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晚期胰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介入治疗晚期胰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一、介入治疗法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蓝保华,田福华[1](2020)在《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骨转移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碘(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骨转移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在该院接受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的60例肺癌骨转移性患者病例资料。比较术前与术后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NRS)情况、肿瘤最大径变化。参照RECIST标准(Version 1.1),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评估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期为2~6个月。结果治疗后32例疼痛CR,17例PR,止痛有效率81.6%。治疗后26例局部病灶CR,25例PR,15例SD,4例PD,肿瘤缓解率68.3%。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CT导向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可减轻疼痛,缩小肿瘤体积,有效控制肿瘤局部进展,缓解患者病痛,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张帆[2](2014)在《二氢卟吩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文中认为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一种在有氧气存在的环境中,通过可见光照射使光敏剂发生光化学反应杀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医疗技术。光敏剂在光动力学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临床上使用的光敏剂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所以,开发新型低毒高效的光敏剂是光动力学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氢卟吩类化合物结构稳定,具有多个可修饰位点,在可见光600-800nm有吸收,是一类理想的光敏剂结构骨架。二氢卟吩是一类有光敏活性的化合物,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需要进行结构上的改造,以期提高其活性,降低毒副作用。本课题以云南丽江程海湖螺旋藻粉为原料,制备二氢卟吩,并在其不同的羧基侧链上引入天冬氨酸、赖氨酸、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共设计并合成了12个新型光敏剂,通过1H-NMR、13C-NMR.、MS、UV波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由于大多数具有生理功能的二氢卟吩衍生物都以金属配合物形式存在,例如,镁存在于叶绿素中。所以,本文设计对二氢卟吩化合物进行金属的配位,以期提高在人体内的活性。实验中经过六步反应合成化合物CHC-M-152-Lys(13),通过1H-NMR、MS、UV波谱进行了结构表征。对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实验采用MTT法,选取人肝癌细胞HepG2为待测细胞株,分别进行了光毒性和暗毒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0、17、27a具有较强的光抑制活性,它们的光毒性和暗毒性的ICso比值分别大于125.0、333.3、20.8,且经过结构修饰的二氢卟吩类化合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株的光抑制活性有所增强。

李慧[3](2014)在《改良XELOX方案治疗胃癌、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改良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疗效研究研究目的探讨改良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LM)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接受至少4个疗程的改良XELOX方案治疗的64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生存时间。改良XELOX方案即指经肝动脉将奥沙利铂(50mg)与适量的碘油混合进行化疗栓塞,然后留置导管缓慢(1小时)灌注100mg,d1;1周后(或10天后,具体情况根据患者血常规而定)服用卡培他滨,d8~21,2~3周后进行下一疗程,6个疗程后治疗间隔时间适当延长至8~12周。每2个月通过CT和/或MRI检查肝内转移灶,肠镜检查原发灶。按RECIST标准评价客观疗效。根据原发灶根治术后是否进行过全身静脉化疗进一步分层:A组:33例,术后未行静脉化疗组;B组:31例,术后行静脉化疗组。通过SPSS19.0软件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并对A、B两组有效率、生存率、生存时间(OS)及无进展时间(PFS)进行比较,对影响生存时间的可能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1、6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共行321次TACE术。中位生存期(OS)18个月,95%CI(16.3,19.7),获CR17例,PR23例,SD19例,PD5例,有效率(RR)为62.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0.0个月,95%CI(8.2,11.8)。2、术后未化疗(A组)33例患者共接受169次TACE术。A组的中位生存期(OS)为20.0个月,95%CI(17.2,22.7),获CR11例、PR12例、SD9例、PD1例,有效率(RR)为69.7%;术后化疗(B组)31例患者共接受152次TACE术。B组中位生存期为17.0个月,95%CI(14.6,19.4),获CR6例,PR11例,SD10例,PD4例,有效率(RR)为54.8%,中位无进展时间(PFS)均为10.0个月,95%CI分别为:(7.6-12.4),(5.8-14.2)。3、治疗后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疼痛、肝功能受损、骨髓抑制、外周感觉神经毒性等,多为Ⅰ~Ⅱ度,Ⅲ~Ⅳ度不良反应少见,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其中恶心、呕吐A组患者中共有17例发生,B组20例。其次依次为肝功能异常,如ALT及AST升高,但仅局限于TACE治疗后3~5天;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级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以生存时间、生存结局为应变量,以性别(X1)、年龄(X2)、肿瘤原发部位(X3)、淋巴结转移(X4)、肿瘤分化程度(X5)、化疗与否(X6)为协变量,进行多元逐步Cox回归模型分析,变量引入标准α入=0.10、排除标准α出=0.20,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肿瘤分化程度(X5),HR=2.734,95%CI(1.487,5.027),说明分化程度每降低一个等级,相应的死亡风险增加2.734倍。结论改良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客观有效率,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第二部分改良XELOX方案治疗胃癌、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疗效研究研究目的探讨改良XELOX方案治疗胃癌、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7日至2012年12月31日30例胃癌、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穿刺活检(肝)、胃镜或结肠镜活检证实、未行原发灶切除术,且接受至少4个疗程的改良XELOX方案的治疗。