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中药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所含甾体皂苷与三萜皂苷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佩[1](2021)在《基于多组学技术的药用植物亲缘学探索研究 ——以人字果属和芍药属为例》文中指出药用植物是我国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对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挖掘与利用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用植物亲缘学是研究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功效活性之间相关性的理论,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新药源的发现提供了具有我国原创的科学研究创新模式。近年来,系统生物学,特别是各种组学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兴起为药用植物亲缘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其中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在对植物亲缘关系和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选择了两种药用植物类群(人字果属和芍药属),采用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等技术对其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活性)开展探索研究,以促进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学科创新,助力中药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一部分:中国人字果属植物药用亲缘学初探毛茛科人字果属(Dichocarpum)为东亚特有,约有19个种,我国约有11种,其中7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益智补神、治疗癫痫和明目等功效的传统药用记载,显示了其重要的药用潜力。然而该属化学成分和现代药理活性研究极为缺乏。为了对深入挖掘人字果属植物的药用价值,本研究采用多组学等方法技术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传统药用记载可为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提供重要线索。本研究首先基于耳状人字果和三小叶人字果具有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的传统功效,采用体外活性筛选发现8种人字果属植物提取物对AchE(乙酰胆碱酯酶)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耳状人字果提取物活性最好,同时研究发现10种人字果属植物提取物对大麻素受体CB1和CB2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激动作用,对CB2受体的激动活性显着高于CB1受体,其中三小叶人字果提取物对CB2受体激动作用相对较强;采用多种色谱和波谱技术从耳状人字果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 1 1个化学成分,7个化合物对AchE抑制活性显着,非洲防己碱(IC50=0.24 μM)和巴马汀(IC50=0.34 μM)的活性与阳性药他克林(Tacrine,IC50=0.45 μM)相当,而紫堇碱、非洲防己碱和巴马汀对CB2受体具有一定强度的激动作用;进一步采用UPLC-MS技术的含量测定研究显示,上述活性化合物广泛分布在中国人字果属植物中,耳状人字果的根部(药用部位)含量相对较高。本研究结果不仅为人字果属植物(尤其是耳状人字果)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传统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提示人字果属植物含有丰富的潜在活性成分。天然产物是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物质基础。为了进一步深入揭示人字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本文采用液质联用的植物代谢组学技术首次对该属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人字果属植物中鉴定出128个代谢产物,包括生物碱、黄酮类、三萜皂苷、甾体、酚酸和内酯等类型化合物,其中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广泛存在于该属植物中,木兰花碱可作为其特征性成分;同时通过构建代谢产物分子网络,发现人字果属中主要存在三个化学家族(苄基异喹啉生物碱、黄酮醇(苷)和三萜皂苷),其中三萜皂苷家簇主要分布在纵肋人字果中;进一步比较转录组分析显示,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是纵肋人字果与人字果属植物其他种相区别的主要差异基因。本研究结果阐明了中国人字果属植物的化学特征,同时发现纵肋人字果独特的遗传背景和代谢表型,可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如靶向分离其所含的三萜皂苷类成分。基于已有文献报道和ITS序列及转录组测序分析,对中国人字果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基于代谢组学的化学成分聚类分析和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基本一致,均将10种中国人字果属植物分为三个组,与现有的基于形态学的分类系统不同,提示人字果属的属下分类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药用亲缘关系分析表明来自人字果组的6个种聚为一组,多具有清热解毒和消肿功效,主要含有原小檗碱、阿朴菲碱和黄酮,来自不同产地的纵肋人字果聚为一组,形态上具有特化的种子,具有健脾益胃功效,富含三萜皂苷,其余3个种聚为一组,主要含有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和三萜皂苷。上述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中国人字果属的药用亲缘关系,并为该属分类系统完善和药用资源利用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第二部分:芍药属植物药用亲缘学研究芍药科(Paeoniaceae)系单科单属,全球约有33个种和26个亚种,大部分作药用,部分可作食用,其中牡丹皮、白芍和赤芍是常用中药材。目前已从芍药属中报道了 400多个化合物,研究表明芍药属植物提取物及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心血管保护和神经系统保护等多种活性。芍药属植物为资源丰富的重要药用植物类群,为了进一步挖掘其药用潜力和综合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本研究采用多组学等方法技术对芍药属的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芍药属植物许多野生种曾在我国部分地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基原物种的替代品,显示了重要的药用价值,但它们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为了为药典收载物种正本清源提供证据,同时挖掘该属资源的潜在药用价值,本文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对中国产芍药属植物15个种药用部位的代谢产物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药典规定的种(芍药和川赤芍)与芍药组其他野生种有明显区别,两种油用牡丹(凤丹和紫斑牡丹)化学轮廓相似。进一步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芍药苷类化合物在大部分种的根部含量较高,除狭叶牡丹和美丽芍药外,其他种根部的芍药苷含量都符合药典要求,牡丹组植物根部是丹皮酚的显着富集部位。研究结果表明仅以丹皮酚和芍药苷的含量作为中药材牡丹皮、白芍和赤芍的质量评价指标的不足,同时提示芍药属植物多数野生种是潜在的药用资源,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芍药属是一个孤立类群,其系统位置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有效确定。本研究首次从其所含独特的化学成分—芍药苷的合成调控途径角度,探索其系统位置和属下关系。对15种芍药属植物根部转录组进行了测定,共获得34738-59114个unigene,58.65%得到了注释。大部分萜类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基因在美丽芍药根部高表达,53个基因与芍药苷类化合物含量强相关。首次通过蒎烯合酶全长序列构建了 15种芍药属植物系统发育树,结果与现有系统分类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芍药属内系统发育关系与芍药苷类化学成分合成途径关键酶密切相关,为进一步从关键酶和基因演化的角度揭示芍药属植物系统位置提供新视角,同时为芍药苷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解析提供了研究基础。油用牡丹目前在我国被大面积栽培,但除了种仁和根皮外,其他植物部位通常在生产中被丢弃,造成了巨大资源浪费。本文基于代谢组学技术,首次分析和比较了油用牡丹10个植物部位(根皮、木心、枝条、叶片、花瓣、花蕊、子房、种皮、种仁、和果荚)的化学成分,并鉴定出55个差异代谢物。同时活性测定表明十个植物部位都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没食子酸、PGG、白藜芦醇、山柰酚和芦丁是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此外,首次发现牡丹籽油生产的主要副产物——牡丹籽饼对大麻素受体的激动活性。本研究结果对牡丹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油用牡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综上所述,本论文采用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等技术对两个药用植物类群(中国人字果属植物和芍药属)进行了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与传统植物化学研究相比,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技术能更加快速和全面地获得植物中的代谢物信息,分子网络在化学成分研究背景较为空白的植物中更具优势,转录组学将代谢物生物合成与植物系统发育相互关联,有助于药用植物亲缘学规律的发现。科学研究的创新来源于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在未来,将系统生物学理论和多组学技术与药用植物亲缘学理论结合,将有力指导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促进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学科创新。

