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寿胎丸治疗先兆流产36例

加味寿胎丸治疗先兆流产36例

一、寿胎丸加减治疗先兆流产36例(论文文献综述)

史亚婷[1](2021)在《中医辨证治疗RSA的网状Meta分析及培元补肾安胎方对RSA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通过对补肾健脾、补肾益气、补肾活血、益气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疗效进行网状Meta分析,证明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性,比较不同治则治法对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性差异,为临床优化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通过观察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1 通过计算机对 CNKI、VIP、WanFang、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 ary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搜索,检索出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制定明确的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出的所有文献进行筛选和纳入,采用Stata14.0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比较临床总有效率,妊娠保胎成功率(超过以往流产时间,或持续妊娠超过12周的有效率),活产率,中医证候评分,β-HCG和P、E2水平,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系统评价补肾健脾、补肾益气、补肾活血、益气养血不同治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2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刘雁峰教授门诊,并符合纳入条件及排除条件的脾肾两虚型复发性流产患者40例,脱落后剩余36例。最终纳入的患者予培元补肾安胎方加减进行治疗,核心方药为:桑寄生、续断、菟丝子、阿胶、党参、生黄芪、白芍、炙甘草、白术、黄芩等,随症加减。从入组5-6周发现宫内妊娠起观察至12孕周。密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B超检查、血清β-HCG值、P值、E2值变化,以及总有效率、保胎成功率等情况,以观察培元补肾安胎方对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结果1 中医辨证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网状Meta分析最终共纳入70篇文献,入选的研究中采用补肾健脾法15篇,补肾益气法13篇,补肾活血法41篇,益气养血法1篇。其中59篇文献研究了临床综合疗效;17篇文献研究了妊娠保胎成功率(超过以往流产时间,或持续妊娠超过12周的有效率);20篇文献研究了活产率,18篇文献研究了中医证候评分;23篇文献研究了激素β-HCG;22篇文献研究了激素P;10篇文献研究了激素E2水平;11篇文献描述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总有效率方面:4种中医治法均纳入研究。与单独西药相比,补肾益气法+西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疗效最佳;各中医治法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独中医治法对比西药,补肾健脾法与补肾益气法均优于单纯西药,各中医治法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干预措施的疗效排序(SUCRA值)为益气养血法+西药(80.9)>补肾益气法+西药(73.8)>补肾活血法+西药(62.7)>补肾健脾法+西药(32.0)>西药(0.7);补肾健脾法(85.8)>补肾益气法(67.0)>补肾活血法(44.9)>西药(2.2)。(2)妊娠保胎成功率方面:补肾活血法和补肾健脾法两种中医治法纳入研究。两种治法+西药对复发性流产患者保胎成功率均优于单独西药;间接比较显示,两种中医治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胎成功率疗效排序为补肾健脾法+西药(90.9)>补肾活血法+西药(59.0)>西药(0.0)。(3)活产率方面:4种中医治法均纳入研究。各中医治法+西药干预措施对复发性流产患者活产率均优于单独西药干预。补肾益气法+西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疗效最佳;间接比较提示各种中医治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产率疗效排序为补肾益气法+西药(81.2)>补肾活血法+西药(67.7)>补肾健脾法+西药(53.0)>益气养血法+西药(47.5)>西药(0.6)。(4)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补肾健脾法、补肾益气法、补肾活血法3种中医治法纳入研究。补肾活血法+西药在降低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优于单独西药干预;间接比较显示各中医治法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排序为补肾活血法+西药(74.1)>补肾益气法+西药(71.0)>补肾健脾法+西药(46.9)>西药(7.9)。(5)β-HCG值方面:补肾健脾法、补肾益气法、补肾活血法3种中医治法纳入研究。补肾活血法+西药相对于单独西药更能升高复发性流产患者β-HCG水平,其余两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接比较可见各中医治法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β-HCG升高的疗效排序为补肾活血法+西药(85.4)>补肾健脾法+西药(65.7)>补肾益气法+西药(26.6)>西药(22.4)。(6)P值方面:4种中医治法均纳入研究。益气养血法+西药、补肾活血法+西药、补肾健脾法+西药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在升高P值方面均优于单独西药干预;间接组间比较显示,益气养血法、补肾活血法、补肾健脾法均优于补肾益气法。升高P值的疗效排序为益气养血法+西药(91.8)>补肾活血法+西药(72.2)>补肾健脾法+西药(60.6)>西药(14.5)>补肾益气法+西药(11.0)。(7)E2值方面:4种中医治法均纳入研究。各中医治法+西药干预措施与西药相比,对升高E2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间接比较各中医治法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升高E2的疗效排序为补肾活血法+西药(72.1)>补肾健脾法+西药(57.9)>益气养血法+西药(56.2)>西药(33.2)>补肾益气法+西药(30.6)。(8)安全性方面:71项研究中,11篇具体描述了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共计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有143人,其中实验组51人,对照组92人。2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最终纳入36例患者,年龄在26-42岁之间,流产次数为2次-5次,宫腔操作史最多者有5次。治疗结果如下:(1)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2)值:孕6周、8周、10周的β-HCG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值分析结果显示,孕6周与孕8周、孕8周与孕10周相比,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6周与孕10周相比,P<0.01,表示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孕6周、8周、10周的E2值两两组间相比,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超声检查:治疗后孕12周胚胎发育小于孕周占16.67%;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者占75%;胚胎停育或无胎心胎芽者占8.33%。(3)妊娠保胎成功率:保胎成功者有33例,保胎失败者有3例,保胎成功率为91.67%。(4)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平均积分为治疗前14.11±5.41,治疗后4.94±3.06。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治疗后痊愈1例,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数34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1 网状Meta分析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补肾益气法+西药与单独西药相比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最佳;在妊娠保胎成功率方面,补肾健脾法+西药和补肾活血法+西药均优于单独西药;活产率方面,4种中医干预措施+西药均优于单独西药干预,其中补肾益气法+西药疗效最为显着;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提高β-HCG值方面,补肾活血法+西药相对于单独西药效果更佳;对于升高P而言,益气养血法+西药、补肾活血法+西药、补肾健脾法+西药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提升E2值方面,各中医治法+西药与单独西药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中医治法在不同结局指标中分别有着各自的优势,但在主要结局指标总有效率、妊娠保胎成功率、活产率方面,补肾益气法和补肾健脾法优势显着,二者均以补肾为要,正与复发性流产的病机特点相符,提示临床实践中要注重补肾为主,兼以健脾益气、养血活血,以此更能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2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培元补肾安胎方能有效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内分泌环境,减轻孕期脾肾两虚证候,提高保胎成功率,在改善妊娠结局方面作用明显,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证明培元补肾安胎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值得肯定。