改良XELOX方案是指将奥沙利铂50mg灌注至原发灶,结直肠癌的系经肠系膜下动脉或者髂内动脉,胃癌系经胃左动脉或腹腔干,然后经肝动脉向肝内灌注50mg奥沙利铂与适量的碘油混合进行化疗栓塞,最后留置导管于腹腔干或肝总、肝固有、肝左、肝右动脉缓慢(1小时)灌注100mg奥沙利铂,d1;1周后(或10天后,具体情况根据患者血常规而定)服用卡培他滨,d8~21,休息2~3周进行下一疗程,6个疗程后治疗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至8~12周。每2个月通过CT和/或MRI检查肝内转移灶,胃镜、肠镜检查原发灶。随访其生存时间,按RECIST标准评价客观疗效。通过SPSS19.0软件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对可能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1、30例病人均可评价疗效,共行196次肝TACE术。中位生存期12.0个月,95%CI(9.6,14.4),获CR2例,PR10例,SD8例,PD10例,有效率(RR)为40.3%,中位PFS为4.0个月,95%CI(2.2,5.8)。2、治疗后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疼痛、肝功能受损、骨髓抑制、外周感觉神经毒性等,多为Ⅰ~Ⅱ度,Ⅲ~Ⅳ度不良反应少见,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其中恶心、呕吐共有23例发生.其次主要为肝功能异常,如ALT及AST升高,但仅局限于TACE治疗后3~5天;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结论改良XELOX方案治疗胃癌、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客观有效率,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手术切除机会,不良反应可耐受。

杨昊[4](2014)在《盐酸小檗碱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及其与HERG钾离子通道的表达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盐酸小檗碱(ber)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并且初步通过实验证明这种凋亡与调节HERG钾离子通道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相关研究。方法:在体外实验培养人脑的胶质瘤细胞系U251,先使用不同的浓度盐酸小檗碱处理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用四甲基偶氮唑溴盐(MTT)染色观察细胞抑制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核是否出现凋亡特征;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的凋亡率以及不同阶段凋亡率的分布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测定HERG钾通道的mRNA表达情况;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ERG钾通道的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盐酸小檗碱浓度的增加细胞抑制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表现出量效与时效关系,其24小时的半效抑制浓度(IC50)是(8.78±0.20) μmol/l;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盐酸小檗碱处理组的细胞出现细胞核固缩,核中出现浓染颗粒,有的核中央甚至整个核都发白,并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这种现象更明显,但对照组的细胞核均匀淡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盐酸小檗碱的剂量增加U251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明显增加,并且它的晚期凋亡率及坏死率逐渐增大,其中以早期凋亡为主(P<0.05);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盐酸小檗碱处理后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HERG钾通道的mRNA含量均表达,而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高;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HERG钾通道的蛋白的表达也均上调,而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结论:在体外,盐酸小檗碱可以抑制人脑的胶质瘤细胞系U251的增殖,并且主要是以凋亡为主,可能是通过上调HERG蛋白的表达抑制U251增殖作用的机制。

孙延沙[5](2014)在《蟾附止痛膏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与评价》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蟾附止痛膏外敷治疗中重度阳虚阴盛型癌痛的临床疗效,评价蟾附止痛膏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江苏省肿瘤医院及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肿瘤内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期间住院病人6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单纯予奥施康定口服止痛治疗。治疗组30例,在奥施康定口服止痛的基础上,加用蟾附止痛膏外敷。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减轻程度、镇痛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止痛药物的使用剂量、中医证候、治疗前后生活状态的改变、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并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在奥施康定滴定剂量止痛的基础上,加用蟾附止痛膏局部外敷能进一步减轻癌痛,疼痛缓解率达83.3%,较单一的奥施康定(43.3%)更能控制疼痛。2.蟾附止痛膏联合奥施康定镇痛治疗,能延长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减少奥施康定的使用剂量,两组相比较均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镇痛起效时间影响不大,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蟾附止痛膏联合奥施康定治疗癌痛,可改善奥施康定所致的便秘等不良反应,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卡氏评分、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4.蟾附止痛膏局部外用安全有效,无全身毒副反应。结论:蟾附止痛膏与奥施康定联合治疗中重度阳虚阴盛型癌痛,具有增强镇痛效能、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减少奥施康定的使用剂量、改善奥施康定所致的便秘副作用、提高患者的卡氏评分、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等作用,而且蟾附止痛膏局部外用安全方便,可为大多数病人接受。

