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热病应急处理及防霉措施

粮食热病应急处理及防霉措施

一、粮食发热的紧急处理及霉变预防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冯静静[1](2021)在《1950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防治研究》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郑州常年因气候、洪涝灾害、群众生活环境差、医疗设备不足、封建迷信思想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各种疫病频发。特别是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红热、伤寒、疟疾、乙脑等急性乙类传染病的肆虐,造成大量的人口患疫和死亡,严重阻碍了郑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中国的建设。面对疫病丛生的局面,郑州市党和政府积极投身于公共卫生防疫事业中,明确防治疫病的政策法规,健全疫病防治卫生机构,利用各种途径开展防治疫病宣传,实行疫情调查制度和报告制度以及强化隔离治疗、预防接种、环境卫生整治等一系列防治疫病流行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病的蔓延。在防治疫病的过程中郑州市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这一时期卫生防疫运动中来,促使了传染病防治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郑州市在疫病防治过程中政府与社会、民众之间的互动,不仅成功地遏制了传染病的肆虐,改善了郑州城市环境卫生面貌,而且提高了群众对新生政权的拥护,使人民群众认识到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是全体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国家的建设需要民众共同参与,为中国共产党新生政权在郑州的巩固奠定了良好的民意基础。本文以1950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防治为视角,着重论述了政府和民众防治疫病流行所采取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各种疫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积累了丰富的卫生防疫、改善环境、提高群众卫生防疫观念等宝贵经验,建立起一套卫生防疫体系。为当下党和政府理性而有组织地运用公共权力和社会力量进行防治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王一君,刘佳鸿[2](2020)在《利用虹吸解决粮堆内局部发热的尝试》文中研究说明在粮食储存过程中,出现粮堆局部发热的情况,主要是新粮入库时杂质聚集导致局部粮食水分偏高,或储粮害虫在粮堆内滋生造成粮温升高。对发热粮堆必须及时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单管通风降温,需要配合轴流风机,若发现储粮害虫活虫,还需要配合环流熏蒸。该法劳动强度高,耗电量大,用药量大,药物污染的可能性大,易造成粮食的水分减量。试验本着绿色经济的原则,利用虹吸式通风原理处理粮堆内局部发热。通过电子测温监测,发现降温灭虫的效果较为良好。

胡向腾[3](2020)在《莆田市鸡用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调查及复合型解毒剂的应用》文中认为霉菌毒素是影响全球畜禽养殖生产及健康产业的一个重要问题。至2019年我国肉鸡、水禽的年出栏总量已达到150亿羽。霉菌毒素无色无味,无处不在,家禽如果长期摄入低浓度的霉菌毒素,会导致慢性中毒或是呈现亚临床中毒症状,其生长性能、产蛋性能、繁殖性能和免疫机能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家禽生产企业和养殖户蒙受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福建省莆田地区的养鸡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水平,但是仍然受到霉菌毒素问题的困扰。为进一步了解福建省莆田地区中小养鸡场中存在的霉菌毒素种类,2016年下半年从我省莆田地区不同规模养鸡场中采集了88份样品,对其展开了霉菌毒素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5种毒素中,呕吐毒素(DON)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占比为93.18%。单就玉米或饲料样品而言,DON的阳性样品数量也比其它4种毒素高。对玉米、豆粕、麸皮和饲料样品进行单独统计后发现,饲料样品中霉菌毒素的含量要高于单一原料。大家比较关注的AFB1在送检样品中的检出率、检出值相对比较低,其值分别为44.32%、35μg/kg;而烟曲霉毒素B1、DON的检出率分别为63.18%与93.18%,平均检出值分别为2518μg/kg与1076μg/kg,相对比较高。其中,高达92.05%的送检样品受到了两种以上霉菌毒素的污染。为了减少霉菌毒素对家禽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对肉、蛋制品的危害,越来越多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被添加到家禽饲料中。为比较市面上3种不同霉菌毒素吸附剂的脱毒效果,本研究依据莆田某肉鸡养殖场自然霉变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F-2毒素的污染水平,观察及评估3种吸附剂在临床上的脱毒效果及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从1日龄黄羽肉鸡开始,整个试验共63d。900只肉鸡被随机分到5组,每组180只肉鸡,试验设空白组、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结果显示:3种类型吸附剂均有脱毒效果,可缓解或改善霉菌毒素对肉鸡的生长抑制作用。在3种毒素吸附剂中,复合型毒素解毒剂常清组的平均日增重与料肉比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其它吸附剂组,其脱毒效果和促生长作用具有明显的优势。为评估常清的不同添加剂量对家禽免疫器官指数和ND抗体滴度的影响,把300羽1日龄黄羽肉鸡分成空白组、对照组、1kg组和2kg组。于第10天、第20天及第35天,分别抽取血清检测ND抗体滴度,并于第35天称取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的重量。结果显示:常清可增加肉鸡免疫器官的重量,并可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及ND抗体滴度水平。其中,1kg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分别改善了4.64%、27.01%和24.04%;2kg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分别改善了12.37%、19.43%和16.79%。就10日龄、20日龄和35日龄的ND HI抗体滴度而言,1kg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03%、19.74%、23.27%,达到差异显着水平;2kg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7.08%、7.59%、30.19%,仅35日龄达到差异显着水平。但1kg组和2kg组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莆田市养鸡场中的饲料和原料存在霉菌毒素的污染。使用复合型的霉菌毒素解毒剂兼具脱毒、促生长和提高肉鸡免疫性能的作用。提高防范意识,拟定本场适用的霉菌毒素清除方案,值得养鸡企业学习、推广。

刘佳佳[4](2020)在《战争与疾病 ——以美国内战为考察实例》文中认为内战是美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军事冲突,一直是美国史和美国军事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内战期间,军事技术的革新、作战空间的扩大、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使得战争与杀戮变得更加残酷。士兵作为战争中的主角,他们所面对的敌人不仅仅是战争本身,还有伴随战争而来的疾病,大量士兵不仅经受身体上病痛的折磨,还出现精神上的疾病。病患带来的不仅仅是非战斗减员问题,还严重影响着士气,削弱着军队的战斗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本文以美国内战为实例,考查内战时期军队中各种疾病的肆虐和流行情况,分析疾病多发的原因,政府、军队和士兵应对疾病的防治措施,以及疾病对美国内战进程和结果的影响,揭示战争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及历史启示。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第一章考查美国内战时期军队中各种疾病肆虐和流行的情况,士兵不仅遭受身体上病痛的折磨,而且还承受精神上的压力,以及分析了军队疾病多发的原因,主要从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士兵个人问题三个角度展开。第二章考察美国内战时期军队中各种疾病的爆发对士兵健康造成了威胁,军队出现士气低沉的消极现象,严重削弱了士兵的战斗力和作战效能,对战争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第三章考查内战时期针对军队疾病多发所采取的预防和救治措施。主要从政府、军队以及士兵自我护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内战期间疾病的防治措施缓解了士兵患病的几率,挽救了士兵的生命,还为战后美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第四章通过美国内战这一实例,得出了关于战争与疾病关系的历史思考。