方雨婷[2](2021)在《加味安胎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比较治疗组(加味安胎方联合低分子肝素)与对照组(中药安慰剂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探讨加味安胎方的作用机理,以期为临床上提供有效且安全的用药方案?方法:从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收集至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且符合纳入要求的早孕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经过14个月的病例收集,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并同意入组实验的病例76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入选的符合研究要求的76例患者按就诊顺序进行编号,采用SPSS26.0软件随机数字排序法来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人,其中使用低分子肝素及加味安胎方治疗的患者38例(治疗组);使用低分子肝素和中药安慰剂治疗的患者38例(对照组)?同时治疗4周,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在中医症状积分、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凝血六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P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临床疗效、保胎结局、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情况,来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每周进行一次血清激素(HCG、E2、P)水平测定和B超监测来了解胚胎发育情况,每周行一次肝功能测定以及时发现药物毒副作用,以便即使调整患者用药方案?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组t=9.898,P<0.01;对照组t=7.156,P<0.01,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t=2.328,P=0.023<0.05,治疗组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经过4周的治疗后(孕10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子宫动脉RI的值较治疗前(孕6周)均显着降低(P<0.01),且治疗后(孕10周)治疗组平均子宫动脉RI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3.凝血六项的比较: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凝血六项)AT-III、PT、APTT、TT、D-Dimer、FIB:P值均大于0.05,说明治疗前俩组没有统计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前后的D-Dimer、FIB,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D-Dimer、FIB上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1)?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前后的AT-III、PT、APTT、TT?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1)?4.临床总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治疗组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5.保胎结局的比较: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保胎结局:治疗组保胎成功30人,失败5人,保胎成功率为85.7%;对照组保胎成功23人,保胎失败13人,保胎成功率63.9%,c2=4.467,P<0.05,说明治疗组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不良反应的比较: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三大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进行检查,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说明两组的治疗方案均有一定的安全性,未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口服中药汤剂过程中,治疗组出现恶心2例,后均自行缓解、继续治疗?结论:1.治疗组(加味安胎方联合低分子肝素)在治疗PTS所致RSA上的总有效率为82.9%,其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药安慰剂联合低分子肝素)的总有效率为58.3%,说明导师在寿胎丸基础上添加活血化瘀类中药的加味安胎方在临床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安全可靠,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2.治疗组(加味安胎方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凝血六项、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起效快,疗效好,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运用于临床。3.加味安胎方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提高PTS所致RSA患者的保胎成功率,其保胎成功率为85.7%,优于中药安慰剂联合低分子肝素组患者为63.9%。

