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喷雾干燥粉的加工工艺

芋头喷雾干燥粉的加工工艺

一、芋头喷雾干燥粉的加工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余振宇[1](2020)在《OSA改性芋头淀粉基Pickering乳液运载体系稳定机制及其特性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具备优异的凝聚稳定性以及良好的食品相容性,由生物源可食性固体颗粒构筑的食品级Pickering颗粒乳化剂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芋头淀粉,作为自然界存在的超小颗粒淀粉(1~3μm),具有致敏性低且易于消化等优良特性,是构筑食品级微纳颗粒乳化剂的理想前驱体,在功能性食品和生物医药配方领域具有重要的潜在用途。本文以高纯度芋头淀粉(NTS)为原料,通过对其进行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改性(OSA改性)构筑新型食品级Pickering乳化剂-OSA改性芋头淀粉(OSTS),并对其理化特性、乳化性能、稳定机理以及在功能性乳液基运输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研究。该研究成果为食品工业领域新型淀粉基乳化剂的创制以及功能性淀粉基乳液运载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本文主要研究方法和结论如下:(1)以碱性蛋白酶法提取的高纯度NTS为原料,采用湿法工艺对其进行OSA改性制备OSTS;以取代度(DS)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获得OSTS最优制备工艺参数为:淀粉乳浓度37%、反应温度36°C、反应时间5 h、p H值8.4;在该条件制得的OSTS样品(DS=0.0188)纯度高、品质好,色泽洁白、细腻光滑,可以作为食品级OSTS应用在食品领域;采用FTIR、SEM、XRD及DSC等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与表征,证实OSTS淀粉分子上存在酯羰基(1724cm-1)以及羧基(1572 cm-1)。同时发现,OSA改性不改变NTS的颗粒尺寸(1~3μm)和晶型结构(A型),却能够显着降低NTS颗粒的T0、TP、TC和?H。(2)通过调控OSA添加量制得不同DS(0.009~0.032)OSTS,并将其作为颗粒乳化剂用于制备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表征与分析不同DS OSTS的颗粒结构特性及其乳液的理化特性,探究DS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途径及机制。OSA改性显着增强了NTS颗粒的表面润湿性,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其颗粒的乳化性能;随着DS的增加,OSTS颗粒的乳化活性逐渐增强,其乳化形成乳液液滴粒径逐渐降低,乳液体系的黏弹性、离心稳定性及贮藏稳定性均逐渐提高。DS的增加可以增强OSTS颗粒间的疏水相互作用,进而能够增强液滴间的界面相互作用,从而有助于促进液滴间、液滴-颗粒间、颗粒间凝胶网络结构的形成,实现OSTS Pickering乳液体系的强界面稳定。(3)通过联合应用高速剪切和高压均质工艺制备OSTS Pickering乳液,探究乳液配方因素(乳化剂浓度、油水体积比)以及高压均质工艺条件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乳液的液滴粒径逐渐降低,体系ηa逐渐增大,其离心稳定性也逐渐增强;随着油相体积分数(Φ:16.7%~33.3%)的增加,乳液的液滴粒径逐渐增大,体系ηa逐渐增大,其离心稳定性也逐渐增强;而当Φ在50.0%~67.7%时,此时乳化剂浓度相对较低,不足以乳化油水界面形成致密稳固的液滴界面膜,因而乳液体系的离心稳定性较差。随着均质压力(次数)的增加,乳液液滴的尺寸逐渐降低,液滴的分散稳定性逐渐增强,体系的离心稳定性也逐渐增强;此外,高压均质工艺的应用实现了OSTS Pickering乳液液滴粒径从微米级到纳米级的显着变化。(4)通过对OSTS进行糊化处理制得非晶态OSTS(GOSTS),并将其作为乳化剂用于构建O/W型乳液;通过表征与分析不同DS(0.009~0.032)GOSTS的粒度、流变特性及其乳液的理化特性,探究DS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途径及机制。GOSTS淀粉分子链上由于同时具备疏水辛烯基长链和亲水羧酸基团,因而具备两亲乳化性能;随着DS的增加,GOSTS的乳化活性逐渐增强,其乳化形成的乳液液滴粒径逐渐降低,乳液体系的黏弹性、离心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均逐渐提高。GOSTS(DS≥0.018)水分散体系中的淀粉分子链在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等作用力的驱动下能够自组装形成弱凝胶网络结构,这些凝胶基质可以充当分散相增强其乳液体系的黏弹性,进而能够提高乳液的物理稳定性;随着DS的增加,GOSTS的黏弹性逐渐增强,其乳化形成的乳液体系黏弹性也逐渐增强,而这也是GOSTS乳液具有强稳定性的重要原因。(5)以OSTS及GOSTS(DS=0.0188)为乳化剂,MCT为油相载体,姜黄素为脂溶性功能因子模型,构建负载姜黄素的食品级乳液运载体系;通过对两种乳液运载体系的姜黄素负载率、理化特性以及体外消化特性进行分析,初步探究和比较两者运载提高姜黄素生物可及率的途径与机制。结果表明,相较于OSTS姜黄素乳液,GOSTS姜黄素乳液具有更小的液滴尺寸,更强的体系黏弹性以及更高的姜黄素负载率。与此同时,乳液在消化过程中的CLSM及FFA释放分析表明,GOSTS姜黄素乳液由于具有较小的液滴尺寸,其在模拟小肠消化阶段具有更快的油脂水解速率,从而有助加快油相中姜黄素的释放及其在混合胶束相中的转运,并最终进一步提高了姜黄素的生物可及率。(6)以OSTS及GOSTS(DS=0.0188)姜黄素乳液为模板,通过应用喷雾干燥工艺对两者进行干燥处理探究OSTS及GOSTS是否具备乳化壁材的功能。结果表明,两种乳液均具备直接喷雾干燥固化形成微胶囊粉末的特性,即OSTS及GOSTS兼具乳化剂及乳化壁材的功效;此外,OSTS及GOSTS姜黄素乳液微胶囊粉末的复溶实验及颗粒形貌分析表明,GOSTS乳液粉末样品相较于OSTS乳液粉末样品具有更均匀的粒度以及更优异的复溶效果;SEM分析表明GOSTS作为乳化壁材的成膜效果更加稳定。

