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铁矿超细磨钝化研究

黄铁矿超细磨钝化研究

一、黄铁矿超细粉磨中的钝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素兴,王改荣,杨洪英,陈国宝[1](2021)在《黄铜矿机械活化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黄铜矿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含铜矿物。采用湿法处理黄铜矿经济环保,较低的浸出速率限制了其应用。机械活化预处理是促进黄铜矿浸出的重要手段,该工艺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机械活化的原理、机械活化对黄铜矿物理化学性质和浸出的影响以及机械活化在黄铜矿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通过机械活化可以降低黄铜矿粒度、增大比表面积、降低晶格尺寸、提高微应变和非晶化程度等,进而提高反应活性、降低反应温度、大幅度提高浸出率和浸出速度。对于黄铜矿的机械活化湿法提取技术、降低能耗和规模化应用依然是有待改进的关键。

姜月华,倪化勇,周权平,程知言,段学军,朱志敏,吴吉春,任海彦,范晨子,杨晋炜,陈超,胡建,王晓龙,姜夏烨,刘永兵,杨海,郭威,冯乃琦,魏广庆,金阳,杨辉,刘林,梅世嘉,张鸿,陈澎军,袁继海,齐秋菊,吕劲松,顾轩,刘鹏[2](2021)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示范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围绕长江大保护,笔者近年探索形成滨海盐碱地、长江滨岸湿地、沿江化工污染场地、重金属污染场地和废弃矿山等5种类型生态修复示范关键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和应用成效:(1)探索形成南通滨海盐碱地"工程、结构、生物和农艺改良"等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了盐碱地水-盐运移环境实时动态监测体系,实现海水稻、玉米和油菜等系列农产品产业化,有效服务沿海地区盐碱地优质利用与国土空间规划。(2)提出江苏启东长江沿江湿地"生境优化、植物优选、多样性调控"综合生态修复技术,形成湿地休闲观光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湿地尾水深度净化区等三大生态功能区,修复成果取得较好生态与社会效益。(3)创新有机污染探测技术,查明某典型化工园区地下"隐性"污染,精确圈定主要污染物深度,明确以硝基苯、苯、苯胺等为主的污染物类型,提出了污染修复深化建议,得到当地市政府、环保部门采纳建议方案,有效支撑服务有机化工废弃场地再开发。(4)研发耐镉转基因特有植物材料与高效修复功能微生物,探索形成沿江高镉土壤微生物-植物互作修复模式,为下一步微生物改良剂研制和规模化修复奠定重要基础。(5)形成云南安宁磷矿尾矿堆场生态修复和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尾矿资源化、减量化利用关键技术,有力支撑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和尾矿资源化利用。

郭平[3](2020)在《难处理金矿超声强化预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难处理金矿中金的载体矿物通常是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和毒砂为主。开发利用难处理金矿最有效的手段是氧化预处理,目的是破坏硫化物对金的包裹,使金易于浸出。化学氧化预处理工艺反应速度快、无废气污染、流程简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针对提取过程中矿物与浸出过程的包裹难题与碳质物料的劫金难题等,本文以云南某地难处理金矿为研究对象,提出超声强化难处理金矿预处理的新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超声条件下NaOH-Na2S选择性除锑的工艺参数优化为消除锑对难处理金矿提取金过程的不利影响,本研究提出采用氢氧化钠体系下硫化钠浸出法预先从含锑难处理金矿中选择性脱除锑。研究了硫化钠(0.5~2mol/L Na2S)和氢氧化钠(0.5~2.5 mol/L)、温度(20~80℃)和超声功率等主要影响因素对锑浸出率的影响。正交优化分析表明各因数影响顺序为:温度>超声波功率>硫化钠浓度>超声波时间。最佳浸出条件为:时间60 min,温度55℃,硫化钠浓度2 mol/L,超声功率1500 W。在此条件下,锑的平均浸出率为94.50%。在相同条件下,未经超声处理的锑浸出率仅为58.37%。与文献相比超声波大幅降低了脱除锑的温度、时间、Na OH和Na2S浓度。除锑后金的浸出率由13.35%提高到40.56%。超声波强化浸出除锑矿金的浸出率达68.90%。(2)超声条件下Na OH-Na2S选择性除锑动力学分析通过动力学分析表明超声浸出和常规浸出均由表面化学反应控制。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常规:1-(1-x)1/3=6.69×10-4·CNaOH1.1·CNa2S1.3·r0-1·e-48390/8.314T·t(4.8)超声:1-(1-x)1/3=5.97×10-6·CNaOH0.7·CNa2S1.1·r0-1·e-33880/8.314T·t(4.9)与常规浸出相比,超声增加锑浸出率的原因在于超声降低了表观活化能,剥离了反应层,减小了粒子尺寸,降低了反应温度。(3)锰阳极泥—硫酸体系预处理难处理金矿研究结合难处理矿石的氧化预处理和锰阳极泥的还原浸出,开发了一种从难处理金矿提取金和锰阳极泥浸出锰的新工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时间,温度和硫酸浓度对锰浸出效率的影响。在两矿比为1:0.5,硫酸浓度为1.25 mol/L,温度为85℃,浸出时间为2.5 h的条件下,锰的浸出效率为91.64%。经过预处理后金的提取效率达到90.30%,远远高于未处理矿石。金的浸出效率的提高归因于黄铁矿的破坏和金矿石尺寸的减小。因此,锰阳极泥的浸出与金精矿的氧化预处理之间的协同作用不仅实现了锰的浸出,而且提高了金的浸出效率。