田野[5](2020)在《驻马店“75·8”洪水救灾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频繁发生各类灾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灾、抗灾、救灾经验。1975年8月驻马店地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洪水灾害,台风带来的极端降雨天气以及水库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发了严重的水库垮坝事故,境内1座大型水库-板桥水库、1座中型水库-竹沟水库和24座小型水库相继垮坝。洪水在驻马店地区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两万多人死亡,几百万人围困于洪水之中并遭受疾病的侵袭,工农业、基础设施领域经济损失极为严重。灾害发生后,在中央、省、地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自上而下迅速成立了救灾指挥机构,专门负责不同阶段的救灾工作。同时,制定了明确的灾情分类标准,以农业损失、房屋倒塌情况为依据,将受灾情况具体分为毁灭性灾害、特重灾、重灾、轻灾四种类型。救灾是一项整体性工作,但在不同阶段,工作重心有着明显的不同。驻马店地区“75·8”洪水救灾工作总体分为以处理险情为主、以临灾救助为主、以恢复生产为主三个阶段。在处理险情阶段,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解决了驻马店地区严重的洪水形势。在临灾救助阶段,集中力量解救被洪水围困的受灾群众,投放生活物资,并建立临时住所。在恢复生产阶段,通过农业复产复种以及发展副业,来推动生产救灾。驻马店“75·8”洪水救灾工作有着明确的形式及特点。物质救灾、医疗救治、号召动员、灾后重建是此次救灾工作的四种主要形式。物质救灾包括发放救灾粮、救灾衣物、救灾款;医疗救治包括派驻专业医疗队伍、发动乡村赤脚医生、拨发医药器具、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灾后重建则包括复建农田基础设施、修复受损水库及河流堤坝、重建房屋。同时,通过表彰先进模范,树立救灾典型、开展“四大讲”“五大讲”、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思想理论学习的方式对受灾群众进行号召动员,实施精神救灾。此次救灾工作的开展有着突出的特点。救灾部署带有着鲜明的计划经济特征,同时,大规模的群众动员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驻马店地区“75·8”洪水救灾工作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灾后的生产生活得到有效恢复与发展,社会秩序处于稳定状态,受灾地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得到增强。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救灾工作有着泛政治化的倾向,救灾过程中出现了违犯财经纪律的问题,另外,在救灾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此次救灾也给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党的领导是救灾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救灾工作的基本遵循,救灾工作也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强管理与监督是提高救灾工作成效的重要举措。同时,救灾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信息也必须做到公开透明。

莫慧贞[6](2019)在《黄曲霉毒素对江苏连云港地区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急慢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随着疫苗注射免疫的普及和猪瘟病毒适应力的增强,目前临床上猪瘟发病多以温和型猪瘟或非典型症状为主,导致很难做出及时诊断和防控。连云港地区一直使用疫苗对猪瘟病进行强制防疫,并定期对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监测,虽然取得了较好的防疫效果,但并没有完全杜绝非典型猪瘟在该地区的发生。本文选取该地区6个养猪场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猪场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与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利用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对采自连云港地区6个规模化猪瘟病免疫猪场的177份猪血清进行了猪瘟特异性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6个猪场检测样品阴性总数为39份,阳性总数为138份,抗体阳性率在70.04%~85.70%之间,平均合格率为78.53%,其中E、F猪场抗体阳性率都不足75%。针对F猪场出现的部分仔猪发病甚至死亡现象,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细菌性检查以及猪瘟病毒RT-PCR监测等方面对疾病加以诊断。结果显示,所发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符合非典型猪瘟发病特征,细菌性检查为阴性。对10份疑似样品进行诊断,结果有10份样品均为CSFV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00%,因此,可以将该病诊断为猪瘟。分5个批次从6个猪场仓库内分别采集主要饲料原料玉米、麸皮、豆饼及配合饲料样品,利用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分别对样品进行黄曲霉毒素的检测。结果显示,6个猪场采集的各类饲料中均能检出黄曲霉毒素,B、D、E和F四个猪场玉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均超过国家标准(<50 μg/kg),E和F两个猪场麸皮、豆饼及混合饲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也均超过相应的国家标准。将A、B、C、D、E、F6个猪场分别用新旧饲料交叉配合,同时每日按量添加国内某品牌霉菌毒素吸附剂(主要成分葡萄糖氧化酶),连用10天间隔一月再用一次。采集以上6个猪场二免猪瘟弱毒疫苗免疫一个月之后的育肥猪的前腔静脉血,利用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查,共计134个样本。结果显示,6个猪场的阴性总数为16份,阳性总数为118份,抗体合格率在85.00%~91.67%之间,抗体阳性率平均达到86.7%以上,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从6个猪场分5个批次采集配置后的混合饲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对混合饲料中5种常见霉菌毒素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6个猪场采集的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仅A、B猪场合格,其余四个猪场全部超标;玉米赤霉烯酮仅E、F两个猪场饲料略有超标;六个猪场饲料中呕吐毒素、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含量均在国家饲料标准允许范围内。结论认为,该地区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污染较严重,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与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存在负相关;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饲料进行脱毒处理可以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对猪瘟免疫效果的抑制作用,提高猪瘟免疫抗体水平。

聂选华[7](2019)在《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荒赈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清代云贵地区自然灾害在不同时空范围内呈现出普遍性、连续性、积累性和重叠交错的分布特征,灾害的持续性和衍生性造成饥荒蔓延。面对严重的灾荒,清朝政府和云贵地方当局以国家完备的荒政制度为蓝本,积极开展灾荒赈济工作。荒政作为清代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国家府库银钱和粮食等救灾物资的调拨,灾荒赈济举措的协调推行,以及云贵地区毗邻省区之间赈灾物资的应急补给,较大程度上拓展了云贵地区被灾民众的生存空间。清代国家荒政的制度化和灾荒赈济实践路径的系统化,为云贵地区的灾荒赈济和灾后重建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朝统治者高度重视对云贵地区灾荒期间的社会治理和经营,清朝中央政权在云贵地区的设治经营及自上而下的“国家化”进程,为云贵地方的灾荒治理提供了制度支撑。清代云贵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不同程度地加剧了云贵两省自然灾害暴发的频次,并对清政府加强西南边疆地区社会治理的进程造成影响。荒政制度作为清代国家治理西南边疆的重要路径,为清朝中央政权巩固和经营西南边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代云贵地区与周边乃至中原地区的灾赈资源整合与融通,加强了清政府在西南边疆灾荒治理期间的协调联动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并从根本上加快了清代国家“一体多元”的发展进程。边疆治理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理论与现实热点议题之一。本文以清代云贵地区作为研究的特定时段和区域,以清代国家灾荒赈济的社会治理及其效应为研究对象,对西南边疆地区灾荒期间社会治理的国家应急响应能力进行分析,以多角度地认识清代云贵地区灾荒赈济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各个面向。同时,基于清代云贵地区灾荒赈济的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深入分析清代国家的西南边疆治理能力和基本谱系,对清代国家的西南边疆治理体系以及云贵地区的底层认同和国家认同进行探讨,藉此系统阐释清代灾荒赈济在西南边疆地区社会治理过程中得到深入施行的深层机理和积极效应。

