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谷飙升——中药材市场价格回顾与展望

低谷飙升——中药材市场价格回顾与展望

一、低谷中有暴涨——中药材市场价格回顾和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李治兵[1](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下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我国已完成了全国农村脱贫攻坚的历史性任务,实现全面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由全面小康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阶段。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战略,也将进入全面推进的阶段。因此,乡村振兴已成为下一步农村从基层党建到经济产业发展,再到文化建设、生态保护、乡村治理等多项工作的时代背景和总体方略,对民族地区下一步旅游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统领指导意义。岷江上游羌族地区在生态保育、文化传承等方面地位突出,但也面临着自然灾害频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多重困境。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下,村寨旅游的发展已经不是单纯的产业发展问题,而是涉及经济、文化、生态、基层治理等多个方面的复合问题。在羌族地区发展村寨旅游业,对于在资源与环境硬约束背景下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和政府有关乡村振兴的决议、规划、政策为指导,运用民族学、经济学、旅游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按照“背景研究—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咨询交流—重点突破”的思路,采用“理论研究—样本分析—案例田野”的程序,对民族村寨旅游业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分析,系统梳理相关文献,聚焦民族村寨旅游业研究的核心命题,明确研究的内容、思路,以此作为数据来源、案例选择及调研过程的依据;梳理相关指导思想及理论,对乡村振兴与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选取岷江上游羌族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性以及乡村振兴实施情况,全面勾画出其村寨旅游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综合运用既有研究成果、政府政策及田野调查资料,从产业、生态、文化、基层治理、收入五个方面构建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评价体系,以老人村、桃坪村、坪头村等三个典型案例村寨,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剖析其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及存在的问题。系统总结村寨旅游发展在产业融合、村民增收、生态建设、文化传承与保护、基层党建等方面的成效,生成具有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的村寨旅游发展经验。以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暴露的问题为逻辑起点,辨析其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管理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等现实挑战,洞悉其在人力、土地、资金、管理、基层组织、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把产权制度、土地改革、村民组织化、基层治理等纳入村寨旅游发展分析框架,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下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乡村振兴战略是岷江上游羌族地区以及所有民族地区村寨旅游发展的重大时代背景和统领方略。在此背景下,发展村寨旅游应当并也能契合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村治方面的要求。第二,岷江上游羌族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初步实施阶段,尽管连续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村寨旅游业的恢复、发展、升级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对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区域宏观贡献与案例村寨的微观贡献的研究表明,村寨旅游是推进岷江上游羌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之一。第三,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下,村寨旅游发展应树立新的资源利用与产业获益理念。第四,产业融合是促进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业良性发展以及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路径。第五,构建劳动、经营、资本的多元化参与格局,其中落实与活用中央有关土地确权与“三权分置”重要政策,探索多样化土地流转,确保村民资本化参与旅游业及收益权利是一项重要新课题,也是巩固全面小康和推进乡村产业融合振兴的政策保证。第六,加强村级基层党建,探索村寨旅游业新型集体经济形式并保证村民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快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村民自治,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和发展旅游产业是构建良好村寨旅游秩序的重要途径。

杨美玲[2](2020)在《都江堰市川芎产业发展:困境、原因与机遇》文中指出近年来,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鼓励各地区挖掘特有优势资源进行特色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之下却发现曾经盛极一时,一度占据都江堰市农村经济支柱地位的特色道地药材川芎产业出现了危机,表现为农户种植意愿下降、主产区的转移、生产企业退出等,产业呈现“衰退”倾向。另外,产业研究中对于产业兴衰研究的较少,本文着眼于具体产业的兴衰,对都江堰市川芎产业由盛及衰这一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利于突破目前产业研究的局限性。因此一是响应政策号召;二是突破产业研究局限;三是从实际出发解决都江堰市川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都江堰市川芎产业研究。本文基于产业生命周期、产业转移、产业融合、产业竞争力、生产者行为等相关理论,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都江堰市川芎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问题进行概述。通过对现状的了解,发现都江堰市川芎种植层面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对农户川芎种植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数据定量分析影响农户种植意愿的因素,加深对产业困境的认识,利于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户种植意愿下降问题。为综合全面分析产业困境原因,本文利用钻石模型理论分析范式对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发展战略和竞争环境、政策五个方面对产业困境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导致都江堰市川芎产业困境现状的原因中耕地面积稀缺、人力资源不足、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市场竞争加剧等原因的影响比较突出。鉴于川芎价格波动对产业发展影响较大,因此研究川芎市场风险进一步补充对川芎产业困境的分析,发现市场信息不对称和游资炒作是造成价格波动大的主要原因。最终得出结论一是都江堰市川芎产业现状为产业转移型衰退;二是产业困境直接原因是种植端问题;三是都江堰市川芎产业“衰而未亡”,存在客观发展机遇,利用机遇进行创新将实现都江堰川芎产业转型升级。由此根据分析结果,本文在最后结合都江堰市川芎产业实际提出了如何解决产业困境问题和抓住发展机遇的合理化建议。

杨勇[3](2019)在《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安徽省中药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药诞生于原始社会,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医药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中医药及其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与日俱增。作为中医药产品生产、需求的传统大省,安徽省不论是中医药企业数量还是中药材产品销量在全国都处于靠前的位置,省内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诚然,安徽省中药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强劲,但依然存在着制约因素阻碍了中药产业的发展。其中产品标准不规范、科技附加值较低、中医药企业分布不均、产业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等问题严重掣肘了安徽省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及高效率的卫生人才培养机构,安徽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暗藏危机、前景堪忧。本文通过观察近年来有关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现状,分析产业竞争力相关的研究模型和评价指标,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和评价指标,对安徽省中药产业的竞争力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价。首先对安徽省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对当前阶段安徽省中药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中药产业发展方向给出自己的见解。之后,建立波特钻石模型,根据指标体系的系列化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对安徽省中药产业具有明显影响作用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以药材种植面积、中药产业从业人员数、中药产业生产总值、中药销售总值、医药工业总产值作为解释变量,中药产业贸易专业化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分析各个因素的作用大小。最后针对以上分析,对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出部分建议。

