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比视角的激励收益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比视角的激励收益分析

一、基于投入产出比视角的激励效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宇航[1](2021)在《二线城市人才政策对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研究 ——以哈尔滨市为例》文中指出

胡明卫[2](2021)在《价值链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因其性质的特殊性,正越来越重视其战略化成本管理。尤其是结合目前现代化管理的价值链视角,促进成本管理效率的提高,是很多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层现阶段追求的管理目标。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越来越大,对于企业的管理层而言,务必要引导企业站在战略的层面来提高其自身的管理能力。

王溪[3](2020)在《基于主成分-层次分析法的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好,对我国经济综合贡献率达11.04%,对相关行业诸如交通、餐饮、住宿等贡献率超过80%,为社会提供了 2825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受益于旅游需求的急速增长,我国住宿业发展活力十足,住宿业上市公司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新突破点。高管作为企业的核心成员,要想实现企业绩效的稳定和持续增长离不开高管人员的管理,但是现阶段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问题突出,两级分化严重,高管薪酬机制未能正向促进高管工作积极性。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现状进行分析,基于薪酬模型,从企业内部和外部大环境出发探讨影响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各项因素,从而构建了四个一级指标、十八个二级指标的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通过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本文搜集4家住宿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得出了四家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的综合排名,根据评分环节显示出的高管薪酬体系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高管薪酬体系的建议,从而帮助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高管薪酬体系,以最小成本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通过构建高管薪酬评价体系,分析了锦江股份、首旅酒店、华天酒店、金陵饭店四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的排名情况,最终对排名靠后的华天酒店的高管薪酬体系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住宿行业整体发展形式逐渐升温,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差距较大,高管薪酬付费效率和人工成本利润率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高管间薪酬差距低于全行业和同行业的平均水平。(2).本文对四家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进行检验发现四家住宿业上市公司薪酬机制发展不成熟,各企业薪酬体系存在问题不一,并集中分析了华天酒店的高管薪酬发展现状。华天酒店近几年经营业绩不佳,导致高管薪酬水平较低,短期激励不足,长期激励缺失,企业薪酬缺乏竞争力。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寻求与新技术和新兴行业的合作,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实行适当比例的长期激励计划;完善薪酬监管体系,设置薪酬委员会,保障高管薪酬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张静[4](2020)在《廉江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更好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国务院提出财政支农资金统筹整合意见,对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推进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统筹整合工作,提升省级部门资金使用水平和使用效益,确保地方按照中央部署统筹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加强支农资金的绩效管理水平,使中央财政支农政策更精准、及时、有效是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命题。廉江市作为农业大市,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是廉江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命脉,为此,廉江市政府的工作重心更多是以农业为主,同时,农业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更具有实用性和代表性,以廉江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为研究对象,能够更好的把握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当前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第一部分,本文先介绍了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研究的政策背景和重要意义,并对国内外财政支农资金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分析财政支农资金的政策导向以及了解财政支农资金的研究现状,以期把握财政支农资金未来发展方向;在第二部分,本文对财政支农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界定和引入,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在第三部分,以廉江市为取样点,通过问卷采集与定向访谈,对廉江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现状进行数据调查、资料收集和问题分析,了解目标地区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具体成效;在第四、五部分,总结了廉江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在申请、使用、回收等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充分借鉴我国典型地区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使用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启示;第六部分中,在总结当下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绩效的对策建议以及最后的研究结论展望。文章通过研究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管理路径,为政府在提高和管理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效率问题时提供必要的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撑。