冯杰[8](2018)在《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疫病是导致养羊业损失的重要因素,研究养羊业存在疫病隐患及威胁、找出其流行传播途径,为兽医防疫部门实施源头控制、精准有效免疫提供依据和措施,这对推动高原山地种草养羊产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对防止动物疫病所致公共卫生危害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采用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方法,对贵州规模养羊场山羊小反刍兽疫、口蹄疫、蓝舌病、羔羊口疮、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弓形体等疫病进行抽样检测,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小反刍兽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50.66%(115/227只份)、蓝舌病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38.69%(53/137只份)、O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49.44%(133/269只份)、亚洲I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17.47%(47/269只份)、A型口蹄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0%(0/77只份)、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平均阳性率0%(0/155只份)、绵羊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15.91%(67/421只份)、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23.28%(98/421只份)、山羊痘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57.62%(189/328)、布鲁氏杆菌病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0%(0/4只份)、弓形体血清抗体阳性率75.00%(3/4只份);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羊小反刍兽疫病原平均阳性率50.00%(4/8只份)、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平均阳性率28.57%(2/7只份)、蓝舌病病原平均阳性率14.82%(4/27只份)、魏氏梭菌病原阳性率100.00%(1/1只份)、附红细胞体病原阳性率100.00%(2/2只份)。病原学检测结果说明贵州山羊存在小反刍兽疫病毒、魏氏梭菌、支原体、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感染。由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可判定贵州省山羊产业存在小反刍兽疫、蓝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等疫病威胁。因此,在深入做好口蹄疫、布鲁氏杆菌病、弓形体和附红细胞体防控基础上,将小反刍兽疫、蓝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山羊痘作为贵州山羊重点防制疫病净化目标,制定免疫程序,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全面推进程序免疫和免疫效果监测;以规模养羊场或以乡镇为单位,推行疫病净化工作,逐只进行病原检测,清除带毒、带病羊只,进而减少养羊业的养殖风险。

朱湖英[9](2017)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粮食质量安全研究》文中认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保证粮食质量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前提。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是粮食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现阶段,保障我国粮食质量安全不仅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和适应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具有现实迫切性。本文以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为背景,对粮食质量安全进行研究。在综述粮食质量安全的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本文首先界定粮食质量安全的概念,梳理粮食质量安全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系,从粮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方面分析粮食质量安全的现状及问题,并对消费者的粮食消费特征、粮食质量安全感知与评价进行实证分析。为了找到解决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对形成粮食质量问题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并运用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规制失灵理论对粮食质量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理论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要,设计粮食质量安全调控框架,并提出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相关对策。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了以下六点结论:(1)粮食质量安全是在满足人体膳食营养需求的同时,还须保证粮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对人类的生命、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可接受的水平以下,因此是粮食安全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2)我国消费者对政府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行为普遍表示不满意,大多数消费者对国内粮食质量的信心不足。(3)工业化、城镇化、绿色革命、粮食收购政策等是产生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现实潜在原因。(4)市场失灵和政府规制失灵是形成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5)政府调控边界是解决粮食质量问题的前提条件,要严格控制在市场失灵范围之内,政府不能取代粮食企业的责任主体地位。(6)保障我国粮食质量安全需要完善政府责任体系并调整相关政策,同时加大立法和制度建设在粮食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本文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粮食质量安全是我国粮食安全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对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粮食质量安全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2)国内对于食品质量问题和粮食安全的研究文献丰富,但是对粮食质量安全的研究较少,本文深入研究了消费者对粮食质量安全的感知与评价、粮食质量安全成因的理论分析等内容。(3)本文对我国粮食质量问题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并设计了粮食质量安全的调控框架,丰富了粮食质量安全的研究内容。(4)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生产者、政府、消费者和相关社会团体等各主体的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多元化主体博弈结果。