温永攀[4](2018)在《片仔癀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证券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既为各类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渠道,也为各类投资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投资渠道。而对于上市公司的投资是其中最为直接的投资手段。市场上关于投资的理论及方法非常的多,有纯技术投资,也有基本面分析,各种分析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适用范围。但不管是哪种方法,对于信息的分析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即股价”。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需要从“宏观-行业-公司”三个层级尽可能收集有关一个公司有用的公开信息,并加以提炼分析,进而形成对于一个公司的基本趋势判断,同时结合特定时间公司股价,最终形成投资结论。本文从分析宏观信息及中药行业基本信息出发,最终选取片仔癀公司作为分析案例。首先分析公司基本情况、经营模式、核心竞争力和治理结构,其次对公司财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与非财务信息进行匹配,最后结合公司理论估值和实际股价。得出以下分析结论:片仔癀公司是一家“有价值”的公司,但未来发展遇瓶颈,目前估值水平偏高,在未能突破瓶颈的情况下建议观望为主,谨慎投资。

唐国政[5](2018)在《三七产业发展的情报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国家及我省均把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背景下,云南具有临近东南亚的独特区位优势和担当“一带一路”排头兵的重任,以三七产业为核心带动区域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但三七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其产业在近年来发展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制约因素,目前对三七产业中技术创新,尤其是新药开发技术研究较多,但从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开展系统研究的相对较少。本文运用情报分析方法中的文献计量分析法和专利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三七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宏观的PEST分析法和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出影响三七产业的主要外部因素,根据各项定性定量的指标合理估计研判三七产业的发展阶段,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决策各方提供依据。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研究路径和分析手段相互独立,具有各自客观性,但分析结果可以相互作为对比和验证。为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并利用情报学分析方法为产业发展的技术方向提供探索和尝试。最后,本文围绕三七产业技术创新、产业政策、市场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系统地分析研究三七产业发展的战略,揭示三七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和产业内企业间竞争的热点,分析三七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困难,依据政策环境、市场需求、企业研发能力以及有机三七等发展情况预测未来产业发展趋势,针对性提出三七产业发展对策建议,以促进我省三七产业的快速发展。

杨帅[6](2015)在《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与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式商业也开始兴起。新式商业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外国洋行。这是中国出现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洋行早期的活动主要是在商业方面,充当中外贸易的中介。二是买办商人开办的商业。买办作为外国洋行的经纪人,收入较高,他们将其收入积累作为资本,投入到商业或其他行业中,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进行商业经营活动。买办商业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商业的兴起。三是旧式商业的转型。一些旧式商业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也采用资本主义商业的的经营方式,将其转换为近代资本主义商业。近代新式商业的兴起,从总的来看,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们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在经营内容上更多地在为外国资本主义推销商品服务。四川的私营商业在民国时期逐步发展,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很大发展,经营业务不断扩大,资本积累迅速增长,有的已发展为“百万富翁”。各类商号也随之兴起,商号的发展演变与空间分布都呈现出新的态势。清末,四川各地的金融机构以票号、典当、钱铺、因利局等旧式融资业为主,其中票号最具实力。辛亥革命后,票号衰败,钱庄、银号代之而兴。民国初年,重庆钱庄发展到50多家,上下货帮的款项收交和城市商贩的资金周转多由钱庄汇兑融通。1915—1934年中国、交通、殖边、金城、江海等国内大银行先后来川设立机构,同时,由四川官、商创办的四川、华川、铁道、浚川源(复业)、聚兴诚、美丰、大中、川盐、川康、重庄、四川工农、四川建设、和成、裕商等一批银行相继开业,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各大域市的工厂、企业、金融机构等相继内迁,大量资金涌入四川。抗战结束时,川、康两省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163家(其中总机构380家),约占全国全融机构总数的四分之一。形成了一个以重庆为中心、遍布川、康各大、中、小城市的金融网络。山货属于四川省重要产品,每年出口数量极大,在民国以前,四川多数地方并没有山货帮一说,被称为山货帮的商品,都属于药材帮贸易范围以内,统称为山货药材业,后因其中有非药材部分的货品,营业日益扩大,于是脱离药材业范围,而自成山货帮。比如桐油,本来包括在山货业以内,只因抗日战争前桐油业发展突飞猛进,占全国物产输出总额的第一位,已非山货业所能统括,因此,原有的产业逐渐分化出以专门经营药材、桐油、畜产品等为主的大山货行业,在此基础上,以此为营生的各种商号应运而生,形成了相互包容,而又各有特色的不同商号群体。饮食品商号涵盖的范围较广。民以食为天,四川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粮油市场在近代仍保持着封闭型、区域型的传统,除桐油出口商外,粮油商人中小户居多。市场交易方式,仍以产销见面、余缺调剂为主,批发交易次之,期货交易甚少。交易规则多从习俗,缺乏公开性与竞争性。清末民初及抗日战争时期,是四川糖业极盛时期。四川的糖除内销本省外,还销往邻省。桔糖下运至两湖销售,称为“药糖”,白糖销至陕甘,红糖销至贵州和云南,冰糖多为本省消费,资中、内江所产多销川东南,简阳、资阳所产多销川西北。随着自然流转的渠道,在销售区域的合江、江津、重庆、涪陵、万县、合川、成都以及宜昌、沙市都形成了川糖的市场。民国时期,腹茶引岸制度无形解体,茶商在缴纳政府课税以后,即摆脱历来的限制而自由营运。有的产茶地区已扩销省外市场。如邛崃历来以生产边茶为主。腹茶兴盛,市场已扩至成都、广汉、简阳、新繁、新都、中江、金堂等,后来又开辟陕西、甘肃、青海等、都属于直接运往消费地。重庆正式开埠后,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有了很大发展。洋纱大量输入,到1930年,输入四川的棉纱高达57万担(包括国产机纱),蚕丝出口量到1926年猛增至3万担,占当时全省输出货物总值的21.79%;夏布也成为四川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在纺织业发展的同时,随之发展的丝商、棉纱商号及夏布商号在川内各地日渐活跃,并且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发展空间,成都、乐山、三台、南充等地的丝业、重庆及其周边城市的棉纱业及隆昌、内江、荣昌等地的夏布业,这些产业空间分布的不同,也就使得从事这些行业的商号的分布格局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内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在这些商号分布与变迁的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在商号的数量上的变化、商业籍贯上的演变、资本规模上的变化都各有特色;在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和及变迁方面,主要体现在商号与交通、商号与资源开发、商号与城市商业中心、商号与行帮组织及人口等相互影响等诸多方面。