吴康靖[2](2021)在《四年生黄精主要化学成分研究化HMGS基因的克隆》文中研究指明黄精(Polygonati Rhizoma)为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 Mill.)的干燥根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黄酮、总酚和皂苷,具有抗肿瘤、降血糖、调节免疫力等功能。黄精的保健功能符合现代人的养生要求,因此市场需求逐年上升,使得野生资源的过度采挖使其资源匮乏,人工种植黄精逐渐兴起。然而黄精主要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受到生长年限、生态环境、种质以及栽培方式的影响,因此明确黄精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对黄精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陕西略阳四年生黄精(大田套种玉米和林下仿野生种植)为研究对象,探讨四年生黄精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以及种植模式对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的影响;优化黄精总皂苷的提取工艺;通过黄精转录组数据分析,研究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的相关酶,解析皂苷合成途径。为四年生黄精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皂苷生物合成代谢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研究两种栽培模式下四年生黄精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发现黄精生长发育期内,根茎中多糖和黄酮含量变化规律相似,均于8月达到最大含量;大田套种玉米的黄精根茎多糖和黄酮含量高于林下仿野生抚育黄精,而叶中黄酮含量低于林下仿野生抚育黄精。两种模式下,总酚含量均为叶中最高,呈“V”型变化趋势,根茎中含量最低;根茎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均呈“M”型变化趋势,7月时含量最高。6月到8月林下仿野生抚育的黄精根茎中薯蓣皂苷含量显着高于大田套种玉米的黄精。研究明确了四年生黄精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除6月外,两种栽培模式黄精多糖含量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故两种栽培模式皆可。2.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黄精总皂苷超声提取工艺。考察单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功率、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总皂苷提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到总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5,超声功率500 W,超声提取3次,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含量为21.66 mg·g-1,比最佳单因素条件工艺下低0.95 mg·g-1,两者无显着性差异。然而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可以从用料(1:20降为1:15)和时间(100分钟降为90分钟)方面减少提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通过测定黄精各龄节根茎中总皂苷含量发现1龄节和2龄节中含量存在显着性差异。因此对1、2龄节根茎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80574126~91933624的Clean reads。经Trinity软件拼接,去除转录本中的冗余序列后得到435858条Unigene,平均长度为1085bp。其中264547条可以在NR、NT、KO、Swiss Prot、PFAM、GO、KOG任意一个数据中得到注释,占60.69%,能被7大数据库同时注释的有29548条,占6.77%。对黄精Unigene进行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共10718条Unigenes参与次生代谢合成,涉及131个KEGG代谢通路。其中965条被注释到萜类化合物骨架合成,类固醇生物合成,倍半萜和三萜生物合成等3个与甾体皂苷合成密切相关的合成阶段。对1、2龄节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统计分析,发现在上述3个合成阶段存在ACAT、HMGS、DXS等15个酶,共75条Unigene编码,其中有24条Unigene存在显着差异。4.采用RT-PCR扩增技术从黄精中克隆得到HMGS1和HMGS2序列。序列比对发现HMGS1和HMGS2的序列相似性为93.71%,与芦笋等的同源性较高。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HMGS1和HMGS2与芦笋和水仙被归于一组,表明在HMGS上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推测它们具有共同的进化祖先。通过qRT-PCR检测HMGS1和HMGS2在黄精不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同时测定黄精不同组织部位的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地上部分HMGS表达与皂苷含量不协同。地下根茎中,黄精HMGS的表达水平与皂苷含量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推测有以下原因:(1)黄精中皂苷合成和积累的部位不同,茎中虽然合成皂苷但是不积累储存,在皂苷合成后被运输至果和根茎中储存。(2)茎中HMGS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与细胞的自我保护有关。HMGSs可以提高甾醇类物质含量以维持细胞形态和膜的完整性。进一步研究茉莉酸甲酯(Me JA)对黄精幼苗的胁迫作用,发现HMGS1和HMGS2基因的表达量随Me JA处理时间呈先增加后降低,在处理24 H时候,两者的表达量达到最大值。表明HMGS基因受Me JA诱导表达,且Me JA对黄精幼苗的诱导胁迫最佳时间为24 H。

张珍珍[3](2021)在《葫芦巴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葫芦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是蔷薇目豆科葫芦巴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地中海东岸、伊朗高原以及喜马拉雅地区。近年来药理研究发现葫芦巴具有降血糖、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抑菌等药理活性。文献报道,葫芦巴含有甾体皂苷、黄酮类、三萜类、糖类、生物碱等成分,其中甾体皂苷和黄酮类是主要的功效成分。目前关于葫芦巴的研究集中在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及甾体皂苷的分离纯化上,对葫芦巴籽总黄酮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葫芦巴籽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分离纯化、生物活性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时对葫芦巴籽总黄酮的抗氧化及抑菌能力进行探索。采用响应面法、以黄酮含量、DPPH、OH-抗氧化能力作为指标,对葫芦巴籽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及BBD响应面实验设计,得到超声辅助提取葫芦巴籽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2%,液料比为35 m L/g,超声时间为41 min,超声功率为500 W。利用AB-8大孔树脂色谱柱对葫芦巴籽总黄酮进行纯化。以最佳洗脱工艺条件:最大上样量为4BV(约100m L)、洗脱剂浓度为20%和40%乙醇浓度、上样液p H值为5、洗脱剂体积3BV、上样液浓度0.5mg/m L、洗脱剂流速4BV/h对树脂柱进行洗脱,收集所得馏分中总黄酮纯度最高。得到两种纯度不同的总黄酮TFC1(61.88%)和TFC2(71.86%),其纯度是粗提物总黄酮纯度的12倍以上。经LC-HRMS分析比对,发现两组分中共含有7种已知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以抗坏血酸和卡那霉素作为阳性对照,DPPH、OH-、T-AOC及CFU、MIC、LIVE/DEAD三种体外检测体系进行TFC1、TFC2的抗氧化和TFC2抑菌活性评价,TFC1、TFC2均表现了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中TFC2的抗氧化活性优于阳性对照Vc,TFC1的抗氧化效果与Vc相当,然而抑菌活性并不理想。据报道,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可以通过负载药物来提高原材料的生物活性。本文通过制备金属有机骨架Fe-100来负载葫芦巴籽总黄酮(TFC2),对负载后的材料(TFC-Fe)进行表征及活性研究。表征证明制备及负载成功,且在酸性条件下TFC2易于从TFC-Fe中释放。抗氧化及抑菌实验结果表明,TFC-Fe的抗氧化能力高于Fe-100,但略低于TFC2。TFC-Fe的抑菌效果优于TFC2和Fe-100,其MIC值分别为11.71±0.31和24.58±1.04,CFU、LIVE/DEAD和扫描电镜实验进一步证明了TFC-Fe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的完整性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谭静[4](2020)在《血栓心脉宁片活血化瘀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综述血栓心脉宁片(Xueshuan Xinmaining Tablets,XXT)研究进展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本论文利用全成分分析、谱效关系、血清药物化学以及网络药理学等研究技术对XXT活血化瘀的化学物质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利用UNIFI天然产物解析平台分析XXT的化学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结合UNIFI天然产物解析平台,首次对XXT的70%甲醇提取物开展了小分子化学成分(1001500 Da)的快速识别与鉴定。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或根据精确分子量和典型碎片分析,共鉴定出187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三萜皂苷、菲醌和甾体等结构类型。结果表明,XXT富含小分子化学成分且结构类型多样化。XXT所含成分的多样性是该制剂多靶点发挥药理作用的化学物质基础。2、利用谱效关系技术筛选XXT活血化瘀的定向功效成分论文首次建立了XXT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同时评价了各提取物的活血化瘀活性,进而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构建了指纹图谱各峰面积与活血化瘀药效学主要指标相互关联的谱效关系,筛选出9种潜在的活血化瘀功效成分。最后,采用大鼠血浆体外验证了丹参素(峰1)、芦丁(峰3)、人参皂苷Rg1(峰11)、人参皂苷Rb1(峰22)、华蟾酥毒基(峰36)、丹参酮I(峰38)和丹参酮IIA(峰39)等7种物质是XXT活血化瘀的定向功效成分。3、利用血清药物化学技术鉴定XXT在血瘀大鼠血清与脑组织中的移行成分基于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鉴定了血清和脑组织中的移行成分。(1)XXT在血清中的移行成分鉴定首次辨识了XXT在健康大鼠和血瘀模型大鼠血清中的移行成分。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根据精确分子量和典型碎片分析,辨识了以三萜皂苷、菲醌和甾体等结构类型为主的30种原型入血成分,其中,在健康大鼠和血瘀大鼠给药血清中分别鉴定出14、28种成分,共有成分为12种。人参皂苷Rd、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胆酸、牛磺去氧胆酸、冬青素A及洋川芎内酯H含量较高且仅在血瘀模型大鼠血清中检出,故推断该7种成分是XXT在血瘀模型大鼠体内的生物活性成分。