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一、中心静脉置管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治中的应用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武健[1](2020)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中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完成此类患者的中西医急救护理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本研究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总院急诊科收治并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既往护理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急诊绿色通道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实施相应护理内容。主要观察指标为急诊门诊停留时间,次要观察指标分别从卫生经济学、医疗资源使用量和医疗质量与安全性方面进行评价,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急诊门诊停留时间均数分别为63min、137min,且观察组患者急诊门诊停留时间中位数(56min)低于对照组中位数(10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急诊门诊总费用均数分别为1473元、1632元,观察组患者急诊门诊总费用的中位数(1278元)低于对照组的中位数(1420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中医治疗与护理技术的使用率(81.1%)高于对照组(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观察组耳穴压豆的使用率(67.7%)高于对照组(16.0%),观察组冰冻紫黄液的使用率(23.6%)高于对照组(1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均为100%;未发生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为0。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在急诊门诊的停留时间,减少了急诊门诊医疗资源的占用,增加了其他急诊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绿色通道的效率。在未明显增加患者急诊门诊费用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促进了冰冻紫黄液、耳穴压豆等中医治疗与护理技术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对指导急诊科护理人员完成对此类患者的中西医急救护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李秀芹[2](2019)在《急性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行血液灌流的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急性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筛查急性中毒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几种常用的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急性中毒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制定急性中毒患者的个体化血栓风险评估模型,以期为该类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及预防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救治于山东某三甲医院的急性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且均经股静脉置管行血液灌流治疗,在拔管后行双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符合纳入标准的共有31 1例患者,收集并记录一般资料、中毒种类、血液灌流相关资料、中心静脉导管相关信息、相关实验室指标、疾病与病史相关信息、双下肢静脉超声结果等临床资料。根据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一般资料与现状调查结果采用率、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以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为因变量,以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为自变量,对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找出该类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该类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Autar风险评估模型以及Padua风险评估模型对急性中毒患者的血栓风险进行评分,使用MedCa1c软件比较三种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及其灵敏度和特异度。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建立急性中毒患者的高危预测模型,并评价其准确性。研究结果:1.急性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59.2%(184例),年龄(36.05±16.53)岁,其中男性86人,女性98人。2.单因素分析结果:体重指数、股静脉置管留置天数、是否携带股静脉置管转运、血浆D-二聚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是否异常对急性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有显着影响(p<0.05)。3.以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为因变量,以体重指数、导管留置天数、是否携带股静脉置管转运、血浆D-二聚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血脂是否异常为自变量进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留置天数、携带股静脉置管转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血脂异常是急性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预测因素。4.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Autar风险评估模型、Padua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急性中毒患者的血栓风险得分分别为(7.55±1.76)、(8.63±2.36)、(3.92±0.55)。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患者的评分及筛选高危患者中差异显着(p<0.05),另外两种模型的差异不明显(p>0.05)。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Autar风险评估模型及Padua风险评估模型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673、0.585、0.535,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与Autar风险评估模型及Padua风险评估模型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性显着(p<0.05),而Autar风险评估模型与Padua风险评估模型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灵敏度为91.9%,特异度为33.1%,约登指数为0.249。Autar风险评估模型的灵敏度为37.0%,特异度为77.2%,约登指数为0.141。Padua风险评估模型的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15.0%,约登指数为0.063。5.本研究中建立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13,最佳临界值为58.9,灵敏度为39.7%,特异度为92.1%,约登指数为0.318。研究结论:1.急性中毒患者行血液灌流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并且大多为隐匿的无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应引起相关医务人员的注意并加强风险评估与预防。2.急性中毒患者行血液灌流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股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携带股静脉置管转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血脂异常,在临床工作中尽量避免或减少这些因素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措施。3.本研究中建立的预测模型对急性中毒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测准确性高于Autar风险评估模型及Padua风险评估模型,而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相比差异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该预测模型同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相结合,综合评价急性中毒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风险,并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

