血法的应用
    2 现代医学对T2DM-IR的机制分析
        2.1 血脂紊乱与IR
        2.2 细胞内功能缺陷与IR
        2.3 氧化应激与IR
    3 现代医学对T2DM-IR的主要治疗方式
        3.1 运动治疗
        3.2 药物治疗
        3.3 减重代谢手术治疗
    4 临床患者选择及动物模型选择
    5 Sestrin2/m TOR/S6K1/IRS-1信号通路与调控T2DM-IR
    6 DJC的理法方药分析
    7 DJC干预T2DM-IR作用机制探讨
        7.1 对糖代谢的影响
        7.2 对脂代谢的影响
        7.3 对实验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7.4 对大鼠骨骼肌组织IRS-1和Sestrin2/mTOR/S6K1信号通路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改善T2DM-IR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附录

(3)近12年中国补肾化痰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文献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合征的认识
        1.1.1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变革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研究
        1.2.1 肾上腺萌动假说
        1.2.2 基因遗传因素
        1.2.3 神经与心理因素
        1.2.4 环境因素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研究
        1.3.1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
        1.3.2 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
        1.3.3 肾上腺分泌功能异常
        1.3.4 其他
    1.4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1.4.1 调整个人生活方式
        1.4.2 调整月经周期
        1.4.3 降低雄激素
        1.4.4 促排卵治疗
        1.4.5 改善胰岛素抵抗
        1.4.6 辅助生殖技术
        1.4.7 手术治疗
    1.5 古代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1.5.1 医家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机的认识
        1.5.2 从肝论之
        1.5.3 从脾论之
        1.5.4 从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论之
    1.6 现代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认识
        1.6.1 肾主生殖学说
        1.6.2 冲任学说
        1.6.3 天癸失序学说
        1.6.4 心—肾—子宫轴学说
        1.6.5 情志致病说
    1.7 中医治疗方法
        1.7.1 中药周期疗法
        1.7.2 专方治疗
        1.7.3 中西医结合治疗
        1.7.4 针灸治疗
第二章 补肾化痰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 Meta 分析
    2.1 研究方法
    2.2 文献检索
        2.2.1 检索范围
        2.2.2 数据来源
        2.2.3 查找文献
    2.3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2.3.1 文献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3.3 文献筛选
    2.4 文献质量评价
        2.4.1 数据提取和分析
        2.4.2 方法学评价
        2.4.3 结果的测量
        2.4.4 研究方法
        2.4.5 Meta分析的技术路线图
    2.5 评价结果
    2.6 META分析
        2.6.1 临床有效率比较
        2.6.2 多囊卵巢综合征转经率的比较
        2.6.3 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率的比较
        2.6.4 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率的比较
        2.6.5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后LH/FSH的比较
        2.6.6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后T的比较
        2.6.7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后BMI的比较
        2.6.8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前后LH下降值的比较
第三章 分析近 12 年补肾化痰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3.1 研究目的及方法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方法
    3.2 研究对象及文献来源
        3.2.1 研究对象
        3.2.2 文献的来源
        3.2.3 文献检索及查找文献
    3.3 纳入及排除标准
        3.3.1 纳入标准
        3.3.2 排除标准
    3.4 数据的规范化
    3.5 数据库的建立和分析
    3.6 研究结果
        3.6.1 中药用药频数分析
        3.6.2 各类别药物的统计分析
        3.6.3 药物的性味归经分析
        3.6.4 药物聚类分析
        3.6.5 西医频数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META分析
    4.2 补肾化痰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的干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糖尿病胰岛细胞损伤的病因病机认识
        2.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细胞损伤治疗的认识
        3. 半夏泻心汤保护糖尿病胰岛细胞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综述二 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 糖尿病的病因
        3.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4. 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的药物干预
        5. 糖尿病胰岛细胞损伤模型构建
        6. PI3K/AKT/FOXO1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的研究进展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实验二 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实验三 半夏泻心汤对MIN6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分析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实验四 半夏泻心汤对MIN6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分析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结论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5)石英毓麟汤治疗肥胖型PCOS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内分泌、SOD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一)临床分组
        (二)治疗方法
        (三)主要观察指标和测定指标
        (四)疗效判定标准
        (五)统计学处理
    三.一般资料
        (一)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二)治疗前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三)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四)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比较
        (五)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FSH、LH、E_2、T及 LH/FSH水平比较
        (六)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FINS、FBG及 HOMA-IR水平比较
        (七)治疗前两组患者BMI比较
    四.研究结果
        (一)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二)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四)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OD水平的比较
        (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SH、LH、E_2、T及 LH/FSH水平比较9
        (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NS、FBG及 HOMA-IR水平比较
        (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比较
        (八)SOD与胰岛素抵抗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九)BMI与 T、FINS、HOMA-IR的相关性分析
        (十)安全性观察
讨论
    一.中医对PCOS病因病机的探讨
        (一)PCOS的病因病机
        (二)导师对PCOS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西医对PCOS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三.SOD与 PCOS
        (一)SOD的来源及作用
        (二)SOD水平与PCOS的关系
        (三)SOD与肾虚血瘀型PCOS
    四.石英毓麟汤组方分析与现代药理研究
        (一)药物组成
        (二)方药分析
        (三)现代药理研究
    五.研究结果分析
        (一)提高临床疗效及改善症状
        (二)调节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
        (三)提高血清SOD水平
        (四)减轻患者体重,有效降低BMI
        (五)SOD 与 FINS、HOMA-IR 有相关关系
        (六)BMI 与 T、FINS、HOMA-IR 有相关关系
    六.作用机理探讨
        (一)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