(2)XXT在脑组织中的移行成分鉴定首次辨识了XXT在血瘀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移行成分。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或根据精确分子量及典型碎片分析,辨识出11种原型入脑成分,其中19-羟基蟾毒灵和华蟾毒精-3-辛二酰甲酯等移行成分在脑组织中的含量较高,故推断是XXT在血瘀模型大鼠体内的生物活性成分。4、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构建“XXT药效物质-血瘀靶点-通路”网络将XXT的定向功效成分与体内移行成分共16种药效物质作为“候选化合物”,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首次构建了“XXT药效物质-血瘀靶点-通路”相互作用网络,预测了STAT3、VEGFA、AKT1、TNF、IL6及MMP9等潜在关键作用靶点,和Proteoglycans in cancer、PI3K-Akt、TNF、Rap1及NF-κB等潜在相关信号通路。从整体角度探析了16种药效物质对机体疾病网络的干预与影响,同时也从理论上验证了谱效关系和血清药物化学筛选出的体内、外药效物质协同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综上,基于体内外研究,辨识了XXT活血化瘀的16种化学物质基础,为阐明该大品种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翔实的科学数据,也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曌[5](2020)在《绞股蓝皂苷抗氧化、降糖和抗炎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为藤本类植物的一种,是葫芦科绞股蓝属。研究表明绞股蓝中皂苷的含量较为丰富,具有较广泛的生物活性。体现在良好的抗炎、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衰老、保肝护肝等方面。本论文对课题组分离得到的绞股蓝皂苷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氧化、降血糖以及体内和体外的抗炎活性评价,以期找到活性好、毒性低的先导化合物。本研究对22个绞股蓝皂苷单体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筛选出5个活性好的化合物,分别为:(20R,23R)-3β,20-二羟基达玛-24-烯-21-羧酸21,23-内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6-O-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20S,23S)-3β,20-二羟基达玛-24-烯-21-羧酸21,23-内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6-O-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0)、(20R,23R)-19-醛基-3β,20-二羟基达玛-24-烯-21-羧酸21,23-内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4)、(20S)-3β,20,21-三羟基达玛-23,25-二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21-O-β-D-吡喃葡萄糖苷(15)、(20S,23S)-3β,20-二羟基达玛-24-烯-21-羧酸21,23-内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21)。并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2,2-联氨-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PSC)及细胞抗氧化法(CAA)四种抗氧化方法,通过体外、体内抗氧化方法综合评价绞股蓝皂苷的抗氧化性能。我们发现这5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表现出浓度依赖性。对5个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两种酶的体外抑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5个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其中化合物10、15和21的IC50值分别为2.10、3.50和6.95μM,抑制效果要高于阿卡波糖(12.46μM)这一阳性对照。对PTP1B的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9和10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IC50值分别为6.92和1.07μM,其抑制效果远高于阳性对照钒酸钠(14.73μM)。采用酶动力学实验对酶抑制剂的类型进行判断,确定抑制剂的类型为竞争性抑制。将化合物10与PTP1B进行计算机辅助分子对接分析空间结合模式。发现化合物10几乎完全可以填满活性口袋,通过与PTP1B氨基酸残基紧密结合,使酶失活,从而达到了良好的降糖效果。对筛选出来的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实验评价,采用脂多糖(1μg/mL)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炎症模型。通过绞股蓝皂苷单体化合物对正常的RAW264.7细胞及在脂多糖诱导下的RAW264.7细胞毒活性检测,确定化合物对细胞无毒且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的浓度范围是0100μM(除化合物14外),化合物14为050μM。对炎症介质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分泌进行检测。与炎症模型组相比,NO的分泌显着降低,抑制效果明显高于阳性对照。同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和IL-6这些常见的促炎因子分泌明显降低,TNF-α、IL-1β和IL-6 mRNA表达下降了31%、83%和40%。通过动物模型,对绞股蓝皂苷单体化合物9的抗炎镇痛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9在10-50 mg/kg bw范围内可以有效的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痛阈值,明显抑制了由角叉菜胶所引起的小鼠足趾肿胀。此外,对由脂多糖诱导的炎症模型小鼠的血、肝、肾及肺进行了相关指标分析,以及对肝、肾及肺组织切片,研究结果均表明绞股蓝皂苷在抗炎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对肝、肾及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论文对绞股蓝皂苷单体化合物的活性进行深入研究,不仅为充分开发与利用绞股蓝的降糖、抗炎作用奠定理论基础,也为以后进一步确定绞股蓝功能因子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朱敏[6](2019)在《知母甾体皂苷元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克隆及生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知母,百合科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干燥根茎,是一种传统中药,其主要的药理活性成分是知母皂苷及其苷元,约占知母干燥根茎的6%,种类较多(近50多种)、含量丰富。目前知母皂苷BII对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以及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是一个有潜力的抗AD的药物。然而,其具体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基因尚不清楚。知母甾体皂苷依靠植化分离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受制于天然药用资源,提取物的质量难以控制。因此本研究挖掘知母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上的关键酶基因,2,3-氧化鲨烯环化酶(2,3-oxidosqualene cyclase,OSC)、甾醇侧链甲基转移酶1(Sterol methyl transferase 1,SMT1)和甾醇侧链还原酶2(Sterol side chain reductase enzyme 2,SSR2),对其进行异源表达和生化功能验证,为知母皂苷合成途径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1)对知母根茎和地上部分进行转录组测序,收集整理番茄中报道的甾体生物碱合成途径中所有的基因序列以及其他主要含有甾体皂苷物种中的转录组数据,通过本地Blast,找到与知母皂苷生物合成所有相关的Unigenes。然后通过在线工具,进行基因开放阅读框分析,找出全长和非全长的序列。对知母皂苷母核合成有关的Unigenes通过qRT-PCR进行表达部位分析,结合候选基因的表达特征与知母主要成分的含量分布特点,进一步预测知母甾体皂苷合成途径的候选基因。(2)克隆知母AaOSC、AaSMT1和AaSSR2候选基因,将AaOSC连接至酵母表达载体pESC-URA和pESC-HIS以及烟草表达载体pEAQ-HT-DEST1,AaSMT1和AaSSR2连接至酵母表达载体pESC-HIS,进行异源表达,利用GC/MS对其表达产物进行分析。(3)将AaOSC和AaSMT1与其他物种中的同源基因利用MEGA软件进行蛋白质序列比对,绘制环阿屯醇合酶(cycloartenol synthase,CAS)与甾醇侧链还原酶(Sterol methyl transferase,SMT)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其与其他物种的进化关系。(4)利用合成生物学多片段酵母染色体同源重组技术,将2,3-氧化鲨烯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以及知母AaOSCR12整合至酵母基因组,进行稳定表达,构建产2,3-氧化鲨烯工程菌和产环阿屯醇酵母工程菌。结果:(1)知母根茎和地上部分转录组测序,找到了与知母皂苷生物合成所有相关的Unigenes共40条,其中与知母皂苷母核合成有关的Unigenes有18条。(2)结合基因差异表达水平与知母皂苷、甾醇代谢含量分析,显示知母皂苷在根中大量积累,与其合成相关的基因也在根中特异性表达;根茎中甾体皂苷的含量远远高于甾醇的含量,说明代谢流在胆固醇-甾体皂苷这条途径上流量很大。(3)AaOSCR12的产物为环阿屯醇,其另一个产物还需进一步分离纯化鉴定结构,确定AaOSCR12为知母环阿屯醇合酶,而AaOSCL6和AaOSCL10无催化活性。AaSMT1催化环阿屯醇产生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具有甾醇侧链转移酶1活性。(4)构建了高产2,3-氧化鲨烯酵母工程菌Y2-SE-10和高产环阿屯醇酵母工程菌Y3-AaOSCR12,Y2-SE-10工程菌可以为2,3-氧化鲨烯环化酶的功能验证提供高含量的底物,同时也可以作为优势底盘菌进行下一步基因整合;Y3-AaOSCR12工程菌可以将环阿屯醇的产量提高7.4倍,从而为AaSMT1和AaSSR2基因的功能提供底物支持。结论:本论文挖掘了知母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上的关键酶基因,并克隆鉴定了3条AaOSC基因、1条AaSMT1基因和2条AaSSR2基因,异源表达验证了AaOSCR12为知母环阿屯醇合酶。