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一、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余嘉清,韩敏,朱兵,马依彤[1](2021)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心肌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机制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心肌病是一组多种复杂因素参与的心血管疾病,含有多种类型,发病机制异质性大且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有组织活检报告显示部分心肌病患者有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同时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作为一种新兴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标志物被广泛报告。本文将从MHR作为炎症和氧化应激标志物的可行性、在心肌病发生发展机制以及现有的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并进一步研究其作为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检验标志物的可行性。这将对医学界评估心肌病患者的治疗措施,降低心肌病患者的死亡率,改善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蔡东晓[2](2021)在《扩张型心肌病儿童外周血中长链非编码RNA的差异表达谱及功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心肌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伴有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DCM是进行性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在疾病的任何阶段都可发生死亡。儿童DCM的年发病率约占儿童心肌病的50%(0.57/100000),是最常见的儿童心肌病。DCM儿童死亡率高,大多数死于心力衰竭,但目前DCM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DCM患儿中有家族聚集的现象,表明遗传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近年来,研究证实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占DCM病例总数的20%~50%。目前已经发现越来越多的基因突变与DCM高度相关,但一般来说可能只占遗传原因的一小部分,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占所有基因突变的90%。先前研究支持的另一个假说表明,亚急性和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后未能消除病原体或激活针对心脏抗体的慢性自身免疫机制,可能最终促进心肌炎向DCM的转化。因此,进一步阐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对临床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RNA,位于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可以从基因组中转录,不能翻译成蛋白质,但可以通过与DNA、RNA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来履行多种分子功能,如信号传导、诱饵、引导和支架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lncRNA在心肌梗死、心肌肥厚和纤维化、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生成和血管重塑等心血管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lncRNA微阵列芯片是高通量分析lncRNA表达的有效工具,已被用于研究lncRNA在多种疾病中的表达谱。然而,lncRNA与儿童DCM的关系仍有待研究,尚未有相关的文献报道。目的通过微阵列分析研究lncRNA在DCM儿童和健康儿童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筛选DCM特异性的lncRNA,并研究其在不同左室功能的DCM儿童中是否存在表达差异,从而发现新的DCM生物标志物,同时为DCM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019年03月01日到2019年12月31日在山东省立医院儿科就诊的45例DCM患儿以及25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白细胞,在45例DCM患儿中包括25例心功能减低DCM患儿和20例心功能改善的DCM患儿。我们在DCM心功能减低组中选取了其中3例DCM组和3例健康儿童采用深圳中科普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Sino human ceRNA array V3.0芯片分析差异表达的lncRNA以及mRNA。随后对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包括GO富集分析、KEGG pathway 分析、lncRNA 的 cis/trans 靶基因预测、lncRNA-mRNA 共表达网络和lncRNA-miRNA-mRNA互相作用网络等。最后通过qRT-PCR分析验证微阵列分析的准确性。结果1.通过微阵列分析,共检测到DCM患儿和健康儿童中存在75589个lncRNA,与对照组相比,DCM患儿共检测到874个lncRNA差异表达(差异倍数≥2,p<0.05),其中369个上调,505个下调。DCM组和对照组之间有641个差异表达的mRNA,其中包括482个上调和159个下调的mRNA。2.通过GO富集分析,在lncRNA的三种不同基因功能中,我们筛选了富集因子排在前20位的GO条目,其中分子功能为生物途径居多,这些条目包括IgG结合、免疫球蛋白结合、调节β-干扰素的产生、干扰素-β生产、反转运蛋白活性、成骨细胞分化的积极调控、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调节成骨细胞分化、蛋白酶结合、干扰素γ产生的调节、调节Ⅰ型干扰素的产生、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的激活、Ⅰ型干扰素生产、干扰素γ的产生、骨矿化、质膜的外在成分、有机阴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磷酸酶结合、对生物碱的反应和酶原激活等。3.在KEGG pathway分析中,我们选择了与免疫反应相关且与DCM有关的通路,即“NF-κB信号通路”、“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凋亡”、“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随后,我们在这些通路中筛选了差异表达的基因。4.我们从顺式和反式的作用方式,进行了 lncRNA的靶基因预测。结果证明,lncRNA在“NF-κB信号通路”、“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和“凋亡”等通路中可能参与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5.我们构建了 lncRNA-mRNA共表达网络,在上述途径中鉴定了 120个lncRNA 和 22 个 mRNA(Pearson 系数>0.98)。LncRNA-mRNA 网络由 142 个网络节点和149个连接组成,每个lncRNA连接到1~3个mRNA,每个mRNA连接到1~18 个 lncRNA。其中,TLR1、TLR2、TLR3、TLR4、TLR6、IL-6、IL1R1、IL1B、IL1RAP、ACSL4、CASP1、CASP5、MAP2K6、TAB3 等 mRNA 在 DCM患儿中发挥重要作用。6.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分析软件(Cytoscape)V3.6.0预测出每个lncRNA的结合潜力最高的前5个miRNA。我们根据上述选择的通路中差异表达的mRNA的功能选择了相应差异表达的lncRNA,这些mRNA可能由可以竞争性结合相应miRNA 的 lncRNA 调控。其中预测 NONHSAT215378.1 可能与 hsa-miR-4485-3p互相作用,对mRNAFBXO32进行负向调控。并且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应用Cytoscape 构建了 ceRNA 网络。7.我们筛选出了 9个lncRNA分子,其中5个上调,4个下调。经过qRT-PCR分析发现,与正常对照组健康儿童相比,DCM患儿中NONHSAT242978.1和ENST00000637940的结果与微阵列数据显示的趋势相反。其他7个lncRNA中,3 个上调(ENST00000560465、NONHSAT252242.1、ENST00000457996)和 4个下调(NONHSAT175499.1、ENST00000596816、NONHSAT215378.1、NONHSAT137060.2)均与微阵列数据结果的趋势一致,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阵列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了验证。8.我们验证了这些lncRNA在心脏功能差的DCM患儿和心功能改善的DCM患儿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DCM心功能减低组相比,只有NONHSAT252242.1、ENST00000596816、NONHSAT215378.1、NONHSAT137060.2在DCM心功能改善组中有显着差异(p<0.05,差异倍数>2)。这一发现表明这些分子的表达不仅可能与DCM的诊断有关,还可能与DCM的严重程度相关,并且可以用作生物标志物,以测量将来DCM的恢复程度。结论1.在DCM患儿的外周血中,lncRNA和mRNA存在表达差异,可能参与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发展。2.在儿童DCM中,lncRNA可能主要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相关信号通路发挥作用。3.DCM 患儿外周血中 lncRNANONHSAT252242.1、ENST00000596816、NONHSAT215378.1、NONHSAT137060.2可能是诊断儿童DCM,初步反映病情发展的生物标志物。

