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丝连续镀锌生产实践(Ⅷ)

铁丝连续镀锌生产实践(Ⅷ)

一、铁丝连续镀锌的生产实践(Ⅷ)(论文文献综述)

王鑫铭[1](2017)在《合金元素对热浸镀锌镀层组织的影响及相关相平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热浸镀锌主要用于钢构件防腐,钢基与熔池中合金元素对热浸镀镀层组织有重要影响。合金元素锡加入锌池对含硅钢镀层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当锌池中加入一定量的锡后会导致锌锅快速腐蚀,因此有必要研究锡加入锌池后对热浸镀镀层的影响,了解其作用机理。锰作为固溶强化合金元素和脱氧剂加入钢中,其对镀层质量影响机理鲜有研究。合金元素钛和铈加入熔池对热浸镀铝锌池中对镀层组织的影响对开发新型浸镀合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工作围绕上述问题,利用平衡合金法,借助扫描电镜-能谱仪-波谱仪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技术研究了与镀锌相关的Zn-Fe-Si-Sn、Zn-Fe-Si-Ti、Zn-Fe-Al-Mn、Zn-Fe-Al-Bi 和 Al-Fe-Si-Sn 四元系及相关三元系的相关系,相关相图对理解镀层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浸镀实验研究了钛、锡、锰、铝和铈对热浸镀界面反应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Zn-Fe-Sn三元系600和700℃等温截面中没有发现三元新相,且都存在3个三相区,除了 δ相外,FeSn相和其他所有相都能平衡。Fe-Si-Sn三元系450℃等温截面中存在有5个三相区,铁在液相中的溶解度仅有0.7 at.%。对Zn-Fe-Si-Sn四元系锌成分固定在70和93 at.%的450℃等温截面的相关系进行了实验测定。结果表明:在锌成分固定为70 at.%的截面发现5个四相区,而93 at.%的截面中没有发现四相区;在两个截面中,发现液相与FeSn,FeSi,FeSi2, Γ1,δ,ζ和α-Fe相均达到平衡。锡几乎不溶于ζ,FeSi和FeSi2相,Si在FeSn相中的溶解度为0.5 at.%,实验中没有发现四元新相。实验测定了 Zn-Fe-Si-Ti四元系锌成分固定在93 at.%的450℃等温截面,发现存在20个四相平衡,液相能与所有的相平衡,硅在T中的溶解度为0.4at.%,而ξ中几乎不溶硅;钛基本不溶于铁硅二元化合物。Zn-Fe-Al-Mn四元系锌成分固定在93 at.%的450℃等温截面中,发现存在4个四相平衡,L+Fe2A15相能与T,FeA13,Al11Mn4和MnZn9相平衡,在等温截面中没有发现四元新相。Zn-Fe-Al-Bi四元系锌固定50at.%和铝固定75at.%截面中分别存在1个和4个四相平衡区。富铋的L2相和贫铋的L1相能分别与(Al),FeA13, Fe2Al5, α-Fe和δ相平衡.Bi几乎不溶于所有的Fe-Al和Zn-Fe化合物。在Al-Fe-Si-Sn四元系650℃铝含量85 at.%时的等温截面共发现2个四相区和3个三相区,四元系中的液相几乎与该截面内存在的所有相都平衡存在。本工作对含硅钢在含不同锡、锡-钛成分的锌池中进行浸镀,研究了合金元素锡以及锡-钛协同加入对镀层组织和生长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锌池中适量的锡使ξ相呈致密的柱状分布,避免Diffused-△相及爆发组织的形成,提高了镀层表面质量。当锌池中加入一定量的锡后,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生长受扩散控制,其厚度与浸镀时间呈抛物线关系。锡对Q235钢的Zn-Fe界面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锌池中加入1.0 wt%锡抑制效果最佳。锌池中同时加入0.8wt%Sn+0.2wt%Ti对Q235钢抑制效果最好。为开发新型镀锌合金和控制高强钢镀锌镀层组织,本工作分别研究了钢基中合金元素锰含量和锌池中锰含量对镀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锰对合金层的生长动力学没有影响,主要是因为ζ相中可以溶解锰,锰进入锌池后并不会使扩散通道切割共轭线,扩散沿实际扩散通道进行,镀层组织致密。为理解锌池中锡加入后导致锌锅快速腐蚀的原因,本工作实验研究了锌池中锡对镀层组织和生长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表明,锌池中锡含量超过0.5wt%,工业纯铁浸镀是会出现镀层厚度增厚,且快速增长的现象。实验证实在镀层生长的过程中ζ相存在液相通道,使得液相快速浸蚀基体,导致镀层生长快速。根据扩散通道理论解释锌池成分的改变对镀层中金属间化合物层形成的控制机理,在热浸镀化合物层开始形成阶段,扩散通道沿熔池成分与对应的ζ化合物形成的两相区共轭线穿过该相区,对应层状的ξ化合物在铁基上连续形成。随着锌池中锡含量的增加,扩散通道开始向两扩散原始成分的连线移动,一旦扩散通道移动到切割液相和ξ化合物组成的两相区共轭线时,在钢基上优先形成的ξ合物层将失稳破裂,同时液相通道在ζ化合物层中形成,将导致锌池液相直接接触钢基而发生界面反应控制的反应过程,镀层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将显着增厚。为抑制热浸镀55%Zn-Al时Fe-Al界面反应,本工作研究了锌铝池中的铈和钛对镀层组织和生长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元素钛加入能有效地控制镀层表面质量;含量小于0.2wt%的钛加入熔池可以有效减少镀层厚度。熔池中添加0.4wt%Ce+0.4wt%Ti 时,镀层最薄。

