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鲜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一、鲜食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月姣[1](2021)在《鲜食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鲜食大豆近年来得到欧美市场的认可和支持,成为我国大豆产业重要黑马。文章以鲜食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鲜食大豆的科学栽培进行多角度、多内容、多路径的分析和探索,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鲜食大豆栽培种植领域的科研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和发展建议,助力相关从业人员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仅供参考。

张金良,田满,杨建国,张帆[2](2020)在《北京地区鲜食大豆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鲜食大豆俗称毛豆、采用大豆和毛青豆,具有营养极其丰富、口味鲜美、农药残留低等特点,是城乡居民喜爱的休闲食品。鲜食大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赖氨酸,可与肉蛋中的蛋白质相媲美;含有多种有益的矿物质、维生素及膳食纤维,不仅能改善便秘,还有利于血压平稳和降低人体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对鲜食大豆高效栽培种植技术进行研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罗万宇,唐庄峻,任永福,杨文钰,王小春[3](2019)在《带宽、行比对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群体产量效益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为了明确与成都平原地区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田间配置方式。【方法】采用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设置3个带宽,分别为200 cm(A1)、220 cm(A2)、240 cm(A3)和两个玉豆行比2∶2(B1)、2∶3(B2),2个鲜食玉米和鲜食大豆单作对照处理,共8个处理,研究带宽行比对鲜食玉米-鲜食大豆间作系统中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群体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随带宽和玉豆行比增加,鲜食玉米叶面积指数逐渐降低,光合产物的合成受到抑制,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减少,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茎秆转运率和贡献率亦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从而导致鲜食玉米产量降低,A1处理玉米产量较A2和A3处理高16.97%和53.11%,B1处理下产量较B2高10.72%。而鲜食大豆表现则相反,A3处理大豆产量较A1和A2处理高31.10%和13.67%,B2处理下产量较B1高12.73%,协调两作物的群体产量在A1B1处理下最高,达15 482.74 kg/hm2。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群体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最大值出现在A1B2处理为1.31,且最大经济效益也出现在A1B2处理。【结论】在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带宽为200 cm,玉豆行比为2∶3的田间配置下有利于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系统中两作物产量潜力的发挥和群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贺礼英[4](2018)在《适于江淮地区菜用大豆品种的筛选及其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近年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我国大豆(包括菜用大豆)的播种面积将明显增加,到2020年全国大豆种子面积将达到1.4亿亩,这对菜用大豆产业的发展是难得的机遇,但目前江淮地区市场上菜用大豆品种较多、良莠不齐,而且地方性品种不明显,因此筛选适合江淮地区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并进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对当地菜用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从种子表观性状、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对江淮地区广泛栽培的41个菜用大豆品种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播期、密度和施肥等方面探讨适宜当地的高效栽培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种子表观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群体的种皮色变幅很大,以青色、青黄色和黄绿色居多。种脐色变幅较大,以黄棕色、深棕色和黄褐色居多。百粒重平均为33.59g,变幅为27.79g-42.53g。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0.76%,变幅为37.07%-44.52%。脂肪含量平均为20.25%,变幅为18.52%-22.43%。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平均为61.01%,变幅在57.49%-65.34%之间。(2)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变异,结荚高度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31.41%,荚宽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6.45%。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生育期与株高、单株荚数、荚长和荚宽呈极显着正相关,株高与荚长呈极显着正相关,单株荚数与单株有效荚数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0,而其他农艺性状间相关性不明显。欧氏距离5.5973处可划分为四大类群材料,各类型的农艺性状差异性明显。前7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为87.028%,可反映主要农艺性状的基本特征。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变异性及聚类分析研究表明: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0.16%,变幅为10.57%-34.67%。粗脂肪含量平均为25.39%,变幅为20.38%-31.77%。可溶性糖含量平均为3.99%,变幅为1.20%-11.70%。欧式距离8.1975处可划分为四大类群,各类型的品质性状差异性明显。品种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领鲜9807、领鲜1605和75-3的综合性状表现最为优秀。(3)品种、播期和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1(领鲜1605)的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株高、百荚鲜重、单株有效荚数、单株荚重、小区产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显着高于品种P2(绿洲特早王)和P3(春棚特早),适宜在当地种植,易于获得高产。江淮地区最适播期为4月12日左右,最适种植株行距为30cm×30cm,有利于菜用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4月12日左右播种的菜用大豆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分别比4月2日和4月22日播种期收益高1.58%、0.56%。氮肥处理为15kg/667m2时,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荚重、小区产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显着高于CK和其他四个处理,适宜当地氮肥施用量为15kg/667m2,易于提高菜用大豆的经济产量。中微量元素肥料处理为8kg/667m2时,鲜豆百粒重、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荚重、粗脂肪含量显着高于CK和其他2个处理,适宜当地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量为8kg/667m2,有利于促进作物对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及施用效率提高。综上所述,LX9807、LX1605和75-3等菜用大豆适合在江淮地区种植,适宜的播期是4月12日左右,在密度(株行距)30cmx30cm,氮肥施用量为15kg/667m2、中微量元素肥料用量为8kg/667m2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曾新宇,孙学映,宗洪霞,张莉,朱体超[5](2018)在《重庆市鲜食大豆产业发展优势、问题与对策分析》文中指出由于受到加入世贸组织影响,我国传统大豆产业遭受严重冲击,但鲜食大豆因其独特风味及绿色健康营养价值,国内市场前景看好,国外市场份额逐渐增大。近年来,重庆引种了鲜食大豆,发现其产量及经济效益较好,区域竞争优势明显。主要讨论重庆市鲜食大豆产业的优势、不足与发展建议,旨在对产业发展的可行性提供参考。