AaSMT1催化环阿屯醇产生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具有甾醇侧链转移酶1活性,此外,还构建了产2,3-氧化鲨烯工程菌Y2-SE-10和产环阿屯醇工程菌Y3-AaOSCR12,为知母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环阿屯醇合酶催化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赵曼佳[7](2019)在《含皂苷类成分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中药中所含的皂苷类成分资源丰富,在新药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中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含皂苷类成分的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一直是中药分析领域的难点,主要缘于皂苷类成分大多不产生紫外吸收或者产生弱的紫外吸收,检测方法灵敏度低;且已有皂苷分析方法中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步骤繁多、耗时长,从而导致方法的重复性和准确性不理想,也缺乏实用性。本研究以“黄芪饮片—中间体(标准汤剂和冻干粉)—配方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引入新的分析仪器QDA等,建立一套简单、全面的皂苷类成分质量控制方法,从而为黄芪及其制剂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和实用性的质量评价方法,也为其它皂苷类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1)黄芪饮片的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超声提取代替加热回流提取、采用氨水加入和SPE柱富集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引入UPLC-QDA分析仪器,采用选择性离子监测模式,以人参皂苷Rg1为内标物,建立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同时采用UPLC-PDA对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建立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同时分析的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和15批次黄芪饮片测定的验证。2)黄芪全成分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和靶标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采用UPLC-QDA,全扫描模式建立黄芪饮片的整体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通过质量数和标准品对共有峰进行指认;采用选择性离子监测模式,特异性检测黄芪中主要皂苷,建立了黄芪皂苷的靶向指纹图谱。计算相似度和共同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3)黄芪制剂的中间体(标准汤剂和冻干粉)及其制剂(配方颗粒)分析方法:采超声提取、氨水加入、SPE柱富集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常用的HPLC-ELSD建立黄芪甲苷定量分析方法;采用HPLC-DAD对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建立含量测定和特征图谱同时测定的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和黄芪中间体、配方颗粒测定。4)方法拓展:以桔梗标准汤剂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提取、氨水加入、SPE柱富集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UPLC-PDA对桔梗皂苷D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同时对桔梗皂苷进行特征图谱分析。并比较氨水处理桔梗标准汤剂前后皂苷类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的变化,采用UPLC-Orbitrap-MS/MS对变化的色谱峰进行成分指认,探讨氨水处理的化学机理。结果:1)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重现性良好,不同产地黄芪饮片中黄芪甲苷含量为0.04%~0.25%,表明所建立的UPLC-QDA方法可用于黄芪饮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所建立的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同时分析的方法快捷、准确,可用于整体评价不同批次黄芪饮片中黄酮类成分的异同点。2)建立了黄芪饮片的UPLC-QDA指纹图谱,15批黄芪饮片的相似度大于0.920,有12个共有峰,通过QDA质谱检测器指认,其中6个为皂苷类成分,6个为黄酮类成分。结果表明,采用UPLC-QDA建立的指纹方法可同时检测多种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且每种共有峰对应的成分可以通过其质量数直接确定。建立了针对黄芪皂苷的靶向指纹图谱。靶向指纹图谱特异性更强,更加针对性的实现对皂苷类成分的靶向检测。3)HPLC-ELSD测定黄芪制剂的中间体(标准汤剂和冻干粉)及其制剂(配方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批次的标准汤剂、冻干粉和配方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分别为0.13 mg·mL-1~0.33 mg·mL/1,0.10%~0.19%,0.11%~0.13%。HPLC-DAD分析结果显示,标准汤剂、冻干粉和配方颗粒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分别为0.03 mg·mL-1~0.19 mg·mL-1,0.05%~0.18%,0.11%~0.14%;同时标准汤剂、冻干粉和配方颗粒的黄酮类特征图谱分析结果显示,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大于0.910,0.700,0.990。4)UPLC-PDA方法对11批次桔梗汤剂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性高;加入氨水的作用是促进含有乙酰基的桔梗皂苷D类似物转化为桔梗皂苷D,从而提高供试品溶液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不同批次桔梗标准汤剂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为0.21%~0.34%,特征图谱相似度大于0.800。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黄芪饮片皂苷含量测定和整体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所建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针对黄芪制剂的中间体及其制剂(配方颗粒),建立了实用的HPLC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以满足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监控的要求;所建立的氨水加入-SPE富集备样方法成功应用于桔梗标准汤剂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测定。因此,本研究为皂苷类成分的定量分析和指纹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张泽君,崔秀明,陈丽娟,胡玉飘,张一鸣,熊吟[8](2019)在《一测多评法在含皂苷类成分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因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征,采用关联中药药效活性的多指标成分定性定量较单一指标更能合理表征中药质量,同时由于对照品不稳定、昂贵不易获得等特点也使多指标评控模式难以普及。皂苷是苷元为三萜或螺旋甾烷类化合物的一类糖苷,其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并是许多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病毒、防治心血管疾病等作用。如何对含皂苷类成分的中药进行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此类中药的临床安全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 marker,QAMS)法是只用一种对照品来实现对中药中多个成分的同步监控,能有效避免多指标评控模式存在的问题,该方法自提出至今十多年已经在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中得到较好的发展和验证,并在含皂苷类成分中药的质量控制中应用广泛。该文在阐述QAMS法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近10年文献,对QAMS法在含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类成分中药及其制剂中的质控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及论述,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释,以期为该方法在中药质控领域的持续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宋玮,郑伟,张洁,张涛,刘曙晨,余利岩,马百平[9](2018)在《中药皂苷类成分的体内代谢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皂苷是中药中的一类重要活性成分,根据苷元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为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两种结构类型。本文对多种代表性中药皂苷如人参皂苷、甘草皂苷、柴胡皂苷、知母皂苷和薯蓣皂苷等的体内代谢途径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代谢规律进行了总结。皂苷原形成分口服给药后往往吸收较差,其体内代谢通常经由胃肠道的水解和吸收入血后肝脏的代谢两步完成。其中,胃肠道水解后产生的次级苷或苷元往往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而肝脏对入血成分的进一步代谢则以Ⅰ相代谢为主。明确中药皂苷的体内代谢特征,有助于正确理解该类成分发挥药效的体内物质基础,并为基于活性天然产物的新药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孙蓉[10](2017)在《金龙胆草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鉴定及酿酒酵母合成皂苷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川滇地区的道地中药材金龙胆草(Conyza blinii H.Lév)为菊科白酒草属两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功效,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良药。该植物的主要药效成分为一类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Conyzasaponins,由于其含量偏低,限制了该中药的开发利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微生物生产次生代谢产物已显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金龙胆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药效等方面,有关药效主成分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为空白。