王大刚,范力仁[4](2012)在《锂电池正极材料FeS2制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黄铁矿FeS2的晶体结构和性质,综述了近年来锂电池正极材料FeS2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近年来人工合成与天然黄铁矿加工两种工艺制备锂电池正极材料FeS2的研究成果以及各工艺的优缺点,概述了对FeS2进行改性研究的成果,并对今后FeS2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潘志东[5](2011)在《矿渣水泥和魔芋葡甘聚糖的振动机械力化学效应》文中指出在挤压、冲击和剪切等机械应力的作用下,机械能在材料的结构中累积,造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提高材料的反应活性,从而激发材料的化学反应。按照机械力使材料发生化学作用的条件不同,可以大致将机械力化学分为硬机械力化学效应和软机械力化学效应。硬机械力化学方法是通过对物料施加强烈机械力作用,直接合成制备材料或对材料进行改性的方法,其缺点是研磨过程的随机性、较高的掺杂量和较大的能耗。有高活性化合物参加的机械力化学反应称为软机械力化学,这些活性物质包括:氧-氢基团、过氧化物、硝酸盐、金属碳酸盐等,活性官能团可以促进机械力作用下的化学反应,从而降低反应对机械应力强度和反应时间的要求,以达到降低能耗,减少掺杂的目的。因此,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如何有效激发材料的机械力化学效应已经成为目前制备先进材料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首先,本论文描述了可用于材料振动机械力化学效应的振动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从能量利用的角度分析了振动磨与其它类型研磨设备(如行星磨、搅拌磨、球磨机、冲击磨和气流磨)的各自特点。与其它研磨设备相比,振动磨具有显着的优点。振动磨对材料作用的机械应力以碰撞和挤压为主,使其适用于对材料进行机械力化学处理。振动磨的能量密度较为适中,应力速度可调节的范围较大,能量密度和比能较大,因此,可使产品产生较高的活性,促使其发生机械力化学效应。因此,振动磨可以对无机和有机材料进行有效的振动机械力化学处理,尤其适用于处理韧性物料。进而,本论文分别对无机材料(矿渣水泥)和有机材料(魔芋葡甘聚糖)的振动机械力化学效应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振动机械力化学处理方法应用于不同材料时的机理。本论文研究了振动机械力化学效应对矿渣水泥水化反应活性及其硬化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机械激活使矿渣水泥的颗粒粒度减小,有效增加矿渣水泥中粒径在10μm以下颗粒的含量,并使高炉渣和硅灰颗粒与水泥颗粒均匀混合,同时,机械应力的循环作用使矿渣颗粒的结构发生变形,位错等缺陷的含量增加,使其水化反应激活能降低,水化反应速度常数增大,从而促进水化反应进行。矿渣中的硅颗粒参与水泥的水化反应,有利于C-S-H在硅颗粒上成核,加快C3S水化反应速度,促进C-S-H的形成。经机械激活的矿渣水泥样品水化后H2O和主结构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随着C-S-H相的生成,SiO44-的聚合度有所增加。振动机械激活可以显着提高矿渣水泥的早期硬化强度,并有助于提高矿渣的掺入量。本课题还采用振动机械力化学的处理方法对魔芋葡甘聚糖进行了脱乙酰基和磷酸盐酯化反应的研究,并探讨了经振动机械力化学改性后,魔芋葡甘聚糖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在振动机械力化学处理时,魔芋葡甘聚糖分子结构中的活性基团与碱性改性剂发生皂化反应可以快速有效地脱去乙酰基。碱性改性剂的碱性越强,脱乙酰基改性的效果越好。经过振动机械力化学脱乙酰基处理后,魔芋葡甘聚糖样品的溶胀性能有所改善,其水溶胶的触变性随着研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在相同机械力化学处理时间下,经KOH改性的魔芋葡甘聚糖样品水溶胶的粘度比NaOH改性的样品大。脱去乙酰基以后,魔芋葡甘聚糖分子结构中拥有更多的-OH,使其有更多的机会形成分子间氢键,使魔芋葡甘聚糖分子与水分子的连接更加紧密,因此,脱乙酰基的魔芋葡甘聚糖样品具有较好的黏度稳定性,并随着改性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经振动机械力化学脱乙酰基改性后,魔芋葡甘聚糖样品在100℃左右的失重(吸附水逸出)大于原料,与NaOH相比,采用KOH对魔芋葡甘聚糖进行机械力化学脱乙酰基改性有利于减少其在受热时的总失重。另外,在振动磨机械应力作用下,魔芋葡甘聚糖中的羟基可被磷酸盐基团取代发生酯化反应。分析表明,通过振动机械力化学处理可以使魔芋葡甘聚糖与六偏磷酸钠发生酯化反应。经酯化改性,魔芋葡甘聚糖水溶胶的透光率优于原料,吸附金属离子量与原料相比较高。在改性时间为10 min时经酯化改性的魔芋葡甘聚糖样品的透光率和吸附性达到最佳值。魔芋葡甘聚糖大分子链的完整性对其絮凝能力的影响大于磷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将振动机械力化学方法应用于处理矿渣水泥和魔芋葡甘聚糖均获得了较好的结果,说明振动机械力化学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是一种处理材料的有效方法。

