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一、浅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论文文献综述)

陈倩倩[1](2020)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发以后,“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引起教育工作者较大的关注。研究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课程性质的要求,也是新时代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迫切需要。鉴于审美教育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审美教育在语文实际教学中调研、思考、观察的数据为现实依据,并以新课标以及美学、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为理论依据,探索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以及相关评价的实施策略及评价标准,以促进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效果。现阶段审美教育的研究,主要是从审美教育的内涵、实施、重要性等方面展开,而研究语文审美教育评价的人比较少。究其原因,他们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审美教育的实施效果。基于以上问题,笔者通过阅读书籍,查阅相关资料,以GS省QA县三所高中的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就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现状及评价机制展开调查,发现当前语文审美教育评价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学生审美能力不足、教师审美教育评价知识比较欠缺、审美教育评价实践程度不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对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及实施策略,如实施审美教育评价量表、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进行评价、引起教师对审美教育评价的高度重视、加强审美教育评价的客观性等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量表。语文审美教育评价量表分为教师表与学生表,主要是从诗歌审美鉴赏与创造评价、小说审美鉴赏与创造评价、散文审美鉴赏与创造评价、戏剧审美鉴赏与创造评价、非文学类文本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评价等五个方面制定的。旨在用评价的方式促进语文审美教育的开展,保证语文审美教育的实施效果。

陈蓉[2](2020)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问题讨论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问题的讨论进行文献分析,梳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概念、两者的关系、"应试教育"依然盛行而"素质教育"难落实的原因及对策,为相关探讨和研究提供参考。

张治[3](2017)在《大数据背景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两依据一参考”的高考改革基本方向。新一轮的改革聚焦综合素质评价,力图从评价环节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因此,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当下高考综合改革最热的话题之一。但是,综合素质评价在社会共识、实践操作、政策效应、技术支持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研究,教育各方亟待更为明确的方向引导。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对高中学校办学改进、对高等学校科学遴选和社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都至关重要。从“素质”到“综合素质”,对学生评价的研究一直在发展。如何运用学习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为学习者创造能充分反映学生生活和未来实际的评价体系,这是国内外教育系统面临的巨大挑战。教育与新技术的创新融合,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评价系统不但是改进学习的关键,而且将为各类教育机构改革提供数据支持。在面对新生代学习者和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社会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革,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是否也需要变革?大数据如何用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呢?该做什么才能把综评政策的理想化成全体教育相关人的共同愿景?这是事关我国新时期教育综合改革成败的大事。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本项目以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在学业水平考和高考的制度体系下再推“综评”?政策背后的价值导向是什么?大数据技术如何支持综合素质评价?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政策的效应,分别从政策视角、学术视角、技术视角论证综评该做什么、怎么做、评价结果怎么用等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行动为研究场景,理论研究与实践行动相结合,采用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解决问题。研究中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探寻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与本质,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案例剖析等方法,透视综合素质评价的推进现状、得失成败,通过访谈活动和问卷调查了解高等学校对综评的基本态度和应用方法,通过软件工程设计等方法进行了基于大数据的综评模型构建。研究发现:1、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存在多种解读,综评必须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变非合作性博弈为合作性共生,博弈局中人必须以学生的健康、个性、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上海市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是建立在学生成长记录册基础上的电子变体,政策试行下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可见的、易测量的、有规模的结构化数据,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写实性记载,初步汇聚成学生成长数据系统,实现从无到有、从纸质到电子的跨越,在“政府保真、高校保用”的机制下,充分发挥了综评的引导功能,促进了学生公益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等课程的开展,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3、研究发现上海市的综评制度在数据的全面性和学生个性诊断方面存在制度和技术性问题,平时成绩的权重加大,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在形成性评估、个性发展和生涯规划方面尚未形成有效机制,不利于形成分类基础上分层遴选。4、研究认为虽然上海的综评注重高中学校特色指标的建立,但是高中学校相对比较被动,综评在服务学校办学改进和形成特色方面作用有限,在促进政府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上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在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尝试构建一个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理想化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该模型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面向新生代的学习者,将科学决策思维、综合素质评价与在线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数据相整合,通过对多个维度的结构性数据和非结构性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实现面向过程的学习分析和教育服务监控,基于科学可用的数据模型和技术工具,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和教育大数据应用的双重价值融合,最终实现技术支持下的评价变革愿景。模型还结合已有的信息技术平台案例分析了学生综合素质成长大数据采集、分析和挖掘表达的可行性。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部分介绍开展本研究的背景,分析研究目的与意义,提出研究问题,并陈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概念界定与基本假设,通过梳理理论,论证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本质和意义,结合普通高中定位的分析,提出研究假设。第三章综合素质评价的政策演变与发展,从学理上、从社会和教育背景下分析其教育价值导向和政策形成脉络,并比较研究国际经验,为开展综评的实践寻找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第四章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基础,以上海市综评制度改革实践为案例,剖析了上海市综评制度设计、技术实现、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第五章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构建,尝试设计了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多源多维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并通过相关技术案例论证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分析了综合素质评价操作模型的使用条件、方法、政策和技术建议等。第六章简述了本研究的基本结论、研究创新点及未来展望。