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建立金龙胆草叶片转录组数据库,从中筛选获得了大量与Conyzasaponins合成相关的基因,包括前体2,3环氧鲨烯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催化合成三萜皂苷骨架的氧化鲨烯环化酶(OSC)家族基因、调控皂苷结构多样性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家族基因和糖基转移酶(UGT)家族基因等,初步阐明了Conyzasaponins生物合成代谢流。通过构建酿酒酵母Conyzasaponins合成途径,实现了重要中间产物β香树脂醇、齐墩果酸以及皂苷前体(3-O-Glc-oleanolic acid)在酵母中的合成,为酵母生产Conyzasaponins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前体材料。具体结果如下:1、以Illumina Solexa Hi Seq 2500测序系统为平台,金龙胆草叶片为材料,获得了42,903,527条Read序列,成功构建了金龙胆草叶片转录组数据库,组装得到了80,930条Unigene序列。其中45.27%在Gen Bank数据库得到了注释,30.33%在Protein family数据库得到了注释,32.36%在Swiss-Prot数据库得到了注释;根据Gene Ontology数据库这些Unigene可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以及生物过程3大类52小类,根据eu Karyotic Orthologous Groups数据库可分为信号储存与处理、细胞过程与信号、代谢和无特征4大类25小类。通过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搜索,发现这些Unigenes共注释到117条代谢通路上,其中包括与金龙胆草主要活性成分三萜皂苷合成相关的萜类骨干合成通路(ko00900),与金龙胆草特征成分苦蒿素合成相关的二萜类合成通路(ko00904),与金龙胆草黄酮合成相关的黄酮类化合物合成通路(ko00940,ko00941,ko00944)以及与金龙胆草多糖合成相关的聚糖生物合成通路(ko00510,ko00514)等。2、以各数据库注释信息为基础,对金龙胆草皂苷合成途径的基因进行筛选,获得了3条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Co A还原酶(HMGR)基因、3条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PPS)基因、1条鲨烯合酶(SQS)基因、2条鲨烯环氧酶(SQE)基因、10条氧化鲨烯环化酶(OSCs)基因、26条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P450)基因、7条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PR)基因以及47条葡糖基转移酶(UGT)基因;以上序列通过系统进化树筛选,得到了1条HMGR基因、1条FPPS基因、1条SQS基因、1条SQE基因、1条OSC(βAS)基因、2条CYP450基因、1条CPR基因以及8条UGT基因;利用荧光定量检测茉莉酸甲酯处理后基因表达量变化,获得了8条最有可能的基因序列;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了Cb HMGR、Cb FPPS、Cb SQS、Cb SQE、CbβAS、Cb CYP716A261、Cb CPR以及Cb UGT73C基因序列,提交Gen Bank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证实它们的基因及蛋白结构特征与同源基因特征相符合。3、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上述8个基因微生物表达载体,实现大肠杆菌或酿酒酵母中的高效表达,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以及分光光度法验证功能。结果如下:(1)GCMS检测显示Cb HMGR在气相8 min左右产生的特异峰为甲羟戊酸内酯,表明Cb HMGR具有催化HMG-Co A生成甲羟戊酸的功能;(2)通过磷钼蓝比色法检测磷,证明Cb FPPS可对异戊烯基焦磷酸和牻牛儿基焦磷酸作用生成法呢基焦磷酸及中间产物焦磷酸;(3)GCMS检测表明Cb SQS催化反应产物中在11.5 min左右出现的特异峰为角鲨烯,证明Cb SQS可以法呢基焦磷酸为底物生成角鲨烯;(4)通过HPLC检测及2,3环氧鲨烯标准品比对发现Cb SQE具有催化生成2,3环氧鲨烯的功能;(5)通过GCMS检测转入CbβAS基因的酵母发酵产物,发现在19.5 min工程菌和β香树脂醇标准品均产生了特异峰,说明CbβAS具有催化生成β香树脂醇的功能;(6)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Cb CPR活性,结果证明Cb CPR可将NADPH的电子传递给氧化型的细胞色素C使其变为还原型而在550 nm产生特征吸收峰;(7)以HPLC检测微粒体蛋白催化反应产物,结果表明Cb CYP716A261在Cb CPR的辅助下可以对β香树脂醇的C28进行修饰生成齐墩果酸;(8)通过HPLC检测Cb UGT73C催化产物在32.8 min产生了一个新的峰,结合上述Cb UGT73C功能预测结果,推测Cb UGT73C可能具有修饰齐墩果酸C3位的作用。4、以酿酒酵母甲羟戊酸途径提供的2,3环氧鲨烯为前体,构建Conyzasaponins在酵母中的生物合成途径。采用重叠延伸PCR将Cb CYP716A261和Cb CPR基因融合,获得一条长为3,573 bp的新基因Cb CPR-linker-Cb CYP716A261。通过同源重组方法将融合基因与CbβAS基因分别构于p ESC-URA表达载体的两个多克隆位点,转入酿酒酵母INVSc1,半乳糖诱导18 h后采用荧光定量检测目的基因表达情况,获得工程菌INVSc1-TM5,诱导60 h后TM5中成功生成了35 mg/L的齐墩果酸;而后将Cb UGT73C构于p ESC-His表达载体转入TM5,通过尿嘧啶和组氨酸双营养缺陷型平板筛选及荧光定量检测,获得工程菌INVSc1-TM6,半乳糖诱导后HPLC检测TM6发酵产物,初步判断成功生成了3-O-Glc-oleanolic acid。以上实验结果揭示Conyzasaponins合成的第一步为CbβAS环化2,3环氧鲨烯形成β香树脂醇,第二步为Cb CYP716A261直接氧化β香树脂醇生成齐墩果酸,最后通过Cb UGT73C等糖基化修饰齐墩果酸生成Conyzasaponins。

二、中药所含甾体皂苷与三萜皂苷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所含甾体皂苷与三萜皂苷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组学技术的药用植物亲缘学探索研究 ——以人字果属和芍药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一览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人字果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1. 人字果属的系统分类学研究
        2. 人字果属植物的传统药用
        3. 人字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4. 近缘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传统药效及现代药理作用
        5. 小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芍药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1. 芍药属植物的传统应用
        2. 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3. 现代药理作用
        4. 小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国人字果属植物药用亲缘学初探
    第一节 人字果属植物提取物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及对大麻素受体的激动活性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耳状人字果全草化学成分研究
        1. 研究结果
        2. 实验部分
        3. 化合物的鉴定
        4. 讨论
    第三节 人字果属化合物活性筛选及含量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第四节 人字果属植物代谢产物多样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五节 五种人字果属植物的全长转录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芍药属植物药用亲缘学研究
    第一节 芍药属植物代谢组学研究及活性化合物含量测定
        1. 材料和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芍药属植物比较转录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第三节 牡丹不同部位的代谢谱分析及生物活性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国人字果属和芍药属药用植物亲缘学讨论及组学技术在药用植物亲缘学中的应用探讨
    第一节 中国人字果属植物药用亲缘学讨论
        1. 人字果属的系统位置简述
        2. 人字果属与唐松草亚科植物传统应用、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联系
        3. 中国人字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亲缘关系探讨(化学分类学)
        4. 小结
    第二节 芍药属植物药用亲缘学讨论
        1. 牡丹组(Sect. Moutan)的药用亲缘学讨论
        2. 芍药组(Sect. Paeonia)的药用亲缘学讨论
        3. 小结
    第三节 组学技术在药用植物亲缘学中的应用探讨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作者简介
附表
附图

(2)四年生黄精主要化学成分研究化HMGS基因的克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黄精概述
    1.2 种植方式对黄精成分的影响
    1.3 黄精中皂苷的种类及结构
        1.3.1 甾体皂苷
        1.3.2 三萜皂苷
    1.4 薯蓣皂苷的分布及作用
        1.4.1 薯蓣皂苷含量和组织分布
        1.4.2 薯蓣皂苷作用
    1.5 皂苷生物合成及关键酶
        1.5.1 萜类骨架合成
        1.5.2 倍半萜和三萜合成
        1.5.3 类固醇生物合成
        1.5.4 皂苷合成关键酶及编码基因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不同栽培模式对黄精主要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剂与仪器
        2.1.2 实验材料
        2.1.3 实验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2 不同时期黄精的黄酮含量比较
        2.2.3 不同时期黄精的总酚含量比较
        2.2.4 不同时期黄精的薯蓣皂苷元含量比较
    2.3 讨论
第3章 超声提取黄精总皂苷的工艺优化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
        3.1.2 试剂
        3.1.3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2.2 薯蓣皂苷元标准曲线的绘制
        3.2.3 总皂苷得率的计算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单因素试验
        3.3.2 正交优化实验
    3.4 结论
第4章 基于黄精转录组数据分析甾体皂苷合成路径差异基因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