王华鹏[3](2021)在《《临床实践中的心力衰竭》第2章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医学是人类共同的瑰宝,守护着人类的健康。基于当下新冠疫情的进展,了解医学知识可以引发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各国之间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医学文献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报告通过翻译医学英文书籍《临床实践中的心力衰竭》(第2章),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归纳了医学英语的翻译方法,供相关领域的译者参考,并为中国医务人员提供国外心力衰竭的治疗研究结果。此报告描述了翻译实践的整个过程,包括项目介绍、翻译过程描述、理论框架、案例分析与总结。此翻译实践为医学翻译,专业性强,在医学词汇、缩略词、名词化、被动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语篇衔接与连贯等方面均有所体现。医学翻译应遵循忠实的原则,译文的语言应尽量专业、凝练,符合医学汉语的表达。报告以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为指导,结合实例探讨适合医学英语翻译的策略及方法,如词性转换、句子切分与合并、句式重组等,使译文语义恰当,易于让译入语读者接受。此实践报告总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试图探索解决医学翻译难点的方法,加深了笔者对医学翻译的理解;并由此总结出医学英语汉译的经验,包括参考平行文本,建立医学术语及缩略词库,长难句解析等。报告旨在向其他其他从事医学翻译的译者们学习和交流,共同寻找应对医学翻译困难的方法,从而产出高质量的译文。

陈宇晴[4](2021)在《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与SDHA基因A331T突变关联性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桂西地区人群中扩张型心肌病与SDHA基因的相关性。方法:(1)本研究共纳入2组受试者,据知情原则,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87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入住的非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人群均来自中国的桂西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人群。(2)采集所有的受试者空腹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指标检验及DNA检测。收集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民族等一般资料,收集受试者的生化指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尿酸(Uric acid,UA)、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等,收集受试者的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结果资料,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Diastolic,I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eft atrium systolic,LAS)等。(3)SDHA基因A331T突变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使用SPSS 2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等对样本的临床资料及突变数据进行分析,探究SDHA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结果:(1)在87例扩张型心肌病组和100例对照组中,两组之间年龄、男性、UA、LVEDd、EF、IVS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HDL-C、LDL-C、RAS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在扩张型心肌病组中发现3名SDHA基因错义突变(A331T),即SDHA基因第991位碱基由G变为A(c.991G>A),从而导致SDHA基因第331位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苏氨酸,通过SIFT、Poly Phen2对基因进行有害性检测后发现,验证A331T突变为有害突变,且携带A331T患者病情更为严重。结论:(1)SDHA基因是桂西地区人群中扩张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2)发现SDHA基因A331T突变致扩张型心肌病为首次报道。

孙伟[5](2021)在《环状RNA在扩张型心肌病儿童外周血白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及其功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儿童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及左室收缩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病,通常可导致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后果。它是目前导致儿童、青少年死亡和心源性致残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全世界儿童进行心脏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人们认为在儿童中DCM的发生机制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损伤共同作用导致的。然而,该病的具体发生和其致病机制仍不明确。与其他成人DCM相比,儿童的DCM似乎具有更广泛的病因,包括特发性、基因突变、心肌炎、神经肌肉紊乱和先天代谢系统的障碍。最近,基因修饰和表观遗传调控已成为研究儿童DCM发病机制的重要来源。环状RNA(circle RNA,circRNAs)是一类内源性RNA,通过真核生物的前体mRNA进行逆剪接而产生。在结构上,circRNAs形成独特的共价环,没有5’帽或3’聚腺苷化尾,比普通线性RNA分子表现出更大的稳定性和序列保守性。此外,circRNAs通常具有细胞和组织特异性。circRNAs参与调控过程已得到公认,包括转录调制、剪接干扰、microRNA(miRNA)隔离和翻译。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些circRNAs可能作为一种“miRNA海绵”,自然分离并竞争性地抑制miRNA活性,这提示circRNAs极大可能在转录后的调控功能中起重要作用。也有报道称circRNAs通过与RNA结合蛋白和翻译调节因子相互作用或直接与mRNA结合来调控基因表达。此外,circRNAs在体内和体外都可以被翻译。最近关于circRNAs的研究提高了我们对它们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作用的机制的认识。然而,需要对circRNAs在DC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以开发早期诊断技术,并提出新的治疗靶点。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DCM患儿与正常儿童外周血白细胞中circRNAs的差异表达,根据circRNAs-miRNA-mRNA网络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为研究DCM的发病奠定基础。同时,验证差异表达的circRNAs,为寻找扩张型心肌病治疗的生物标志物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实验收集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6月31日期间,在山东省立医院小儿心脏科病房确诊的25例DCM患儿的外周血作为DCM组,在山东省立医院儿童保健及发育门诊查体的25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组。