王策三[4](2017)在《恢复全面发展教育的权威——三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文中指出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我先后写过两篇评论文章。根据新的情况,打算再谈谈一些意见,试图对20多年的争论做点回顾,做点梳理工作,突出主要问题,着重想说:对所谓的"应试教育"一定要切实作一些理论探讨;对素质教育进行理论论证一定要严肃慎重;要恢复全面发展教育的权威,坚决跳出"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开战""转轨"的怪圈,鉴别、澄清"新课程理念"介入课程改革的理论是非,将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和实践推向前进。

王维,张松昌[5](2014)在《探析研究生教学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研究生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初见端倪,人们也逐渐把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研究生教育不光是培养水平高、能力强的公民,而应当是培养有着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精神追求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研究生教育由专业研究领域向兼顾素质教育转变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当代研究生教育必须实现全面发展,学术科研与素质教育并重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要求.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发展理念,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增强研究生实践操作能力,以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这一发展培养目标.

杨小棠[6](2006)在《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文中认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必须向素质教育转变。

郝颖[7](2004)在《浅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文中研究说明“应试教育”的弊端有:只注重智育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偏重应试科目的教学,忽视非应试科目教学,偏重统一要求,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负担过重影响身心健康,偏重校内教育忽视社会实践活动。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社会统筹协调作用。

张正江[8](2004)在《素质教育是轻视知识的教育吗?——与王策三先生商榷》文中研究表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们党和政府及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近十年来一以贯之的提法,根本不存在什么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教育应该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不应该以知识为本,这决不是轻视知识。应试教育作为"唯分数论"背景下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一种学校教育范式,不是指我国整个的基础教育,而是对当下基础教育中弊端的概括,它在我国教育的各个阶段中客观存在,而且具有普遍性。素质教育由此提出,并超越了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地位,这是顺应时代的必然价值选择,因而成为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以促进学生身心整体、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

张正江[9](2004)在《素质教育是轻视知识的教育吗?——与王策三先生商榷》文中研究说明

王策三[10](2004)在《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文中研究指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流行 ,反映了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 ,干扰教育、课程改革 ,必须坚决克服。它有复杂的社会、思想根源和片面道理 ,要认真对待。它未能全面把握个人发展的社会机制和认识机制 ,对教育改革误解。我们必须赋予素质教育以全面发展教育的科学内涵 ,加强教育理论建设 ,倡导多样综合原则

二、浅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1)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学科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提出
        1.1.2 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要求
        1.1.3 审美教育及评价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4 审美教育对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案例分析法
        1.3.4 课堂观察法
        1.3.5 作品分析法
2.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新课标
        2.1.2 语文审美教育
        2.1.3 语文审美教育评价
    2.2 理论依据
        2.2.1 新课标依据
        2.2.2 美学依据
        2.2.3 教育学依据
        2.2.4 心理学依据
3.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及评价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调查目的及对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问卷设计
    3.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2.1 对学生问卷结果的分析
        3.2.2 对教师问卷结果的分析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新课标对审美教育及评价论说的模糊性
        3.3.2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不彻底性
        3.3.3 语文审美教育评价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
4.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体系
    4.1 评价原则
        4.1.1 科学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4.1.2 激励性与动态性相结合
        4.1.3 发展性与真实性相结合
    4.2 评价方法
        4.2.1 课堂观察法
        4.2.3 作品分析法
    4.3 语文审美教育评价量表
        4.3.1 评价视角
        4.3.2 评价量表
5.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实施策略
    5.1 实施语文审美教育评价量表
        5.1.1 学生审美教育评价视角
        5.1.2 教师审美教育评价视角
    5.2 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进行评价
        5.2.1 进行审美能力训练
        5.2.2 采用多元评价方法
    5.3 引起教师对审美教育评价的高度重视
        5.3.1 树立教师审美教育评价观念
        5.3.2 加强教师教育评价相关培训
    5.4 加强审美教育评价的客观性
        5.4.1 评价注重核心素养发展
        5.4.2 评价注重多元教学效果
6.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实录
    6.1 教学实录
        6.1.1 教学目标
        6.1.2 教学过程
    6.2 教学评价
        6.2.1 学生评价
        6.2.2 教师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二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附录三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现状访谈提纲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问题讨论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应试教育
    (二)素质教育
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温和派:并非对立
    (二)强硬派:坚决对立
    (三)超脱派:不必争论
三、“应试教育”长期存在而“素质教育”推进缓慢的原因
    (一)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结果
    (二)地方政府的“不作为”
    (三)价值观的影响
    (四)考试制度的桎梏
    (五)高等教育不合理
    (六)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七)社会综合因素共同作用
四、弱化“应试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对策