杨明[3](2019)在《保胎中药用药规律及保胎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保胎中药方剂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历代医家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等的用药规律;利用系统药理学技术对保胎常用方寿胎丸中药对菟丝子-桑寄生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相关疾病和代谢通路进行研究,初步对该药对保胎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究和分析。为保胎中药理论研究如复方配伍、性味归经、病证关联及经典处方中药对的活性组分筛选、系统靶标发现等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旨在继承和发扬古现代医家诊治胎漏、胎动不安的经验,为提高临床保胎水平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保胎中药医案进行系统研究。通过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对汉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及近现代医家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现存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应用EXCEL数据管理软件将方剂归纳、总结并规范化后建立数据库,用IBM SPSS Statistics25.0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中医药数据挖掘系统TCM Miner等数据挖掘统计软件,对所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及关联关系挖掘分析,对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证治规律进行系统研讨,结合专业知识分析历代各时期保胎治疗临证思路、用药规律等内涵。2、采用系统药理学方法探索保胎方药对作用机制。首先使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永华教授团队的计算机模型筛选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中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Uniport数据库检索药对活性分子预测靶标相应的人源物种的基因以及对应的UNIPROTKB,然后将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化合物候选化合物和预测靶点映射到网络中,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与靶点疾病网络图,其次,将预测靶点映射到KEGG中,构建菟丝子-桑寄生药对治疗先兆流产的靶点-通路网络。所有的网络均由Cytoscape3.5.1软件绘制。成果:1、历代保胎方中药用药规律研究结果(1)频数分析结果:汉唐宋时期出现频数排前五位的保胎药为当归(8.0986%)、川芎(7.7465%)、阿胶(5.9859%)、甘草(5.8099%)、人参(4.3134%);元明清保胎中药出现频数前五的为当归(7.7609%)、白术(6.7351%)、甘草(6.4228%)、白芍(5.9768%)、川芎(5.6200%);近现代保胎中药中出现频数排前五位的是续断(7.4064%)、菟丝子(6.7537%)、桑寄生(6.7253%)、白术(6.5551%)、白芍(6.1578%)。(2)药物分类频数分析结果:汉唐宋安胎方药中补虚药(16.36%)、清热药(11.52%)、活血化瘀药(6.06%)排前三;元明清时期补虚药(22.46%)、清热药(14.97%)、理气药(6.42%)在安胎方剂中排前三;近现代时期安胎方剂中补虚药(28.65%)、清热药(13.45%)、祛风湿药(4.68%)为前三位。(3)因子分析结果:将汉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近现代时期的保胎方剂分别分成了 9,8,12个因子。基本都提示了保胎需从几个证型辨证论治,病机有肾虚、气虚、脾虚、血热、血瘀等,治疗时应针对不同的病机,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肾虚证治宜补肾益气,固冲安胎;气虚证治宜益气固冲安胎;脾虚宜行气和胃调气机;血虚证治宜补血固冲安胎;血热证治宜清热凉血,固冲安胎;血瘀证治宜祛瘀止血,固冲安胎。(4)聚类分析结果:共总结出18组比较有意义的聚类方,其中汉唐宋时期6组,元明清时期5组,近现代时期7组。汉唐宋时期的6组分别为补益肝肾、补血安胎的保胎丸;理气和胃,止呕安胎的香砂养胃丸;行气理气,散结消滞的厚朴、生姜;滋阴生津,调养肝肾的生地黄、桑寄生;养血补血、止血安胎的胶艾汤以及健脾补胃的糯米、葱白。元明清时期的5组分别为健脾益气,补益肝肾的杜仲丸;养血补血、止血安胎的胶艾汤;疏肝理气,活血安胎的保气散和安胎和气饮;补血理气,清热安胎的安胎丸以及益气养阴生津的增液汤。近现代时期的7组方中有补肾健脾,益气安胎的寿胎丸;有行气滋肾、补肝安胎的苏梗砂仁汤;滋阴清热、养血安胎的保阴煎加减;有补气养血、固肾安胎的胎元饮等。(5)关联分析结果:汉唐宋时期当归+川芎、当归+甘草、川芎+甘草为排前三位的药对,阿胶、川芎、当归、甘草为强关联药物组合,二阶三阶分析分别在这几味中药中排列组合;元明清时期排名前三的药对为白术+当归、白芍+当归、川芎+当归,其中当归、川芎、甘草、阿胶、白芍、白术、黄芩为强关联;近现代时期中桑寄生十续断、菟丝子+续断、菟丝子+桑寄生为排名前三的药对,三阶以上关联分析在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白术、党参这几味药当中组合。2、保胎方中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作用靶点及作用机理分析结果(1)通过对药材菟丝子-桑寄生药对所有活性分子的ADME性质的计算,得出12个活性分子(OB≥30%,DL≥0.18),通过WES预测12个分子(其中有两个分子无直接靶点)的直接靶点153个,活性分子通过这些靶点发挥其药理活性。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中成分共75种,已经建立其化学成分数据库。(2)通过OMIM数据库共收集先兆流产相关靶标455个,构建T-D网络图进行分析,将其与药对活性成分对应的153个靶标作对比,获得共同靶标31个,即该药对对抗先兆流产的预测作用靶标,主要靶点为NOS3、TNF、L-6、Caspase、PTGS1等。(3)通过靶点-通路网分析,我们发现菟丝子-桑寄生通过MAPKs、PI3K-AKT和TGF-β等信号通路防治流产。结论:1、保胎中药用药规律研究结论(1)汉唐宋及元明清两个时期高频药多为养血活血用药,如当归、川芎,近现代方剂中频率最高的为续断,菟丝子,主要为强肾补益药。(2)不同时期的保胎方药的使用各有侧重:补虚药在三个时期中使用频率都最大,其中补气药(白术、人参)和补血药(当归、阿胶)使用较多,近现代使用补阳药(续断、菟丝子)频率较高;活血化瘀药在汉唐宋时期使用较多,理气药在元明清使用频率较高,而强肾补益在近现代中较常使用。(3)因子分析提示历代及近现代医家认为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的病因可以概括为:脾肾亏虚、气血虚、血热、血瘀等,病机为冲任损伤,肝肾亏虚,而以肾虚为主。(4)聚类分析说明补益脾肾、益气养血等补虚法为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原则,清热凉血安胎法在三个时期中均较常用,而活血化瘀法在三个时期中的使用频率逐渐下降。(5)关联分析显示汉唐宋的强关联组合方类似于胶艾汤和四物汤,元明清时期强关联的方药类似于加减固胎饮子,而近现代强关联组合的方药则类似于寿胎丸。说明汉唐宋医家多以胶艾汤和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元明清时期则以加减固胎饮子作为基本方,而近现代多用寿胎丸为基础方。2、保胎常用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结论(1)通过对药材菟丝子-桑寄生药对所有活性分子及高连接度靶点的作用研究,发现涉及到的保胎作用机制主要为造血、提高机体免疫等。(2)通过构建T-D网络图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对应的靶点中发现有31个靶点与先兆流产直接相关;同时我们通过GO分析也发现先兆流产作为一种复杂的疾病,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从多角度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通过靶标-通路网络富集分析,发现菟丝子-桑寄生药对活性分子作用于多个通路,该药对其作用的机制主要可能通过调节多个信号通路的表达,纠正表达不足或表达过度的状态,维持正常妊娠。我们通过系统药理学发现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对先兆流产产生效果主要通过造血、提高机体免疫等功效实现。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作用的特点,为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中药复方治疗防治流产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陆齐天[4](2019)在《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将安胎名方“寿胎丸”化裁制成贴敷剂。通过临床观察,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黄体酮肌注、地屈孕酮片及中药安胎方口服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并从内分泌因素、血液流变学因素、免疫因素等方面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力图通过本研究为先兆流产患者提供更多样的治疗方案,扩大中药穴位贴敷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选择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随机分配入穴位贴敷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40例,治疗周期14天,期间常规治疗组患者予以黄体酮针、地屈孕酮片及中药安胎方治疗,贴敷加载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予以穴位贴敷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继续妊娠率,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同时监测血清P、E2、HCG、凝血功能、血黏度、细胞因子、子宫动脉超声,并对所得结果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继续妊娠率比较:两组继续妊娠率均为95%,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证候评分: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减少(P<0.05),肾虚症状改善,且贴敷加载组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其中以改善小腹疼痛或坠胀情况最为显着,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总体疗效判定:综合疗效判定中贴敷加载组的显效率为86.8%,未显效率为13.2%,常规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5.5%,未显效率为44.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疗效判定中贴敷加载组的痊愈率为0%,显效率为18.4%,有效率为81.6%,无效率为0%,常规治疗组的痊愈率为0%,显效率为7.9%,有效率为68.4%,无效率为23.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贴敷加载组在综合疗效及证候疗效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组。4、内分泌因素相关指标:1)两组患者血清HCG翻倍水平均随时间的改变而降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重复测量时间比较各次之间差异均显着(P<0.05)。2)两组患者血清E2水平均随时间的改变而升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重复测量时间比较各次之间差异均显着(P<0.05)。3)两组患者血清P水平组间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间血清P水平不全相等(P<0.001)。5、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1)凝血功能比较,两组APTT及D-二聚体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组间及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T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缩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内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g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内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黏度比较:两组治疗后低切和中切时全血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敷加载组治疗前后组内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组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切时治疗前后全血黏度组间及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动脉超声显示治疗前后两组子宫动脉缺失率、S/D值、RI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免疫因素相关指标:1)细胞因子:两组IL-2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减低,组间及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FN-γ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组间及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指标贴敷加载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组间及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6指标贴敷加载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组间及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10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及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胚胎发育情况:治疗后贴敷加载组孕囊平均直径与胚芽之差大于常规治疗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贴敷加载组中小孕囊占47.4%,正常孕囊占36.8%,大孕囊占15.8%,常规治疗组中小孕囊占42.1%,正常孕囊占44.7%,大孕囊占13.2%,两组患者治疗后大、正常、小孕囊构成相同(P>0.05);治疗后贴敷加载组中属于小孕囊者孕囊平均直径与胚芽之差大于常规治疗组,且组间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小孕囊轻中重度构成比不相同(P<0.05),贴敷加载组中轻度占61.1%,中度占38.9%,重度为0%,常规治疗组中,轻度占31.3%,中度占37.5%,重度占31.3%;治疗后贴敷加载组中属于大孕囊者孕囊平均直径与胚芽之差小于常规治疗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的肾虚症状,尤以小腹疼痛或坠胀情况为着,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黏度,同时可以较好的促进胚胎发育,使孕囊平均直径与胚芽长度匹配,孕囊胚芽同步生长,缓解小孕囊的程度,最终提高临床综合疗效,其综合显效率达86.8%。

