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助催化降低啤酒中双乙酰含量的研究思路

酶助催化降低啤酒中双乙酰含量的研究思路

一、酶共催化降低啤酒中双乙酰含量的研究设想(论文文献综述)

徐朝阳[1](2017)在《啤酒高效后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啤酒的工业化生产在我国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近几十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已跃升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产国,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众所周知,在啤酒酿造过程中,VDK与非生物稳定性(冷混浊)是制约啤酒后贮周期、成品啤酒品质及其稳定性的两大制约因素。本文采用连续热处理的方法处理啤酒后发酵液,加速VDK前驱物α-乙酰乳酸脱羧生成VDK。热处理后的发酵液冷却后通过固定化酵母将VDK还原成2,3-丁二醇,使成品啤酒TVDK维持在低水平,有效防止了VDK的反弹。同时,采用-3℃低温贮存,加速了嫩啤酒中HAPL和HAPT的析出,保证了成品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连续后酵工艺参数的研究发现,啤酒后酵液最佳热处理条件为热处理温度77℃、热处理时间20min。此条件下将VDK前驱物α-乙酰乳酸转化成VDK,使成品啤酒中TVDK控制于低水平,有效地防止了成品酒中VDK的反弹。研究发现,热处理对后发酵液TBA值、乙醇正丙醇、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异丁酯等无显着差异(P<0.05)。(2)采用固定化酵母连续后发酵,随后酵液在填充床反应罐中滞留时间的延长,后酵液中TVDK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在2.75h左右达到最低值。(3)在-3-0℃贮存嫩啤酒,温度越低,HAPL和HAPT析出与冷混浊生成速度越快。其中:HAPL析出动力学方程为K=7×1018e-0.162/T(R2=0.968)HAPT析出动力学方程为K=3×1029e-0.249/T(R2=0.9718)冷混浊生成动力学方程为K=1×1020e-0.168/T(R2=0.935)(4)在最佳热处理条件(77℃、20min)下,成品啤酒的理化指标、感官指标与风味物质含量均无显着变化。根据冷混浊动力学方程,-3-2℃时冷混浊生成速度是-10℃时速度的1.5倍,与-10℃相比,后贮时间可缩短1/3。

程军,秦伟帅,赵新节[2](2011)在《葡萄酒酿造中高级醇的形成机制与调节》文中研究表明高级醇是酵母酒精发酵阶段自身代谢形成的,其中可以检测出的高级醇种类主要有30多种。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高级醇的生成途径主要有氨基酸降解代谢途径和糖类物质合成途径。高级醇的生成与发酵醪液的pH值、α-氨基酸态氮含量、含氧量、发酵液糖浓度、发酵温度、酵母菌种及其接种量等因素有关,控制发酵醪液pH值、α-氨基酸态氮含量、可发酵性糖、含氧量、发酵工艺条件、酵母菌种及其接种量可有效控制葡萄酒中高级醇含量。