选择其中3例DCM组和3例对照组进行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circRNAs和mRNAs,并应用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构建的circRNA-miRNA-mRNA相互作用网络对差异表达circRNAs的生物学功能进行评估,以预测差异表达基因和DCM相关途径的潜在功能。最后,进一步通过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验证芯片数据的准确性,并在25例DCM患儿和25例健康儿童中验证差异表达的circRNAs,并通过Sanger测序验证产物。研究结果1.共有25例DCM患儿及25例健康儿童符合入组标准,两组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是基本相匹配的。将两组间超声心动图中左室舒张末期内径Z分数、左室射血分数,心肌酶中的脑钠肽前体、超敏肌钙蛋白T,C-反应蛋白,心胸比等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P值<0.001,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另外,DCM患儿中存在病毒感染的有15例(60%),存在心电图异常的有21例(84%),存在基因异常的有16例(64%),这些在对照组儿童中均没有表现。2.通过DCM患儿与健康儿童外周血白细胞芯片数据的比较,以差异倍数≥2或≤0.5以及P<0.05作为有差异表达的circRNAs的截断标准,发现共有1156个circRNAs在DCM中差异表达,其中表达下调的circRNAs(899个)明显多于表达上调的circRNAs(257个)。另外,发现了 641个差异表达的mRNAs,其中表达上调的mRNAs(482个)明显多于表达下调的mRNAs(159个)。通过对差异表达的circRNAs的初步分析,发现其主要来源于2号染色体、1号染色体和5号染色体。此外,这些circRNAs的长度通常小于2000个核苷酸,主要集中于小于500个核苷酸。3.在GO富集分析中,BP中富集最多的3个为“损伤反应”、“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分泌”;CC中排名前三的是“内膜系统”、“褶皱膜”和“核内体膜”;在MF中最丰富的是“酶结合”、“SMAD结合”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KEGG通路分析中显示了,差异表达circRNAs中相关的KEGG通路最多的前30位,其中通路主要富集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FcgR介导的吞噬作用”等,这些通路可能与DCM的生物发生机制相关。4.我们成功设计并合成出4个circRNAs的引物序列,在进行qRT-PCR时稳定扩增,并且产物通过Sanger测序证实为目标产物。5.经过qRT-PCR实验证,相比较于对照组,DCM组中hsacirc0067735下调(0.45倍,P<0.001),hsacirc0070186上调(2.82倍,P<0.001),hsacirc0069972下调(0.50倍,P<0.05),这三者表达趋势与芯片数据一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sacirc0005495下调了 0.69倍(P<0.05),该circRNAs表达趋势与芯片数据结果相反。对这些circRNAs进行的功能分析表明,它们与肥厚、重塑、纤维化和自身免疫相关。6.利用软件预测了前10个上调和下调倍数最高的差异表达circRNAs的五个miRNAs结合位点,预测其可能吸附的miRNAs。另外,还完成了 hsacirc0067735、hsacirc0069972、hsacirc0070186 三种 circRNAs 的 circRNAs-miRNA-mRNA共表达网络。研究结论1.通过基因芯片分析,DCM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中circRNAs和mRNAs的表达存在显着差异。2.通过GO和KEGG分析等方式构建的circRNA-miRNA-mRNA相互作用网络对差异表达circRNAs的生物学功能进行评估,推测差异表达的circRNAs有可能影响损伤反应以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通过ceRNA机制参与转录水平的调控,影响蛋白表达以及miRNA的吸附作用,从而参与DCM的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3.通过qRT-PCR实验验证了 4个circRNAs中有3个趋势与芯片结果相一致,证实了芯片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其中,hsacirc0067735、hsacirc0069972和hsacirc0070186的差异表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成为非侵入性诊断儿童DCM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谭雨晴[6](2021)在《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分析及miRNA调控机制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类复合性心肌病,以左室、右室或双心室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等为特征,是心肌病的常见类型,为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近年来,DCM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死亡人数持续增加。DCM属疑难病和危重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临床治疗以防止心肌损害,对症治疗,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中医古籍中并没有DCM这一病名,可将其归属于“心胀”、“心痹”、“心悸”、“喘证”、“心水”、“饮证”等范畴,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DCM确切有效,但仍存在辨证分型不规范、证治规律模糊不清、临床研究循证依据较低、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常规西药联合中药干预DC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分析DCM常见证型,总结李军教授治疗DCM的临床经验;基于差异表达miRNA谱初步探索温阳益气活血方干预阳虚血瘀型DCM的可能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及经验分析:收集广安门医院住院系统(HIS系统)在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心内科住院的所有DCM诊断资料,根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患者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常规西药联合中药干预DC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纳入研究的DCM证候特点,分析本地区住院患者证型分布情况,并总结李军教授中药治疗DCM的经验。临床机制初步探讨:招募DCM阳虚血瘀证患者,予温阳益气活血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2周,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治疗前后DCM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miRNA,通过靶基因的预测,对温阳益气活血方干预DCM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今后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并奠定一些基础。研究结果1、回顾性分析: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72例DCM患者。(1)基础资料:72例患者中,有男性49人,女性23人,年龄分布于19-84岁,平均为60.33±14.33岁,61-70岁这一年龄段最多,占35.6%,平均病程为40.33周,平均住院时间为14.54±6.4天。所有的患者均有心力衰竭的表现,有56位(77.78%)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既往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56位心律失常患者中,有6位(10.71%)接受了心脏起搏治疗。(2)临床资料:胸闷、喘憋、气短、心慌为患者入院主要症状,其中胸闷59例(81.94%),喘憋44例(61.11%)居于前2位,20位(27.78%)患者表示感冒是导致其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此外,正虚不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失宜都可致病。