胡凤山[6](2011)在《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郁仁存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工作四十余年,以其学识渊博、中西兼通、经验丰富、疗效确凿而享誉海内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的奠基人和带头人之一全面认识肿瘤要从肿瘤的病因病机开始,郁老结合自己在多年的临床观察治疗肿瘤过程中,在前人的以外邪、饮食、七情致病基础上,提出了肿瘤发病的“内虚学说”。认为肿瘤的发生虽然与外邪、饮食、七情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内虚”更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郁老指出如果机体正气充实,外在致病因素就无法侵入体内引起疾病的发生。又如正气虚弱无法驱邪外出,使邪气留于机体内,影响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的正常功能,使体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在多年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郁老不断总结研究,把大量精力用于肿瘤的理论研究,郁老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是源于体内诸多方面的失衡,如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失衡、增殖与分化失衡、增殖与凋亡失衡、机体免疫力与肿瘤侵袭力失衡,虚、痰、瘀、毒的盛衰在体内的失衡等。提出“平衡理论”运用于肿瘤的临床实践,深化“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内涵,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让合理的综合治疗模式逐步运用于临床。在现代治疗中,西医以手术、化疗、放疗为主,这些治疗对机体的影响大,尤其是手术,使机体的正常组织器官有缺失,加大了对于后续治疗的影响。郁老提出的内虚学说指导我们在治疗方面,采取的方法是在西医消除病灶,以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外,同时加大调整机体的内环境的力度,在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中药就全程参与,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郁老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四原则、四结合。四原则即: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原则,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原则,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原则,近期治疗与远期调摄相结合原则。四结合:中医药与手术相结合,中医药与化疗相结合,中医药与放疗相结合,中医药与生物治疗相结合。在临床中注重判断正邪的虚实,正气虚实以年龄、是否合并其他疾病以及合并疾病的病程、辅助检查结果、既往治疗情况、卡氏评分、身体一般情况作为判断,主要是根据其变化的速度及程度来说明正气的虚实情况。邪气盛衰以肿瘤生长情况、临床症状的轻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标志物及肿瘤涉及的相关部位影像的变化等作为判断,主要是根据肿瘤发展的速度及临床分期来说明邪气的盛衰情况。治疗上以平衡学说为理论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采取分阶段战略,在治疗的各个时期把握攻邪、扶正的用药比例,在随后的巩固治疗中长期辨证结合辨病用药,这样才能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在肿瘤临床中,郁老应用气血学说对肿瘤进行诊断及治疗,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具体是:气血失调与肿瘤临床的关系,气血失调包括气滞、气虚、血瘀、血虚证;气血失调及病理产物与肿瘤临床的关系,病理产物包括水湿、痰饮、瘀、癌毒。根据临床观察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数都有气血失调的症状,而气血失调后,可能出现气滞、气虚、血瘀、血虚证,而气血失调又能产生湿、痰、瘀、毒等病理产物,这些因素互相结合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在临床中根据湿、痰、瘀、毒的发生比例不同、表现不同,治疗中以水湿症状为主则利湿,以痰症状为主则化痰,以瘀症状为主则祛瘀,以癌毒症状为主则解毒攻毒,同时结合全身气血失调的不同情况,补虚扶正进行针对治疗。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郁老认为气虚血瘀证在肿瘤患者,尤其是在晚期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其后开展的多项临床实践,证实了气虚证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有密切关系;而血瘀证与血液凝固系统异常、微循环障碍、血液高凝状态有必然的联系。在此理论指导下研制了固本祛瘀汤和固本抑瘤方系列,临床取得很好的疗效。深入的科学研究证实了上述看法,郁老是最早提出应用“益气活血法抗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专家,这一观点在临床与实验的证明中得到证实,其后相关报道逐步增多,对全国中医治疗肿瘤的学术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参加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我临床跟师3年,在郁仁存教授的悉心培养过程中,以研究、整理、传承为工作重心,力求把郁老的临床经验加以总结继承。在工作中广泛大量收集郁仁存教授治疗恶性肿瘤的病例,加以分类整理,尤其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消化系肿瘤(胃癌、大肠癌、肝癌)、乳癌及妇科肿瘤临证的资料,通过使用名老中医经验数据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编码、数据库结构的编写修改、数据库文件的生成、数据的录入校对与管理,利用其构建包括病人一般信息、四诊信息、辨证分型、基本治法、基本方、药物组成及加减化裁、进行指标筛选、重要性排序等,将所得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进而总结出郁老治疗肿瘤的独到经验、学术思想及临证体会。通过大量病例的搜集,把胃癌、乳腺癌、肺癌、大肠癌、肝癌、双重癌等本专业疾病,从病名历史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医案、体会等方面进行总结。在临证中还有乳腺增生、高脂血症、失眠等本专业以外的相关疾病的治疗,这些疾病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也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医案、体会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郁仁存教授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治疗了大量患者,取得很好的疗效,通过分析六味地黄丸的中医辨证论治,以及现代药理,结合临床病案,总结郁老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的临床经验。通过以上各病种的分析,力求全面的总结郁仁存教授治疗肿瘤的临床经验。此次研究的创新点是在既往益气活血法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上,增加了解毒成分,更加针对在气虚血瘀证基础上有邪毒蕴结的晚期胃癌患者。从此次临床研究发现:晚期胃癌患者应用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近期临床受益率,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免疫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卡氏评分)。益气活血解毒方既补益气血,又活血化瘀,同时具有抑制肿瘤的功效,在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时是合理和可行的,未观察到明显毒副作用,使用安全。通过此次临床研究,验证了郁老提出的益气药的总份量应大于活血药,而且用药总份量以(7:3--6:4)比例为好,并增加了解毒成分,这样除了能够提高临床症状改善率,而且可以比较迅速地起效,从而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作用。方法将10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Ⅳ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两组化疗均应用XELOX方案全身化疗。