王丽英[6](2011)在《鞍钢铁水预处理脱硫扒渣全组分利用研究》文中认为钢渣的减量化、资源化和高价值综合利用,对钢铁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脱硫扒渣作为一种钢铁资源,由于缺乏有效的利用手段,目前大部分企业均采取渣场堆存,不仅浪费了铁资源,而且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本研究以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一炼钢厂的脱硫扒渣为研究对象,进行脱硫扒渣全组分综合利用的基础研究。在详细研究脱硫扒渣工艺矿物学特性的基础上,通过选矿方法回收其中的铁,获得适宜的选别流程及操作参数,并研究回收铁及尾渣的应用技术。借助多种检测手段,把微观机理与宏观性能相结合,分析了尾渣水泥的水化硬化机理。采用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SEM-EDS)等分析和检测手段研究了脱硫扒渣的组成特性。结果表明:脱硫扒渣中可回收利用的元素只有Fe,品位为54.18%,有害元素为S,品位为1.01%;渣中主要的物相为金属铁、磁铁矿、铁酸盐和硅酸盐类,次要物相为方铁矿、铝酸盐类、铝硅酸盐类和熟石灰等;TFe主要分布在粗粒级中,S主要分布在较粗粒级和较细粒级中,中间粒级分布较少。在研究脱硫扒渣组成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破碎、筛分,获得了富铁产品I(+2mmm)及富铁产品II(-2mm+0.3mm)。针对-0.3mm样品进行了单一重选试验、单一磁选试验、重选-磁选、磁选-重选联合流程试验,确定了重选-磁选流程为适宜的分选流程,并获得了适宜的操作参数,所得到的磁选精矿为富铁产品11I,重选及磁选尾矿合并为脱硫扒渣尾渣。富铁产品I、II中TFe品位均在90%以上,可以直接入电炉炼钢,富铁产品III可以直接送至高炉炼铁,尾渣特性与水泥相似,可部分替代水泥熟料。脱硫扒渣尾渣中游离氧化钙f-CaO的消解试验分别采用20℃加水搅拌、90℃水浴搅拌及球磨机磨矿三种方式进行。结果表明,球磨机磨矿消解效果最好,90℃水浴搅拌次之、常温20℃搅拌最差。当球磨机磨矿时间为30分钟时,f-CaO的含量为2.96%。采用筒式球磨机和搅拌磨制备脱硫扒渣尾渣微细粉,考查了两种磨矿方式中球料比、矿浆浓度及磨矿时间对细磨效果的影响规律。确定筒式球磨机球料比1.0,磨矿浓度60%,磨矿30分钟条件下所获得的脱硫扒渣尾渣微细粉作为水泥混凝土的掺合料,尾渣微细粉的比表面积为569.5m2/kg。试验考查了尾渣粉作水泥的掺合料后,对水泥的标准稠度需水量、初凝和终凝结时间、沸煮安定性、3天和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流动度、抗侵蚀性的影响规律,获得的适宜尾渣掺量范围为0-50%。进行了尾渣粉水泥混凝土的性能试验研究,采用拌和易性(塌落度)、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来评价其力学性能,通过尾渣混凝土的抗冻融性、碳化性能评价其耐久性能。结果表明,尾渣粉的适宜掺量范围为0-30%,掺入尾渣粉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配制出C20-C4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能满足抗冻等级D50的要求。借助于SEM-EDS和XRD,研究了尾渣水泥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的组成、微结构等微观特性,分析了尾渣颗粒与水泥颗粒的密实规律和尾渣水泥胶凝材料的水化机理。本研究所进行的脱硫扒渣中游离氧化钙的系统消解试验、产品分类回收利用具有创新性,所获得的脱硫扒渣工艺矿物学特性、分选除铁、尾渣作为混凝土掺料的研究成果对实现脱硫扒渣的全组分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部冬双[7](2010)在《水热合成正极材料FeS2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硫酸亚铁,硫代硫酸铵和胶体硫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Li/FeS2电池用FeS2正极材料,采用单因素法确定FeS2的合成工艺。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脱硫方法对样品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仪测试等检测手段对样品进行性能研究,讨论了反应初始溶液pH值,反应物摩尔浓度,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合成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溶液为碱性时,样品的放电比容量偏低,只有694.8mAh/g;在酸性条件下,初始溶液pH值的变化对样品放电性能影响不大,样品的比容量都能达到800mAh/g以上。反应温度达到160℃后,升高温度对样品放电比容量影响不明显。此外,反应物摩尔浓度改变对样品的放电性能也没有大的影响。据此确定了最佳的合成工艺。反应时间的变化对产物的硫含量影响不大。然而反应物摩尔比变化对产物含硫量影响较大,在n(Fe2+):n(S2O32-):n(S)=1:1.2:0.5时,产物中FeS2纯度最高,含硫量最低,只有10.0wt%。此条件下合成的样品,在0.3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能达到856.5mAh/g。经分析发现,制得的立方晶型FeS2的形状比较规则,为表面不光滑的12μm的球状颗粒。在室温下对样品进行不同倍率条件下放电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放电倍率增加,放电容量、电压平台随之下降。在0.1C条件下没有发现明显的凹陷电压,放电比容量为904.7mAh/g,达到了理论容量;1C倍率条件下放电,比容量只能到758.2mAh/g。研究了不同的脱硫方法对样品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60℃条件下合成的样品,脱硫方法的不同对样品的比容量影响不大,都能到达820mAh/g以上。在180℃条件下合成的样品,不同的脱硫方法对样品在0.3C倍率条件下的放电比容量有很大影响。热处理的样品放电比容量仅为483.7mAh/g,而有机物洗涤的样品放电比容量能高达824.8mAh/g;脱硫方法的不同对在0.1C条件下的放电比容量没有大的影响。比容量都在840mAh/g左右。

卢治斌[8](2008)在《机械活化黄铁矿在有机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与界面行为》文中研究说明在煤的直接液化过程中,黄铁矿催化剂的界面特性与分散性能直接影响到催化剂与煤的接触程度,同时也影响到煤液化反应的效果。机械活化黄铁矿的电化学性能可以反映黄铁矿粉末的界面特性及分散性能,因此,研究黄铁矿颗粒在非水有机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并揭示其界面性能,可为开发性能良好的煤直接液化用催化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通过机械活化的方法制备了黄铁矿粉末,以黄铁矿粉末微电极为工作电极,无水乙醇为电解液,加入适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氯化吡啶)作为离子导体,采用循环伏安法比较研究了机械活化黄铁矿粉末与未机械活化黄铁矿粉末在无水乙醇中的电化学行为及其界面性能,得出了以下结论:(1)黄铁矿经机械活化后,粒度变小,比表面积增大,晶格发生畸变,比表面能上升。(2)机械活化黄铁矿粉末的循环伏安曲线与未机械活化黄铁矿粉末的峰电势值差别不大,但峰电流明显增强,表明黄铁矿经机械活化后,活性变大;随着电极过程的进行,机械活化黄铁矿的活性逐渐减小;机械活化黄铁矿的电极过程不可逆,电极过程不受扩散控制。(3)助磨剂在机械活化黄铁矿颗粒表面形成化学吸附的量很小或形成物理吸附,能减弱黄铁矿表面对氧气的吸附;十八酸能在机械活化黄铁矿表面形成物理吸附,有利于黄铁矿的球磨,而加入的十八醇与Span80则对黄铁矿在乙醇中的球磨的正效果存在抑制作用。(4)在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实验中加入助磨剂,随着扫描速率的减慢,加入十八酸的循环伏安扫描曲线的阳极峰消失,说明十八酸在黄铁矿电极表面会产生物理吸附,对机械活化黄铁矿的电化学活性有抑制作用,而加入十八醇和Span80没有这种现象。