赵满秀[2](2012)在《合金元素对热浸镀锌界面反应影响及相关相平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热浸镀锌用于钢铁防护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含硅钢的硅反应性和热浸镀锌时镀锌设备的腐蚀这两大问题一直困扰着镀锌业。目前抑制硅反应性的最有效方法是在锌池中添加合金元素,最常用的元素为镍。但镍仅对硅含量小于0.2%的钢的硅反应性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镍的价格昂贵,在锌池中会形成大量的锌渣。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低成本且能抑制高硅钢硅反应性的镀锌合金。为抑制Fe-Zn界面反应,提高镀层表面质量,降低成本,或使镀层获得更优异的使用性能,所有的热浸镀锌池中均添加了不同含量的铝。钴基合金因成本低使用性能好被广泛用于热浸镀锌的沉没辊等设备用材料,但随着锌池中铝含量的增加,镀锌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因此,有必要了解钴基合金与锌铝熔池的相互作用。增加锌池中的铝含量可提高镀层的耐蚀性和耐热性,热浸镀55%Al-Zn是应用前景最好的一种镀锌技术,但铝含量高时,铁会与铝锌池中铝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快速形成脆性的铁铝化合物,严重影响钢铁制品的性能。本工作围绕上述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利用平衡合金法和扩散偶相结合的方法,借助扫描电镜-能谱仪-波谱仪、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技术研究了Zn-Al-Co、Zn-Co-Ni和Zn-Fe-Co-Si系的相平衡。通过浸镀实验研究了Co、Ni、Si对热浸镀锌界面反应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为弄清钴基合金与锌铝熔池的相互作用及锌池中Co、Ni的协同加入对Fe-Zn界面反应的影响,本工作研究了Zn-Al-Co系450、600和800°C及Zn-Co-Ni系600和450°C的相关系。在Zn-Al-Co系450、600和800°C等温截面中分别存在10个、9个和7个三相区。除Al3Co外,其它的Al-Co二元化合物均能与液相平衡,AlCo能与所有的Co-Zn二元化合物平衡。Zn在AlCo和Al13Co4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Al5Co2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其在AlCo、Al5Co2和Al9Co2中的最大溶解度分别为12.0、18.1和1.6at.%。Al在Co-Zn化合物中的溶解度有限,分别不超过0.1、0.3、0.9和1.4at.%。在本工作中,实验获得了CoZn和Co5Zn21的X射线衍射数据及晶体结构。在Zn-Co-Ni系600和450°C等温截面中,均存在三个三相区,α-Co/α-Ni、γ-Co5Zn21/γ-Ni4Zn22和γ2-CoZn13/δ-NiZn8分别形成连续固溶体。Ni在β1(CoZn)和γ1(CoZn9)中的最大溶解度分别为11.8和8.1at.%,Co在β1’(NiZn)中的最大溶解度为16.5at.%。没有三元化合物存在于Zn-Co-Ni三元系中。为研究Co对Fe-Zn界面反应的作用机理及为开发新型的Zn-Co基合金提供理论基础,本工作研究了Zn-Co-Si三元系450和600°C等温截面及Zn固定在93at.%的Zn-Fe-Co-Si四元系450°C富锌角的相关系。在Zn-Co-Si三元系450和600°C等温截面中分别存在9个和8个三相区,除β1外,CoSi相能与所有的二元Co-Zn金属间化合物共存。锌在Co-Si二元化合物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在CoSi2,CoSi和Co2Si中的最大溶解度在450°C时分别为2.0、4.3和2.7at.%,在600°C时分别为2.0、6.2和5.4at.%。在Zn-Fe-Co-Si四元系450°C等温截面中存在两个四相区。ζ-FeZn13和ζ-CoZn13形成连续固溶体。铁在CoSi2中的溶解度不超过1.2at.%,而钴在FeSi2中的溶解度可达7.8at.%,锌在(Fe,Co)Si、FeSi2和CoSi2中的最大溶解度分别为1.9、1.5和2.9at.%。硅在二元金属间化合物ζ-FeZn13中的溶解度是极其有限的,但随着钴原子溶解到这个化合物中,硅在ζ-(Fe,Co)Zn13中的溶解度可达到0.8at.%。为开发低成本且能抑制高硅钢硅反应性的锌基合金,本工作对不同硅含量的铁硅合金在含不同Co、Ni成分的锌池中进行浸镀,研究了Co或Co-Ni的协同加入对镀层组织和生长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锌池中适量的钴使ζ相呈致密的柱状分布,避免Diffused-△相及爆发组织的形成,提高了镀层表面质量。当锌池中加入钴后,金属间化合物层的生长受扩散控制,其厚度与浸镀时间呈抛物线关系。钴对含硅量不大于0.4wt.%的高反应性钢的Fe-Zn界面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锌池中加入0.1wt.%Co抑制效果最佳。当浸镀时间不大于180s时,熔池中加入0.05~0.2Cowt.%或0.05Co-0.05Ni wt.%,对硅含量不大于0.5wt.%高反应性钢的Fe-Zn界面反应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用所获得的Zn-Fe-Co-Si四元系的相关系解释了钴对含硅钢界面反应的作用机理。随着钴溶解到ζ-FeZn13中,硅在该化合物中的溶解度可达0.8at.%,这避免了硅在ζ-FeZn13晶界的富集及液相通道的形成,促进致密的ζ-FeZn13相层形成,从而抑制了硅的反应性。为抑制热浸镀55%Al-Zn时Fe-Al界面反应,本工作研究了锌铝池中的硅对镀层组织和生长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熔池中的硅能改变铁与铝锌熔体界面反应形成的化合物类型和顺序。含硅的Fe2Al5趋于稳定,能有效避免Fe基与熔体的直接接触,抑制热浸镀锌铝界面反应。当熔池中的Si含量分别为0.6、1.6、2.6、3.0和3.6wt.%时,Fe2Al5的扩散激活能分别为207、274、275、260和237KJ/mol。实验获得了不同浸镀条件下的Fe2Al5生长速度常数和熔池中不同含硅量时Fe2Al5的扩散激活能。获得了熔池中的硅对镀层中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顺序和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该研究成果有助于优化热浸镀55%Al-Zn生产工艺、控制锌渣的形成及获得高性能的镀层。

徐鹏[3](2012)在《合金化热镀锌镀层组织模拟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镀锌钢板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汽车行业,其中合金化镀锌钢板(GA),由于其优越的焊接性能、防腐性能以及涂装性能而引起了极大的重视。合金化钢板是指经过镀锌池(含有0.135wt.%Al)镀锌后进行合金化退火之后的钢板。镀层中可能包含相、相、1相和相。合金化钢板在冲压和成型过程中导致的粉化和剥落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确定合金化最佳镀层组织和工艺路线,成为解决镀锌钢板镀层粉化问题研究的重点。本论文中,在基于Zn为主扩散元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热浸镀锌合金化工艺过程中相演变的数学模型,模拟了合金化过程中相生长动力学,把合金化过程描述成一个有限/半无限、多相体扩散型相转变过程,其中包括了Zn在三相ζ相、δ相和Γ相中的扩散以及η/ζ、ζ/δ、δ/Γ和Γ/α四个界面的移动。该合金化数学模型中考虑了抑制层推迟合金化进程作用、抑制层的破坏过程中流入镀层的铁的量和Γ相的出现需要的时间等过程的影响,更加科学准确的模拟了合金化工艺过程。用数值分析的方法解该数学模型,C语言编程获得计算结果。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模拟了镀层铁含量、Γ相的厚度和镀层中Zn的浓度曲线。在较低合金化温度下,ζ相的生长速度高于δ相的生长速度。对于相同的镀层铁含量,合金化温度高的Γ相要厚些。模型实现了变温合金化工艺过程的数值模拟,解决了变温过程中抑制层的破坏需要的时间、变温过程中Γ相的出现时间以及建立了变温过程中合金化温度高于530℃时ζ相不稳定的模型,实现了连续变温处理。采用Visual C++6.0开发了GA镀锌钢板合金化工艺参数最优化计算软件。该软件包含了较为全面的工艺参数,与实际生产线较为符合。该软件在设计上简单明了,功能齐全,预测结果准确,并且能够优化合金化工艺参数,可作为GA钢板工艺研发及工艺改进方面的实用工具。通过实验和模拟分别研究了先高温后低温合金化工艺。研究表明,实验中先高温后低温合金化工艺能获得与低温合金化工艺相似的显微组织,并且缩短了合金化时间。模拟的结论与实验结论一致。先高温后低温合金化工艺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提高镀层的抗粉化性能,这种工艺值得引起重视。