中药加化疗组在化疗同时服用益气活血解毒方汤药,每日一剂。实验结束评价疗效,包括肿瘤病灶大小、药物不良反应(白细胞、血色素、血小板、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神经毒性)、气虚血瘀证症候、生活质量、血凝指标、免疫指标等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中药加化疗组可供统计的有效病例51例,化疗组48例。研究结果如下:1肿瘤客观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31.37%,临床受益率是60.78%,对照组分别是25.00%,和41.67%。在有效率方面治疗组略高于单纯化疗组,但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别(P>0.05),在临床受益率上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在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效率相近,但在临床受益率方面治疗组明显提高。2相关毒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血色素、血小板、肝肾功能、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神经毒性等方面,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明显差异(P>0.05)。中药加化疗组在白细胞减少方面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中药可以缓解化疗引起的血液学毒副反应。3气虚血瘀证症状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气虚血瘀证症状积分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明显差异;而治疗后,中药加化疗组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单纯化疗组治疗后积分较疗前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性差异(P<0.05);两组症候积分在治疗后,中药加化疗组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两组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可以改善气虚血瘀证的症状。4生活质量:治疗组卡氏评分在治疗后较疗前有提高,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而单纯化疗组治疗后较疗前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卡氏评分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益气活血解毒方中药联合化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血凝指标: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比较,FIB, FDP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TT、PT、FIB、APTT、D-D、FDP之间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FIB,FDP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应用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对于血液高凝情况有改善作用。6免疫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NK细胞活性及CD4/CD8比值均有提高,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而单纯化疗组在NK细胞活性和CD4/CD8比值组内比较,两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组间比较,在治疗后NK细胞活性及CD4/CD8比值均有提高,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可以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中药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胃癌,能够增强化疗的近期疗效,减少部分毒副反应,有效改善患者气虚血瘀证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以及血凝指标,说明益气活血解毒方配合化疗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王忠敏[7](2011)在《影像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早期疗效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探讨18F-FDG Micro-PET/CT对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疗效进行早期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BABL/c裸鼠右下肢旁腹股沟区偏背侧皮下,成瘤后取瘤块接种,6周后成瘤8-10mm,共12只成瘤大小合适的裸鼠用于实验,12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粒子组和125I粒子植入组,每组4只。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行18F-FDG Micro-PET/CT检查,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肿瘤体积及坏死率。瘤体标本行HE染色和TK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3组治疗前SUVmax和SUVmean值分别为2.73±2.29和0.58±0.37,2.65±1.36和0.56±0.41,3.63±1.65和0.85±0.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3组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3.53±1.120和0.57±0.26,3.83±2.133和0.59±0.236,0.29±0.23和0.02±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2,P=0.01; F=10.34, P=0.005)。125I粒子植入组SUVmax和SUVmean明显低于空载粒子植入组及空白对照组,而空载粒子组和空白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且125I粒子植入组SUVmax和SUVmean明显低于治疗前,而空载粒子组和空白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3组治疗前肿瘤坏死率分别为(9.75±3.10)%, (11.41±5.33)%和(12.46±4.69)%,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3组TK1阳性染色指数分别为(64.25±1.71)%、(62.25±2.22)%和(38.25±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67, p<0.001),125I粒子植入组明显低于空载粒子植入组及空白对照组(P<0.001),SUVmax与TK1阳性染色指数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0.85,P=0.001)。结论:18F-FDG Micro-PET/CT是监测125I粒子治疗胰腺癌早期疗效的有效方法。影像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疗效评估的临床实验研究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技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2月至2010年6月对40例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全组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8-89岁,中位年龄69岁。