刘波[5](2020)在《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主管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急速攀升,已经超过了1000万家,这些中小企业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上存在不足,特别在薪酬管理上缺乏系统性和预见性,导致了很多中小企业因人才大量流失,市场竞争力不足而被市场所淘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视人的管理,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能动性,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贡献。随着企业管理学的不断发展,企业是否能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将影响到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因此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核心资源。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中小企业通过制定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员工满意度,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企业整体业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从规模上看属于中小企业,而体制又和私营、民营等中小企业存在差异,在薪酬设计上的权限受体制的影响较为被动,因此多年来公司薪酬体系管理还较为传统,缺乏创新,导致激励性不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公司的发展。因此本文在充分研究薪酬管理体系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了薪酬管理体系的相关理论,结合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对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进行了实地调查,对公司薪酬管理现状从薪酬结构、薪酬水平,福利待遇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薪酬体系公平性、薪酬满意度等维度对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员工进行了调查,通过整理汇总员工问卷发现,员工对于公司薪酬体系的公平性、激励性等方面满意度较低,从而找到公司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薪酬分配与发放的公平性的原则,通过对公司现有岗位进行工作分析后输出了岗位评价结果,完成了薪酬设计方案。优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薪酬结构方面,对工资结构和绩效考核比例进行了调整,以增强结构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绩效考核方面,根据不同的职位设置了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高层管理层更多的和经营指标挂钩,中基层管理人员更多和管理指标挂钩,基层工作人员则更多和业务指标挂钩;福利体系方面提出采用福利组合,由员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福利组合;工资晋升机制方面增加专业晋升通道,使员工可以通过自身专业技能获得薪资晋升,提高员工自我提升积极性。最后为保证优化后的薪酬管理体系能够正常运行从统一思想,明确薪酬管理理念、充实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力量、强化员工薪酬水平及薪酬调整的动态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本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在中小企业的薪酬体系管理中,应该重视职位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的时效性、而员工提供弹性福利制度、建立薪酬动态评估机制及成立薪酬管理委员会。希望能通过薪酬优化设计及保障措施的实施提升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的薪酬体系管理水平,并为类似的企业进行薪酬体系优化提供借鉴。

金倩[6](2019)在《基于演化博弈的装配式建筑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下,建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传统建筑行业耗能高、效率低、污染严重的问题仍然存在。装配式建筑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安全等特点,是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政府支持下,装配式建筑得到了一定发展,但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明显,增量效益感知不足,极大阻碍了进一步推广应用。利益相关主体间存在利益冲突,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装配式建筑市场份额偏低,距离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成本效益为基础,应用演化博弈论研究装配式建筑应用过程中的主体行为,给出对策建议推动装配式建筑市场应用。本文以装配式建筑具有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的经济特征为基础,从目标和现状分析装配式建筑目前市场应用情况,通过文献研究从政策、技术、经济、市场四方面归纳了12个制约因素,阐释制约因素通过影响主体成本效益,进而阻碍装配式建筑市场应用,并由此剖析政府、开发商、消费者行为如何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市场推广应用。在此基础上,对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进行分析,结合主体行为,确定主体损益变量,分别构建“政府-开发商”和“开发商-消费者”演化博弈模型。在博弈模型应用部分,以项目数据为基础,运用MATLAB对博弈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参数下,装配式建筑无法实现推广应用,当主体参数优化后,如政府增加产业投入支出,增加对开发商和消费者的激励,加重处罚,提升效益感知,消费者使用阶段成本支出减少,所获效益增加,开发商建造装配式建筑需付出的增量成本减少,增量效益增加,可以使博弈系统往最优解演化,由此从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促进装配式建筑市场应用。因此,本文拓展了装配式建筑在主体行为和成本效益方面的研究,有利于主体感知效益,促进建筑市场实现政府进行实质经济激励,开发商建造装配式建筑,消费者选择购买的良性博弈。

何海燕[7](2019)在《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大熊猫友好型产品五味子农户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生态友好型产品在探索保护区周边区域转化优势资源,突破发展受限,促进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大熊猫友好型产品作为生态友好型产品探索的先锋,构建了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与自发性生态保护行为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对缓解人与自然矛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户的生态保护行为容易受到个人或家庭异质性特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农户生计资本的五个方面多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开展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这对增进农户生态保护行为,促进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和促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操作价值。