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剖宫产临床观察

两次剖宫产临床观察

一、两种剖宫产术式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燕,陈初林,孟瑛[1](2021)在《阴式改良宫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阴式改良宫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治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宫颈机能不全妊娠期妇女共计18例(其中改良Shirodkar术式9例, 改良Mcdonald术式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手术过程均顺利,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改良Shirodkar术式平均延长孕周14.7周, 6例顺娩(5例孕足月, 1例早产系孕35周+1胎膜早破);3例剖宫产(2例孕足月择期剖宫产, 其中1例为双胎, 1例为前次剖宫产, 1例孕32周+1胎膜早破因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新生儿因感染预后不良), 抱婴回家率为88.9%。改良Mcdonald术式平均延长孕周11.5周, 5例顺产(3例孕足月顺产, 1例孕35周+3胎膜早破早产, 1例31周胎膜早破早产);3例孕足月剖宫产(其中1例为二次剖宫产, 1例为双胎妊娠, 1例因子痫前期, 胎盘早剥剖宫产);1例发生感染性流产, 抱婴回家率为88.9%。结论根据宫颈管的长短选择不同的改良术式可延长孕周, 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且改良后术式简单, 易操作, 对孕妇的损伤小, 适合在临床推广。

周清缘[2](2020)在《不同术式联合中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又名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罕见的乳房良性炎症,是典型的非哺乳期乳腺炎。GLM通常以乳房肿块、脓肿、炎症和乳腺瘘管的临床症状出现,好发于三、四十岁有哺乳史的育龄妇女。随着发病率逐年上升,GLM开始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表明,GLM的发病原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对自身乳汁的超敏反应引发的炎症反应,与妊娠史、吸烟史、口服避孕药史、α 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被完全阐明。现代医学主要以手术、抗结核、激素等治疗方式为主,然而其复发率较高,对乳房外形和功能损伤较大,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临床迫切需要一种疗效更佳、创伤更小、复发率更低的治疗方法。导师祝东升教授经过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认为中药联合手术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治疗本病疗效确切,且复发率较低,另外融合了整形的理念,能最大程度保护乳房的外形和恢复乳房的功能,因此是目前临床上治疗GLM较理想的方案之一。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分期手术术式和组方改良前后的16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病例,结合GLM发病的一般规律,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旨在评估中药联合手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本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GLM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乳腺科住院的GLM病人的一般资料及治疗情况,研究GLM的临床特点,并通过我院GLM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分析,为目前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方案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我院治疗,且通过纳排标准的GLM病例。采集并整理原始病例信息,包括一般资料、临床情况及治疗情况等,并对数据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病例整理,以2017年5月23日起开始实施改良治疗方案为界限,在此之前住院治疗的病例作为治疗组,此组Ⅰ期手术术式采用“乳房脓肿切开清创引流术”;在此之后住院治疗的病例作为改良组,此组Ⅰ期手术术式采用“乳房脓肿锐性清疮术”。治疗全程联合中药治疗。研究终点为随访结束。结果:1.统计病例发现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人数为154人,期间治疗单侧乳房146人,治疗双侧8人,治疗单侧乳房共162例(治疗组80例,改良组82例)。2.GLM主要发于育龄期女性,多发于已婚且有生育史女性,仅4例无孕史,年龄最大者为48岁,最小者为20岁,平均年龄为32.81±4.673岁。3.本病四季均可发病,乳房外周象限及乳晕下腺体均可发病,病灶多累及外周象限。本病多表现为肿块和窦道,本研究中多肿块为主要症状,共有155例,仅有2例表现为无肿块,且入院前有近期院外手术治疗病史。74例伴有窦道,72例同时伴有肿块和窦道,占总数的44.4%。患者入院治疗前病程长短不一,病程最短为7天,最长为3年,平均病程3.00±3.506个月,中位数为2个月。既往病史中剖宫产为79例,流产为69例,患侧乳头畸形104例,哺乳障碍61例,入院前接受有创外科诊治94例。4.本院治疗的154名患者,其中8人双乳发病,2人以双乳同时发病来行治疗。多数以乳房肿痛为首发症状。共计治疗162例,经本院中西医综合治疗,162例均达到临床治愈,治愈率为100%,总体复发率3.7%。5.本院治疗的病人多为肝郁化火、肝郁痰凝两种证型,肝郁化火107人次,肝郁痰凝51人次。治疗组中药用药频率排名前16的为柴胡,夏枯草,紫草,蒲公英,白芷,白及,海藻,山楂,桔梗,茯苓,郁金,天花粉,金银花,白术,薏苡仁,白花蛇舌草。改良组中药用药频率排名前16的为柴胡、茯苓、白及、当归、黄芪、白芷、金银花、蒲公英、生地榆、甘草、生地黄、夏枯草、黄芩、赤芍、瓦楞子、牡丹皮。6.本研究中改良组换药天数明显少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组中多次清创的情况也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改良组在复发率比较上并无明显差异。结论:1.本病发病多为已婚产后女性。2.乳汁淤积、乳头畸形、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为本研究中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病的重要因素。3.临床表现:多表现为以无明显诱因肿块起病,全身反应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肿块形成脓肿破溃出现窦道,询问病史多有患侧哺乳障碍史和过敏史,体格检查可见患侧乳头畸形,病灶多累及乳腺外周。4.治疗方案:改良后的治疗方案能减少患者的换药天数,降低多次清创概率,效果明显优于改良前治疗方案。改良后治疗方案下的总体临床治愈率为100%,总体复发率为3.7%,整体疗效显着。5.彻底剔除坏死组织,口服中药中增加益气养血、敛疮生肌比例可以促进创面更快恢复,配合外用药更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术后乳房外形损失,降低复发率。6.改良后治疗方案效果优于改良前,可以推论中西医治疗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进一步增进疗效,减少副作用。