杨明[2](2019)在《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多糖复合型脂肪模拟物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脂食品因其独特的风味口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日常生活饮食中。然而,脂肪过量的摄入增加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一系列疾病的患病风险。脂肪模拟物是以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作为基质,加以一定的物化处理,达到模拟脂肪细腻润滑口感的目的。本论文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SPI)为原料,采用限制性水解工艺对其进行改性,并筛选合适的多糖对水解后的蛋白进行修饰,进而研制一种复合型脂肪模拟物,应用于奶油模拟物的开发中,为脂肪模拟物在乳制品中的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本课题采用碱性蛋白酶对SPI进行限制性水解,并利用凝胶电泳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仪以及扫描电镜等检测仪器研究水解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 Hydrolysates,SPH)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初始水解时,7S球蛋白最容易受到碱性蛋白酶破坏。随着水解度(Hydrolysis Degree,DH)升高,7S和11S球蛋白均受到严重破坏,DH为6%时,分子量多分布于10 kDa以下;SPH的疏水性呈先上升后降低变化趋势,其中,DH为2%时疏水性相比于SPI提高了 2倍;水解作用显着降低了蛋白二级结构中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的含量,增加了无规则卷曲结构的含量。DH为6%时,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出现明显回升,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呈下降趋势;粒径分布实验测定结果显示,水解工艺显着降低了蛋白颗粒大小,水解后的蛋白粒径主要呈双峰的分布状态,主峰主要位于0.7μm和20 μm附近。同时,随着DH的升高,大粒径主峰不断降低,小粒径含量逐渐增多,DH为6%时,大粒径主峰出现回升。扫描电镜对水解前后蛋白表面特征的观测发现,DH为6%时出现了明显的聚集现象。SPH加工特性测定结果表明,SPH乳化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水解作用使SPH的乳化稳定性显着提升,DH为3%时开始逐渐下降,DH为6%时出现回升。起泡性实验测定结果显示,SPH起泡性得到显着提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DH为3%时具有最高的起泡性。起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表明,水解作用降低了 SPH起泡稳定性,其中,DH为5%时表现出最差的起泡稳定性。此外,对SPH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DH增加,SPH自由基清除率逐渐上升。5 mg/mL蛋白溶液中,DH为6%下自由基清除率最高(55.87%),与6 ug/mL抗坏血酸(VC)相近的自由基清除效果。将DH为5%SPH与变性淀粉、葡萄糖酸-δ-内酯进行复配,分别研究了奶油模拟物的黏弹性变化规律,并通过响应面实现了配方优化,最终得出制备最优配方为:SPH:葡萄糖酸-δ-内酯:变性淀粉:水分=25:0.5:19.5:55。

李欣[3](2017)在《芋头洞道干燥特性、数学模型及品质变化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洞道薄层干燥由于无污染,干燥样品性状优越,和冷冻干燥相比成本低等优点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探究不同的洞道薄层干燥条件对物料的影响这个课题如今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芋头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原材料,营养丰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但耐贮藏性较差,故其干制品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本文主要研究了芋头的洞道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洞道干燥条件对芋片理化特性以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芋头的切片厚度,干燥风量、温度和风向将作为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实验数据采用SAS8.0软件处理,并基于芋头的干燥特性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建立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芋头切片厚度、洞道干燥温度、风量、风向对干燥速率都有影响。统计数据表明,Page模型能更好的描述干燥动力学。数学模型为Ln[-ln(MR)]=Ln(–0.00969+0.00020337 T+0.00014736 V–0.0019 P+0.00002162X)+(1.19495–0.000845T+0.0006885V–0.00285P+0.00077346X)Lnt。(2)研究并比较了三个不同风量(90 m3/h,100 m3/h,110 m3/h)和三种不同温度(60℃,70℃,80℃)对干燥芋片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风量都对干燥芋片的色泽,复水比,复原率,皱缩比,硬度和脆度有一定影响,且对每种指标的影响各不相同,综合来看,温度70℃,风量100 m3/h时物理性状较好。(3)比较了温度和风量对干燥芋片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因素对干芋片中常见的七种营养成分都有一定的作用,比较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黄酮含量受温度影响大,70℃处理的样品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经过60℃处理的干燥样品黄酮含量较高。非酶褐变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多酚含量主要受风量影响,但实验样品整体上差异不大,且所有经过干燥处理的样品营养成分含量皆没有鲜样丰富。(4)探讨了不同干燥条件对干芋头片抗氧化能力强弱的影响,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的测定、铁螯合力的测定(FRAP法)、总还原力的测定(铁氰化钾法),观察不同温度和风量对干燥样品抗氧化作用高低的影响,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干燥样品对DPPH以及ABTS的清除率高低主要受温度影响,通过比较IC50值,经由60℃和70℃处理的芋头抗氧化性较好。同时,从铁离子还原法和总还原能力的测定结果能看出,FRAP值主要受温度影响,70℃的干燥样品抗氧化能力优于60℃,60℃优于80℃,而总还原能力主要受风量影响,100m3/h处理后的芋头还原能力更好,即抗氧化性更强。这些结果共同说明干燥后的芋头片的抗氧化能力、理化特性等同时受干燥条件即风量和温度的影响。但是关于干燥的芋片的各项性状是否还受其他干燥条件的影响还需更深入研究。

张鹏[4](2016)在《薯类作物热风干燥特性与动力学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物料具有多样性和性质复杂性的特点,对农业物料的干燥研究造成了困难,同时也导致了干燥设备通用性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针对物料的生物学特性,选取具有一定共性的作物进行热风干燥的研究,旨在提出研究农业物料物性时分类的思想。本研究选取了薯类这一类作物,基于它们收获的产品均为块根或茎。选取四种具有代表性的作物,红薯、马铃薯、山药和芋头,进行热风干燥特性的探究。选取切片厚度(3mm、5mm、7mm)、热风温度(55℃、70℃、85℃)和切法(横切、纵切)三个影响因素,对四种物料进行单因素试验。以水分含量为指标,作出四种物料的干燥曲线。对试验数据进行正交试验分析,探究三个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以及最佳干燥组合条件,结合干燥产品的感官性状,确定了四种物料的最佳干燥条件均为,热风温度70℃、切片厚度5mm,切法对四种物料的干燥速率影响不明显,但是会对干制品的表观有影响,可根据市场喜好进行不同的切法处理。为了对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过程的预测和监控,通过对比12种薄层干燥模型,以相关系数和均方差为综合指标,发现四种物料均可以采用Modified Henderson and Pabis模型描述干燥过程。采用模型建立以外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的对四种物料进行干燥过程的描述。本研究对四种薯类作物热风干燥过程的探究分析,证明了四种物料可以进行分类,统一研究干燥过程,为分类思想提供了依据。