沈胜群[10](2017)在《清代漕运旗丁研究》文中指出有清一代,清廷在继承历代漕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性质与实际需求形成了新的漕运制度,代表了古代内河漕运的最高水平。作为基层群体,漕运旗丁是清廷对隶属卫藉承担漕粮运输任务人的称谓,其参与了整个运漕过程,从粮米兑运到抵通交仓,再到押船回南,各环节无不体现其身影。在南北货物流通、区域文化信仰形成,运河沿线民间信息传播中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漕运制度的变迁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漕运旗丁群体及其与国家间的互动关系,对于探求内河漕运的终结、漕运政策的演变,以及清中期后国家控制的松动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京杭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存在,旗丁群体的考察利于展现运河风貌与古今变迁过程,亦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清初,清廷一方面采取诸如保留前朝漕运卫所,重建漕运官制等措施巩固京师粮储,另一方面又改卫军为屯丁,逐渐弱化遗留卫所的军事色彩。最终,漕运卫所丧失了原有的军事、守御等功能,其内部“军役”亦随着“行政化”改革而趋于单一,屯种与漕运成为其主要任务。特殊情况下,虽兼它役,但仍为运役而服务。为满足出运诉求,清代统治者在明末运军的基础上,通过行政手段扩大旗丁佥选范围,使卫所中原无运役之丁加入漕运中来,并重新“定义”了漕粮运输群体与名称。其承运者曰旗丁的做法不仅彰显了本朝特色,也暗示了其身份性质上仍保存着浓厚的明代卫军气息。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因旗丁匮乏,清廷重新厘定漕运规制:每船佥选正身殷丁一名,其余雇募水手九名。雇募行为的出现使旗丁逐渐退居管理漕船之位,扮演前朝漕运组织中旗甲的角色,进一步明确旗丁漕运中的身份、地位,也某种意义上揭示了军户家族运役、角色承袭等内在特征。作为社会群体,旗丁与其它群体一样深受政策变动的制约,在制度与实践两个层面,清廷政策与态度始终占据主导因素,旗丁多表现出配合或接受的举动,故仍是政策的实践与执行者。这是传统皇权政治下无法避及的事务处理与运作模式,也考验着统治者和部院衙门的办事效率,为清中后期漕运困境埋下隐患。此外,在协济漕船出运与屯田贴运等方面,部分区域内旗丁间存在私议规程,这是一种自发的,有较强约束力,取得官方授权后的私议,维护群体利益的同时为清廷权力的延伸与下行预留了空间。漕粮运输属于季节性活动,深受水文、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与之相伴的旗丁社会活动与商贸往来等亦表现出季节性。出运中,旗丁携家带口的生活方式并未褪去传统水运的船户居住模式,但例带土宜的规定却给予其“商人身份”,而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与沿途贸易活动,极大刺激运河沿线市镇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旗丁“多重”的社会角色。无论何种角色,受物价上涨与陋规等因素的制约,旗丁都无法解决自身疲乏的生计问题。其一方面不断采取捎带、夹带、盗取粮米等方式,满足沿途开销之用,另一方面又诉求于清廷救济,然这些临时性措施并未彻底改变旗丁疲乏之状,时间既久,此群体愈发贫穷。迫于运漕压力与运河沿线祭祀文化的浸染,其群体内部逐渐孕育出独特的崇祭文化。不但船尾等绘制图案,船舱内部供奉神龛,而且沿途路遇庙庵亦要焚香祭拜,甚至泊船演戏,以祀神灵。与之相应的是清廷不断通过增修庙宇、加封神明庙号等方式在信仰中浸入官方意志,规范旗丁崇祭行为的同时推动了信仰文化的发展。崇祭文化的繁盛内向性强化旗丁身份与运役,也构成内河漕运文化中的一部分。祭祀活动与泊船演戏等行为使旗丁有机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谙熟各类信息,不自觉成为肩负民间信息的传递者,此种行径或增强了运河南北货物流通,或因传播虚假信息,旗丁成为政府管制对象,或道听途说,丰富了枯燥的运漕生活,这些都证明旗丁群体在民间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民间信息传播流通快,可塑性强等特点。漕运制度发展中,律令式的政策缺乏弹性与张力,清廷虽小修小补,但仅能解决一时的漕运困境。至道光朝,迫于运漕压力,清廷试行南粮海运。此后,海运南粮时断时续,直至清末。粮米海运后,寄生于内河漕运的丁舵等人处于“半失业”状态,清廷虽有安置措施,但数目庞大的旗丁仍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尤其数以万计的水手等雇募人员游食于运河两岸,加重了清中后期的社会危机。另,内河漕运中频出的派系之争与社会冲突也考量着清廷处理问题的能力,随着制度的僵腐,整个漕运运作系统已出现怠坏的迹象,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在诉苦无门的情况下,旗丁往往利用运漕之便,走上赴京呈控的道路。为化解危机,改善国计民生,清中期后,一批以大吏、学者与幕僚为主体的地方精英逐渐参与漕运治理中来,其或建言献策,或躬身于实践,在革除积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经世之策凸显了改革之音,也暗示了清廷权力重心的下移,但这些社会应变终究未能遏制漕运的颓势,甚至成为内河漕运走向终结的推力。清末,随着漕运制度与体系的解体,旗丁群体消亡于人们的视野中。整体而言,漕运旗丁在清代社会中表现诸多特性,其揭示了传统内河漕运的衰落过程与国家应对机制的演变,在漕运制度规定与实际运行,以及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互动博弈等多个层面中都发挥了不同作用,也凸显了其地位和影响。除此之外,旗丁作为社会中的人,又具备下层群体的基本特征,其社会关系的构建与分化、流散等情形呈现了社会底层群体的生活轨迹,也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社会的变迁过程。

二、粮食发热的紧急处理及霉变预防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粮食发热的紧急处理及霉变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1950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状况
        2.国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史料与方法
        1.研究史料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特色与创新
        1.研究特色
        2.创新之处
    (五)核心概念界定
        1.时间界定
        2.区域界定
        3.急性乙类传染病概念界定
一、1950 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流行概况
    (一)疫病的流行
    (二)疫情流行月份与季节特征
    (三)疫病流行造成的社会危害
        1.人口疫死
        2.社会秩序受到影响
        3.各行各业受到冲击
        4.社会经济发展受阻
二、1950 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流行的原因
    (一)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流行的自然因素
        1.气候因素的影响
        2.洪涝灾害的影响
    (二)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流行的社会因素
        1.环境卫生条件差
        2.医疗设备不足
        3.封建迷信思想
三、1950 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一)政府的防疫措施
        1.完善疫病防治的政策法规
        2.建立卫生防疫组织
        3.开展卫生防疫宣传
        4.预防接种
        5.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6.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二)政府的治疫措施
        1.调查疫源地
        2.全面普查,澄清疫情
        3.交通检疫与隔离
        4.中西医结合治疗
    (三)群众防治疫病的措施
        1.群众积极参与
        2.驱邪避疫与土法防治
四、1950 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防治的成效与经验
    (一)疫病防治的成效
        1.培训了大批医务人员,增加了卫生医疗机构
        2.改善了市区卫生面貌,提高了群众卫生防疫观念
        3.降低了疫病的病发率和死亡率
        4.巩固了新生政权
    (二)防治疫病获得的经验
        1.坚持党和政府的重视和领导
        2.坚持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三)防治疫病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少数人对防治疫病缺乏足够的重视
        2.少数部门之间缺乏协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2)利用虹吸解决粮堆内局部发热的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2 粮情分析及处理方案
    2.1 试验材料及所需药剂
3 试验操作及数据采集
    3.1 试验依据
    3.2 实验操作
    3.3 数据采集
    3.4 数据分析
4总结