采用TPS(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重建胰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125I粒子植入的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剂量分布率,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肿瘤内,采用125I粒子活度为0.5-0.9mCi/颗,相隔1.0~1.5cm植入,避开血管、胰管等周围重要脏器。放射性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31.1~130Gy。中位植入粒子36颗(18~68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粒子质量验证。结果:全组肿瘤平均直径为4.9cm。治疗后随访2~30个月。术后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Karnofsky评分显着提高(P<0.05)。平均术后2~5d疼痛开始缓解。术后2个月CT随访,肿瘤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NC)14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为(CR+PR)57.5%。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0.2个月,Ⅱ、Ⅲ、Ⅳ期粒子植入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7、10.9及7.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88%、62%和70%、41%、0%。40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术前CA19-9升高,术后1~3个月复查CA19-9降低,125I粒子植入后1个月肿瘤标志物水平与植入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3例患者术后随访发现4颗粒子迁移到肝脏内。在随访过程中未见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胰瘘及放射性肠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近期疗效确切,具有很好的姑息止痛疗效,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的微创治疗方法,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孟欣[8](2010)在《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联合治疗富血供的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疗效对比研究目的:通过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和射频消融(RFA)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并比较HIFU和RFA对不同大小和不同血供等级子宫肌瘤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选择合适的微创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100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138个肌瘤)被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在我院超声科接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或射频消融治疗。两组患者年龄大小、肌瘤大小无统计学差异(U检验, p>0.05)。甲乙两组按照肌瘤直径的大小分为A、B、C三个亚组(A组2.0cm≤D<4.0cm,B组4.0cm≤D<6.0cm,C组6.0cm≤D<8.0cm)。术前对肌瘤行CDFI检查,按照肌瘤内血供的丰富程度,半定量分为三级:G1:肌瘤内部未见血流信号或仅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G2:肌瘤内部可见短条状或短棒状血流信号;G3:肌瘤内部血供丰富,可见长条样、环状血流信号。甲乙两组的每组患者按照肌瘤内血供丰富程度再分为三个亚组(A’组血供G1级,B’组血供G2级,C’组血供G3级)。多发肌瘤依照其内直径最大的肌瘤或者血供最丰富的肌瘤来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1周内行超声造影检查。肌瘤在术后的造影过程中始终无造影剂灌注,则为完全消融。若病灶内出现不规则的造影剂灌注区则为消融不全。所得结果采用χ2检验法做对比评估。分别比较HIFU和RF对不同大小及不同血供等级肌瘤疗效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显着性意义。结果:HIFU与RF的整体疗效比较,RF的完全消融率高于HIFU(p<0.05)。对于2.0cm≤直径<4.0cm的肌瘤以及内部血供为G1级的肌瘤,HIFU与RF的完全消融率,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4.0cm≤直径<6.0cm的肌瘤以及内部血供为G2级的肌瘤,HIFU的完全消融率低于RF,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6.0cm≤直径<8.0cm的肌瘤,以及内部血供为G3级的肌瘤,HIFU的完全消融率与RF的完全消融率均下降,但RF的完全消融率仍高于HIFU(p<0.05)。结论:HIFU和RF都是治疗子宫肌瘤有效的非手术疗法,二者对于直径4cm以下或者血供稀少的肌瘤,效果显着。而对于4.0cm≤直径<6.0cm的肌瘤或者血供较丰富的子宫肌瘤,RF的疗效好于HIFU。当肌瘤直径超过6.0cm或肌瘤内部血供非常丰富时,尽管RF的疗效好于HIFU,但两者的完全消融率均下降。因此,对于大部分子宫肌瘤,RF消融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而HIFU作为一种无创治疗手段,疗效肯定,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低,更为安全,可以做为少血供肌瘤或小肌瘤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第二部分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治疗富血供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目的:为解决HIFU对血供丰富的子宫肌瘤及大肌瘤疗效不佳的现状,也为了解决RF消融适形性差的问题,提高RF消融治疗的安全性。采用HIFU和RF联合使用的方法对富血供的子宫肌瘤进行消融。通过常规超声、CDFI、超声造影及病理检查,评价其疗效,探讨HIFU与RF联合治疗富血供的子宫肌瘤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09年9月,对56例富血供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HIFU与RF联合治疗。其中35例患者(4cm≤肌瘤直径<6cm,内部血供为G1或G2级,多发子宫肌瘤仅研究其最大的肌瘤)接受HIFU联合RF治疗,即首先使用HIFU技术消融肌瘤后,经超声造影技术证实消融后肌瘤内存在未灭活组织,确定其范围和部位后,使用RF消融对其进行补充治疗。HIFU重点消融靠近子宫内膜、肠管、阴道及膀胱等区域的肌瘤组织。余21例患者(肌瘤直径大于6cm,内部血供为G1或G2级,多发子宫肌瘤仅研究其最大的肌瘤)首先使用RF消融肌瘤内组织,术后通过超声造影技术对RF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确定肌瘤内尚未灭活组织的范围和部位。在超声造影评估的结果指导下,对肌瘤内部残存的组织再次行超声监测下HIFU精确定位消融。所有56例患者均于联合治疗前、后1周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CDFI及超声造影检查,49例患者(HIFU联合RF治疗组28例,RF联合HIFU治疗组21例)于联合治疗前、后1周内分别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分析此联合治疗法的消融效果,评估此联合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CDFI显示,在HIFU联合RF治疗组,肌瘤内部血供经HIFU治疗后明显减少,但部分区域内仍可见血流信号,经RF补充治疗后,肌瘤内部血供基本完全消失。超声造影结果显示,所有经HIFU+RF联合治疗的肌瘤中,有32个(91.4%)肌瘤内部全程无造影剂灌注,肌瘤达到完全消融。