张茜[5](201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收集1997年~2017年之间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中医治疗复发性流产文献总结归纳,进行Meta分析,评价相较于单纯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和中西医的数据,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按照中西医不同病因分类,探索中医不同症型和西医不同病因之间的相关性,归纳现有西医治法和中医方药,研究用于治疗西医不同病因的中药的药物机理,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循证医学要求收集、纳入、排除、汇总合格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系统质量评价,评价文献质量、临床实验设计,总结单味药运用频率等;对符合要求的文献合并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制作森林图、漏斗图。讨论最新研究进展,总结现有阶段中医针对不同分型和西医针对不同原因的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方法并探索药物机理。结果:1.纳入的24篇文献皆为RCT,共2419名复发性流产患者被纳入研究。纳入文献质量普遍偏低,治疗皆为中药方剂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比较。结局判定指标主要为有效率,研究均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2.24篇文献可进行Meta分析,文献存在弱偏倚风险,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是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的 4.36 倍,0R 值(95%CI)为 4.36([2.83~6.62]),(P<0.00001)。3.复发性流产中医症型与西医病因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优于单纯西医疗法,但文献质量低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2.所纳入文献中主方涉及的高频率用药包括菟丝子、杜仲、川续断、白芍、熟地黄、阿胶、党参、黄芪、白术、桑寄生等。上述药物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通过调节母体内分泌;增强细胞免疫力、改善母体免疫功能;松弛子宫平滑肌,抑制子宫收缩;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等提高复发性流产的保胎率3.复发性流产的中医分型与西医病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治疗中对于因免疫问题导致的复发性流产中医多从肾虚入手;对于存在血栓前状态的患者多运用治疗血瘀症型的方药。中西医结合在复发性流产的治疗上优势明显。