首先,本研究根据可持续生计理论,以大熊猫友好型产品为研究案例,以五味子采集户为研究对象,建立农户生计资本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测算样本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发现样本农户生计资本综合得分0.386,其中自然资本水平最高,其次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是该区域生计发展的短板,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具有较强的替代作用,某一项生计资本内容的变化会对其他相关资本产生显着的影响。同时通过T检验进一步发现人均耕地面积、家庭成人劳动力数量、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以及与保护区的关系,在大熊猫友好型产品五味子不同利润水平下呈现显着差异。其次,根据农户行为决策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在大熊猫友好型产品五味子农户生计资本水平的测算基础上,通过设置8个生态保护行为和3个评价等级,以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法开展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从生计资本维度来看,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显着正向影响农户生态保护行为。从具体指标来看,成人劳动力数量、牲畜折价以及与保护区的关系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有显着正向影响,而房屋折价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有显着负向影响。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保护宣传教育;促进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提高社区对自然资源的管理程度;提高政府对生态保护的政策支持等建议。

刘淑萍[8](2019)在《“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机理与路径研究》文中提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急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更改变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技术的发展是对过往历史的不断总结与革新,更是打开未来大门的钥匙,马克思指出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决定了现实财富的创造,是历史的革命性推动力量。随着大步迈向数字社会互联网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技术的创新衍生出的“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今最为炙热的话题,并深深地刻画着新时代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向,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一切”的时代。随着制造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发达国家再次将制造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首要任务,先后制定出与新技术相关联的制造业发展战略与坐标定位。2015年全国两会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同年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均指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我国数字化、智能化、协同一体化制造技术,突破自主创新促进制造业强国建设;2019年,十三届二次会议中,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互联网+”,积极广泛的运用新技术和新模式。根据《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我国互联网发展指数排名全球第二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子商务市场主体,4G用户渗透率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在2019年春晚实现5G网络4K超高清直播后,5G商用已经进入制造业并将大规模推广。截止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为8.02亿,手机网民规模7.88亿,占比98.3%,互联网普及率为57.7%。1IDC公司预测2019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可达到486亿美元。2根据42次《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1到5月,我国电子商务平台收入就突破1164亿元,同比增长39%。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我国已经具备抓住新机遇的技术水平、基础设施、需求市场以及政策支持,“互联网+”已经成为拉动国家经济增长、推动产业优化的新引擎。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四次工业革命、各国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相关发展战略进行梳理,立足当前及未来“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情况,深入剖析“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遇和升级的必然性;以制造业结构升级规律以及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规律探索为主线,在系统梳理前沿文献基础上,利用历史分析与对比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一步研究“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机理与路径,试图为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变身制造业强国提供决策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工具选择。本文围绕“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机理与路径研究为主题,从三方面开展研究。第一,“互联网+”与制造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第二,“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动力因素和作用机理是什么?第三,“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发展路径是什么?本文在导论部分主要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评述、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加以概括。第一章是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主要通过对相关概念和内涵的理清,对马克思技术进步思想与产业升级逻辑关系以及西方创新理论与产业结构升级和全球价值链升级间逻辑关系进行梳理,为本文开展研究打好理论基础。本文第二章和第三章通过历史维度和空间维度对“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必然性,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熊彼特指出如果不掌握历史,不具备历史感或历史经验,就不可能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3故第二章首先通过对历次工业革命与制造业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出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对新工业革命争论与制造业范式演化过程的梳理,总结出历史维度中互联网+制造业升级的历史机遇与面临的挑战。