(3)疗效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有效调节患者心率和血压(P<0.05),提升患者心功能(P<0.05),改善 LAD、LVEDd、LVEF、FS、RVD 值(P<0.05),调节HDL-C、LDL-C、CRP、BNP、cTnI、CK-MB 的水平(P<0.05),减轻患者症状,同时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4)证候分析:DCM临证分型主要可以分为阳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阳虚水泛证四个证型,尤以气阴两虚证和阳虚血瘀证居多。(5)用药分析:临证用药灵活配伍,不拘泥于一方一药,疗效显着。成药运用广泛,心脑血管类药中成药多达20种,口服中成药主要以益气温阳、养阴通络、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针剂主要以活血化瘀、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为主。西药常规运用的有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及正性肌力药等,具有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力衰竭、调节心率、改善症状等作用。2、经验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气血、阴虚、阳虚多见,标实以血瘀、痰湿、寒凝、热毒等居多。心系疾病病位主在心,但与其他四脏相互生克制化,休戚相关,五脏之病均能相互影响而发病,调其他四脏以调心。阳虚血瘀证属于DCM常见证型,运用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3、临床机制初步探讨温阳益气活血方可以有效改善患者LVEDd、提高LVEF及FS,改善患者心功能,缩小LVEDd。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DCM阳虚血瘀证患者用药前后血样进行分析,发现差异表达miRNA有19个,其中9个miRNA显着上调,10个miRNA显着下调。可预测到靶基因的miRNA有7个,分别为:novel718mature、hsa-miR-1249-5p、hsa-miR-3620-5p、novel372mature、novel995mature、hsa-miR-323a-5p、novel412mature。GO功能结果提示,生物学过程中转录,DNA模板、转录调控,DNA模板、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调控等可能与DCM关系密切;细胞组分主要涉及细胞核、细胞质、质膜、细胞外泌体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ATP结合、RNA结合、DNA结合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可知,相关miRNA调控通路主要包括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肥厚型心肌病(HCM)、扩张型心肌病(DCM)、NF-κB信号通路等。研究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CM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症状。阳虚血瘀证是DCM临证常见证型,温阳益气活血法是治疗的主要治法。温阳益气活血方可明显改善DCM患者心功能,干预前后差异表达的miRNA共有19个,初步提示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DC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扩张型心肌病(DCM)、NF-κB信号通路等相关,可为今后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并奠定一些基础。

熊红丽[7](2021)在《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联合Genecards数据库数据挖掘扩张型心肌病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世界范围内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其导致的心源性猝死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DCM的患病率高达1:250,确诊后5年的平均生存率一般为50%,10年内平均生存率约为25%。虽然,DCM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心力衰竭或严重的心律紊乱,但有部分患者的首发症状即为死亡,需法医尸体解剖证实其系DCM导致的心源性猝死。由于猝死者往往缺乏主要的临床症状,主要根据Hudson对其进行诊断。因此,如何准确客观的诊断DCM是当前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对于临床前的动物模型研究和人体样本的临床研究尤为重要,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阐明发病机制,早期明确DCM诊断、延缓病情进展、降低死亡率、预防猝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本课题通过建立SD大鼠扩张型心肌病(DCM)模型,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然后筛选出作为候选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并探讨其在DCM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此外,为了更深入得了解DCM相关的信号通路,将iTRAQ获得的差异表达蛋白与Genecards数据库中的数据集进行相关性分析,为DCM发病机制的探讨、早期诊断、治疗靶点的确定、治疗监测、预后评估、猝死预防和司法鉴定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SD大鼠DCM模型(DCM组20只,空白对照组15只),运用超声心动图、NT-pro BNP等确定建模成功后,利用iTRAQ技术检测DCM后心肌组织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筛选出差异蛋白质作为候选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并经PRM、透射电镜等验证。此外,我们将iTRAQ获得的差异表达蛋白与Genecards数据库中的数据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筛选并鉴定出与DCM相关的信号通路。结果1 DCM模型的建立与正常对照组比,DCM组大鼠心腔明显增大,LVEF明显下降,NT-Pro BNP显着升高;组织病理学发现心脏明显增大,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间质疏松水肿,见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明显增生,心肌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说明多次反复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成功建立了DCM模型。2 DCM蛋白质组学差异蛋白分析本研究共鉴定出783个DEPs,其中上调有354个,下调有429个。然后筛选5个差异表达蛋白进行PRM验证,硫氧还蛋白结构域5(Txndc5)、整合素α5(Itga5)、柠檬酸合酶(Cs)、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5A(Cox5a)、心肌肌钙蛋白T(Tnn T2)蛋白表达量的PRM结果与iTRAQ一致。GO富集分析发现DEPs主要是线粒体蛋白,KEGG分析发现DEPs主要参与氧化磷酸化、柠檬酸循环(TCA循环)、心肌收缩、代谢途径等信号通路。3 DCM疾病靶点基因与iTRAQ蛋白质组学关联分析DCM疾病靶点基因与iTRAQ蛋白质组学关联分析发现有215个co-DEPs。GO富集分析发现co-DEPs主要是线粒体蛋白,KEGG分析发现co-DEPs主要参与代谢途径、氧化磷酸化、柠檬酸循环(TCA循环)、心肌收缩等信号通路。其中主要有NADH脱氢酶类、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X5A)、细胞色素C(CYC1)、SDHA、SDHB、无机焦磷酸酶(PPA2)参与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柠檬酸合酶(CS)、琥珀酸-辅酶a连接酶(SUCLA2)、丙酮酸脱氢酶E1(PDHA1)、琥珀酸脱氢酶(SDH)、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DLAT)、二氢硫辛酸脱氢酶(DLD)、异柠檬酸脱氢酶亚基(IDH3A)参与TCA循环信号通路,ryanodine受体(RYR2)、原肌球蛋白α3链(TPM3)、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类(COX)、心肌肌钙蛋白C(TNNC1)、原肌球蛋白α链(TPM1)、肌钙蛋白T(TNNT2)、肌球蛋白调节轻链2(MYL2)、肌钙蛋白Ⅰ(TNNI3)、细胞色素C(CYC1)、肌球蛋白(MYH7)参与肌肉收缩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SD大鼠DCM模型,该模型的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分布在线粒体,且主要在心肌的代谢、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和心脏肌肉收缩等通路的蛋白水平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导致DCM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把DCM疾病靶点基因和DEPs关联分析发现心肌的代谢、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和心脏肌肉收缩不仅发生在在获得性DCM中,在家族性DCM中同样发生了显着的变化。