刘毓杰[3](2020)在《丹黄祛瘀方治疗子宫瘢痕憩室致气虚血瘀型经期延长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丹黄祛瘀方联合葆宫止血颗粒对子宫瘢痕憩室致气虚血瘀型经期延长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的行经天数、证候积分、憩室的变化等指标,探讨丹黄祛瘀方治疗子宫瘢痕憩室致经期延长的作用机制,丰富本病“多虚多瘀”的病机内涵,为本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方法:收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治疗组运用中药丹黄祛瘀方联合中成药葆宫止血颗粒治疗,对照组仅运用中成药葆宫止血颗粒治疗,治疗时长均为3个月经周期,分别观察治疗前、用药3个周期和停药3个周期后的疗效指标。结果:(1)经过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和疗前各项指标对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在减少行经天数、减少中医证候积分、缩小憩室矢状轴深度和缩小憩室容积方面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增加憩室外缘距浆膜层厚度方面均无明显效果(P>0.05)。(3)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总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憩室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丹黄祛瘀方能减少患者行经天数,减少中医证候积分,缩小憩室矢状轴深度,缩小子宫瘢痕憩室容积,但在改变憩室外缘距浆膜层厚度方面无优势。

何楠楠[4](2020)在《两种剖宫产术式在再次剖宫产中应用比较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综合评估腹膜外剖宫产(extraperitoneal cesarean section,ECS)、腹膜内剖宫产(intraperitioneal cesarean section,TCS)两种术式应用于再次剖宫产的优劣,为再次剖宫产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检索词为:腹膜外剖宫产、腹膜内剖宫产、二次剖宫产、再次剖宫产术式。结合研究目的,筛选出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最后根据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一共纳入2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均为中文文献,3篇前瞻性研究,17篇回顾性分析研究。总样本量2453例,其中行ECS组共1202例,TCS组共12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再次剖宫产术式选择上,与TCS相比,ECS的优势在于:(1)手术时间短[MD=-9.25,95%CI(-15.10-3.40),P=0.002];(2)术中出血量少[MD=-56.31,95%CI(-75.19-37.43),P<0.00001];(3)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早[MD=-4.39,95%CI(-5.38-3.40),P<0.00001];(4)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MD=-14.73,95%CI(-21.34-8.12),P<0.0001];(5)术后病率低(术后24小时至7天内2次不连续体温≥38℃)[OR=0.29,95%CI(0.160.53),P<0.0001],术后体温峰值低[MD=-0.11,95%CI(-0.17-0.05),P=0.0002];(6)手术并发症少:肠损伤率低[OR=0.15,95%CI(0.030.85),P=0.03]、膀胱损伤率低[OR=0.19,95%CI(0.040.88),P=0.03];(7)住院时间短[MD=-2.29,95%CI(-2.69-1.89),P<0.00001],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出现肉眼血尿[OR=1.03,95%CI(0.492.17),P=0.94]、新生儿窒息[OR=1.37,95%CI(0.762.47),P=0.29]、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MD=-3.34,95%CI(-6.67-0.00),P=0.0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腹膜内剖宫产相比,再次剖宫产时选择腹膜外术式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更早进食、降低术后病率及术后体温峰值、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在新生儿窒息率、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后发生肉眼血尿方面两种术式无明显差异。对于既往剖宫产或其他腹部手术史造成的重度腹腔粘连患者,再次剖宫产时采取腹膜外术式或许为一种更佳的选择。