第三章主要对德、美、日三国互联网+制造业战略进行梳理和对比,总结出各国先进制造业战略发展的共性及关键;并通过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分析,总结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内涵和关键;在此基础上,对空间维度下互联网+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机遇与面临挑战进行分析。本文的第四章和第五章对“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机理进行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第四章首先对“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动力机理进行理论分析;根据第二章历史维度总结出影响制造业升级的五个要素,结合马克思理论、佩蕾丝技术-经济-制度协同演化模型、罗默经济增长四要素模型以及技术创新动力三元论模型,确定“互联网+”技术驱动力、市场拉动力和政策支撑力所形成的聚合力;其中技术驱动力部分包括“互联网+”技术基础驱动力以及融合驱动力,“互联网+”市场拉动力包括市场规模拉动力、市场需求结构变动产生的拉动力和市场竞争激励机制以及淘汰机制产生的拉动力,“互联网+”政策支撑力包括互联网+政务能力以及“互联网+”相关政策的支撑力。其次,通过对社会总生产模型拓展,结合产业内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特征对“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并分别从制造业产业结构视角和制造业价值链视角对“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第五章,首先构建“互联网+”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31个省“互联网+”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分类。其次,在理论分析“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升级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系统GMM计量方法对中国2006-2015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显着地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升级。本文的第六章主要探讨“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的路径选择。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提出“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技术驱动链、促进制造业升级市场驱动链以及促进制造业升级政策驱动链。最后是结论及展望,通过对本文研究结论的总结,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设计。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三点:第一,补充和完善“互联网+”相关概念和认识,明晰“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历史维度和空间维度对“互联网+”作为历史发展新机遇予以分析,指出互联网+”与制造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对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对“互联网+”认识不足和认识不清进行补充和完善。此外,本文通过马克思技术进步思想与产业升级理论的指导建立“互联网+”技术基础模型和“互联网+”技术融合模型,提出“互联网+”三要素聚合力,对“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相关概念和认识进行补充和完善。第二,构建“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的理论框架。本文在理清“互联网+”与制造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基础之上,通过构建“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研究框架,通过历史分析和理论分析提出“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动力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制造业结构和制造业价值链作用机理的研究提出三驱动链条升级路径,对相关理论基础、作用机理、动力结构以及路径选择等方面展开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对我国“互联网+”发展以及制造业发展提出参考。第三,补充和完善“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实证研究。本文构建了“互联网+”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互联网+”与制造业升级的内生性关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检验“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的途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机制,随后采用系统GMM方法尽可能减少“互联网+”与制造业升级二者之间的内生性来考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

程怡萍[9](2019)在《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作为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甚至是唯一来源,并不能满足我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为了让纳税人更多的考虑对教育事业进行捐赠,缓解教育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压力,国家决定对教育捐赠实行税收优惠。选择用税收优惠鼓励公众对教育进行捐赠,是否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制度是否明确注重对社会主体行为的引导上,是否遵循了税收法定原则、公平原则和有效性原则。本文以我国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现状为主线,以教育捐赠税收优惠应当遵循的法定原则、公平原则和有效性原则为理论基础,利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对我国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现状的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法,借鉴美国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应当确立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指导性原则。其次,针对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立法层级的较低,监管制度不完善,配套制度不完备等问题。提出出台专门的教育捐赠立法文件,规范所得税教育捐赠税前扣除,建立实物捐赠评估机制和可行性评估机制,增加优惠税种,完善财政配套资金等建议。