蒙超[8](2021)在《云南地区汉族人群CEACAM1基因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中国云南地区汉族人群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1(CEACAM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555643516、rs927180583、rs971040608)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相关性。[方 法]筛选入组病例为2018年至2020年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内科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9例为实验组及健康体检人群14例为对照组,记录入组受试者一般病史、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血压、美国纽约心血管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心功能分级等一般临床基本信息,并根据身高体重计算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抽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于我院检验科检测患者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凝血功能,并于我科完善心肺五项(项目包括肌钙蛋白Ⅰ(aTNI)、肌红蛋白(MYO)、CK-MB、BNP、D-二聚体),且于我院心脏彩超室完善心脏彩超,记录受试者室间隔厚度(Inter ventricular septum diameter,I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舒张期左心室后壁直径(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PWD)、右心室直径(Right ventricular diameter,RVD)、左心房直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等心脏彩超参数;采集患者静脉血提取患者DNA,对患者CEACAM1基因以Illumina法行二代测序分析,分析患者CEACAM1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采用SPSS26.0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CEACAM1(rs555643516、rs927180583、rs971040608)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使用二元logistic分析受试者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等临床资料差异。[结 果]1、DCM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平均年龄、BMI、吸烟史、CK-MB、aTNI、BNP、D二聚体、肺动脉压、IVSd、LVPSD、LVEWD、LA、LVEF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对比,血压、饮酒史、空腹血糖、心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DCM 组与健康对照组 CEACAM1(rs555643516、rs927180583、rs971040608)基因不同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检验(p>0.05),表明本实验所选取样本群体代表性较强。3、DCM 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EACAM1(rs555643516、rs927180583、rs971040608)不同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s555643516两组基因型比较χ2值 6.095,p 值 0.047;rs927180583 两组基因型比较χ2 值 6.635,p 值 0.036;rs971040608两组基因型比较χ2值6.715,p值0.035,CEACAM1不同基因型(rs555643516、rs927180583、rs971040608)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CEACAM1(rs555643516、rs927180583、rs971040608)基因多态性与患者BNP、NYHA心功能分级、LVEF及心脏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扩张型心肌病患者rs927180583基因正常组(GG)与突变组(GA+AA)对比,肺动脉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本实验中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性别、BMI、吸烟史、饮酒史等不是DCM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可能是DCM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与 DCM 发病呈正相关(p=0.008,OR 值 1.311,95%CL 1.073-1.602)。[结 论]1.CEACAM1(rs555643516、rs927180583、rs971040608)基因多态性可能与DCM有关。2.扩张型心肌病患者rs927180583基因突变可能与扩张型心肌病肺动脉压升高有关。

刘含[9](2021)在《云南地区汉族人群PYC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 PYCR1(pyrroline-5-carboxylate reductase 1,PYC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易感性的相关性;2.探讨PYCR1基因SNPs与DCM患者BNP、NYHA分级和心脏彩超参数的相关性。[方法]1.本次研究选取云南地区汉族人群,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内科住院的DCM患者59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性39例(66.1%)、女性例20例(33.9%)。另选取同期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对照者1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5例(35.7%)、女性9例(64.3%)。所有参与者均为相互间无血缘关系的独立个体。将PYCR1基因NG023032.1全长序列作为参考序列,从59例DCM患者及14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引物后采用PCR扩增DCM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目的序列,运用二代测序的方法对两组扩增产物的碱基序列进行测定,并将所测得的碱基序列与PYCR1基因参考碱基序列进行比对,筛选出与DCM易感性相关的SNP位点,再统计出SNP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采用卡方检验对比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SNP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2.统计每一位参与者的以下信息: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合并高血压、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肌红蛋白、肌钙蛋白、B型脑钠肽(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纽约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等,探讨PYCR1基因多态位点与DCM患者BNP、NYHA分级和心脏彩超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在云南地区汉族人群中发现了 PYCR1基因2个SNP位点与DCM易感性相关,这两个位点分别是rs906195321(5695C/A)和rs1257773716(5761C/A),两个位点均为点突变,位于PYCR1基因内含子区域;2.PYCR1 基因 rs906195321(5695C/A)3种多态基因型(CC/CA/AA)及等位基因(C/A)在DCM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该位点病例组CC/C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7.1%、18.6%、54.2%,C/A等位基因频率为36.4%,63.6%,DCM组CA和AA基因型频率以及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该位点AA基因型可能是DCM的危险因素,OR值为11.87(95%CIAA=1.17-121.00,PAA=0.037),即携带 AA基因型的个体患DCM的风险是携带CC基因型个体的11.87倍。