徐婷婷[3](2019)在《基于胸痛中心建设STEMI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方案的构建》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国内首家区域协同胸痛中心七年来急救护理流程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回顾性评价七年来逐步优化形成的STEMI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方案是否值得推广;在此基础上,从救治流程各个环节时间节点的角度,通过对参与STEMI患者救治流程医护技进行质性访谈,找出可优化的流程环节;此外,从STEMI患者人文需求角度,对STEMI患者进行质性访谈,找出救治流程中可优化措施。在此基础上,成立课题小组,进行2轮的行动研究,形成以时间节点为基础,以护理人文为主线的护理流程优化方案;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STEMI患者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方案进行构建。方法1.在文献回顾基础上,选取2011年3月1日-2017年12月30日在国内首家区域协同胸痛中心就诊的1574名(男1320人、女254人)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胸痛中心云平台提取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给药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抽血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急诊停留时间等时间指标;区域协同模式下每年D2B达标率及在整个过程中急诊科停留时间占总体急救时间的比例;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回顾性分析评价国内首家胸痛中心现有STEMI患者急救护理流程方案。2.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参与STEMI急救流程医护技共26名进行质性访谈,了解医护技对现有的STEMI救治流程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3.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20名急诊PCI术后STEMI患者进行质性访谈,深入剖析患者在救治流程各个环节中的心理需求,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4.本研究采用Delphi法,从STEMI患者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方案中人文内容进行设置,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立STEMI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方案。结果(1)通过对国内首家区域协同胸痛中心七年来逐步形成的STEMI流程方案回顾性分析,发现现有流程中各个时间节点指标显着缩短,具体包括首次医疗接触-给药时间由68min缩短到24min、首份心电图时间由30min缩短到6min、抽血时间由35min缩短到15min、导管室激活时间由40min缩短到16min、急诊停留时间70min缩短到34min;D2B达标率由59%提高到94%,均P<0.05,并汇总形成STEMI急救护理流程方案。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发现现有STEMI急救护理流程方案中各个环节时间节点指标目标值均优于其他医院,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值得推广。(2)通过对医护技患质性访谈,大部分医护技患认为现有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方案比较合理。将参与STEMI急救护理流程的医护技的看法及建议归纳为四个方面,包括:(1)STEMI专职护士的配置需求;(2)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3)患者及其家属医疗决策延迟;(4)多学科密切合作的需求。特别与护理相关的STEMI专职护士配置需求及医疗决策延迟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纳入到护理流程优化方案中。对STEMI患者的人文需求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减轻疼痛;(2)心理和情感需求;(3)缺乏疼痛相关知识;(4)维持自我形象需求;(5)护理团队建设需求;(6)护理技术有待提高;(7)医护患沟通不畅,对每一个方面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人文措施,将其全部纳入到STEMI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方案。(3)最终确立的STEMI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方案根据来院方式拟定自行来院和绕行入院两种优化方案。第一轮专家咨询中自行来院优化方案中包括预检分诊流程、抢救室流程、转运交接流程共4个一级流程。其中包括安全感、各个护理操作人文关怀、安全感、舒适感、缓解疼痛、知情同意。绕行急诊科及CCU优化方案中包括院前出车流程、现场急救流程、安全转运流程、急救车转运、交接流程共5个一级流程。其中包含急诊出诊流程、人员要求、车辆要求、电话指导、现场评估、各种护理操作中人文关怀、安全感、舒适感、缓解疼痛、知情同意,形成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105个条目。第二轮专家咨询在第一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根据变异系数值修改了11个条目;在专家意见修改中,针对语言表述不当问题修改16个条目,根据临床实用性保留2个条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删除2个条目,形成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共103个条目(附录六)。同时本研究对优化方案内容重要性和目前做到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自行来院优化方案中31项护理措施目前做到程度与重要性一致,还有11个条目重要性与目前做到程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绕行方案中52项措施做的比较好,有9个条目目前做到程度与重要性存在较大差异(P<0.05),主要集中对患者配合表示感谢、胸痛团队合作、急救物品备用状态、操作轻柔、知情同意、保护隐私、舒适感、疼痛感、出诊快速反应机制、指导自救、恐惧感等方面,为本领域今后研究提供方向。结论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评价国内首家区域协同胸痛中心逐步形成的STEMI急救护理流程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质性访谈方法,了解医护技在STEMI急救护理流程的看法和建议,同时对STEMI急救流程中各个环节患者出现不同的心理体验进行深入剖析,并在原流程分析基础上初步构建STEMI患者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方案。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确立以医疗时间节点为基础,以患者人文需求为主线的STEM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方案,规范STEMI急救护理流程人文护理措施,提高STEMI患者急救过程中护理质量,为进一步优化STEMI患者急救护理流程提供理论依据。

李缘婷[4](2020)在《ICU患者VTE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的构建研究》文中提出[目 的]本研究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与循证护理思维,从预防角度出发,通过大量查阅文献,了解重症监护室患者目前发生VTE的情况与相关因素,提炼循证问题。围绕问题进行文献检索、质量分析、证据条目汇总,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完善形成最终条目。结合临床实际,为ICU患者的血栓预防工作建立一套集束化综合护理策略,以期为ICU护理实践工作提供参考。[方法]1.循证护理证据综合 查阅文献,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VTE的高危因素,确立循证问题。检索包含相应干预措施的文献,通过筛选分析、质量评价获得证据并给出证据等级和推荐意见。2.德尔菲专家咨询 通过遴选相关学科专家18名进行共计2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评分及意见汇总修改后获得最终条目,并对条目进行分析,运用优序图法、百分权重法及连乘积法确定各级条目权重及组合权重。3.方案构建 结合集束化护理理论完成综合护理方案的构建。[结果]1.在1518篇文献中,严格遵循文献排除与纳入标准,应用相应的评价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筛选与评价,最终纳入36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初步制定一级条目4个,二级条目14个,三级条目45个的条目池,并形成条目的证据等级和推荐意见。2.共计进行2轮专家咨询,第一轮函询问卷发放20份,有效回收18份,问卷回收率为90%,18名专家中有11名专家提出共计40条建议,建议提出比率为61.11%。第二轮函询问卷发放18份,有效回收18份,问卷回收率为100%,18名专家中有5名专家提出共计6条建议,建议提出比率为27.78%。第一轮函询专家Ca为0.956,Cs为0.867,Cr为0.912。第二轮函询专家Ca为0.939,Cs为0.878,Cr为0.909。第一轮函询问卷各条目的变异系数为0~37.76%,第二轮函询问卷各条目变异系数为0~28.94%。第一轮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24,第二轮为0.129,两轮函询显着性检验显示两轮函询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终确定的ICU患者VTE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包括4个一级条目,14个二级条目,40个三级条目并给出一级条目权重及二、三级条目权重和组合权重。3.构建了包含专项质量控制管理、风险评估、分级预防、健康教育四个护理束的护理方案。[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护理思维完成的证据综合、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完善,最终形成的ICU患者VTE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科学可靠。该方案可为ICU患者的VTE预防工作提供科学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5](2019)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改进继续医学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发布时间:2019-09-10来源:科技教育司国卫办科教函﹝2019﹞70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卫生健康系统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措施的通知》(国卫办函[2019]134号)精神,破除形式主义顽疾,推进继续医学教育供给侧改革,缓解工学矛盾,切实为基层减负,现就改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具体措施。