王静舟[10](2019)在《技术创新型内创业的专利收益分配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复杂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为激发组织活力及创新能力,开始推动企业内部创业。政府也不断出台支持创业活动开展的相关政策。母体企业和内创业团队为内创业的成功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研发,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内创业成功。专利作为技术创新型内创业中较为重要的创新成果,并将研发成果转化形成产品,获得专利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在母体企业和内创业团队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专利收益分配是双方合作为促进组织发展的关键,也将影响内创业活动的推进。因此,对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内创业活动中专利收益分配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以海尔雷神内创业活动为例,分析专利促使内创业成功并获得的专利显性和隐性收益,揭示专利收益分配机制对创业的作用机理,探讨由此导致双方产生的博弈关系,为后续理论模型构建奠定现实基础。再者,运用博弈论理论建立专利利益分配模型,探讨技术创新型内创业中的专利收益分配情况,并引入对赌激励函数,构建专利收益再分配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本文结合技术创新型内创业的专利收益分配模型分析结论,提出完善技术创新型内创业中专利收益分配机制的制度安排及保障措施。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提高在专利收益中所占份额,可有效激励其创新投入度;在双方增加自身创新投入度时,增强自身创新工作能力,提升专利贡献程度,从而实现内创业的成功;创新投入资源的专业化、多样化程度等以及专利研发产品的后期推广等投入的程度,都将影响专利本身对内创业活动的贡献作用;对赌协议激励母体企业和内创业团队对内创业活动投入资源以及专利收益的增加;在专利收益初次分配中,专利贡献度对收益分配比例并不存在相关性。在引入对赌激励函数的情况下,内创业团队的专利收益分配比例与专利贡献度成正相关关系。因此,为强化知识价值导向的专利收益分配制度提供以下建议:首先,母体企业通过专利贡献度明确专利收益,综合相关影响因素协商分配比例系数,制定以对赌协议为基础的专利收益分配激励制度。其次,内创业团队应从提高专利贡献度以及自身能力等角度出发,提升团队在专利收益分配中的地位。

二、基于投入产出比视角的激励效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投入产出比视角的激励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价值链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成本控制的差别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链成本控制的目标与程序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链成本控制的目标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链成本控制的程序
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控制现状
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价值链成本控制的保障措施
结论

(3)基于主成分-层次分析法的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上市公司成为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经营形式
        1.1.2 住宿业上市公司成为旅游上市公司发展的新突破点
        1.1.3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乱象,两级分化严重,结构不合理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创新
        1.3.1 研究视角的创新
        1.3.2 研究方法的创新
        1.3.3 研究内容的创新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内容
        1.4.4 理论基础
        1.4.5 研究方法
        1.4.6 技术路线图
        1.4.7 数据来源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住宿业上市公司
        2.1.1 国内研究
        2.1.2 国外研究
        2.1.3 研究述评
    2.2 高管薪酬
        2.2.1 国内研究
        2.2.2 国外研究
        2.2.3 研究述评
    2.3 综述小结
第三章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现状分析
    3.1 住宿业上市公司样本选取
    3.2 住宿业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3.2.1 住宿业上市公司特征分析
        3.2.2 住宿业上市公司规模分析
        3.2.3 住宿业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3.3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现状
        3.3.1 高管薪酬行业水平分析
        3.3.2 高管薪酬付费效率分析
        3.3.3 高管薪酬内部公平性分析
    3.4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问题分析
        3.4.1 住宿业市场逐渐回暖,业绩增速放缓,处于微利水平
        3.4.2 薪酬寡头趋势明显,“激励不足”和“激励过度”现象并存
        3.4.3 高管间薪酬差距较小,高管与员工薪酬差距有逐渐缩小趋势
        3.4.4 高管薪酬机制未有效发挥作用,缺乏科学的高管薪酬评价体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薪酬评价体系构建前的基本考量
    4.2 薪酬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4.2.1 战略导向原则
        4.2.2 公平性原则
        4.2.3 可操作性原则
        4.2.4 系统性原则
    4.3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分析
        4.3.1 内部一致性
        4.3.2 外部竞争性
        4.3.3 薪酬激励效应
        4.3.4 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4.4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的构建
        4.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4.4.2 高管薪酬评价体系指标搜集
        4.4.3 高管薪酬评价体系指标验证
        4.4.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指标分类
        4.4.5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4.6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的应用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1.1 样本选择
        5.1.2 数据来源
    5.2 数据处理
        5.2.1 数据标准化处理
        5.2.2 数据计算说明
    5.3 评价结果
        5.3.1 得分情况
        5.3.2 整体分析
        5.3.3 个案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研究问卷调查
附录二 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指标权重问卷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廉江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
        2.1.2 财政支农绩效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公共财政理论
        2.2.3 农业经济增长理论
        2.2.4 公共产品理论
3 廉江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使用现状
    3.1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来源情况
    3.2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分类情况
    3.3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3.3.1 资金总量有力保障,相关部门全力配合