        4.2.1 黄精不同组织总皂苷含量测定
        4.2.2 序列测序和拼接
        4.2.3 Unigene长度分布
        4.2.4 序列功能注释
        4.2.5 物种分布图与KOG分类
        4.2.6 GO功能分类
        4.2.7 KEGG功能注释
        4.2.8 甾体皂苷生物合成通路
    4.3 讨论
第5章 黄精中HMGS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HMGS基因的克隆
        5.2.2 不同组织部位HMGS基因表达分析
        5.2.3 核酸序列及二级结构分析、三维建模
        5.2.4 序列差异分析
        5.2.5 构建系统发育树
        5.2.6 黄精不同组织总皂苷含量测定
        5.2.7 MeJA处理对HMGS表达水平影响
    5.3 讨论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历

(3)葫芦巴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主要内容
        1.2.1 超声辅助响应面优化法提取葫芦巴籽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1.2.2 AB-8 大孔树脂纯化总黄酮及质谱分析
        1.2.3 Fe-100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合成及负载总黄酮
        1.2.4 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材料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超声辅助响应面优化法提取葫芦巴籽总黄酮的工艺
        2.2.2 葫芦巴籽中的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及分析
        2.2.3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Fe-100 的制备,负载及表征
        2.2.4 负载前后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超声辅助响应面法优化提取葫芦巴籽总黄酮的工艺
        3.1.1 标准曲线的制作
        3.1.2 单因素
        3.1.3 模型拟合
        3.1.4 响应面分析
        3.1.5 模型验证
    3.2 葫芦巴籽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及LC-HRMS分析
        3.2.1 大孔树脂筛选
        3.2.2 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
        3.2.3 静态解吸附动力学曲线
        3.2.4 样品浓度、pH值、体积及温度对葫芦巴籽总黄酮吸附的影响
        3.2.5 乙醇浓度、pH值及体积对葫芦巴籽总黄酮解吸附的影响
        3.2.6 AB-8 大孔树脂的吸附等温线研究
        3.2.7 上样液流速对AB-8 大孔树脂动态吸附葫芦巴籽总黄酮的影响
        3.2.8 AB-8 大孔树脂动态泄露曲线
        3.2.9 洗脱剂流速对葫芦巴籽总黄酮动态解吸附的影响
        3.2.10 洗脱剂浓度对葫芦巴籽总黄酮动态解吸附的影响
        3.2.11 分离纯化得到的葫芦巴籽总黄酮分析
        3.2.12 TFC_1、TFC_2的LC-HRMS分析
    3.3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Fe-100 的制备,负载及表征
        3.3.1 红外吸收光谱
        3.3.2 紫外吸收光谱
        3.3.3 SEM扫描
        3.3.4 TFC-Fe的包封率及缓释
    3.4 负载前后的抗氧化活性
        3.4.1 DPPH
        3.4.2 OH~-
        3.4.3 T-AOC
    3.5 负载前后抑菌活性
        3.5.1 菌落计数(CFU)
        3.5.2 最小抑菌浓度(MIC)
        3.5.3 LIVE/DEAD
        3.5.4 SEM
4 讨论
    4.1 超声辅助响应面法优化葫芦巴籽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4.2 葫芦巴籽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及LC-HRMS分析
    4.3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Fe-100 的制备,负载及表征
    4.4 负载前后的抗氧化活性
    4.5 负载前后的抑菌活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血栓心脉宁片活血化瘀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成方制剂XXT的研究进展
        1.1.1 XXT的化学成分研究
        1.1.2 XXT的药理作用研究
        1.1.3 XXT的临床研究
    1.2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概述
        1.2.1 血清药物化学
        1.2.2 谱效关系
        1.2.3 网络药理学
    1.3 立题依据
    1.4 本论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以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利用UNIFI天然产物解析技术分析XXT的化学成分
    2.1 研究背景
    2.2 实验材料
        2.2.1 药物与试剂
        2.2.2 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色谱条件
        2.3.2 质谱条件
        2.3.3 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4 数据处理
    2.4 实验结果
        2.4.1 三萜皂苷类成分的LC-MS分析
        2.4.2 菲醌类成分的LC-MS分析
        2.4.3 甾体类成分的LC-MS分析
        2.4.4 其他类成分的LC-MS分析
    2.5 讨论
    2.6 结论
第3章 利用谱效关系技术筛选XXT活血化瘀的定向功效成分
    3.1 研究背景
    3.2 实验材料
        3.2.1 仪器
        3.2.2 药物与试剂
        3.2.3 动物
    3.3 实验方法
        3.3.1 HPLC指纹图谱
        3.3.2 活血化瘀活性评价
        3.3.3 谱效关系分析
        3.3.4 体外验证实验
    3.4 实验结果
        3.4.1 HPLC指纹图谱
        3.4.2 活血化瘀活性评价
        3.4.3 谱效关系
        3.4.4 体外验证实验
    3.5 讨论
    3.6 结论
第4章 利用血清药物化学技术鉴定XXT在血瘀大鼠血清与脑组织中的移行成分
    第1节 XXT在血清中的移行成分鉴定
        4.1.1 研究背景
        4.1.2 实验材料
        4.1.3 实验方法
        4.1.4 实验结果
        4.1.5 讨论
        4.1.6 结论
    第2节 XXT在脑组织中的移行成分鉴定
        4.2.1 研究背景
        4.2.2 实验材料
        4.2.3 实验方法
        4.2.4 实验结果
        4.2.5 讨论
        4.2.6 结论
第5章 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构建“XXT药效物质-血瘀靶点-通路”网络
    5.1 研究背景
    5.2 实验材料
    5.3 实验方法
        5.3.1 网络构建
        5.3.2 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5.4 实验结果
        5.4.1 网络构建结果
        5.4.2 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5.5 讨论
    5.6 结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绞股蓝皂苷抗氧化、降糖和抗炎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绞股蓝介绍
    1.2 绞股蓝中的化学成分
        1.2.1 皂苷类
        1.2.2 多糖类
        1.2.3 黄酮类
        1.2.4 其他
    1.3 绞股蓝的生物活性
        1.3.1 抗肿瘤
        1.3.2 降血脂
        1.3.3 降血糖
        1.3.4 抗氧化、抗衰老
        1.3.5 调节免疫力
        1.3.6 其他
    1.4 绞股蓝抗氧化的研究进展
    1.5 绞股蓝等天然皂苷类化合物降血糖的研究进展
    1.6 绞股蓝等天然皂苷类化合物抗炎的研究进展
    1.7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7.1 目的及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绞股蓝皂苷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绞股蓝皂苷单体化合物活性初筛
        2.2.2 DPPH自由基的清除测定
        2.2.3 ABTS~+·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2.2.4 过氧化自由基清除测定
        2.2.5 CAA法体内抗氧化活性测定
        2.2.6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绞股蓝皂苷单体化合物活性初筛
        2.3.2 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2.3.3 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2.3.4 过氧化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2.3.5 胞内抗氧化活性(CAA)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绞股蓝皂苷单体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PTP1B的活性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设备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
        3.2.2 PTP1B抑制活性测定
        3.2.3 分子对接
        3.2.4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NP标准曲线的绘制
        3.3.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测定
        3.3.3 PTP1B抑制率的测定
        3.3.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类型的判断
        3.3.5 PTP1B抑制类型的判断
        3.3.6 化合物10与PTP1B分子对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绞股蓝皂苷单体对LPS诱导RAW264.7 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