黄国贤,戈正学,刘珏,刘和湖,向明新,赵剑锋[6](2016)在《冬季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种高产栽培技术及前景》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德宏州3年的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种技术研究示范,总结出适宜德宏冬季鲜食玉米与大豆间种高产高效生产综合栽培技术模式。在该技术模式下,鲜食玉米平均单产879.5公斤/亩,鲜食大豆平均单产219.4公斤/亩,复合产值4 218.6元/亩,与净种鲜食玉米相比,节本增效749.8元/亩,增收21.6%。冬季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种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研究示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着,在德宏州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古晓红,张海生,王军,何真,刘晶,李方舟,杨婷婷[7](2016)在《高蛋白鲜食大豆晋科4号的配套栽培技术方案》文中提出为了以鲜食大豆原种繁育基地为龙头,带动我国优质高产鲜食大豆晋科4号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力度,走鲜食大豆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之路,让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由山西省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组织的农技人员牵头,联合多家龙头种业企业,共同承担了高蛋白鲜食大豆晋科4号配套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重点对优质鲜食大豆的原种扩繁、优质鲜食大豆的生产基地建设两大环节进行把控,建立完善的育种、繁种、供种体系,使核心技术进一步完善和熟化,使供种数量扩大的同时也提高了供种标准,实现了良种产业化。

董旭,郎花[8](2016)在《鲜食大豆高效丰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鲜食大豆口感鲜美,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已经成为人们常备的健康保健食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餐饮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对鲜食大豆等健康食材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将市场需求作为导向,积极开发鲜食大豆的生产和经营,保证鲜食大豆的高效和丰产,已成为加快农业种植的结构调整,快速实现农产品增量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捷径之一。本文将鲜食大豆的高效丰产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讨论和探讨,希望能为鲜食大豆增产增收提供一些参考。

李建辉,汪惠芳,陈润兴,徐建祥,张富仙,邵晓伟,余文慧,汪寿根,雷俊[9](2015)在《衢州市旱粮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旱粮在衢州市粮食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发展旱粮生产现已成为衢州市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衢州市旱粮种植以大豆、番薯、玉米为主,其他种类所占比例较小。在综合分析衢州市旱粮生产现状、生产特点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旱粮生产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汪寿根,陈润兴,李建辉,雷俊,汪惠芳[10](2015)在《衢州地区鲜食大豆秋延后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鲜食大豆通过秋延后种植可错开鲜食大豆上市旺季、延长供应期,提增加经济效益。秋延后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要点为:选择耐迟播品种、精细播种、提高密度、防控杂草、重施基肥、早施苗肥、喷施叶面肥、合理灌溉、巧施鼓粒肥、防治病虫、适时采收。

二、鲜食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鲜食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鲜食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鲜食大豆领域的创新品种
2 鲜食大豆春季栽培的种植技术
    2.1 栽培种植环境的选择
    2.2 土地整理
    2.3 适时播种
    2.4 合理密植
    2.5 科学施肥
    2.6 田间整理
    2.7 病虫害防治
3 鲜食大豆夏季栽培种植技术
4 鲜食大豆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
5 结论