丁治英[9](2007)在《机械球磨黄铁矿在非水环境中的界面行为研究》文中认为黄铁矿催化剂在煤及液体煤中的分散程度直接影响煤直接液化的效率,而目前煤液化催化剂高分散的措施(如向煤浆中加入纳米颗粒)与成熟工艺仍有相当的距离。采用机械化学方法制备煤直接液化用黄铁矿催化剂,生产成本低、产量高、工艺简单。在制备过程中,催化剂物料发生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并可以通过添加分散剂以改善催化剂物料的表面性质,使其在煤直接液化过程中达到较为理想的分散效果,强化催化过程,提高油收率。本文采用乙醇和庚烷两种液体为介质,研究了球磨过程中黄铁矿的表面性质、粉体粒度、矿浆粘度、黄铁矿在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和ζ电位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研究表明,黄铁矿经球磨后,晶粒尺寸和晶格畸变率较小;分散剂作用下黄铁矿的氧化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十八酸为分散剂,可以获得超细并在弱极性和非极性介质中具有较好分散性的煤直接液化用黄铁矿催化剂;分散剂对矿浆粘度的调节作用和吸附降低硬度的能力可以调控黄铁矿粒度的变化;矿浆具有较小粘度时,黄铁矿表面吸附降低硬度的能力大于矿浆粘度的调节能力;黄铁矿表面吸附降低硬度能力的顺序为:羧基>羟基>烷烃;球磨时间的增加和黄铁矿粒度的减小使矿浆的粘度增大;黄铁矿固含量较低时,矿浆属于典型的宾汉流体;固含量较高时,矿浆属于有屈服应力的假塑性流体;在较低剪切速率下,矿浆具有剪切变稀行为。利用分光光度计研究了黄铁矿颗粒在两种介质中的分散行为,发现有、无分散剂作用下黄铁矿在乙醇中的分散行为变化不大,而在庚烷中分散稳定性的强弱顺序为:Span80>十八醇>十八酸>无分散剂。黄铁矿在介质中的ζ电位越大,其分散稳定性越好。采用扩展双电层理论(EDLVO)分析了黄铁矿颗粒在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机理。分析表明,乙醇中黄铁矿颗粒间的势能曲线存在势垒,阻碍了颗粒的团聚,分散效果较好;而在庚烷中黄铁矿颗粒间的势能是负值,界面作用为吸引力,黄铁矿在庚烷中分散稳定性差,易团聚。黄铁矿颗粒表面吸附有Span80时,空间位阻较大,势能曲线出现势垒;而在十八酸和十八醇作用下,颗粒间仍表现为团聚作用,分散性较差。

张国旺[10](2005)在《超细搅拌磨机的流场模拟和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超细搅拌磨机是一种高效节能的超细粉碎设备,是目前制备亚微米粉体或浆料的主要工业生产方法,所以,研制产品粒度细、粒度分布均匀、处理量大、能耗省的工业大型超细搅拌磨机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至今没有形成超细搅拌磨机的设计理论,对其基础理论也研究得较少,这阻碍了超细搅拌磨机的工程放大和应用。因此,本文在系统地评述了超细粉体、超细粉碎设备和超细搅拌磨机的现状和发展的基础上,围绕超细搅拌磨机的结构和工艺参数,从理论模拟建立、粉磨理论研究、设备研制开发、试验研究和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工作,其主要内容如下: 本文对超细搅拌磨机基本结构、粉磨机理和性能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认为:超细搅拌磨机主要是以摩擦粉碎为主。在磨机中,应力强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通过对棒式和螺旋式搅拌磨机的应力强度分析,得出不同类型的搅拌磨机具有不同的应力强度,因而适应不同的物料粉碎。对磨矿区域研磨介质球的受力和速度分析,得出磨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环形磨矿区域,提出了速度梯度大磨矿效果好,而不是以往的速度大磨矿效果好的概念,为工业型超细搅拌磨机的结构放大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CFD法)对超细搅拌磨机进行了流场仿真数值模拟,分析了盘式、棒式、螺旋式三种搅拌器的流场特性(速度梯度、流场的剪切率分布和粘性耗散率等)。通过综合分析,发现棒式搅拌磨机流场圆周方向速度梯度最大,流场的剪切率分布均匀性最好,是速度梯度大、应力分布均匀和阻力较小的一种磨机。流场仿真数值模拟分析为超细搅拌磨机的参数优化设计和工程放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通过采用不同搅拌器的对比试验,表明棒式搅拌磨机的研磨效果较好,这与流场数值的模拟结果是一致的,验证了模型的建立和模拟分析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在3600L大型超细搅拌磨机,在研磨重钙时,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采用棒式搅拌器的能耗比盘式搅拌器节省15%-17%,处理能力提高13%-15%。 提出了工业型超细搅拌磨机的结构工程放大方法,应用综合放大原则,对其结构参数和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搅拌器采用棒式搅拌基本结构,确定了最佳的

二、黄铁矿超细粉磨中的钝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铁矿超细粉磨中的钝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黄铜矿机械活化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机械活化原理
2 机械活化对黄铜矿性质的影响
    2.1 物理性质变化
    2.2 化学性质变化
    2.3 微观结构变化
3 机械活化对黄铜矿浸出工艺的影响
    3.1 机械活化黄铜矿的酸性浸出
        3.1.1 盐酸浸出
        3.1.2 硫酸浸出
        3.1.3 硫酸+硫酸铁浸出
        3.1.4 盐酸+氯化铁浸出
    3.2 机械活化黄铜矿的碱性浸出
    3.3 机械活化黄铜矿的生物浸出
    3.4 其他
4 机械活化在黄铜矿生产中的应用
5 总结和展望

(2)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示范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地质背景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和讨论
    4.1 滨海盐碱地改良修复示范
        4.1.1 修复区域与生态问题
        4.1.2 修复目标和关键技术
        4.1.3 修复效果和技术模式
        4.1.4 综合效益及推广应用前景
    4.2 沿江岸线湿地修复示范
        4.2.1 修复区域与生态问题
        4.2.2 修复目标和关键技术
        (1)生境优化——底质改良和地形重塑技术
        (2)感潮岸带消浪技术和卵带式先锋植物控繁技术
        4.2.3 修复效果
        4.2.4 综合效益及推广应用前景
    4.3 沿江化工有机污染场地修复示范
        4.3.1 修复区域与生态问题
        4.3.2 修复目标和关键技术
        4.3.3 修复效果
        4.3.4 综合效益及推广应用前景
    4.4 沿江土壤镉异常修复示范
        4.4.1 修复目标和关键技术
        (1)耐镉微生物筛选和改良剂研制技术
        (2)耐镉转基因植物材料研制技术
        4.4.2 修复效果
        4.4.3 综合效益与推广应用前景
    4.5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
        4.5.1 云南安宁磷矿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示范
        (1)地质背景
        (2)开发利用现状与生态环境问题
        (3)修复目标和布局时序
        (4)关键技术
        (5)主要成效
        (6)技术模式
        (7)综合效益及推广应用前景
        4.5.2 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山尾矿资源化和减量化综合利用示范
        (1)修复目标和关键技术
        (2)技术模式
        (3)综合效益及推广应用前景
5 结论