吴润珍(Ng Yun Chun)[6](2019)在《中医安胎的历代文献方药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历代(公元1949年以前)中医安胎相关文献的系统研究分析,总结及归纳出安胎的证治及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电子检索《中华医典》第五版,对1949年以前文献中明确标有“安胎”、“胎漏”、“胎动不安”、“胞阻”、“妊娠腹痛”、“妊娠腰痛”、“妊娠下血”的中医证候及方药的文献进行整理,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使用EXCEL建立方药数据库,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频数分析、卡方检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总结及归纳出历代中医安胎文献方药的证治规律。结果:一、处方用药频数分析:搜索结果共602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共有2255篇,共记载处方1220频次,共300首处方(包括27首只记载药物无方剂名处方),包含243种药物,总药物频数共计9892味次。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位处方是安胎饮、四物汤、胶艾汤、安胎散、阿胶汤、安胎当归汤、安胎和气饮、佛手散、桑寄生散、胶艾四物汤。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位药物分别是:当归、白术、甘草、川芎、黄芩、白芍、阿胶、熟地黄、人参、艾叶。二、以药物种类来说共计载5739味次,第一位是补虚药,共计1537味次,占药物总频数26.78%;第二位是清热药,共计699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2.18%;第三位是活血祛瘀药,共计677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1.80%。前三位最高频次的药物种类累计频率为 50.76%。三、各个年代处方用药频数分析:(一)宋代以前:总药物频数共计82味次,以药物种类及频数来说,第一位是补虚药,共计34味次,占药物总频数41.46%;第二位是止血药,共计11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3.41%;第三位是解表药,共计10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2.20%。(二)宋金元时期:总药物频数共计1207味次,以药物种类及频数来说,第一位是补虚药,共计293味次,占药物总频数24.28%;第二位是活血祛瘀药,共计150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2.43%;第三位是清热药,共计99味次,占药物总频数8.20%。第四位是解表药及止血药,各共计98味次,各占总频数8.12%。(三)明清至民初时期:总药物频数共计4450味次,以药物种类及频数来说,第一位是补虚药,共计1210味次,占药物总频数27.19%;第二位是清热药,共计595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3.37%;第三位是活血祛瘀药,共计518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1.64%。四、以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时期用药特点:不同时期使用解表药、泻下药、祛风湿药、温里药、理气药、驱虫药、活血祛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及补虚药的使用频数有较明显差异。五、聚类分析:利用SPSS20.0软件把使用频率高于1.0%的药物建立数据后,通过聚类分析,得出的聚类分析结果分成4类聚类组合:C1:生姜、大枣、杜仲、续断、香附、生地黄、桑寄生、紫苏、黄芩、砂仁、茯苓、艾叶、阿胶、陈皮C2:人参、甘草C3: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C4:黄芩、白术C1组合:生姜属于解表药,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功效,能温胃和中,降逆止呕。紫苏属于解表药,具有发表散寒,行气宽中的功效,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可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大枣、杜仲、续断、阿胶是补虚药,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与生姜合用可以调补脾胃,增加食欲,促进药力吸收,增加滋补功效。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胎元不固,杜仲能够补益肝肾以安胎。续断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能补益肝肾,补而不滞以安胎止漏。阿胶具有补血止血功效,为止血要药。香附、陈皮是理气药,香附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功效,香附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性平而不寒不热,善于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为妇科常用之药物。陈皮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陈皮气香性温,能行能降,能理气运脾,调中快膈。桑寄生是祛风湿药,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常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桑寄生补肝肾,养血而安胎,可以治疗肝肾虚损,冲任不固的胎动不安及胎漏。黄芩、生地黄是清热药,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常用于胎热不安。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能够凉血止血。茯苓是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茯苓利水而不伤气,药性平和,为利水渗湿要药。砂仁芳香化湿药,具有化湿行气,温中安胎的功效。为醒脾和胃之良药,砂仁能行气和中以止呕、安胎,常用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艾叶是止血药,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对妇女下血尤为适宜。此组合的药物种类与总药物较高频次的药物种类相似,聚合了较多药物种类的组合,可以作为安胎的基础方。C2组合:人参、甘草是补虚药,补气为主。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功效,甘草补益脾气。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气不足,生化无力,两药合用能补气健脾,适合用于气虚导致的胎气不安。C3:川芎是活血祛瘀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川芎辛香行散,温通血脉,能活血祛瘀,行气开郁而止痛,为血中气药。当归、白芍、熟地黄是补虚药中的补血药。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润肠,为妇科调经要药。白芍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作用,熟地黄具有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的功效,为补血要药。四药合用为四物汤,是历代医家安胎最常用的安胎药物配伍组合,临床治疗胎气不安可以参考在此方基础上加减治疗各种兼证的胎气不安。C4组合:黄芩是清热药,白术是补虚药。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补气健脾以安胎,配伍黄芩能够清热安胎,用于胎热不安。历代中医安胎文献中最常出现的药对,可以作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下配伍运用。六、因子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把使用频率高于1.0%的22种药物建立数据库,使用因子分析,归纳出不同药物组成的7组代表组合:F1:熟地黄、人参、白术、黄芪、当归、甘草、川芎、白芍F2:艾叶、阿胶、紫苏、陈皮、砂仁、黄芩F3:大枣、杜仲、生姜F4:茯苓F5:续断F6:桑寄生、香附F7:生地黄F1以补气、补血药为主,相当于八珍汤加减。古人治疗胎气不安注重气血的生化。此组合中养血活血,以理血为主的四物汤,甘草、人参、白术、黄芪属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三药合用能够补益脾气以安胎。临床可以参考用于治疗气血不足的胎气不安患者。F2组合中陈皮是理气药,能理气运脾,调中快膈。砂仁是芳香化湿药,具有化湿行气,温中安胎的功效,能行气和中以止呕、安胎。黄芩是清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艾叶是止血药,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阿胶是补血药,具有补血止血的功效,为止血要药。紫苏属于解表药,具有行气宽中的功效,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可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艾叶属于止血药,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对妇女下血尤为适宜。全组药物组合适用于气机阻滞导致的胎气不安患者。F3组合中大枣属于补虚药,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杜仲属于补阳药,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胎元不固,杜仲能够补益肝肾以安胎。生姜属于解表药,具有温中止呕的功效,能温胃和中,降逆止呕。三药合用可以调补脾胃,补益肝肾,用于肝肾脾不足的胎气不安患者。F4、F5、F7组合中只有单味药组成,茯苓属于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茯苓利水而不伤气。续断属于补虚药中的补阳药,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能补益肝肾,补而不滞以安胎止漏。生地黄属于清热药中的清热凉血药,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能够凉血止血。可以视为该药物种类中较适用于治疗胎气不安的药物。F6由桑寄生、香附组成,桑寄生属于祛风湿药,桑寄生能补肝肾,养血而安胎,可以治疗肝肾虚损,冲任不固的胎动不安及胎漏。香附属于理气药,疏肝理气,善于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两药合用可以用于治疗气机不畅,肝肾不足而导致胎气不安患者。结论:一、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位处方是安胎饮、四物汤、胶艾汤、安胎散、阿胶汤、安胎当归汤、安胎和气饮、佛手散、桑寄生散、胶艾四物汤。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位药物是当归、白术、甘草、川芎、黄芩、白芍、阿胶、熟地黄、人参、艾叶。以药物种类分类来说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祛瘀药是历代中医最常使用的药物种类。二、比较各个年代处方用药时,历代医家皆最常选用补虚药安胎,宋代以前常选用止血药、解表药。宋金元时期常选用的第二、第三药物种类是活血祛瘀药、清热药。明清至民初时期常选用的第二、第三药物种类是清热药、活血祛瘀药。提示在不同历史时期选用的药物种类有较明显差异。三、中医安胎的总治则以补肾固冲安胎为大法,再根据辨证论治辅以调理肝脾,补益气血为主,兼以清热、活血化瘀等。四、聚类组合提示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是常用的中医安胎药物配伍组合,而黄芩、白芍是常用的中医安胎药对,临证时可以根据辨证论治选用。五、因子分析归纳出7个药物组合,临床可以根据辨证论治选用。