魏秋羽[5](2016)在《芋头脆片热风联合真空微波干燥研究》文中认为芋头(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为特色经济作物,采收期偏短且水分、多酚含量高,易褐变和变质,不耐贮藏和保鲜,干燥加工是延长其保存期的重要途径。本课题以新鲜芋头为原料比较不同芋头品种干燥前后的品质变化,优化预处理方法及干燥工艺,以期获得营养价值高、口感佳、品质好的芋头脆片,为芋头精深加工开辟一条新途径,对推动芋头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8个不同品种芋头营养成分及干燥后产品品质,龙香芋、红香芋、香荷芋、乌骨芋的可溶性蛋白、多酚、Vc总含量显着高于其他4个品种。8个不同品种芋头中,红香芋可溶性蛋白最高为1455 mg/100g、奉化芋头多酚含量最高为72.99 mg/100g、龙香芋Vc含量最高为4.48 mg/100g。对比芋头片微波干燥前后色泽,乌骨芋、香荷芋和红香芋微波L*较小,△E高于其他品种;奉化芋头和香沙芋中的多酚在预处理时氧化程度高,导致干燥后产品b*较大,色泽偏黄。而脆片质构受芋头中淀粉和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大,其中荔浦芋、槟榔芋含水量低,淀粉糊化时吸收的水分较少导致淀粉颗粒吸水膨胀受限,干燥过程中体积难以膨化,脆片外形皱缩。对含水量较高的龙香芋、奉化芋头、香荷芋和乌骨芋而言,淀粉吸收充足的水分后能够充分膨胀,利于真空微波干燥时脆片的膨化,这4个品种芋头脆片膨化率高、结构疏松,口感酥脆,产品均匀性较好。2.以龙香芋为原料,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水烫漂后芋头片直链和支链淀粉显着减少,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显着降低,有利于芋头片真空微波干燥过程的膨化;麦芽糊精浸渍处理可固化芋头内部的纤维结构,使脆片结构更为均匀。芋头片冷冻-解冻过程降低了化学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了微波膨化时的阻力,干燥后芋头脆片结构疏松、硬度值较小。芋头片经热烫+麦芽糊精+冷冻预处理后微波干燥获得的脆片L*值高达85.17,膨化率为110.55%,显着高于其他几种预处理,产品硬度适中、质地均匀、结构疏松,是芋头片真空微波干燥较为适宜的预处理方法。3.探究了 7种不同组合干燥方式对芋头脆片品质的影响,LMD+HMD、HMD+LMD方式下芋头片水分有效扩散系数显着高于其他几种方式,由于微波辐射的高效性和不均匀性,干燥产品中心部位出现焦黄,L*值显着低于其他干燥方式,褐变度高达48.8,脆片色泽较差。MD+AD过程中温度相对较低,抑制了物料非酶促褐变反应,所得芋头脆片呈现乳白色;但由于前期微波干燥时能量主要用于水分蒸发,芋头片体积难以膨化,后期热风干燥时芋头片表面皱缩严重,酥脆性也差。较MD+AD相比,AD+MD干燥时间缩短62.5%,Vc保留率提高了近10%,且此种干燥方式下芋头脆片膨化度好,结构较为疏松,产品具有明显的芋头香味,其中AD+HMD+LMD所得脆片硬度适中,脆度值较小,L*值为83.8,产品色泽良好,且Vc保留率高达35%,显着高于其他几种干燥方式。4.基于上述研究对芋头片热风联合真空微波干燥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建立了脆片硬度、L*、Vc保留率与热风温度、转换点含水率和微波脉冲比的二次多项式模型方程,确定了芋头脆片热风联合真空微波干燥的最佳工艺:热风温度63℃,转换点含水率63%,脉冲比4,此条件下脆片品质较优,硬度4155g、L*为83.3、Vc保留率30.36%。

施帅,李志方,瞿桂香,徐海祥,兰海燕,窦上轩[6](2016)在《泰州芋头营养成分及其淀粉性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泰州地区三种芋头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法提取芋头淀粉,并将得到的淀粉进行不同性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泰兴香荷芋淀粉、靖江香沙芋淀粉、兴化龙香芋淀粉的直链淀粉蓝值分别为1.16、0.97、1.10,支链淀粉蓝值分别为0.19、0.14、0.13。在溶解度比较中,泰兴香荷芋淀粉的溶解度最大,其次是靖江香沙芋和兴化龙香芋,且膨润力与溶解度成正相关关系。泰兴香荷芋淀粉的氨基酸总量最高为3.03 mg/100 g,泰兴香荷芋和兴化龙香芋中鲜味氨基酸含量与氨基酸总量之比分别达到38%和44%;泰兴香荷芋头淀粉所含的磷、钾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1419 mg/kg和8084 mg/kg。从颗粒形态上看,泰兴香荷芋淀粉颗粒较小且表面光滑、均匀,颗粒形状呈球形,兴化龙香芋颗粒呈不规则菱形,靖江香沙芋淀粉颗粒呈不规则球形,球形表面凸凹不平。泰州芋头香糯口感大,其中泰兴芋头质量指标较好,可以作为泰州芋头开拓更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童晶晶[7](2016)在《香芋蛋白的提取及其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不同提取溶剂对香芋蛋白提取及活性的影响,对香芋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进行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稳定性分析。本研究对于开发天然的药物用于抗虫、抗肿瘤、抗癌、抗侵染、抗病毒、降血糖、抗辐射等领域,也有助于治疗急性胰腺炎、休克、大出血、预防早产和治疗不孕等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丰富胰蛋白酶抑制剂资源的研究。本论文首先对张溪香芋的水提物、盐提物、醇提物、Tris提取物、等电点沉淀物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总糖含量、总酚含量和包括抗氧化活性、凝血活性及胰蛋白酶抑制活性进行分析。各提取物具有一定的ABTS·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Tris提取物的ABTS清除能力(IC50=3.78 mg/mL)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均较高。香芋提取物均对羊血红细胞没有凝血活性,但均对兔血红细胞具有凝集活性,特异性凝集活力大小为盐提物(3.24×103 HU/mg)>Tris提取物(2.88×103 HU/mg)>等电点沉淀物(1.86×103 HU/mg)>水提物(1.41×103 HU/mg)>醇提物(0.98×103 HU/mg)。五种提取物中,乙醇提取物没有胰蛋白酶抑制活性,盐提物、水提物、Tris提取物胰蛋白酶抑制活性较高,分别为134TIU/mg、130.51 TIU/mg、113.30 TIU/mg。结果表明,Tris提取物含有较多具有高活性的蛋白质,且蛋白条带较最全。香芋块茎提取液经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层析、TrypsinSepharose-4B亲和柱层析、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的胰蛋白酶抑制剂,SDS-PAGE显示亚基分子量为24 ku,HPGPC和MALDI-TOF-MS表明分子量为36ku,且为单一尖峰,并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及圆二色谱对其结构进行鉴定,二级结构分析表明纯化组分主要由β-折叠、无规卷曲组成。通过动力学试验得到纯化组分TTI是一种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常数Ki=2.28*10-8mol/L<<Km;温度对TTI的活性和二级结构具有显着性的影响,120℃高压处理10 min抑制活性残留10%左右,且高温处理后,TTI的二级结构的无规卷曲含量降低,β-折叠、β-转角含量增加;TTI具有较强的耐酸耐碱能力,pH在311内抑制活性均在80%以上,在pH8时,抑制活性达到最高;TTI经过超声处理15 min后仍具有70%左右的抑制活性,且二级结构没有较大变化;DTT和β-巯基乙醇可以显着的降低TTI抑制活性且使TTI二级结构发生变化。单独的变性剂处理并不会对TTI的活性产生较大影响,当与热处理相结合时,TTI的抑制活性显着降低并伴随有二级结构的变化。综上所述,TTI对部分外界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在高温、DTT、β-巯基乙醇、变性剂的条件下其稳定性会显着降低,尤其是结合热处理情况下。