刘亚男[5](2020)在《子宫瘢痕憩室手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药物治疗无效的子宫瘢痕憩室患者实施4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的效果,旨在深入探讨各术式的具体应用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资料与方法:纳入2014.5-2018.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收治的91例子宫瘢痕憩室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经腹子宫瘢痕憩室切除修补术组24例(A组)、阴式子宫瘢痕憩室切除修补术组28例(B组)、宫腹腔镜联合子宫瘢痕憩室切除修补术组(C组)26例、宫腔镜下子宫瘢痕憩室电切术组13例(D组)。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生育史、末次剖宫产病史、术中指标、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憩室治愈情况、术后再分娩率等。疗效改善评价标准:1.术后经期的疗效改善评价标准——显效:术后经期在7天以内(7天亦算作显效)。有效:术后行经天数较术前虽然缩短≥2天,但总天数仍>7天。无效:术后行经天数延长或不符合上述情况。2.憩室改善标准——治愈:TVS未探及子宫前壁液性暗区,未见子宫瘢痕憩室形成征象。有效:TVS可见子宫前壁液性暗区各经线数值较术前减小。无效:TVS可见子宫前壁液性暗区各经线数值较术前增加或没有变化。3.术后再分娩率:术后严格避孕1年以上各组再分娩人数/各组术后有生育要求人数。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本课题共纳入91例研究对象,82例(90.11%,82/91)表现为经期延长,平均经期为15.02±3.86天,其中有4例同时伴痛经。月经正常的无症状者为9例(9.89%,9/91)。82例经期延长患者纳入A组20例、B组25例、C组24例、D组13例。9例无症状者纳入A组4例、B组3例、C组2例、D组0例。A、B、C、D四组分别有24例、28例、26例、13例。91例研究对象平均发病年龄段为26-45岁,平均发病年龄为33.45±4.12岁,平均剖宫产次数为1.32±0.49次。A、B、C、D四组病人的平均年龄(33.08±3.55岁、34.68±4.88 岁、32.00±4.04 岁、33.38±2.53 岁)、平均剖宫产次数(1.33±0.48次、1.21±0.42次、1.31±0.47次、1.54±0.66次)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较高可比性。四组经期延长患者(不包括9例无症状者)的术前经期分别为14.90±3.29 天,15.06士5.23 天,15.08±3.20 天,14.92±3.44 天,四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较高可比性。2.不同术式研究结果2.1术中辅助治疗A组24例,联合宫腔镜者有9例(9/24,37.50%)。B组28例,其中有4例(4/28,14.29%)联合腹腔镜;12例联合宫腔镜,占42.86%(12/28);共同联合宫腔镜与腹腔镜有7例,占25.00%(7/28)。D组13例,术中有8例(8/13,61.54%)联合腹腔镜。2.2术中一般指标比较A、B、C、D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腹腔镜联合修补术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腹式及阴式修补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宫腔镜电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腹切除修补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治疗天数明显多于其他三组,P小于0.05,差异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四组之间住院费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3术后经期恢复情况(1)术后月经天数:四组经期延长患者(不包括9例无症状者)术后经期分别平均为 9.10±3.01 天,8.70±3.71 天,8.48±2.52 天,9.38±4.15 天,四组之间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F=0.790)。四种手术方式术后月经天数较术前月经天数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9例无症状者术后月经天数均≤7天。(2)术后症状显效和改善情况:A、B、C、D四组症状显效率分别为50.00%(12/24)、64.29%(18/28)、53.85%(14/26)、46.15%(6/13),四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642,P=0.650)。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3.33%(20/24)、82.14%(23/28)、92.31%(24/26)、76.92%(10/13),A、B、C、D 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03,P=0.799)。2.4憩室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经阴道超声,A、B、C、D四组憩室治愈率分别为62.50%(15/24)、64.29%(18/28)、61.54%(16/26)、治愈率为 38.46%(5/13),四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2.784,P=0.426)。2.5再生育情况A、B、C、D四组有生育要求人数分别为1 1人、12人、13人、4人,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1,P=0.717),具有可比性。经腹修补术组有8例成功分娩,再分娩率为72.73%(8/11);经阴道修补术组有7例成功分娩,再分娩率为58.33%(7/12);宫腹腔镜联合组有2例成功分娩,再分娩率为15.38%(2/13);宫腔镜组有且仅有1例术后妊娠并且足月经阴道分娩,再分娩率为25.00%(1/4)。经阴组、宫腹腔镜联合组、宫腔镜电切组的术后再分娩率无统计学差异,(采用Bonferroni校正,P均>0.0083)。经腹修补组再分娩率高于宫腹腔镜联合修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Bonferroni校正,P<0.0083)。2.6复发情况术后共有4人复发,经阴道组有1人于术后2年复发;宫腹腔镜联合组有2人于术后6个月内短期复发;宫腔镜组有1人于术后6个月内短期复发,复发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为经期延长。A、B、C、D四组的复发率分别为0.00%、3.60%、7.70%、7.70%,各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08,P=0.576)。研究结论经腹子宫瘢痕憩室切除修补术、阴式子宫瘢痕憩室切除修补术、宫腹腔镜联合子宫瘢痕憩室切除修补术、宫腔镜子宫瘢痕憩室电切术均能明显改善子宫瘢痕憩室患者的经期延长症状,是目前治疗女性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有效方法,术式选择应个体化。经腹切除修补术后住院天数多,恢复慢,但是具有较高的再分娩率,对于有生育要求者可行;阴式修补术不能探查宫腔内部及盆腔内部情况,术中辅助腔镜器械使用频率高,增加了花费,但临床效果与经腹切除修补术相近,较经腹手术更加微创;宫腹腔镜联合切除修补手术耗时长,却可在术中同时探查宫腔内部及盆腔内部情况,推荐有合并症者使用;宫腔镜电切术的优点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对于临床经验丰富者,有效率依旧很高,推荐用于有宫腔内病变者。另外,无论选择何种术式治疗,术后患者均可能再次复发子宫瘢痕憩室。因此,在剖宫产术中及术后避免子宫瘢痕憩室可能形成的危险因素,预防该病的发生是妇产科医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祝博[6](2014)在《《医药论坛杂志》2014年第35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文中研究指明