(3)大数据背景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考改革的焦点之一
        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层面亟待正本清源
        三、现代信息技术为开展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技术的支撑
        四、公共政策的效能必须在博弈论的背景下来分析和设计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问题及思路
        一、研究问题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内容概念图
        五、研究可行性分析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法
        二、政策理论分析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统计法
        五、访谈法
        六、案例分析法
        七、软件工程方法
第二章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第一节 综合素质评价相关概念的内涵解读
        一、何为“素质”
        二、何为“综合”
        三、何为“综合素质”
        四、何为“评价”
        五、何为“综合素质评价”
    第二节 普通高中功能的一般分析
        一、高中的定义
        二、高中的教育功能定位
    第三节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一、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分层与分类
        二、完成学校职能的有效对接:高中与高校
        三、促进高中特色办学目标的实现
        四、推动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
        五、具备五个比较优势
        六、普通高中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分析
    第四节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
        二、脑科学基础
        三、心理学基础
        四、教育评价学基础
        五、我国综合素质评价政策与经典理论的对比分析
    第五节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假设
        一、社会各界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理解上存在显着差异
        二、学校在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层面存在显着差异
        三、个体与组织在公共政策面前存在激烈的博弈
        四、综合素质评价在已有的评价政策之间存在复杂的互补和重叠关系
        五、高中综评政策的理想实现需要架构在合适的政策体系内
        六、综合素质可测可评,大数据技术为实现综评的理想提供了可能
第三章 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综合素质评价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综合素质成为新的社会通行证
        二、教育背景——基于素质的教育改革逐步展开
    第二节 国内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一、酝酿与奠基阶段(1985-2001)
        二、形成与推广阶段(2002年-2013年)
        三、反思与深化阶段(2013年至今)
    第三节 国外“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
        一、国外“综评”:学业考试与质量监测制度
        二、国外“综评”:糅合在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中
        三、国外“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节 我国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导向
        一、落实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评价机制问题
        二、改进高考招生中的信度和公平问题
    第五节 我国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之间的关系
        一、学业水平考试的产生背景
        二、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历史
        三、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
第四章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调查——以上海市为例
    第一节 我国各省市已有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分析
        一、各省市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比较
        二、国内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与问题
    第二节 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开展的基础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二、问卷调研对象分析
        三、问卷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四、问卷调查数据的归类分析
        五、问卷调查数据的建模分析
        六、问卷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新时期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策略选择
        一、《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指导实践
        二、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三、加快高校招生模式转型
    第四节 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分析
        一、信息系统客观记录学生综合素质信息
        二、高等学校对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应用的态度与诉求
        三、三方博弈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发展
    第五节 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成效与问题
        一、上海市高中综评方案的探索成效
        二、上海市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潜在问题分析
第五章 基于大数据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模型构建
    第一节 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二、大数据技术用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理论框架
        一、数据采集系统:大数据采集的“上帝之眼”
        二、数据的清洗
        三、数据的挖掘分析模型
        四、数据的利用和挖掘
        五、学习结果性数据模型——以SOLO评价法为例
        六、评价结果分类使用——学生、教师、高校、学校、政府
    第三节 模型实施的技术路经
        一、技术支撑体系
        二、技术实现框架
        三、数据中心构建
        四、指标体系构建
    第四节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源多维综评模型实践案例分析
        一、支撑平台介绍
        二、平台探索成果
    第五节 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实施建议
        一、实施条件
        二、模型应用面临的问题
        三、未来展望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厘清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内涵: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需存异求同
        二、系统梳理综合素质评价历史使命与政策价值导向
        三、全面审视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工作进步与局限
        四、初步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多源多维模型
        五、透视围绕综合素质评价展开的博弈现实与演变规律
    第二节 研究创新
        一、研究主题的创新
        二、研究内容的创新
        三、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三节 研究展望
        一、应该充分发挥政策指挥棒的正效应,期待更多机制体制的创新
        二、智能数据激发深度学习的未来刚刚展开,亟待技术的突破
        三、综评大数据的深度应用刚刚开始,期待深度挖掘
参考文献
    一、学术期刊
    二、学位论文
    三、专着
    四、外文文献
    五、其他类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关于《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的问卷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二: 关于《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的问卷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三: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校招生负责人调查问卷
    附录四: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同济大学各学院负责人调查问卷
    附录五: 上海市建议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学科类奖励或证书项目
    附录六: 上海市建议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体育比赛项目
    附录七: 上海市建议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艺术比赛
    附件八: 上海市建议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科技比赛
    附录九: 上海市学校记录管理工作一览表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4)恢复全面发展教育的权威——三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应试教育”一定要切实做一些理论探讨
    1. 简单的历史回顾
    2. 危害性严重, 但并未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的根本性质
    3. 对追求升学率只能反对其片面性, 笼统批判和全盘否定则是错误的
    4. 正确应对的思路
二、对素质教育的理论论证一定要严肃慎重从事
    1. 对素质教育概念的再思考
    2. 素质教育的提法带来消极后果
三、恢复全面发展教育的权威
    1. 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
    2. 运用全面发展教育理论, 坚决跳出“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开战”“转轨”的怪圈, 鉴别、澄清“新课程理念”介入课程改革的理论是非
    3. 将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和实践推向前进
四、结论和一点余论