余振宇[8](2015)在《芋头浊汁饮料的加工工艺及贮藏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芋头营养价值丰富,蛋白质氨基酸种类齐全,具有低脂、高淀粉和高膳食纤维的特点,且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是一种很好的食品资源。我国芋头资源丰富,但其深加工程度很低,目前主要作为蔬菜鲜销食用。本研究以芋头为原料,通过应用高压均质技术以及添加复合稳定剂,旨在开发一款芋头风味浓郁、口感饱满爽滑的混浊型芋头浆体饮料。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与结果如下:(1)研究10%-30%不同质量分数芋头浆的静态和动态流变学性质。结果表明:芋头浆有剪切稀化特性,是具有假塑性的非牛顿流体,其流变特性服从Herschel-Bulkley模型;动态流变实验表明:芋头浆显示弱凝胶的特性。(2)研究不同均质压力(0-60 MPa)、均质次数(0-4次)和均质温度(20~80℃)对芋头浆悬浮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芋头浆的悬浮稳定性随着均质压力的增加逐渐提高,当均质压力超过40 MPa以上,芋头浆发生“断层”现象,浆体的悬浮稳定性有所降低;当均质次数超过1次以上,芋头浆发生“上浮”现象,浆体的悬浮稳定性有所降低;芋头浆的悬浮稳定性随着均质温度的升高逐渐提高,当均质温度超过50℃以上,芋头浆发生“断层”现象,浆体的悬浮稳定性有所降低。因此在均质压力为30 MPa、均质次数1次,均质温度为50℃时,芋头浆具有最高的悬浮稳定性。(3)考察黄原胶、CMC、结冷胶、卡拉胶、果胶、海藻酸钠、聚甘油酯、单甘脂和蔗糖酯不同亲水性胶体和乳化剂单体对芋头浆悬浮稳定性的影响,从中筛选出制备芋头浊汁饮料的最适稳定剂为黄原胶、CMC、结冷胶和聚甘油酯;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稳定剂的最适添加量以及最佳均质工艺参数,最适稳定剂添加量:黄原胶0.10%,CMC 0.10%,结冷胶0.025%,聚甘油酯0.08%;通过正交实验确定饮料的最佳均质工艺参数:均质压力35 MPa,均质次数1次,均质温度55℃。(4)比较UHT (135℃,5S)、常压沸水杀菌(100℃,30min)和高压蒸汽杀菌(121℃,15min)3种不同的杀菌工艺对芋头浊汁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杀菌工艺均可使芋头饮料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UHT杀菌工艺对芋头饮料质构特性和流变特性的影响最小,最大程度的保持了饮料的悬浮稳定性和色泽稳定性,是制备芋头饮料的最佳杀菌工艺。(5)分析实验室自制芋头浊汁饮料的质量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自制芋头浊汁饮料色泽均匀明亮、呈乳白色,口感饱满,细腻润滑,具有浓郁的芋头风味,呈浑浊均匀的乳状液;饮料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营养丰富,微生物指标符合GB/T4789.21要求。(6)研究芋头浊汁饮料在5℃、20℃和37℃不同贮藏温度下质构特性、流变特性、Zeta电位、离心沉淀率、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的变化。结果表明:在5℃下贮藏6个月的芋头饮料硬度、凝聚力、黏度系数和表观黏度有所增大,平滑度有所降低;在20℃和37℃下贮藏6个月的饮料硬度、凝聚力和黏度系数和表观黏度均有所降低。芋头饮料在不同温度下贮藏6个月后体系的中位粒径均有所增大,且贮藏温度越高,芋头饮料的中位粒径越大,饮料的L、a和b值变化越显着,褐变程度越大。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不同温度下贮藏的芋头饮料pH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呈降低趋势,Zeta电位绝对值和离心沉淀率逐渐增大,饮料的悬浮稳定性逐渐降低。(7)比较芋头浊汁饮料在不同温度下贮藏6个月的感官状态。结果表明:在20℃下贮藏6个月后的芋头浊汁饮料感官状态最好,色泽明亮,质地均匀,无分层析水和凝块沉淀现象,具有浓郁的芋头香味,口感细腻爽滑。

戴缘缘[9](2015)在《芋头醋发酵工艺、主要成分及抗氧化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芋头氨基酸种类齐全、构成合理,脂肪含量低,淀粉消化率高,且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多糖等成分,不仅可食用还具有防止胃酸过多、改善机体自由基代谢、增强免疫力等作用。我国芋头资源丰富,但目前主要用于鲜食,采后损失较为严重。本文以芋头为原料发酵制备保健醋,在对芋头浆可发酵性糖液的制备、芋头浆酒精发酵及醋酸发酵等工艺技术进行探索的基础上,开展芋头醋的主要成分、抗氧化性能的检测与分析,以及芋头醋饮料配方的初步探究。旨在提高芋头的经济价值,丰富人们对食疗保健的需求,同时为芋头醋及其饮料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复合酶(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及中性蛋白酶处理芋头浆,有效降低了芋头浆液的颗粒粒度和表观黏度;芋头浆液经高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处理后,淀粉水解基本完全、还原糖含量高。复合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70U/g、纤维素酶与果胶酶配比3:1、酶解时间50min、温度50℃、pH 5.6,芋头浆出汁率可达(67.93±0.10)%;中性蛋白酶最优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2000U/g、酶解时间5h、温度45℃、pH 7.4,芋头浆蛋白质水解度可达(26.85±0.03)%;高温α-淀粉酶最佳液化条件为:酶添加量8U/g、酶解时间2.0h、温度85℃、pH 7.5,芋头浆液化液DE值达(12.07±0.06)%;糖化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170U/g、酶解温度55℃、时间125min、pH 4.7,芋头浆糖化液DE值达(21.37±0.06)%。(2)选择高活性干酵母为菌种进行芋头浆酒精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获得最佳发酵方式和工艺参数:浊汁发酵、初始糖度16g/100mL、装液量50mL/100mL、发酵时间3.0d、pH 5.6、发酵温度29.5℃C、接种量0.55%,发酵液酒精度达(8.49±0.03)%;芋头浆醋酸发酵阶段,以沪酿1.01为菌种,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适工艺条件为:蛋白胨添加量1g/100mL、装液量30mL/250mL、发酵温度31℃、时间5d、转速155r/min、接种量11.5%、葡萄糖添加量3.3g/100mL,初始酒精度8.3%,此条件下发酵液总酸含量可达(6.35±0.03)%。(3)芋头醋制品主要成分及抗氧化性检测结果表明,芋头醋中含有14种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精氨酸,其次是组氨酸,分别为34.84mg/100mL、 29.67mg/100mL;在14种氨基酸中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含量最高),总量为56.72mg/100mL,占氨基酸总量的38.93%。芋头醋中富含的有机酸以醋酸为主,兼有一定量的乳酸、苹果酸、柠檬酸和少量的富马酸等。芋头醋总蛋白、多糖、多酚以及游离氨基态氮的含量均明显优于市售白醋、9°米醋和苹果醋,仅总酸含量低于9°米醋;芋头醋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均高于市售白醋、9°米醋和苹果醋,但其中9°米醋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比芋头醋强。(4)利用发酵制备的芋头醋,适量添加辅料金银花、胎菊、枸杞的提取液进行芋头醋饮料配方的初步探究,得到保健型发酵醋饮料的最优配方为:芋头醋添加量15%,辅料(金银花:胎菊:枸杞=1:1:2)添加量40%、酸味剂(柠檬酸:苹果酸=1:2)添加量0.03g/100mL、甜味剂(蜂蜜:白砂糖=1:5)添加量12g/100mL。制备的芋头醋饮料色泽淡黄、赋有光泽,口感好、酸甜适中、爽口,具有浓郁的醋香和辅料的清香、柔和、刺激味少,澄清、无沉淀、无悬浮物。模糊综合评价表明芋头醋饮料等级在“好”与“较好”之间,偏向于等级“好”的倾向性很大。