3.PYCR1 基因 rsl257773716(5761C/A)3 种多态基因型(CC/CA/AA)及等位基因(C/A)在DCM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该位点病例组CC/C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7.1%、8.5%、64.4%,C/A等位基因频率为31.4%,68.6%,DCM组AA基因型频率以及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该位点AA基因型可能是DCM的危险因素,OR 值为 14.81(95%CIAA=1.42-154.8,PAA=0.024),即携带 AA 基因型的个体患DCM的风险是携带CC基因型个体的14.81倍。4.发现 DCM 患者中 PYCR1 基因 rs906195321(5695C/A)位点 CA、AA基因型组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水平相比CC基因型组明显升高,三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NYHA分级及其余心脏彩超参数水平在CC基因型组有升高趋势,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发现DCM患者中PYCR1基因rs1257773716(5761C/A)位点 CA、AA基因型组左房内径(Leftatrial diameter,LAD)相比CC基因型组明显升高,三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NYHA分级及其余心脏彩超参数水平在CC基因型组有升高趋势,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位于PYCR1基因内含子上的rs906195321位点和rs125777371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云南地区汉族人群DCM易感性相关,携带该位点AA基因型可能使得DCM的发病风险增高,可能是DCM发生的遗传易感性因素。

杨葛巍[10](2021)在《基于肠道菌群探讨参芪养心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DCM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和正常大鼠是否存在差异性;探讨参芪养心汤能否通过改变扩张型心肌病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结构分布,进而影响DCM模型大鼠心肌组织中TLR-4/NF-κB mRNA的表达,达到改善DCM模型大鼠心功能、心肌损伤的治疗目标,为DCM的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和研究方向。方法:45只雄性大鼠进行腹腔注射阿霉素构建DCM模型,8周后,评估模型是否成功,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托洛尔组、参养心汤组、培哚普利组,另设正常组,治疗组每组每天分别根据体重给予相应药物,美托洛尔片50mg/kg(一天二次)、参芪养心汤1.87g/kg·d、培哚普利片3mg/kg·d,持续8周,干预期间,模型组和正常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结束后,各组大鼠麻醉后进行心脏彩超数据采集,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内径(LVESD)、短轴收缩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禁食24小时后,麻醉、采血处死,ELISA测定血清脑钠尿肽(BNP)、肌钙蛋白I(cTnI);留取心脏组织,冷冻保存,采用RT-PCR法测定心肌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mRNA表达水平;留取扩张型心肌病模型组、参芪养心汤干预组及正常组的结肠粪便,进行16S扩增测序,观察三组间肠道菌群的差异性。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脏彩超LVEDD、LVESD数值变大,LVEF、FS下降(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美托洛尔组、参芪养心汤组心脏彩超LVEDD、LVESD数值变小,LVEF、FS上升(各药物干预组数据与模型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脏彩超血清BNP、cTnI水平上升(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美托洛尔组、参芪养心汤组血清BNP、cTnI水平下降(各药物干预组数据与模型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TLR-4、NF-κB mRNA表达水平升高(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培哚普利组、美托洛尔组、参芪养心汤组心肌组织TLR-4、NF-κB mRNA表达水平下降(各药物干预组数据与模型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肠道菌群多样性上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菌群均匀度上升,但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肠道菌群,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莫拉菌门(Moraxellaceae)显着下降,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显着富集;属水平上,模型组肠道菌群 Lactobacillus、Ruminiclostridium6、Anaerofilum、Roseburia、Psychrobacter、Odribacter、Eubacteriumxylanophilumgroup显着下降,而模型组在 Romboustia、Eubacteriumcoprostanoligenes、Clostridiumsensustricto1、Pasteurella、Bifidobacterium、Dorea、Adlercreutzia、Faecalibaculum 等属的富集。5.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养心汤组,菌群多样性和均匀度均上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门水平上,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显着下降,而拟杆菌门(Bacteroidates)表现为富集;属水平上,参芪养心汤组在Romboustia、Eubacteriumcoprostanoligenes、Clostridiumsensustricto1、Pasteurella、Bifidobacterium、Dorea、Adlercreutzia、Faecalibaculum 等属显着下降,在Oscillibacter、Ruminiclostridium9、Oscillibacter、Ruminiclostridium、Anaerovorax、Tyzzerella、Ruminclostridium、Intestinimonas 等属有显着富集。6.在属水平与TLR-4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的有Blautia、Lactococcus、Romboutsia、Ruminococcaceae UCG-013、[Eubacterium]Coprostanoligenesgroup、LachnospiraceaeUCG-006、Pasteurellla;与 NF-κB mRNA 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的有Akkermansia、LachnospiraceaeUCG-006、Pasteurella、Turicibacter、[Eubacterium]Coprostanoligenesgroup、Romboutsia、RuminococcaceaeUCG-013、Clostridiumsensustricto1;另外 Ruminiclostrrdium6 与 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1.参芪养心汤能缩小DCM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内径,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降低血清脑钠尿肽、肌钙蛋白I水平,改善心肌活性,能有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2.参芪养心汤能下调心肌中TLR-4,NF-κB mRNA水平,减轻心肌炎症反应。3.DCM模型组大鼠和正常组大鼠肠道菌群丰度及分布结构存在差异性。4.参芪养心汤可以改变DCM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结构分布,而这些改变可能直接或间接通过下调TLR-4、NF-κB mRNA在心肌中的表达,从而改善心肌炎症反应、心肌重构,提高心脏收缩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二、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心肌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机制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MHR与心肌病相关机制