(3)莆田市鸡用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调查及复合型解毒剂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与中文对照说明
第一章 综述
    1 研究背景
        1.1 人类食品链中的霉菌毒素
        1.2 霉菌毒素影响家禽的生产力
        1.3 鸡群霉菌毒素中毒造成的损失
        1.4 霉菌毒素引起家禽免疫机能紊乱
    2 霉菌毒素的种类与来源
        2.1 谷物中的霉菌
        2.2 霉菌毒素的产生
        2.3 霉菌毒素的来源
    3 霉菌毒素的分布与危害
        3.1 霉菌毒素的分布
        3.1.1 霉菌毒素的地理分布
        3.1.2 霉菌毒素在谷物中的分布
        3.1.3 霉菌毒素在家禽养殖中的分布
        3.2 霉菌毒素的危害
        3.2.1 破坏饲料及原料的质量
        3.2.2 影响家禽生产性能
        3.2.3 影响免疫系统
        3.2.4 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
        3.2.5 增加在食物中残留的风险
    4 霉菌毒素对种鸡的危害
        4.1 黄曲霉毒素对种鸡的危害
        4.2 赭曲毒素对种鸡的危害
        4.3 F-2 毒素对种鸡的危害
        4.4 T-2 毒素对种鸡的危害
    5 霉菌毒素对肉鸡的危害
        5.1 养殖中霉菌毒素的来源
        5.2 霉菌毒素的主要靶器官
        5.3 霉菌毒素的危害与表现
        5.3.1 霉菌毒素对免疫器官的危害
        5.3.2 霉菌毒素对消化道的危害
        5.3.3 霉菌毒素对肝脏的危害
        5.3.4 霉菌毒素对肾脏的危害
        5.3.5 霉菌毒素引起造血功能障碍
        5.3.6 霉菌毒素导致生殖系统损伤
    6 霉菌毒素对蛋品质的影响
        6.1 黄曲霉毒素对蛋品质的影响
        6.2 环匹克尼酸对蛋品质的影响
        6.3 赭曲霉毒素对蛋品质的影响
        6.4 呕吐毒素对蛋品质的影响
        6.5 其它霉菌毒素对蛋品质的影响
    7 霉菌毒素防控的研究进展
        7.1 防止饲料霉变的管理手段
        7.2 防止霉菌毒素中毒的营养手段
        7.3 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
    8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莆田地区家禽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1 样品与检测方法
        1.1 样品
        1.2 仪器与试剂
        1.3 检测方法
    2 检测结果
        2.1 送检样品霉菌毒素检测结果
        2.2 单一原料样品菌毒素检测结果
        2.3 饲料样品霉菌毒素检测结果
    3 讨论与分析
        3.1 莆田地区养鸡场霉菌毒素污染严重
        3.2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比单一原料高
        3.3 两种以上霉菌毒素混合感染的比例高
        3.4 调查结果为制定霉菌毒素的防控方案提供参考
第三章 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饲料
        1.1.2 HPLC试剂盒
        1.1.3 霉菌毒素吸附剂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动物与饲喂方法
        1.2.2 饲养管理
        1.2.3 生长性能指标的测定
        1.2.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吸附剂对肉鸡前期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吸附剂对肉鸡中期生长性能的影响
        2.3 吸附剂对肉鸡后期生长性能的影响
        2.4 吸附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3 小结和讨论
第四章 不同剂量解毒剂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抗体滴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剂量常清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2.2 两种剂量常清对NDHI抗体滴度的影响
    3 讨论
第五章 霉菌毒素的综合防控措施
    1 查原因,抓源头,减少原料及环境中霉菌的滋生
    2 学科学,重细节,减少霉菌毒素的毒害作用
    3 重预防,严管理,建立霉菌毒素风险评估体系
全文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战争与疾病 ——以美国内战为考察实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的依据
    0.2 国内外研究状况
        0.2.1 国外研究状况
        0.2.2 国内研究状况
    0.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 美国内战中士兵疾病多发的状况及成因
    1.1 内战中士兵疾病多发的状况
        1.1.1 士兵身体患病状况
        1.1.2 士兵精神疾病状况
    1.2 内战中士兵疾病多发成因
        1.2.1 环境因素
        1.2.2 社会因素
        1.2.3 士兵个人因素
2 疾病与内战
    2.1 疾病对士兵健康的威胁
        2.1.1 疾病对作战士兵的影响
        2.1.2 疾病对战俘的影响
    2.2 疾病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2.2.1 “海上封锁计划”进程缓慢
        2.2.2 南部邦联因伤寒放弃科林斯
        2.2.3 联邦因疟疾难以承担守卫防线
        2.2.4 波托马克军团多次调整军事策略
3 士兵疾病的预防与救治措施
    3.1 政府和军队采取的措施
        3.1.1 改善营地卫生条件
        3.1.2 改善物资供应
        3.1.3 消毒剂的使用
        3.1.4 建立新式医院
        3.1.5 针对传染病采取的专门措施
    3.2 士兵的自我护理
        3.2.1 自我护理
        3.2.2 士兵自我护理举措
4 关于战争与疾病的历史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驻马店“75·8”洪水救灾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概念界定
        1、救灾
        2、救灾工作
        3、“75·8”洪水
        4、驻马店地区
    (三)研究综述
        1、关于灾荒、救灾的研究
        2、关于中国共产党救灾思想、实践的研究
        3、关于“75·8”洪水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田野调查法
        3、案例分析法
    (五)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1、研究重难点
        2、研究创新点
一、“75·8”洪水成因及灾情影响
    (一)灾害成因
        1、自然因素:台风导致创世界纪录降雨
        2、人为因素
    (二)灾情影响
        1、人口伤亡严重
        2、工农业受损
        3、基础设施瘫痪
        4、疾病疫情的爆发
二、救灾机构的设立及灾情分类
    (一)救灾机构的设立
        1、中央、省级救灾机构
        2、地、县级救灾机构
        3、社、队救灾机构
        4、军队救灾机构
    (二)灾情分类
三、救灾工作的三个阶段
    (一)以处理险情为主的阶段
        1、疏:扒开阻水工程,加快泄洪速度
        2、堵:加固河堤库坝,排除潜在险情
    (二)以临灾救助为主的阶段
        1、坚持“救人第一”,解救被洪水围困群众
        2、投放生活物资
        3、建立临时住所安置灾民
    (三)以恢复生产为主的阶段
        1、恢复灾后农业生产
        2、依托社队集体发展副业
四、救灾工作的形式及特点
    (一)物质救灾
        1、食品救济
        2、衣物救济
        3、发放救灾款
        4、其它救济
    (二)医疗救治
        1、派驻专业医疗队伍
        2、发动乡村赤脚医生
        3、拨发医药器具
        4、开展消毒防疫卫生工作
    (三)号召动员
        1、表彰先进模范,树立救灾典型
        2、开展“四大讲”、“五大讲”鼓舞灾民信心
        3、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思想理论学习
    (四)灾后重建
        1、复建农田基础设施
        2、修复受损水库、河流堤坝
        3、重建房屋
    (五)救灾工作特点
        1、大规模的群众动员
        2、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色彩
五、救灾工作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救灾工作成效
        1、推动了灾区生产生活的恢复与发展
        2、稳定了灾区社会秩序
        3、增强了受灾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二)救灾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救灾工作存在着泛政治化的倾向
        2、发生了违犯财经纪律的问题
        3、救灾信息出现一定的偏差
六、救灾工作的启示
    (一)党的领导是救灾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救灾工作的基本遵循
    (三)救灾工作彰显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四)加强管理与监督是提高救灾工作成效的重要举措
    (五)救灾工作应做到信息公开透明
参考文献
致谢