高建奇[3](2008)在《啤酒发酵中双乙酰的调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从啤酒酵母工程菌出发,采取双乙酰抗性处理方法,通过将啤酒酵母在1.5mg/L、2.0 mg/L、2.5 mg/L双乙酰含量梯度的麦汁培养基内培养,筛选到能够在高浓度双乙酰含量下进行正常代谢活动的抗双乙酰的变异酵母菌株,进行双乙酰5代间歇耐性培养,再进行低温发酵试验,取双乙酰峰值含量较低的1株进行连续耐性培养,培养柱流加发酵液连续驯养7d后,从柱中分离筛选出5株菌进行低温发酵试验,得到双乙酰峰值含量最低、细胞大小中等、发酵度较高的菌株YZB。通过研究优选菌株YZB在不同麦汁营养条件和发酵培养条件下的发酵情况,总结啤酒发酵风味副产物的形成和积累规律,分析无机离子对副产物的影响,获得最佳的发酵营养条件和发酵工艺条件。对于麦汁成分的影响,就麦汁浓度、α-氨基氮含量、麦汁中添加剂铁、锌和硒离子的含量进行研究,研究其对酵母增殖以及双乙酰生成和还原的影响,并得出这些离子成分的合适添加量。发酵工艺条件的影响,主要就主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对于双乙酰的还原,缩短啤酒的成熟时间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论如下:(1)选育的低产双乙酰啤酒酵母菌株YZB经EBC放大试验,其双乙酰峰值为0.38mg/L,比出发菌株下降40%~42%。发酵结束后酒液中双乙酰含量为0.08~0.09mg/L,真正发酵度为65.4%~65.9%,其余发酵性能基本保持不变,连续转接7代后其遗传性状稳定。(2)低双乙酰菌株YZB最佳麦汁营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原麦汁浓度11.0%和α-氨基氮含量165 mg/L,在麦汁中添加0.70 mg/L的FeSO4·7H2O,或添加0.75 mg/L的ZnSO4·7H2O,在麦芽制备中添加200 mg/L的Na2SeO3,有利于控制较低的双乙酰含量,啤酒风味基本不变,发酵时间可缩短一半。(3)低双乙酰菌株YZB最佳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主发酵温度13℃、接种量为12%时,菌株发酵速度加快,有利于获得风格淡爽、稳定性好的啤酒。能控制较低的双乙酰含量,缩短发酵时间,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母茜[4](2008)在《高SOD,低双乙酰啤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双乙酰是影响啤酒的主要风味物质之一,它在啤酒中的阈值很低,超过这一阈值就会产生一种酸馊味,因此其含量的高低是啤酒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啤酒在储存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纸板味,这主要是因为啤酒中一些挥发性的长链不饱和醛类发酵时未充分还原所致,啤酒的氧化作用是其风味稳定性变差的最初来源。因此,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势必会给改善啤酒风味的稳定性,防止啤酒老化,甚至是对饮用者的健康都会带来良好的效果。本研究选用啤酒酵母工业菌株青岛啤酒酵母菌株YSF31为材料,采用自克隆技术构建了一个新的啤酒酵母工程菌株,得到的新菌株同YSF31比较双乙酰含量有所降低,抗老化的能力增强。以青岛啤酒酵母菌株YSF31的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出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1和α-信号肽基因。将PCR扩增得到的SOD1基因插入到质粒pYCUP(中科院微生物所酵母遗传育种实验室保存,以下简单称实验室,含有CUP1基因)的SphⅠ和SalⅠ位点得到一个中间质粒pMC2。再将PCR扩增得到的α-factor基因插入到质粒pMP1(实验室保存,含有3-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PGK1)的EcoRI和SmaI位点上得到另外一个中间质粒pMC1。用BglⅡ和SphⅠ酶切质粒pMC2得到含有CUP1和SOD1的片段,再用KpnⅠ和SphⅠ酶切质粒pMC1得到含有PGK1和α-factor的片段,将上述两个基因片段插入到质粒pPILV4(实验室保存,含有ILV2基因)的KpnⅠ和BglⅡ位点,获得最终的重组质粒pMC572。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用内切酶酶切质粒pMC572得到的含有SOD1,CUP1,PGK1和α-factor以及ILV2两端序列的片段转化啤酒酵母YSF31。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细胞对硫酸铜的抗性初步筛选到转化子,转化子对硫酸铜的抗性较受体菌有很大的提高。受体菌仅能在5mmol/L的浓度上生长,转化子能在8mmol/L的浓度上生长。2.用不同的引物组合进行PCR验证,发现转化子均能得到目的条带而受体菌什么也没有。3.通过乙酰乳酸合成酶(AHAS)活性测定,经验证转化子的AHAS酶活性仅为受体菌的一半,说明SOD1,CUP1,PGK1和α-factor片段已经整合到染色体上,ILV2的一条等位基因被破坏,转化子被命名为Z-2-8。4.啤酒酵母细胞内的SOD是不能自行分泌到胞外的,由于α-factot基因的整合使转化子胞内的SOD成功分泌到胞外,而受体菌的发酵液中一直都没有SOD的活性。同时,乙偶姻的含量也只有受体菌的50%,势必会最终导致双乙酰含量的降低。5.另外在CO2减重实验,生物量检测和其他发酵指标检测实验中发现新的啤酒酵母工业菌株同受体菌比较并没有发生显着的变化。由于本实验的DNA操作过程中并没有任何外源基因的介入,均来自啤酒酵母自身,因此该啤酒酵母菌株为生物安全的自克隆菌株,具有重要的实际运用价值。