    1.1 单核细胞与心肌病
    1.2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心肌病
    1.3 MHR与心肌病
2 MHR对心肌病的影响
    2.1 MHR的优势与不足
    2.2 MHR与HCM
    2.3 MHR与围生期心肌病(PPCM)
    2.4 MHR与扩张型心肌病(DCM)
3 小结与展望

(2)扩张型心肌病儿童外周血中长链非编码RNA的差异表达谱及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IN ENGLISH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芯片实验选取
    2.3 研究方法
        2.3.1 DCM儿童和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白细胞提取
        2.3.2 芯片分析DCM儿童中lncRNA的表达谱
        2.3.3 使用实时定量PCR验证目标分子在DCM儿童外周血白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2.4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DCM儿童与正常对照组儿童的基线特征比较
    3.2 基因芯片筛选结果
    3.3 lncRNA生物信息学分析
        3.3.1 GO富集分析的结果
        3.3.2 KEGG Pathway分析的结果
    3.4 构建lncRNA与mRNA之间的互相作用网络
        3.4.1 lncRNA顺式及反式作用靶基因的预测
        3.4.2 lncRNA与mRNA共表达网络的构建
        3.4.3 lncRNA吸附microRNA预测及ceRNA网络构建
    3.5 验证lncRNA的表达水平
    3.6 lncRNA在DCM心功能减低组和DCM心功能改善组中的差异表达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临床实践中的心力衰竭》第2章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Project Introduction
    1.1 Origin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2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1.3 Layout of the Report
Chapter 2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2.1.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1.2 Parallel Texts and Other Relevant Texts
        2.1.3 Building Terminology Glossary
        2.1.4 Teamwork
    2.2 While-Translation Work
        2.2.1 The Aid of Auxiliary Means
        2.2.2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2.3 Post-Translation Quality Control
        2.3.1 Proofreading by the Translator
        2.3.2 Proofreading by Others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An Overview of Translation Theories of Peter Newmark
        3.1.1 Semantic Translation Theory
        3.1.2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3.1.3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Theories
    3.2 Application of Peter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y to the Translation
Chapter 4 Case Analysis
    4.1 Translation at the Lexical Level
        4.1.1 Translation of Nouns
        4.1.2 Translation of Adjectives
        4.1.3 Translation of Adverbs
    4.2 Translation at the Syntactic Level
        4.2.1 Transla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4.2.2 Translation of Relative Clauses
        4.2.3 Translation of Adverbial Clauses
        4.2.4 Translation of Long and Complicated Sentences
    4.3 Translation at the Textual Level
        4.3.1 Cohesion
        4.3.2 Coherence
    4.4 Translation at the Stylistic Level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in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and Prospects on Translation
References
Appendix1 Source Text& Target Text
Appendix2 Glossary of Medical Terminology
Appendix3 Glossary of Medical Initialisms
Acknowledgements

(4)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与SDHA基因A331T突变关联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 实验方法
    2.1 血清学检查及临床资料收集
        2.1.1 血清学检查
        2.1.2 临床资料收集
    2.2 外周血DNA提取、浓度测定
        2.2.1 DNA提取
        2.2.2 DNA浓度测定
    2.3 PCR扩增及产物测序
    2.4 SDHA 基因分型
        2.4.1 SNP位点引物设计
        2.4.2 PCR扩增反应条件
        2.4.3 质量控制
3 统计方法
4 技术路线图
5 结果
6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SDHA基因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5)环状RNA在扩张型心肌病儿童外周血白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及其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及实验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分析及相关数据库
结果
    1. DCM患儿与对照组儿童的临床特点
    2. DCM患儿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s与mRNAs
    3. 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4. circRNAs吸附miRNAs的预测
    5. 应用qRT-PCR验证circRNAs的表达
    6. 应用Sanger测序验证qRT-PCR的产物
    7. 构建功能性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大会交流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分析及miRNA调控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扩张型心肌病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研究
    第一节 研究内容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案
        6 统计及分析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1 基本资料分析
        2 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3 患者证候分析
        4 用药情况分析
    第三节 讨论