3例(8.6%)肌瘤内部分区域仍可见造影剂不规则灌注区,提示肌瘤内有存活组织,消融不完全。光镜下,26(92.9%)例HIFU联合RF治疗后标本内均可见大片破碎的细胞成分形成以及玻璃样变性,呈现一片红染无结构的物质,部分区域可见明显的出血。2例(7.1%)标本于光镜下仍可见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在RF联合HIFU治疗组,CDFI显示,肌瘤内部血供在RF治疗后明显减少,但部分区域内仍可见血流信号,HIFU补充治疗后,肌瘤内部血供基本完全消失。超声造影显示,本研究行超声造影检查的所有经治疗肌瘤中,19个(90.5%)肌瘤内部全程无造影剂灌注,肌瘤达到完全消融。2例(9.5%)肌瘤内出现造影剂灌注提示肌瘤内有存活组织,消融不完全。光镜下,RF联合HIFU治疗后标本内基本无正常细胞结构,可见大片破碎的细胞成分,呈现一片红染无结构的物质,血管破坏严重。18个标本(85.7%)光镜下为坏死和变性的细胞结构,1(4.8%)例中一条取样组织镜下未查见坏死组织及增生平滑肌组织,为结缔组织及正常平滑肌组织。2例(9.5%)光镜下仍可见增生的平滑肌细胞。结论:对于血供丰富的子宫肌瘤,采取HIFU和RF联合治疗的方法,可有效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肌瘤的完全消融率。治疗后肌瘤内部血供明显减少,无造影剂灌注,组织出现变性、坏死以及血管破坏,有效率达90%以上。此外,联合HIFU与RF两种治疗方法,减少了RF穿刺的次数,减低对子宫本身的损伤。也有效避免了RF电极太靠近周围器官可能造成的肠穿孔,肠粘连,阴道、膀胱灼伤等并发症,同时也提高了HIFU治疗富血供肌瘤的疗效。因此,这样的联合治疗方法对于血供丰富的子宫肌瘤的治疗,安全且有效。第三部分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联合法和单纯射频治疗富血供子宫肌瘤的对比研究目的:通过超声造影技术比较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法和单纯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2009年1月至2009年9月,78例富血供的子宫肌瘤患者分别接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法消融治疗及单纯射频消融治疗。肌瘤平均直径6.4cm,直径范围为4.0-9.6cm(多发子宫肌瘤仅计算其最大的肌瘤)。肌瘤内部血供丰富,均为G2或G3级。两组患者年龄大小、肌瘤大小无统计学差异(U检验,p>0.05),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1周内行超声造影检查。两种方法治疗的完全消融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以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p<0.05认为结果有显着性差异。结果:在HIFU与RF联合治疗组,共45例(HIFU+RF组26例,RF+HIFU组19例)经治疗的肌瘤内部无造影剂灌注,4例出现造影剂灌注,有效率为91.8%。而在单纯RF治疗组,21例患者肌瘤内无造影剂灌注,8例出现造影剂灌注,有效率为72.4%。两种方法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U联合RF治疗组较单纯RF治疗组的完全消融率高。治疗后HIFU与RF联合治疗组8.2% (4/49)的患者发热,RF组为27.6%(8/29) (p<0.05)。HIFU与RF联合治疗组10.2% (5/49)患者出现盆腔积液,RF组37.9% (11/29)的患者有盆腔积液(p<0.05)。HIFU与RF联合治疗组有4.1%(2/49)患者出现阴道流血, RF组为20.7%(6/29) (p<0.05)。此外,HIFU与RF联合治疗组有3例(8.6%)患者出现骶尾部疼痛,一周后疼痛消失,未经特殊治疗。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联合消融治疗富血供的肌瘤,此联合疗法的完全消融率高于单纯射频治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纯射频治疗。因此,联合疗法对于富血供的肌瘤疗效更好,治疗更安全。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治疗方式。

张明[9](2009)在《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碘(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胆道支架后接受碘(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可行性及疗效,旨在找出该介入疗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本院的18例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支架(共计19枚)置入术后,采用碘(125I)放射性粒子(共计288颗)植入术的治疗方法。通过对术前、术后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和肿瘤负荷程度的观察,评价疗效,并随访患者生存期和胆道支架维持通畅时间。结果:显效11例(61.1%),改善6例(33.3%),1例无效,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总有效率94.4%;粒子植入后,除1例在3周内死于肝功衰竭外,本组其余17例患者肿瘤负荷得到不同程度缓解,CR2例,PR7例,SD7例,PD1例,肿瘤缓解有效率50%(PR+CR)%;本组病例18例患者的生存期为112个月,平均7.8个月;2例患者支架置放术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再次出现梗阻性黄疸的时间为术后5个月,7.5个月。3例患者支架置放术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原来水平的1/2,到再次上升的时间分别为4.5个月,5个月,6个月。支架置放术后直至死亡仍无黄疸者12例。支架置放术后——随访至2008年12月仍存活而无黄疸者1例。支架置放术后无一例失访。得出支架维持通畅112个月,平均7.2个月。结论:碘(125I)放射性粒子不同植入方式与胆道支架置入术(PTBD)相结合,治疗胰腺癌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微创、有效,即治标又治本的新疗法。

顾桂香,何兰芳[10](2008)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癌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47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48.44%,体重增加57.81%,卡氏评分(KSP)提高85.94%,疼痛减轻71.87%;对照组有效率34.04%,体重增加27.66%,卡氏评分提高48.94%,疼痛减轻46.81%。化疗毒副反应显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莱特联合化疗对提高晚期癌症疗效,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着。

二、介入治疗法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入治疗法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骨转移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1.2.2 操作步骤
        1.2.3近期疗效/并发症观察及疗效评估
        1.2.4 数字等级评分法(NRS)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肿瘤最大径、NRS变化情况
    2.2 癌痛缓解情况
    2.3 肿瘤局部控制情况
    2.4 典型病例情况
3 讨论

(2)二氢卟吩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光动力学治疗简介
        1.1.1 光动力学治疗的概念及特点
        1.1.2 光动力学治疗的发展历程
        1.1.3 光敏剂
        1.1.4 光源
        1.1.5 光动力学杀伤肿瘤机制
    1.2 卟吩类光敏剂的发展历程
        1.2.1 血液中分离
        1.2.2 化学全合成
        1.2.3 植物中提取
    1.3 二氢卟吩的研究进展
        1.3.1 二氢卟吩的制备
        1.3.2 二氢卟吩侧链的结构修饰
        1.3.3 二氢卟吩的金属配位