孟庆阳[5](2008)在《酿酒酵母乳酸脱氢酶发酵和酶学性质及其基因序列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酿酒酵母的正常发酵过程中,乳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还原为乳酸。高级醇是啤酒发酵中最重要的风味物质之一,大多数高级醇和酒精发酵同步形成,主要是由合成途径产生的。理论上分析高级醇的生成与乳酸的生成是反向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增加乳酸的生成量来降低啤酒发酵中高级醇的生成量。然而在啤酒酿造中乳酸脱氢酶对高级醇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拟研究酿酒酵母乳酸脱氢酶的发酵性质,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镁锌离子,调控乳酸脱氢酶的活力控制高级醇的含量。建立酿酒酵母乳酸脱氢酶分离纯化的方法,并分析不同菌株乳酸脱氢酶编码基因的序列差异,阐明不同酵母乳酸脱氢酶活力差异,为调节控制啤酒高级醇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测定5株不同酿酒酵母菌株乳酸脱氢酶的发酵性质,结果表明不同酵母菌株之间的乳酸脱氢酶酶活力存在差异。在啤酒发酵过程中随着LDH活性增加,啤酒中的高级醇含量则下降,显示了LDH活性与高级醇生成量呈负相关性。通过向发酵液中添加金属离子Mg2+(500mg/L)和Zn2+(0.17mg/L),测定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乳酸脱氢酶活力和高级醇生成量,结果显示Mg2+和Zn2+的添加,显着提高了酵母的乳酸脱氢酶活力,生成产物中高级醇的含量比对照降低,并且Mg2+比Zn2+的促进作用更为显着。酵母乳酸脱氢酶的分离纯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液经细胞破碎,透析, 40%的(NH4)2SO4盐析, DEAE-Sepharos(eDE-52)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G25凝胶过滤等纯化步骤,分离的乳酸脱氢酶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为单一蛋白条带,纯化倍数为14.3,回收率为24%。凝胶法测定该酶的分子量约为32.2kD。对酵母乳酸脱氢酶的性质测定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在35℃温度下比较稳定,最适反应pH值为9.4。金属离子对该酶活性具有显着影响,在0.5 mmol/L和1.0 mmol/L的金属离子浓度下:Mg2+,Zn2+对酶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1.0mmol/L Ca2+离子作用最显着,Ni+和K+对它有明显的抑制作用,Fe2+的作用不是太明显。以酿酒酵母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Genbank发表的全序列,设计3对引物,扩增LDH基因的不同片断,对扩增片断测序。对本研究中5株酵母菌株和酿酒酵母(FLH201473.01X)的LDH基因(GenBank,accession No.DQ332540)之间的序列差异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 YZU03与其中的ST01和SH01的差异在LDH基因的第609-725碱基之间。而它们和FLH201473.01X的LDH基因的差异在该基因的第213、216、217、228、314和315碱基。

赵春海,阚振荣[6](2007)在《乙酰乳酸脱羧酶的保藏》文中认为选用多种大分子有机物、醇类、糖类等物质为备选稳定剂,分别进行单因子的不同浓度试验,考察不同物质对乙酰乳酸脱羧酶热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复合因子试验,选取最佳组合,然后再利用最佳组合在不同溶剂系统中进行了酶的储存试验,在3种溶剂系统中,在常温下或者冷藏条件下都显示出很好的保护作用。