余振宇,姜绍通,潘丽军,戴缘缘,吕侠影[10](2015)在《芋头浆的流变特性》文中认为研究不同质量分数芋头浆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学性质。静态流变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在研究的质量分数(10%30%)和温度(080℃)范围内,芋头浆是具有假塑性的非牛顿流体,其流变特性服从Herschel-Bulkley模型;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芋头浆的非牛顿性在逐渐增强,浆体的屈服应力和黏稠系数逐渐增大,流变特性指数逐渐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芋头浆的表观黏度不断降低,浆体的非牛顿性逐渐减弱,黏稠系数逐渐减小,流变特性指数逐渐增大,温度与芋头浆黏稠系数的关系可用Arrhenius方程进行拟合;动态流变性质测定结果表明:芋头浆显示弱凝胶特性。

二、芋头喷雾干燥粉的加工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芋头喷雾干燥粉的加工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OSA改性芋头淀粉基Pickering乳液运载体系稳定机制及其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Pickering乳液概述
        1.2.1 Pickering乳液稳定机理
        1.2.2 Pickering乳液稳定性影响因素
        1.2.3 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1.3 淀粉颗粒在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4 OSA改性淀粉研究现状
        1.4.1 OSA改性淀粉的制备工艺
        1.4.2 OSA改性淀粉乳化性能的影响因素
    1.5 OSA改性淀粉在食品功能因子乳液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1.5.1 淀粉基乳化剂
        1.5.2 微胶囊壁材
    1.6 基于OSA改性淀粉乳液运输系统的消化特性
        1.6.1 体外消化模型
        1.6.2 基于OSA改性淀粉乳液运输系统的体外消化研究进展
    1.7 芋头淀粉研究现状
        1.7.1 芋头淀粉的提取
        1.7.2 芋头淀粉的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1.8 本课题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8.1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8.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OSA改性芋头淀粉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及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芋头淀粉的提取
        2.2.2 OSTS制备工艺
        2.2.3 OSTS取代度的测定
        2.2.4 OSTS制备工艺优化
        2.2.5 样品基本成分分析
        2.2.6 样品理化性质分析
        2.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单因素试验分析
        2.3.2 响应面试验结果分析
        2.3.3 样品外观及理化性质分析
        2.3.4 样品颗粒形貌分析
        2.3.5 样品FTIR、XRD、DSC及 PSD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STS取代度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及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不同DS OSTS的制备
        3.2.2 样品理化性质分析
        3.2.3 以NTS及 OSTS为颗粒乳化剂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3.2.4 乳液的微观结构观察
        3.2.5 乳液的粒径分析
        3.2.6 乳液的流变特性分析
        3.2.7 乳液的离心稳定性、Zeta电位和贮藏稳定性分析
        3.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NTS及 OSTS的颗粒接触角测定
        3.3.2 NTS及 OSTS的颗粒形貌分析
        3.3.3 NTS及 OSTS的 FTIR、XRD和 DSC分析
        3.3.4 NTS及 OSTS的颗粒粒径与表观黏度分析
        3.3.5 以NTS及 OSTS为颗粒乳化剂Pickering乳液的制备
        3.3.6 乳液的粒径分析
        3.3.7 乳液的微观结构分析
        3.3.8 乳液的流变特性分析
        3.3.9 OSTS Pickering乳液微观结构的CLSM分析
        3.3.10 乳液的离心稳定性、Zeta电位及贮藏稳定性分析
        3.3.11 不同DS OSTS 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备条件对OSTS 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及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乳液配方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4.2.2 高压均质工艺对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4.2.3 乳液稳定性的检测方法
        4.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OSTS颗粒浓度对乳液粒径分布和大小的影响
        4.3.2 OSTS颗粒浓度对乳液微观结构的影响
        4.3.3 OSTS颗粒浓度对乳液表观黏度和离心稳定性的影响
        4.3.4 油相体积分数对乳液粒径分布和大小的影响
        4.3.5 油相体积分数对乳液微观结构的影响
        4.3.6 油相体积分数对乳液表观黏度和离心稳定性的影响
        4.3.7 均质压力对Pickering乳液粒径分布的影响
        4.3.8 均质压力对乳液表观黏度和离心稳定性的影响
        4.3.9 均质次数对乳液粒径分布的影响
        4.3.10 均质次数对乳液表观黏度和离心稳定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糊化处理对OSTS流变及乳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5.1 材料与仪器
        5.1.1 材料及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NTS及 OSTS样品的糊化处理
        5.2.2 NTS及 OSTS糊液的流变特性
        5.2.3 GOSTS在水溶液中粒径测定
        5.2.4 GOSTS纳米颗粒的形态观察
        5.2.5 以GNTS及 GOSTS为乳化剂O/W型乳液的制备
        5.2.6 GNTS及 GOSTS的乳化活性
        5.2.7 乳液的粒径分析
        5.2.8 乳液的微观结构
        5.2.9 乳液的流变特性
        5.2.10 乳液的离心稳定性、Zeta电位和贮藏稳定性分析
        5.2.11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NTS及 OSTS糊液的制备及流变特性分析
        5.3.2 GOSTS水分散液的粒径分析
        5.3.3 GOSTS纳米颗粒的形态观察
        5.3.4 以GNTS及 GOSTS为乳化剂O/W型乳液的制备
        5.3.5 GNTS及 GOSTS的乳化活性分析
        5.3.6 乳液的粒径分析
        5.3.7 乳液的微观结构分析
        5.3.8 乳液的流变特性分析
        5.3.9 GOSTS乳液微观结构的CLSM分析
        5.3.10 乳液的离心稳定性、Zeta电位及贮藏稳定性分析
        5.3.11 不同DS GOSTS O/W型乳液的稳定机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OSTS食品级乳液运载体系的构建及特性研究
    6.1 材料与仪器
        6.1.1 材料及试剂
        6.1.2 仪器与设备
    6.2 实验方法
        6.2.1 以OSTS及 GOSTS为乳化剂姜黄素乳液运载体系的构建
        6.2.2 OSTS及 GOSTS姜黄素乳液中姜黄素负载率的测定
        6.2.3 OSTS及 GOSTS姜黄素乳液的理化特性分析
        6.2.4 体外模拟消化模型的构建
        6.2.5 体外模拟消化试验
        6.2.6 OSTS及 GOSTS姜黄素乳液微胶囊粉末的制备与形貌分析
        6.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OSTS及 GOSTS姜黄素乳液运载体系的构建及其对姜黄素的负载率
        6.3.2 乳液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表观黏度分析
        6.3.3 乳液在消化过程中粒径的变化
        6.3.4 乳液在消化过程中Zeta电位的变化
        6.3.5 乳液在消化过程中游离脂肪酸的释放分析
        6.3.6 乳液中姜黄素的生物可及率分析
        6.3.7 乳液在消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
        6.3.8 OSTS及 GOSTS乳液运载提高姜黄素生物可及率的途径及机制
        6.3.9 姜黄素乳液微胶囊粉末的制备与形貌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2)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多糖复合型脂肪模拟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脂肪替代品研究进展
        1.2.1 蛋白质基质脂肪模拟物
        1.2.2 碳水化合物基质脂肪模拟物
        1.2.3 复合型脂肪模拟物
    1.3 大豆分离蛋白概述
        1.3.1 大豆分离蛋白营养价值
        1.3.2 大豆分离蛋白加工特性及其应用价值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大豆分离蛋白组分测定
        2.4.2 碱性蛋白酶酶活力测定
        2.4.3 限制性水解蛋白溶液制备
        2.4.4 喷雾干燥水解蛋白样品制备
        2.4.5 粒径分布测定
        2.4.6 水解蛋白构象表征
        2.4.7 水解蛋白加工特性表征
        2.4.8 水解蛋白-多糖复配工艺探究
        2.4.9 奶油模拟物制备工艺探究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豆分离蛋白组分分析测定结果
    3.2 酶活力测定结果
    3.3 水解标准曲线绘制
    3.4 喷雾干燥前后粒径分布测定结果
    3.5 水解蛋白构象表征测定结果
        3.5.1 SDS-PAGE分子量测定结果
        3.5.2 疏水性测定结果
        3.5.3 傅立叶红外二级结构测定结果
        3.5.4 扫描电镜水解蛋白微观结构观测
    3.6 水解蛋白加工特性变化规律测定结果
        3.6.1 水解蛋白乳化特性测定结果
        3.6.2 水解蛋白起泡特性测定结果
        3.6.3 水解蛋白DPPH清除率测定结果
    3.7 水解蛋白-多糖复配工艺探究
        3.7.1 水解蛋白复配多糖的选择
        3.7.2 奶油模拟物制备工艺探究
4 结论
    4.1 实验结论
    4.2 论文创新点
    4.3 论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8 致谢