(3)难处理金矿超声强化预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目前国内外金矿资源现状
    1.2 难处理金矿的分类及其难浸原因
    1.3 难处理金矿石的特性及类型
    1.4 难处理金矿的预处理工艺
        1.4.1 焙烧氧化法
        1.4.2 热压氧化法
        1.4.3 微生物氧化法
        1.4.4 化学预处理法
        1.4.5 磁脉冲预处理
        1.4.6 超细磨技术预处理
    1.5 超声及其应用概述
        1.5.1 超声的简介
        1.5.2 超声强化的基本原理
        1.5.3 超声在有色金属冶金中的应用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物料中金的赋存状态
    2.3 实验试剂与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浸出实验方法
        2.4.2 测定方法
第三章 超声条件下NaOH-Na_2S体系预处理难处理金矿
    3.1 超声条件下NaOH-Na_2S体系预处理除锑的单因素实验
        3.1.1 硫化钠浓度对锑浸出率的影响
        3.1.2 温度对锑浸出率的影响
        3.1.3 浸出时间对锑浸出率的影响
        3.1.4 氢氧化钠浓度对锑浸出率的影响
        3.1.5 超声功率对锑浸出率的影响
    3.2 正交实验
    3.3 浸出渣分析
    3.4 金的浸出实验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浸出动力学研究
    4.1 反应条件对浸出过程的影响
        4.1.1 搅拌速度对锑浸出的影响
        4.1.2 反应温度对锑浸出的影响
        4.1.3 粒度对锑浸出的影响
        4.1.4 氢氧化钠对锑浸出的影响
        4.1.5 硫化钠对锑浸出的影响
    4.2 浸出动力学方程
    4.3 浸出渣的扫描电镜表征
    4.4 本章小节
第五章 难处理金矿石的氧化预处理和锰阳极泥的还原浸出
    5.1 锰阳极泥用于难处理金矿预处理的原理
    5.2 锰阳极泥处理难处理金矿的单因素实验
        5.2.1 矿比对锰浸出率的影响
        5.2.2 硫酸浓度对锰浸出率的影响
        5.2.3 温度对锰浸出率的影响
        5.2.4 时间对锰浸出率的影响
    5.3 金浸出实验
    5.4 金矿石处理前后矿物学分析
    5.5 响应曲面法优化实验
        5.5.1 金矿石与锰阳极泥质量比的影响
        5.5.2 响应曲面分析
        5.5.3 响应面优化和模型验证
    5.6 金的浸出实验
    5.7 矿物学分析
    5.8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锂电池正极材料FeS2制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天然FeS2的制备
2 人工合成FeS2
    2.1 溶液热法合成FeS2
    2.2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FeS2
3 FeS2的改性研究
4 结语