汪莹[7](2014)在《基于规制经济学的中药材质价关联研究》文中认为2009年以来,在我国新医改方案的推动下,国家在发生巨大变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中医药不仅是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基础性资源,也是科技创新之源与新的经济增长点。中药材的天然性、毒副作用小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优势,但由于中药材兼有药品与农副产品的双重属性,其价格与质量受到品种的差异、产地的区别、药用部位、炮制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药材市场上出现了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价格大起大落的现象,这类问题严重削弱了中医治病的效果,导致中医药的社会声誉下降,社会认同度降低,最终将影响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本文以中药材价格现状、中药材质价关联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构建中药材质量与价格关联体系,结合大量中药材价格数据,具体分析近年来价格波动趋势;利用蛛网模型来阐述中药材价格呈现“发散型蛛网波动”的根本原因,分析价格涨跌对供给量和需求量变动的影响;运用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质量等级中药材之间的价格差异,以相对价格衡量中药材不同质量层级之间的价格差异,将质量与价格关联起来。在规制经济学视角下,提出稳定中药材质量与价格,促进分等论价、优质优价的对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了思路,也对中药材市场的管理和中药材价格的调控具有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冯烽,韦范,缪剑华[8](2012)在《基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中药材罗汉果价格预测》文中研究指明在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中药材罗汉果价格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罗汉果的价格建立拟合精度与预测精度较高的GM(1,1)模型,并应用样本长度为4的GM(1,1)模型对罗汉果的季度平均价格进行实际预测。