(3)芋头洞道干燥特性、数学模型及品质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芋头的资源分布
        1.1.2 芋头的营养价值
        1.1.3 芋头的研究利用现状
    1.2 果蔬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1.2.1 果蔬干制品及干燥工艺
        1.2.2 洞道式薄层干燥机理及特点
        1.2.3 国内外洞道式薄层干燥应用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2 芋头片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试剂及设备
        2.2.1 试验材料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芋头片洞道干燥
        2.3.2 指标测定
        2.3.3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芋头片厚度对干燥特性的影响
        2.4.2 温度对干燥特性的影响
        2.4.3 风量对干燥特性的影响
        2.4.4 风向对干燥特性的影响
        2.4.5 芋头片洞道干燥数学模型选择与建立
        2.4.6 芋头片拟合方程的统计检验与模型验证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3 不同洞道干燥条件对芋头片物理特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试剂及设备
        3.2.1 试验材料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色泽的影响
        3.3.2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皱缩比的影响
        3.3.3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复水比的影响
        3.3.4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复原率的影响
        3.3.5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硬度和脆度的影响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色泽的影响
        3.4.2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皱缩比的影响
        3.4.3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复水比的影响
        3.4.4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复原率的影响
        3.4.5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硬度和脆度的影响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4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营养成分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试剂及设备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剂
        4.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试验材料的准备
        4.3.2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4.3.3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3.4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3.5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非酶褐变指数的影响
        4.3.6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4.3.7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多酚含量的影响
        4.3.8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黄酮含量的影响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4.4.2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4.4.3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4.4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非酶褐变指数的影响
        4.4.5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4.4.6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多酚含量的影响
        4.4.7 不同干燥条件对芋头片黄酮含量的影响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不同干燥条件的芋头片抗氧化活性分析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试剂及设备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剂
        5.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不同干燥条件的芋片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5.3.2 不同干燥条件的芋片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5.3.3 不同干燥条件的芋片对铁还原能力(FRAP)的测定
        5.3.4 不同干燥条件的芋片对总还原能力(铁氰化钾还原法)的测定
    5.4 结果与分析
        5.4.1 不同干燥条件的芋片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5.4.2 不同干燥条件的芋片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5.4.3 芋头的多酚、黄酮含量与抗氧化相关性分析
        5.4.4 不同干燥条件的芋片对铁还原能力(FRAP)的测定
        5.4.5 不同干燥条件的芋片对总还原能力(铁氰化钾还原法)的测定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薯类作物热风干燥特性与动力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薯类作物的研究价值
        1.1.1 薯类作物的食用价值
        1.1.2 薯类作物的保健与药用价值
        1.1.3 薯类作物的工业价值
    1.2 薯类作物的研究背景
        1.2.1 薯类作物干燥过程的研究现状
        1.2.2 干燥动力学模型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的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2 干燥参数对薯类作物热风干燥过程的影响研究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热风温度对薯类作物热风干燥过程的影响
        2.2.2 切片厚度对薯类作物热风干燥过程的影响
        2.2.3 切法对薯类作物热风干燥过程的影响
    2.3 讨论与小结
        2.3.1 讨论
        2.3.2 小结
3 薯类作物热风干燥工艺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和设备
        3.1.2 试验方法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各因素对红薯热风干燥过程影响的分析
        3.2.2 各因素对马铃薯热风干燥过程影响的分析
        3.2.3 各因素对山药热风干燥过程影响的分析
        3.2.4 各因素对芋头热风干燥过程影响的分析
        3.2.5 各因素对四种物料感观品质影响分析
    3.3 小结
4 薯类作物热风干燥过程动力学模型研究
    4.1 模型拟合参数和指标
    4.2 模型拟合分析
    4.3 最佳模型的验证
    4.4 小结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芋头脆片热风联合真空微波干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芋头概况
        1.1 芋头营养
        1.2 芋头加工现状
    2 果蔬休闲脆片研究进展
    3 果蔬原料及加工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3.1 果蔬品种
        3.2 预处理
        3.3 干燥
    4 果蔬分阶段组合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4.1 分阶段组合干燥
        4.2 热风联合真空微波干燥
    5 立题背景与主要研究内容
        5.1 立题背景和意义
        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品种芋头真空微波干燥品质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与仪器
        1.3 样品处理
        1.4 水分含量测定
        1.5 Vc、总多酚、可溶性蛋白测定
        1.6 还原糖、蔗糖、淀粉测定
        1.7 硬度、脆度、膨化率测定
        1.8 色泽测定
        1.9 微观结构测定
        1.10 脆片感官质量评定
        1.11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芋头营养成分
        2.2 不同品种芋头真空微波干燥后营养成分变化
        2.3 不同品种芋头真空微波干燥前后色泽变化
        2.4 不同品种芋头真空微波干燥后质构
        2.5 不同品种芋头真空微波干燥后膨化率
        2.6 不同品种芋头真空微波干燥后微观结构
        2.7 不同品种芋头脆片感官评定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处理方法对芋头脆片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与仪器
        1.3 样品处理及预处理方法
        1.4 水分含量测定
        1.5 多酚氧化酶测定
        1.6 淀粉测定
        1.7 体积密度、颗粒密度和孔隙度测定
        1.8 质构、硬度、脆度、膨化率测定
        1.9 色泽测定
        1.10 微观结构测定
        1.11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烫漂温度多酚氧化酶活性
        2.2 不同预处理淀粉含量变化
        2.3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芋头片质构影响
        2.4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芋头片孔隙度影响
        2.5 不同预处理对芋头脆片膨化率影响
        2.6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芋头脆片色泽影响
        2.7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芋头脆片微观结构影响
        2.8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芋头脆片质构影响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干燥方式对芋头脆片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与仪器
        1.3 热风、真空微波不同组合干燥方式设定
        1.4 水分含量测定
        1.5 Vc测定
        1.6 硬度和脆度测定
        1.7 色泽测定
        1.8 脆片感官质量评定
        1.9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组合干燥方式下芋头片干燥曲线
        2.2 不同组合干燥方式对芋头脆片质构影响
        2.3 不同组合干燥方式对芋头脆片色泽影响
        2.4 不同组合干燥方式对芋头脆片Vc保留率影响
        2.5 不同组合干燥方式对芋头脆片感官品质影响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芋头脆片热风联合真空微波干燥工艺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与仪器
        1.3 工艺流程
        1.4 芋头脆片干燥工艺优化
        1.5 水分含量测定
        1.6 Vc测定
        1.7 硬度、脆度测定
        1.8 色泽测定
        1.9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对芋头脆片品质影响
        2.2 响应面中心组合试验
        2.3 回归方程及其参数分析
        2.4 交互作用分析
        2.5 芋头热风联合真空微波干燥工艺优化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点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泰州芋头营养成分及其淀粉性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芋头淀粉制备步骤
        1.2.2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粗分离
    1.3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纯化
    1.4 蓝值的测定
    1.5 不同芋头淀粉溶解度及膨润力测定
    1.6 扫描电镜技术
    1.7 不同芋头淀粉溶液析水率测定
    1.8 芋头基本营养成分的测定
    1.9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芋头营养成分的测定
    2.2 芋头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
    2.3 芋头淀粉蓝值的测定
    2.4 不同芋头淀粉质量分数对溶解度及膨润力的影响
    2.5 芋头淀粉糊凝沉性质的测定
    2.6 芋头淀粉颗粒型貌的观察
    2.7 不同芋头淀粉质量分数对析水率影响
3 结论