苟元钦[7](2020)在《非介入条件下凶险性前置胎盘187例剖宫产术及28例极简式子宫动脉结扎术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非介入条件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手术及术后结局,讨论无血管球囊预置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时联合多种术式以及极简式子宫动脉结扎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间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无腹主动脉或髂内动脉球囊预置的187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时情况(手术方式、失血量、输血率、副损伤、子宫切除、死亡率等);并分析同一医疗组2017年12月之后行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采用了极简式子宫动脉结扎术28例为观察组,选取相同医疗组2017年12月前未行子宫动脉结扎术患者31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输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子宫切除率、术后出血量、新生儿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保留子宫患者月经复潮时间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以子宫增强磁共振(MRI)和子宫动脉CT血管成像(CTA)对子宫动脉结扎术后的子宫行功能及血管评估。结果:1)5年来在我院在未采用介入下腹主动脉或髂内动脉球囊预置的情况下,对187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在剖宫产时采用多种术式(宫体部局部缝扎、改良B-Lynch缝合、宫颈提拉缝合、CHO四边缝合、宫腔球囊压迫术和极简式子宫动脉结扎术等)治疗,患者无一例死亡,其中子宫切除15例(8.02%),术中膀胱损伤12例,无输尿管损伤,术后入住 ICU 30 例(16.04%),术中出血量中位数 P50=1300ml(600ml~5000ml),总体输血率75.94%(142例)。与国内报道的放射或超声介入下腹主动脉或髂内动脉球囊预置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治疗效果相近似,无介入副损伤发生。2)比较子宫动脉结扎术与未行结扎子宫动脉术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子宫切除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结扎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228.57±638.20毫升)明显低于未行子宫动脉结扎组(1593.55±685.05毫升)、两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10.50±8.45 克/升 vs16.23±11.83 克/升)、输血量(583.57±585.35 毫升vs790.32±809.26毫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保留子宫患者术后月经复潮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动脉结扎部分患者行增强MRI提示两侧ROI值无差异,随访子宫动脉CTA提示2例患者子宫动脉有再通,4例患者子宫动脉未再通伴有侧支循环形成。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患者死亡,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行子宫切除,对照组中有4名患者行子宫切除,均无非计划再次手术和输尿管等周围器官损伤。结论:1)凶险性前置胎盘术中出血多,手术较困难,在非介入条件下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采用多种缝合止血术式和多学科团队协作是可行的,我们的手术与国内部分予以血管球囊阻断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的治疗效果相似,而且没有血管球囊阻断术的相关并发症。2)在无血管球囊阻断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需配合行子宫动脉结扎、局部创面缝合、B-Lynch缝合、宫颈提拉式缝合、宫腔球囊压迫术等多种术式方能完成手术;3)极简式子宫动脉结扎术避开子宫动脉下旁的输尿管,对子宫动脉上下支同时结扎,此术式具有减少出血、操作简单快速、不显着增加手术时间等特点,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是安全有效的;4)术后以增强磁共振(MRI)观察子宫体部肌层的ROI值和子宫动脉血管成像(CTA)可用于子宫动脉结扎术后的子宫功能和血管评估,但检查例数少,需进一步研究。