黄志勇[9](2012)在《基于R-SCP分析的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产业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当今世界各国对植物药的需求和重视与日俱增的国际环境下,如何将中药产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是摆在中国政府、企业和学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作为一个较为依赖资源的行业,资源条件的比较优势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其产业竞争力的强弱。本文运用和改进已有理论,在分析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中药产业的特征,在经典SCP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资源要素,构建出基于R-SCP的产业分析框架,然后对我国中药产业的资源要素、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了详尽分析。通过结合波特的“钻石模型”、世界经济论坛(WEF)和洛桑国际管理开放学院(IMD)提出的国际竞争力是竞争力资产与竞争力过程的统一等产业竞争力理论,本文进而构建了由资源竞争力、竞争力实力、创新竞争力、管理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成长竞争力六个维度组成的中国中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分别对我国中成药产业和中药饮片产业2007年-2010年产业竞争力情况进行评价。我国山东、吉林、江西、广东、四川、重庆、河南、黑龙江和江苏的中成药产业竞争力处于优势地位,特别是山东和吉林两省在中成药产业竞争力水平中具有绝对优势,一直以来作为我国中成药产业的领军,带动着我国整个中成药产业的发展。而四川、山东、河南、安徽和广东的中药饮片产业竞争力具有绝对优势。通过对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的得分及其各维度之间的均衡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我国中成药产业方面,吉林、河南、贵州不仅具有很强的中成药产业竞争力,而且其产业竞争力各维度之间发展很均衡,说明这些地区中成药产业在未来的全面发展有着相对稳定的态势。而像西藏、海南、新疆、山西和广西,不但在中成药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中处于劣势地位,而且其竞争力要素间的结构均衡性很差,因此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可能很不稳定。在我国中药饮片行业方面,四川、山东和安徽不仅具有很强的中药饮片产业竞争力,而且其竞争力要素间的结构均衡度较好,这些地区在未来的发展可能比较稳定。相反,像上海、陕西和贵州,不但在中药饮片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中处于劣势地位,并且其竞争力要素间的结构均衡性很差,因此其未来的发展中可能很不稳定。在对我国中药产业组织和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最后从提高我国中药产业整体竞争力出发,提出要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建立药材战略储备,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中药产业结构,培植大型中成药企业集团;完善政策、法规与标准,强化行业监管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刘伟[10](2011)在《1988年中国“物价闯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物价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中最敏感、最突出的问题,也是男女老少、干部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议论最多的话题。早在1980年,世界银行的布鲁斯教授就预言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最终都会在价格问题上“卡壳”。价格问题解决了,改革就会继续前进;解决不了价格问题,改革就会停滞或倒退。其实,在任何社会中,无论其社会制度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范畴内处于什么地位,它的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价格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影响和价格自身发展规律要求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开启了价格改革的航程。价格改革的方向、进程,从根本上取决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战略步骤。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一波三折”而又“稳步推进”的过程,即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过程中,价格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当属“惊险的一跃”,其改革成败与市场制度的建立“荣辱与共”。然而,由于长期受“左”的倾向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在中国被视为资本主义的范畴而横遭批判,物价和工资长期处于冻结状态,价格体系严重违背价值规律。改革开放拉开序幕后,价格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也随之启动。1984年之前,价格改革总体上仍局限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框架内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对计划价格中价格体系的不合理比价和差价进行适度调整,改革的主要思路是“调放结合,以调为主”,即只有在供求状况有所缓解后,才对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较小的小商品价格放开。1979—1984年中国的价格改革,在取得了显着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的同时,也为强化改革力度、深化改革层次和扩大改革领域提供了契机。在“放调结合,以放为主”的改革思路引导下,1985年1月,国家取消了计划外价格不得高于计划内价格20%的限制,这标志着生产资料“双轨制”价格政策的正式实施。另外,中国理论界和中共中央高层的思想碰撞,对这一政策的确立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价格“双轨制”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回避。因此,经济领域针对“双轨制”的利弊及存废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随着“价格双轨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尤其是计划内、外两种价格的高额差价催生出一个新的“倒爷”阶层,并由此加剧了“寻租”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混乱状况,政策制定者在1986年已开始考虑如何实现双轨价格尽早并轨的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作为价格并轨思路主体的“价、税、财联动”方案却迟迟未能出台。由于双轨制价格的实施造成了“官倒”盛行及严重的市场不公,计划外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经济改革开始进入胶着阶段。于是,在“长痛不如短痛”的思想影响下,强行并迅速并轨的思路逐渐占据上风。1988年,决策层决定放开价格管制,取消价格双轨制,实行“物价闯关”,以完成价格并轨。结果,这直接导致当年全国大范围的物价上涨,加之群众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错综复杂因素的影响,一场席卷全国的抢购风潮随之而起。最终,尚不具备宽松环境和充分条件的激进“闯关”决策遭受重创。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1988年9月,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并决定把1989、1990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次年11月,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时难以克服的诸多问题,以及由于所谓“官倒”而造成的社会的巨大混乱,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又做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这意味着价格改革逐渐向稳步推进道路的回归,“有步骤的、稳妥”的价格改革重新取代了激进的“物价闯关”。治理整顿期间,双轨价格渐趋接近,到20世纪90年代前期最终结束了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格局,“双轨制”价格悄然并轨。1992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价格体制改革最终进入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价格形成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形成完善阶段。相反,前苏联东欧国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却因改革思路的偏差及其它原因,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改革陷入低谷。在国内外的比较研究中可见,渐进式改革思路在中国的历史合理性不言而喻。值得注意的是,那种对价格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困难重重,到90年代初又轻而易举自然过关的描述,既无法让人明白当代中国历史上价格改革为什么先难后易,也无法让人理解为什么这种如此容易解决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体系又经过了十多年的建设之后,能源等基础品的价格问题时至今日仍在困扰着我们?因此,在中共建党90周年之际,拂去时间的尘埃和人为的涂抹,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从一个拉长的镜头从而更加立体和客观的角度,展示中国价格改革进程中的众多片段,对于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展望今后的价格改革前景,显然并非简单的回顾之旅,而是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二、低谷中有暴涨——中药材市场价格回顾和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谷中有暴涨——中药材市场价格回顾和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下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学术研究综述
        (一)关于中国乡村的研究
        (二)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
        (三)关于民族村寨旅游的研究
        (四)关于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研究
        (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业关系的研究
        (六)对已有相关研究的简要评价
    三、研究视角与方法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方法
        (三)田野调查点的选择
    四、研究内容和重点难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五、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1章 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1.1 指导思想
        1.1.1 乡村振兴战略
        1.1.2 乡村振兴战略与民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1.2 理论基础
        1.2.1 当代中国民族理论
        1.2.2 乡村旅游理论
        1.2.3 产业融合理论
        1.2.4 乡村文化变迁与文化保护理论
        1.2.5 中国当代产权理论
    本章小结
第2章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基本情况与乡村振兴战略初步实施
    2.1 岷江上游羌族地区概况
        2.1.1 羌族与岷江上游羌族地区
        2.1.2 自然地理概况
        2.1.3 历史文化概况
        2.1.4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2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的基本情况
        2.2.1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的数量和所属行政区划
        2.2.2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风貌、地理分布
        2.2.3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经济概况
        2.2.4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社会概况
    2.3 岷江上游羌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及其重要性分析
        2.3.1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及其发展
        2.3.2 灾后旅游业振兴及其问题
        2.3.3 单一区域性扶贫、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及其问题
        2.3.4 部分羌族村寨面临的现实问题
        2.3.5 岷江上游羌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分析
    2.4 岷江上游羌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初步实施
        2.4.1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全面小康基本实现
        2.4.2 乡村振兴规划制定及相关政策体系的建立
        2.4.3 农村产权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2.4.4 合村并乡与乡村基层组织建设
        2.4.5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2.4.6 全域旅游推进与村寨旅游发展
        2.4.7 岷江上游羌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初步实施的成绩与问题
    本章小结
第3章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3.1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资源与条件
        3.1.1 岷江上游羌族旅游村寨分类
        3.1.2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资源
        3.1.3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条件
    3.2 岷江上游羌族地区村寨旅游发展历程
        3.2.1 起步阶段(90年代初至中后期)
        3.2.2 初步发展阶段(1998 年—2008 年)
        3.2.3 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
    3.3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现状
        3.3.1 岷江上游羌族旅游村寨数量
        3.3.2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供给能力及旅游收入
        3.3.3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成效
    本章小结
第4章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评价体系
    4.1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4.1.1 科学性原则
        4.1.2 系统性原则
        4.1.3 可比性原则
        4.1.4 可行性原则
    4.2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4.3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评价体系的权重赋值
        4.3.1 确定权重的方法
        4.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本章小结
第5章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业发展及其对乡村振兴贡献个案研究
    5.1 老人村旅游发展及其对乡村振兴贡献
        5.1.1 老人村概况
        5.1.2 老人村旅游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5.1.3 老人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贡献
        5.1.4 老人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5.2 桃坪村旅游发展及其对乡村振兴贡献
        5.2.1 桃坪村概况
        5.2.2 桃坪村旅游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5.2.3 桃坪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贡献
        5.2.4 桃坪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5.3 坪头村旅游发展及其对乡村振兴贡献
        5.3.1 坪头村概况
        5.3.2 坪头村旅游发展历程与现状
        5.3.3 坪头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贡献
        5.3.4 坪头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5.4 三村旅游业发展及其对乡村振兴贡献的整体评价与对比分析
        5.4.1 整体评价
        5.4.2 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优化发展思考
    6.1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经验
        6.1.1 同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村寨旅游发展
        6.1.2 差异化的村寨旅游发展策略
        6.1.3 村寨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综合贡献效应
        6.1.4 不同类型的村寨旅游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存在差异
    6.2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的问题探析
        6.2.1 旅游业发展后劲乏力
        6.2.2 新型经营主体发育迟缓
        6.2.3 旅游管理机制不完善
        6.2.4 村寨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足
    6.3 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6.3.1 人力资本欠缺
        6.3.2 土地资源制约
        6.3.3 资金制约
        6.3.4 自然灾害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6.3.5 产权制度不完善
        6.3.6 村寨原子化
    6.4 乡村振兴进程下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优化发展思考
        6.4.1 村寨旅游发展思维转向
        6.4.2 探讨村寨旅游赋权及村民受益方案
        6.4.3 激发村寨旅游内生发展活力——多元化参与
        6.4.4 村民再组织与村寨旅游秩序的重塑
        6.4.5 加强旅游村寨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6.4.6 争取国家有关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及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一: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调查问卷
    附录二: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村民访谈提纲
    附录三: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管理者访谈提纲
    附录四:“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赋值专家打分表
    附录五:访谈纪要
    附录六:田野工作相关照片
致谢