(5)矿渣水泥和魔芋葡甘聚糖的振动机械力化学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固体的活性
        1.1.1 粒子缺陷(固体的不完整性)
        1.1.2 晶格畸变
        1.1.3 比表面积
        1.1.4 粒子的微细化与表面能
    1.2 固体粉碎和粒子结晶构造变化
    1.3 机械力化学的概念与类型
    1.4 机械力化学的基础理论
        1.4.1 与机械力化学相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
        1.4.2 机械力化学机理的研究进展
    1.5 机械力化学效应的特点
    1.6 聚合物机械力化学
    1.7 机械力化学效应的表征方法
    1.8 机械力化学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1.8.1 机械力化学在制备无机材料中的应用
        1.8.2 机械力化学在制备有机材料中的应用
    1.9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振动磨在机械力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2.1 振动磨的工作原理和种类
    2.2 振动磨与其它研磨机的能量对比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振动机械激活矿渣水泥的研究
    3.1 矿渣水泥的概况和应用
    3.2 原料与设备
    3.3 试验
    3.4 结果与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魔芋葡甘聚糖的振动机械力化学改性研究
    4.1 魔芋葡甘聚糖的性质及应用
        4.1.1 魔芋葡甘聚糖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4.1.2 魔芋葡甘聚糖的改性
        4.1.3 魔芋葡甘聚糖的应用
    4.2 原料与设备
    4.3 振动机械力化学脱乙酰基反应的研究
        4.3.1 试验
        4.3.2 结果与分析
        4.3.2.1 氢氧化钠脱乙酰基改性研究
        4.3.2.2 氢氧化钾脱乙酰基改性研究
        4.3.2.3 氢氧化钙脱乙酰基改性研究
        4.3.2.4 不同改性剂的振动机械力化学脱乙酰基效果
    4.4 振动机械力化学酯化反应的研究
        4.4.1 试验
        4.4.2 结果与分析
    4.5 魔芋葡甘聚糖膦酸酯的应用
    4.6 小结
结论
将来的工作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鞍钢铁水预处理脱硫扒渣全组分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钢渣简介
    1.2 钢渣处理工艺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2.1 钢渣处理工艺
        1.2.2 钢渣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应用现状
        1.2.3 钢渣尾渣利用技术
    1.3 铁水脱硫扒渣过程
    1.4 脱硫扒渣资源化利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脱硫扒渣组成特性研究
        1.4.2 脱硫扒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1.4.3 脱硫扒渣资源化利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1.5.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试验原料和试验方法
    2.1 脱硫扒渣原料
    2.2 试验用化学试剂
    2.3 试验设备及检测仪器
    2.4 试验方法
        2.4.1 脱硫扒渣铁回收试验
        2.4.2 脱硫扒渣选铁后尾渣制备免烧砖试验
        2.4.3 脱硫扒渣选铁后尾渣的超细磨试验
        2.4.4 脱硫扒渣尾渣微细粉作水泥掺合料试验
        2.4.5 脱硫扒渣尾渣微细粉作混凝土掺合料试验
    2.5 产品性能表征
第3章 脱硫扒渣组成特性研究
    3.1 脱硫扒渣物质组成
        3.1.1 渣样化学成分与铁物相分析
        3.1.2 脱硫扒渣XRD分析
        3.1.3 脱硫扒渣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
    3.2 脱硫扒渣粒度组成分析
    3.3 脱硫扒渣密度测定
    3.4 小结
第4章 脱硫扒渣综合回收试验研究
    4.1 脱硫扒渣组成特性与可选性关系
    4.2 选别试验研究
        4.2.1 脱硫扒渣磨矿试验
        4.2.2 磁选试验研究
        4.2.3 重选试验研究
        4.2.4 重选—磁选试验研究
        4.2.5 磁选—重选试验研究
        4.2.6 试验流程的确定
    4.3 选矿产品的组成特性分析
        4.3.1 选矿产品的XRD分析
        4.3.2 选矿产品的化学组成分析
        4.3.3 富铁产品Ⅲ及尾渣的物相分析
        4.3.4 富铁产品Ⅲ及尾渣的SEM和EDS分析
    4.4 选铁后各产品的用途分析
    4.5 脱硫扒渣选别过程中铁和硫的赋存状态及迁移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选铁后尾渣膨胀性的消除机制及尾渣微细粉制备研究
    5.1 尾渣膨胀性对尾渣砖性能的影响
        5.1.1 压力成型下尾渣砖的性能
        5.1.2 振动成型下尾渣砖的力学性能
    5.2 尾渣产生膨胀的原因及消除研究
        5.2.1 尾渣产生膨胀的原因分析
        5.2.2 20℃加水搅拌消解游离氧化钙
        5.2.3 90℃水浴加热消解游离氧化钙
        5.2.4 球磨机磨矿消解游离氧化钙
        5.2.5 三种方法消解游离氧化钙效果的对比
    5.3 尾渣膨胀性消除的机理分析
    5.4 脱硫扒渣尾渣微细粉制备研究
        5.4.1 脱硫扒渣尾渣球磨机粉磨试验
        5.4.2 脱硫扒渣尾渣搅拌磨粉磨试验
        5.4.3 球磨机与搅拌磨粉磨尾渣效果对比
    5.5 小结
第6章 脱硫扒渣尾渣微细粉水泥胶砂及混凝土性能研究
    6.1 脱硫扒渣尾渣微细粉水泥胶砂性能研究
        6.1.1 水泥成分与性能测定
        6.1.2 尾渣水泥净浆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研究
        6.1.3 尾渣水泥净浆凝结时间试验研究
        6.1.4 尾渣水泥净浆安定性试验研究
        6.1.5 尾渣水泥胶砂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6.1.6 尾渣水泥胶砂的流动度试验研究
        6.1.7 尾渣水泥胶砂的抗侵蚀性试验研究
    6.2 脱硫扒渣尾渣微细粉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6.2.1 力学性能研究方法
        6.2.2 尾渣微细粉混凝土的拌和易性(坍落度)
        6.2.3 尾渣微细粉混凝土28天的抗压强度
        6.2.4 尾渣微细粉混凝土28天的弹性模量
    6.3 脱硫扒渣尾渣微细粉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研究
        6.3.1 尾渣粉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研究
        6.3.2 尾渣粉混凝土碳化性能研究
    6.4 脱硫扒渣全组分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尾渣水泥胶凝材料的水化硬化机理研究
    7.1 尾渣粉胶凝材料硬化浆体的微观形貌研究
        7.1.1 水化试样的制备
        7.1.2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
        7.1.3 硅酸盐水泥净浆各龄期的微观形貌分析
        7.1.4 尾渣水泥胶凝材料各龄期的微观形貌分析
    7.2 胶凝材料水化物的物相分析
        7.2.1 硅酸盐水泥净浆不同龄期水化产物XRD分析
        7.2.2 尾渣水泥净浆不同龄期水化产物XRD分析
    7.3 含尾渣粉胶凝材料的水化硬化机理
    7.4 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简历