李智[4](2008)在《硅反应性及合金元素对热浸镀锌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热浸镀锌是一种用以保护钢件免受腐蚀的、在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技术。但是,含硅量高于0.07 wt%的钢在一般镀锌时,会出现镀层外观质量差、厚度较大、易于从基体上剥落等镀锌工业中所指的硅反应性现象。含磷的钢热浸镀锌时也会出现与含硅钢相似的现象。到目前为止,关于硅反应性的形成机理,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在控制硅反应性方面,也没有一种完全有效的办法。因此,对于含硅(或磷)钢的热浸镀锌,还有许多基础工作要做。本研究就是围绕热浸镀锌的这些基础问题而开展的。在本研究工作中,进行了固态Zn/Fe、Zn/Fe-Si扩散偶实验,分析了硅对锌-铁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影响及其生长动力学规律。在Zn/Fe、Zn/Fe-Si扩散偶中,总扩散层的生长均为抛物线形式,但是,硅的加入使得Zn/Fe-Si扩散层组织中δ相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并且,δ层与ζ层间的界面变得极不规则,δ相呈不连续小岛状突起伸入到ζ中。硅的加入量对扩散层组织及合金层总厚度影响不大。测试了与硅反应性相关的Zn-Fe-P和Zn-Al-P两个三元系的450℃等温截面的富锌部分,得到了这两个体系在热浸镀锌温度下的相平衡关系。在Zn-Fe-P三元系450℃等温截面的富锌-铁部分,存在8个三相平衡;在Zn-Al-P三元系450℃等温截面的富锌部分,存在3个三相平衡;磷在液锌、α-Fe以及4个Zn-Fe化合物中的溶解度都非常低。根据所得到的相图,分析了磷对热浸镀锌组织的影响。含磷钢基体热浸镀锌时,镀层将出现硅反应性的现象。为了解锌池中铋对锌铁反应的作用,实验测试了Zn-Fe-Bi三元系的450℃等温截面。该截面中存在5个三相平衡和6个两相平衡,没有发现三元新相形成。铋在四种Zn-Fe化合物和α-Fe中溶解度极低,而铁在富锌相中也几乎不溶。根据热浸镀锌温度下该体系的相平衡信息,分析了锌池中的铋对热浸镀锌组织的影响。铋对控制硅反应性没有作用。用工业纯铁和含硅钢进行热浸镀锌,系统地研究了浸镀温度、钢基中硅含量以及硅磷协同作用对热浸镀锌镀层组织的影响,分析了工业纯铁和含硅钢镀层生长动力学规律。工业纯铁和含硅钢随温度升高,镀层厚度的变化规律相似,但是其镀层生长动力学不同。在450℃的锌池中进行热浸镀锌时,工业纯铁镀层总厚度呈抛物线增加,镀层生长由扩散控制,含硅钢镀层总厚度呈线性增加,其生长由界面反应控制。硅促进了ζ相的生长而阻碍δ相的生长,与固态扩散偶中硅对ζ相和δ相的作用一致。在同时含硅和磷的钢基体中,当有效硅含量达到0.07 wt%时,镀层组织呈现出硅反应性组织的特征,镀层较厚。基于对Zn-Fe-Si三元系450℃等温截面扩散通道的分析,提出了热浸镀锌中硅反应性的模型。当硅浓度较低的钢镀锌时,开始生成正常层状组织。由于硅在晶界和相界富集,导致扩散通道超越ζ相,并切割ζ相和液相的共轭线,这时液相出现在ζ相晶界形成液体通道,液锌可以通过δ相侵蚀基体,整个镀层生长由液相与δ相反应速度决定,生长速度保持不变,即镀层生长为线性规律,反应性组织的形成存在孕育期。当钢中硅浓度较高时,扩散通道开始就超越ζ相,并切割ζ相和液相的共轭线,反应性组织的形成不需要孕育期。

刘亚[5](2008)在《高强钢热浸镀锌界面反应的研究》文中指出热浸镀锌并经过合金化处理的高强度钢板,由于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且成本较低,是汽车外板的首选材料。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企业能生产此类钢板,也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为了改善镀层表面质量,锌池中常添加一定量的Al;同时从钢板或镀锌硬件中析出的合金元素,如Cr、Mn等,会跟熔融的Zn-Al合金发生相互作用,影响Zn-Fe反应,从而影响镀锌过程和镀层质量。因此,本工作中围绕Zn、Fe、Al、Cr四种组元的相互作用,测试了相关相图、研究了合金元素对镀层组织的影响并对界面反应过程进行模拟,为控制镀层组织、提高汽车外板的表面质量建立理论基础。本工作中,结合扩散偶法与平衡合金法,利用扫描电镜与能谱仪(SEM-EDS)、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测定了Zn-Cr二元系、Zn-Fe-Cr三元系450℃和600℃等温截面,为Zn-Fe-Cr体系的热力学计算和建立高元体系的相图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以基于陈氏晶格反演获得的原子间相互作用势为基础,模拟了合金元素对FeZn13镀层组织的影响。首先利用X射线衍射仪法准确测试FeZn13的晶体结构,并在Fullprof软件中利用Rietveld方法精修晶体结构,之后对FeZn13的晶体结构以及合金元素在FeZn13中的原子占位和溶解度进行了原子级模拟,为系统研究合金元素对镀层组织的影响积累了基础的数据。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利用SEM和EDS研究了纯铁在含Al和Cr的几种锌池中获得的镀层组织。在锌池中加入一定量的Cr以后,镀层的表面生成新相τ1;含Cr锌池中加入0.1 wt%Al时,镀层组织由δ、ζ、η以及τ1组成;含Cr锌池中Al含量为0.2 wt%时,镀层中的δ层变薄,ζ层由整齐的带状变为疏松的块状,在ζ相之间有diffuse-Δ出现;在480℃浸镀时,镀层中没有ζ层。根据扩散通道理论探讨了加Al和Cr导致镀层组织变化的原因,并建立了镀层形成的机理模型。本工作中以Al的扩散为动力学控制环节,分析了界面反应中化合物形核生长过程。分三阶段,即铁的快速溶解、抑制层的形核长大以及抑制层的固态扩散生长,建立了热浸镀锌界面反应的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可以确定抑制层完整形成的时间;可以确定镀锌过程中消耗的总铁量、总铝量和抑制层的厚度与锌池中Al含量的关系。本工作对确定最优化的锌池铝含量、控制镀层组织,减少锌渣的生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是开发锌池管理工具的理论基础。

庞建超[6](2007)在《金属丝增韧耐熔锌腐蚀合金的研究制备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由于陶瓷锌锅内加热技术具有加热效率高、节约能耗、锌锅使用寿命长和维护方便等诸多优点,解决了传统铁锅外加热方式的许多弊端,该技术正在热镀锌生产领域广泛推广。解决热镀锌内加热技术的关键是加热器的外套管材料,要求材料既要耐高温熔锌腐蚀,又要满足一定的力学性能。本课题采用Fe-B耐熔锌腐蚀合金作为内加热器的外套管材料,目前该材料的耐蚀性能明显提高,但是力学性能比较差,经常在未达到设计使用寿命而突然失效,因此通过在耐熔锌合金中添加金属丝网来增加材料的韧性。本文主要研究了金属丝增韧机理本文首先利用软件模拟实际工况内加热器的应力分布,分析断裂原因,然后用离心铸造的成型方法制成内加热器,分析材料的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为实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奠定理论基础。本课题首先利用模拟软件I-DEAS内热器,分析应力分布图发现断裂原因为应力分布不均导致的局部应力过度集中;然后研究试样的制备工艺,分析比较后,试验采用离心铸造工艺,浇铸温度最佳值为1280~1350℃,转速为1400 r/ min。本课题主要研究了丝网韧化后的材料的抗弯、冲击和耐蚀性等。试验发现金属丝网加入后,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和抗弯性能有很大提高,抗冲击性能可提高50%,抗弯性能最高可提高3倍;耐熔锌复合材料在锌液中的腐蚀是扩散反应,优先腐蚀耐蚀性较差的α(Fe),而且受温度和材料的添加成分的影响比较大。通过比较失重法和深度法两种耐腐蚀性检测方法,对于金属丝增韧耐熔锌复合材料失重法更为精确。600℃时腐蚀速率为12.168 g/m2·h,460℃时腐蚀速率为3.0289g/m2·h,较以前的材料有很大提高。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现,加入增韧耐熔锌合金金属丝在成型时,一般会发生扩散反应,形成有铁硼合金和α(Fe)组成的过渡层(反应层),如工艺控制合适,金属丝会很好保留下来,而且结合非常好。金属丝网增韧耐熔锌合金材料制成的内加热器已在的工业中应用,截至目前加热器已使用6个月,且情况良好,较未加进丝网的内加热器使用寿命有很大提高。