母茜,王肇悦,张博润,任正隆[7](2007)在《关于抗老化低双乙酰啤酒酵母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老化和双乙酰含量是影响啤酒风味的重要因素,其制约了啤酒生产技术的发展,影响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笔者从啤酒中双乙酰的合成、降低啤酒中双乙酰含量、提高啤酒抗老化能力几个方面对抗老化、低双乙酰啤酒酵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孙悟)

赵春海,阚振荣[8](2007)在《乙酰乳酸脱羧酶的储存初探》文中研究表明选用多种大分子有机物、醇类、糖类等物质为稳定剂,分别进行单因子的不同浓度试验,考察不同物质对乙酰乳酸脱羧酶热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复合因子试验,选取最佳组合,然后利用最佳组合在不同溶剂系统中进行了酶的储存试验,在3种溶剂系统中,在常温下或者冰箱条件下都显示出很好的保护作用。

郑应福[9](2006)在《α-乙酰乳酸脱羧酶产生菌的遗传标记及融合育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α-乙酰乳酸脱羧酶可以去除啤酒中的双乙酰,在啤酒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育种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利用抗生素标记筛选融合子方法简便并且对酶活的影响较小。因此,对本实验室保存的两株产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筛选高酶活菌株。实验首先对3226-5进行了青霉素抗性标记获得抗性突变株P-67;V-20进行了链霉素抗性标记获得抗性突变株S-17。P-67和S-17作为原生质体融合的亲本。然后,根据双亲菌株的生长曲线确定了其培养时间。将菌株由斜面接种到完全固体培养基上,活化培养24h,再将其接种到液体完全培养基,37℃,200rpm,摇床培养14h,最后按5%的接种量接种到20mL的液体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3.5-4h。将培养好的菌体收集起来,进行溶菌酶处理,制备原生质体。本实验选择了多个溶菌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处理双亲菌株进行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实验,通过绘制形成率和再生率曲线确定P-67的酶解条件是20μg/mL的溶菌酶在32℃酶解20min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较高;S-17的酶解条件是15μg/mL的溶菌酶在32℃酶解20min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较高。确定最佳融合条件为35%PEG6000,38℃处理15min,Ca2+的浓度为50mmol/L,以及融合体系pH为9.0,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的融合率为1.8×10-5。本实验共得到了287株融合子,将这些融合子测定酶活。最后筛得F-589菌株,其酶解后的上清液酶活达到157.59μ/g高于亲株37.2%。对F-589进行了利福平的抗性标记,最后,获得一株高酶活的菌株R-4-250,酶活达到194.78μ/g比F-589的酶活高23.60%,高于亲株69.58%。

张智维,王旭,刘金平[10](2005)在《He-Ne激光诱变选育双乙酰生成量低的啤酒酵母》文中提出为了在发酵过程中减少双乙酰的产生,防止成品啤酒中双乙酰反弹,利用激光诱变育种技术,选育双乙酰生成量低的啤酒酵母,可解决双乙酰问题。用He-Ne激光作为诱变光源,照射啤酒酵母细胞,在合适的时间和剂量下,得到一株优良菌株。用该菌株酿造的啤酒,其双乙酰值为0.1253mg/L,比原菌株下降了30%。