第二部分 李军教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用药经验
    第一节 病因病机
    第二节 辨证分型
    第三节 验案举隅
第三部分 基于高通量测序初步探索温阳益气活血方干预DCM的miRNA表达差异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试剂与仪器
        3 血样采集
        4 外周血总RNA的提取
        5 总RNA质量检测
        6 miRNA高通量测序数据预处理
        7 新miRNA预测
        8 miRNA差异分析、靶基因预测及靶基因功能分析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1 临床结果分析
        2 RNA质量评估分析
        3 测序数据预处理
        4 新miRNA的预测
        5 miRNA差异分析
        6 差异miRNA靶基因预测及靶基因功能分析
    第三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联合Genecards数据库数据挖掘扩张型心肌病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SD 大鼠扩张型心肌病的模型建立及验证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大鼠建模过程中的一般情况与生存率
        2.2 超声心动图结果
        2.3 两组大鼠肺指数与心脏体重比的变化
        2.4 NT-proBNP
        2.5 病理学改变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iTRAQ技术研究SD大鼠扩张型心肌病差异蛋白质的表达
    材料和方法
    实验流程
    第一节 蛋白的提取及定量结果评估
        1 实验方法
        2 蛋白定量结果评估
    第二节 基于iTRAQ技术检测SD大鼠DCM差异表达蛋白
        1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蛋白定量质控
        2.2 总蛋白功能注释
        2.3 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
        2.4 差异表达蛋白亚细胞结构定位
        2.5 差异表达蛋白GO富集分析
        2.6 差异表达蛋白KOG注释
        2.7 差异表达蛋白KEGG信号通路分析
        2.8 PPI网络互作分析
        2.9 差异表达蛋白PRM验证
        2.10 心肌超微结构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Genecards数据库DCM靶点的数据挖掘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及猝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云南地区汉族人群CEACAM1基因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EACAM1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云南地区汉族人群PYC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临床资料收集
    2.3 实验材料
    2.4 实验方法
    2.5 统计学分析
三、实验结果
讨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扩张型心肌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肠道菌群探讨参芪养心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扩张型心肌病的概述
        一、基因遗传与突变
        二、病毒感染
        三、异常免疫
        四、炎症反应是DCM发病的重要环节
        五、治疗
    第二节 扩张型心肌病与肠道菌群
    第三节 TLR-4/NF-κB与肠道菌群
    第四节 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药研究进展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论治
        三、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
    第五节 中医对肠道菌群的认知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动物
        (二) 实验药物
        (三) 实验试剂
        (四) 实验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一) 腹腔注射阿霉素制造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
        (二) 实验分组与给药方式
        (三) 心脏彩超测定心脏大小及心功能
        (四) 标本材料获取
        (五) 检测指标及其具体方法
    三、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一、造模评价
    二、DCM模型大鼠心肌组织TLR-4、NF-κBmRNA表达比较
    三、DCM大鼠肠道菌群结果展示
    四、参芪养心汤对DCM的治疗效果
        1. 干预后一般情况观察对比
        2. 干预后各组大鼠超声心动图相关数值数值比较(表4)
        3. 干预后各组大鼠血清BNP、cTnI数值比较(表5)
        4. 干预后各组大鼠TLR-4、NF-κBmRNA表达比较(表6)
    五、病理HE染色
    六、参芪养心汤干预后DCM大鼠肠道菌群结果展示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一、立题依据
    二、参芪养心汤组方分析
    三、参芪养心汤对DCM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四、参芪养心汤对DCM模型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五、参芪养心汤对DCM模型大鼠心肌炎症水平的影响
    六、参芪养心汤对DCM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6.1 simpsoneven指数、shannon指数
        6.2 DCM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分析
        6.3 参芪养心汤对DCM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6.4 正常组、模型组、参芪养心汤组肠道菌群富集重合分析
        6.5 肠道菌群与TLR-4、NF-κ B mRNA表达水平相关性分析
        6.6 DCM肠道菌群小结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心肌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机制及研究进展[J]. 余嘉清,韩敏,朱兵,马依彤.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1(05)
  • [2]扩张型心肌病儿童外周血中长链非编码RNA的差异表达谱及功能分析[D]. 蔡东晓. 山东大学, 2021(12)
  • [3]《临床实践中的心力衰竭》第2章汉译实践报告[D]. 王华鹏.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与SDHA基因A331T突变关联性的研究[D]. 陈宇晴.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2)
  • [5]环状RNA在扩张型心肌病儿童外周血白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及其功能分析[D]. 孙伟. 山东大学, 2021(12)
  • [6]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分析及miRNA调控机制初探[D]. 谭雨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联合Genecards数据库数据挖掘扩张型心肌病的机制研究[D]. 熊红丽.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8]云南地区汉族人群CEACAM1基因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相关性研究[D]. 蒙超.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9]云南地区汉族人群PYC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D]. 刘含.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10]基于肠道菌群探讨参芪养心汤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机制研究[D]. 杨葛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