潘世文[7](2006)在《Zn-Fe-Si-Al四元体系富锌角450℃等温截面的测定及高温镀锌组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热浸镀锌是提高钢铁抗腐蚀性能的一种主要方法。随着现代钢铁工业的发展,Si被作为钢铁冶炼过程中的镇静剂及钢铁中的强化元素而加入到钢铁中。然而当钢铁中含有一定量的Si时,会由于硅的反应性而降低镀层的性能。抑制含Si钢的反应性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往锌池中加入合金元素。在连续镀锌中,Al是锌池中最常加入的合金元素。锌池中加入Al后,在热浸镀锌过程中Al会优先与Fe反应而形成抑制层,抑制Fe,Zn反应。同时,Al的加入对连续镀锌钢板的合金化过程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种抑制Si的反应性的方法是高温镀锌,通过将镀锌温度提高到540°C,Si的反应性被抑制,结果获得的镀层较薄而且规则,同时镀层的外观质量得到改善。本工作综合使用金相技术,SEM-EDS等手段测定了93at. % Zn-Fe-Al-Si四元系450°C等温截面。实验结果表明,该截面中有十个四相平衡出现,τ1,τ23和τ三个Fe-Al-Si三元相在这一体系中出现,并且Zn在其中的溶解度都较低。该截面中没有四元相出现。研究发现FeSi能与这一等成分截面中的FeSi2,Si,η-Zn,τ1,ζ和τ等大多数相处于平衡。Al在FeSi中的最大溶解度可达到17.04 at. %,而在FeSi2中的溶解度却很低。实验结果表明在液相中FeSi,FeSi2和Si可以达到平衡。Fe-Zn-Al三元相T(Fe8Al6Zn86)能与η-Zn,Fe2Al5和τ1取得平衡。本工作对高温热浸镀锌的镀层组织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10#钢在高温下进行浸镀时没有ζ层出现。镀层主要由δ层,δ+η-Zn两相层组成。富锌的δ相在镀锌过程中在相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最终导致diffuse-δ层形成。富铁的δ层连续且组织致密。随着钢中的Si含量增加,镀层中diffuse-δ层的δ相变碎同时富铁的δ层变薄。在各个Si含量的硅铁及10#钢的镀层中都有微裂纹出现。通过对微裂纹的观察,推导出微裂纹的形成过程:微裂纹在δ+η-Zn层的空隙处形成后,继续将δ+η-Zn层中的空隙联结起来使得裂纹进行扩展,当这些微裂纹到达δ层时,由于δ层中δ相的择向生长,微裂纹将沿着镀层/基体法线方向进行进一步的扩展,最终形成发源于δ+η-Zn两相层向镀层/基体方向扩展到达δ层的微裂纹。

王仁干[8](2006)在《天元实业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热镀锌是钢材防蚀方法中应用最普遍、最有效的工艺措施,热镀锌钢材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大力发展建筑、交通、电力和城市基础建设,镀锌铁丝行业迅速发展,行业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天元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专业生产经营热镀锌铁丝的民营企业。公司成立初期,公司在极为有利的形势下不断扩大规模,迅速成长,目前在行业内已具有一定影响和较强的实力。但是,众多的同业竞争者的不断进入使整个行业的市场环境和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天元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对行业环境、主要竞争对手及顾客等进行认真分析,科学的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对天元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不断做大做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主要从天元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内外部环境分析、公司市场营销方案策划两方面展开。通过外部营销环境分析,识别各种外部力量及其对公司的影响,为公司抓住发展机会,避开环境威胁提供科学依据。内部资源和营销能力的分析的任务是认清公司自身资源的优劣势和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公司选择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方案奠定基础,指明方向。本文的重点是根据现代市场营销学理论和方法,以传统的4Ps理论为基础,为天元公司进行市场营销方案策划: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确定天元公司的目标市场和进行了恰当的市场定位;提出了天元公司镀锌铁丝的4Ps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最后,本文还从营销组织结构和营销人员选择、培训、管理等两个角度对有效保障营销策略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尹付成[9](2004)在《热浸镀锌合金体系的热力学分析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锌及锌基合金主要用于热浸镀锌,提高钢制件的耐腐蚀性能。每年超过50%的锌用于该目的,目前国内镀锌业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镀锌工艺可以分为一般镀锌和连续镀锌两种。尽管镀锌工艺历史悠久,但在理论和技术上仍然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难题。在一般镀锌中,含硅钢在镀锌过程中由于硅的反应性,使得镀层质量变差。通过往锌池中加入一定的镍或者提高镀锌温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硅的反应性,但机理不清楚。在连续镀锌过程中,铝是一种重要的添加元素,可以抑制中间相的产生,减少镀层的脆性。但铝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镀层质量和镀锌工艺,其含量必须严格控制,企业迫切需要一种精确测定有效铝的系统。锌池中的铝和稀土可以提高镀层的耐蚀性。熔锌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目前用于镀锌的耐磨耐蚀材料的性能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锌池中合金元素对镀层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其成分一般都特别复杂。锌池热化学性质的研究对于控制镀锌质量、优化工艺过程和开发新型镀锌合金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对锌池合金体系的热化学性质及耐磨耐蚀合金的了解甚少。本文选取锌池体系中最重要的Si、Al、Ni、RE等元素,围绕Zn-Fe-Si、Zn-Fe-Al、Zn-Fe-Si-Ni、Fe-Mo-Cr-Ni、RE-Al、RE-Ag等体系在热力学分析、相图测试、工艺控制和合金设计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解决镀锌过程中的几个基础和应用问题。 由于Fe-Zn-Si三元系在镀锌工业中的重要性,本工作采用Thermo-Calc软件,利用CALPHAD技术,对该体系进行了热力学计算,根据晶体结构建立了δ,Γ1,Γ等相的亚点阵模型:(Fe,Zn,Si)10Zn16、(Fe,Zn,Si)14Zn12和(Fe,Zn,Si)4 Fe2Zn20,获得了该体系中每个相的热力学模型参数。利用这些参数,可以对热力学数据和相关系进行合理、可靠、自洽地描述及获得准确的相图数据。这些工作对理解硅的反应性有重要的意义。Al、RE是镀锌合金中的重要添加元素,而Ag-Zn是一种重要的焊接材料,作为基础研究,对La-Al,Ce-Al,Pr-Al,Ag-Pr,Ag-Ce等合金体系进行热力学优化和评估,为建立高元体系的热力学分析数据库打下基础。 含硅钢的镀锌涉及到Zn-Fe-Si-Ni四元合金体系。相图和热力学描述有利于对其机理的理解。利用金相显微镜,SEM-EDS和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不同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获得Zn-Fe-Si-Ni四元系富锌角560℃等温截面。实验发现,在富锌角FeSi基本上与所有相存在平衡,包括T、δ、γ-Ni、NiSi2和液相。