(2)都江堰市川芎产业发展:困境、原因与机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产业变迁
        1.3.2 产业竞争力
        1.3.3 中药产业
        1.3.4 生产者行为
        1.3.5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与不足
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川芎
        2.1.2 川芎产业
        2.1.3 川芎产业竞争力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发展理论
        2.2.2 钻石模型理论
        2.2.3 蛛网模型理论
        2.2.4 农户生产行为理论
3.都江堰市川芎产业发展与现状
    3.1 都江堰市川芎产业发展历程
        3.1.1 都江堰市川芎溯源
        3.1.2 新中国成立后的川芎种植与生产
        3.1.3 改革开放后的川芎产业发展
    3.2 都江堰市川芎产业衰退现状
        3.2.1 农户种植意愿下降、种植面积大幅减少
        3.2.2 生产加工企业纷纷退出
        3.2.3 市场竞争加剧、政府重视程度下降
    3.3 本章小结
4.都江堰市农户川芎种植意愿调查
    4.1 调查方案与问卷设计
    4.2 样本选择
    4.3 样本特征描述
        4.3.1 家庭特征分析
        4.3.2 农户个体特征与种植川芎意愿的相关性分析
        4.3.3 种植情况分析
        4.3.4 种植原因及担忧因素
        4.3.5 对政策的认知
        4.3.6 种植意愿
    4.4 农户种植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4.1 研究假设
        4.4.2 模型选取与建立
        4.4.3 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基于“钻石模型”的都江堰市川芎产业困境原因分析
    5.1 生产要素
        5.1.1 土地资源
        5.1.2 资本资源
        5.1.3 人力资源
    5.2 需求条件
        5.2.1 国内市场需求
        5.2.2 国际市场需求
    5.3 相关产业
        5.3.1 制药机械业
        5.3.2 包装材料业
        5.3.3 电商、物流运输业
    5.4 发展战略和竞争环境
        5.4.1 发展战略
        5.4.2 竞争环境
    5.5 政策
        5.5.1 川芎产业发展政策
        5.5.2 政策有效性及执行情况
    5.6 市场风险
    5.7 本章小结
6.都江堰市川芎产业发展机遇
    6.1 具有自然优势、污染少、药效高
        6.1.1 自然环境优势
        6.1.2 污染少、药效高
    6.2 市场需求稳步上升
        6.2.1 治疗用药需求
        6.2.2 饮食、保健康养、日化领域需求
    6.3 《中医药法》颁布与国际标准体系建立
    6.4 中医药旅游自贸试验区和健康旅游示范区
    6.5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
    6.6 本章小结
7.研究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1.1 川芎种植端问题是导致产业转移型衰退的直接原因
        7.1.2 都江堰市川芎产业“衰而未亡”,存在发展机遇
    7.2 政策建议
        7.2.1 加强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创新
        7.2.2 解决种植端问题,夯实产业基础
        7.2.3 继承和改进传统生产方式,增加附加值
        7.2.4 打造川芎产业发展健康环境,加强监管让政策执行落地
参考文献
附录: 调研问卷
致谢