        3.3.2 资金分类精准扶持,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3.3.3 资金投入科学高效,现代农业有力推进
4 廉江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4.1 评价说明
        4.1.1 评价目的与内容
        4.1.2 评价依据与方法
    4.2 评价结果
        4.2.1 自评质量评价分析
        4.2.2 管理绩效评价分析
        4.2.3 使用绩效评价分析
        4.2.4 监督绩效评价分析
        4.2.5 综合绩效评价结果
5 廉江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5.1 项目规划不够完善,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5.2 项目管理制度欠佳,信息数据共享不畅
    5.3 资金结构尚待优化,使用流程环节繁冗
    5.4 监管标准不尽统一,控制核算难度较大
6 典型地区支农专项资金政策实施效益比较分析
    6.1 陕西大荔县——创新农业金融环境,提升财政支农绩效水平
    6.2 云南宣威市——强化支农资金整合,助推农村事业全面发展
    6.3 广西自治区——提升资金精准施策,助力贫困地区农业发展
    6.4 典型地区财政支农做法的经验启示
7 提升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绩效的对策建议
    7.1 加强项目规划引导,完善制度运作规范
    7.2 深化资金管理制度,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7.3 调整涉农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7.4 优化评价监督体系,统一部门监管标准
8 研究小结与展望
    8.1 研究小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5)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内容安排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薪酬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1 概念及相关理论
        2.1.1 概念界定
        2.1.2 相关理论分析
    2.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现状、问题及成因
    3.1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公司组织架构现状
        3.1.3 人员结构分析
    3.2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的现状
        3.2.1 员工薪酬结构
        3.2.2 员工岗位薪酬制度
        3.2.3 定薪定岗执行规则
        3.2.4 员工整体薪酬水平
    3.3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水平评价—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3.3.1 问卷调查总体情况
        3.3.2 员工薪酬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
        3.3.3 薪酬管理评价
    3.4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缺乏必要的薪酬战略
        3.4.2 薪酬结构不够合理,缺乏公平性及激励性
        3.4.3 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激励体系衔接不畅
        3.4.4 薪酬晋升渠道单一,缺乏灵活调整机制
        3.4.5 缺乏完善的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
    3.5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5.1 薪酬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
        3.5.2 对薪酬管理观念落后
        3.5.3 薪酬管理专业知识运用不足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优化方案
    4.1 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的原则
        4.1.1 战略性原则
        4.1.2 公平性原则
        4.1.3 经济性原则
        4.1.4 竞争性原则
        4.1.5 激励性原则
        4.1.6 合法性原则
    4.2 优化的设计思路和关键点
        4.2.1 优化设计思路
        4.2.2 优化关键点
    4.3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优化
        4.3.1 薪酬结构优化
        4.3.2 职位工资优化
        4.3.3 绩效工资优化
        4.3.4 福利体系优化
        4.3.5 工资晋升机制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的保障措施
    5.1 统一思想,明确薪酬管理理念
    5.2 充实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力量
        5.2.1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配置
        5.2.2 成立薪酬管理委员会
    5.3 强化员工薪酬水平及薪酬调整的动态管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6)基于演化博弈的装配式建筑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装配式建筑研究现状
        1.3.2 装配式建筑成本效益研究现状
        1.3.3 演化博弈理论研究现状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装配式建筑应用的理论基础及影响机理分析
    2.1 装配式建筑概述
        2.1.1 装配式建筑概念
        2.1.2 装配式建筑经济特征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经济外部性理论
        2.2.2 成本效益分析法
        2.2.3 演化博弈理论
    2.3 装配式建筑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2.3.1 装配式建筑应用期望目标
        2.3.2 装配式建筑市场应用现状
    2.4 装配式建筑应用的制约因素分析
        2.4.1 装配式建筑应用的制约因素识别
        2.4.2 制约因素影响装配式建筑应用的机理分析
    2.5 主体行为影响装配式建筑应用的机理分析
        2.5.1 政府行为影响机理分析
        2.5.2 开发商行为影响机理分析
        2.5.3 消费者行为影响机理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装配式建筑应用的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3.1 演化博弈模型构建思路
    3.2 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效益识别与量化
        3.2.1 增量成本分析与量化
        3.2.2 增量效益分析与量化
        3.2.3 增量成本效益划分
    3.3 装配式建筑利益相关主体效用确定
        3.3.1 政府损益变量
        3.3.2 开发商损益变量
        3.3.3 消费者损益变量
    3.4 “开发角度”演化博弈模型
        3.4.1 基本假设
        3.4.2 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3.4.3 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3.4.4 演化博弈模型参数分析
    3.5 “市场角度”演化博弈模型
        3.5.1 基本假设