(6)黄曲霉毒素对江苏连云港地区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1 黄曲霉毒素对猪的危害及防控研究进展
        1.1 霉菌及霉菌毒素的危害
        1.2 黄曲霉毒素研究进展
        1.3 我国饲料及原料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现状
        1.4 黄曲霉毒素对猪的危害
        1.4.1 影响猪生产性能
        1.4.2 导致繁殖机能障碍
        1.4.3 抑制猪免疫功能
        1.5 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
        1.5.1 薄层色谱测定法(Thin Layer Chromatogrpahy,TLC)
        1.5.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1.5.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1.5.4 生物传感器法
        1.6 黄曲霉毒素污染及危害的控制
        1.6.1 控制水分
        1.6.2 饲料加工过程中水分和温度的控制
        1.6.3 产品的包装、贮存与运输
        1.6.4 饲料防霉剂
        1.6.5 霉菌脱毒及常用脱毒方法
        1.6.5.1 物理脱毒法
        1.6.5.2 化学脱毒法
        1.6.5.3 微生物及酶解法脱毒
    2 猪瘟及其防控研究进展
        2.1 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
        2.2 非典型猪瘟特性
        2.3 猪瘟防控现状
        2.4 猪瘟防控措施
        2.4.1 控制传染源
        2.4.2 监管传播渠道
        2.4.3 严格免疫过程
        2.4.4 实行种群净化
    3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连云港地区猪场猪瘟免疫效果监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来源
        1.1.2 试剂与耗材
        1.1.3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试剂的准备
        1.2.2 操作步骤
        1.2.3 读数结果判定
        1.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成立条件判定结果
        2.2 猪瘟抗体监测结果
    3 讨论
        3.1 疫苗因素
        3.2 免疫程序因素
        3.3 免疫操作因素
        3.4 动物因素
        3.5 饲养管理因素
    4 小结
第二章 F猪场非典型猪瘟的临床诊断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来源
        1.1.2 试剂
        1.1.3 仪器
        1.2 方法
        1.2.1 流行病学调查
        1.2.2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
        1.2.3 实验室诊断
    2 结果与分析
        2.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2.3 实验室诊断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猪场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来源
        1.1.2 仪器
        1.1.3 试剂
        1.2 方法
        1.2.1 肉眼观测
        1.2.2 霉菌分离培养与镜检
        1.2.3 黄曲霉毒素检测
        1.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肉眼观察结果
        2.2 霉菌分离培养结果
        2.3 霉菌毒素检测结果
        2.3.1 标准曲线制作
        2.3.2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黄曲霉毒素吸附剂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来源
        1.1.2 试剂与耗材
        1.1.3 主要仪器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成立条件判定结果
        2.2 饲料脱毒处理后猪瘟抗体监测结果
        2.3 饲料脱毒处理前后猪瘟抗体监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3.1 黄曲霉毒素的去毒
        3.2 饲料防霉
        3.3 提高抗体合格率的措施
    4 小结
第五章 连云港地区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含量的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来源
        1.1.2 仪器
        1.1.3 试剂
        1.1.4 霉菌检测参照标准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荒赈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灾荒史研究的问题导向及既有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
    五、创新与写作基本思路
第一章 清代云贵地区灾荒发生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清代云贵地区灾荒发生的自然因素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二、气候变迁的驱动
        三、生态环境变迁的负面效应
    第二节 清代云贵地区灾荒发生的社会因素
        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化
        二、云贵地区民族起义的扰动
        三、西方近代化势力的入侵
第二章 清代云贵地区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第一节 清代云贵地区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差异
        一、气象灾害
        二、地震灾害
        三、地质灾害
        四、疫疾灾害
        五、农作物病虫害
    第二节 清代云贵地区自然灾害产生的后果及影响
        一、灾害对云贵地区农业生产的冲击
        二、灾害对云贵地区财政经济的损耗
        三、灾害对云贵地区民众生活的扰动
        四、灾荒对云贵地区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 清代云贵地区荒政制度的施行
    第一节 清代云贵地区荒政的基本程序
        一、清代云贵地区的报灾
        二、清代云贵地区的勘灾
        三、清代云贵地区的审户
        四、清代云贵地区的发赈
    第二节 清代云贵地区救灾的基本措施
        一、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荒蠲免
        二、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荒赈济
        三、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荒借贷
        四、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荒抚恤
第四章 清代云贵地区的备荒仓储制度建设
    第一节 清代云贵地区的常平仓建设
        一、清代云贵地区的常平仓设置
        二、云贵地区常平仓的功能
        三、云贵地区常平仓的管理
    第二节 清代云贵地区的社仓建设
        一、清代云贵地区的社仓设置
        二、清代云贵地区社仓的功能
        三、云贵地区社仓的管理
    第三节 清代云贵地区的义仓建设
        一、清代云贵地区的义仓建设
        二、清代云贵地区义仓的功能
        三、清代云贵地区义仓的管理
    第四节 清末西南边疆地区积谷备荒制度建设
        一、清末西南边疆地区积谷备荒制度推行的原因
        二、清末西南边疆地区积谷备荒制度的建设
        三、清末西南边疆地区积谷备荒制度的实践成效
第五章 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赈实践路径
    第一节 清代云贵地区的官方救灾实践路径
        一、减免额赋以纾民困
        二、平粜米谷以平市价
        三、赈给银米以裕口食
        四、鼓励垦殖以补种杂粮
        五、捐给养廉银两以资赈济
    第二节 清代云贵地区的民间救灾实践路径
        一、地方官宦倾力捐输
        二、民间绅商慷慨捐赀助赈
        三、民众祭拜神灵以禳弥消灾
    第三节 清代云贵地区的灾后恢复重建实践
        一、修缮城墙以资扞卫
        二、疏挖河道以广“东作”
        三、修复桥梁设施以利行旅
        四、修复盐井以利税课征收
第六章 清代云贵地区灾荒赈济案例探讨
    第一节 危机与应对:清道光十三年云南地震灾害救济
        一、清道光十三年云南地震灾情
        二、道光十三年云南地震灾害赈济
        三、道光十三年云南地震灾后重建
    第二节 清光绪朝云南昭通以工代赈的实践路径及成效研究
        一、清朝“以工代赈”在西南边疆实施的原因
        二、光绪十八年昭通府“以工代赈”实践的主导措施
        三、光绪十八年昭通府“以工代赈”实践的辅助举措
        四、光绪十八年昭通府“以工代赈”实践的社会成效
    第三节 清代贵州“新疆”地区自然灾害应急响应
        一、清代贵州“新疆”的开辟
        二、清代贵州“新疆”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背景
        三、清代贵州“新疆”地区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四、清代贵州“新疆”地区的自然灾害应急响应
第七章 清代云贵地区灾赈实践的区域联动效应
    第一节 清代云贵地区灾赈实践的区域协调联动
        一、云贵地区灾赈物资的应急调运和供给
        二、云贵地区灾荒赈济的“国家干预”
        三、云贵地区灾赈期间的乡村秩序维系
    第二节 清光宣时期云南灾赈近代化转型的联动效应
        一、清光宣时期云南灾赈近代化转型的困境
        二、清光宣时期云南的灾赈近代化转型路径
        三、清光宣时期云南灾赈近代化转型的社会效应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及荣获奖励情况
致谢