王薇[7](2019)在《回顾性探讨早期先兆流产两种中医证型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基于传统医学中两种看似互为矛盾的学说即妊娠期间宜“血盛”为主,还是宜“气盛”为主,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通过观察养阴清热和补肾益气两组治疗前后病情及检验指标的变化,理论结合临床,从辨病论治的角度探讨“血盛”、“气盛”哪一种立论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更符合临床实际,尝试探讨此病的主要病机,为中医辨证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思想寻找理论依据,为早期先兆流产的安胎法提供理论及临床治疗上的新思路。研究方法回顾住院部在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用补肾益气或养阴清热为主要治法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81例,所有病人均使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补肾益气组共42例,养阴清热组39例。收集患者的相关情况并将数据录入Excle,确立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分析两种治法的有效性、安全性。研究结果1.治疗后补肾益气组痊愈13例(31.0%),显效10例(23.8%),有效12例(28.5%),无效7例(16.7%),总有效率83.3%;养阴清热组痊愈7例(17.9%),显效13例(33.3%),有效9例(23.2%),无效10例(25.6%),总有效率74.4%,两组治疗均能有效提高患者继续妊娠成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综合疗效相当。2.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益气组改善情况更好。3.治疗后两组患者孕酮、雌二醇、β-HCG水平均有明显上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孕酮、雌二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益气组增幅稍高。结论中药补肾益气与养阴清热联合西药能有效改善本研究两种证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孕酮、雌二醇、β-HCG水平,提高保胎成功率,补肾益气法联合西药在孕酮、雌二醇的增幅上具有优势。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治疗结果无显着差异,未能由此方法探讨出胎漏、胎动不安的疾病规律,今后应当寻求更恰当的临床研究方法探讨此病的主要病机及辨病论治的规律。现代中医学对疾病的研究,应从病因、病机、发生发展及预后规律综合判断,以反映疾病的本质。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强对辨病论治的研究与探索,二者结合更有利于疾病的解决,与现代循证医学相符合,更有利于中医的发展。“血盛”、“气盛”两种立论对胎漏、胎动不安的认识均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从导师临床经验而言,胎漏、胎动不安在辨病论治的角度上主要病机更侧重于“肾虚”,妊娠期维持“气盛”或更符合临床实际,从“气盛”立论值得进一步挖掘,形成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李娜娜[8](2019)在《寿胎丸加味联合黄体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寿胎丸加味联合黄体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对其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100例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黄体酮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中药汤剂寿胎丸加味方治疗,7天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β-hCG、P、E2水平的变化、彩超结果等,综合NT随访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综合临床疗效。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停经天数、病程、自然流产次数、妊娠次数、性激素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彩超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两组综合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4)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均明显增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β-hCG、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两组治疗后孕激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孕囊平均直径、彩超提示可见妊娠囊、卵黄囊、胚芽、胎心管搏动情况,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孕囊平均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正常孕囊与异常孕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可见胚芽、胎心管搏动、胎儿成形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寿胎丸加味联合黄体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疗效确切,治疗过程无不良反应,能显着提高患者的血清β-hCG、E2及孕激素水平,改善妊娠早期孕妇生活质量,提高保胎成功率。尤其在提高患者血清β-hCG、E2水平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较具优势。