        3.5.2 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3.5.3 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3.5.4 演化博弈模型参数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配式建筑利益相关主体博弈模型应用
    4.1 项目概况
    4.2 项目增量成本效益测算
    4.3 利益相关主体损益变量测算
        4.3.1 政府损益变量测算
        4.3.2 开发商损益变量测算
        4.3.3 消费者损益变量测算
    4.4 演化博弈模型仿真分析
        4.4.1 初始参数下的群体动态仿真
        4.4.2 政府优化参数下的动态仿真
        4.4.3 消费者优化参数下的动态仿真
        4.4.4 开发商优化参数下的动态仿真
        4.4.5 仿真结果分析
    4.5 装配式建筑应用的对策建议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大熊猫友好型产品五味子农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户生计资本相关研究
        1.2.2 农户保护行为相关研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不足
    1.5 数据与样本说明
        1.5.1 问卷设计
        1.5.2 数据收集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大熊猫友好型产品
        2.1.2 大熊猫友好型产品五味子农户
        2.1.3 农户生态保护行为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生计理论
        2.2.2 农户行为决策理论
        2.2.3 外部性理论
    2.3 生计资本与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作用分析
第三章 研究区域及对象基本概况
    3.1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
    3.2 研究区生态保护概况
        3.2.1 生态保护政策实施情况
        3.2.2 农户生态保护行为概况
    3.3 研究区农户基本情况
        3.3.1 个人和家庭基本特征
        3.3.2 农户收入来源基本情况
    3.4 大熊猫友好型产品五味子发展概况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熊猫友好型产品五味子农户生计资本概况
    4.1 农户生计资本指标选择
    4.2 农户生计资本现状
    4.3 农户生计资本水平测算
        4.3.1 农户生计资本指标量化
        4.3.2 农户生计资本指标权重
        4.3.3 农户生计资本水平测算
    4.4 农户生计资本特征分析
        4.4.1 五类生计资本内在联系
        4.4.2 农户生计资本差异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
    5.1 农户生态保护行为指标设定
    5.2 研究方法和模型设定
    5.3 实证结果
    5.4 实证分析与讨论
        5.4.1 自然资本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
        5.4.2 人力资本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
        5.4.3 物质资本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
        5.4.4 金融资本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
        5.4.5 社会资本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
        5.4.6 控制变量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宣传教育,提高农户的生态保护认知
        6.2.2 以人为本,促进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
        6.2.3 生态优先,强化自然资源的管理程度
        6.2.4 政府谋划,建立生态保护的政策支持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历

(8)“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机理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评述
        一、“互联网+”与制造业升级相关研究
        二、“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相关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相关概念界定
        二、制造业升级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思想、创新理论与产业升级理论
        二、西方创新理论与产业升级理论
第二章 历史维度下互联网+制造业发展规律归纳研究
    第一节 工业革命与制造业发展历史经验
        一、工业革命演进与争论
        二、制造业结构升级一般规律
        三、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一般规律
        四、制造业竞争力演进一般规律
    第二节 历史维度下制造业发展影响因素
        一、因素一:需求面驱动
        二、因素二:技术面驱动
        三、因素三:人力资本面驱动
        四、因素四:能源机制面驱动
        五、因素五:制度面驱动
    第三节 新工业革命与制造业范式选择
        一、新工业革命浪潮:“互联网+”
        二、制造业范式演化与选择
        三、历史维度下中国互联网+制造业升级历史机遇
        四、历史维度下中国互联网+制造业升级面临挑战
第三章 空间维度下互联网+制造业发展战略比较研究
    第一节 外国互联网+制造业战略梳理
        一、各国先进制造业战略
        二、各国先进制造业战略关键:“互联网+”
    第二节 《中国制造2025》战略选择
        一、《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
        二、《中国制造2025》战略核心与内涵
        三、空间维度下中国互联网+制造业发展战略机遇
        四、空间维度下中国互联网+制造业升级面临挑战
第四章 “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机理研究
    第一节 “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机理分析
        一、三模型拓展与“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动因理论
        二、社会总生产模型拓展与“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作用机理理论
    第二节 “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动力因素分析
        一、动力一:“互联网+”技术基础与技术融合驱动力
        二、动力二:“互联网+”市场多层次拉动力
        三、动力三:“互联网+”政策支撑力
    第三节 “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作用机理一:基于产业结构视角
        一、“互联网+”促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升级作用机理
        二、“互联网+”促进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升级作用机理
        三、“互联网+”促进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升级作用机理
    第四节 “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作用机理二:基于价值链视角
        一、“互联网+”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横向扩张升级作用机理