邓凤英[6](2019)在《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并将其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探讨其临床实践应用效果,以期为不同时期的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预后,减轻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方法(1)采用目的取样法选择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7月1日-2018年8月15日符合纳入标准的血液透析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查阅法、专家咨询法、半结构式访谈、专家会议法等方法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2)采用便利整群抽样法抽取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符合纳入标准的12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61例)与对照组(61例)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容量管理行为、自我护理能力、抑郁情绪、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钾离子、血肌酐值(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再入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全部数据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卡方/Z检验,两组患者容量管理行为得分、自我护理能力测定得分、抑郁自评得分应用配对t检验,5个阶段血液学检测指标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检验,两组患者再次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采用Fisher’检验,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质性研究结果:按时机理论提炼出5个关于血液透析患者不同阶段自我体验和需求的主题,分别为:(1)诊断期:否认与无助感;(2)稳定期:经济困难与信息支持不足;(3)准备期:担心应对不良;(4)实施期:知识缺乏;(5)适应期:知识缺乏,生活孤立,抑郁无法排解。(2)干预前,两组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轻度抑郁,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总得分、自我护理能力总得分普遍较低,经分析,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总得分、自我护理能力总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抑郁自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减轻抑郁情绪。(3)干预后,实验组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值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血清钾离子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其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BUN、SCr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值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血清钾离子值、SCr、BUN值呈现逐步下降趋势,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钾离子值、SCr值在五个不同阶段之间的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在前4个阶段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而第5个阶段上升不明显,血清白蛋白值在前4个阶段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在第5个阶段反而下降,血清钾离子在前3个阶段逐步下降,在后2个阶段反而明显上升,BUN、SCr值在前3个阶段逐步下降,在后2个阶段有所上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钾离子值、SCr值的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状态、降低高钾血症的发生,且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4)干预后实验组血液透析患者的再次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堵塞、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再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堵塞、感染)发生率。结论(1)血液透析患者在诊断期、稳定期、准备期、实施期、适应期对疾病认知和心理社会支持有巨大需求,且不同阶段其需求不同,护理人员应对不同阶段的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2)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并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能为不同时期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容量管理行为和自我护理能力,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状态,降低高钾血症的发生,降低再次入院率、急性左心衰发生率、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

二、中心静脉置管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治中的应用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心静脉置管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治中的应用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概述
        1.1.1 现代医学诊疗现状
        1.1.2 祖国医学诊疗现状
    1.2 临床路径与临床护理路径
        1.2.1 临床路径
        1.2.2 临床护理路径
        1.2.3 急诊绿色通道
    1.3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样本量的确定
        2.1.3 分组及临床护理
        2.1.4 观察指标
        2.1.5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2.1.6 质量控制
        2.1.7 伦理审查情况
    2.2 结果
        2.2.1 基线资料比较
        2.2.2 急诊门诊停留时间
        2.2.3 卫生经济学评价
        2.2.4 医疗质量与安全性评价
        2.2.5 脱落、中止病例情况说明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3.1 基线资料情况
    3.2 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急诊救治效率的影响
    3.3 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就医成本的影响
    3.4 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对中医治疗与护理技术使用率的影响
    3.5 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中的条目应用与评价
        3.5.1 急诊胃镜检查时间的选择
        3.5.2 三腔二囊管的使用
        3.5.3 心肺复苏术与气管插管术的应用
    3.6 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7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3.7.1 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
        3.7.2 评价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3.8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下一步研究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知情同意书
    附录2:病例报告表
    附录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图
    附录4: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流程图