(2)北京地区鲜食大豆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子选择
    1.1 选择优良品种
    1.2 种子精选
    1.3 种子包衣
2 选地整地
    2.1 选地
    2.2 整地
3 施肥
4 播种
    4.1 平播技术
    4.2 宽窄行播种技术
    4.3 起垄种植技术
    4.4 精量点播技术
5 田间管理
    5.1 苗期
        5.1.1 补苗间苗技术
        5.1.2 确保苗全苗壮
    5.2 分枝期
    5.3 花荚期
    5.4 鼓粒期
6 病虫害防治
7 适时采收

(3)带宽、行比对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群体产量效益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叶面积指数和植株形态
        1.3.2 干物质积累
        1.3.3 产量及产量构成
        1.3.4 土地当量比
        1.3.5 相关计算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带宽、行比对鲜食玉米和鲜食大豆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2.2 带宽、行比对鲜食玉米和大豆植株形态指标的影响
    2.3 带宽、行比对鲜食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2.3.1 干物质积累
        2.3.2 干物质转运
    2.4 带宽、行比对鲜食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2.5 带宽、行比对群体产量及作物产量构成的影响
    2.6 带宽、行比对鲜食玉米和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2.7 带宽、行比对群体效益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2 结论

(4)适于江淮地区菜用大豆品种的筛选及其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大豆的起源类型及分布
        1.1.2 菜用大豆的营养价值及作用
        1.1.3 我国菜用大豆的发展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菜用大豆的品种选育研究
        1.2.2 菜用大豆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1.2.3 菜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1.2.4 菜用大豆品质性状的研究
        1.2.5 菜用大豆的市场需求与消费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菜用大豆种子表观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2.2 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3 讨论
        2.3.1 菜用大豆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2.3.2 提高“双高”菜用大豆育种的亲本选配
    2.4 本章小结
        2.4.1 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4.2 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第三章 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聚类及主成分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测定项目
        3.1.3 数据统计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
        3.2.2 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2.3 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3.2.4 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3 讨论
        3.3.1 选择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较高的品种
        3.3.2 选配亲本组合时应在不同的类群
        3.3.3 集中考察综合性状因子来提高育种效率
        3.3.4 充分利用性状间的相关性提高选择效率
    3.4 本章小结
        3.4.1 农艺性状的变异性分析
        3.4.2 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4.3 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3.4.4 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第四章 菜用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比较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测定项目
        4.1.3 数据统计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2.2 品质性状的变异性分析
        4.2.3 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4.2.4 菜用大豆的综合评价分析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4.4.1 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4.2 品质性状的变异性分析
        4.4.3 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4.4.4 菜用大豆的综合评价分析
第五章 品种、播期和密度对菜用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1.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品种、播期和密度对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5.2.2 品种、播期和密度对菜用大豆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5.2.3 品种、播期和密度对菜用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5.3 讨论
        5.3.1 不同菜用大豆品种的筛选
        5.3.2 菜用大豆不同播期的效益分析
        5.3.3 菜用大豆不同密度的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5.4.1 品种、播期和密度对菜用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5.4.2 品种、播期和密度对菜用大豆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5.4.3 品种、播期和密度对菜用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第六章 不同氮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6.1.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氮肥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6.2.2 不同中微量元素肥料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6.3 讨论
        6.3.1 不同氮肥处理对菜用大豆品种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6.3.2 不同中微量元素肥料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6.4 本章小结
        6.4.1 不同氮肥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6.4.2 不同中微量元素肥料处理对菜用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1.1 菜用大豆种子表观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7.1.2 菜用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综合比较分析
        7.1.3 菜用大豆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分析
    7.2 应用价值或前景分析
    7.3 进一步研究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重庆市鲜食大豆产业发展优势、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鲜食大豆产业的意义
2 鲜食大豆产业发展概况
    2.1 国外发展情况
    2.2 国内发展情况
3 重庆市鲜食大豆产业的发展优势
    3.1 生育期短, 单产较高
    3.2 适应性强, 引种较易成功
    3.3 投入产出比大, 经济效益高
    3.4 区域优势明显, 市场前景广阔
    3.5 劳动力充足, 社会效益好
4 重庆市鲜食大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品种退化严重, 新品种利用不强
    4.2 科研投入不足, 品种研发水平滞后
    4.3 产业化集成不强, 经济效益低
    4.4 配套技术落后, 田间管理不科学
5 重庆市鲜食大豆产业发展建议
    5.1 引进优良品种, 开展推广示范
    5.2 加强科研投入, 研发适宜资源
    5.3 加强政府引导, 形成产业发展体系
    5.4 结合地方特色, 精准开发利用
    5.5 开展配套技术研究, 促进高产机制形成