        二、“互联网+”促进制造业价值链纵向渗透升级作用机理
        三、“互联网+”促进制造业价值链跃迁升级作用机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实证研究
    第一节 “互联网+”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一、“互联网+”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互联网+”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第二节 “互联网+”对制造业升级影响实证分析
        一、变量定义与数据选取
        二、模型设定与检验
        三、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路径选择研究
    第一节 构建“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技术驱动链
        一、“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开放创新驱动路径
        二、“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多层次可持续创新驱动路径
        三、“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协调创新驱动路径
    第二节 构建“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市场驱动链
        一、制造业服务化驱动路径
        二、“中国质造”和“中国智造”耦合驱动路径
        三、国家价值链协同发展路径
        四、链条式一体化管理发展路径
    第三节 构建“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政策驱动链
        一、国家层面的政策优化路径
        二、社会层面的政策优化路径
        三、企业层面的政策优化路径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 我国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概述
    (一)教育捐赠的概述
    (二)教育捐赠税收优惠的概述
    (三)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意义
二 我国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现状分析
    (一)我国教育捐赠的现状和问题
    (二)我国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三 美国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借鉴
    (一)美国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基本内容
    (二)中美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对比分析
    (三)美国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经验启发
四 我国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原则确立
    (二)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的规则完善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技术创新型内创业的专利收益分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1.2.1 主要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资源基础理论
        2.1.2 知识价值理论
        2.1.3 收入分配理论
        2.1.4 博弈论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专利收益
        2.2.2 技术创新型内创业
        2.2.3 对赌协议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专利收益分配研究
        2.3.2 内创业与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关系研究
        2.3.3 创业与合作创新收益分配研究
        2.3.4 对赌协议激励作用研究
    2.4 研究述评
第3章 基于案例的专利收益分配机理分析
    3.1 案例选择与数据收集
        3.1.1 案例选择
        3.1.2 数据收集
    3.2 专利收益分配形成过程
        3.2.1 技术创新内创业主体
        3.2.2 专利收益形成及其分配
    3.3 专利收益分配博弈关系分析
        3.3.1 引入博弈论的合理性
        3.3.2 关键性影响因素博弈分析
    3.4 案例分析总结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专利收益二次分配模型构建及分析
    4.1 模型构建基础
    4.2 专利收益初次分配模型
        4.2.1 基础模型构建
        4.2.2 专利收益初始分配分析
    4.3 引入对赌函数的专利收益再分配模型
        4.3.1 专利再分配模型分析
        4.3.2 不同分配机制对比分析
    4.4 结果分析及机制设计方案
        4.4.1 博弈结果讨论及建议
        4.4.2 专利收益分配机制设计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完善专利收益分配机制的制度安排及保障措施
    5.1 母体企业层面
    5.2 内创业团队层面
    5.3 政府层面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工作概况

四、基于投入产出比视角的激励效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二线城市人才政策对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研究 ——以哈尔滨市为例[D]. 刘宇航.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021
  • [2]价值链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研究[J]. 胡明卫. 中国中小企业, 2021(02)
  • [3]基于主成分-层次分析法的住宿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评价体系研究[D]. 王溪. 苏州大学, 2020(03)
  • [4]廉江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研究[D]. 张静.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5]新疆兵团第十三师国资公司薪酬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刘波.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基于演化博弈的装配式建筑应用研究[D]. 金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7]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 ——以大熊猫友好型产品五味子农户为例[D]. 何海燕. 四川农业大学, 2019(12)
  • [8]“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升级机理与路径研究[D]. 刘淑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9]教育捐赠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研究[D]. 程怡萍.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10]技术创新型内创业的专利收益分配机制研究[D]. 王静舟. 江苏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基于投入产出比视角的激励收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