储荣邦,余波,马俊,储春娟[10](2002)在《铁丝连续镀锌的生产实践(Ⅷ)》文中研究表明

二、铁丝连续镀锌的生产实践(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丝连续镀锌的生产实践(Ⅷ)(论文提纲范文)

(1)合金元素对热浸镀锌镀层组织的影响及相关相平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热浸镀锌
        1.2.1 概况
        1.2.2 工艺简介
        1.2.3 热浸镀锌过程中反应动力学
        1.2.4 镀层组织的影响因素
    1.3 热浸镀铝锌合金
        1.3.1 概况
        1.3.2 合金元素对热浸镀锌铝合金层的影响
    1.4 相图测定方法
        1.4.1 相图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1.4.2 相图测试方法
        1.4.3 四元系在热浸镀锌领域应用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流程
    2.2 相图实验
        2.2.1 实验用原材料
        2.2.2 多元系相平衡测试方法
    2.3 热浸镀实验
        2.3.1 实验用原材料
        2.3.2 锌池配制
        2.3.3 浸镀工艺
        2.3.4 金相试样的制备、组织观察及成分分析
第3章 Zn-Fe-Si-M (M=Sn、Ti)四元系相平衡研究
    3.1 引言
    3.2 Zn-Fe-Sn三元系
        3.2.1 600℃等温截面
        3.2.2 700℃等温截面
    3.3 Fe-Si-Sn三元系450℃等温截面
    3.4 Zn-Fe-Si-Sn四元系450℃富锌角相关系
    3.5 Zn-Fe-Si-Ti四元系450℃富锌角相关系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Zn-Fe-Al-M(M=Mn、Bi)四元系相平衡研究
    4.1 引言
    4.2 Zn-Fe-Al-Mn 450℃富锌角相关系
    4.3 Zn-Fe-Al-Bi四元系相关系
        4.3.1 75at.%Al的Zn-Fe-Al-Bi四元系600℃等温截面
        4.3.2 50at.%Zn的Zn-Fe-Al-Bi四元系600℃等温截面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Al-Fe-Si-Sn四元系相平衡的研究
    5.1 引言
    5.2 Al-Fe-Sn三元系富铝角650℃相关系
    5.3 Al-Fe-Si-Sn四元系650℃相关系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合金元素锰、锡和钛对热浸镀锌镀层组织的影响
    6.1 引言
    6.2 合金元素锰对热浸镀锌镀层组织的影响
        6.2.1 钢中锰含量对镀层组织影响
        6.2.2 含锰钢镀层生长动力学
        6.2.3 锌池中锰含量对热浸镀锌镀层组织的影响
        6.2.4 工业纯铁在含锰锌池中镀层生长动力学
        6.2.5 合金元素锰的作用机理分析
    6.3 合金元素锡对热浸镀锌镀层组织的影响
        6.3.1 工业纯铁在含锡锌池浸镀的镀层组织
        6.3.2 工业纯铁在含锡锌池浸镀时镀层生长动力学
        6.3.3 含锡锌池浸镀时的“马耳他十字”现象
        6.3.4 工业纯铁在含锡锌池中浸镀时锡对镀层组织作用机理分析
        6.3.5 锡含量对Q235和Q345钢浸热镀镀层组织的影响
    6.4 锡和钛协同作用对热浸镀镀层组织的影响
    6.5 锡对Q235和Q345钢浸镀锌层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6.5.1 锡对Q235钢热浸镀锌层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6.5.2 锡对Q345钢热浸镀锌层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6.6 锡-钛协同作用对镀层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6.6.1 锡-钛协同作用对Q235钢浸镀锌层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6.6.2 锡-钛协同作用对Q345钢热浸镀锌层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6.7 锡对含硅钢镀层组织影响的作用机理分析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钛、铈对热浸镀铝锌镀层的影响
    7.1 钛对热浸铝锌组织的影响
        7.1.1 钛对铝锌镀层表观质量的影响
        7.1.2 钛对合金层组织的影响
    7.2 铈-钛协同作用对铝锌镀层组织的影响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B (专利以及获奖情况)
主持和参与项目情况