(8)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符号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贵州省山羊产业现状及其疫病防控研究进展
        1.1.1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自然资源
        1.1.2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山羊品种资源
    1.2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的举措及成就
        1.2.1 主要举措
        1.2.2 主要成就
    1.3 贵州省发展羊产业存在的问题
        1.3.1 企业带动能力弱
        1.3.2 肉羊育种目标尚未明确
        1.3.3 草料供应不平衡,季节草料不足现象十分突出
        1.3.4 日粮搭配不科学,营养不足现象十分普遍
        1.3.5 产业链条不健全,产品销售难
        1.3.6 产业服务方式单一,产业支撑力度不够
        1.3.7 防疫能力不够,重大疫病威胁依然存在
    1.4 当前威胁羊产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
        1.4.1 小反刍兽疫
        1.4.2 蓝舌病
        1.4.3 口蹄疫
        1.4.4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1.4.5 羊痘
        1.4.6 羊传染性脓疱病
        1.4.7 梭菌性疾病
        1.4.8 羊弓形虫病
        1.4.9 羊附红细胞体病
第二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血清学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1.1 羊血液样本的采集
        2.1.1.2 检测试剂
        2.1.2 方法
    2.2 试验结果
        2.2.1 小反刍兽疫血清学检测结果
        2.2.2 蓝舌病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3 口蹄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4 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5 山羊痘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6 弓形体并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2.7 布鲁氏杆菌病血清学调查结果
    2.3 分析与讨论
        2.3.1 小反刍兽疫风险分析与讨论
        2.3.2 蓝舌病风险分析与讨论
        2.3.3 口蹄疫风险分析与讨论
        2.3.4 传染性胸膜肺炎风险分析与讨论
        2.3.5 山羊痘风险分析与讨论
        2.3.6 羊弓形虫病风险分析与讨论
        2.3.7 布鲁氏杆菌风险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病原学调查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检测结果
        3.2.1 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结果
        3.2.2 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检测结果
        3.2.3 梭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
        3.2.4 羊口疮病原学检测结果
        3.2.5 山羊蓝舌病病原检测结果
    3.3 分析与讨论
        3.3.1 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2 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3 梭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4 羊口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3.5 山羊蓝舌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3.4 病原学检测结论
第四章 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防制措施及对策
    4.1 整体防制措施及对策建议
        4.1.1 加强组织领导
        4.1.2 建立种羊和羊只准入制度
        4.1.3 科学合理使用优质疫苗
        4.1.4 全面推进程序免疫
        4.1.5 全面推进免疫效果监测
        4.1.6 建立动物疫病控制大数据信息平台
        4.1.7 实施疫病净化行动计划
    4.2 主要疫病防制技术措施
        4.2.1 山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治技术措施
        4.2.2 山羊口蹄疫的防治技术措施
        4.2.3 山羊痘防治措施
        4.2.4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措施
        4.2.5 羔羊口疮的防治技术措施
        4.2.6 山羊梭菌病的防治措施
        4.2.7 养殖场户春季羔羊痢疾防治措施
        4.2.8 母羊流产的综合防治措施
        4.2.9 山羊弓形虫病的防治措施
        4.2.10 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
全文小结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9)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粮食质量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方法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主要内容
    1.3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1.3.1 创新之处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粮食质量安全概念界定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 粮食质量安全概念的相关研究
        2.1.2 粮食质量安全现状的研究
        2.1.3 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成因的研究
        2.1.4 粮食质量安全对策的研究
        2.1.5 文献简评
    2.2 粮食质量安全的内涵及外延
        2.2.1 粮食质量安全的内涵
        2.2.2 粮食质量安全的外延
    2.3 粮食质量安全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
        2.3.1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现实紧迫性
        2.3.2 粮食质量安全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粮食质量安全现状及问题
    3.1 粮食生产质量安全现状及问题
        3.1.1 粮食生产质量安全现状
        3.1.2 粮食生产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3.2 粮食流通质量安全现状及问题
        3.2.1 粮食流通质量安全现状
        3.2.2 粮食流通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3.3 粮食消费质量安全现状及问题
        3.3.1 粮食消费质量安全的基本情况
        3.3.2 粮食消费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本章小结
第4章 消费者的粮食消费特征及对粮食质量安全的评价
    4.1 数据获取方法及被调查者的人口学特征
        4.1.1 数据获取方法
        4.1.2 被调查者的人口学特征
    4.2 被调查者的粮食消费特征
        4.2.1 粮食消费品种选择
        4.2.2 采购粮食的地点选择
        4.2.3 选购粮食的主要考虑因素
        4.2.4 消费者辨别粮食质量的方法选择
        4.2.5 选择国内粮食还是国外粮食的态度
    4.3 消费者对粮食质量安全现状的感知及评价
        4.3.1 消费者对粮食生产质量安全的感知及评价
        4.3.2 消费者对粮食加工质量安全的感知及评价
        4.3.3 消费者对转基因粮食的感知及评价
    4.4 影响消费者对粮食质量安全的感知及评价的主要因素
        4.4.1 知识匮乏
        4.4.2 种植环境恶化
        4.4.3 对食品质量监管现状的失望
        4.4.4 来自社会媒体的错误报道
        4.4.5 对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关注度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形成机理分析
    5.1 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形成的现实因素分析