    4.1 材料与仪器设备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细胞培养和处理
        4.2.2 MTT法测定细胞活力
        4.2.3 Griess法对NO的测定
        4.2.4 iNOS的测定
        4.2.5 Elisa法细胞因子TNF-a、IL-1β、IL-6 的测定
        4.2.6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绞股蓝皂苷单体对RAW264.7 细胞毒性影响
        4.3.2 绞股蓝皂苷单体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的影响
        4.3.3 绞股蓝皂苷单体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释放NO含量影响
        4.3.4 绞股蓝皂苷单体对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iNOS表达的影响
        4.3.5 绞股蓝皂苷单体对 LPS 诱导的 RAW264.7 细胞中 TNF-α、IL-1β、IL-6 分泌水平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化合物9体内抗炎活性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动物
        5.1.2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5.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小鼠饲料
        5.2.2 实验小鼠分组及喂养条件
        5.2.3 化合物9 的镇痛作用
        5.2.4 化合物9 的抗炎作用
        5.2.5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化合物9 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的影响
        5.3.2 化合物9 对小鼠热板镇痛的影响
        5.3.3 化合物9 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的影响
        5.3.4 化合物9对LPS诱导模型小鼠相关指标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6)知母甾体皂苷元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克隆及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知母及知母皂苷研究进展
    1.2 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
        1.2.1 2,3-氧化鲨烯的生物合成
        1.2.2 三萜类化合物的合成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知母转录组及甾体皂苷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的挖掘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植物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转录组测序及数据分析
        2.3.2 知母主要成分含量测定
        2.3.3 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知母的转录组测序
        2.4.2 知母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2.4.3 qRT-PCR验证目的基因的差异表达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知母甾体皂苷元上游生物合成途径解析
    3.1 前言
        3.1.1 环阿屯醇合酶
        3.1.2 甾醇甲基转移酶
        3.1.3 甾醇侧链还原酶2
    3.2 实验材料
        3.2.1 植物材料
        3.2.2 菌株与载体
        3.2.3 主要试剂
        3.2.4 引物及测序
        3.2.5 主要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基因克隆
        3.3.2 目的基因酵母异源表达及催化产物分析
        3.3.3 目的基因烟草叶片的瞬时表达
        3.3.4 知母环阿屯醇合酶(CAS)和甲基转移酶(SMT)进化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AaOSC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3.4.2 环阿屯醇合酶的进化分析
        3.4.3 AaSMT1 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3.4.4 甾醇侧链甲基转移酶的进化分析
        3.4.5 AaSSR2 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3.5 讨论
        3.5.1 AaOSC功能鉴定及进化分析
        3.5.2 AaSMT1 功能鉴定及进化分析
        3.5.3 AaSSR2 功能鉴定
    3.6 小结
第四章 酵母高产环阿屯醇工程菌的构建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2.1 菌株与质粒
        4.2.2 主要试剂
        4.2.3 引物及测序
        4.2.4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质粒构建
        4.3.2 整合片段扩增
        4.3.3 整合片段转化底盘菌株及位点检测
        4.3.4 AaOSC整合酵母工程菌的发酵与产物萃取检测
    4.4 实验结果
        4.4.1 酵母delta位点整合片段节点检测
        4.4.2 AaOSC整合酵母基因组工程菌表达产物分析
        4.4.3 产环阿屯醇工程菌的定量分析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A 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表(续)
附录B 本论文所用引物
附录B 本论文所用引物(续)
附录B 本论文所用引物(续)
附录C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论文情况
致谢

(7)含皂苷类成分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皂苷类成分的药理活性
        1.1 免疫调节作用
        1.2 抗肿瘤
        1.3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1.4 抗炎作用和抗水肿作用
        1.5 抗病原微生物
        1.6 其他
    2 皂苷类成分的结构与分类
        2.1 四环三萜的结构类型
        2.2 五环三萜的结构类型
        2.3 甾体皂苷的结构类型
    3 皂苷类成分质量研究现状
        3.1 比色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
        3.2 薄层色谱扫描法
        3.3 气相色谱法
        3.4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3.5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3.6 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HPLC-MS)
前言
第二章 黄芪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
    1 基于UPLC-QDA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
        1.1 实验材料
        1.2 方法与结果
        1.3 讨论
    2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测定及黄酮类成分指纹图谱同时测定
        2.1 实验材料
        2.2 方法与结果
        2.3 讨论
    3 基于UPLC-QDA黄芪皂苷类成分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探索
        3.1 指纹图谱的建立
        3.2 皂苷类成分的靶向指纹图谱的建立
        3.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黄芪制剂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
    1 黄芪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
        1.1 黄芪标准汤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2 黄芪标准汤剂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测定及黄酮类成分特征图谱同时测定
        1.3 讨论
    2 黄芪冻干粉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
        2.1 黄芪冻干粉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 黄芪冻干粉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及黄酮类成分特征图谱同时测定
        2.3 讨论-黄芪冻干粉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考察
    3 黄芪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方法建立
        3.1 黄芪配方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3.2 黄芪配方颗粒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及黄酮类成分特征图谱同时测定
        3.3 讨论-黄芪配方颗粒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考察
    4 小结
第四章 桔梗标准汤剂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
    1 桔梗皂苷的D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1 实验材料
        1.2 方法与结果
    2 桔梗标准汤剂皂苷类成分特征图谱的建立
        2.1 实验材料
        2.2 方法与结果
    3 氨水处理作用的探究
    4 讨论-样品制备方法的考察
    5 小结
总结
    研究思路与创新性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8)一测多评法在含皂苷类成分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皂苷类成分简介及在中药中的分布
    1.1 三萜皂苷
    1.2 甾体皂苷
2 一测多评法原理
3 QAMS在含皂苷类成分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3.1 在含三萜皂苷类成分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3.2 在含甾体皂苷类成分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3.3 在含皂苷类成分的中药制剂中多成分的同时测定