(3)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安徽省中药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界定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
    2.1 理论选择
    2.2 产业竞争力的概念
3 产业竞争力研究
    3.1 产业竞争力研究历程
    3.2 国内研究现状
    3.3 国外研究现状
4 安徽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1 安徽省中药产业的优势分析
        4.1.1 政策优势
        4.1.2 经济优势
        4.1.3 社会因素优势
        4.1.4 技术因素优势
    4.2 安徽省中药产业的劣势分析
        4.2.1 政策劣势
        4.2.2 经济劣势
        4.2.3 社会因素劣势
        4.2.4 技术因素劣势
    4.3 安徽省中药产业的机遇分析
        4.3.1 政策机遇
        4.3.2 经济机遇
        4.3.3 社会因素机遇
        4.3.4 技术因素机遇
    4.4 安徽省中药产业的威胁分析
        4.4.1 政策威胁
        4.4.2 经济威胁
        4.4.3 社会因素威胁
        4.4.4 技术因素威胁
    4.5 构建安徽省中药产业的SWOT-PEST矩阵
    4.6 结论
5 中药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5.1 资源要素
        5.1.1 中药材种植面积
        5.1.2 从业人员情况
        5.1.3 中药材种植种类
        5.1.4 产品结构
    5.2 需求条件
        5.2.1 国内需求
        5.2.2 国外需求
    5.3 辅助行业
    5.4 企业战略
    5.5 其他因素
6 中药产业竞争力评价
    6.1 安徽省中药材净出口额
    6.2 贸易竞争力指数
7 中药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7.1 变量选取
        7.1.1 生产要素:中药材种植面积、中药产业从业人数
        7.1.2 需求条件:中医药出口交货值
        7.1.3 辅助行业:医药制造业资产、医药制造业销售值
        7.1.4 企业发展战略、机遇以及政府政策
        7.1.5 中药产业竞争力:贸易竞争力指数
    7.2 数据来源
    7.3 模型选择
    7.4 数据的预处理
        7.4.1 出口交货值的单位根检验
        7.4.2 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单位根检验
        7.4.3 中药种植面积的单位根检验
        7.4.4 从业人数的单位根检验
        7.4.5 医药制造业销售值的单位根检验
        7.4.6 医药制造业资产值的单位根检验
    7.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7.5.1 多元线性回归的一般形式
        7.5.2 回归方程的误差
        7.5.3 实证分析
        7.5.4 模型预测
    7.6 结果分析
8 结论及对策建议
    8.1 结论
    8.2 对策建议
        8.2.1 扩大中药产品创新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
        8.2.2 加强中药产业人才培养力度
        8.2.3 优化中药产业结构,提升中药产业规模
        8.2.4 完善支持产业建设,推动中药产业发展
        8.2.5 加强医药企业交流互进,推动产业平衡发展
9.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9.1 创新点
    9.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片仔癀公司投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2章 公司背景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2 行业环境分析
第3章 公司基本面分析
    3.1 公司基本情况
    3.2 公司经营模式分析
    3.3 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3.4 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第4章 公司财务分析
    4.1 成长趋势及匹配性分析
    4.2 结构趋势分析
    4.3 现金流分析
    4.4 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协同性分析
第5章 公司估值
    5.1 投资估值模型选择
    5.2 市场法估值计算
    5.3 收益法估值计算
第6章 公司市场表现
    6.1 公司股价趋势分析
    6.2 与市场协同性分析
    6.3 市场表现结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三七产业发展的情报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的背景
        2.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二、研究运用的基本理论概述
    (一)竞争情报理论
    (二)产业技术创新理论
    (三)情报分析基本方法
        1.文献计量学
        2.专利分析法
        3.PEST分析
        4.产品生命周期法
三、三七产业发展现状
    (一)三七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我国三七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2.云南省三七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二)三七饮片产业发展现状
    (三)三七保健品、健康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四、三七产业技术发展的情报分析研究
    (一)基于文献分析法的三七产业技术创新方向分析
        1.基本检索工具
        2.检索结果中三七产业关键技术方向指标的选择与分析
    (二)基于专利分析法的三七产业技术重点分析
        1.三七产业专利定量分析的主要指标及其应用
        2.三七产业专利主要技术分支分析和三七产业发展技术重点
五、三七产业发展的PEST分析
    (一)三七产业发展的政治环境(Political Factors)
        1.我国近几年提出的对三七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2.三七产业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3.我国三七产业政策环境的小结
    (二)三七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Economical Factors)
        1.价格周期分析,近15年三七市场价格
        2.三七终端市场的价格变化
        3.我国三七产业经济环境的小结
    (三)三七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1.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绿色健康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心脑血管病多发导致三七的需求增加
        3.人们对健康保健品消费习惯变化
        4.我国三七产业社会环境的小结
    (四)三七产业发展的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1.三七产业育种技术情况
        2.三七产业种植技术中的技术瓶颈
        3.三七产业的深加工提取和纯化技术
        4.我国三七产业技术环境的小结
六、三七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分析
    (一)三七产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主要标志的分析
        1.三七产业链
        2.三七产业生命周期定性指标分析
    (二)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七、促进三七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市场的规范与培育
        1.规范三七市场价格
        2.打造云南专门的大型三七批发市场交易平台。
        3.建立三七的采购环节定价机制
    (二)积极推动三七进入“药食同源”目录
    (三)加强云南三七品牌的培育与宣传
        1.统一打造“云南三七”绿色品牌
        2.加大“云南三七”品牌的宣传力度
        3.加大“云南三七”的推广力度
    (四)积极扶持三七龙头企业
    (五)加强三七新产品的研发
    (六)把握政策机遇,提高三七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八、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与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源起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及思考
    三、相关理论及概念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五、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第一章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的历史地理环境
    第一节 四川商号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理环境
        二、资源环境
    第二节 四川商号的市场环境
        一、新式商业的兴起与四川商号的发展
        二、四川主要贸易市场与商号的分布格局
第二章 民国时期四川金融商号分布与变迁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四川典当业分布与变迁
        一、四川典当业的兴起与分类
        二、四川典当的分布格局与演变
        三、四川典当业分布特点
    第二节 民国四川钱业的分布与变迁
        一、四川钱业的产生及演变
        二、四川钱业的分布与变迁
        三、四川钱业分布特点
    第三节 民国四川银行分布与变迁
        一、四川银行的演变与分类
        二、四川银行分布格局与变迁
        三、民国时期四川银行分布特点
第三章 民国时期四川山货业商号分布与变迁
    第一节 四川药材商号的分布与变迁
        一、 四川药材商号发展与药材业组织的演变
        二、 四川主要地区药材商号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三、 四川药材商号分布特点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桐油业商号的分布与变迁
        一、 四川主要桐油产销区域分布与桐油商号组织的发展
        二、 四川桐油商号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三、 四川桐油商号分布特点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四川省畜产业商号分布与变迁
        一、 四川畜产业商号组织构成及演变
        二、 四川畜产商号的分布与变迁
        三、 四川畜产商号分布特点
第四章 民国时期四川食用品商号分布与变迁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四川粮食商号分布格局与变迁
        一、 四川粮食商号的市场环境与组织构成
        二、 四川粮食商号分布的格局与变迁
        三、 四川粮食商号分布的特点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糖业商号分布与变迁
        一、 四川蔗糖产销区域分布及糖业组织的演变
        二、 四川糖业商号分布格局与变迁
        三、 四川蔗糖商号的的分布特点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四川茶业商号分布与变迁
        一、 四川茶业商号发展及变化
        二、 四川茶业商号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三、 四川茶业商号分布特点
第五章 民国时期四川纺织业商号的分布与变迁
    第一节 四川蚕丝商号分布格局与变迁
        一、 四川早期丝业发展与丝号的兴起
        二、 四川主要地区丝业商号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三、 四川丝业商号分布的特点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夏布业商号分布与变迁
        一、 四川夏布业的兴起与夏布商号的发展
        二、 四川夏布商号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三、 四川夏布商号分布特点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四川棉纱业商号的分布与变迁
        一、四川棉产业发展与棉业商号的演变
        二、四川主要地区棉纱业商号的分布格局与变迁
        三、四川棉纱业商号分布的特点
第六章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的差异
        一、商号数量上分布的差异
        二、商号籍贯分布上的差异
        三、商号资本分布的差异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差异及变迁的原因
        一、资源分布与传统产业结构
        二、城镇布局与物流走向
        三、商业成分与资本构成
        四、政治经济环境变化
第七章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与区域社会变迁
    第一节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与区内外贸易的关系
        一、商号分布与区内外贸易的关系
        二、商号分布与贸易中心的关系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与区域环境的互动
        一、四川商号分布与交通环境的互动
        二、四川商号分布与技术环境的互动
        三、四川商号分布与人口环境的互动
    第三节 民国时期四川商号与社会变迁
        一、商号分布对四川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二、商号分布对四川社会组织的影响
        三、商号分布对四川传统文化的影响
结论与余论
参考文献