        5.1.1 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影响
        5.1.2 绿色革命带来的影响
        5.1.3 粮食收购政策带来的影响
        5.1.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分税制带来的影响
        5.1.5 供给者和消费者质量安全认知带来的影响
    5.2 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形成机理
        5.2.1 市场失灵引起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机理
        5.2.2 政府规制失灵带来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机理
    本章小结
第6章 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调控框架设计
    6.1 政府的调控边界划分
        6.1.1 限于市场失灵范围
        6.1.2 限于修补市场缺陷范围
        6.1.3 限于不违背收益成本原则范围
    6.2 责任体系框架设计
        6.2.1 基于“三要素说”责任体系总体设计
        6.2.2 责任主体划分
        6.2.3 责任制度的设计
        6.2.4 责任目标的确定
    6.3 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制度设计
        6.3.1 制度的概念界定
        6.3.2 中国粮食质量安全制度的特点
        6.3.3 三角制衡制度体系设计
    6.4 调控要素分析
        6.4.1 调控对象
        6.4.2 调控手段
        6.4.3 调控内容
    本章小结
第7章 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
    7.1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的政府责任体系建设
        7.1.1 政府责任体系理论框架构建
        7.1.2 当前政府责任体系存在问题
        7.1.3 完善政府责任体系的相关建议
    7.2 建立粮食质量安全的综合评价体系
        7.2.1 粮食质量安全评价指标的确定
        7.2.2 粮食质量安全综合评价方法选择
        7.2.3 粮食质量安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7.2.4 粮食质量安全的综合评价模型
    7.3 调整粮食质量安全的政策体系
        7.3.1 依托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转变粮食生产政策
        7.3.2 建立支持全产业链的粮食流通政策
        7.3.3 培育“优质优价”的粮食消费政策
    7.4 建立法治粮食质量安全的法律体系
        7.4.1 现有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7.4.2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的法律调控
    7.5 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的制度体系建设
        7.5.1 强化企业自律的支持制度
        7.5.2 完善政府规制制度
        7.5.3 建立社会团体参与制度
        7.5.4 探索成熟消费者的培育制度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清代漕运旗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旨趣及意义
    二、本选题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文献支撑与用途说明
    四、本论文研究方法、局限与创新之处
    五、相关概念、研究范围界定与说明
第一章 漕运制度历史沿革与明清漕运制度概况
    第一节 明代以前漕运制度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明清两代漕运制度述略
        一、“承前启后”的明代漕运
        二、“独具特色”的清代漕运
第二章 清代漕运旗丁群体形成与运漕活动季节性特征
    第一节 明清易代后漕运旗丁群体的形成
        一、清代漕运卫所军役概况
        二、清代卫所屯丁构成及职责
        三、漕运旗丁“释义”考
    第二节 清代漕运旗丁制度与实践双层面考察
        一、漕运制度层面考察:禁令与章程
        二、漕运实践层面考察:突发事件的处理
    第三节 旗丁漕粮运输与社会活动季节性特征
        一、漕粮运输与旗丁社会活动季节性变化
        二、漕粮运输与旗丁社会活动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第三章 清代旗丁挽运漕粮中的日常生活与社会状况
    第一节 危险的“旅程”:旗丁漕粮运输中的日常生活
        一、京杭运河区域自然环境
        二、运漕中旗丁“旅居”方式与日常生活
    第二节“流动”的运粮人:旗丁漕粮挽运中的社会关系网络
        一、旗丁挽运漕粮中的社会关系类型
        二、漕运社会关系网络下的旗丁角色
    第三节 落魄的“窘境”:旗丁生计问题探析
        一、落魄的“窘境”
        二、生计窘迫缘由
        三、丁贫下漕运困境
        四、清廷改善旗丁生计政策与措施
第四章 清代漕运旗丁群体文化与社会观念
    第一节、旗丁群体文化与社会观念形成
        一、地缘:运河沿线乡土文化的浸染
        二、漕运:祭祀、演戏等活动的影响
        三、形成:奢靡消费、崇祭与信仰文化
    第二节、旗丁群体文化观念内向与外延
        一、内向:旗丁身份、运役等“内核性”文化的强化
        二、外延:涉漕区域文化、漕运文化等相关文化的影响
第五章 清代旗丁挽运漕粮中的商贸活动与信息流通
    第一节、漕运制度下旗丁例带土宜政策
    第二节、旗丁漕粮挽运中的“利己”活动
        一、商货的夹带
        二、漕粮的盗卖与掺杂
        三、商货的捎带
    第三节、漕粮运输中南北货物流通与商贸活动
        一、丰富了区域市场货物多样性
        二、繁荣了运河沿岸市镇的经济
    第四节、清代京杭运河南北沿岸民间信息传播与扩散——以漕运旗丁为载体的考察
        一、旗丁出运中商业信息的传播
        二、漕船往来中其它非官方信息的传播
        三、旗丁民间信息传播功效的“双重性”
        四、信息传播中旗丁漕运角色强化与社会秩序
第六章 道光朝漕运改制后旗丁群体处境与流向
    第一节、内河漕运危机与海运试行
        一、屡修屡坏的河道
        二、盘坝与拉纤的艰辛
        三、海运的试行
    第二节、漕粮河海并运后旗丁处境与安置
        一、生计维艰的“官差”
        二、清廷安置丁舵措施
    第三节、漕运改制后旗丁群体流向与影响
        一、海运后旗丁群体的流向
        二、旗丁多渠道流向的影响
第七章 漕政视阈下旗丁积弊、地方矛盾与社会应变
    第一节、漕运机制怠坏与“丁疲”的双重性
        一、漕运制度运作机制的怠坏
        二、丁疲问题的双重性
    第二节、旗丁派系之争与社会冲突
        一、派系之争
        二、社会冲突
    第三节、漕政视阈下清中晚期地方吏治与社会危机——以旗丁呈控案为中心的考察
        一、乾隆朝后旗丁呈控案件述要
        二、漕政运作系统的混乱与无序
        三、地方吏治的怠坏与社会危机
    第四节、地方精英为主导的社会应变策略
        一、地方官僚的处理与应对
        二、学者、幕僚等经世之策
        三、地方精英在旗丁积弊改革中的作用
结论
    一、应役与承运:漕运旗丁群体角色再审视
    二、政府与民间:双视角下的旗丁政策再回溯
    三、国家与地方:政策变动中的旗丁群体再思考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后记

四、粮食发热的紧急处理及霉变预防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1950年代郑州市急性乙类传染病防治研究[D]. 冯静静. 渤海大学, 2021(02)
  • [2]利用虹吸解决粮堆内局部发热的尝试[J]. 王一君,刘佳鸿.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0(06)
  • [3]莆田市鸡用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调查及复合型解毒剂的应用[D]. 胡向腾.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6)
  • [4]战争与疾病 ——以美国内战为考察实例[D]. 刘佳佳. 辽宁大学, 2020(01)
  • [5]驻马店“75·8”洪水救灾工作研究[D]. 田野. 武汉大学, 2020(04)
  • [6]黄曲霉毒素对江苏连云港地区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D]. 莫慧贞. 扬州大学, 2019(06)
  • [7]清代云贵地区的灾荒赈济研究[D]. 聂选华. 云南大学, 2019(09)
  • [8]贵州省山羊主要疫病调查及防控对策[D]. 冯杰. 甘肃农业大学, 2018
  • [9]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粮食质量安全研究[D]. 朱湖英. 湘潭大学, 2017(01)
  • [10]清代漕运旗丁研究[D]. 沈胜群. 吉林大学, 2017(09)

标签:;  ;  ;  ;  ;  

粮食热病应急处理及防霉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