(7)香芋蛋白的提取及其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芋头研究进展
        1.1.1 芋头概述
        1.1.2 芋头的研究现状
        1.1.3 芋头的产品应用开发现状
    1.2 蛋白质的纯化技术
        1.2.1 蛋白质的预处理
        1.2.2 蛋白质的纯化
        1.2.3 其他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研究
    1.3 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3.1 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介绍和分类
        1.3.2 植物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生物功能
        1.3.3 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稳定性研究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4.1 立项背景和研究意义
        1.4.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溶剂对香芋蛋白提取及活性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和仪器
        2.2.1 原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提取方法
        2.3.2 蛋白测定
        2.3.3 氨基酸组成测定
        2.3.4 SDS-PAGE电泳
        2.3.5 总糖的测定
        2.3.6 总酚的测定
        2.3.7 抗氧化能力测定
        2.3.8 凝血活性测定
        2.3.9 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五种提取物组成比较
        2.4.2 抗氧化能力
        2.4.3 凝血活性
        2.4.4 胰蛋白酶抑制活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香芋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3.1 前言
    3.2 材料和仪器
        3.2.1 原料
        3.2.2 试剂
        3.2.3 仪器
    3.3 方法
        3.3.1 香芋粗蛋白的提取
        3.3.2 香芋蛋白的沉淀
        3.3.3 DEAE-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层析
        3.3.4 Trypsin-Sepharose 4B亲和层析
        3.3.5 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
        3.3.6 胰蛋白酶抑制活性测定
        3.3.7 SDS-PAGE
        3.3.8 HPGPC
        3.3.9 MALDI-TOF-MS
        3.3.10 紫外光谱测定
        3.3.11 Raman光谱测定
        3.3.12 FT-IR光谱测定
        3.3.13 圆二色谱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香芋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
        3.4.2 蛋白纯度及分子量鉴定
        3.4.3 结构鉴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香芋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稳定性研究
    4.1 前言
    4.2 试剂和仪器
        4.2.1 试剂
        4.2.2 仪器
    4.3 方法
        4.3.1 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测定
        4.3.2 TTI的动力学实验
        4.3.3 香芋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热稳定性
        4.3.4 香芋胰蛋白酶抑制剂的pH稳定性
        4.3.5 超声对香芋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影响
        4.3.6 还原剂对香芋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影响
        4.3.7 变性剂对香芋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影响
        4.3.8 高温高压对香芋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影响
        4.3.9 圆二色谱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TTI的动力学实验
        4.4.2 TTI的热稳定性
        4.4.3 TTI的pH稳定性
        4.4.4 超声对TTI的影响
        4.4.5 还原剂对TTI的影响
        4.4.6 变性剂对TTI的影响
        4.4.7 高温高压对TTI的影响
        4.4.8 圆二色谱测定影响因素对TTI二级结构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8)芋头浊汁饮料的加工工艺及贮藏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芋头
        1.1.1 芋头的简介
        1.1.2 芋头的分类
        1.1.3 芋头的生物学形态
        1.1.4 芋头的营养价值
    1.2 芋头的开发利用与研究现状
        1.2.1 芋头块茎的加工利用
        1.2.2 芋头各组分的研究及利用现状
    1.3 淀粉质植物饮料的研究进展
        1.3.1 淀粉质植物饮料的简介
        1.3.2 淀粉质植物饮料的加工现状
    1.4 芋头浊汁饮料制备存在的稳定性问题及解决方法
        1.4.1 芋头浊汁饮料制备存在的稳定性问题
        1.4.2 芋头浊汁饮料稳定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1.5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课题研究意义
        1.5.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3 论文研究技术框架图
第二章 高压均质工艺对芋头浆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及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原料的基本成分分析
        2.2.2 芋头浆的流变特性研究
        2.2.3 高压均质工艺对芋头浆稳定性的影响
        2.2.4 检测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芋头组分的结果分析
        2.3.2 芋头浆的流变特性
        2.3.3 均质压力对芋头浆稳定性的影响
        2.3.4 均质次数对芋头浆稳定性的影响
        2.3.5 均质温度对芋头浆稳定性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芋头浊汁饮料稳定剂配方及均质工艺的优化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及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芋头浊汁饮料的加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2.2 芋头浊汁饮料稳定剂配方和均质工艺参数的优化