苏艳霞,陆识映,徐银静[9](2016)在《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的研究近况》文中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疗效显着,本文综述了治疗先兆流产的不同方法,包括辩证分型论治,专方验方从不同脏腑论治,古方加减应用论治,其它外治疗法论治,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并对今后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作了展望。

高飞霞,巫海旺,郜洁,罗颂平[10](2016)在《寿胎丸治疗先兆流产: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背景:在早期妊娠中,先兆流产的发病率较高,如何防治先兆流产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寿胎丸是治疗先兆流产的经典用方,其临床疗效已得到临床大部分学者的认同,因此研究其对治疗先兆流产的具体疗效的有较大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检索寿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RCT临床观察报导,评价其疗效,及研究其对先兆流产患者的血清β-HCG和孕酮P的水平变化。结果:总共26个RCT纳入研究,实验组为单纯用寿胎丸治疗或者寿胎丸联合西药治疗先兆流产,对照组为用西药治疗先兆流产。Meta分析表明单纯的寿胎丸治疗或者寿胎丸联合西药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有效率达到90%以上,甚至100%,显着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先兆流产。而且寿胎丸及其结合西药组对比单纯西药组治疗先兆流产,能够显着增加孕酮的水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能够显着提高β-HCG的水平,可以预防自然流产的发生。结论:寿胎丸治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由于研究本身的局限性,可能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发现。

二、寿胎丸加减治疗先兆流产3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寿胎丸加减治疗先兆流产36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辨证治疗RSA的网状Meta分析及培元补肾安胎方对RSA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研究进展
        1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病名溯源
        2 古代中医家对复发性流产病因病机的认识
        3 当代中医家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4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复发性流产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病因
        3 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医辨证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网状Meta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资料筛选
        1.4 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2 文献质量评价
        2.3 网状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补肾诸法在不同结局指标中发挥各自优势
        3.2 肾与生殖密切相关,滑胎当以补肾为要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
    1 研究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筛选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3 疗效判定与评价标准
        2.4 安全性观测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纳入病例情况
        3.2 一般情况
        3.3 治疗结果
        3.4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研究背景
        4.2 中医药治疗滑胎的优势
        4.3 培元补肾安胎方方药分析
        4.4 结果分析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加味安胎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理论研究
    1 中医认识
        1.1 对滑胎病病名的认识
        1.2 对滑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对滑胎病治疗的认识
        1.4 中医PTS所致RSA的认识
    2.西医对RSA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西医诊治
1 研究对象与材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主要研究药品与器材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选择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观察指标
    1.7 疗效评估标准
    1.8 统计学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治疗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3.1 实验观察指标分析
    3.2 PTS与RSA
    3.3 低分子肝素安全性分析
    3.4 中医对肾虚血瘀型RSA的病机、治法的认识
    3.5 现代医家对肾虚血瘀型RSA的认识
    3.6 加味安胎方药物组成及其方义分析
4 临床疗效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3)保胎中药用药规律及保胎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保胎中药方剂古今文献研究
    1.1 历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1.1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1.2 唐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1.3 宋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1.4 元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1.5 明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1.6 清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2 近现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2.1 专方治疗
        1.2.2 名老中医治疗
        1.2.3 验方治疗
        1.2.4 中成药及中药制剂治疗
        1.2.5 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二章 保胎中药用药规律研究
    2.1 保胎中药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设计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对象
        2.1.3 研究方法
    2.2 保胎中药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结果与分析
        2.2.1 汉唐宋时期保胎方剂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2.2.2 元明清时期保胎方剂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2.2.3 近现代保胎方剂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2.3 保胎中药用药规律研究讨论
        2.3.1 保胎组方高频药分析
        2.3.2 保胎组方中药分类分析
        2.3.3 保胎方病因病机分析
        2.3.4 历代保胎治则分析
        2.3.5 保胎方药对与药组分析
第三章 保胎常用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以寿胎丸中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为例
    3.1 研究背景
    3.2 系统药理学概况
    3.3 研究方法
        3.3.1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化合物数据库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的筛选
        3.3.2 候选化合物作用靶点的预测
        3.3.3 候选化合物-靶点及靶点-通路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3.4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保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及分析
        3.4.1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化合物数据库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的筛选
        3.4.2 靶点的识别与网络分析
        3.4.3 GO分析
        3.4.4 通路分析
    3.5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保胎作用机制研究讨论
        3.5.1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的活性成分及主要靶点
        3.5.2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的信号通路
    3.6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保胎作用机制研究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4)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先兆流产的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辨证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中止撤出标准
        1.3.4 脱落标准
        1.3.5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分组
        2.1.1 样本量计算
        2.1.2 研究对象与分组情况
    2.2 药品来源
    2.3 治疗方法
        2.3.1 常规治疗组
        2.3.2 贴敷加载组
    2.4 观测内容及指标
        2.4.1 一般记录项目
        2.4.2 主要疗效指标
        2.4.3 相关因素指标
        2.4.4 安全性检测
        2.4.5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病例资料收录及完成情况
    3.2 一般资料
        3.2.1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
        3.2.2 两组患者停经天数比较
        3.2.3 两组患者流产次数比较
    3.3 主要疗效指标
        3.3.1 继续妊娠率
        3.3.2 中医证候评分
    3.4 相关因素指标
        3.4.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HCG比较
        3.4.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E2比较
        3.4.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P比较
        3.4.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
        3.4.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比较
        3.4.6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比较
        3.4.7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子宫动脉超声比较
        3.4.8 治疗后两组患者孕囊及胚芽大小比较
    3.5 安全性检测
    3.6 总体疗效判定
        3.6.1 证候疗效评定结果
        3.6.2 综合疗效评定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先兆流产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4.1.1 西医学对先兆流产的治疗
        4.1.2 中医学对先兆流产的治疗
    4.2 穴位贴敷的历史沿革及作用机理
        4.2.1 历史沿革
        4.2.2 传统理论基础
        4.2.3 现代科学研究
    4.3 寿胎丸的配伍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4.4 穴位贴敷选穴分析
    4.5 穴位贴敷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的疗效分析
        4.5.1 继续妊娠率
        4.5.2 中医证候评分及证候疗效评定结果
        4.5.3 综合疗效评定结果
    4.6 穴位贴敷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的相关因素分析
        4.6.1 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
        4.6.2 妊娠期血液功能变化
        4.6.3 妊娠期免疫因素变化
        4.6.4 妊娠期胚胎发育状况
5 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已发表)穴位贴敷在先兆流产中的临床应用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二 随机数字表
附录三 伦理批件