4 讨论
    4.1 QAMS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2 QAMS法准确度的判断及各因素对QAMS法准确度的影响
        4.2.1 QAMS法准确度的判断
        4.2.2 皂苷含量对QAMS法准确度的影响
        4.2.3 皂苷内参的选择对QAMS准确度的影响
        4.2.4 检测器对QAMS准确度的影响
    4.3 意义及展望

(9)中药皂苷类成分的体内代谢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三萜皂苷
    1.1 人参皂苷
        1.1.1 原人参二醇型皂苷
        1.1.2 原人参三醇型皂苷
    1.2 甘草皂苷
    1.3 柴胡皂苷
2 甾体皂苷
    2.1 薯蓣皂苷
    2.2 知母皂苷
    2.3 甾体皂苷的肝脏代谢规律
3 总结与展望

(10)金龙胆草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鉴定及酿酒酵母合成皂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金龙胆草概述
        1.1 金龙胆草简介
        1.2 金龙胆草次生代谢物研究概况
        1.3 金龙胆草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1.4 金龙胆草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2 皂苷研究进展
        2.1 皂苷的分类
        2.2 皂苷及皂苷元的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2.2.1 甾体皂苷及皂苷元生物活性
        2.2.2 三萜皂苷及皂苷元生物活性
        2.3 皂苷合成途径
    3 转录组测序技术
        3.1 转录组测序技术概述
        3.2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发掘中的运用
    4 微生物在萜类合成中的应用
        4.1 大肠杆菌应用概况
        4.2 酿酒酵母应用概况
    5 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金龙胆草叶片转录组数据库构建
    1 引言
    2 材料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
        2.3 转录组测序
        2.4 数据质量的控制与组装
        2.5 基因功能注释分类
        2.6 代谢通路注释
    3 结果与分析
        3.1 金龙胆草RNA的提取
        3.2 转录组测序
        3.3 转录组数据的组装
        3.4 转录组基因功能注释及分类
        3.4.1 基因注释
        3.4.2 GO分类
        3.4.3 COG及 KOG分类
        3.5 代谢通路注释
    4 讨论
        4.1 关于转录组测序技术
        4.2 关于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功能基因的挖掘
    5 小结
第三章 金龙胆草皂苷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筛选及克隆
    1 引言
    2 材料
        2.1 金龙胆草样品
        2.2 菌株及载体
        2.3 分子生物学试剂
        2.4 培养基
        2.5 主要仪器
    3 实验方法
        3.1 RNA提取及c DNA反转录
        3.2 DNA的提取
        3.3 生物信息学法筛选关键酶基因
        3.4 Me JA诱导结合荧光定量技术筛选关键酶基因
        3.4.1 Me JA诱导
        3.4.2 荧光定量PCR
        3.5 基因克隆
        3.5.1 PCR扩增
        3.5.2 PCR产物回收及添加“A”尾
        3.5.3 T克隆及大肠杆菌转化
        3.5.4 阳性转化子的筛选
        3.6 生物信息学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RNA及 DNA的提取
        4.2 转录组中皂苷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筛选
        4.2.1 HMGR基因的筛选
        4.2.2 FPPS基因的筛选
        4.2.3 SQS基因的筛选
        4.2.4 SQE基因的筛选
        4.2.5 βAS基因的筛选
        4.2.6 CYP450 基因的筛选
        4.2.7 CPR基因的筛选
        4.2.8 UGT基因的筛选
        4.3 Me JA诱导实验
        4.4 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4.4.1 Cb HMGR基因的克隆分析
        4.4.2 Cb FPPS基因的克隆分析
        4.4.3 Cb SQS基因的克隆分析
        4.4.4 Cb SQE基因的克隆分析
        4.4.5 CbβAS基因的克隆分析
        4.4.6 Cb CYP716A261 基因的克隆分析
        4.4.7 Cb CPR基因的克隆分析
        4.4.8 Cb UGT73C基因的克隆分析
        4.4.9 各基因DNA序列克隆及结构分析
    5 讨论
        5.1 细胞色素P450 单加氧酶基因和糖基转移酶基因筛选
        5.2 茉莉酸甲酯诱导实验
        5.3 基因结构
    6 小结
第四章 金龙胆草皂苷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及活性验证
    1 引言
    2 材料
        2.1 质粒与载体及菌株
        2.2 培养基
        2.3 主要试剂药品
        2.4 主要仪器
    3 方法
        3.1 表达载体的构建
        3.2 表达宿主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3.2.1 大肠杆菌Rosetta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3.2.2 酿酒酵母INVSc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3.3 阳性转化子的筛选及诱导表达
        3.4 酵母RNA的提取
        3.5 荧光定量检测
        3.6 酵母表达活性蛋白的提取
        3.7 酶活测定
        3.7.1 Cb HMGR酶活测定
        3.7.2 Cb FPPS酶活测定
        3.7.3 Cb SQS酶活测定
        3.7.4 Cb SQE酶活测定
        3.7.5 CbβAS酶活测定
        3.7.6 Cb CPR酶活测定
        3.7.7 Cb CYP716A261 酶活测定
        3.7.8 Cb UGT73C酶活测定
    4 结果与分析
        4.1 Cb HMGR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活性
        4.2 Cb FPPS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活性
        4.3 Cb SQS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活性
        4.4 Cb SQE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活性
        4.5 CbβAS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活性
        4.6 Cb CPR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活性
        4.7 Cb CYP716A261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活性
        4.8 Cb UGT73C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活性
    5 讨论
        5.1 基因异源表达宿主
        5.2 各基因酶活性
    6 小结
第五章 金龙胆草皂苷合成途径在酿酒酵母中的构建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菌株与质粒
        2.2 培养基
        2.3 主要试剂和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基因克隆
        2.4.2 载体构建
        2.4.3 酵母转化
        2.4.4 产物提取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因克隆
        3.2 载体构建
        3.3 表达情况检测
        3.4 齐墩果酸的合成
        3.5 3-O-Glc-oleanolic acid的合成
    4 讨论
        4.1 皂苷元齐墩果酸
        4.2 金龙胆草中皂苷
    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1 结论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中药所含甾体皂苷与三萜皂苷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组学技术的药用植物亲缘学探索研究 ——以人字果属和芍药属为例[D]. 李佩.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2]四年生黄精主要化学成分研究化HMGS基因的克隆[D]. 吴康靖. 浙江理工大学, 2021
  • [3]葫芦巴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张珍珍.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2)
  • [4]血栓心脉宁片活血化瘀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D]. 谭静. 吉林大学, 2020(08)
  • [5]绞股蓝皂苷抗氧化、降糖和抗炎作用的研究[D]. 王曌.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6]知母甾体皂苷元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克隆及生化研究[D]. 朱敏. 广东药科大学, 2019(02)
  • [7]含皂苷类成分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 赵曼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5)
  • [8]一测多评法在含皂苷类成分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张泽君,崔秀明,陈丽娟,胡玉飘,张一鸣,熊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08)
  • [9]中药皂苷类成分的体内代谢研究进展[J]. 宋玮,郑伟,张洁,张涛,刘曙晨,余利岩,马百平. 药学学报, 2018(10)
  • [10]金龙胆草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鉴定及酿酒酵母合成皂苷的研究[D]. 孙蓉.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中药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