        3.2.3 检测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芋头浊汁饮料稳定剂配方的单因素实验
        3.3.2 芋头浊汁饮料稳定剂配方的正交实验
        3.3.3 芋头浊汁饮料均质工艺条件的单因素实验
        3.3.4 芋头浊汁饮料均质工艺条件的正交实验
        3.3.5 芋头浊汁饮料的微观结构和感官状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芋头浊汁饮料的杀菌工艺及品质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及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不同杀菌工艺对芋头浊汁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4.2.2 检测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杀菌工艺的灭菌效果
        4.3.2 不同杀菌工艺对饮料质构特性的影响
        4.3.3 不同杀菌工艺对饮料流变特性的影响
        4.3.4 不同杀菌工艺对饮料Zeta电位和离心沉淀率的影响
        4.3.5 不同杀菌工艺对饮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的影响
        4.3.6 不同杀菌工艺对饮料色泽的影响
        4.3.7 芋头成品饮料的质量指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芋头浊汁饮料的贮藏稳定性研究
    5.1 材料与仪器
        5.1.1 材料及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芋头浊汁饮料的贮藏稳定性研究
        5.2.2 检测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贮藏温度下饮料质构特性的变化
        5.3.2 不同贮藏温度下饮料流变特性的变化
        5.3.3 不同贮藏温度下饮料粒径分布和粒径大小的变化
        5.3.4 不同贮藏温度下饮料Zeta电位和离心沉淀率的变化
        5.3.5 不同贮藏温度下饮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的变化
        5.3.6 不同贮藏温度下饮料色泽的变化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9)芋头醋发酵工艺、主要成分及抗氧化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芋头概述
        1.1.1 芋头的种类与形态
        1.1.2 芋头的营养与功能
        1.1.3 芋头研究和利用现状
    1.2 食醋概述
        1.2.1 食醋的成分和功能
        1.2.2 食醋的分类
        1.2.3 食醋的发酵方法
        1.2.4 食醋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本论文技术框架图
第二章 芋头浆可发酵性糖液的制备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原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2 试验方案设计
        2.2.1 芋头浆可发酵性糖液制备工艺流程
        2.2.2 酶法预处理芋头浆
        2.2.3 正交试验优化芋头浆液化工艺
        2.2.4 中心组合设计优化芋头浆糖化工艺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标准曲线绘制结果
        2.3.2 芋头主要成分分析
        2.3.3 芋头浆预处理试验结果及分析
        2.3.4 芋头浆液化试验结果及分析
        2.3.5 芋头浆糖化试验结果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芋头醋发酵工艺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2 试验方案设计
        3.2.1 芋头醋发酵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2.2 响应面法优化芋头浆酒精发酵工艺
        3.2.3 响应面法优化芋头浆醋酸发酵工艺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乙醇标准曲线绘制结果
        3.3.2 酒精发酵工艺优化结果及分析
        3.3.3 醋酸发酵工艺优化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芋头醋主要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原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主要成分检测结果及分析
        4.2.2 抗氧化性检测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芋头醋饮料的制备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原料与试剂
        5.1.2 仪器
        5.1.3 试验方法
    5.2 试验方案设计
        5.2.1 芋头醋饮料配方单因素试验
        5.2.2 芋头醋饮料配方正交试验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芋头醋饮料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5.3.2 芋头醋饮料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5.3.3 芋头醋饮料质量指标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四、芋头喷雾干燥粉的加工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OSA改性芋头淀粉基Pickering乳液运载体系稳定机制及其特性研究[D]. 余振宇.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1)
  • [2]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多糖复合型脂肪模拟物研究[D]. 杨明.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3]芋头洞道干燥特性、数学模型及品质变化的研究[D]. 李欣.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3)
  • [4]薯类作物热风干燥特性与动力学模型研究[D]. 张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2)
  • [5]芋头脆片热风联合真空微波干燥研究[D]. 魏秋羽.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5)
  • [6]泰州芋头营养成分及其淀粉性质的研究[J]. 施帅,李志方,瞿桂香,徐海祥,兰海燕,窦上轩. 食品工业科技, 2016(05)
  • [7]香芋蛋白的提取及其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D]. 童晶晶.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8]芋头浊汁饮料的加工工艺及贮藏稳定性研究[D]. 余振宇. 合肥工业大学, 2015(06)
  • [9]芋头醋发酵工艺、主要成分及抗氧化性研究[D]. 戴缘缘. 合肥工业大学, 2015(05)
  • [10]芋头浆的流变特性[J]. 余振宇,姜绍通,潘丽军,戴缘缘,吕侠影. 食品科学, 2015(07)

标签:;  ;  ;  ;  ;  

芋头喷雾干燥粉的加工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