(7)水热合成正极材料FeS2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Li/FeS_2 电池概况
        1.2.1 Li/FeS_2 电池发展状况
        1.2.2 Li/FeS_2 电池特点
        1.2.3 Li/FeS_2 电池安全性能
        1.2.4 Li/FeS_2 电池循环性能
    1.3 正极材料FeS_2 晶体结构与电化学特性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天然FeS_2 改性
        1.4.2 人工合成FeS_2 的研究
    1.5 水热法特点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和药品
    2.2 材料的制备工艺
        2.2.1 水热法合成FeS_2
    2.2 材料的检测与表征方法
        2.2.1 XRD 分析
        2.2.2 SEM 分析
        2.2.3 Fe~(2+)含量测定
        2.2.4 堆积密度ρ测定
        2.2.5 粒度分析
        2.2.6 电导率σ测定
        2.2.7 电化学性能测试
第三章 水热合成FeS_2工艺参数研究
    3.1 引言
    3.2 原料的选择
    3.4 反应溶液初始pH 值的影响
        3.4.1 pH 值变化对物相的影响
        3.4.2 pH 值变化对合成结果的影响
        3.4.3 pH 值变化对放电性能的影响
    3.5 反应温度的影响
        3.5.1 温度变化对合成结果的影响
        3.5.2 温度变化对放电性能的影响
    3.6 反应物摩尔浓度的影响
        3.6.1 反应物摩尔浓度变化对合成结果的影响
        3.6.2 反应物摩尔浓度变化对放电性能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提高产物纯度的研究
    4.1 引言
    4.2 合成时间的影响
        4.2.1 合成时间变化对合成反应的影响
        4.2.2 合成时间变化对放电性能的影响
        4.2.3 合成时间变化对样品粒度的影响
    4.3 反应物摩尔比的影响
        4.3.1 摩尔比的变化对合成结果的影响
        4.3.2 摩尔比的变化对样品放电的影响
        4.3.3 摩尔比的变化对样品振实密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FeS_2表征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样品的物相分析
    5.3 样品的SEM 分析
    5.4 电池放电性能分析
    5.5 脱硫方法对样品性能影响分析
    5.6 反应机理的探究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8)机械活化黄铁矿在有机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与界面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超细粉碎过程中的机械化学作用
    1.3 非水有机介质中机械活化黄铁矿颗粒的分散性及界面行为
        1.3.1 黄铁矿分散稳定机理
        1.3.2 质点间的范德华作用能
        1.3.3 静电作用能
        1.3.4 溶剂化作用能
        1.3.5 疏液作用能
        1.3.6 空间位阻作用能
    1.4 机械活化黄铁矿的性质变化
        1.4.1 机械活化黄铁矿的晶体结构变化
        1.4.2 机械活化黄铁矿过程的化学反应
        1.4.3 黄铁矿机械活化储能和热分解动力学
        1.4.4 机械活化黄铁矿浸出过程的研究
        1.4.5 机械活化黄铁矿的电化学行为
        1.4.6 机械活化黄铁矿在液相中的界面行为
    1.5 循环伏安法在有机电化学中的应用
        1.5.1 电极过程产物的鉴定
        1.5.2 电极过程产物或反应物吸附的鉴定
    1.6 本课题的提出和设想
第二章 循环伏安法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2.1 循环伏安基本原理
        2.1.1 循环伏安法在电极过程研究中的原理及应用
        2.1.2 循环伏安法在电极表面吸附的原理及应用
    2.2 实验仪器及实验原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原料
    2.3 实验方法
        2.3.1 粉末微电极的制作
        2.3.2 黄铁矿的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
        2.3.3 电化学测试
第三章 机械活化黄铁矿电极在有机电解质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3.3 黄铁矿粉末的X-射线衍射分析
    3.4 离子导体的选择及电导率的测定
    3.5 机械活化黄铁矿粉末电极循环伏安曲线的特征
    3.6 机械活化黄铁矿粉末电极过程动力学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助磨剂对机械活化黄铁矿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3 助磨剂作用原理及影响助磨效果的主要因素
        4.2.1 助磨剂的作用机理
        4.2.2 助磨剂的选择
        4.2.3 影响助磨剂作用效果的主要因素
    4.4 电极/溶液界面上的吸附
        4.4.1 电极/溶液界面上的吸附
        4.4.2 电极上吸附物质的分类
        4.4.3 吸附对循环伏安扫描曲线的影响
    4.5 助磨剂对机械活化黄铁矿界面性质的影响
    4.6 在助磨剂条件下机械活化黄铁矿的红外光谱分析
    4.7 加入助磨剂球磨后黄铁矿粉末的循环伏安曲线分析
    4.8 不同扫描速率下助磨剂对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机械球磨黄铁矿在非水环境中的界面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球磨超细粉碎理论
        1.2.1 超细粉碎中的机械化学效应
        1.2.2 冲击、摩擦粉碎机理
        1.2.3 粉碎的有效区域
    1.3 球磨设备的现状及其发展
        1.3.1 球磨设备的类型
        1.3.2 球磨技术的应用
        1.3.3 超细搅拌磨机的发展
    1.4 机械活化黄铁矿的研究现状
        1.4.1 机械活化黄铁矿的晶体结构变化
        1.4.2 机械活化黄铁矿过程的化学反应
        1.4.3 黄铁矿机械活化储能和热分解动力学
        1.4.4 机械活化黄铁矿浸出过程的研究
    1.5 粉体颗粒在液相中的分散
        1.5.1 粉体颗粒在液相中的分散原理
        1.5.2 粉体颗粒在水中的分散特性
        1.5.3 粉体颗粒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特性
        1.5.4 颗粒在液相中的分散与调控
    1.6 本课题的提出和设想
第二章 极性有机介质中球磨黄铁矿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
    2.3 样品制备与检测
    2.4 红外光谱分析
    2.5 粒度与粘度分析
        2.5.1 球磨时间及固含量对粒度和粘度的影响
        2.5.2 分散剂对粒度和粘度的影响
    2.6 分散性分析
    2.7 ζ电位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极性有机介质中机械球磨黄铁矿的研究
    3.1 引言
    3.2 样品制备
    3.3 样品检测
    3.4 X射线衍射分析
    3.5 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
    3.6 粒度分析
        3.6.1 固含量对粒度分布的影响
        3.6.2 分散剂用量对粒度分布的影响
        3.6.3 球磨时间对粒度分布的影响
        3.6.4 分散剂碳链长度对粒度分布的影响
    3.7 流变性分析
        3.7.1 固含量对矿浆流变性的影响
        3.7.2 分散剂用量对矿浆流变性的影响
        3.7.3 粒度分布对矿浆流变性的影响
        3.7.4 直链酸分散剂碳链长度对矿浆流变性的影响
    3.8 分散性分析
    3.9 ζ电位分析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黄铁矿粉体分散稳定性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分散与团聚理论研究
        4.2.1 质点间的范德华作用能
        4.2.2 静电作用能
        4.2.3 溶剂化作用能
        4.2.4 疏液作用能
        4.2.5 空间位阻作用能
    4.3 实验方法
    4.4 势能计算
        4.4.1 乙醇中黄铁矿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4.4.2 庚烷中黄铁矿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超细搅拌磨机的流场模拟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超细粉体及其制备技术