二、酶共催化降低啤酒中双乙酰含量的研究设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酶共催化降低啤酒中双乙酰含量的研究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1)啤酒高效后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啤酒概述
    1.2 啤酒原料
        1.2.1 麦芽
        1.2.2 小麦芽
        1.2.3 酒花
        1.2.4 水
    1.3 啤酒酿造
        1.3.1 制麦
        1.3.2 麦汁制备
        1.3.3 啤酒酵母发酵
    1.4 VDK
        1.4.1 VDK产生的分子机制
        1.4.2 影响VDK的主要因素
        1.4.3 控制双乙酰的方法
        1.4.4 TVDK
    1.5 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
        1.5.1 固定化
        1.5.2 固定化技术与载体
        1.5.3 固定化反应器
        1.5.4 固定化技术在啤酒酿造中的应用
        1.5.5 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
    1.6 冷混浊
        1.6.1 冷混浊概述
        1.6.2 冷混浊形成机理
    1.7 立题背景及意义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HAPL的测定方法
        2.4.2 HAPT的测定方法
        2.4.3 冷混浊的测定方法
        2.4.4 TVDK的测定方法
        2.4.5 热处理过程参数的选择试验
        2.4.6 连续后酵酒液滞留时间的选择试验
        2.4.7 风味物质的测定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固定化酵母连续后酵工艺参数的研究
        3.1.1 热处理对主酵液VDK含量的影响
        3.1.2 热处理对主酵液羰基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3.1.3 主酵液和热处理后酒液质量指标的对比
        3.1.4 连续后酵酒液滞留时间的确定
    3.2 冷混浊及相关物质不同贮藏温度下含量变化情况
        3.2.1 HAPL变化情况
        3.2.2 HAPT变化情况
        3.2.3 冷混浊
    3.3 冷混浊生成动力学模型
        3.3.1 HAPL动力学模型
        3.3.2 HAPT动力学模型
        3.3.3 冷混浊
    3.4 温度对冷混浊反应速率的影响
        3.4.1 HAPL的影响
        3.4.2 HAPT的影响
        3.4.3 冷混浊
        3.4.4 温度对后贮时间的影响
    3.5 啤酒质量分析
        3.5.1 理化指标
        3.5.2 风味指标
        3.5.3 感官品评
4 讨论
    4.1 固定化酵母连续后酵设备参数研究的实验
    4.2 冷混浊及温度的关系
    4.3 冷混浊及非生物稳定性
    4.4 进一步研究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啤酒发酵中双乙酰的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啤酒的种类
        1.1.1 根据啤酒的色泽进行分类
        1.1.2 根据啤酒原辅材料分类
        1.1.3 根据啤酒杀菌方式分类
        1.1.4 其它分类方法
    1.2 啤酒生产技术
        1.2.1 啤酒发酵流程
        1.2.2 啤酒发酵技术方法类型
        1.2.3 啤酒发酵生产控制
        1.2.4 啤酒发酵技术发展
    1.3 啤酒品质及其控制技术
        1.3.1 啤酒的品质
        1.3.2 啤酒的风味及成熟
    1.4 啤酒中的双乙酰及其对啤酒质量和风味的影响
        1.4.1 啤酒中双乙酰产生的机制
        1.4.2 影响双乙酰含量的主要因素
        1.4.3 啤酒中双乙酰的控制途径
        1.4.4 控制啤酒中双乙酰的具体措施
    1.5 啤酒酵母发酵特性的改良
        1.5.1 构建低双乙酰菌株,缩短啤酒成熟期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6.1 立题依据
        1.6.2 研究内容
        1.6.3 论文设计
第二章 低双乙酰啤酒酵母选育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双乙酰抗性菌株的筛选
        2.2.2 菌株稳定性试验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YZB菌株发酵条件及其对双乙酰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测定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营养条件对啤酒发酵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3.2.2 发酵条件对啤酒发酵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3.3 小结与讨论
        3.3.1 不同麦汁营养成分对啤酒发酵代谢产物的影响
        3.3.2 不同发酵工艺条件对啤酒发酵代谢产物的影响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4)高SOD,低双乙酰啤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文献综述
    1.关于双乙酰的研究
        1.1 双乙酰及其合成
        1.2 关于降低啤酒中双乙酰含量的策略
        1.3 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降低啤酒发酵过程中的双乙酰
    2 关于SOD的研究
        2.1 SOD的分布及分类
        2.2 SOD的检测方法
        2.3 SOD的物理化学性质
        2.4 SOD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2.5 SOD的应用
    3 酵母菌及其遗传修饰方法
        3.1 实验室酵母菌和工业酵母菌
        3.2 工业酵母菌的遗传修饰
    4.酵母遗传修饰的筛选标记
        4.1 营养缺陷标记
        4.2 药物抗性标记
        4.3 反向选择标记
        4.4 颜色指示和rDNA重组反向选择技术
        4.5 GALp-GIN11反向选择技术
        4.6 铜离子络合蛋白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的应用
    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 菌种和质粒
        1.2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1.3 酶和试剂
        1.4 缓冲液及试剂
    2.方法
        2.1 DNA操作
        2.2 AHAS酶活测定
        2.3 SOD酶活的测定
        2.4 酵母凝聚性的测定
        2.5 α—N的试验方法
三 结果与分析
    1 重组质粒的构建
        1.1 质粒pMC2的构建
        1.2 质粒pMC1的构建
        1.3 质粒pMC572的构建
    2 工程菌的构建及检验
        2.1 酵母菌的转化
        2.2 铜抗性检测
        2.3 PCR扩增验证
        2.4 AHAS酶活
        2.5 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3 小试实验结果
        3.1 SOD酶活性与乙偶姻含量的测定
        3.2 CO2减重实验
        3.3 受体菌和工程菌生物量的比较
        3.4 其他发酵指标的比较
四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文章列表