    1.4 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二氢卟吩结构
    2.3 CHP和CHC的制备
        2.3.1 叶绿素a的制备
        2.3.2 CHP的制备
        2.3.3 CHC的制备
    2.4 N~α-叔丁氧羰基-赖氨酸甲酯的合成
        2.4.1 合成路线
        2.4.2 实验方法
    2.5 CHC-M-15~2-赖氨酸的合成
        2.5.1 合成路线
        2.5.2 实验方法
    2.6 天冬氨酸二甲酯的合成
        2.6.1 合成路线
        2.6.2 实验方法
    2.7 CHC-15~2-天冬氨酸四甲酯的合成
        2.7.1 合成路线
        2.7.2 实验方法
    2.8 N-(2-氨乙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
        2.8.1 合成路线
        2.8.2 实验方法
    2.9 CHC-13~1-N-(2-氨乙基)马来酰亚胺-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的合成
        2.9.1 合成路线
        2.9.2 实验方法
    2.10 CHC-15~2-N-(2-氨乙基)马来酰亚胺-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的合成
        2.10.1 合成路线
        2.10.2 实验方法
    2.11 CHP-17~3-N-(2-氨乙基)马来酰亚胺-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的合成
        2.11.1 合成路线
        2.11.2 实验方法
    2.12 结果与讨论
        2.12.1 CHC-13~1位的酰胺化反应
        2.12.2 CHC-15~2位的酰胺化反应
        2.12.3 CHP-17~3位的酰胺化反应
        2.12.4 金属配位反应
3 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光毒性实验
        3.2.2 暗毒性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立体构型的影响
        3.3.2 氨基酸和多肽的影响
        3.3.3 金属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化合物鉴定谱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改良XELOX方案治疗胃癌、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改良 XELOX 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疗效研究
    前言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改良 XELOX 方案治疗胃癌、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疗效研究
    前言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4)盐酸小檗碱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及其与HERG钾离子通道的表达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盐酸小檗碱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 U251 的凋亡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盐酸小檗碱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凋亡与HERG钾离子通道表达的调节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5)蟾附止痛膏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癌性疼痛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癌痛的论述
        1.2 病因病机
    2. 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概况
        2.1 辨证分型治疗癌痛
        2.2 辨病治疗癌痛
        2.3 癌痛的中医治法研究
    3. 中医药治疗癌痛的机理研究
        3.1 提高β-内啡肽(β-EP)的含量
        3.2 抗炎止痛
        3.3 改善微循环
        3.4 提高机体免疫力
        3.5 其他镇痛机理
    4. 现代医学对癌性疼痛的研究
        4.1 癌性疼痛的概述
        4.2 癌性疼痛的病因
        4.3 癌性疼痛的发病机制
        4.4 癌性疼痛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及疗效评价标准
    3. 统计学分析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疼痛减轻程度的比较
        4.2 镇痛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的比较
        4.3 奥施康定最终滴定剂量的比较
        4.4 不良反应的比较
        4.5 中医证候评分
        4.6 Karnofsky评分
        4.7 生活质量评分
        4.8 安全性指标观察
    5.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蟾附止痛膏的组方依据、方义及配伍特色
    2. 单味中药研究
    3. 蟾附止痛膏外敷治疗癌痛的可能机理
    4. 临床疗效探讨
第四部分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
    1 学术思想渊源
        1.1 工作中注重临床与科研
        1.2 学习中注重博采众长
        1.3 学术上注重脾肾与气血
        1.4 中医对于肿瘤的古代与现代认识
        1.5 学术思想的形成
    2 郁仁存教授提出中医肿瘤学病因病机的内虚学说
        2.1 内虚是肿瘤发病的决定性因素
        2.2 内虚学说与治未病理论在肿瘤防治方面的应用
    3 郁仁存教授提出治疗肿瘤的平衡学说
        3.1 平衡学说与肿瘤的病因病机
        3.2 平衡学说指导下的肿瘤综合治疗原则
    4 郁仁存教授运用气血学说诊断及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
        4.1 气血失调与肿瘤临床
        4.2 气血失调及病理产物与肿瘤临床
    5 郁仁存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5.1 胃癌临床经验总结
        5.2 乳腺癌临床经验总结
        5.3 肺癌临床经验总结
        5.4 大肠癌临床经验总结
        5.5 肝癌临床经验总结
        5.6 双重癌临床经验总结
        5.7 乳腺增生临床经验总结
        5.8 高脂血症临床经验总结
        5.9 失眠临床经验总结
        5.10 郁仁存教授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的临床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上篇 文献综述
        1 益气活血法治疗恶性肿瘤的文献综述
        2 晚期胃癌的内科化学治疗进展的文献综述
        3 胃癌中医治疗现状的文献综述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下篇 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1 前言
        2 临床资料
        3 诊断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结果
        6 结论
        7 讨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