        1.1.1 超细粉体及其应用
        1.1.2 超细粉体的制备技术
        1.1.3 超细粉体及制备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2 超细粉碎设备及工艺研究现状
        1.2.1 超细粉碎设备类型
        1.2.2 超细粉碎设备及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1.2.3 国内外超细粉碎设备的发展现状
    1.3 球磨超细粉碎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1.3.1 能耗规律研究现状
        1.3.2 介质运动学、动力学研究现状
        1.3.3 粉磨极限粒度
        1.3.4 机械力化学研究
        1.3.5 超细磨机的数值模拟
    1.4 超细搅拌磨机及其应用研究和发展
        1.4.1 超细搅拌磨机种类
        1.4.2 超细搅拌磨机的历史
        1.4.3 国外超细搅拌磨机的发展状况
        1.4.4 国内超细搅拌磨机的发展状况
        1.4.5 超细搅拌磨机的粉碎理论研究现状
        1.4.6 超细搅拌磨机的应用研究状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构想
第二章 超细搅拌磨机的基本结构及粉磨机理分析
    2.1 引言
    2.2 超细搅拌磨机的基本结构及特征分析
        2.2.1 基本结构
        2.2.2 筒体结构分析
        2.2.3 搅拌器结构分析
        2.2.4 搅拌器转速的确定
        2.2.5 滞留时间分析
        2.2.6 驱动功率的计算
    2.3 超细搅拌磨机的粉磨机理
        2.3.1 冲击粉碎机理
        2.3.2 摩擦粉碎机理
        2.3.3 粉碎的有效区域
        2.3.4 应力强度
        2.3.5 输入能量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超细搅拌磨机流场数值仿真研究
    3.1 引言
    3.2 数值模拟的方法
        3.2.1 离散单元法DEM
        3.2.2 计算流体力学CFD
    3.3 流场数值仿真的数学模型和方法
    3.4 盘式搅拌磨机流场数值仿真分析
        3.4.1 物理模型及网络划分
        3.4.1.1 物理模型
        3.4.1.2 网格划分
        3.4.2 速度分析
        3.4.3 剪切率分析
        3.4.4 粘性耗散率分析
        3.4.5 分析总结
    3.5 棒式搅拌磨机流场数值仿真分析
        3.5.1 物理模型及网络划分
        3.5.1.1 物理模型
        3.5.1.2 网络划分
        3.5.2 速度分析
        3.5.3 剪切率分析
        3.5.4 粘性耗散率分析
        3.5.5 分析总结
    3.6 螺旋式搅拌磨机流场数值仿真分析
        3.6.1 物理模型及网络划分
        3.6.1.1 物理模型
        3.6.1.2 网络划分
        3.6.2 速度分析
        3.6.3 剪切率分析
        3.6.4 粘性耗散率分析
        3.6.5 分析总结
    3.7 综合分析
        3.7.1 周向速度梯度分析
        3.7.2 剪切率分析
    3.8 小结
第四章 超细搅拌磨机的结构设计及工程放大
    4.1 引言
    4.2 超细搅拌磨机的工程放大
        4.2.1 受力相等放大原则
        4.2.2 输入能量相等放大原则
        4.2.3 综合放大原则
    4.3 大型超细搅拌磨机的研制开发
        4.3.1 基本要求及预计用途
        4.3.2 设计思路
        4.3.3 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4.3.4 磨机筒体设计
        4.3.4 搅拌器设计
        4.3.5 搅拌器线速度的确定
    4.4 大型超细搅拌磨机的结构和基本参数
        4.4.1 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
        4.4.2 设备的主要参数
    4.5 大型超细搅拌磨机的使用性能
        4.5.1 棒式搅拌器与盘式搅拌器比较
        4.5.2 与现有超细搅拌磨机比较
        4.5.3 大型超细搅拌磨机的使用性能
    4.6 小结
第五章 超细搅拌磨机的应用研究(Ⅰ)——煤液化用催化剂亚微米级黄铁矿的制备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原料、设备及检测方法
        5.2.1 矿样
        5.2.2 溶剂油
        5.2.3 磨矿设备
        5.2.4 测试仪表和方法
    5.3 磨矿工艺方案选择及流程试验
        5.3.1 磨矿工艺方案选择
        5.3.2 磨矿工艺流程试验
        5.3.2.1 磨矿段数试验和各段磨机选定
        5.3.2.2 各段磨矿粒度的分配
    5.4 一段磨矿条件试验
        5.4.1 磨矿浓度试验
        5.4.2 磨机转速试验
        5.4.3 给料量试验
        5.4.4 加球量试验
        5.4.5 磨矿时间试验
        5.4.6 第一段合理磨矿条件的确定
    5.5 二段磨矿条件试验
        5.5.1 磨机转速试验
        5.5.2 磨矿浓度试验
        5.5.3 研磨介质球试验
        5.5.3.1 研磨介质球材质试验
        5.5.3.2 介质球尺寸选择试验
        5.5.4 加球量和给料量的确定
        5.5.5 磨矿时间试验
        5.5.6 第二段合理磨矿条件的确定
    5.6 磨矿产品分析
        5.6.1 各段磨矿产品分析
        5.6.2 各段磨矿产品粒度分布
        5.6.3 磨矿产品与参考样对比
    5.7 最优条件验证和扩大试验
        5.7.1 验证试验
        5.7.2 扩大试验
    5.8 小结
第六章 超细搅拌磨机应用研究(Ⅱ)——造纸涂布用亚微米级重质碳酸钙的制备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原料及试验设备
        6.2.1 试验原料
        6.2.2 试验设备及助剂
        6.2.3 测试仪表和方法
    6.3 小型超细搅拌磨机试验研究
        6.3.1 搅拌器对比试验
        6.3.2 条件试验
        6.3.2.1 研磨介质球的影响
        6.3.2.2 磨矿浓度的影响
        6.3.2.3 搅拌轴转速的影响
        6.3.2.4 助磨分散剂的影响
        6.3.3 最佳磨矿条件及磨矿产品分析
        6.3.3.1 最佳磨矿条件
        6.3.3.2 磨矿产品分析
    6.4 工业大型超细搅拌磨机的生产试验及应用
        6.4.1 生产工艺流程
        6.4.2 产品性能
        6.4.3 使用效果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四、黄铁矿超细粉磨中的钝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黄铜矿机械活化的研究进展[J]. 赵素兴,王改荣,杨洪英,陈国宝.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21
  • [2]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示范关键技术及其应用[J]. 姜月华,倪化勇,周权平,程知言,段学军,朱志敏,吴吉春,任海彦,范晨子,杨晋炜,陈超,胡建,王晓龙,姜夏烨,刘永兵,杨海,郭威,冯乃琦,魏广庆,金阳,杨辉,刘林,梅世嘉,张鸿,陈澎军,袁继海,齐秋菊,吕劲松,顾轩,刘鹏. 中国地质, 2021(05)
  • [3]难处理金矿超声强化预处理研究[D]. 郭平.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4]锂电池正极材料FeS2制备研究进展[J]. 王大刚,范力仁. 广东化工, 2012(02)
  • [5]矿渣水泥和魔芋葡甘聚糖的振动机械力化学效应[D]. 潘志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6]鞍钢铁水预处理脱硫扒渣全组分利用研究[D]. 王丽英. 东北大学, 2011(07)
  • [7]水热合成正极材料FeS2及性能研究[D]. 部冬双. 河北工业大学, 2010(03)
  • [8]机械活化黄铁矿在有机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与界面行为[D]. 卢治斌. 中南大学, 2008(12)
  • [9]机械球磨黄铁矿在非水环境中的界面行为研究[D]. 丁治英. 中南大学, 2007(06)
  • [10]超细搅拌磨机的流场模拟和应用研究[D]. 张国旺. 中南大学, 2005(06)

标签:;  ;  ;  ;  

黄铁矿超细磨钝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