郭霞,广会娟,董俊英[8](2019)在《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在再次剖宫产中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在再次剖宫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院附属汉江医院2017年6~12月94例再次剖宫产产妇,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膜内剖宫产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5.5±5.2)min]、术中出血量[(172.5±12.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6.8±1.0)h]均优于对照组[(55.3±6.0)min、(246.5±12.5)mL、(15.0±1.2)h],并发症发生率(2.1%)低于对照组(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中效果显着,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姚伟红[9](2019)在《三种不同剖宫产术式腹腔粘连形成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三种不同剖宫产术式腹腔粘连形成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n=42)、B组(n=40)和C组(n=38)。A组接受传统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B组接受新式剖宫产术式;C组接受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对三组患者术后腹腔粘连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总计发生9例腹腔粘连的情况,发生率为21.4%;B组患者总计发生14例腹腔粘连的情况,发生率为35.0%;C组患者仅出现2例腹腔粘连的情况,发生率为5.3%,C组腹腔粘连的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以及新式剖宫产术式相比,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发生率较低,是最为理想的剖宫产方式,传统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次之,新式剖宫产术式的腹腔粘连发生率最高。

王红兰[10](2018)在《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学校教职工健康体检,了解教职工健康状况,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采集2017年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种,分析原因,为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甲状腺结节为体检诊断第一位;幽门螺杆菌阳性为体检阳性体征第一位。结论职工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两种剖宫产术式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种剖宫产术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不同术式联合中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引言
    综述一 中医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治概况
        1 古文献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相关记载
        2 现代中医对GLM的认识
        3 小结
    综述二 现代西医对GLM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临床诊断
        4 鉴别诊断
        5 治疗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纳排标准
    3 诊断标准
    4 分组
    5 治疗方法
    6 疗效评价标准
    7 研究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3 治疗情况
    4 换药期间中药使用情况
    5 不良反应
    6 泌乳素
    7 随访乳房外观情况
讨论
    1 一般情况讨论
    2 临床情况讨论
    3 治疗情况讨论
    4 中医药治疗探讨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调查表
致谢
个人简历