(2)合金元素对热浸镀锌界面反应影响及相关相平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热浸镀锌
        1.2.1 热浸镀锌工艺简介
        1.2.2 Fe-Zn界面反应及镀层组织
        1.2.3 硅的反应性及其抑制方法
        1.2.4 锌池中合金元素对硅反应性的影响
        1.2.5 热浸镀锌过程中镀锌设备的腐蚀
    1.3 钢铁材料的热浸镀铝和热浸镀锌铝
        1.3.1 热浸镀铝工艺简介
        1.3.2 热浸镀锌铝工艺简介
        1.3.3 热浸镀铝层组织结构
        1.3.4 热浸镀 55%Al-Zn合金
        1.3.5 Galvalume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特点
        1.3.6 铁铝扩散反应研究现状
        1.3.7 硅在热浸镀铝及热浸镀锌铝中的作用
    1.4 相图在热浸镀工业中的作用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原理和方法
    2.1 相图测试原理和方法
        2.1.1 平衡合金法
        2.1.2 扩散偶法
        2.1.3 多元合金系相平衡测试过程
    2.2 热浸镀原理和工艺方法
        2.2.1 热浸镀锌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2.2.2 热浸镀 55%Al-Zn-X%Si实验方法
第3章 Zn-Al-Co和Zn-Co-Ni三元系相平衡研究
    3.1 Zn-Al-Co三元系的研究现状
        3.1.1 Al-Co二元系
        3.1.2 Zn-Co二元系
        3.1.3 Zn-Al二元系
        3.1.4 Zn-Al-Co三元系
        3.1.5 Zn-Al-Co三元系中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学数据
    3.2 Zn-Co-Ni三元系的研究现状
        3.2.1 Zn-Ni二元系
        3.2.2 Co-Ni二元系
        3.2.3 Zn-Co-Ni三元系
    3.3 Zn-Al-Co三元系相平衡的研究
        3.3.1 β1-CoZn和γ-Co5Zn21的结构分析
        3.3.2 Zn-Al-Co三元系 450℃等温截面
        3.3.3 Zn-Al-Co三元系 600℃等温截面
        3.3.4 Zn-Al-Co三元系 800℃等温截面
    3.4 Zn-Co-Ni三元系相平衡的研究
        3.4.1 Zn-Co-Ni三元系 600℃相平衡研究
        3.4.2 Zn-Co-Ni三元系 450℃相平衡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Zn-Fe-Co-Si 四元系相平衡的研究
    4.1 相关二元系的研究现状
        4.1.1 Co-Fe二元系
        4.1.2 Co-Si二元系
        4.1.3 Fe-Si二元系
        4.1.4 Si-Zn二元系
    4.2 相关三元系的研究现状
        4.2.1 Zn-Fe-Co三元系
        4.2.2 Zn-Fe-Si三元系
        4.2.3 Co-Fe-Si三元系
    4.3 Zn-Co-Si 三元系相平衡实验结果分析
        4.3.1 Co80Si20-Zn扩散偶的扩散通道
        4.3.2 Zn-Co-Si 三元系 450°C相平衡分析
        4.3.3 Zn-Co-Si 三元系 600°C相平衡分析
        4.3.4 Zn-Co-Si 三元系 450°C和 600°C等温截面
    4.4 Zn-Fe-Co-Si 450°C相平衡实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Co、Ni对含硅钢热浸镀锌界面反应的影响
    5.1 实验方案
    5.2 钴对含硅钢热浸镀锌镀层组织的影响
        5.2.1 含硅钢在纯锌浴中浸镀后的显微组织
        5.2.2 含硅钢在 0.05%Co锌浴中浸镀后的显微组织
        5.2.3 含硅钢在 0.1%Co锌浴中浸镀后的显微组织
        5.2.4 含硅钢在 0.15%Co和 0.2%Co锌浴中浸镀后的显微组织
        5.2.5 Co和Ni对含硅钢热浸镀锌层组织的协同影响
    5.3 Co、Ni对含硅钢热浸镀锌层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5.4 Co对含硅钢热浸镀锌层表面质量的影响
    5.5 Co对含硅钢Fe-Zn界面反应的作用机理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硅对热浸镀 55%Al-Zn界面反应的影响
    6.1 引言
    6.2 熔池中的硅对热浸镀 55%Al-Zn镀层中Fe2Al5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6.2.1 不同热浸镀条件下Fe2Al5的生长速度常数
        6.2.2 熔池中的硅对Fe2Al5扩散激活能的影响
    6.3 熔池中的硅对 55%Al-Zn镀层形成过程及组织演变的影响
        6.3.1 熔池中的硅对 55%Al-Zn镀层组织的影响
        6.3.2 金属间化合物层相的形成顺序和组织演变
    6.4 硅对Fe2Al5的作用机理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3)合金化热镀锌镀层组织模拟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热浸镀锌工艺及其发展
        1.2.1 热浸镀锌应用及发展
        1.2.2 合金化镀锌钢板的性能
        1.2.3 合金化热镀锌工艺
    1.3 合金化钢板粉化现象与影响因素
    1.4 合金化热浸镀锌理论及发展
        1.4.1 合金化镀层组织
        1.4.2 合金化镀层相演变机制
        1.4.3 基体钢板元素对合金化进程的影响
    1.5 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2章 等温合金化过程相生长动力学模拟
    2.1 前言
    2.2 模型的建立
    2.3 问题公式化
    2.4 数值分析
        2.4.1 基本假设
        2.4.2 解扩散方程及界面移动方程
        2.4.3 数值计算过程
    2.5 计算结果、验证及讨论
        2.5.1 相生长演变规律
        2.5.2 镀层铁含量
        2.5.3 Γ相的厚度
        2.5.4 浓度-距离分布曲线
        2.5.5 δ相和ζ相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变化
        2.5.6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温合金化工艺过程模拟及软件开发
    3.1 前言
    3.2 问题公式化
        3.2.1 计算变温抑制层破坏时间
        3.2.2 计算变温Γ相的出现时间
        3.2.3 变温高于 530℃时ζ相不稳定模型建立
    3.4 软件开发
        3.4.1 软件开发工具
        3.4.2 界面的设计
        3.4.3 软件功能的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先高温后低温新型合金化工艺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过程
        4.2.1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4.2.2 样品准备
        4.2.3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4.3.1 高温(520℃)合金化镀层截面分析
        4.3.2 低温(480℃)合金化镀层截面分析
        4.3.3 先高温(520℃)后低温(480℃)合金化镀层截面分析
    4.4 先高温后低温合金化工艺模拟
        4.4.1 合金化时间相同的对比
        4.4.2 镀层铁含量相同的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硅反应性及合金元素对热浸镀锌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钢的热浸镀锌
        1.1.1 热浸镀锌的作用及发展简介
        1.1.2 热浸镀锌过程中锌-铁之间的反应及镀层组织
        1.1.3 热浸镀锌工艺
        1.1.4 热浸镀锌的温度和时间
        1.1.5 热浸镀锌过程中Sandelin效应的问题
        1.1.6 钢基体成分对热浸镀锌的影响
        1.1.7 锌池中合金元素对热浸镀锌的影响
    1.2 扩散偶技术
        1.2.1 扩散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2.2 扩散偶的制作方法
        1.2.3 扩散偶方法相形成的特点
        1.2.4 扩散偶方法研究锌-铁反应的现状
    1.3 相图测试技术
        1.3.1 相图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及其发展状况
        1.3.2 相图的主要测试方法
        1.3.3 热浸镀锌领域的相图研究状况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流程
    2.2 扩散偶实验
        2.2.1 样品的制备
        2.2.2 扩散偶的制备
    2.3 相图测定
        2.3.1 测定Zn-Fe-P和Zn-Al-P三元系450℃等温截面相关系的方法
        2.3.2 Zn-Fe-Bi三元系450℃等温截面的测定方法
    2.4 热浸镀锌实验
        2.4.1 实验用原材料
        2.4.2 锌浴配制
        2.4.3 热浸镀锌实验工艺流程
    2.5 金相试样的制备、组织观察及成分分析
第三章 硅对锌-铁金属间化合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3.1 前言
    3.2 扩散区的显微组织
    3.3 锌-铁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动力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磷对热浸镀锌影响的研究
    4.1 前言
        4.1.1 Zn-P和Fe-P二元系
        4.1.2 Zn-Al和Al-P二元系
    4.2 Zn-Fe-P三元系450℃等温截面中相关系的确定
    4.3 钢基体中磷对热浸镀锌镀层组织的影响
    4.4 Zn-Al-P三元系450℃等温截面中相关系的确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硅对热浸镀锌的影响及硅磷协同作用的研究
    5.1 前言
    5.2 浸镀温度对镀层的影响
        5.2.1 浸镀温度对工业纯铁镀层的影响
        5.2.2 浸镀温度对2#试样镀层的影响
    5.3 工业纯铁及含硅钢镀层生长动力学
        5.3.1 工业纯铁镀层生长动力学
        5.3.2 含硅钢镀层生长动力学
    5.4 钢基体中硅对热浸镀锌组织的影响及硅磷的协同作用
        5.4.1 钢基体中硅对热浸镀锌组织的影响
        5.4.2 钢基体中硅和磷共同存在时对热浸镀锌组织的影响
    5.5 锌池中添加硅对镀层组织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锌池中的铋对热浸镀锌作用的基础研究
    6.1 前言
    6.2 Zn-Fe-Bi三元系450℃等温截面的实验测定
    6.3 锌池中加铋对含硅钢热浸镀锌镀层组织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5)高强钢热浸镀锌界面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连续镀锌界面反应概述
        1.2.1 连续镀锌工艺
        1.2.2 热浸镀锌组织
        1.2.3 界面反应的基础理论
        1.2.4 锌池中加Al对界面反应的抑制
        1.2.5 其它合金元素对界面反应的影响
        1.2.6 界面反应中抑制层形成的模型
    1.3 锌基合金相图在热浸镀锌中的应用
        1.3.1 相图的实验测定
        1.3.2 锌基合金相图的热力学优化
        1.3.3 高强钢热镀锌界面反应相关体系的研究现状
    1.4 原子尺度模拟计算
        1.4.1 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理论
        1.4.2 陈氏晶格反演定理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Zn-Cr二元系的实验测定和热力学评估
    2.1 引言
    2.2 实验样品制备
        2.2.1 合金样品的制备
        2.2.2 固体扩散偶的制备
        2.2.3 固液扩散偶的制备
    2.3 实验结果分析
        2.3.1 平衡合金实验结果
        2.3.2 固体扩散偶实验结果
        2.3.3 固液扩散偶实验结果
        2.3.4 Zn-Cr二元相图
    2.4 Zn-Cr二元系热力学评估
        2.4.1 热力学模型
        2.4.2 实验信息
        2.4.3 评估过程
        2.4.4 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Zn-Fe-Cr体系相关系的实验测定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固-液扩散偶的制备
        3.2.2 合金样品的制备
        3.2.3 样品的观察与分析
    3.3 Zn-Fe-Cr三元系450℃相关系的实验分析
        3.3.1 固液扩散偶样品分析
        3.3.2 固态扩散偶样品分析
        3.3.3 平衡合金样品分析
    3.4 Zn-Fe-Cr三元系600℃相关系的实验研究
        3.4.1 合金成分设计
        3.4.2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合金元素对FeZn_(13)中间相影响的原子级模拟
    4.1 引言
    4.2 FeZn_(13)晶体结构的测试
        4.2.1 文献信息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4.3 FeZn_(13)晶体结构的原子级模拟
        4.3.1 计算过程
        4.3.2 结果与讨论
    4.4 合金元素在FeZn_(13)中的择优代位及溶解度的原子级模拟
        4.4.1 计算过程
        4.4.2 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合金元素Al、Cr对热浸镀锌镀层组织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5.3.1 镀层组织
        5.3.2 镀锌温度的影响
        5.3.3 浸镀时间的影响
    5.4 分析与讨论
        5.4.1 镀层组织形成过程分析
        5.4.2 用扩散通道理论对镀层形成的描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连续镀锌界面反应的动力学模拟
    6.1 引言
    6.2 界面反应的特点
    6.3 界面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6.3.1 铁快速溶解
        6.3.2 化合物在基体的形核长大
        6.3.3 抑制层固态扩散生长
    6.4 计算结果
        6.4.1 不同铝浓度下的形核数目N
        6.4.2 形成完整覆盖层和抑制层的形成时间
        6.4.3 消耗的总铁量,总铝量
        6.4.4 抑制层生长的动力学模拟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与的与本工作有关的课题
致谢