(7)基于规制经济学的中药材质价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方法
    3 研究创新点
        3.1 理论创新
        3.2 方法创新
    4 研究的不足
第二部分 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1 相关研究综述
        1.1 中药材市场的概况
        1.2 中药材的产品定位
        1.3 中药材价格监管的困境
    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蛛网模型理论
        2.2 公共产品理论
        2.3 规制经济学理论
第三部分 中药材质量与价格现状分析
    1 中药材质量与价格的特点
        1.1 中药材质量的特点
        1.2 中药材价格的特点
        1.3 中药材质价关联问题
    2 影响中药材质量与价格的因素
        2.1 中药材质量的影响因素
        2.2 中药材价格的影响因素
    3 中药材市场现状
        3.1 中药材专业市场
        3.2 中药材GAP基地种植
        3.3 调查分析
        3.4 市场价格趋势
        3.5 生产成本
    4 中药材质量分层
        4.1 中药材质量的内涵
        4.2 中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
        4.3 划分中药材质量等级的方法
    5 小结
第四部分 中药材价格变动发展趋势
    1 数据收集与描述性统计
        1.1 数据审核
        1.2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2 数据筛选
    3 数据处理
    4 中药材供求均衡分析
    5 小结
第五部分 中药材价格波动的蛛网模型分析
    1 蛛网理论
        1.1 蛛网理论介绍
        1.2 三种蛛网模型
        1.3 蛛网模型的应用
    2 中药材信息收集与整理
        2.1 数据收集
        2.2 数据预处理
    3 蛛网模型分析
        3.1 模型构造与变量选取
        3.2 单位根检验
        3.3 方程的估计
        3.4 结果分析
    4 小结
第六部分 中药材质价关联的模型构建与计量方法
    1 中药材质价关联的理论依据
        1.1 中药材所包含的劳动量是其价格形成的依据
        1.2 农副产品特殊性是中药材质价关联研究的前提
        1.3 均衡价格是研究中药材质价关联的参照
    2 模型分析
        2.1 虚拟变量设置
        2.2 函数构建
    3 数据获取与处理
        3.1 三七
        3.2 金银花
    4 模型构建
    5 数据分析
    6 小结
第七部分 促使中药材质价关联的策略研究
    1 基于规制经济学的利益机制激励优质优价
        1.1 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合理运用政府规制
        1.2 贯彻激励相容机制,建立市场良性规则
    2 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促使中药材质价关联
        2.1 结合质量等级划分,推进分等定价
        2.2 运用价格杠杆,有效传递市场信息
        2.3 构建质价关联体系,优化价格管理
    3 优化中药材价值链管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3.1 中药企业提高生产质量,形成竞争优势
        3.2 借助市场倒逼机制,控制货源质量
        3.3 建立市场信息体系,降低流通成本
    4 提高中药材交易的稳定性与可控性
        4.1 政府引导种植,保障中药材供应
        4.2 建立中药材储备机制,灵活调节供求
        4.3 运用可追溯机制,建立中药材交易诚信体系
第八部分 总结与展望
    1 研究总结
        1.1 分析中药材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价格变动的原因
        1.2 比较中药材市场与农副产品市场的管理策略
        1.3 结合中药材价格数据,解释说明中药材价格呈现发散型蛛网波动的原因
        1.4 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中药材质量与价格的实证研究
        1.5 在规制经济学的视角下为政府制定中药材价格和管理政策提供相关建议
    2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2.1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道地产区主要中药材
附录二:GAP基地中药材生产成本调研表
附录三:中药材专业市场品种调研表
附录四:中药材生产成本调研表
附录五:中药材质量构成影响因素评分表
附录六:中药材价格形成影响因素调查表
附录七:1998-2012年171种中药材价格统计数据
附录八:专家座谈会情况(2013年12月18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基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中药材罗汉果价格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罗汉果的药用价值及其价格的影响因素
    1.1 罗汉果的药用价值
    1.2 罗汉果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1) 国家有关中医药的宏观政策。
        (2) 国际市场的需求。
        (3) 国内中药新药市场。
        (4) 暴发性疾病。
        (5) 自然灾害。
        (6) 栽培面积。
        (7) 栽培技术。
        (8) 生产周期。
        (9) 药材经营者的行为。
2 GM (1, 1) 模型及其实例预测
    2.1 GM (1, 1) 模型建模
    2.2 GM (1, 1) 模型检验
        2.2.1 相对误差
        2.2.2 关联度
        2.2.3 均方差比值
        2.2.4 小误差概率
        2.2.5 精度检验等级
    2.3 GM (1, 1) 模型实例预测
        2.3.1 数据的选取和预处理
        2.3.2 GM (1, 1) 模型的建立
        2.3.3 误差检验及预测
3 结论