(5)探析研究生教学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生教育由专业研究领域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性
    1.1 为什么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1.2 研究生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性
2 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1 转变教育理念是基础
    2.2 加强教师素质教育是实现转变的关键
    2.3 教育评价体要更加完善和科学
    2.4 加快课程改革是转向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6)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1. 应试教育的主要弊端
    1.1 应试教育在内容上的片面性
    1.2 应试教育在教育效果上的虚假性
2.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要性
    2.1 素质教育的特点
        2.1.1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2.1.2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2.1.3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2.1.4 素质教育的主动性
        2.1.5 素质教育的内化性
        2.1.6 素质教育的层次性
    2.2 素质教育的优越性
3.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3.1 正确认识和处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3.1.1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
        3.1.2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统一
    3.2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具体举措
        3.2.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2.2 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教育投入。
        3.2.3 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7)浅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1.“应试教育”只注重智育而忽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应试教育”偏重应试科目的教学, 忽视非应试科目的教学。
3.“应试教育”偏重统一要求, 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4.“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负担过重, 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5.“应试教育”偏重校内教育忽视社会实践活动。

(8)素质教育是轻视知识的教育吗?——与王策三先生商榷(论文提纲范文)

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真的没有政策依据吗?
二、“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究竟在哪里?
三、谁说素质教育是非知识教育?
四、应试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吗?

(10)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还在流行, 并从理论走向实践
二、 令人困惑、 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 素质教育原来就是这个意思吗?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攻目标原来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和“知识本位”吗?
    (二) 指导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思想理论和根据是什么呢?
    (三) 还要等到什么时才能走出困境呢?
三、 坚决摒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
    (一) 不摒弃这一提法, 教育思想混乱的局面将一直继续下去
    (二) 这一提法使素质教育由本来意义演变, 走向反面
    (三) 摒弃这一提法, 为素质教育正名:全面发展教育
四、 教育学研究任重而道远
    (一) 这一教育思潮有悠久深厚的历史、社会和思想根源
    (二) 这一教育思潮触及了教育的基本矛盾, 反映了社会、人、教育发展的某些趋势和理想, 包含了积极的因素, 具有片面深刻性
    (三) 改革是必需的必然的;但不能依靠这一教育思潮作为指导的思想理论, 它不但不能解决问题, 而且后果堪忧
五、 个人发展的机制和历史道路
    (一) 个人发展的社会机制和历史道路
    (二) 个人发展的认识机制
六、 究竟何谓课程和教学?
    (一) 课程的本质是教学认识的客体——人类认识的成果——知识
    (二) 教学的主要工作就是将知识打开, 内化, 外化
    (三) 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 根本、永远不存在“过于”的问题
        1. 注重知识内容的研究和改革
        2. 注重传授方法的研究和改革
        3. 注重教师讲授的研究和改革
七、 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式:多样综合
    (一) 消除对教育改革创新的误解
    (二) 现代教学模式从分化走向多样综合
    (三) 多样综合已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式
八、 加强理论建设和学风建设

四、浅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评价研究[D]. 陈倩倩.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2]“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问题讨论综述[J]. 陈蓉. 考试研究, 2020(03)
  • [3]大数据背景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D]. 张治.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4)
  • [4]恢复全面发展教育的权威——三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 王策三. 当代教师教育, 2017(01)
  • [5]探析研究生教学如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J]. 王维,张松昌.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20)
  • [6]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J]. 杨小棠. 陕西教育·理论, 2006(Z1)
  • [7]浅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J]. 郝颖.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04)
  • [8]素质教育是轻视知识的教育吗?——与王策三先生商榷[J]. 张正江. 全球教育展望, 2004(10)
  • [9]素质教育是轻视知识的教育吗?——与王策三先生商榷[J]. 张正江. 教育发展研究, 2004(10)
  • [10]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 王策三.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03)

标签:;  ;  ;  ;  ;  

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