(6)金属丝增韧耐熔锌腐蚀合金的研究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热镀锌工艺和内加热器材料
        1.1.1 热镀锌的发展现状
        1.1.2 热镀锌加热方式
        1.1.3 内加热器材料研究现状
    1.2 液锌对材料的腐蚀机制
        1.2.1 固体金属在液体金属的腐蚀形式
        1.2.2 液态锌对铁基材料的腐蚀
    1.3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3.1 金属基复合材料分类及其应用
        1.3.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韧化
    1.4 计算机辅助工程的研究进展
        1.4.1 计算机辅助工程的技术特点
        1.4.2 CAE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4.3 CAE与有限元分析
    1.5 问题的提出
    1.6 研究目标及内容
        1.6.1 研究方法和目标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设备
    2.1 实验总体步骤
    2.2 加热器应力模拟方法
        2.2.1 应力分析试验研究步骤
        2.2.2 可行性试验研究条件和方法
    2.3 实验室试验研究方法
        2.3.1 原料配比
        2.3.2 试样成型
    2.4 工业试验研究方法
        2.4.1 试验方案设计
        2.4.2 金属网的制作
        2.4.3 表面处理
        2.4.4 砂型铸造
        2.4.5 离心铸造工艺
    2.5 材料性能检测
        2.5.1 抗冲击检测
        2.5.2 试样抗弯的检测
    2.6 试样耐锌液腐蚀检测
        2.6.1 腐蚀试验条件
        2.6.2 腐蚀速度的计算方法
    2.7 材料的微观分析
        2.7.1 试样的光学显微检测
        2.7.2 试样的显微硬度检测
        2.7.3 试样电子扫描显微镜和能谱检测
第三章 内加热器应力分布的数值模拟
    3.1 内加热器的应力分布模拟
        3.1.1 I-DEAS 分析过程
        3.1.2 内加热器数据采集
        3.1.3 合金加热器的几何模型的建立
        3.1.4 合金加热器的约束和载荷
        3.1.5 合金加热器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6 合金加热器的模型求解
    3.2 模拟结果分析
        3.2.1 内加热器模拟结果分析
        3.2.2 加热器结构改进方案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属丝增韧耐熔锌腐蚀合金的制备
    4.1 砂型铸造工艺
        4.1.1 制备试验的设计
        4.1.2 砂型铸造结果
        4.1.3 砂型铸造影响因素
        4.1.4 金属丝添加数量
        4.1.5 砂型铸造试验小结
    4.2 工业试验
        4.2.1 铸型转速的选择
        4.2.2 浇注温度的控制
        4.2.3 冷却制度
        4.2.4 试验结果
        4.2.5 工业试验小结
第五章 金属丝增韧耐熔锌复合材料的性能
    5.1 冲击试验
        5.1.1 冲击试样
        5.1.2 实验结果分析
         5.1.3 冲击试样的端口分析
    5.2 抗弯实验
        5.2.1 试样的制备
        5.2.2 抗弯试验结果及分析
    5.3 锌液腐蚀实验
        5.3.1 锌液对复合材料的腐蚀研究
        5.3.2 锌液对复合材料的影响因素
         5.3.3 耐锌液腐蚀实验结果分析
    5.4 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
        5.4.1 渗硼铁丝的微观结构和显微硬度
        5.4.2 1#试样微观结构和显微硬度
        5.4.3 3#试样微观结构和显微硬度
        5.4.4 4#试样微观结构和显微硬度
        5.4.5 5#试样微观结构和显微硬度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金属丝增韧耐熔锌合金内加热的工业试验
    6.1 合金外套管的服役环境
    6.2 工业试验结果及分析
        6.2.1 内加热器的工业应用试验
        6.2.2 试验问题及改进措施
        6.2.3 工业试验结果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第八章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Zn-Fe-Si-Al四元体系富锌角450℃等温截面的测定及高温镀锌组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热镀锌作用及其发展概况
        2.1.1 热镀锌的工艺及其发展
        2.1.2 镀锌层的组织
        2.1.3 含硅钢的热镀锌
        2.1.4 铝在热镀锌中的作用
        2.1.5 浸镀温度对镀锌层的影响
    2.2 相图的相关理论及主要测定方法
        2.2.1 相图的相关理论
        2.2.2 四元系的基础知识
        2.2.3 相图的测试方法
    2.3 Fe-Zn-Al-Si四元体系的研究现状
        2.3.1 Fe-Zn二元系
        2.3.2 Fe-Si二元系
        2.3.3 Fe-Al二元系
        2.3.4 Zn-Al二元系
        2.3.5 Zn-Si二元系
        2.3.6 Al-Si二元系
        2.3.7 Fe-Zn-Si三元系
        2.3.8 Fe-Al-Zn三元系
        2.3.9 Fe-Al-Si三元系
        2.3.10 Zn-Al-Si三元系
        2.3.11 Fe-Zn-Al-Si四元体系
    2.4 高温镀锌的研究现状
    2.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三章 Zn-Fe-Si-Al四元体系富锌角450℃等温截面的测定
    3.1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及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温热浸镀锌组织的研究
    4.1 实验方法及原理
        4.1.1 硅铁合金的制备
        4.1.2 热浸镀锌的工艺过程
        4.1.3 注意事项
        4.1.4 金相式样的处理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常规温度下进行浸镀的镀层组织
        4.2.2 高温下进行浸镀的镀层组织及微裂纹的形成
        4.2.3 不同硅含量对高温镀锌层组织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符号说明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8)天元实业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结构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3.2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天元公司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经济环境分析
        2.1.2 技术环境分析
        2.1.3 自然环境分析
        2.1.4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2.2 镀锌铁丝行业环境分析
        2.2.1 镀锌行业的一般特点
        2.2.2 镀锌行业结构分析
    2.3 市场需求及购买行为分析
        2.3.1 镀锌铁丝市场特征
        2.3.2 影响购买者行为的主要因素
    2.4 天元公司内部资源状况分析
        2.4.1 财务资源
        2.4.2 物质设备资源
        2.4.3 技术资源
        2.4.4 人力资源
        2.4.5 客户资源
        2.4.6 品牌资源
        2.4.7 原材料资源
    2.5 天元公司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2.5.1 主要竞争对手的经营现状和动态
        2.5.2 天元公司竞争优劣势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天元公司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
    3.1 目标市场营销的步骤
    3.2 市场细分
    3.3 目标市场的选择
    3.4 产品市场定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元公司营销组合策略
    4.1 天元公司产品策略
        4.1.1 产品组合策略
        4.1.2 新产品开发策略
        4.1.3 产品包装策略
        4.1.4 产品品牌策略
        4.1.5 产品服务策略
    4.2 天元公司价格策略
    4.3 天元公司分销策略
        4.3.1 影响企业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
        4.3.2 天元公司镀锌铁丝的渠道选择
        4.3.3 天元公司分销渠道管理
    4.4 天元公司促销策略
        4.4.1 人员推销策略
        4.4.2 销售促进策略
        4.4.3 广告策略
        4.4.4 公共关系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天元公司实施营销策略的组织保障
    5.1 天元公司营销组织的设立
    5.2 天元公司营销人员的选择、培训与管理
        5.2.1 营销人员岗位职责
        5.2.2 营销人员的选择
        5.2.3 营销人员的培训
        5.2.4 营销人员的管理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热浸镀锌合金体系的热力学分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图计算技术
        2.1.1 相图计算作用及发展历史
        2.1.2 相图计算原理
        2.1.3 相图和热力学评估
    2.2 相图的实验测定
    2.4 热浸镀锌工艺及几个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
        2.4.1 概述
        2.4.2 热浸镀锌工艺
        2.4.3 含硅钢的热浸镀锌
        2.4.4 铝在热浸镀锌中的作用与控制
        2.4.5 用于镀锌设备的耐磨耐蚀材料的开发
    2.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三章 RE-Al体系热力学优化
    3.1 研究背景
    3.2 热力学模型
        3.2.1 纯组元
        3.2.2 液相
        3.2.3 严格化学计量比的金属间化合物
    3.3 La-Al系热力学优化
        3.3.1 实验信息
        3.3.2 评估过程
        3.3.3 结果与讨论
    3.4 Ce-Al系热力学优化
        3.4.1 实验信息
        3.4.2 评估过程及实验数据的选择
        3.4.3 结果与讨论
    3.5 Pr-Al系热力学优化
        3.5.1 实验信息
        3.5.2 评估过程及实验数据的选择
        3.5.3 结果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g-RE系热力学优化
    4.1 热力学模型
        4.1.1 Liquid,fcc,bcc,dhcp相
        4.1.2 金属间化合物
    4.2 Ag-Ce系
        4.2.1 实验信息
        4.2.2 评估过程及结果与讨论
    4.3 Ag-Pr系
        4.3.1 实验信息
        4.3.2 结果及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Zn-Fe-Si系热力学计算及Zn-Fe-Si-Ni四元系相关系的测试
    5.1 研究背景
    5.2 Zn-Fe-Si系热力学计算
        5.2.1 热力学模型
        5.2.2 二元系
        5.2.3 Fe-Zn-Si三元系
    5.3 Zn-Fe-Si-Ni四元系相关系的测试
        5.3.1 实验方法
        5.3.2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Zn-Fe-Al体系热力学分析及锌池中有效铝在线检测系统
    6.1 锌池中有效铝的作用及测量方法
        6.1.1 锌池中铝的作用
        6.1.2 锌池中有效铝测量
    6.2 有效铝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及Fe-Zn-Al三元系的热力学分析
        6.2.1 有效铝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6.2.2 Zn-Fe-Al三元液相中铝的活度系数分析
        6.2.3 电解质的种类选取与成分优化
    6.3 探测器的结构与有效铝在线检测系统
    6.4 有效铝在线检测系统的性能
        6.4.1 有效铝在线检测系统精度测定
        6.4.2 信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实验
        6.4.3 探测器寿命实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Fe-Mo-Cr-Ni相关系及耐磨耐蚀合金设计
    7.1 研究背景
    7.2 合金化原理及设计方法
    7.3 Fe-Cr-Ni-Mo合金相关系
        7.3.1 Ni对Fe-Mo-Cr相关系的影响
        7.3.2 Cr对Fe-Mo-Cr相关系的影响
    7.4 合金成分的优化
    7.5 均匀化处理温度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结论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及成果
致谢