(5)酿酒酵母乳酸脱氢酶发酵和酶学性质及其基因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
        1.1.2 主要试剂
        1.1.3 溶液配制
        1.1.4 培养基
        1.1.5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酿酒酵母LDH 发酵性质研究方法
        1.2.2 酿酒酵母LDH 分离纯化方法
        1.2.3 酿酒酵母酶学性质的研究方法
        1.2.4 酿酒酵母LDH 基因的PCR 扩增和序列分析
        1.2.5 指标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酿酒酵母LDH 的发酵性质
        2.1.1 酿酒酵母LDH 的发酵动力学
        2.1.2 Mg~(2+)和Zn~(2+)对LDH 发酵性质的影响
    2.2 酿酒酵母LDH 的分离纯化结果
        2.2.1 酿酒酵母LDH 的硫酸铵盐析结果
        2.2.2 透析时间的确定
        2.2.3 DEAE-cellulose(DE-52)层析洗脱结果
        2.2.4 Sephadex G-25 凝胶过滤洗脱结果
        2.2.5 酿酒酵母LDH 纯化结果
    2.3 酿酒酵母LDH 的酶学性质
        2.3.1 酿酒酵母LDH 酶的分子量
        2.3.2 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2.3.3 温度对LDH 稳定性的影响
        2.3.4 酶反应的最适pH 值
        2.3.5 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
    2.4 酿酒酵母菌株的LDH 基因的扩增与序列分析
        2.4.1 酿酒酵母基因组DNA 提取的结果
        2.4.2 LDH 基因的引物扩增结果
        2.4.3 LDH 基因的序列比对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关于抗老化低双乙酰啤酒酵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双乙酰的合成
2 关于降低啤酒中双乙酰含量的策略
    2.1 减少α-乙酰乳酸的生成
    2.2 利用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作用, 加速α-乙酰乳酸的分解
    2.3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
    2.4 利用激光诱变选育低双乙酰的啤酒酵母
3 关于提高啤酒抗老化能力的策略
    3.1 利用紫外线诱变
    3.2 基因工程技术方法
4 展望