(6)冬季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种高产栽培技术及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栽培技术
    1.1 整地
    1.2 品种选择
    1.3 种植模式
    1.4 种子精选
    1.5 适期播种
    1.6 施足基肥,适时追肥
    1.7 田间管理
    1.8 适时收获
2 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2.2 社会效益
    2.3 生态效益
3 发展前景

(7)高蛋白鲜食大豆晋科4号的配套栽培技术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当前国内外鲜食大豆产业的发展趋势
3 项目主推品种晋科4 号生物性状
4 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
5 项目操作要点
6 项目预期效果
7 配套栽培技术
    7.1 合理施肥
    7.2 实施精细播种
    7.3 田间管理
    7.4 化学除草
        7.4.1 苗前除草
        7.4.2 苗后除草
    7.5 虫害防治
8 结论

(8)鲜食大豆高效丰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1 鲜食大豆高效丰产栽培技术的特点
2 当前鲜食大豆栽培技术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3 提升鲜食大豆高效丰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水平的对策
    3.1良种选择与处理
    3.2轮作种植
    3.3适时播种
    3.4培育壮苗
    3.5合理施肥
    3.6科学管水
    3.7病虫害防治
    3.8适时收获

(9)衢州市旱粮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生产现状
    1.1大豆
    1.2薯类
    1.3玉米
    1.4大小麦
    1. 5 蚕( 豌) 豆
    1.6其他旱粮作物
2生产特点
    2.1光热资源充足,气候温和,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
    2.2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种类多,可为发展旱粮提供广阔地域
    2.3旱粮种植历史悠久,种类和品种资源丰富
    2.4旱粮生产向鲜食化、加工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
3存在的问题
    3.1种植分散,耕作粗放,单产水平低
    3.2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市场风险大
    3.3基础设施薄弱,种植水平不高
4发展对策

(10)衢州地区鲜食大豆秋延后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择耐迟播品种
2 精细播种
3 提高密度
4 防控杂草
5 重施基肥 ,早施苗肥 、喷施叶面肥 、巧施鼓粒肥
6 合理灌溉
7 防治病虫
8 适时采摘

四、鲜食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鲜食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李月姣. 农村实用技术, 2021(07)
  • [2]北京地区鲜食大豆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研究[J]. 张金良,田满,杨建国,张帆. 山西农经, 2020(19)
  • [3]带宽、行比对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群体产量效益的影响[J]. 罗万宇,唐庄峻,任永福,杨文钰,王小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04)
  • [4]适于江淮地区菜用大豆品种的筛选及其高效栽培技术研究[D]. 贺礼英. 安徽科技学院, 2018(06)
  • [5]重庆市鲜食大豆产业发展优势、问题与对策分析[J]. 曾新宇,孙学映,宗洪霞,张莉,朱体超. 南方农业, 2018(01)
  • [6]冬季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种高产栽培技术及前景[J]. 黄国贤,戈正学,刘珏,刘和湖,向明新,赵剑锋. 大豆科技, 2016(06)
  • [7]高蛋白鲜食大豆晋科4号的配套栽培技术方案[J]. 古晓红,张海生,王军,何真,刘晶,李方舟,杨婷婷. 农技服务, 2016(03)
  • [8]鲜食大豆高效丰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J]. 董旭,郎花. 农业与技术, 2016(04)
  • [9]衢州市旱粮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李建辉,汪惠芳,陈润兴,徐建祥,张富仙,邵晓伟,余文慧,汪寿根,雷俊. 浙江农业科学, 2015(08)
  • [10]衢州地区鲜食大豆秋延后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汪寿根,陈润兴,李建辉,雷俊,汪惠芳. 农业科技通讯, 2015(07)

标签:;  ;  ;  ;  ;  

鲜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