(10)铁丝连续镀锌的生产实践(Ⅷ)(论文提纲范文)

10.3 一体化对镀锌工艺的要求和实际考核
10.4 退火、镀锌一体化的生产能力
10.5 在一体化生产线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四、铁丝连续镀锌的生产实践(Ⅷ)(论文参考文献)

  • [1]合金元素对热浸镀锌镀层组织的影响及相关相平衡研究[D]. 王鑫铭. 湘潭大学, 2017(01)
  • [2]合金元素对热浸镀锌界面反应影响及相关相平衡研究[D]. 赵满秀. 湘潭大学, 2012(02)
  • [3]合金化热镀锌镀层组织模拟及应用[D]. 徐鹏. 湘潭大学, 2012(01)
  • [4]硅反应性及合金元素对热浸镀锌影响的研究[D]. 李智. 中南大学, 2008(03)
  • [5]高强钢热浸镀锌界面反应的研究[D]. 刘亚. 湘潭大学, 2008(11)
  • [6]金属丝增韧耐熔锌腐蚀合金的研究制备及应用[D]. 庞建超. 河北工业大学, 2007(06)
  • [7]Zn-Fe-Si-Al四元体系富锌角450℃等温截面的测定及高温镀锌组织的研究[D]. 潘世文. 湘潭大学, 2006(12)
  • [8]天元实业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王仁干. 湖南大学, 2006(11)
  • [9]热浸镀锌合金体系的热力学分析及应用[D]. 尹付成. 湘潭大学, 2004(12)
  • [10]铁丝连续镀锌的生产实践(Ⅷ)[J]. 储荣邦,余波,马俊,储春娟. 材料保护, 2002(12)

标签:;  ;  ;  ;  ;  

铁丝连续镀锌生产实践(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