(5)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文献的系统评价
    一、研究资料
        (一) 检索方式及结果
        (二) 文献选择标准
        (三) 评价内容及方法
    二、文献质量评价
        (一) 文献基本资料
        (二) 相关标准
        (三) 偏倚风险评价
    三、讨论
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对象
    四、资料与统计学方法
    五、Meta分析结果
        (一)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表及方法学质量评分
        (二) Meta分析图表解读
        (三) 讨论
    六、治疗总结
        (一) 中医不同症型的治疗
        (二) 西医对不同病因的治疗
        (三) 中医症型与西医病因的相关性研究
        (四) 中西医结合对不同病因的治疗
第三部分 复发性流产3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一、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二) 纳入标准
        (三) 排除标准
        (四) 治疗方法
        (五) 疗效判定标准
    二、结果
    三、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复发性流产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6)中医安胎的历代文献方药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医及现代医学对安胎的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安胎的研究
        一、胎病与安胎、胎漏、胎动不安的源流
        二、胎漏、胎动不安的证候表现
        三、病因病机
        四、辨证
        五、治则治法
        六、当代中医对安胎的认识
        七、中西医结合研究
        八、逐月养胎的文献研究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先兆流产的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先兆流产的定义
        二、现代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诊断
        三、导致先兆流产和流产的相关因素
        四、现代医学对先兆流产的治疗
第二章 中医安胎方药的研究
    第一节 历代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对象
        四、文献整理
    第二节 统计分析与结果
        一、频数分析
        二、卡方检验
        三、聚类分析
        四、因子分析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7)回顾性探讨早期先兆流产两种中医证型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早期先兆流产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胎漏、胎动不安辨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症状量化分级标准
        1.6 病情分度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一般治疗
        2.1.2 西药治疗
        2.1.3 中药治疗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判定
        2.3.1 临床综合疗效判定
        2.3.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2.4 安全性评价标准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统计分析
        3.1.1 一般情况
        3.1.2 治疗后情况
        3.2 安全性评价
        3.3 结果分析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病因病机的研究
        1.2 本研究主要监测指标依据及分析
        1.3 本研究西药治疗依据及分析
    2 传统医学对胎漏、胎动不安的认识
        2.1 中医病因病机
        2.2 中医治疗
    3 “血盛”、“气盛”两种立论之争
    4 辨证与辨病
    5 导师思想及经验
    6 方药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附件2 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情况记录
    附件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寿胎丸加味联合黄体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3.2 治疗后疗效比较
        3.3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寿胎丸选方依据及加减配伍特点
    3 寿胎丸加味方中单味药物分析
    4 妊娠早期监测性激素观察指标的临床意义
    5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先兆流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祖国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1.1 病名历史沿革
        1.2 中医病因
        1.3 中医病机
        1.4 中医治疗
    2 西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2.1 西医病因
        2.2 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10)寿胎丸治疗先兆流产: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诊断标准
    1.3 资料提取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筛选结果
    2.2 文献特征
    2.3 文献基本内容评价
    2.4 结局
        2.4.1 有效率
        2.4.2 β-HCG
        2.4.3 P
        2.4.4 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
3 讨论
    3.1 资料归纳总结
    3.2 局限性
4 结论

四、寿胎丸加减治疗先兆流产3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辨证治疗RSA的网状Meta分析及培元补肾安胎方对RSA的临床研究[D]. 史亚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加味安胎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D]. 方雨婷.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保胎中药用药规律及保胎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D]. 杨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4]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陆齐天.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 张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6]中医安胎的历代文献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 吴润珍(Ng Yun Chu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回顾性探讨早期先兆流产两种中医证型的关系[D]. 王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寿胎丸加味联合黄体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观察[D]. 李娜娜.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的研究近况[J]. 苏艳霞,陆识映,徐银静. 健康之路, 2016(12)
  • [10]寿胎丸治疗先兆流产: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 高飞霞,巫海旺,郜洁,罗颂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11)

标签:;  ;  ;  ;  ;  

加味寿胎丸治疗先兆流产3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