(9)α-乙酰乳酸脱羧酶产生菌的遗传标记及融合育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啤酒风味与双乙酰
        1.1.2 α-乙酰乳酸脱羧酶
        1.1.3 除去双乙酰途径
    1.2 国内外对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研究现状
        1.2.1 产α-乙酰乳酸脱羧酶微生物的分离和筛选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1.2.2 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2.3 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应用的研究
    1.3 国产α-乙酰乳酸脱羧酶应用前景
    1.4 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1.4.1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
        1.4.2 原生质体融合的优点
        1.4.3 影响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因素
        1.4.4 影响融合的因素
        1.4.5 融合子的检出方式
    1.5 利用抗药性选择融合子的优势
    1.6 微生物原生质体在育种方面的其他应用
第2章 抗药性标记菌株的制作
    2.1 引言
    2.2 材料
        2.2.1 菌种来源
        2.2.2 主要设备
        2.2.3 主要试剂
        2.2.4 培养基
    2.3 酶活的测定方法
        2.3.1 试剂配制
        2.3.2 制备标准曲线
        2.3.3 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活力测定
    2.4 实验方法
        2.4.1 出发菌株自身耐抗生素水平的测定
        2.4.2 3226-5菌株的诱变处理
        2.4.3 V-20高抗药性菌株的筛选
        2.4.4 3226-5利福平抗药性标记的制作
        2.4.5 抗药性标记菌株的稳定性实验
    2.5 结果
        2.5.1 最小致死量的确定
        2.5.2 紫外诱变时间的确定
        2.5.3 抗药性标记菌株的筛选
        2.5.4 高抗药性菌株的稳定性实验
    2.6 讨论
第3章 原生质体融合
    3.1 引言
    3.2 材料
        3.2.1 菌种来源
        3.2.2 主要设备
        3.2.3 主要试剂
        3.2.4 培养基与相关溶液
    3.3 实验方法
        3.3.1 原生质体的制备
        3.3.2 原生质体的融合
        3.3.3 融合子的检出
    3.4 实验结果
        3.4.1 两株亲本的生长曲线
        3.4.2 原生质体的形成与再生
        3.4.3 原生质体的融合
    3.5 讨论
        3.5.1 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条件探讨
        3.5.2 原生质体融合的条件探讨
第4章 融合子的筛选
    4.1 引言
    4.2 材料
        4.2.1 主要试剂
        4.2.2 主要仪器
        4.2.3 培养基
    4.3 实验方法
        4.3.1 融合子的筛选
        4.3.2 发酵培养
        4.3.3 酶活测定方法
    4.4 实验结果
        4.4.1 融合子的检出和传代
        4.4.2 高酶活融合子的筛选
        4.4.3 融合子的稳定性考察
        4.4.4 融合子的筛选结果
    4.5 讨论
第5章 利福平抗性对融合子酶活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
        5.2.1 菌种来源
        5.2.2 主要试剂
        5.2.3 主要仪器
        5.2.4 培养基
    5.3 实验方法
        5.3.1 出发菌株自身耐利福平水平的测定
        5.3.2 F-589高抗药性菌株的诱变与筛选
        5.3.3 高抗药性菌株的筛选
    5.4 实验结果
        5.4.1 最小致死量的确定
        5.4.2 利福平抗性突变株的筛选
        5.4.3 高抗药性菌株的稳定性实验
        5.4.4 高酶活菌株的筛选
        5.4.5 实验菌株的酶活
    5.5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酶共催化降低啤酒中双乙酰含量的研究设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啤酒高效后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徐朝阳.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1)
  • [2]葡萄酒酿造中高级醇的形成机制与调节[J]. 程军,秦伟帅,赵新节. 中国酿造, 2011(12)
  • [3]啤酒发酵中双乙酰的调控[D]. 高建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2)
  • [4]高SOD,低双乙酰啤酒酵母工程菌的构建[D]. 母茜. 四川农业大学, 2008(02)
  • [5]酿酒酵母乳酸脱氢酶发酵和酶学性质及其基因序列分析[D]. 孟庆阳. 扬州大学, 2008(02)
  • [6]乙酰乳酸脱羧酶的保藏[J]. 赵春海,阚振荣. 食品科技, 2007(10)
  • [7]关于抗老化低双乙酰啤酒酵母的研究进展[J]. 母茜,王肇悦,张博润,任正隆. 酿酒科技, 2007(09)
  • [8]乙酰乳酸脱羧酶的储存初探[J]. 赵春海,阚振荣. 酿酒科技, 2007(03)
  • [9]α-乙酰乳酸脱羧酶产生菌的遗传标记及融合育种[D]. 郑应福. 河北大学, 2006(07)
  • [10]He-Ne激光诱变选育双乙酰生成量低的啤酒酵母[J]. 张智维,王旭,刘金平. 激光技术, 2005(05)

标签:;  ;  ;  ;  ;  

酶助催化降低啤酒中双乙酰含量的研究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