    附录5: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广东省中医院)
    附录6:广东省中医院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绿色通道流程图
    附录7:英文缩略语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急性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DVT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2.1.2 急性中毒及血液灌流
    2.2 DVT的诊断
        2.2.1 血浆D-二聚体检测
        2.2.2 多普勒超声检查
        2.2.3 静脉造影
        2.2.4 其他:螺旋CT血管成像及MRI静脉成像
    2.3 DVT的危险因素与风险评估
        2.3.1 DVT的危险因素
        2.3.2 DVT的风险评估
        2.3.3 风险评估工具的预测价值比较
    2.4 DVT的预防
        2.4.1 基本预防
        2.4.2 物理预防
        2.4.3 药物预防
    2.5 急性中毒患者DVT的发生与预防现状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三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工具
        3.2.2 质量控制及伦理问题
        3.2.3 统计分析
        3.2.4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4.2 急性中毒患者行血液灌流后DVT的发生率
    4.3 急性中毒患者行血液灌流后发生DVT的单因素分析
        4.3.1 一般资料及血液灌流相关资料对急性中毒患者发生DVT的影响
        4.3.2 相关实验室指标与急性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后发生DVT的关系
        4.3.3 其它因素对急性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后发生DVT的影响
    4.4 急性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4.5 三种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急性中毒患者DVT的预测价值分析
        4.5.1 急性中毒患者深静脉血栓风险评分得分情况
        4.5.2 三种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急性中毒患者风险评分的比较
        4.5.3 三种血栓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急性中毒患者DVT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
    4.6 急性中毒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4.6.1 高危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得分情况
        4.6.2 高危预测模型的评价
第五章 讨论
    5.1 急性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后DVT的发生情况
    5.2 一般资料对急性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后发生DVT的影响
    5.3 血液灌流相关资料对急性中毒患者发生DVT的影响
    5.4 相关实验室指标与急性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后发生DVT的关系
    5.5 其它因素对急性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后发生DVT的影响
    5.6 三种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急性中毒患者DVT发生的预测价值比较
    5.7 急性中毒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5.8 对临床工作的启示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创新性及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基于胸痛中心建设STEMI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STEMI急救护理流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STEMI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方案形成
    2.1 回顾性评价区域协同模式下STEMI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措施
    2.2 医护技对STEMI急救护理流程体验的质性研究
    2.3 STEMI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心理体验
    2.4 初步构建STEMI患者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方案
第3章 应用Delphi法确立STEMI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方案
    3.1 研究工具
    3.2 研究过程
    3.3 数据统计分析
    3.4 质量控制
    3.5 结果
    3.6 讨论
    3.7 小结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不足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医护技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医护技对医院现有的STEMI急救护理流程看法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四 STEMI患者急救过程中心理体验访谈提纲
    附录五 STEMI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方案的专家函询表(第一轮)
    附录六 STEMI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方案的专家函询表(第二轮)
致谢
个人简介

(4)ICU患者VTE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背景
    2 研究现状和趋势
    3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4 相关理论
    5 技术路线
材料与方法
    1 方案条目的初步拟定
    2 Delphi专家函询构建方案
    3 最终形成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及流程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集束化护理理念在ICU应用的研宄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改进继续医学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一、落实“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作用
二、以需求为导向,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继承创新,改革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
四、加强规范管理,切实改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6)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操作性定义
    1.5 研究理论基础与框架
第2章 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分析
    2.5 质量控制
    2.6 研究路线
    2.7 结果
    2.8 讨论
第3章 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4章 结论
第5章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中心静脉置管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治中的应用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D]. 武健.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2]急性中毒患者血液灌流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D]. 李秀芹. 山东大学, 2019(03)
  • [3]基于胸痛中心建设STEMI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方案的构建[D]. 徐婷婷. 长江大学, 2019(11)
  • [4]ICU患者VTE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的构建研究[D]. 李缘婷.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5]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改进继续医学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J].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继续医学教育, 2019(12)
  • [6]基于时机理论的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过渡期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D]. 邓凤英. 南华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中心静脉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