(9)基于R-SCP分析的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及竞争力理论基础
    2.1 产业组织理论
        2.1.1 产业组织理论的内涵
        2.1.2 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体系
        2.1.3 产业组织理论在我国的发展
    2.2 产业竞争力理论
        2.2.1 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2.2.4 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2.3 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2.3.1 经典钻石模型
        2.3.2 钻石模型的扩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3.1 中药产业的基本概念及属性
        3.1.1 中药
        3.1.2 中药产业
    3.2 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历程
        3.2.1 古代中药产业的发展
        3.2.2 近代中药产业的发展
        3.2.3 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
    3.3 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3.3.1 我国中药行业市场现状
        3.3.2 我国中药行业进出口现状
        3.3.3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状况与国外天然药物市场比较
    3.4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3.4.1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优势
        3.4.2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劣势
        3.4.3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挑战
        3.4.4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机遇
    3.5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趋势
        3.5.1 政策未来发展趋势
        3.5.2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中药产业R-SCP分析
    4.1 我国中药产业的资源禀赋分析
        4.1.1 我国中药资源分布
        4.1.2 我国中药资源禀赋
        4.1.3 我国中药资源保障前景
    4.2 我国中药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4.2.1 我国中药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4.2.2 我国中药产业的产品差异化分析
        4.2.3 我国中药产业的规模经济分析
        4.2.4 我国中药产业的进入壁垒分析
    4.3 我国中药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4.3.1 我国中药产业价格行为分析
        4.3.2 我国中药产业并购行为分析
        4.3.3 我国中药产业研发行为分析
        4.3.4 我国中药产业广告促销行为分析
    4.4 我国中药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4.4.1 我国中药产业的利润状况
        4.4.2 我国中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4.4.3 我国中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R-SCP分析的我国中药产业的竞争力评价模型
    5.1 中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传统产业竞争力理论对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5.1.2 影响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5.2 基于R-SCP的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5.2.2 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5.3 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6.1 数据来源
    6.2 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评价过程
        6.2.1 我国中成药产业竞争力评价
        6.2.2 我国中药饮片产业竞争力评价
    6.3 评价结果分析
        6.3.1 我国不同地区中成药产业竞争力的实证比较分析
        6.3.2 我国不同地区中药饮片产业竞争力的实证比较分析
        6.3.3 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均衡度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7.1 着力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7.2 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和建立药材战略储备
    7.3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培植大型中成药企业集团
    7.4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和标准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8.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研究项目

(10)1988年中国“物价闯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内出版的相关专着
        (二) 关于改革思路及重点的选择问题
        (三) 关于价格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地位和作用
        (四) 关于价格“双轨制”的利弊分析和存废争论
        (五) 目前物价“闯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三、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主要研究思路
        (二) 主要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意点和难点
        (一) 主要创意点
        (二) 写作难度及不足
第一章 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由来
    第一节 1979—1984 年中国价格改革的简要回顾
        一、计划体制下的价格状况
        二、“调放结合、以调为主”阶段的价格改革
    第二节 价格双轨制改革思路的滥觞
        一、莫干山会议:价格双轨制“实至名归”的发端
        二、双轨制现象“有实无名”
        三、价格双轨思路与高层意图不谋而合
第二章 双轨制在与经济社会的“磨合”与“摩擦”中嬗变
    第一节 价格双轨制实施初期的正效应——基于广东的个案分析
        一、价格双轨制在推行初期正效应明显
        二、价格双轨制在广东价格改革实践的初期成效显着
    第二节 价税财联动方案
        一、联动方案的缘起及经过
        二、配套改革方案搁浅的环境因素分析
    第三节 “官倒”与“寻租”:双轨制孽生的“怪胎”
        一、价格双轨制给企业乱涨价提供了口实
        二、倒买倒卖的投机行为泛滥
        三、对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冲击
第三章 “物价闯关”决策出台始末
    第一节 理论界关于价格改革战略的思想碰撞
        一、企业改革与价格改革谁先行?
        二、是否需要宏观经济环境的宽松?
        三、“一步到位”取消价格双轨制的设想
    第二节 决策层对价格改革定调:“闯关”
        一、理顺物价关系“这项工作很艰巨”
        二、高层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出现分歧
        三、“抓住价格改革这条主线可以推动整个经济改革”
    第三节 决策层为何选择激进的价格并轨方案
        一、全国物价形势严峻
        二、“双轨”流弊与“官倒”怪象
        三、补贴过多造成财政不堪重负
        四、长远发展战略的激励效应
        五、“与其扬汤止沸,何如斧底抽薪”
第四章 价格改革在“闯关”途中遭遇严重挫折
    第一节 抢购和挤兑风潮引致“闯关”夭折
        一、抢购商品和挤兑存款风潮乍起
        二、放开名烟名酒价格的时机选择不当
        三、更大规模的抢购和挤兑风潮又起
    第二节 “闯关”导致社会恐慌的原因探析
        一、转轨时期的“改革焦虑症”难以避免
        二、中国的消费膨胀问题不断凸显
第五章 治理整顿:“闯关”的理性回归
    第一节 中止“物价闯关”
        一、“治理整顿”的决定正式出台
        二、最高决策层改革思路的相对统一
    第二节 双轨制“遗毒”激化社会矛盾
        一、价格“双轨制”引发文化市场的混乱
        二、“官倒”腐败触发社会危机
    第三节 双轨制价格在治理整顿中悄然并轨
        一、1980 年代末价格改革在曲折中前进
        二、市场化:1990 年代价格改革的主线
结语:“物价闯关”的理性反思
    一、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具有历史合理性
    二、价格“双轨制”是渐进式改革方式的具体化
    三、宽松的宏观环境是搞好价格改革的必要条件
    四、把握承受能力和心理预期,提高决策科学化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低谷中有暴涨——中药材市场价格回顾和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下岷江上游羌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研究[D]. 李治兵. 西南民族大学, 2021(02)
  • [2]都江堰市川芎产业发展:困境、原因与机遇[D]. 杨美玲.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3]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安徽省中药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D]. 杨勇.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片仔癀公司投资价值分析[D]. 温永攀.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6)
  • [5]三七产业发展的情报分析研究[D]. 唐国政. 云南大学, 2018(01)
  • [6]民国时期四川商号分布与变迁研究[D]. 杨帅. 西南大学, 2015(01)
  • [7]基于规制经济学的中药材质价关联研究[D]. 汪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
  • [8]基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中药材罗汉果价格预测[J]. 冯烽,韦范,缪剑华. 广西科学, 2012(01)
  • [9]基于R-SCP分析的我国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 黄志勇. 中南大学, 2012(02)
  • [10]1988年中国“物价闯关”研究[D]. 刘伟. 中共中央党校, 2011(09)

标签:;  ;  ;  ;  

低谷飙升——中药材市场价格回顾与展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