(3)丹黄祛瘀方治疗子宫瘢痕憩室致气虚血瘀型经期延长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内容
    4. 疗效判定
        4.1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4.2 瘢痕憩室疗效判定标准
        4.3 临床总疗效判定标准
    5. 统计方法
    6. 研究结果
        6.1 一般情况比较
        6.2 两组治疗前行经天数、中医证候积分、憩室矢状轴深度比较
        6.3 两组治疗前憩室外缘距浆膜层厚度、憩室容积比较
        6.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行经天数变化情况
        6.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
        6.6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憩室矢状轴深度变化情况
        6.7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憩室外缘距浆膜层厚度变化情况
        6.8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憩室容积变化情况
        6.9 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6.10 治疗后憩室疗效分析
        6.11 治疗后临床总疗效分析
    7.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中医对CSD致经期延长病机和治法的认识
        1.1 中医对CSD致经期延长病机认识
        1.2 导师对CSD致经期延长病机及治法认识
    2. 方药分析和现代药理研究
        2.1 组方依据及方义分析
        2.2 各药现代药理研究
        2.3 葆宫止血颗粒的治疗作用和机制分析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年龄、剖宫产次数、距末次剖宫产时间分析
        3.2 行经天数
        3.3 中医证候积分
        3.4 憩室矢状轴深度
        3.5 憩室外缘距浆膜层厚度
        3.6 憩室容积
        3.7 疗效分析
        3.8 安全性分析
    4. 作用机制探讨
        4.1 促进子宫收缩,减少憩室积血
        4.2 抑菌抗炎
        4.3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修复创面,促进憩室愈合
    5. 课题特色、不足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瘢痕憩室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4)两种剖宫产术式在再次剖宫产中应用比较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检索方法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文献筛选和信息提取
    2.4 文献质量评价及偏倚风险评估
    2.5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特点及偏倚风险评估
        3.2.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点
        3.2.2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
    3.3 Meta分析结果
        3.3.1 手术时间
        3.3.2 术中出血量
        3.3.3 术后病率及术后体温峰值
        3.3.4 术后开始进食时间
        3.3.5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3.3.6 手术并发症
        3.3.7 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
        3.3.8 新生儿窒息率
        3.3.9 住院时间
    3.4 发表偏倚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5)子宫瘢痕憩室手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索引
一、前言
二、研究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创新性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信
学位论文评闻及答辩情况表

(7)非介入条件下凶险性前置胎盘187例剖宫产术及28例极简式子宫动脉结扎术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手术止血方式的临床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8)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在再次剖宫产中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技术要求
        1.2.2 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式
        1.2.3 腹膜内剖宫产术式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2.2 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9)三种不同剖宫产术式腹腔粘连形成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术后腹腔粘连情况发生率比较
    2.2 三组患者术后腹腔粘连等级统计比较
3 讨论

(10)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体检对象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四、两种剖宫产术式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阴式改良宫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效果观察[J]. 李燕,陈初林,孟瑛. 中国基层医药, 2021(11)
  • [2]不同术式联合中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回顾性研究[D]. 周清缘.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丹黄祛瘀方治疗子宫瘢痕憩室致气虚血瘀型经期延长的临床观察[D]. 刘毓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两种剖宫产术式在再次剖宫产中应用比较的Meta分析[D]. 何楠楠. 南昌大学, 2020(08)
  • [5]子宫瘢痕憩室手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D]. 刘亚男. 山东大学, 2020(11)
  • [6]《医药论坛杂志》2014年第35卷分类总索引——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J]. 祝博. 医药论坛杂志, 2014(12)
  • [7]非介入条件下凶险性前置胎盘187例剖宫产术及28例极简式子宫动脉结扎术应用分析[D]. 苟元钦.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8]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在再次剖宫产中的临床观察[J]. 郭霞,广会娟,董俊英.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03)
  • [9]三种不同剖宫产术式腹腔粘连形成的对比研究[J]. 姚伟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01)
  • [10]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J]. 王红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18(35)

标签:;  ;  ;  ;  ;  

两次剖宫产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