        (二)提高血清SOD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三)降低BMI,改善性激素水平及代谢紊乱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6)中药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的髓鞘保护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中药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的髓鞘保护作用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中药筋脉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1 中药筋脉通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理论基础与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2 基于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糖尿病中医药干丽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7)补肾化痰法促进胞饮突发育及调控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分子改善肥胖PCOS雌性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效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引言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饲养环境
    1.3. 实验试剂及药物
    1.4. 实验的仪器、设备及软件系统
    1.5. 实验所需的耗材
    1.6. 药物制备
2.实验方法
    2.1. 研究技术路线图
    2.2. 动物造模、分组及给药方法
    2.3. 标本采集与处理方法
    2.4. 指标检测及检测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
3.实验结果
    3.1. 补肾化痰法对肥胖PCOS雌性大鼠动情周期的影响
    3.2. 补肾化痰法对肥胖PCOS雌性大鼠体质量的影响
    3.3. 补肾化痰法对肥胖PCOS雌性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3.4. 补肾化痰法对肥胖PCOS雌性大鼠卵巢的影响
    3.5. 补肾化痰法对肥胖PCOS雌性大鼠子宫内膜形态的影响
    3.6. 补肾化痰法对肥胖型PCOS雌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分子的影响
4.讨论
    4.1. 来曲唑联合高脂建立肥胖PCOS模型
    4.2. 阳性药物的选择与依据
    4.3. 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与肥胖PCOS的相关性
    4.4. 从补肾化痰调治肥胖型PCOS独具优势
    4.5. 补肾化痰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效应机制
5.结论
本课题研究的基础及课题创新点
    一、课题研究的基础
    二、课题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一、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综述 中医药治疗PCOS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致谢

(8)辅助降糖颗粒干预ZDF大鼠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组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动态
        1. 炎症与胰岛素抵抗
        2. 组织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
        3. 肥胖、脂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
        4. 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
        5. 内质网应激与胰岛素抵抗
        6.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
        7. 肠道菌群与胰岛素抵抗
        8. 微量元素缺乏与胰岛素抵抗
        9. 信号通路与胰岛素抵抗
        10. 其他
        11.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1. 古文献中对糖尿病病因病机和治疗的认识
        2.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1. 代谢组学概念及流程
        2. 代谢组学与糖尿病的研究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胰岛素抵抗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辅助降糖颗粒对ZDF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问题与不足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9)菟丝子黄酮对离体大鼠工作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缺血再灌注损伤
    2 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
        2.1 缺血时期的细胞死亡
        2.2 再灌注后的细胞死亡
    3 对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3.1 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
        3.2 保护性干预方法和药物的研究进展
    4 菟丝子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研究
        4.1 抗氧化作用
        4.2 抗凋亡作用
        4.3 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
    5 本实验工作和展望
一 菟丝子黄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主要仪器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CCLF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指数和组织渗出酶的影响
        2.2 CCLF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2.3 CCLF对血流量的影响
        2.4 CCLF 对抗氧化性的影响
        2.5 CCLF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2.6 CCLF对凋亡发生的影响
        2.7 组织病理学结果
    3 结论
    4 讨论
        4.1 大鼠离体工作心脏模型的建立
        4.2 心肌指数、组织渗出酶和病理学染色
        4.3 左心室血流动力学指标
        4.4 内源抗氧化性和能量代谢
        4.5 细胞凋亡
        4.6 总结
二 适用于膜片钳的大鼠心肌细胞急性分离方法探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心肌细胞形态学观察
        2.2 高阻封接测试,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南方莬丝子黄酮类化学成分及炮制前后保肝作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菟丝子炮制历史概述
    2 菟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2.1 黄酮类成分
        2.2 多糖和糖苷类成分
        2.3 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3 菟丝子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4 菟丝子的药理作用
        4.1 抗衰老和抗氧化
        4.2 保肝明目
        4.3 补肾壮阳和强筋骨作用
        4.4 免疫调节作用
        4.5 其他作用
        4.6 菟丝子炮制后的药理作用比较
    5 工艺研究
        5.1 化学成分工艺的研究
        5.2 炮制工艺的研究
前言
第二章 菟丝子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菟丝子生品及各炮制品中单体黄酮的含量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含量测定结果
    3 讨论
        3.1 含量测定结果的意义
        3.2 方法的选择
第四章 菟丝子生品及各炮制品对氧化损伤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细胞模型与检测指标的选择
        3.2 体外实验模型的优点
第五章 菟丝子生品和各炮制品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菟丝子生品及各炮制品对肝脏病理改变的影响
        2.2 菟丝子生品及各炮制品对小鼠血清中AST、ALT、MDA、T-GSH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选择
        3.2 检测指标的选择
第六章 总结
    1 研究创新点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四、菟丝子对大鼠离体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妊娠糖尿病SD大鼠模型的构建[D]. 江心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丹蛭降糖胶囊干预T2DM-IR患者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及对GK大鼠Sestrin2/mTOR/S6K1信号通路的影响[D]. 吴袁元.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近12年中国补肾化痰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文献的Meta分析[D]. 郑浩翔.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4]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D]. 杜立娟.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石英毓麟汤治疗肥胖型PCOS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内分泌、SOD水平的影响[D]. 段新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6]中药筋脉通对糖尿病大鼠的髓鞘保护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D]. 谢骏.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7]补肾化痰法促进胞饮突发育及调控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分子改善肥胖PCOS雌性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效应机制[D]. 陈美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辅助降糖颗粒干预ZDF大鼠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组学机制研究[D]. 吴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5)
  • [9]菟丝子黄酮对离体大鼠工作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 王运杰. 河南大学, 2015(06)
  • [10]南方莬丝子黄酮类化学成分及炮制前后保肝作用的初步研究[D]. 许晓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菟丝子对离体大鼠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