(7)影像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18)F-FDG Micro-PET/CT监测~(125)I粒子治疗胰腺癌早期疗效的动物实验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及设备
        2.4 方法
        2.5 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裸鼠胰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
        3.2 ~(18)F-FDG MicroPET代谢监测
        3.3 肿瘤体积、坏死率及裸鼠体重测量
        3.4 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影像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疗效评估的临床实验研究
    一、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的初步临床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入组标准
        2.3 仪器设备
        2.4 治疗方法
        2.5 临床疗效评估
        2.6 随访与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KPS积分变化
        3.2 疼痛缓解情况
        3.3 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
        3.4 生存时间
        3.5 放射性粒子治疗的并发症
        4 讨论
        参考文献
    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5-FU动脉灌注治疗胰腺癌临床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入组标准
        2.3 仪器设备
        2.4 治疗方法
        2.5 临床疗效评估
        2.6 不良反应
        2.7 随访与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125)I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3.2 治疗肿瘤的效果
        3.3 疼痛缓解情况
        3.4 不良事件及临床处理
        4 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综述
    Reference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活动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8)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联合治疗富血供的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的疗效对比研究
    1.高强度聚焦超声及射频对不同大小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2. 高强度聚焦超声及射频治疗不同血供等级的子宫平滑肌瘤的疗效对比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二部分 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治疗富血供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1.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射频法治疗中等大小富血供子宫肌瘤的早期疗效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2. 射频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法治疗富血供的大子宫肌瘤的早期疗效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部分 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联合法和单纯射频治疗富血供子宫平滑肌瘤的疗效对比研究
    3.1 研究对象
    3.2 仪器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9)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碘(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前言
第1章 综述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一般资料
        2.1.2 临床表现
        2.1.3 影像学检查
        2.1.4 血液生化检查
    2.2 介入治疗材料与方法
        2.2.1 介入治疗材料
        2.2.2 术前准备
        2.2.3 操作步骤
        2.2.4 术后处理
        2.2.5 患者随访、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2.2.6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PTBD 联合胰腺癌粒子植入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4.2 PTBD 联合胰腺癌粒子植入术的并发症
    4.3 支架再狭窄的分析及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
    4.4 PTBD联合胰腺癌粒子植入术治疗 MOJ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四、介入治疗法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骨转移的效果研究[J]. 蓝保华,田福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20(24)
  • [2]二氢卟吩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D]. 张帆. 大连理工大学, 2014(07)
  • [3]改良XELOX方案治疗胃癌、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研究[D]. 李慧. 第二军医大学, 2014(04)
  • [4]盐酸小檗碱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及其与HERG钾离子通道的表达相关研究[D]. 杨昊. 苏州大学, 2014(10)
  • [5]蟾附止痛膏外敷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与评价[D]. 孙延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
  • [6]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D]. 胡凤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6)
  • [7]影像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 王忠敏. 苏州大学, 2011(06)
  • [8]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联合治疗富血供的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D]. 孟欣. 第四军医大学, 2010(12)
  • [9]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碘(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D]. 张明. 吉林大学, 2009(08)
  • [10]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癌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顾桂香,何兰芳.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08(09)

标签:;  ;  ;  ;  ;  

介入治疗晚期胰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